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法院保密制度
人民法院计算机与网络安全保密制度
为确保我院内网系统安全、保密并稳定运行,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根据保密局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设备实行“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办法,确定各部门第一负责人委保密管理第一责任人,各庭室的计算机专人专用专管;
二、对计算机建立登记备案制度;
三、严格实行内外网物理分离机制,禁止直接在互联网计算机与内网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如必须使用需在中转机先进行杀毒处理;
四、凡须上互联网的计算机,须经院里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并进行登记。上网内容批准以后不得私自变更,内容确需变动的须按原程序重新审批,严禁私自接入互联网;
五、加强计算机涉移动介质的保密管理。凡涉及案件信息的U盘、可移动硬盘等,实行统一管理明确由各庭室专人负责其使用安全。
建平县人民法院文件安全保密制度
为保证建平县人民法院奢靡信息、文件安全,防止失密泄密事件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庭室庭长、主任为本部门信息安全负责人,对本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二、涉密载体统一编号,妥善管理,不得转借他人,谁使用谁负责,携带涉密移动介质外出要经审批。涉密载体因损坏报废等原因需要销毁的,由办公室统一按保密局要求处理;
三、凡需外送维修的涉密设备,必须经领导批准,并将涉密信息进行不可恢复性删除后方可实施;
四、涉密纸质文件要在上锁铁柜内村存放、登记、签收手续完备,定期进行核查,对涉密纸质文件的分发、领取、使用、清退、销毁要有详细记录;
五、复印涉密纸质文件要报批,分发要进行编号,有领取人签字领取;
六、严禁用于普通电话线相连的多功能一体机处理涉密信息;
七、凡需在报纸、电视、电台、政府网站等各类媒体上公开的信息,必须经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公开。
第二篇:保密制度
保密工作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促进我局保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局保密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严格管理、责任到人,积极防范,突出重点,确保安全。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条 保密职责分工为:
(一)局长为保密工作负责人,与上级单位签订保密责任书。
(二)局班子成员协助局长做好全局的保密工作,对分管处室负责,并与我局签订保密责任书。
(二)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以及制定相关制度等工作,并与我局签订保密责任书。
(三)各处室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保密安全管理工作,并与我局签订保密责任书。
(四)保密管理员负责保密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督查工作。
(五)保密技术管理员负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设备等的保密管理工作。
第三章 保密管理
第四条 保密范围包括:
(一)有密级的各种文件、文稿、刊物、资料、传真和密码电报、密传电报等;
(二)有关需要保密的会议活动、会议文件、会议记录等工作秘密;
(三)尚未公布的文书、档案和人事档案等;
(四)行政执法中需要保密的文件、资料等;
(五)计算机终端、输入的秘密内容和操作程序、口令、密钥及其载体、介质;
(六)检举、揭发的有关事项及双方当事人情况;
(七)其他秘密事项或暂时不宜公开的秘密内容。第五条
局综合档案室、办公室(信息中心)机房、局资料室等保密要害部位所在地,属机要重地,除工作需要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第六条
制作秘密载体,应当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进行,按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
第七条
传递秘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者非邮政渠道传递。严禁用普通传真机发送密级文件。密码电报、密传电报一律由机要人员直接收发、传递和保管。密码电报当天传出,当天收回,任何人不得私自抄录。
第八条
传阅秘密载体,要严格按照文件发布范围和有关阅文规定执行,不得擅自扩大或者缩小传阅范围,不得私自留存涉密文件。阅办有密级的文件要在机关内进行,不准带到家中及公共场所。复印抄录标有密级的文件、资料和电报,须经办公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复印、抄录。
第九条
汇编秘密载体,应当经原制发单位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汇编,汇编文件视同原文件管理。汇编时,不得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并按其中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进行管理。
第十条
打印文印资料要实行明密分开,秘密文件、资料要实行专机处理并设置加密口令。标有密级的文件、资料要严格按规定份数印制,废品及时销毁。复印标有密级的文件、资料要严格按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不准私自将复印件外传。
第十一条
各处室保管的文件、资料不得自行处理,应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集中交局档案室统一处理。保密废纸应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中交办公室按规定处理。各处室或其他人员查阅、调用归档文件、资料,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调阅。销毁秘密文件(纸介质或磁介质)需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由两人以上监销,禁止无关人员介入;非特殊情况,个人不得销毁。如遇特殊情况确要自行销毁秘密文件的,事后必须向局分管领导写出书面报告。秘密公文,超过保密期限的应及时解密。
第十二条
召开涉及秘密事项的会议,必须有保密措施。参加会议的人员不得泄露会议有关涉密内容。会议录音和会议文件的印发、保管、记录、传达等,要严格按照保密规定办理,不得擅自传发。严禁在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或内部会议会场使用无线话筒或移动电话。
第十三条
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局制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政府上网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涉密信息和数据必须按照保密规定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涉密信息网络必须与公共信息网实行物理隔离;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传递、输出的涉密网络要有相应的密级标识,密级标识不能与正文分离;内部涉密网络严禁直接或间接上国际互联网。
第十四条 加强对信息公开、上网信息和新闻报道的保密审查,信息上网必须填写《上网信息申请表》,经过信息提供处室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的审查和批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国家秘密信息不公开、不上网、不报道。
