第一篇:建筑陶瓷行业管理暂行办法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公告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以下简称准入标准),规范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准入公告申请的受理、审核和推荐工作,监督检查准入条件保持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准入公告申请进行复核、公示和公告,并实行动态监管。
第二章 申请与审查
第三条 申请准入公告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所属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符合《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
(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无重大违法行为。
第四条 具备条件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可向生产线所在
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提出准入公告申请,并提交《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见附件)及所需材料。
申请企业应当对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第五条 申请准入公告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三)项目建设土地审批文件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四)项目建设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文件;
(五)节能评估和审查文件(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提供);
(六)质量抽检报告;
(七)强制性认证证书(生产瓷质砖的提供);
(八)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排放达标证明材料;
(九)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年耗标准煤5000吨及以上的企业提供);
(十)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证明文件;
(十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
(十二)上年度社保金缴费凭证及纳税凭证;
(十三)职业健康保障体系有效证明文件;
(十四)生产线运行情况说明。
上述
(二)至
(十三)项材料,请提供经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核实的复印件。
第六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申请,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对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 的申请,应在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实,应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和部门意见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意见应当对照准入标准,明确建设条件、生产布局、生产规模、工艺与装备、环境保护、质量管理、节能降耗、安全生产、职业卫生以及社会责任等是否符合要求。
第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收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推荐的申请材料之日起三个月内,组织专家完成复核。
必要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或委托省级工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企业进行实地复核。实地复核专家应在两名以上。实地复核结果由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签字确认。
第八条 符合准入标准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和所属企业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部门网站上进行公示(一个月),公示无异议的,予以公告。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进入公告名单的生产线所属企业(以下简称已公告企业)要严格按照准入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定期对照准入标准开展自查。每年1月31日前将上年度企业自查报告报送省级工业主管部门。
第十条 企业自查报告是检查已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标准 的依据,应说明以下情况:
(一)企业相关生产经营情况;
(二)企业内部质量、环保、节能、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社会责任等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三)企业组织结构、法人代表、相关资质、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等变更情况。
第十一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审核企业自查报告。每年3月31日前将审核后的企业自查报告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或委托省级工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已公告企业进行临时现场检查(通知后2日内完成)。临时现场检查,不应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由专家对照企业自查报告,检查已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标准的情况。临时现场检查记录由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签字确认。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正在申请公告企业或已公告企业有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可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或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四条 已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其公告。
