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模版]

时间:2019-05-13 20:1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疾控中心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疾控中心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模版]》。

第一篇:疾控中心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模版]

疾控中心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在县卫生局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及时、有效地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应急措施。

2.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加强与气象局的信息沟通,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卫生局和气象局报告,并提出防控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中心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3.加强管理,规范有序。本单位实行24小时网络监测和电话值班,所有应急队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电话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加强应急队员高温中暑相关防治知识培训,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4.依靠群众,依靠基层。通过电视滚动字幕和网络传媒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加强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督导,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监测灵敏度,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制定依据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卫生部、中国气象局)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五)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2.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4.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二、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领导组织及队伍建设

为有效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能力,中心成立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杨建红任组长,负责贯彻落实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工作指令,指挥和协调中心各应急小队行为,做好部门沟通。下设信息监测报告组、调查处置组、健康教育组、后勤保障组。

长: 副队长:(1)第一梯队: 组

长:

责:负责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检验工作全面开展,向现场指挥(应急队长)及时汇报。

副组长:

责:协助组长具体完成现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现场工作。成员:

职责:当疫情、灾情发生后,造成电子通讯联系中断时,联络员立即赶赴县卫生局设置的指挥部所在地,负责将指挥部的工作安排部署传递到我单位,并及时将本单位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信息等传递到指挥部,为卫生局的安排部署工作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2)第二梯队 组

长:

责:负责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检验工作全面开展,向现场指挥(应急队长)及时汇报。

责:协助组长具体完成现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现场工作。成员:

(3)后勤保障及卫生宣教信息组 组

长:

责:组织全组人员做好通讯联络,卫生知识宣传、信息报送和反馈,保证一线疫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副组长: 成员:

三、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1、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全县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1 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可根据我县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至我中心,我中心进行网络报告。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一旦发生一般以上高温中暑事件,立即报县卫生局,并通知县气象局。

2、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

中心信息报告组每日将收集到中暑事件数据分析汇总,经调查处置组调查核实后报县卫生局和县气象局,县卫生局和县气象局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预警分四个级别:即一级预警(红色预警),二级预警(橙色预警),三级预警(黄色预警),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根据县卫生、气象部门或省市卫生、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二)应急响应措施

1、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与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健康教育组负责);

c.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卫生监督所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与指导(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2、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c.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与指导(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3、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c.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4、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三)应急响应终止

县疾控中心根据气象部门和卫生局共同发布的终止应急响应而终止相应的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五、应急响应终止后

在应急响应终止后,中心应急办对应急响应事件做出总结报告;信息报告组继续加强网络监测,密切关注气象变化,直到监测期结束。

六、附则

(一)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第二篇: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 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4.1 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2 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 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 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1.5 工作原则

1.5.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 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1.5.3 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1.5.4 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四个等级。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

2.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3.1.2 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1.3 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各地卫生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

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1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4.2 应急响应措施

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4.2.1 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2 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3 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

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4.2.4 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4.3 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由发布预警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应急响应终止,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应急响应终止,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卫生、气象部门与民政、劳动保障、教育、通讯与信息保障等部门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成立应对高温中暑事件专家组,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提出发布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建议,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等。

5.2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5.3技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

5.4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结合本部门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保障和维护信息通讯的通畅,保证事件应急响应的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

5.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气象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附则

6.1 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6.2 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制定,并共同负责解释。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根据预案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6.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发布单位:卫生部

文 号:深农[2005]127号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19日 生效日期:2007年07月19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卫生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编制了《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经报请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请按照预案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该预案,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预案或工作方案,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各地气象部门要根据上级气象部门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指导产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并适时向社会发布预报和高温中暑防范提示。

三、各地卫生部门要自2007年8月1日起认真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子系统中的“其它公共卫生事件”一项报告高温中暑病例。

四、各地卫生部门要认真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和各类因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五、各地卫生、气象部门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温中暑以及其它与高温中暑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一旦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要及时、有效地落实各项应急响应措施。

