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1:1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11(2006年12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11111111 11第一章 总 则

11第一条 为了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现代农牧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11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牧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牧业机械装备农牧业,改善农牧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本条例所称农牧业机械,是指用于农牧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活动的机械、设备。11第三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农牧业机械化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11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支持、引导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用先进适用的农牧业机械,加快农牧业机械装备更新,促进农牧业机械技术不断进步。

11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开发农牧业机械化信息、服务资源,培养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和技术人才,加强农牧业机械化队伍建设。

11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牧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建立促进机制,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引导、保障安全、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的原则,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发展。

11第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牧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旗县级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引导和扶持苏木乡镇建立农牧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做好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交通、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依法做好农牧业机械化促进工作。111111111111 1第二章 科研推广与培训

11第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农牧业机械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农牧业机械生产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研究开发和引进先进适用的农牧业机械和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1第九条 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为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牧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推广在本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农牧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农牧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应当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进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其指定的农牧业机械产品。

11第十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会同本级财政、发展改革部门,根据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牧业新技术与加快农机具更新的原则,确定、公布自治区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列入前款目录的产品,应当由农牧业机械生产者自愿提出申请,并通过农牧业机械鉴定机构的推广鉴定。

11第十一条 农牧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机构应当根据农牧业机械化发展需要,开展农牧业机械化职业教育,为农牧业机械使用、维修、营销、管理等人员提供技术培训。11第十二条 从事拖拉机驾驶培训活动的单位,应当具备与其培训活动相适应的场地、设备、人员等条件,并取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颁发的驾驶培训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拖拉机驾驶培训活动。

``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学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驾驶技能的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农牧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农机监理机构)不得举办和参与举办拖拉机驾驶培训活动。11111111111111 第三章 质量保障

11第十三条 农牧业机械生产、维修、作业等应当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由自治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

``对涉及人身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农牧业机械产品,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有关部门制定强制性的技术规范。

11第十四条 从事农牧业机械维修的,应当具备与其业务等级相应的仪器、设备,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取得由旗县级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核发的农牧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

11第十五条 农牧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可以委托农牧业机械产品检测鉴定机构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的质量、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做出技术评价,为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选购农牧业机械提供信息参考。

11第十六条 农牧业机械化、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农牧业机械维修质量、作业质量和产品质量及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设置监督信箱,公布监督电话,受理举报或者投诉。11第十七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质量跟踪调查,并公布结果。

11第十八条销售农牧业机械及其零配件,应当具备与其所销售产品相应的设施、设备等条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11111111111111第四章 社会化服务

``第十九条 农牧民、农牧业机械作业服务组织和农牧业机械所有者可以按照自愿协商的原则,开展农牧业机械作业有偿服务。

````开展农牧业机械作业有偿服务,应当符合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规定和质量标准,并签订作业服务合同。

``第二十条 鼓励农牧民个人或者有关中介组织依法开展农牧业机械作业中介服务。``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引导农牧业机械生产

者、经营者、维修者依法成立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为会员提供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牧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完善信息收集发布制度,为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免费提供信息服务。``第二十三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与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农牧业机械作业服务纠纷的调解。

```````````````第五章 扶持措施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支持农牧业机械化科研开发专项资金,引导农牧业机械化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研究开发先进适用农机具和关键性农牧业机械技术。``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并纳入财政预算,支持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试验、示范,建立示范基地并配备试验示范样机。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农牧业机械化科研技术机构以成果转化形式兴办的经济实体,以及农牧民个人、农村牧区经济组织从事农牧业机械化作业服务,按照国家规定给予政策优惠。

````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用农牧业机械从事农牧业生产作业使用燃油的,享受国家规定的燃油补贴。

``第二十七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列入国家或者自治区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的农牧业机械给予补贴。111111111111 鼓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旗县级人民政府对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列入国家或者自治区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的农牧业机械给予补贴。````享受补贴购买的农牧业机械,两年内转让或者出售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收回其补贴,上缴财政。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农牧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建设、基地建设、综合性服

务市场建设等给予资金支持,引导农牧业机械化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第二十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扶持拥有农牧业机械的农牧民和农牧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建立农牧业机械互助合作组织,完善救助机制,降低经营风险。``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牧区机耕道路等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为农牧业机械作业提供保障。

``第三十一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应当协助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保障农牧业机械跨区域作业服务的正常进行。

``第三十二条进行跨区域作业服务的农牧业机械及其运输车辆、指挥服务车辆,凭农牧业、交通、公安部门核发的证件,免交过路过桥费。

``第三十三条从事农牧业生产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自走式农牧业机械,免征养路费。

``````````````第六章 安全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所属农机监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牧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苏木乡镇农牧业机械化管理服务机构、嘎查村民委员会协助农机监理机构做好农牧业机械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十五条 农机监理机构执法人员应当经过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取得相关行政执法证件;执行职务时,应当佩戴标志,持证上岗。

