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彬县双高双普工作汇报(合稿)
彬县“双高双普”工作暨教育工作职责履行情况汇报
尊敬的曹总督学、席总督学、尊敬的车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首先,欢迎并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双高双普”工作。下面,我就彬县“双高双普”和自己教育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彬县位于咸阳市西北部,辖13个镇3个社区发展服务中心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85万人,是中国果品之乡、全国煤炭生产重点县。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80.17亿元;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6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1元。在2010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监测评比中,我县位居第九位,顺利进入了“陕西十强县”行列;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中,我县被评为2008-2009年度全国县域经济最具成长性百县(市)之一,在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被评为首届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县(市、区)之一。
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
教兴彬”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省教育工作会议和省、市有关“双高双普”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双高双普”工作,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校园面貌明显改观,教育管理日趋规范,全县教育事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双高双普”各项指标基本达到省定标准要求。目前,全县拥有各类中小学校69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17所,小学49所;教职工3894名、学生54606名;现有公办幼儿园1所,在建公办幼儿园7所,各乡镇共有民办幼儿园39所,全县入园幼儿10698名;成立镇成人技校16所、村级成人技校247所。现有省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2所、市级4所;省级平安校园3所,市级13所;省级示范成人技校4所。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县、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省远程教育先进县、咸阳市幼儿教育先进县;龙高等6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教育强乡镇,底店等11个乡镇被命名为市级教育强乡镇。
二、“双高双普”达标情况
在教育管理方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教育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县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之中,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之中,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由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完小由
乡镇政府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二是建立中小学经费预算制度。将学生公用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按照45元和65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中小学办学经费明显增加。三是全面加强校园安全。先后为中小学配备安保器械1480台(件);为城区10所学校安装了电子监控,并与110报警指挥中心实现了联网;为各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保安90名,有效提高了学校安全防范能力。
在经费投入方面。我县充分发挥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008—2010年,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23481万元、33531万元和47111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9.97%、42.8%和40.5%,增长比例均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近三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分别为2906元、3859元、6430元,初中分别为2960元、4563元、5135元,达到了逐年增长的政策要求。2008—2010年,县本级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生均分别为40元、42元和45元;初中生均分别为60元、62元和65元,达到了逐年增长的要求。
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根据《彬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合理布局、优化配置、适当撤并、扩大规模、整合资源”的原则,从2005年开始,先后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中小学校布点调整,全县学校总数从201所调减到69所,中小学校布局基本趋于合理。全力实施了灾后恢复重建、中小学危房改造、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校舍安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彻底消除了危漏校舍,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小学、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达到9.85和10.13平方米,城镇达到8.9和10.61平方米。中小学部室设施均达到了省颁一类标准。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45册、36册,图书借阅和使用率均达到了100%。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县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倾力打造骨干教师群体,师资水平明显提高。全县现有小学专任教师1669 人,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7.8%;初中专任教师1059人,本科以上学历达到76.7%;高中专任教师35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894人。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岗位合格率均达到100%。中小学校长岗位合格率达到100%。
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严格按照义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力保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了1%以内。
在普及学前教育方面。遵循“因地制宜、创造条件、稳步发展”的原则,投资950万元,扩建了县幼儿园,装配了内部设施。同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支
持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幼儿园39所。目前,全县公民办幼儿园已经发展到40所,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有1-3所幼儿园的目标,学前三年、二年、一年入园率分别达到79.02%、85.4%、92.3%。今年,我县正在加紧建设1所县办和6所建制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并计划赶2012年年底前完成全县所有乡镇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力争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5%,学前二年入园率达到9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
在普及高中教育方面。2008年,撤并了北极中学、新民中学高中部,新建了彬县中学综合实验楼,范公中学标准塑胶跑道。彬县中学、范公中学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2010年,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93%,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了28.1%,较2009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2008年以来,先后投资3200多万元,实施了彬县职教中心师生食堂、学生公寓改造等工程,建成了国家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和电大网络教育平台,进一步改善了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目前,投资1.8亿元的彬县职教中心新校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年内可部分投入使用。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达到98.7%,彬县职教中心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定,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认真落实新课程计
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全县中小学普遍开设了劳技课和社会综合实践课,80%以上的学校开发出了校本教材和研究性作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创出了各自特色。全县中小学体质健康达标率达到98%,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5%,视力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县政法系统为各中小学配置了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得到切实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99.6%,无犯罪现象。全面普及了中小学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文化课水平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9.6%,初中毕业生实验、计算机操作合格率分别达到91.3%和93.8%,音乐、美术合格率均达到10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统筹安排“双高双普”工作。一是加强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全县“双高双普”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发改、人劳、财政、住建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高双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双高双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建立了教育工作县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专项议事制度,县人大、政协专项调研和定期视察教育制度,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形成了县委决策,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的县级四套班子齐抓