二○○七年七月十九日

目 录 1.1 总则 编制目的 2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事件分级 1.5 工作原则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2.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启动 4.2 应急响应措施 4.3 应急响应终止 5 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2 物资保障 5.3 技术保障 5.4 通讯与信息保障 5.5 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6 附则 6.1 名词术语

6.2 预案管理和更新 6.3 预案实施时间 附: 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 2 2 3 4 4 4 4 4 6 6 7 7 7 9 9 9 9 9 10 10 10 10 11 12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臵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臵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臵工作。1.4 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1.4.1 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1.4.2 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 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 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1.5 工作原则

1.5.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 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臵工作。

1.5.3 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臵高温中暑事件。

1.5.4 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四个等级。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

2.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3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3.1.2 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1.3 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各地卫生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1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2.2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2.3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2.4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4.2 应急响应措施

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4.2.1 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臵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4.2.2 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4.2.3 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

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4.2.4 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4.3 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由发布预警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应急响应终止,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应急响应终止,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5 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卫生、气象部门与民政、劳动保障、教育、通讯与信息保障等部门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臵,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成立应对高温中暑事件专家组,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提出发布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建议,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等。5.2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5.3技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5.4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结合本部门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保障和维护信息通讯的通畅,保证事件应急响应的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

5.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气象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6 附则 6.1 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6.2 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制定,并共同负责解释。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根据预案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6.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

初次报告□ 订正报告□

省 姓名:

地(市)

性别:男□ 女□

区(县)年龄:

居住住址: 中暑诊断: ①轻症中暑 □

②重症中暑:热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 混合型□

患者情况:①治疗中 □ ②治愈□ ③死亡□ 中暑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填卡说明:

1.初次报告为病人诊断后的首次报告;订正报告指初次报告后患者被治愈,或出现死亡时的报告。

2.患者居住地址以现状为准。3.中暑诊断标准: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诊疗单位: 报告人: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

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第四篇: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编制。

3、预案类别:本预案属于高温中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4、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5、风险分析:我公司主要从事道路沥青混合料生产与摊铺,工艺与设备均要求有较高温度,夏季气温升高时,露天作业的工人经常处于高温、高热的环境中。遇到工期紧张,较长时间作业或者工人身体状态不佳时,易发生中暑。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领导小组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安全负责人

组 员:部门成员及各项目负责人

(二)职责及分工

1、救援行动组:安全部、生产管理部、事故发生单位 1)迅速赶往出事现场,救助伤员,保护现场。

2)制定紧急伤亡情况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并做好救护准备。3)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紧急护理、治疗和护送。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

2、后勤保障组:行政人事部、财资部、事故发生单位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及车辆等,提供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防护。

2)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资金。

3)组织在受伤人员的医院联系救援工作及后勤保障工作,同时负责协调外部关系。

4)积极的参与受伤人员的护理工作。

3、保卫疏导组:安全部、事故发生单位

1)疏散引导组接到事故报警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做好疏散引导工作。2)维护好救援秩序,制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三、应急预防措施

(一)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项目部及时掌握高温天气变化情况并及时通报。

1、一级(红色)预警:气温达到40摄氏度及以上,原则上停止户外作业。

2、二级(橙色)预警:气温达到37摄氏度及以上,原则上禁止11时至16时之间户外作业。

3、三级(黄色)预警:气温达到35摄氏度及以上,必须采取适当防护降温措施方可开展户外作业。

(二)高温中暑的预防措施

1、组织措施

1)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在入暑前制订防暑降温计划和落实具体措施。2)要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增加自防中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3)应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热,以防中暑。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

4)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切实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2、技术措施

1)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建筑业劳动强度。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通风良好、室温不超过30℃;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采用活动幕布或凉棚,减少阳光辐射。

3)在室内或地下室操作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向高温作业点输送凉风,或抽走热风,降低室内气温。

