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 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服务“三农”的作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129号)和《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2008-2012)》(川办发„2008‟56号)精神,按照《德阳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做好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金融的稳健运行,更关系到农村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把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工作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建立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组织体系,借鉴试点经验,依托现有信用基础和工作载体,发挥涉农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开展信用创建活动,为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工作奠定坚实的社会信用基础。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开展信用宣传活动,推动农户信用档案建设,积极开展信用创建活动,健全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推动出台配套支持政策。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与目标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为原则。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
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以征信服务为切入点,协调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金融稳健的局面。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与要求
(一)建立工作组织保障体系
搭建由市政府、市级部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涉农金融机构等参与的组织架构,审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对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研究和解决,对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进行规划和部署,并负责信用乡镇、村、户的规划和创建,形成市、乡镇、村三级共建,农户、涉农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三方受益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农村地区信用宣传力度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社团组织、金融机构等要建立信用及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开展适合农村特点、形式多样的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认识,增强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一是强化灾后重建金融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做好“偿贷意识”的宣传,切实解决好还贷认识不到位、意愿不充足以及观望、等待等问题,引导各方正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导向。二是广泛开展以“珍爱信用记录,提高信用意识”为主题的征信及相关知识宣传活动,利用会议、电视、广播和基层涉农金融机构宣传专栏、营业场所等,建立起农村宣传网络,把征信宣传活动的阵地搬到基层乡镇和村组,为灾后重建营造良好的信用舆论氛围。
(三)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
组织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设计涵盖农户基本信息、生产经营、主要收入来源、住房结构等信息的农户信用信息指标,充分考虑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设施的情况,从信用条件较好的地区、贷款农户或种养植大户入手,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依托辖内涉农金融机构现有的客户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地方政府部门掌握的农户信息,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推进电子化农户信用档案建设,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四)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
以农户信用档案为基础,引导、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开发农户信用评价模型,建立、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方法体系,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和评价结果信息反馈,不断提高农户信用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推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相结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在农户信用评价的基础上,继续规范和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工作。
(五)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特点,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结合农户信用档案信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电子信用档案,组织金融机构、信用中介机构等研究建立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评价机制,推动信用评定工作,将分散的农户信用整合为有组织的集体信用,推进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形成。
(六)加快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针对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力度,引导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档案,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推动地方政府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指导金融机构延伸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加对信用好、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建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七)提高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水平
在建立电子化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依托其所提供的征信服务,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确识别借款人身份、判断借款人信用状况、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供科学、便捷、有效的参考依据,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放效率,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八)引导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
促进征信管理与金融稳定、支付结算以及支农再贷款等货币信贷政策相结合,以信用为切入点,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针对农村特殊环境开展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第三方担保等保证创新方式,积极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九)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提升信用管理水平
积极鼓励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推动建立“信用协会”、“信用联保”等信用风险分担组织,支持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引入信用评级、信用调查与咨询等信用中介机构,借鉴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帮助农村经济主体提高信用管理水平与防范信用风险,培育并规范征信业务,促进征信市场发展。
四、职责分工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理顺与相关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市政府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
(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配套支持政策,主动运用评价结果,出台激励惩戒措施。
(三)人民银行舒兰市支行负责主动组织、策划并组织编制信用档案指标和评分标准,指导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
(四)农村金融机构负责全力征集农户信用档案,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更新机制,积极推广应用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创新农户信贷管理机制,主动打造新型信贷业务管理流程;要加大对贷款农户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重视积累自身信用记录。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1年5月-2010年6月)工作重点: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制定《中江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广泛组织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多层次的宣传动员,编制统一的《信用乡(镇)、信用村的信用档案参考标准》和《农村信用体系—信用乡(镇)和信用村评价参考标准》。
(二)探索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工作重点:组织协调农村金融机构全力征集农户信用档案,把好数据质量关;推广应用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制定配套办法和措施,指导农村金融机构依托农户信用评分,按照大数定理盈利模式发放农户贷款;督促农村金融机构将信用档案录入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建立信用乡(镇)、信用村的信用档案,定期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
工作步骤:
1、建立农户信用档案。涉农金融机构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计涵盖农户基本信息、生产经营、主要收入来源、住房结构等信息的农户信用信息指标,充分考虑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设施的情况。从信用条件较好的地区、贷款农户或种养植大户入手,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现有的客户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财政、农业主管部门等地方政府部门掌握的农户信息,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推进电子化农户信用档案建设,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2、评定信用农户。在6月底前,选择3至5个村开展第一批信用农户的评定工作。9月底前,在每一个乡镇选择1-2个村开展第二批信用农户的评定工作。12月底前全面开展信用农户的评定工作。信用农户的评定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当地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评定出的信用农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公示,并由乡镇人民政府授牌。
3、评定信用村。9月底前,在第一批信用农户评定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第一批信用村的评定工作。12月底前,在第二批信用农户评定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第二批信用村的评定工作。信用村的评定由县政府组织当地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评定出的信用村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公示,并由市政府授牌。
4、评定信用乡(镇)。12月底前,在第一、二批信用村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1至2个信用乡(镇),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和公示后,由市政府对信用乡(镇)进行授牌。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
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和评分系统,进一步拓展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村金融机构对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惩戒作用。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和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涵,提高其社会效应。
第二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发[2006]1号 【发布日期】2006-01-18 【生效日期】2006-01-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意见
(农发[200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专门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正确把握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去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各项工作力度,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粮食保持较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业各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但必须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还不牢固,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还比较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方向,明确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各级农业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切实把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部署和要求,落实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实际行动中去,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和要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着力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发展领域和途径,提升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开放,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三增”目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农业部门实际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从自身职责出发,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切的实际问题。积极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建立,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从2006年开始,启动实施“九大行动”,即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农业科技提升行动、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通过“九大行动”的实施,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的要求,着力增强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和抗御风险能力,切实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扎实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杂粮创高产活动。实施植保工程,重点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蝗虫、条锈病、稻瘟病、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害和植物疫情的预测预报和防控,完善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
(六)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继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重点攻克新品种培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机配套、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加强重大增产技术、节本技术、精深加工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的研发,形成一批突破性重大科技成果,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储备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七)加大以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的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延伸推广链条,完善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实施范围,着力推广超级稻栽培、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十项重大技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施肥结构,重点抓好粮食、蔬菜、棉花、油料和水果等主产区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进一步增加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巩固和扩大节本增效成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做好水稻栽插和收获机械化的示范推广,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规模,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农机作业水平。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 机制,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大力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八)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进一步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围绕提高良种覆盖率、提升标准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保障能力,当前要重点建设黄淮海专用小麦、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浙南闽西粤东柑橘、桂中南双高甘蔗、东北奶牛、黄渤海出口水产品等产业带。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着力构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加强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促进畜牧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加快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促进饲料工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建设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无公害示范基地,加强水产原良种体系和病害防治体系建设,继续做好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积极发展大洋性公海渔业。加强渔港设施建设,发展渔港经济。
(九)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积极争取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税收政策,搞好龙头企业信贷服务。积极推动建立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范围,鼓励农民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生产服务、产品流通、储藏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加快立法进程,建立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引导各类专业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健康发展。