``第三十六条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国家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走式农牧业机械实行登记管理。

````实行登记管理的农牧业机械,应当经农机监理机构登记并领取牌证后,方可使用;未领取牌证,需要临时行驶、使用的,应当申领临时牌证。----------未实行登记管理的农牧业动力机械由旗县级农机监理机构对其安全使用和安全运行技术状态进行指导、检查、监督。

``第三十七条 实行登记管理的农牧业机械,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的,由农机监理机构注销其牌证。

``第三十八条 实行登记管理的农牧业机械,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未进行定期安全技术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第三十九 条实行登记管理的农牧业机械应当悬挂号牌,放置检验合格标志。拖拉机及其挂车的车身或者车厢后部应当喷涂放大的反光牌号,字样保持清晰。``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改变已经登记的农牧业机械的型号、发动机号、车架号或者机车识别代号; ``(二)擅自改变已经登记的农牧业机械的结构、构造、传动比或者特征;

``(三)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农牧业机械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 ``(四)使用其他农牧业机械的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 ``(五)使用过期、失效的农牧业机械牌证。

``第四十一条 驾驶登记管理的农牧业机械,驾驶人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身体条件,经过农机监理机构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准驾机型的驾驶证。驾驶证被依法吊销、撤销、注销、暂扣,或者丢失、损毁、超过有效期的,不得继续驾驶。-----------农牧业机械驾驶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审验。

``第四十二条 驾驶实行登记管理的农牧业机械,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携带行驶证、驾驶证;

``(二)不得将实行登记管理的农牧业机械转交不具备相应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 ``(三)不得驾驶与其驾驶证核准准驾机型不符的农牧业机械; ``(四)不得驾驶安全设备不全或者机件失灵的农牧业机械; ``(五)不得酒后驾驶农牧业机械; ``(六)不得违章载人。

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农牧业机械驾驶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农牧业机械安全操作技术规程驾驶农牧业机械。

``第四十三条 农牧业机械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驾驶证等牌证照,由自治区农机监理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式样统一监制。

``第四十四条 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对农牧业机械的操作和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农牧业机械作业安全检查,纠正违法行为。

``第四十五条 农牧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停机。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农牧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农牧业机械驾驶培训许可资格从事拖拉机驾驶培训活动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培训业务。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农牧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从事农牧业机械维修活动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四十二条第(一)项规定,实行登记管理的农牧业机械未悬挂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 的,由农机监理机构责令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拒不提供或者补办的,处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三)项、第四十二条第(五)项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农牧业机械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的,或者酒后驾驶农牧业机械的,由农机监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未取得农牧业机械驾驶证、农牧业机械驾驶证被吊销、暂扣或者超过有效期驾驶农牧业机械的,或者将实行登记管理的农牧业机械转交不具备相应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的,由农机监理机构暂扣该农牧业机械至违法状态消除,并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农机监理机构对被暂扣的农牧业机械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处理结案后,应当及时退还;造成损坏的,依法赔偿。

``第五十一条 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有关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农牧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对其生产、销售的农牧业机械产品进行鉴定的;

``(二)推广不符合规定的农牧业机械及其新技术的;

``(三)强迫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其指定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的; ``(四)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的; ``(五)截留、挪用有关财政补贴资金的;

``(六)为不符合注册登记条件的农牧业机械发放牌证照的;

``(七)为不符合驾驶许可条件、未经考试或者考试不合格人员发放驾驶证的; ``(八)擅自使用依法扣留的农牧业机械的; ``(九)违反规定处理农牧业机械事故的; ``(十)故意刁难,拖延办理牌证照的;

``(十一)未取得相应的行政执法证件从事农牧业机械化执法活动的; ``(十二)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承包合同条例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承包合同条例

(2000年12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牧业承包合同的管理,保护农牧业承包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订立、变更、解除农牧业承包合同,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牧业承包合同,是指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或者嘎查村民委员会与村民之间为发包、承包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并依法由集体使用的土地资源和其他资产而订立的协议。

第三条 订立农牧业承包合同,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坚持平等协商、自愿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符合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和嘎查村民会议或者嘎查村民代表会议的有关决定。

第四条 订立农牧业承包合同,必须坚持国家和集体耕地、草原和林地等土地资源及其他资产所有权关系不变,土地用途不变。

第五条 农牧业承包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都应当自觉履行,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更或者解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农牧业承包合同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牧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

苏木乡镇农牧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农牧业承包合同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发包和承包

第七条 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嘎查村民委员会是承包合同的发包方,发包本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并依法由集体使用的土地资源及其他资产。

第八条 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对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并依法由集体使用的土地资源及其他资产拥有管理和发包权;

(二)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和承包合同的约定对承包方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三)制止承包方损害土地资源和其他资产的行为;

(四)向承包方收取承包费,并要求承包方依法纳税;

(五)召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嘎查村民会议,也可以召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或者嘎查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解决承包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六)尊重和保护承包方的经营自主权和合法收益权,不得在承包合同规定之外向承包方非法集资、摊派和收费;

(七)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数量、质量和方式,向承包方提供生产条件和各种服务;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 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嘎查村民是承包合同的承包方,有权平等承包本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嘎查村民委员会发包的土地资源和其他资产。

第十条 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依法对承包的土地资源和其他资产享有经营自主权,产品处分权和收益权;

(二)依法流转承包经营权;

(三)在承包期内承包的土地资源被依法征用和占用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四)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的,法定继承人可以依法继承承包经营权;

(五)承包期满,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承包权;

(六)不得出卖、非法抵押、损坏承包标的或者改变其合同规定的用途;

(七)依法保护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不得弃耕撂荒和荒芜承包的土地;

(八)依法纳税,按合同规定交付承包费;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 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承包期为三十年,退耕还林还草的,承包期应延长到五十年,并办理承包合同变更手续。草原的承包期一般坚持三十年不变,也可延长为五十年。营造林地和治理开发荒山、荒沙、荒沟、荒丘、荒滩等的承包期一般为五十年。

农牧业机械、水利设施、房屋等其他资产的承包期,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或者嘎查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二条 农村牧区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并依法由集体使用的土地资源和其他资产,分别采取以下承包方式:

(一)耕地和草原实行按户承包,家庭经营;

(二)林地、果园、苗圃、养殖水面、荒山、荒沟、荒沙、荒丘、荒滩、农牧业机械、水利设施、房屋以及村办企业等专业经营项目应当采用招标方式承包,可以实行按农户承包、按组承包、联户承包或者个人专业承包。

第十三条 各业承包方案应当经嘎查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嘎查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入股等方式依法进行流转。

第十五条 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必须经发包方同意;

(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关系和原承包合同规定的用途;

