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2004年省政府对各市政府教育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辽政办发〔2004〕88号)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政办发〔2004〕88号 【发布日期】2004-10-07 【生效日期】2004-10-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省2004年省政府对各市政府教育工作考核评价办法
(辽政办发〔2004〕88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厅委、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2004年省政府对各市政府教育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十月七日??
2004年省政府对各市政府教育工作考核评价办法
一、2004年考核项目?[HT]按照本届政府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确定以下16项为今年的具体考核项目(各项工作指标详见附表)。?
1?规范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和完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情况;? 2?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落实情况;? 3.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情况;?
4?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工作完成情况; ?
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6?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完成情况;? 7?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完成情况;?
8?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情况;? ? 9农村普通高中建设完成情况;?
10.省重点高中“宏志班”招生工作完成情况;? 11.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完成情况;? 12.农村初中后职业培训完成情况;? 13.农村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情况;? 14.中、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完成情况;? 15.解决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情况;? 16.治理教育乱收费情况。?
二、2004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规范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和完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各市要完成各中小学的核编工作,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以岗定薪,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对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妥善分流安置未聘人员。?
2?落实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情况,各县(市、区)在年度预算中要按照《辽宁省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辽财教〔2003〕193号),足额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省、市公用经费转移支付部分不得挪作他用。?
3?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工作,各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20%。市、县两级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对省拨专项经费各地要等额安排配套经费。? 4?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工作,各市要按照《关于继续做好2004年农村初中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04〕32号)中下达的控辍工作指标,做好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工作。44个县(市)农村初中学生年辍学率要控制在3.5%以下,30个含乡(镇)数量较多的农业区农村初中学生年辍学率要控制在2%以下。?
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工作,各市要完成网络中心的建设工作,80%的农村初中、中心小学要完成宽带接入工作。
6?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工作,今年各市要完成D级危房改造60万平方米的任务。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5市要做到基本消灭危房;全省15个省级贫困县要完成现有危房改造任务的50%以上。?
7?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撤并布局不合理学校(含教学点)800所。?
8?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重点建设好100―200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省首批建设项目103所,其中,省补助项目50所,市自筹项目53所。在此基础上,各市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再规划建设一批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
9?农村普通高中建设工作,拟新建和异地换建13所,总面积409000平方米;改扩建68所普通高中,总面积362350平方米。全省总计771350平方米。?
10?省重点高中“宏志班”招生工作,各市要按照《关于普通高中举办“宏志班”的通知》(辽教发〔2004〕97号),在省重点高中和省示范性高中面向农村举办“宏志班”,每校招收学生不少于100人,全省总计招收学生12000人。?
11?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各市要完成省下达的普通高中招生递增比例。?
12?农村初中后职业培训工作,各市要对农村初中毕业生进行“9+1”培训,初步实现对未升入上级学校的农村初中毕业生进行9+1形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使其达到掌握一、二项实用技术,提高就业能力,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毕业生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13?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工作,2001-2003年确认的25所省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要按标准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的各项指标;新民、新城子、辽中、庄河、普兰店、千山、新宾、凌海、鲅鱼圈、彰武、细河、辽阳、西丰、建平、绥中15个县(市)区要完成标准化职教中心创建任务。
14?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各市要按《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的通知》(辽政办发〔2003〕94号)对接计划所列调整规划及时间表,今年完成调整总数的40%,到2005年完成全部调整工作。
15?解决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工作,各级政府要及时足额发放国家规定标准工资、标准离退休费和符合规定的地方性补贴,认真做好县、乡(镇)尤其是乡(镇)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一个统一”和“全额统筹”工作,提出切实解决“两个拖欠”问题的具体措施。
实现“一个统一”、“全额统筹”工作:“一个统一”是指乡(镇)教师的国家规定标准工资、标准离退休费和符合规定的地方性补贴要与县本级执行项目和标准统一。“全额统筹”,是指在乡(镇)中小学教师按国家规定标准工资和标准离退休费统筹的基础上,对乡(镇)中小学教师符合规定的地方性补贴的县级财政全额统筹。?
