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保后管理工作

时间:2019-05-13 20:1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保后管理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保后管理工作》。

第一篇: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保后管理工作

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保后管理工作

一、风险控制部保后管理工作 第四节 保后检查

第三十一条 保后检查是指公司对项目承保后,为了解在保项目最新状况,控制担保风险而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书面检查或实地检查。

第三十二条 担保项目的检查由风险控制部会同业务部组成3人检查小组,指定其中一人为检查组长,负责保后检查工作的组织和安排,检查前要制定检查计划并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第三十三条 保后检查分日常检查和重点检查。日常检查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担保金额、担保期限、反担保措施、风险等级等确定检查频率,日常检查至少每个季度要进行一次。重点检查是对借款封闭管理的项目、认为风险较大的项目及其他须特别关注的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或全程跟踪。

第三十四条 检查完毕后,检查人员共同起草《在保项目检查报告》(附件5)和要求企业及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报总经理签批意见后与有关资料一并归档。

第三十五条 保后检查的内容:

(一)债务人是否按借款合同规定支付利息;

(二)抽查账目、核实销售收入,了解债务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 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文件

(三)对重大反担保措施状况进行考察,确定反担保措施中是否发生了新的不利因素;

(四)风险计量和总结(参照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五)抽查销售合同原件。

(六)对有研发或生产能力的借款人,应考察研发或生产现场。(七)对有大量库存的借款人,应考察库存现场。(八)对就业及工资给付情况现场调查。

(九)其他重大事项的调查(企业购并、重组、改制、变更主要决策及管理领导人等)。

(十)其他须说明的情况;

第三十六条 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较大问题,须当日向部门负责人口头报告,部门应在2日内将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书面报告主管副总经理。

第三十七条 对发现的重大问题,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总经理,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可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专题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第五节 展期、逾期及撤保项目的风险管理

第三十八条 展期、逾期及撤保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风险控制部对申请展期的担保项目,逾期的担保项目、可能撤保的担保项目会同业务部门进行评审;出具独立的评审意见,为公司相应决策提供参考意见。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文件 第三十九条 对于业务部送交的、经公司负责人批准的展期项目,按照新项目的担保评审程序组织重审。

第四十条 对于展期的担保项目,业务部应当提出展期项目处理意见、依据及相关资料。

第四十一条 对于展期项目处理意见包括:

(一)无需增加反担保措施展期;

(二)增加反担保措施后展期;

(三)建议不展期;

第四十二条 对于业务部送交的《逾期担保检查报告》(附件6)及相关处理意见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报总经理审批后,按照审批意见组织初审、复审等程序。

第四十三条 对逾期的担保项目,由业务部起草《担保项目逾期报告》,提出处理意见,风险控制部进行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对逾期担保项目的处理意见包括:

(一)采用更为可靠的反担保措施;

(二)建议撤保。

对逾期的担保项目按风评委评审及审批权限办理。

第四十四条 在保项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主动撤保:

(一)担保贷款未按担保申报时的用途使用;

(二)项目承担企业提供虚假资料或具欺诈行为;

(三)公司认为项目承担企业出现重大经营失误或市场、财务状况等方面出现较大潜在风险。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文件 第四十五条 对于项目撤保,由业务部起草《项目撤保报告》(附件7),提出处理意见后转交风险控制部进行审查,风险控制部提出审查意见。

对项目撤保按会议评审及审批权限办理。

第六节 代偿、追偿项目的风险管理

第四十六条 代偿、追偿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担保项目发生代偿、追偿后,风险管理部对业务部门起草的代偿、追偿方案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

第四十七条 担保项目发生代偿或代偿后进入追偿程序时,业务部起草担保项目代偿、追偿方案,风险控制部对于业务部门送交的代偿、追偿方案进行审核。

第四十八条 风险控制部会同法律事务部对代偿、追偿方案提出审核意见,填写《代偿、追偿方案审核意见表》(见附件8)。

第四十九条 将《代偿、追偿方案审核意见表》报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分管副总批准送交业务部。

第五十条 更具公司安排督促追偿担保项目的责任人尽快完成追偿工作。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文件

二、法律事务部保后管理工作

第六节 法律事务协助(包括代偿追偿事项)

第四十二条 法律事务部按照公司其他部门的需求或者公司负责人的安排为公司其他部门及人员从事相关法律事务提供协助;

第四十三条 法律事务为公司法律顾问从事日常法律顾问业务提供协助,法律顾问到公司来进行相关法律事务的工作时,法律事务部做好相关的接洽、工作衔接,办公场地、设备、器材的配备,公司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提供必要支持的工作。

第四十四条 为公司从事代偿、追偿活动提供法律协助就提协助如下:

(一)向法律顾问讲述需要代偿、追偿项目的具体情况和最新情况与进展;

