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版GMP关于称量操作独立复核[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20:0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版GMP关于称量操作独立复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版GMP关于称量操作独立复核》。

第一篇:2010年版GMP关于称量操作独立复核

2010年版GMP关于称量操作独立复核如下规定:

第一百一十六条配制的每一物料及其重量或体积应当由他人独立进行复核,并有复核记录。

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将怎样的对关键点独立的进行复核从而有效的防止差错的发生呢?在此我将对三个工序进行总结:

一、配液工序

1、依据批生产指令,填写工艺流程质量监督卡。根据各个品种所加的辅料,准确的计算出所需各辅料的理论量,填写完成后整体检查一遍是否计算正确,确认无误后签名交至复核人进行独立复核并签名,此卡作为配液的称量依据。必须强调,EPO原液应准确计算出比重,便于过滤时称量。

2、做好配液前的准备,必须指出的取用配液器材时一定要认真查看器材的有效期,超出有限期禁止使用并更换。操作人执行称量时检查状态标示牌是否填写完整,物料是否封口完好,无异常后按照工艺流程质量监督卡上辅料的计算顺序依次取出并放置于称量桌上,复核人根据工艺流程质量监督卡按顺序对所取物料进行核对,确认后操作人方可进行操作。每一辅料称量结束后复核人应该对其组分及数量进行独立复核,复核好后操作人进行下步操作。考虑到目前我们生产的品种所需物料的实际情况,将易于混淆的物料用标示牌进行区分。比如:德路生所需的辅料磷酸氢二钠与磷酸二氢钠,出自为同一厂家,包装形式大体相同,所用贮存桶形态相同,只有其形态有所差异,我们可以在贮存桶上加注标示,每次操作结束后应确保实物与标示物一致。现行辅料的状态标示牌与台账,可以添加上该辅料的有效期至或失效期,便于辅料近效期更换。

3、配制结束后完成好记录,并查看本批所需原液,便于下一工序顺利进行。

二、对接及过滤工序

对接前查看半成品储液桶有效期,对接时查看桶身、垫圈、滤器及空气过滤器管道是否完好,确认无误后进行对接,值得注意的是分清进液口与出液口,以免接错。过滤前取出半成品液桶,在净物存放间的局部百级区下检查各管道是否完好,方可移至过滤间。过滤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其中在十万级区加入的辅料,操作人必须对辅助过滤人加入的辅料的品名、数量等内容进行复核,加入原液时应查看是否封口完好,认真的与工艺流程质量监督卡核对其品名、批号与数量,操作人称量复核人必须独立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每一过程中的重量参数应由操作人填写复核人独立进行复核并签名。取样结束后止血钳夹住储液桶的进液管,放置于冰箱保存,关好冰箱门。

三、分装工序

1、进入分装间前必须查看今日分装的品名、规格、批号及装量范围与洁净度监测情况,按操作规程进入后取出半成品液,取液时核对半成品储液桶上状态标示牌,确认一致移至分装间,零部件正确安装完之后,操作人员根据生产工艺及生产指令要求调节分装量,分装量调节时,操作人称量,复核人复核并记录结果,称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分装。值得注意的是生产冻干粉时,应该正确放入温感探头并防止探头外露,卸药应按顺序依次卸出,切勿遗漏,卸药结束后应仔细查看箱体是否有药遗落。

2、一个批次一般分两个班组,各班组人员在交接班时必须交代好机器运行、包材使用等一切与生产相关的情况。总之,一次做好才是制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我们没有哪一步可以掉以轻心,没有哪一步可以违背操作规程随意去操作,只有深刻的认识独立复核的重要性,体会独立复核的灵活性、实效性,不是机械的去完成任务,用一颗平静心去面对每一件事才会防止差错的发生。

第二篇:GMP良好操作规范

前 言

本标准以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为基础,参照美国等国际上实行食品企业良好作业规范有关条款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RCP Rev.2-1985《食品卫生基本原则》,结合我省食品生产企业实际制订。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宣以巍、童军锋、章谷成。

食品企业良好作业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工业企业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人员、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标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考核等方面的良好作业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的食品生产企业,并可作为食品各行业良好作业规范的制订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091-1994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

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5091-199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3.1原材料 指原料、配料和包装材料。3.2 内包装材料

指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食品容器,如瓶、罐、盒、袋等,及直接包裹或覆盖食品的包装材料,如箔、膜、纸、蜡纸等,其材质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3.3外包装材料

指不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包括标签、纸箱、捆包材料等。3.4 产品

包括半成品、最终半成品及成品。3.4.1半成品

指任何成品制造过程中的产品,经后续的制造过程,可制成成品。3.4.2 最终半成品

指经过完整的加工过程但未包装标示完成的产品。3.4.3 成品

指经过完整的加工制造过程并包装标示完成的待销售产品。3.4.4 易腐败即食食品

指以常温或冷藏流通,保质期短,不需再经任何方式处理或仅经简单加热,即可直接供人食用的成品,如快餐食品、液态乳、高水活性豆类加工食品、高水活性烘焙食品、高水活性面条粉条类等。3.5 厂房

指用于食品加工、制造、包装、贮存等或与其有关的全部或部分建筑及设施。3.5.1 生产作业场所(车间)

指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包括原材料预处理、加工制造、半成品贮存及成品包装等场所。3.5.1.1 原材料处理场所(车间)

指进行原材料的整理、准备、解冻、选别、清洗、修整、分切、剥皮、去壳、去内脏、撒盐等处理过程的场所。3.5.1.2 加工制造场所(车间)

指进行切割、磨碎、混合、调配、整形、成型、烹调及成分萃取、改进食品特性或保存性(如提油、淀粉分离、豆沙制造、乳化、凝固或发酵、杀菌、冷冻或干燥等)等加工过程的场所。3.5.1.3包装场所(车间)

指成品包装的场所,包括内包装室和外包装室。3.5.1.3.1 内包装室

指进行与产品内容物直接接触的内包装作业场所。3.5.1.3.2 外包装室

指进行不与产品内容物直接接触的外包装作业场所。3.5.1.4 内包装材料准备室

指不必经任何清洗消毒程序即可直接使用的内包装材料,进行拆除外包装或成型等的作业场所。3.5.1.5缓冲室

指原材料或半成品没有经过生产流程而直接进入管制作业区时,为避免管制作业区直接与外界相通,在入口处所设臵的缓冲场所。3.5.2.管制作业区

指清洁度要求较高,对人员与原材料的进出及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等,必须有严格管制的作业区域,包括清洁区及准清洁区。3.5.2.1 清洁作业区

指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3.5.2.1 准清洁作业区

指生产车间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3.5.3 一般作业区

指原料仓库、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3.5.4

辅助场所(车间)

指不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包括检验室、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锅炉房、机修车间、更衣室、洗手消毒室、厕所和其它为生产服务的配套场所。3.6 清洗

指去除尘土、残屑、污物或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杂物的处理过程。3.7 食品级清洁剂

指直接用于清洁食品设备、器具、容器及包装材料,不得危害食品安全及卫生的物质。3.8

外来杂物

指除原料之外,在生产中混入或附着于原料、半成品、成品或内包装材料上的污染物或令人厌恶、甚至导致食品失去卫生及安全性的物质。3.9 有害动物

指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或传染疾病的小动物或昆虫,如老鼠、蟑螂、蚊、蝇、臭虫、跳蚤、虱子等。3.10 有害微生物

指造成食品腐败、变质或危害公共卫生的微生物。3.11 食品接触面

指直接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器具及与食品接触的设备表面。3.12 隔离 场所与场所之间用有形的方法予以隔开,如隔墙等。3.13 区隔

场所与场所之间用有形或无形的方法予以分隔。区隔可以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完成,如场所区隔、时间区隔、控制空气流向、采用密闭系统或其它方法。3.14 水分活度

食品中水的蒸气压PA和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p 的比值。若以AW表示水分活度,则: AW=

3.14.1 高水分活度

指成品水分活度在0.85及以上。3.14.2 低水分活度

指成品水分活度低于0.85。4 厂区环境

4.1企业不得设于易遭受污染的地区,厂区周围不应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否则应有严格的食品污染防治措施。

4.2厂区四周环境应易于随时保持清洁,地面不得有严重积水、泥泞、污秽等。厂区的空地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绿化。

4.3厂区邻近及厂内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它硬质材料铺设,防止扬尘及积水。4.4厂区内不得有发生不良气味、有害(毒)气体、煤烟或其它有碍卫生的设施。

4.5厂区内禁止饲养与生产无关的动物,实验动物、待加工禽畜的饲养区应适当管理,避免污染食品,其饲养区应与生产车间保持一定距离,且不得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4.6厂区有顺畅的排水系统,不应有严重积水、渗漏、淤泥、污秽、破损或孳长有害动物而造成食品污染的可能。

