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确立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实行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而农业机械化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助推和基础作用。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都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普及农业机械化程度,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湘西自治州在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出了到2010年要基本实现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0%的奋斗目标。作为农机工作者,我们必须转变服务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进湘西山区农机化事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一、建设新农村,农机化必先行[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生产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主导因素。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作为先决条件,生产的发展靠什么,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生产力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划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不是看它生产什么,而是看它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20世纪末,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列第7位。这一评价基于100年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力地保障了世界农业发展和食物安全。客观地反映了农业机械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湘西州在建设具有湘西山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中也把农机户数、农机增长比例、农机手培训人数等指标作为重要内容跟其他项目一起推进、一起考核,是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决定的。
(二)生活宽裕,农业机械化起保障作用。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农民收入是否提高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社会进步、产业结构和贫富状况的重要指标。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都小于8,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5之间,现代农业生产不仅能用很少的人力生产出保障社会需求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食物安全,还可转移出很多的农业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生产经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使经济更加繁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目前,湘西地区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有517个;从事农机行业人员已达2.83万人;农机经营作业服务总产值突破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006年1-9月,全州使用农机转移劳动力1.5万人;全州使用农机减少劳动力和节约成本增加效益近80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机部门积极组织跨区作业每年增加机手收入近100万元,组织农机具帮助外出打工户抢收抢种,让绝大多数打工者不必回家农忙,使他们减少路费和工资损失近千万元。农民机手不仅自身致富,而且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诞生了大批新的市场载体,有利于农业从各个环节实现市场化,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强有力的发展。
(三)村容整洁,农业机械化是重要保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将推动农村机耕道及乡村道路的硬化建设,农村的整体村容必将焕然一新。二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将减少农村耕牛的饲养量,从而净化了乡村便道和改善了村民庭园卫生环境。三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将推动农村养殖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以前村民单一地附带放养猪、羊、鸡等畜禽不划算,所以这将大大地改善和净化乡村便道及村民的庭园卫生环境,为农村保持村容整洁创造了坚实的条件。四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农民的收入增加有了保障,农民就有条件改善自己的住房、设施和美化自己的庭园环境。五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推动秸杆粉碎还田、打捆回收、秸杆粉碎做食用菌基料等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能推动农村沼气、煤气、电力、太阳能等能源的使用,从源头上解决了因杂柴、杂草、秸杆等乱堆乱放和焚烧带来的污染源及对田野、庭园等环境卫生的影响。
(四)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农业机械化是有机载体。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使用,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劳动力数量,从而使农业生产过程得到大大简化和纯化,减少了农民因劳动、体力、人数、农时等等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磨擦;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使用,可大大减少农村耕牛的数量,由此也可减少农村因耕牛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磨擦;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使用,能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中解救出来,使农民有机会主动地、自觉地去安排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和产业,从而使村民之间有形成一种相互商量、观摩学习和相互帮助的氛围基础;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使用,需要规范化、规模化经营,也能促使村民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理让和支持的态势等等。所以农业机械化可以改善和协调农村中农民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农民的生活,使农民有精力和时间从事业余文化活动,开发和发展其它行业和产业,有效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乡村的管理民主化也会得到推进。
从以上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起着主导性、保障性、保证性和载体性的巨大作用,所以,建设新农村,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那么,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特别是如何发展边远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笔者通过十来年的农机工作经历,结合贫困山区实际所作的调查研究,就如何加快发展贫困山区农机化,提出几点初浅建议。
二、加快湘西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近年来,湘西州委、州政府充分发挥农机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引进新机具、新技术,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围绕特色农业推进特色农机化项目建设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为减轻农民负担,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创出了路子。今后,我们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条主线,着力解决边远贫困山区的地理环境、人为因素、单一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等问题和缺陷所造成山区农机化作业含量普遍较低的现状,从加强农机组织自身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科研、推广、生产有机结合和政府引导等几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山区农机化发展规律,努力改善农机作业环境,进一步加快发展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建设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获良机。
