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时间:2019-05-13 20:1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第一篇: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农办质〔201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水产)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我部制定了《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二○一二年二月七日

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标,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着力深化治理整顿,夯实工作基础,健全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深入开展治理整顿,坚决遏制突出问题

(一)继续强化种植业产品整治。以蔬菜高毒农药问题为重点,强化农药监督管理,严查、严打在蔬菜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落实安全间隔期、生产记录制度,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坚持不懈抓好畜牧业产品整治。继续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为重点,会同公安、工信、食药等部门,从禁用物质的研制、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等环节入手,分兵把守,各个击破,实施全链条查禁和监管。加强抗生素和饲料安全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兽药安全性和耐药性评价,加大兽药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养殖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

(三)进一步深化渔业产品整治。以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为重点,加强大菱鲆、鳜鱼、牙鲆、乌鳢、鲑鱼等5大养殖鱼和饵料鱼的安全监管,强化用药执法检查,认真清缴禁用药物,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加快改进养殖技术,调整养殖密度,完善渔用药物饲料使用监督管理规范,探索鱼病统防统治。

(四)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以春耕、“三夏”、秋冬种时期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专项行动,查处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药物大案要案。认真贯彻国务院加快种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加大种子市场和饲料市场的监管。加快健全农资打假举报奖励和省际协办机制,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畅通农资经营主渠道,确保农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二、开展监管示范县创建,全面推进监管责任落实

(五)启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制定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入手,先行试点,不断扩大,推动监管能力提升。

(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明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统一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合格证明和追溯模式,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七)积极推动监管责任落实。进一步明确各级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和任务,加快建立权责一致的工作业绩考核机制,积极争取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围,认真做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管理在省级农业部门的延伸试点。加强横向配合和纵向联动,努力构建“分兵把守、协调配合、全国一盘棋”的监管工作新机制。

(八)强化监管条件保障。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础和条件,实行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加强与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和条件支持,加快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逐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保障体系。

(九)健全监管制度。认真总结各地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可以推广的模式和办法。积极推行农药经营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等制度,大力推动农资连锁经营、信用评级和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动物检疫制度,督促屠宰企业“瘦肉精”自检责任的落实。

三、加快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十)加快建设进程。认真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作出的部署,加大推动力度,凡是尚未出台乡镇监管机构建设方案的省份要加快推动出台,已出台建设方案的省份要抓紧组织落实。要通过明确机构、落实职能和建立队伍,确保年底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监管机构。

(十一)强化能力配备。加强与编制、发改、财政等部门协调,积极争取条件支持,切实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纳入全国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体规划,为每个乡镇监管机构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工作用房和运转经费。

(十二)加强培训指导。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加快组织编写全国统一的培训教材,以省为单元、以县为基础,全面开展专题培训,加快提升基层农业部门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识和能力。

四、深化检验监测,推动监管综合执法

(十三)加快推进质检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好2012年质检体系建设项目。启动实施质检体系建设二期规划,加快投资建设地市级,补充完善县级,不断提升部省级检测机构的风险评估预警能力。加大对质检机构的考核认可,大力推行检测执证上岗,探索建立检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十四)明确部省两级例行监测重点。部级例行监测以保障大中城市消费安全为目标,稳定参数和品种,确保大中城市主要食用农产品纳入监测范围。省级例行监测以“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确保“菜篮子”主产县和主要生产基地全部纳入省级监测范围。

(十五)强化地县两级监督抽查职能。地县两级农业部门要组织所属质检机构、综合执法机构,强化生产执法检查和产品抽检,实施联合执法和“检打联动”,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地市级农业部门重点抓好上市产品监督抽查和县级执法监管过程中的确认检测,县级农业部门重点抓好生产过程中的督导检查和速测筛查,确保产地生产安全。

(十六)积极规范监测行为。进一步明确部、省、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重点和范围,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认定管理办法》,依法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速测工作。