(二)为法律顾问制定具体的代偿、追偿方案提供协助支持;

(三)协助法律顾问与公司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高效的沟通;

(四)为法律顾问进行的关于追偿、代偿涉及的诉讼和非诉事项执行 必要的准备和协助;

(五)代偿、追偿中需要提供的其他协助。

第四十五条 法律事务部为公司法律顾问从事相关诉讼事务提供职责范围内的协助; 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文件

第二篇:法律风险控制

一、深圳近三年旅行社行业常见风险事件情况简介

从2007年1月截止到2010年10月31日,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旅游行业的旅行社共计250多家,发生各类案件总数为1755件。(数据来源:市文体旅游局、市消委会、各旅行社、各保险公司、江泰保险经纪公司等)

在1755件案件中,游客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人伤)案件1236约占总案件70%;非游客人伤案件占总案件30%。说明人身伤害是旅行社对外经营的主要风险,而且人身伤害的赔偿金额远远大于财产损失的赔偿金额。

将1236件人伤案件可以分为10类,由少及多可以排列为:溺水案件24件,;坠落案件23件,高原反应案件37件,出境失踪案件27起,动物咬伤案件41件,;猝死案件44起,食物中毒案件52件,自身疾病案件122件,交通事故案件137件,一般意外伤害案件729件(主要指摔伤、撞伤等)。这说明,一般意外伤害事件、交通事故、自身疾病和食物中毒是游客人身伤害的主要原因。

将519件非游客人伤案件分为8类,由少及多可以排列为:旅行社工作人员受伤案件26件,财物被抢案件31件,现金损失案件24件,物品损坏案件26件,财物被盗案件65件,财物丢失案件84件,旅程取消案件69件,旅程延误案件194件。

以上数据说明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旅游链条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主体,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二、旅行社风险来源分析

(一)旅行社自身原因。主要表现在:

1.没有履行安全告知义务引发的人身伤害。例如:旅行社没有告知游客参加旅游团所需具备的身体条件,导致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引发自身疾病或发生高原反应等情况导致游客人身伤害。

2.旅行社工作人员由于疏忽导致游客的财产损失。例如:导游记错航班,计调出错机票日期,导致行程延误;导游看管游客的行李物品丢失等。

(二)旅游辅助者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旅游辅助者没有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游客在旅游辅助者的经营场所,如景区、宾馆、餐厅、商店和娱乐场所发生意外伤害或者第三人伤害或者财物被盗案件。

2.由于旅游辅助者自身过错或疏忽导致游客受到伤害。比如旅行社安排的旅游大巴车违反交通法规引发交通事故,造成游客人身伤害。旅游景区对林木疏于管理,导致林木折断造成游客人身伤害。景点对动物管理不善导致游客人身伤害。

(三)自然原因。主要表现在:

1.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旅游行程延误。旅游行程延误案件中,有部分案件是由于天气原因

导致的。

2.由于自然原因导致意外伤害,如洪水、泥石流、大风、地震等原因导致游客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一般意外案件中有部分案件是由于自然原因导致的。

(四)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

1.由于政府原因导致一些旅游行程被取消:如菲律宾人质事件,泰国红杉军事件等。

2.由于第三人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游客财物被盗窃、被抢劫或者游客被第三人伤害等。这些案件的发生与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是有一定关系的。

三、旅行社风险产生的法律原因

(一)旅行社作为经营者,应当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上述规定表明,游客在接受旅游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的权利,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要保证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旅行社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服务,应当向游客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这些都是旅行社的法定义务。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没有免责内容,即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经营者都需承担赔偿责任。

(二)旅行社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依据《合同法》规定负有全面履行合同义务的责任。《合同法》明确规定,合同当事人要全面履行合同义务。违反合同规定,要承担违约责任。安全保证义务属于全面履行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旅游合同的附随义务。如果由于旅游辅助人或者第三人原因,导致旅行社不能履行合同义务,依据《合同法》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旅行社应当先对游客承担违约责任,然后再追究旅游辅助者或者第三人的法律责任。

(三)旅行社作为旅游服务经营单位,依据《旅行社条例》的规定应当履行真实说明、警示、防止危害发生和采取处置措施的义务。《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旅行社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事项,应当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必要措施。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形的,旅行社及其委派的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及时报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境外发生的,还应当及时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相关驻外机构、当地警方”。这说明,如果旅行社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事项,没有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也没有采

取防止危害发生的必要措施。这就意味着旅行社已经违反了《旅行社条例》规定,没有履行法定义务,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旅行社要对整个旅游行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的危及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事项进行说明和警示。否则旅行社应承担法律责任。

