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行社存在的问题(5篇)

时间:2019-05-13 20:3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旅行社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旅行社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我国旅行社存在的问题

一.旅行社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 旅游产品落后 我国一些旅行社往往沿用原有的旅游线路,而缺乏开拓新的旅游目的地忽视了旅游产品的创新,这就阻碍了旅行社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由于对于中小旅行社来说往往追随市场领先者,复制一些旅游产品 这些都是简单的模仿,没有研发出旅行社特色和 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而这些落后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只会占有短暂的市场游客,并且各个旅行社之间不规范的经营,进行恶性竞争,压低旅游产品价格,导致旅游行业没有实力进行发展 因此,旅行社应淘汰那些低端旅游线路,扩充旅游线路,使之多样化 旅行社应重视旅游产品的开发,增加研发产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深入研究游客的新需 要,开发出生命力长久的产品,获取长期利润 2. 旅行社的经营规模小 我国大部分旅行社经营规模比较小,还没有形成现代化旅游企业集团 大部分旅行社数量比较多,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够适应现代旅行业的发展需要 中小旅行社没有形成网络化经营管理,市场份额小,旅游业务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只是进行区域性旅游线路,无力进行全国性旅游市场资源的整合 而市场经济的旅游行业需要能够协调旅游资源,具备现代化旅游集团的旅行社,实行科学管理和多样化地灵活经营的大规模旅行社 3. 旅行社的内部管理不规范 由于一些旅行社没有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对于旅行社内部经营管理没有约束力,也没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旅行社的员工也没有进行科学规划,而只是注重短期目标,没有投入足够精力建设旅行社企业品牌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还不能形成良好的口碑 旅行社由于受到规模的限制,在科学管理上还没有进行深入推广,企业的资源没有有效利用 在旅行社人力资源方面,不能有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旅游专业人才 旅行社的财务管理方面,由于中小旅行社基本都是家族式的企业,财务人员都是亲属,不具备财务专业技能和知识,因而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不够科学规范,财务监管薄弱旅行社的人力资源流动性比较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较低,不能够为游客提供稳定的旅游服务 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没有竞争意识,缺乏团队协作能力 员工培训的机会比较少,专业知识的更新存在困难,导致了旅行社团队整体素质不高,发展潜力受到限制 4. 旅行社市场营销能力薄弱 旅行社在市场经济中,应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 而大部分中小旅行社由于资金的限制,不能够有效研发新的旅行产品,也不能够在市场推广上投入资源和人力,而在旅行网点的建设上也不完善,旅行景点建设与合作也不够理、想,不能形成一定影响力和游客的口碑 在旅游线路的宣传上还不够力度,没有适当的宣传渠道,导致广告成本过高,中小旅行社难以负担而旅行社自身的接待能力也有待提高 旅行社在旅行产品项目的营销力度的不足,不能够吸引到游客 中小旅行社应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程度低,还没有将旅行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进行系统联合 而在旅行社的售后服务方面也存在着不足 游客还不能完全享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感,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售后服务体系。

二: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旅行社经营者人才观念淡漠。旅行社经营者对人才流失导致旅行社经营成本的增加及客源的流失等消极影响认识不清。大多数旅行社缺少对人力资源的长远规划,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方面急功近利,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许多企业只有用人观念,没有育人观念,对人力资本投入明显不足。如,很多旅行社根本没有自己的人才规划,觉得没有人用时就招人。

2、旅行社现行的薪酬制度的不合理。按照我国的行业习惯,旅行社向游客收取的团费中包含导游服务费的,这部分费用记入旅行社的营业收入,并成为导游工资的主要来源,游客以这种形式对导游的服务给予报酬。但在现实中,旅行社为了进行市场竞争不得不一再地压低团费,甚至恶性的价格竞争使团费低于采购成本,因此旅行社收不到导游的服务费。

3、缺乏有效的精神激励措施。人的需要极为复杂,有高低层次之分,除了满足员工物质需求之外,还要考虑他们对名誉、地位、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小旅行社缺乏为员工提供富有刺激性的一系列精神激励方案,结果严重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如对旅行社员工进行定期在职培训是有效的精神激励措施之一,但是因员工流动性大,旅行社普遍不愿投入资本对员工进行培训,认为这是为别的旅行社培养人才,而且增加人工成本。

4、员工在旅行社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小。旅行社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其员工相对于一般服务行业的员工综合素质要高,员工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应变能力,这样员工在追求职业成长和发展方面的期望就高。而从现实来看,尽管如导游类员工有职业等级评定体系,但各级旅游行政部门都不太重视执行。再者,就是有些导游人员等级上去了,但出团的收入却与级别无关联,职业等级是名存实亡。因此,很少有员工将在旅行社工作视为终身职业的选择。

三;旅行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行社经营理念不成熟

我国旅游业进入90 年代中期就已经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尽管我国不少旅行社已重视“以客人满意”为宗旨的企业理念,开始逐步重视每个经营环节的服务质量标 准,但力度不够。可以说,真正能树立“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旅行社不多。2.旅行社规模小,经济效益低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内旅行社所占比重过大,小规模旅行社占大多数,市场集中度低。至2000年底,我国共有旅行社8,99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268家,国内旅行社7,725 家。3.旅行社内部管理松散,导游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旅行社内部管理松散,对导游人员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对导游服务程序、服务质量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约束。

四:旅行社市场营销上存在的问题

1营业收入低下旅行社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行社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都把降价作为争夺客源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如黑车、黑导、超范围经营、等不正当竞争手段降低了组团成本,加剧市场竞争,扰乱市场体系。

2.旅游产品单一,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还处于单一经营旅行社、景区和饭店阶段,尚未实现上下旅游企业之间的合纵连横,企业的综合实力受到限制,抗风险能力弱。3.管理水平低下 发达国家的旅行社普遍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充分激励企业各级从业人员,经营管理水平高。而我国旅行社管理水平本来就不高,加之近年来的。以包代管”,人才流失等问题更加导致了管理水平下滑。

