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精)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暂行)
总工发[2009]36号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
(2009年8月18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帮扶资金)管理,确保帮扶资金使用安全,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468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下简称帮扶中心)用于帮扶困难职工(含困难农民工,下同)的资金。
第二章 帮扶资金的来源、使用范围和帮扶对象
第三条 帮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一)中央财政拨付帮扶中心的专项资金;
(二)各级地方财政配套的专项用于帮扶中心开展帮扶工作的资金;
(三)各级工会从本级留成经费中安排的帮扶资金;
(四)接受社会各界捐助的帮扶资金;
(五)设立帮扶资金专户的利息收入;
(六)其他合法来源。
第四条 帮扶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中央财政拨付帮扶中心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各级帮扶中心在日常和元旦、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中,对困难职工开展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教育、法律援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方面帮扶。
(二)各级地方财政配套的专项帮扶资金、各级工会从本级留成经费中安排的帮扶资金、社会各界捐助的帮扶资金等项资金,除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使用范围外,可以按照地方财政、工会的有关制度、政策规定及捐款单位(人)的意愿,确定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五条 帮扶资金帮扶对象包括:
(一)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救助后生活仍然困难的职工。
(二)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或意外灾难等原因,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职工。
(三)因各类自然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困难职工。
(四)因劳动经济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援助的困难职工。
第三章 帮扶资金的管理
第六条 各级工会帮扶中心的帮扶资金使用发放,要坚持依档帮扶、因困施助的原则,建立健全并动态化管理困难职工档案,根据本地区困难职工群体的数量、分布、成因及困难程度,制定帮扶措施,确定帮扶标准。
第七条 帮扶资金纳入县以上各级工会预算、决算统一管理,执行全国总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省级工会每年按照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年度预算、决算编报通知要求,编制帮扶资金收支预算、决算,上报全国总工会。
第八条 帮扶资金按照《工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第九条 帮扶资金分配方案由同级工会领导班子集体审议决定。
第十条 帮扶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不得改变资金用途,不得扩大开支范围。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根据预算于当年使用,不得结转下年。地方财政配套帮扶资金,根据当地财政批复执行。
第十一条 各级工会要按照财政部和全国总工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帮扶资金使用、发放和管理制度以及监督审计制度,完善资金支出审批程序和报帐手续,严格审核,规范使用和发放。
第十二条 帮扶资金的发放使用,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做到账账、账款、账物相符。
第四章 帮扶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各级工会保障、财务和经审部门要加强对帮扶资金发放、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发现违纪违规行为,对有关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核减或取消帮扶资金分配额度,并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依纪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各级工会经费审查监督部门要把对帮扶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监督纳入审计范围。同时,要接受国家和地方审计部门审计监督,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要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全国总工会备案。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中央财政拨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总工办发[2006]34号)自行废止。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全国总工会负责解释。
(此件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
主题词:帮扶工作 专项资金 管理办法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2009年8月20日印发
附件:
第二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管理办法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真心实意帮助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遵循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困难职工提供解困绿色通道;
(二)坚持“救急济难”的原则,确保不使一名困难职工因生活困难而发生意外;
(三)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内外推动的原则,公司党政工团合力推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在职或离退休困难职工和因各种特殊情况需要帮扶的公司职工。
第四条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为职工服务”为宗旨,对困难职工进行就业帮助、生活救济、法律帮扶等援助工作。
第二章
机构设置及职责
第五条
公司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委员会 主
任:党委书记
副主任:总会计师、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成员:总经办主任、人资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工会副主席、发展计划部部长、职工医院院长、团委副书记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公室设在党委组织部。主