(四)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并以组织旅游活动获得经营利润,是旅游活动的受益人。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受到损害,即使旅行社对损害无过错,旅行社也需对旅游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57条中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可以责令对方或者受益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表明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组织者,是旅游活动的受益人,即使对旅游者的损害无过错,也要承担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即一定程度的无过错责任。

(五)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全面规定了旅行社应承担的十几种主要法律责任。(在第五部分详细解释)

四、常见旅游风险管控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旅行社的风险大部分是来源于旅行社的外部,由于法律原因导致旅行社承受的风险过于集中。为了解决旅行社对外经营的风险过分集中的问题,降低旅行社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保证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旅行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旅行社法律风险管控体系:

(一)旅行社的经营者要树立保险意识,建立完善的保险保障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具体建议要建立高中低搭配的旅游保险体系,即A、给每位游客在团费中购买一份较低额度的旅游意外保险。B、推荐每位游客自费购买一份额度较高的旅游意外保险。(一般旅行社要积极办理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回佣手续费也是一份收入,可抵回赠送意外险的成本)C、购买额度较高的旅行社责任险。

(二)要提高旅行社的风险管理水平,旅行社最好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律师对旅行社常见的经营行为进行必要的指导,例如签订国家旅游局推荐使用的合同、包团单位签订的合同要经过律师审查、合法聘用导游,审慎选择旅游辅助者,如选择合法经营并具有相应安全保障能力的住宿、交通、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经营者等,事前预防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旅行社选择有保险保障能力的旅游辅助人。在我们处理的交通事故案件中,由于旅游汽车公司的原因导致旅行社承担先行赔付的法律责任。旅行社在承担先行赔付责任后,向旅游汽车公司追偿时,却发现旅游汽车公司没有能力向旅行社赔付。这说明旅行社选择的旅游汽车公司存在抗风险不足的问题。如果旅游汽车公司的责任保险足额,不仅可以提高汽车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还可以提高理赔效

率,缩减成本。同样情况也发生在景区、宾馆、餐厅、商店和娱乐场所。我们建议旅行社,要求其必须选择有足够保险保障能力的旅游辅助人,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旅游行业的风险管控水平。

(四)旅行社要协助保险公司进行一些赔偿数额较大的保险理赔案件的追讨工作。旅行社责任风险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旅游辅助者或第三人。保险公司进行保险理赔后,要按照法律规定行使代位求偿权,通过法律程序向直接责任人追偿,以减少保险损失,从而降低旅游行业的风险。旅游社在保险公司诉讼过程中要提供必要的协助,包括出具相关的证明。

五、旅行社对游客的主要法律义务及应对措施

1、旅游前做好告知和警示义务:A、在门店销售时对老人、孩子、孕妇、有过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士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出书面提醒,对严重者要求其出具“本人或家属保证其身体健康状况能适应旅游行程安排,对个人健康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完全有个人负责与旅行社无关”的声明。B、对爬山、游泳、划船、温泉、漂流、探险、高原地区等存在较高风险的旅游项目在行程表中做出书面针对性安全提醒。C、导游在整个旅游过程中都要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在每个具体的景点前都要针对性的强调具体景点的安全注意事项。

2、旅游途中及自由活动期间事发时要尽到提示义务、救助义务。一旦发生人身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旅行社工作人员要做到A、报警

110、报急救120、保护现场、展开救治、报告地接社、报告组团社、报告旅游局、报使领馆、通知家属、报保险公司。B、地接社负责人到现场或医院、组团社负责人到现场、必要时保险公司人员到场、配合警方、旅游局等政府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垫付相关费用。

3、旅途中及自由活动期间的协助义务、补充赔偿义务:A、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案件有明确侵权的第三人的要尽到协助游客向第三人索赔的义务。如自由活动期间游客被盗、被抢、被打等,协助报警、协助维权、所有费用和责任由侵权人承担,找不到侵权人的客人承担。B、旅游辅助者的经营场所即景区内、酒店内、餐厅内发生的第三人侵权导致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责任承担有争议。旅游辅助者要区分情况承担部分的安全保障义务。C、除旅行社及辅助者之外的第三人造成游客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如果旅行社没尽到协助义务存在过错,根据过错程度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比如:游客求助时未到场,未采取合理措施导致损失扩大,未协助报警、就医导致严重后果等。

4、旅途中的安全保障义务、补充赔偿义务:在景点景区、旅游车上、酒店、饭店、购物、娱乐场所等旅游进行中发生的与旅游辅助者相关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旅行社及旅游辅助者都要承担安保义务。旅行社处理此类问题最主要的原则是,旅行社与游客及家属建立统一战线,引导客人和家属直接与旅游辅助者展开谈判,集中焦点、锁定目标-旅游辅助者,尽量尽快在事发现场解决赔偿问题,签订书面赔偿协议。把握好游客及家属想尽快拿到赔偿款的心理,景点、景区、地结社等旅游辅助者不愿把事情闹大、害怕媒体曝光影响信誉形象、还要承担出事游客家属食宿、招待费用,愿意早日解决问题,越拖越被动等心理,争取能圆满在事发地解决问题,不留后患。否则,一旦回到深圳旅行社将直接面对游客,可能要承担先行赔偿的责任,赔偿客人后再去找旅游辅助者追偿。