共管工作机制。明确了县长、乡镇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并与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同时,建立了县级领导和部门领导包乡联校、乡镇领导包片联校的包乡包片负责制,为顺利开展“双高双普”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广泛宣传。为了赢得全社会对“双高双普”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全县逐级召开了“双高双普”工作动员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抓好“双高双普”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电视、公众信息网、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双高双普”;采取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双高双普”的热情,营造了全社会共同推动“双高双普”的良好氛围。三是统筹安排。“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两次全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彬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制定印发了《彬县加快推进“双高双普”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双高双普”攻坚工作。四是部门联动。县财政部门坚持把教育经费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依法落实
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千方百计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设立了教育资金财政专户,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县文体部门认真落实校园特别管护区制度,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力度,依法取缔了校园周边违规违法经营的摊点、网吧和娱乐场所,校园周边环境明显改善。县委政法委牵头,安监、公安、教育等部门配合,多次深入全县各校区检查校园安全,各校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切实保证了学校教学秩序安全稳定。县教育部门不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教育管理,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县文明办、司法、国土、住建、交通、环保、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也在法制教育、校舍建设、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和绿色学校创建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全县上下共同参与“双高双普”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提升“双高双普”工作水平。按照“校舍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的思路,坚持以危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校园环境美化为重点,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全力推进校舍建设。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4.85亿元,其中县财政投资2.63亿元,先后在98所学校实施了灾后恢复重建、中小学危房改造、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校舍安全工程、生活
设施改造工程、侨爱项目、学校室外工程等10大类72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累计新建、改建单体建筑153幢,新增校舍面积36.37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危漏校舍,基本实现了楼房化目标。二是努力完善配套设施。在学校自配自购的基础上,县财政投资2266万元,新装配实验室82个,音乐、美术、卫生保健室72个,添置各类实验仪器和体音美卫器材、教具16.17万台(件)、仪器柜608个,课桌凳1907套,图书55.74万册,图书柜557个。同时,县财政先后投资2675万元,实施了38所学校供暖和12所初中校舍改造项目学校生活设施配套工程,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办学条件。三是倾力打造教育园区。针对布点调整后乡村学校生源锐减,城区学校增容较快、就学压力过大的现状,200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3.68亿元,在县城新区划拨土地416亩,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始兴建教育园区,着力培育新的优质教育资源。新区教育园区共有6个教育民生工程,包括职教中心新校区、紫薇中学新校区、新区小学、新区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综合楼。目前,这些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并将陆续于年底和明年建成投入使用。四是强力促进教育现代化。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的大好机遇,加快校园网络建设,配备专业教师,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188.34万元,建成卫星收视点157个,配备光盘播放系统521套,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累计投入1348.9万元,建成校园网5个,计算机教室66个,多媒体教室28个,大型多功能教室12个,为26所学校购置了专业移动音响系统,中小学计算机总量达到4264台。信息技术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有效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着力改善校园环境。2009年以来,累计投资319万元,在全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实施了“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新建绿化带589个,修建花园402个,投放苗木38种,栽植花木20余万株,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硬化校园1.5万平方米;增设路灯、射灯和文化灯箱150座;粉刷墙面2万多平方米,油漆门窗2000余间;新增文化橱窗和文化墙300个,悬挂名人画像和师生艺术作品7000余幅,设置标语牌8000多张,购置巨石3块、艺术雕塑5个、名人塑像10座,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文化氛围显著增强。
(三)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行了以校长聘任制、教师聘用制、结构工资制、岗位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四制”改革,全面推行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制定出台了《彬县教育系统教职工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各校区均制定了教职工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实
施办法,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一是优化校长队伍结构。近年来,先后安排8名校长赴江苏海安进行挂职锻炼,组织100多名校长参加省、市、县三级培训,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更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通过民主推荐、理论考试、演讲答辩、综合考核等程序,公推公选了11名中小学校长,促进了校长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目前,全县校长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优秀校长。二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以来,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求,按照“凡进必考,择优录用”的原则,先后招录优秀大中专和师范类本科毕业生582名,基本解决了全县教师缺编、学历偏低和小学英语教师不足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师资培训专款,用于校长、教师培训,四年累计培训校长、教师1.15万人(次),实现学历提高培训1168人。三是积极改善教师待遇。坚持每年举行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县财政逐年增加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校长。2010年,教师节表彰奖励的资金超过了100万元。为了稳定偏远地区教师队伍,激励广大教师扎根山区从教,2008年,县政府决定将韩家、蒙家岭、底店等边远山区在职教师生活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100元。四是大力开展教学研究。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发
