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慢性病管理责任书
永和乡慢性病管理责任书
为搞好我乡慢病管理工作,掌握本乡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分布的基本情况,我乡卫生院对我乡各村包片人员签定以下责任书:
一、我乡各片人员对所包村内慢性病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进行筛查,登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本乡居民健康检查,建立慢性病患者管理信息库,对慢性病患者评估和分类,对慢病患者实施分类随访管理,并为患者开具健康处方,对本乡慢性病防治工作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开展慢性病防治相关健康教育。
二、对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专档。对各类慢性病人进行分类登记管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每2位医务人员负责4到6个村,对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每季度进行考核一次,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对未认真完成任务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批评并扣除绩效工作。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医务工作者发放全额绩效工资,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所包村名:
包村责任人:
负责人:
永和乡卫生院
2011-6-28
第二篇: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落实市、县防病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高血压、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根据县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联系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任务目标
1.执行35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
2.对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必须建立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建档率和规范管理率达95%以上,有效随访率达85%。
3.辖区内35岁以上户籍居民高血压发现登记率应达85%,糖尿病发现登记率应达2%以上,工作计划《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4.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肿瘤的上报资料准确、完整、及时。
(二)具体措施
1、有专人负责社区各项慢病防治工作。
2、发现可疑结核病人立即转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检查,不准开抗痨药。
3、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全程督导治疗。规范服药率要达98%以上。并及时嘱病人按时做必须的检查和送痰复查,出现副反应及时处理或报告。
4、对户籍人口实施20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35岁以上居民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做好居民的周期性体检(一年一次或二年一次)。
5、掌握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人数,有规范完整的病历档案和名册登记(高血压发现登记率达5%,糖尿病达2%),规范管理和随访率均达95%以上。每季、半年、年终的评估中等各项工作指标,血压控制达标率、血糖控制达标良好率和个案效果评估,均应达到要求。
6、掌握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并有花名册,健康档案等资料齐全,开展老人周期性体检工作,有开展工作记录及资料。
7、按要求对重点人群督导访视,并有记录。
8、按照慢性病防治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将慢病防治工作相关原始资料统计成报表,按时上报。
9、按照各类慢病防治的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慢病防治,健康宣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
第三篇: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设专职人员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
二、根据医院普查、门诊检查结果,建立慢病统计学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三、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定期随访,并详细记录。
四、有进行防治慢性病的宣传场所,如黑板、桌椅、录音机、电视等必备的宣教设备。
五、针对不同人群定期举办慢病防治知识讲座;定期发放慢性病宣传材料。
六、建立慢性病各项工作登记报告记录,并按要求统计上报。
七、慢性病管理工作纳入各镇医院科室责任考核奖惩范围。
礼泉县妇幼保健院
第四篇: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1、开展慢病基础信息管理工作,由专人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全团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单位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30团单位医生管理、评价,医院协助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单位医生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全团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完善管理率大于80%;
2、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管理,并完善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等。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目前已管理高血压患者并建档完善共1255名;
2、对目前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60%
3、至少新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20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50%;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人群必须按照要求做到首诊测血压,并按要求3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60%;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151名;
2、对目前以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60%;
