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学习体会

时间:2019-05-12 11:1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农业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农业学习体会》。

第一篇:发展农业学习体会

发展农业学习体会

我学习了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中的已经开始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才有机会听到最优秀的教师系统地讲授会计专业各学科的知识。我每次一想到这,心底就油然升起感激之情,农大网院把知识从有围墙围着的象牙塔里送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到名校名师的风采。

了专业科目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老师讲解,认真笔记,认真思考,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并且加深了对农艺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了解,基本掌握了农艺的发展动向。这次培训学习有助于我在实际工作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提高专业工作水平,扩展实际工作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本专业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我在培训工作平台中,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教师视频讲座等形式,我完成的了解,提高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认识,拓展实际工作的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在学习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专业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讲究实效,提高了专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和科学素质,使我了解了本专业科技发展动态,掌握了本专业最新科技理论和技术成果,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前进的方向。最终更好的为我省水利行业区域竞争能力的提高和行业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0%,在水稻生产中,水稻种植机械化对其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重点阐述一下我对我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

一、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 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达70%。共拥有水稻种植机械近10万台。其中进口各类插秧机10000多台,外资国内生产4行步行式插秧机5000多台,国产延吉水稻插秧机70000多台,水稻直播机692台。主要机型为:延吉生产的2ZT-9356独轮乘坐式插秧机;中、日、韩等国生产的乘坐式四轮驱动驱动高速插秧机;进口或国产4行步行式插秧机PF455S等;单轮驱动锥盘式插秧机等。

二、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趋势

由于水稻生产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产品,其种植面积、育秧、种植、收割等方式受国家粮食政策、粮食价格、年景好坏等诸多影响。因而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也受其影响,从长远发展趋势看,水稻种植机械化将从以下方面得以提高。

1、水稻直播机

水稻机械水直播是在田块经旋耕灭茬平整后,土壤处于湿润或薄水状态下,使用水直播机或喷撒机将浸种催芽至破胸露白后的种子直接播入大田,播种后管好排灌系统。由于水稻机械水直播不经过育秧工序,直接把稻种播入大田,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的优势。但由于我省积溢时间短,直播产量低,只适用于新开垦水田地区和边远水田种植技术落后的地区。从发展趋势看,应着力发展种子包衣技术和水稻种子覆纸膜技术,否则将逐渐被淘汰。

2、水稻插秧机 随着“水稻旱育机插深施肥”技术的普遍推广,水稻插秧机仍是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机械的主导产品。四行步行式插秧机也呈逐步增加趋势。对于四轮驱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现阶段因受农民购买承受能力限制,制约其发展。今后插秧机的发展方向:在性能上要着力发展四轮驱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6行或8行),并配以相应的侧深施肥技术(装置)。在研制方向上要逐步提高四轮驱动乘座式高速插秧机国产化程度,使其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在生产上要建立大型工装生产线,形成规模效益,使价格稳定在5万元左右为宜。目前四轮驱动乘座式高速插秧机国产6-8万元/台,进口13-18万元/台。

3、水稻抛秧机

水稻抛秧机主要分为有序抛植和无序抛植,都属于水稻种植带钵土移植浅栽方式。其抛秧机理是利用离心力把钵苗抛撒至空中落向大田,要求田平,表层起浆。钵体软盘的育苗技术与人工抛秧育苗技术相似。抛秧机对钵苗的钵土的干湿度要求较严格,钵土含水率35%左右,钵苗不相互粘连,与利于抛撒的均匀度提高。有序抛秧机对钵苗育苗技术要求较高,钵体软盘上每一钵体上都必须有苗。犹豫水稻抛秧是带钵土移植,减少了缓苗期,因而有利于水稻的后期生长发育,可提高水稻产量。但由于采用抛秧机作业是浅栽方式,苗根植于秧田表层,不利于水稻扎根,易造成水稻秸秆后期倒伏,于收割,进而影响产量。加之无序抛植不符合农艺要求,有序抛植机器研制难度大、成本高,制约了水稻抛秧机的发展,从农艺要求的角度也不提倡。

4、水稻摆秧机

目前我省水稻摆秧机数量少、造价高,主要是进口的日本机器。虽然省内科研单位尝试地进行国产化研制,但由于国产秧盘和日本秧盘有较大区别,国内秧盘无法在摆秧机上进行移栽。犹豫水稻摆秧机价格高,需要用进口秧盘育秧,从而制约了水稻摆秧机推广。若要发展必须解决秧盘的生产制造,符合水稻摆秧机作业要求;水稻摆秧机、秧盘价格达到农户的承受能力。

综上所述,水稻插秧机仍是黑龙江省水稻秧苗移栽主要作业机具。其作业性能逐渐向优质高效、质量可靠、一机多用复合作业机具上发展(在插秧的同时进行深施肥、覆纸膜作业)。其机型在现有普通机型基础上逐渐发展乘座式高速插秧机,以四轮驱动覆膜、深施肥6行或8行插秧机为主导产品。如果相应技术条件成熟,建议尽快开展钵苗机插、深施肥机具的研制。

