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水兴县论文
坚定不移地实施“治水兴县”战略 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我县实施“治水兴县”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实施 “治水兴县” 战略 实践 思考
郎溪地理位置特殊,地势东高西低,上承广德境内面积来水,下受长江水位顶托。特定的地理位置,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郎溪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县份。特别是1999年,水阳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郎川河中游以下圩口全部溃破,全县经济损失21.32亿元。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提出并大力实施“两治兴县”(治理水患、造福人民,治理环境、发展经济)战略,加快推进以县城防洪工程为重点的各项水利设施建设,全县防汛抗旱能力显著增强,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实践证明,郎溪人民十年的治水历程同时也是郎溪经济社会复苏和加速度发展的过程,“两治兴县”结出了累累硕果。
一、“治水兴县”战略具体实践与成就
“十五”以来,全县紧扣“治水兴县”战略主题,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共完成水利投资6.1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776处,改善排涝、灌溉基本农田4.1万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5.2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49hm2,征收各类涉水规费300万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取水量下降到84立方米/万元。防汛抗旱、河道管理、水政执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各项工作整体推进,有效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治水兴县”战略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水利发展和改革面临更高的要求。由于资金等诸多原因,郎溪县水利发展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显然滞后,防洪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区域水资源短缺仍然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多、水少、水脏”的状况已成为全县水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这一有利契机,继续大力实施“治水 1 兴县”战略,全力打造江南水韵之城,构筑人水和谐江南名城,这是时代赋予郎溪水利人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针对当前郎溪水利现状,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发展实际发展需要,我们认为当前要突出抓好以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四个水利”为重点的水利建设,为实现郎溪崛起提供坚实保障。
(一)加快建设工程水利,扎实推进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1.提升并完善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实现县委、县政府打造“江南茶都,水韵之城”的总体构想。
结合老郎川河治污项目,完善县城防洪二期工程,提高城市防洪除涝标准和水环境整治为目标,着重对老郎川河、钟桥河堤堤防进行加固、疏通南、北撇洪沟建设、新建城东泵站等,使得县城的防洪标准达到40年一遇,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雨污管网建设。适时实施“引水入城”计划,并对13.2km的城市圈堤进行整治,美化工程范围内的环境,建设城防圈堤绿化景观带,提高城市品位,把郎溪县城建设成为适宜人居的现代化生态之城。增设城西、钟桥、吴桥水文自动测报和监测系统,提高县城防洪工程水文信息收集、处理、决策的水平;建设防汛抗旱指挥中心,提高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利管理信息化水平,建成与省、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连接的水利信息高速传输网络,初步实现防汛抗旱异地会商和对重要水利工程的自动监控系统。
2.全力推进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力争用5-7年解决圩区防洪问题。全县有六个重点万亩圩口(含县城),分布在新老郎川河两岸以及南漪湖东岸,圩口总面积151平方公里,保护人口13万人,农田13.73万亩,堤线总长153.5公里。充分利用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力争用5-7年的时间推进全县重点万亩圩堤达标工程,使得除县城以外的其他万亩圩口的防洪标准均达到20年一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分年度重点实施中斗闸除险加固及连接河拓宽治理工程。实施新郎川河堤达标除险工程,充分发挥新老郎川河的调节分洪作用,同时加固南丰圩老郎川河堤,使得老郎川河逐步成为郎溪县城的内河和景观河。有针对性地对幸福圩分批分期实施达标除险。对团结圩、跃进圩以及沿新郎川河周边小圩实施退圩还湖工程。
3.全面推进除涝工程建设及泵站更新,保证农民增产、农业丰收。全县现有固定排灌站65座,排灌农田约30.71万亩。这些排灌站大多建于七八十年代,存在设备老化、年久失修、能耗高、效益低等问题。因此,实施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增容补点、泵站设备更新日显重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得除第一联合圩上部的其他万亩圩口的排涝能力达到7-10年一遇。同时重点进行全县6个万亩大圩排涝泵站改造和补点增容工程建设。
4.加强抗旱水源重点工程建设,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郎溪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水库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因规模较小,蓄水量有限,可灌面积不大;浅丘地区主要靠山塘灌溉,圩区则主要抽取沟塘水灌溉。郎川河是雨源型河流,雨来水满,雨走水退,其上游常常断流,下游及湖口水深取决于南漪湖水位。县内其它小流域大都属于无控制无调节河流。近年来,旱灾区域逐步扩展,旱灾损失逐步加大,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正常要求。因此,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已迫在眉睫。广大丘陵区应利用各类涉农资金,大力开展水源工程建设。胥溪河流域及北部地区则可利用现有的泵站等水源工程,加强渠系工程建设,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县域中部则重点建设抗旱骨干工程,解决用水水源问题。
重点建设水源工程之一:竹山嘴拦河坝工程。在新郎川河竹山嘴建拦河坝抬高新郎川河上游水位,利用小溪闸自流引水入南丰圩灌溉农田,解决我县中东部地区的灌溉问题,提高了我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重点建设水源工程之二:高岭灌溉站。拟建高岭灌溉站两级提水站。解决新郎川河以南,天子门水库灌区以北的十字镇、飞里乡、南丰镇丘岗区的用水问题。
5.加快论证凤凰山水库项目,提高郎川河两岸圩区的防洪能力。凤凰山水库是《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中水阳江上游骨干防洪控制工程之一,对于控制上游来水,提高中下游河道防洪能力有重要作用。兴建凤凰山水库可使郎川河两岸圩区的防洪标准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到20年一遇,对巩固郎溪县县城防洪工程的建设成果也十分有利。
6.开展钟桥河流域综合治理,打造清洁、生态型小流域。钟桥河位于开发区和县城之间,河道全长38.8km,流域面积为225km2。钟桥河全年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由于河道水利设施的不完善,水资源不受控泄地汇入下游的南漪湖。因此,提高钟桥河 的防洪标准和合理开发钟桥河的水资源意义重大。钟桥河流域综合治理主要是对全河进行综合整治,通过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建设橡胶坝、节制闸等工程措施对来水进行调蓄并控制上游的来水,提高该流域的防洪能力,为我县经济开发区的工业生产用水和沿河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保障。
(二)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1,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探索并完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新模式。未来3年内计划利用国家、省市和地方配套资金解决12万人口(2009年底调查)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近年来农村饮水项目的实施,广大项目区农村人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但是,由于我县现有乡镇水厂体制均为私营性质,导致在管理、经营性收费等方面出现很多的问题和矛盾。按照《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落实专人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经营有序、管理规范的思路才能使农村饮水建后管理走上一个良性发展轨道,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2.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强化建后管理,促进良性发展。
全县有中小型水库共41座。目前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中小型水库21座,其中,中型水库完成1座,在建1座;小(1)型水库完成4座,在建1座;小(2)型水库完成14座。今年汛后即将开工建设小(1)型水库1座、小(2)型水库5座。尚有14座水库需在“十二五”期间进行除险加固。
3.加快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升灌区灌排保障能力,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提高用水效率。
