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常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20:0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规范常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规范常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

第一篇:规范常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

规范常德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促进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维护事业单位法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在法定的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对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的行政处罚进行裁量的权限。

第三条

我市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条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处罚法定原则;

(二)公开公正原则;

(三)过罚相当原则;

(四)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五)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原则;

(六)综合裁量原则。第五条

随本办法同时制发《常德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试行)》(以下简称《自由裁量权基准》)。

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应按照《自由裁量权基准》确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于违法行为、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相同或类似的案件,在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依据、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应当相同或相近。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三)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情形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配合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三)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形的。

从轻处罚是指按《自由裁量权基准》所列不同违法行为对应的每一种适用情形,当存在实施自由裁量权情况时,根据违法情节,在《自由裁量权基准》规定的自由裁量幅度范围内,处以量罚种类较轻、量罚幅度中间以下的行政处罚。减轻处罚是指在《自由裁量权基准》规定的量罚种类、幅度以下处罚。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行政处罚:

(一)阻挠、妨碍执法人员检查,尚未构成犯罪的;

(二)在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三)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给予从重处罚情形的。

从重处罚是指按《自由裁量权基准》所列不同违法行为对应的每一种适用情形,当存在实施自由裁量权情况时,根据违法情节,在《自由裁量权基准》规定的自由裁量幅度范围内,处以量罚种类较重、量罚幅度中间以上的行政处罚。

第九条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没有减轻、从轻、从重情节的,应按照《自由裁量权基准》处以量罚种类中等程度、量罚幅度中间数额的一般处罚。

第十条

本办法中未列举的违法事实,且存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情节,参照本办法中与之最为接近的情节进行处罚,使处罚力度与违法行为当事人应负的责任相当。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第十一条

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度实施行政处罚,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不得因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加重对当事人的处罚。

第十二条

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要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审核制度。

对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先由经办人员根据本实施办法和《自由裁量权基准》提出处罚建议,再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人对行政处罚建议是否合法、自由裁量权适用是否适当进行审查后才能实施。

对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应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报经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应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和上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注明作出从重、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和理由,并告知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据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对拟作出撤销登记行政处罚决定的,应于执行前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第十四条

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要定期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确保行政处罚案卷的应列材料及其保管、使用程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当通过行政执法投诉、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等形式对所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监督检查。

上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通过检查发现下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的,应责令其限期纠正。/ 第十六条

对于社会影响面大、公众关注度高的行政处罚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应公开案情和案件查办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工作情况,应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

第十八条

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过错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及《自由裁量权基准》中有关自由裁量权的规定,所称“以上”包括本数,所称“以下”不包括本数(但以下为最高幅度的除外)。

第二十条 本办法和《自由裁量权基准》由常德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0年8月1日起执行。附件:常德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试行)

常德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基准(试行)

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八条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处罚依据: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八条:事业单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办理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1、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未按照条例规定办理登记,同时也未擅自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活动的。

处罚基准:责令限期改正,初办登记手续。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经责令限期整改后仍未按照条例规定办理登记,擅自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活动,或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未造成社会影响或未构成犯罪的。

处罚基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擅自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活动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的,登记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登记,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登记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未按照条例规定办理登记,擅自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活动,或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造成社会影响或构成犯罪的。

处罚基准: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被核准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撤销登记(被撤销的登记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九条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处罚依据: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经审批机关同意,予以撤销登记,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

(一)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

(二)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

(三)违反规定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事业单位违反法律、其他法规的,由有关机关依法处理。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1、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1)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未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或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未造成危害后果,能够责令立即改正的。

行政处罚基准: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逾期不补办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未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或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警告后未在限限内改正并造成较重社会影响的。

行政处罚其准: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责令限期改正,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或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三次以上警告后仍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警告后未在限期内改正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行政处罚基准:撤销登记,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2、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

(1)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初次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但没有造成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能够责令立即整改或者主动整改的。

行政处罚基准: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逾期不补办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初次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警告后未在限期内改正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

行政处罚基准: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责令限期改正,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三次以上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或者对投诉人、举报人、证人等进行威胁、报复,或者违法行为发生后隐匿、销毁证据材料,妨碍、逃避或抗拒执法人员检查,或者已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或社会影响的,或仿造《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