5、旅游意外保险的协助理赔义务。一定要有保险意识,虽然旅游意外险不再强制购买,但建议旅行社给你的客人至少购买一份底额度的旅游意外险,并推荐客人自费购买一份高额度的旅游意外险。国内赠送意外险最好能达到每人30万保额,推荐客人购买意外险最好高于每人30万保额。意外保障范围:A、意外伤害:指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客观事件直接致使身体遭受的伤害。

B、急性病食物中毒 高原反应 等。C、通常不保:身体本身已有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感冒发烧等。D、一般治疗时不要用医保卡。

6、旅行社责任赔偿义务。A、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中因被保险人疏忽、过失导致客人发生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因意外事件被保险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法院裁决后判决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等,常见的有交通事故、食物中毒、代管的证件行李丢失等。B、一定要买足额的责任保险,建议目前的责任险事故中个人赔偿额度为每人80万,每次事故800万,全年累计800万。如果万一出现群死群伤的重大交通事故、食物中毒事故,车队、酒店、景区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或事发后未与客人达成协议,客人只按旅游合同起诉旅行社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下旅行社不至于面临关门、倒闭的灭顶之灾。C、如果出现重大责任事故,一旦旅行社责任保险额度不够旅行社要自行承担责任险额度外的赔偿责任。

7、旅行社的谨慎选择义务。A、选择合法资质的地接社,除实力、信誉外主要注意要求地接社购买足够额度的旅行社责任保险。B、选择好当地有实力的车队,不要图便宜用无资质的车队,注意要求车队购买各种保险齐全,对乘客座位险要求不少于50万每人,一次事故不少于1000万的额度。C、对景区、酒店、饭店及其他旅游辅助者的选择一定要其合法的营业执照、有相关的公众责任险等。

8、旅行社的先行赔偿义务。A、旅游经营辅助者违约如果没有能在当时处理好纠纷,客人没有得到赔偿,可以回到出团地依据旅游合同要求组团社承担违约责任,组团社要先行赔偿客人的损失。B、旅行社赔偿客人损失后可以选择向保险公司理赔或向旅游辅助者追偿。

9、旅行社的连带赔偿义务。A、承包、挂靠者、业务人员、工作人员、分社、营业部等造成游客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旅行社与上述主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或先赔偿责任。旅行社承担责任后可以向上述主体追偿。B、某些情况下游客起诉旅游辅助者时,旅行社作为共同被告,法院判决旅行社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0、旅行社的保密义务。未经游客同意泄露、公开其个人信息的要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三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法律风险是一种可能造成企业经济、财产损失的商业风险,它存在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任何一种既有风险和潜在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及时规避,一旦风险出现,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整体运作,其后果往往是企业难以控制的,甚至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灾难。就我国公司、企业的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企业的经营与利润增长,而忽视在日常决策中预防法律风险的能力,这明显是存在严重隐患的。如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自身将难以掌控,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相当严重的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并且可能牵连到公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如财务风险、销售风险、投资风险、政策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企业法律风险属于企业风险的范畴,法律风险贯穿企业的始终,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已经认识到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企业法律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建立建全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风险与企业法律风险

(一)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风险含义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一定期限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的产生,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是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带来负面后果的可能性。风险与损失或损害(即各种不利后果)有关,并且和损失或损害发生的可能性有关。

2、风险的特征

(1)风险的客观存在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无法回避风险,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及损害的产生。自然灾害的风险如地震、洪水会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损失。(2)风险的相对性

风险是相对的、变化的,风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风险的内容、程度也随之变化。如汇款风险是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因外汇储备、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3)风险的可识别性

风险是可以识别和控制的,风险可以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判断某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程度。因此,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哦时代,风险是可以预测,也是可以控制的。(4)风险与收益的共生性

风险与收益是一体共生的,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会带来费用的增加、各种损失和损害的产生、如果能够有效地管理风险,风险将会转换为收益。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企业法律风险的含义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自身作为法律主体按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或者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法律风险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法治意识不强,这些潜在的风险就会变成现实的灾难。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和守法意识,在日常经营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防患于未然。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加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它确立了法律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序和环节,从制度上保证了合法经营、依法决策。2 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2.1企业法律风险发生原因的法定性(约定性)

①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一方面指法律和行政执法力度的现状,另一方面指法律的出台、修改或废止,以及行政执法状况的变化。