郎溪县现有天子门水库、龙须湖水库、郎源水库灌区等3座万亩以上水库中型灌区,是全县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项目内近8万亩农田灌排能力,使其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对于提高全县的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4.深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变农田抗灾能力较弱的局面,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我县于2009年被评为全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三年计划工程总投资估算为4690万元。通过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提高郎溪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实 施该项目时,加强整合部门涉农资金,确保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集中连片、成规模,不留死角,为农村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节约化经营和土地流转工作打下基础。
(三)推进资源水利,优化配置全县水资源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郎溪县“水多、水少、水脏”现象突出,地域水资源分配不均。因此,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才能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实施“东水西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是通过实施“引岗济梅”工程和“引郎济龙”工程两个项目来解决中部地区的缺水问题。目前“引郎济龙”工程已经实施并完工。“引岗济梅”工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实施了引岗南九道河水至梅渚镇梅红水库段的工程,效益显著。由于工程缺乏维修养护、老化破损非常严重,效益逐年下降。恢复实施“引岗济梅”复修整治工程建设十分必要;二是实施水资源调配工程。目前,全县招商引资势头强劲,经济发展迅速,“二区三园”格局初步确立,但用水矛盾越来越成为制约园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对全县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分配和利用,以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经济发展用水需求。
(四)同步打造生态水利,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县。随着全县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水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
因此,着力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确保水生态安全,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向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势在必行。一是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通过实施“十二五”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对郎川河、钟桥河、飞里河、大沙河、姚村河、碧溪河等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示范推动全县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使全县大部分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整治,进而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强县城城市水环境治理。通过实施郎溪县老郎川河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旨在对老郎川河沿岸污染的综合治理,通过污染治理、河道综合治理、河道两岸绿化工程等工程及非工程措施使老郎川河旧貌换新颜,改变老郎川河脏、乱、差现状及污染严重的问题。项目对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实力、解决城市防洪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治水兴县”战略实施的保障基础
(一)全面夯实人才队伍基础。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是实施“治水兴县”战略面临的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之一。
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的办法,加大人员的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工作力度,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吸纳水利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实到水利队伍中来,从而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打善战的兴水队伍。
(二)狠抓工程质量管理。
目前,全县规划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有百余项。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要严格工程监理、安全施工、项目法人、招投标等制度;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与安全使用。
(三)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及前期工作。
储备项目的多少,前期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项目的立项建设。要坚持外引内联,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把重点放在重点水源工程、水库除险加固、饮水安全、节水、供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流域治理及河道整治、中小泵站更新改造等方面,做好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为项目立项打好基础。
(四)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在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界定水管单位类别,并将国有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公益性部分的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继续深化各水管单位内部改革,合理定编定岗,推进管养分离,建立符合郎溪县情、符合水利工程管理特点的管理体制。县财政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别、规模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进行补助,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汛期巡查。
(五)深化农村水利体制改革。
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为推动,加快全县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落实管护责任。进一步推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充实基层水利技术力量,更好的为全县水利建设和管理服务。并适时考虑在各村设置村级水管员,形成网络化的水利管理组织。
(六)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水行政管理职能,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水利业务和技能的培训,推进水务工作机制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力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水权市场化改革、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推进管理创新和依法治水,推动“治水兴县”战略实施。
(七)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重点加强农业灌区续建配套,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灌溉用水方式转变;工业节水在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的基础上,重点加快对高耗水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中水回用利用率;城市生活节水要重点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全面推广节水器具。倡导节水文化,形成厉行节水的社会风尚。
(八)加大水利宣传力度。
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是“治水兴县”战略成败的关键。在水利系统内部要广泛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水利综合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和水法规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治水兴县”实践。
实施“治水兴县”战略任务艰巨,前景广阔。广大水利工作者将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在“治水兴县”战略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争取使郎溪的水利事业走向新的辉煌。
第二篇:努力开创治水兴湘新局面
努力开创治水兴湘新局面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本报发表署名文章
------------------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杜家毫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明确了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湖南是水利大省和全国水利改革试点省,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扎实地做好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工作,推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治水兴湘新局面。