行政处罚基准:撤销登记,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违反规定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1)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违反规定接受或者违反规定使用捐赠、资助能积极改正,主动消除了危害后果或不良影响的。

处罚基准: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逾期不初办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违反规定接受或者违反规定使用捐赠、资助,警告后未在限期内改正的,处罚基准: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责令限期改正,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违反规定接受或者违反规定使用损赠、资助,三次以上警告后仍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处罚基准:撤销登记,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事业单位违反法律、其他法规的(1)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的

①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未造成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或没有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间内未参加当年度年检,或抽逃开办资金及时纠正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

行政处罚标准: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逾期不补办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②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警告后未在限期内改正,或没有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间内未参加当年度年检,警告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改正,或抽逃开办资金造成较重社会影响的。

行政处罚基准: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责令限期改正,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③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三次以上警告后仍继续实施违法行为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者拒不整改的;或三次以上警告后,仍不按规定接受年 或者在年检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或者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或三次以上警告后,仍抽逃开办资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行政处罚基准:撤销登记,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行政处罚规范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规范(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河南省行政机关执法条例》、《〈河南省行政机关执法条例〉实施办法》、《建设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等要求,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三条

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体现裁量标准。

第四条

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执法效果,既要对违法行为人依法进行处罚,也要纠正违法行为,不得以罚代管。

第五条

依法维护当事人享有的合法权利,不得拒绝当事人行使合法权利的请求。

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第六条

对住房城乡建设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七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对住房城乡建设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

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下列条件的组织,实施对住房城乡建设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机关不得委托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与受委托组织办理委托手续。

第九条

第六条、第七条所述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下统称为执法机关。在执法机关和受委托组织中依法从事行政处罚工作的人员以下统称为执法人员。

执法人员必须经过综合培训和专业培训,经考试和考核合格,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上岗执法。

第十条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具有行政处罚权的执法机关管辖。执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分工,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处罚权。

执法机关发现应当处罚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执法机关。

执法过程中发生的管辖权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执法机关或当地人民政府决定。

鼓励各地规划、建设、房产、城管等执法机关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定期不定期研究案情,开展联合执法。第三章 简易程序

第十一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二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告知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并于二日内报所属执法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

执法人员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并查明对方身份;

(二)收集必要的证据;

(三)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

(四)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

(五)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六)制作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执法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七)当事人在行政处罚决定书存根联上签字;

(八)二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提交所属执法机关备案。第四章 一般程序 第一节

第十四条

除依照《行政处罚法》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外,执法机关通过执法巡查、群众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涉嫌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按照相关规定受理、登记,指定执法人员初步调查核实后,报执法机关负责人审批,决定是否立案。

报执法机关负责人审批时,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附上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决定立案的,执法机关负责人应当指定办案机构两名以上执法人员承办,并指定其中一人为案件主办人。

第二节

调查取证

第十六条

执法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执法人员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检查。只有查证属实的证据,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

第十七条

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告知其有申请执法人员回避的权利。

第十八条

执法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有违法行为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

执法人员所收集的证据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取得的证据,并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关于证据的规定;

(二)客观真实;

(三)和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关联并对证明其违法行为具有实际意义的事实。

第二十条 执法人员询问当事人、证人的,应当个别进行,并向当事人、证人告知有关的权利。

询问应当制作笔录。条件允许时,询问笔录应当打印。询问笔录制作完成后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阅读有困难的,应当向其宣读。确认无误后由被询问人逐页在笔录上签名、按指纹。在最后一页注明“上述记录与我所说完全一致”,并签字、按指纹、注明日期。询问笔录如有差错、遗漏的,应当允许补正,并由被询问人在补正处签字、按指纹。

询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应当保守秘密。

第二十一条

对有违法嫌疑的物品或者场所进行勘验、检查时,应当制作现场笔录、勘验笔录,载明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到场或者拒绝签名的,应当在笔录中注明。有第三人在场的,可由第三人签名。必要时,可以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情况。

第二十二条

执法人员应当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凭证作为证据;调取原始凭证有困难的,可以提取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本,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注明出证日期、证据出处,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三条

