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应链金融风控及增信的重要性
供应链金融风控及增信的重要性
未来怎么解决这些矛盾?我认为供应链金融+科技的时代在可预期的未来会到来。大数据+物流等于供应链的可追溯,物联网+金融等于监管监控的透明化、可视化,大数据+金融等于信用管理风控管理,能真实反映业务的真实性、长期性、异常型,反映融资企业的基本运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如何解决这种真实性、长期性、异常性,是系统性的、还是偶发性的,这些都要分析出来,这是我认为未来可能会到来的事情。
科技金融我认为要征信,现在做的思路,企业的主体信用银行只是看你三张表,负债表、损益表、流量表,除此之外就不看了,而这三张表都是“事后诸葛亮”,有一个延迟的时间。单从这三张表出发会把很多中小微企业拒之门外。很多企业要钱,但是要不到,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怎么样来判断你是好人?所以一定要用两个东西来征信,一个用交易信用,交易信用也就是要跟大数据结合。交易信用解决什么问题?要真实,你做的是真的,业务要闭环,不能说拿来的钱就到体系外,买油的钱去买米了,那不行。要闭环,要在你的业务里面去转。我拿来的交易要能够自尝,我借来的钱要从业务赚来的钱去还,这才是真的。其实中国的信用成本是很高的,我刚刚讲在供应链金融里面除了质押融资之外,其他都是信用融资,所以在信用融资的时候如何征信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怎么去做?我们讲供应链金融风控及增信的重要性,要增加他的信用。主体信用不够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通过增信贸易把信用提升起来。比如虽然农村来的,只要你做的是正当的生意,我照样可以把钱贷给你,这是我今天想讲的主题。
去年提的新零售核心就是数据资产,物流的数据在哪里?如何把数据作为一个基础的工作去做,这是非常重要。采集有效的数据非常重要,所以融资业务以单一的主体信用上去查的话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四要”。
一、贸易真实。怎么从控合同、控业务、控货物、控资金进行判断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二、业务怎么去增信,要看交易数据,第三方的监管数据,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能不能给你增加信用?
三、贸易要自尝。你借来的钱要放到你能够还款的里面,这个很重要,所以不管是采、产、销过程完成,把借来的钱能够还掉。
四、管理要专业。要有专业的团队,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专业的团队那就玩完,专业团队怎么来反映呢?供应链里面有很多的瓶颈,在融资的时候往往是我不相信你,你不相信我。很多在做风投的时候,供应链金融我就投人,这个人好我就投给他,否则就不投,这种是感性的东西,不是理性的思考模式,不是一个正当企业应该做的模式。
企业的运作一定是理性的,怎么去做理性?比如怎么把商流、物流、信息流和单据流“五流合一”。怎么把信息链进行共享、怎么去研究他的前置时间等,这些看起来很简单,但现在很多在圈子里面做的没有道理的,如最高的给你贷70%,但是要求你用到8%,还有92%的存货价值的时候就让你补货,如果你不补的话,等到你用到12%,就强制你平仓。8:92有道理吗?没有道理。要钱的人当然要的越高越好,给钱的人则最好把质押物压的越低越好,这个叫做博弈。
现在监管要做到可追、可视、可控。我怎么来评估他呢?一定要打破制约传统金融业“信息不对称”的一个现状,要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一定要把信用的主体信用、交易信用混合起来去用。混合用了之后,通过交易信用和监管信用为主体信用进行增信。按照这个理论,信用是我们供应链价值增值过程,价值等于是功能跟成本之比,如果我们两者增加了,可对应的价格是不是也上升呢?所以这个逻辑是我们对金融里面的信用增加的一个最重要评估办法,他的体系就是用交易信用、主体资产信用和监管信用,用三维的维度进行管控体系。科技如何助力新供应链金融的成长性?
在增信的基础上,金融科技怎么来助力新供应链金融的成长性?通过这个成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措施?
从成长来讲,分为四个方面。
一、对商品供应链来讲,怎么监管信息化?