(三)坚持自愿、有偿、平等协商;

(四)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合同约定的期限;

(五)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嘎查村民享有优先受让权。

第十六条 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具体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条 土地资源和其他资产,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嘎查村民委员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承包或者租赁经营时,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嘎查村民委员会应当对承包人的资信情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审查,经嘎查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嘎查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合同的签定与鉴证

第十八条 农牧业承包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合同书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业行政管理部门规范,旗县级人民政府印制。

第十九条 农牧业承包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承包合同名称;

(二)发包方、承包方名称,发包方法定代表人和承包方或者承包方法定代表人的姓名、住所;

(三)承包标的名称、种类、方位、型号、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等;

(四)承包期限和起止时间;

(五)承包费的数额和缴纳方式;

(六)合同终止后的财产移交和清算办法;

(七)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八)因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减产、减收或者绝产、绝收的处理办法;

(九)违约责任;

(十)解决争议的办法;

(十一)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联户承包或者个人合伙承包的,承包合同须附联户承包或者个人合伙承包协议。

第二十条 农牧业承包合同双方对承包合同条款协商一致后,发包方和承包方分别签字盖章,合同即告成立。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要求鉴证的,由苏木乡镇农牧业承包合同管理机管理机构鉴证。土地和标的数额较大的资产承包及转让合同必须鉴证。

第二十一条 农牧业承包合同鉴证由合同当事人向苏木乡镇农牧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提出鉴证申请,经审查,对符合鉴证条件的承包合同予以鉴证;合同鉴证后,应当整理归档存查。

第二十二条 农牧业承包合同书一式三份,由签订合同双方及苏木乡镇农牧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各存一份。

第四章 无效合同的确认和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无效合同:

(一)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二)违背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和嘎查村民会议或者嘎查村民代表会议有关决定的;

(三)发包方无权发包的;

(四)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

(五)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及其他不正当手段签订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

无效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四条 无效合同由农牧业承包合同纠纷处理机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确认。

第二十五条 无效合同的处理:

(一)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尚未开始履行的,不得履行;

(二)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正在履行的,应当停止履行,依据无效合同取得的利益,应当予以返还;并按照有利于生产、减少损失的原则,妥善处理;

(三)确认合同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四)无效合同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由过错方赔偿;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无效合同给国家、集体或者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由过错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五章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变更合同:

(一)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

(二)订立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变更的;

(三)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完全履行的;

(四)由于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致使合同部分不能履行的;

(五)符合双方约定变更合同条件的。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除合同:

(一)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

(二)订立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废止的;

(三)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四)承包的耕地、草原、林地、水面等被依法征用和占用的;

(五)由于当事人一方严重违约,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或者没有必要履行的;

(六)承包方不依法保护建设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弃耕撂荒,荒芜承包土地,构成合同解除条件的;

(七)由于承包方丧失经营能力或者死亡,继承人放弃继承,致使合同失去履行条件的;

(八)符合双方约定解除合同条件的。

第二十八条 合同变更和解除的程序:

(一)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应当书面通知对方。对方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二十日内予以答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予答复者,视同默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当事人双方就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事项,经协商达成书面协议后,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字盖章,报苏木乡镇农牧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备案;

(三)标的较大的承包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应当经嘎查村民会议或者嘎查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一方发生合并、分立以及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原订立的承包合同仍然有效。

第三十条 因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致使当事人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外,应当由造成损失的责任方承担责任。

第六章 合同纠纷的处理

第三十一条 苏木乡镇农牧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调解承包合同纠纷,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后开始履行。

第三十二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主管农牧业承包合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人员组成农牧业承包合同纠纷处理机构,负责处理农牧业承包合同纠纷。

第三十三条 承包合同发生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苏木乡镇农牧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申请调解;调解无效的,可以向旗县级农牧业承包合同纠纷处理机构申请解决,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四条 农牧业承包合同纠纷处理机构解决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时,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及时处理,必要时可以先决定恢复生产,然后再解决纠纷。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由过错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双方都有过错有,应当分别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农牧业承包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合同规定支付违约金。由于违约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违约金的,应当支付赔偿金。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继续履行。

第三十七条 因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的,违约方应当先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再向有过错的单位或者个人追偿。

第三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利用职权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干扰承包合同履行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国家工作人员应当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鉴证机构出具虚假鉴证,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2年12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承包合同条例》同时废止。(地方法规)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保险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保险研究

【摘要】我国最大的牧区在内蒙古,牧区的发展是内蒙古统筹城乡经济的关键,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要求,自治区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虽然内蒙古的农牧经济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仍面临不少的困难。作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和畜牧业生产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效保护牧区、利用牧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保险角度来看,如何为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合理开发农牧区保险市场都迫在眉睫。而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保险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保险市场不断成熟、保险服务得到提升,这都使得对内蒙古农牧业保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内蒙古农牧区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农牧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推动我区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 农牧业 保险

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现状

