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1.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开始凸显,而我们生活的必需空气也逐渐充斥着粉尘,不断损害我们的健康。本文具体解释说明了粉尘的形成原理及分类,还有粉尘对人体及职业危害。最后本文总结现有方法罗列几种常见及有效的方法。
2.关键词:粉尘 危害 防治措施
3.正文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和科技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随着发展的深入,许许多多的问题开始显现,其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粉尘。
3.1粉尘,粉尘的产生原理及分类
3.1.1粉尘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3.1.2粉尘的产生原理
粉尘几乎到处可见。土壤和岩石风化后分裂成许多细小的颗粒,它们伴随着花粉,孢子以及其他有机颗粒在空中随风飘荡。除此之外,许多粉尘乃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副产品;烟囱和内燃机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粉尘,面粉,采石场等的作业引起的,火山爆发的火山灰。
(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等。
(3)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3.1.3粉尘的分类
粉尘通常按其组成、粒径、形状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类。
按物质组成分类 分为有机尘、无机尘、混合尘。有机尘包括植物尘、动物尘、加工有机尘;无机尘包括矿尘、金属尘、加工无机尘等。
按粒径分类 按尘粒大小或在显微镜下可见程度分为: 粗尘,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粒径; 细尘,粒径10~40μm,在明亮光线下肉眼可以见到; 显微尘,粒径0.25~10μm,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
亚显微尘,粒径小于0.25μm,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按物理化学特性分类 由粉尘的湿润性、粘性、燃烧爆炸性、导电性、流动性可以区分不同属性的粉尘。按粉尘的湿润性分为湿润角小于90°的亲水性粉尘和湿润角大于90°的疏水性粉尘;按粉尘的粘性力分为拉断力小于60Pa的不粘尘,60~300Pa的微粘尘,300~600Pa的中粘尘,大于600Pa的强粘尘;按粉尘燃烧、爆炸性分为易燃、易爆粉尘和一般粉尘。
3.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1)沉积于呼吸道内的颗粒物,产生诸如粘膜分泌机能亢进等保护性反应,继而引起一系列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引起鼻粘膜糜烂、溃疡。
(2)颗粒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可能吸附和富集空气中的其它化学物质,或和其它颗粒物发生表面组分交换。表面的化学毒性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有机废物,在人体内直接被吸收产生中毒作用。
(3)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的粉尘,会携带多种病原菌,经吸入引起人体感染。
(4)长期吸入矽尘、石棉,这是粉尘生产现场人员最容易发生的职业病之一,也是人们比较了解和普遍关心的粉尘导尘可引起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为主的[1]肺间质纤维化,从而发生尘肺病致的疾病。3.3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现状
多年来, 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和粉尘危害严重, 尘肺每年给国家造成高达近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尘肺危害无论在患病人数、发病率, 还是增长幅度都居世界首位。在某些工矿企业中, 粉尘超标现象十分严重, 例如, 有的水泥厂粉尘超标2000多倍。目前, 我国各类工矿企业中接尘工人总数约为1000万, 在国有厂矿及县级以上企业中的尘肺病人总数已超过50万人。接尘工人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石油和轻工等行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粉尘危害也十分严重, 乡镇企业中约有800万人接触有害粉尘。根据
[2] 1985年对7个省市自治区18个县的乡镇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 尘肺检出率达6.8%。3.3.1 煤炭行业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 几乎所有的作业均可能产生粉尘。特别是机械化、大功率采煤, 使井下作业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达到很高的程度, 如在放顶煤综采工作面, 有时高达1400m 3g/m。到1992年末, 全国煤矿(不包括乡镇小煤矿, 小煤窑)累计尘肺病患者多达160643人, 疑似尘肺213956人, 尘肺合并结核25551人。目前每年尘肺新发病人达4500人。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尘肺病患病率达10%。3.3.2 冶金行业
冶金工业生产中, 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等几大部门的相当多的作业场所均会产生大量粉尘。据统计, 冶金行业接触有害作业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7.7% , 作业环境平均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8.24倍, 最高的达667倍。据“八õ五”期间的综合统计, 累计职业病总数为53722人, 其中尘肺病占90% ,平均年新发尘肺病1500余例。调查研究表
[3]明, 冶金行业由于尘肺病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2亿元。3.4粉尘的防治措施
3.4.1 水炮泥
水炮泥是一种特制的装满水可以自动封闭的塑料袋。将炸药和水炮泥一起堵塞进炮眼,炮后借助炸药爆炸是产生的压力,将水散成雾状,起到降尘、降温、净化空气、阻止火花等综合作用。
使用水炮泥有如下效果:一是降尘率达到80%;二是减少炮烟70%左右;三是减少有毒
[4] 气体37%-46%;四是降温及扑灭炸药火焰。3.4.2 实施湿式防尘
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简便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粉尘遇水后很容易被吸附和
[5]凝聚,采用湿式作业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可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及扩散。3.4.3实施尘源密闭
针对不能实时处理和净化的粉尘污染源进行有效的封闭控制,是防止粉尘飞扬外逸造成污染的有效技术措施,它常与通风除尘技术措施配合使用,防治效果较高。3.4.4通风除尘技术
通风除尘技术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除尘措施。运用通风方法将尘源予以控制,并将含尘气体抽出,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粉尘污染是现代工业导致的危害现象,粉尘污染对于人的健康和生活有巨大的威胁。了解粉尘产生原理是首要条件,优化生产过程、建立科学的防尘体系、研究高效的除尘方式是防治粉尘污染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举措。
5.参考文献
[1].张书林.粉尘的危害及环境健康效应[J].佛山陶瓷, 2003, 13(4):37-38.[2].薄以匀, 吕琳.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现状及预防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8(4):26-30.[3].梁松林, 吕悦梅, 林富贵,等.粉尘职业人群生活状况调查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5(z2).[4].杨昉昉.煤矿粉尘综合防治措施[J].科技与企业, 2015(3):118-119.[5].赵明.浅议粉尘污染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7).