1.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三农”问题。在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非常关注农机化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生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二是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三是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四是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深受欢迎,效果明显,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五是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六是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七是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2.国家农业部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投入。2006年度,农业部在为农民办15件实事中,把“建立50个水稻栽植和收获机械化示范县”作为其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专项资金规模从去年的3亿元增加到今年的6亿元,实施范围从去年的500个县扩展到今年的1080个。并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对购置农机具实行财政补贴。6亿元的中央农机补贴资金,表明了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地区农业机械化工作。湖南省级高度重视湘西地区农机化工作,于2006年给湘西地区配置了15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并将继续加大对该地区的农机购置补贴额度。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地区农机化工作。于2005年10月9日,在农机化现场办公会上形成的《州长办公会议纪要》中明确提出:从2006年开始,州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用于对全州的购机补贴,同时要求各县市进行配套补贴。对各县市农机化工作实行目标管”。湘西州农机化工作,在湖南省市州中,率先被列于市中政府的主要目标管理。其它地区纷纷来我州咨询取经。湘西州农机局吴振文局长在全州农机化工作会议上要求纳入补贴项目的八县市农机局,必须严格按照上级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有关程序规范操作,确保农民购置农机具的补贴资金落到实处。在2006年度,湘西州本级财政直接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万元,农机局向上争取中央及省财政补贴150万元,加上各县市配套的资金,全州投入500万元资金用于农机购置补贴,惠及到2万农户,拉动农民直接投入购置农业机械资金达2000万元。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5.1万千瓦/88431台,比上年增长9.8%;农业机械总值(原值)达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机化综合作业面积达150万亩次,比上年增长10%;涌现出了何世刚、颜建斌、田万宏等农机大户102户和农机专业户3646户。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依法治机。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优惠政策的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机化工作已经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很缓慢。各级政府要把农机化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明确农机职能。并把农机化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完善农机法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转轨,加快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
当前,湖南省各市州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正在修订《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草案,将递呈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湘西地区各级人大也加大了对各县市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执法检查,特别是永顺县人大对《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该县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2006年8月23日,在该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上,各位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们听取并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汇报,对此总的评价是领导重视、工作扎实、效果显佳、不误时机,并根据此法律的相关条款,结合该县实际向县政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县财政每年将“培训、推广、安全管理”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支持农机局搞好综合管理工作。二是尽力增加购机补贴,下力解决好农机的补贴,提高山坡区域的生产能力。三是增加农机购置金额,扩宽购机补贴产品目录,增加财政扶持和信用贷款力度,鼓励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2.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不能得到正常发挥等都是与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贫困山区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路,田土改造(主要是小块改大块)山塘沟坝等要进行重点建设和完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机作业的完全系数和机动性,充分发挥农机应有的效力,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明确条款规定,关键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具体落实到位。
3.推动和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在贫困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品种差异等因素,再加上农户的土地纠纷等,不利于机械的连片作业。所以,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期待土地的规模经营。先采取办点示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加快土地流转,推行土地托管模式,扶持和培植种植大户,大力发展庄园式农业。并尽快出台相关法规予以规范。这样更有利于田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先进农艺及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有利于优化配备农业机械和合理配置劳动力,可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力,从根本上转移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三)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准确掌握和运用法律的各项规定办事,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切实规范山区农机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努力降低农机事故发生率,确保山区农机安全生产。三要进一步强化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完善检测手段,进一步提高鉴定检测能力;同时,认真做好政府补贴机具的鉴定选型工作,为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机具提供依据。四要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要维护好农机作业市场秩序,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积极引导。实施购农机具购置补贴,是促进农机化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依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各级财政要设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湘西地区的购机补贴工作必须要做到“四突出”:突出特色区域,强调对正规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和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突出适宜山区的机型配备,强调合理的农机动力结构,合理的主机与配套农具的比例;突出补贴标准,强调对各类农业机械的补贴额度,提高对先进新型农机具和山区特色产业区域农机具的补贴标准,鼓励先进新型农机具的使用;突出综合配套,强调农机配备数量与农业生产量的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地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充分体现政府对农机化发展方向的宏观指导和导向作用。