3、至少新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10名,每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4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患者加强管理、健康干预等措施。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
为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电子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并按月进行随访工作。
/
三十团疾控中心
第五篇:慢性病管理服务
慢性病管理服务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16 浏览次数:8980 服务定义
疾病风险因素管理服务是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症等生活方式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客户及高危群体,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干预手段,对客户膳食和运动等日常生活进行健康管理的服务,从而达到延缓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提高客户生活品质的目的。服务内容
疾病风险因素管理服务以服务合同作为产品载体,服务合同同时附带客户服务手册;产品基本内容主要包含健康档案,健康评估,运动、膳食的监测及分析,健康处方,个体健康教育、促进及督导,阶段评估等项目。
(1)个人健康信息采录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饮食习惯;运动情况;行
为习惯;体检数据。
(2)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3)健康评价及疾病危险性预警分析
根据客户的健康信息及体检数据,对客户目前的健康状况作出首次评价。
(4)提供个性化健康改善总体指导计划
针对客户的健康评价结果,为客户量身定制一个健康改善总体指导计划,指导客户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5)提供个性化运动指导处方
监测评价客户每日的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
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为客户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处方,包括:建议运动量、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度和运动注意事项,并不
断调整改进对客户的运动指导处方。
(6)提供个性化膳食指导处方 指导客户记好膳食日记,根据客户的膳食日记作膳食评价分析。
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为客户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膳食指导处方,包括:一日应该摄入的总能量值、一日三餐的食物比例、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并不断调
整改进对客户的膳食指导处方。
(7)跟踪督导
对客户的健康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导,促使客户养成健康的习惯。
(8)阶段健康效果评估
分别在3个月强化期、9个月巩固期末做2次阶段健康效果评估。注:我公司现
阶段提供的仅为3个月强化期服务。服务流程
客户提出需求→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健管人员初次拜访与客户沟通有关事项→服务实施。
慢病管理是社区一项普通却离不了的工作,没有干过的同行都觉得它有些“小儿科”,可是如果从头到尾彻底做一遍,你就会发现这项工作繁琐无比,而且经常遭遇居民的不理解。“有的居民直接问我,参加慢病管理有什么好处?你要是给我发鸡蛋我就去。”“有一次听说小区里有位新发的糖尿病患者,我好不容易找到他说明意图,可患者却勃然大怒,骂我是在揭他的丑,多管闲事。”不少社区医生都因此而碰壁。
我认为,要想将慢病管理做出特色和韵味,不能一味赶数量,更不能因为怕影响绩效而忽略质量,而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建好每一份慢病档案,管理好每一位患者。在多年的慢病管理中,我总结了几项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的小技巧。
发放“体检票”,提高患者的及时复查率。按时复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提高慢病管理质量的关键。我们为每位按时复查的患者发一张“心电图票”或“血糖票”,居民可凭票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做心电图或检查血糖。体检票常年有效,随来随查,自己用不完可以给家人用。这一措施扭转了人们认为“复查”就是简单问诊的看法,提高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吸引力,复查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现身说法,提高规则服药率。开什么药是医生的权利,而吃不吃却完全掌握在患者手里。比如我们小区的个体经营户老刘,血压高压达180,他不但自己不吃药,还经常“教育”周围的病友:“人活多大岁数都是老天爷定的,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喝酒就能治疗高血压,酒的度数越高,降压效果越好„„”结果,刚刚47岁他就得了脑血栓,不但生意做不成了,生活还不能自理。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时候,老刘主动站上讲台,痛心疾首地说:“大家千万别学我,一定要听从医生的管理,医生叫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让怎么吃就怎么吃。”可见,有时候“患者说”比“医生说”更有说服力。
建立“病友俱乐部”,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多,为了更好地把患者组织起来,我们建立了“社区病友俱乐部”,采取专家讲座、播放光盘、病友交流等形式,每月定期组织活动。通过活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保健知识,还加强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使医生对患者更为了解,患者对医生更为信任,把以前单纯的医患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社区糖尿病患者邢大妈说:“我和社区医生特别熟,都是‘自己人’,看病再也不用担心医生开大处方。”社区病友俱乐部的建立,大大密切了医患关系,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
鼓励患者参与,提高有效控制率。慢性病多是终身性疾病,在漫长的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就必须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我们通过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血压、使用盐勺等知识,把患者拉进来,一起商讨治疗方案、康复计划,让患者直接参加疾病的管理、治疗和疗效评价。控制了饮食、加强了锻炼,不抽烟了、吃盐少了,血压就降下来了,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在疾病面前自己不再无能为力,从而对战胜疾病充满了信心。同时也使患者深切体会到慢病管理的艰辛和愉悦,从而使整个管理过程变得生机勃勃、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