解决“两个拖欠”问题:一是指解决2000年底以前拖欠的国家规定标准工资和标准离退休费;二是指解决按《关于对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行规范管理的通知》(辽人发〔2003〕20号)规定,2001年以来用实际执行的地方性补贴“置换”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和离退休费后仍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工资和标准离退休费而形成的拖欠。市、县两级政府要确保今年和以后年度国家规定标准工资、标准离退休费和符合规定的地方性补贴及时足额发放,不得再发生拖欠。对2001年以来用实际执行的地方性补贴“置换”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和离退休费后仍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工资和标准离退休费而形成的拖欠,在核实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确保2005年前全部解决。对2000年以前实际发放工资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工资的拖欠,在全部解决2001―2003年国家规定标准工资拖欠的前提下,采取措施确保2007年前全部解决。?
市、县政府要按照辽政办发〔2004〕60号文件要求,分别履行市级政府5项职责和县级政府6项职责,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问题。?
16?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各市要落实国家及省有关要求,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具体措施,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
三、考核评价办法、结果 ?
1?评价办法:按照考核项目的重要性、难度系数及数量特征,评价办法确定为三类:?
第一类 县区完成率法,用报告期实际完成的县区数计算完成率,用项目分数乘以县区完成率计算得分。第1、2、4、15项用此法计算。?
第二类 指标完成率法,用项目分数乘以指标完成率计算得分。第3、5-14项用此法计算。?
第三类结果评 定法,完成的得满分,否则得零分。第16项用此法计算。?
2?评分办法:各市按照《2004年省政府对各市政府教育工作考核指标总表》(附后)中的计算公式和有关说明自评打分,省政府教育工作考核评价领导小组最后认定各市的得分结果。
为了鼓励各市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凡在省首批建设项目103所之外,各市每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该项工作指标加2分。?
为了推进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工
各项得分的最高值不得超过项目分数。?
3?考核结果:2004年的16项指标共计345分,按照各市的得分情况将考核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次。
4?考核的具体要求:各市要按照2004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采取措施,落实各项教育工作任务。对以上16项教育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各市要做好市对县(市、区)的检查考核工作,并形成自查报告。同时,认真填写《2004年省政府对各市政府教育工作考核指标总表》。年底前将自查报告和总表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将对各市教育工作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考核结果的使用?
对各市政府的2004年度教育工作考核评价综合结果或若干项重点工作的考核评价结果进行通报。考核评价结果将在有关新闻媒体通报,接受舆论监督。同时,考核评价结果与下一年的省级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的拨付挂钩。?
五、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省政府教育工作考核评价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组 长 鲁 昕 副省长?
副组长 都本伟 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德祥 省教育厅厅长
成 员 周浩波 省教育厅副厅长?
闫 伟 省财政厅副厅长?
陈守力 省人事厅副厅长?
吴 康 省编委办副主任?
李戈军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徐铁南 省建设厅党组书记?
胡权林 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
李晓光 省广电局副局长?
韩玉起 省政府纠风办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政办发〔2010〕20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实施方案
为持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全面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为我省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考评内容
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指标考评内容分为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工程、环保生态、软环境建设6个类别。
(一)发展战略类。
1.区域发展战略 2.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3.产业发展战略 4.服务业发展战略 5.地区生产总值 6.地方财政收入 7.城乡居民收入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二)经济发展类。
9.利用内、外资
10.项目建设
11.外贸出口
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非公有经济发展
(三)社会事业发展类。
14.基础设施
15.教育科技
16.文化体育 17.医疗卫生 18.人口计生
(四)重点民生工程类。
19.就业再就业
20.社会保障
21.住房惠民
22.特殊群体收入
23.特殊群体医疗
24.社会福利与救助
25.农村就学
26.农村扶贫
27.农村环境
28.农村文化
(五)环保生态类。
29.节能效果
30.减排工作
31.土地资源节约利用
32.生态绿化
(六)软环境建设类。
33.平安环境
34.政务环境
35.信用环境
三、考评方式
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要加大政府绩效考评过程的管理力度,加强过程考评时限要求,强化过程督查指导,加大察访核验工作力度,实现政府绩效的全过程管理,切实使考评方式由“年底考核”向“全程管理”转变。
(一)过程考评。
采取月跟踪、季调度、半年评估等方式,了解工作进度,掌握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查摆工作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二)年终考评。
通过听、查、看、访等形式,对各市政府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排名。
(三)察访核验。
通过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实地考察、专项检查和抽样调查等形式,对各市政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察访核验,深入查找问题,限期解决问题。
四、评分办法
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设置了指标考评、领导评价和社会评议三大体系,其实施细则由省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另行下发。指标考评实行千分制计分,分类采用完成比例法、数量递减法、否决计分法、功效系数法、等级计分法、基准加减法等计分方法。积极探索领导评价和社会评议工作,其结果作为对各市政府绩效综合考评排名的重要依据。对为全省做出突出贡献和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市政府分别在指标考评总分的基础上进行加分和减分。
五、结果使用
继续实行综合评分排名和评选重点工作优胜奖,对政府绩效管理成效显著的省考评部门将予以表彰。按照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奖励的依据,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依据,作为行政问责的依据,作为编制和安排财政预算的依据。