农业部通过发布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及生产企业目录,引导农机企业更好地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去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在公平竞争中健康发展,保护了农民购机用机的利益,也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投入型增长转向效益型增长,对农业和农村的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购机补贴是一个利国、强农、富民的好政策。“十一五”时期农机化发展真正进入了战略机遇期。
(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兴机富民。建设新农村,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尤其是对机操作手的培训,让农机手不仅会操作农机、而且会经营农机。围绕农民培训工程,强化农机培训机构硬件建设,充分发挥山区农业机械化学校培训基地优势,切实开展驾驶员、车工、电工、焊工等工种的农机技能培训。通过兴办各类农机化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形式,让农民了解农机、热爱农机,普及推广农机节本增效新技术。积极倡导以专业化思路完善社会服务水平的理念,通过服务组织专业化、服务项目专业化、服务技术专业化和服务人员专业化,拓展农机服务领域,迅速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各种农机专业服务。并重点培育一批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实行政策倾斜,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组织他们参与跨区作业和订单作业服务,积极开展农机大户致富带动工程,让他们尽快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实现小康目标的服务能手及科技示范的带头人和农村致富的领跑者,真正实现兴机富民。
(六)拓宽渠道、多元融资、增加投入。资金投入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家和地方限于财力,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还不多,对农机化的投入更少,贫困山区更少之又少,造成了农机及相关产业投资比较效益差,很难得到金融信贷的有力支持,也很难吸引社会投资者。因此,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形势要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户个人和农业生产组织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发展投入机制;同时积极吸引二三产业的企业资金和社会法人以及群众手中闲散资金投资兴办或直接进入农机作业市场。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鼓励金融部门积极对农机制造企业或购置农机具开展贷款业务,政府采用贴息方式等优惠政策支持金融部门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或生产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贷款。例如“永顺县正福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目前就是因缺少金融部门的支持,而处于半停业状态。该公司法人王正福多方筹资50多万元创办了以生产山区拖拉机为主的企业,并拥有职工20人,其产品也通过了省级鉴定,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证书,按说该企业的前景应该是一片大好,然而该企业法人王正福由于自身资金有限,金融部门支持力度太小,导致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依靠政府多加以引导,金融部门加大扶持力度,提供信贷支持,方能盘活该企业,促其产品完全走上市场。从而带动一方经济。
(七)以市场化机制抓好推广体系建设。尽快建成以农机部门为主导,农机企业为主体,农机大户为示范的新型农机推广体系,进一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增强农机推广实力,强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速度。实现农机推广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结合,达到农机推广、生产、经营和使用者共赢的目的。要培植农机龙头企业、支柱企业,支持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农业机械新产品,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贫困山区的园林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发展速度很快,但这方面的机械投入和引进、推广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开发,我们要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兴建各具特色、不同规模的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示范园区。
各项优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促进了农机化事业发展,会使整个农业、农村形势以及农机工业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只要我们山区农机人围绕湘西州农业建设的总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湘西州农机化事业就会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从而为建设有湘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变革
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件带有方向性的大事,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全区的农机化事业比较落后,耕种收运脱管灌加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上处于人工和畜力状态。牵引靠人畜,提水靠辘轳,运输靠独轮是对当时的真实写照。资料显示:1978年,全区农机总动力为5.31万千瓦,拖拉机仅为802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为零。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的农机化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超常轨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69.03万千瓦,较1978年增长13倍,农机总值达到3.4亿元,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2.36亿元。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626台,是1978年的12倍。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 116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达到222台(套),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27台(套),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机308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小麦联合机收率达到99%以上,玉米机收率达到50%以上,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8%以上,全区实现保护性耕作3万多亩,玉米秸秆还田25万亩。农村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从岱岳区的机械化发展情况看,农业机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已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日益增加。