二、运力生态一体化;
三、平台化;
四、科技运用。第一、仓库的监管。通过建立统一的云平台,现在我对物流监控,供应链的监控提炼叫做天地融合的思路,天上两朵云,地下四张网。两朵云是公有云、私有云;区块链公有链跟私有链,地上四张网,干线网、配送网、库网跟商品网串起来。物流的监管平台形成这么一个流程,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解决五个问题。第一、集成服务功能,质押入库、监管出库、质押监管、质押解除、货物置换;第二、FWMS服务主体;第三、货物监管与动产质押风险控制第;
四、合同与信用管理;第五、监管环境下出、入库的管理。
第二、运力一体化。物流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如何从运力的基础设施去做,把这三张网做好,做风险管理、数据分析服务、金融服务,用这五个层次我们形成一个管控体系。通过平台、线上线下的第三方支付的手段进行引入。
第三、平台化运作,建立互联网+的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来做。这里面重点叫做标准化资产,把现在物流里面的资产给标准化,因为这是现在物流及供应链基础数据的障碍。包括我们对应收账款的可视化。
第四、大数据及智能化的分析。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我给他定义是什么呢?本质上是一个创造信用的机制,这是我们交易信用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在相互不信任的博弈之下,大家可以通过区块链,把交易给落实和提升。信用成本在多数的交易中属于占比最大的成本之一,如果把交易性大幅度的降低,降本增效的效果就出来了。
供应链金融的一个创新风控的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是通过增信,把交易信用跟监管信用为主体信用进行增信,通过增信以后,利用四个手段,通过他的可视化的物流、可视化的仓库,通过运力的生态链,通过区块链的平台,通过保理的业务打造落地。
第二篇:地方金融浅谈风控的重要性
地方金融浅谈风控的重要性
投资是一件双惠的事情,平台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获得收益。投资者为了获得稳定可观的收益,在进行投资前会对平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但是一些投资者在选择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误区中,比如认为平台越大越安全,却忽视了风控的重要性。
第一,投资者在选择平台前,首先要清楚,并不是平台越大自己的投资就越安全。在不清楚一个投资项目风险再哪里,收益与风险的比例时,我们常常会以平台背后的机构为标准来选择,但事实上,由该类机构推荐的项目并不代表没有风险,特别是当你压根不清楚资金流向及标的状况的时候。可见,确保资金流向透明是投资安全的第一步,而借贷双方直接资金划转是最透明的做法。据悉,地方金融是始终贯彻该理念的平台,在借贷双方确定债权债务关系后,投资人的出借资金直接划拨至借款人的银行账户;债权到期后,借款人的还款资金也相应直接划拨至投资人的银行账户。该模式从根源上实现交易资金与平台自有资金的物理隔离。
第二,不要以为有银行为平台作资金托管,你的资金就是完全安全的。银行背书不是评判我们资金是否安全的唯一标准,大多银行是P2P平台又是信用贷款类平台,一般会引入“第三方担保”,撇开担保能力受10倍资金杠杆限制不谈,此举只不过是将风险暂时转嫁给这些机构罢了,一旦这些机构出现资不抵债或经营不善,丧失兑付能力,风险又会回到平台自身,最终受损的还是投资人。
第三,并不是有风投的平台就更加安全。我们看到的是风投能够为平台带去光环,但是却没看到那些盈利较好或者已赚取利差获得较好收益的平台反而没有吸引风投的眼球。我们在考察平台的过程中,风投更专注的问题是:你有什么样的产品是别人没有的。这就导致一些投机平台为了获得资本机构的注资,刻意把自己包装得很“漂亮”,这就很难不被忽悠。
总之,投资者必须要清楚,不管其它方面平台说的多好,完善的风控体系才是保障自己利益的关键,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衡量平台安全等级的时候,与其关注平台有什么样的后台、光环,倒不如把精力投入到平台的业务模式与处理坏账的风控措施来的实在。
第三篇:金融风控基础知识
www.xiexiebang.com
金融风控基础知识
一、风控的定义
首先了解两个概念: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1.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在一定的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它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2.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所以其实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环节。风控是风险控制的简称。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风控的内涵非常宽广,包含了对所有可能风险事件的控制,涉及人员操作风险、业务操作风险、技术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带来的风险。本文所阐述的风控并不是把所有风险相关的知识都囊括其中,比如指定公司内部各种规范以防范风险事件发生。本文侧重业务上和技术上风险控制讨论。
