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企对账单错投而形成的案例
银企对账单错投而形成的案例
银企对账工作作为防范银企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防范业务风险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客户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度要求非常高。由于网点在开立单位结算账户时对账地址错误,造成邮寄银企余额对账单错投而引起客户的投诉,不但影响对账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对银行造成一定的声誉风险。
一、案例描述
单位客户与另一单位客户名称很相似,客户开户时提供的对账地址为:系所在的经营地址,邮局投递人员按照以上地址便将单位客户的对账单送到了另一单位,而另一单位却声称从未在银行开户,并致电客服要求查明原因,给予解释。
二、案例分析
(一)客户资金不能有效核对。开立单位结算账户时客户信息不完整、不正确对后续开展客户维护、客户对账、客户资金异动分析、反洗钱监测分析等业务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单位对账地址和联系方式不准确、不真实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点在开立单位结算账户时,营销人员未按账户操作流程的管理要求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双人实地考查流于形式。
(二)造成客户信息的泄漏。将A客户的对账单投递到B客户,从而无形中泄漏了A客户的账户相关信息,银行未尽到为客户保密的职责,易引发被诉讼的法律风险。
(三)引发银行声誉风险。上述事件中客户未在银行开立账户却长期收到非本单位的银企余额对账单,引起客户质疑且咨询客服,若后续处理不当,易造成投诉升级,影响银行声誉。
三、案例启示
(一)把控源头性风险。对于新开单位结算账户,网点营销人员应通过上门实地调查等方式有效做好尽职调查工作,调查的内容包括:客户开户证明文件,客户办公地址、经营场所、联系电话、联系人等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确保对账单能及时送达客户并进行账务核对,消除开户单位不能及时对账的潜在风险。
(二)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不仅要重视对新客户的身份识别,同样也要重视客户的后续识别。充分做好所开立单位结算账户的维护工作,对于新开立账户要及时维护客户信息,对于变更信息如法人、财务负责人、单位财务人员、联系电话、单位地址、注册资金、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等发生变动,要及时进行变更维护,联机修改时要进行查询确认,注意交易调整后的信息相互联动,保证客户信息的准确完整。
第二篇:关于11月份银企对账单的通知
关于做好11月份银企对账单的通知
各一级支行,全辖各营业部、二级支行:
根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12年终决算方案》的规定,为加快回收11月份银企对账单,协助做好会计年终决算工作。为此,请各单位务必按下列通知要求:
一、工作内容
在决算前,各单位配合会计结算部门对所有企业存款进行核对,包括余额为0的存款账户。根据11月30日企业存款账户余额填发附有回单的对账单,并在12月31日之前收回对账单,如发现银企账务不符,应及时查明纠正。
二、工作要求:
(一)市分行业务支持中心做好与邮政函件部门的沟通,加强银企对账单的投寄和回收工作,提高回收率和降低退回率,落实银企对账工作的统计、验印、通报、考核。
(二)市分行业务支持中心将于12月22日前将11月份对账未成功账户进行合理分配,交开户网点和账户维护部门上门收回对账单,市分行营运管理部将严格落实对账考核工作,各单位所分配的需上门对账客户处理率务必达100%。(直接分配不再走正式流程发文)
(三)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11月份银企对账工作,我部根据我行印发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门市分行银企对账考核办法(修订)》对未能在2012年12月31日前的11月份银企对账单回收率进行考核和扣罚。
(四)各单位可根据需要自行打印或制作一份对账单,双人加盖名章,用于客户到前台办理业务时自行对账或客户经理上门对账。(可结合10月份银企对账通报上门收回对账单)
(五)各单位负责人负责内部组织考核工作,组织电话催收,落实未对账客户上门催收工作。业务主管负责网点手工验印和电话催收等处理工作。B级柜员负责执行电话催收和柜台告知等处理工作。
特此通知
市分行营运管理部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六日
第三篇:对初中生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的案例分析(精选)
对初中生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网络上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
【案例简介】
我班学生王**,就属于典型的网络痴迷者。王**本来成绩还可以,但自从迷恋上网络后,上课经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发呆。星期六,星期天老是出入网吧,还经常翻墙到校外上网。喜欢与上网的学生为伍,一进网吧,他就非常兴奋,在虚拟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整天嘴里说的,脑子里想的全是游戏中的场景。除了网游,对别的东西没有多大兴趣。对父母的批评极为反感,态度也非常敌对。学习成绩是急速下降,家长对此束手无策。