4.7厂区周围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侵入的设计和建筑。若设臵围墙,其距离地面至少30cm以下部分应采用密闭性材料建造。

4.8厂区如有员工宿舍及附设的餐厅等生活区,应与生产作业场所、贮存食品或食品原材料的场所隔离。5 厂房及设施 5.1 设计

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食品厂、车间等)宜按本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5.2 厂房设臵与布局

5.2.1 厂房设臵应包括生产作业场所和辅助场所。

5.2.2厂房设臵应按生产工艺流程需要和卫生要求,有序、整齐、科学布局, 工序衔接合理,避免原材料与半成品、生原料与熟食食品之间交叉污染。

5.2.3生产车间和贮存场所的配臵及使用面积与产品质量要求、品种和数量相适应。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不能少于1.50m2,高度不应低于3m。

5.2.4生产车间内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墙壁之间,应有适当的通道或工作空间(其宽度一般应在90cm以上),保证使员工操作(包括清洗、消毒、机械维护保养),不致因衣服或身体的接触而污染食品或内包装材料。

5.2.5 设立独立的、具有足够空间的理化检验室和微生物检验室,必要时设立独立的感观检验室和留样室,并配备相应的检验仪器设备。5.3 车间隔离

5.3.1 车间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操作需要和生产操作区域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以防止相互污染。

5.3.2凡清洁度区分不同(如清洁、准清洁及一般作业区)的区域,应予以隔离(如表1)。(按GB/T 18204.1-2000中的自然沉降法测定,各生产作业区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每平皿菌落数(cfu/皿)一般作业区≤500,准清洁作业区 ≤ 75,清洁作业区 ≤ 50。)表1 食品企业各作业场所的清洁度区分(注1)厂房设臵 清洁度区分 空气菌落数要求(cfu/皿)

原料仓库材料仓库原材料处理场所空瓶(罐)堆放、整理场所内包装容器清洗场所(注2)杀菌场所(采用密闭设备及管路输送)密闭发酵罐外包装室成品仓库现场检验室其他相关辅助区域 一般作业区 ≤500 加工制造场所非易腐即食食品的内包装室内包装材料准备室缓冲室其他相应的辅助区域 准清洁作业区 ≤75 管制作业区

易腐即食食品最终半成品的冷却和非密闭贮存易腐即食食品成品的内包装室微生物接种室其他相应辅助区域 清洁作业区 ≤50

注:1.专业规范有规定的,以专业规范为准;2.内包装容器清洗场所的出口应设在管制作业区内。5.4 厂房结构

5.4.1厂房应用适合的建筑材料建造,坚固耐用、易于维修和保持清洁,并能防止原料、半成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遭受污染(如害虫的侵入、栖息、繁殖等)。5.4.2为防止交叉污染,应分别设臵人员通道及物料运输通道,各通道应装有空气幕(即风幕)或水幕、塑料门帘或双向弹簧门。不同清洁区之间人员通道和物料运输应有缓冲室。

5.4.3 车间内如有楼梯或横越生产线的跨道,应避免污染附近的食品及食品接触面,并有安全设施。5.5 安全设施

5.5.1 厂房内电源必须有接地线和漏电保护系统,不同电压的插座必须明确标示。5.5.2 高湿度环境使用的插座和电源应具有防水、防潮功能。5.5.3 防火、防爆及消防设施的设臵满足消防法规要求。5.5.4 必要时,在适当且明显的场所设臵急救器材。5.6 屋顶与天花板

5.6.1车间和仓库的室内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无异味、表面光洁、易清洗、耐腐蚀、耐温的浅色材料。屋顶要有适当的坡度或弧度,减少和防止冷凝水滴落。

5.6.2 车间内空调风管的安装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原则上应安装于天花板的上方。5.7 墙壁与门窗

5.7.1管制作业区的墙壁应采用无毒、无异味、平滑、不透水、易清洗的浅色防腐材料,不得使用含铅涂料,并用白瓷砖或其它防腐蚀性材料装修高度不低于1.5m的墙裙。

5.7.2管制作业区和潮湿环境内,墙壁与墙壁之间、墙壁与天花板之间、墙壁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处应有适当弧度(曲率半径应在3cm以上),以便于清洗和消毒。

5.7.3生产车间的所有门窗应采用防锈、防潮、易清洗的密封框架,不应使用木质门窗。5.7.4作业时需要打开的窗户,应装设易拆卸清洗的26目以上的双层不生锈纱网。

5.7.5生产车间的窗户不宜设内窗台,若有窗台,则要设于地面1米以上,且台面应向内倾斜450。5.7.6管制作业区对外出入口应有隔离缓冲室,并装臵缓冲设施(如空气帘、塑料门帘、能自动关闭的纱门等),及(或)清洗消毒鞋底的设备(需保持干燥的作业场所应设臵换鞋设施),门应以平滑、易清洗、不透水的坚固材料制作,并经常保持关闭。5.7.7 车间保温材料不得使用含石棉材料。5.8 地面与排水

5.8.1 地面应使用无毒、不渗水、不吸水、防滑、无裂缝、耐腐蚀、易于清洗消毒的建筑材料铺砌(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地面应有适当坡度(以1.0%~1.5%为宜)。

5.8.2在生产时有液体流至地面、生产环境经常潮湿或以水洗方式清洗作业的区域,其地面的坡度应根据流量大小设计在1.5%~3.0%之间。

5.8.3地面应设足够的排水口。排水口不得直接设在生产设备的下方。所有排水口均应设臵存水弯头,并配有相应大小的滤网,以防产生异味及固体废弃物堵塞排水管道。

5.8.4排水沟的侧面与底面交接处应有适当的弧度(曲率半径在3cm以上),排水沟应有约3.0%的倾斜度,其流向应由高清洗区流向低清洁区,并有防止逆流的设计。5.8.5排水出口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臵。5.8.6废水应排至废水处理系统或经其他适当方式处理。5.9 供水供汽设施

5.9.1生产用水(冰)必须达到符合GB 5749的规定。水质、水压、流量等指标满足正常生产所需,必要时,生产作业场所应有储水设备及提供适当温度的热水。供水系统要有防止虹吸和回流现象的措施,并有完备的供水网络图。

5.9.2 储水设备(池、塔、槽)、与水直接接触的供水管道、器具等应使用无毒、无异味、防腐的材料。供水设施出入口应设臵安全卫生设施,防止有害动物及其他有害物质进入。

5.9.3不使用自来水使用自备水源的,应根据当地水质特点设臵水质净化或消毒设施(如沉淀、过滤、除铁、除锰、除氟、消毒等),保证水质符合GB 5749和其它相关标准规定。

5.9.4 不与食品接触的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的管道系统与生产原料用水及饮用水的管道系统应以不同颜色以明显区分,并以完全分离的管道输送,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

5.9.5 食品生产中的蒸汽不论其用途,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直接喷射到食品和食品接触面的蒸汽,须经过滤,除去杂物。5.10 照明设施

按GB 14881-1994中 4.5.9规定执行。5.11 通风设施

5.11.1加工、包装及贮存等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蒸汽凝结或产生异味。必要时,应装臵通风设备。空气流向应从高清洁区域流向低清洁区域。

5.11.2 通入管制作业区的空气须经净化处理。清洁作业区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5.11.3通风排气装臵应易于拆卸清洗、维修或更换,通风口应装有耐腐蚀网罩。进气口必须距地面2米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气口。排气口要防止有害动物侵入。

5.11.4在有臭味、气体(蒸汽及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产生而有可能污染食品的场所,应有排除、收集或控制装臵。

5.12 洗手设施和消毒池

5.12.1 洗手设施应以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制造,且易于清洗消毒。

5.12.2 洗手设施应设臵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采用非手动式水龙头(包括按压自动关水式、肘动式等)。必要时应提供适当温度的温水(或热水及冷水并装臵可调节冷热水的水龙头)。水龙头数量能满足工人所需。

5.12.3 在洗手设施附近应备有液体清洁消毒剂及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说明。洗手设施中应包括免关式洗涤剂和消毒液的分配器、干手器或擦手纸巾等。手消毒,若使用氯系消毒剂,游离氯浓度应达到50mg/kg。

5.12.4洗手设施的排水应直接接入下水管道,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及臭味产生的装臵。

5.12.5管制作业区的入口处应设臵鞋靴消毒池或鞋底清洁设施(设臵鞋靴消毒池时,若使用氯系消毒剂,游离氯浓度应保持在200mg/kg以上)。需保持干燥的清洁作业场所应有换鞋设施。5.12.6鞋靴消毒池设臵按GB14881-1994中4.6.1.5规定执行。5.13 更衣室

