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全市上下以“总干”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不断强化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农牧业现代化。一年来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出稳定增长
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共完成269.94亿元,比上年增加19.94亿元,增长8.0%。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52.88亿元,比上年增加10.39亿元,增长7.3%;牧业总产值完成99.86亿元,比上年增加8.19亿元,增长8.9%。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62.23亿元,可比价增速为3.3%。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2013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01.86万亩,比上年增加35.21万亩,增长3.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516.55万亩,比上年减少10.12万亩,减幅为1.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470.02万亩,比上年增加45.90万亩,增长10.8%;耕地内种草面积为15.29万亩,比上年减少0.57万亩,减少2.0%。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经济作物和耕地内种草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4.5∶43.9∶1.6调整为今年的51.6∶46.9∶1.5。其中粮食作物下降2.9百分点,经济作物提高3个百分点,饲草作物下降0.1个百分点。
三、主要农作物总产量“四增二减”
1、粮食总产量增长2.9%。全市粮食总产量为60.29亿斤,比上年增加1.70亿斤,增长2.9%。其中:小麦总产量为9.70亿斤,比上年减少2.22亿斤,减少18.6%;玉米总产量为50.18亿斤,比上年增加4.12亿斤,增长9.0%。
2、油料总产量增长35.5%。全市油料总产量为14.81亿斤,比上年增加3.88亿斤,增长35.5%。其中:花葵总产量为13.93亿斤,比上年增加4.18亿斤,增长42.9%;油葵总产量为0.86亿斤,比上年减少0.28亿斤,减少24.6%。
3、甜菜总产量增长1.1倍。全市甜菜种植面积和单产均比上年增加,使得甜菜总产量比上年大幅增长。据统计,2013年全市甜菜种植面积为1.09万亩,比上年增加0.36万亩,增长48.9%;甜菜单产达11012斤/亩,比上年每亩增加
6247斤,增幅达40.0%;全市甜菜总产量为1.20亿斤,比上年增加0.62亿斤,增幅达1.1倍。
4、瓜类总产量增长11.3%。全市瓜类总产量为13.44亿斤,比上年增加1.36亿斤,增长11.3%。其中:西瓜总产量为4.41亿斤,比上年减少20.9%;甜瓜总产量为9.03亿斤,比上年增长38.8%。
5、番茄总产量减少31.3%。由于2013年全市番茄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导致全市的番茄总产量大幅减少。番茄种植面积为13.04万亩,比上年减少11.13万亩,减幅达46.1%;番茄总产量为11.83亿斤,比上年减少5.40亿斤,减幅达31.3%。
6、黑白瓜子总产量减少13.0%。全市黑白瓜子总产量为5686.6万斤,比上年减少850.4万斤,减幅为13.0%。其中:黑瓜子总产量为1735万斤,比上年减少1023万斤,减幅达37.1%。
四、设施农业发展迅速
按照全市设施农业总体发展规划目标,2013年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达2.6万亩,累计完成15.9万亩,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五、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1、牲畜存栏头数稳定增长。2013年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头数达973.47万头(只),比上年增加50.57万头(只),增长5.5%。其中:羊的存栏头数达892.0万只,比上年增加51.0万只,增长6.1%;生猪存栏头数为56.29万头,基本与上年持平。
2、牲畜出栏头数和出栏率增加,牲畜周转速度加快。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出栏头数达1085.60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08.94万头(只),增长11.2%;全市牲畜出栏率达到117.6%,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其中:羊和生猪的出栏率分别达到了119.5%和124.0%,分别比上年提高10.8和4.8个百分点。
3、规模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据农牧业部门统计,2013年全市新建规模化养殖场345个,牲畜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5%;全市累计建成全年出栏50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养殖场3502个,规模养殖比重达66%以上; 10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225处,规模养殖比重达95%;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肉鸡规模养殖场67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
六、农畜产品市场稳定,销售良好
1、小麦、玉米价格稳定增长。据调查,全市小麦从2013年8月初开始全面收购,价格略高于上年,小麦平均销售价格为1.40元/斤,比上年上升0.05元/斤,上涨3.7%;玉米平均销售价格为1.2元/斤,比上年上升0.10元/斤,上涨9.1%。
2、花葵、油葵销售价格持续增加。据调查,2013年全市花葵平均收购价格为3.80元/斤,比上年上升0.35元/斤,上涨10.1%;油葵平均收购价为2.85元/斤,比上年增加0.35元/斤,增长14.0%。
3、畜禽产品销售良好。受国内市场需求影响,我市猪、牛、羊和鸡肉的销售价格较大幅度增加,据调查,2013年全市猪、牛、羊肉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11.8元/斤、27.6元/斤和27.8元/斤,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4.6%、11.2%和10.0%。鸡肉平均销售价格为8.5元/斤,比上年上涨5.7%。
七、农牧民纯收入持续增长
2013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2077元,比上年增加1360元,增长12.7%。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230元,比上年增加1423元,增长13.2%;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0132元,比上年增加1102元,增长12.2%。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宅基地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宅基地管理办法
颁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颁布时间:1992-06-24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宅基地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1992]第44号 1992年6月24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牧区宅基地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宅基地,是指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的农业户口或城镇非农业户口的居民(以下简称居民),在农村牧区的住房和杂屋等附属建筑物占地及庭院占地。
居民在自治区境内使用宅基地,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居民建房,应利用旧宅基地。在空闲地、劣地、废弃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和好地。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农村牧区宅基地管理,严格申请、审核、批准手续。
第五条 居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第六条 居民使用宅基地,应符合苏木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
未作村镇建设规划的,应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搞好宅基地规划,经旗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和村镇建设管理部门审查,由旗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迁并分散的村庄和零散住户,复耕原址,扩大耕地面积。迁并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
鼓励城市郊区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口密集地区集中建房和建多层住宅。
第八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应制定宅基地用地计划,经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计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审核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下达执行。
第九条 居民建住宅实行一户一宅。宅基地面积按照《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宅基地的申请、审批程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新的宅基地:
(一)因国家或集体建设占用土地,原住宅需要拆迁的;
(二)因土地利用规划及村镇建设规划,原住宅需要拆迁的;
(三)因腾优占劣将原址复耕复植,需搬迁的;
(四)达到婚龄,确需建住宅的。
第十一条 宅基地使用者应按批准用途使用,不得买卖和非法转让。
第十二条 居民依法使用的宅基地,由旗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确认使用权,核发使用证。
第十三条 居民住宅依法出售、继承、赠与引起宅基地使用权转移的,应向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或嘎查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苏木乡级人民政府审核,由旗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宅基地变更登记手续,换发使用证。