另外,我还通过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比较,了解到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利用现代农业机械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要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机手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农民享受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实现文敏生产,体面生活。同时,要加大人性化特征明显、安全性、舒适性强的农业机械的研制、引进和推广力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需要,使一批先富起来的农民在更舒适的环境中从事农业生产。

农机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农机自身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全局,统筹谋划,合理部署,才能够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够加快发展步伐。

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强化行政执法体系。健全农机推广体系。要健全市、区、(街、镇)乡三级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及时将农机新技术、新经验、新模式宣传推广到农民之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要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的契机,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形成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农技协会、农机作业服务队为补充,农机示范户、专业大户为基础的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切实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立法。要依法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管理,保护各级各类农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一种互利互惠、和谐共赢的良好风尚。特别要依法加强安全监督,确保农机生产安全。自觉守法。要对各级农机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依法执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要广泛开展信息服务。开展新技术信息服务。要建立农机新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新技术宣传和培训,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掌握、使用农机新技术,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开展新机具信息服务。要建立和完善技术数据详实、资料更新及时的农机新机具咨询信息库,定时发布农机新产品、新机具信息,使广大农民机手能够及时卖到称心如意的农机产品。开展农机作业市场信息服务。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适时与各类农机作业的主要市场保持联系和沟通,并及时通过相关平台予以发布,加强机手与作业市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

要努力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公共财政支持。要抢抓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机遇,多渠道争取财政的投入,力争在购机补贴、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加快农机事业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农机工作的距离。争取信贷金融支持。要借农村金融整体改革之机,进一步明确金融信贷对农机发展的支持扶持政策,完善农机贷款贴息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机的信贷投放。同时要争取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和石油部门能源供应支持。要通过农机人弃而不舍的努力,营造一个上下同心、内外和谐的工作环境时,现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体会,收获是非常丰富的,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下一步我一定结合自己的专业,立足本职岗位上尽到自己的职责。我一定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拓宽思路,加强自身建设,履行职责,不断创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与时俱进,把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为我省农艺迈进新的高度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感谢参加本次培训的所有老师,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二篇: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四章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能力目标

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有关农业的资料卡片等。●课时安排: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 农业与我们和农业的地区分布 第二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第三课时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中国人来说,2001年12月11日是个振奋人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中国加入了WTO。但前任总理朱镕基曾说了这样一段话:“入世大家都开心,就我一个人不开心,因为外国的农业是现代化的生产,他们的成本低,价格也比我们低得多。如果他们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的话,将会造成中国农民收入的减少,这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国的农业情况到底如何呢?从今天我们就来关注我国的农业,看到底有哪些原因使朱总理产生这样的担心,这种担心最终能否消除。(板书)

一、农业与我们 1.概念:(自由发言)同学们虽生活在城市里,但对农业这两个字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农产品打交道。大家不妨把自己印象中的农业描述一下。(学生谈自己接触过或听说过的农业活动,或自己认为是农业活动的有哪些?)(引导总结)同学们在谈的过程中有无留心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动物或植物)像这种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练习巩固)以下农业活动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农业,以加深对农业概念的理解。养鸡 养花 人工养殖珍珠 打猎 采草药 养蚕 种果树 捕鱼 种橡胶树

(承转)农业类型多种多样,我们可依据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每一类即为一生产部门。(板书)2.农业分类

(读图分析)课本图4.11:主要农业部门,依次引导:(1)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2)这样划分依据是什么?(劳动对象的不同)(3)棉花生产、花生生产应该属于什么生产部门?为什么?(种植业。它们都是在耕地上生产的农作物)(教师说明)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承转过渡)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许多物品都是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同学们,我们吃、穿、用等日常生活用品及工业产品中哪些是来源于农业呢?

(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自己举例,体会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老师同时与学生进行归类板书。

(读图分析)课本图4.12: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提问:农民、工人、决策者是怎样看待农业的?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这三人的观点都说明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1.从人口多这

一基本国情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吃饭、穿衣等基本物质需求量大。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2.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是关键;只有农业实现现代化,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3.基于上述原因,决策者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时,必须把农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常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板书)3.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教师讲述)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板书)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读图分析)课本图4.1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提问:1.图中绿色部分地区主要农业活动是什么?(放牧)这里有我国四大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这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播放录像:这四牧区的畜牧业情况,加强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2.黄色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渔业)3.这两部分大致以什么线为分界线?(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线)这条线大致把我国农业区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西差异也是我国农业分布最明显的差异。(板书)1.a.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读图:有关种植业、林业、渔业情况。提问:1.种植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地形上?(平原)我国主要平原,说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区)2.林业一般在什么地形上?(山地或丘陵地形)电脑闪现我国三大林区,这三大林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东南丘陵林区)哪些地方为天然林?(东北、西南林区)哪些地方为人工林?(东南林区)3.渔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条件的地方?(靠海或靠河等水多的地方我国渔业分布图,从图上看,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在什么地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承转)造成东西部农业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板书)b.原因分析

(归纳总结)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某一地区,即使其他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有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提问启思)按照东西部农业区的划分,河北省在哪一部分?(东部农业区)到过江西、广东的同学,有没有留心那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水稻)(承转过渡)我国农业不仅存在东西部的差异,南北方也有不同。提问:划分南北方的界线在哪儿?(秦岭—淮河)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东部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别。(板书)2.a.南北差异——界线:秦岭—淮河