展纲要》,积极承担省市教改课题,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有效教学研究,初步建立了县教研室、乡镇中心教研组、学校年级教研组三级教学研究网络。2007年以来,全县累计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20项,县级课题研究55项,其中13项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好评。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完善教育投入机制。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投入各项政策,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中小学各项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全面落实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实行了绩效工资。严格执行教育收费项目和标准,建立和完善了校务公开、公示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效禁绝了教育乱收费现象。二是完善城乡互动机制。从2007年秋季开始,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采取“送教下乡,定点支教,定时送教,互动交流”的方式,择优选派85名城区中小学优秀教师到韩家、底店、蒙家岭等农村偏远地区任教,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在狠抓基础教育的同时,我县全面加强职业教育,依托彬县职教中心,采取联合办学模式,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2006年以来,累计招生11200余名,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11180名,打造了“渭北技工”品牌,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
协调发展。三是完善教育救助机制。成立了彬县慈善协会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出台了《彬县贫困学生救助办法》,设立了贫困生救助基金,进一步完善了贫困学生救助制度,确保了每一名贫困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2008年以来,先后为15535人(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581.32万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05.3万元,救助贫困大中专学生1088人(次)。同时,认真实施了“蛋奶工程”,有3.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每人每天都能食用一个熟鸡蛋和一袋鲜奶,覆盖率达到95.1%,进一步改善了中小学生的营养结构。
(五)强化德育,注重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成立了彬县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制作活动实施方案》,县教育局制定了《关于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的十条禁令》,明确提出不得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校长、教师、学生的标准,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试就近入学目标。修订完善了《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彬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管理办法》等文件,有效开展了“新三好”(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创评和“三教育”(珍惜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活动,建立了5个县级德育实
践基地、20个校级德育实践基地,切实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加强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积极开展有效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加强中小学生“体卫艺”工作,积极举办各种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小组和各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六)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狠抓控辍保学工作。为了巩固“普九”成果,县委、县政府按照“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四书一薄”制度,实行了“四包一确保六到位”制度,即: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学生,确保学生人人到校学习,做到了执法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和时间到位。严格执行了属地管理,落实了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和县教育局、农村中小学校两条工作主线,夯实了乡镇政府、村委会包入学率、校区包巩固率、教师包完成率的责任。在劝返工作中,坚持以情劝学、依法督学、以资助学的办法,较好地保证了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少年儿童能够按时完成学业。同时,充分发挥县劳动部门的监督作用,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招用未成年人的组织和个人,加大打击力度,保证了全县学龄少年儿童都能
接受义务教育。
尽管我县在“双高双普”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市要求相比,与全县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相比,与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今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将以这次省级“双高双普”验收为契机,认真听取验收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宝贵意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省、市三级教育会议精神,强化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深化“科教兴彬”战略,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均衡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面,我就自己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作以汇报。由于我述职的内容与“双高双普”汇报多有交叉和重复,在此,仅作概括陈述。
2010年3任彬县人民政府县长以来,自己就发展教育事业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主持编制了《彬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彬县创建陕西省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县教育局完善了教育工作管理机制和制度。
2、累计完成投资2.47亿元,其中县财政投资1.19亿元,实施了6大类44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涉及33所学校,新建单体建筑69幢,新增校舍面积16.7万平方米。
3、先后投资4941万元,实施了学校供暖和生活设施配套工程,并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和县幼儿园按照省颁一类标准配足配齐了部室和内部设施。
4、投资950万元,扩建了彬县幼儿园。
5、投资3720万元,启动了6所建制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
6、为全县所有学校、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门卫和安保器械,并为城区所有学校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配备了驻校民警。
7、指导建立了校长公推公选制度,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中小学校长。
8、通过西部人才振兴计划,吸收13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充实了教师队伍。
9、组织召开了庆祝2010年教师节表彰大会,财政投入100多万元,重奖了一批先进学校、优秀校长和教师。
10、与台湾明新科技大学达成了联合办学协议,开展了交流与合作。
今后,我将以这次验收为新的起点,不断强化履职责任,切实提高履职水平,为把我县早日建成全省教育强县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第二篇:双高双普工作汇报
义和小学“双高双普”工作汇报
按照“双高双普”工作统一部署,我校根据陕西省“双高双普”检查验收评估标准,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我校“双高双普”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程镇义和小学位于大程镇义和村南部。学校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多平方米。
学校拥有五个教学班,适龄儿童55人,入学率100%,无辍学;留守儿童17人,入学率100%。有教职工11人,其中专任教师11名。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职称4人,占专任教师的33%,大专及以上学历11人,教师学历达标100%。在职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全员接受了继续教育培训。
近年来,学校各项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设施不断更新,校园环境逐年改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管理日趋科学,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二、双高双普指标达成情况:
1、校长履职
校长坚持对师生进行学术报告,深入一线听评课,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校长深入研究教研课题,指导管理;并对学校各项工作常抓不懈,学校管理井然有序。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召开学校素质教育研讨会,深入研究、讨论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三分”课堂教学模式。
(2)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认真组织了两操活动,号召全校师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全民健身活动。
(3)强化教书育人,紧抓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好思想品德、安全健康教育、班会。二是学科渗透,要求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适时渗透德育思想。
(4)做好“三个”大力宣传。学校布置专版对我国的教育方针、我校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进行宣传。
(5)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文艺、体育等兴趣小组活动,积极组织开展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6)重视环境建设,狠抓卫生工作。全体动员,广泛参与,我校卫生工作做到了责任区划分明确、宣传教育频繁开展、清洁区天天打扫、卫生情况周周评比、卫生设施基本齐全、绿化美化有序进行、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受到上级好评。