第十四条 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的原则。对超过规定标准,确实不能收回土地的,应按超占面积数量加收使用费;对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可以减收或免收费用。具体收费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宅基地使用费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嘎查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各级土地管理、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其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
第十六条 宅基地使用权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苏木乡级或旗县级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七条 宅基地争议处理期间,双方应维持宅基地及其附着物使用现状,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和破坏。
第十八条 宅基地纠纷处理期间,故意制造纠纷、煽动闹事、阻挠处理工作正常运行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处罚,由苏木乡级人民政府或旗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照《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违反土地管理法规行政处罚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土地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中,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假公济私的,由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区土地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篇法规已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部分规章的决定》(发布日期:2002年6月27日 实施日期:2002年8月1日)废止 查看全文
内容分类:房地产: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抵押,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6年第7次主席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农村牧区公路是我区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基础条件。为加快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步伐, 加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 保障农村牧区公路安全畅通, 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自治区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区农村牧区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
本办法所称农村牧区公路, 指县道、乡道、村道。
第三条
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以县为主、乡村配合, 建养并重、协调发展, 依法治路、保障畅通 的原则。
第四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 对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筹集负主要责任。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组织筹集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 监督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工作。
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组织筹集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 监督全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工作。
第五条
农村牧区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任何单位和个人 , 都有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和控告破坏、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以及影响公路安全的行为。
第二章公路规划
第六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 符合农村牧区生产、生活和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的原则。
第七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规划, 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备案, 并由旗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各盟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审核和汇总上报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发展规划, 指导旗县级人民政府编制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规划。
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旗县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规划及全区农村牧区
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出行的实际需要,编制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规划。
第八条
经批准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雪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报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备案。
第三章公路建设
第九条
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与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研究、编制上报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计划。
第十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行业审查意见后由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第十一条
县道、乡道原则上由旗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村道原则上在苏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牧区公路的建设标准。
县道和乡道一般应当按照等级公路建设标准建设;村道的建设标准,特别是路基、路面宽度,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
第十二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充分利用旧路,完善排水防护设施,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和拆迁,注重环境保护,合理确定技术标准,严格控制
工程造价。
第十四条
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并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各地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制定适合本行政区域特点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 加强对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确保建设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第十五条
各级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和有关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对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第十六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第十七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用地依法列入农用地范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公路建设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工作及所发生的费用由项目所在地旗县级人民政府负责。
第十八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涉及的取料场(土、砂、石)、弃料场以及工程建设临时用地由沿线县级、乡级人民政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工程完工后,由项目法人单位负责恢复原貌并采取相应措施复垦,防止发生新的水土流失。
第四章管理养护
第十九条
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安排和监管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资金,指导、监督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工作,编制和下达农村牧区公路自治区补助投资和养护计划,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
第二十条
各盟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上报所辖区域内的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计划,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监管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指导、监督本辖区的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主要职责是:编制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建议性计划,筹集和管理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牧区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保护工作。
旗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农村牧区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拟订公路养护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第二十二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有关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设立