第二篇:粉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目录
摘要
多年来,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和粉尘危害严重, 尘肺每年给国家造成高达近百亿元的直接经 济损失。我国的尘肺危害无论在患病人数、发病率, 还是增长幅度都居世界首位。在某些工矿企 业中, 粉尘超标现象十分严重, 例如, 有的水泥厂粉尘超标2000多倍。目前, 我国各类工矿企业 中接尘工人总数约为1000万, 在国有厂矿及县级以上企业中的尘肺病人总数已超过50万人。接 尘工人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石油和轻工等行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粉尘危害也十分严重, 乡镇企业中约有800万人接触有害粉尘。根据1985年对7个省市自治区18个县的乡镇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尘肺检出率达6.8%。
关键词
呼吸性粉尘 危害现状 预防对策
一、国际上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表明[1],每年全球约有2.7亿个伤亡和非伤亡职业事故,约1.6亿作业人员遭受职业病伤害。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ILO)2005年发表报道:每年因工作有关损伤与疾病导致死亡人数为220万人,其中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每年要夺去全世界约44万工人的生命,尤其石棉这一项每年就杀死10万名工人。另外,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接触石棉而引发的间皮瘤和肺部疾病死亡人数超过16.6万。ILO另一项统计资料表明:欧盟国家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已累计有1000万人是职业事故的受害者;WHO总部官员Fingerhut博 士指出[2],美国也同样面临传统和现代职业危害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工伤事故与高科技产业相关的工效学要求,以及生物性危害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古老的职业病(例如矽肺)仍为美国职业卫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美有10万工人在“超标”条件下从事接尘工作,导致各类职业病、伤残,以致死亡;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各国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二、粉尘的概念
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三、危害
生产性粉尘是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其理化性质不同和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及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有些粉尘(石棉)还可引起肿瘤。因此,我国规定,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如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气肿、严重的胸膜肥厚与粘连、胸廓畸形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不宜从事粉尘作业。从事粉尘作业。
四、个人防护和装置
在粉尘作业环境中,应首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有害环境的可能性。若工程控制措施因各种原因无法实施,或无法完全消除有害因素,以及在工程控制措施未生效期间,可采用个人防护,即作业人员使用防尘护具,虽然是被动的防护,切是最后的一道防线。
常有的防尘护具有:防尘口罩、送风口罩、送风头盔、防尘安全帽等,防尘口罩是最常用的的一种防尘护具。
五、我国的职业粉尘危害现状
多年来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和粉尘危害严重尘肺每年给国家造成高达近百亿元的直接经
济损失。我国的尘肺危害无论在患病人数、发病率还是增长幅度都居世界首位。在某些工矿企业中粉尘超标现象十分严重,例如有的水泥厂粉尘超标2000多倍。目前,我国各类工矿企业中接尘工人总数约为1000万,在国有厂矿及县级以上企业中的尘肺病人总数已超过50万人。接尘工人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石油和轻工等行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粉尘危害也十分严重,乡镇企业中约有800万人接触有害粉尘。根据1985年对7个省市自治区18个县的乡镇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尘肺检出率达6.8%
5.1煤炭行业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作业均可能产生粉尘。特别是机械化、大功率采煤,使井下作业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达到很高的程度,如在放顶煤综采工作面,有时高达1400mgm3。到1992年末,全国煤矿(不包括乡镇小煤矿,小煤窑)累计尘肺病患者达160643人,疑似尘肺213956人,尘肺合并结核25551人。目前每年尘肺新发病人达4500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尘肺病患病率达10%
5.2冶金行业
冶金工业生产中,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等几大部门的相当多的作业场所均会产生大量粉尘。据统计,冶金行业接触有害作业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7.7%,作业环境平均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8.24倍,最高的达667倍。据“八五”期间的综合统计,累计职业病总数为53722人,其中尘肺病占90%,平均年新发尘肺病1500余例。调查研究表明,冶金行业由于尘肺病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2亿元。
5.3 石棉制品行业
石棉制品制作过程中每道工序都会产生大量的石棉尘。据统计,我国到1988年底,16家重点石棉制品企业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仅为36.8%,最严重的超标达42倍。职工中患有各期石棉肺的占累计职工总数的10.57%,石棉肺患者的平均寿命比社会人群低10年左右[3]。5.4 有色金属行业
有色金属与冶金行业类似,很多工序和作业场所存在大量粉尘,只是粉尘的化学成份和理化性质各异,有的粉尘毒性很强。例如,对江西11个钨矿的调查结果显示:钨矿围岩游离SiO2含量很高,采取综合防尘对策前,累积接尘应检人数22114人,其中发现患矽肺病11083人;综合防尘后,累积接尘应检人数20886人,其中发现患矽肺病106人[4]。
5.5 乡镇企业
由于乡镇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生产规模小且分散、作业环境差、劳动时间长等特点造成了一系列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问题。特别是部分职工的安全卫生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漠。根据1990年到1991年卫生部和农业部共同组织的对29246个乡镇企业(占当时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3.09%)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9.3%的乡镇企业存在粉尘作业。对1972个厂矿的矽尘测定中,合格率不足10%。在被检查的18944名工人中,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的检出率依次为1.20%、1.09%和3.45%。按此推算,我国乡镇企业尘肺病患者的数量到1991年底达70万人。目 前,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已有10余年的发展时间,尘肺病的潜伏期已到,必将导致尘肺病患者数量的迅速增加[5]。
六、呼吸性粉尘是导致尘肺的主要元凶
