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焕成: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19-05-13 20:0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焦焕成: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焦焕成: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篇:焦焕成: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键入文字]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同志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在我国,公共机构体量大、节能潜力大、示范性强,是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我们要不断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意义重大

节约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能源消费总量仍在增长,粗放用能现象还比较普遍。如果不厉行节能,能源安全的风险将不断加大,同时会对环境产生更大的、不可承受的压力。近年来,我国能源大量消费造成污染物过度排放,对民众健康的危害日益显现。我国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多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受影响人口6亿多人。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是造成大气等污染的元凶,厉行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日益迫切。

公共机构是节约能源、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与大量分散的居民和企业相比,公共机构具有便于集中管理、执行力强的优势,在保证社会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方面作用重大。而且,公共机构还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把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列入了政府优先采购或强制采购的范围,这不仅可以形成相当大规模的投资,还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公共机构节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公共机构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公共机构节能是提升自身公信力和节能监管能力的必然要求。各级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既是能源消费者,又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工作的倡导者和管理者。正人先正己。公共机构只有带头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才能有效对其他社会主体在节能环保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其次,公共机构节能对全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党政机关是全社会行为和道德风尚的标杆。只有公共机构带头节约能源资源、注重环境保护,才能引导全体国民提高节能和保护环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氛围。

公共机构节能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挑战

党和国家为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基础工作扎实开展,重点工程逐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重点工程取得进展。“十二五”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创建了一批管理科学精细、资源利用高效、崇尚勤俭节约、践行绿色低碳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引领带动全国公共机构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各省(区、市)实施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约8200万平方米,实施数据中心节能改造面积约17万平方米,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改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造项目470个。中央国家机关完成122万平方米办公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在26个部门开展了新能源公务用车试点。此外,公共机构节约用水和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也都在积极开展。

公共机构节能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一是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2008年《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出台,27个省(区、市)出台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区制定了涉及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计量器具配备、考核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印发了《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初步构建起管理有办法、执行有标准、实施有规划的政策法规体系。二是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各地区、各部门全部成立或明确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建立了议事协调机制,基本实现了工作有机构管、有专人抓。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节能联络员、统计员制度,上下协调、横向互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技术支撑和市场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计量统计逐步规范。发布了《公共机构节能节水技术产品参考目录(2013年度)》,规范了中央级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流程。出台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的国家标准,制定并两次修订《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提升了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现代信息手段的使用,有力促进了数据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公共机构节能面临的挑战。应该看到,由于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一些管理部门认识不到位,节能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还相对薄弱。各项配套制度、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同地区、不同系统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特别是市、县一级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人员能力亟待提高。二是手段还比较单一。依靠行政手段多,依靠经济、技术手段少,市场作用发挥不够,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机制还不够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的投资、补贴等政策还需要完善,节能资金投入不足,激励约束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机构开展节能工作的外部约束和内在动力不足。此外,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还面临办公建筑面积、用能设备、用能人数进一步增加带来的挑战。

以改革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能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抉择和攻坚任务。我们要大力增强改革意识和担当精神,以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为主线,重点抓好机关、学校、医院三个领域,管好能源资源配备供应源头、使用过程、废物出口处置三个环节,用好管理、技术、行为节能三个手段,统筹协调,健全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深入开展。

健全完善法规保障机制。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国家关于治理大气污染、推进节能减排的新要求,推动修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加快出台能源审计、监督考核和能耗定额等方面的制度标准,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抓好各项法规制度和节能政策措施在公共机构的落实。

健全完善组织管理机制。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明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体制机制。一是建立由机关事务、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参与的、分工明确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机关事务与教育、卫生等行业和税务、海关等垂直管理系统相协调的节能管理和监督机制。三是完善地方层面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机制,健全市、县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理顺运行机制。同时,积极发挥节能协会、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等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健全完善技术支撑和市场化服务机制。建设公共机构节能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能耗监测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机构节能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适用于公共机构的节能技术和产品遴选、鉴定、试用、推广机制,带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通过积极组织实施节能改造,改进公共机构用能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使用财政资金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的同时,发挥市场融资功能,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调整合同能源管理奖励政策,组织公共机构积极采用费用托管、设备租赁、公私合营等市场化机制实施节能项目。

健全完善示范引导与监督考核机制。继续创建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节水型单位,探索建立公共机构节能“领跑者”制度,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共机构中树立一批节能节水标杆单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建立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和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测,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加大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和各级公共机构的考核内容,落实奖惩措施,加强激励约束。