(一)申报材料有弄虚作假行为;
(二)发生重大质量、环境、安全生产事故;
(三)不接受监督检查;
(四)现场检查发现不能保持准入标准;
(五)发生重大违法行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撤销已公告企业名单,应提前告知相关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并组织专家对企业陈述和申辩进行论证,之后决定是否撤销公告。
被撤销公告的已公告企业,经整改合格满一年后方可重新申请公告。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所有类型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
第十六条 受理准入公告申请、现场复核和临时现场检查均不得收受申请企业费用。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附件: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第二篇:建筑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经验材料:
加强源泉控管 以票控税 实现建筑业税收规范化管理
长葛市地方税务局
近年来,随着我市新区和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和建设,建筑行业税收已成为地税部门新增的重要税源。然而,由于建筑行业、建筑市场的自身特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征管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也随之出现,给税收征管增加难度。为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征管,2009年以来,我局抽调精兵强将,深入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深入的税收调研、评估,制定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市共有建筑业纳税人57户,外来建筑施工企业48户,100万元以上立项34个,截止2010年10月,我市共完成建筑业税收446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43%,占总体税收收入的15.26%,其中:营业税3354万元,是去年的157.91%,其他税1114万元,较上年都有较大增长。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一、厘清税源,分析征管不到位的原因,树立规范建筑业税收征管的信心。
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具有建筑项目生产周期长、建筑施工企业多而杂,且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
一、工程项目流动分散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单位纳税意识参差不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纳税申报不真实。企业报送税务机关的会计报表数据不真实,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业户千方百计钻税收空子,钻征收管理空子,故意不开票,拖延开票,项目漏申报,收入不入帐、少入帐,偷逃税款。
2、地税与相关职能部门间配合不力,加上征管力量薄弱,日常税源巡查不够,造成了税收管理不到位。税务机关对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不明,工程开工、进度情况难以掌握,特别是对在外地施工工程,难以确定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被动地接受纳税人自行申报,税源控管鞭长莫及,部分工程项目难以掌控,税源难免流失。由于难于与付款方进行沟通,税款无法委托代征,源泉控管不能发挥作用。
3、税务部门管理人员少、责任心不强与纳税户多、征管事务繁杂的矛盾日益突出。日常税源监控缺位,日常评估稽核不到位。部分工程项目,特别是一
些小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手续不全,无法到规划、建设等部门取得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税源监控缺位,另外,由于建筑施工单位,一般都以建设项目单独建帐核算,部分帐册随同有关财务人员驻扎在施工工地,一些外地工程项目纳税评估实地稽核难以开展,即使进行评估稽核,数据材料都来源间接,不能现场查验核实,评估质量不高;施工企业自身没有大量的工程劳务人员,到外地施工,大量雇佣临工的劳务费用,不到税务机关开具劳务发票,大都列一张临工工资单,白条入帐,列支随意性较大。
4、发票使用不规范,以票控税力度和效果不明显。特别是代开发票的开具,基本靠企业自觉找上门申报开出,少报、瞒报收入情况较多。属地地方税务机关对外来施工企业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强制手段,以票控税效果不好。
5、外出经营活动管理不规范,异地施工税收管理缺位。建筑安装企业大都异地承包施工,新征管法和《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有关事项的通知》都规定了外出施工业户的报验、登记和按期申报制度,但建筑安装企业施工时真正能办理的却寥寥无几,等工程
决算后再开票缴税的情况似乎约定俗成,异地经营户的登记、报验、申报制度缺乏保障。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工商信息交换得到本地固定经营业户的有关登记信息,但对异地经营情况只能靠纳税人自觉办理报验登记、申报,税务部门异地的实地核查又难以操作,外地工程项目漏征漏管情形时有发生。对纳税人外来施工,如果经营活动在没有税收监控的情况下结束了,纳税人欠税、偷税很可能就再也无法追回。