五、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着力强化认证产品监管

(十七)加快标准制修订。依法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清理步伐,转化一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制定一批执法急需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省级农业部门要加快制定一批确保农产品生产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操作规程。地县两级农业部门要着力将相关标准集成转化为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简明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明白纸等,让农民看得懂、真管用。推动食品法典和官方评议,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标准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十八)大力推进标准实施示范。不断扩大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比例和规模,继续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

(十九)强化“三品一标”监管。严格认证程序,提高认证门槛,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重点加强证后监管,建立退出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积极探索无公害农产品强制认证模式,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省级认证、部级备案试点。

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切实做好突发问题的科学处置

(二十)加快完善应急机制。针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细化和完善应急预案,将应急处置措施细化到各个单位、各个岗位。加强信息报送,健全部省联动、高效畅通的信息报送网络,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十一)积极强化舆情监测。建立舆情监测与信息综合研判制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高度重视和及时核查媒体反映的问题。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队伍作用,主动做好热点问题解读和科普宣传。进一步规范信息发布渠道和程序,杜绝擅自发布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

(二十二)加快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尽快明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职能定位,强化部级风险评估实验室能力建设和考核认定,在“菜篮子”产品主产区加快认定一批风险评估实验站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实施全天候、定点动态跟踪监测。

(二十三)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全部纳入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计划,通过风险监测评估,摸清危害因子的品种、范围和危害程度,提出科学的防范措施和办法,及时指导生产和引导消费,实现科学管理、明白生产、放心消费。

(二十四)加强科学研究。积极争取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重大财政专项,抓好“农业科技促进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促进活动,将风险评估技术、生产关键控制技术、标准研制、高效低残留农兽药研发等科研项目一揽子纳入农业行业科技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对豇豆、水产品、抗生素、生物毒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公众关注度高的农产品或风险隐患,加强跟踪研究和科学研判,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和办法,及时消除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精选)

一、总体思路

全面落实农业部、省市有关厅局和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以“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目标,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突出抓两个“一批”:即查处一批典型违法违规案件,集中力量打击违法添加和假冒伪劣问题;树立一批典型示范样板,以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强化农产品生产

过程管理。通过专项整治、安全预警监测、标准化推广、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依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目标

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97%以上。

二是实施**市级农业标准示化示范项目5个,编制市级各类农产品标准生产模式图4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56%以上。

三是确保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1.0万亩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狠抓责任落实,理顺工作机制

1.强化监管责任。制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强化工作责任考核,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岗双责、全员监管”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良好工作机制。

2.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主体责任,建立不使用禁用药物的承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率、告知率、培训率达到100%。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落实生产记录档案制度,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二)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1.突出整治重点。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种植业重点查处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使用国家禁用或限用的高毒农药和滥用农药现象,以及保鲜剂、防腐剂等不规范使用行为。畜牧业继续开展“瘦肉精”整治和滥用抗生素专项整治。渔业重点抓好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使用行为的打击。农资打假要突出春耕、“双夏”、秋冬种时期,重点是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产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

2.狠抓隐患排查。结合当地实际,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全面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对带有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及“潜规则”问题绝不能放过。组织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薄弱环节监管,及时消除问题隐患。

3.加大案件查处。对于整治中发现的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和假劣农资等违法案件,要会同公安等部门予以严肃查处,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同时要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慑犯罪分子,营造打假维权、治劣除恶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开展安全预警监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1.强化监测机构建设。**年完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项目竣工验收,初步形成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镇街道监测点的规范化建设和能力提升,鼓励重点生产企业(合作社、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

2.加大监测力度。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规范,市级以监督抽检为主,镇街道以快速定性检测为主。各地、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年**市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桐农〔**〕2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监测计划,提高监测覆盖面和监测频次,争取省、市、县三级抽检对法定生产主体实现全覆盖。

3.加强风险预警。深入分析例行监测、监督抽检、专项抽检、动态监测等结果信息,综合研判各环节风险隐患,提出管控措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4.实行检打联动。对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实行追溯溯源和依法查处,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切实发挥检测的震慑和倒逼作用。