3、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92.6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多平方米,生均19.25平方米;2014年硬化了2000平方米的操场,生均37平方米,教学楼顶维修加固、厕所翻新。
学校设有少队部、图书室、资料室等部室。部室均按国家标准配置了设备。图书室搬至教学楼一楼东,现有图书1800余册,生均图书30册。新配置计算机10台,多媒体2套,班班通5套。并为教师配备电脑一台,为教师备课、教学,办公自动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义和小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学校成立了护校队,对一年级新入校儿童进行了防疫接种证查验。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班主任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牢记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的训导,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校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按规定开设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
舍、电路、宿舍、食堂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努力建设标准化的教师食堂,确保教师饮食卫生安全。三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教师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自愿投保,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五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向全体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制度比较健全,所以近年来未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
(三)把教会学生学视为第一责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我校坚持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
1、实施“三分”课堂教学模式
“三分”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学生面对面坐,让学生更好地展开小合作学习,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2、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以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为中心,抓全体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创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每位教师能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形成书面自查报告。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除集体学习之外教师个人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并且人人做到学有笔记、学有体会、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白了肩负的重担,工作中投入了更大的热情。
(2)紧密围绕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已大面积实施,为了使全体教师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贯彻新课程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陕西教育》、《咸阳教研》、和《三原教育》等,从中学习好经验,新教法,不断更新教学观、质量观,丰富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以全新的素质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
(3)严格考勤管理,按规定执行教师请假制度,详实记载教师的考勤情况。
3、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导、学、教、辅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狠抓规范,落到实处。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抓实了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
(2)坚持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提质量。各教研组有计划,有课题。各项活动教导处主抓,教研组主办,全体教师参与,定期研讨交流并小结,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领导能深入到课堂听课,指导教师教学工作。(3)创新班级管理,各班制定班干部轮换制度,安排班干部轮换登记表。让学生参与管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四、取得的主要成绩
按照上级精神,从实际出发,抢时间、讲效率,加快了软、硬件建设步伐,使我校“双高双普”工作稳步推进。
1、利用假期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部室内部的设备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今年我们紧抓“双高双普”的机遇,增添计算机10台、多媒体2台、班班通5台、体育器材100多件。学校教学设施得到了空前改善。
3、美化绿化的育人环境正在形成,今年我们全面美化校园环境,教室内外标
语全部更新,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五、展望未来
我们深切感到,实施“双高双普”给我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让我们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感到我们与先进学校教育水平的差距,感到时代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我们将用战略眼光迎接机遇与挑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努力。
2014年11月
第三篇:双高双普工作汇报[范文]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昭仁镇北关小学
工 作 汇 报
长武县昭仁镇北关小学校长 李小军
(2016年元月10)
长武县昭仁镇北关小学创建于1986年,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服务半径500米,交通便利。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学生650名,女童302人。在职教职工3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无辍学现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8 名,均完善了入学手续。留守儿童18名,其中女童11名,并且落实了监护人职责、信息和联系方式,组建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师生结对帮扶,开展关爱活动。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配备了微机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少队部等部室,硬化了操场,为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14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基本完成,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13年学校食堂又启动使用,为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素质强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新课改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学校先后获得了“市级平安校园”、“咸阳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市级安全校园”、“珠心算教育基地” 等多项荣誉。教育教学成绩喜人,连续三年教育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学生先后获市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20多人次,在
我县中小学中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新型学校。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学生、班级情况。
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学生650名,女童 302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无辍学现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8 名,均完善了入学手续。留守儿童18名,其中女童11名,并且落实了监护人职责、信息和联系方式,组建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师生结对帮扶,开展关爱活动。
(二)教师情况。
(1)学校现有教职工31人,师生比为1:21,达到省级标准要求。(2)教师平均年龄35岁,其中女教师27名。(3)本科学历1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4)学校班子齐全,现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
(5)学校有校委会、教研组、少先队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6)学校把教师培训作为重点,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做到了全员参与培训,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两年来参加各类培训共计50人次,教师培训率100%,培训经费占学校公用经费的5%。
(三)办学条件情况。
(1)学校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生均 12.8平方米,建筑面积2763平方米,生均4.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都还不达标,这
一问题在实验小学建成后就会很快解决,届时我校将有一部分学生分流到实验小学上学。
(2)学校图书室有图书24000余册,生均36册,教师用书320册。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编制比例1:21。.(3)学校拥有微机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等13个部室,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布局合理有序,教学设施齐全。每个班教室均达到61平方米;每百名学生拥有15台电脑。