专(兼)职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负责农村牧区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
第二十二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作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检评标准、操作规程 , 保证农村牧区公路状况良好。农村牧区公路养护按规模分为养护工程及日常养护。养护工程内容为养护改建和大中修,日常养护内容为小修、保养。
第二十四条
农村牧区公路的养护改建、大中修工程逐步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定养护施工单位。同时应当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并严格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公路小修保养实行养护目标责任制度。
对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作业的农村牧区公路,可实行建设、改造和养护一体化招标,也可以采取个人(农户、牧户)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养护。
第二十五条
农村牧区公路的绿化要纳入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的绿化计划,并按照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由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农村牧区公路的绿化规划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农村牧区公路交通受阻或中断的 , 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立即组织抢修,并可视情况动员和组织附近驻军、机关单位及沿线群众
共同参与公路抢修。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的,应修建临时便道、便桥或者指明绕行路线,同时按规定设置醒目的警示、警告标志牌,确保安全畅通,并及时将灾害情况逐级上报。
第二十七条旗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执 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 的农村牧区公路路政管理体制,由当 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内蒙古自治区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具体实施路政管理工作。
第五章建设与养护资金
第二十八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实行地方自筹为主,国家、自治区补助为辅的投资政策。同时鼓励开展社会捐助、群众捐资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方式。
第二十九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一是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安排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资金;二是国家和自治区的补贴性资金。
国家安排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应全部用于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工程项目 , 并严格执行自家对农村牧区公路补助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从中提取咨询、审查、管理、监督等费用。
第三十条 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经费包括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经费。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费来源:一是自治区汽车养路费用于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的补助资金。其补助标准为:县道每年公里 7000 元,乡道每年每公里 3500 元,村道每年每公里 1000 元。二是旗县级人民政府安排的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的配套资金。
农村牧区公路日常养护经费来源:一是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二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资金;三是自治 区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保证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正常需要。
各地征收的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全额用于农村牧区公路的日常养护。
第三十二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在统筹安排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时,要充分发挥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鼓励农村牧区公路沿线受益单位及群众自愿出资、投工投劳建设和养护农村牧区公路。
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鼓励单位和个人捐款支持帮 助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补助投资按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
到位及 工程进度同比例拨付旗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养护费用,由相应的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旗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的,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各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截留。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使用应当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财务部门的审计检查。
对违反资金使用规定、工程未达到质量标准要求、未能按照 项目的实际需要安排足额配套资金、提供虚假情况骗取补助投资的,自治区将缓拨、停拨或收回已拨付资金,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以及旗县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结合本办法,困地制宜地自行制定本区域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
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
动 态
第7期(总第32期)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9月15日 本 期 目 录
▲ 自治区召开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方案 ▲我区全面实现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 ▲自治区确定2009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重点推进旗县
▲ 自治区下达7000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资金
▲ 自治区组织部、财政厅联合开展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保障工作调研
▲通辽市科尔沁区财政补贴资金全面实现城乡“一卡通”发放
自治区召开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 2009年9月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赤峰市敖汉旗召开全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了我区2008年试点工作经验,就下一步全区全面推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各盟市分管副盟市长,财政、农牧业和综改部门的负责人,15个重点推进旗县的旗县长,以及财政、农牧业和综改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副主席郭启俊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综改办主任刘义胜和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翟琇出席会议并就全面推开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于清理主持会议。
9月5日上午,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敖汉旗6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下午,观看了全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专题片;敖汉旗、太仆寺旗和五原县3个试点旗县介绍了试点工作经验。
郭启俊副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有利于推动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有利于加强农村牧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他强调: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要把握和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政府引导和群众参与的关系,以农牧民群众参与为主,政府做好示范引导作用。二是把握好生产设施建设和生活设施建设的关系,总体要先生产后生活。三是把握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不能贪大求高、盲目攀比,要“着眼于小、立足于实、切入于急”。四是正确处理好重点倾斜和适当照顾的关系。五是正确把握当前建设和长远管护的关系。六是正确处理好点上试验和面上推广的关系。
郭启俊副主席要求:全面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必须做好四点组织保障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合力推动;二是结合实际、制定方案;三是宣传发动、强化督导;四是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他殷切期望:要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使之成为我区农村综合改革的品牌工程;成为农牧民生产生活改善的富民工程;成为农牧民衷心拥护、积极参与的民心工程。