六、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省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常务副省长任常务副组长,省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省编委办、省信访局、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委(省宗教局)、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海洋渔业厅、省服务业委、省外经贸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省审计厅、省地税局、省体育局、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省统计局、省政府法制办、省旅游局、省政府金融办、省公务员局、省畜牧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经合办、省国税局、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等41家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省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办公室主任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兼任,副主任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兼任,办公室成员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统计局等5家单位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政府绩效日常管理,考评内容、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拟定和组织实施工作,由省政府绩效考核办公室负责。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政府要把政府绩效考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结合本市实际,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构,落实专门工作人员,确保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省各考评部门要把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省政府绩效考核办公室要牵头抓好落实,完善措施办法,并积极探索对全省县(市、区)政府绩效综合考评。
(二)狠抓目标落实。
各市政府要紧紧围绕绩效目标任务,迅速研究落实保障措施,将各项考评指标分解细化到各县区,做到全年有目标、季度有任务、每月有计划,将各项指标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三)强化察访核验。
省政府绩效考核办公室要积极组织省各考评部门,加大察访核验工作力度,加强政府绩效的过程管理。要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督查指导,促进各市政府提高绩效水平。要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数据管理平台,使各级领导了解政府运作现状,实现地区工作的全过程监控。
(四)确保政府绩效考评公平公正。
政府绩效考评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对各市政府做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要严明工作纪律,坚决防止滥用职权、泄露秘密、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各市政府要积极支持绩效考评工作,严禁在考评过程中弄虚作假。对在考评过程中违反纪律的将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要按有关规定处理。
附件: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指标(略)
第三篇:镇江市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本市辖市、区政府(含镇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和实行双重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被考核评价机关)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成效的考核评价。
第三条 市政府是本市行政区域内法治政府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关。
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考核评价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工作。
第四条 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应当遵循围绕目标、稳步推进;科学严谨、讲究实效;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公众参与、体现民意的原则,全面反映被考核评价机关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状况。
第五条 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共分为日常考核评价、目标任务考核评价、社会评议三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分别包括:
(一)各地、各部门日常工作规范、效能建设和对日常考核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二)《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镇江市辖市区法治政府建设考核细则》、《镇江市政府工作部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细则》(见附件)的贯彻落实情况;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依法行政工作完成情况。
(三)各地、各部门科学民主决策、行政执行效力、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依法优质服务、社会公信力等。
第六条 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采取百分制,对辖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实施分类考核评价。其中,日常考核评价30分,目标任务考核评价50分,社会评议20分。
(一)日常考核评价。日常考核评价实行查实扣分制,通过定期检查、暗访、投诉查处、督办反馈、组织测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各地、各部门依法行政日常工作规范化水平。考核中,注重运用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电子监察中心、12345服务热线相关数据资料,对新闻媒体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经查实后纳入考核范围。
日常考核评价坚持按月考核制度,适时情况通报。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单位要认真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对共性问题要加强制度建设。
(二)目标任务考核评价。采取自查自评与组织核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一次。考核中注重结合各地、各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法治政府建设难点指标实现情况、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全省的位次、对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有效探索和实践、对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贡献情况一并展开核查。被考核评价机关于每年12月20日前对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按要求上报书面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和《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自评表》。
考核评价工作机构在各地、各部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采取审阅工作报告、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案卷和台帐资料、抽查下属单位工作情况等方式组织目标任务考核评价工作。
(三)社会评议。纳入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管理日常工作考核万人评议中开展。
第七条 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根据得分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次。
(一)考核评价得分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等次;
