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业现代化
枣庄市政府副市长 王光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第一部关于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全国性大法,是全国农机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也是发展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过程。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既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宣传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深入宣传贯彻这部法律,市农机部门已将2004年定为“农机法规宣传年”,在对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法制教育,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的基础上,近期又组织了宣传车辆,深入到各区(市)、乡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实施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促进全市农业现代化,一是要认真抓好学习、宣传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组织系统内部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深刻领会立法精神,熟练掌握法律,正确运用法律,做到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各新闻单位要开辟专门栏目,大力宣传农机法律、法规,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农机法制氛围。各级农机部门要组织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经营服务人员的法制学习,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二是要把农机化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化的扶持力度,共同促进全市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依法把促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农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要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出各自的农机化发展规划,并从政策、科技、投入上加以扶持。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据农机法律法规,积极建立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年加大投入,支持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稳步发展。各级税务部门要依法对从事农机经营服务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给予税收优惠,促进农机化事业的良性发展。各级工商、质监、农机部门要结合贯彻《枣庄市农业机械市场监督管理办法》,依法加强对农业机械销售、维修、作业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切实担负起促进全市农机化发展的重任。三是要不断创新农机化机制和服务模式。各级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生产基地、示范点建设,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市、区(市)、乡镇、村、户五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组织农业机械利用农业生产的时间差,开展跨行政区域作业服务,加快农业生产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机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加强农机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信息来源:枣庄市农机办)
第二篇: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文章标题: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
3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
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
第三篇: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文章标题: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
3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
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
变。重点发展大葱、韭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具及设施农业装备。抓好大葱机械化收刨项目,力争收刨面积达到3万亩。加快韭菜收割机
5研发,力争年内试制出样机,进行田间作业试验。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秸秆青贮、揉丝、颗粒饲料,秸秆养殖食用菌等设备。联合畜牧部门,在全市建设秸秆过腹还田、炭化等秸秆转化示范点20个。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林果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农机化发展四个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资金保障体系。建议政府从政策、科技、资金上强化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经常性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围绕《农机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我市应尽快建立健全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配套措施,以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如对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进行地方资金配套,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制定机耕道建设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大中型农机具更新补贴等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搞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建立农机互助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化。二是建立以农机部门为引导、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按照“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机手创建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要加强乡
镇农机协会建设的指导,抓紧组织农机强镇、大镇组建农机协会,对机械数量较少的乡镇,打破行政界线,协调相邻乡镇联合组建农机协会,逐步在全市构建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以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科技保障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的要求,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设立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加强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在推广培训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逐步培育起村有农机龙头大户,组有农机户,户有农机明白人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普及农机使用、维修知识技能;要注重科技创新,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关键机具研发和示范推广。四是建立以“平安农机”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充分发挥农机学校和农机安全学习日的作用,组织广大机手学习农机法律和安全生产知识;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在每个行政村设立1-2名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市农机部门和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做好本村农机安全管理;组织农机执法力量开展农机安全检查,查纠违章行为,全面清理“黑车非驾”,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UDk
变。重点发展大葱、韭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具及设施农业装备。抓好大葱机械化收刨项目,力争收刨面积达到3万亩。加快韭菜收割机
5研发,力争年内试制出样机,进行田间作业试验。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秸秆青贮、揉丝、颗粒饲料,秸秆养殖食用菌等设备。联合畜牧部门,在全市建设秸秆过腹还田、炭化等秸秆转化示范点20个。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林果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农机化发展四个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资金保障体系。建议政府从政策、科技、资金上强化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经常性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围绕《农机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我市应尽快建立健全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配套措施,以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如对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进行地方资金配套,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制定机耕道建设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大中型农机具更新补贴等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搞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建立农机互助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化。二是建立以农机部门为引导、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按照“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机手创建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要加强乡