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综改办主任刘义胜对全区全面推开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行了部署,他首先总结了2008年全区试点工作,共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拉动了农村牧区消费。二是充分调动了农牧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牧区基层民主建设。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四是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村级公益事业多元投入机制初步形成。
刘义胜副厅长对下一步改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第一,要坚持民主决策,尊重农牧民的主体地位。第二,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第三,要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奖补机制。第四,要夯实工作基 础,健全规章制度。此外,他还就进一步做好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提出几点意见: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综改工作的自觉性。二是要讲求工作方法,增强做好综改工作的前瞻性。三是要勇于迎接挑战,增强做好综改工作的创新性。四是要加强机构建设,增强综改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翟琇就全区农牧业部门如何履行好职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我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试点地区农牧民群众的拥护的支持。2009年,国家也将我区纳入了以省为单位的10个试点省份之一。改革全面推开后,对解决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建设滞后问题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村级公益事业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方案
2009年月底,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内政办发„2009‟53号文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方案》,为我区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奠定了制度基础。
《工作方案》共分八部分:一是指导思想;二是基本原则:1.民主决策、筹补结合,2.村民受益、注重实效,3.量力而行、合理负担,4.重点突破、整体推进,5.整合资金、形成合力,6.透明操作、强化监督。三是财政奖补范围,严格界定在“村内户外”的公益性项目。四是奖补资金的筹集,坚持“区级统筹,分级负责,以盟市、旗县为主,上级适当奖补”的原则,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牧民参与、社会支持、多方投入、筹补结合的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新格局。五是财政奖补的办法,按照“重点倾斜、兼顾一般”的原则,采取“双奖励、双挂钩”的政策。六是奖补工作程序,按照“先规划、后申报,先审批、后建设,先实施、后奖补”的程序进行。七是相关配套措施。要健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民主议事制度、项目库制度、公示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以及村级公益设施管护等8项制度。八是组织领导。各地要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盟市、旗县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本级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主管部门,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安排必要工作经费,统筹协调和组织改革工作。
《工作方案》要求,各盟市、旗县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上一级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
我区全面实现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
自治区全面实现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仪式于2009年8月25日上午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举行。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军、财政厅厅长常军政、包头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程刚出席仪式,财政厅副厅长、综改办主任刘义胜主持仪式。自治区、包头市相关部门领导和财政厅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共 80人参加了仪式。
期间,展示了全区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成果,观看了土默特右旗“一卡通”宣传片,现场演示了补贴资金电子签章审批流程,为农民代表现场发放乐惠农补贴卡。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出席仪式的领导同志共同启动了发放程序,庄严宣告自治区全面实现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
目前,全区纳入“一卡通”发放补贴项目达33类76项。截至2009年9月中旬,全区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28.5亿元,涉及农牧业、民政、教育、林业等12个部门,农牧业处、社会保障处、经济贸易处等8个财政业务归口处室,惠及432万农牧户,补贴资金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禁牧舍饲退牧还草补贴等30类57项补贴。
为实现上述目标,自治区综改办主要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一是在补贴对象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面。通过入户普查、集中录入、公安核对、银行联网核查等程序,保证基础信息的真实准确,统一数据来源、为“一卡通”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在网络建设方面。实现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纵向联网,自治区、旗县财政部门分别于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横向联网的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管理新格局和新局面。
三是在业务设计理念方面。旗县环节,建立严格的补贴对象基础信息准入制度,简化审批环节、公开资金运行,加快资金发放速度,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单一监督为互相监督,确保在基础环节“阳 光”操作。在自治区环节,强调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网络维护、调查研究、决策分析,确保宏观层面落实政策效果。
四是在决策支持方面。通过适时监控资金发放进度,即时掌握整体情况,通过按行政区划、补贴项目、受益范围、发放进度、主管部门、财政归口处室等多角度、多层面统计分析补贴发放数据,及时归并整理不同部门发放数据,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迅速、真实、准确、详实的数据。
五是在财政改革方面。及时准确掌握补贴资金支出进度,使绩效考评成为现实;进一步延伸国库集中改革,从预算单位走到千家万户,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农牧民。
六是在实施目标方面。在保证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城镇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试点和补贴项目电子印章审批试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补贴项目进行管理,保证全口径掌握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结果。按照“先易后难、先建后补”的原则,将能够纳入“一卡通”放的补贴项目全部纳入,力争经过几年的运行,形成政策出台、分级算账、补贴发放相衔接的工作机制。
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改革实施一年多来,得到全区广大农牧民热烈拥护和衷心支持,评价“一卡通”工程是惠农政策的“直通车”、资金发放的“加速器”、财政为民的“服务站”、群众心里的“明白账”、干群关系的“连心卡”。
自治区确定2009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重点推进旗县
近日,在盟市推荐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厅、综改办确定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等15个旗县为2009年全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重点推进旗县。自治区将在奖补资金上对重点推进旗县给予优先支持,重点倾斜,以保障其工作有序开展,为全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面推进,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重点推进旗县如下:武川县(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右旗(包头市);扎兰屯市(呼伦贝尔市);科尔沁右翼前旗(兴安盟);科尔沁区(通辽市);敖汉旗、喀喇沁旗(赤峰市);太仆寺旗、东乌珠穆沁旗(锡林郭勒盟);凉城县(乌兰察布市);准格尔旗(鄂尔多斯市);五原县、杭锦后旗(巴彦淖尔市);海勃湾区(乌海市);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盟)。
自治区下达7000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为支持15个重点推进旗县开展工作,近日,自治区财政厅下达奖补资金7000万元,专项用于重点推进旗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