二、优化环境,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农民迫切要求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努力加快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畜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整齐度,推动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应遵循的原则
总体来看,发展农业机械化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在具体操作中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原则,发展适合农民使用、农民欢迎的农机装备,满足农民群众最迫切的农机作业需求;二是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原则,注重农机与农艺相配套,推进农机产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突出应用、注重效率原则,逐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切实提高农机装备的通用性和动力配套比,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四是坚持依法管理、规范发展原则,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二)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1、创新推广机制。由农机推广站与生产(销售)的厂家、农机经营大户和种粮大户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经营场所作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共同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通过演示现场会、建设示范基地、培育示范大户等有效形式,大力引进推广农业生产需要、农民急需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形成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补贴引导、农民购机”的推广新机制,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步伐。
2、完善投入机制。近年来,“大型农机具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持久、强劲的动力,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作为购买农业机械的投资主体的农民还难以承受大中型农机的价位,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逐步解决农机投入不足的问题。首先,利用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并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其次,争取把农机化发展项目列入各级财政投资计划,出台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再次,引导农民的投资方向,将农民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上来,使其产生最佳效益,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
3、建立长效机制。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为抓手,逐步建立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和推广农机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和农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档次。
三、岱岳区农机化发展目标与思路
当前,就我们岱岳区而言,全区农机化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实施农机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继续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努力实现农机的科学发展,促进全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突出抓好农机结构调整,强化“四个转变”。一是由抓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突出抓好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施肥播种等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保护性工作。二是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全面试验示范大蒜、薯类、蔬菜、水果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畜禽、水产养殖设施设备。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种子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2、突出抓好保护性耕作,改变耕作模式。针对传统的以铧式犁翻耕和土壤裸露耕作法,根据本地土壤及其种植特点,全力推广玉米免耕播种机、免耕施肥播种机、深松机、少耕作业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应用,改变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步实现保护性耕作,有效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抑制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力争到2014年,全区基本实现小麦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同时,通过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机收打捆回收以及秸秆粉碎做食用菌基料等工程技术,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秸秆打捆机、秸秆青贮机、秸秆还田机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以及工程技术应用,使秸秆变废为宝,清除污染源,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3、突出抓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和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化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大力加强农机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全区农业发展实际,重点建设保护性耕作、大蒜种植收获、蔬菜、大棚田园管理、等农业机械示范创新基地,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4、突出抓好农机社会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按照“自主创办、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这一思路,健全和完善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服务组织,使合作服务组织在扶持引导中崛起,在机制完善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壮大,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真正起到骨干带动作用。
二是落实优惠政策。积极落实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信贷服务等优惠政策,帮助协调有关部门,为其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便利和保障,同时积极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技术等方面服务,组织指导参加跨区作业,提高其面对市场的竞争能力。三是完善利益机制。引导农机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完善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推广“农机经营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经营户与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5、突出抓好农机投入,确保总量增长。一是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推动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确保党的惠农政策兑现于民。二是建议区政府加快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在实施好对农机补贴的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农机创新示范、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机耕道路、库房建设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三是建立农机信贷贴息机制。