以上种种情况引起我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为此专门成立了建筑业税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组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和中心所所长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征管科,具体负责加强全市建筑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同时分别派出业务人员到全市各个施工企业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每一项目的每一个施工企业、每一建筑立项协议和每一座楼盘情况都详细统计、建立台账,为下一步专项清查工作做好准备。
二、搞好汇报宣传和协调,为税收整顿工作提供好的外部环境。
(一)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地方大力支持。市局党组通过调查摸底,掌握全市建筑业 的情况后,理清思路,主动向常务副市长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争得了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积极开展建筑、房地产税收专项检查。2009年11月,长葛市地方税务局根据长葛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长葛市开展建筑、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开展建筑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进行了明确安排。一是通过广播电台、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专项调查的宣传工作,全面提高纳税人的税收专项调查认知度和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发动广大纳税户积极主动自查自纠。二是组织各部门参加调查人员的查前培训工作。由地税部门对建筑业涉及税种有侧重的进行培训。三是在纳税人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从全市抽选重点建筑企业,安排地税稽查部门进行检查,做出稽查报告,针对职能范围内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堵塞漏洞,加强对我市建筑安装企业税收的征收管理。如果被查企业涉案偷税额达到立案标准的,坚决立案查处,绝不姑息。起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据统计:本次专项检查工作中,共有28个建设项目、34家企业自查、检查入库税款696万多元,收到好的效果。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建筑税收的税源管理。
(一)建立项目登记制度,设立建设项目税收台账,严格税源监控机制。为有效加强建筑业税源管理,我们重点抓好了项目信息三个方面的采集:一是抓好立项信息采集。市局将从计划、产业集聚办、住建局、交通、公路等管理部门获得的批准项目信息及时传递给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各分局在日常税收管理中逐项核对,实地核查,采集项目投资人、投资情况、建设工期、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基本信息,逐项登记台账,分类管理。二是合同类信息的采集,包括施工合同、装饰合同、设备安装合同以及工程预、决算等每项工程的每份合同,不仅掌握所有的施工方,而且逐级细化到所有的承建项目、项目投资、建设时间和甲方供料等情况,实行对项目的精细管理。三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涉税信息的采集。在抓好项目前期初始信息采集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项目建设期间涉税信息的持续采集和提供。施工方每月向地税主管单位提供拨付材料及工程款情况,包括工程进度、主要原材料使用、付款情况等,主管税务机关每季和付款方的信息进行一次核对。这样,通过信息采集,实行全程监控,使主管税务机关准确抓好项目税收管理,为建筑税收及时、足额入库提供保障。
(二)加强报验登记,规范外出经营管理。对纳税人外出经营的,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单(以下简称外经证),并登记建筑业台帐,外经证期限视工程规模大小、期限而定,一般掌握在半年以内,到期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缴销和未完工工程的续开手续,缴销时便于及时掌握外地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预收款及纳税情况;对外来经营纳税人,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报验登记,及时获取机构所在地地税机关开具的外经证和工程协议,掌握外来经营施工情况,并加强实地核实,根据进度督促纳税人开票、纳税。
(三)守住源头,搞好配合,加强源泉控管,搞好零散税源委托代征。目前,有许多大项目是跨地区建设的,税务机关对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不明,工程开工、进度情况难以掌握,特别是对外地施工工程,难以确定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但是,项目业主方却能够随时掌握施工方的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在这种情形下,经营地税务机关就发动付款方协税护税积极性和付款方搞好协调配合,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委托其代征税款,以便税务机关依法及时入库税款,提高税收效率。
四、部门配合,源头控管,形成综合治税机制。