(学生活动)让学生对照课本图4.14: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用电脑打出),对照课本内容,通过自学,填写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表格如下。

(补充说明)1.熟制:一年当中,在同一块田地上可收获农作物的次数。2.可播放小麦、玉米、水稻种植业景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耕地类型。3.三大产棉区并说明。

(引导分析)1.北旱南水的耕地类型由什么原因造成?(北方降水比南方少,雨季短,水资源短缺)(板书)2.作物熟制北方少于南方是什么原因?(热量差异)(读图分析)课本图4.15:西南山区随海拔变化植被的分布图。提问:山体上从下往上的植被变化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种变化类似于地球表面上植被从哪儿到哪儿的变化?(从较低纬度到较高纬度)这说明农业的分布不仅在水平方向上有差异,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分异。(板书)3.垂直差异

(活动练习)该山区的农民要进行以下农业活动,请你把它们分别安排在适当部位: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B.玉米、小麦,一年两熟;C.玉米、荞麦、燕、一年一熟;D.适宜发展林业、牧业。(A、B、C、D从下往上排,具体图略)并让学生分析为何这样安排。(根据农作物的水热要求及山体的水热分布规律,水热条件要求高的在山下,耐旱耐寒的往上排)(新课总结)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明白了从农业上来看,物博是指农产品类型丰富多样,而这“地大”即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正是这“物博”的主要原因。● 板书设计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农业发展成就

[教师承转]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圈地运动”);旱涝灾害;我国人口增长图;水污染对渔业的影响;酸雨的破坏;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国土资源部关于耕地减少的公告;超载放牧;滥垦滥伐等。

2.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挑战有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学生讨论]面对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发展对策是什么?为什么?你有好的办法吗? 3.对策

(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学生活动:基塘农业是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例子,请同学们对照活动2,分析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这种“生态农业”的成功之处在哪?把桑基鱼塘或蔗基鱼塘的生产流程图画出来。

变废为宝,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没有污染。

3.科技兴农

教师讲述: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我国加入了WTO,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的目标已不能单单局限于填满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还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因此,我们还必须依赖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活动(3):下面材料是关于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与同学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从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分析)②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参考答案:

①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东部临海,进出口方便。

地形条件:东部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丘陵。

气候条件: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

社会经济条件:东部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多,市场大。

②为了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将出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结果。[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的处理设计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点、关键。“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这一标题的主要内容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作为结论的验证还是作为探究结论的素材,其教学效果差异很大。作为探究结论的素材来处理效果会更好。我们可以将活动3安排在前面,当学生叙述完自己的选择理由时,我们自然就会得到图4.17的内容。另外还可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如何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这样一个从实例到结论再到实例的思考探究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此外,学生对这些实例比较感兴趣,否则先给结论再去验证,学生会没有学习的兴趣。

第三篇:发展农业生态养殖

湖南农业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

发展农村畜禽生态养殖

学生姓名:刘常春

考籍号:910909102803 年级专业:2008级兽医 指导老师及职称:黄生强 教授 学 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10年4月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 前 言

„„„„„„„„„„„„„„„„„„„„„„„„„„„„„3 2 社会现状 „„„„„„„„„„„„„„„„„„„„„„„„„„„„„3 2.1 人力资源 „„„„„„„„„„„„„„„„„„„„„„„„„„„„3 2.2 土地浪费 „„„„„„„„„„„„„„„„„„„„„„„„„„4 2.3畜产质量量问题„„„„„„„„„„„„„„„„„„„„„„„„„„„4 2.4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5 3 生态养殖

„„„„„„„„„„„„„„„„„„„„„„„„„„„„„6 4 发展对策与建议 „„„„„„„„„„„„„„„„„„„„„„„„„„6 4.1要科学规划布局,调整养殖结构 „„„„„„„„„„„„„„„„„„„ 6 4.2要强化技术攻关,制定生态养殖标准„„„„„„„„„„„„„„„„„„6 4.3要整合资源资金,出台扶持政策 „„„„„„„„„„„„„„„„„„„7 4.4要强化组织领导,争取上级支持 „„„„„„„„„„„„„„„„„7 4、5坚持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生态养殖模式 „„„„„„„„„„8 4、6重视农业情报和国际合作与交流 „„„„„„„„„„„„„„„„8 5 小 结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9

发展农村畜禽生态养殖

生:刘常春 指导老师:黄生强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大量农民工的闲置,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大规模养殖污染环境,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现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尤其农民最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消费市场对畜产质量量与安全的关注,畜禽生态养殖已逐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已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发展

农村

畜禽

生态养殖

前言

发展农村生态养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乡化率水平的提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状况大约2/3从事农业生产活动,1/3在非农部门就业。而1998年农民的收入中来自业的为57%,来自非农业部门的已达43%。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应该从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上做应文章,因为它是农民拥有的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最大资源。农地作为农民的第二大财富,虽然在生产强度上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然而在生产利用率和土地本应具有的生产以外的潜力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1]2