第十五条
凡涉密工作人员调离本单位或者本岗位,应对其所保管的秘密载体全部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交机要人员或内勤人员归档处理。
第十六条 杭州市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应知应会的计算机网络保密技能“十个不得”
(一)涉密计算机不得连接互联网、政务外网和OA网等非涉密网络;
(二)涉密计算机不得使用无线键盘和无线网卡;
(三)涉密计算机不得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和随意拷贝他人文件;
(四)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随意携带出国(境)或让他人使用、保管、寄运;
(五)未经专业销密,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送外维修、维护、赠送、出售及淘汰处理;
(六)涉密场所中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得安装、配备和使用摄像头等视频、音频输入设备;
(七)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八)不得在互联网、政务外网、OA网等非涉密网络和非涉密计算机上发布、存储、传输、处理涉密信息;
(九)不得使用普通传真机、多功能一体机传输、处理涉密信息;
(十)不得通过手机及其他非保密的移动通信工具谈论、存储国家秘密、发送涉密信息。
第十七条 定密事项如下:
(一)酝酿中的重大事项;
(二)尚未公开的内部事项;
(三)酝酿中的干部人事安排;
(四)干部考察情况,谈话记录;
(五)内部评议问题;
(六)收悉的检举、揭发材料;
(七)酝酿中的干部查处情况;
(八)酝酿中的行政执法案件处理情况;
(九)负责拟办的有涉密内容的文件、资料等;
(十)其他应当定密的事项。
第十八条
各处室对所产生的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先行拟定密级,报分管局领导十日内确定密级。在确定密级前,产生该事项的处室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
第十九条 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解密;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或者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由分管局领导决定延长或者解密。
第四章 教育和检查
第二十条
局办公室定期对全局工作人员开展保密教育。第二十一条
各处室要定期进行保密检查。办公室不定期对各处室保密工作进行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处室发现失密、泄密事件,应在24小时内向局分管领导报告,及时做好补救工作,把失密、泄密的影响、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查清原因,消除隐患。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并于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保密制度
养老院信息保密制度
一、目的
为尊重老人及老人家属的隐私权,确保入住老人及家属信息的保密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入住老人及老人家属相关信息
三、内容及要求
1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保密意识。
2确保入住老人的档案、信息等保密,不得将入住老人及其家属的信息内容、电话随意泄露。不得随意增删、泄露有关资料。3不准擅自将入住老人档案资料带出养老院。4必须对发生泄密行为迅速予以制止和举报。
第四篇:保密制度
第一部分 机构职责
保密委员会设臵及职责要求
中央保密委员会是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地方各级党的保密委员会是党管保密的专门组织。区县(市)和管理区均应按要求设臵保密委员会,健全保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建立相应的保密规章制度,对本单位保密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具体是:
1、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决定;贯彻执行上级保密委员会的有关保密工作指示、部署。
2、制定保密工作发展规划和保密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研究决定单位保密工作的重大问题和审查审批保密管理有关事项。
4、组织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涉密人员管理的领导。
5、制定保密技术(含人防、物防、技防)发展规划并指导、组织实施。
6、开展保密监督检查工作,协助查处本单位发生的重大泄密事件。
7、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保密委员会报告工作,并提出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的意见、建议。
保密工作机构设置及职责要求
一、专职工作机构
保密工作专职机构即各级保密工作管理部门。目前,我市的保密工作专门机构为市、区县(市)两级国家保密局。市、区县(市)国家保密局与市、区县(市)委保密委办公室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市国家保密局下设保密法规宣传科、保密技术监管科、保密技术检查中心和涉密载体销毁中心4个科(中心)。主要职责如下:
1、保密法规宣传科。负责宣传贯彻上级党委和政府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保密法律法规;制定全市保密宣传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地方性保密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修订和报审工作;指导和监督全市依法确定国家秘密和保密期限工作;负责全市保密工作队伍的培训、保密业务指导、保密法规咨询等工作。
2、保密技术监管科。负责制定全市保密技术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市各机关、单位的保密检查;负责对全市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密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监督《保密法》及其他保密法规的实施;负责对涉密单位、涉密网络及涉密事项进行审批、技术检查和监督;负责对全市印刷、复印行业复制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单位的监督管理;负责对国家统一考试的保密监管工作;负责对外宣传资料和境内公开出版物的保密审查,以及对全市邮寄、携带出境或向境外提供的文件资料进行保密审查监督和管理工作;负责对本市新组建的副处级以上单位受文条件审验;负责组织全市保密新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督促、指导失泄密案件的查处工作;负责对全市保密技术监管工作的调研。