(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流通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抓紧推进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启动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建设,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各地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深入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饲料中药物残留及违禁药物污染、兽药及兽药残留、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控工作。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支持发展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交易、冷链保鲜运输、基地与市场挂钩等流通方式,推进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的完善,实现省际互通。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搞好农产品外销的服务与指导。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加快农资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实行信用分类管理。
(十一)加强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切实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工作检查和免疫效果监测。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实施国家重大动物疫情监测计划,实行疫情报告网络化管理。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机制,建立重大疫情处置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建设,组织开展国家评估,积极推进国际认证工作。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开展动物防疫标识溯源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开展兽药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活动。加强动物防疫法制建设,健全完善兽医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兽医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动物防疫法制宣传普法工作。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机构,完善网络,稳定队伍。
(十二)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原则,积极发展低消耗、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沼气综合利用、户用高效炉灶、秸秆综合利用、农机与渔船节能等十大节约型技术,推进节约型农业发展。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十三)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健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切实落实对农民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落实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促进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推动建立对农民使用化肥、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直接补贴制度,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坚决纠正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政策落实机制,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政策环境。
(十四)充分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潜力。采取综合措施,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农业增值增效。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协调落实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引导乡镇企业发展以吸纳农民就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各类农村服务业、与大企业配套的企业和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示范县,推进农产品的储藏、保鲜、运销和精深加工,推动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试点,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和快速发展。大力推动农村民营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十五)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职业教育。构建政府项目引导、主管部门统筹、培训机构实施、农民自主参与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大绿色证书培训力度,建设农民科技书屋,加强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学知识普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补助标准,加强项目监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能力。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和指导,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努力提高农业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
(十六)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建立农村劳务输出协调管理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加强农民外出就业的指导,做好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对接协调和管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监测,完善农民就业综合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转移就业信息,引导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积极参与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流动和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试点,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十七)扎实推进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坚持以投资增量盘活存量,全面整合现有资源,区分轻重缓急,分步组织实施。围绕强化支撑保障功能,推动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完善补贴、补偿机制,发挥国家投资的示范、引导和调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境外资本积极参与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继续健全完善重大项目监管制度,完善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公开招投标制度,实行建设项目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惩戒措施,形成有效的建后管护机制。
(十八)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重点加强中低产田基础设施和质量建设。通过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新一轮沃土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增、提、改、防”技术,科学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全面提升地力。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建设高标准粮田,提高耕地质量。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构建耕地质量建设长效机制。
(十九)加强以沼气等为重点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的机遇,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设和普及户用沼气,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示范建设力度,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建立能源作物栽培和液体燃料转化示范基地,扩大生物质气化、固化成型技术示范推广,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重点抓好“金农”工程,扎实推进“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为基层和农户的信息服务。加强农业抗灾救灾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参与和推动乡村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因地制宜推广种养业清洁生产技术,引导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制定并实施全国农业污染防治规划,建设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实行科学施肥,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量。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舍混杂问题。争取扩大退牧还草工程规模,加强鼠虫害防治,不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逐步建立草原生态修复的长效机制。实施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继续实施休渔禁渔制度,建设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加强农业生物资源安全保护与利用,抓好农作物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五、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二十一)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清理核实乡村债务,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落实有关政策措施,逐步剥离办社会的职能,转变经营机制,大力推进农垦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充分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参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配合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促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十二)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领域,拓展对外合作渠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的工作。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发挥农垦的带动作用。大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农业事务协调和国际规则、标准的制订以及多双边农产品贸易谈判,有效维护我国权益。建立大宗农产品贸易预警机制、农业贸易纠纷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二十三)发展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总结和推广现有自我服务组织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