社会现状

2.1 人力资源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仅存十八亿多亩,按农村现有劳动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进行推算,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在农村劳动力有近5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大部分地区农村经济仍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依然不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建立和发展,第二、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城市化的加速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口流动规模的迅速扩大。1989年,中国大地第一次出现汹涌的民工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1.2亿,其中进入城镇第二、三产业企业打工的农民工约为8000万人。据农业部、劳动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估计,2002年离土离乡的农民工约为9640万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来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就意味着在近期内仍然还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至目前,农民工人数已逾1.2亿之众。

按工日法测算,2006年中国农村剩余1.31亿劳动力[3];采用国际标准结构法测算各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山东、河北、云南、河南、四川、广西、贵州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位居全国前列,而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农业劳动力短缺,表明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将逐渐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重点就业人群。[2]2.2 土地浪费

根据一般规律,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原先堆积在土地上的人口将会减少,土地的规模经营及通过规模经营而获得平均利润率成为可能,工农和城乡差别将会缩小。特别是农村因为拥有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而有可能蕴育着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是由土地的家庭承包延续而来的,土地的承包期达数十年。这从总体上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土地对于农村人口,不仅是生活之源,同时是基本保障。但是,土地的家庭承包不仅造成土地使用的细碎化,难以规模经营,而且造成土地难以流转,难以向拥有资金、技术、知识的人手中集中。由此便出现了农村人口流动而土地不流转的制度性限制,使那些通过外出务工经商积累了资金,增长了知识,获得了技术的农村精英难以将资金、技术和知识投入土地的规模经营,并获得相应的利益。虽然,一些曾经外出经商的农村精英愿意回报乡村,但也只能将资金投向那些没有承包的一些“荒地”。这些地方的投资效益一般较差,吸引力不大。卞悟主持的一项农民流动的社会调查,在有关土地问题的问卷回答中,有61%的答案是“劳动力流动而土地不流动,导致抛荒和种„应付田‟的增加[4]。”

2.3 畜产质量量问题

从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按照卫生部提供的 4 统计数字,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上升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估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则为95%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肉蛋奶人均消费量均已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但是在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工业“三废”对畜牧业生产的污染造成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并导致畜产质量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今,人类不仅受到了动物源性疾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的威胁,也深受违规添加非饲料添加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危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配额、许可证等直接限制性的关税贸易壁垒逐渐减弱,“绿色壁垒”等“合法”的贸易壁垒已经逐渐成为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实施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绿色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遭受了严重损失,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和国内外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发生,使畜产品出口较长时期封关,给畜牧业带来了重大损失。

[5]2.4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查清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现状及污染治理情况,国家环保总局曾组织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80%主要分布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中部地区不到总数的20%,而整个西部地区仅占总量的1%左右。

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t,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区甚至超过4倍,大多数地区也都已超过了一倍。其中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30%,山东、广东、湖南等地则占到本地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40%。其中畜禽粪便COD的排放量已达7118万t,远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之和。一般认为畜禽粪便对土地总体负荷警戒安全值以0.4为宜,而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区负荷警戒值都已超过4.9,我国总体水平已经达到4.9[6]。调查还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地处对居民产生环境影响的区域范围内,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甚至位于居民区内,8%~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水源地不超过50m,30%~40%的规模化养殖场与居民区或水源地的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污染纠纷。

另外,规模化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 5 环境影响评价。从整体上看,规模化养殖场的内部环境管理比较粗放,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而且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绝大多数规模化畜禽场的建设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用于消纳其产生的畜禽粪便,客观上已经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农牧脱节。因此,防止畜禽养殖污染刻不容缓。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7]。

节俭消费,绿色消费渐成潮流。“小康绿色消费调查”显示有97、4 %的人表示,“愿意身体力行在做一个关心生态环境,不过度消费的绿色消费者绿色消费将成金重地。

[8]

。” 4

发展对策与建议

4.1要科学规划布局,调整养殖结构。

尽管我国已成为一个养殖大国,形成了大的产业,但目前仍处于一种分散的养殖状态,这已经不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必须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全面提升生态养殖的水平和效益。而结构性调整首先面临的就是规划布局。要设置禁养区、限养区、适度发展区,全国必须按照国家所划分的要求,重新调整布局、制订规划。要选择在农村比较偏僻、植被较好的地方进行重新布局和调整。对于现在已经形成了规模养殖的大户,也要引导其进一步优化环境,确定好新的选址。如果现在不利用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来进行科学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国的优势将会丧失殆尽,中国的生态养殖要规模化就将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要高瞻远瞩、科学决策,要为将来考虑,对未来负责。

4.2 要强化技术攻关,制定生态养殖标准。必须重点解决由传统养殖向科技养殖转变的问题,实现生态养殖。就目前中国畜禽养殖的整体规模而言,已经较好地形成了规模效应,但是这种规模效应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它所带来的严重的面源污染已使得这种规模效应受到了严重影响。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走进了发展的“死胡同”,必须强化技术改造,提升养殖技术。一句话,加快研究和探索适合本地的养殖技术已势在必行。要成立技术攻关组,特别是要把全国畜禽养殖行业内有着深入研究和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请过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之上,强化技术攻关。要在技术达标上下功夫,努力形成畜禽养殖业的行业标准甚至成为技术权威,把质量和品牌结合起来。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可以实现生态养殖和规模扩张。目前,要真正形成适合本地养殖的专业技术,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在这方面能尽快实现重点突破。这也是中国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培育“两型”产业方面的一个重要探索。