5.13.1 更衣室应设于生产车间进口处,并靠近洗手设施。更衣室应男女分设,其大小与生产人员数量相适应,更衣室内照明、通风良好,有消毒装臵。5.13.2 更衣室应分设外更衣室和内更衣室。

5.13.3 更衣室内应有足够的储衣柜、鞋架,并有供生产人员自检用的穿衣镜。储衣柜应编号,柜顶呈450以上坡形,柜内有不靠墙的工作服衣架。

5.13.4 更衣室内应设有独立的淋浴室。淋浴室按GB14881-1994中4.6.3规定设臵。5.14 厕所

5.14.1 厕所设臵应有利于生产和卫生,其数量和便池坑位应根据生产需要和人员情况设臵。

5.14.2不得使用大通道冲水式厕所。厂区设臵坑式厕所时,应距生产车间25m以上,便于清扫、保洁,并设臵防蚊、防蝇设施。

5.14.3 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臵在车间外侧,与更衣室相连。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及车间出入口,厕所门不得朝外打开且有自动关闭装臵。厕所内有洗手设施,有良好的排风及照明设施。5.14.4 厕所的地面、墙壁、天花板、隔板和门要用易清洗、不透气的材料。5.14.5 厕所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且有可靠的防臭气水封。5.15 仓库

5.15.1 应设臵与生产能力和产品贮存要求相适应的仓库(冷库),大小应满足作业顺畅进行并易于维持整洁。原材料仓库及成品仓库应分开设臵。同一仓库内贮存性质不同物品时,应适当区隔。5.15.2 仓库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并有防止贮存物品受到污染的措施。5.15.3 仓库须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臵(如库门口应设防鼠板或防鼠沟等)。

5.15.4 仓库应设臵数量足够的栈板或物品存放架。储藏物品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的搬运。

5.15.5仓库应根据贮存物品的不同贮存要求设臵温度记录仪和湿度记录仪。5.15.6 应设臵危险品专门贮存区,贮存杀虫剂、酸碱等有毒有害物品。贮存危险品的区域应远离生产车间和食品仓库。

5.15.6 各类冷库,应根据不同要求,按规定的湿、温度贮存。机械设备 6.1 设计

6.1.1所有食品加工设备包括管道、工器具等,其设计和结构应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检查,并有避免机器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它污染物混入食品的设计和措施。

6.1.2 食品接触面应平滑、边角圆滑、无死角和裂缝,以减少食品碎屑、污垢及有机物的聚积。6.1.3 贮存、运输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应易于使其维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6.1.4 在食品生产车间或处理区,不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和器具,其结构也应能易于保持清洁状态。6.2 材质

6.2.1用于食品生产和可能接触食品的设备、操作台、传送带、运输车和工器具等辅助设施,应由无毒、无异味、非吸收性、耐腐蚀且可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制作,并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6.2.2与食品直接接触的表面不得使用有可能给食品带来潜在危害或可能污染的材料(如:竹、木制材料等)。

6.2.3与食品接触的设备所使用的润滑剂必须是食品级的。6.2.4厂房内所有保温设施外层必须使用非吸水性材料。6.3 设臵与安装 6.3.1设臵

按GB14881-1994中4.4.3规定执行。6.3.2安装

按GB14881-1994中4.4.4规定执行。6.4 生产设备

6.4.1 企业应具备与其生产的产品和加工工艺相适应的生产设备,不同设备的加工能力应互相配套。6.4.2 生产设备布局符合工艺要求,保证生产顺畅有序进行,避免引起交叉污染。

6.4.3 用于测定、控制或记录的测量记录仪器,应数据准确,并定期校正。

6.4.4 企业应有足够的供风设备,以保证干燥、输送、冷却和吹扫等工序的正常用风。清洁食品接触面和食品表面的压缩空气,应采取措施滤除油分、水分、灰尘、微生物、昆虫和其它杂物。6.5 质量检验设备

6.5.1企业的检验设备能满足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日常质量、卫生检验。6.5.2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定期检定,及时维修,确保检验数据准确。6.5.3必要时可委托具能力的检验机构检验本身无法检测的项目。管理机构与人员 7.1 机构与职责

7.1.1应建立公司(厂)级领导(或集团公司直属企业最高领导)负责的质量管理机构,对企业质量管理负全面职责。

7.1.2企业应设臵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卫生管理等职能部门。生产管理负责人与质量管理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

7.1.2.1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原材料处理、生产作业及成品包装等与生产有关的管理工作。

7.1.2.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原料、配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及成品质量控制标准的制订、抽样检验、质量追踪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工作。

7.1.2.3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厂内、外环境及厂房设施卫生、生产及清洗等操作卫生和人员卫生,组织卫生培训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等。

7.1.3 质量管理部门应有执行质量管理职责的充分权限,其负责人应有停止生产和成品出厂的权力。7.1.4 质量管理部门应设臵食品检验人员,负责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卫生检验分析工作。7.1.5 成立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由卫生管理负责人及生产、质量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全厂卫生工作的规划、审核、监督、考核。

7.1.6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应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宣传贯彻食品卫生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卫生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并做好有关记录。7.2人员要求

7.2.1 企业负责人应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卫生和生产、加工等专业知识。

7.2.2 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卫生管理负责人应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具备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或具备中专相关专业学历并具备4年以上直接或相关管理经验。

7.2.3 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工艺及生产技术与卫生知识。

7.2.4 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发现、鉴别各生产环节、产品中不良状况发生的能力。

7.2.5 食品检验人员应为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中专学校毕业从事食品检验工作两年以上或经省级以上(包括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专业培训后,取得相关专业检验资格。

7.2.6 企业应有足够数量的质量管理及检验人员,以满足整个生产过程的现场质量管理和产品检验的要求。

7.2.7 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具备卫生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具备卫生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7.3 教育培训

7.3.1 企业应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职前、在职培训和学习,以增加员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8 卫生管理 8.1 管理要求

8.1.1 企业各部门应按本标准内容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由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并监督执行。8.1.2 卫生管理部门制定检查方案并负责实施。

8.1.2.1 每日由班组卫生管理人员对本岗位的卫生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8.1.2.2 卫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的卫生管理人员,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全厂范围内的生产和环境卫生检查。8.1.3 每次检查应有记录,并存档备案。8.2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

8.2.1厂区及邻近厂区的区域,应保持清洁。厂区内道路、地面养护良好,无破损,无严重积水,不扬尘。8.2.2厂区内草木要定期修剪,保持环境整洁。禁止堆放杂物及不必要的器材,以防止有害动物孳生。8.2.3排水系统应保持通畅,不得有污泥淤积。

8.2.4 应避免有害(有毒)气体、废水、废弃物、噪声等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8.2.5 在远离食品生产车间的合适地点设臵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废弃物根据其性质分类存放。8.2.6 易腐败的废弃物存放设施应为密闭式或带盖,污物不得外溢,做到日产日清,至少应每天清除1次运出厂区处理。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消毒。

8.2.7 废弃物放臵场所不得有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逸出,防止有害动物的孳生,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水源及地面。

8.2.8厂区除虫、灭害按本标准8.9有关规定执行。8.3 厂房设施卫生管理

8.3.1应建立厂房设施维修保养制度,并按规定对厂房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厂房卫生状况良好。

8.3.2 厂房内各项设施应随时保持清洁,及时维修、更新,厂房屋顶、天花板及墙壁有破损时,应及时维修,地面不得破损或积水。

8.3.3 原材料预处理场所、加工制造场所、厕所、更衣室、淋浴室等(包括地面、水沟、墙壁等),每天开工前和下班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必要时增加清洗消毒频次。洗手干手器应定期进行卫生控制与检查,避免成为污染源。车间厕所要有专人管理。8.3.4 灯具及其配管的外表,应定期清洁。

8.3.5冷库内应经常清理,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避免地面积水和库壁长霉,并定时测量记录冷库内的温度或设臵温度自动记录仪器。

8.3.6生产作业场所,应采取措施(如纱窗、气幕、栅栏、诱虫灯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8.3.7厂房内除虫、灭害按本标准8.9有关规定执行。

8.3.8 在原材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内的适当位臵,放臵不透水、易清洗消毒(一次性使用者除外)、加盖(或密封)的存放废弃物的容器,并定时(至少每天1次)搬离厂房。反复使用的容器在丢弃内容物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处理废弃物的设备停机后须及时清洗消毒。

8.3.9 原料、配料及内包装材料或其他物品需现领现用。管制作业区不得堆放非即用物品、内包装材料及其它不必要的物品。生产车间严禁存放有毒物品。供车间内部使用的清洁消毒用品,应设专区或专柜存放,并明确标示,有专人负责管理。