3、保密技术检查中心。负责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泄密漏洞检测,并提出相应的技术防范方案;负责通信、办公自动化和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电磁泄漏检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方案;负责对互联网和其他公共网络上网信息涉密情况进行保密检查;负责为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部位)安全保密环境及重大涉密活动、重要涉密场所提供保密技术检查服务;负责保密技术设备的研制、鉴定和推广应用工作;负责保密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4、市涉密载体销毁中心。负责全市纸介质、磁介质秘密载体和机关、单位内部工作资料的销毁管理工作;负责承担全市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涉密载体的销毁工作;负责对全市涉密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的定点维修服务工作;负责对市涉密载体销毁基地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对全市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联系电话:7786386。
二、兼职机构
机关、单位应当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在各级保密委员会的领导下履行具体管理本机关、单位各类秘密的职责。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保密领导小组组长,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负责,选配专职保密干部从事日常保密管理工作。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1、经常研究单位的保密工作,提出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的具体意见。
2、组织本机关、本单位人员学习党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文件、保密法律法规,开展普及保密法知识教育及其他形式的保密教育。
3、根据保密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单位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操作性强的保密制度,以及保密措施。
4、按照法定程序,确定定密责任人。按照本行业、本系统《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及其密级和保密期限,并在国家秘密载体上作出标识,明确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
5、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保密标准等规定要求,对国家秘密载体,密件、密品,涉密信息系统,保密要害部门、部位采取技术防护措施。对国家秘密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接触、使用国家秘密,进行严格管理和审批。
6、加强对涉密人员管理,明确涉密人员的权利、岗位责任和要求,经常开展教育培训,不定期地进行保密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7、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规定,配合有关机关开展泄密案件调查,对已发生的泄密案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保密部门报告情况,及时查处泄密案件当事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等。
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
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机关单位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是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
1、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保密监督,模范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和下列保密守则:
⑴不泄露党和国家秘密。
⑵不在无保密保障的场所阅办、存放密级文件、资料。⑶不擅自或指使他人复制、摘抄、销毁或私自留存带有密级的文件、资料。确因工作需要复印的,经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复印,复印件按同等密级文件管理。⑷不在非保密笔记本或未采取保密措施的电子信息设备中记录、传输和储存党和国家秘密事项。
⑸不携带密级文件、资料进入公共场所或进行社交活动,特殊情况下由本人或指定专人严格保管。
⑹不准用无保密措施的通信设施和普通邮政传送党和国家秘密。
⑺不准与亲友和无关人员谈论党和国家秘密。⑻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
⑼不在涉外活动或接受记者采访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确因工作需要涉及或提供党和国家秘密的,应事先报经有相应权限的机关批准。
⑽不在出国访问、考察等外事活动中携带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物品;确因工作需要携带的,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2、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保密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在研究、部署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工作时,要同时对保密工作提出要求,作出安排,做到业务工作管到哪里,保密工作也要管到哪里。
3、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内容。包括: ⑴自觉接受保密监督,模范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和各项保密制度,带头贯彻执行上级关于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决定,及时了解保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
⑵主要领导全面担负保密工作的领导责任,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担负具体组织领导保密工作的责任。
⑶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执行上级保密工作方针、政策、指示、决定的具体意见和措施,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保密工作,及时处理保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失泄密事件。
⑷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上级的保密工作文件和指示,有计划地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
⑸贯彻执行保密法规,制定实施保密工作计划。组织依法定密工作,健全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加强保密管理,进行督促检查。
⑹对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重要活动、会议或项目,组织制定保密工作方案,采取保密措施。
⑺认真总结本单位的保密工作,组织查处失泄密事件,表彰保密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⑻积极为保密部门和保密干部做好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4、部门(科室)领导保密工作责任制内容。⑴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保密工作的文件和规章制度,做好本部门(科室)的保密工作。⑵不定期地组织本部门(科室)人员学习有关保密工作的文件,经常对主要岗位人员特别是涉密岗位人员进行保密教育。