(四)重视农业标准化推广,推行全程质量管控

1.加强地方农业标准制修订。按照“清理一批、修订一批、制订一批”的要求,对现有的地方农业标准进行梳理和清理,对无应用价值的老标准予以淘汰,对不适应现实要求的加快修订,空缺的标准要加快制定。根据**特色农产品,制修订农业标准2-3个。

2.强化标准示范推广。以农业主导产业、精品农业为重点,以两区建设为平台,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为重点培养对象,组织引导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市级农业标准示化示范项目5个,编制市级各类农产品标准生产模式图4个,农业标准化实施面达到56%以上。积极推进省级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力争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乡镇1个。

3.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按照“产地安全化、生产程式化、产品标识化”要求,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因地制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今年,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以上,绿色食品2个以上,无公害产地面积1.0万亩以上。

4.继续推进产地准出管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基地“五有一追溯”准出管理

制度,积极探索利用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生产主体全程质量管控。

(五)加强体系建设,提升监管服务能力

1.提升监管能力。加强业务指导,落实监管服务职能,明确岗位职责,改善工作条件,促进各项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组织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检测员的法律法规与专业知识培训,提升

监管人员素质和能力。

2.强化应急处置。要主动做好各种事件的应急应对工作,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一旦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准确研判,力争把问题解决在事发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加强信息通报。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难点、典型做法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和市农产品质监科。进一步健全信息通报机制,对涉及其他监管部门的,要按规范程序通报。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重点依托电台、报纸、东方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和科技下乡进户、座谈会、培训等途径,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继续开展“普及质量安全常识、强化生产主体责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对生产主体告知一次、培训一次、承诺一次作为一项监管制度,常抓不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和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起步之年。全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围绕千方百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个目标,守住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个底线,坚持执法监管和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两手硬”,推进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确保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一、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层层落实责任

(一)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

在省、市、县、乡四级监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以县域为单位,以行政村(屯)或产业发展区域为基本单元,将乡(镇)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均设由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或村协管员担任的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负责日常监管,形成基层监管无死角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二)落实监管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制,省、市、县、乡四级农业部门以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与网格负责人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目标,明确任务,落实监管责任。

(三)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组织和督促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确保安全生产,从源头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四)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对在各级各类监测、监管及督导检查中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舆情关注的问题及相关部门通报的问题等,经核实应负有责任的,实行问题约谈和情况通报制度。问题较轻的,由当地农业部门约谈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问题较重的,由上级农业部门负责人约谈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或者直接向地方政府领导通报。

二、推进安全县创建,逐步建立产地准出制度

(一)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1.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县核查、授牌。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县敦化市、榆树市、公主岭市创建情况进行省核查、农业部抽查。符合要求的,农业部在“两个创建”现场会授牌。

2.扩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农业部在修改完善创建活动方案、考核要求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再确定200个县作为创建试点县。省农委牵头组织,按照农业部部署,将优先把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质量安全县以及政府重视、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菜篮子”大县(市、区)或市(州)纳入创建范围,组织开展申报和遴选工作。

3.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依据《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结合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工作实际,参照国家安全县创建模式,省农委牵头组织,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首批试点县确定为11个县(市、区)。创建期限为两年,经考核达到标准的,进行命名和授牌。

(二)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依据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省农委组织,市(州)农业部门协调,县级农业部门负责,分品种、分类别逐步建立以地产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质量合格证明为基础,与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首批选择8个县(市、区)作为产地准出试点县。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建立产地准出制度。

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日常执法监管

(一)开展禁限用农药整治行动

按照农业部部署,省农委组织开展禁限用农药专项整治行动。主要聚焦重点问题蔬菜,解决克百威、氧乐果等限用农药超标和毒死蜱、多菌灵等常规农药超量使用问题,规范农药经营和使用。整治期间,省农委有关单位开展农药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农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超范围使用限用农药等行为。