对于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等类证据的收集,执法人员应当收集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收集原始载体有困难的,可以收集复制件,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情况。声像资料应当附有该声像内容的文字记录。

第二十四条

执法机关抽样取证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执法人员应当制作抽样取证凭证,对样品加贴封条,开具物品清单,执法人员和当事人在封条和相关记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抽样机构或者方式有规定的,依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为查明案情,需要对案件中专门事项进行鉴定的,执法机关应当出具载明委托鉴定事项及相关材料的鉴定委托书,委托具有法定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没有法定鉴定机构的,可以委托其他具备鉴定条件的机构进行鉴定。

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

第二十六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执法机关可以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当场清点,开具证据保存清单,由当事人和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场交当事人一份。

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或者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应当经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七条

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执法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以下措施,并制作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处理决定书:

(一)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记录、复制、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措施;

(二)需要鉴定的,及时送交有关部门鉴定;

(三)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没收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违法物品;

(四)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没收的,决定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自动解除。

第二十八条

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求当事人在笔录或者其他材料上签名、盖章,当事人拒绝到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无法找到当事人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或其他材料上注明原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

第三节

告知程序

第二十九条

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等权利。

第三十条

告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依法送达当事人。

第三十一条

执法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记录在案并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执法机关应当采纳。

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权的,应当由当事人签字认可,或由执法人员将此情况在案卷中载明。

第三十二条 执法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四节

听证程序

第三十三条 执法机关在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1.吊销资质证书、执业资格证书;

2.责令停业整顿(包括属于停业整顿性质的、责令在规定的时限内不得承接新的业务); 3.责令停止执业业务;

4.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5.较大数额罚款(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实施罚款一次达到或者超过1000元; 对无违法所得的经营性违法行为实施罚款一次达到或者超过10000元;对有违法所得的经营性违法行为实施罚款一次达到或者超过30000元)。

第三十四条 执法机关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制作并送达听证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听证告知书内容应包括:

(一)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和证据;

(二)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及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

第三十五条

听证由拟作出行政处罚的执法机关组织。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自接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执法机关提出。

自听证告知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当事人不要求举行听证的,视为放弃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 听证一般由执法机关的法制机构人员或执法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听证会举行的7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把听证时间、地点等事项通知其他参加人。

听证通知书内容应包括:

(一)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

(二)听证会组成人员的姓名;

(三)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的权利;

(四)告知当事人准备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

第三十八条 听证会举行前,书记员应查明当事人和其他参加人是否到会,宣布听证纪律。

听证会开始时,由听证主持人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听证会组成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权利,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三十九条 在听证会调查阶段,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案件调查人员可以向当事人提问。

当事人可以向案件调查人员提问。

当事人的代理人经听证主持人同意,可以向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提问。

听证会组成人员可以向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提问。

第四十条 案件调查人员应当向听证会出示物证,宣读书证,让当事人辨认、质证;对未到会的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宣读。第四十一条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由听证会验证,不得在公开听证时出示。

第四十二条 在听证会辩论阶段,在听证主持人的组织下,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和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

听证主持人在宣布申辩终结后,当事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第四十三条 听证会的全部过程应当制作听证笔录。

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听证参加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三)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姓名;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五)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

(六)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

(七)其他有关听证的内容。

听证笔录应当交给当事人和其他参加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应在笔录上写明。

听证笔录经听证主持人审阅后,由听证会组成人员和书记员签字或盖章。

第四十四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依法对案件作出独立、客观、公正的判断,并写出听证报告连同听证笔录一并报告执法机关负责人。听证会组成人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如实报告。听证报告内容包括:

(一)听证案由;

(二)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三)听证举行的时间、地点;

(四)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五)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五节

法制审核程序

第四十五条

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结束后,应当制作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连同案件材料一并提交执法机关法制机构,由法制机构进行法制审核。

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

第四十六条

法制机构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案件是否有管辖权;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

(三)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四)定性是否准确;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六)处罚是否适当;

(七)程序是否合法。

第四十七条

法制机构审核行政处罚案件,以书面审核为主。必要时可以向当事人了解情况、听取陈述申辩,还可以会同办案机构深入调查取证。

第四十八条

法制机构对案件进行审核后,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

(一)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依据正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的,提出同意意见。