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银行金融部门设立农业机械购置信贷资金,帮助急需购机而暂时缺乏购买能力的农民解决购机款。通过加大农机投入,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结构升级,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实现全区农业机械化的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推进“强区富民、振兴岱岳”目标和和谐岱岳进程。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起着基础性、先导性、载体性和保证性的巨大作用,今年以来,作为贫困山区的山东省泗水县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为泗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插上了翅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先发展农业机械化。那么,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笔者通过十多年的农机推广工作经历,及对贫困山区所作的调查研究,下面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加快贫困山区农机化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边远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含量普遍较低,都是小型、轻便的农业作业机械。相对地讲,小型、轻便农业作业机械的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服役周期短,单位面积配套成本高等等,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不想办法、不采取措施,大中型、新型农用机械就无法进入山区。山区就不可能实现机械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边远贫困山区的地理环境、人为因素、单一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等给农机化事业发展带来的问题和缺陷,根据贫困山区的本地实际,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行为参与、加强农机组织自身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科研、推广、生产有机结合等几个方面入手,在贫困山区营造一个适应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新型的农机作业环境,进一步推进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加大政府行为的参与,加强优惠政策的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扶持机械化事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完全靠市场调节和农民自发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尤其是在贫困山区,更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贫困山区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等决定了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小,使用效率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再加上优惠政策没到位,政府引导和参与少,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很缓慢。各级政府应把发展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纳入到日常议程上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完善农机法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转轨,加快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
2、完善基层农机推广网络。贫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技术培训等主要是靠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但农机部门,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机部门经费一般十分紧张,很少有到外学习、考察、交流的机会。健立健全贫困山区基层农机服务站,落实提供推广服务经费,组织开展一些流动的现场会,进行产品介绍,示范表演和技术交流,对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进行武装和培训,进一步推动新机具、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力度,进一步调动贫困山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工作服务热情和动力,以便推动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不能得到正常发挥等都是与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贫困山区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路,田土改造(主要是小块改大块)山塘沟坝等要进行重点建设和完善,在山区营造一个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的条件。这样,子孙后代受益,也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机作业的完全系数和机动性,能充分发挥农机应有的效力,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明确条款,关键是地方政府的具体落实。
二、加强农机作业组织创新,推动和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仅靠农民自发的力量和市场的导向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树立好的样板,以人为本,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在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组建以村支“两委”牵头的农机作业协会(或服务队),或者以农机户自愿组成的联合服务体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服务组织。这是新形式下贫困山区规避市场与自然双重风险的需要,也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发挥农机效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贫困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品种差异等,再加上田地带的不连片,农户的土地纠纷等不利于机械的连片作业。所以,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期待土地的规模经营,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让大块田给种植能手集中管理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形成种植大户。这样有利于土地步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进农艺及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有利于优化配备农业机械和配置劳动力,可以推进农机化的进程,提高农机的作业效力,转移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三、拓展农机服务领域。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劳动力流转发生重大变化,农机服务领域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贫困山区的园林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发展速度很快,但这方面的机械投入和引进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工具的出现,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开发和拓展农机的服务领域。
