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理用药整治工作总结
保和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整治工作总结
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因此,抗菌素的应用在临床最为广泛。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磺胺类药物应用于临床以来,抗菌素的使用日新月异。现代医药工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数以千计颇具奇效的抗菌素,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甚至灾难。众所周知,大量频繁、反复使用抗菌素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和严重的二重感染,甚至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同时昂贵的医药费用也形成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资阳市雁江区卫生局《关于印发〈资阳市雁江区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资雁卫发〔2011〕99号)精神,保和中心卫生院调整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成员。主任:罗颂(院长)副主任:周昌建、杨以刚。成员:文武、陈远军、杨菊容、陈永琼等。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医院进一步规范用药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权利,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一、宣传培训
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保和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整治实施方案》,召开业务培训会议,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应用抗生素知识培训,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放在首位,尽力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方案,以满足最佳治疗,同时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对新药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以便
适应形势,合理选用。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疗法。
二、完善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在药事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建立《保和中心卫生院药品处方集》,开展处方点评制度。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根据国务院新颁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重新修订了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病历》及《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以制度建规范,用管理促落实。
三、自查自纠、监督检查
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第一负责人,并负责对本科实合理用药实施管理职责。药剂科负责监控全院用药情况,并定期将结果汇总上班。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疗程、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医师查房制度、危重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的了解情况,使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得到充分贯彻和落实。充分发挥三级质控网的作用,实施全过程、多层次的质量监控。组成医疗质量监控小组,通过质量查房和病例处方的点评,及时发现质量缺陷,对存在问题在院会议和质量通讯上进行通报;加强教育、培训、考核,强化了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保证了医疗质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质控小组的
工作流程和考核内容,定期组织考核,保证了监督效果
四、总结报告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在医院药事委员会的领导下,全院医务人员齐心协力,进一步规范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保和中心卫生院药剂科
2011年5月1日
第二篇: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加强我院合理用药管理,确保规范使用基本药物,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根据《山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文件要求,全面整治我院临床药物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因滥用抗生素、激素、静脉注射而产生的健康危害和过度经济负担,认真执行和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工作目的
整治我院临床药物应用中可能存在的用药结构不合理及用药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强化合理用药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合理用药管理,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三、主要任务
(一)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二)以建立健全药事管理为重点,完善我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处方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和干预制度,麻精药品管理制度,制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建立不合理用药警示、通报和公示制度以及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考核制度。并将处方点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麻精药品使用管理纳入医师及科室考核,严格医师资质管理,对于存在临床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医师,严肃处理;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使全院药费占医疗费用比例降至35%以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38DDDs以下,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比例下降至15%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24小时,科室单床日平均药费降至600元以下。
(三)以强化临床合理用药监测为重点,加强合理用药指导。着力开展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处方点评等工作,鼓励各科室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通过监测结果,及时评估药物使用适宜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加大处方点评、评价及审核力度,在调剂处方时,调剂和审核人员要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存在问题及时通报临床并主动与处方医师沟通,提出纠正与改正意见,从源头上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指导医生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处方。