准确把握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湖南最大的省情是水情,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水利工作新形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准确把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魂、生产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促进人水和谐,一直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各方面对管水、用水、治水、节水、保护水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责任更加重大。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保障水量、水质。按照国家确定的水资源控制指标,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定地,确保到2020年把用水总量控制在350亿立方米以内。同时,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的愿望,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确保全省人民喝上干净、安全、放心的水。另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地治水、兴水。湖南水利设施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防灾减灾抗灾能力亟待提升,水多、水少都有可能对局部地区形成洪涝、干旱灾害,必须想方设法加快重大水利工程,以及民生水利、农田水利等水利项目建设。尤其是当前,在国务院部署的172个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湖南已纳入12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完全可以在全面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的同时,为扩大有效投资、拉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作出更大贡献。
准确把握湖南防汛抗旱形势发生的新变化。首先,水情工情更加复杂。从江湖关系看,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来水和湘资沅澧洪水“两面夹击”的状况有所变化,但由于枯水期长江来水减少,洞庭湖水位降低,蓄水保水功能下降,水生态、水安全等问题逐渐凸显,决不能掉以轻心。从工情变化看,湘资沅澧四水干支流先后建成大量梯级电站,存在防洪保安、灌溉供水与发电利益的矛盾,增加了水资源调控和防洪调度的难度;而且由于建设、养殖等人为因素,侵占河道湖泊水域、挤占排涝行洪空间,很多河流呈现小流量、高水位、大灾害的常态化趋势。其次,防汛任务更加繁重。在极端性天气增多的情况下,既要防御重点堤垸、重要城镇的洪水和城市内涝,又要抵御山洪地质灾害,还要防范水库山塘和尾矿库出险。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湖南一旦出现大面积强降雨,湖区、山区、丘陵区、城区就几乎同时受灾。第三,抗旱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全省还有3000多万人未实现集中供水,近1000万亩耕地缺乏基本灌溉条件,区域性、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必须统筹抓好防汛与抗旱、治水与管水、节水与净水等工作,牢牢掌握水利工作的主动权。
准确把握湖南水利建设管理面临的新情况。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农民投工投劳机制。过去,搞水利建设主要是依靠农民出资出劳。现在,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多,农民群众筹资筹劳的意愿和积极性减弱。如何更好地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有效调动农民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二是创新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机制。尽管各级政府逐年加大投入,还是难以填补农民减少投资投劳后形成的缺口。如何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三是创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湖南农村的小型水利设施面广量大,适应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的市场化机制还未建立,社会化用水、管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还不充分,导致一些水渠、电排站等小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需要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形成好的机制。
全力确保防汛抗旱安全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严格落实责任,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湖南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好防汛抗旱,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能否保障湖南7200多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关键在于市(州)长、县(市区)长、乡(镇)长这个“关键少数”能不能抓得住。要时刻牢记湖南最大的省情就是水情,始终把防汛抗旱、防治地质灾害、排除城市内涝等问题,作为常怀于心的大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抓好。同时,要按照国家防总检查组的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防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快防洪、水毁工程建设,确保安全度汛。
认真组织抢险、避险和救灾工作。在险情抢护上,注重先期处理,及时控制险情发展。对突发险情,在第一时间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并集中力量,科学、果断、有效处置,坚决避免垮坝、垮堤、溃垸事件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在救灾安置上,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迅速抢修水毁工程,全力投入灾后重建,不让一个灾民挨饿受冻,不让一户灾民流离失所,不让一位学生因灾辍学。
大力提升预测预警和科学决策能力。密切关注天气、水文、汛情变化,加强局部性、突发性洪水和灾害的监测预报,尽可能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预报发展趋势,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提供决策依据。更加注重以科技手段提高对各类灾害的预警能力,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视频会商、水库监控系统的作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尤其要充分发挥喇叭广播和手机的作用,及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村干部和村民,有效指导危险区群众做好转移避灾。精细化调度各类水利工程,发电、灌溉、航运、水产养殖、工业生产等企业和单位,必须无条件服从防汛抗旱调度。
强化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按照“防大汛、抗大旱”要求,切实将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落实到工程建设、汛前准备、物资储备、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等各个环节,每一个堤垸、水库、塘坝、险工险段和山洪地质灾害重点地区,都要明确具体责任人,决不允许出现空当、死角。各级政府负责同志和防汛责任人要深入防汛一线,了解掌握动态情况,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防指成员单位要积极履责,形成合力。对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不论是哪一级、哪个部门、哪个环节的问题,都要一查到底;造成堤防决口、水库失事、群死群伤等重大灾害后果的,要依法依纪处理。
全面夯实水利可持续发展基础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全面加强水利建设,协调推进水利管理和改革,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快推进水利建设。第一,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当前,湖南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项目已开始实施。要切实按照中央要求,逐个项目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实行“清单”管理,明确解决的措施和时限,强力推进落实。已开工项目,要确保完成建设任务;未开工项目,要倒排前期工作进度。项目所在地政府要切实担当主体责任,认真做好移民安置、项目可研、建设方案确定、施工环境优化等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第二,加强防汛薄弱环节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滞后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重,是当前防汛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按照“地方为主,省级奖补”原则,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全面完成4036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五年内基本完成有防洪任务的14个地级城市和89个县级城市防洪堤建设任务。第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既要重视大型水利工程这样的“大动脉”,也要重视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着力解决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农田水利建设要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湖南省政府决定按照“一个规划、一套标准、一个平台、一次考核”的要求,在13个县(市)开展资金整合试点,并将逐步推开。要严把工程资金关、质量关和安全关,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全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国务院明确要求,“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今年,湖南有6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任务。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建管到位、督导到位,确保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受水源、地理条件限制,难以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的,要打深水井、建水窖,建设一批应急水源工程,以备干旱时群众饮水所需。同时,要针对前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偏低、项目分散、供水保障率不高等问题,谋划和推进“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加强工程管护,确保水质安全和工程长效运行,实现到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率达100%的目标。