【案例分析】
从这个学生各种表现,对照现在很多学生上网表现可以看出,这个学生过度依赖和沉迷网络游戏,同时还有易生气、暴躁、冷漠、敌对等心理问题。经过多方面了解,我分析这位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主要还是心理问题。促成他的心理问题因素主要有:
1.自身的自制力弱,比较随性。王**属较好动随意的学生,在课堂上他很难集中注意力,什么都喜欢去碰碰摸摸,没有一般同学的时间观念,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弄不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课堂上,他对一件什么小玩意感兴趣时,你就是提醒几次也没用。一不注意就会再偷偷摸摸拿出来,一堂课上如此反复,直到你没收为止。在多次谈话中,他自己也表示实在控制不了。这种自控力碰到新奇的网络就更加荡然无存了。
2.跟同学的交往不是很融洽。他的随意性也经常表现在生活中,很随意地动用其他同学的东西,又很不负责地使用。经过多次后同学们都很烦他,对他的指责颇多。现实生活中到处碰壁,他只有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去寻找安慰。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他构建人际关系的主要形式。
【解决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堵:要戒掉网游,先要堵截其跟网络接触的机会。首先,找家长。告知每周准确的离校和返校时间,周末让家长监督,防止学生到网吧上网。并约定如果学校时间安排有变老师将及时联系家长。第二,更换寝室。我班有个二楼的寝室,翻墙外出的可能性较小。第三,到门卫处挂号。我亲自带到门卫处,让门卫认识他,他的进出要有我的批条。这样,既防止他趁门卫不留意混在通校生中外出,又防止他翻墙外出后再从大门进,最重要的是对他有种威慑力。这就是“堵”。
2.引:“堵”仅仅治标,要想根本解决学生对网络的迷恋
问题,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集体氛围。首先创造一个文明上网的小气候。我利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让全班学生知道网络的益处和副作用,并为学生介绍一些教育类网站和其他绿色网站。接着,我把班级的读报活动交给了王**负责,每天由他负责取班级报纸,选择读报内容及教室张贴内容。这样,他每天都有忙碌的工作。急于知道新闻的同学们也乐于接近他,愿意和他搞好关系。担任此项任务,他从报纸中既获知了新闻,又受到了正面思想影响,并且满足了与同学交往的心理需要。
3.爱:首先我与各任课教师打招呼,让他们多注意王**的优点,尽可能地表扬和激励他。如他的字写得较好,我就让各科教师多表扬他的作业书写,需抄写到黑板上的事尽量让他做。然后我建议他父母学会放松心态,不要与孩子激烈对抗,要保持理性的态度。还要经常与孩子共同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工作,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见,采纳合理的建议,通过耐心和爱心来与孩子做平等沟通,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快乐与自信,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篇:事例教学与案例教学分别是基于对“事例”与“案例”的分析而
管理学精品课程培训作业
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和事例教学
案例教学非常流行和热门,但是在本科一年级的学生中采用案例教学并不是很合适,在本科教学中更适合采用事例教学法。
事例教学与案例教学分别是基于对“事例”与“案例”的分析而进行的教学。首先“, 事例”与“案例”的含义有所不同。事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呈现的故事、事件等,一般具有如下作用:(1)引出教学话题,(2)说明或佐证一个概念或原理,(3)作为练习或作业的材料,(4)活跃课堂气氛。相比案例,它“既可以是客观真实的,又可以是主观虚拟的”;既可以是典型的,又可以是独特的;既可以带有疑难问题,又可以直接由教师进行深入分析。而案例则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的书面的描述”。与事例主要由教师口述不同,案例一般采用的是文字材料的呈现形式。一般认为,案例具有如下特征:真实性、典型性和问题性。
可见,事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但是在教学中都存在着严谨性和艺术性的问题。对于案例教学来说,现成的、真实的典型案例比较多,严谨性的问题解决得都还比较好,但是冗长的案例、枯燥的文字造成艺术性的缺失,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案例分析中的趣味性,并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快乐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的艺术性。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还是不适合多用,因为,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喜欢或习惯的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如有的学生喜欢小组活动的方式,有的学生却倾向于教师采用讲授的方式;教师教育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如班级的规模过大,师生原有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具有一定的惰性,教师缺乏必要的有效培训等等。