⑶了解和掌握本部门(科室)业务工作中的保密范围,把保密工作纳入业务管理工作,经常进行督促和检查。
⑷自觉遵守保密纪律,监督、检查本部门(科室)保密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堵塞漏洞,防止各类失泄密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失泄密事件,必须逐级上报。
5、各级领导干部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的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对认真履行保密工作职责,为保守党和国家秘密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或奖励。对玩忽职守,不认真履行保密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失泄密的领导干部,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保密专(兼)职干部职责
各机关、单位保密干部是本机关、单位保密组织及其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在保密部门及主管部门负责人领导下工作,主要职责是:
1、认真学习党和国家保密工作方针、政策,熟悉本单位保密范围及密级和内部事项,保证保密法规、上级保密组织的指示和本单位保密制度的贯彻实施。
2、组织实施保密宣传教育,普及保密法律知识,开展保密工作理论研讨活动,加强保密工作理论建设。
3、具体承办涉密文件的收发、传阅、保管、复印、借出、清退、缴毁等工作。
4、指导本单位经管国家秘密的工作人员和涉密人员做好保密工作,并予以检查、监督。
5、检查本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及所属单位保密工作,堵塞各种泄密漏洞。
6、参与查处本单位泄密事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泄密损失。
7、积极向保密组织和领导提出加强保密工作的建议。
8、承办上级保密工作部门和领导交办的保密工作事宜。
第二部分 工作制度
保密宣传教育制度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单位干部、职工的保密宣传教育,增强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和保密能力。
1、保密教育的对象是机关干部职工,重点是知悉、接触和掌握秘密事项的涉密人员。
2、保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党对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国家和省、市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本行业、本单位制定的保密规章制度;失泄密案件分析警示教育和国际国内窃密与反窃密斗争形势教育;保密工作基本常识教育,包括技术防范手段及方法。
3、机关、单位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和干部职工理论学习每年要组织学习一次保密知识。同时,利用大小会议、讲座、网络内刊、电教片、知识竞赛、板报展览等形式,及时宣传、经常提醒。
4、每年组织针对涉密人员的专题教育培训1次以上。
5、机关、单位要经常组织对单位干部职工遵守保密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提高保密意识和保密业务水平。
6、重大涉密活动和重大节假日前,机关、单位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保密宣传教育和专项检查活动。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涉密人员的权利、岗位责任和要求,对涉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
1、按照涉密工作岗位界定涉密人员,按照涉密人员接触、知悉或经管国家秘密的程度,将涉密人员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2、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重点考查其现实政治表现、工作表现,学习、遵守保密法规、制度和保密纪律等方面的情况。
3、凡经保密审查、审核批准进入涉密岗位的涉密人员必须接受保密教育和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享受履行职责应有的权利。
4、涉密人员应当自觉学习和熟练掌握保密法律法规,定期向本单位的保密组织汇报执行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纪律的情况,接受本单位保密组织的检查监督。
5、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批准、任用和聘用涉密人员的主管部门批准。经批准出境时,涉密人员不得向境外组织、机构、人员泄露自己的工作性质及知悉的国家秘密事项。
6、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
定密是保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源头。做好定密工作是各机关、单位必须履行的一项保密义务。
1、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2、机关、单位应当明确定密责任人。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3、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4、机关、单位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将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5、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6、机关、单位对承载国家秘密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不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7、机关单位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本机关、单位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变更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8、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对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原保密期限届满前重新确定保密期限。提前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的,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9、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
国家秘密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一、制作
1、制作秘密载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的应当编排顺序号。
2、纸介质秘密载体应当在本机关、单位内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印制。禁止将纸介质秘密载体委托不属定点的社会行业,如私营或者个体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或合资、合作企业印刷、制作。