一是农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亿亩和8476.5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继续提高,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牧业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2915.8万头只,同比增长9.27%,连续10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羊存栏在去年首次突破9000万只的基础上,今年突破了1亿只,增长12%1。

二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总体运行良好。2014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3847亿元,增长10.7%;实现销售收入3780亿元,增长9.4%;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57.6%,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新增13个,达到了59个。

三是草原保护建设成效明显。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达到5106万亩。天然草原冷季可食牧草储量98.19亿公斤,冷季总适宜载畜量2526.73万羊单位。总体看,今年全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高度、盖度及生产能力与上年基本持平(2013年草原植被平均盖度44.1%)。

四是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30元,实现了连续五年农牧民收入在西部省区保持第一。2013年上半年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幅度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出0.9个百分点。预计截止到2013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500元以上,增长近13%,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并缩小了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

五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14年上半年,共抽检农畜水产品样品693份,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没有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前三季度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继续保持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零疫情。

当前,内蒙古农牧业的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农作物经济效益提高,畜牧业的增长速度加快,质量稳定。农业部门内部结构有所调整,农畜产品产量增加、品质优化。

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保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内蒙古农牧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内蒙古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多变,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使得该区农牧业发展面临经济和环境的双重风险。因此,需要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来抵抗各种风险,使得农牧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对于农业风险管理、农民收入保障和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而内蒙古从2007年开始,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在应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作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农业保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其在中国发展的时效性短,我区的农业保险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少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保险法律,立法活动也尚未开展。而已有的一些保险法规涉及农业保险的相对较少,即便涉及,内容也很笼统、含糊。农业保险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缺乏法律的保护和协调,会使得操作不规范,削弱农业保险的效果。

(二)风险意识淡薄,投保不积极

在农牧区,大多数农民对于保险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参保也是在半强制下进行的。因为大部分农民对保险了解不深入,风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的具体操作更是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有的人甚至把农业保险当作一种变相收费,从而形成强烈的抵触心理,造成投保不积极。农民作为农业保险中最重要的需求主体,提高农牧民的风险意识、加深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已变得刻不容缓。

(三)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农业巨灾风险(洪灾、旱灾、病虫瘟疫等)通常是商业性保险公司难以独立承担和消化的。而目前,内蒙古既没有建立巨灾基金,也没有再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服务。这就使得农业风险过度集中于保险公司。在巨灾发生时,就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造成巨大威胁,也容易引起农民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是巨灾风险日渐频繁,另一方面是各保险经营主体的承保能力十分有限,这就对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提出了要求。

(四)保险政策缺乏连续性,补贴拨付机制不合理

对于农业补贴品种、补贴比例,财政部出台的管理办法均有不同的规定。相应地,自治区政府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实施方案每也有很大差别,因此造成经营主体的承保滞后,进而可能导致“先出险,后签单”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严重违背了保险的基本原理。另外,财政补贴拨付划转机制的设置也不尽合理。涉及资金划拨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审核、落实、领导批复和划拨等多个流程,而且每个流程程序复杂、繁琐,消耗时间较长。

三、促进内蒙古农牧业保险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一)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加大税收优惠政策

法律,是行使权力义务的有效保障依据。因此,我国应及早出台正式的《农业保险法》,以立法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性质、范围、经营原则等事项,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使政策性农业保险走上长期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各省、市、自治区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农业保险的实施进行有力的监督和保护。另外,根据自身财政情况,对农民进行保费补贴,有效激发对农业保险需求,并对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实行适当的免税政策,合理扩大农业保险免税税种,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二)扩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参保及风险认识

各级政府部门应做好宣传工作,特别针对农业保险特点和农牧民的需求,利用各种媒体渠道,采取集中动员、上门宣讲、送报到户等形式,让群众对农业保险的相关政策、条款责任、保险费率等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他们主动参保。特别是要通过典型、生动的案例,提高农牧民的风险意识,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保意识。让农业保险成为农牧民保障自身利益,有效抵御风险的强有力武器和首要选择。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1.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内蒙古地域辽阔,农业风险性质迥异。可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建立针对性较强的风险分散机制。首先,国家可以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提供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提供应对巨灾风险的资金支持,确保经营主体的继续运行。其次,各级政府可以根据自身具体财政状况,为提供农业保险的公司提供财政补贴,特别是针对巨灾风险的补贴,增强公司财务实力。另外,保险公司本身可以在收取保费时,针对巨灾风险,增收一定比例的费用,在提供抵御风险保障的同时,减少自身受损程度。

2.提供再保险支持。一方面,可将商业保险无法分出的保险业务,由政府提供再保险的支持,实行政企的合作分散保险机制。另一方面,拓宽保险经营主体的承保范围,将各险种更加细化,为再保险公司的建立提供环境和政策支持,促进再保险公司的出现。同时,也可与国际公司合作,有效分散风险。

(四)开发多种保险品种,改善补贴拨付机制

目前市场中,相关农业保险的险种较少,这使得农牧民的大多数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我们要开发多种保险业务,进一步细化保险险种,有效转移农业保险的风险。要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在产品设计上,将多品种、多区域的农作物和牲畜纳入保险范围,满足农村差异化的保险需求。另外,要转变财政补贴拨付机制。简化流程,缩减部门审批手续,有效节省时间,及时将资金投入到补贴保障中去。

注释

{1}以上数据来源于内蒙古农牧业厅。

参考文献

[1]谢家智.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2]刘布春,梅旭荣.农业保险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0.[3]刘春艳,吕喜明.内蒙古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分析[J].经济论坛,2012,02:62-65.[4]顾振雷.内蒙古自治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建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5]杜春霞.对内蒙古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的思考[J].内蒙古统计,2008,06:25-26.[6]郭小璐.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7]杨海莹.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调研报告卷)[C].中国保险学会:,2011:9.[8]高翠玲,李主其,郭海清.新时期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2:149-153.[9]张春慧.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及思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02:14+35.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NMGIT1405),内蒙古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

作者简介:王颖(1989-),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就读于内蒙古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工程;杨瑞成(1970-),男,汉族,山东人,任职于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

一、发展目标

——粮食等主要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2015年,全区耕地面积保持在1亿亩以上,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达到450亿斤以上。肉、奶、绒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270万吨、1100万吨和8000吨左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2015年达到1400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50%,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品种的种植比重达到76%,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产业化带动农牧户达到70%。