尘肺病是粉尘对人职业危害的最终结果,而呼吸性粉尘和其中的游离SiO2是导致尘肺病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生产环境的总粉尘浓度只能反映作业环境中粉尘的水平污染,与尘肺病的发生无对应关系,只有呼吸性粉尘可达呼吸道的深部并进入肺泡,与尘肺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用呼吸性粉尘表示作业场所的危害程度,才更符合卫生学的意义,而被人体吸入的粉尘的生物学效应则取决于粒子的理化性质和沉积部位,其中游离SiO2含量愈高,对肺脏致纤维化作用愈强。因此,游离SiO2的含量是表示作业场所粉尘职业危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已制定了呼吸性粉尘的卫生标准,不再采用总粉尘浓度来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他们对粉尘的采样、监测、治理和控制都是以呼吸性粉尘为依据的。如英国煤炭公司研制的吸尘滚筒能有效地抑制呼吸性粉尘。它对呼吸性粉尘降尘率可达95%,1976年英国煤矿在采用它之前,尘肺病患病率约为8%,至1993年底,当大面积采用这种吸尘滚筒后,尘肺已降到1%以下。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现在新实施的欧洲标准把作业环境的呼吸性粉尘进一步分级,新研制的呼吸性粉尘采样头根据粒径大小把粉尘分为三级,这样更
七、粉尘职业危害的预防对策
建国以来,我国对工业防尘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了一些防尘、降尘措施,使工人的劳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尘肺病得到一定的控制。目前, 7.1我国的预防对策主要是:
(1)加强劳动卫生立法,建立监督机构。50年代初, 我国开始建立与粉尘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如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近年来, 劳动部颁布了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的四项标准;1996年颁布了呼吸性矽尘、煤尘、水泥尘的最高容许浓度国家标准,同时统一规定了监测方法;制定了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等;从上到下建立了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体系, 由卫生防疫站、职防所定期对作业环境和工人进行监测和健康检查。
(2)实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落实情况由劳动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验收。
(3)实行作业场所粉尘危害分级管理。1990年开始,劳动部以监测呼吸性粉尘个体接触浓度为基础,对粉尘危害实行分级管理、重点监察和管理。针对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和防护措施。
(4)突出治本措施,加强对尘源的治理和控制。如陶瓷行业的装坯工序,过去一直沿用在匣钵体内撒硅石粉的传统做法,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后改为在匣钵体内刷高氧化铝粉浆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矽尘危害[6]。7.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7.2.1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在防治粉尘危害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接尘人数不断增加;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生产压力大,资金不足;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行为;临时工、合同工等外来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漠,使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形势更加严峻。
7.2.1主要表现是:
(1)对非国有企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未跟上。如一部分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未经过“三同时”审查,卫生监督和卫生服务力量薄弱,短期行为严重,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将会给社会留下大批尘肺病人的沉重包袱。
(2)部分国有企业资金短缺,无力出资弥补对劳动安全卫生投入的欠帐。或者防尘、降尘设施费用过高,企业无力负担。
(3)清洁生产、文明生产的观念淡薄,终端治理尚占上风。现有的防尘、降尘措施多为待粉尘扬出后再收集治理,而在清洁生产工艺、源头污染消减方面投入力量不够。
(4)选择粉尘治理技术缺少科学依据。多数企业采取防尘、降尘措施都习惯沿用老方法,重形式,不重效果,致使一些设备和技术措施不能很好使用,甚至闲置不用。
(5)重生产,轻劳动安全卫生,防尘、降尘设备不能象生产设备那样始终正常运行。由于不配套、安装不合理或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使这些设备难以长期处于有效运行状态。
(6)控制粉尘职业危害的立法和研究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甚远。世界上多数国家早已执行呼吸性粉尘卫生标准,并建立完善了相关的检测分析体系。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尘肺基本得到控制。我国颁布了若干种呼吸性粉尘的卫生标准和接触浓度管理标准, 但用于呼吸性粉尘 的采样仪、检测技术还不完善, 对标准的执行缺少技术支持。对防尘、降尘设施缺少呼吸性粉尘 去除效率的评价。我国对粉尘职业危害的控制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八、建议
根据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经验, 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粉尘危害, 预防尘肺, 尽 快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尽快健全和完善与粉尘职业危害和防治尘肺病有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管理、监督机制, 尽快改变当前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劳动卫生失控状况。将临 时工、合同工等外来职工的防护教育纳入劳动卫生管理体系。
(2)提高防尘工作的管理水平, 严格审批和验收制度, 把住“三同时”关。同时, 以经济手段 强化防尘管理。例如, 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水泥企业防尘收尘奖惩暂行办法》 , 对全省120家水 泥企业的防尘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从污染源头抓起, 把作业环境的粉尘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加快新 技术、成熟经验的推广。
(4)建立粉尘危害程度评价方法和防尘技术措施的评价体系。有重点、有步骤地对粉尘 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进行治理,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积极建立评价——治理——推 广——评价这样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 对现有的防尘技术措施进行综合评价, 达到经济投入与 治理效益的最优化。
(5)建立和完善呼吸性粉尘检测技术和呼吸性粉尘监测制度。加强对呼吸性粉尘的研究, 为呼吸性粉尘劳动卫生标准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也为尘肺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 使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能与国际接轨。
(6)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成果, 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治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控制尘 肺病的发生, 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消除和控制工人与导致尘肺病的粉尘接触。现在不少除尘器 的除尘效率并不低, 但去除的主要是大颗粒粉尘, 看上去作业场所的粉尘污染状况得到很大改 善, 但是呼吸性粉尘仍弥散在空气中, 危害工人健康。因此, 研究开发对呼吸性粉尘有效去除的 技术和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总之, 粉尘职业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只要创造符合卫生学要求的生产环境, 新工人就 不会患尘肺病。但是, 作业环境的粉尘治理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 需要建立医学与工程以 及环境、安全、卫生相互配合的体系。劳动保护工作者任重道远。