全力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湖南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初步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1.8万多处。要以纳入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省为契机,全面推进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灾害治理、能力建设等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要突出重点,着力防范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矿区、景区、交通干线路段、在建工程的地质灾害。要落实市、县政府的防治主体责任,住建、教育、水利、交通、移民、旅游、气象和铁路等部门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强化企业和项目单位的防治责任。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扶贫攻坚、生态移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整合资源,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灾害防治能力。
不断深化水利综合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深化改革的要求,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方面,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湖南是水资源大省,必须对水资源进行严格管理,把绿水青山保护好。从今年开始,湖南省政府要考核市州、县(市、区)政府,也就是考核市(州)长、县(市、区)长,并将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另一方面,严格管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控制红线”。各地在布局或上马项目时,要严格实施水资源论证,凡是达到或逼近水资源、水生态承载能力上限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要增强节约用水意识,杜绝敞开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对超标用水收费。二是完善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已建工程的效益,能够通过现有设施挖潜解决的问题,就不新建工程。目前,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情况较好,但大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缺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下一步,要结合不动产登记,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完善财政奖补、先建后补、项目扶持等政策措施,鼓励农民、种养大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真正把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责任,落实到合作组织和受益的种养大户及农民,确保小型水利工程“有人建、有人管、长受益”。三是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水利是保障发展、惠及民生的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各地既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也要通过信贷融资、PPP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省级层面将加大融资力度,以保障重大水利项目和面上水利工程的配套投入。各地也要参照省里做法,对于群众急需、迟早要上的项目,优先落实配套建设资金。
(本文系作者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4月28日
作者: 杜家毫
第三篇:防治水论文(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浅谈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管理
尼山东官苏氏
摘 要:通过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分析了矿井水灾事故的主要类型与治理方法以及矿井水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通过对水灾 事故的诱发原因、透水征兆以及发生机理的研究分析,提出一套地面和井下防治水措施,为煤矿持续、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大雁矿业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思路。
关键词:矿井;防治水;管理;安全生产。0 1 0年 3月,两起重大透水事故相继发生:3 月1日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3月2 8日王家岭煤 矿透水事故。从这两起事故,人们不禁发出疑问,煤矿防治水工作究竟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隐患 能否预先探测、事故能否及时避免、《 煤矿防治水规定》如何更好的落实等。国务院、安监局、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矿井防治水工作,已将其列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层层召开专题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研究防治措施,部署防范工作。在此 对煤矿防治水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矿井水害事故的类型
矿井水害多年来一直是制约我国采矿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种类型的水害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重大影响。依据矿井水的来源,可以把矿井水害分为六种类型:.1 地表水水害
由河流、湖泊、沼泽、水库等地表水体,通过 岩石裂隙、采动塌陷裂隙、断层破碎带、岩溶孔 洞、老窑、井巷等通道进入矿井,导致矿井充水,严重威胁矿井的生产安全。例如大雁三矿北二采区对应地面有胜利沟及红旗沟,均为季节性小溪,由于与下部第四系含水层 之间无较好的隔水层,因此渗漏严重,致使第四系砂砾含水层内大量含水。三矿北二采区浅部煤层开采后,砂砾石含水层水将可能沿着采动塌陷裂隙进人采空区,进而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特别是2 0 0 9 年春季桃花水期,两沟水流以 1 万 m,/ h的流量漫过防洪坝,迅速进入地表采空塌陷区,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2 含水层水水害
煤系地层含水,特别是煤层及煤层顶底板含 水,当井巷开拓或开采后,使煤层及围岩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进人矿井,造成矿井充水,从而影响矿井的生产和安全。例如大雁二矿一采区F 断层外浅部煤系地层内大量含水,并有较好的补给水源。含水层水通过煤岩层裂隙、孔隙、断层进入矿井采空区,使矿井涌水量增大,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和危害。为此,在二矿F断层外施工了一口疏干井,常年疏干截留浅部煤系地层水,对矿井涌水量起到了很好地控制作用。
1.3断层水水害
断层破碎带的裂隙、孔洞连通含水层、含水溶洞、老空积水、地表水等水体,当井巷施工进入断层破碎带时使矿井充水,进而影响矿井的生产和安全。例如大雁二矿三采区上方第四系层内发育有粗砂含水层,含水系数高,并且有充足的补给水源。在二矿三采区东部发育有 F o、F,、F o 9 断层,均为导水断层,因此,第四系粗砂含水层的水通过断层
导水进入煤系地层,致使三采区煤系地层大量含水。采掘巷道送人三采区后均遇到了较大量的淋水,采区涌水量近3 0 0
m/ h,并长期不降,采掘工程被迫停止。
1.4老空区积水水害
矿井已废弃的井巷及采空区俗称老塘,常有大量积水,称为老空水。当采掘巷道、工作面接近老塘时常引起矿井充水,影响矿井的生产和安全。老空水是矿井水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例如大雁二矿 5 0阶段 3 0
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在回采过6线石门时,在工作面与运输巷交叉点因工作面冒顶,采动裂隙导通了上部采空区老塘积水,涌水量最大达 1 4 9
m / h,使工作面停产数日,6线石门多部机电设备被淹,给矿井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
1.5封闭不良的钻孔水水害
地质勘探钻孔可能穿越含水层、含水溶洞,如果钻孑 L 终孔时未予封孔或封闭不良,当井巷或工作面揭穿钻孔时水流顺孔而出导致矿井充水,影响矿井生产和安全。例如大雁三矿北一采区在施工 5 0 0石门下山的过程中,掘进巷道揭露了7 7 — 2 9 2号钻孔,因该钻
孔封闭不良,导通了第四系层中的砂砾含水层,钻孔突水量达 4 2 0
m
/ h,给矿井采掘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6岩溶水水害
易溶性石灰石岩层或其它可溶性岩层溶蚀后会产生溶隙、溶道或溶洞,并为地下水所填,当井巷或工作面揭穿时则导致矿井充水,从而影响矿井的生产和安全。