(二)考核评价得分在80分至89分的为良好等次;
(三)考核评价得分在70分至79分的为合格等次;
(四)考核评价得分在60分至69分的为基本合格等次;
(五)考核评价得分在59分以下的为不合格等次。
第八条 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实施:
(一)制定考核评价工作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核评价工作方案,明确重点考核评价对象、重点考核评价内容、具体考核评价方式、步骤和要求等内容。
(二)自查自评。被考核评价机关要根据考核评价标准进行自查自评,并按时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和有关资料报送考核评价工作机构。
(三)组织核查、抽查。考核评价工作机构要对报送的自查自评报告和有关资料进行核查。根据核查情况,考核评价工作机构可以重点抽查。
(四)开展社会评议。同时听取被考核评价机关同级党委、人大、政协及人民法院、检察院的意见。
(五)形成考核评价结论。考核评价工作机构应当在汇总分析自查自评、核查、抽查、社会评议、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考核评价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形成考核评价结论。
第九条 被考核评价机关对考核评价结论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考核评价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考核评价工作机构提出异议。考核评价工作机构应当予以核查,并将核查结论书面告知被考核评价机关。
第十条 被考核评价机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合格(含合格)以上等次:
(一)拒不执行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政策、上级政府规定,引发恶性事件或者重特大安全、环境等事故,在全国、全省、全市有重大影响的;
(二)作出的决定、命令、指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规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引发市以上范围内恶劣影响的;
(三)因失职、渎职行为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引发恶性事件的;
(四)发生《镇江市辖市区法治政府建设考核细则》和《镇江市政府工作部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细则》中确定的一票否决情况之一的。
第十一条 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纳入年终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管理考核。对日常考核和目标任务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按考核内容确定的分值扣分,扣分总和不超过80分,根据权重换算成相应分值计入各被考核评价机关当年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管理日常考核得分。社会评议直接以万人评议得分计入作风建设和目标管理考核总分。
第十二条 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纳入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各单位、部门行政负责人考核与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 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实行通报、奖惩制度。考核评价为优秀等次的,市人民政府给予通报表彰;考核评价为不合格等次的,市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单位评先评优、文明单位等综合性先进荣誉评比资格;对考核评价中发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责任追究和组织处理的,由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责成相关部门实施责任追究和组织处理。
第十四条 日常考核评价办法由考核评价工作机构另行制定下发。
第十五条 辖市、区人民政府(含镇江新区管委会)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所属工作部门的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11月1日市政府印发的《镇江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和《镇江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细则》(镇政发〔2006〕101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办法》的通知(辽政办发〔2007〕85号,2008年4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辽宁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办法》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7〕85号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办
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辽宁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政府根据省政府批准的征地方案制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争议的裁决工作。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裁决机关包括省政府和制定补偿安置方案的政府的上一级政府。
因市、县政府根据省政府批准的征地方案确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发生的争议,由省政府裁决。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受政府委托,承办依法由省政府裁决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案件。
市、县政府在实施补偿安置方案过程中发生的青苗补偿、地上附着物补偿、被征地户具体被征收土地面积等其他争议,由制定补偿安置方案的政府的上一级政府裁决。市、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做好有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调查、裁决工作。
第四条 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实行先协调后裁决,并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 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期间,不停止征地方案的实施。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六条 当事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争议的,应自市、县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60日内,向批准该方案的政府申请协调。
市、县政府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协调完毕。协调应遵循自愿的原则。协调达成协议的,市、县政府应制作《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书》,经争议各方签字后发生法律效力。协调达不成协议的,市、县政府应书面告知当事人申请裁决的途径和期限。
当事人自协调不成之日起15日内,可向裁决机关申请裁决。
第七条 对土地补偿费的补偿标准有争议,申请协调、裁决的,可以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因该次征地完全失地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再调地安置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出。
对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有争议,申请协调、裁决的,由被安置人员提出。
对青苗、地上物补偿、被征地户具体被征收土地面积等有争议,申请协调、裁决的,由其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及他项权利人提出。
第八条 申请裁决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裁决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三)市、县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四)经过市、县政府协调的证明;