二、风控应用场景
那么风控在什么地方能用到呢?按照其定义,风控被运用到互联网金融各个地方,主要包括信贷中的个人信贷与小微企业信贷、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平台资金安全、平台技术安全、用户资金安全、用户账户安全、推广运营活动等环节。通俗来说,风控用于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的判断,反欺诈反作弊反薅羊毛,防止外部对内部系统的攻击,防范平台和用户的资金出现问题等等。
从行业维度来看,风控运用于互金行业中的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信用借贷、理财平台、P2P、大数据征信、第三方支付(第四方聚合支付)等各细分领域,同时还可用于电商、游戏、社交等“传统”互联网公司。甚至可以说,任何互联网公司都需要风控。
当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控不只是一上来就各种数据,各种算法建模,各种风险评估。实际上,用户的账户、投资支付等环节往往存在着各种风险,了解这部分也非常重要。本文是互联网金融风控基础知识的第一篇,主要阐述用户账户安全、投资支付安全以及推广运营种的风险控制。
三、用户账户安全
较于互联网其他行业,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账号与资金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若用户遭受经济损失,则平台的利益与口碑可能双输。基于此,互联网金融产品(无论是移动端还是Web端),均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用户帐号资金安全。对于互金平台,用户体验和安全永远是鱼和熊掌,www.xiexiebang.com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与后台开发的时候,应事前预计各种情况并给出解决产品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方案。
用户账户安全涉及到木马植入,暴力破解密码,拖库撞库、虚假注册、短信轰炸、手机丢失等行为。在注册登录验证码发送等场景下均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1.注册行为:建立注册手机号黑名单。在注册时就进行控制。此处可采用第三方风控平台建立的号码黑名单。实名认证。通过直接实名认证或者银行卡绑定完成注册后的实名认证,增加平台对用户的了解。当然,按照监管要求,所有投资借贷支付均需实名认证。
2.短信验证码: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遇到的情况包括垃圾注册,调用短信接口进行轰炸,干扰了正常的短信下发且大量消耗短信服务费。黑客可通过抓包的形式,获取短信接口,并通过代理IP,采用不同的手机号,源源不断的请求短信接口。本人所在的项目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防止措施包括:
产品层面采用图形验证:在用户注册时,为了识别出机器人注册,需输入验证码或者拖动滑条等方式。
IP地址和手机号码地理位置映射:IP地址和手机号码本身携带着地理位置属性,通过建立GEO-IP库和手机号码归属地库映射,从而判断出风险。
请求限制:同一IP请求短信接口达到一定次数(例如5次)则限制该IP请求24小时。单个手机号码60s只能请求1次短信接口,1小时内至多请求3次,24小时内至多请求5次。
短信预警: 通过评估平台短信业务量,帐号开设日发送上限,限定每天最大发送额度,超出一定限度则提醒相关人员。
3.登陆行为:判定用户是否在常驻地登录。建立地理栅栏,若用户当前登录地与用户号码归属地、常驻地存在差异,通过下发短信通知用户。
移动端采用Touch ID、图形绘制进入app。为了让用户获取更高的安全保障,在用户完成注册行为后就立马启用Touch ID、图形绘制,也可以在用户完成充值投资后立马提示用户。
修改密码等场景下,需要输入原始密码并进行短信验证。(但此处存在一个悖论,我就是因为不知道原密码才来改密码的啊……请慎重)
常用设备登录。普通用户常用设备为1台,多则两台。每台设备均对应特定的型号,若用户账号与最近登录设备不一致,通过下发短信告知用户。
登录连续输入密码错误5次,则限制该账号24小时不能登录。
以上关于登录注册的风险控制,并非要全部都做,也不是做完了所有的功能就安全了。www.xiexiebang.com
四、投资风控
对于理财类平台,在相同的量级下用户往往追捧高收益。在某些理财平台,热门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一开标就被秒光的情况很常见。此时一些会技术的用户会利用脚本进行作弊,以达到秒标的目的。因此这些热门平台存在一标难求的情况,占用了其他用户的资源。为了防止这类问题:
程序识别自动投标。程序自动投标有以下特征,单个用户的投标操作频繁,对相应页面(接口)的在1分钟内大于10次,且在开标时间点之前就已经频繁请求。平台可以根据情况设定阈值,进行识别。通过撰写相应的脚本识别出这类用户,据规则将涉及自动投资的账户交给运营处理。
产品层面增加投资过程难度。如机器投标的情形非常猖獗,对平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则应考虑牺牲用户体验而增加投资难度。与注册行为类似,在投资流程中增加滑动验证码、计算题、辨别倒立的汉字等等(例如淘宝在秒杀活动中加入了计算题,四字成语的首字母)。
五、推广运营风控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获客成本很高。而互联网金融获取一个投资用户的成本在几百元。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互金行业,特别是理财类产品,产品要获客需要去不同的平台推广以获取目标用户。但某些平台为了业绩,营造流量很大的氛围,通过虚拟机+代理IP点击广告。同时,某些渠道通过购买用户信息,机器模拟注册,甚至完成实名认证和甚至银行卡验证。对此,消耗了推广费用却没有获得真正的用户。
在互联网中,有一群人称为“羊毛党“,各种信用卡的,赚取积分各种奖品优惠券。哪里有红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真实用户,但他们来平台的目的不是参加活动或者投资,这些人不能成为平台用户,且占用消耗了平台资源。
第四篇:浅议互联网金融风控
浅议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
民贷网张艳
由于风险存在损失的不定性,所以企业才出现了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一了解两个概念: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在一定的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它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所以其实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环节。
下面是对风险管控常见问题的解答。
一、目前最常用的风控模型是哪些?
风控模型:常用于担保公司,测算最高能够承受的风险,并且根据市场与资本,建立最有效的风控模型进行风险手段。
风控模型是在良好的建立风控体系、风控评定方式、评分机制等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及评分体系,就是建立常用的风控模型方式;
首先,金融公司设计的任何形态的风控模型,都要符合自身企业的业务发展及市场需求,它的数值变化规则,还是要基于大数据和企业最基本能承受风险客户的能力,测算一个范围化的模型,也就是风控一个度的把握了;如果企业自身测算最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强那么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评分卡的数值范围能做相应调整,但是宽松到什么尺度,就是各个企业风控人员,对自身企业的专业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推断能力来决定的了。
模型范围中的数值及信息来源,是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客户群体,或目标项目的风险预测能力,所能最高承受什么样的风险发生?在风险发生进行时,如何及时做到止损状态,并能同时做到调整风控策略、多种备用防范预案设置,预警分类等,一旦止损失败损失状态,公司的能承受的损失底线是什么;
什么样的风险出现下,公司不能承受?最终还没止损,就会走到了崩塌的尴尬境界,最常见的说法就是跑路。
风控模型如果真要界定一个衡量标准或者说最常用的,那么就是评分卡、风控模型架构制定、风控操作模型等,其实我觉得目前市场,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
个人认为还是适合自己企业的风控模型。因为每个企业的趋向的产品设计、行业分析的偏好都不同,如果真的说想要建立风控模型标准,那么只有在各个公司自有特点情况下,去变化控制数值,也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评分卡或者评分机制,但是也要通过一定的市场累计数据值,来设置企业特色的评分类风控系数。
不过我认为不管何种风控模型下,都要注意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测算收益率、承受能力(抗压能力)和成本分摊能力之间的平衡,降低或者分摊,甚至消化损失发生概率,风控人员也要反复推测到某一个产品,当风险发生时,是否有足够的预案,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 目前最大的几家平台有什么异同?