健全完善培训宣传机制。根据公共机构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依托专业机构,构建面向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和操作人员、短期培训班与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公共机构节能培训体系。通过组织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工作。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节能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使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增强节能观念,掌握节能知识,养成自觉节能习惯,从而带动全社会节能风尚的形成。

(作者为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5日 07版)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二篇: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焦焕成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同志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在我国,公共机构体量大、节能潜力大、示范性强,是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我们要不断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意义重大

节约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能源消费总量仍在增长,粗放用能现象还比较普遍。如果不厉行节能,能源安全的风险将不断加大,同时会对环境产生更大的、不可承受的压力。近年来,我国能源大量消费造成污染物过度排放,对民众健康的危害日益显现。我国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多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受影响人口6亿多人。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是造成大气等污染的元凶,厉行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日益迫切。

公共机构是节约能源、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与大量分散的居民和企业相比,公共机构具有便于集中管理、执行力强的优势,在保证社会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方面作用重大。而且,公共机构还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把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列入了政府优先采购或强制采购的范围,这不仅可以形成相当大规模的投资,还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公共机构节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公共机构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公共机构节能是提升自身公信力和节能监管能力的必然要求。各级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既是能源消费者,又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工作的倡导者和管理者。正人先正己。公共机构只有带头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才能有效对其他

社会主体在节能环保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其次,公共机构节能对全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党政机关是全社会行为和道德风尚的标杆。只有公共机构带头节约能源资源、注重环境保护,才能引导全体国民提高节能和保护环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氛围。

公共机构节能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挑战

党和国家为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基础工作扎实开展,重点工程逐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重点工程取得进展。“十二五”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创建了一批管理科学精细、资源利用高效、崇尚勤俭节约、践行绿色低碳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引领带动全国公共机构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各省(区、市)实施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约8200万平方米,实施数据中心节能改造面积约17万平方米,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改造项目470个。中央国家机关完成122万平方米办公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在26个部门开展了新能源公务用车试点。此外,公共机构节约用水和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也都在积极开展。

公共机构节能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一是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2008年《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出台,27个省(区、市)出台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区制定了涉及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计量器具配备、考核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印发了《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初步构建起管理有办法、执行有标准、实施有规划的政策法规体系。二是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各地区、各部门全部成立或明确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建立了议事协调机制,基本实现了工作有机构管、有专人抓。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节能联络员、统计员制度,上下协调、横向互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技术支撑和市场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计量统计逐步规范。发布了《公共机构节能节水技术产品参考目录(2013)》,规范了中央级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流程。出台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的国家标准,制定并两次修订《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提升了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现代信息手段的使用,有力促进了数据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公共机构节能面临的挑战。应该看到,由于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一些管理部门认识不到位,节能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还相对薄弱。各项配套制度、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同地区、不同系统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特别是市、县一级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人员能力亟待提高。二是手段还比较单一。依靠行政手段多,依靠经济、技术手段少,市场作用发挥不够,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机制还不够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的投资、补贴等政策还需要完善,节能资金投入不足,激励约束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机构开展节能工作的外部约束和内在动力不足。此外,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还面临办公建筑面积、用能设备、用能人数进一步增加带来的挑战。

以改革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能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抉择和攻坚任务。我们要大力增强改革意识和担当精神,以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为主线,重点抓好机关、学校、医院三个领域,管好能源资源配备供应源头、使用过程、废物出口处置三个环节,用好管理、技术、行为节能三个手段,统筹协调,健全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深入开展。

健全完善法规保障机制。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国家关于治理大气污染、推进节能减排的新要求,推动修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加快出台能源审计、监督考核和能耗定额等方面的制度标准,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抓好各项法规制度和节能政策措施在公共机构的落实。

健全完善组织管理机制。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体制机制。一是建立由机关事务、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参与的、分工明确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机关事务与教育、卫生等行业和税务、海关等垂直管理系统相协调的节能管理和监督机制。三是完善地方层面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机制,健全市、县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理顺运行机制。同时,积极发挥节能协会、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等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健全完善技术支撑和市场化服务机制。建设公共机构节能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能耗监测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机构节能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适用于公共机构的节能技术和产品遴选、鉴定、试用、推广机制,带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通过积极组织实施节能改造,改进公共机构用能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使用财政资金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的同时,发挥市场融资功能,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调整合同能源管理奖励政策,组织公共机构积极采用费用托管、设备租赁、公私合营等市场化机制实施节能项目。