(四)以加强合理用药培训为重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要求医务人员通过集中学习、科室学习及自学等方式学习《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做到学有考核、有记录、有奖惩;多种方式、多种措施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五)以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为重点,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增强合理用药的良好社会氛围。要通过宣传单、宣传栏等方式,在门诊、病房等处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用药咨询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引导病人和家属正确用药,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合理用药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的重点内容,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合理用药是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之一,其核心内容就是制定和推行基本药物。但最近省卫计委调研和监测结果表明,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抗生素、激素、静脉注射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广大医务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滥用药物的危害性,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活动,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各科室要认真做好合理用药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深入、全面地推动活动的开展。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专项治理内容,结合实际,制定检查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达到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明显遏制的目的。
(三)建立合理用药监管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处方、医嘱点评和不合理用药预警监测工作,全面梳理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违规处理程序、处罚标准,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把合理用药纳入医师考核档案,并与医师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挂钩,树立合理用药的典范,对不合理用药典型要严肃惩处,逐步建立合理用药监管的长效机制。
(四)由医务科负责制定合理用药检查督导制度。由药剂科负责落实完成相关工作指标,包括全院药费占医疗费用比例降至35%以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38DDDs以下,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比例下降至15%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24小时,科室单床日平均药费降至600元以下。抽查100张门诊处方中激素使用合理达100%,抽查100张门诊处方中静脉注射使用合理达100%,抽查内科、外科、骨科、皮肤科住院病历各30份,激素使用合理达100%,抽查内外科住院病历各30份,静脉注射使用合理达100%,无其他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医院将参照相关奖惩处罚条例,根据合理用药监控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及个人考核。
第三篇: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方案
乡宁县人民医院
二〇一五年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方案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全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组:
组 长:马永杰(院 长)副组长:张荣华(支部书记)
闫 勇(副院长)
张清萍(副院长)
赵 杰(副院长)
郭耀东(医务科主任)成 员:闫江屏(医务科副主任)
刘海斌(医务科副主任)
杨林平(办公室主任)
关百锁(骨科副主任)
闫建军(外科主任)
韩富民(神经内科主任)
马选平(内科主任)
张江菊(妇产科主任)
任仙强(儿科主任)
乔吉祥(眼耳鼻喉科主任)
卫贵宾(口腔科主任)
刘瑞智(急诊科主任)
王 琦(麻醉科主任)高大鹏(药械科主任)
吴清海(门诊部主任)
陈 婧(药剂科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处。主 任:闫 勇(兼)副主任:刘海斌(兼)成 员:张卫平
王 蕾 工作职责:
1、院长是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第一责任人。
2、研究制定并批准发布我院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3、确定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控制指标,并纳入科室与个人工作质量、业绩与处方授权再授权评定的内容进行考核。
4、每季度对我院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评估和小结,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持续整改措施和方案,并对下季度工作作出部署,形成长效管控机制。
5、办公室负责参与合理用药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并
协调各部门工作。全面参与医嘱审核、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治疗方案制订等过程。
二、临床科室管理小组 组 长:科主任
副组长:科副主任 诊疗小组组长 科护士长 组 员:科室全体医师 工作职能:
1、监督本科室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合理用药制度。
2、负责制定本科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督导实施。
3、督查毒、麻、精神及放射性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情况,及时研究存在的问题与隐患,提出改进与完善管理。
4、对科室内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药事法规、合理用药知识教育,监督、指导和考核本科室用药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5、每月质量安全分析会要体现本科室药品使用情况,指导药物利用研究,优化药物治疗方案。评价药品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不合理用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以下。
(二)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药师每天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监护,对不合理用药行为及时进行干预;每周点评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每月与临床科室主任一起分析科室合理用药形势。
(三)临床合理用药公示通报
1、每月抽查1000份处方、100份病历,将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考核指标。
2、每月对以下内容进行统计并公示通报:(1)单床单日平均药费
(2)每周消耗金额超过2万元的药品的分管医师排序(3)日均药费超过1000元的分管医师排序(4)单日药费超过2000元的患者分布(5)患者日均床药费科室排序(6)使用量前十位的药品排序
(7)药品使用量前十位的科室和医师排序
(四)建立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考核制度
药剂科每季度汇总全院用药情况,分析药品采购应用和对重点品种的监测情况,定期统计各临床科室药费占医疗费用比例、抗菌药物占总药费比例以及单床单日平均药费等数据,由医务科或质控科将指标列入科室考核体系,落实奖惩措施。
(五)监督奖惩办法
1、对于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通知医师本人进行改正;一个月内发现3次以上者对医师本人警告,并进行诫勉谈话;一个月内发现5次以上者,认定为医师合理用药考核不合格,离岗三个月,在医务科进行培训考核。
2、临床药师每月未按规定审核处方、调剂药品、进行用药交待或未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干预的,及时告知药师本人;一个月内发现3次以上者对药师本人警告,并进行诫勉谈话;一个月内发现5次以上者,认定为药师考核不合格,离岗三个月,在医务科进行培训考核。
3、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科室或医师,院长召集有关科室主任或医师进行诫勉谈话。