——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到2015年,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10年的68.3%提高到75%。农村牧区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农田草牧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0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50万亩。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重点区域布局

(一)河套—土默川平原农牧业主产区 包括磴口县、临河区、五原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九原区、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托克托县、达拉特旗、杭锦旗等12个旗县区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黄河南岸地区。

进一步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广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发展节水型现代农牧业。种植业重点发展以玉米、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和以向日葵为主的油料生产,积极发展城郊型蔬菜、瓜果产业。养殖业要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发展以奶牛、肉羊为主的农区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

(二)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主产区

包括扎鲁特旗、科左中旗、开鲁县、科左后旗、科尔沁区、奈曼旗、库伦旗、敖汉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松山区、翁牛特旗、阿鲁克尔沁旗、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右旗、元宝山区等18个旗县的西辽河冲积、洪积平原地区。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种植业重点发展高产、优质、专用玉米和绿色有机杂粮杂豆,大力发展以城郊村、城边村、公路干线沿线村屯为主的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以肉牛、奶牛、肉羊、生猪和禽类(肉鸭、羽鹅)为主的畜牧业。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绿色产品基地,创建名优农畜产品品牌。

(三)大兴安岭东麓农牧业发展带 包括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等8个旗县市的嫩江西岸地区。该区域降水充裕,土壤肥沃,是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大兴安岭东麓主要发展高油大豆和优质强筋小麦,大兴安岭东南麓集中发展高油大豆、玉米、马铃薯和特色杂粮杂豆。加强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利用农作物副产品和人工种草,发展农区畜牧业。在林区以森林生态保护为先,积极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促进林区产业转型。

(四)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发展带

包括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正蓝旗、正镶白旗和锡林浩特市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区。

呼伦贝尔市西部、锡林郭勒盟大部是我区草原牧区的主体,也是世界上典型草原分布最为集中,最为广大的地区。通过科学利用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原,严格实施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大力发展肉羊、肉牛等绿色草原畜牧业,努力形成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稳定增收的科学发展态势。

(五)阴山北麓农牧业发展带

包括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南部、武川县、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卓资县、凉城县、四子王旗南部的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地区。阴山北麓及其山间低山丘陵地区的旱作农业区,因地制宜,加强旱作节水改造,种植特而专、精而美的马铃薯、莜麦、小米等小杂粮。通过专业服务公司、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的培育,提高组织化、市场化水平。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提升科技贡献率,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着力打造和培育品牌,进一步提高品牌效应,提高附加值。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一)健全种养业体系

稳步推进粮食产业发展。依托河套平原及大兴安岭岭北的优质小麦生产优势区域、西辽河流域及沿黄灌区的优质玉米生产优势区域、大兴安岭东南的优质大豆和水稻生产优势区域、中西部丘陵旱作区的优质马铃薯和绿色杂粮杂豆生产优势区域,以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沿黄灌区的33个粮食生产旗县为重点,推进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通过改善基础、提高科技含量、提升防灾能力等措施,不断增强生产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区稳定1亿亩以上的耕地和8000万亩以上的粮食种植面积,使单产由2010年的523.3斤/亩,提高到540斤/亩以上,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和生产基地。

着力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我区畜牧业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积极打造畜牧业绿色品牌,进一步确立畜牧业的主导地位。大力实施百万肉牛、百万奶牛和千万只肉羊高产创建工程,以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为重点,在全区逐步建立优势肉牛、奶牛和肉羊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调整畜群品种结构,大力推广生长快、肉质好、饲料利用效率高的肉牛、肉羊等优良品种。坚持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现代化家庭牧场和联户家庭牧场,建设草原畜牧业绿色品牌产业基地;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建设基本草牧场,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工程,突出提质增效,以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建设标准化畜群为重点,改良牲畜品种,提高优良畜种比例,推广应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围绕自治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按照科学开发利用的思路,各地区依托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草沙产业。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农牧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建立多元化的林草沙产业基地建设体系。结合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项目,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草牧场和耕地使用权流转,建立林草沙产业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使林草沙产业成为自治区经济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依托我区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黄河等流域丰富的水域和优越的环境条件,重点建设湖泊水库优质水产品增养殖产业带、池塘名特优鱼类养殖产业带、盐碱水域盐湖生物养殖产业带。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行动,加大渔业增殖放流力度,建设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池塘现代产业园区和螺旋藻工厂化养殖园区,提升我区渔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使我区渔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0.8%提高到1%;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6万吨,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水产品量达到商品量的70%。

(二)优化农牧业结构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继续发展优质、高产、安全、生态农产品。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深度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生产,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巩固和提高粮油、菜薯、饲草饲料等主导产业,打造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开发,实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逐步实现县域、地域标准化生产整体推进的目标,促进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重点生产区域。优先发展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优质玉米、高油大豆、强中筋小麦、专用马铃薯等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增加优质饲草种植面积,突出抓好蔬菜、瓜果、中药材、杂粮杂豆、花卉等具有较强区域优势和竞争力的特色种植业发展。

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继续提高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以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充分利用农区、半农半牧区饲草料丰富的有利条件,促进种养结合,农牧互补,依托自治区肉、奶、绒品牌优势,加快发展奶、肉、绒等特色畜牧业。优化品种,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现代畜牧经济发展。围绕推进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引导农民为养而种,为我区畜牧业提供优质牧草和饲料。

(三)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培育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市场化引领和带动农牧业产业化,继续打造“绿色牌”、“草原牌”,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生产型企业向复合经营型企业转变。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实施联合、兼并、重组,大范围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推动优势龙头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继续巩固壮大乳、肉、绒、粮油、蔬菜加工等现有龙头企业,不断引进和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加快马铃薯、皮、毛等大宗农畜产品深加工。2015年力争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完成增加值1456亿元,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层次和水平。