任:组织部部长
成员:工会副主席、人资部部长、发展计划部部长
第六条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公室职责
(一)负责对困难职工的信访接待工作,接待职工来访要满腔热情,对待职工的意见和要求要认真听取和解答;
(二)负责对困难职工进行就业帮助、生活救济、法律帮扶等日常援助工作,及时协调和解决职工困难;
(三)负责根据求助职工的请求,建立帮扶职工的档案,分类处理求助职工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请求,及时了解求助职工的状况;
(四)负责对职工超越规定范围或不符有关规定的请求,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政策解释工作,严格依法办事。
第三章
就业帮助
第七条
公司成立就业帮扶领导组,负责对困难职工提供就业帮助。
组
长:总会计师
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成员:人资部部长、总经办主任、离退处处长、实业公司经理 第八条
帮助程序
(一)家庭生活困难、有就业愿望的职工子女及其他直系亲属,本人可填写生活困难家庭就业申请表,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公室;
(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公室对要求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转送有关职能部门承办;
(三)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为困难职工家属发布就业信息,对困难职工中有就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帮助。
第九条
企业的临时用工,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张贴招聘启示,进行公开考试录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困难职工的直系亲属。
第十条
同社会有关部门联系,组织劳务输出,按照用人单位提供的条件优先选派困难职工家庭人员外出务工。
第四章
困难帮扶
第十一条
公司成立困难职工帮扶领导组,负责对困难职工提供困难帮扶。
组
长:工会主席
副组长:总会计师、党委副书记
成员:工会副主席、组织部部长、财审部部长、实业公司经理、职工医院院长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困难职工可向帮扶中心申请帮助:
(一)因家庭遭遇意外灾害导致生活难以为继的;
(二)家庭无固定收入而生活极其困难的;
(三)患大病家庭无力承担的;
(四)生活极度困难造成子女辍学的。第十三条
帮扶程序
(一)困难职工填写困难帮扶申请表,载明困难原因、困难状况、家庭人口,转送有关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提请困难帮扶领导组研究确定;
(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公室建立贫特困职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三)公司特困职工由公司领导和其结对子进行帮扶;贫困职工由所在单位中级经营管理者结对子帮扶;
(四)定期对贫特困职工帮扶情况进行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第十四条
困难职工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申请帮扶资金。
第十五条
对符合“低保”条件而未保者,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其办理“低保”手续。
第五章
法律援助
第十六条
公司成立法律援助领导组,负责对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
组
长: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总会计师、工会主席
成员:发展计划部部长、人资部部长、总经办主任、工会副主席
第十七条
法律援助领导组职责
(一)接受职工的法律咨询,宣传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规政策;
(二)协调劳动关系,依照《劳动争议条例》化解职工矛盾;
(三)参与对困难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的调查和处理,并为其提供相关的法律服务;
(四)监督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检查。
第十八条
援助程序
(一)本人提出法律援助的申请和理由;
(二)十五日内法律援助领导组讨论,提出是否给予法律援助的意见;
(三)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公室根据受援助人员具体情况,由办公室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落实。
第六章
信访接待
第十九条
公司成立信访接待领导组,负责接待困难职工的来信来访
组
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总会计师、工会主席
成员:组织部部长、人资部部长、纪监处处长、工会副主席、离退处处长
第二十条
信访程序
根据公司信访工作条例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信访接待工作要把热情服务与坚持原则相结合,把倾听意见要求与宣传政策法规相结合,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做好思想疏导相结合。
第二十二条
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信访联系、通报、督办制度,对报送、转办的信访事项要协调督促、跟踪办理,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第二十三条
对信访办理情况进行登记、归档管理,对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定期综合分析,上报党委。
第二十四条
严格执行信访条例有关规定,对职工的检举、控告保守秘密。
第七章
帮扶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帮扶资金的筹集
(一)困难职工救济的行政专项拨款;
(二)工会经费中的部分资金;
(三)职工的各种捐助资金。第二十六条
帮扶资金的管理
(一)帮扶资金为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外借、转贷和挪作它用;
(二)帮扶资金由工会财务代管,要建立专项账目,专人负责,对不符合财务手续的支出,财务人员有权拒绝支付;
(三)费用支出的审批
500元以下由相关组长签字;
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由相关领导组集体研究,组长签字;
1000元以上由帮扶中心领导委员会研究,组长签字。
第八章
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
第二十七条
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用于联系外出劳务输出、代写诉状、代理劳动争议、印制法律法规宣传材料、购置相关法律法规书籍、职工救济和其它必要的支出;
(二)用于印制财务报表、各种申请书、代理业务或其它有报销凭证,可按规定额度由相关领导签字报销的费用支出。
第二十八条
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审批程序:
(一)由困难职工填写困难帮扶申请表,由单位审核后报帮扶中心办公室;
(二)经帮扶中心办公室审查、汇总,报困难帮扶领导组研究;
(三)根据困难状况确定困难帮扶额度。第二十九条
遭受天灾人祸职工帮扶资金审批程序:
(一)由受灾人填写困难帮扶申请表,由单位审核后报帮扶中心办公室;
(二)家庭损失在万元以下的,最高帮扶不得超过1000元;家庭损失在万元以上的,最高帮扶不得超过3000元;
(三)经困难帮扶领导组研究,报帮扶中心委员会审查批准。
第三十条 因患大病职工帮扶资金审批程序:
(一)由本人提出困难申请并填写困难救济申请表;
(二)个人支付除医保报销外低于5000元,不给予困难帮扶;个人支付除医保报销外在5000元以上帮扶10%,但最高帮扶不超过3000元;
(三)由困难帮扶领导组研究,报帮扶中心委员会审批后生效。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公司工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新邵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新邵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实施细则
中央财政为支持各级工会组织更好地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工作,推进“送温暖工程”社会化、经常化、专门下拨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为了加强对这笔专项资金和政府拨给、社会各界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特制定以下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帮扶资金补助对象为困难职工群体。困难职工群体包括: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救济后生活仍十分困难的职工;家庭人均收入虽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或意外灾难等原因,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职工;因各类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
第二条帮扶资金使用范围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入学救助、困难劳模帮扶、再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帮扶。帮扶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支付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工资或办公经费;发放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购买车辆、手机等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帮扶中心的基本建设投资;其他与困难职工帮扶无关的支出。
第三条认真做好每年帮扶资金的预算、决算,按时上报,并按预算、决算管理要求执行。
第四条帮扶资金必须在本管理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的适用范围内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冒领或随意扩大帮扶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五条健全帮扶手续。凡申请帮扶的困难职工必须持有本人报告、基层工会盖章证明、住院小结、原始发票等有关证明材料,经调查核实,视情况给予帮扶救助。
第六条帮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遵守国家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批,严格管理,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第七条工会组织应积极多渠道筹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除上述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以及省总、市总下拨送温暖资金外,争取更多社会捐赠,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等多种方式筹备资金。
第八条本实施细则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新邵县帮扶中心2009年2月18日
第四篇:田家庵区工会财政拨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写写帮整理)
田家庵区工会财政拨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468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中央财政拨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和《淮南市总工会财政拨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细则》的要求,为规范我区财政拨付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拨付困难职工专项资金用于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寻求帮助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用于进行临时性生活救助和在就医、子女教育、法律援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方面的帮扶。
第三条 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实行区级统一管理,在区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第二章 生活和医疗救助
第四条 生活和医疗救助对象
田家庵区困难企业的特困职工(含农民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致贫的;遭遇意外灾害造成家庭生活特殊困难的;其他原因导致家庭生活特殊困难的。
第五条 生活和医疗救助程序
特困职工本人向所在单位工会提出申请,单位工会调 查核实后填写“田家庵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特困职工救助申请表”,签署意见并盖章;主管(系统)工会签署意见并盖章后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中心核实签署意见后,报区工会审批。
第六条 生活和医疗救助标准
原则上,对特困职工的特殊困难救助每户给予一次性200—400元救助,同一户困难职工家庭每年享受救助不能超过2次,救助标准总计一般不超过800元。
第七条 生活和医疗救助的领取
对经审核同意救助申请的特困职工,由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通知受助人持身份证到帮扶中心办理领取手续,由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在《财政专项资金帮扶情况实名制汇总表》上签名后发给本人。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原则上不在各级帮扶中心生活医疗救助范围:
1、所在单位生产经营正常,职工工资能正常发放的;
2、低保金能按时足额发放,本人及家庭成员有正常劳 动能力的;
3、子女上学择校或对子女大额投资进行专业培养而缺乏资金的;
4、城乡无业人员。
第三章 助学救助
第九条 助学救助对象
田家庵区困难企业的特困职工(含农民工)子女因家庭生活困难而面临辍学的;或当年考取大学而家庭无力支付学费的。第十条 助学救助程序
特困职工本人向所在单位工会提出申请(考入大学的特困生,附学生考生分数条、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复印件),单位工会调查核实后填写《田家庵区育才关怀行动助学申请表》,签署意见并盖章;主管(系统)工会签署意见并盖章后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中心核实签署意见后,报区工会审批。