4.信息技术普及率低我国旅游业信息服务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大部分旅行社仍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只有少部分的旅行社联入国际互联网,少量企业开始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在外贸旅行社进入后,我国的旅行社不仅会出现人工成本较高的局面,而且在业务处理方面都会呈现严重的劣势。5。“零团费„负团费”的恶性价格竞争形式使得旅行社行业市场秩序混乱旅游行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以及旅游产品的同质化造成了目前旅行社间异常激烈的竞争局面。这种形势下,价格策略作为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降价形式千变万化。这一现象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使旅游收入得不到保证,旅游人才外流等负面影响。

6.整个行业缺乏文化的约束.行业的经营理念和手段缺乏前瞻性我国多数旅行使附属于国家的政府或企业部门,客源也是相关的行政人员或企业人员,旅游侧重于观光游览和考察学习,这使整个旅行社行业对政府部门的依附性较大,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7旅行社行业资格考试制度程序简单。竞争机制推行不力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在考试形式上过于简单,考试题目难度太低,与实践环节脱节,旅行社大多缺乏严格的准入机制,很多不合格的导游通过人情、关系进入旅行社,导致整个旅行社行业难以建立起严格的人才管理机制。

.8导游人力资源供过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我国旅行社在职职工比2000年末增长了52%,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导游数量的增加。但从实际情况看,新时期的导游人员无论 从思想道德、业务素质、外语水平上都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代导游人员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五:旅行社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基础差,网络营销意识落后。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网络的基础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基础建设查,线路少,网速慢,覆盖率还偏低,网线少,况且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这就影响了旅游商品通过网络营销了解的程度。

2,网络营销的安全性却失:我国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还处于初步阶段,电子认证CA。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凭证,电子支付等交易工具的标准还不统一,因此却反了网络英航提供的安全的,方便的网上支付系统。

3,旅行社现有网站的利用率和效益率偏低。目前,国内旅行社的网络营销只停留在宣传,介绍上,虽然经营者意识到网络发展的趋势,但是不放心拖入大量的人力,资金,时间来警醒市场培育。

4.缺乏旅游电子商务综合性人才。我国现有的旅游电子商务综合性人才都技术见长,对于只掌握技术,又掌握经营管理,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营销等综合性人才严重缺乏。

5,网络营销的诚信度不高:犹豫市场竞争的加烈,有些旅行社迫于生存的压力,不惜放弃诚信,欺骗顾客,网络营销中一直存在这一些欺诈现象。

六.有关旅行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上存在的问题,从旅游立法的角度来说,具体指的是旅游法律法规间的相互协调问题 结构营造问题和语言表述问题 条例 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1.立法冲突

众所周知,实施细则 是为了实施 条例 而制定的,后者的法律效力明显高于前者,是前者的依据和前提 而 实施细则 中增加 进入全国旅行社百强排名 的规定,在 条例 中是找不到任何依据的 这就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旅行社满足了 条例 中规定的设立分社的一切条件,从业务角度看也确实有设置分社的必要,但由于未进入全国旅行社百强排名,不能满足法律效力较低的 实施细则 中额外规定的要求,结果最终不能设立分社.2,授权不明

条例 第 15 条明确了设立分社应当具备的条件以及有关的管理规定,但一个鲜明的对比是:设立国际旅行社 国内旅行社以及外商投资旅行社均有受理机构的具体规定,设立分社应当向哪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特别是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审批等,条例 中却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总之,由于立法缺失而影响到旅游业发展的这种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第二篇:浅析我国旅行社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十一世纪竞争的第一要素是服务。随着服务业的蓬勃兴起,服务营销学的广泛传播和运用将是市场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历了价格战阶段后,旅行社行业处于同质化的状态,旅行社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能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能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让渡价值。因此,旅行社企业必须研究服务营销。现在服务营销在旅游业中所起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2、我国旅行社服务营销状况

目前我国旅行社业行业利润率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就是旅行社缺乏服务营销的理念与策略。同时由于旅行社对旅游服务的理解和使用范围还相对狭窄,造成了旅行社服务功能和产品品种单一的现状;另一方面旅行社为争取利润就降低服务标准,又造成了顾客投诉多、满意度低的状况,这极大地影响旅行社行业整体利润的提高及其长远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旅游市场逐步开放,对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旅行社造成很大的冲击。我国旅行社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面对新的竞争形势和挑战,旅行社必须重新审视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以便制定正确的营销措施;必须研究旅游服务及其规律,树立全面的服务营销观念,进而根据每个旅游企业的内外环境的特点,正确地制定和运用旅游服务营销策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由此可见,研究旅行社服务营销问题,对提高旅行社的营销水平和竞争力,应对国际旅行社的挑战是很有必要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服务营销7P组合

传统的营销组合理论是以制造业为基础提出来的。由于无形的服务产品具有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点,传统的4P在服务市场营销中具有其局限性,营销学者在传统的4P(即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个P:人员(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和过程(Process)。这样,原来的4P加上新增加的3P就构成了服务营销的7P组合。(1)服务产品(product)策略

旅游企业要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调整其供给品,旅游服务营销更是需要实行差异化策略。在价格战面前,企业必须以更灵活的服务方式、更多样化的服务品种,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2)定价(price)策略

服务企业要考虑在需求波动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价格,还需要考虑是否应该在不同的地理细分市场采用不同的价格策略。一般来说,在全球市场中执行统一的服务价格策略是不现实的,因为世界各地的顾客购买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消费习惯也具有不同之处。

(3)渠道(place)策略

旅行社的销售渠道,是指旅行社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旅游产品转

移到最终消费者的途径。销售渠道的形式和其涵盖的地区范围都与服务可达性有密切关系。它不但能够拓展远离旅游产品生产者和传递地点以外的销售点的数量;还能在旅游产品生产之前实现其购买。