(4)学校操场全部硬化,有150米环形跑道、60米直跑道,篮球场地2个,足球场地1个,体育器材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5)14个教学班全部安装电子白板并正常使用,教师1人1机。
(四)安全管理情况。
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设有警务室(门房)。每学期与全体教师、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给家长发放告家长书,明确家长应履行的安全责任。配备有监控系统18套,分别覆盖操场、校园、教学楼和校门口,应急手电、警棍、橡胶棒、伸缩警棍、保安制服、钢叉、防割手套、应急照明灯、灭火器共20余件。各类安全制度,安全预案齐全,无安全隐患,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工作特色亮点:
(一)、多方筹措,为硬件建设找路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多次来到学校检查并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另外,经过多方协调联系,帮扶单位慷慨解囊,为我校捐赠大量图书及体育器材,给学校的正常教学注入了新鲜
血液。此外,学校积极争取教育局支持及投建,为学校增加校舍面积723 m2,为我校硬化前院,新建门楼一座,并安装了遥控电动门,完成投入资金200万元左右;学校自筹资金硬化操场2400m2,有150米环形跑道、60米直跑道、篮球场等球类场地,投入资金36万元;重新改装教室照明设施、安装风扇、刷新楼道、粉刷墙裙、安装窗帘42套、更换桌凳290套。新安装监控18个。新购置儿童篮板一套、美化墙体60多平方米、刷新墙体字8个。教学楼上新添名人画像牌9个,制作大字8个。在原有部室的基础上新增部室10个;经过联系,学校取得外单位的支持及学校自助购买,共计新增教学设备及图书、仪器、体育器材共计投入24.8万元。安装电子白板14台。
学校积极构建“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着力于校园环境的改造工作,为校园购买大小盆景80盆,为教师学生提供优雅清新的工作学习环境。经过学校的不懈努力,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近年来,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总计投入资金192.8万元。
(二)、以高效课堂为宗旨,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核心”的理念。落实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目标,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学中,学校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备、教、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狠抓规范,细抓落实。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高效课堂管理制度,进一步抓实了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力度。学校始终坚持以活动促教研,以教研提质量。各教研组定期研讨交流并小结,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三)、创建特色班级,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
(1)、利用早读、队会,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有关爱的图书,介绍一些同龄儿童献爱心的先进事迹,并定期开展爱心小小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2)、坚持召开每月一次的有关塑造爱心方面的主题队会,如故事会、朗诵诗词大赛、精品故事大赛等等,给学生架设展示自我的舞台。
(3)、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作用,经常召开小干部座谈会,商讨、研究班级特色工作,肯定长处,指出不足,逐步带动整体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班干部每学期选拔一次,正副班长男生、女生各一人。
(四)、重视体、音、美教学,让学生快乐成长
学校成立了体、音、美、书法等12个兴趣小组,承担了县级文艺汇演、学校艺术节等多项活动,反响良好。
有针对性的开展体、音、美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力求把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1、省、市级骨干教师比较少,缺乏名师效应。
2、教师的学科专业化水平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不断增添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办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双高双普”工作汇报
西安市第十一中学“双高双普”工作汇报
督导检查验收组:
“双高双普”工作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学校上下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就我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简况
西安市第十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10月,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学校北接常青路,东临太华路,交通便利。学校占地29亩,总建筑面积14927平方米。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307人,其中高中部11个班,有学生455人;初中部18个班,学生852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114人,其中专职教师 86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8人,本科学历74人。现有高级教师 22人,一级教师35人。市区优秀班主任14名,未央区教学能手、“百优”教师 7名;省级骨干教师 5 名,市级骨干教师 6 名,区级骨干教师 12名。
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了低谷,迈入了先进行列,连续被教育局授予中考、高考质量优秀学校,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综合考评连续为优秀,被全国养成教育项目办公室授予“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被西安市市委市政府授予“西安市文明校园”,被西安市司法局等四单位联合授予“西安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被西安市妇联授予“西安市示范家长学校”等荣誉和称号。
二、明确目标体系,实行上下联动
“双高双普”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是义务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上级高度重视。未央区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多次来我校视察,了解学校推进“双高双普”工作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学校的困难给予及时解决,在“双高双普”工作中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
区教育局科学决策,全面部署,整体推进,确保按时达标。区教育局切实把“双高双普”工作作为全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加以贯彻落实。不仅在工作计划要点中突出强调,而且把这项工作作为每年的教育大事来抓。同时,区政府督导室牵头,区教育局相关科室配合,就“双高双普”工作对校长及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并经常性下校检查、帮助、指导,使学校“双高双普”工作得以稳步、快速推进。
我校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方案,对照《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的8项一级指标,154项二级指标,严格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我校又将上述指标分解为若干项三级指标,逐项落实到各个处室,填写21表17册,组织教工、工作人员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多次召开“双高双普”的工作会议,学校领导、部室管理人员、年级教师按照分工,积极准备,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明确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道路
2013年4月以来,学校围绕《关于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教发【2013】200号)文件精神,对学校今后的发展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从而走内涵发展之路。
1、指导思想:学校教育的本体价值,不是为了选拔适应教育的学生,而是为了创造适应每个学生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潜能和个性发展的充分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并以此培养学生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学校必须同时把教师的发展和成功视作同等重要的任务。因此,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德育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办学理念:建设活力校园。
“让学校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理念。
3、办学目标:德育特色化,课堂高效化,管理精细化。
我们将秉承“建设活力校园”这一办学理念,用丰富的文化生活,激发学生探索的勇气和兴趣;用特色的德育,浇灌富有情操的文明之花。高效理想的课堂就是尊重个体,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管理是学校的灵魂,严格学生管理,突出教学管理,体现人文管理。规范,精细,充满爱的管理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4、办学思路:完善机制,注重内涵,突出特色,打造优势
学校以此作为长远发展的思路和策略,以制度管理学校,以内涵促进发展: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核心点,挖掘学校发展的深度;以特色创建为主线,增加学校发展的亮度;以学校文化浸润为面,拓展学校发展的广度,突出内涵发展,注重特色发展,全面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开展。