第十一条 助学救助标准
根据困难情况,对特困职工的助学救助每户给予一次性200—1000元救助,同一户困难职工家庭每学年享受救助原则上不超过1次,救助标准总计不超过2000元。
第十二条 助学救助的领取
对经审核同意助学救助申请的特困职工子女,由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通知受助人所在单位工会到帮扶中心办理领取手续,由学生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在《财政专项资金帮扶情况实名制汇总表》上签名后发给本人。助学救助原则上在每学年开始前一个月进行。
第四章 法律援助
第十三条 法律援助对象及内容
对象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田家庵区困难企业的特困职工(含农民工)。援助内容为解答有关劳动争议、劳动权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代理参加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仲裁等。
第十四条 法律援助程序
特困职工本人向所在单位工会提出申请,单位工会调查核实后填写《困难职工法律援助申请表》,签署意见并盖 章;主管(系统)工会签署意见并盖章后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中心核实签署意见后,报区工会审批。由“田家庵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会工作站”进行法律援助。
第十五条 法律援助补贴标准
根据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情况,对特困职工法律援助案件每起给予一次性500元救助,同一困难职工享受法律援助原则上不超过1次。
第十六条 法律援助补贴的支付
对经审核同意予以法律援助的,由受助人在《财政专项资金帮扶情况实名制汇总表》上签名;待法律援助案件结案后,再由案件代理人填报《困难职工法律援助案件补贴申请表》(附有关案件结案法律文书),经审核后,将法律援助补贴支付给案件代理人。
第五章 职业培训
第十七条 职业培训对象及内容
职业培训对象为田家庵区生活困难的下岗待岗职工(含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为
1、职业技能培训:包括一般技能培训和高技能培训。
2、创业培训(SYB):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支持。
第十八条 职业培训程序
特困职工本人提出申请,填写《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登记表》或《创业培训项目学员申请表》,并连同本人身份证、《再就业优惠证》复印件一同报送到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核实后,统一安排到帮扶中心定点培训基地培训。同一困难职工接受免费职业培训原则上不超过1次。第十九条 职业培训补贴标准
根据职业培训项目成本及培训绩效,对定点培训基地在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培训计划范围内,每培训合格1名困难职工给予150—300元补贴。
第二十条 职业培训补贴的支付
对定点培训基地在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培训计划范围内,按要求培训结束后,定点培训基地上报《田家庵区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再就业培训补贴申请表》并附当期培训花名册和培训考勤表,由受培训职工本人在《财政专项资金帮扶情况实名制汇总表》上分别签名后补贴给定点培训基地。
第六章 职业介绍
第二十一条 职业介绍对象
职业介绍对象为田家庵区生活困难的下岗待岗职工(含农民工)。
第二十二条 职业介绍程序
特困职工本人提出申请,经核实身份后填写《田家庵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表》,连同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同列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求职人员数据库。根据本人求职意愿和空岗信息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同一困难职工接受免费职业介绍原则上不超过2次。
第二十三条 职业介绍补贴标准
免费职业介绍补贴标准与成功介绍困难职工就业情况直接挂钩。工会所属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职业介绍机构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使求职者成功就业的,每1人补贴 100元。
第二十四条 职业培训补贴的支付
工会所属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职业介绍机构申领职业培训补贴时要填报《田家庵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职业介绍补贴申请表》,并附以下任1种证明材料:
1、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1年以上劳动合同;
2、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务协议和工资单
3、工商部门核发给求职者本人的个体经营营业执照复印件
4、其他能证明求职者已经实现再就业的材料
由求职者本人在《财政专项资金帮扶情况实名制汇总表》上分别签名后,报区工会审查无误,按规定支付职业介绍补贴。
第七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 要按照全国总工会的要求,每年编制财政拨付专项帮扶资金及配套资金(地方财政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款)的收支预算、决算,并纳入本级工会预算、决算统一管理。预算、决算主要包括:资金来源、支出项目、帮扶人数、帮扶金额等。
第二十六条 帮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严格遵守国家财务制度和全总、省总有关规定。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规范资金审批发放程序,强化监管力度。同时要及时办理帮扶资金的支付手续,确保帮扶资金及时发放给相关的困难职工群体。
第二十七条 帮扶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使用情况,接受政府审计和上级工会经审部门的审计监督,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八条 帮扶资金应在内全额用于帮扶困难职工。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冒领或随意扩大帮扶资金的使用范围。
对于违反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及相应处分。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在追究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帮扶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支付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工资或办公经费;发放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购买车辆、手机等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帮扶中心基本建设投资;其他与困难职工帮扶无关的支出。帮扶中心办公设施、建设费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福利费等应争取同级财政支持和在同级工会拨出的工作经费中予以解决。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区工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机制建设的思考