(4)促销(promotion)策略

针对目标市场对服务的特殊需求和偏好,服务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促销策略。比如旅行社除了可采取广告和人员推销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多种促销组合的方法,这些促销方式更容易吸引潜在的顾客。例如举办或参加旅游展销会,邮寄旅游宣传品,激励满意的顾客加入口头传播的过程,发展并管理有利的公共关系等等。促销包括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或其它宣传形式的各种方式,如公关。

(5)人员(people)管理策略

服务人员与顾客间在服务生产和递送过程中的互动关系,直接影响着顾客对服务过程质量的感知。因此,服务企业的人员管理应是服务营销的一个基本工具。服务企业人员管理的关键是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就是信任、资源、减负、支持。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满意度主要包括员工对工作本身的态度,还包括他们对同事关系的感受。(6)有形展示(physicalevidenee)策略

服务有形化是指企业借助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有形要素,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产品尽可能地实体化、有形化,让顾客感知到服务产品的存在、提高享用服务产品的利益的过程。有形展示包括的要素有:实体环境(装演、颜色、陈设、声音)以及服务提供时所需用的装备实物(比如汽车租赁公司所需要的汽车),还有其它的实体性线索,如航空公司所使用的标识或干洗店将洗好的衣物加上的“包装”。

由于旅行社行业竞争激烈,旅行社更应该做好营业场所和企业形象表示的设 计,以期给消费者留下独特、深刻的印象,以区别于其它旅行社,有利于品牌的 形成和保护。

(7)服务过程(process)策略

服务产生和交付给顾客的过程是服务营销组合中一个主要因素,因为,顾客通常把服务交付系统感知成服务本身的一个部分。服务业的顾客所获得的利益或满足,不仅来自服务本身,同时也来自服务的递送过程。因此,服务体系运行管理的决策对服务营销的成功十分重要。

2、旅行社服务营销中出现的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旅行社普遍缺乏服务营销的意识。如果说部分企业具有服务营销的意识,那也只是经营层面上考虑的。旅行社的服务营销并未被大多数的旅行社当作内部日常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旅行社在服务营销的观念、产品、人员素质、有形展示、服务过程等五个方面都存在突出的问题;它还存在其他方面诸如售后服务不到位、服务营销科技含量低等问(1)缺乏服务营销观念,经营管理水平低

从旅行社经理到员工过于强调产品营销,关心旅游产品能否成功售出,而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接待商的选择、广告宣传、最终成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服务营销问题相当地漠视。导游是旅行社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很大一部分的导游却缺乏服务的意识,而是将个人赚钱放在为游客服务之前,完全忽视对顾客的服务。这固然有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但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旅行社行业和旅游企业不重视树立服务营销的观念,缺乏对员工在服务营销观念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没有制定相应的服务流程并将其制度化。(2)服务产品问题

旅行社服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专线的重叠和低价竞争,这是

我国旅行社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其直接原因是:一些开发能力比较强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众多旅行社便一拥而上,推出同样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旅行社之间的“搭便车”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有开发实力的旅行社推陈出新的积极性,导致产品日益同质化。(3)旅行社的产品创新意识和能力问题

创新是一种风险投资,短期内可能无法取得收益。当旅行社规模不大和注重短期收益时,决策者可能会忽视品牌的重要性。产品创新活动也需要财力和物力的支持。(4)旅行社产品市场的道德风险

在实际消费中,旅游者经常发现旅行社产品会在没有约定的地方出现质量 问题,而且并不总能在质量和旅行社声称的不符时获得足够的赔偿。这就是说,旅游合同存在不完全性以及存在不可执行性,使得旅游产品具有经验品的性质,存在道德风险。(5)定价问题

在定价方法上,我国旅行社普遍采取成本加成定价法和竞争导向法,但正如 前面所说,由于旅游产品同质化,降价称为竞争的唯一手段,从而导致竞争表成 化,竞争空间狭小。(6)渠道问题

大多数旅行社服务营销的渠道都是采取直销的方式,很少数建立了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如青旅在线),日常业务操作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科技含量低,未能真正引入计算机管理,对网络营销、电视直销、商业信函等现代营销手段相对陌生。(7)促销问题

我国旅行社的促销手段普遍较单调、趋同,一般都采取广告和人员推销的方式。大多旅行社选择在报纸上做平面广告,不能将产品的特性与独到之处凸显出来,缺乏吸引力。另外,广告主要集中在大连几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上,形式和内容雷同,这种“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情况,造成了社会资源(广告费)的浪费。总代理、总经销、连锁经营等新型营销方式运用不多,促销方式仍然长期停留在靠经验凭关系争取客户的基础上。(8)服务人员(特别是导游)素质偏低

旅行社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导游的整体水平比较低,综合素质比较差,使旅游者不满意,使旅行社的声誉受到很大的损害。旅行社不重视内部营销工作,二线人员缺乏为一线人员服务热情与服务意识,经常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问题上“扯皮”由于旅行社忽视内部营销工作,就造成了旅行社内部缺乏互相服务的意识,缺乏团队合作的

精神;也造成了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9)服务有形展示问题

当前旅行社对于服务的有形展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先对于所提供的服务 缺少必要的物质环境展示,在企业形象标识、广告宣传、服务场所、服务合同、旅游用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旅游服务合同承诺旅游全程住宿三星级酒店,但是旅行社通常安排的酒店不是太旧就是地点太偏,最后在服务价格的展示方面,也常常不透明,隐藏自费项目与强制购物项目。(10)服务过程问题

服务过程缺乏标准化(质量管理)、程序化(服务流程)、制度化(服务规章),服务的全过程随意性很大,极不规范。

3、提高旅行社服务营销能力的对策

(1)树立全面的服务营销观念

旅行社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观念,把为顾客提供更多的让渡价值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坚持以顾客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强化全员的服务意识,树立全员的服务营销理念,并在公司上下达成共识。在服务中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将服务营销与服务过程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甚至超过顾客的期望。那些做得极好(或极差)的公司在这些过程中创造了奇迹(或噩梦),超越顾客期望才能提升旅行社的服务。(2)产品创新