镇农机协会建设的指导,抓紧组织农机强镇、大镇组建农机协会,对机械数量较少的乡镇,打破行政界线,协调相邻乡镇联合组建农机协会,逐步在全市构建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以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科技保障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的要求,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设立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加强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在推广培训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逐步培育起村有农机龙头大户,组有农机户,户有农机明白人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普及农机使用、维修知识技能;要注重科技创新,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关键机具研发和示范推广。四是建立以“平安农机”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充分发挥农机学校和农机安全学习日的作用,组织广大机手学习农机法律和安全生产知识;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在每个行政村设立1-2名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市农机部门和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做好本村农机安全管理;组织农机执法力量开展农机安全检查,查纠违章行为,全面清理“黑车非驾”,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UDk
第四篇: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说是要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根本目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关键是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传统农业。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手段,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和载体,在农村改革以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延伸,农机化要适应和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突出抓好种植业生产机械化,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将会带来农业内部专业分工的细化。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农机的替代作用,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种植业以外领域的大量转移,同时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必须突出抓好种植业机械化生产。从我县的实际来看,应主要抓好三大类农业机械的发展。一是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当前要在巩固和发展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加大科研和推广力度,在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上下功夫,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取得重点突破,使全县农机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二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即花生机械化,要集中精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开发、研制关键生产环节的作业机械,尽快促进其机械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三是重点发展大棚及高科技的设施农业、研发配套机械,不断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
二、突出抓好加工业机械化,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调整农业结构的目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两个渠道,一是面向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通过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这样就为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目前来看,要抓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就要以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为切入点,引导农机服务向深度、广度发展,延长服务链,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在产前服务方面,要积极促进种子精选、包衣等环节的机械化,尽快形成规模和市场,并进一步延伸。在产后服务方面,要重点抓好粮食产地烘干、清洗、分选等加工的机械化;重点搞好干鲜果品和蔬菜在贮藏保鲜以及分级、包装等方面的加工机械化,不但要完善、丰富现有技术,扩大推广应用范围,还要加快农技科技创新,充分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三、突出抓好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
我县畜牧业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很大。养殖机械化生产,不仅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在市场化、集约化上有所突破,必须在规模化、机械化上多做文章。在养殖业机械化生产方面,要继续发挥在机械化养猪、养鸡、养鸭等技术方面原有的优势,加大已成熟的工厂化养猪、养鸡、养鸭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投入,稳定猪、鸡生产。在新形势下,工作的重点将转移到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养殖机械上。要通过大力推广秸秆收获青贮和秸秆氨化处理机械化技术,推广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要通过开发、引进,大力推广适合家庭牧场生产的机械化养殖技术和养殖机械,推广畜草种植、收割、烘干、加工机械化,尽快使家庭牧场步入发展轨道,推动草食畜牧业的规模养殖。同时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机用农田,有力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四、突出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把千家万户大市场衔接起来
农业结构调整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调整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服务组织是带领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因此,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发挥农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广泛应用。农产品流通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纽带,过去农业机械在搞活农村商品生产中作用重大,农业结构调整中,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在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
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好这项服务,既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也有利于调整农机化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二是要加强信息中介服务。为农民和基层服务组织适时提供农机产品市场供求、作业需求、新技术新机具信息服务,为农民购买高质量、适应机械提供服务。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积极推广小麦跨区机收作业这种成功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模式,逐步探索向玉米、花生、地瓜等其他农作物品种和机耕、机播等其他生产环节的延伸,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生产率,解决家庭承包经营和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通过专业组织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农机,开展社会化服务,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五、突出抓好农机购置补贴,促进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