4.3 要整合资源资金,出台扶持政策

必须重点解决由自我性养殖向保障性生态养殖转变的问题,实现长效生态养殖。发展生态养殖业是一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必须作为大事来办。在当前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首要的问题就是资源和资金的整合。逐渐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牧业基础设施。在总体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农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加大对牧业小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用地问题、周边环境保护问题和防疫设施建设问题;应依据行业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改善基层牧业服务和监管设施。产业的发展壮大是相当不容易的,我国已经形成了较好的条件,更应该通过资金扶持,使优势更优、强势更强,这也是壮大经济的一个重大举措。要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这是因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完全可以引入工业发展的理念和模式。首先,对已经形成生态养殖规模、作出重大贡献的龙头企业,要出台有关的优惠政策,扶持做大做强。其次,对生态规模养殖户要采取不同的扶持方式。在这方面,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出台相关具体政策。养殖方式从“千家万户”散养到“多家大户”规模生态养殖的转变,这是一个最终要实现的模式,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必须有个过渡期。如何协调解决生态养殖散户和龙头企业的组织形式问题,是由农民在自己家里养还是到龙头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到股民、从务工到员工的转变,这些都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9] 4.4 要强化组织领导,争取上级支持

要充分利用“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这个综合性、开放性平台,大力包装和策划项目,尤其是“两型”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要迅速成立国 7 家生态养殖协调领导小组,尽快把发展生态养殖的规划做出来,把三年行动方案做出来,上报国家有关部委,争取上级支持

[10]

。总之,我们一定要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大局,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想大事、谋大事,切实把发展生态养殖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4.5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生态养殖模式

农村生态养殖要因地制宜地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生态养殖羊为例子:公司+农户的生态养殖模式下,公司统一提供适于当地发展的绵、山羊品种,而后选择具有饲养管理能力和具备饲养条件的农户,通过签订合同,将选定的羊群承包给农户。承包期间承包羊的所有权归公司所有。承包期间农户向公司交回按承包合同规定的羔羊以及产品。承包期间,承包羊的饲养管理费用由农户负责。公司对承包户进行技术指导,技术人员定期对羊群的配种、产羔、防疫、饲养管理等主要技术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农村生态养羊一般是一家一户的分散饲养,品种混杂,各行其事,很难开展科学饲养管理和改良选育等技术指导工作。但这种模式下,生态养羊场户提供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参差不齐,不利于进入高档场所消费和出口创汇。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能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通过自建部分基地,把养羊户纳入基地作为养殖工人,统一管理,提供高质量产品。

4.6 重视农业情报和国际合作与交流

调整农业结构,切实提高整体效益势在必行。提高农畜禽生态养殖经济效益,市场是关键,信息服务是基础。目前农业的发展已由单纯受资源的约束转变为受市场信息与资源的双重约束。有资源优势不等于就有市场优势,更不等于就有了效益。如果谁违背了市场需求规律,谁将会到市场的惩罚,市场信息服务在指导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

。80年代末期,世界信息服务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超过去时1880亿美元,其中,美国920亿美元,西欧姆521亿美元,日本335亿美元,澳大利20、3亿美元。在国际合作方面,美、日、英、法、德等国在进行国际合作交流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借鉴、学习他国之长,补已之短

[12]

。可以说,搞好信息服务就是掌握了开启农产品市场的金钥匙。因此,人们应把市场信息服务当做一项先导工程来做。

小结

发展现代农村生态养殖会增加我国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 8 量,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国民经济,优化生态环境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打破“绿色壁垒”,在国际“绿色壁垒”等“合法”的贸易壁垒上站的稳。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不得我们不考虑。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加快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黄季锟.对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一些思考.农业经济与科发展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0,11.[2]阮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世纪之痛[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6-12.[3] 钟钰, 蓝海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及剩余状况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 2009,6.[4] 卞悟.农民流动:良性还是恶性循环[A].刘青峰,关小春.90年代中国农村状况:机会与困境[C].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5] 王启云,肖怀安 ,刘蓉,现代农业之路[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南.2007,7.[6]黄爱霞 邹晓庭 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及解决方法[D].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浙江, 2006 3-6.[7]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8321.htm[OL].FR

[8] 张旭.2010中国人四大消费趋势.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M].2010:2-1.[9] 程振煌, 梁业森 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M].当代畜牧.北京.2009,1.[10] 余爱国.关于全面发展生态养殖的思考.[N/OL].人民日报.2010-3-22

http://www.pppod.net/index3_1.asp?id=4004.[11]

黄不凡.中国农业发展强盛趋势与评估[M].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1999,9.[12] 万宝瑞.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J].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0,5.致

本论文是在黄生强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下完成的。由此而耽误你的休闲时间,我感到抱歉。黄老师:谢谢您!祝您: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第四篇:加快发展农业保险