(二十四)积极推动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扎实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参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法制建设,增强农民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积极推动农业立法工作,完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农业执法体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手段,稳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探索综合执法与专业执法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切实提高农业行政执法能力。
(二十五)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动公共财政扩大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投入。积极参与和推动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搞好人畜共患疫病的防治,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安全水平。大力加强农机、渔业、农垦、草原防火等农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监管力度,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农 业 部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加强监督检查 保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摘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对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开展了对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施等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能否执行好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稳定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能,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实践,要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努力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本文结合地方实际,试就纪检监察机关如何通过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谈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重大决策部署 监督检查 贯彻落实
【正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责,考核制度,制定出台了《乡镇主要工作目标绩效管理考评办法》和《县直单位主要工作绩效管理考评办法》,把乡镇的27项重大工作和县直部门的24项业务工作进行细化量化考核。全年组织力量对各单位、各乡镇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纪委监察局牵头组成考评组采取平时考评和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验收评比,强化结果运用,并将考评结果在全县进行通报,执行得好的给予表扬,执行差的给予批评,努力营造“奖优罚劣、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四是把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会同发改、财政、住建、审计等部门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和重要工作监督检查制度,我们充分利用联席会议制度等有效平台,整合力量,将上级的专项检查与我县的自查与抽查、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有机结合起来,集中督查督办,抓落实。加强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建设过程实施执法监察和廉政监察,防止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对群众举报和重点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调查,提出监察建议,限期整改、督促落实,对非法干预工程或工作失职渎职等造成重大损失的违纪违法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截止目前,我县共获得中央扩内需项目68个,已有65个项目完工,完成投资1.742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1.769亿元的98.5%。我县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城区污水处理工程
众的信息接收来源,密切关注各方反映,注意筛选、反馈有利于决策落实的东西,同时注意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对负面信息加强正面引导,加大宣传解释力度,使广大群众都积极参与到决策部署的监督工作中来。
(二)要创新监督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关键还是要在创新监督方式和监督手段上下功夫。第一,要创新工作内容,开拓监督检查工作新领域。围绕易发生腐的重要领域及关键环节重拳出击,努力取得新突破。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把“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摆在重要的位臵,突出了监督工作的着力点。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开展源头治理,着力在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围绕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加强监督,重点加强对管钱、管物、管人等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违反决策程序、滥用职权、个人擅自决定重大事项造成损失的,要严格责任追究。第二,要创新工作方式,谋求监督检查工作新突破。监督检查关口前移,通过提醒告诫,有效防范违法行为发生。充分发挥效能监察、查办案件、专项检查治理等有效监督方法,做到打防结合,以惩治和防范各种
督检查,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要严肃处理,以全党的思想统一和步调一致保证党的历史使命的胜利完成。
(四)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只有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自身素质,才能真正地抓好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要自觉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强化学习交流。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形式,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监督检查工作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强化制度规范。进一步健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提升监督工作效能,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规范监督工作登记、督办、治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督人督事。强化纪律约束。要求干部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准擅自立案检查;不准干预司法机关独立办案;不准弄虚作假,掩盖问题。
【作者单位及地址】: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纪委 联系电话:(0778)8212378 邮编:546400 2011年4月1日已报市纪委宣教室
第五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医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做好腐败风险防控和制度建设工作,根据县卫生局部署,经院委会研究,2011年在全院开展“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年”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原则
(一)工作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全面开展、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通过清权查险、监督防范、预警控制、考核追责,形成分险设防、分权制衡、分级预警、分层追责的腐败风险防控模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卫生系统廉洁从医工作制度。
(二)工作任务。主要是对医疗卫生服务“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的腐败风险点进行查找,制定廉洁从医工作制度,监督检查落实,反馈改进完善,防控潜在风险,努力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等措施,遏制违法违纪行为,推动建章立制,促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和依法执业、廉洁从医,最大限度地降低卫生系统腐败风险,为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和卫生队伍廉洁安全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三)工作原则。坚持分级负责、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深入推进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工作。一是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防控、谁主管谁监督的腐败风险防控责任制;党员干部自我防控,职能部门内部防控和单位综合防控相结合;主要领导亲自抓,其他领导分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坚持预防为主,主动预防、提前防范和科学预防,把教育、制度、监督与深化体制改革相结合,科学配置权力,合理设计程序,监督关口前移,防止权利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三是突出防控重点,以行使人财物管理权过程中易发多发的腐败风险为重点。四是实施综合防控,坚持内部防范与外部监控相结合,事前防范与预警处置相结合,专防专控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二、方法步骤