首先我不会去评测任何一家公司的风控异同,因为产品不同(差异化产品结构),导向认定的客户群体不同(目标客户群体)等。因为每家风控专业人员,对于产品偏好行业不同,每个公司的风控都有自己特色的风控存在形式、行业优势,每个公司风控都会对某个或某些行业了解很透彻,或者对特定项目有独特的掌控能力,或有一定从业的行业经验,例如很多同行业风控来自:法律、银行、资本市场、保险、融租、房地产、贸易链、实体经营产业、甚至三农等等,所以他们对于某一个风控点,都有很好的把握度,这就是行业分析和企业偏好问题了,这也直接影响到每个公司的产品差异。
因为每个平台的产品都是不同的,对风控的要求肯定也是不同的。那么就可能有共通点,差异根据产品不同,肯定是有差异的。
通过市场分析后不难发现,基础借贷产品还是市场主流,还有一些类似资本类产品或衍生产品,目前很多平台还是具有传统业务特点的,每个公司都是有自己的衡量‘风控点’的尺度,传统金融行业、民间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本身因为其独特的形式活跃,只是民间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把一些基础类型的金融产品,更灵活性、服务性、衍生性发挥,并且推陈出新的进行传统金融产品改革,思路和结构变化,很多基础型产品还是来源于传统金融机构。
因为不确定群友指的是那几个平台,但是现在大的平台,主打产品,大体归类就是信用类、抵押类、资本类,不排除还有一些衍生产品和经营范围允许的产品,异同也就是各平台产品‘风控点’的侧重点不同,企业本身的经营范围不同,所以风控方向也不同,这就不展开分析了,大家可以去关注比较下相同点和闪光点,很多还是值得学习的。
三、纯互联网背景出身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把关风控?
其实互联网金融公司和是不是纯互联网背景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从事了互联网金融你怎么去经营。
首先,你的风控体系的建立是打算以哪种形态存在?线上审核、线下审核还是线上线下结合模式?首先我个人不太建议纯线上风控审核,基本目前市场还是要以线上评分机制与线下风控结合为主,如果纯线上风控审核,对于风控而言难度还是相当大的,那么真实性、道德风险、合规性等都需要防范的,一旦投资者的资金出现问题,止损难度和费用都会相应增加,纯服务平台,是否承垫付投资人损失,那么对平台会有相当大的预期风险,如果不承诺垫付,那么市场投资者的粘合度、信任度等问题就需要解决,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势必会受阻,需要承受的是长期的市场适应能力,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非结构化产品特殊可行性模式;
但是不得不说,互联网金融也是一种传统模式的颠覆,传统的金融模式:投资者、服务平台(P2P)、融资者,对于一端的投资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公司,是一个快捷有效的一个投资方式,操作的安全性、可控性、稳定性比较重要了;对于另一端借款分析,是否会有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出现,对于一个金融企业来说就至关重要,还是一个‘风控点’的问题。
首先贵公司考虑进入市场方向、目标客户群体,打算以金融产品为市场导向,再去考虑风控掌握方向,先要把战略目标确定了,才能去确定有效的风控体系建立、市场推广方向等,现在就有很多家互联网背景的公司,他们的风控方向,目标人群是明确的,当然他们的互联网背景,也为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优势,就是多年的用户和商户的数据累计,可以明确的进行数据分析、轨迹消费习惯测算,O2O供应链环节把控、产业链上下游控制等等的防范措施,这就是他们的风控把握明确方向。
四、小微与个贷的模型构建原理
小微和个贷: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和个人信贷业务,就是企业借款和个人借款;
不管那类业务基于的模型原理:风控体系完善和大数据分析,这就是风控的真谛,其实上面的问题里都有在阐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五、贷款客户的风险如何分析掌控才是松紧适中的?