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作者:张 彪

[内容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城乡保险资源配置极不平衡,农村保险体系不完善,农业保险发展十分滞后,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风险管理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功能在农村经济社会体系中的瓶颈和短板。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发展,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创新,满足差异化、多样性、多层次的农业保险需求;加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构建激励有效、政策配套的长效扶持机制。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与农民、农业、农村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与制约,我国城乡保险资源配置极不平衡,农村保险体系不完善,经营体制机制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到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十分滞后,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风险管理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功能在农村经济社会体系中的瓶颈和短板。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发展,加强和改善农村保险服务,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保险支持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加快农业保险发展,须坚持政策扶持、适度竞争、市场化取向原则

发展农业保险的目的在于利用保险机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鉴于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现状及特点,加快农业保险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政策扶持原则。由于农业保险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有其特殊性,存在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收益的特点,与城市保险相比,农业保险的财务可持续问题较为突出,农业保险保费支付成本高。目前,国家已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支持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制度性政策还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财税、监管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资金引导、巨灾风险补偿、市场准入与退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采取综合性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合力,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扶持措施并实现制度化、长期化,充分发挥扶持政策对推动农村保险发展的导向激励作用。

(二)适度竞争原则。垄断不利于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效率与水平。要在综合分析和评估各地试点农业保险的市场情况看,垄断经营不利于提高效率和服务,会给政府带来更大的负担;经营有效益,成本会很大,甚至有的地方不记成本,因为很多地方的农业保险试点是政府委托办理的,当风险损失高时,经营单位同样会“孩子哭了抱给他娘”,搞的地方政府左右为难。应根据市场规律,在政府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宽农业保险市场准入。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鼓励国内外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入农业保险市场。在坚持产权关系清晰、组织形式多样化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支农专业性保险公司或农村互助合作保险社等新型农村保险机构,逐步构建适度竞争的农业保险市场体系。

(三)商业可持续原则。我国农村人口占比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如果完全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国家财政难以负担其庞大的支出,农业保险将难以为继。应坚持商业化经营,财政根据惠农政策的需要给以税收或保费补贴,这样才可能实现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农业保险风险较高,农业保险机构要实现完全商业化经营,难度很大,根据国外情况看机会不可能。这就需要在一定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坚持费率覆盖风险的原则,否则,不仅农村保险机构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造成急需保险的农民群体得不到保险。实践证明,对涉农保险执行市场费率,有利于保障农民获得保险的权利。对于农村保险机构开办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在国家给予适当政策扶持(如保费补贴)后仍然也需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市场化取向原则。无论是农业保险机构的产权制度,还是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我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人文风俗多样,除全国性的大公司外,还需要类似农村互助或合作社性质的、中小规模的、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区域性农业保险机构。在农业保险的改革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尊重农业保险机构股东和法人的自主选择权。现阶段,坚持农业保险改革发展市场化原则的核心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省,甚至以县或市为单位的农业保险法人机构。

二、加快农业保险发展,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农业保险供给严重不足,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十分紧迫。

(一)组建农村或农业再保险公司。该公司由国家财政出资设立,参照信用保险公司,应属于政策性保险公司,以此为载体建立起国家政策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并与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农险公司和各类新型农业保险机构建立再保险关系,解决农村巨灾风险的损失补偿问题。

(二)强化商业保险公司的支农责任。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原则,强化商业保险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商业保险公司的支农责任,可根据保险主体的市场规模,承担适当的农业巨灾保费分享和责任分担,这样有利于处理好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的关系,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加强经营机制转换,充分利用资金、网络、专业优势,切实加大对县域乡镇农业保险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控股的商业保险公司成为保险服务“三农”的重要支柱和载体。

(三)发挥专业农险公司主力军作用。目前,保监会已批设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安华农业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和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等四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这些专业农险公司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实行商业性经营和政策性经营相结合,业务范围涉及农村种养业保险、城乡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等。应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专业农险公司扩大业务规模,拓宽覆盖面,发挥专业农险公司的主力军作用。

(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保险机构。积极稳妥地推进设立新型农村保险机构的试点,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特别是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出资设立适合“三农”特点的村镇保险公司、农村保险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保险机构,鼓励支持各类保险公司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改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进一步激活农业保险市场。

三、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创新,满足差异化、多样性、多层次的农业保险需求

创新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动力,也是提升农村保险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从当前农业保险服务来看,重点要加大四方面的创新,不断满足差异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村保险服务需求。

(一)创新发展模式。造成当前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是农业保险机构长期粗放经营。农业保险机构要改变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必须更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注重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来制订自身的科学发展战略,确立差异化内涵发展模式。把规模的扩张建立在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上,在此基础上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和讲求效益,做到规模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健康发展。

(二)创新经营机制。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民保险需求的不断增长,保险交易电子化、保险产品多元化、保险服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农业保险机构必须积极推进机制创新,首先要发挥好已设保险网点的作用,建立保险产品的交叉销售机制,改进政策性“三农”保险的运作机制。其次要充分发挥农信社、邮政储蓄网点和其他农村服务组织的优势代理各种农业保险业务。第三要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和小额保险的联动机制,降低农村信贷风险。