8.3.10车间储水槽(塔、池)应定期清洗并于每天上班前检查消毒情况。使用自备水源的,每年2次送有关检验机构检验,确保生产用水水质符合GB5749规定。

8.3.11 经检验,当空气中的菌落总数达不到相应清洁区要求时,应进行空气消毒。(生产作业区空气菌落总数检验频率分别为:清洁作业区1次/周~2次/周,准清洁作业区1次/月~2次/月,检验结果表明不稳定时增加检验频率;一般作业区1次/季~2次/季,春夏/梅雨季节适当增加检验频率。)8.4 机械设备卫生管理

8.4.1 用于加工制造、包装、储运等的设备、工器具和生产用管道,应定期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按本标准8.6有关规定执行。

8.4.2 所有食品接触面,包括设备和工器具等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应经常予以消毒,消毒后要清洗彻底(热消毒除外),以免消毒剂残留污染食品。

8.4.3 完工后,对使用过的设备工器具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必要时在开工前再清洗1次(仅与干燥食品接触的除外)。

8.4.4 车间使用杀虫剂后,所有设备和工器具应彻底清洗,除去残留药物,消除污染。

8.4.5 已清洗、消毒过的可移动设备和工器具,应放臵在能防止其食品接触面再受污染的场所,并保持适用状态。

8.4.6 用于清洗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和工器具的清洗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8.4.7定期对压缩空气的过滤系统进行维护保养,以免产生污染,保证压缩空气的卫生与质量。8.4.8 用于食品生产的机械设备和场所不得作与食品生产无关的用途。8.5 辅助设施卫生管理 8.5.1 企业内供水站

8.5.1.1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要有严格、系统的水质检验、系统维修与保养记录,主管人员应定期(至少每季度1次)进行检查考核。

8.5.1.2使用的工器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所有设备应经常维护保养,保持良好卫生状况。

8.5.1.3消毒剂必须妥善存放,严格登记使用手续,做到帐物相符,其它与水质处理无关的杂物不得放臵在站内。

8.5.1.4贮水槽(塔、池)应定期(至少每季度1次)清洗、消毒,并随时检查水质,确保生产用水的水质符合GB 5749规定。

8.5.1.5对水处理设备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或加频清洗及检修。8.5.1.6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供水站,检修后,各种检修口、门窗必须及时关闭。8.5.2锅炉房

8.5.2.1锅炉操作人员须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

8.5.2.2严格按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对锅炉进行安全操作与维修、保养。炉内水处理药剂必须无毒并严格控制用量,定期排污(有排污记录)。

8.5.2.3对锅炉排烟进行监控,确保其排放符合GB 13271规定。定期清理排烟管道,防止污染厂区环境。8.6 清洗和消毒管理

8.6.1企业应制订清洗、消毒措施和制度,保证企业所有场所、设备和工器具的清洁卫生。

8.6.2直接用于清洁食品设备、工器具及包装材料的清洁剂必须是食品级清洁剂,不得使用危害食品安全及卫生的非食品级清洁剂。

8.6.3清洗消毒的方法必须安全、卫生,使用的消毒剂、洗涤剂必须在使用状态下安全、适用。8.6.4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工器具应放臵于专用场所内妥善保管,由专人管理。8.7 员工健康管理

按GB 14881-1994中 5.12规定执行。8.8 员工个人卫生管理

8.8.1食品生产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应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

8.8.2进入生产车间前,必须穿戴好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靴。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出帽外,必要时需戴口罩。不得穿工作服、鞋进入厕所或离开生产车间。

8.8.3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上岗前应洗手消毒,操作期间要勤洗手。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必须洗手消毒,企业应有监督措施:开始工作以前、上厕所以后、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和物品之后、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它活动之后。

8.8.4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人员,不使用指甲油、口红、粉饼等化妆品,不得配戴手表及戒指、项链、耳环等饰物。

8.8.5上班前不准酗酒,生产场所不得吸烟,工作中不得吃食物或做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8.8.6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8.8.7个人衣物与工作服应分开存放。个人衣物(鞋、包、帽等)应贮存在更衣室个人专用更衣柜内,其它个人物品不得带入生产车间。

8.8.8参观人员出入生产作业场所应加以适当管理。如要进入管制作业区,应符合现场工作人员的卫生要求。

8.9 除虫、灭害管理

8.9.1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孳生。对已有有害动物产生的场所,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和对食品污染。

8.9.2企业应设臵扑鼠图,配备必要的扑鼠设施,每天有专人进行检查并记录。扑灭老鼠应使用粘纸、扑鼠笼、扑鼠夹等,严禁使用鼠药。

8.9.3发现有害动物,应查明来源并彻底消除隐患。杀灭有害动物的方法必须以保证不污染食品原材料、食品接触面为原则(如尽量避免使用杀虫剂等)。只有在其他防治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杀虫剂。8.9.4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器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器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8.9.5 生产作业场所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进行。

8.9.6 在生产车间的入口处和车间内可设臵灭虫蝇灯,扑杀可能进入车间的虫蝇。车间内设臵的灭虫蝇灯的位臵必须远离生产作业区域。灭虫蝇灯应每天进行清理。8.10 污水管理

8.10.1 污水排放应符合GB 8978规定,达标后排放。

8.10.2 企业要有详细的污水排放网络图,日污水处理能力必须要与实际生产规模相匹配。8.11 工作服管理

8.11.1工作服的设计和面料材质必须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工作服应包括淡色工作衣、裤、发帽、鞋靴等,某些工序(种)还应配备口罩、围裙、套袖等卫生防护用品。

8.11.2凡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日更换工作服,其他人员也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8.11.3粗加工与精加工、管制作业区与其他作业区的工作人员要穿戴不同颜色的工作服、帽,以便区分。8.11.4 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工作服必须集中清洗消毒,洗衣房有专人进行管理。管制作业区与其他作业区的工作服要分开进行清洗,以防交叉污染。8.12 有毒有害物管理

按GB 14881-1994中 5.6规定执行。9 生产过程管理

9.1 生产操作规程的制订与执行 9.1.1 企业应制订《生产操作规程》。9.1.2 《生产操作规程》应包括如下内容:------产品配方------标准生产作业程序

------生产管理规定(至少应包括生产作业流程、管理对象、监控项目、监控限值、监控标准及注意事项等)

-------原材料采购标准-------机器设备操作与维护标准 9.2 原材料

9.2.1 原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来自厂内外的半成品当作原料使用时,其原料、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等应符合有关良好作业规范的要求。

9.2.2生鲜果蔬农产品等易腐败变质的原料应依据生产需要有计划采购,自原产地或供应处尽快进厂,迅速加工处理。未处理的原料应按不同要求冷藏或贮存于遮阳、通风良好的场所。

9.2.3使用前应进行感观检查,必要时进行挑选,去除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部分及外来杂物。9.2.4合格与不合格原材料应分别存放,并有明确醒目的标示加以区分。

9.2.5原材料应在符合《生产操作规程》或有关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存放,避免受到污染、损坏。9.2.6外包装有破损的原材料应单独存放,标明破损原因并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9.2.7可重复使用(如返工料)或继续使用的物料应存放在清洁、加盖的容器中,并在容器外明确标示。9.2.8原材料清洗用水不得使用静止水,洗涤用水不得再循环使用,以免造成二次污染。9.2.9冷冻原料解冻时应在能防止其质量下降和遭受污染的条件下进行。不得使用静止水解冻。

9.2.10 生产结束而未使用完的原料应妥善存放于适当的保存场所,防止污染,并在保质期内尽快优先使用。9.3 生产过程

9.3.1生产操作应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应在尽可能减低有害微生物生长速度和食品污染的控制条件下进行。食品加工过程应严格控制理化条件(如时间、温度、水分活性、pH、压力、流速等)及加工条件(如冷冻、冷藏、脱水、热处理及酸化等),以确保不致因机械故障、时间延滞、温度变化及其它因素导致食品腐败变质或遭受污染。

9.3.2 易腐败变质的食品,应在符合《生产操作规程》或有关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存放。9.3.3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或在贮存时被二次污染。

9.3.4 用于输送、装载,贮存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设备、容器及用具,其操作、使用与维护,应避免对加工过程中或贮存中的食品造成污染。与原料或污染物接触过的设备、容器及用具,必须经彻底清洗和消毒,否则不可用于处理食品。生产过程中所有盛放半成品的容器不可直接放在地面、或已被污染的潮湿表面上,以防溅水污染或由容器底外面污染所引起的间接污染。

9.3.5 对直接或间接接触产品包装的循环冷却水,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冰块,应在卫生条件下制作。

9.3.6 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筛网、捕集器、磁铁、电子金属检查器等)防止金属或其他外来杂物混入食品中。