这个问题很好,因为这是很多人头痛的事关于松紧就是企业所能承受的风险损失最高和最低限度了,但是专业风控人员,其实是一个很难课题。过紧就会没有业务来源,销售业务流失,虽然看起来坏账很低,当然放款量低当然坏账率低,但是资金使用率低也未必是好的现象;过松,销售业务大量形成,开拓市场很顺利,但是后期就有很头痛的事情发生,回款损失风险。
那么能承受多少风险和损失?那么度就在哪里,我认为是要每个企业自身测算的,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期都应该进行数据分析,来及时调整战略方向、目标客户群体等,根据目标客户群体来做行业市场调查,自身累计业务测算和分析,就是数据分析,测算这类客户群体损失率、逾期率等,已经发生的损失,否能超过当初所设计的产品各项数值限定,一个合格的产品风控人员必须是会对市场、产品、周期、数值进行有效的分析,上限和下限都要分析和掌握,具体还是每个公司的战略方向确定的,前期如果没有行业类似经验和经历的,还是前期适当谨慎。
六、抵押、担保,土地是否可以作为担保?
抵押也好、担保也罢,都是一种风险防范的措施,行业为了作为一个还款来源的保障,而设置了各种的抵押、担保的形式,来防范作为借款方的一个还款承诺,土地只是其中的一个形式。
从合规角度来说,不管任何形式的保证,还是用来保证还款的,抵押或保证最终还行希望能从合规角度,成为出资方的还款一种形式的,都可以作为担保的,土地-因为各个地区的不同,所以是否能作为担保也要应地制宜的,一般情况下土地所有权为国家所有,任何企业只有土地使用权,相应也只有土地使用权证,那么没有产权的情况下,除非有合理合法的手续,例如房管局(房产交易中心)接受合法抵押手续的,某种角度也可以考虑作为担保方式之一;
其实保证的方式各有不同:抵质押、信用等等,形式也各有不同:房屋、车辆、实物质押、股权、担保人、担保企业、担保机构等等,当然这些形式必须有合规手续,能证明有担保作用的情况下,办理了各种合法手续的前提下才能认定作为担保,而非某些民间机构的,收了个产权证就算是质押了,没有任何合规手续,也就失去了变现能力,那么也就没有任何保障了。
总而言之,处置任何担保或抵押不是风控或借款人最终目的,处置成本大、周期长等都是企业不愿意尝试的,还是按正常合同履行完毕的还款方式,才是风控的最终目的,企业融资成功,服务机构产生服务费,投资人取得合法收益,所以风控审核各个环节才是根本,上述只是防范措施之一而已。
七、有效风控模型建立的必要条件是哪些?目前风控市场现状如何?是担保、小贷公司自己做风控,还是委托给第三方?
风控模型之前已经阐述过了,这里就不做重复了。关于风控市场现状,因为每个金融公司核心的就是风控部门,所以它一般为隐形部门,人员也是隐形人员
所以现状是很多大的公司的风控人员,其实还是有行业经验、法律经验或者其他行业精英,也不能一概说风控人员就怎么乱,在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机构还是藏龙卧虎的。
至于风控是否启用担保、小贷公司自己做风控,还是委托给第三方,这个还是要看贵公司的企业战略方向的。如果担保公司有足够的担保能力,这就是你要对它的考察,委托给第三方同样要考察它是否具备风控能力,还有就是合作方式的
第五篇:供应链金融的风控
供应链金融的交易结构和风控关键点
今年下半年以来,供应链金融比较火,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融资趋冷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平台仍在不断得到风险资本的青睐。其实,这是供应链金融因其风控严谨而多层次,因此是最后一片优质资产集中供应的领域。易BANK董事长任军霞认为,在经济下行期,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开展资产端的激烈争夺,供应链金融无疑将会受到大家的最大关注。但是做好供应链金融除了有一定资源背景外,还必须设计好交易结构,并同时深入而严谨的把握其风控关键点。下面就以一家供应链金融平台易BANK为例,来说明一下供应链金融的交易结构和风控关键点。
供应链金融本质是基于对供应链结构特点、交易细节的把握,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或单笔交易的自偿程度与货物流通价值,对供应链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并非某一单一的业务或产品,它改变了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而是围绕某“1”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和融通仓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企业为取得运营资金,以卖方与买方签订真实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为卖方提供的,并以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模式是在仓储监管方(物流企业)参与下的保兑仓业务,融资企业、核心企业(卖方)、仓储监管方、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仓储监管方提供信用担保,卖方提供回购担保,银行为融资企业开出银行承兑汇票。
融通仓融资模式是指融资人以其存货为质押,并以该存货及其产生的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企业在申请融通仓进行融资时,需要将合法拥有的货物交付银行认定的仓储监管方,只转移货权不转移所有权。在发货以后,银行根据物品的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如60%)为其融资,大大加速了资金的周转。
目前国内供应链融资平台主要做应收账款项下融资。这其中,又分为贸易项下,信贷项下,经营物业项下三类,其本质都是基于未来可预测、稳定、权属清晰的现金流来进行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快速盘活了中小微企业的主体资产——应收账款,使得中小微企业能够快速获得维持和扩大经营所必须的现金流,很好的解决了这些中小微企业回款慢而且融资难的问题。