滁州市总工会副主席 朱荣
[摘要]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促进社会稳定的主要载体和窗口。工会帮扶中心运作的现状和发展格局亟待建立健全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帮扶工作平台,进行科学管理和发展,畅通帮扶工作渠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帮扶救助工作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帮扶工作;建章立制;创新发展。
——————————————————————————————————
全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视察天津工会工作时强调:‚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和长效机制,把帮扶中心建设成为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载体和窗口‛,这就给我们工会组织提出如何健全和完善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帮扶救助工作有新突破的课题。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促进社会稳定的主要渠道和平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充分认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救助体系中不可忽缺的内容和任务,努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和机制,切实为广大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一、我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滁州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2004年8月份成立,是市总工会领导下的在编事业单位,专兼职工作人员7人,场地面积70平方米,配备了电脑、触摸屏、电子大屏幕、财务软件等进行微机化管理,设立信访接待、困难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上学救助)、职业介绍(就业援助)、法律援助、职工互助保险、职工维权热线12351等服务窗口和项目,工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政府财政投入一定帮困资金进行帮扶工作。目前,已先后帮扶职工2759人次,救助金额141.704万元,其中救助患大重病的职工1825人次,为困难职工免费体检380人,为困难职工和困难劳模办理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1081人次,接待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1569人次。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帮扶机制,及时为生活困难的职工提供了救助,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及时为被侵权的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了基本的合法权益;及时为困难职工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缓解了群访事件的激烈无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及时为困难职工提供‚苦有处诉、怨有所解,难有人帮‛的娘家人服务,既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为党委和政府分担忧愁,同时也维护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工会‚切实维权‛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建章立制,促进了帮扶工作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领导和组织网络制度。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在市送温暖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利用已经形成的基层工会、主管部门、县(区)、市四级帮扶网络,通过全方位、多渠道、‚一条龙‛的服务形式在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就业服务、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方面开展工作。组织上的保证使我市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协调劳动关系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会化帮扶格局也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在帮扶领导和工作机构上,由市委分管书记任组长、政府(行政)副职和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工会和政府八个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四级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加大了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领导和调处力度;基层工会是帮扶工作的具体承办单位(办公室),进一步形成了主席亲自挂帅、保障部统一协调、全会集中抓重、帮扶中心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在帮扶网络建设上,从市级到基层有四级帮扶工作组织网络,层层负责,责任到人,联动管理,坚持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主题活动。在帮扶定位上,过去我们主要以拾遗补缺、配合为主,现在逐步向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调整:帮扶对象上由过去以城市困难职工为主,拓展到不同困难职工群体如进城务 工人员、零散就业人员等上;帮扶重点由过去以生活帮扶和岗位帮扶为主,转变到困难职工群体的不同需求如健康权等上;帮扶职责由过去以参与和办实事为主,延伸到源头参与、帮扶救助、多办实事、强化监督和督促落实方面;帮扶方式由过去帮扶网络内为主,拓展到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要工作平台的集中帮扶上 ;帮扶效果主要由过去以保稳定为主,提升到稳定队伍、凝聚力量、构建和谐、共享成果上。在协调社会帮扶合力上,通过政府联系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度等强化各成员单位的领导职责,强化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把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宣传和落实,转化为党政工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的联系和互动,借助他们的力量,发挥他们的优势,让工会帮扶工作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逐步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三道防线。