2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前面所提的两个透水矿井与国内大水矿区相比并不算复杂,但事故伤亡人数之多令人震惊。从管理层面上讲,严格执行规程、规定,做实、做细、做好 日常防治水基础工作,大多数水患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首先要充分认识做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水害防治监察管理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有效遏制矿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其次,要严格执行关于矿井配备水文地质技术员的数量要求,或者建立专业性强的矿山地质测量机构。长期以来,矿山勘察有勘察资质、地面测绘有测绘资质,唯有矿山地测工作没有资质认定。因此,从事矿山服务的矿山地质测量机构资质有待认证,规范工作范围与工作内容。应切实加强对矿山地质测量机构的管理,一是要做好矿山地质测量队伍的建设。各矿井均配有矿井地测机构,但因目前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各矿井不可能按照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因此,集中利用有限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区域性的地测机构,有效利用人员、技术、设备等社会资源,达到人力资源共享、技术设备优势互补,达到效能最大化,将成为最佳的运行模式。因此,要按照矿山数量,合理部署社会地质测量机构,既要防止机构过少,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又要防止地质测量机构过多,导致恶性竞争。二是要严格对地质测量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管理,使地测机构树立服务意识、公正意识、诚信意识、危机意识。要通过地质测量工作,为矿山企业的矿井水害防治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要加强矿山地质测量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要采取多种培训措施,提高矿山地 质测量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再次,还要建立核查机制和专家审查制度,通过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实地核查和专家审查机制,来加强矿山水文地质工作的自检与互检,以确保矿山水文地质基础工作的可靠性,从而有效杜绝矿井水
害事故的发生。近期通过学习修编的 《 煤矿安全规程》 和 《 煤矿防治水规定》,认为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应做到 :
2.1认真做好地表防治水工作
矿井井口标高、地面建筑物的标高要高于历年最高洪水水位。矿区受山洪威胁时,在山坡上修挖防洪沟堵截山洪。对矿区地表塌陷区要堵塞、填平、压实。对漏水的沟渠、季节性河流要整铺河底 或改道。
2.2加强并下防治水工作
2.2.1查明矿井充水来源
做好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查明矿井充水来源,对矿井和附近小窑采空区认真进行调查,掌握涌水通道。
(1)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对地下水进行动态观测和水情水害分析。查清井巷主要补给水源、补给方式和途径。
(2)搞好矿井水 “ 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工作。防是要合理留设各类防隔水煤柱并修建防隔水闸墙;堵是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或导水通道;疏是探放老空水和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排是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排水管路、水泵、水仓和供电系统等必须配套;截是加强地表水的截流治理。
2.2.2 保护好防隔水煤(岩)柱
保护好防隔水煤(岩)柱,严禁在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作业。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根据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予以规定。
2.2.3加强断层水、底板承压水的超前治理
巷道过导水断层、裂隙(带)等构造地带时,必须超前探水前进。如果含水丰富,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井筒工程穿过强含水层时,必须进行预注浆封堵加固。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矿井,要进行疏水降压,保证安全开采;无法保证安全开采时,必须进行底板加固注浆。
2.3 建立完善的井下排水系统
矿井排水系统应按照 《 煤矿防治水规定 》的要求,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仓、水泵、排水管路、配电设备等设施,确保矿井正常排水,并满足特殊情况下的排水需要。涌水量大的矿井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井底车场及井下中央泵房应设置防水闸门等防水工程。
2.4 加强矿井的雨季 “ 三防”工作
认真编制雨季 “ 三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雨季 “ 三防”领导小组,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数量的抢险物资;雨季前,要对矿井排水设备和供电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清挖水仓、水沟和沉淀池。煤矿位于地表河流、山洪等附近,井口,工业广场要修筑堤坝、开挖沟渠,防止地表水倒灌矿井。地表水体、采空塌陷区等部位有漏水现象时,要对漏水的水体基底进行防漏加固处理。
2.5做好老空水的探放工作
老空水是煤矿的主要水害之一,必须高度重视老空水的探放工作。在探水前,分析查明老空水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探放水时,要撤出可能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探放水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测放水全过程,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6 搞好防治矿井水害的培训教育工作
确保全体井下作业人员有较高的防治水安全意 识、掌握一定的常识,并具备必要的应对能力。. 7 加强水害应急救援工作
整合人力资源,在一个矿区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和专业队伍,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在各矿与物流中心储备足够数量的抢险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并发挥最
大作用。
3矿井水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3.1造成矿井水灾的原 因
造成矿井水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面防洪措施不详(2)井筒位置设计不当(3)资料不清盲目施工(4)低劣施工质量;(5)乱采乱掘破坏煤柱(6)技术差错造成事故(7)麻痹大意强行违章;(8)水泵排水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排出突发涌水。
3.2矿井水灾的征兆
在煤矿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常会受到水的危害。煤层或岩层透水之前,一般都有以下一些征兆:
(1)煤层发潮、无光彩、发暗。煤层本来是干燥而光亮的。有水渗透就会发潮变暗。
(2)煤壁“ 挂汗”。积水透过微孔裂隙凝聚在煤壁表面而呈现水珠,象人流汗一样,称“ 挂汗”。
(3)煤层温度变冷。有了积水的煤层,人抚摸时会感到发冷,时间越长越冷。
(4)工作面发凉。因为散发在空气中的热,都被有水的煤层渐渐地吸收和传导出去了,所以人们进入工作面时,就感封发凉,时间越长越凉。
(5)煤层里有“ 吱吱” 的水叫声。因为大的水压能把水从裂缝中挤压出来,所以发出水叫声,人只要靠近煤壁一听,就可以听出这种声音。如果听到较大的水叫声、水吼声或空洞泄水声,这是积水流动时引起的,临近有透水危险的征兆。
(6)水的气味和颜色发生变化。如果水的酸性比较大,有涩味或臭鸡蛋味,呈红色,把水珠放在手指间摩擦有发滑的感觉,这是老空区透水的预兆。如果有甜味,是流沙层水和断层水。石灰岩溶洞透出的水往往呈黄、灰色,并有臭味。另外,巷道发生透水前,岩石裂缝中往往夹有淤泥,顶板出现淋水,压力明显增加,底板出现涌水。如果在掘进或采煤过程中突然出现了透水征兆,有透水危险,要采取果断措施,撤离人员,躲避到安全地点,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防治水灾措施
矿井水灾的防治,必须从地面和井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1 地面防治水
为了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涌人工业场地,通过渗漏区或井口进人井下,必须认真做好防治水工作。地面防治水是预防矿井水灾的第一道防线,对于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涌水水源的矿井来说尤为重要。要做好地面防治水工作,首先要掌握地表水的性质、特点及变化规律,其次要掌握本矿区的地形地貌及当地气候条件,要研究确定防治水措施及防排水工程。地面防治水有以下六种措施:
(1)排泄山洪、排放积水;
(2)疏干或迁移地表水源;
(3)加固河床堵渗漏,灌注浆液堵通道;
(4)充填、平整注地;
(5)在井口和工业场地上游的有利地形建筑水库,雨季前把水放到最低水位,以争取最大蓄洪量,减少降雨对矿井的威胁;
、(6)加强地面防水工程的检查。在雨季到来之前,对地面防水工程应做全面检查,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此外,在雨季期间还应做好防洪宣传组织工作,充分发动群众,以便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同洪水做斗争。
4.2 井下防治水
(1)查明水源和通道。为了查明水源和可能涌水的通道,应掌握以下情况: ①冲击层的组成及厚度,各分层的含水性及透水性; ②裂隙和断层的位置、错动距离、延伸长度、破碎带范围、含水情况和导水性能; ③含水层与隔水层的位置、数量、厚度,各含水的涌水量、透水情况及其与开采煤层的距离; ④老窑和现在正开采的小煤窑的位置分布、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和积水情况,废弃钻孔和处理情况等; ⑤开采过程中,围岩破坏及
地表塌陷情况,观测岩层垮落带、断裂带、沉降弯曲带的高度及其对涌水的影响。
(2)做好水文观测工作: ①收集当地气象、降水量和河流水文资料; ②查明地表水体的分布、水量的补 给、排泄条件: ③通过探水钻孔和水文观测孔,观测各种地下水源的水位、水压和水量变化,分析水质查明矿井水的来源及其补给关系; ④观测矿井涌水量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等。