(二)对违法行为不能成立的,提出不予行政处罚或撤销案件意见。

(三)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提出由办案机构补充调查意见。

(四)对定性不准、适用依据不当的,提出修正意见。

(五)对程序不合法的,提出纠正意见。

(六)对超出本机关管辖范围的,提出移送意见。

(七)对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提出不予处罚意见。

第四十九条

对法制机构提出的意见,执法人员应当采纳。

法制机构与执法人员就有关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时,报请本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六节

决定程序

第五十条 行政处罚案件经法制机构审核后,执法人员应制作案件处理审批表,经法制机构会签后,报执法机关负责人审签。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执法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第五十一条

执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做到: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适用法律准确;

(二)正确行使裁量权,不得作出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

(三)严格履行程序规定,不得违反法定程序;

(四)按照规范填制规定的文书;

(五)依法送达当事人。

第五十二条

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包括: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等基本情况;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体现裁量标准情况;

(三)行政处罚的内容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执法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执法机关的印章。

第五十三条

执法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责令当事人立即或在一定期限内纠正其违法行为。责令改正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依法送达。

第五十四条

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轻微,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执法机关应当制作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加盖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执法机关的印章。

第五十五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执法机关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并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当事人不在场的,执法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采取邮寄、转交、公告等其他方式送达当事人。

第七节

送达程序

第五十六条

执法机关依法做出的行政处罚告知书、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应当依法送达当事人,不依法定形式送达的,对当事人不发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七条

送达法律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五十八条

送达法律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行政执法机关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五十九条

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法律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第六十条

经受送达人同意,执法机关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但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当面送达的除外。

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六十一条

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执法机关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送达地址以当事人在执法机关签署的《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为准。

当事人拒绝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的,自然人依其户籍登记中的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为送达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其工商登记或者其他依法登记、备案中的住所地为送达地址。

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行政执行机关、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法律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文书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第六十二条

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第六十三条

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受送达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通过其所在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

第六十四条

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法律文书,交受送达人签收后,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六十五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八节

第六十六条

执法人员处理行政违法案件时,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执法人员回避。

执法人员认为自己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

第六十七条

执法人员的回避,由所在执法机关分管负责人决定。分管负责人的回避和驳回回避申请的,由所在执法机关负责人集体决定。

回避决定作出之前,执法人员应当暂停参与案件的调查处理,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第六十八条 同意当事人回避申请的,执法机关应当制作并向当事人送达同意回避申请决定书。

不同意当事人回避申请的,应当制作并向当事人送达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书。

第五章

执行程序

第六十九条

执法机关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作出罚款处罚的,应当由当事人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按照规定时限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

(一)当场处以二十元以下罚款的;

(二)依照简易程序当场对公民处以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三)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其他原因,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的。

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出具河南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执法机关应当执行罚缴分离制度,罚款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第七十条 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内交至其所在执法机关,执法机关应当在2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银行。

第七十一条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执法机关可以依法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但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

第七十二条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分期或者延期缴纳罚款的,应当填写分期(延期)缴纳罚款申请书。经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由执法人员以本执法机关的名义,向当事人送达同意分期(延期)缴纳罚款通知书或不予分期(延期)缴纳罚款通知书。

第七十三条

执法机关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后,应当依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以书面形式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书面催告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履行义务的期限;

(二)履行义务的方式;

(三)涉及金钱给付的,应当有明确的金额和给付方式;

(四)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第七十四条

当事人收到书面催告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执法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执法机关应当采纳。

第七十五条 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执法机关应当依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七十六条

对履行期限届满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义务的非罚款案件,依照法律规定不需要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依照相关规定办理。

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的,应当依照《行政强制法》的程序办理,期限届满不履行义务的,应当制作送达强制执行决定书。强制执行决定书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强制执行的理由和依据;

(三)强制执行的方式和时间;

(四)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五)执法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第七十七条

执法机关在依法组织强制执行时,应当依照《行政强制法》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执行,不得侵害行政相对人的权益。

第七十八条 当事人不服执法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依法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执法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九条