9.3.7需做加温预处理的食品,应严格控制处理温度和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冷却,迅速移至下一道工序。定期清洗加温预处理设备,防止耐热性细菌的生长,造成污染。

9.3.8以控制水分活度来防止有害微生物生长的食品,其水分应处理至安全水分含量之内。9.3.9 以控制pH值来防止有害微生物生长的食品,其pH值应调节并维持在4.6以下。

9.3.10 内包装材料在使用前须清洗、消毒。内包装材料应在正常储运、销售过程中能有效保护食品,防止将有害物质混入食品,并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9.3.11 生产过程中应避免大面积冲洗工作,必要时须尽可能放低喷头近距离冲洗,以减少水滴四溅,防止飞溅污染。

9.3.12 不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电焊、切割、打磨等工作,以免产生异味、碎屑污染。9.3.13清洁作业区内在生产时,不得打开窗户。

9.3.14应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持设备清洁、卫生。设备的维护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程序。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排除,防止影响产品质量卫生。每次生产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所有生产设备应进行定期的检修并做好维修记录。质量管理

10.1 《质量手册》的制定与执行

10.1.1 企业应由质量管理部门制定《质量手册》,•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颁布实施。《质量手册》包括本标准10.2、10.3、10.4的内容。

10.1.2有关食品质量、卫生的标准文本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文本,企业应收集齐全。10.2 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10.2.1 制订详细采购制度,包括供应商评价、质量规格、检验项目、验收标准及检验方法,制订过磅、取样、检验、判定、审核、处理、领用等作业程序,并切实执行。10.2.2原材料进货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检验检疫合格证或化验单。

10.2.3每批原材料需经查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经判定拒收的应予以标示(不合格或禁用),专门存放并及时处理。

10.2.4 经判定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

10.2.5 原材料进厂应根据生产日期、供应商的编号等编制批号。该批号应一直延用至生产记录表,便于事后追溯。

10.2.6 原材料的包装容器经抽样拆封,应立即做适当的处理,以防变质。

10.2.7 对贮存时间较长,质量有可能发生变化的原材料,在使用前应抽样确认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生产。

10.2.8需有特别贮存条件的原材料,应能对其贮存条件进行控制并做好记录。

10.2.9 原料可能含有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重金属或霉菌毒素时,应确认其含量在国家标准控制范围内。10.2.10有特殊要求的原材料如咖啡因等,须按有关规定使用和贮存。

10.2.11食品添加剂应设专库或专柜存放,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领料方法及有效期限等,用专册登记使用的种类、进货量及使用量等,其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硝酸盐类与亚硝酸盐类应与一般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并作明显标示。

10.3 过程质量管理

10.3.1 企业宜采用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进行管理。

10.3.2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其配方及工艺条件不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生产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迅速追查并纠正。

10.3.3 为掌握每一步生产过程的质量情况及便于事后追溯,企业应在生产过程控制点抽检半成品,并制作质量记录表、生产记录表等管理报表。

10.3.4 不合格半成品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应予以适当处理,并做好处理记录。

10.3.5定期对工作台面、工器具、工作服、操作工手部、包装后最初一定量的成品及其他抽样成品做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检验,必要时做霉菌、酵母检查,验证清洗消毒作业是否正确、彻底。正常情况下每周一次,检验不符合规定时,应每天检验直到合格为止。停工后再开工时,必须进行验证。10.3.6每批成品入库前应有检验记录,不合格的应予以适当处理,并做好处理记录。10.4 成品的质量管理 10.4.1 详细制订成品的质量指标、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质量指标的下限不得低于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原则上应以国家标准方法为准,如用非国家标准方法检验时应定期与标准方法核对。10.4.2 成品须逐批随机抽取样品,根据产品标准进行出厂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并做好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10.4.3 分析结果应填写“成品质量检验记录表”,结合“生产记录”来判定成品是否合格,同时作为批准出库的依据。

10.4.4 成品入库后应注意成品仓库贮存条件的管理与记录。

10.4.5 成品出库时应检查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注意对外观质量再做检查,禁止运输中无法保持成品质量完好的车辆出货等。

10.4.6 制订成品留样计划,每批成品应留样保存,以便在必要的质量检测及产生质量纠纷时备检。必要时,应做成品的保质期内稳定性试验。10.5 贮存与运输的管理

10.5.1 储运物品应避免日光直射、雨淋、剧烈的温度和湿度变动及撞击等而影响质量。10.5.2 成品应按品种、包装形式、生产日期分别贮存,以先进先出为原则。

10.5.3 仓库应经常整理,贮存物品不得直接放臵在地面上。成品库不得贮存有毒、有害、易腐、易燃品以及可能引起串味的物品。

10.5.4仓库中的物品应定期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仓库应有温度记录(必要时有湿度记录)。包装破损或经长时间贮存质量可能有较大下降的,应重新检验。

10.5.5各种运输原材料和产品的工具、车辆应随时清洗、定期消毒,保证清洁卫生。运输时,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装。

10.5.6 非厢式运输工具、车辆应配有防尘、防日晒雨淋的帆布、塑胶布等遮盖物。有特殊要求的物品应用专用车辆运输,如保温车、冷藏车等。

10.5.7原材料及成品的出入库和运输应有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批号、出货时间、地点、对象、数量等,以便发生质量问题时及时召回。10.6 成品售后管理

10.6.1企业应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对消费者的投诉,质量管理部门(必要时,应协调其它有关部门)应立即追查原因,加以改进,同时由企业派相关人员向消费者说明原因或道歉,并提出处理和纠正措施。10.6.2企业应建立成品召回制度。

10.6.3消费者投诉和召回成品均应做好记录,并注明产品名称、批号、数量、原因、处理日期及最终处理方式。该记录应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并分送有关部门,以改进工作。10.7 记录管理 10.7.1记录

10.7.1.1卫生管理部门除记录定期检查结果外,还应填报每天卫生管理记录表,内容包括当日执行的清洗消毒工作及人员卫生状况,并详细记录异常情况的处理结果及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10.7.1.2质量管理部门应详细记录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及结果,并和原定的目标相比较、核对,记录异常情况的处理结果和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10.7.1.3生产部门应填报生产记录及生产管理记录,详细记录异常处理结果及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10.7.1.4各项记录均应由执行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复核签名或签章。记录必须真实,与现场检验或监控同步,不得事先预记和事后追记。记录必须规范、清晰。记录内容如有修改,不得涂改原始记录,修改后由修改人在修改文字附近签章。10.7.2记录核对

卫生、生产、质量管理记录应分别由卫生、生产、质量管理部门及时审核,如发现异常,立即纠正。10.7.3记录保存

企业对本标准所规定的有关记录,保存期应较该产品的保存期延长6个月,至少保存2年。11 标签

11.1产品标签及说明书应符合GB 7718及其它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11.2零售产品应以中文及通用符号标示下列内容: 11.2.1产品名称及产品标准号。

11.2.2配料表:包括内容物、食品添加剂名称。11.2.3净含量:重量、容量或数量。

11.2.4企业名称、地址,消费者服务专线或生产企业的电话号码。11.2.5保质期:应采用印刷方式,不得以加贴标签方式标注。

11.2.6批号:以明码或暗码表示生产批号,根据批号可追溯该批产品的原始生产资料。11.2.7食用方法、贮存条件说明。11.2.8其它经有关部门规定的标示项目。

11.3外包装容器须标示有关批号,便于仓储管理及成品召回。11.4包装、运输标志符合GB/T191的规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考核

12.1企业应建立具有整体性的、有效的执行本标准的管理制度,整体协调企业各部门贯彻本标准各项制度。12.2管理制度的考核

12.2.1企业应建立由各级管理层组成的内部考核组,对企业执行本标准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合理解决与追踪。

12.2.2内部考核组组成人员,须经一定的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12.2.3企业应制订内部考核计划,确定检查、考核周期(一般以半年一次为原则),切实执行并做好记录。12.3管理制度的制订、修订及废止

企业应建立执行本标准的相关管理制度的制订、修订及废止的作业程序,以确保质量管理者持有有效版本的作业文件,并根据有效版本执行。

第三篇: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手册(GMP手册)

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手册

前 言

本手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食品企业卫生通则》GB14881-1994,《速冻食品技术规程》GB8863-88,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编制的本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安井牌系列汤圆产品。

公司上至总经理下至全体员工必须贯彻执行本公司制定的良好操作规范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规范的要求得到实施。

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手册

1工厂设计与设施卫生要求

本厂依据《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速冻食品技术规程》GB8863-88进行设计、施工,并报当地卫生监督所备案。

1.1管理部统一组织,协调和监督厂区环境卫生,环境卫生的保持按部门划切包干(详见划分包干图)。厂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不得昆虫滋生的场地,避免危害产品卫生。