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自治区财政厅、综改办要求各盟市财政局将资金尽快下达重点推进旗县,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督促 重点推进旗县尽快开展工作并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此外,对非重点旗县实行比例补助政策,自治区综合考虑各盟市和旗县财政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额、农村牧区人口、财力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成本、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覆盖面和受益面等因素,测算对各盟市和旗县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切实做到多投多筹多奖,少投少筹少奖,不投不筹不奖。只要各地能议起来,干成事,自治区就给予奖励,不封顶,不保底。
为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自治区对重点旗县建立进退机制,实行末位淘汰。根据自治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系统监测的各地开展相关工作情况,以及实地考评结果,对当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业绩比较突出的旗县,第二年可纳入重点推进旗县;对当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不实、不力的重点推进旗县,实行末位淘汰制,第二年不再列入重点推进旗县,并收回奖补资金。
自治区组织部 财政厅联合开展完善村级组织
运转经费保障工作调研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21号)文件精神,按照自治区领导批示要求,2009年9月中上旬,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财政厅联合组成调研组,赴部分盟市和旗县开展了完善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提高嘎查村干部报酬、促进嘎查村级组织建设工作调研。两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到赤峰市、通辽市和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的部分旗县、苏木乡镇和嘎查村,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对基层干部和群众进行个别访谈等形式开展调研,以便准确掌握基层实际情况。
对调研组未到的盟市,委托当地组织、财政等部门自行开展了调研,并要求其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
自治区财政厅预算处、综改办派员参与了本次调研。
通辽市科尔沁区财政补贴资金全面实现城乡“一卡通”发放 截止到8月底,通辽市科尔沁区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经费的报告8项城镇居民补贴,涉及居民104户,补贴资金3.44万元。至此,通辽市科尔沁区财政补贴资金全面实现使用电子签章通过“一卡通”发放,实现了财政补贴资金申报、审批、核实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实现了城乡资源共享。初步测算,使用电子签章后该区每年可节约行政成本10万元以上。
今年下半年,通辽市科尔沁区被自治区财政厅、综改办列入开展电子签章和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延伸试点地区后,区政府高度重视,协调财政及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数据采集、系统安装、人员培训、数据录入、开卡发卡等工作。城区9个街道办事处及乡镇共抽调信息采集人员327人,张贴数百幅“一卡通”宣传单,完成了近5万户城镇居民数据采集工作。区财政 投入了20多万元用于搭建各街道办事处网络平台和配备计算机、打印机。8月下旬,由自治区综改办、内蒙金财公司对乡镇、街道、农牧场、相关主管部门80多人进行“一卡通”业务培训。在城区明仁街道办事处、东郊办事处进行城镇居民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电子签章通过“一卡通”发放工作试运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发送范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盟市委、行署(政府),各旗县(市、区)党委、政府。各盟市、旗县(市、区)财政局。本厅各位领导,厅内各处室、各事业单位。
本期共印500份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细则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细则
(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公路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和规章,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农村牧区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适应本细则。
第三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建养并重、协调发展、依法治路、保障畅通”的原则。
第四条
各旗县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对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负主要责任。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并建立问责机制,将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实绩考核。
第六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涉及挖砂、采石、取土及取水时,当地旗县和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协调和办理。沿线有关企事业单位、嘎查村和农牧民群众应当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提供便利和支持。
第七条 农村牧区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和控告破坏、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以及影响公路安全的行为。第八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
第二章 机构和职责
第九条 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工作,编制、上报和下达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计划。
自治区公路管理部门负责对盟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建议计划进行初审,并将审核结果报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时编制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计划,统筹安排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补贴资金,对盟市、旗县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计划执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 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审核和汇总上报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发展规划,指导旗县级人民政府编制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规划,同时编制、上报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建议计划,并对计划执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旗县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安全保护工作。编制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建议计划,组织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工程实施,指导、监督所属的县级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和苏木乡镇、嘎查村的养护管理工作,并对乡、村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第十二条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的乡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乡级公路管理、养护、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指导嘎查村做好村级公路的养护和管理。
第十三条 嘎查村及所属的村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本村村级公路的管理、养护、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第十四条 自治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职责,盟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职责,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立的质量监督组负责实施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协助做好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三章 公路建设
第一节 建设标准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发展思路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建设原则,合理确定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公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十七条 县道应当按照三级及以上公路技术标准建设;乡道和村道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和今后的升级改造等综合情况合理确定。其中乡道路基宽度应不少于7.5米,路面宽度原则上应不少于6米;村道路基宽度原则上应不少于6米,路面宽度不少于3.5米。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人口较少的乡村公路,在确保安全和满足自治区《农村牧区道路技术标准》(DB15/324—2005)的前提下,其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
第十八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或扩建,尽量减少拆迁,少占耕地,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工程造价。路面应优先选择能够就地取材、易于施工、有利于后期养护的结构类型。
第十九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要注重桥涵、排水和防护工程设施建设,并与公路主体工程建设同步实施,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和抗灾能力。
农村牧区公路在经过陡坡、急弯、沿河、悬崖、交叉道口等路段时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或警示标志。