该模式核心交易结构如下:
总体来说,还款来源有四层:
第一层:应付账款方(央企或大型国企); 第二层:融资人/应收账款方(上游企业); 第三层:产品增信机构(若有); 第四层:保理机构。
具体到产品,常见的一般有以下四种:
央/国企作为支付信用的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作为支付信用的供应链金融;基于融资租赁业务为交易模式,租赁资产应收租金收益权作为支付保障而设计的产品;基于商业写字楼租金收取权,商业写字楼的应收租金作为支付保障而设计的产品。
1、央/国企作为支付信用的供应链金融 该产品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该产品的还款来源有三重保障:中央企业支付信用,融资人承诺回购,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回购保障。
这类产品的风控标准关键点是:把控支付核心——央企,包括严格核心央企准入和核心央企动态监测。一般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央企准入模型,实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央企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同时需要自建企业动态跟踪监测系统,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公开市场披露信息、媒体报道信息、社交网络信息等,提前预判核心央企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立刻停止新增业务开展。
2、核心企业作为支付信用的供应链金融 该产品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该产品的还款保障来源也是三重:大型企业支付信用,融资人承诺回购,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回购保障。
这类产品的风控标准关键点是:筛选并监控支付核心——大型企业,包括严格大型企业准入和核心大型企业动态监测。供应链金融平台在提供融资之前,先通过自主研发的大型企业准入模型,实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大型企业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贷后,供应链金融平台自建企业动态跟踪监测系统,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公开市场披露信息、媒体报道信息、社交网络信息等,提前预判核心大型企业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立刻停止新增业务开展。
3、基于融资租赁业务为交易模式,租赁资产应收租金收益权作为支付保障而设计的产品
该产品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该产品由于涉及交易方比较多,产品结构上有五重还款来源保障:承租企业支付信用,担保企业保证支付,承租企业实际控制人连带责任保证支付,融资人(融资租赁公司)不可撤销回购担保,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回购保障。
这类产品的风控标准关键点除了把控承租企业和担保企业外,还需要贷前严格融资租赁公司准入和贷后对融资租赁公司动态监测。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融资租赁公司准入模型,实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融资租赁公司的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贷后,平台自建企业动态跟踪监测系统,通过密切跟踪关注发行租赁公司及基础资产承租人的主要的财务数据、生产运营管理机制、企业征信等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定期风险量化分析,提前预判融资租赁企业、承租企业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立刻停止新增业务开展。
4、基于商业写字楼租金收取权,商业写字楼的应收租金作为支付保障而设计的产品。
该产品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该产品的还款来源保障有三重:租户支付信用、业主保证支付和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回购保障,涉及到租户、业务和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
这类产品的风控标准关键点是严格物业公司的准入和动态监测租户、出租地段。平台一般通过自主研发的物业公司准入模型,实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业主的租后管理机制和商业房产的所有权属等事宜,严格业主的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贷后,平台自建租户动态跟踪监测系统,通过深入研究租户的企业性质、网点布局规划、租户的征信情况以及出租地段出租率等进行系统性的风险量化分析,提前预判融租户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立刻停止业务开展。
综上,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的产品涉及交易主体众多,包括核心企业,融资企业,融资租赁公司,担保企业、物流企业和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等等。因此产品交易结构设计的严谨和贷前贷后对多交易主体风控的深入和细致都将决定供应链金融产品的风险,并从而决定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