3、卫生保健措施

1)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种。

2)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暑期还可供给工人绿豆汤、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3)加强个人防护。一般宜选用浅蓝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颜色越浅阻率越大。对辐射强度大的工种应供给白色工作服,并根据作业需要佩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露天作业应戴浅色安全帽或遮阳帽,防止阳光暴晒。

(三)高温中暑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症

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此时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但不会超过37.5摄氏度。

2、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血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燥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潮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至38.5摄氏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为未及时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筋。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摄氏度以上,若不赶紧抢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启动

收到高温中暑事故报告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预案,并及时上报,当事故超出自身能力时,及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启动公司级预案。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处置措施。对于轻微中暑现场救护应立即开展现场救援,重症病人应及时送医。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开展现场救援行动。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或空调房间,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还可以在额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液等。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重症者,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迅速送医或拨打120急救。

(三)资源调度程序

当接到人员中暑事件报告后,项目部现场应急指挥部和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级救援的预案的要求,做好物资应急准备和对外联系工作。具体由项目部配合各职能部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生产管理部负责物质保障工作;行政人事部负责对外联系工作;安全部负责事故人员的救护以及上报和统计准备工作;财资部负责资金协助工作。

(四)医疗救护程序

当发现重症中暑病人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与就近的医院进行联系,与前来救护的人员保持随时的联系,为救护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应及时把病人送到医院进行医治。

(五)应急队伍

按照高温中暑预案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开展各自相对应的工作。

(六)经费保障

由财资部配合事故发生单位负责提供救援工作所需的资金,负责跟踪事故救援的所需费用并进行评估。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七)监测与评估程序

在执行应急预案过程中由安全部、生产管理部联合项目部对事故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必要时邀请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予以指导。

(八)应急结束

中暑事件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在处理事故的同时,应组织现场恢复工作。在事故处理完毕后,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完善预案内容,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第五篇: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2、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3、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一)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卫生机构

d.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2、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乡卫生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

3、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村卫生室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 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

三、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村卫生室、卫生院,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二)应急响应措施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本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卫生院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为做好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工作,现成立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处理。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范奇钢 副组长:冯文祥

成员:袁汝银、张宝林、曾晓红、袁辕 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何水生 副组长:姚超

成员:张宝林、曾兆会、龚太会、吴坪旭、任玉竹

(二)物资保障 卫生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三)技术保障

卫生院、村 卫生室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

(五)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村卫生室、村组,利用广播、石灰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三)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三岔河乡卫生院

2011.01.01

下载疾控中心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疾控中心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工地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建筑工地高温中暑应急预案目前,已进入夏季,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进行工程施工,极易发生作业人员中暑和食物中毒。为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我项目部特制定防高温中暑、防食物中毒应......

    高温中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中铁十七局集团长泰美宫至陈巷高速公路FA2合同段 高温中暑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中铁十七局集团长泰美宫至陈巷 高速公路FA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

    夏季高温中暑应急预案(五篇)

    夏季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在学校抑或是社会中,难免会有事故发生,为了降低事故后果,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编制应急预案。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通用)[精选多篇]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通用7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没准儿会出现一些突发事故,为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把损失降到最低,时常需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你有了解过应急预案吗?以......

    公司高温中暑应急预案(通用)(大全5篇)

    公司高温中暑应急预案(通用6篇)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保不准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时常需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演练方案1 高温中暑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高温中暑是在高温天气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事故。从中暑者的最终伤害程度来看,当中暑者抢救......

    高温天气防中暑应急预案

    高温天气防中暑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预防教职工在高温气候环境下工作出现中暑现象,确保教职工出现中暑等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有效的启动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身体和......

    企业高温防中暑应急预案

    企业高温防中暑应急预案 篇一: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仁怀国酒新城二组团一标段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 贵 州 建 工 集 团 有 限 公 司编制:审核:审批: 一、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