②企业未依据法律规定有效实施法律控制措施,或违反合同约定、侵权等。③企业或与企业发生法律关系的各类主体的行为。2.2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领域的广泛性。

法律规范规范了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全过程,企业作为法律规范的主体之一,只要其行为涉及法律规定,就有可能存在法律风险。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都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常见的有合同风险、不规范经营风险、债权过于集中带来的坏帐损失风险、诉讼风险、治理结构缺陷带来的决策风险、员工意外伤害风险、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员工道德风险、公司印章管理不严带来的债务风险、投资合作风险、分支机构风险、借贷风险、担保风险、商标被抢注风险、专利侵权风险、商业秘密失控风险等。2.3法律风险发生结果的强制性

一定的法律风险发生就会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法律风险发生导致的后果是企业承担法律责任。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三类:民事责任,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妨害等;行政责任,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刑事责任,包括单位承担罚金、主管领导也要承担刑事责任等。

2.4企业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发生形式的关联性

在企业风险体系中,许多风险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可能互相转化,存在交叉和重叠。法律风险与其他各种风险的联系最为密切,关联度最高。如企业发生财务风险、销售风险,往往也包含法律风险;由于法律风险是依据法定原因产生的,而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法律风险是企业风险体系中最需要防范的基本风险。

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1、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1.1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含义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试图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内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和促进组织的整体利益实现。在企业面临风险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便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利益。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从战略层面开始的并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过程,具体来讲,包括经营主体对其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包装经营活动的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1.2、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意义

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科学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企业只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在变换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企业因法律风险而遭受损失。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去股东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而阻碍企业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有必要进行风险管理,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目标及原则 2.1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

企业风险管理分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2.2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培养企业及其所有成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抵抗风险的综合能力。

2.3 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则

(1)充分考虑潜在损失的大小。(2)充分考虑收益与损失之间的关系。(3)充分考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三、企业常见法律风险

1、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是否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完全履行了设立企业的发起人出资等义务,以及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具有一个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

2、合同法律风险

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经济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利益受到损害的风险。合同作为一种实现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手段或者工具,具有动态性,双方当事人通过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履行,最终需要确定某种财产关系或者财产权属状态的变化,而当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实现出现障碍,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损失风险就展现出来。比如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或者企业给代理人授权不明签订合同要承担的法律风险,又如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审查不严格造成的付错款的风险,再如技术转让合同中没有制约对方的关键条款造成技术成果不能实现的风险等等。

3、企业投资与并购法律风险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总称。从法律风险的角度看,收购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较大,承担的风险也较大。企业并购涉及公司法、劳动法、房地产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程序复杂,潜在的法律风险较高,通常需要专业的企业并购律师全程辅导完成。

4、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从法律风险的解决成本看,避免他人制造侵权产品比事后索赔更为经济。这方面主要包括公司的企业名称权、商标权、专利权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网站域名等被侵权的风险,根据现行法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方面主要应注意“先申请先保护”原则,以及权利的及时续展维护等。

5、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在我国,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主要是《劳动法》和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最近公布的于 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用工制度进行了全新的规范。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法律纠纷甚至赔偿责任。比如:聘用了与原用人单位签订有商业秘密保护协议或者同业限制协议并在有效期内的员工,将会导致企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6、企业税收法律风险

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为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或不利的法律后果,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少交了税,或者因为涉税行为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7、行政法方面的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行政违法、违规,可能面临的税务、工商、技术监督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违法的风险性视其情节决定,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情节过于恶劣或后果

过于严重,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下表为企业行政法律风险一览表:

8、刑法方面的风险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存在的触犯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刑事处罚行为的风险。主要是商业贿赂、非法经营等方面的风险。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很复杂,预防与控制也需要因事而异。法律风险与企业风险存在这样的辨证关系:法律风险,只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一种;但是,企业的任何一种经营风险,最后都会带来法律风险。

第四篇:经济合同法律风险控制

一、合同风险控制总则篇

1、要约及承诺的发出及撤回风险

(1)是否成立要约(参见附件1要约书及附件2要约邀请书);(2)要约如何撤回(参见附件3要约撤回书);(3)要约如何撤销(参见附件4要约撤销书)(4)是否成立承诺(参加附件5承诺书)(5)承诺如何撤销(参见附件6承诺撤销书)

2、审查签约主体是否合格

(1)对法人的资格审查。a是否依法成立;b有没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c是否有自己的名称、组织结构和场所;d是否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主要查看是否能够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2)对非法人单位的资格审查。a是否按规定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b分支机构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名义签订合同的,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及其授权;(3)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a该企业或组织是否合法存在;b法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国籍以及企业或组织注册地;c企业是有限公司还是无限公司,是否具备法人条件;