3、磁介质、光盘等秘密载体应当在本机关、单位内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单位制作。
4、制作秘密载体过程中形成的不需归档的材料,应当及时销毁。
5、制作秘密载体的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使用电子设备的应当采取防电磁泄漏的保密措施。
二、收发
1、接收国家秘密载体,要严格履行清点、签收手续。具体内容包括:
(1)检查送达的密件是否是发给本机关、单位。不属本机关、单位的,不能接收,当即退回投递人员。
(2)检查信封、袋、套密封是否完好无损,确认未被拆开和漏失,才能接收。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单位主管领导和发文单位处理。
(3)检查签收单上的登记与密件实物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不能接收,同时要及时告诉发文机关,并要求投递人员弄清原因。
(4)各项情况检查核对没有问题时,再由接收人员签名和注明接收时间,加盖单位收发专用章。
2、国家秘密载体包装应当由单位的机要保密人员或有关专门人员拆封。拆封前要注意检查:
(1)是否注有“ X X 亲启”的字样,如果属于指定人员拆封的,要交给指定人员处理。
(2)拆封取出密件后,要检查信封、封袋、封套内是否有遗留的密件。
(3)要将收到的密件与同时寄来的通知单进行核对,如果有不相符的情况时,要及时与发文(件)单位联系,把情况搞清楚。(4)要妥善保留发文(件)通知单,以备查询。
3、接收人员应当对所接收的国家秘密载体,及时在收文(件)登记薄上登记造册。具体内容包括:
(1)收文(件)日期、收文(件)编号(文件字号)。(2)文件、资料标题名称或者简要内容、密级、保密期限、份(件)数和分发。
(3)使用处理意见等栏目。
收文(件)登记簿应当保存一定的时间(一般为3—5年),以备查询。
4、分发国家秘密载体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严格按照限定的接触范围分发,不能擅自扩大范围。限定范围以外的机关、单位因工作需要要求增发的,应当经过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2)分发时应当认真填写密件分发表。分发表的内容应当包括收文(件)单位、发文(件)时间、文件资料标题名称或简要内容、文号(编号)、密级、保密期限、发放范围、缓急情况、份(件)数、总份(件)数等栏目。
(3)认真填写发文(件)通知单,通知单所填写内容一定要与密件分发表中的收文单位名称、文件资料标题名称和所发出的份(件)数相符。通知单要随同发出的密件装入领土或者封袋(套)内。
(4)封装密件时,要仔细核对信封或封袋(套)上的收文(件)单位名称与文件通知单所填写的名称是否相符,在确认名称一致,发出的密件份(件)数核对无误时,才能密封。
(5)认真填写供机要交通或机要通信部门交接和投递签收的交接清单。
(6)密件分发完毕后,要对所剩余的密件进行清点,发现数量、剩余数量相加要与总数量相一致。
三、传递
1、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应当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交能线路,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如包装密封,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单位。
2、传递秘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非邮政渠道传递;
3、向我驻外机构传递秘密载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通过外交信使传递。
4、采用现代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传输国家秘密信息,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四、使用
1、国家秘密载体由主管领导根据秘密载体的密级和制发机关、单位的要求及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本机关、单位知悉该国家秘密人员的范围。
2、阅读和使用秘密载体,应办理登记、签收手续,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场所进行。
3、机关、单位的领导阅读秘密文件、资料,可以采取传阅的方式进行,由经办人员负责,专夹专阅。
4、汇编秘密文件、资料时,应当经原制发机关、单位批准。经批准汇编秘密文件、资料时,不得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确需改变的,应当经原制发机关、单位同意。汇编秘密文件、资料形成的秘密载体,应当按其中的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管理。
5、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秘密载体,应当按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管理。
6、传达国家秘密时,凡不准记录、录音、录像的,传达者应当事先申明。
五、复制
1、复制制发机关、单位允许复制的机密、秘密级秘密载体,应当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2、复制秘密载体,不得改变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3、复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登记手续;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的戳记,并视同原件管理。
4、涉密机关、单位不具备复制条件的,应当到经过保密审查的定点单位复制秘密载体。
六、保存
1、保存秘密载体,应当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并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场所,应当将秘密载体存放在保密设备里。
2、涉密机关、单位每年应定期对当年所存秘密载体进行清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按照规定应当清退的秘密载体,应及时如数清退,不得自行销毁。
3、涉密人员、秘密载体管理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将所保管的秘密载体全部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需要归档的秘密载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法律规定归档。
4、被撤销或合并的涉密机关、单位,应当对秘密载体移交给承担其原职能的机关、单位或上级机关,并履行登记、签收手续。
七、维修
对存储有国家秘密信息的非纸介质载体,原则上应由机关、单位内部的技术人员检修和保养,或交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定点的维修部门检修;确需外送维修的,应当拆除信息存储部件或进行专业销密处理。
八、销毁
1、禁止将秘密载体作为废品出售或私自销毁秘密载体。
2、销毁秘密载体应当经本机关、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履行清点、登记手续,送保密主管部门指定地点进行监销。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制度
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国家秘密较多的机构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配备、使用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设备。
1、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确定,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严格管理、责任到人、严密防范、确保安全。