我县自2005年我县被列为了农业部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共落实补贴资金1700万元,补贴机具达1200余台,补贴机具在三夏、三秋生产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基层干部及群众对农机购机补贴普遍反映较好,认为“政府真正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从补贴机具的类型看,大力推广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机械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实现了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的“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由于购买一套玉米收获机械加上免耕播种机需要近10万元资金,因而虽然是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农民对此非常需要,但由于资金困难,农民买的很少。因此我县重点安排了玉米联合收获机、还田机、免耕播种机和与之配套的大型拖拉机,通过实施使我县玉米联合收获面积、还田面积大大增加。同时,农机购置补贴增加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比如一户农民有一套玉米联合收获机,享受购机补贴买了一台大型拖拉机,同时配套购置了一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和一台免耕播种机,在当年的三秋生产中,两台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700亩,作业收入3.5万元,还田作业300亩,作业收入0.7万元,免耕播种460亩,作业收入1.8万元,共计作业收入达8万元,得纯收入近5万元。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农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可一到农忙时期,他们又不得不家来争秋夺麦。比如一户农户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中承包的7亩责任田只能靠妻子一个人在家劳动,一到秋麦就得回家收种,即增加了来回路费,又减少了打工收入,虽然近些年麦季用上了小麦收割机,可以不再回家收麦,但到了秋季又要收,又要耕种,妻子无法承担,不回家不行。由于购机补贴政策落实,有了玉米收割机,妻子告诉他今年秋季不用回来啦,她在家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了玉米后,直接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了小麦,没费劲就完成了秋收秋种。从这方面看,农机购置补贴,深受农民欢迎。
总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呼唤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大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五篇: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说是要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根本目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关键是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传统农业。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手段,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和载体,在农村改革以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延伸,农机化要适应和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突出抓好种植业生产机械化,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将会带来农业内部专业分工的细化。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农机的替代作用,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种植业以外领域的大量转移,同时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必须突出抓好种植业机械化生产。从泗水县的实际来看,应主要抓好三大类农业机械的发展。一是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当前要在巩固和发展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加大科研和推广力度,在玉米、薯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上下功夫,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并取得重点突破,使全县农机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二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即大蒜、花生、生姜等机械化,要集中精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开发、研制关键生产环节的作业机械,尽快促进其机械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三是重点发展大棚及高科技的设施农业、研发配套机械,不断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
二、突出抓好加工业机械化,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调整农业结构的目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两个渠道,一是面向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通过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这样就为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目前来看,要抓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就要以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为切入点,引导农机服务向深度、广度发展,延长服务链,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在产前服务方面,要积极促进种子精选、包衣等环节的机械化,尽快形成规模和市场,并进一步延伸。在产后服务方面,要重点抓好粮食产地烘干、清洗、分选等加工的机械化;重点搞好干鲜果品和蔬菜在贮藏保鲜以及分级、包装等方面的加工机械化,不但要完善、丰富现有技术,扩大推广应用范围,还要加快农技科技创新,充分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三、突出抓好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
泗水县有山区、平原、河滩,畜牧业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很大。养殖机械化生产,不仅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在市场化、集约化上有所突破,必须在规模化、机械化上多做文章。在养殖业机械化生产方面,要继续发挥在机械化养猪、养鸡、养鸭等技术方面原有的优势,加大已成熟的工厂化养猪、养鸡、养鸭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投入,稳定猪、鸡生产。在新形势下,工作的重点将转移到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养殖机械上。要通过大力推广秸秆收获青贮和秸秆氨化处理机械化技术,推广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要通过开发、引进,大力推广适合家庭牧场生产的机械化养殖技术和养殖机械,推广畜草种植、收割、烘干、加工机械化,尽快使家庭牧场步入发展轨道,推动草食畜牧业的规模养殖。同时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机用农田,加快高质量的草地建设,有力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四、突出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把千家万户大市场衔接起来
农业结构调整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调整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服务组织是带领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因此,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发挥农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广泛应用。农产品流通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纽带,过去农业机械在搞活农村商品生产中作用重大,农业结构调整中,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在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好这项服务,既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也有利于调整农机化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二是要加强信息中介服务。为农民和基层服务组织适时提供农机产品市场供求、作业需求、新技术新机具信息服务,为农民购买高质量、适应机械提供服务。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积极推广小麦跨区机收作业这种成功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模式,逐步探索向玉米、花生、地瓜等其他农作物品种和机耕、机播等其他生产环节的延伸,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生产率,解决家庭承包经营和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通过专业组织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农机,开展社会化服务,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五、突出抓好机械化农业重点工程,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推进农业机械化,组织和实施机械化农业重点工程是一条科学、高效的重要渠道。通过重点工程的开发和建设,可以体现宏观调控的需要,可以引导农民稳步健康地发展农业机械。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本出发点,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一方面在治“旱”节水上下功夫,继续抓好机械化旱作农业和机械化节水农业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建设质量要实现突破。要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地区机械化旱作农业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相结合的新的技术体系,实现旱地耕作制度的改革,向科学技术要产量、要效益。另一方面要在治“山”上作文章,继续开展高标准的片麻岩开发,改造坡耕地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条件,有效拓展种植结构调整的空间。还要抓好机械深耕施肥、精少量播种、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节本增效农业工程建设,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呼唤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大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