健全完善示范引导与监督考核机制。继续创建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节水型单位,探索建立公共机构节能“领跑者”制度,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共机构中树立一批节能节水标杆单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建立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和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测,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加大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和各级公共机构的考核内容,落实奖惩措施,加强激励约束。

健全完善培训宣传机制。根据公共机构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依托专业机构,构建面向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和操作人员、短期培训班与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公共机构节能培训体系。通过组织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工作。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节能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使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增强节能观念,掌握节能知识,养成自觉节能习惯,从而带动全社会节能风尚的形成。

(作者为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05日 07 版)

第三篇: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 持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 持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理念和落实上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种种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而面对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重、生态系统退化加重等问题,我们只有实行节能减排、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等措施才能持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才能赢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可持续存在的前提,节能减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条件,只有增强我们社会公民的节能意识,传播低碳环保,倡导勤俭节约,让每个公民实行节能减排,才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而公民的忧患意识、节能意识需要我们公共机构来引导。

每一天,公民都在观察、进入、接触、了解各个公共机构,公共机构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位公民。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公民也就节能减排;公共机构勤俭节约,公民也就勤俭节约;公共机构低碳环保,公民也就低碳环保。所以我们公共机构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做节能减排、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先行者”。只有我们公共机构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公民才会认同、赞扬、效仿,社会才会和谐、绿色、环保。只有我们公共机构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公民具有了节能意识,社会才有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良好氛围。

公共机构节能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一是照明系统和办公设备节能方面。将非节能灯更换为节能灯。公共区域如楼梯灯的照明系统可以更换为自动控制开关如声控开关。工作人员下班后要自觉关闭照明设备和各类电器电源。控制空调系统的开启温度。尽量少开空调,室内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适当调节空调温度至人体最适温度,提高空调效能,从而达到节能。二是供水系统节能方面。在用水区域张贴节约用水标识,倡导节约用水。厕所尽量使用节水冲水装置,洗手台可以使用感应水龙头,防止忘记关闭水龙头造成的浪费,工作人员应该自觉节约用水,用水完毕立即关闭水龙头。公共机构有条件的可以建立雨水收集系统,进一步节约水资源。三是公务用车节能方面。公共机构在选购公务用车的时候,要优先选购节能环保型车辆和清洁能源车辆,控制车辆规模。对集体公务活动,提倡集中乘车,提倡乘坐公交车出行。对于不影响工作效率和较短距离的公务活动,倡导提供公务自行车,绿色出行,绿色办公。四是引导公民节能方面。可以在公告栏,窗口等各方面宣传、引导公民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节约用水用电,低碳出行,勤俭节约,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做,不管是公共机构还是社会公民,我们都应该具有节能意识。从个人做起,从生活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处处绿色环绕,事事环保先行。只有这样,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持续促进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使得经济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得以解决,这样经济发展也就有了相应的意义,离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也就更进了一步。

第四篇:以公共机构节能实绩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以公共机构节能实绩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admin 时间:2013-6-23 21:00:0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行全面部署,这对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循环发展,实现美丽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公共机构节能是全社会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密切联系群众,树立党政机关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近几年,辽宁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科学管理、积极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日前核定的辽宁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辽宁省纳入能源资源统计范围的公共机构共1.9771万家。2012年,全省公共机构共耗电15.5亿度,同比下降4.3%;耗煤189.2万吨,同比下降4.21%;耗天然气1132.8万立方米,同比下降2.4%;耗汽油2.7亿升,同比下降4.1%;耗水1.39亿吨,同比下降3.84%。共节约标准煤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2万吨,节约直接经费3.1亿元。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节能工作逐步规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辽宁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导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建立了全省各级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工作体系,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全面纳入省政府和省直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省直各单位、各市先后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其中14个市和绥中、昌图县还专门成立了节能处(科),全省还有32个县区也设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增加了编制,配备了人员,明确了责任。

省政府主要领导曾专门听取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汇报,并批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这几年有明显成效,应加大力度抓下去,以带动全社会节能。”在相关会议上,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各级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必须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党政机关应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全省各级公共机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强领导,认真履责,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以省政府下发 《辽宁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为标志,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始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几年来,辽宁省还相继制定了《“十一五”后两年计划》、《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有关规定》、《联络员工作办法》和《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根据规划目标,按分解任务指标,明确具体要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逐步得到规范。