(4)对自然人个人的资格审查。a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是否可以独立订立的合同;c,不能独立签订的,能否取得该自然人的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5)对于特殊行业的当事人,是否能够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相应 的资质;

特殊许可经营的行业: 必要经营资质的行业:

3、与签约主体相关的当事人的资格审查

(1)对保证人的资格审查。A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b保证人是否具有代为清偿主债务的能力;c保证人的限制性规定:

一、国家机关不得作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二、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

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除有书面授权)、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

(2)对代订立合同的代理人的资格审查。a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即是否有被代理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b其代理行为是否超越了授权范围;c审查其代理权是否超出了代理权限。

4、审查对方是否具有履约能力

根据合同标的的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和依赖程度考虑审查深度(1)要求对方提供或查询银行征信证明;(2)提供财务报表(3)实地考察(4)

5、审查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是否一致(1)核查合同内容性质;

(2)合同名称是否涵盖合同内容;

6、审查合同订立程序是否合法

审查合同订立程序是否合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审查合同是否需要经过有关机关批准或登记或备案,如果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履行上述手续的,应审查是否履行了上述手续;

(2)如合同中约定经公证合同方能生效,应审查合同是否经公证机关公证;(3)如果合同附有生效期限,应审查期限是否届至;

(4)如果合同约定第三人为保证人的,应审查是否有保证人的签字或盖章,(5)采取抵押方式担保的,如法律规定或合同要求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的,应审查是否办理了登记手续;

(6)采取质押方式担保的,应按合同中约定的质物交付时间,审查当事人是否履行了质物交付的约定。

(7)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8)签名或印章上的企业名称是否和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一致;(9)签字人是否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10)签字盖章的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

7、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6.1审查合同是否具备以下必备条款: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

6.2必备条款外,建议包含下列条款:(1)保密条款;(2)由谁负责解释条款;(3)补充条款订立方式

以上条款应做到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9、注意缔约过失责任 如何界定缔约过失(1)是否为恶意磋商行为;(2)应当披露的的信息未披露;

(3)是否能利用缔约过失责任维护权益;

9、注意合同的有效性问题

(1)审查合同条款及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是否涉嫌存在合同法中所规定的合同无效、免责条款无效、可申请变更或撤销的情况;

(2)合同中的约定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审查合同中所用的法律术语、技术术语是否规范;

(4)审查交易标的物的质量标准是否符合法律的明确规定;

(5)审查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属性是否一致,特别是有名合同的名称与合同内容是否存在冲突。

注:合同个别条款无效并不导致整个合同无效,整个合同无效并不导致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无效。

10、审查合同形式是否合法。

对合同的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包括: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及借款合同(自然人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等,定金应以书面形式约定。

10、对合同条款明确性的审查

在审查应注意合同中的权利义务是否明确,以避免当事人因权利义务不明而丧失权益或导致损失。此类审查包括可识别性、明确性。(1)条款内容是否明确、具体、可识别、可履行;

(2)合同约定的程序是否明确、具体且定有时限、义务归属;(3)争议处理方式是否明确具体且有时限、义务归属;

(4)条款之间是否由于配合问题而存在权利义务不明确的缺陷;(5)是否由于表述不严谨而存在权利义务不明确;(6)权利义务及违约是否具备可识别性;

(7)附件内容是否明确、是否与合同正文冲突,如有冲突是否有解释顺序。

11、对合同条款实用性的审查(1)是否明确界定双方各自的责任;(2)是否设定避免争议的条款;

(3)是否明确合同中履行方式及顺序、履行地点;

(4)合同中对管辖等条款。

12、合同变更及转让阶段需做的审查

(1)合同变更协议是否采用不采用书面形式;(参见附件7合同变更协议书范本)

(2)合同变更是否履行法律规定的批准、登记手续;

(3)合同转让是否采用书面形式:(参见附件8合同转让协议书范本)

(4)合同变更是否履行法律规定的批准、登记手续

股东变更登记流程 股权转让协议流程

13、不可抗力的法律风险控制

(1)确定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尤其是双方需要特别排除的事件,如政府行为是否属于不可抗力等;

(2)事件发生后通知对方的期限以及迟延通知的责任;(参见附件9不可抗力通知书)

(3)出具证明文件的机构:(权威专业鉴定结构)

(4)不可抗力哪些导致合同解除,哪些只是部分解除,哪些只是暂停履行等;(5)如何减少损失措施 a费用减免、b、保险

14、合同解除阶段的审查(1)合同解除条件是否成立;

(2)合同解除通知书是否寄送;(参见附件10合同解除协议书)合同解除通知书的送达形式:(3)是否有行使抗辩权的情形;(4)是否有行使保全措施的情形;(5)是否有减损措施 合同解除后的减损措施有:

二、合同风险控制分则篇

1、买卖合同

(1)注意审查对合同项下标的的描述,应当有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或总价)。

(2)交货条款:交货时间、地点是否确定,不确定情况如何推定(3)付款方式是否明确(4)验收方式是否明确

(5)应注意审查运输费用的承担、运输和交货条款的是否衔接

(6)买卖标的转移时间是否确定(7)标的物上的知识产权归属是否明确

(8)标的物交付期限是否能确定,不能确定如何推定(9)因买受人人原因致未按期交付的风险承担主体如何确定(10)路货买卖中的风险负担责任是否明确(11)受领延迟的风险负担如何确定(12)检验条款是否约定明确,以何标准检验(13)是否满足约定的包装要求

(14)标的物存在瑕疵的的质量担保责任是否明确(15)买受人的是否尽到通知义务(通知书见附件)(16)注意安装、调试、初验、试运行和终验条款(17)注意保修期限的起始点和保修期内故障的处理。(18)索赔和违约责任是否符合双方约定和法律规定(19)争议解决:注意审查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

(13)不可抗力条款:应注意对不可抗力的界定是否和法律规定的一致。(14)注意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解除问题(15)注意分批交货合同的解除问题

(16)注意试用买卖、凭样品买卖那些条件下导致合同解除的问题 购房合同注意事项

(1)合同签订前重点核查开发商相关资质: a 开发商的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b一证两书:《商品房预售/销售许可证》、《商品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c交房一定要有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d、房管部门统一制定的内、外销商品房预售/出售示范合同文本,可以补充协议加以修改、补充;e《新建住宅质量保证书》f《新建住宅使用说明书》

2、租赁合同

(1)、注意《合同法》对租赁期限的特别规定(《合同法》第214、215条),这是租赁合同审查的重点之一。

(2)、对于出租方对租赁标的是否享有完整的权利。鉴于审查合同时缺乏相关的权利证明材料,因此可以要求出租方对于其享有对租赁标的的完整权利作出

承诺,并在违约责任条款中明确若出租方违反该承诺保证的,视为出租方违约。出租方对租赁标的物是否享有完整的权利,往往影响到合同的效力,因此在审查时应当特别注意。

(3)、租赁标的的维护问题,《合同法》第220条规定,原则上是由出租人履行维护义务,但当事人可以约定,因此在审查合同时应注意是否由关于标的物维护的特别约定,如没有,在维修义务属于出租方。

(4)、租赁合同中如有转租条款的,应审查是否明确转租需经出租人同意。此外,应根据情况提示转租的法律后果,及承租人度于租赁标的的毁损灭失仍应向出租人承担赔偿责任。

(5)、一部分合同采用的名称是《租赁合同》,但通读合同全部条款后会发现,改合同实质上是一个融资租赁合同,合同法对融资租赁合同有专门的规定,因此熟悉这些规定才能对融资租赁合同进行全面审查。同时,对融资租赁合同,通常宜采用买卖和租赁两个合同分别进行约定,因此应注意两份合同的呼应一致。

(6)、违约责任方面,应注意出租人迟延交付租赁标的,交付的租赁标的有瑕疵(包括权利瑕疵和质量瑕疵等方面)的违约责任,承租人迟延支付租金、违反合同约定使用租赁标的、擅自转租、擅自改善租赁标的等方面的违约责任。

3、建设工程合同(工程类合同)

(1)、这类合同特别要注意审查合同总额或称工程总价和款项支付条款之间的联系,特别要注意是否有对工程款的审计的条款。有些合同在工程概况条款中约定了合同总额,该数额是确定的,但在付款条款中又约定了经审计后再付款,显然,这样的合同条款是相互矛盾的,因当在合同总额中写明是暂定数额,具体款项案审计结果确定。

(2)、工程类合同涉及大量的合同附件,要注意与合同的相关条款的一致性。(3)、竣工验收条款和付款条款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意审查竣工验收条款。此外,竣工验收又关系到交付、保修期等。

(4)、注意违约责任的约定,特别要注意到工期延误、因工程质量问题造成无法验收时的违约责任等。

(5)、对于经过招投标程序的,还需要审查有关的招投标文件与合同约定是

否相符。

4、业务合作类合同

(1)、对于业务合作类合同,首先要审查合作各方是否具有合作的主体资格条件,尤其是对特定的行业如通信类行业,必须经过特定的审批,取得从事该行业的资格,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资格,可能导致所签订的合作协议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2)、需要认真审查合作各方的义务,分析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形,对各方的责任应界定明确。

(3)、涉及合作分成的条款应仔细审查。(4)、注意违约责任条款。

(5)、合作类合同中往往有保密条款存在,如没有的,一般可以建议增加。(6)、部分合作类合同为了规避对主体资格的限制,双方会采用代理方式进行合作,对这种合作模式应注意费用的支付问题,在合同条款中不应出现“业务分成”等概念,有关费用只能以代理费等形式体现。