四、加强德育工作,落实素质教育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坚持“强化、实效、创新”的基本原则,坚持德育特色化的教育理念,强化“以德树人”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水平,深入开展“讲传统,讲诚信,讲守则”和“德育实践,创新实践”的三讲两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德育的新办法、新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学校始终把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品牌,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回报社会,珍惜生命。“做事先做人”是我们基本的德育理念,学生德育工作主要围绕“会做人”展开。以日常养成教育为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长期坚持,形成习惯,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
1、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德育在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采取“课堂教育、课外活动”相结合的育人形式,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和“全员育人、立体管理”的育人机制,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从容应对新世纪挑战的“四有新人”。
2、坚持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赏识学生,期待学生。对在班级中成绩较差的同学,长期开展补困工作,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思想、补基础、补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坚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学雷锋志愿者、“孝敬长辈,学会感恩”、“知荣明耻树新风”、“民族精神代代传”、“构建道德风景线,争做美德好少年”、国防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和各种主题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生经历,将教育的视野拓展到广阔的大自然,拓展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和派出所、社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派出所和专业人士多次来我校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和防火知识培训。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学生犯罪现象。
5、我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以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为骨干,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德育工作,做到德育工作有思路、有目标、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同时,注重德育工作的创新,开展了学习榜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等一系列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印发家教资料,开放心理咨询室,接受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受到家长好评,家长学校被评为市级示范家长学校。
五、开拓教学思路,实施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把深化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研究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来抓,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紧紧扭住高效课堂研究成果转化这一抓手,以落实MS-EEPO为突破口,突出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构建,以“减负增效”为追求,努力解决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问题,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实现了教学质量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型和不断优化。
1、打造互动模式,提高课堂效益
减负增效的关键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近年来立足教学模式的优化,经过紧贴教学一线的研究和实践,整理出了涵盖各学科基本课型的模式。各教研组切实贯彻“集体备课参照模式,课堂教学使用模式,教学检查突出模式”的工作要求,培植“课型模式运用垂范者”,建立模式使用激励制度,通过开展全过程评优系列活动,即 “模式运用展示课”、“模式教学精品课”、“骨干教师引领课”、“高级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过关课”、“获奖教师汇报课”、“结对学校研讨课”、“学生家长观摩课”等教学活动,努力使得每个教师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互动模式,不但可以迅速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而且确保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从而实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的目标。
2、精细教学管理,狠抓过程落实
我校经过几年来的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建立了覆盖全程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绝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显著的提升,课前备课、课后反思、听课评课、作业批改、考练讲评等教学环节都具有了较高的质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获得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致肯定。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实行教育常规的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学校行政部门将常规管理的重点放在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上,集中力量聚焦备课的科研含量和听课评课的实际效用上,努力提升教师的自觉工作质态。
六、实施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最终目的,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前提是学校为其提供成长的环境和条件。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思想,抓住新课程机遇,充分挖掘并合理整合、盘活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科研之路,让教师成就学校的内涵发展,同时成就教师自身的发展。
1、教师队伍:专任教师86人,本科学历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91.9 %,中级职称37人,高级职称16人,所有学科教师所学与所教均专业对口,投入近20万元为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全体教师都能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无侮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教学活动中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了教师聘任制,师生比为1:14。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新老教师互结对子,同头课研究备课,中高级教师示范课,教具学具制作评比,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研究有计划、活动有总结、成果有推广,以研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教师培训:创建学习型校园,开展教职工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学术讨论;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定期进行教师业务考核,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打造新型教师队伍。
⑴加强对全校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
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立足校本研训,通过示范引领,骨干教师带头,全员参与的方式鼓励全体教师、班主任主动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
⑵规范制度管理,强化培训效果。继续坚持理论学习笔记学期考核制度,促进教师自我培训;完善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外出培训的组织管理与检查,做到有组织、有记录、有反馈、有交流,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对内容较为典型的培训学习,参加人员在相关范围以报告或课堂展示的形式做汇报交流,提高了培训效益。
⑶立足实践培训, 以“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阶梯性发展为基本框架,逐步建立教师专业成长链。
一是新老教师结对子,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师徒合同、新任教师汇报课等常规工作,做实新教师培训,强化合格教师培养。
二是通过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三是以课题研究和鼓励学科教师开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加快名师成长步伐。
3、教学研究立足校本。教学研究是提高质量的源头,我们主抓了课堂教学环节,集体研究单元章节内容,一人执笔书写教学设计、说课,本组评课提改进意见,经过反复研磨,再公开授课,邀请教研室专家评课指导。通过同伴交流互动、集体推敲提高、专家评议引领这一我们称之为“磨课”的教研活动,达到提升教学行为、接受教学新理念、改进教法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4、组织和鼓励全体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等的评比活动或投稿,倡导教师将具有意义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学论文、课件设计以及说课、评课等用文字记录下来,其中重点以案例研究和教育叙事为主。近三年,先后有80人次在省、市、区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征集中获奖。