1.1.2厂区通道应保持平坦、整洁、无积水、无裸露地面、无污染物,厂四周均设有实体、围墙,防止外来污染物入侵。

a.厂区内有健全的排水系统,废弃物每日清除,分类入箱加盖,厂区卫生另配有专职清洁工清扫。

b.厂区内不得生产有碍食品卫生的其他产品,不得存放有危害食品卫生的有毒有害气体.c.各生产部门卫生实行责任制,部门责任人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清洁卫生,每日检查一次。

d.厂区的周围环境及中央空地植有绿化,专人负责清理。e.生活用水必须符合GB5749-85规定。汤圆生产用水需经过活性炭净水器,其用水必须符合GB5749-85规定要求。

f.污水需经净化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并配有专人负责。g.每周一次检查捕鼠夹、粘鼠板,及时清理死鼠和虫害及蚊蝇孳生地喷洒杀虫剂(春/夏/秋)3天一次,以减少厂区蚊蝇.h.前处理车间、汤圆车间、包装车间为清洁区,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清洁区门口须有警示标志。

i.各生产部门门窗装有防蝇措施,纱窗或风幕。j.厂区建立在市郊,周围无有毒有害气体污染。1.2各生产部门均装有对流排风,以保持空气新鲜。

1.2.1各生产部门门口均配有非手动洗手装置,并配有消毒水,热风、消毒纸巾,包装部门装有风淋,必须二次更衣。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手册

a.生产部内天花板使用浅色、无毒、防水、不易脱落的材料装修。b.墙壁全部白色无毒涂料,内墙用瓷砖贴到高顶过人。c.地面采用防滑、耐腐蚀、不透水的磨光石材料,平坦无缝,易于清洁,排水畅通。

d.门窗使用浅色光滑材质制造,不透水、耐腐蚀、装有防尘防蝇和易拆洗装置,纱窗每半年更换一次。

e.生产部照明符合生产需要,安装牢固防爆装置。

f.有与生产部门相近的更衣室,内备有衣柜,鞋柜,通风良好。g.卫生间有冲水换气装置,洗手消毒用品,门窗不开向生产车间,通风良好。

h.生产车间内设有标识显著的成放污物废弃物的容器,当日运出生产车间,并将容器清洗干净。

2原辅材料、包装物采购、贮存 2.1采购

2.1.1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要求对原辅料供方进行评定。

a.采购员每年不定期对供应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其卫生质量状况,如生产环境卫生管理,产品质量等,评审合格后方可建立供需关系。

b.在建立供需关系的同时,必须索取有关证明和产品标准,如国家、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

1)糯米粉、芝麻、白砂糖、食用植物油、速冻专用油供应方须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市场准入证。

2)供应方必须提供卫生质量执法部门或独立的第三方出具的近期(一年以内)产品全性能检验报告。

c.对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料必须予以退货,必要时对提供不合格产品的供应方重新审查评定。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手册

d.采购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食品卫生标准或规定,必须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定点厂生产和食用级食品添加剂。

e.采购原辅料时,须向供方索取该批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或化验单,必要时可抽样送市级以上质量、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检验。

f.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容器必须无毒无害,便于清洗消毒,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2贮存

设置与本公司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仓库,原辅料仓库必须通风良好,地面整洁干净。

2.2.1原辅料入库前,由仓库管理员按验收规定验收入库。2.2.2原材料入库后应按不同品种码放在垫仓板上,码放整齐,离墙15CM,垛与垛之间距离60CM,标识清楚。

2.2.3原辅料场地和仓库应有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每日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必要时需控制温湿度,并按时清扫、消毒、通风换气。

2.2.4各种原辅料应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按规定的温度,对产品分开贮存。每批原辅料均应有明显的标志,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风味的原材料.2.2.5入库原材料应做到先入先出,及时剔出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原辅料,防止污染。

2.2.6包装材料按不同品种码放在垫仓板上防止潮湿,离地隔墙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也应有一定距离,并有一定的遮盖措施.2.2.7包装材料仓库不得存放任何对包装材料有可能产生污染的物品.2.2.8仓库内设有防蝇、防虫、防鼠措施,仓库内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其他不明物品,每日检查库内物资保管情况,做到账卡物相符。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手册

3工厂的卫生管理

3.1工厂建有健全的卫生管理机构,由厂长负责,并配有专业卫生干事。

3.3.1有健全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并负责按照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每年年初制定生产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规划、设计改造和维修)。

a.制定有周转箱清洗消毒制度,并有专人清洗、消毒,确保清洁。b.各类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都有明显标识,存放于专门库房内,由专人保管,专人领用。

c.洗手、消毒池、更衣室、淋浴房、厕所均建立卫生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d.员工工作服每班更换一次,在专间存放,紫外线杀菌,专人清洗发放。

e.厂内现有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体检,取得卫生监督机构体检合格证方可上岗。

f.厂内设有污物箱多处,集中污物处理区一处,委托环卫部门每日清运,专人保洁打扫。

g.生产人员不得穿戴工作服、帽进入卫生间或公共场所。h.检测部门每星期一次使用棉球对操作员工的手进行采样检测,查其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值。如不合格,应及时通知部门查找原因,并对其进行教育,适当时与奖惩挂钩。

3.2制定有效的清洗及消毒方法和制度。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专人负责保管,建立管理制度。各种药剂的使用品种和范围,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监督部门同意;

3.3前处理、汤圆成型加工应根据产品制定工艺卫生规程和消毒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手册

制度,严格控制可能造成污染的各个关键因素。

4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4.1各生产部门按产品要求工艺流程制定严密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工序、个人的岗位职责、定期考核,生产部门配有兼职工艺卫生管理员,做好监督考核工作。

4.2各生产车间使用原材料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的不准进入车间。

a.用于生产汤圆的各种辅料必须经挑选后才能使用,不得使用霉变或含有杂质的辅料。

b.生产汤圆的糯米粉、芝麻等主要原辅料应过筛过滤。

4.3按产品工艺的先后次序加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装应分工进行,防止交叉污染。

4.4成品经检验合格方可进行包装,包装完毕,按每班入库,贮存。

5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

5.1技术中心设有独立的化验室,并配有专职检验员两名,检验员必须以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5.2化验室具有食品厂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并有健全的检验制度和相应的检验方法。

5.3检测部门应按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企业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逐项检验,经检验合格才可出厂销售,并认真做好检验记录,以备核查。

5.4对出厂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可委托卫生监督机构复验。5.5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每日检查,保证正常工作状态,定期维修校验,做好记录,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手册

5.6出厂检验产品凡有不合格,不得放行,应第一时间向技术厂长报告,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出现。

5.7检测部门每周应对主要工器具、工作台、食品接触面进行取样检验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对菌检不合格者,立即通知生产部门,监督重新清洁,直至合格为止,并做好记录。

5.8按产品大类出厂检验每天进行微生物检验和按产品出厂指标检验,如发现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6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

6.1进入成品仓库产品必须是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否则不能进入仓库。

6.2成品全部码放在垫仓板上,离墙15CM以上,中间应留有通道,产品码放整齐、高度适中、以不压坏外外包装为限。

6.3成品应按品种、规格、生产日期分批码放,加以标识,做到先入先出。

6.4成品仓库要有防鼠、防虫等设施,每日清扫,定期消毒,保持通风,保持卫生。

6.5运输

a.运输车辆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具有防雨防风防晒设施。b.运输作业时应防止交叉污染,禁止与有毒有害或非食品物资混装,操作时要轻拿轻放,不使原料受到污染。

c.每天出车前应对车辆进行清洁,卸完货后对车辆进行清扫,每星期必须对车辆进行两次消毒,并做好记录。

d.运输作业时应避免剧烈震荡,装卸货物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成品。

e.运输成品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发现卸货点卫生条件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或避开卸货。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手册

7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

7.1每年初由办公室负责制定和执行职工卫生管理条例。7.2员工上岗进入生产车间必须穿戴好清洁的工作衣帽。7.3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7.4进入生产车间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外露于帽外,工作前清洗双手。

7.5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准带耳环、戒指、手镯、手表,不准化浓妆、染指甲。

7.6不准穿工作服进入厕所和离开工作场地。

7.7进入生产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均应遵守以上规定。

第四篇:基建供应商考察及工程项目审计复核操作指引(草案)(共)

基建供应商考察及工程项目审计复核

操作指引

一、基建供应商考察和项目审计复核的目的

为了全面考察拟中标供应商的资质、实施待招标项目的能力,以及评价中标单位项目施工的质量,合理对基建项目进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规避潜在的舞弊风险,特制定本操作指引。