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完毕后,执法人员应当填写结案报告和结案审批表,经执法机关负责人审签后,将全部案件材料立卷归档,统一登记保存。上级交办的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终结后,承办单位应当及时将案件的处理结果向交办单位报告。

第六章

特殊程序 第八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发现有违法行为需要立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依《行政强制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八十一条

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规定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并制作、送达相关法律文书。

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报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告知当事人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应当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向当事人出具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

第七章

监督程序

第八十二条 执法机关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应当自觉接受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执法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八十三条 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执法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拒不纠正的,上级执法机关可以依据职权,作出变更或撤销行政处罚的决定: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四)违反《行政处罚法》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八十四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第八章

第八十六条

本规范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第八十七条

执法机关在制作卷宗、填制法律文书时,应当按照文书档案案卷及《河南省住房和建设厅行政执法文书式样》要求制作。应当至少符合以下条件:

(一)填写案卷封面及卷脊时一律使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字迹材料,字迹要求工整。

(二)装订的案卷要填写总页数,不装订的案卷要填写本卷的总件。

(三)目录内案卷的顺序编号,在同一个案卷目录内不允许出现重复的案卷。

第八十八条

执法机关在适用裁量标准时,应当执行《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及相关制度》。

第八十九条

本规范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第九十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年10月27日

第三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执行情况的工作报告

一、《条例》执行情况

(一)在市编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县编办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有条不紊的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编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思路,并结合无棣县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把加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宣传力度作为搞好工作的前提,把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作为搞好工作的关键,把依法办事、规范操作作为搞好工作的重要步骤,促进了无棣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力地支持了无棣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县编委办公室组织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共同认真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市编办关于做好事业单位登记年检的通知,明确事业单位登记年检的范围、内容、程序以及非法人事业单位向法人事业单位过渡的原则和条件。在提高业务素质和明确任务的基础上,县编委办公室专门下发事业单位登记须知,使各单位明确了登记、年检程序和具体办法,并均按规定标准和要求办理非法人向法人单位过渡和年检有关手续。

(二)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现状

1、我县共有各类事业单位309个,已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数234个,其中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有1个。

2、在我县已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中,按层级分:县级事业单位法人有167个,乡级事业单位法人有67个;按业务范围分:公益性事业单位92个,承担行政职责类的事业单位44个,属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有23个,其他类事业单位有75个;按开办资金数额分:1万以下的单位没有,1万到5万的有83个,5到10万的单位有28个,10到50万的单位有49个,50到100万的单位有14个,100到500万的单位有42个,500到1000万的单位有10个,1000到2000万的单位有4个,2000到一亿的单位有4个,没有开办资金在一亿以上的事业单位。按行业分:教育事业单位有43个,卫生事业单位有36个,农业事业单位11,其他类事业单位144个。

根据《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事业单位的资产比原登记的开办资金数额增加或者减少超过20%时,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结合实际情况,我县很少有变更业务范围、开办资金的单位,由于国资管理部门验资报告不及时,其他验资部门收费较高,致使个别需要变更或年检的事业单位不能及时提供齐全的证件,延误变更或年检工作。建议上级出台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管理等相关办法,相信进一步明确规定、科学界定,将使开办资金更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运作状况。

3、仍有部分单位未能登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仍存在部分事业单位未按法人登记,主要原因是部分单位未配备法人或没有独立办公场所及开办资金,因此暂不能提供相应的材料。二是事业单位财务不能独立,成为影响事业单位获得法人资格的重要因素。三是单位规模小、人员编制少,常年寄生于机关单位,无法具备成为事业法人的条件。部分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立之初,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单位人员编制数核定在3人以下,这样的单位有其设立的必要性,但又无法具备成为事业法人的条件,即使单位想通过法人登记成为独立法人,也因不具备条件而无法实现。

4、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无棣分院隶属于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为股级财政补贴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由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内部调剂。依据《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其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二、《条例》执行情况总体评价

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编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编办领导主动加强对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始终把登记工作作为目标责任写入计划和工作责任书。登记管理机关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围绕事业单位改革大局,坚持以规范登记为基础,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突出监管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力地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事业单位公益职能的发挥。几年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维护市场经济和社会秩序做出了贡献。