第三篇: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摘要】煤矿粉尘的危害主要包括:导致接触工人患尘肺病、发生煤尘或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寿命、危害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等。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煤矿尘肺病的防治工作,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防尘工作较好的煤矿,尘肺病患病率已从60年代初的10%-30%下降至1%以下。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煤工尘肺的发病率又有了升高趋势,防尘仍是一项重要、复杂、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来源;粉尘危害;煤工尘肺;粉尘防治
1、煤矿粉尘的来源及特性
1.1煤矿粉尘的来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被粉碎而产生的混合性粉尘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我国煤矿大多数为井工开采,均为地下作业,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高。1.2煤矿粉尘的特性
(1)粉尘表面吸附一层空气薄膜,阻碍粉尘间或水滴与粉尘 间的凝聚沉降;
(2)粉尘的分散度增大,吸附在其表面的氧分子增多,加快 了粉尘氧化分解过程;
(3)细微岩尘由于表面积增大,岩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很容 易溶解于人体肺细胞中;
(4)采掘工作面产生的新鲜粉尘较回风道中的粉尘易带电。
2、煤矿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的特性决定了其危害:易引起尘肺、易引起燃烧和爆炸、高浓度粉尘能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危害矿区的生态环境等。2.1尘肺
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煤矿粉尘,就可能患尘肺病。在煤矿生产中,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分不同,可造成三种主要病症:①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较高(>10%)的粉尘引起的尘肺病是硅肺病,患者多集中于长期从事掘进工作面上的工人;②长期接触煤尘,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多在5%以下,所引起的尘肺病是煤肺病,患者多为采煤工作面上的工人;③接触硅尘又接触煤尘的混合工种工人,其尘肺在病理上往往兼有硅肺和煤肺的特征,这种尘肺称之为煤硅肺。我国煤矿工人工种变化较大,长期从事单一工种的很少。因此,煤矿尘肺中煤硅肺比重较大。据卫生和科研部门统计:煤硅肺约占尘肺总人数的70%—80%,硅肺约占20%—30%,煤肺约占5%—10%。2.1.1煤工尘肺的病症表现
煤工尘肺病情缓和,病情演变亦较慢,多数在定期检查时通过X射线胸片发现有早期煤工尘肺。其病症表现有:
⑴ 咳嗽
咳嗽是尘肺病人最常见的主诉,早期病人咳嗽多不明显,随病情发展,明显加重。
⑵咳痰
咳痰是煤工尘肺病人的常见症状,这主要是呼吸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引起的,痰多为黑色。
⑶胸病
胸痛部位不一,性质多不严重,一般为隐痛,亦有胀痛及针刺样痛等。
⑷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尘肺的固有症状。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有效呼吸面积减少,呼吸困难也逐渐加重。
⑸咯血
较为少见
⑹X射线胸片表现
煤工尘肺早期以X射线胸片圆形小阴影为主。⑺其他
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最常见的有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便秘等。其并发症有肺结核、肺部感染、自发性胸闷、肺源性心脏病等。2.1.2煤工尘肺的治疗
煤工尘肺应严格按国际《尘肺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分期,并据此进行健康监护、治疗和劳动力鉴定。煤工尘肺是一种危害工人健康,可以造成劳动力丧失的职业病。晚期尘肺病由于严重肺纤维化,呼吸面积减少,病人高度呼吸困难,十分痛苦。因此,对尘肺患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控制纤维化病变的发展,保护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是积极治疗和控制尘肺的各种并发症。
⑴病因治疗
煤工尘肺的病因治疗,是防止粉尘在肺内沉积,增强肺的廓清能力,降低粉尘毒性,保护细胞膜,抑制胶原纤维形成。
⑵大容量肺灌洗技术
大容量肺全灌洗技术能清除以吸入肺内的多种粉尘、吞噬了粉尘的巨噬细胞以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粉尘后分泌的致纤维化生长因子,从而改善症状和肺功能,遏制和延缓病变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我国于1988年首次开展该项治疗,现已发展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⑶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煤工尘肺患者抵抗力降低,冬春两季易发呼吸道感染,病人可在医护人员监护下做健体操、太极拳等活动以增强体质,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⑷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2.2粉尘爆炸
高分散度的粉尘具有爆炸性。发生爆炸的条件有两个:①粉尘浓度在爆炸域内;②必须具有高温。一般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50g/m³,上限浓度为1000-2000g/m³,处于上下限之间的粉尘都具有爆炸危险性,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为300-500g/m³。爆炸威力巨大,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煤矿粉尘的控制和防治
3.1煤矿粉尘浓度的工业卫生标准
对于硅尘含量小于10%的煤尘,瞬时总粉尘浓度不超过6mg/m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不超过4mg/m³;呼吸性粉尘瞬时浓度不超过3.5mg/m³,时间加权浓度不超过2.5mg/m³。3.2煤矿粉尘防治
防治煤矿粉尘的措施分为防尘措施、防爆措施、隔爆措施三大类。其中防尘措施包括:
⑴减尘措施 主要是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发生量,是矿井尘害防治工作中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及其运行参数减尘、湿式打眼湿式凿岩、水封爆破等。减尘措施是以预防为主的治本性措施,应考虑优先采用。
湿式凿岩
在岩巷掘进过程中,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送入孔底,湿润并冲洗炮眼中的粉尘,使其在炮眼中变成浆液排出炮眼。这样能使绝大部分粉尘被控制在炮眼中。采用湿式打眼后,粉尘浓度可由打干眼时的500—1400mg/m³降至4—10mg/m³,降尘率可达90%—98%。因此,湿式凿岩是凿岩工作普遍采用的有效防尘措施。
⑵降尘措施
降尘措施是矿井综合防尘的重要环节。现行的降尘措施包括各生产点的喷雾洒水等。
⑶矿井通风排尘
矿井通风排尘是指借助风流稀释与排除矿井空气中的粉尘。因此,要加强掘进通风管理工作,减少漏风,提高风筒出口风量,合理控制风速。当风速过低时,粗粒矿尘将与空气分离下沉,不易排出。据试验观测,当巷道中风速达到0.15m/s时,5μm以下的矿尘能够悬浮并与空气均匀混合而随风流排出。《规程》规定:掘进中的岩巷最低风速不得低于0.15m/s,这完全可以满足最低排尘风速的要求。提高排尘风速,粒径稍大的尘粒也能悬浮并排出,同时增强了稀释作用,矿尘浓度也随之降低。风速在增高时,将扬起落尘,使风流中含尘浓度增大,因此《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最高允许风速为4m/s。在产尘量高,矿尘比重大,温度比较高的作业地点,可适度增大排尘风速。
通风排尘是合理的风速将掘进工作面所产生的矿尘排出,但应缩小其污染范围。为此,在含尘浓度较高的风流所通过的巷道中设置水幕净化风流。喷雾器的布置应以水幕布满巷道断面为原则,并尽可能靠近尘源,缩小含尘空气的弥漫范围。另一种方式是在产尘巷道中增设水幕,且之间距离以每隔20米为宜,装置保持一头(掘进头)安设三组效果最佳。据现场试验结果显示,降尘率达98.6%。
⑷个体防护