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遵循“发挥协税护税力量,部门配合,源头控管”的税收征管思路,我们努力加强各级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在目前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基础上,利用税收征管信息化,与计划、财政、房管、公安、建设局、公路等职能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如与计划部门搞好配合及时掌握重大项目立项情况;与财政局配合,对财政拨款项目实行税款代征代扣;与建筑管理部门协议,对全市建筑施工工程招投标和承包合同实现信息共享,实行辅助项目登记管理方法,有效控制税源;与公安、房管部门协作,代征代扣房产租赁、买卖等环节营业税等。对长葛市新区一些零散建设项目,我们委托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代扣这部分税款;对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委托投资方(业主)依照工程进度代征税款等等。同时规定:凡是市地税局委托代征建安税收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委托代征协议书》、《委托代征证书》规定的代征范围、代征税种、计税标准、代征期限进行代征。各代征单位应按要求建立代征台账,代征台账应详细记录各项目工程的总投资额、合同总金额、已付款情况、已开具发票金额、发票号码等,并按月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代征情况和解缴代征税款,主管税务机关对照各项目纳税情况派出管理人员进行税源巡查核对。同
时市局抽调征管、税政和计会科室工作人员,不定期进入各个项目施工地进行督察和纳税辅导、答疑解难、送政策上门,搞好纳税服务,加强对代征单位的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税款依法、及时、足额入库。这样,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配合、职能协作、信息共享、控管有效的协税护税运行机制,不但及时掌握了每一建筑业户税源信息,而且切实加强了建筑业税收征管质量,推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使我市建筑市场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五、严格票证管理,坚持以票控税。
在发票管理中,我们对建筑业使用的发票全面实行“以票控税,代管监开”,即对辖区内所有的建筑业单位全部实行以票控税,发票不发放到建筑业单位中去,所需发票全部由主管地税机关按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代管监开,按次纳税。纳税人需要开具发票时,必须先按规定提供付款方证明、外管证明、施工方税务登记证件、工程项目结(决)算资料和相关的纳税申报资料,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市局定期对各个中心所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发票日常检查,加强对发票违法的处罚力度,以查促管,以票管税。2010年 9
元至十月,全市共开出建筑业发票3109份,开票金额624114606.51元,征收税款23382108.98元。
六、加大稽查力度,打击偷漏税违法行为。2008年以来,我局先后多次组织对建筑业专项检查,特别是对做假帐、用假发票、搞假申报行为、代开发票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漏征漏管项目的清理,堵塞征管漏洞,发挥以查促管作用;对重大案件进行通报,准确反馈案件查处情况和稽查信息,该立案的送涉税中队立案,决不姑息。同时,加大以涉税案例宣传税法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偷税行为处罚、曝光,惩前毖后,进一步加强税法的刚性和严肃性,提高税收执法的公信度和培育纳税人依法纳税的遵从度,营造良好的治税环境。
七、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经过全局上下不懈努力,我们通过加强源泉控管、以票控税等多种征管措施,在澄清税源底子、大项目税收跟踪管理、票控、委托代征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和成绩,有效地堵住了建筑税收的征管漏洞,建筑业税收管理趋向规范化。一是澄清了税源底子,建立税收台账;基层所对辖区
内所有项目基本情况、进驻施工企业情况、项目业主情况等都登记造册备案;外经证、合同书、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资料都收集齐全;二是明确了岗位责任,加强了税源巡查力度。按照《许昌市地税局税源巡查管理办法》的要求,明确目标、定责到岗、包户到人。首先要求每位税务管理人员经常深入项目施工现场收集第一手的施工信息,掌握工程进度。其次,加强和付款方、项目经理及财务、材料管理等有关人员日常联系,弄清项目资金、原材料来源、使用情况,真正掌握工程进度,为税收征管带来方便。三是加强了外经证和委托代征的管理,使本地施工项目和出外施工项目的纳税情况明晰化,源泉控管发挥作用。四是加强了票控力度。由于税务部门对施工企业和项目业主方都有了相应的了解和控管措施,税务部门不再被动等待施工企业来开票纳税,什么进度该拿多少税,与正常进度有多少差额等等情况,税务管理员都一清二楚,该催缴的催缴,该巡查的巡查,该评估的评估,该移交稽查部门的移交稽查。五是加强了社会协税护税工作的开展。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了联系,计划、住建、财政、房管、公安、公路和税务部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协税护税网络,保障我市建筑业税收质量。
虽然我局建筑业税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与上级部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一是目前建安市场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并存,企业多而杂、竞争激烈,财务核算、利益分配等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行业依法纳税意识还不是很规范和自觉,因此,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不断促进纳税人提高纳税意识。
二是继续加强全社会综合治税建设,在现有对建安行业税源控管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如建设、房管、土地、质监部门的深度配合,信息共享,加大力度对建安市场税收秩序不断进行整治。
三是在做好对建安行业税收征管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近几年,虽然建安行业税收持续增长,其主要支撑是房地产业的拉动,一旦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房地产业降温低迷,建筑市场规模必将大幅下滑,因此,要有积极应对措施,开辟其他税源,实现税收持续稳定增长。
第三篇:印刷行业管理暂行办法
印刷行业管理暂行办法