(二)加强日常执法监管

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建立监管名录,突出监管重点,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综合执法三支队伍的作用,结合部、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强化检验检测和监督抽查衔接,实施检打联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开展案件查处工作。

四、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一)强化风险监测

省农委制定《2016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总体计划》,组织开展4次例行监测,7次专项监测,结合例行监测开展监督抽查。配合农业部开展4次风险监测。发布并上报农业部例行监测信息。各级农业部门配合并组织开展当地风险监测工作。

(二)进行风险评估与形势分析会商

省农委组织利用国家风险评估实验室开展风险评估,摸清风险因子种类、范围和程度,锁定突出问题隐患开展跟踪评估。重点开展3类产品风险评估,举行风险形势分析会商会议,加强风险交流,研究探讨风险变化趋势和问题原因,提高风险排查、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加强应急处置管理

各级农业部门加大舆情监测力度,健全舆情应对机制。按照应急预案,建立上下协调、横向合作、跨区联动的应急机制。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做到一旦发生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时间上报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提高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化危为机的能力。

五、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实施

(一)组织标准制(修)定与审定

省农委按计划组织开展34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制定,完成送审标准的行业初审和审定后报批标准的审核确认和报送。

(二)推进农业标准实施

1.组织编辑制作“三品一标”农产品、蔬菜、食用菌、人参等4个地方标准汇编和标准视频片,为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及推广提供直观的标准宣传品。

2.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实际工作,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和“三园两场”建设为重点,发挥农技推广部门作用,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生产记录、安全间隔(休药)期、农业投入品购销凭证等制度,引导广大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

3.推动“三品一标”产品生产及产业发展,加强认证及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三品一标”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制度优势、体系优势,用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实施。

六、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链条监管

(一)完善追溯体系建设

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世行项目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完善本级平台建设,开展监管名录征集、信息录入以及应用等工作。未参加世行项目培训的,省农委组织开展培训,研究制定追溯管理办法,启动平台试运行,将平台建设成省市县共用共享的大平台。

(二)实现全链条监管

省农委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作,合力解决追溯信息平台对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与食品药品追溯信息平台有效对接,达到信息共享、资质互认;按照农业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要求,完善省级平台功能,探索省部平台对接机制。逐步实现从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全环节、全链条,上下相联、横向相通的可追溯监管。

七、推动机构建设,提升监管检测队伍能力

(一)推动机构建设

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加快推动本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补齐短板,落实监管职责,有效开展监管。县级农业部门加快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加大投入,规范运行,健全制度,探索建立乡镇监管员持证上岗和村级协管员制度。省农委有关单位加强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指导,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推进项目验收。对具备条件的检测机构,加快组织资质认定和机构考核步伐。

(二)提升监管检测队伍能力

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检测人员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省农委组织开展全省基层检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并组织参加全国第三届基层检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工作。组织已认证的省、市、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开展实验室能力验证。举办各类监管、检测和执法人员培训班,加强与先进省份学习交流,进一步增强业务素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八、加强质量安全宣传,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一)加强质量安全宣传

省农委在《吉林农业》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专栏,开展定期宣传;利用12316新农村热线和12582信息平台,发布有关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信息,扩大宣传引导。省农委有关单位组织开展禁限用农药宣传,印制宣传挂图,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药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农产品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二)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监管机构加强调研工作,深入基地、企业、市场以及乡镇监管站,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为推动监管工作,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打下基础。(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第四篇:贵阳市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贵阳市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一、坚持“产出来”,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 坚持推行按标生产,不断提高全市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一)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质量。抓紧制(修)订一批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贵阳地方标准。引导和支持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和支持由行业牵头、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龙头企业参与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品质、营养标准的研制。鼓励和规范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制定农业团体标准。鼓励开展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试点工作。加强标准的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大力宣传培训农药、兽药、肥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督促农产品生产者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规定。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建立完善生产台账。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发挥其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源头防控。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绿色兴农重大行动。重点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做好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病死畜禽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三县一市及花溪区监测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壤不得少于10个样品;