在实施多项防尘措施以后,仍有小部分的细微粉尘弥漫于空气中,因此加强个体防尘也是综合防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个体防尘的主要用具是防尘口罩,现目前广泛应用的有简易口罩和专用防尘口罩。根据各工作作业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防尘口罩,并坚持正确使用,特别是采掘司机和锚喷工种的工人不能忽视个体防护的作用。
【结束语】煤矿粉尘危害的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用通风除尘、喷雾洒水、煤层注水、抽尘净化、个体防护等防降尘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国外防尘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发展适合我国的新型技术,建立安全、清洁的作业环境,适应新形势下采煤工业的发展。
第四篇: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煤矿粉尘的来源(简单)
1、煤矿粉尘: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各种煤、岩固体微粒。
2、影响煤矿粉尘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机械化程度、采煤方法、采掘机械的机构、地质构造、煤层本身的特点等。
二、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
煤矿粉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也可以通过皮肤暴露等进入人体。煤矿工人长期暴露粉尘可引起各种疾病。
1、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煤矿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不同可分为三类: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尘肺病的特点:
(1)尘肺病变具有不可逆性,它是不能根治的;
(2)尘肺病变的进行性,脱离粉尘作业环境后,尘肺仍将继续发展。尘肺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
2、慢性阻塞性肺病
长期吸入煤矿粉尘不但引起尘肺病,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
3、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皮肤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三、煤矿粉尘的主要防治措施
1、粉尘危害的三级防治原则
一级防治即杜绝或减少粉尘对人体危害作用的机会,这是预防的根本;
二级预防即在疾病尚能治疗时早期发现病人,早发现早治疗早脱离接尘作业;
三级预防是病后期的预防,例如防止疾病的复发和伤残,促进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延长患者生命。
2、综合防降尘的“八字方针”
综合防尘和降尘的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革,即生产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的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常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可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护,即个人防护,是防、降尘措施的补充,特别在技术措施未能达到的地方必不可少。管,经常性地维修和管理工作。
宣,做好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查,对接尘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定期进行测定以及督促检查。
3、控制粉尘危害的主要措施(1)依靠科技进步,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坚决限制、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
(2)优化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使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尽可能减少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和接触时间。
(3)湿式作业。目前煤矿湿式作业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湿式凿岩、喷雾洒水、煤层注水等。
(4)加强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对技术防尘措施的必要补救,在作业现场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水平时,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等。
第五篇:粉尘的危害[范文]
一、粉尘的危害
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矿山安全生产、机电设备、人体健康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粉尘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煤尘爆炸
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空气中煤尘浓度达到爆炸界限的情况并不常见,但由于违章放炮、斜巷跑车和局部火灾或瓦斯爆炸等引起煤尘爆炸的事故却屡有发生。从下面几起事故可见煤尘爆炸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907年,美国孟诺加煤矿由于斜井提升钢丝绳被拉断,18辆矿车组成的装煤列车高速下滑,撞击电机车架线,产生火花引燃被矿车扬起的煤尘,在下部车场发生了煤尘爆炸,井下370名矿工死亡362名,仅8名幸存。井巷和矿车等设备受到严重损坏。
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山西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煤矿发生煤尘爆炸事故,为建国以来煤炭工业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事故。井下当时共有职工912人,除228人脱险外,684名职工罹难,整个矿井惨遭破坏。在此之前,大同煤矿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煤尘爆炸,人们没有听说过也不相信煤尘会爆炸,对煤尘放松警惕。该矿沼气含量较低,但煤尘积存却非常严重,一些进风巷道和某些生产场所煤尘积存厚达30~50mm。这起事故的爆源是14号井翻笼,翻笼附近经常煤尘飞扬,连续翻煤时,3m外几乎看不见人,100W灯泡被悬浮煤尘遮挡得象一个红点。特别是事故发生前半小时内,因15号矿井翻笼清理煤渣暂停翻煤,把60~80节重煤车集中到该翻笼翻煤,由于连续翻煤加之煤质干燥、翻笼洒水又整天未用,煤尘飞扬比平常更为严重。这就造成了爆炸事故
在此时此地发生的重要条件。经调查分析,此起爆炸事故的引爆火源很可能是电机车通过该翻笼时,由于运行不稳,受电弓与架空电源线接触不良,产生强烈火花,引起煤尘爆炸;次之是防爆开关不盖盖子翻笼启动产生强烈电火花引起爆炸。前者可能性最大,限于当时事故调查分析技术条件,未定论。
1968年10月24日原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煤尘爆炸,死亡108人。据调查分析,引起这起事故的原因是掘进迎头放炮时,炸药没有完全爆炸产生火焰引起爆燃,使巷道沉积的大量煤尘受震动而飞扬于空气中而引起煤尘爆炸。沉积煤尘较多的-210西大巷沿东西方向爆炸迅速蔓延又使2040m的井巷发生连续性爆炸。事故发生前,无喷雾、洒水降尘设施,不能定期清除积尘,形成事故隐患。大量积尘加之违章放炮,酿成了这起煤尘爆炸事故。
1993年10月28日17时15分,江苏省某煤矿712修复巷与皮带机下山相交的三角门处由于违章放明炮引发了一起重大煤尘爆炸事故。在事故波及范围内工作的52人中,脱险8人,伤4人,死亡40人。直接经济损失124万元。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掘进工区现场作业人员在712修复巷口清理扶抬棚,作业人员为了省事,没有用扳手拆除U型钢可伸缩性拱型支架卡缆螺栓,而是用放明炮的办法把螺栓崩断。放明炮引起煤尘爆炸。爆炸的冲击波及火焰传播到714工作面又引起第二次煤尘爆炸,扩大了灾情。防尘制度不落实,对安全信息站和群监员多次汇报的井下煤尘大的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皮带机下山、714工作面积有大量干燥的煤尘,为扬尘并达到一定的爆炸浓度创造了客观条件。
2005年11月27日21时,黑龙江省龙煤矿业集团东风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71人,伤48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293.1万元。经调查,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放炮人员使用非专用炸药违章作业处理煤仓堵塞导致煤尘飞扬达到爆炸浓度界限,放炮火焰引起煤尘爆炸。这起事故也暴露出东风煤矿防尘制度不落实、安全管理混乱等问题。2.降低能见度