(三)创新保险产品。基于农村现行的经济运行的现状,以及农户保险缴费能力较弱、保险标的较分散等特点,首先要积极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受农民欢迎、政府有意愿扶持的农业保险产品,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保障需求。其次要以农户为单位,设计开发适合“三农”特点的组合式或捆绑式农业保险产品,农户根据保险需求和缴费能力自由选择。第三要适应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要求,设计开发既具有较高保障,又具有投资理财的新型农村保险产品,以满足部分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四)创新服务方式。农业保险机构要牢固树立以农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则,简化承保理赔服务流程,充分利用计划生育员、乡村医生、农技推广及植保员、治安员等提供承保和理赔服务。同时要发挥移动通信和电视网络等优势,在农村地区开发手机保险、电视保险等,提高保险服务的便利度,为农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

四、加强农业保险监管,建立有效性、持续性、前瞻性的农村保险监管体系

农村保险是整个保险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保险监管是困难最多、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领域,风险为本的监管制度是促进农村保险稳健发展最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要推进政府监管、企业内控、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农村保险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村保险机构全方位多层面的监管,健全监管指标体系和风险监测体系,落实现场联动检查、非现场监管的联动机制,按照高风险、严监管的原则加强对重点机构、重点领域的现场检查,提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增加县域保险监管力量,改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二)开展审慎的分类监管。针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不同和农村保险经营环境的差异,对农业保险机构实施审慎性监管的同时采取分类监管措施。对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的农业保险业务,重点监管其偿付能力和保险服务;对专业性农险公司开展的农村保险业务,重点监管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农村保险的服务;对农村互助或合作性质的保险机构,实行社员的自律管理,积极探索以自律管理为基础,保险监管机构监管为主体,地方政府风险处置为保障,社会监督为补充的既分工协作又相互配合的监管格局,确保新型农村保险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对重点领域监管。当前,农业保险主要存在投保逆选择风险、巨灾风险、现金管理操作风险、理赔服务道德风险,在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投保逆选择风险和操作风险监管力度的同时,重点要做好资本监管、公司治理监管、内部控制监管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从源头上铲除各类风险产生的土壤。首先要突出补充资本约束和纠正制度,限期达到偿付能力监管目标,促进农业保险机构审慎经营和理性扩张。其次要突出企业分工合理使之明确清晰的公司治理架构,健全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第三要突出建立渗透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覆盖所有人员和岗位,由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内控体系和保险文化,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五、加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构建激励有效、政策配套的长效扶持机制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仍将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轨时期,农村经济欠发达、自然风险大、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现今农业保险的问题就是经营成本比较高,风险比较大,收益率比较低,这些问题造成农业保险机构资产质量较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借鉴各国扶持农业保险的政策,加大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的扶持力度,逐步构建积极有效、协调配套的长效政策扶持机制。

(一)加快农业保险立法。推进农业保险立法,有利于农业保险的长期稳定发展。农业保险法应主要涵盖农业保险的运营主体、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责、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农业保险的风险状况、保障风险和保障水平、保险费及分担机制等基本内容。另外,农业保险立法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即在农业保险立法的同时提供财政、再保险等各项配套支持措施,包括异常灾害条件下超过总准备金的赔款和处理方式、税收优惠规定、资金运用规范、农业保险再保险机构扶持等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保障农业保险正常运转。

(二)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财政补贴可分为对农民保费的补贴和对经营主体的补贴两个层次,也可采取支持建立农业保险基金或购买再保险等方式。对参加农业或农村保险的农户可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三)实施农险税收减免。鉴于农业保险的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在对农业保险减免营业税的同时,减免所得税,鼓励保险公司开拓农村保险业务。所减免的税收转入专项农业保险基金,用做应对农业大灾的补偿积累。

(四)加大监管支持力度。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实施创新的监管措施,适时适度放宽资金准入、机构准入和业务准入门槛,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农村保险。要研究农村保险机构差别化监管的收费制度和政策,发挥好监管政策对农村保险的引导作用。

第五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能力目标

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有关农业的资料卡片等。课时安排 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 农业与我们和农业的地区分布 第二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第三课时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中国人来说,2001年12月11日是个振奋人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中国加入了WTO。但前任总理朱镕基曾说了这样一段话:“入世大家都开心,就我一个人不开心,因为外国的农业是现代化的生产,他们的成本低,价格也比我们低得多。如果他们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的话,将会造成中国农民收入的减少,这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国的农业情况到底如何呢?从今天我们就来关注我国的农业,看到底有哪些原因使朱总理产生这样的担心,这种担心最终能否消除。

(板书)

一、农业与我们 1.概念

[讲授新课]

(自由发言)同学们都生活在农村里,所以对农业这两个字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农产品打交道。大家不妨把自己印象中的农业描述一下。(学生谈自己接触过或听说过的农业活动,或自己认为是农业活动的有哪些?)(引导总结)同学们在谈的过程中有无留心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动物或植物)像这种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用电脑打出)(练习巩固)用电脑打出以下农业活动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农业,以加深对农业概念的理解。养鸡 养花 人工养殖珍珠 打猎 采草药 养蚕 种果树 捕鱼 种橡胶树

(承转过渡)农业类型多种多样,我们可依据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每一类即为一生产部门。

(板书)2.农业分类

(读图分析)用电脑打出课本图4.11:主要农业部门,依次引导:(1)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2)这样划分依据是什么?(劳动对象的不同)(3)棉花生产、花生生产应该属于什么生产部门?为什么?(种植业。它们都是在耕地上生产的农作物)(教师说明)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承转过渡)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许多物品都是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同学们,我们吃、穿、用等日常生活用品及工业产品中哪些是来源于农业呢?