2、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我们按照‚不让一户困难职工生活过不去‛、‚不让一户困难职工子女辍学‛、‚不让一户困难职工漏出视野‛的要求,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接待救助办法、岗位责任要求和责任追究制度、信息畅通和监测预警责任制度等,进一步细化了工会帮扶工作的目标责任,明确了工会源头参与、多方协调和监督 落实的考核评比内容。采取层层任务分解、签订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管理方法和坚持定期检查通报制度,一方面通过会议、评先评优等形式宣传和激励基层工会干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工作艰辛和工作热情,帮助困难企业和生活有困难的工会干部解决具体实际困难,保护、调动和发挥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定期向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情况通报,强化各级党委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领导责任;定期通报帮扶工作的进展和考核情况,强化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指导责任,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做好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从而保障了帮扶工作的正常运转。
3、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的动态管理和快捷服务制度。我们按照家庭情况、致困原因、思想状况、求助需求的‚四清‛标准,界定了困难职工和特困职工的概念、范围和要求,不断健全困难职工信息管理档案和快捷服务网络。一方面加大投入,购臵电脑软件,建立困难职工管理信息系统;依托健全的基层工会组织网络,健全规范统一的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救助明细台帐,做好困难职工求助受助信息的统计和分析,随时跟踪和掌握动态变化状况;依托职工法律志愿者队伍,健全职工权益保障工作站组织和法律救助工作制度,协 调处理信访及突发群体事件,为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服务。一方面强化基层工会与困难职工的联系走访、沟通核实工作,坚持企业职工思想和生活状况的跟踪调查、综合分析、即时呈报制度,进行动态管理,为工会实施准确快捷的帮扶救助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也为市委、市政府随时掌握职工情况、科学制定工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依据。一年多来通过生活救助、职业介绍、学业资助、大病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互助保险等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了直面对接、依法维权、即时帮扶、专项服务、排除矛盾、上下联动、促进稳定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党政所望、工会所能、职工所需‛的有机结合,使困难职工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救助,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也多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肯定。
4、建立健全了源头参与和监督落实制度。为了发挥好帮扶中心各个窗口的作用和工会监督作用,我们根据近年来职工关注的热点和求助需求的变化,通过工会参与企业改制等多种渠道进行调研和呼吁,对灵活就业下岗职工实施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补贴,对患大病、重病的困难职工实施政府拨款的医疗救助,对通过政府补贴、帮助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参加医保,降低职工门诊起付标准,实行大 额医疗补助和大额医疗救助,安臵‚4050‛人员公益岗位、减免困难职工子女学杂费等‚党政关切、职工关注、社会关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上提出对策建议和主张;通过三方协调机制作用,注重发挥职代会和工会在改制企业中的作用,参与最低工资和低保标准的增幅调整研究,参与企事业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执法检查,监督市直用人单位与10639名职工补签了劳动合同,监督企业补交劳动保险、清理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1223万元等。同时加强帮扶中心的自身监督,资金管理、救助审批工作流程、物资登记发放、救助发放公示、监督审计等规定上墙公开,并制作成册公开宣传,接受领导和监督,保证使用的帮扶资金公正透明。这样畅通了源头参与的渠道,规范了监督落实工作,形成了源头参与时有见解、重大问题上有主张、监督落实时有办法、关键时刻有作为的工作格局。
5、建立健全了帮扶资金使用保障制度。稳定、持久、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和筹集是帮扶工作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政府投入年30万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工会帮扶救助工作。一方面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帮扶:借助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力量,联合在市人民广场举办‚第八届育才关怀行动暨‘爱的 奉献’文艺晚会‛,由滁州市国润发展有限公司捐出20万元资助70名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大学,缓解困难家庭学习费用压力;借助商业协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资源,联合举办服务行业技能培训450人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提高技能;借助大众传媒载体,联合新闻媒体免费为捐赠企业做公益形象广告和宣传他们的善举和爱心,免费制作再就业、创业典型事迹专题片,激励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等。另一方面,我们发挥工会自身培育的30个‚再就业示范基地‛和48名再就业带头人力量,培训、安臵下岗失业人员5780人次;发挥帮扶中心的职介窗口作用,推介下岗失业人员就业948人次;联办电脑培训班培训258人次,间接创造了近1688个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的人员提供服务。