(3)井下探水。坚持”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的探放水原则。
(4)疏放水。疏放水就是在探明矿井水源之后根据水源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疏放水方法,有计划、有准备地将威胁矿井安全的水源疏放干,它是防止矿井水灾最积极、最有效的措施。
(5)截水。在探到水源后,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放水,或者虽能放水但不合理时,便利用防水墙、防水闸 门、防水煤柱或岩柱等设施,永久地或临时性地截住水源,将采掘区与水隔开,使局部地点涌水不至于威胁其它区域。
(6)注浆堵水。将专门制备的浆液(堵水材料)通过钻孔压入地层的裂隙、溶洞或断层碎带,使浆液扩散、凝固、硬化,达到充填堵塞涌水通道、隔离水源之目的。注浆堵水方法简便,效果较好,是防止矿井涌水行之有效的措施。煤矿水灾危害的严峻性
5.1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双重威胁
从地表水看,我国的一些煤矿,是在近海、江河、库区等水体下开采的,防治水技术要求很高。从地下水看,目前开采的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南方晚二叠纪煤田,属喀斯特水文地质类型,溶洞突水隐患严重;黄淮平原的煤田则受到第四系冲积层的覆盖,地质构造复杂,含水层和富水层较多,容易产生断层突水。一些小煤矿乱采滥挖,既“捅漏”了原有的老空水,同时也制造了新的积水隐患,增添了防范突水事故的难度。
5.2 随着煤矿开发时间的延长,矿井开采深度的延伸,水害越来越严重,治理成本也在增加
目前国有重点煤矿每生产1吨煤炭,要排水5-6吨。一些百年老矿如焦作煤业集团,其所属矿井的经常性涌水量已经高达每小时2.4-3万立方米,每采1吨煤就要排水50-60立方米,每年仅排水费用就高达6000余万元,吨煤排水费达20~30元,占集团公司吨煤成本的20%左右;一些矿井吨煤排水费达57元,企业承受能力接近极限。众所周知,煤炭市场是有周期的,在市场供大于求、煤矿经济运行困难的情况下,防治水工作面临很大挑战。
5.3 自然环境的恶化,增添了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变数
近年来受工业活动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急剧变化,洪涝、飓风、泥石流和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一些产煤地区久旱之后突降大雨,容易引起突发性水灾事故,猝不及防。近年来,山西、陕西、内蒙、甘肃一些煤矿发生水灾事故,就是因为平时干
旱少雨、缺乏防范水灾的意识和必要的措施,结果酿成灾害。
5.4 煤矿防治水人才奇缺
矿业高等教育萎缩,水位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本来就很少,而且毕业后也不愿意到煤矿,防治水工作 “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情况严重。一般来说,水灾事故发生之前均有异常预兆,由于煤矿井下人员多为农民工、临时工,加上教育培训滞后,目前煤矿现场作业人员中,能够识辨这种预兆的越来越少。
6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现状
煤矿水害与其形成的条件有直接对应关系。矿井充水三个条件即“矿井充水三要素”包括充水水源、涌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涌水量)。
6.1 水文地质探查技术 6.1.1水文地质试验技术
水文地质试验技术的基本方法是以水文地质理论为基础,以水文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底板岩石力学试验为主要手段,探查含水层及其富水性、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
6.1.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1)地震勘探: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查明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
查明区内幅度大于5米的褶曲和直径大于20米的陷落柱; 探测采空区和岩浆浸入体。
(2)瞬变电磁探测技术:是地面探测含水层及其富水性、构造及其含水情况,老窑及其积水多少的主要手段。
(3)高密度高分辨率电阻率法探测技术:是地面及其地下洞体的首选方法。
(4)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属于全空间电流勘探,可在地面及井下使用。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巷道底板富水性探测;
底板隔水层厚度,原始导高探测;
掘进头和侧帮超前探测,导水构造探测; 潜在突水点、老窑积水区、陷落柱探测。
(5)音频电穿透探测技术:一般应用于井下,主要探查:
采煤工作面内的底板下100米内的含水构造及其富水区域平面分布范围,并进行富水块段深度探测;
工作面顶板老窑、陷落柱、松散层孔隙内含水情况探测; 掘进巷道前方导水、含水构造探测。
(6)瑞利波探测:主要探测断层、陷落柱、岩浆岩侵入体等构造和地质异常区等,探测距离80-100米;
(7)钻孔雷达探测技术:通过钻孔探查岩体中的导水构造、富水带等;
(8)坑透:回采工作面形成后,使用坑透仪查明工作面内的构造发育情况。
6.1.3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
主要通过水质化验、试验等方法,利用不同时间、不同含水层的水质差异,确定突水水源,评价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6.1.4 钻探技术
地面钻机、坑道钻机主要用于地面、井下探放水,探测构造及不良地质体(陷落柱、岩溶塌洞),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注浆堵水成孔等。7 煤矿水害防治技术
矿井水害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地面防治水、井下探放水、疏干降压、注浆堵水、突水预测等,下面重点介绍地面防治水,井下探放水。
7.1 地面防治水
地面防治水是指在地面修建各种排水工程,防止和减少大气降水(洪水)和地表水涌入煤矿井下的技术和方法。
7.1.1搞好地面防洪调查工作
A、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和疏水能力;
B、查清有关水利工程情况,熟悉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堤、河道大堤及河道中障碍物等;
C、查清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 D、查清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情况;
7.1.2井口和工业场地的设计
A、煤矿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
B、在山区,煤矿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必须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C、煤矿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高程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它防排水措施; 7.1.3地表水体治理
在地表水体治理上采取“疏”、“截”、“挡”、“堵”、“渡”、“排”等综合治理措施; A、疏—-是指用沟渠、管道等方法将地表水、大气降水疏通引出矿区以外; B、截---是指用修筑堤坝的方法将河水截断,使水流改道,从矿区外围流走; C、挡---是指用构筑建筑物的方法将洪水挡在煤矿井口和工业场地以外; D、堵---是指堵住漏水通道。
对地表的老窑、采空区的裂缝、塌陷坑等用砼等材料进行堵塞。
对使用中的钻孔,要安装孔口盖。对报废的钻孔要及时封孔,防止地表水流入井下。E、渡---是指经过积水区的水沟或水渠用流水渡槽或架空管道方法渡过;
F、排---是指将凹地形无法疏导的积水安装水泵进行排放,防止积水渗入井下;
7.1.4 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防隔水煤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严禁破坏或开采。
7.1.5 加强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工作
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透水事故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雨季“三防”领导小组,编制雨季“三防”工作计划,明确雨季“三防”任务和责任。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进行雨季前的检查。
结束语
受地质条件和煤矿开采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无论是受水威胁的面积、类型,还是水害威胁的严重程度,都是世界罕见的。地表水、老空水、冲积层水、底板水等各种类型的水害样样俱全。各区域矿井均存在不同类型水害的威胁,其中:华北地区以老空水、底板奥灰水害为主;华东地区以冲积层水、底板岩溶水害为主;华南地区以地表水、老空水、溶洞水害为主;其它地区以老空水害为主。据有关资料,在国有重点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的矿井占27%,属于简单的矿井占34%。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占8.5%。在大中型煤矿中有500多个工作面受水害威胁。随着煤矿采深的加大和大量小煤矿关闭后形成的积水,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也使得水害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煤矿水害事故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煤矿水害已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通过对水灾
事故的诱发原因、透水征兆以及发生机理的研究分析,提 出一套地面和井下防治水措施,为煤矿持续、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防治矿井水灾不仅对于矿并本身安全及矿工的生命财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国家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及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 王省身 .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 9 9 0 .
[ 2 ]
张学军 .矿井水害治理实践与探讨[ J ] .给水排水,2 0 0 5(2).
[ 3 ] 王显政 .煤矿安全新技术[ J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 0 0 6 .
[ 4] 袁长青 .矿井水患的防治[ M] .煤炭技术,2 0 0 7(4).