七、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普及程度:根据市、区教育局划片就近上学的要求,我校接纳了来自本学区的全部学生,按时入学率达100%,近年来学区内残疾学生、外来流动人口的子女享受正常入学待遇,入学率达100%;根据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切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控辍保学措施,对低保户子女和家庭困难子女,学校也相应制订了减免学杂费等相关政策,保证这些学生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近年来无辍学现象,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
2、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颁布的课程方案,开足课程,开齐课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项课程的开设,并将其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之中。二是确保节假日师生的法定休息时间,严禁中小学校以任何名目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组织学生有偿补课。三是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包括学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每天参加集体锻炼的时间和睡眠时间等。四是统筹各学科教师的作业布置,控制作业数量、精选作业内容,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3、认真落实中小学《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通过晨练、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学校配有校医,经常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坚持学生健康统计监测制度,提高学生体质,使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近视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过群体性、流行性传染病。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八、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50年代所建校舍曾经是北郊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因年久暗潮,已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未央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于2004年专门两次召开会议研究论证,决定对学校进行全面规划,整体改造。2005年12月整体改造工程开工,2008年底全部完工,累计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各项设施正常投入使用。
学校现占地面积19597.9平方米,生均14.99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2964.5平方米,生均2.67平方米,投入资金63.2万元。投入34.3万元建设塑胶操场,有4道塑胶25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道5道,一个非标准人造草皮足球场地,2个标准篮球场地,乒乓球台若干,设施、器材能基本满足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设有1个体育器材室,新建师生室内活动室1个,面积300平方米。
学校总建筑面积14927平方米,投入资金1472.3万元。建筑分布情况为:教学楼两座,4层单面,面积3940平方米,可容纳32个教学班,每间使用面积71平方米,每间教室配设多媒体、电视,学生单桌单椅,均为教育局教学设备中心配发,符合《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图书实验综合楼双面5层,面积4449平方米,内设理化生实验室各2个,均达到国家城市I类标准,仪器设备满足教学需要,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达到100%,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理化生仪器室室各1个,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各1个,通用技术教室2个,地理室1个,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科技室1个,劳技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音乐教室1个,舞蹈教室1个,美术书法教室1个,师生图书阅览室各1个,多功能厅1个,累计投入资金1642.6万元。图书室现有藏书63200册,生均48册,报刊杂志106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195种,调拨50种,总计245种,新增电子图书25万册,近5万元。学生阅览室座位120个,教工阅览室设36座,符合要求。音像资料、计算机软件基本可满足教学需要。学生(教职工)公寓楼一座,共5层,面积3693.4平方米,有房110间。办公楼一座,3层,面积1275平方米,目前按年级组办公,教师人均办公面积12.2平方米。校园食堂一座,面积606平方米,配有标准餐桌,承包经营,学校监督。
九、加强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学校发展过程是教育文化的积淀过程,唯有以办学理念上的文化定位,管理方式上的文化取向,教育行为上的文化传承,教育环境的文化营造为核心的校本文化建设,才是真正促成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力所在。有了和谐的学校文化,教师之间才有情感支撑,无论是课程开发还是课堂教学变革,都有了可靠地保障和空间,学校内涵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1、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校园整体规划科学,实验楼、教学楼、公寓楼依次错落排列,沉稳有序又不失生动,建筑外立面的灰白主基调尽显校园书香之气和雅致情趣,运动场红跑道、绿草坪,动感强烈,与生活区、教学区实际分离却意境相连,为这座崭新的校园营造出了和谐的育人氛围。校内道路宽畅,水路、电路设备先进,安全畅通。2011年以来,学校以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市级文明校园、55周年校庆为载体,精心打造“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不断加强校园内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校园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干净整洁,幽雅宁静。
本学期,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重在建设,和谐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活力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办学目标,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通过校门文化墙的改造、“腾飞”不锈钢雕塑、教学楼花岗岩足下文化、主席台及文化长廊的建设,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强化育人功能为重点,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2、加强部室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内建筑物外墙有体现文化内蕴的醒目标语;教学楼、实验楼廊道内悬挂着伟人学者画像及人生格言;阅览室、实验室、食堂、校园、教室里有制作精美的格言警句牌,让每面墙壁会说话,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得到激励和教育。
3、学校校务公开实施方案,及时通过不同途径,采用不同方式公开学校有关事务,提高学校管理的透明度。
4、丰富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如教工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形成“团结友爱、共事共心、温暖同享”的“温暖工程”特色。工会做到“三必到”:教职工家里有喜事必到,去祝贺;教职工家里有忧事必到,去帮忙;教职工家里有困难必到,去解决。让一项项充满人情味的规定,使老师的心与学校贴得更紧。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教师更加为人师表,提高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自觉性。
5、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经常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实施了安全保障措施。如:节假日领导值班、安全疏散演习、红外线对射安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安全责任制等。多年来,从未发生过校园重大安全事故。
十、整改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改情况:
“双高双普”工作是一次了解学校、热爱学校、发展学校的教育活动,起到了凝聚师生、锻炼队伍、强化管理的作用。我校经过几年的努力,经过整改“双高双普”工作基本达标。
⑴师生体育活动室、通用技术第二教室已全部到位。
⑵规划整改项目校园占地面积、操场面积不达标,随着城市规划的修编、城中村改造等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区委区政府统一规划,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将会得到逐步解决。
⑶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不达标问题,一是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二是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毕业生,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2、存在问题
⑴设施的利用效率还待提高,今后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设施,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⑵高中学科教师缺乏骨干引领。高中部长期规模小,优秀高中教师连年流失,学校内部培养速度跟不上高中发展速度,需要借高中整合之机,调整优化优秀高中教师结构,促进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我校将以加强“双高双普”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落实MS-EEPO有效教育模式,抓住大学区管理制的大好时机,正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学校各项工作,按照“德育特色化、课堂高效化、管理精细化”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活力校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学校,为教育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五篇:“双高双普”工作汇报
双高双普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我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检查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欢迎您的到来!