2、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根据实际需要安装电子监控、防盗、报警等保密安全装臵,配备密码文件柜等安全保密设备,并对防范设备的有效性应经常进行检查。
3、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上岗要严格把关,在岗要经常教育。
4、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因工作需要参观保密要害部门部位需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5、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使用的设备和产品,应符合保密管理要求和保密技术标准;使用进口设备和产品,应进行安全技术检查。涉密单位要有独立的保密室,保密室应设在二楼以上,靠近办公室和领导办公室,达到“三铁一器”(铁门、铁窗、电脑密码柜和报警器)要求。
6、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禁止使用无线网络和无线电话。未经批准,禁止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拍照、录像和录音等。
信息系统及信息设备使用保密管理制度
为规范和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及存储介质、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信息设备使用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制定本制度。
1、机关、单位应当建立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保密管理责任制。机关、单位主要领导负责总责,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负责具体组织协调,保密工作机构和信息化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管理工作。
2、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按照存储、处理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分为涉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非涉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实行分类管理。集中存储、处理工作秘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参照秘密级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
3、涉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要求进行,选择具有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单位承担。资质单位应当签订保密协议。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前应当经过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4、涉密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应当指派专人负责,严格设定用户权限,严格控制涉密信息输出和互联网及其它公共信息输入。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级、主要业务应用等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报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5、涉密信息设备应当统一采购、登记、标识、配备,并明确涉密信息设备的使用管理责任人。涉密信息设备的使用和保管场所应当安全可靠。
6、涉密信息设备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离职、离岗时,机关、单位应当收回其使用、管理的涉密信息设备,及时取消有关涉密信息设备的访问授权。
7、携带信息设备外出,应当经过机关、单位批准和登记,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信息设备维修和销毁,应当在本单位内部或保密部门指定的单位进行。
8、涉密信息系统使用管理,严格禁止下列行为: ⑴将涉密信息系统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⑵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⑶在未经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⑷在低密级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高密级信息;
⑸擅自改变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
9、信息设备使用管理,严格禁止下列行为: ⑴将涉密信息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⑵使用非涉密信息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 ⑶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存储介质;
⑷使用低密级信息设备存储、处理高密级信息; ⑸在未采取技术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复制到涉密信息设备;
⑹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共用打印机、扫描仪等信息设备;
⑺在涉密场所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配备或安装麦克风、摄像头等音频视频输入设备;
⑻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或配备无线键盘、无线鼠标等无线外围装臵的信息设备处理国家秘密;
⑼擅自卸载涉密计算机上的安全保密防护软件或设备; ⑽将涉密信息设备通过普通邮政或其他无保密措施的渠道邮寄、托运。
10、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人员、运行维护人员的管理,开展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和岗位考核,增强使用和运行维护人员的保密法纪观念、责任意识和知识技能。
重大涉密活动(会议)保密管理制度
机关、单位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出具体要求。
1、凡组织举办涉及国家秘密的活动(会议),必须在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进行,并视情况设臵警戒区域和警卫人员,采取严格的安全保密措施,不得在公共场所特别是涉外宾馆、饭店召开涉密会议。
2、涉密活动(会议)举办前,保密部门应对会场扩音、录音设备进行保密检查。严禁使用无线话筒录音或以无线代替有线扩音设备。
3、涉密活动(会议)举办前,应将与会人员名单呈报分管领导审定。与会人员进入会场必须签名登记,且不得带入手机等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信息设备。严禁与涉密会议无关人员进入会场。
4、会议开始,会议主持人对与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并严格执行保密纪律。
5、涉密会议记录,要用统一编号的记录本指定专人记录,会后按规定统一收回、保密或销毁。凡会议规定不准记录的,与会人员不得记录,不得录制声像制品;确需记录或录制的,须经主办单位批准,其记录本或制品按同等密级文件要求妥善保管;
6、会议印发的秘密文件、材料,要严格管理,标明密级,专人负责统一编号、登记分发和履行签收手续,会后按登记清单及时收回。严禁向与会议无关人员提供涉密会议材料;