乌当区和白云区监测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壤不得少于5个样品;观山湖区和南明区监测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壤不得少于2个样品。

(三)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总量规模和质量水平。今年计划新增无公害种植业产地认定97万亩,复查换证产地61.53万亩;新增无公害畜产品、水产品产地13个,复查换证畜产品、水产品产地7个;新增“三品”农产品199个,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263个,续展绿色食品3个;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力争2018年我市“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占耕地面积75%以上。

(四)启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请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启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拟评定生态原产地产品23个。

二、坚持“管出来”,切实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观念,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依法监管、全程监管,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五)重点开展专项整治。针对非法添加、违禁使用、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私屠滥宰、水产品和生鲜乳违禁物质等专项整治行动。种植业上,重点治理高毒限用农药违规使用和禁用农药隐性添加等问题,严禁高毒农药用于蔬菜、水果、茶叶生产,严禁催芽素、水溶性农药2

用于茶叶生产;养殖业上,继续实施生鲜乳和水产品等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水产品养殖环节违法使用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药物问题,强化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加强违禁药物源头管控,依法打击使用“瘦肉精”和禁用兽用抗菌药、非法收购屠宰病死畜禽、私屠滥宰等行为,积极推进健康养殖,坚决切断违法犯罪利益链条。

(六)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将监管对象纳入“双随机一监管”平台。日常监管以随机抽查为重点,跟踪检查与重点监管相结合。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合理用药,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经营生产档案记录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等制度,着力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发挥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和村级协管员作用,对普通散户开展巡查指导和宣传引导,实现监管工作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

(七)强化投入品监管,深化农资打假。要认真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治理农村农资市场和茶果菜肉蛋奶主产区,以种子、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行为,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和相关人员实行联合惩戒,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活动和“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日”等活动,普及识假辨假、科学种(养)植(殖)和依法维权等知识,把安全优质的农资产品和质量安全技术服务送到农村。

(八)健全监管机制,加大执法办案力度。要认真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的意见》,根据《贵州省农3

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强化“检打联动”“行刑衔接”,加大农产品监督抽查力度,积极拓宽案源线索渠道,充分利用监测、投诉举报、暗访、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法调查处理,在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查处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剖析案件原因,追根溯源,违法必查、查必到底。对危害性高、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予以严办。对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案件,要商请当地公安机关提前介入。涉嫌犯罪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曝光典型案例,充分发挥警示作用,实现执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九)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交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情况,制定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2018年全市农产品监督抽查自检任务共3200批次,其中市级监督抽查农产品不得少于600批次(抽检范围涵盖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级监督抽查农产品计划为:三县一市不得少于500批次;花溪、乌当和白云区不得少于200批次(抽检范围涵盖辖区内所有的种植、养殖基地)。扩大监测范围,加大抽检力度,抽检范围涵盖我市所有主要农产品,对监测结果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警,督促问题突出区(市、县)开展监督抽查。

(十)加强风险评估排查和交流。对茶叶、猕猴桃、蔬菜、肉鸡、鸡蛋等贵阳市特色农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各区(市、县)要针对本辖区的特色集中产业制定风险监测计划,如:花溪的草莓、茶叶;开阳的茶叶和鸡蛋;修文的猕猴桃;清镇的肉鸡和蔬4

菜;息烽的肉鸡等,进行全过程、多层次的风险排查和验证评估,做到家底清、情况明。

(十一)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值守,建立反应讯捷、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问题。对各类突发事件或负面舆情保持高度敏感,力求做到第一时间监测预警、调查核实、会商研判、正面发声、系统处置,防范出现大的问题,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应急处置预案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十二)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贯彻落实省、市“双安双创”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切实把创建工作推向更多的区(市、县)。一要做好省级遴选的申报和迎检准备。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和开阳县要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出特色、创出亮点、创出优势,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制度机制,实施全程监管,做好参加省级遴选的申报和迎检准备,力争通过省级遴选,获得上报农业部考核的机会。二要争取政策支持。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和开阳县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调动全方位资源参与创建工作。三是要加强创建推广。在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和开阳县积极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乌当区、白云区和花溪区也要着手启动创建工作,拟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做好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相关准备工作,力争到2020年通过省级遴选,获得上报农业部考核的资格。使我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市、县)全部开展创建工作。

