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提高认识、未雨绸缪,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沂源县国土资源局
单吉成)
沂源县位于淄博市南端,地处鲁中腹地,是沂河、大汶河、弥河的发源地。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地质复杂多样,全县总面积163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6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8亩,森林覆盖率为26.2%,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由于人多地少,森林覆盖率低,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环境十分复杂。随着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和其它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工程活动日益频繁,对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县境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地面裂缝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这些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地质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的危害,有利于采取科学方法及时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减少损失,加快推进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程,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县地质灾害的现状及成因
沂源县是山东省8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县之一,是淄博市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3个乡镇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有27处,其中滑坡10处、崩塌13处、泥石流2处、地面 沉陷2处、往年发生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7.5万元,威胁人口共计2800多人。其中较为严重的有西里镇唐庄村山体滑坡、鲁村镇政府及丁家庄采空塌陷、西里镇、东里镇岱崮地貌山体崩塌等。特别是西里镇唐庄村山体滑坡尤为严重。鲁村镇政府及丁家庄采空塌陷位于鲁村镇镇政府驻地和丁家庄。鲁村镇政府驻地及附近供销社大楼和鲁村二村等房屋的墙面、地面出现大面积裂缝;丁家庄河北侧的150多户民房墙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开裂,裂缝长1000-4000mm,宽10-50mm,墙面倾斜达10-30mm,丁家庄小学经有关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一旦发生灾害,后果不堪设想。石桥乡关河峪滑坡危险区位于关河峪村中居民集中地段,滑坡体长23米,宽200米,厚5米,体积约20000立方米。滑坡表面呈现阶梯状,滑坡上民房分三个台阶展布。2001年7月,由于连降暴雨,中间台阶边沿塌落约50立方米,将下一台阶民房破坏。该滑坡为坡冲积物被河流切割成陡坡,其基底为花岗片麻岩风化带。目前仍存在严重隐患,如遇连续降雨或降水强度较大,滑落的可能性较大。三岔乡泥石流易发区位于山沟谷,由于岩体破碎、风化残积物较多,植被稀少,有较好的汇水条件,如遇暴雨易产生泥石流,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
2005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把地质灾害防治纳入了全县经济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设立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层层落实防灾工作责任制,加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严格实行灾害预警预报、灾情速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等各项工作制度,全县未发生较大的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因季节性常发暴雨,雨水渗透,我县也发生过小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2005年7月2日晚,强暴雨过后,土门镇龙泉村北部一户院墙因地基下滑倒塌,砸毁前一户的平棚,并危及下面几户民房的安全;2005年6月17日,西里镇太平官庄村、桑树峪村两处发生小规模崩塌;2005年7月,三岔乡毛台村西北、文坦河西岸降雨两个多小时又出现了较大滑坡。由于各级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避免了灾害损失,但这些灾害点的存在仍然严重威胁着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纵观沂源县地质灾害现状和变形发展,沂源县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危害大的成因主要与岩性结构、地形地貌、大气降水强度、地下水活动状况、河水淹没和侵蚀作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所致。即一是地形、地质构造与岩性的不利组合,县境内的山谷和斜坡地形绝大多数位于软质斜坡地带,而软质岩体抗风化能力弱、表层岩体风化强烈,其上形成较厚的松散土体,其透水性大于基层泥页岩,在接触部位易形成软弱带,而导致滑坡。二是县境内的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产生的大量地表水无法排泄,地质蠕变会导致滑坡,暴雨或长时间连续降雨后,会变形加剧。三是河水对边岸淹没或冲刷,造成斜坡受浮托力和动、静水压力的严重影响,斜坡易失稳下滑。四是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所致,据初 步调查,县域内7个地质灾害点均与不合理的前缘切坡和后部建筑加载因素密切相关,这充分说明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使地质环境条件更加恶化,成为诱发各类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二、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长期以来,沂源县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减缓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对此,县委、县人民政府已引起了高度重视,2002年聘请了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家对全县范围的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以及破坏程度等进行详细调查,编制了《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为有效开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编制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制订防灾预案,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先后筹措近60万元资金对土门镇龙泉滑坡区进行有效治理,对15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实施了搬迁避让,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将损失压缩到最小程度,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乡镇和基层组织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到位;二是基层防治管理体系薄弱,机制不完善,难以适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防治工作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三是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淡薄。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基础设施建设没有 充分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按操作程序施工。四是地方财力匮乏,专项治理经费不足,就连上级立项治理的地质灾害的匹配资金亦难以落实到位等。因此,县、乡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务求实效,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使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全县地质灾害面临的严峻形势,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来越显现出十分重要和迫切。为此,结合沂源实际,现提出如下对策:
(一)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围绕以人为本,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不留后患。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灾害治理与环境保护同步,注重实际,务求实效,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围绕这一指导思想,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乡、村、组及相关部门要层层组建防灾减灾领导机构,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职能部门主动抓,干部群众配合抓,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格局,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确保领导认识到位,责任明确 到位,措施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二)认真制订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制度建设
凡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乡镇,应立足于本辖区地质灾害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制订出防灾减灾预案,明确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区和重灾区,进行分类管理,会同县直有关部门组建并建立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动员、监测信息、灾害调查、人员疏散、医疗救护、搬迁安置、秩序维护、抢险调度等工作小组,落实各工作小组负责人和组成人员,逐一明确各工作小组的职责任务,以保证宣传教育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展开,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监测信息工作要做到灾害易发期日测日报、定人定岗监测,随时洞察灾害变形发展态势,保持上下左右的信息联系,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便于灾害调查组及时对辖区内险情明显的区域或已发生灾害的范围、成因、危害程度及发展态势展开全面的调查,从而有利于人员物资疏散组织力量动员、疏散灾区或危险区的人员和财产,按预定路线疏散到安全地带。医疗救护组、秩序维护组、搬迁安置组和抢险救灾调度组,分别承担灾害发生后的伤病员施救、维护灾民正常生活秩序、临时安置灾民和调度因抢险救灾急需的人、财、物,确保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各工作小组人员可因实际情况确定,既要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又要相互联动,通力协作。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如报告制度、值班制 度、岗位纪律等,以保证防灾减灾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作战,格尽职守,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三)规范地质灾害治理行为,使地质灾害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应严格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不按规划设计方案操作,不作灾害风险性评估,不作地质勘查的施工队伍或个人,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引发地质灾害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对破坏环境或擅自在松散岩土体或建筑物体上增加荷载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处罚。今后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寓地质灾害防治于其中,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源头把好关,守好门,坚决遏制不合理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从而有效地规范地质灾害治理行为。
(四)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
为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县、乡政府应把必要的专项治理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要树立“花钱买安全”的思想,结合县、乡财力匮乏实际,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县、乡政府要以避让为主、治理为辅,能避让的要尽量避让,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那些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的地质灾害治理上去,对20万元以内地质灾害的治理经费,县、乡要共同承担;20万元以上的灾害治理,县、乡除要及时足额匹配本级财政应承担的部分治理经费外,应组织专门人员,加大跑上争取治理资金的力度,争取国家、省、市对县境内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投入,力求多方筹 集资金,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不留后患。
(五)统一认识,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性工程,事关社会稳定和千家万户安全的大事,是实践“三个代表”中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落脚点。因此,全县各族人民要自觉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再认识,发扬敢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涌跃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行列中来,按照当地政府制订的防灾预案,主动提供灾害信息,协助政府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各乡镇要适时利用有线电视、广播、会议、传单等形式,并辅以设置咨询服务点,开设热线电话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群众支持配合并积极投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广大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基干民兵要站在与地质灾害作斗争的前列,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打一场地质灾害防治的人民战争。各有关部门要绝对服从统一指挥,既要主动出击,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二〇〇六年五月十六日
第二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几个方面
(一)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度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各乡镇、各部门将调整后的相关领导、相关责任人、监测人员电话号码收集整理后通知我局,由县气象局和我局通过移动短信平台以短信消息的方式共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消息”。同时接到上级发布的气候变化通知,随即通知各国国土资源所,由各国土资源所传达至各个监测点检测人员,确保信息畅通。
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将各隐患点应急预案发放到相关责任人手中。特别要是监测人员电话有变化立马上报县局,便于查询。针对换届后个别领导工作业务不熟,我局还专门印发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手册,发放到了乡镇各领导手中。
(二)严格遵守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和速报制度
详细制定汛期值班人员须知和值班人员地质灾害速报须知,执行24小时值班,县局对值班情况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和责任人必须高度负责,不能脱岗。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合江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接到地质灾害灾情后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要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县应急办和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 1