建设农牧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成本优势,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现代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引导优势农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形成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和基地。建设一批规模大、集中连片的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初具规模和水平的专业苏木乡镇、专业嘎查村,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继续抓好现代农牧业示范工程,稳步扩大示范点范围,加快推进玉米、马铃薯、奶牛、肉牛、肉羊、生猪等优势产业带建设。结合我区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要,新建200个各具特色、与龙头企业联系紧密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设施种植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同步推进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开发,加快扩大设施种植业的规模,提高设施种植业经营水平和质量效益。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天津等周边大城市对接,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推进绿色蔬菜副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设施蔬菜、设施瓜果、设施食用菌三大产业。其中主要以设施蔬菜为主,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突出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优化整合各种资源,重点打造东部设施蔬菜外向型基地、中东部环京设施基地、中西部环城设施基地、西部出口设施基地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四大设施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区设施蔬菜面积由2010年的130万亩增长到300万亩左右。

设施养殖业。以推进标准化圈舍建设、改造和老旧池塘改造为重点,着力引导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突出抓好养殖场畜禽水产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技术和环保措施等关键环节。提高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逐步从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庭院模式向规模养殖的园区模式转变。调整优化乳制品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强化生产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提升整体竞争力;奶业长效管理机制和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全面推进肉羊、肉牛、生猪和禽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2015年全区1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奶牛比重达到60%以上,全区规模养殖场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平均单产水平提高到6吨以上。

休闲农牧业。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区草原文化、民族特色和绿色农牧业等丰富资源,加快发展休闲农牧业。通过开展示范旗县、示范点等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使休闲农牧业成为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的新型产业。

(四)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

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推进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嫩江—辽河流域、河套­—土默川平原等重点农耕区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农业开发、水利工程等工程项目,突出农田林网建设;在阴山北麓等农牧交错带积极推进旱作农业示范工程,突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促进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黄土丘陵区、大兴安岭东麓黑土区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突出水土保持林建设,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草原牧区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为核心,坚持保护和建设相结合,继续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三项制度。水土条件好的地区继续推行轮牧补贴试点并逐步推广;生态退化比较严重区域有计划地实施阶段禁牧休牧;生态极度恶化地区继续组织实施异地扶贫移民、边境生态移民和移民扩镇等项目,进一步提升草原生态功能,保障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举、防汛抗旱并重,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加强黄河、嫩江、辽河等大江大河治理,积极推进锡林郭勒盟供水工程、引绰济辽和三座店引调水工程等大中型水资源配置与调蓄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牧业。一是嫩江和海拉尔河流域。重点开发利用地表水,适度开发地下水,因地制宜采取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对现有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新建一批大中小型灌区。二是黄河流域。黄河干流区重点进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节水措施以渠道衬砌为主,节约的灌溉水量,不再扩大灌溉面积,主要用于工业和城市及生态用水,调整用水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黄河支流区可适度开发,对现有中小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在沟谷平原地区适度发展分散的小型灌区,节水措施以喷滴灌为主。三是内陆河流域。重点进行节水改造,适度发展分散的小型灌区,节水措施以滴灌、喷灌为主。四是辽河流域。地表水灌区及地下水超采区限制发展。灌区以节水改造配套为主,节约的灌溉水量主要补给河道;地下水超采区以滴灌、喷灌为主,节约的水量不再扩大灌溉面积,主要用于回补地下水。其他地区可适度发展,节水措施以滴灌、喷灌为主,节约水量可适当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基础设施特别是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薄弱,是我区农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大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及配套能力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较大的突破。重点是进一步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资金,在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建设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集中连片推进农牧业水、电、路和农牧业机械、牧业棚圈、信息化平台等一体化配套建设。

(五)全面推动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牧区市场体系建设、农牧业安全体系建设、农牧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四、重点建设工程

(一)新增百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

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水灌溉为根本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服务和防灾减灾等综合措施,转变耕作和生产方式,到2016年实现新增1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建设内容有:

平原灌区节水改造。主要是对现有54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内不能保灌的农田,采取渠道防渗衬砌、喷灌、管灌等措施,进行节水改造与配套建设,提高粮食单产,节约水资源,实现22.03亿斤粮食增产任务。主要包括田间工程建设547.1万亩、小型水利工程41995处及机电井19202眼等。工程总投资64.3亿元。

旱改水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在有农田灌溉用水开发潜力的地区增加农田保灌面积288.7万亩,实现增产粮食16.5亿斤。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33916处、喷灌设备12821台套、田间工程110017处等。工程总投资48.3亿元。

大型水库下游灌区建设。通过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发挥水利枢纽的灌溉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保证率。工程可新增灌区面积100万亩,实现增产粮食8亿斤。建设内容有输水工程43792处和田间工程57689处。工程总投资23.2亿元。

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主要通过培肥地力、平整土地、测土施肥、植物保护等措施改造中低产田293.7万亩,使旱作农田地力提高1个等级,耕地土壤有机质提高0.1个百分点,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3-5ppm,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粮食平均单产每亩提高150斤为目标,实现旱作基本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建设内容有地力培肥277.7万亩、平整土地210.5万亩和修建田间路 4818公里。工程总投资12.9亿元。

农业环境保护。在东部四盟市500万亩旱作坡耕地、严重风蚀沙化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林灌草植被。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减轻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以确保粮食增产目标的如期实现。其中,呼伦贝尔市落实200万亩,兴安盟、通辽和赤峰市各落实1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种苗费用补助40元/亩,工程总共需要投入2亿元。充分发挥渔业的水质改良和环境修复功能,在重要江河湖库实施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实施面积500万亩,需投入5000万元。两项工程总投入2.5亿元。

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业生产服务保障水平为宗旨,实施以县级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安全监理能力建设为主的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工程。工程总投资3亿元,新增机具及仪器装备1419台套,修建机库棚、培训与监理业务场所62700平方米,建设示范型农机专业合作社330个。

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主要建设内容有:7个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1个工程创新中心;20个区域性高产创建示范区和33个县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1个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中心(国家分中心),5个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33个旗县级土肥测试中心,190个有机肥资源集中无害化处理站和368750 个户用农家肥发酵池;玉米良种繁育基地23个,大豆良种繁育基地7个,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标准33个,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12个,品种展示站13个;盟市级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中心9个,旗县级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33个,乡镇监控点165个。工程总投资74718万元。

农业防灾减灾气象保障。重点建设监测网络系统、综合防御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人工影响天气系统。通过项目建设,切实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气象保障能力。工程总投资7574万元。

(二)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

到2020年,完成现有大中型灌区地表水节水改造配套建设面积1220万亩,现有井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建设面积960万亩,新发展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牧区饲草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0万亩,建立较为完善的水源工程体系、节水灌溉工程保障体系和灌溉管理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保障体系。总投资358.43亿元。“十二五”期间,完成50%的工程建设。