(五)裁决机关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裁决申请的,代理人不得超过两人,并应提交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
第九条 裁决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代理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住址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三)申请裁决的具体事项;
(四)事实、理由与依据。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超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期限提出协调、裁决申请的;
(二)对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使用分配有争议申请协调、裁决的;
(三)经协调已经达成协议,又就同一事由申请裁决的;
(四)申请人撤回裁决申请后又就同一事由申请裁决的;
(五)市、县政府已经依法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但申请人仍认为没有保持其原有生活水平的;
(六)对省政府征地批复确定的补偿安置标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有争议的;
(七)本办法实施前,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争议已经依法通过信访、诉讼等其他途径处理的。
第十一条 裁决机关应自接到裁决申请书之日起5内审查完毕。符合条件,决定予以受理的,制作受理通知书,并发送申请人。不符合条件,决定不予受理的,制作不予受理决定书,报同级政府审定后,发送申请人。申请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申请资料不齐全的,裁决机关应一次告知申请人补正。前款规定期限自资料补正齐全之日起计算。
第十二条 裁决机关自受理裁决申请之日起7日内,将裁决申请书副本发送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市或者县政府。
市或者县政府自收到裁决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裁决机关提交书面答复和有关证据。逾期不提交的,不影响裁决的进行。
第十三条 当事人认为承办人员与裁决申请事项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有权申请承办人员回避。承办人员认为自己与裁决申请事项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的,应申请回避。裁决机关对回避申请应及时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承办人员的回避,由裁决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三章 调查和协调
第十四条 裁决机关应对裁决事项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并收集有关证据。裁决机关对裁决申请事项进行调查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被调查人应按照调查人员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和材料。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制作调查笔录,由被调查人、调查人员分别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五条 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前,裁决机关可视情况再次进行协调。裁决机关组织协调的,应当提前5日将协
调的时间和地点通知当事人。裁决机关组织协调时,可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协助。第十六条 协调应当制作笔录,交当事人核对无误后签字或盖章。当事人认为对其陈述记录有遗漏或错误的,有权申请补正。
第十七条 协调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并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裁决机关应制作协调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第四章 裁 决
第十八条 经协调,当事人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未达成一致意见的,裁决机关根据调查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如下裁决意见:
(一)省政府提出如下裁决意见:
1.市、县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的补偿标准合法的,决定维持;
2.市、县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的补偿标准达到法定标准,但计算有误的,决定变更;
3.市、县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的补偿标准未达到法定标准的,决定撤销该征地补偿安置标准,责令市、县政府在规定期限内依法重新确定征地补偿标准。
(二)制定补偿安置方案的政府的上一级政府提出如下裁决意见:
1.市、县政府在实施补偿安置方案过程中发生的青苗补偿、地上附着物补偿、被征地户具体被征收土地面积等事实认定准确,标准合理的,决定维持;
2.市、县政府在实施补偿安置方案过程中发生的青苗补偿、地上附着物补偿、被征地户具体被征收土地面积等事实认定有误,标准不合理的,决定变更或撤销。决定撤销的应责令制定补偿安置方案的市、县政府在规定期限内重新调查确认。
第十九条 裁决机关应自受理裁决申请之日起90日内做出裁决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裁决意见的,经裁决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双方当事人。
第二十条 裁决机关应当自政府批准裁决意见之日起15日内制作裁决书,加盖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专用章。第二十一条 裁决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和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及代理人的姓名、职务;
(二)裁决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三)裁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四)裁决结果;
(五)不服裁决,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裁决日期。
第二十二条 裁决机关应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送达按照有关规定可以采取直接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或者公告送达等方式。
第二十三条 裁决结束后,裁决机关将与裁决有关的全部材料立卷归档。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199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本办法实施以前发生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当事人能证明曾通过信访、复议、诉讼等途径向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申请解决,但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未受理的,可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0日内向市、县政府申请协调。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XX年市政府对区教育工作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XX年市政府对区教育工作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对XX年区市县和先导区教育工作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的通知》要求,现将xx区XX年教育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区现有中小学62所,其中高(完)中5所,初中17所,小学40所。有电大进修学校、职教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73所。有幼儿园128所,其中有公办幼儿园70所,民办幼儿园58所。中小学在校生万人,在校教职工4636人。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在不断加速推进经济强区和和谐xx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城乡教育呈现出一体化建设、均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XX年,xx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环境,加强教育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全区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自评自查情况(满分:420分,自查得分:420分)