各旅行社企业应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做好市场调研,根据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设计新的主题线路。应做好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最后形成特色以及品牌,利用这种特色与竞争者区别开来,进而吸引和镇定顾客。旅行社要创品牌,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加强培训,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高水准、标准化、规模化的服务,并针对游客不同需求,努力提供到位的个性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开发一些新的旅游产品,形成新的卖点,使游客真正感到游有所值,实现以产品创新来延伸品牌。

(3)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旅行社首先要精心挑选真正乐于为顾客提供服务并具备专长的员工,同时通过培训,使员工全面了解公司的业务,一专多能,并且能够跨部门合作,以此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员工在与顾客交往中的外部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与旅行社内部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保持一致,确实提高员工的顾客意识和服务观念。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二是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和管理。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工作分工及服务环境设计,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文化氛围,使员工能积极热忱地为顾客服务。

(4)增强服务有形展示

旅行社竞争激烈,更应该做好营业场所和企业形象表示的设计,给消费者留下独特、深刻的印象,以区别于其它的旅行社,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和保护。将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体现在营业场所、旅游专用车、导游服饰和导游旗的设计上,不仅对旅行社内部形成凝聚力、而且对外形成吸引力。旅行社应学会利用组成服务的有形要素突出服务的特色,尽可能地将无形服务转化为有形服务,让顾客更好地把握和判断服务的特征,更直观地体验服务给其带来的利益。

(5)有效运用促销方式

旅行社应合理利用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与公共关系等促销方式,实现各种促销方式的有效组合。在具体运用各种促销方式时则应根据旅行社产品的特点与市场 竞争地位而实施。例如,作为经验产品,旅行社广告应通过反复强调旅行社名称与品牌名称来加深顾客的印象,以提高旅行社和品牌的知名度为主要目的,作为经验产品,人员推销应着重于宣传本社的美誉度及具体线路的品质,而不是在价格上进行肉搏。营业推广与公共关系对于我国旅行社来说运用得相对较少,作为具有一定实力的旅行社来说,这两种促销方式其实是非常重要也是提升自身行业地位的重要方式。

(6)规范服务过程

旅行社应确定各种情况下的服务流程并将其规范化,增加服务人员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全面质量管理。服务流程程序化可以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效率,缩短顾客等候服务的时间,提高顾客满意度。建立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可以帮助旅行社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从而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营销水平。

(7)营销中运用高科技

面对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和网络旅游服务公司的挑战,旅行社必须依托自己的旅游资源和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建立崭新的、高科技支持的旅游服务营销模式:首先建立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系统和旅游服务产品的计算机预订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旅游目的地的各类旅游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储存于数据库内,并通过与相关旅游部门的计算机联网来实现旅游信息与旅行社业发展动态同步变化,从而为趋于散客化的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实际旅程提供一条更方便、快捷和准确的信息渠道,同时也为经营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信息传播途径。而旅行社计算机预定系统可联系旅游交通(航空公司、铁路公司、轮船公司等)、饭店、景点、导游公司等相关旅游部门,并据此为旅游者提供一系列的可供旅游者自己选择的多样化、差异性、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产品,为旅游者的旅游决策提供更加便利的有选择性的旅游服务。

第四章 结论

旅行社搞好服务营销,可以是旅游者在购买、消费活动中心情愉悦,提高对整体旅游产品的满意度,并感受到用较少的成本(货币、时间和精力),换 取了较大的收益(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真切地感受到物超所值。同时,搞好服 务营销还有利于维持和强化旅行社与可盈利的长期旅游者的关系,增加旅游者的

重复购买率,增加旅行社的盈利,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达霞.西安市旅行社服务营销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2.陈志辉.我国旅行社营销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

刊),2008,(4).3.林高伟.旅行社服务营销问题研究兼析厦门旅游集团服务营销策略[D].厦门大

学.2005.4.陈江波.试论旅行社服务模式创新[J].旅游经济,2008,(7).致谢

真心的感谢孙老师,在孙老师的教导和督促下,我对论文的格式和写法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也谢谢我写论文时各位朋友的热心相助,最后还要多多感谢我参考一些资料的作者!

第三篇:中国旅行社存在的问题

淮安师苑国际旅行社

淮安师苑国际旅行社成立于2001年10月,是依托淮阴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新型现代旅游企业。2004和2006年分别被国家旅游局批准,升格为淮安唯一一家国际旅行社、出境游组团社。是淮安市唯一最高等级四星级旅行社,淮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旅行社行业综合实力评比连续保持第一。

“玉汝于成”—— 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师苑国旅的品牌效应初步彰显,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成为淮安同业获奖种类最全、获奖等级最高、获奖人数最多的旅行社。先后荣获中国公认黄 金品牌旅行社、中国教育十佳旅行社、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诚信旅行社示范单位等30多项集体荣誉和中国教育优秀导游员、江苏省优秀导游员、劳动模范、人 大代表等20多项个人荣誉。

“沧海桑田”——今天的师苑国旅,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淮安师苑国际旅行社总部位于淮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繁华地带——淮海北路,8个经营网点覆盖全市各个县区,经营范围涵盖了出境游、国内游、入境游和票务代理等多方位涉旅业务。组接人数、实现营收和上缴税费等综合考核指标领跑全市行业,连续荣获全市行业综合实力评比第一名,成为淮安唯一最高等级4A旅行社。

“饮水思源”——师苑国旅不忘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市委书记的题词、市领导的批示、淮师校长的题字,是期望更是鞭策;市政府将办好淮安师苑国际旅行社列入《淮安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信任更是重托;省旅游局将淮安师苑国旅的事迹编入《平凡的岗位,闪光的足迹》一书,是肯定更是鼓励。所有这些,师苑国旅将永远铭 记,并化为前行的动力。

“羊羔跪乳”——师苑国旅一直以回馈社会为己任,踊跃参与淮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和旅游推介活动,圆满完成淮安机场所有航线首航的政府惠民活动,全力配合淮阴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积极承办政府主导的淮安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和旅游呼叫中心。

“百尺竿头”——师苑国旅正向新的目标进发,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不断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实现高星级旅行社的创建目标,为旅游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师苑国旅,一道移动的风光,时时飘香充满温馨浪漫;师苑国旅,一座行走的画廊,处处增色一路阳光灿烂!