(十三)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推进5

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市级农业信息技术平台的后台服务等,率先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追溯管理。二是督促已加入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追溯应用,张贴追溯标签,上传追溯信息等工作。发挥追溯倒逼作用,推动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产销对接、过程展示,实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三是对已加入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但未进行生产或因设施设备损坏未开展追溯相关工作的农产品生产主体,要搞清原因,并及时做出调整或维修设备等措施,以保障溯源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坚持“树起来”,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含金量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让绿色优质成为我市食用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十四)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监管。一是扎实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证后监管工作。开展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培育、管理、保护及宣传工作,带动区域品牌打造和产业培育,更好地促进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二是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审核认证,提升发展质量,防范风险隐患,强化日常巡查工作,强化标志使用检查制度,建立健全产地和产品的监督检查制度,强化淘汰退出机制。三是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活动,提高“三品一标”品牌影响力、公信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坚持“讲出来”,着力强化宣传引导

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发挥媒体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6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优质安全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树立我市农产品安全优质放心的形象。

(十五)加强科普宣传树立消费信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报纸、电视、广播等新媒体及传统媒体传播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状态和成效。举办“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活动和“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日”等活动,增强生产经营主体合法生产、守法经营的意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权益。

(十六)加大优质农产品市场推介,强化品牌示范引领。积极组织“三品一标”农产品和生产主体参加“农交会”“绿博会”“农博会”等有影响力的展会,扩大我市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

(十七)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一是推动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的通知》(筑农办通〔2017〕173号)要求。2018年6月底,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和开阳县率先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到2019年6月底,我市基本实现农资和农产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建立信用档案。二是认真落实《农资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备忘录》,贯彻落实农业部《农资领域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三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各区(市、县)的“红黑榜”制度,并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主体定期进行评定。四是继续按照《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筑农办通字〔2015〕93号)要求,结合“红黑榜”制度,组织发动辖区内“三品一标”、保供企业、龙头企业等参加诚信企业评定,7

要求参评率要达到50%以上;修文猕猴桃产业、开阳茶产业、清镇和息烽肉鸡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企业参评率要达到80%以上。

五、坚持“强起来”,着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坚持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围绕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造就一支“脑要勤、脚要勤、嘴要勤、手要勤”、“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四勤四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干部队伍。

(十八)强化机构队伍建设。推动各区(市、县)落实属地责任,健全完善监管执法机构,充实监管执法人员,确保监管执法经费。探索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报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配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加强基层执法监管能力和追溯点建设。

(十九)加强农业检测体系建设管理。一是督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完成建设和验收,大力推进农产品质检机构考核。二是督促指导息烽县农产品安全检测站完成质检机构“双认证”。三是督促指导花溪区完成畜水产品和重金属检测项目的扩项;修文县、清镇市完成重金属检测项目的扩项。

(二十)提高监管能力。一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训,培训人员要涵盖县、乡两级的监管人员;二要开展检测技能培训、比武练兵和应急演练等。三要开展“三品一标”相关知识培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服务指导能力和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管控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十一)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8

上台阶。以党建促作风转变、以优良作风促业务发展。加强和改进基层调研工作,做好基层信息统计报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树立勤政廉洁的行风政风,狠抓工作落实,做到部署的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一年,也是“农业质量年”,各区(市、县)农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切实保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助推省、市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接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考核管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勤政廉政,务实肯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为贵阳市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贵阳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4月8日印发