根据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xx区认真自查,XX年全区教育工作自评自查得分为420分。具体情况如下。
(一)经费保障(满分:60分,自查得分:60分)
1.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全年区财政共投入资金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全年义务教育财政拨款亿元,增长%,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为16%,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个百分点。全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4858元,比XX年(下同)增长970元,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7690元,增长1120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370元,增长5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540元,增长45元,确保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2.公用经费按标准定期足额拨付到校。区财政每月将学校公用经费直接拨付到各学校。全年区财政投入亿元作为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全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校舍维修、冬季取暖、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等所需经费,切实做到不占用、不挪用公用经费;其中投入4000万元,新建8所学校塑胶操场,面积万㎡;投入1000万元用于校舍维修改造;投入940万元用于冬季取暖;投入200万元用于干部教师培训;投入300万元用于办学设施更新;投入3150万元用于信息技术工作;切实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严格、规范使用教育附加费。全区严格按照省市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教育附加费的管理,切实做到依法依规、合理高效使用教育附加费。XX年,全区教育附加费达3600万元,其中投入资金1232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占教育附加费的%;投入245万元用于社区教育;投入100万元用于农民教育;投入资金887万元用于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塑胶操场万㎡,配备计算机64台,维修校舍8600㎡,新建2个篮球场地,改造2个专业教室,安装了28盏路灯。
(二)队伍管理与建设(满分:80分,自查得分:80分)
4.理顺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xx区确立了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全部由教育局统一管理、考核、调配、交流。一是实行干部聘任制。中小学干部全部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考核、聘任和任命;对新提拔干部全部实行竞聘上岗,严格竞聘程序,严把用人关口;实行党委会票决制、任前公示制和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今年全区有20名干部通过竞聘走上工作岗位。二是大力实施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凡是在一所学校工作满六年的校长全部交流,交流率达到100%;选派优秀的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担任副校级以上职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今年共选派了9名干部到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任职。工作满六年的教师全部交流,目前已实行了7年;在做好城区学校教师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活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城区学校每年选派1名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发挥带动作用;农村学校每年选派1名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学习城区学校的先进经验;今年城乡间、城区间交流教师76人,进一步缩小学校间教师队伍差距。三是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工作,今年区教育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招聘70名教师。新招聘的教师中,高中全部达到研究生学历,初中、小学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幼儿园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5.加强校长和校级干部的管理和培训。全面推行校长资格制度和职级制度,制定并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试行)》,并同《xx区中小学干部工作细则(试行)》和《xx区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方案》一起执行,在任命校长的同时,向校长下发《聘书》,同校长签订《任期责任目标书》,进一步明确校长任期内的权利和义务;每年年底由局党委牵头、相关科室参与,对全区中小学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全区通报,将其作为领导干部交流、提拔、调整的重要依据;对满意率达不到70%的,实行黄牌警告,并给予半年的整改期限,再考核仍达不到70%的,将免去领导干部职务。同时,不断加大校长和校级干部的培训力度,今年全区共选派校长参加省市名校长培训和到国内先进地区培训学习140人次;组织专家讲座20余次,培训干部达620人次。
6.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区以教师素质提高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强化校长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研训为辅,各学校基本形成了本校校本研修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省农远工程、xx教师网、东师大平台、区研训平台等学习交流平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实验、教材教法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网络技术培训、名教师培训等,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今年全区共培训教师万人次。
7.积极开展好行风建设。全区高度重视中小学行风建设工作,落实了相关责任,切实把行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一是狠抓违规补课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家教问题,区教育局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进行突击检查,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今年全区共组织检查10次,处理违规教师4名。二是坚决杜绝学校分重点班、快慢班、违规招生现象。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就近入学率达100%,中小学无分重点班、快慢班现象,高中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教育教学秩序日益规范。三是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现象,全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教育收费工作精神,实行“一费制”;收费前,区电视台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公示,并设立举办电话,畅通人民群众知情的渠道。同时,区教育局会同物价、纠风等单位对全区中小学收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坚决防止“政府一边免费,学校一边乱收费”现象的出现。区教育局连续两年被区纪委授予“xx区行风建设工作优胜单位”称号。