作业场所高粉尘浓度可降低能见度,作业人员不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的事物,很容易在行动和操作时发生错误而引发事故。3.设备磨损
有些精密仪表及微电机等混入粉尘可造成磨损,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型扇风机叶轮转速很高,通过的风速可达每秒几十米,风流中的粉尘对叶片磨损很严重,一般需要对入风流进行过滤净化。
(二)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肺部疾病(1)尘肺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4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中有以下13种尘肺,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到2002年底,我国累计发生尘肺病人581377例,较1986年的统计数字393797例增加了47.6%;至2000年已累计死亡133266例。据1986年统计矽肺和煤工尘肺分别占全国尘肺
累计总数的48.3%和39.1%。
曾不断报道,一些无职业性接触粉尘史的人患矽肺。一般认为这是由环境污染造成,随着人的年龄增加,大气污染颗粒物在肺的蓄积量也增多。我国西北风沙地区农民X线胸片矽肺检出率为1.14%,70岁以上的检出率为10.34%,这类矽肺称为非职业性矽肺。(2)肺粉尘沉着症
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铁等粉尘,吸入后可沉积于肺组织中,仅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但不引起肺组织的纤维化反应。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影响,这类疾病称为肺粉尘沉着症。
(3)有机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
有些有机性粉尘,如棉、亚麻、茶、甘蔗渣、谷类等粉尘,可引起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有胸闷、气短、咳嗽咯痰等症状。一般认为,单纯有机性粉尘不会引起肺组织的纤维化改变。
尘肺与粉尘沉着症、有机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在病理改变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方面各有不同,其中只有尘肺属于法定职业病范围,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以区分对待。2.其他疾病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除引起尘肺等肺部疾病外,还可能引起其他一些疾病。例如,大麻、棉花等粉尘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湿疹等过敏反应性疾病。破烂布屑及某些农作物粉尘,可能携带霉菌,如带有霉菌的粉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石棉粉尘除引起石棉肺外,还可致肺癌和间皮瘤。经常接触生产性粉尘,还可引起皮肤、耳及眼的疾患。在煤矿工人中还可见到粉尘引起的角膜炎等。煤矿粉
尘危害及健康监护(续)
二、接尘工人的健康监护
(一)健康监护新概念
定义: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的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态,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将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便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特点:不是一般查体,而是观察、早期发现劳动者的变化与职业(确切地说是职业病有害因素)的关系,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因此,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性预防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预防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损害、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它着重于早期检测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的健康状态。通过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群进行各种调查、观察和检查,从症状、体征、生化、生理等方面的改变,分析、了解和掌握职工身体状况,及早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和可疑征象,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和职业病,以便做到早期处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从而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二)健康监护的目的:
1.早期发现尘肺及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和职业禁忌症患者;2.跟踪观察尘肺病及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 3.评价尘肺发病与接触粉尘危害的关系及危害程度; 4.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条件、对疑似尘肺病人的处置); 5.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6.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尘肺病防治对策服务。
(四)健康检查的法规依据:
1.《职业病防治法》; 2.《尘肺病防治条例》 3.职业病危害目录 4.《职业病目录》 5.《煤矿安全规程》
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7.尘肺病诊断标准
8.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等
(五)健康监护内容。
1、粉尘监测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和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监测,评价粉尘的危害程度,为控制粉尘危害提供依据。粉尘监测的方法一般分为定点短时间监测和个体工班监测。粉尘监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或煤炭行业规定的测尘方法、标准。2.职业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一般分为上岗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健康检查及医学跟踪检查。健康检查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和尘肺病人。检查项目应包括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内科检查和摄高千伏后前位X线胸片,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1)上岗前健康检查
上岗前健康检查的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症,并通过胸部X线检查,为今后动态观察提供必不可少的对比资料。检查项目必须结合职业禁忌症的有关规定,还必须拍摄一张技术质量合格的高千伏后前位X线胸片。接尘工人的职业禁忌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活动性肺结核:
慢性肺疾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如明显肺气肿、肺化脓症、肺寄生虫及原虫病等,以及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等。
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如广泛严重的胸膜肥厚、粘连、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严重先天性或后天性胸廓畸形。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等。(2)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尘肺患者并观察其病情变化,同时根据尘肺发病情况对粉尘危害情况做出卫生学评价。在定期健康检查中发现有禁忌症者,亦应调离粉尘作业。《煤矿安全规程》对接尘工人定期健康检查的间隔时间作了如下规定:
对在岗接尘作业工人,岩石掘进工种每2~3年拍片检查1次,混合工种每3~4年拍片检查1次,纯采煤工种每4~5年拍片检查1次。
对疑似尘肺患者(O+),岩石掘进工种每年拍片复查1次,混合工种每2年拍片复查1次,纯采煤工种每3年拍片复查1次。
(3)离岗时健康检查
对离岗接尘作业工人必须进行离岗时拍片检查。
对检查出的尘肺病患者,用人单位必须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予治疗、疗养和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并做好定期复查和职业病报告工作。
(4)离岗后的随访医学检查
因尘肺发病潜伏期长,需进行随访检查。
(六)健康监护档案
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健康档案的目的是:
1.是反映接尘工人健康信息的客观记录资料; 2.是通过个体或群体中的“个人信息”评价粉尘危害的重要依据;
3.可用以评价防尘措施的防护和控制效果; 重要特征是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职业健康档案的内容:
1.单位概况、采煤及掘进方式; 2.接尘工人各工种人数分布; 3.有关职业健康监护的文件材料; 4.作业场所粉尘监测资料; 5.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6.职业健康检查个人档案;
7.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总结评价报告; 8.尘肺病人及接尘工人管理卡;
9.用人单位根据评价报告书的相关建议的整改措施和对尘肺病人和职业禁忌症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10.其他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材料。职业健康档案的管理:
1.用人单位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接尘工人的健康档案需长期保存;
3.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的档案(但不能拿走),复印件必须由复印者签字盖章,加侧页章; 4.要求档案专人管理。动态连续管理。一人一表。在健康监护的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大量信息。有的是原始
数据性信息,如粉尘浓度、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体检资料等;有的是加工综合性信息,如诊断名称、防治建议等。这些信息大多是通过本企业有关部门(如劳动工资、生产技术、通防、卫生、工会等)传递来的。为此,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贮存、处理和输出,对提高健康监护工作的质量和加强管理都极为重要。煤矿噪声 1.噪声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
a.噪声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毫无规律地随机组合在一起,波形呈不规则变化的声音。
b.泛指一切人们不需要,使人厌烦甚至难以忍受的声音。(2)分类:根据噪声在时间上的分布及其形态特征,可将噪声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其中非稳态噪声又分为起伏噪声间歇噪声和脉冲噪声。
a.稳态噪声: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其声音是连续不断的,而且其声音强度是相对稳定的。声压波动一般不超过3dB(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b.起伏噪声:是指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征测量时,声级起伏大于3dB,通常小于10dB。如: c.间歇噪声:是指测量过程中,声级保持在背景噪声之上时间大于或等于1秒,并多次突然下降到背景噪声级的噪声。如:
d.脉冲噪声:是指声压快速上升到顶峰又快速下降的一种瞬时的声音,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大于1秒,声音变化大于40dB。2.煤矿噪声的来源
煤矿行业是高噪声行业之一,噪声污染相当严重,从井下的
采煤、掘进、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气,到露天矿的开采,地面选煤厂煤的分选加工,以及机电设备的装配维修等,可以说噪声无处不在。
煤矿噪声具有强度大、声级高、稳态噪声多等特点,对作业场所污染严重。
(1)露天煤矿:采矿、运输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大型设备有钻机、斗容电铲、载重自卸车,推土机、破碎机,胶带运输过程中的转载站和驱动站等。
(2)井工矿:井下凿岩、打眼、放炮、割煤、运输、机修、通水、排水等都伴随强噪声。如凿岩机、风镐、煤电钻、乳化液机、采煤机、掘进机、皮带运输机等的噪声。暴露于噪声的主要工种有:掘进工、采煤工、辅助工、锚喷工、注浆注水工、维修工、水泵工等、(3)选煤厂:主要存在于破碎、输送、筛选跳汰,水洗浮选,过滤、干燥等工段。噪声级可达110dB(A)以上。3.噪声的危害
(1)听觉系统: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害,一般经历从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的过程。即先出现听力下降,再经过一定时间逐渐发展成听力损伤(失)和噪声性聋。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害属于噪声的特异性作用。(2)非听觉系统:
a.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如神经
b.对血管系统的影响: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升高等。c.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d.对消化系统
e.对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f.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噪声的控制
作业场所噪声对人的影响是局限的,噪声在环境中不积累,不持久,不远距离传播。中有当噪声源,声音的传播途经和听者三者同时存在时,才可能对听者形成干扰或影响。因此,控制噪声必须从声源(振动物体)、传播途径和接收者三方面入手。
(1)降低噪声源噪声:从声源上根治噪声是最积极最彻底的措施。主要措施有改进机械设计,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提高加工程度和装配质量等降噪声。
(2)从传播途径控制噪声:合理布局,闹静分开,绿化,吸声隔声,消声(进气排气噪声),隔振等。
(3)对接收者防护:耳塞(降15-30dB)防声棉(5-20dB)耳罩(20-40dB)头盔(30-50dB), 合理选用十分重要。煤矿生产性粉尘的特性
(一)粉尘的一般概念
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称为生产性粉尘。悬浮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尘、烟和雾统称气溶胶),其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为固体粒子,固体粒子与空气共同组成一个分散体系。煤矿作业场所空气中悬浮的粉尘,由于重力作用,逐渐向下沉降,沉积在工作面的底板、巷道壁、机电设备的表面。由于生产中机械运转、局部通风、工人走动、放炮等原因,会使已沉降的粉尘再次飞扬,形成二次扬尘,增加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加重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性。如果遇到瓦斯或煤尘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使积尘扬起,扬起的煤尘参与爆炸,使
瓦斯或煤尘爆炸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二)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生产性粉尘一般按粉尘的化学性质、颗粒大小、粉尘沉积呼吸系统部位及粉尘的生物学作用等进行分类。1.按粉尘的化学性质分类;
(1)无机粉尘:无机粉尘主要是矿物性粉尘,其次为金属性粉尘,以及人工无机粉尘。常见的无机粉尘有以下几种: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一般是指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又称矽尘。如金属矿山的开采,隧道开凿,煤矿岩石掘进等产生的粉尘。矽尘是生产性粉尘中分布最广、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粉尘。
硅酸盐尘:主要包括石棉、滑石、云母、高岭土等粉尘。其中以石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严重。