共印16份

第五篇:甘肃省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甘肃省2017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17 年,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农业部门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从生产、监管两端发力,扎实推进质量兴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年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1.加快标准制修订。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地方标准的复核清理,围绕地方大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产品产地环境源头防控,加快制定和完善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操作规程和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加强标准集成转化,鼓励规模生产主体制定质量安全内控制度。

2.推进标准化生产。继续加大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的资金扶持,贯彻落实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创建省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加快省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以国家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菜果茶园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引导各地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示范场(企 业、合作社)、示范乡(镇)。推动“菜篮子”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建制按标生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千家万户走上绿色安全生产轨道。

3.稳步发展“ 三品一标”农产品。制定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计划,明确2017年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 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提高“三品一标”的总量规模和质量水平,“三品一标”农产品产量或规模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量或规模的比重稳定保持在50%以上。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县创建试点工作。加强“三品一标”证后监管,完善不合格产品退出机制;加大对“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抽检力度,“三品一标”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充分利用农交会、绿博会、农博会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营销促销、宣传推介活动,提高“三品一标”品牌影响力、公信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

4.巩固创建成果。按照“五强化、五提升”的要求,努力将首批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打造成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监管体系建设、社会共治的样板区,总结推广有效监管模式,带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5.加大创建成果展示。根据国务院食安办、农业部、食药局《关于筹备2017年全国“双安双创”成果展的通知》要求和总体安排,按照参展形式和任务分工,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目标任务,做好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展示的组织安排、资料征集、展示资料制作等工作,全面反映我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典型经验。通过展示带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推动建立社会多元参与、促进社会监督的体制机制。

6.扩大创建规模。做好凉州区、临泽县、陇西县、西峰区等4个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开展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

7.提升创建水平。召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全面总结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模式,对通过考核符合要求的第一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进行授牌,启动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加强对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监督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对考核不合格或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加强创建工作的督查指导和宣传培训,督促试点县(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制度机制,实施全程监管,提升创建效果和水平。

三、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8.进一步完善追溯信息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平台追溯管理功能,扩充监测、地理信息查询等业务模块;优化追溯信息平台运行机制,建设高度开放、覆盖全省、共享共用、通查通识的智能化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做好追溯信息平台的农产品分类、编码标识、平台运行、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技术工作,做好与正在建设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衔接的准备工作,确保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和互联互通。继续推进中药材质量信息化追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9.完善追溯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追溯工作指导,强化人员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构、体系和硬件设施,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生产经营记录、进销货台帐等电子档案,分级分类指导监管检测机构、检测站点、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开展信息录入和监管检测等各类数据采集上传,建立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机制,推进追溯信息平台的有效运行。

10.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在目前已开展追溯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化追溯硬件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试点的范围,将规模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追溯平台,保证农产品以二维码、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产地准出证明 等标识上市销售,与市场准入相衔接。

四、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

11.健全完善监管体系。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年底前要全部建立,继续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特岗计划 ”等方式为乡镇充实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加快推进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 伍建设。

12.加强农产品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和管理。加快在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已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要抓紧做好项目决算、财务审计、文件材料的整理汇编、市级初验等竣工验收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按期竣工验收。新安排项目要尽快开工,并抓紧做好实验室维修改造和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工作。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项目要按照2016年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反馈的问题和整改要求,上半年要基本完成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

13.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各地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项目运行经费不足和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发改、编制等部门的支持,将农产品质检机构运行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转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14.积极推进农产品质检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这项工作已纳入2017年全省食品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各地 要积极推进农产品质检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和水平,确保检测结果及时、准确、有效,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继续推进市县两级农业、畜牧兽医、渔业部门检测机构整合。

15.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能力验证工作。制定2017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能力验证工作实施方案,继续组织开展对市、县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技术能力验证工作。

16.开展第四届全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组织开展第四届全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人员竞赛活动。强化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代培形式,提高基层检测人员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信息发布 17.强化例行监测。制定2017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方案,继续组织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监测网络作用,强化监测预警,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对例行监测没有覆盖的产品和质量安全指标开展专项监测。