第二节 前期工作
第二十条 农村牧区公路发展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符合农村牧区生产、生活和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的原则编制。
第二十一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基础数据库管理工作,依据发展规划、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建立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库,做好项目排序和项目储备。
第二十二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确定后,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媒体将项目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三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应当由具 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承担。
第二十四条
二级及以上公路、特大桥和隧道工程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其他工程项目可直接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第二十五条 县道建设项目及涉及特大桥、隧道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设计,由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初审,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乡道、村道建设项目的设计应当由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初审,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六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对建设规模较小的多个村道工程建设项目可打捆招标。对含群众集资、农牧民投工投劳或利用扶贫资金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以及未达到招标条件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
第二十七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招标前,应当在国家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
第二十八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应当在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指导下,由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并落实项目法人。评标工作应当邀请旗县行政监督有关部门或项目沿线苏木乡镇、嘎查村的代表进行监督。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评标报告应当报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备,并报自治区公路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在所发布招标公告的媒体上进行公示。
第二十九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中标单位确定后,项目法人要与中标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签订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廉政建设合同和安全生产责任状。同时还应签订资金给付合同,其中中央和自治区资金补助部分由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中标单位签订,旗县配套资金部分由旗县人民政府与中标单位签订。
第三十条 二级及以上公路、特大桥、大桥和隧道工程项目应当依法办理施工许可;其他列入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计划的建设项目,完成前期相应的准备工作并经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可的,即视同批准开工建设。
第三十一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用地依法列入农用地范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公路建设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工作及所发生的费用由项目所在地旗县人民政府负责,建设项目经过农林牧 场的,征地拆迁工作及所发生的费用由项目所在地农牧林场与旗县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需要拆迁的,应当按照当地政府确定的补偿标准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应当公开,并及时、直接向被拆迁人兑现补偿资金。
第三节 施工管理
第三十二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设计施工,不得降低技术标准、不得缩减建设规模。
第三十三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负监管责任。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各参建单位应当依据职责,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
第三十四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生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第三十五条 盟市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旗县质量监督组应当经常对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实体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三十六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接受社会监督,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在项目沿线聘请群众代表参与监督。
农村牧区公路施工现场应当设立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的告示牌,公布质量监督电话,方便社会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举报。
第三十七条 农村牧区公路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严格履行合同约定,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交通工具和检测人员。
第三十八条 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中心实验室,配备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加强现场质量抽检和监督,确保建设质量。
第三十九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单项工程完工后,应当在监理和项目法人检查认可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第四十条 农村牧区公路工程施工期间,盟市交通运输主管 部门对旗县的检查频次应不少于2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盟市的检查应不少于1次。
自治区、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检查中应对存在的问题向被检查单位下达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问题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整改。被检查单位应当及时向检查单位上报整改情况。
第四十一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施工影响社会车辆通行时,施工单位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和绕行标志,不能绕行的应当修设便道并保障畅通,需要封闭交通的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
第四十二条 农村牧区公路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期间,任何非施工车辆不得驶入。
第四十三条 农村牧区公路招呼站或候车厅应当与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同步实施。
第四十四条 铺筑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应当设定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通村沥青(水泥)混凝土公路质量缺陷责任期一般为1年,通苏木乡镇及以上公路质量缺陷责任期一般为2年,质量保证金一般不少于施工合同额的5%。
质量保证金在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时按比例扣留,由建设单位设立专户保管,质量缺陷责任期满、且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质量保证金返还施工单位。
第四十五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收集、整理、保存工程资料,建立工程档案。
第四十六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实行施工进度月报表制度,凡已开工的建设工程项目,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于每月23日将建设进度情况逐项分类向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汇总后,应当于每月25日前向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
第四十七条 竣工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应当在当年农村牧区公路数据库更新时及时录入,对路线发生变化的必须重新采集航迹。
第四章 养护管理
第一节 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
第四十八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按养护规模分为日常养护 和养护工程。日常养护包括小修、保养;养护工程包括养护改建和大中修。
第四十九条
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嘎查村及所属的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应当按照 “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履行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构建责权明确、管养分离、运转高效的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的常态化、规范化、市场化,做到“有路必养”。