四、加大培训力度。针对贫困山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有关职能部门应利用自已的优势和特点,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市场的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好包括农机操作、修理、安装、焊工、车工等多种适用技能的培训和引导,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五、加强信息综合和技术反馈工作。科研、推广、生产分属于不同的三个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些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和沟通,三个部门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主性差、责任心不强,受经济利益约束等。在科研方面存在着成果技术性差,适用性不强,转化率低,不配套等;在推广方面存在着无目的,无选择,推广的方向受政府及单位领导的偏好所左右,推广结果的好坏与其它单位无关;在生产方面存在着产品质量差,售后跟踪服务不到位等。三个部门之间相互脱节,各自为营,很难形成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相互之间各种信息不能得到很好的沟通,从而给农机具的开发,创新及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所以,政府应该充当一个很好的连接器,使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技术推广服务部门把最终的使用性能,适应性能,技术效果等综合信息反馈给科研单位,科研单位再进行综合开发,进行技术革新,指导生产部门开发新产品,新机具,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出合格的新产品。把新型的合格产品再推向市场,形成如此的良性循环,不断研制和生产出适应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
由此看来,全面提高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建设新农村应尽的一份责任,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重要内容的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民职能的扩展、农村劳动力活动流转的局面,客观上都要求农业实现机械化,没有现代的农业机械化,怎能显示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呢?所以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机是主导,发展农业机械化才是根本。(泗水县农机局 杨玉栋 蒋瑞平尤伟)
第四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雉城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壮大茄子、葡萄、种鸭等效益农业,闯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的事实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茄子 让“万元田”美梦成真
彭城蔬菜合作社近年来着眼于农民科技致富,在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品牌培育、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菜农的欢迎,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合作经济组织。据了解,鼓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已服务农户近千家,年种植大棚茄子1560亩,亩产值最高达1.35万元,人均收入已达8300元。“新塘一尺红”牌茄子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去年,又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并连续3年被浙江省农博会评为金奖产品。
合作社高度重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选址和规划,并想方设法优化蔬菜生长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强监督,对基地严格控制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确保了无公害标准的顺利实施。专门筹资150多万元,对蔬菜基地内机耕路进行拓宽、铺石,新建标准“三面光”渠道,添置喷灌设施等,建成了全县惟一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区。
在基地采取“菜稻轮作”、“水旱轮作”模式的同时,合作社还及时制定了“长兴地方茄子生产标准”和“浙江省茄子地方生产标准”,极大地提高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范化程度。合作社十分注重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聘请了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何圣米为基地技术总顾问,请县农业局技术员常年挂钩基地,开展经常性的田头技术指导,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千方百计在沪、浙、苏、皖等地建立市场网络,扩大蔬菜的市场覆盖率。目前40%产品已进入上海市场,彭城村成了“上海市菜篮子基地”之一。
“新塘一尺红”名声大增,基地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在周边大中城市十分畅销。今年5月中、下旬,彭城村最长的茄子达60厘米,比往年增长20厘米,深受消费者青睐,而每公斤茄子价格也飚升到3.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据介绍,今年彭城每亩茄子销售收入达到1.0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真正让农民期待已久的“万元田”美梦变成了现实。
葡萄 农民增收的钱串子
长兴县兴藤葡萄研究所以浙江大学园艺系为技术依托,加强葡萄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通过引试研究、示范推广,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全县的葡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该所先后申报通过了“美人指葡萄适应性栽培与推广”项目,“千亩三新葡萄园区建设”及“葡萄高新科技园区建设”等项目。
为增强葡萄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广大葡萄种植户的栽培管理水平,兴藤葡萄研究所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为广大葡萄种植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服务。如多次邀请浙江大学园艺系陈履荣等专家来长兴实地指导葡萄生产;为广大葡萄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等。随着葡萄生产每年以500亩左右的发展速度递增,兴藤葡萄研究所大力着手开展优良葡萄品种的研发,分别从苏、沪、浙等地引进了20余个欧美欧亚葡萄新品种试种,筛选出5个优良的早、中熟葡萄品种,向长兴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良葡萄种苗50余万株,发展葡萄生产达2000余亩,去年又筛选出适宜浙北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葡萄品种。2005年长兴县科技局授予长兴县兴藤葡萄研究所为葡萄种子种苗基地,目前研究所已制定了葡萄种子种苗研发实施方案,准备申报湖州市葡萄种子种苗科技研发中心。
发展效益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纪实
“兴藤”牌葡萄商标的注册和《长兴县无公害葡萄生产地方标准》制定为提升产品的档次奠定了基础。产品已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湖州市名牌产品”、“湖州市著名商标”。今年又正式申报ISO14001环保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争创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以进一步提高“兴藤”葡萄知名度。
今年又是好光景。沉渎港村陈淦泉承包种植葡萄27.3亩,8亩大棚葡萄每亩销售收入达
1.65万元。葡萄成了“农民增收的钱串子”。“后洋”牌美人指葡萄还在2006年浙江省精品水果展上荣获金奖。
种蛋 养殖户捧上了“金蛋”
涧塘村农户以往常年靠种粮、搞轻纺来维持生活。自从该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后,种鸭养殖经济效益已超过粮油收入。到今年9月中旬,全村有70家农户饲养种鸭5万余只,带动周边乡镇47家农户饲养种鸭5万余只,共有11万多只,形成了湖州市最大的种鸭养殖基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种鸭产业层次,使其真正成为涧塘村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涧塘种鸭养殖合作社开展“樱桃谷种鸭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目前,该项目已被市科技部门正式列入“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同时,还顺利实施“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湖州执行部资助项目”。除此之外,又向有关部门申报了“湖州市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项目。
现在种鸭养殖合作社正在创建“浙江省„十佳‟畜禽专业合作社”。
作为全市种鸭养殖业的“样板”,涧塘种鸭业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不断注入科技增加活力,鸭农连年增收。仅今年9月上旬,种蛋价格均价每公斤上涨到了15元。科技“引擎”使涧塘种鸭业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