1988年11月5日,新闻出版署、公安部、国家工商局、文化部、轻工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印刷行业的管理,发展印刷业,保护合法经营,制止非法印刷活动,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对专营或兼营排版、制版、印刷、装订、复印、影印、油印、誊写、打印等印刷业务(以下统称印刷业务)的单位(以下统称印刷企业),均按本办法管理。私营印刷企业亦应按本办法办理。第三条 开办印刷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生产场所,厂房建筑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安全规定。
(二)具有与登记的经营项目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三)负责人具有所在地常住户口。
(四)制定有关安全保卫制度,并由专人负责执行。第四条 开办印刷企业,应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一)经主管部门或所属街道办事处、所属乡政府审查批准。
(二)经所在地省、市、县级新闻出版局、文化局、轻工(厅)局审查批准。
(三)经所在地公安机关审查同意。
(四)持上述批准同意文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经核准,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筹建或开业。未经审批、核准登记注册的,一律不准开展印刷业务。承印图书、报刊的印刷企业,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核准,发给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没有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印刷企业,不得印刷图书、报刊。
已开业的印刷企业,必须在本办法发布后3个月内补办有关手续,违者为非法营业,予以取缔。
印刷企业变更主要登记事项、歇业、转业、合并、分立或迁移,须经原审批机关审批并向原办理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第五条 各单位内部印刷厂、所,应到所在地新闻出版(或文化管理)部门、轻工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向公安机关备案,不得对外经营。凡需对外经营者,须按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办理。
第六条 印刷企业必须建立承印、登记、制作、检验、监印、监销、保管、取货各项管理制度。
承印的印刷品,必须指定专人详细登记委印单位名称、地址、经手人姓名、印刷内容、数量及交货日期等,以备查验。第七条 印刷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法律和规定,禁止承接反动、迷信、淫秽印刷品及其他非法出版物的印刷业务。不得进行非法印刷活动。发现下列非法活动时,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一)印制或委托印制反动、淫秽、迷信印刷品和非法出版物;
(二)伪造和仿造布告、证明身份的各种证件和机关文件等;
(三)非法印制机关、团体、军队和企事业单位的信笺、信封、介绍信等。
第二章 图书、报刊的印刷管理
第八条 领有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印刷企业承印图书、报刊,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承印出版单位发行的出版物(包括年历、年画、台历等),出版单位须出具正式发排单、付印单。
(二)承印各报刊社、杂志社(编辑部)的报纸、期刊,委印单位应出示报纸、期刊登记证。
(三)承印非出版单位委印的印刷品,委印单位须出具其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和所在地市、县(含县)以上新闻出版(或文化管理)部门核发的准印证(准印证由省一级新闻出版局统一印制)。
(四)承印外省市出版单位的出版物、非出版单位的印刷品,除委印单位出具本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证件外,还须出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的准印证。
(五)印刷企业必须按规定在出版物上刊印图书的标准书号或报刊登记证号,以及本企业的真实名称和地址。
(六)印刷企业对出版单位委印的出版物或非出版单位经过批准委印的内部资料、教材等不得擅自加印和销售。更不得自编、自印、自行征订、自办发行、自行销售。
(七)印刷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出版单位委印出版物的纸型及印版底片租借、转让任何单位或个人复制、印刷。
第三章 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管理
第九条 印刷企业印刷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品,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承印带有广告宣传内容的印刷品,委印单位须出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或广告经营许可证。
(二)承印商标的,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印制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三)包装装潢印刷企业承印画册、产品样本、说明书、挂历等印刷品,须经当地轻工主管部门登记,领取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
(四)印刷各种密级文件,张贴的布告、通告,重大活动工作证、通行证,社会上流通使用的票证,委印单位须出具其主管部门的证明,到承印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准印手续,到指定的单位印制。
(五)凡被指定可以印刷本条第(四)项所列文件和专用证件的印刷企业,须严格按下列办法办理:
1.参加密件排版、印刷、装订的人员,由企业负责人审定,各工序派专人负责管理,必要时委印单位可派人监印。2.印件的原稿、校样、成品、半成品、印版、纸型、底片等,须有严格的登记手续和交接制度。如发现短缺,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组织查找。印刷完毕,将成品连同原稿、校样、半成品、废品和印版、纸型、底片等全部清点交委印单位,印刷企业不得擅自留存。