第五十条 农村牧区公路日常养护应当按照“保持路面整洁,横坡适度,行车舒适;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构造物及桥涵完好,沿线设施完善;绿化协调美观”的质量要求和有关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组织实施,做到经常养护和全面养护。并实行检查、考核、评定、报告制度。
第五十一条
乡村公路路肩、边坡的杂草不宜铲除,其路肩草高度超过10厘米时可以适当割剪。
第五十二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人员进行作业时,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在公路和作业车辆上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必要时安排专人进行交通秩序维护,确保作业和行车安全。养护作业完毕后,及时清除遗留杂物。
第五十三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车辆进行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公路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应当注意避让。
第五十四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单位应经常对路况和桥梁进行巡查,对发生的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故、路产损害案件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和进行处理。
第五十五条 农村牧区公路县道养护质量应每月评定一次,乡道养护质量应每季度评定一次,村道养护质量应每半年评定一次。
各养护单位应建立各类管理台账,填写原始生产作业记录,严格实行成本核算。
第五十六条 苏木乡镇、嘎查村因养护设备或技术力量无法完成日常养护任务的,苏木乡镇或嘎查村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模式进行养护:
(一)委托养护。路面结构类型为沥青或混凝土的乡村级公路,苏木乡镇或嘎查村可通过承包或招标的形式,委托给具有养护能力或具备资质条件的专业队伍进行养护。承包或招标的农村牧区公路日常养护应实行合同管理,合同期一般为2—3年,对养护质量好的养护单位可以续签合同。
(二)承包到户。路面结构类型为砂石的乡村级公路,苏木乡镇或嘎查村可根据沿线群众的居住情况,采取分成若干段落的形式,交由农牧民家庭承包管护,苏木乡镇或嘎查村每年给予承包户一定的资金补贴。
(三)集中养护。对路线较长、沿线居民较少的乡村级砂石公路,苏木乡镇或嘎查村可通过春、秋两季组织附近群众投工投劳形式进行集中养护。
第五十七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应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县道、后乡道、再村道”的顺序合理编制,逐步进行。
第五十八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要以工程质量为中心,健全和完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检查验收制度,提高投资效益。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管理按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九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应按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落实项目法人,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
农村牧区公路改建和大中修工程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第六十条 农村牧区公路县道养护质量评定按照交通运输部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执行,乡道和村道的养护质量评定暂参照此标准执行。
第六十一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应按路段或区域通过竞争或招标方式选择专业施工队伍,同时鼓励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具备资格条件的养护公司。
第六十二条 使用中央补助资金的所有养护项目和使用自治区补助资金单项工程达到200万元及以上的养护项目,技术方案由自治区公路管理部门进行审批;使用自治区补助资金单项工程100万元及以上,200万元以下的养护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由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凡使用自治区补助资金不足100万元的养护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由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第六十三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实行进度报表制度,盟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在每年6月、9月、11月的28日前将工程完成情况及时向自治区公路管理机构报告。
第六十四条 盟市、旗县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制定地震、泥石流、雨雪冰冻灾害等损毁公路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十五条 农村牧区公路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交通受阻或中断的,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立即组织抢修,并可视情况动员和组织附近驻军、机关单位及沿线群众共同参与公路抢修。短时间内难以抢通的,应修建临时便道、便桥或者指明绕行路线,同时按规定设置醒目的警示、警告标志牌,确保安全畅通,并及时将灾害情况逐级上报。
第六十六条 农村牧区公路绿化要纳入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的绿化计划,应由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通过全民义务植树形式进行栽植,也可按照“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
农村牧区公路路树不得擅自砍伐,确需要更新砍伐的,应按照公路路树采伐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六十七条 农村牧区公路应建立路况信息收集管理制度,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要建立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养护信息数据库,并确保每年更新一次。
第六十八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实行四级评比制。自治区公路管理部门对各盟市、旗县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每两年进行1次全面考核;
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所属旗县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年终进行全面考核;
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本地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检查每季进行1次,年终进行全面考核;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和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段对管养范围内的农村牧区公路应当经常检查,年终进行全面考核。
第二节 公路安全保护
第六十九条
旗县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安全保护工作,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依照国务院《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负责公路保护的监 督管理工作。
第七十条 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应充分发挥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嘎查村委会的作用和沿线村民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农村牧区公路安全保护工作。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和嘎查村委会应当在农村牧区公路沿线安排一定数量的义务路政监督员,加强辖区内的农村牧区公路安全保护工作。
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应当在农村牧区公路沿线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和协助破案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七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在农村牧区公路上非法设卡和拦车收费。
第七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可根据保护乡道、村道的需要,在乡道、村道的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防止超限车辆上路行驶。
第七十三条 农村牧区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不得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打场晒粮、种植作物、放养牲畜、炸石取土、焚烧物品、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或者进行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
第七十四条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损坏、移动、涂改、遮挡农村牧区公路标志标线,不得在公路标志标牌上书写广告。
第五章 工程验收
第七十五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及改建和大中修养护工程参照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验收。
第七十六条 县道、乡道和建设规模达到10公里及以上的村道沥青(水泥)混凝土公路建设项目,以及独立的特大桥、大桥、中桥和隧道工程由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建设规模不足10公里及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村道建设项目由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凡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的工程项目应当将《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报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自治区公路管理部门应当对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的农村牧区公路项目按不少于5%的比例进行抽检。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对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的农村牧区公路项目按不少于10%的比例进行抽检。