(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自己举例,体会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老师同时与学生进行归类板书。

(读图分析)用电脑打出课本图4.12: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提问:农民、工人、决策者是怎样看待农业的?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教师归纳)这三人的观点都说明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1.从人口多这一基本国情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吃饭、穿衣等基本物质需求量大。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2.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是关键;只有农业实现现代化,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3.基于上述原因,决策者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时,必须把农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常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板书)3.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承转过渡)用电脑打出以下农产品:(或拿实物展示)香蕉、苹果、桔子、芒果、荔枝、梨、桃子等,提问:这些水果当中,当地可生产哪些?其他的水果来自什么地方呢?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这些说明了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呢?(通过学生讨论和简单分析,使学生明白农业生产有地区差异的观念)(教师讲述)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板书)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读图分析)用电脑打出课本图4.1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提问:1.图中绿色部分地区主要农业活动是什么?(放牧)这里有我国四大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这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播放录像:这四牧区的畜牧业情况,加强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2.黄色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渔业)3.这两部分大致以什么线为分界线?(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线)这条线大致把我国农业区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西差异也是我国农业分布最明显的差异。

(板书)1.a.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观看录像)播放有关种植业、林业、渔业情况。提问:1.从录像上观察,种植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地形上?(平原)电脑闪现我国主要平原,说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区)2.林业一般在什么地形上?(山地或丘陵地形)电脑闪现我国三大林区,这三大林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东南丘陵林区)哪些地方为天然林?(东北、西南林区)哪些地方为人工林?(东南林区)3.渔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条件的地方?(靠海或靠河等水多的地方)电脑打出我国渔业分布图,从图上看,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在什么地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承转)造成东西部农业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根据收集的气候、地形、水分、土壤等情况进行讨论)(板书)b.原因分析

(归纳总结)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某一地区,即使其他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有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提问启思)按照东西部农业区的划分,江苏省在哪一部分?(东部农业区)到过江西、广东的同学,有没有留心那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水稻)(承转过渡)我国农业不仅存在东西部的差异,南北方也有不同。提问:划分南北方的界线在哪儿?(秦岭—淮河)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东部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别。

(板书)2.a.南北差异——界线:秦岭—淮河

(学生活动)让学生对照课本图4.14: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用电脑打出),对照课本内容,通过自学,填写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表格如下。

(补充说明)1.熟制:一年当中,在同一块田地上可收获农作物的次数。2.可播放小麦、玉米、水稻种植业景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耕地类型。3.电脑闪现三大产棉区并说明。

(引导分析)1.北旱南水的耕地类型由什么原因造成?(北方降水比南方少,雨季短,水资源短缺)2.作物熟制北方少于南方是什么原因?(热量差异)(板书)b.原因分析

(读图分析)用电脑打出课本图4.15:西南山区随海拔变化植被的分布图。提问:山体上从下往上的植被变化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种变化类似于地球表面上植被从哪儿到哪儿的变化?(从较低纬度到较高纬度)这说明农业的分布不仅在水平方向上有差异,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分异。

(板书)3.垂直差异

(活动练习)该山区的农民要进行以下农业活动,请你把它们分别安排在适当部位: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B.玉米、小麦,一年两熟;C.玉米、荞麦、燕、一年一熟;D.适宜发展林业、牧业。(A、B、C、D从下往上排,具体图略)并让学生分析为何这样安排。(根据农作物的水热要求及山体的水热分布规律,水热条件要求高的在山下,耐旱耐寒的往上排)(新课总结)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明白了从农业上来看,物博是指农产品类型丰富多样,而这“地大”即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正是这“物博”的主要原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农业的地区分布

原因分析

南北垂直差异----界线:秦岭-----淮河

垂直差异-------随高度变化

下载发展农业学习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农业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相关]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4日 16:25 来源:《求是》期号:2006.2作者:林炎志 一、遵循发展规律,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大计吉林省是国家重点......

    发展农业推进土地流转(★)

    发展农业推进土地流转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日渐减弱,大量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土地大量荒废,中国的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如何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成为......

    山西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

    山西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特”字当头。为什么? 因为山西不是粮食大省,农业之长在特色。 一方面,山西是农业小省。地处黄土高原,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

    企业经营及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菜篮子基地无公害仿生态养殖工作总结 一、企业工作简介 宁波市伊甸园现代农渔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现有员工32名。公司在2012年底被奉化市商务局评为菜篮子基地,企业位于......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 2006-10-13宋丽萍 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

    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介绍

    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介绍一、企业基本情况安徽泾县三百里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注册资金500万元,集农业生态循环、畜禽养殖、销售、服务及农产品开发......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推荐)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2)第三课时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2)第三课时 沂水实验中学 李清杰 第3课时 发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