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在30分钟内将灾情详细情况书面报告县应急办和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三)应急准备工作
一是提高了地质灾害应急能力。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加强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快组建专群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交通、通信和专业设备,形成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严密、科学的应急工作流程。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储备,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要强化基层地质灾害防范。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大力支持和推进村社地质灾害监测、巡查、预警、转移避险等应急能力的建设。要求雨天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专人盯守巡查。
(四)认真开展隐患调查和动态巡查
由于当前气候异常,要求各乡镇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经常性巡回检查。对各辖区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所有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特别是旅游区、学校、人口聚集区、公路沿线、非煤矿山)逐一进行排查,重点检查隐患点变化情况、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完善和防灾责任的落实情况、防灾避险措施及准备情况、预警预报信息的传送、汛期值班工作制度、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子的发放情况、监测人的监测情况等,做到不留死角,消除隐患,并将排查结果及时
反馈我局。特别是加强了对非煤矿山和在建工程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要求矿山和在建工程项目落实相关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签订防灾责任书,落实相关防灾措施。对不合格的工地和矿山发出整改通知。
(五)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自救措施的宣传。
重庆五道防线严密监测地灾:加强落实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专家驻守、应急处置、督察督办、
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版石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害性大,防灾减灾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切实做好今年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县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如下,各村(居)、驻镇各有关单位,按照方案抓好落实。
一、地质灾害点分布和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村宅后滑坡,村房前滑坡,村宅后滑坡,村宅后不稳定斜坡,村不稳定斜坡,房前屋后高陡边坡主要分布在海螺村。
(二)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及存在威胁程度划分,我镇为一般级地质灾害点为2处,潜在的地质灾害危害点较大的为海螺村。
(三)对未列入本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地质灾害点和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虽然隐患相对较小,也应列入村(居)级防范。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和影响范围:
1、对于山前地带的房前屋后因工程建设和人为削坡所诱发的小型零星的滑坡崩塌灾害,主要是威胁边坡前后部位上的人员及房屋财产等安全,一般危害范围以50-200㎡左右为主,部份影响宽度可达20-30m、影响长轴距离可达50-60m。
2、对于公路沿线边坡所诱发的滑坡、崩塌灾害,除影响堵塞交通和毁坏公路及附属设施等外,主要是威胁通行车辆和过往人员的安全;特别是较高陡的边坡,危害范围甚至延伸至公路外部。
3、对于部份沟谷所潜在的滑坡迸发性泥石流灾害,以及境内部份大型引水沟渠或库塘渗漏所诱发的潜在滑坡泥石流隐患,主要是威胁沟谷、沟口和引(蓄)排水等设施下游的部份居住人员与房屋财产安全,潜在威胁范围较广,一旦发生后危害性往往较为严重。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组织管理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组织协调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龚升炬(镇党委书记)副组长:钟 明(镇 长)
陈永山(镇党委副书记)
肖泽红(纪委书记)
陈旺山(常务副镇长)
赖东升(副镇长)
李仁辛(副镇长)
唐素芳(副镇长)
成 员:龚汉佐、王泽庭、钟庆利、刘俊奎
(二)地质灾害防治及责任制
(1)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各行政村和镇直有关单位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政府负总责,部门具体负责,各行政村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
(2)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地质灾害点监测人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
(3)建设站:在进行镇、村规划充分考虑遭受成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公路站:加强对交通沿线边坡的检查和维护,对易发区路段要设立警示标志。
(5)水利工作站:对所管辖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水库,引水涵渠,应进行除险加固。
(6)中心小学和中学:根据学校的周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检查、整改,并组织学生进行避险演练。
(7)民政办:在地质灾害预警期内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灾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优抚工作。
四、加强汛期巡查,实施监测巡查与安全转移,建立预报预警响应规程(1)加强汛期巡查
根据国务院《地质防治条例》镇政府组织国土、建设、水利、公路、中心小学、中学等部门在汛前、汛期,汛后对危险性和灾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点,从群测群防、防灾抢险、应急准备工作等方面进行巡回检查,检查各村防灾责任组织机构,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是否发放到位,危险点监测责任人是否明确。
(2)实施灾害监测巡查与安全转移
对已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和划定的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应进行监测巡查,遇有台风或暴风雨袭击或当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所报达到3组以上时,除加大对危险点监测密度外,还应部署地质灾害点避险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做好群众及财产的安全转移工作。
镇政府已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主要由各防灾成员单位和镇应急民兵分队组成。
(3)预报预警应急响应要求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分为5个等级,Ⅰ级、Ⅱ级地质发生可能性小,Ⅲ级(注意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Ⅳ级(预警级),Ⅴ级(警报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其中Ⅰ—Ⅱ级可不予发布,Ⅲ—Ⅴ级应向社会发布,对Ⅲ—Ⅴ地质灾害预警响应,一般要求如下:
1、Ⅱ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响应,镇有关部门应做好值班工作,密切注意雨情,各村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协管员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