3.印刷企业要经常向职工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对参加密件印刷的人员,加强保密纪律教育,防止泄密。
(六)承印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有价无价票证、有单位名称的信纸信封、介绍信、工作证、会员证、出入证、发票、任命状、袖章、胸章等专用印件,均须本单位出具委印证明。印刷企业对上述印件一般不得留样本、样张,如确因业务参考需留样本、样张时,应征得委印单位同意,并在印件上加盖“样本”、“样张”戳记,并妥为保管,防止丢失或外流。
(七)凡承印名片,均须委印者出具证件: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须出具所属单位介绍信;个体工商户,须出具营业执照。
(八)宗教用品的印刷,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事务管理部门批准,公安机关备案,并由指定印刷企业承印。
(九)印刷企业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从事刻制印章业务。
(十)除公安机关指定的印刷企业可以出售铅字外,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从事出售铅字业务,购买铅字的单位,须持写明所需字体、字号、数量及其用途的介绍信。
第四章 对印刷企业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条 各级各类印刷企业除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外,在业务上要接受所在地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新闻出版(或文化管理)部门、轻工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第十一条 各地新闻出版(或文化管理)部门、轻工部门除要设立管理印刷企业的专职干部外,可单独或联合聘请一批离退休干部,担任兼职的印刷行业检查员或巡视员,按本办法对印刷企业进行监督。对聘请的检查员或巡视员,须发给相应的证件。
第五章 奖惩办法
第十二条 对遵纪守法、经营思想端正、自觉抵制非法印刷活动的印刷企业,应予表扬;凡能遵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进行报告、检举,因而查获违法、犯罪案件或破获违法、犯罪案件者,应给予奖励。
第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新闻出版(或文化管理)部门、轻工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根据情节轻重分别或同时给予警告、没收全部非法收入、罚款、停业整顿、收缴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公安机关对违反本办法第四、五、七、九条有关规定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警告、停业整顿的处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应送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新闻出版署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可根据国家对本地区的特殊政策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的实施细则。
第四篇:建筑陶瓷
姓名:张娴 班级:07陶设(5)班 学号:20071011151
2建筑陶瓷课后小结
二周的建筑陶瓷课程很快就结束了,我从一开始对建筑陶瓷知之甚少到老师的理论课程教学、再到最后自我实践,我逐渐对建筑陶瓷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凡用于修饰墙面、铺设地面、安装上下水管、装备卫生间以及作为建筑和装饰零件作用的各种陶瓷材料制品,通称为建筑陶瓷。
建筑陶瓷质地均匀,构造致密,有较高强度和硬度,耐水、耐磨、耐化学腐蚀,耐久性好,可制成一定花形和色彩,根据需要镶嵌成各种彩色画面或图案,是常用的建筑、装饰及卫生设备材料。
常用的建筑陶瓷的品种很多,最常用的是内墙面砖、外墙面砖、铺地砖、陶瓷锦砖、卫生陶瓷等。以陶、土器制品为多。在高级建筑物上常用它作装饰,如琉璃瓦、面砖、铺地砖和一切装饰建筑制品。
建筑陶瓷制品由于主要用于内墙建筑或装饰,对于产品辐射防护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原材料的放射性核素的含量随着产地的不同而不同,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材料的使用量以及所使用原料的生产地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为保护人体健康应对产品放射性进行控制。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陶瓷的标准为绿色选择(idtISO14021:1999,GB/24021—2001)陶瓷产品评定标准,该标准将放射性的比活度控制在≤1.0的指标上,该项指标确保人体免受放射性疾病的伤害,同时对生产过程中土地资源的节约问题有所要求,并拟将在二期的标准中增加致密度/抑菌指数的指标。所以凡是获得绿色选择陶瓷产品评定的产品均为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绿色选择的标识为“眼睛”,这是消费者购买绿色陶瓷产品的关键凭证。广东省技术监督陶瓷产品质量检验所按GB6566—2000标准对44个送检的建筑陶瓷样品进行了放射性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为38.5%,仍有着相当的数量,这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着极大危害。所以,在建筑陶瓷产业中推广绿色产品的评定,对保障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以及建筑陶瓷工业合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这次的课程主要针对瓷砖的设计,卫浴是非常私密的个人空间,打造个性化的卫浴不仅仅体现在灯光和饰品的布置,一定要让卫浴有体现主人独特风格的视觉核心,瓷砖的设计不同于卫浴的设计,瓷砖的设计要基于一个卫浴空间,并结合空间的相关联系,运用所学的平面设计的知识和相关的软件,如CAD、3D、PS,做出效果图。作为一名陶瓷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思维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设计中,应要结合自己所学的各方面知识,并运用与设计中去,是自己的设计得到各方的认可!