7、涉密会议期间发现文件丢失或被窃,必须立即报告,及时追查,设法挽回损失;
8、会议结束后,要对会议场所、住地进行保密检查,不得有文件、笔记本等遗漏。
涉外工作保密管理制度
1、涉外活动中,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既要热情友好、以礼相待,又要提高警惕,防范各种可能出现的情报收集活动。
2、对外接待要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对外接待活动中,应从实际出发,规定参观区域、路线,有禁区的要明确标明禁区,向参观人员介绍情况不得涉及国家秘密。未经主管部门同意和安排,任何涉密单位不得擅自接待境外人员参观访问。
3、同境外人员洽谈业务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在业务洽谈中,除特殊情况经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批准外,不得超出或改变洽谈范围,更改洽谈口径。
4、如有境外组织、机构和人员来电、来函或来人了解情况、索取资料时,属于保密部分的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和保密部门请示,不得擅自回复,更不得在回复中涉及国家秘密。对外交往与合作中确需提供国家秘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事先经过批准,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要求对方承担保密义务,所提供的秘密事项应当有文字记录。
5、凡因工作需要,外出考察、学习的人员必须经过审查,并在出国前接受保密教育,出国时不得擅自携带秘密文件、资料、物品等,确因工作需要携带的,应按照国家海关和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6、出国期间应保持高度警惕,严格遵守我国保密法规,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场合谈论或处理涉及国家秘密事项。
7、涉外工作人员要热爱祖国,保持民族气节,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严守纪律,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不拿原则作交易,不利用职权谋私利,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懂得涉外保密知识和防间谍知识,具有应变能力。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1、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机构,落实审查职责,做到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专人实施。
2、机关、单位在公开信息前应当依照保密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审查。审查应坚持“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原则。
3、机关单位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应由承办单位提出具体意见,经机关、单位指定的保密审查机构审查后,报机关、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审批。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对外公开发布信息。
4、信息公开审查程序应当与公文运转程序、信息发布程序结合,防止保密审查与信息公开脱节。
5、机关、单位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下列信息:
⑴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信息;
⑵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⑶其他公开后可能危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6、不同单位共同形成的信息拟公开时,应由主办的单位负责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并以文字形式征得其他机关单位同意后方可予以公开。
7、机关、单位对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属于主管业务方面的,逐级报至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部门确定;其他方面的事项逐级报至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8、机关、单位应当建立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台帐备查。
9、信息公开未经审查或审查把关不严造成失、泄密的,依法追究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泄露国家秘密报告和查处制度
为加强对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和规范报告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报告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1、泄密事件,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事件。
2、泄密事件实行一事一报的逐级报告制度。具体程序如下:
⑴机关、单位发现泄密事件后,应立即报告本单位保密领导小组负责人和主管领导,保密领导小组负责人和主管领导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同时向本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可先口头报告简要情况,同时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泄密事件造成的损失。
⑵本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在24小时内向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书面报告有关泄密情况。情况紧急时,可先口头报告简要情况。
3、报告泄密事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⑴被泄露国家秘密事项的内容、密级、数量及其载体形式。
⑵泄密事件的发现经过。⑶泄密责任人的基本情况。
⑷泄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⑸泄密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⑹已进行或拟进行的查处工作情况。⑺已采取或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4、泄密事件查处工作是指对“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调查处理。包括:
⑴泄密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
⑵泄密事件的内容、密级、危害程度、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⑶造成泄密事件的主要原因。⑷泄密事件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⑸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以及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的情况。