淮安师苑国旅热忱地欢迎您,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淮安师苑国际旅行社

第四篇:浅析中小旅行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小旅行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小旅行社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

当前中小旅行社经营面临的问题是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率现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旅行社自身因素来看,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力﹑财力﹑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这种经营多环节必然会造成每一经营活动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直接影响了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销的欠缺使很多国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对通过旅行社能获得的价格实惠及其它便利持半信半疑态度,最终使旅游者对国内中小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场范围狭小;另外,接待的不周更加强化了社会公众对中小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它顾客来源。旅行社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求生存,必然举步艰难。

(二)中小旅行社的市场秩序混乱

1.中小旅行社以削价这种恶性价格竞争为主

由于中小旅行社不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在面对市场剧烈的竞争时主要表现为通过降价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质量低劣的旅游产品直接危害旅游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为了降低价格,旅行社内部也尽量减少成本,降低开支。所以很多中小旅行社没有固定的导游员,不支付给导游基本工资,不给导游社会保障,甚至有要求导游员花钱买团的现象。这种做法导致导游去说服游客去参加自费景点﹑进店购物﹑到娱乐场所消费等,从而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旅游市场的混乱局面。这种做法已经多次被媒体曝光,导致旅行社整体的诚信危机。中小旅行社的形象则更不光彩,人们对其更缺乏信任,致使中小旅行社的发展陷入极大的麻烦之中。2.服务产品问题

旅行社服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专线的重叠和低价竞争,这是中小旅行社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其直接原因是:一些开发能力比较强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众多旅行社便会一拥而上,推出同样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旅行社之间的“搭便车”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有开发实力的旅行社推陈出新的积极性,导致产品日益同质化。

创新是一种风险投资,短期内可能无法取得收益。当旅行社规模不大和注重短期收益时,决策者可能会忽视品牌的重要性。产品创新活动也需要财力和物力的支持。

面对旅行社之间的激烈竞争局面,为了生存,组团社在组团市场拼命的降价以揽到游客,而后向地接社拼命压价,而地接社面对竞争压力有的降价,有的甚至承诺垫付资金,但是在实际消费中,旅行社为了生存则暗地降低服务标准,或者加大购物行程,旅游者经常发现旅行社产品会在没有约定的地方出现质量问题,而且不能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获得足够的赔偿。这就是说,旅游合同存在漏洞,使得旅游产品存在道德风险。最终导致游客对组团社的反感,甚至发生纠纷。组团社面对游客的投诉和不满,又对地接社施压,甚至不结算地接款。如此的恶性次循环,导致游客﹑组团社﹑地接社三方相互埋怨和不信任。旅行社行业为此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势必会影响到中小旅行社的健康发展。3.导游及其他服务人员素质偏低

旅行社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导游的整体水平比较低,综合素质比较差,使旅游者不满意,使旅行社的声誉受到很大的损害。旅行社不重视内部营销工作,二线人员缺乏为一线人员服务热情与服务意识,经常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问题上相互推辞,由于旅行社忽视内部营销工作,就造成了旅行社内部员工缺乏相互服务的意识,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也造成了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

(三)中小旅行社服务营销中出现的问题

1.工作人员缺乏服务营销观念,经营管理水平低

从旅行社经理到员工过于强调产品营销,关心旅游产品能否成功售出,而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接待社的选择﹑广告宣传﹑最终成形﹑售后环节等各个环节的服务营销问题相当地漠视。导游是旅行社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很多导游却缺乏服务意识,而是将个人利益放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之前,完全忽视对游客的服务。这固然有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但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小旅行社不重视树立服务营销观念,缺乏对员工在服务营销观念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没有制定相应的服务流程并将其制度化。2.定价问题

在定价方法上,我国旅行社普遍采取成本加成定价法和竞争导向法,但正如前面所说,由于旅游产品同质化,降价成为竞争的唯一手段,从而导致竞争表成化,利润空间狭小。

3.渠道问题

大多数旅行社服务营销的渠道都采取直销的方式,很少数是建立了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目前大多数中小旅行社日常业务操作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科技含量低,未能真正引入计算机管理,对网络营销﹑电视直销﹑商业信函等现代营销手段相对陌生。4.促销问题

我国旅行社的促销手段普遍较单调﹑雷同,一般都采取广告和人员推销的方式。大多旅行社选择在报纸上做平面广告,不能将产品的特性与独到之处突显出来,缺乏吸引力。另外,广告主要集中在大连几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上,形式和内容雷同,这种“你有我又全都有”的情况,造成了广告费的浪费。总代理﹑总经理﹑连锁经营等新型营销方式运用不多,促销方式仍然长期停留在靠经验凭关系争取客户的基础上。5.服务有形展示问题

当前旅行社对于服务有形展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先对于所提供的服务缺少必要的物质环境展示,在企业形象标识﹑广告宣传﹑服务场所﹑服务合同﹑旅游用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旅游服务合同承诺旅游全程住宿三星级酒店,但是旅行社通常安排的酒店不是太旧就是地点太偏,最后在服务价格的展示方面,也常常不透明,隐藏自费项目和强制购物项目。6.服务过程问题

服务过程缺乏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服务的全过程随意性很大,极不规范。

二、中小旅行社面临现状的发展对策

(一)中小旅行社应看清形势﹑理清思路﹑做出抉择,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中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制实现规模化经营