大中型灌区农田节水改造配套。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为中心,优化配置水资源,全区现有大中型灌区建设农田节水改造配套面积1220万亩。其中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11处,总面积900万亩,包括黄河流域的河套、大黑河、南岸、磴口、麻地壕、民族团结,辽河流域上游赤峰市的山湾子、甸子、海日苏、英金河,嫩江流域兴安盟察尔森灌区等。大中型灌区地表水部分节水工程措施以渠道防渗为主,并结合灌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和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部分采用先进的喷灌和滴灌高效节水措施。

井灌区节水改造配套。总面积960万亩,主要包括辽河流域的赤峰、通辽等地区,其中大型灌区中的井渠结合面积185万亩,中小型灌区中的井渠结合面积266万亩,纯井灌区面积509万亩。井灌区节水工程措施全部采用先进的喷灌和滴灌高效节水措施。

新建灌溉农田。在全区现有旱作耕地上新发展农田灌溉面积1000万亩。其中:现有中小型灌区通过节水改造扩大农田灌溉面积283万亩,新建各类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7万亩。新建设灌溉水源工程有呼伦贝尔市的晓奇水库、扎罗木德水库两个枢纽工程,呼伦贝尔市的哈尼嘎、库如奇、阿木牛、新北和扎墩水库,兴安盟的乌布林和耿家屯水库,通辽市的颜家水库,赤峰市的虎珀沟和大头山水库和2009处小型扬水站、1.34万眼机井。

牧区饲草地节水灌溉。到2015年,在现有饲草地节水改造面积280万亩的基础上,发展渠道衬砌防渗、滴灌和喷灌为主的牧区饲草地节水灌溉面积360万亩,达到640万亩,其中阴山以南地区重点采取滴灌和喷灌,减少蒸发量。项目建设中与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实现人工饲草场稳产、高产和优质。

(三)农村土地整治工程

国家级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程。根据国家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作的安排,2010-2012年,在我区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规模为30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为40.4万亩。

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农村土地整治。为配合国家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的开展,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2010-2012年,自治区开展本级农村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推动自治区土地整治全面实施。工程范围涉及赤峰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三个盟市,建设总规模为150.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为4.5万亩。

(四)设施蔬菜建设工程

面对我区设施蔬菜发展规模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菜农缺乏技术和经验等问题,为了实现我区蔬菜基本自给、增加调出的目标,依托我区区位、生态、气候、土地等优势,启动实施设施蔬菜建设工程,构建自治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区新增设施基地面积157.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85.1万亩,大中棚72.2万亩。日光温室每亩投资8万元,塑料大棚每亩投资1.5万元,规划总投资789.1亿元。财政引导性资金采取每亩日光温室补贴1万元,大中棚补贴0.3万元,总投资106.76亿元。

蔬菜育苗中心建设。2010-2015年,在全区选择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建设12个蔬菜育苗中心,每个育苗中心建设净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年育苗能力5000万株以上的专业化育苗基地,每个育苗中心财政补贴投资200万元,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每年投入400万元,总投资2400万元。

创建新品种、新技术蔬菜标准园。2015年为止,在每个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建设1个新品种,新技术蔬菜标准园。每个标准园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每年投入1650万元。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

产业协会建设。在产业集中度高的盟市、旗县,建立功能完备、带动力强的58个蔬菜产业协会。每个协会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总投资2900万元。2015年为止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每年投入1550万元。

(五)保护性耕作建设工程

以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及抗旱保墒能力为目标,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主要依托力量,在我区风蚀沙化严重的农牧交错带和优势农作物产业带的43个旗县区、7个农垦牧场,建设高标准保护性示范区178万亩,新增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4824台、仪器设备2400台,建设机库棚及维修间19.83万平方米,修建机耕道2236千米。工程总投资3.34亿元。

(六)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工程

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和禽等养殖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配套饲草料地建设,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8]106号)精神,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保障我区乳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2013年,建设200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总投资80亿元,各级政府投资8亿元。通过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优质荷斯坦奶牛数量稳定在200万头,使奶牛年单产由目前的平均5吨提高到6吨以上。养殖场(小区)生产的优质生鲜奶占到区内乳业加工企业产能的60%以上。到2015年,进一步提高养殖场奶牛集中度,使优质鲜奶占到区内乳业加工企业产能的70%以上。

肉牛、肉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各地参照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根据肉类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市场需求,结合养殖场(小区)的新建与提升改造,在农区建设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000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000个;在牧区建设存栏80头以上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00个,存栏300只以上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0000个。2015年,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出栏的肉牛、肉羊、生猪分别占到全区30%、30%和50%。

双十万标准化池塘健康养殖建设项目。全区实施标准化池塘改造10万亩,新增水产品生产能力1万吨,需资金5亿元。在沿黄与西辽河流域实施宜渔盐碱地渔业开发,新建池塘10万亩,新增水产品生产能力5万吨,需资金15亿元。两个项目共需资金20亿元。通过池塘改造和宜渔盐碱地渔业开发,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提升全区水产健康养殖水平,促进现代化渔业发展。(七)草牧场建设及畜牧业示范工程

加大对天然草原保护及草牧场建设的投资力度,规划总投资311.19亿元。重点实施:

退牧还草。继续加大天然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巩固建设成果,延长禁牧休牧补贴周期。建设总规模为17300万亩,其中禁牧9515万亩,休牧7785万亩,补播改良6920万亩,人工饲草料地540万亩,棚圈270万平方米,储草棚100万平方米,监理体系34处。

风沙源治理。继续巩固和加大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建设围栏封育10037万亩,划区轮牧2290.24万亩,人工种草4393.33万亩,饲料地261万亩,新建棚圈3451万平方米,青贮窖1118.58万立方米,购置饲草料加工机械6.12万台套。

禁牧休牧轮牧。启动实施阶段性禁牧工程。对退化严重的草原实行禁牧,依靠草原自身的修复能力恢复草原植被,是目前行之有效的草原保护建设途径。为加快对退化草原的治理,自治区计划对2亿亩退化草原实行阶段性禁牧。主要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在草原牧区开展季节性休牧。开展划区轮牧工程。通过科学的计算,实行以草定畜,把草原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进行轮回放牧。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划区轮牧草场可提高草原生产力25—30%;实现草场均衡利用;家畜增重20%左右;同时减少家畜疾病传播,最终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自治区计划对5000万亩草原实行划区轮牧。畜牧业现代化示范。根据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总目标,加强畜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建设,推进自治区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规划总投资2.5亿元,重点建设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现代畜牧业示范项目,建立多种形式的示范基地,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资源遥感监测及生物灾害体系建设。建设自治区级草原遥感监测中心1个,地面固定监测点50个,有效获取各类型草原生态系统长期、连续、高质量的监测数据,进而全面评估草原生产力、草畜平衡、草原退化等情况,评价国家、自治区重大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效果。建设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站27个、草原生物灾害防治物资储备库5个、有害生物防治专业化服务队5个,提升应急防治能力,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更加专业、规范、高效。

(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工程

发展草产业。利用我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耕地资源丰富,水土热资源丰厚,有大量的弃耕地和撂荒地,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发展牧草良种基地和人工草地。牧草良种是草业发展的核心,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草种原种田和原种扩繁田,是加快草种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区适应优良草品种短缺,提高人工草地质量效益的迫切需要。人工草地是草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以中介组织为纽带,以大型牧草加工企业为龙头,实现优质牧草产业化经营,可以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为实现家畜的北部牧区以繁殖,转移到南部农区进行舍饲育肥提供保障,实现南北资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发展林产业。通过“企业加基地,基地联农户”以及成立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模式,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推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从而带动农牧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为中心发展肉苁蓉基地建设与产品加工。到2015年,达到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20万亩,并在现有初加工产品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以提取肉苁蓉有效成分生产功能食品为主开展肉苁蓉深加工。以鄂尔多斯市、赤峰市的沙棘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沙棘产品加工,加大沙棘原料林基地建设投入,延长产业链,提升沙棘产业层次。沙地地区普及机械化收获技术,积极发展人造板精深加工、生物质能源沙生灌木深加工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同时有效辐射带动周边速生丰产林产业基地建设。利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两地林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天然无污染的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等森林绿色食品加工业,积极开展森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36亿元,增加就业人口84万人。