(三)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满分:80分,自查得分:80分)
8.基础教育主要指标全面完成。XX年,全区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提高个百分点,初中三年完成率达%。
9.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区小学全科及格率达%;初中总分全科及格率达%,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中考成绩两级差缩小10个百分点,逐渐实现了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10.完成指标生招生任务。省重点(示范)高中指标到校招生比例达70%,提高30个百分点。
11.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区实行乡镇职校与农村初中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设一名专职职校副校长,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充分发挥乡镇职校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今年,我们举办了“xx区第四届田野科普行动”启动仪式,承办了xx市教育学院“燎原行动”暨xx区“田野科普行动”推进大会;全区共利用乡镇职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495次,培训人员万人次,培训率达%。开展返乡农民工培训102次,培训人员3003人次。职教中心涉农专业全部免收学费。
(四)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满分:60分,自查得分:60分)
12.建设农村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投入资金3500万元,建成7个农村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大魏家街道中心幼儿园主体竣工,完成了8个农村幼儿活动室危房改造任务(二十里堡街道划归保税区,石河街道大山村活动室经再次鉴定不是危房)。
13.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市区两级财政按4:6的比例投入资金74万元,为全区49所水质合格学校配备饮水机231台;区财政投入83万元用于饮水机的安装,确保学生的日常饮水安全。截至目前,已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14.大力开展素质教育。XX年,全区投入资金1200万元建成了4300㎡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并将基地教育活动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根据区编办大金编发〔XX〕57号文件精神,素质教育活动建立了独立编制。同时,区财政每年投入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素质教育中心开展活动,保障基地正常运转。
(五)信息化建设(满分:40分,自查得分:40分)
15.加快推进信息化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XX年9月,全区成立了中小学信息中心,XX年区编办下文为信息中心建制,并配备专职人员,同时各学校也配备了专干,负责做好信息设备及网络的维护工作。全区共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62人,人员配备率达100%,信息设备和网络完好率、畅通率达到100%。
16.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全年区财政投入资金315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其中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运行和维护;投入资金3050万元为全区中小学配齐“班班通”设备。目前,“班班通”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年底前将全部配备到位,全区中小学将实现“班班通”。
(六)安全、体卫管理(满分:100分,自查得分:100分)
17.完善学校安全管理网络。XX年,根据区编办〔XX〕9号文件精神,区教育局成立了安全科,内设负责人一名,专干一名,负责全区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各中小学校全部配备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全区中小学安全管理网络日益完善。
18.全面做好安全工作。全区建立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召开了中小学安全工作会,下发了学校安全管理考核办法,同各学校签订了安全责任状,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进行了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开展了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做到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检查到位,工作落实,确保了学校安全、有序运行。今年全区共开展安全大检查4次,开展安全演练2次,全区无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事故。
19.全力做好校舍安全工作。一是全区召开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会议,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制定并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中小学校舍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二是开展校舍安全鉴定与排查工作,全区投入资金400万元开展校舍安全鉴定与排查工作。截至目前,鉴定和排查工作已全面完成,全区a级校舍%,b级校舍占%,仅有1所校舍为c级险房。三是制定了《xx区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计划》,年底前将完成加固改造任务的39%。
20.加强体育卫生工作。为所有中小学配备体育卫生人员,配齐体育卫生器材和相关设施配备。全区中小学卫生人员配备率达100%,体育人员配备率达90%。全区中小学实施《国家学生体制健康标准》的比率达100%。
21.为学生提供免费提供体检。区财政投入资金32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电子档案。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生体检已全部结束,体检率和电子档案建档率均达100%。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区委书记、区长多次提出明确要求,要在加速推进经济强区和和谐xx建设的同时,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和人才强区,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全区进一步健全了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党政领导深入调查、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更好地完成市政府督导任务,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xx区落实市政府对xx区教育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区长吴继华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必须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市政府对xx的教育考核目标任务。全区成立了落实市政府教育工作考核指标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区相关委办局为成员单位,全面负责和协调市政府教育考核工作的落实、检查和督导。区教育局、督学室等相关单位也分别成立了组织机构,设立了督导检查组,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按时完成。同时,我们制定并下发了《XX年xx市政府对xx区教育工作考核目标任务分解表》,并要求区教育部门每月25日前将本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下月重点工作计划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按时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社会营造了浓郁的尊师重教氛围