4、一年内未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医师、药师,优先考虑当年的晋升、评先评优。一年内出现5次以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医师、药师,当年不得晋升、评先评优。
乡宁县人民医院
二0一五年四月七日
第四篇:红岩乡卫生院关于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红岩乡卫生院关于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为进一步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卫生机构合理用药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医疗环境,和谐医疗关系。给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价廉、安全的医疗服务,切实减轻患者的医药费用。我院依据活动方案要求,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并对发现的问题作出了整改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成立由院长为组长的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有序的进行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激素类药品和抗生素类药品临床应用合理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整改方案。
加强宣传,向患者讲解激素和抗生素乱用的危害,让患者理解并支持此项工作。
加强培训,规范合理用药,培养医生合理用药的习惯尽量减少病人的负担,降低人均费用。
通过此项活动使我院抗生素、激素的不合理应用的到了纠正,让我院医生对不合理用药和滥用药物有了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合理用药的水平并提高了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合理、方便、廉价的优质医疗服务,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红岩卫生院
2012-2-26
第五篇:抗生素合理用药探讨
抗生素合理用药探讨
药剂科
刘祥瑞
主讲内容:
1、抗生素滥用现象
2、抗生素滥用主要危害及后果
3、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及基本要求
4、我国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措施
5、如何正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6、我院开展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动态
一、抗生素滥用现象
(一)、医疗机构滥用现象: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等,都属于抗生素滥用。滥用原因主要是因为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界定。导致医院不重视病原学检查,抗生素药敏试验过少;抗生素适应症掌握不严,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联合用药过多,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不了解抗生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上存在不规范操作。
调查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存在现象:
1、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美国对抗菌药物控制很严格,定期考核医生的抗菌药知识,不及格者将停止其处方权。)
2、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3、外科手术则高达95%。
4、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我国目前使用量、销售量排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
我院上次合理用药检查情况:抽查病历35份,其中有100%的病历使用抗生素;有90%的病历使用安士杰;外一科外伤患者使用安士杰长达11天;有无感染匀使用抗生素;把安士杰当作万能药等。
(二)、药店滥用现象:抗生素到处可买,药学界流传着一句话:“美国枪支容易买得到,抗生素很难买得到,而中国恰好相反。”用这句话来形容抗生素的重要性和在中国的滥用程度再恰当不过了。
(三)、畜牧养殖业滥用现象: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这已是养殖业内通行的做法。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在农场周围的空气和土壤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零售的肉和禽类中,甚至是野生动物体内到处都充斥着抗生素。国家药监局有人统计“在中国,每年有一半的抗生素用于养殖业。”。
二、抗生素滥用主要危害及后果:
(一)、社会后果:
1:产生大量的耐药菌,使有效的抗生素效果变差,或者完全无效。耐药性可以交叉耐药,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同时亦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而且耐药性还可以在不同的细菌、人体正常菌群的细菌与致病菌之间,通过耐药基因相互传播,使细菌耐药性复杂化。结核病包括抗生素在内的化疗药物已经不少,本来非常有效,如今因耐多药结核菌的流行使得结核病成为更加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而一批抗生素失去疗效,则可能造成人类的灾难。
2、资源浪费:
3、医疗机构信誉损失:
(二)、临床后果: 1:是毒副作用
任何抗生素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反应。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为“药源性致死”。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这当中40%死于抗生素的滥用,中国三分之一的残疾人属于听力残疾,而60%到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抗生素有关。
(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主要有氨基贰类(庆大毒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多粘菌素B等。
(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
(6)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7)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儿、体弱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以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2:造成正常菌群失调,产生免疫力下降和医源性感染或药源性疾病。
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既可以杀灭致病菌,也可以消灭人体肠道或鼻咽部的正常菌群,而正常菌群是维持正常功能和免疫力的卫士,它们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致病菌就会乘虚而入,或者体内原来的非致病菌也会引起感染,严重的甚至可以致命。3:是造成感染的病原诊断失效。
只要发烧就用抗生素,即使普通感冒也用,把抗生素看成是万能的退热药、消炎药。在病人需要做病原诊断时常常就检查不出来。我国医院里感染性疾病细菌培养阳性率极低,明显的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就是培养不出细菌,以致影响正确选用抗生素治疗,正是由于滥用了抗生素。结果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不能做出病原诊断,反过来又使盲目应用抗生素增加。
三、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及基本要求
目前尚无一个公认明确的合理用药定义。绝对合理用药也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只是相对的,当今比较公认的合理用药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基本要素。其中适当性是基本要求,即将适当的药品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要求:
1、对症开药、2、供药适时、3、价格低廉、4、配药准确、5、剂量、用药间隔和用药时间均正确无误、6、药品必须质量合格等。
四、我国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措施