广泛宣传、定期培训,节能意识显著增强

一是借助“节能宣传周”活动的开展,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出席并主持全省节能周启动仪式,并将公共机构节能作为重要内容加以推动。二是先后举办了8期《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培训班,邀请国管局领导和相关专家具体指导。组织全省公共机构节能产品展示会,为公共机构和节能生产企业搭建沟通的桥梁。各地区、各单位也结合实际分别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宣传展示活动,宣传普及率达到100%。三是在全国率先召开全省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政府系统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定期召开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和节能联络员工作会议,总结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部署工作。四是组织开展以“骑车出行、健身节能”,“少乘电梯、少乘汽车”和“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等为主题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五是运用各种媒体,扎实开展节能宣传。与《辽沈晚报》联合发出节能倡议、向全省公务车发出了“节能环保驾驶”的倡议。印发《公共机构节能专报》,及时推广宣传典型经验和做法。

加大投入、推进改造,节能效益日渐明显

在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省财政、发改、经信、住建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辽宁省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资金制度,对公共机构节能实施补贴和奖励。完成了全省公共机构非高效照明产品的更换工作,推广节电插座、节水龙头、节气燃气灶等投资小、见效快的节能新产品。一些单位还推广应用了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收到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计显示,自2008年以来的5年间,辽宁省公共机构累计节约15.07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6.91万吨,节约直接经费11.24亿元。

加强监督、严格考核,绩效管理更加科学

建立了科学严谨细致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重点工作任务,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责任,明确考核标准。除了平时的检查抽查和对重点工作的专项督查外,还集中组织专题检查考核组,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管领导带队,对全省公共机构半年和的节能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地区、各公共机构的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同时还将检查结果在全省进行通报。

各级公共机构在节能管理和监督考核上也都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举措,加大监督管控力度。多数单位都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对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

研究对策、抓住重点,切实解决问题

2013年,辽宁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要以创建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和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为重点,积极推进节能改造,确保实现全省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人均水耗同比分别下降4%,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3.2%的总目标。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配齐配强专职节能管理人员。各级公共机构都要安排专门的节能管理人员,并保持人员稳定。尤其是各地区,都要在成立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抓紧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确保专职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应继续完善节能联络员制度,建立相对稳定、能够切实发挥作用的联络员队伍,确保每个县(区)都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节能工作,每个公共机构都有具体人员来组织开展这项工作。

完善配套节能专项资金制度。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一要靠管理,二要靠改造。任何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从去年开始,一些地区设立了数额不等的专项资金,取得了积极效果。今年,各地区还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建立起完善配套的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资金制度,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供长效的保障。同时,还要大力开展节水节电节气等节能设施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产品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设施设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

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一要加强节能宣传。继续将日常的节能宣传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和节能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尤其是今年的节能宣传周,各地区、各单位都要按照国务院和辽宁省的统一要求,以“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以节水、节粮和“限塑令”为宣传重点,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借助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务求取得实效。二要组织观摩交流。结合创建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的契机,在本地区内选出一些节能降耗典型示范单位,组

织其他公共机构节能负责人进行观摩,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开展。三要搞好专业培训。可以采取聘请专业人员授课、组织经验交流、举办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工作开展。

完善和细化监督考核机制。各地区、各系统节能主管部门应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真正了解掌握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真实情况,切实帮助公共机构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对明显违反有关用能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通知、通报。进一步细化标准、完善体系,在突出重点工作的同时兼顾一般工作。没有把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列入绩效考评的地区,要抓紧协调,尽快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绩效管理考核体系,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积极推动作用。

抓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今年,经国管局等相关部门批准,辽宁省拟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39家。各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跟踪指导,各创建单位更要精心准备,按照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创建各项工作的落实,以高质量、高标准迎接国家的验收。其他工作基础好、节能潜力大的公共机构,也要按照创建标准要求进行申报和准备,争取年底前通过省里的评审,创建辽宁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各级公共机构都要以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为契机,带动本地区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

完成好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工作。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工作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各公共机构都要高度重视,严密组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要会同本地区服务业委等部门,与本地区有实力的废旧商品回收企业合作,在公共机构中建立起网络完善、处理良好、管理规范的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使公共机构享受废旧商品回收一站式服务。这项工作进展慢的地区,更要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制订实施方案,并部署落实,确保到年底前,实现公共机构各主要废旧商品回收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

作者:蒋 斌

来源:《辽宁日报》

第五篇:如何促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如何促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更新时间:2014-10-29 22:10 来源: 作者: 阅读:1945 网友评论0条