2、Ⅳ、Ⅴ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响应,镇防灾指挥机构及各行政村应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组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镇政府要做好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村委会应按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群众转移避让。
(4)建立灾情报告制度
1、报告时限要求:发生地质灾害,各行政村应在1小时内报镇政府。
2、报告内容:地质灾害报告内容主要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规模、人员是否存伤亡,财产损失等,已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设
1、各灾点应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规模,危险性、危害性,经济实力及可操作性,采取目视监测。设桩监测或进行回填裂缝,削坡减载,清除易滑坡物、挖设排水沟、改水渗透、砌挡墙等工程治理措施。
2、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3、加强监督,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
4、加强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积极宣传。
2015年6月10日
第四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确保我乡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继续巩固我县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在地质灾害来临时,能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杜绝或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结合我乡实际,特将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项强调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地灾防治工作意识。
1、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实际出发,从发展大局出发,从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2、组织广大干群学习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通过召开会议、刷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灾防治知识,增强广大干群地灾防治意识,提高广大干群地灾防范能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3、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劳动安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二、开展地灾评估,健全地灾防治监测机制。
1、开展地灾情况调查评估工作。
2、制定地灾防治预案和突发性地灾应急预案。
3、建立健全地灾监测网络,落实地灾汛期值班、速报、巡视、检查等各项规章制度。
4、重要地灾要设置警示牌。
三、加大防范力度,严禁人为诱发地灾行为。
1、组织地灾危险点的广大干群开展地灾防治的可行性治理工作。
2、严禁在地灾危险区内进行爆破、削坡或其它危险性的建设施工。
3、严禁无合法手续开采矿产等违法开采行为。
4、严禁持有合法开采手续的违规开采行为。
四、切实履行职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各村、各单位一把手对本地的地灾防治工作负总责,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地灾防治工作担负直接责任。
2、要站在“群众利益无小事”和“人命关天”的高度,切实把地灾监测机制、地灾预防措施以及地灾防治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层层要有责任人。
3、确保通信畅通,各村、各单位一把手和蹲村领导干部在汛期要保持通信工具24小时畅通。
4、开展经常性的地灾监测、巡查及其督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灾情、研究灾情和排除灾情,防患未然,切实把地灾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建立过错追究制度,对因地灾防治工作抓得不力、不实而导致人民生命遭受重大伤亡或人民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五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我县按照“以人为本、群测群防、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治方针,建立完善群测群防工作制度和责任体系,全面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最大限度避免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服务于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我们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概述
**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县域东接铜陵,西邻安庆,南望池州,北通合肥,是皖江城市带的腹心地带。辖22个乡镇,一个省级开发区,人口近100万,面积1808平方公里。全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山体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北部低山丘陵区,呈北东向展布,西南东零星分布。其次,部分地区存在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区和中西部的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到目前为止,全县境内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6处,其中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分别为钱铺乡将军中学、白梅乡董冲小学、浮山镇浮山中学以及**镇下**小学,另22处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人口1335人,受威胁资产2407万元以上。截止目前,我县未出现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1.健全机构,责任到位。我县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历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灾害带来的损失,巩固已有经济建设成果。现在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从原来单部门防治转变为政府重视、分级负责、多部门协作的防灾新局面。一是县政府成立了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协调、指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直1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县国土资源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22个乡(镇)相应建立起防灾领导机构,组建了应急小分队。上述组织体系的建立,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落实责任,明确目标。每年县政府都与各防治责任单位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各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的责任。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制,确保各项防治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千方百计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力争“零死亡”的防灾工作目标的实现。