5、广告发布合同

(1)、发布合同因发布的媒体不同,对于合同条款的约定也有所不同,应当注意的是在电视台、电台发布的广告,必须有播出证明作为合同的附件,同时该播出证明也是支付价款的依据。

(2)、对于户外发布广告如路牌、电子显示屏等,则应注意审查保养、维护的约定。

(3)、部分发布合同往往和制作相联系,发布方还承担广告制作的义务,因此对于合同中涉及的制作条款也应认真审查(具体见广告制作合同的审查部分)。(4)、注意对违约责任条款的审查。

6、广告制作承揽合同

(1)、广告制作合同也因制作的广告类型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权利义务约定方法。在审查时应当注意定做方获委托方对制作的要求,一般这种要求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作为合同的附件。

(2)、该类合同应符合合同法中关于承揽合同的规定,因此审查时应熟悉掌握合同法和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3)、需要认真审查的条款是验收条款,主要涉及验收的标准和方法。验收条款与付款、违约责任、制作要求的条款密切相关,因而需要重点审查。

(4)、付款条款应联系验收条款审查。(5)、注意对违约责任条款的审查。

附件:各类合同范本

1、要约

2、要约邀请书

3、撤回要约书

4、撤销要约书

5、承诺书

6、撤销承诺书

7、合同变更协议书

8、合同转让协议书

9、不可抗力通知书

10、合同解除协议书

11、一般性商品买卖合同

12、商品房购买合同

13、商事租赁合同书

第五篇:法律事务部岗位职责

法律事务部岗位职责

一、法律管理岗

1、负责法律管理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

2、负责建立公司合同法律管理体系;

3、开展普法教育、法律咨询和法律交流;

4、收集、整理、保管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资料,负责企业的法律事务档案管理;

5、其他由集团法律事务部和公司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二、合规管理岗

1、协助公司领导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参与公司重大决策,对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进行法律论证,出具法律意见;

2、参与起草、审核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3、负责制定、修订公司各类合同范本;

4、参加重大合同的谈判、起草和审核工作,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对合同履行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给予及时解决;

5、负责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法律审查;

6、负责公司在合并、分立、改制、重组、上市、投资、融资、担保、租赁、资产转让、招投标等重要经济活动中的法律事务;

7、负责公司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包括国际工程承包、境外投资、国际技术和经贸合作等)的法律管理;

8、其他由集团法律事务部和公司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三、案件管理岗

1、负责组织实施公司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制度;

2、受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公司诉讼和非诉讼案件;

3、负责外部法律顾问的选聘、管理、监督和评价;负责外部法律顾问资源库建设等;

4、与司法机关及有关政府部门保持沟通,为公司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5、其他由集团法律事务部和公司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下载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保后管理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保后管理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事务部岗位职责

    为适应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需要,贯彻“防风险于未发,灭问题于萌芽”的经营风险防控精神,规范境外工程承包、投资和贸易等国际业务的法律风险管理,保障公司境外资产权益, 法律......

    法律事务部工作总结

    法律事务部工作总结在省社和市办的正确领导下,我联社认真贯彻省联社依法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2014年度联社中心工作和全年法制工作要点,稳步推进辖区“依法清收不......

    法律事务部法律工作制度(定稿)(定稿)

    法律事务部法律工作制度 为规范公司及下属企业法律事务管理,预制订公司及下属企业法律事务部相关法律制度,制度如下: 第一章 企业内部咨询制度 第1条咨询目的:通过咨询和指导的......

    法律事务部工作汇报(最终定稿)

    法律事务部工作汇报 一年来,公司法律事务工作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认真执行公司有关法律事务工作文件规定,从合同管理、纠纷诉讼处理、制度建设等方面......

    2010法律事务部年终工作总结

    2010年法律事务部年终工作总结 2010年我部结合公司实际,以促进公司长远跨越发展、确保公司资产安全为目标,从逐步完善公司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着眼,坚持事前防范为主,事后补救为辅......

    法律事务部岗位责任

    法律事务部岗位责任: ●参与公司各类文件及合同的起草、审查工作; ●参与公司重大合同的谈判、签署工作; ●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出意见; ●负责公司及员工各种法律问题的咨询......

    法律事务部工作总结

    2008年度法律事务部工作总结 2008年我们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从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着眼,结合集团企业实际,坚持以法制教育为基础,以诉讼维权为手段......

    法律事务部年度工作

    集团法律事务部工作总结(全文)(2009-02-06 14:29:13) 标签:杂谈 休闲 娱乐 文化 分类:呵呵 2008 年度法律事务部工作总结 2008 年我们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