市总工会还定额补助帮扶中心工作经费,保障帮扶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我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我们工会组织在社会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变化形势下建立的一个新的维护困难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实施送温暖和推进再就业的平台,是我们工会协助政 府有效解决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问题,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和构建和谐滁州的载体,我市已经形成了党委直接领导、政府大力支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工会有效运作的帮扶工作机制,但其建设过程中,往往因帮扶资金短缺达不到应有帮扶效果,如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救助、对患大重病职工的救助,只是给予一次性的救助;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的工资、场地费、水电费和工作经费年约10万元左右,仅靠工会行政费用支持,工会负担过重难以长期支撑;往往因工会的工作力量有限,实际困难面大,帮扶资金来源窄,救助能力跟不上,帮扶工作的宣传不敢大张旗鼓,造成知道帮扶中心和到帮扶中心寻求帮助的困难职工不多,困难职工期待解决的问题难以及时得到帮助,影响了救急济难、拾遗补缺、方便快捷的工作效果;往往因帮扶中心是工会主办的,相关部门参与和支持、配合是靠面子、关系,使得帮扶工作缺乏主动性、社会性、可发展性,达不到帮扶工作社会化的实际效果;往往因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缓慢,工会的帮扶工作陷入要为困难职工解决问题先得找到途径、要为困难职工维权先得求助别人的两难境地,在形成帮扶合力上花费的精力较高,很难达到工会重维权、强服务、办好事的预期效果。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三、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深化企业改制,劳资关系复杂多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滁州经济发展不够迅速导致保障能力脆弱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工会长期坚持的送温暖工程,滁州的改革发展不会进行的这么顺利,工会的帮扶工作在现阶段确实起到了社会稳定器和劳资矛盾润滑剂的作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工会工作赢得了地位和形象。尽管我市工会为稳定职工、稳定社会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领导和同志们的辛勤努力仍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注重实效地协助政府构建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建立滁州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近年以来,参加社会最基本的各类保险,特别是养老、医疗保险是困难职工最关心、最期待渴望解决的问题,他们迫切要求帮扶中心一次性的救助、零星救助变成帮助参加社会基本保障,从根本上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重病、残疾人员因目前我市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而期盼着有个说话、得到救助的‚家‛;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因在劣环境、高强度、不安全地干着最脏最苦的工作,长期承受着 同工不同酬的低工资、低人一等的双重压力而期盼能有个场所帮助提高生活质量,有个平等、和谐的生存环境;等等这些单靠工会是力不从心的,必须加大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法律救助力度,把为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当作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实践,尽快建立滁州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其机构变为政府的办事机构,由政府承担费用,工会具体办理,其他相关部门配合,重大问题可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建立市级统一的集中的帮扶困难群体场所,运用和健全现有的帮扶工作机制,提升帮扶工作平台,形成帮扶合力,高效地为困难群体办好事、谋实事、解难事。
(二)健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科学管理体系。现行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是松散型的,是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要把帮扶中心作为工会的品牌工程,就必须在帮扶中心的项目、服务对象和范围、基金管理和使用、监测评估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臵。建立联系卡、特困证,明确救助困难职工的对象和范围、服务方式、审核程序,发放统一制作的证件,凭证享受一定的水、电、煤气补贴和减免学杂费等服务内容。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和育才关怀助学基金,一是拓展大病救助范围,健全困难职工病床、定期给予救助制度;二是拓展育才关怀行动的救助对象和加大帮扶力度,对 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子女的开学学费、学习期间生活费给于救助,帮助困难家庭的毕业生找工作。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科学管理体系,全总开发管理软件,明确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帮扶资金筹集使用等,既便于基层组织操作上报,又利于帮扶中心统计分析,适时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更利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长效机制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社会认可度,打造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的新天地。建立帮扶资金保障体系,扩大送温暖基金的使用范围,从中列支一定比例的资金来弥补帮扶中心救助费用;明确工会经费中可支比例来弥补帮扶中心工作经费;争取政府联席会议通过我市帮扶中心实行事业单位差额补贴,解决帮扶中心人员基本工资问题。
(三)畅通帮扶工作渠道,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我市帮扶工作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大组建工会工作力度,加大街道社区工会组建力度,拓展救助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联系途径和深化帮扶措施;加大同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建立日常沟通和协调制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营造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的帮扶环境;加大职工维权法律志愿者、信访干部队伍的建设,依法维权,依法帮困,切实为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法律、职 业技能、文明窗口形象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严格要求,制度化运作,科学化管理,诚心诚意地、尽心竭力地为困难职工群众提供集中、快捷、优质的服务,使我市帮扶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