摘要: 另外,加快环境立法进程,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绿色企业支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污染防治技术的科研和应用,保护绿色生产的知识产权,修订《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境资源法。明确生产企业对生产的产品的回收义务,如借鉴日本3R做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将研究讨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议题。怎样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法制建设,环保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必将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环境保护部政法司会同政研中心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就“依法治国与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议题进行探讨。

环境保护部政法司司长李庆瑞表示,如何在环保领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如何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绿色转型,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这些重大议题,环保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做好筹划,及早准备,为迎接四中全会召开和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奠定思想基础。

参会的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围绕如何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意见。

正确认识环境法治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

“法”的对立面是按潜规则办事、按长官意识办事

“依法治国的法是统称。其对立面不是政策,政策是明规则,也属于法的一部分。依法治国中的‘法’的对立面应是按潜规则办事、按长官意识办事。”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说。依法治国中强调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就是下一步推进环境法治建设的方向。

环境的公益性决定了必须要通过立法去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决定了需要严格的法制去改善;环保的基础性决定了只有通过严明的政策法规,才能约束其他领域。

“环境法被视为部门管理法,得不到必要的尊重和敬畏,执行中缺乏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的配合,这种状况必须纠正。只有通过环境法调整资源开发等行为,强化对地方政府和产业主管部门的制约,才能提高环境法治意识,改善环境执法处境。” 清华大学教授王明远说。他提出,法治要从工具和手段,上升为价值和目的。

夏光指出,从成效角度讲,环保部门非常重视相关法律,法治思维比较强。但我国环境法治还远未达到“价值和目的”的地位,甚至作为“工具和手段”都仍存在一些问题。

对我国环境法治的现状,夏光概括为:缺、短、小。

“缺”是指法治领域的立法相当缺乏,尤其按照党中央改革要求,很多没有变成法律法规。

“乱”是指执法乱象多,包括执法不作为、乱作为、背黑锅等,总体评价环保系统的公信力不是很强。

“小”是指司法系统在环保中的作用小,司法资源有限,导致法院不愿受理案子,参与环保积极性低。

华北环保督查中心副处长刘传义则认为,在目前的法治环境下,主要困难是环境执法难、不到位。一是环境执法说的多做的少,很多环境执法机构还是参公单位,执法制约多。二是自身问题多,人员素质不够。

在环保领域践行依法治国方略,要理顺法与政策的关系,软法硬法都要落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珂建议,借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环境基本国策立法具有特殊地位,主要管政府,各州法律法规都要服从它。

环境立法要既“硬”且“良”

专业化、综合化的环境法需要大量授权立法及配套立法

环境法呈现高度专业化、综合化特点,包括行政管理、民事侵权、国际合作等方面内容,需要大量授权立法及配套立法。

要在依法治国的战略中推进法治建设,夏光认为,首先要明确未来环境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用法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法要一方面坚持环境优先、保护优先,一方面坚持经济和环境协调,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认为,依法治国,要完全依法办事,解决以权压法、以人代法。在环境法方面,要改变环境法是软法的现象。在过去几年中,环境刑事犯罪责任追究获得了很大进步,未来要使环境法更加硬起来。

他建议,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将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方针政策制度都纳入其中,之后制定其他法律时,都要考虑此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由环保部门协同其他部门参与立法。在这个法律下,应包括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三大法律。具体的立法需围绕完善这些体系,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综合性的立法,另一条是具体法律的制定。如自然保护区法、湿地保护法,化学品管理法、电磁辐射管理法、生态损害补偿修复法、民事环境损害赔偿法(包括健康损害)、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法等。

周珂则认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首先必须落实“保护优先”原则。我国生态保护主要借鉴俄罗斯,生态法与自然资源法是一体两面,自然资源法注重开发利用,生态法强调保护优先,用生态保护对冲资源利用的负面效应。保护优先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在生态保护领域,尤其是资源开发利用都应当适用这一原则。

二是要明确地方政府环境责任,要从管理法向责任法转变。过去的《环保法》是管理法,主体是管理者与相对人,修订后的《环保法》向责任法转变,突出规定政府责任,这需要逐步落实。

刘传义结合基层执法经验强调,环境立法要注重配套细则规定。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罗丽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和单项法的衔接修改。

判断环境合法的标准,离不开时间空间背景。同一行为,在北京属于违法,在甘肃可能属于合法。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胡静和刘传义都提醒,要给予地方环境立法充足的空间。