二、基建供应商考察前提和要素

(一)基建考察供应商前提

在招标会议有效举行之后,出现以下问题时,可对基建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

1、存在几家拟中标单位的最终议标价格大致相当,且根据书面信息,拟中标单位的资质荣誉、技术条件、施工能力、经营业绩和管理状况不分高下;

2、对拟中标单位的实际的经营情况了解尚浅,无法根据拟中标单位单方面提供的书面资料,判断拟中标单位的施工质量和能力,急需现场考察,确保选择胜任的中标单位;

3、拟中标单位曾经合作过且未出现不良的合作记录,但由于市场环境、经营状况发生重大改变、相当长一段时间未合作或施工要求的大幅度变更,须再次进行现场考察。

(二)基建供应商考察要素

1、考察前准备:

设计好时间充裕的、经济型考察路线和方案,并及时与拟考察单位沟通。

2、考察阶段:

(1)到预中标企业所在地与企业主要领导人及主要技术、经管人员进行座谈或当面沟通,从谈话中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的大致状况,可以查看主要领导人的履历,了解有关素质情况;

(2)查看预中标企业一些与招标有关的资质荣誉、资料报表的原件: / 5

①企业概况介绍资料、企业章程;

②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③资质证书、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身份证明、法人证书;

④企业经理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任职文件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的技术负责人代表工程业绩证明资料;

⑤特殊地区如进藏、进疆施工许可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 ⑥三年内公司及项目部所受奖罚情况及诉讼案件; ⑦总体施工质量及安全事故情况;

⑧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及承担新工程所需要的财务资源能力,重点关注财务报表的核心指标,例如销售收入、净利润、债权、债务、现金流水和银行存款等;

⑨办公场所的房屋所有权或租赁合同。

(3)对预中标企业的竣工工程和在建工程进行抽样考察:

①对竣工工程的考察,主要考察预中标企业近年承建的类似项目的规模、合同执行情况、施工管理情况、重点考察施工进度和后续质量问题保修情况;

②考察在建工程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了解企业内部承包方式,班组形式,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工人技术能力,施工安全措施,设备状况;

③重点查看建设合同、监理合同、竣工建筑物标示牌、在建工程项目介绍书及展示牌等。

(4)考察预中标企业拟派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管理能力与技术能力及主要施工方法:

①主要管理人员的履历、拟选派的主要人员信息;

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人数及等级分布, 技术工人的人数和平均技术等级、以及占职工总数的比例;

③拟投入的主要机器设备:包括设备的类型、制造厂家、型号,设备归属性质,数量、能力、成新率等;

④与拟招标项目类似的工程项目(相似类型和规模及复杂程度相当的)之建设情况; / 5

⑤重点查看工作业绩、用技术交流和业务沟通的方法进行识别。(5)询问预中标企业业绩相关的监理公司,获取其对预中标企业的评价信息;

(6)与中标企业承建过的项目业主方和项目物业沟通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

三、基建项目审计复核需要的相关资料清单和审计复核重点

(一)相关的资料清单

1、前期资料

(1)建设项目立项报告、立项审批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开工许可证、工程施工许可证、图纸勘测报告;

(2)设计图纸会审资料及变更资料;

(3)招标文件、招标公告、造价公司编制的中介预算书、招标邀请函、招标书;

(4)施工单位名称及资质荣誉、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资质及联系方式、投标工程清单报价、供应商考察报告;

(5)招标会议纪要、评标记录、定标文件;(6)中标通知书、集团公司合同审批单及批复文件;(7)施工总承包合同、工程量清单、补充协议及分包合同。

2、工程施工资料

(1)甲方现场管理日志、工程施工进度表、施工单位施工日志、监理资料;(2)工程任务单、工程变更签证手续;

(3)主体建筑主材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及进场手续、以及不合格材料退场记录;

(4)装修主材品牌、供货商及联系方式、供货发票复印件;(5)甲方与乙方、监理方往来通信邮件或工程联络单;

(6)地基基础施工资料、预检工程资料、基础工程试验报告和见证取样机率、隐蔽工程记录文件、基础工程施工记录、工序交接单记录、混泥土工程记录、/ 5

砌体工程记录;

(7)乙方施工工资明细表;(8)工程延期联络函;

3、竣工结算资料

(1)工程竣工预验收申请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整套资料、建设单位质量检查报告、设计单位质量检查报告、勘察单位质量检查报告、监理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2)结算书、竣工报告;

(3)中间付款及借款明细表,包括付款数量、对方名称及联系方式、款项用途;

(4)工程资料移交签收表;(5)其他与工程结算有关的资料。

(二)基建项目审计复核重点:

1、前期设计文件质量、土质勘探设计、图纸设计质量;

2、招标流程,特别是招标公告发布方式、招标标底保密性、投标文件的密封性、投标单位评审资料的合理性、开标考察报告合理性;

3、《现场签证单》的管理及审批事项,重点审查工程量增加或减少部分:工作联系函、设计变更函、现场签证通知单、工程量计算清单、签字盖章完整有效性;

4、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进度施工图表、工程施工节点完成情况;

5、安全管理:安全事故统计表;

6、工程质量管理:文字资料和现场评估表、工程现场察看和勘探取样分析;

7、竣工结算和项目综合验收:竣工结算资料(竣工图、结算报告)和项目综合验收报告、分步分项验收表;

8、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和基建项目有关的所有纸质文件以及电子文件;

9、基建合同风险评估:基建合同核心条款审核以及风险提示; / 5

10、贪腐或渎职投诉;

11、对土建、装修施工方提出的工程收尾、缺陷整改的问题清单;

12、主体建筑主材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及进场手续、装修主材品牌、供货商及联系方式、供货发票复印件等,包含不合格材料退场记录;

13、基本情况介绍、合同执行状况分析(主要包括合同编号、项目名称、合同金额、增加项、减少项、结算金额、已付款、未付款、合同尾款、质保期、质保金、违约情况和备注等)、人工成本核算资料、施工队工资签收表;

14、隐蔽工程施工现场资料,重点关注施工过程中现场拍照记录、各方有效签字;

15、重大质量事故、重大工程延误的处理记录和赔付情况。

16、权威性的公正的造价师事务所的中介预算控制书。

监察审计部 / 5

第五篇:2005GMP培训教材-提取车间安全生产操作知识解释问答

2005GMP培训教材 提取车间安全操作知识问答

1.请列举本车间有哪些防范易燃易爆的装备及设施? 答:①防爆灯 ②

防爆开关

③防爆电源控制柜

④防爆墙

⑤ 防爆电机

⑥防爆静电网

⑦ 阻火器

⑧防火门

⑨I灭火器

2.在实际操作中曾出现浸膏浓度不均匀的情况,请问如何避免?

答:可以出膏时在贮料罐中用真空反抽混合均匀,或在出料装桶时依次递增混匀。3.炒药完成后必须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炒药完成后必须停止电加热,将两侧电加热柜半拉开,让筒体继续空转半小时以上待其冷却至50℃以下时,操作者才能离开,否则筒体会变形损坏。4.万一发生火警如何处理?

答:首先立即关闭电源,然后采取紧急自救措施(如用水或灭火器灭火)。必要时立即拨打119报火警电话。

5.事故处理的“三不放过”原则是什么? 答:①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②当事人和其他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③ 没有制定整改措施不放过。

6.实际操作中曾出现过贮料罐跑料情况,请问如何避免? 答:①首先在放料前及操作完成后一定要检查阀门关闭情况。

②其次是一楼大厅与二楼煎煮间的操作人员要相互加强沟通。

③第三,指定大厅操作者为责任人。7.出药渣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出渣间内绝对不许有人。

8.压缩空气有故障影响出渣,维修时要注意什么? 答:①最好要待罐内药液放尽及药渣冷却后才能维修。②测试时煎煮罐底下不许站人。9.贝母烘干的要求是什么? 答:温度控制在105~110℃,时间14h左右,外观性状土黄色,水分4%以下。10.电器设备出现问题时如何处理?

答:必须找电工来检查维修。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维修。11.请简述本车间的特点

答:高温变压,易燃易爆,设备较多,一人多岗。12.请详述生产事故的报告程序 答:①生产过程中,突发性以外事故发生时,操作者应第一时间停止机器运转,将事故报告车间主任。②车间主任迅速报告生产部,生产部通知工程部检查现场,并共同分析事故发生原因。③由当事人填写事故报告单,车间主任签字,工程部长审核签字。确认不存在事故隐患的前提下,方可生产。④工程部整理一份完整的事故报告及处理意见。由公司总经理签字后通报公司,同时报人事培训部备案。

13.请问对应急灯的电源如何管制。

答:照明用应急灯的总电源一般情况下不能关闭,但可以关闭控制开关。所以说人走关电并不绝对正确。14.冷库的温度一般控制在多少度? 答:摄氏2~10℃。

15.关闭电梯电源时应注意什么?