就我校双高双普工作情况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您做如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召公镇南3公里处的召光村,毗邻天绛公路。学校占地7030m2,校舍建筑面积2050 m2,绿化面积1200 m2,设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教师11人。
近年来,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立德树人、知行兼修、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各级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不断跟新充实,校园环境逐年改观,办学行为日趋规范,育人质量稳步提升,社会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学校多次被上级评为“教育质量先进集体”、“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二、“双高双普”工作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近年来学生入学率100%,无辍学;
2、师资水平学校现有教师11名,本科学历7人达63.6%,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36.4%。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全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率100%。
3、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 7030平方米,生均79平方米,建筑面积 2050平方米,生均23.3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13平方米。体育场地 2000
平方米。
学校设有少队部、仪器室、卫生保健室、体育器械室、心理辅导室、书法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科学实验室、科技劳技室、计算机室、音乐舞蹈室一部十二室。
4、教育经费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保持逐年增长。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落实“两免”政策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义务教育。
5、教育质量:历年来学生毕业率达100%,体育达标率90%以上。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合格率95%,计算机操作合格率为96%,音乐合格率为93%,美术合格率为95%,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为91%,视力不良新发病率低于4%。
6、素质教育。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放弃、不歧视任何一个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书法绘画、科技、音乐舞蹈兴趣小组活动经常。健康、安全法制教育常抓不懈。
三、创建主要做法及成效
1、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确保双高双普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双高双普”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了任务有人抓、能落实。
2、摸清底子,明确标准,找准差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为了有质量的完成此项工作,学校专门组织“双高双普”工作小组人员学习标准,并在学校现有的基础上,切合实际的制定了《学校“双高双普”实施方案》,做到长远计划,把任务分解落实,分步阶
段性实施。
3、积极行动,因地制宜,缩小差距。
改善硬件环境设施,提升办学条件,以此为基础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4、坚持质量立校,稳步推进素质教育。
(1)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认真组织早操、眼保健操、课间操活动,全校师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全民健身活动。
(2),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好思想品德、安全健康教育、班会课、积极开发校本课。二是学科渗透,要求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适时渗透德育思想。三是深入开展了向好儿童、好少年和传统美德学习的活动。
(3)重视法制教育,积极落实法制知识进校园活动,使广大师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自觉守法。
(4)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文艺、体育等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5)重视环境建设,狠抓卫生工作。全体动员,认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我校卫生工作做到了责任区划分明确、宣传教育频繁开展、清洁区天天打扫、卫生情况周周评比、卫生设施基本齐全、绿化美化有序进行、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多次受到上级好评。
(6)紧抓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深化教改,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备、教、辅、改、研等各环节和方面制定出科学而规范的量化标准,并提出了可操作的考评要求,定期与不
定期教学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予以通报,保证了教学各环节的落实到位。每周四组织教师交流探讨教学中的疑难和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
5、抓好安全教育,保证学校和谐稳定。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加大安全教育舆论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夯实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工作,以安全常识教育为内容,针对师生特点,有计划、多形式开展安全法规、安全常识教育,不断增强师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特别重视交通安全教育,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加强学生饮食管理,认真做好校园内防火、防盗、防爆、防触电、防中毒、防震演练等工作,加强校园内及周边环境治理,划分责任区,层层签订责任状,夯实安全责任,制定突发事件工作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安全工作基本做到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6、严把三关,抓好 “控辍保学”工作。
为进一步保障适龄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学校将“控辍保学”工作作为贯彻“双高双普”工作的重要举措,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控辍保学”领导小组,严把入学、教育、巩固三关,切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对每一个适龄新生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并督促其及时入学,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每学期开学初,我校对每一个没有报到的学生均要求班主任摸清原因,明确去向,决不允许一个孩子流失。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校在“双高双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清醒的认识到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传统教学的模式根深蒂固,新课程改革势头不强。
2、教育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和完善。
实施“双高双普”,给我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我们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感到时代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感到我们与先进学校教育水平的差距,我们将用战略眼光迎接机遇与挑战,以双高双普验收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在十八大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