第五篇:澳大利亚新西兰农牧业生产机械化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新西兰农牧业生产机械化考察报告

一、考察概况

经省政府批准,省农机办组团由林建华主任带队,于5月7日至21日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农牧业生产机械化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成员有烟台市农机办主任耿玉通、潍坊市农机局局长孙向林、滨州市农机局副局长李军、莱阳农学院教授尚书旗、省农机鉴定站站长石宝成、省农机办科技处处长韩永平。考察的重点有三个:一是以播种、收割、打捆为主要内容的牧草生产机械化;二是以售后服务和机具租赁为主要内容的农机服务网络建设;三是农机新产品的科研开发。期间,考察团访问了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参观了纽荷兰(CNH)农机公司亚太总部、约翰迪尔农机公司地区代理商、新西兰农业装备研究所试验基地、惠尼粕里尔(LILL)农畅迪克森(DIXON)农机有限公司、林肯大学及所属的农机投资公司,并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为下一步加强合作打下了基穿



二、两国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农牧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1)农牧业发展产业化。近年来,两国注重组织引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改善品种,改进品质,优胜劣汰,实施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牧草的种植、牛羊鹿的养殖、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布局合理,环环紧扣,产业链越拉越长,农产品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据了解,目前两国70%以上的畜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新西兰畜产品的出口比重更是高达90%,畜产品出口值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44%。

(2)农牧业生产机械化。两国的牧草生产基本上是以农场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生产规模一般在400至500公顷,每户分别养殖牛、羊大约在200头和2500头左右。自然放牧草场一般每10年播种一次,每年需施肥2至3次,如需品种改良,则播期缩短;专门收割用作干草饲料的草场,每年播种、收割一般3茬左右。从两个国家的情况看,草场耕翻、牧草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捡拾、打捆、挤奶、剪毛等各个环节都使用机械来完成,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考察团访问的新西兰惠尼粕里尔(LILL)农场,经营草场面积400公顷,主要从事牧草种子生产加工,同时养殖1000只羊。农场拥有140马力以上拖拉机2台,70至100马力拖拉机5台,180马力联合收获机2台,各类配套机具20多台件。平时由4个长期工负责农场的管理和机械的使用,牧草的种植、收割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种子加工高峰期临时雇用12名季节工,使用2套种子加工设备进行牧草种子的加工、筛雪烘干、混合和包装计量。这个农场无论是牧草种植、羊群饲养还是种子加工,都体现了较高的机械化水平。从面上看,由于两国的农机工业不多,大型农业机械如大马力拖拉机等主要依靠进口,而中小型农业机械如割草机、捡拾打捆机、牧草播种机等,一般国内都有生产,能较好地满足农牧业发展的需要。

(3)草场管理科学化。绿色农牧业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大特色。两国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国家在发展政策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发挥本国优势,将发展的重点锁定在畜牧业,而国内所需的粮食等则基本上依赖进口,不存在毁草种田的状况。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草场管理的科学化,减少了对土地的耕作,几乎所有的国土面积都被绿色植被覆盖,保护了生态环境。由于两国的农牧场完全实行私有化,农场主既种草又放牧,时刻注意牛羊的饲养量与草产量的平衡,避免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退化。实际运行中,农场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定期测算出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牧草的产量,再根据牛羊的食草量,计算出草场宜放牧头数和放牧时间,进行科学轮流放牧,保持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农机服务社会化。一方面是农机作业服务的社会化。两国农场规模较大,各农场虽拥有不少经常使用的拖拉机、施肥机、除草剂喷洒器等农业机械,但一些成本较高、使用时间不是很长的农业机械,如割草机、打捆机、播种机等,一般由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拥有,根据需要为农场提供机具租赁服务。在澳大利亚,考察团参观了一个农机服务公司,公司既直接提供作业服务,又开展机具租赁服务,还回收旧机具,服务范围覆盖方圆40至50公里。据了解,新西兰有专门的农业合作协会,约有200个农机签约服务组织为其成员,以签约服务的方式向农场提供机械作业等服务。另一方面是农机售前和售后服务的社会化。考察团访问了约翰迪尔农机公司设在黄金海岸郊区的一个地区代理分部,分部共有9人,拥有4辆专门的服

务车,90%以上的精力是跟农民联系,了解市场,讲解传授技术,宣传约翰迪尔公司的新产品,并对售后机械进行跟踪服务,服务范围涉及方圆100公里,每年的经销额达到600多万澳元。在新西兰,类似的服务组织也相当普遍,多数由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来承担,一般情况下一两个月上门服务一次,遇有故障随时服务到机。



三、收获与启示

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宣传了山东。考察团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山东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山东农业和农机化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宣传山东良好的发展前景,使澳新两国有关方面对山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在农机发展方面,山东的市场大,发展的潜力大,引起了有关方面和部分知名企业的高度重视。

(2)相互交流了经验。澳新两国有关方面向考察团重点介绍了牧草生产机械化的情况,考察团着重介绍了山东发展牧草生产机械化和玉米生产机械化的体会,双方就机具配置、生产规模、科研开发、示范推广等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探讨,达到了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3)就有关项目达成了部分合作意向。纽荷兰(CNH)农机公司同意与山东省农机部门合作,共同开发山东市场,并决定安排玉米青贮收获机参加8月份在山东召开的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商定,建立牧草生产机械化信息交流渠道,不定期开展学术探讨和信息交流活动。与林肯大学就加强农业院校之间合作问题达成了初步意向,双方同意就互派留学生和外教等事项进行进一步磋商。此外,还就邀请对方参加烟台果蔬会、潍坊蔬菜博览会等,与澳新有关单位达成了意向。

(4)得到了不少启发。一是由于国情不同,我们在发展牧草生产机械化方面与澳新两国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但侧重点不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当有所区别。在主攻方向上,应当坚持发展牧草与利用农作物秸秆并重,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发展牧草,大面上还是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上。在机型的选择上,应当从实际出发,以中小型为主,着力引进开发播种、收割和打捆机械,不能贪大求洋。

二是要不断改革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益。目前,我们的农机总量不少,但化的水平不能与之相适应,根本原因在于机械利用率不高。在这方面,澳大利亚的农机租赁公司、新西兰的农机签约公司办得都很成功,值得我们借鉴。应当以市场为取向,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改革创新力度,打破行政区划,在现有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基础上,本着扶大扶强的原则,对重点和龙头农机组织予以扶持和引导,大力发展以股份合作为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农机作业和机具租赁等多项服务。

三是山东作为全国的农机大省和重要的农机生产基地,应当积极组织生产、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农机市场的竞争。澳新两国本国生产的农业机械很少,相当一部分农业机械依靠进口,同类产品的价格比我国的农业机械高出一倍左右。东南亚地区农机市场开发的潜力也很大。要开拓国际市场,必须有强大的质量和服务体系作保证。这次我们考察的纽荷兰(CNH)农机公司,为了占领亚太市场,专门设立了澳大利亚总部,负责澳新地区信息的收集反扩机械和零配件的调配发送、人员培训以及售后服务的协调,主要农机产品在当地市场占有的份额达到40至60%。约翰迪尔农机公司为了开拓亚太市场,也在澳大利亚设立了5个代理分部。根据部分知名企业的经验,今后我们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必须引导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工作。只有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搞好了,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才有立足之地。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业现代化 枣庄市政府副市长 王光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重要农牧业生产资料

    【发布单位】805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6-04-03 【生效日期】1996-04-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 (2011年1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促进劳动者就业,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利,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调研组到我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调研组到我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4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云忠义一行在准旗农牧业局负责人陪同下到准格尔旗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参观调研,云忠义副厅......

    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文章标题: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说是要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根本目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关键是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农业......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说是要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根本目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关键是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农业......

    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化[样例5]

    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化一、农业基本概况含山县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万亩,全县辖9镇、1乡,151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我县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