除了制定新法,对于不合时宜的旧法也应当及时进行排查和清理。北京市环保局法规处调研员相华林提出,清理、修订和《环保法》不相符的政策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他建议可以借鉴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做法,从国家层面发通知,要求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对本部门本级政府的政策、法规进行清理,定期提交清理报告。

环境执法要“按章不按长”

执法者以法律为依据,而不是按领导意志办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推动环境法治建设,不只是立法的问题。环境执法要有独立性,才能保证公平正义,才能保证法治而不是人治。

法治有两方面涵义:一是法律正当,立法是良法;二是法律至上,即法律说了算。环境独立执法,即执法者以法律为依据,而不是按领导意志办,“按章不按长”。张居正说:“车之不前也,马不力也,不策马而策车,何益?” 执法者有积极性,才可以激活法律。

胡静认为,调动环境执法人员的积极性,需要职业保障,即严格执法不需要付出个人代价。

王灿发则建议,建立独立的执法监督机制,如制定环境督查条例、设立独立执法机构,监督各个环保部门。“应强调独立环境监管和执法,环保部门可以不是独立的上下体制,但是执法和监管可以垂直管理。”王灿发说。

胡静同时提出,环境行政要合法合理。环境保护的行动方案,要有上位法依据,设立的目标要现实,标准要基于现有经济技术条件,让企业跳一跳摸得着,否则实施不力会牺牲法的尊严。

另外,环境执法应当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艳芳提醒,随着公民权利意识增强,行政决定没有法律依据、不依照法律程序,可能被认为不公平甚至寻租,环保部门可能因此成为被告。

对于环境执法的方式创新与改革,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夏光建议,增强执法力量,形成强势环保状态,增加社会公众的力量,让人民群众成为耳目。

胡静也建议,公众参与执法要放开。环境保护有三方主体,政府(环保部门)、企业和个人。政府与个人联手,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让个人充当环保部门的耳目,允许个人提出环境公益诉讼,对执法有好处。

罗丽建议,对于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政府责任等制度的落实,要增强法律强制性,避免流于形式。

李艳芳建议,环境执法部门要与检察院、法院相配合。如意大利最高行政法院首要职责是为政府提供行政咨询,协助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环境司法要发挥制约监督作用

环境执法要与司法相衔接,强化对政府的约束

司法支持、加强、补充行政执法,并在某些方面发挥制约监督作用。“环境执法要与司法相衔接,应强化环境审判、推进公益诉讼,包括行政诉讼,强化对政府的约束。”王明远说。

日本司法制度在环境法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针对民事赔偿建立了迅速救济机制,当地居民通过行政诉讼对道路、火电等建设行为进行合法性监督,值得借鉴。

这种司法能动性的发挥对于监督、制约环境执法很有效果。胡静说,法院实行能动司法,不是法官主动找案子,而是加强司法审查,不仅审查行政决定的合法性,而且审查其合理性。能动司法还影响了立法和行政,如日本法院通过公害审判推动了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我国环境法庭通过发布禁止令介入了环境执法。环境法庭专业能力加强后,甚至可能开展对环评、排污许可决定的合理性审查。

除此之外,环境案件的受理也应该受到重视。王灿发和相华林都强调,要明确法院对案件的受理范围,大力推动司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用法治方式推进绿色转型

经济增长模式也要符合环境基础法的要求

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盲目投资、产能过剩、盲目开发、填海挖山等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发展方式,某些地方政府领导的决策行为仍需对其进行约束。

相华林提出,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严格约束地方政府的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严格进行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逐步推进政策环评,彻底扭转GDP至上意识,真正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另外,加快环境立法进程,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绿色企业支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污染防治技术的科研和应用,保护绿色生产的知识产权,修订《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境资源法。明确生产企业对生产的产品的回收义务,如借鉴日本3R做法。

下载焦焕成: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焦焕成: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议案[大全]

    议案参考范文: 党的xx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我市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虽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总体上要好些,但随......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

    2015年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 为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单位,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

    公共机构节能自查报告

    公共机构节能自查报告 公共机构节能自查报告1 围绕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推进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

    XX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2021年,公共机构节能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机关先行”工作理念,围绕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降耗总目标,以“两型”示范机关建设为载体,推动节能各项工......

    公共机构节能规划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公共机构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汇报(精选)

    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市政府《关于贯彻落......

    2011年度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总结

    XX镇2011年度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总结为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我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而积极参与。2011年以来,紧紧围绕“节能......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