含碳粉尘:有煤尘、炭黑、活性炭等粉尘,其中以煤尘接尘人数最多。
金属粉尘: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电焊时产生的烟雾和粉尘,如铁、锡、铝、铅、锰、锌、铜等金属及其氧化物。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2)有机粉尘:
a植物性粉尘:包括棉、麻、谷物、甘蔗、烟草、茶、木材等加工时产生的粉尘。
b动物性粉尘:主要有皮毛的加工利用,动物饲养等产生的粉尘。
c人工有机粉尘:包括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是指在作业场所中,同时存在无机和有机两种类型的粉尘,是人们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粉尘存在形
式。如煤矿工人在采煤时,既接触煤尘,也接触顶、底板的矽尘。许多有机粉尘中都伴有无机粉尘的存在。2.按粉尘颗粒大小分:
(1)可见粉尘:即肉眼可以看到的粉尘,一般粉尘粒径大于10μm。
(2)显微粉尘:即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看见的粉尘,粉尘粒径在0.25-10μm之间。(3)超显微粉尘:即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的粉尘,其粉尘粒径小于0.25μm。3.按粉尘进入呼吸道的部位分:
1.非吸入性粉尘:一般不能进入呼吸道,其粒径大小于15μm。
2.呼吸性粉尘:指粒径小于10μm,可以到达肺泡的粉尘。
(四)按粉尘的生物学作用分:
1.致肺纤维化粉尘:硅尘、石棉尘及其它硅酸盐粉尘等。可引起尘肺病。
2.非致肺纤维化粉尘:如铁、锡;棉尘及蘑菇菌丝等粉尘。虽不致尘肺病,但可引起金属烟雾热或过敏症等。
(三)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1.粉尘的化学成份
粉尘的化学成份决定了粉尘对人体危害的性质。不同的粉尘生物学作用不同,所致疾病也不同。(1)游离二氧化硅
粉尘中的SiO2有结合SiO2和游离SiO2两种存在状态,含结合SiO2的粉尘,除石棉等少数外,对肺组织没有明显的致纤维化作用;但游离SiO2对肺组织有很强的致纤维化作用,是导致尘肺病最主要的病因。因此,国内、外都是按照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多少来制定粉尘的卫生标准。不同
岩石中游离SiO2含量不同,所产生的粉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自然也不一样。据测定,生产性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基本上与产生这种粉尘的岩石相同或略低。(2)煤中的微量元素
煤中含有小于1%的元素称微量元素,已为不少学者所关注。煤中所含的一些微量元素,它对尘肺以及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2.粉尘浓度
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颗粒数,其表示的方法有两种:质量法和数量法。粉尘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m3,粉尘的数量浓度单位为粒/cm3。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粉尘浓度采用质量浓度表示,只有纤维性粉尘如石棉尘用数量浓度表示。粉尘浓度按粉尘粒度的大小,进入人体呼吸系统部位不同,又分为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越高,工人吸入粉尘的量就越多,沉积在肺内粉尘的可能性就越大,越容易发生尘肺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如果粉尘的化学性质和分散度相同,其粉尘的危害性大小主要取决于粉尘浓度的高底。由于造成尘肺的原因主要是进入肺泡的呼吸性粉尘,因此,在工作场所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3、粉尘的分散度
粉尘的分散度是指固体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用粉尘颗粒大小组成的百分比来表示。粉尘粒径越小,构成的百分比越大,其分散度就越高;反之,则分散度低。在粉尘作业场所,分散度高的粉尘,由于细小颗粒的粉尘占的比例大,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就长,因此,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大。据实验,粒径5µm的粉尘,从人的呼吸带高度降到地面约需3h粒径1µm的粉尘则需10h左右。另外,粉尘的分散度大小还直接影响粉尘在人体呼吸道沉着的部位和致病作用,粉尘粒径越小的粉尘一般越容易达到呼吸道的深部,而只有能够进入人体肺泡并沉积下来的粉尘才能引起尘肺病。
4、粉尘的溶解度
粉尘的溶解度大小与其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的性质不同而异。对于有毒粉尘,其危害随着溶解度的增强而增强。如铅、砷、锰、镉等的粉尘,因其溶解度较高,吸入后可经肺吸收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效应。有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粉尘、烟雾,由于溶解度低或不溶,吸入后可长期沉积于肺内,其中有些能引起肺胶原纤维增生,如铝尘肺、电焊工尘肺等;有些仅在肺组织中呈现异物反应,如铁未沉着症等。而无毒粉尘则随着溶解度的增强,在进入呼吸道后被溶解而易于排出体外,使其危害降低。但对于某些粉尘,如石英、石棉等,虽然在体内的溶解度小,但对人体危害却较严重。
5、粉尘的荷电性
粉尘的荷电性主要是由于机械磨擦生产的,如在矿山开拓掘进时,高速旋转的钻头与岩石的磨擦,使产生的粉尘表面带有荷电,粉尘悬浮在空气中,亦可直接吸附空气中的电离子而荷电。粉尘的荷电性强弱与粉尘产生的时间、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及粉尘颗粒大小等有关。分散度高、新产生的粉尘荷电性强;温度升高时荷电增强;湿度增加时荷电减少;干燥的环境可使粉尘的荷电性增强;岩石的硬度增加时,凿岩中产生的荷电粉尘亦随之增加。另外,荷电性与粉尘本身的化学性质也有关系,非金属粉尘及酸性氧化物粉尘,如二
氧化硅等粉尘带正电荷;金属粉尘及碱性氧化物粉尘,如石灰粉尘等带负电荷。粉尘的荷电性可影响粉尘的聚集,从而影响粉尘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尽而影响其被吸入的可能性。带相同电荷的粉尘,可相互排斥不易沉降;带异性电荷的粉尘互相吸引而凝集,加速沉降过程。研究还认为荷电性强的粉尘进入呼吸道后容易阻留在体内,并易于被吞噬。因此,粉尘的荷电性不仅与粉尘的危害性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在开展防尘工作时,可考虑粉尘的这一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
6、粉尘的形状、硬度和密度
石棉尘的几何形状及大小,在其致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1981年,Stanton等人即报道,细长石棉纤维(长度>8μm,直径<0.25µm)所致间皮瘤率比短纤维高,因此认为石棉的致癌性与其纤维长度有关。Davi等在吸入研究中,给予大鼠长或短(<5µm)温石棉和铁石棉后,长的温石棉和铁石棉纤维均引起肺肿瘤,短的铁石棉未引起肺肿瘤。这可能与粗短石棉纤维易被清除,细长石棉纤维易被滞留肺内有关。
对于一般的粉尘而言,粉尘的形状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粉尘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质量相同的粉尘,其形状越接近球形,降落时的阻力越小,沉降速度也越快。
由于吸入肺泡的粉尘多为呼吸性粉尘,粉尘的形状和硬度对尘肺发生的作用目前认为并不明显,但若被阻留在上呼吸道,对于锐利和坚硬尘粒,则可能引起局部的机械性损伤或慢性炎症。
粉尘密度的大小与粉尘沉降速度有关,当粉尘的粒径大小相同,密度大者沉降速度大,在空气中飘浮时间短。反之,则
飘浮时间长,对人的危害就大。
7、粉尘的表面活性
粉尘表面的生物学活性影响其致肺纤维化作用,新产生的粉尘颗粒表面有较多的氧化硅(sio)和硅(si)自由基,可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反应产生H2O2和羟基(-OH)自由基等,因而具有更强的细胞毒作用。8.粉尘的爆炸性
煤尘、植物纤维尘、镁粉、铝粉以及面粉等具有爆炸性。我国多数煤矿所产生的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的破坏性很大,往往造成井巷、生产设备的损坏及人员伤亡。自煤炭开采进入规模化生产时代以来,随着矿井开采强度的加大,煤尘爆炸威胁逐渐呈现出来,煤尘爆炸已经成为煤炭生产中一个严重的事故隐患。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一起煤尘爆炸事故是1803年发生在英国的沃尔德逊煤矿,当时有不少人对这起煤尘爆炸事故持怀疑态度,直至以后多起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才引起人们对煤尘爆炸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