⑹对有关泄密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5、泄密事件查处工作应当坚持实是求是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6、泄密事件的查处由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和公安、检察等职能部门,依照《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组织查处。
7、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下落不明的,自发现之日起,绝密级10内,机密、秘密级60日内查无下落、应当按泄密事件处理。
8、对发生泄密事件隐匿不报或故意拖延时间,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单位当事人和领导人的责任。
9、发生泄密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应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落实保密措施,防止泄密事件再次发生。
第五篇:保密制度
为落实保密法和军工企业保密资格认证制度,根据我公司参与军工项目研发与生产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军工项目保密领导组织
保密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主要职责是:负责公司军工项目的保密工作。界定密级、制定保密制度、进行保密监督和保密检查;确定与军队联系的责任人、对涉密载体信息的传送、复制、存储、使用等,对涉密人员的上岗、在岗、脱岗:对涉密计算机系统、相关设备以及对外宣传等工作进行管 理。还有其他需要涉密管理的内容。
二.涉密等级与密级界定
(1)保密期:按军工企业保密资格规定,我公司军工项目属密级,保密期为10年。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3年,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2年,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1年。(2)密级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方案、结构设计、电路设计、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样机、模型、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合同协议、相关的函电及信息等。
(3)泄密界定:向公司规定的涉密人员以外的人,泄露军工项目的密级载体资料;帮助或辅导他人使用军工项目的技
术:许可他人参观技术使用或产品的生产过程:许可他人转让、使用甲方技术等。
三。涉密部门,涉密人员的确定
1、主要涉密部门:是公司的研发部,涉密的主要人员是xxxxxx xxx xx xxx(在军品管理方面):涉密的次要人员是研发部临时确定的相关测试人员。该部门的保密工作由朱涛负责。
2、次要涉密部门:是公司的生产部,涉密的次要人员是涉及生产配置技术资料的生产人员。该部门具体的保密工作由蔡海平负责。
3、涉密信息的渠道负责人:
(l)xxx负贵与军方相关领导沟通军工项目的全面工作:
(2)xx除了负责军工项目信息资料(包括视频资料)的归集、保管、借阅、复制等工作外,还负责与军方研究所沟通相关技术与产品信息的工作:
(3)xx负贵与试用单位的信息沟通,在沟通前要先征求保密领导小组xx副组长的意见,沟通后要及时反馈沟通情况。
(4)未经保密领导小组组长的许可不得擅自与军方相关人员联系。
4、军工项目样品的管理人:
军工项目样品(包括相关手_』明)由研发部门负责管理。存放地点为研发部的实验室,样品管理人为研发部的xxx。实验室钥匙的管理与样品的登记、借用、保存等管理规定,由研发部制定。
5、军工材料的管理人:库管xxx。在军工材料管理上由研发部负责。
6.军工项目研发合同管理人t由xxx保管。未经保密领导小组组长许可,不得向任何人泄露该合同的任何内容。
四.军工项目保密嗣度
1、涉密人员的管理:上岗前由办公室负责进行保密法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并签订保密协议:上岗后,由各涉密部门对本部门涉密人员进行军工项目保密检查、监督管理,办公室协助:离岗时,要向部门移交相关涉密资料载体,由办公室核实确定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严格按保密法规定和军工企业涉密规定,坚守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问的要求。
2、涉密通讯的管理:不在通讯时谈论涉密信息,对方谈话涉及秘密信息事项时应及时制止:不得使用馈赠的手机谈军工项目:不得使用手机短信传送军工项目秘密信息:不得将普通手机与涉密信息系统连接:不得在涉密场所使用普通手机;不得擅自用手机拍照或录音、录像。
3.涉密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不得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和随意拷贝他人文件;不要使用盗版软件或来历不明的软盘和光盘存储介质;不得在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处理和存储涉密信息;不得在涉密计算机上安装视频、音频等输入装置(调试的除外):不得利用未加密的电子
函件传递、转发或抄送秘密信息:不泄露口令、密钥和其它安全保密措施:严格执行“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规定。
涉密硬盘中重要的数据要进行安全备份;要安装高等级防火墙安全软件,打好安全补丁,定期使用杀毒软件扫描系统,防止病毒的侵入;设置安全口令不得少于十个字符,并每周更换一次;涉密信息,不得在QQ窗口沟通,也不得用未加密的邮件传送。临时协助进行军工产品测试的人员涉密管理,由研发部负责。
4.涉密载体的管理:未经公司保密领导小组的允许,不私自复制、保存、出借、销毁涉密介质;不私自扔带涉密计算机和介质外出;不私自将涉密计算机送往外部修理。5.涉密宣传与报道的管理:未经公司保密领导小组组长批准不得对外宣传报道;对外公开宣传报道时,军方单位代号、真实名称、掩护名称不得同时使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不得涉及国家秘密,特殊情况需要涉及军工项目秘密的,应当办理审批手续:涉及密级的宣
传用品的印制必须经保密领导小组组长的批准:宣传用品涉及军工项目秘密的,应按涉密资料保管,并按规定办理领用手续。
6、涉密会议的管理:未经军方主办涉密会议(或技术鉴定会)的批准,我公司参加涉密会议的各部门或个人,均不得进行私自的涉密询问、照相、录像、录音等活动。未经参会的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在会下私自会见军方人员,沟通交流涉密的军工项目。
7、泄密报告的管理:(1)发现军工项目秘密载体在使用中下落不明,应在八小时内向公司保密领导小组报告,向军方报告不得超过24小时,同时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2)确认泄密事件的期限,绝密级IO日内无下落,机密级、秘密级60日内查无结果的,以泄密事件论处。8.军工样品和
公司保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军工项目的保密监督检查工作。研发部是保密领导小组委托的军工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涉密军工档案的具体工作;办公室是保密领导小组委托的日常监督检查部门,具体开展日常的涉密监督与检查工作。材料的管理:研发部负责军工材料管理和军工样品的管理,特别是军徽和军帽的管理,完善相关管理规定。由办公室协同研发部定期盘点检查。
9、军工产品的生产管理:由公司生产部负责制定,经审批后落实保密规定。
五,涉密监督检查制度
公司保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军工项目的保密监督检查工作。研发部是保密领导小组委托的军工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涉密军工档案的具体工作;办公室是保密领导小组委托的日常监督检查部门,具体开展日常的涉密监督与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