通过代理制来实现旅行社之间的业务联系。代理制的实现须将大多数的小旅行社改制为代理社,代理社不从事产品开发,也基本不拥有其他接待设施,其业务是专门从事旅游产品的代理销售,从而解决了原来业务方面“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位”的矛盾。与此同时,代理社代理销售旅行社集团和专业社的产品还可以让那些被代理的旅行社集中资源,专心致力于产品的开发﹑促销和旅游接待业务,进而达到通过这种专业化分工和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旅行社业务规模经营的目标。

代理社可以只代理销售某一旅行社集团的产品,也可以根据自身和市场情况选择销售多个旅行社集团和专业旅行社的多种产品,这实际是一种超级市场式的销售方式,它便于旅游者的充分选择和购买。

2.完善诚信建设,中小旅行社应大力推进诚信体系的建设 旅行社应建立一个包括所有经理在内所有员工专门的诚信档案,并分等级。对于诚信屡出问题的个人,旅行社管理者应予以重罚,严重者可与其解除劳务合同。

总之,中小旅行社的发展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把旅行社做大﹑做强,更好的保障自身生存﹑发展下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

(二)解决中小旅行社的市场秩序问题 1.应控制旅行社数量,提高行业进入门槛

目前,旅行社的数量过多导致市场监管困难大,并且会使行业整体质量处于较低水平。正是很多不规范的企业破坏市场秩序,加剧恶性竞争。2.产品创新

各旅行社企业应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做好市场调研,根据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设计新的主题线路。应做好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最后形成特色以及品牌,利用这种特色与竞争者区别开来,进而吸引和镇定顾客。旅行社要创品牌,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加强培训,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高水准﹑标准化﹑规模化的服务,并针对游客不同需求,努力提供到位的个性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开发一些新的旅游产品,形成新的卖点,使游客真正感到游有所值,实现以产品创新来延伸品牌。3.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旅行社首先要精心挑选真正乐于为顾客提供服务并具备专长的员工,同时通过培训,使员工全面了解公司的业务,一专多能,并且能够跨部门合作,以此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员工在与顾客交往中的外部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与旅行社内部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保持一致,确实提高员工的顾客意识和服务观念。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二是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和管理。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工作分工及服务环境设计,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文化氛围,使员工能积极热忱地为顾客服务。既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又有利于减少员工流失。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留住人才。

作为旅行社的形象代表,导游员的服务将直接影响游客对旅行社的评价。而评价好坏形成的口碑效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小旅行社的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旅行社要抓紧导游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同时在委派导游时,结合每位导游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团队或散客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导游服务,这样才能使游客满意,同时导游的能力也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提高旅行社服务营销能力的对策 1.树立全面的服务营销观念

旅行社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观念,坚持以顾客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强化全员的服务意识,树立全员的服务营销观念,并在旅行社上下达成共识。要在服务中获得竞争优势须将服务营销与服务过程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甚至超过顾客的期望。以达到最终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的目的。2.增强服务有形展示

旅行社竞争激烈。首先,应该做好营业场所和企业形象标识的设计,给消费者留下独特且深刻的印象,以区别于其他的旅行社,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和保护。其次,将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体现在营业场所﹑旅游专用车﹑导游服饰和导游旗的设计上,不仅对旅行社内部形成凝聚力,而且对外形成吸引力。最后,旅行社应学会利用组成服务的有形要素突出服务的特色,尽可能地将无形服务转化为有形服务,让顾客更好地把握和判断服务的特征,更直观地体验服务给其带来的利益。3.有效运用促销方式

旅行社应合理利用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与公共关系等推销方式,实现各种促销方式的有效组合。在具体运用各种促销方式时须根据旅行社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竞争地位来实施。营业推广与公共关系对于我国旅行社来说运用的相对较少,作为具有一定实 力的旅行社来说,这两种促销方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升自身行业地位的重要方式。

4.规范服务过程

旅行社应确定各种情况下的服务流程并将其规范化,增加服务人员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全面质量管理。服务流程程序化可以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效率,缩短顾客等候服务的时间,提高顾客满意度。建立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可以帮助旅行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从而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营销水平。5.营销中运用高科技

面对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和网络旅游服务公司的挑战,旅行社必须依托自己的旅游资源和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建立崭新的﹑高科技支持的旅游服务营销模式。建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信息系统和旅游服务产品的计算机预订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旅游目的地的各类旅游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储存于数据库内,并通过与相关旅游部门的计算机联网来实现旅游信息与旅行社行业发展动态同步变化,从而为趋于散客化的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实际旅程提供一条更方便﹑快捷和准确的信息渠道,成为旅行社行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而旅行社计算机预订系统可以联系旅行交通﹑饭店﹑景点﹑导游公司等相关旅游部门,并据此为旅游者提供一系列的可供旅游者自己选择的多样化﹑差异性和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产品,为旅游者的旅游决策提供更加便利的且有选择性的旅游服务。

旅行社搞好服务营销,可以是旅游者在购买﹑消费活动中心情愉悦,提高对整体旅游产品的满意度,并感受到用较少的成本,换取了较大的收益,真切地感受到物超所值。同时,搞好服务营销还有利于维持和强化旅行社与可盈利的长期旅游者的关系,增加旅游者的重复购买率,增加旅行社的盈利,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所谓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监管当局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多元化监管模式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在分业监管的实施中,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也使金融监管不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在实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体制框架,分别由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施监管。这种分业监管的体制在前几年对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纠正金融业的“三乱”,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其一,降低了监管效率,提高了监管成本。我国的存款类机构(银行、信用社)、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在资金融通、清算上都由人民银行管理,其外汇业务也由外汇管理局监管,在业务上有一定交叉,由于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信息交流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往往造成有的金融业务得不到有效监管,出现监管“真空”。或有的金融创新得不到监管当局的认可,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其二,限制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全球金融正呈一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分业经营使我国银行不能开展综合业务,今后很难与国外银行平等竞争,制约了国内银行的发展步伐;其三,不符合国际金融业发展和监管趋势。目前,许多国家为适应金融一体化趋势,纷纷对过去的多元化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了单一的监管机构,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事实表明,这种做法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在我国,已允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拆借、债券回购,以股票质押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允许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回购交易,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等。可以预见,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合,分业经营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分业监管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障碍。