第七十七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及改建和大中修养护工程验收前,应具有盟市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鉴定书和旗县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七十八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的交工验收由项目法人组织进行、竣工验收由项目审批单位组织进行。对于通村公路项目,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可合并进行。
县道、乡道建设一般按项目验收;村道可以分批组织验收。
第七十九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并及时开通客运班车。
第八十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应当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评价。
第六章 资金筹集与管理
第八十一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实行地方自筹为主、国家和自治区补助为辅的投资政策。
旗县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筹集和管理。
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筹集和监督管理。
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筹集和监督管理。
第八十二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资金;二是中央和自治区的补贴资金;三是企业、个人或社会捐助的资金;四是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筹得的其他资金。
第八十三条 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经费包括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经费两部分组成。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费来源:一是盟市、旗县政府财政落实的配套资金;二是自治区安排的补助资金;三是中央安排的专项资金。其补助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不足部分由地方政府配套解决。农村牧区公路日常养护经费来源:一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预算资金;二是税费改革后的交通资金;三是嘎查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的养护资金。其投资标准为:县道高级、次高级路面年公里9000元、中低级路面年公里7000元、无路面年公里3000元;乡道高级、次高级路面年公里5000元、中低级路面年公里4000元、无路面年公里2000元;村道高级、次高级路面年公里3000元、中低级路面年公里1500元、无路面年公里500元。
第八十四条 旗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农村牧区公路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应当从财政收入增量中提取不少于5%的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保证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正常需要。地方财政收入增量小的地区应根据养护里程增加、路面变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逐年增加资金投入比例,并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同时旗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从事公路管理、养护所需经费以及公路管理机构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职能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十五条 各旗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建筑营业税纳入财政预算,并通过先征后返方式全部作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配套资金。
第八十六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应实行“专户存储、专项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均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并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审计检查和监督。
第八十七条 中央安排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应当全部用于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工程项目,不得从中提取咨询、审查、管理、监督等费用。
第八十八条
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采取“多干多补、先干先补”、“以奖代投”的激励政策。对地方政府投资提前建设或组织群众完成路基工程,在满足设计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同时对完成投资多、建设规模大、工程质量优异、综合成绩突出的旗县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十九条 按照国家“总量增长、切块管理、需求导向、重点倾斜”的投资原则,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旗县经济发展水平和资金筹措能力,确定各建设类别的补贴标准,并对“少边穷”地区在补贴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
第九十条 鼓励农村牧区公路沿线受益单位及群众自愿捐助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鼓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和嘎查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农村牧区公路建设。
第九十一条 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施工单位给付农(牧)民工工资情况进行监督,避免拖欠农(牧)民工工资现象发生。
第九十二条 中央和自治区补助的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资金,盟市、旗县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拨付至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下达的养护工程计划安排使用。
第九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日常养护资金,盟市、旗县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拨付到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养护计划安排使用;企业、个人和社会捐助的养护资金,除捐助者有特定意愿之外的,由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筹安排使用;嘎查村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的养护资金,由嘎查村委员会按照公路养护计划安排使用,通过其他方式筹得的资金由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专项用于养护工程。
企业、个人和社会捐助及嘎查村“一事一议”筹集的养护资金,其使用情况应当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
第七章 罚 则
第九十四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造成的不良后果和社会影响等情况,对责任单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停止资金拨付,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一)不按规定报批设计及设计变更,擅自更改设计或缩减建设规模的;
(二)截留、挤占、挪用农村牧区公路专项资金的;
(三)擅自降低征地补偿标准,拖欠工程款、征地拆迁款和农牧民工工资的;
(四)建设程序不完善或应当招标而未依法招标的;
(五)强制向单位或个人集资,强迫农牧民出工、备料的;
(六)建设项目未经验收开放交通的;
(七)提供虚假情况重复申报项目,套取中央或地方专项资金的;
(八)未履行养护职责,农村牧区公路出现弃养或严重影响车辆通行的。
第九十五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检测单位串标、围标、非法转包或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安全责任事故及建设项目未能通过竣工验收鉴定的,由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和个人记入不良信用档案,3年内不得进入自治区公路建设市场。
第九十六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建设单位未按计划组织实施建设项目,或擅自降低项目设计标准及没有正当理由,项目建设未按期完工的,由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减少或停止项目所在旗县下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安排,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同时对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通报批评。
第八章 附 则
第九十七条 各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依据本细则制定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实施细则。
第九十八条 乡村级农林牧场专用公路建设参照本细则执行,经营性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按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经营性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第九十九条 本细则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
第一百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