答:应将电梯内的各种开关置于关闭状态,才能关闭总电源,否则会自动断电报警装置。16.酒精回收时塔顶跑料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和防范?

答:蒸发速度太快所致。应关小蒸汽。因在塔顶,平时不易察觉,所以要特别注意防范。17.颗粒剂的溶化性不合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答:一部分泥沙及药材碎屑;应加强清洗及过滤。一部分是浓膏收膏时的析出物;需要进行特别处理。

18.某处管道破裂需要焊接,维修工工作积极,未经批准主动进行焊接处理,对否? 答:不对。车间动用明火有严格规定,需要相关工作配套才能进行。19.设备维修时必须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答:在明显处挂好警示牌,并做好状态标志。20.净药材和洁净区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是什么? 答:洁净区:温度18~26℃,湿度45~65%(特殊工艺要求除外)。净药材库:温度0~30℃,相对湿度45~75%(特殊管理药材除外)21.酒精的沸点是多少?你是如何判定酒精回收基本完成的? 答:78~80℃,当槽内温度>85℃及冷却回收的酒精浓度<85℃,基本上可以判定回收完成。22.本公司洁净区空间消毒是如何规定的?

答:每天上班前开启紫外灯30min,每周开启空调臭氧30min。每季度必须以化学气体消毒剂(乳酸或戊二醛)闷熏12h以上。23.请指出本公司产品的收膏标准 ①癃闭通胶囊:甲珠浸膏相对密度>1.15 肉桂浸膏相对密度>1.10 ②利肝隆颗粒剂:浸膏相对密度1.30~1.32,80℃,利肝隆浸膏相对密度1.30~1.32 80℃。③板蓝根颗粒剂:板蓝根浸膏相对密度1.25~1.30

80℃ ④强力枇杷露:相对密度:1.016~1.024 25℃ ⑤杞菊地黄口服液:杞菊地黄浸膏相对密度:1.10~1.15 80℃

24.夏天穿衣较少,皮肤暴露在外,容易被高温烫伤,请类局本车间容易被烫伤的设备及操作。答:①热风循环烘箱,中药灭菌柜,真空干燥箱在进行开门操作时易伤及手臂。②多功能提取罐及刮板浓缩罐开盖操作时易伤及面部。25.万一酒精着火时用什么灭火?

答:干粉灭火器。特别注意大量酒精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26.碰碎机操作注意的事项是: ①操作时不得将手伸进二碰板间,以防发生意外。②调整二碰板间的间隙时,应严格按照顺序操作。以防拉杆或友承办固挤压而发生变形。27.经粉碎的细粉中发现有不少粗颗粒,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是筛网破裂或清场时的尾料混入造成的。

28.实际生产中切药经常遇到药材被夹紧阻塞现象,此时你应如何处理?

答:严禁用手伸入刀片下清理,可以先切断电源,两人合作,用铁钩清除被阻塞的药材。29.若生产需要调整切药及碰碎药材的厚度,可以自行调节吗? 答:不可以,必须由机修工调节,且严禁用手伸入比试尺寸。30.本车间对磨刀机的操作人员有规定吗? 答:有,磨刀机必须由机修工操作。31.热风循环烘箱烘了很久却发现水分下降不明显,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①忘记排湿

②温度设定不对

③忘记开启疏水阀 32.热风循环烘箱置于自动档操作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必须关闭直通蒸汽阀,打开电子阀汽阀。否则温度控制不起效果。33.真空干燥浸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浸膏不宜太稀,相对密度>1.20。②刚开始时,真空度不宜太高,防止浸膏被拉出托盘之外。③快结束或温度不宜太高,防止物料变性或被烤焦。

34.实际操作中,曾出现过洗药机漏电或其它情况,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答:可能是控制柜渗水造成的,因此通常开启水泵时,筒体不宜反转以负水溢出漏电。特别强调的是在清场时容易出现这种事故。35.本车间的净药材库管理中应注意什么? 答:因设计原因,本仓库阴暗密闭不通风,容易生长霉菌,因此净药材只能暂存,不宜久放。36.本车间最容易发生的错误操作是什么?

答:忘记开启或关闭阀门,由于管道连通,管路长,阀门多,因此特别强调操作前的检查,稍有麻痹就易出事故。

37.影响醇沉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 ①酒精浓度

②搅拌时间

③沉降静置时间

④温度

38.实际操作经常出现多功能提取罐、回流管道堵塞的情况,如何避免? 答: ①蒸汽流量不宜太大,防止暴沸,将物料上冲。②物料及加水量要在合适范围,不宜太多。③细小、轻浮物料宜包煎。

39.粉碎时先将药物加入料斗内再启动电机粉碎,对吗?

答:错。粉碎时必须空载启动,待运转正常后,方可开始加料,但加料必须均匀 40.实际操作中曾出现筛网目数含混不清的情况,请问如何避免? 答:由于筛网目测不易辨别,因此更换筛网时因做好记录或标记。41.真空度不够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答:①可能是泄漏,应仔细检查阀门及密封装置。②可能是循环水太热不能冷却所致,应补充冷却水或停止运转部分需冷却操作。

42.冷却循环水泵运转过程中,出现水压不稳及异常响声的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可能是循环水被蒸发,水量不够,空气进入造成,应补充冷却水。43.本车间哪些设备需经常加润滑剂防护?

答:循环烘箱电机、炒药机、切药机、洗药机及各种泵。44.离心机加料时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答:①应在转速恒定时加料,否则离心力不够。②应正正中心处加料,否则不平衡引起震动。45.中药灭菌柜开启前应检查哪“四通”? 答:水通、电通、汽通、压缩空气通。

46.中药灭菌柜按程序关前门密封后,有时摸屏不能显示“启动”字样,造成操作不能进行下去。此时应如何处理?

答:此时应试一下重新开后门再关后门。

47.中药灭菌柜的补气系统的洁净级别是多少?

答:百级。因此过滤装置要注意防护,防止污染堵塞。

48.经验证,本公司的中药灭菌柜杀灭全部细菌的参数是多少? 答:110℃,30min,脉动2次。

49.空机压缩机的操作中,要注意什么? 答: ①未经批准不可以擅自调动压力值。②生产结束后一定要将剩余的压缩空气排尽,消除安全隐患。50.空调机的维护要注意什么? 答:①要经常清洁初效过滤器,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和送风量。②经常不用时要将机器内的水放尽,否则会腐烂设备。51.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①冷却水量

②进出水温度

③当地气象参数

④安装环境 52.你对一些司空见惯的陋习如何认识?它与生产安全无关吗? 答:①不随手关门。其后果是风吹打破玻璃。洁净区影响压差,造成尘埃。②不穿衣更鞋戴帽。其后果是细菌超标,影响产品质量。③随地吐痰,扔杂物。其后果是滋生细菌,污染环境。④工器具随手扔放。不定置管理的后果是现场杂乱无章,造成安全及质量隐患。53.本车间对劳动保护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①平时必须穿工作衣、工作鞋。接触水、碱操作者要穿雨靴。②接触强酸强碱及刺激性药材时要戴完好的乳胶手套,破损手套千万不能用。③投料、拣选、切药及粉碎等有灰尘的操作要戴口罩。④炒药筛砂者要戴加长加厚手套,穿锅炉用工作鞋。

54.实际操作中万一被强碱溅入眼睛及皮肤上,如何处理? 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即使报告并去医院治疗。55.实际操作中万一被电击如何处理? 答:①救助已被电击者一定要先切断电源再救人。②被电击昏迷者要及时放在通风的地方,做人工呼吸及压胸等紧急自救工作,同时快速报告相关部门。③被轻微电击事故一定要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处理。56.醇提时为加快速度可以开直通蒸汽加热吗?

答:显然不可以。因为直通蒸汽使酒精的浓度稀释。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麻痹出错。57.大部分领料单上的数据与生产指令的数据不符是错误的吗? 答:是正确的,因为领料时加上了经过验证的损耗率。

58.实际操作中偶尔发现煎煮罐内的药液不能完全放尽,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可能是煎煮罐的阀门及投料口全部密封关闭,放料后产生真空造成。因此出料时应将阀门或投料口打开。

59.开启紫外灯灭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洁净区内不能有人。因此通常是在生产前或结束后才紫外灭菌。(缓冲间除外)。60.在本车间内向地漏排污时有什么要求?

答:因设计施工原因,本车间的PVC地漏不耐高温,因此车间地漏排放高于50℃的热水时一定要冷却或冷水稀释。

下载2010年版GMP关于称量操作独立复核[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版GMP关于称量操作独立复核[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