三、对《条例》具体内容和规定的评价

《条例》中各项制度设计和程序规定有其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具体表现在:

1、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一是登记管理机关有权要求事业单位按照《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申请登记、接受有关管理,并有权对事业单位违反《条例》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承担依法保护经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事业单位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予的义务。二是事业单位有权申请登记,有权要求登记管理机关对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并对登记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条例》规定的登记管理行为提出申诉;同时承担按规定申请有关登记、提交报告及其他材料、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对其依法实施有关监督管理的义务。

2、有利于年检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报告制度,是指事业单位法人根据《条例》的规定,每分别向登记管理机关和审批机关报送上一执行《条例》的情况的一项法定制度。事业单位应就上一执行《条例》和按照登记事业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即“报告”于3月31日前分别报送登记管理机关和审批机关;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对其报告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情况作出相应处臵包括确认其《事业单位的法人证书》是否继续有效等。

3、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根据《条例》规定积极采取定期检查、重点抽查和实地核查等方法,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重点查验《法人证书》的悬挂情况,检查事业单位是否按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了解事业单位是否按界定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等,把监督管理的着力点从重视事后惩戒转变到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管,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四、对《条例》修改的意见建议

(一)对《条例》的修改意见

一是建议修改《条例》第九条。该条规定“经登记的事业单位,凭《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刻制印章„„”,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仅需根据机构批文就可以向相关审批机关申请刻制印章,且根据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的做法,事业单位提交的各项登记申请材料均需加盖单位印章方为有效。建议将该条明确为:经批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方能对外公示启用单位印章,申请开立银行账户。事业单位应当将印章样式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二是建议增加经济处罚条款。在《登记条例》第19条规定的基础上,建议:针对情节严重的,增加“机构编制部门不予核编,财政部门不予核拨工资等”。对于事业单位登记的违法乱纪行为,除了“行政处罚”外,可以增加“经济处罚”条款。三是建议修改年检法定时间,给予适当延期。《登记条例》第17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分别向登记管理机关和审批机关报送上一执行本条例情况的报告。一般来说各单位拿到年终财务报表,最快也要到一月中旬。这个时间段又近年终,正值春节长假,是默认的工作停滞期,特别是中小学校、幼儿园往往要等到开学后各项基础工作到位之后再办理年检工作。综合上述原因,年检的有效时段,实际上短之又短,建议将年检时间延长至每年4月30日。

(二)日常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修改完善《法人证书》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现有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建立在《登记条例》规定的“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的理想状态下,然而新成立事业单位无法一夜之间成为事业法人,机构设立后要配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干部、办理社保等,这些事务牵涉到非法人单位办理有关事务如何与《法人证书》使用管理规定相互衔接问题。建议上级登记机关能尽快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修改完善证书使用管理有关规定,以增强登记执法行为严密性,这将更加有利于《法人证书》的规范管理。

二是建议出台确实可行的注销登记管理办法。一些事业单位被撤并调整后,资产清算、人员调整、新设单位法定代表人任命等后续工作未能按期完成,有些后续工作一拖就是几年,虽登记机关能尽可能及时收缴单位印章和《法人证书》,但注销登记工作难以严格按规定办理。建议上级登记管理机关与财政等部门,出台有关规定,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法人终止后的清算主体机关和配合机关,便于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法人注销前的清算行为进行管理监督,防止因责任不明确而产生的相互推诿现象。同时明确清算组织成立的时限,有利于对清算主体机关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三是建议修改报告书有关内容。年检表格里的经费收支情况项目里的“上结余”和“本结余”栏,与财务管理的口径不一致,经常造成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误填的情况,需要登记机关反复强调,延误了工作时间。建议将“上结余”直接改为“上年末净资产合计”或“上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本结余”改为“本年末净资产合计”或“本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直接体现该单位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情况和债权债务情况。同时建议登记管理机关意见栏增设登记管理机关审核盖章栏,增强年检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是进一步加强登记管理机构建设。研究解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积极协同有关部门,以行之有效的措施,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促力度,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对未登记为法人的事业单位予以制约和督促,增强其对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登记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承担《登记条例》规定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职能,肩负着参与、配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任务。