我院开展“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年”活动的范围是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财务、药械、设备、基建、采购、后勤、办公室等科室参加。重点查找各部门人财物管理、收费、执纪执法等工作中,业务流程、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等方面的腐败风险点;领导班子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腐败风险点。各部门重点抓好基建工程、药品耗材设备采购和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风险点。切实把廉洁从医制度融入到行政、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以重点带全面,以关键促整体,推动预防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年”活动分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考核总结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28日-3月20日)
1、动员部署。医院在全院科负责人工作会议上进行动员,部署工作,提出要求。成立活动领导组(成员名单附后),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指导、检查、考核等工作,将适时邀请卫生政行风监督员参与监督检查。各科室要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周密部署安排,认真组织实施。
2、开展宣传。各科室要集中时间,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中纪委六次全会和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活动的要求。二是成立领导组,筹备召开动员大会。动员大会要在3月20日前召开。三是充分利用专栏、横幅等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年”活动的基本理念为全院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所理解和掌握。各科室要通过例会会、党支部会、宣传板报、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3、加强学习。各科室要结合今年的重点工作,加强廉洁从医制度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有关制度,帮助他们了解所处岗位的行为规范和腐败风险,强化腐败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腐败风险处置能力。必学篇目是《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公报》、《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张宝顺书记在六安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束学龙、江晨光在县纪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等。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心得笔记不少于5千字,其他人员学习心得笔记不少于2千字;要建立学习心得专栏。廉洁行医办公室将适时对各部门学习交流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学习不够、活动开展不扎实的科室和个人予以通报。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21日-9月30日)
1、清理职责权力,列出权力清单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全面清理和准确界定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能,梳理划分事权,明确具体运行环节和各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医院要重点围绕领导班子成员分管人财物等行政事务管理和业务权责等进行清理,列出权力清单。
二是列出权力清单,固化工作流程。对经过清理核定的权力,列出权力清单,按照工作运作程序、环节、期限等要求,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力求达到权力更加清晰,流程更加优化,监督更加到位。
三是强化组织审批。医院权力清单与权力运行流程图需报请卫生局局领导审批签字,促使管理更加规范。
2、排查腐败风险,加强监督防范
各科室党员干部要针对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岗位职责风险,从“个人岗位、科室职责、单位职能”三个层面,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等多种方式,排查工作生活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点。排查腐败风险点的重点部位是:
(1)掌握许可、审批、执收、执罚、收付等权力,可能利用职权从中谋求私利的科室及工作岗位。
(2)权力较大、较灵活,有自由裁量权的科室及工作岗位。
(3)没有直接拥有人、财、物的支配权,但可借助工作中的权力和机会谋取私利的科室及工作岗位。
3、评定风险等级
一是评定风险等级。对查找出的风险点,原则上根据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可能给国家集体造成的损失、可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及信访、举报案件发生频率等具体指标,将风险划分为高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三个风险等级。划分腐败风险级别的原则是:特别容易发生腐败的岗位及工作环节且发生腐败现象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确定为高风险点;比较容易发生腐败的岗位和工作环节且发生腐败现象后有较大不良影响的,确定为中等风险点;其他可能发生腐败的岗位和工作环节且发生腐败现象后有一般不良影响的,确定为一般风险点。风险等级采取个人自定、科室讨论评定、单位党组织审定等方式确定。各单位将风险点及其等级登记汇总,经单位党组织审核把关后,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正。
4、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各单位要在全面开展权力清理的基础上,针对排查出的腐败风险点,制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具体措施,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流程控制,完善管理制度、工作规则、行为规范和廉政规定,探索有效防范腐败风险的途径和方式。完善综合监督机制,加强对风险部位、风险岗位、风险事项的监督。各单位要把制度建设和健全运行保障机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围绕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作风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制约监督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监督检查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纠错修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5、加强预警控制
预警处置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实施环节,是对未严格执行防范措施,违反有关规定,已经出现了错误苗头、错误倾向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主动防范和控制风险的一种制度。预警处置方式包括:谈话提醒、责令说明、诫勉谈话、专项调查、函询、督导、组织处理等,并下达《腐败风险预警(整改)通知书》。预警处置实行三级预警制度,一级预警由医院党总支负责组织,医院纪检、工会具体实施,对象为分管基建、药品和器械设备采购的负责人。二级预警由党总支负责组织,对象为基建、药品、器械、设备采购等主要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三级预警由廉政从医制度建设办公室组织实施,对象为本单位内设其他科室及其工作人员。在预警处置工作中发现应由上一级组织预警的要及时上报。
(三)考核总结阶段(10月1日-11月30日)
1、组织评议
采取座谈、访谈、评议等多种形式,对各科室开展廉洁从医制度建设以及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进行督办考核。
2、整理归档
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办公室将各类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归档、撰写总结报告,迎接上级检查。
3、修正完善
评估廉洁从医制度建设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形势变化、职能调整、预防腐败新要求,对腐败风险点、风险等级、廉洁从医制度等适时修正和完善。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要充分认识“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年”活动的重大政治意义,牢固树立使命感、责任感,在行动上自觉把廉洁从医制度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相结合,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相结合,找准切入点,以廉洁从医制度建设的实际效果推动整体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与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科室协同推进,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扎实抓好“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年”活动。党总支将重点联系各部门1-3名高风险岗位人员,并经常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二)健全组织,落实责任。为把“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年”活动落到实处,各科室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将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组织健全,专人负责,职责到位,努力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活动工作组织体系。
(三)强化措施,降低风险。从实际出发,明确目标,认真抓好“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年”活动的落实和检查工作,确定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涉及人、财、物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工程招投标等关键领域以及涉及群众看病就医等切身利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科室,尤其要做好党员干部、相关重点岗位、科室及其人员的风险点的查找和廉洁从医制度的制订落实工作,力争工作措施具体,实际效果明显。要结合“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年”活动推进行业风气的转变,通过“优质护理示范”活动以及开展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等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四)真抓实干,确保实效。通过单位自查、日常督查、年终检查等方式,对廉洁从医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对廉洁从医制度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不落实或落实措施不力的单位,依据相关规定,追究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责任。对单位或个人以及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的单位,除严肃惩处违纪违法人员外,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纪律处分相关规定,对负有失职、失察责任的直接领导和主要领导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同时,各科室的考核结果纳入医院工作绩廉考核评价系统,作为对科负责人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评定、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