[ 5] 0 1 0年第6 期
《河北煤炭》
第四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治水兴水促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治水兴水促发
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治水兴水促发展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淮安市全力推进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防洪、灌溉、排涝、降渍、调水等工程体系,抗御自然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已建水利工程的强力支撑,全市先后战胜了部分年份的持续干旱及、淮河流域特大洪涝。正是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抓住了历次治水机遇,才有了淮安水利事业的良好发展。
目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在全市水利系统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在深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必须进一步增强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改革解决当前制约淮安水利发展的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推动水利工作的大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水利行业要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突出“民生、资源、生态、安全、文明”五大重点,用战略眼光、创新思维、全局理念,科学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水利工作,准确把握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重点。这里,我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讲几点个人学习体会。
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以人为本,着力构建民生水利。关注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最大的焦点。水利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下一阶段,我们将立足民生、为民而谋,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建设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体的民生水利。重点是实施好农村安全饮水、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灌区配
套与节水改造、机电泵站更新改造及山丘地区水源工程等。
二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创新思路,着力构建资源水利。所谓“资源水利”,就是把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开发、科学管理。我们将进一步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认真研究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逐步建立水资源供给和高效利用保障体系。全市水利部门将紧紧围绕“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考核标准,扎实抓好节水载体建设,认真组织开展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家庭创建活动。同时强化河湖管理强化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各种侵害水工程设施的违法行为,争取做到河湖不萎缩、功能不衰退、水质不污染、生态不恶化。
三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优化环境,着力构建生态水利。近年来,水环境、水污染、水生态问题日益
成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们将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以建设生态水利、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将城市的防洪排涝与水环境整治、水资源保护等综合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水利工程建设同水景观、水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城市河道、泵站等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扩大外排能力,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加强管理,着力构建安全水利。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实现水安全,建设安全水利,在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更是个日益重要的课题。当前,全市很快将进入汛期,我们将高度重视,扎实准备,超前做好调度预案编制、抢险队伍培训、防汛物资储备、防汛责任制落实等工作,确保全市安全度汛。将着力实施好各项水利重建应急工程,将加快防汛岁修急办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确保汛前
建成发挥效益。
五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完善制度,着力构建文明水利。解放思想要收到实效,必须在改革创新上实现新突破,而改革创新的根本问题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解决其他存在问题的前提,是建立良好体制机制的基础。我们将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优化行业软环境建设,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议和意见,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水平,树立水利行业服务社会、取信于民的良好形象。
我们要积极贯彻好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落实好市委的工作部署,真正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位置,联系水利实际,认真解决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行业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对水利工作的要求上来,再兴观念创新之风、再鼓苦干实干之劲、再谋水利
发展之策,以新层次上的思想解放、新标准上的作风大转变推动淮安水利更快发展,为保障和促进淮安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县委书记在全县治水兴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全县治水兴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治水兴水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美丽XX水乡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动员部署全县治水兴水工作,全面落实全域治水兴水三年行动计划和八年规划。下面,我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抢抓历史性机遇,增进全域治水兴水的思想共识
水是XX的魅力之源,XX因水而美,更是因水而充满灵气。多年来,XX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治水工作。我们对于水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视防洪抗旱和生产生活用水,过去更多地是考虑它的资源功能,总结起来就是我们只是做了大量治水“保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缺乏治水“优环境”的系统性安排,也没有对兴水“促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当前,中央和省市从全局高度对治水兴水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并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强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省委对生态文明建设及水环境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强调宁可经济增长速度慢一些,也要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给XX人民创造更宜居的美好环境,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XX日,省委XX书记带着开展XX活动即整即改的目的,在沿XX江一路考察、督办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他特别强调,要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XX日,市委XX书记在XX调研时指出,XX要紧抓“治水护水”这一突破口,打造“美丽山水田园智城”。XX日,全市召开了美丽XX水乡建设动员大会,对打造美丽山水智城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XX生态屏障、XX重要水源地的XX,水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特殊意义。为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市新一轮治水的重大机遇,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全域治水兴水的重大意义。
(一)全域治水兴水,是提升资源竞争优势的“基础工程”。
水是衡量区域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XX境内溪流众多,水资源蕴藏量位居XX第五、全市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到XX立方米,远远高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这将是我县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水是城市最有灵性的基础设施,无论是建设“山水间的理想之城”,还是“打造美丽山水田园智城”,水乡绿城都是基础性的工程。当前我县正在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建设“两丽工程”和“八大创建”,没有水清岸绿,就没有XX“城在水中”的城市特色。推进全域治水兴水,就是要把水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持续推进赶超发展的核心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努力打造水资源战略竞争优势。(二)全域治水兴水,是提高人民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
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发展水产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省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两富XX”的战略任务,物质富裕就是要求人人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精神富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生态文明素养,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过去尽管物质不富裕,老百姓喝的水都是干净的、安全的,许多农民在农作之后会放心地舀几口溪水喝;现在物质富裕了,反而水的质量下降了,我们溪里的鱼虾、河蟹基本上很少看到了,很多水文景观被破坏了,我们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把“保安全、优环境、促发展”作为汇聚民意、凝聚民心、改善民生的首要工作,把全力推进治水兴水作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和具体举措,努力实现XX“因水受制”向“兴水致富”的蝶变。(三)全域治水兴水,是党委政府推动转型发展的“德政工程”。
历代治国者,大多先治水。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秦国以水立国,也以水治国;汉武帝信奉治水治国、致力水利事业;隋炀帝开凿连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李世民对水利的最大贡献,就是不仅要建水利,而且要管水利;朱元璋将自己的治国心得撰成《祖训录》,要求子孙后代重视水利;康熙执政长达61年,为水利呕沥心血;孙中山十分重视内河水利整治,关于黄河、长江、淮河的治理有一系列的设想。古人能做到这一点,作为一级党委、政府,更要把解决好水的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环境权益和发展需要。当前,我县在治水兴水上还存在许多困难与不足,比如在水安全保障方面,我们在防台抗旱中应对突发性强降雨和持续性干旱能力不强;在水资源配置方面,区域性缺水及工程性缺水特征明显,部分山区农村饮水还比较困难;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农业面源污染突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不及时、不完善,我们已经建了XX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XX套,仅占XX%,还不到三分之一;在水产业发展方面,目前仅有农村小水电这个单一发展模式,惠及面不广,而且还面临养殖业整治后转产转业的任务。为此,实施全域治水兴水,重视发挥水的功能,把水安全保障好,把水资源利用好,把水环境改善好,把水产业发展好,为XX的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是摆在我们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必解之题。二、以治水兴水走在全市前列为目标,扎实推进“六大工程”