第四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自查报告

漳县四族小学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根据漳编办发相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规范事业单位行为,提高公益服务质量,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结合2017事业单位法人检验情况,我单位对履行事业法人职责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先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两年来,我校始终按规定按时办理年检;始终按上级部门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无超出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不良行为;始终做到单位财务独立核算,单位资产保障正常,无抽逃、转移开办资金行为;我校现仍继续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且从未停止过开展业务活动,在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完全一致,从无擅自加挂牌子、改变单位名称的行为;我校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齐全有效,并从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行为,有专人管理印章,并实行登记制度;近两年,我校偶有接受捐赠、资助的情况,我校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到专款专用,其使用情况完全符合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另外,对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们也能够始终坚持强化学习、学以致用,模范遵守;并妥善保存事业单位登记、年检资料。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要悬挂在单位醒目的位置,虽然我们从制度上是要求这样做了,然而,我们没有做到证件及时上墙。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出现证件不能及时上墙的主要原因:一是年检期间,证件下墙后不能及时上墙;二是虽有制度约束,但监管上疏失;三是认识上存有盲区,有忽略不计现象的存在,没有把此项工作视如抓好教学质量同等对待等。

四、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校领导非常重视,从提高教职工认识入手,强化师生“学校无小事、细微见责任”的思想意识,在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做好专项监督检查的相关工作。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做到证件因故下墙之后,交由专人负责上墙,对于平日里不重视牌、证上墙的工作人员则采取严厉措施进行限期整改。

第五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自查报告

重庆市江津双福中学校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自查报告

根据津编办发【2016】26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规范事业单位行为,提高公益服务质量,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结合2016事业单位法人检验情况,我单位对履行事业法人职责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先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两年来,我校始终按规定按时办理年检;始终按上级部门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无超出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不良行为;始终做到单位财务独立核算,单位资产保障正常,无抽逃、转移开办资金行为;我校现仍继续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且从未停止过开展业务活动,其间,根据主管部门的调整有更换法人情况,但都及时变更,单位住所与名称等事项也未发生任何变化,在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完全一致,从无擅自加挂牌子、改变单位名称的行为;我校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齐全有效,并从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行为,制定了《双福中学行政公章管理使用制度》,有专人管理印章,并实行登记制度;近两年,我校偶有接受捐赠、资助的情况(重庆市慈善总会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资助贫困学生的小额捐款),我校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到专款专用,其使用情况完全符合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另外,对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们也能够始终坚持强化学习、学以致用,模范遵守;并妥善保存事业单位登记、年检资料。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要悬挂在单位醒目的位置,虽然我们从制度上是要求这样做了,然而,我们没有做到证件及时上墙。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出现证件不能及时上墙的主要原因:一是年检期间,证件下墙后不能及时上墙;二是虽有制度约束,但监管上疏失;三是认识上存有盲区,有忽略不计现象的存在,没有把此项工作视如抓好教学质量同等对待等。

四、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校领导非常重视,从提高教职工认识入手,强化师生“学校无小事、细微见责任”的思想意识,在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做好专项监督检查的相关工作。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做到证件因故下墙之后,交由专人负责上墙,对于平日里不重视牌、证上墙的工作人员则采取严厉措施进行限期整改。

重庆市江津双福中学校

2016.12.5

下载规范常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规范常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做好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关于做好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2009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各县(区)编办、市直各部门、省驻蚌有关单位: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11号)和中央编办《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须知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须知[2013-01-04]2013年1月4日起,省属事业单位法人须通过《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监管系统)(网址: https://sydwjg.sdbb.gov.cn)办理设......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注意事项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注意事项推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工作是落实中央推行电子政务、实行政务公开的迫切需要,是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服务事业单位、方便人民群众的......

    外宾登记管理规范大全

    上海莫泰张江路店外宾登记管理制度 1.前台当班员工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次到店外宾的信息登记及网上录入工作。做到及时登记、及时录入、及时上传。从而保证到店宾客信息......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总结

    望谟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望谟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和其他管理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为事业单位服务。到......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2005年4月15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本细则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以下简称登记档案)的管理,促进登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管理和经济社会发......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

    国事登字[2007]02号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经中央编办领导批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