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一是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今年区政府新建6处限价商品房,让教师优先选购,政府每平米补贴800-1000元,逐步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二是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关心教师和学生成长;今年教师节,区委区政府组织了受表彰的优秀教师参观大项目。区四大班子领导分四组走访学校;区委于书记亲自带队,视察了学校塑胶操场项目,慰问教师,看望学生,并送去了慰问金;召开了教师节座谈会,帮助教育、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提高教师津补贴水平;全区教师津补贴由每年万元提高到万元,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家乡、回报社会的意识不断增强。
(三)全面提高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
在做好常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实行“教坛新秀、区骨干、市骨干、区名师、省特级教师”五梯次评选培养制度。在评选出30名区名教师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评选出了60名教坛新秀,推选出了1名省特级教师,出台了《xx区教育局教坛新秀和名教师培训方案》,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强培训,提高教坛新秀和名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发挥其在全区教师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二是加大送教下乡工作力度。全年共送课下乡166次、410节,培训教师达1万人次。城乡结对子学校除教育局、进修学校统一组织的交流活动外,农村学校还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城区学校优秀教师来校授课、组织教师到城区学校看课、开展研训活动等,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加强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今年全区评选出了10名仁爱之师,在全区学校开展“仁爱之师”宣讲活动,并评选出各校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先进典型,弘扬和培育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
(四)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紧紧抓住“内涵提升”这个主线,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缩小学校之间差距。实行了工作计划诊断监控、调研视导、分析指导、统一质量监控、统一督导评估的教育管理过程。年初召开了为期三天的中小学校长计划交流会,把好学校计划关,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引导校长思考学校发展思路、把握学校发展方向。一是落实有效课堂和有效作业。出台了《关于加强有效作业研究与管理的意见》和《中小学有效课堂研究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有效课堂研究和有效作业研究,在学校层层研究的基础上,教育局分别召开了现场会,不断更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定期开展视导检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二是积极开展调研和看课活动,先后组织20余次的集体调研和看课,走访学校60所,解决实际问题40余个。三是合理确定各初中全科及格率目标。在科学分析XX年基层学校教学成绩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各学校上报全科及格率目标,允许学校之间有差距,但不允许差距过大。全区中考总分全科及格率达到%,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中考成绩两级差比去年缩小了10个百分点,各学校全科及格率普遍提高,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成绩超过了城区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效果显著。四是坚持全方位的评价管理过程。在做好计划、调研、指导、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坚持全方位的评价观,年底由局党委牵头、各科室参与组成督导考核组,对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等进行考核,并将结果全区通报,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益。在全区范围内整合计算机专用教室,将同一型号的计算机归入一所学校的一个计算机室;彻底清查基层学校多余器材和设备,统一配备到新建的学校,使物尽其用,节省了大量的经费。二是成立了xx高中向应班。区财政投入50万元,成立了xx高中向应班,招收了106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免费高中教育。三是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在区总工会建立1000万的爱心助学基金,解决区内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四是实行中招指标到校学生划片招生的政策,既维护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根本利益,提高全区初中均衡化水平,同时也使全区高中有了竞争发展的意识,推动了全区高中教育良性发展。五是调整中小学生作息时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从推进素质教育、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将中小学生作息时间调整为早8晚4(初中为早8晚5),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六)认真做好中小学通勤车和校舍安全工作,切实保证中小学校师生安全
一是加强对通勤车辆的管理,保证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区政府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车安全工作会,明确了要求中小学校车由涉农街道管理,严禁超员,投入52万元,对全区中小学校车喷涂统一标识;投入212万元对全区中小学校车实行补贴,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违规的校车不予补贴,严重违规的校车将取消作为学生通勤车资格。二是全面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区财政投入5094万元专项资金,完成了项目规划任务的39%;切实保障中小学师生人身安全。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虽然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但有偿家教现象还个别存在。
(二)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教育质量的成本还较大,教育效益不够高,教育文化相对滞后,教育管理能力、特色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从推动xx区“新城区”、“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二)从推动全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教育内涵发展
(三)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
(四)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出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年来,xx区教育工作以市政府考核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提升教育内涵,在实现xx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一如既往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继续营造全区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全力推进教育强区和人才强区建设,为建设经济强区和和谐xx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工作作风整改措施
妇联“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期自查报告
关于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自查报告
档案管理工作自查与整改报告
XX年街道依法行政工作自查报告
开发区回头看工作自查报告
XX乡镇党委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自查报告
农民工工作自查报告
财务科工作检查自查报告
信用社“五一”期间安全保卫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