而事例教学中事例的艺术性比较好解决,但是其严谨性则是要比案例要低得多,事例可能大量的是信手拈来的,往往是简短的,也没有完全经过实践的考验,而我们在教学中却经常使用这种不甚严谨的事例来说明管理学理论呢?并且让学生在借助事例思考、理解管理学理论的时候不至于产生大的偏差呢?而且让学生在思考管理学理论的时候,不仅仅是基于事例的支离破碎的碎片式的理解,而具有系统的理解呢?所以,在事例教学中,事例教学的严谨性是管理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要做到例与理的有机结合。一要坚持思想性为主。这就要求举例时始终要把思想性放在首位,有坚实的理论根据和明确的指导思想。二要有好的事例,选择思想性强,又能说明问题的事例。
第二,要做到事例精。即选用那些最能说明问题,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对一般化事例,可能会很有趣味,但说明不了问题的就要忍痛割舍,就是说用一个事例能说明的,不必用二个。当然这个事例必须讲透讲明,让学生打下烙印,切忌晴蜓点水,一掠而过。
第三,要做到事例新。教学中要运用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作例子,既对学生加强时政教育,又为管理学增添时代活力,增强管理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二是课堂语言要选用新词汇。当今社会新术语不断出现,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在课堂上使用新词汇,这会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满足学生求新心理,并强化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三是阐述观点要用新材料。一定要紧跟形势充实新材料和新数据。四是讲解旧事例,赋予新含义。我们不但要运用新鲜的事例,还要善于对旧的事例赋予新的含义,挖掘出新的思想,这同样也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第四,“远”的事例可以讲,但要“远”“近”结合,以“近”为主,最好多讲一些身边的事,即选用学生身边熟悉、关心的事例,甚至学生自己的事,多用一些本乡本土的事。这样听起来有一种亲近感、现实感,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共鸣,达到理解掌握教材理论的效果。
第五,正与反的关系。要以正面事例为主,但讲正面事例要讲究讲授艺术,切忌“假大空”。要把正面事例讲得形象、具体、生动,讲得活灵活现,这样学生既接受了教育,又得到了一种艺术享受。当然,也可以有分析有批评地讲一点反面事例。反面事例是一种很好的反面教材,反面教材运用好了,能给人以警戒和启迪,因此适量的反面事例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讲反面事例宜粗不宜细,不能纯客观地宣传,同时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讲,否则,会产生消极作用。
第五篇:对与错的争辩——《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课案例分析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教学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小朋友的勇敢与快乐。可就在我认为可以为这节课圆满画上个句号时,我的结束语把我推向另一个世界。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觉得书上写雨点不会把我淋坏,是不对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都怪我只注意让学生空谈勇敢,而忘了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
师: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平时,我们不淋雨都经常感冒,要是下雨时,我们还淋雨,肯定会感冒,可能还会发烧,怎么说不会淋坏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话甲子一下子打开了。
生1:对呀!平时父母和老师也不让我们淋雨呀!
生2:头顶着书包来跑,一点都不方便,哪还机灵呀!
生3:淋雨发烧后,不能上学,父母更操心,一点都不爱父母。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顿时哑口无言。可教学不能就此打住呀!生灌硬套,不是办法。我机灵一动,为何要在对错上打转呢?因此,我没有做任何自行评价,但我首先表扬了他们的积极主动,大胆质疑。
再引问:你能想出不让父母操心,又不会让自己生病的法子吗?
生:我自己准备雨具,放在书包里。
生:我跟顺路的同学合用一把伞回家。
生:大雨的时候,我先不回家,等雨停了再走。
„„
课堂上,五花八门的答案,层出不穷。也正因为这样,学生在争论中体会到与现实中的 矛盾,在对与错的问题上,学会一分为二来分析,从而能灵活地变换角度地去思考。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少些理论,多些情趣;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 包办,多些自由;那么,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语文,而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