18.推进风险评估。制定2017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计划或方案,以农兽药残留超标、收贮运防腐保鲜添加剂使用、产地环境污染等重点环节和因子,依托农业部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和具备能力的市州农产品检测机构,开展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和专项评估工作。19.强化形势分析和结果通报。对监测结果及时开展会商分析和形势研判,共享监测结果。加强监测结果通报和发布工作,隐患问题突出地区要加大整改和执法查处力度。建立市级监测信息报告制度。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

20.进一步深化专项整治。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重点治理高毒限用农药违规使用和禁用农药隐性添加等问题,严禁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中药材生产。继续实施生鲜乳专项整治,依法打击使用“瘦肉精”和禁用兽用 抗菌药、非法收购屠宰病死畜禽、私屠滥宰、注水等行为,坚决切断违法犯罪利益链条。强化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重点治理养殖环节违法使用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药物问题,积极推进健康养殖。深化农资打假,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建立种子、农药、兽药、化肥、饲料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鼓励地方加快建设本地农资监管平台,探索建立执法奖励、假劣农资统一储存销毁制度。21.加强监督抽查和执法监管。制定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方案,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媒体报道和群众投诉举报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监督抽查工作。加强检打联动,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各级农牧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启动执法程序,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2.全力做好第二届文博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按照省食安委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围绕供文博会的重点产品和重点基地,突出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标准化生产、供文博会生产基地备案与监管、产地准出和产品追溯等关键环节,强化文博会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加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供应,确保文博会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3.做好应急处置和科普解读。确定专人负责各类新闻媒体有关食品安全的舆情监测,对各类突发事件或负面舆情保持高度敏感,第一时间掌握和报告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处置问题隐患,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值守,建立反应迅捷、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风险信息交流,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及时组织专家撰写科普文章,编制科普图书、画册、网页和动画视频,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普解读。对各类谣言、传言或不实信息,依托农产品质量 安全专家队伍及时发声辟谣,会同有关部门对造谣传谣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24.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试点。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推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制度和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试点工作,实现基地在网格、人员在网格、标准在网格、监管在网格、信息在网格的全覆盖网格化管理,做到政策宣传到位、生产技术指导到位、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到位、检测监管到位。

七、加强宣传培训

25.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以及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传播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通过新闻发布会、政策解读、新闻采访、署名文章等形式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和成效。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甘肃农业》杂志、《甘肃日报》、甘肃农业信息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为重要载体,加大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效、好经验好做法、典型模式,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案要案查处情况的宣传,大力推广先进经验,曝光典型案例,提高执法监管的震慑力度。

26.加强人员培训。制定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计划,建立分级分片培训制度,市级和重点县区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和检测人员由省级负责培训,县级和重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人员由市州负责培训,县级要对所属乡镇和村级监管人员开展培训,确保各级监管检测人员培训全覆盖。同时,要加强对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

八、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

27.加强监督检查。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合理用药,督促落实禁限用规定和休药期、生产记录等制度,着力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推动县级以上农业部门建立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诚信档案,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发挥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和村级监管员作用,对普通散户开展巡查指导和宣传引导,实现监管工作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28.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加强对各市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推动属地管理责任落实。

九、完善监管制度机制

29.完善法规机制。推进《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修订工作,建立与《食品安全法》相衔接的制度机制。加强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推进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推进社会共治。

30.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加快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制度,及时归集和共享行政许 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下载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镇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关系到我镇农业产品的生存和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农业主管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

    2013 年XXXX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讲话

    陈部长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工作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要求,回顾总......

    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XX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我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和消费安全,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

    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农办质〔2012〕7号)

    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农办质〔2012〕7号) 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产......

    农业部印发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推荐阅读)

    农业部印发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12-02-23 13:42 来源:Wind资讯 【字体大中小】 农业部网站2月23日消息,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农林局 2010年4月19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各项规定,加强宣传,我们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做好“三农”工作、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一按照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总体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我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