推进全域治水兴水、建设美丽山水田园智城,是省市治水重大战略决策在XX的创新实践。我们既要立足现实基础,更要着眼长远发展,按照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坚持先行先试,走出一条富有XX特色的治水兴水之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明确“一个总体要求、一个主要目标”,坚持“三个联动”: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治水决策部署,以“保安全、优环境、促发展”为目标,以“治水、护水、兴水”为抓手,全力组织实施治水兴水“百亿工程”,重点推进水安全设施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水资源保护优化、水产业转型发展、水文化塑造弘扬、水管理全域统筹等六大工程建设,加快打造“山水相融、林水相映、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美丽山水田园智城。
主要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见成效、八年初建成”的进度要求,加快实施治水兴水三年行动计划和八年规划,到XX年基本建成美丽山水田园智城。近期具体目标是:到XX年底,全县至少建成一处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休闲水乡示范流域、示范乡镇、示范片区,并带动各流域、各村镇全面推进休闲水乡建设。到XX年底,全面完成垃圾河、黑臭河和重点污染行业整治任务,全面建成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完成XX水库水源地整治任务,县城、中心镇防洪能力基本达到标准(县城、中心城镇分别达到50年、20年一遇标准),全县水环境、水生态得到明显改善,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高,水乡文化得到明显提升和展现。
根据上述目标要求,全域治水兴水要坚持“三个联动”,全力组织实施好“六大工程”。
(一)要坚持水上与岸上联动。
水的问题,表面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必须坚持水岸同步、水陆并治。一是要加强生态河道建设。要以“流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拆违建绿等措施,重点开展XX等主要水系的生态河道建设。XX年前,要完成XX等生态河道建设XX公里。二是要加强水土净化保持。水土流失在输送大量泥沙淤积水库的同时,也将化肥、农药、禽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以及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带入水体,导致水体局部污染,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呈扩散趋势。因此,要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近期要完成XX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XX平方公里。三是要加强污染面源整治。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原则,进一步落实巩固养殖污染整治成果的各项措施,确保到XX年底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零排放,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同时,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严格控制和整治农业面源污染。(二)要坚持城镇与乡村联动。
治水兴水必须把城镇和乡村作为两大主战场,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一是要加快完善城乡污水处理。目前,我县的污水处理率只有XX%,在全市倒数第XX。要按照“城镇污水处理率XX%,城镇生活污水接管率XX%”的工作目标,围绕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实现所有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稳定达标排放,以及新建、改造、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维持长效管理等三项重点,确保在XX年底前要完成XX等镇级污水处理厂工程。XX年底前,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XX个,改造提升XX个,维护清理XX个。同时,要加快建设主要河道沿岸截污管网,继续开展在用管网的疏通和整改,注重“入户管”建设,着力推进“最后一米”纳管工程,确保做到污水应收尽收。近期要实施好XX截污纳管工程,完成XX公里管网改造和建设。二是要加快完善城乡垃圾处置。目前,我县垃圾工作处理还比较滞后,无害化处理率只达到XX%,排在全市第XX位。要按照“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都要达到100%”的目标要求,完善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健全河道沿岸生活垃圾清扫网络和清扫制度,进行全天候地河道保洁,保证河面和河岸基本无垃圾和漂浮物。着力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多元化乡村环卫运作体系,采用简单收集处理路线,收集填埋。同时,要加快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加强建筑泥浆入河管理。XX年底前完成南田百丈漈片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三是要联动推进城乡环境优化。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两丽工程”、“三边三化”、“三改一拆”、绿道网建设、“清洁乡村”、“八大创建”等工作。这些举措都与治水兴水紧密相关,既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组合拳”,更是治水兴水的“复方剂”。做好治水兴水文章,可以说是牵一“水”而动全局。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治水兴水作为优化城乡环境的有效抓手,统筹推进,努力实现治水兴水与城乡环境双提升。(三)要坚持治水与兴水联动。
治水的最终目的是兴水促发展,兴水必须以治水保安全为前提。要坚持治水与兴水互相协调、相互促进。在加快治水上,主要实施好“保障防洪和保护水质”两大工程。一方面,要实施水安全设施强化工程。主要有三项重点工作:①强化防洪安全,近期主要实施县城和中心镇防洪安全提升工程,提升县城防洪标准至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10年一遇,全面提升重要乡镇主要社区防洪标准至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5年一遇;山塘综合整治工程41座,XX年底前完成XX治理工程XX公里。②保障供水安全,近期主要实施黄坦镇综合供水工程、玉壶镇城镇供水管网工程,实现城镇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100%。③支撑灌溉安全,近期主要实施“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另一方面,要全面实施水资源保护优化工程,重点加强XX水源地保护工作,近期完成一二级水源保护区人口搬迁XX个行政村XX人,使XX水库水质基本达到Ⅱ类;实现入库支流基本达到Ⅱ—Ⅲ类,水质全面达到饮用水功能区标准;确保县城、XX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其他水源地保护工作参照XX水源保护工作模式及经验做法。同时,要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在推进兴水上,主要抓好“塑造文化与促进发展”两大工程。水文化塑造弘扬工程方面,主要抓好三项重点工作:①滨水公园建设,结合“亮丽县城、美丽乡村”建设、河道整治、“三改一拆”、“三边三化”、农房改造集聚等,建设滨水公园,融入自然和文化元素,注重地方特色,做到社会、经济和美学兼顾,不仅自然生态,而且安全亲水。近期实施全县各乡镇新建、改造、提升滨水公园XX个。②水文化景观塑造,按照不同水域和区域的功能,以滨水岸线为纽带,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具有水乡文化特色的亲水观光平台、游船码头等配套设施,改造河道桥梁,抓好新建桥梁的外观设计,挖掘周边古桥梁、XX等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凸显水乡风情和文化特色,营造优美亲水环境。近期实施XX建设。③水乡文化宜居社区、村镇建设,近期XX、玉壶镇各建成XX个以上的功能健全、景观优美、特色突出的XX水乡文化宜居社区、村镇。水产业转型发展工程方面,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四篇文章:①转型升级小水电,小水电是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山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积极开展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促进转型升级,提高行业效益。近期实施XX电站工程。②多重帮扶淡水渔业,整合“三年特扶”、水源地转产转业等政策优势,实施稻田养鱼、池塘山塘水库养殖、种子种苗建设、休闲渔业、渔业特色精品园区建设。近期实施各乡镇淡水养殖项目,完成新建水产养殖XX亩。③全面发展涉水旅游业,从目前我县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很多项目与水有关,但新包装的几乎没有,无论是旅游发展,还是治水兴水,最终是通过项目来实施的,我们必须树立“工作项目化”的理念。市里上个星期已经下发了XX美丽水乡建设的实施意见,在重点项目表里,我只看到XX近期实施的项目安排,前期研究项目和远期实施项目我们一个都没有列入市里的计划,这项工作,各功能区、部门和乡镇要务必重视,切实加强对接。今后,要确保我县每年至少有1个以上涉水项目列入省市重点,这是一项硬任务。④合理开发水产品,充分利用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和企业转型升级等各项政策措施,合理引进水产品开发企业,开发矿泉水、茶饮料、果汁、啤酒等饮料制造业项目。这里,还是项目包装问题。三、加强统筹协调,切实把治水兴水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全域治水兴水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联度强,需要我们加强统筹协调,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县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整合资源、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各功能区、乡镇要把推进全域治水兴水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建设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合力推进“美丽山水田园智城”建设。
二要强化工作督考。县委县政府将美丽山水田园智城建设列入各乡镇及县有关部门考绩重点内容,实行全程督查考核、定期通报排名,确保各项工作真正得到落实。要建立约谈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奖惩挂钩。同时,要把治水兴水项目作为功能区、乡镇“互看互学互比”的必看点,抓好重点、打造亮点。
三要强化经费投入。要坚持政府与民间联动,强化多渠道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XX万元用于治水项目建设;更要重视项目的包装策划,从发改、水利、建设、交通、环保等各个口子,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省里为推进治水转型升级,实施了水利改革,其中重要一项内容是成立水投公司,这方面我们要抓紧研究、抓好落实。要对现有水利管理服务机构进行充分整合,加快建设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投资建设。
四要强化氛围营造。全域治水兴水,需要全县干部的主动有为和群众的积极配合。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引导社会舆论,以宣传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热情,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山水田园智城”建设的强大合力。要积极争取上级主流媒体的关心、关注,大力宣传XX的主要做法、先进典型及突出成效,叫响“活水之源,休闲水乡”品牌,提高XX知名度。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水忧患、水危机、水安全”意识,真正形成全社会治水兴水的巨大力量,为美丽山水田园智城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同志们,推进全域治水兴水、建设美丽山水田园智城,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我们必须以“重整河山”的雄心壮志和壮士断腕的豪迈斗志,坚持打好治水兴水攻坚战、持久战,努力把XX建设成为“美丽山水田园智城”,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后发崛起”赢取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