我国政府非常观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为了有效制止抗生素的滥用,积极采取有关措施: 1、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再次被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并严格要求凭处方取药。2、200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制定了基本用药原则及分级管理等,要求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3、2008年3月24日印发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4、2005-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抗生素合理用药是重点检查项目。5、2009年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抗生素合理用药更是重点检查项目。
6、卫生部的卫办医政发„2009‟13号文件《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方案,要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方案。并制定了工作目标:截至2012年底,建立并全面运行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抽样监测系统,完善药物合理使用和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增强对药物不良事件的敏感性并有效应对,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临床合理用药目标
7、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卫生部的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五、如何正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原则上用一种有效时,尽量不要联用其他抗生素,只有针对严重感染、不明病原的重型感染、混合感染或复杂性感染避免耐药和毒副反应,单一抗生素无效或估计单用不能控制的感染,或在治疗感染类疾病,为增强抗生素的疗效,缩短用药疗程,减少细菌的耐药性,我们通常需同时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这就是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所起到的效果包括增强作用,相加作用,无关作用,拮抗作用。临床上将抗生素分为两类:杀菌剂和抑菌剂:
1、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类、万古霉素类,代表药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苄星青霉素,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先锋5号,先锋6号,头孢呋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等制剂。,2、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代表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卡,洛美沙星,左氧,等。
3、快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代表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白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制剂。
4、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配伍结果: 1+2:协同;
1+3拮抗;
1+4:无关或相加;
2+3相加或协同;
2+4:无关或相加;
3+4相加。
临床实践证明,两种杀菌剂合用一般会起到增强或协同作用。常见的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后表现为增强作用,因为青霉素抑制了敏感细菌繁殖期细胞壁的合成,而庆大霉素抑制了敏感菌静止期蛋白质的合成,二药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细菌,加速细菌的死亡。两种快速抑菌剂合用会产生相加作用。如红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四环素+氯霉素等,因为他们通过抑制敏感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途径一致,起到相加作用。而杀菌剂与抑菌剂合用,一般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如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青霉素对繁殖期的细菌作用较强,而红,氯,四抑制敏感细菌的繁殖,他们与青霉素合用,就消弱了青霉素的杀菌能力,而青霉素也影响了他们的抑菌能力。
六、我院开展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动态
目前处于未开展此项工作状态,仅每次为了应付检查完善一些资料。
1、要医务科及药剂科共同监管: 住院病历由医务科担任病历合理用药分析点评,处方由药剂科担任处方合理用药分析点评。
2、要医院领导重视: 送医务科有关人员及药剂科有关人员培训学习,或要培养临床药师,3、要转变工作模式: 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主要的是治病人;药师的职责不仅是给病人发药,更主要的是给病人用药。
4、药剂科要开展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的核心是研究药物的合理应用,要求药师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上来,而通过药学监护使临床药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009年9月4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
通
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1、掌握应用指征,2、按药敏选药(大于70%),3、围术期预防用药只用于泌尿系手术。
4、观注不良反应(18岁以下慎用。)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品种。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我部将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适时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行调整。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管理体系,开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评价和指导。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保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落实。
我部于2008年3月24日印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同时废止。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附:《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注:1.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臵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臵入、人工关节臵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颅脑手术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乳腺手术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腹外疝手术 胃十二指肠手术
阑尾手术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
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
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结、直肠手术
肝胆系统手术 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
坦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心脏大血管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 一般骨科手术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妇科手术 剖宫产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