2、金融监管内容重点不突出,监管内容不全面。金融监管内容和范围狭窄,监管乎段落后。

一是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偏重于合规性监管,忽视风险性监管。二是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内

容过窄,仍局限于存贷款、结算、信用卡等业务,已不能涵盖全部金融业务;对金融创新业务的监管滞后,一些新的金融业务未及时纳入监管视线。三是金融监管范围缩小,一些准金融机构和准金融业务未纳入监管范围,如将彩票市场、社会集资等监管业务逐步移交给其他部门监管;社会保障体系中涉及的准金融业,如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分散于不同的部门经营和管理,未纳入统一的金融监管范畴。在部门和地方利益驱使下,这些业务开展的状况十分混乱,有的地方出现地方政府挪用养老保险金的现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必然隐藏较大的金融风险。

3、金融监管方式过分依赖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监管手段陈旧。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不健全。

首先,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日常业务监管、市场退出等方面,过分依赖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虽然近两年开始试行非现场监管,但其方式还不完善,监管的有效性很低。其次,监管手段陈旧,科技水平低,与被监管机构未实现电脑联网,无法实现实时监控,使监管人员忙于监管资料的收集和层层上报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第三,对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监管经验不足,尤其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处理缺乏成熟经验,许多法律和制度建设滞后。第四,利用社会力量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尚未起步,对外部审计师的利用几乎是空白,对如何利用外部中介机构实行金融监管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规。第五,金融监管的成本较高,导致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下降。

4、金融监管人力资源严重稀缺,金融监管能力偏低。监管人员素质不全面,高素质人才缺乏。

尤其是基层人行,队伍结构上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中低学历者多,高学历者少;了解传统金融业务的人多,掌握现代金融业务的人少;从事具体业务操作的人多,从事金融监管研究的人少;具有某项知识和技能的人多,全面掌握金融、法律、外语、计算机知识的人少。

基层央行的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金融监管是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和县支行的主要职责,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基层央行的金融监管水平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但还存在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缺陷:

1、金融监管理念尚有一定的缺失性。当前,人民银行在实现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上成效明显,风险监管已成为工作重点。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①监管目标理念

较为单一。②市场约束理念不足。经济金融市场化、一体化日渐深入的情况下,市场约束有助于加强资本管制的效果,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为此,新的巴塞尔协议框架把市场纪律和约束力确立为资本监管的第三大支柱。而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对市场约束理念的引入尚付阙如,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参与对商业银行的审计、检查也乏善可陈,从而使得监管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③系统、持续的监管理念有待加强。

2、金融监管责任制的制度安排留有缺陷,需要改进。基层人民银行普遍推行了金融监管责任制,有利于规范监管行为,提高金融监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但从实践来看,监管责任制度创新的实际效果与设计预期具有一定的反差,其缺陷主要表现为:①监管责任制有些规定不明确具体,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②监管责任制中的激励约束机制不相兼容。③监管责任制的相关配套制度滞后,影响其可操作性。

3、金融监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监管需求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当前,人民银行县支行内设机构改革后,大部分县支行的原合作金融管理股、金管股、调统股已合并为金融机构监管股,由于中心支行原对应的科室仍各司其职,故县支行原各部门人员继续履行原有职能,使得某些支行员工产生了错误认识,致使县支行金融监管合力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另外,基层人民银行其他部门的人力、物力基本占用了支行总体力量的大部分,而履行基层央行主要职能的金融监管部门仅占支行总体的少部分,与内设机构合并后监管任务加重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

4、金融监管的信息沟通体系和电子化建设滞后,制约监管效率的提高。依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一系统都不是独立和封闭的,其内部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影响的,且与其他相对独立的系统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建立区域性金融安全区,决定于区域内的各项因素,也与邻近区域的经济金融运行质量、风险程度等相关。故而,建立起基层央行与各商业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间、基层央行分支机构间、基层央行与证监会和保监会分支机构间的信息沟通体系,实现信息共享、联手监管,有利于构建牢固的金融风险“防火墙”。

5、金融监管人员资格管理和人员素质有待改进和提高。当前,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很大程度上限于领导的评价和看法,监管人员的选配、调动主要取决于各级领导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准确地考察选配人员的业务监管能力,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管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来实现监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冲击和震荡将是全面的、深刻的、久远的。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直面挑战,勇于开拓,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迅速提高

央行金融监管水平。

1、加强对国际金融知识、国外金融法律、国际金融监管原则、国际金融组织规定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要改变目前对国际金融发展和监管动态的研究集中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现状,人行各大区分行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增加对国际金融形势的了解;各基层人行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学习研究国际上关于银行业监管的有关规定,特别是要根据我国金融工作的实际需要,学习、研究、借鉴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银行业监管的有关规定;对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等国际通用的监管准则,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监管细则,指导我国的银行监管工作。

2、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框架。现行《商业银行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的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对银行业监管的需要。要根据金融市场开放的现状、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设立和经营情况、国际金融监管趋势的变化,进一步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框架。

3、改进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监管体制。应加强人民银行与证监会、保监会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协调工作,合理划分各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和职责;同时,在保持分业的基础上加强各监管机关的沟通,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针对金融业必将实行混业经营的趋势,未雨绸缪,为金融监管实现混业监管做好法律上、制度上、组织上和人才上的准备。