第五篇:黑龙江省建筑材料工业行业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0802
【发布文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8号 【发布日期】1991-12-02 【生效日期】1992-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建筑材料工业行业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12月2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十八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建筑材料工业行业管理,促进建筑材料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材料工业行业管理,是指对本省行政辖区内建筑材料工业的总量、结构、布局和资源配置等进行的宏观管理和按建材产品实行的专业化管理。
第三条 第三条 按照国家规定的工业产品生产的同一性和相近归类的原则,确定《黑龙江省建筑材料工业行业管理产品目录》(见本办法附件)。产品目录需要调整时,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从事建材产品生产的企业(包括中央和地方企业,以下简称建材企业)和建材产品的规划、设计、科研、检测以及人员培训等单位,应当接受建筑材料(以下简称建材)工业行业管理。
第四条 第四条 建材工业行业管理,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对全行业实行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布局。
(二)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合理调整结构,控制盲目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
(三)不改变建材企业的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和财政管理渠道;不干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企业主管部门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
第五条 第五条 省建材工业主管部门是省政府统一管理全省建材工业行业的职能部门(以下简称省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市(行署)、县(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建材工业主管部门为统一管理本地区建材工业行业的职能部门(以下简称市、县建材行业管理部门)。
省国营农场总局的建材工业管理机构,在省建材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系统建材工业管理工作。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第六条 省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建材工业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全省建材行业的发展战略、技术政策措施和规定,组织编制全省建材工业行业的生产、建设、科技、人才开发等规划和建议计划,报经国家和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协调、指导全省建材工业行业的横向联合,组织多种形式的企业集团、职合体,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三)组织协调重点科研攻关与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组织省级建材科研成果评审和建材新产品鉴定。
(四)按照物价管理权限,负责制定、调整省管建材产品的出厂价格,经物价部门审定后执行。
(五)分管全省建材工业行业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和质量管理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出口许可证的申报、预审和发证后的监督管理工作。
(六)贯彻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促进企业文明生产。
(七)组织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发展进口替代产品。组织与扩大建材产品出口,组织建材工业行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协作和劳务合作。
(八)指导全省建材企业管理和企业进档达标等工作。
(九)收集、分析、发布建材工业行业经济技术信息和统计资料,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
(十)负责墙体材料革新与散装水泥推广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 第七条 市、县建材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责,由所在市、县人民政府依照本办法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八条 第八条 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对建材工业协会等有关社会团体进行指导。
建材工业协会等有关社会团体可以根据建材行业管理部门的委托,承担部分行业管理任务。
第三章 管理权限
第九条 第九条 建材行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建材工业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建材企业主管部门应当以建材工业的产业政策为依据,编制本部门的建材产品发展规划,经同级建材行业管理部门综合平衡后,报有关综合管理部门。
第十条 第十条 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利用国外资金等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企业主管部门按项目管理权限报经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初审同意后,再报有关部门审批,其扩大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的审查,应有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参与。
建材工业的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须经省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新建、转产或增加生产主要建材产品的企业,在报有关审批机关批准和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请办理登记手续前,须先经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审查同意。
建材企业的合并、兼并、分立、关闭、停产,须经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审查提出建议后,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综合管理部门提出制定和调整涉及建材工业的重大经济政策方案,须由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参与意见。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对建材产品的质量进行行业监督管理。对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给予表彰,对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或提出处罚建议。
建材行业管理部门配合同级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的建材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假冒伪劣建材产品,有权建议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各地、各部门申报的建材工业重点技术开发计划(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及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须经省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再报有关部门审批。
对企业主管部门上报的省级建材新产品,须先经省建材行业管理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再报有关部门审批,并按规定减免税。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对于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建材产品,应由省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和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初审,合格后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发证。
对于国家尚未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但需要实行控制的建材产品,由省建材行业管理部门按产品名录核准生产。产品名录由省建材行业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公布。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省建材行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或省政府的授权,负责对部分建材产品铁路运输计划的审核管理和重点建材企业的物资直供工作。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建材行业管理部门负责非金属矿开采的管理工作,协助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黑龙江省非金属矿产开采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全省建材工业行业管理,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
各级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应当面向全行业,加强宏观调控,做好政策研究、规划编制、组织协调、技术进步、对外开放、人才开发、信息服务、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省、市建材行业管理部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国务院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和省政府有关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地区布局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定期公布,并监督执行。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行业管理的需要,按有关规定组织或建立全行业科技和人才开发、质量检验及能源和计量监测、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情报信息和咨询服务等系统,承担专项任务,为全行业服务。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综合管理部门应当支持和促进建材工业行业管理;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建材企业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和维护建材工业行业管理;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应当向综合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供行业管理的有关情况,并依靠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行业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应当认真执行国家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导、帮助和监督乡镇建材企业健康发展。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对在建材工业行业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建材行业管理部门或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建材行业管理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纠正;对于严重影响建材工业行业管理,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损失的,由所在单位或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
对行政机关给予警告、通报批评以及对行政机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建材行业管理部门提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另有处罚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省建材行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管理规定,管理规定涉及有关部门权限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与国家有关规定抵触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本省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抵触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建筑材料工业局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附(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