4、合理确定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方式,鼓励金融创新。首先,要转变监管理念,将谨慎的风险监管确定为央行监管目标,对金融机构法人以风险监管为主,实行并表监管,对其分支机构以合规监管为主。其次,要实现监管方式由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为主向非现场监管为主的转变,一方面建立健全完善的非现场监管网络,加强对金融机构法人的风险监管,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减少金融管制,正确区分金融创新和金融违规,保持金融机构的竞争活力。第三,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金融创新业务和准金融业务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央行对全社会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防范金融创新和准金融业务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第四,要尽快实现金融监管手段的现代化,加强金融监管的电子化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管理,尤其是实时清算系统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第五,要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师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程序,促进非现场监管、现场监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5、加强中央银行监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监管水平。

6、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外资银行的监管方面,要加强与在华外资银行的母国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的联系,严格审查外资银行的经营水平,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

严格审查其拟任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防止国外金融风险在我国的扩散。同时要加强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及时掌握国际上先进的监管准则、方式和手段,在人才培训、信息沟通、工作交流等方面提供国际合作,促进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大力提高监管水平。

同样根据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对策思路以供探讨:

(一)更新金融监管理念,树立和增强监管中的“效益、市场、系统、持续”意识。正确的监管理念是指导金融监管的有力指南,亦须顺应经济金融环境的变迁而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由此,我们认为,在坚持原有合理的监管理念基础上,应结合新的形势需要,适当引入和增强新的监管理念内涵。①适当引入监管中的“效益”理念。对一些经济金融运行质量较差、金融风险积累突出的地方,人民银行应强化金融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稳定金融秩序,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一些化解显性金融风险已有明显成绩、经济金融运行较为平稳的地方,人民银行在履行好风险性监管职责的同时,监管重点宜有所倾斜,适度突出对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的指引,带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较好地实现金融监管宏观刚性和银行微观经营灵活度的协调统一。②树立“市场约束”的监管理念。有效的市场约束,是商业银行实行审慎经营的驱动力,也促使商业银行保持雄厚的资本基础以抵御风险,故可以作为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因而受到了国际金融界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市场约束要求较高的信息披露水平,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我国银行业而言,宜采取渐进式的逐步推进方式。同时,人民银行实施金融监管时,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制约作用,引入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检查、监督、资信评级等,以提升金融监管的效能。③增强“系统、持续”的监管理念。人民银行在监管时应统筹规划,注意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非现场监管的风险预警机制和现场监管的查误纠错机制的作用,减少监管工作的随意性、突击性;深入研究银行业务的周期性规律,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特征,尽可能减少或杜绝无效监管,在持续监管中逐渐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

(二)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责任制的制度安排。①完善监管责任制体系,增强责任制的可操作性。从实际工作中看,实现“授权定责、权责平衡”是确保监管责任制落实到位的关键因素。按照监管权限来划定责任,谁失误由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划分责任应明确、细致、具体,各级、各类监管责任人对哪些金融风险承担责任及责任的种类,应具体细化,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②改进责任制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实行监管责任制后,监管者责任重大,从事监管工作具有风险性,应当建立绩效挂钩式的激励机制。同时,可施行监管过错责任追究制、消极作为追究制等,实现激励与约束的有机兼容,使金融监管活力不断激发出来。③加快责任制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及早制定统一、规范、具体的监管岗位操作规程,以明确分解和定位岗位责任;建立以内审、监察部门为主实行的监督制衡机制,以预防、纠正和处罚执法失当等行为。为减少年终考评的主观随意性,可采取以科学设定的指标考核为主、结合抽查核实、个人述职的方式,区别各级不同责任人而分类考核,并辅之以平时累积的监管过程情况材料、表格等进行综合性的监管考评。

(三)优化监管机构内部的人员配置,增强金融监管力量。目前,多数县支行的金融监管仍采取分组的方法,这不利于金融监管整体力量的有效发挥,可以将监管业务划分为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和日常监管三个部分,以此来配备监管人员,发挥监管合力。与此同时,在人力资源上向监管部门倾斜,增加监管人员所占的比例,以强化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

(四)加快金融监管信息沟通体系和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之间应当建立起有效的金融监管信息沟通体系和渠道,及时就区域内的金融动态、风险状况、违法违规行为等互通有无、数据共享,密切监视毗邻地区的金融风险对本区域的可能影响,防范金融风险的蔓延;人行分支机构应在现有的分业监管格局下加强与证监会、保监会分支机构的联系、磋商,逐步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实行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以大大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结合辖区和监管自身实际,尽早开发实用、有效的监管业务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为辖内金融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技支持;尽快实现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计算机联网,强化实时信息联系与数据集成,适时建立起商业银行监管信息系统,形成较为完整的监控网络,促进监管效能的提升。

(五)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的资格管理,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金融监管人员的资格管理,应当朝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主观性。为此,要制定金融监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办法,逐步形成资格考试、竞争上岗的监管人员选任机制,把好监管人员的“入口关”。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应把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员工,注意好前瞻性、应时性和基础性培训的结合,鼓励员工深造,吸收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使得监管人员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以适应加入WTO后金融监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下载我国旅行社存在的问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旅行社存在的问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1. 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难以共享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存在低水平......

    我国投资银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投资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银行业法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 证券法虽已出台,但是还比较笼统,还未涉及到许多具体的投资银行业,投资银行法还没有出台。中国的证券公司还......

    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案例【4】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包括: 中国银行与政策性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全国及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商业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

    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1.城市建设和开发无序扩张,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管理行为与土地资源特性的矛盾。](盲目依靠外延扩张方式推进城市建设,不切实际地......

    我国仓储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仓储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的仓储设施无法满足物流活动的需要, 原有的仓储企业缺乏改造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 外国的物流公司纷纷投资建库。我......

    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会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 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股份企业,很大一部分报账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有的报账员身兼数职,有些单位......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07 经济学 3 班 张婷婷 3207004233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0 世纪 80 年代沿海发展战略、 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90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

    我国依法治国存在的问题

    首先,需要阐述以下什么是法治国家,简单地说,法治国家就是指主要依靠 正义之法来治理国政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和权利得以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关 于法治国家,其基本构造和社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