5月10日,县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会上姜奎堂副县长与各防治责任单位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落实,强调全县上下必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入汛期以来,省厅和市局先后召开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会后县国土资源局紧急布置、传达和落实会议精神,实行局领导分片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乡镇及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整改意见。三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每年都根据不同情况,科学编制《**县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县2012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方案》,以县政府名义下发各乡(镇),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指导。
2.提高认识,宣传到位。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县国土资源局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等在全县范围内广泛进行宣传,并在“土地日”、“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活动期间,在县国土局门口、湖滨广场等地设立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4块,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二是今年以来,在县国土局大门口电子屏幕连续滚动播放地质灾害防治和科普知识、地质灾害防治新闻报道,增强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向受地灾威胁的单位和群众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1000多份,制作地质灾害警示牌100余块。四是在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组织下,我县国土局及时召集2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各国土所负责人、矿管股、地矿事务服务中心等同志参加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培训,学员普遍反应较好,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防灾避险能力,更为进一步做好科学预防和监测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落实责任,制度到位。为了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县、乡政府和基层组织都建立并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范值班、灾情险情速报、应急调查、险情巡查等六项制度。县国土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挂点联系,并从3月26日至今,每天都安排领导带班和人员值班,在主汛期和极端天气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小分队就地住宿随时待命。
4.加强防范,措施到位。为了加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源头上减轻和避免因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不定期到各个灾害点上去检查,发现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提出整改措施,做好巡查记录,严重危险的,向乡(镇)下达督办单。二是与县气象局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预警预报信息在 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并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手中,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地质灾害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三是与气象部门联动,在浮山镇、白湖乡、金社乡、会宫镇、官埠桥镇建立了五个气象观测站,及时掌握最新天气动态,准确预报。四是在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警示牌,在隐患点附近选择临时避让场地,指定一条或几条撤离的安全线路,并让有关群众熟悉场地和线路。五是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力度。2月21日~25日,县国土资源局和安徽省地勘局326地质队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范围内的现有2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尤其是对居民切坡建房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调查涉及9个乡(镇)、开发区,21个村(居委会)。之后又邀请了市地环站专家对我县重点区域进行了的排查,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近日,结合市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我县立即发文各乡(镇)和基层国土资源所,要求对居民切坡建房安全隐患再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治理。
5.加大投入,治理到位。针对我县现有的26个地质灾害点,尤其是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争取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对将军中学和下**小学实施整体搬迁,降低威胁等级。同时对将军中学地质灾害点实行了台阶式护坡治理,目前该处安全隐患已基本消除。二是对会宫镇建设村原拔茅山铜矿塌陷地质灾害点进行回填治理及危房拆除工作,以及时消除隐患。三是对浮山中学地质灾害隐患点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要求其必须尽快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目前该处正在治理之中。四是对我县一部分重点的小型地质灾害点,如开发区鲍庄组安置点、**县香肠厂、下**居委会安置点等地质灾害隐患点,邀请了市地环站专家现场勘查,编制治理设计方案,目前各处恢复治理工作也在积极落实之中。
三、存在的问题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人员防灾技能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地质灾害防治的经济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技术水平偏低。
(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1998年水灾使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有了直观认识,防灾减灾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近几年相对平稳,没有出现特大灾害,部分群众对灾害的创伤已开始淡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发一次大灾要管几十年,灾害不可能年年有,防灾减灾意识降低。
(三)农民切坡建房现象非常严重,不少房屋没有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断发生,给国土部门防灾监测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四、下步工作计划 1.提高警惕,高度重视地灾工作。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绷紧防灾这根弦,因为我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遍布城乡各地,加之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危害严重等特点。汛期到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利益无小事,所以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2.加强监测巡查,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要进一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山区农村傍山切坡建房点、城镇规划区切坡段、露天采矿(石)场、新建和改扩建公路边坡、水利工程边坡和旅游景点高陡岩体等重点地段的排查,尤期是教育、卫生等部门,要重点排查中、小学校区,医院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巡查,并对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档案卡,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通知当地群众和乡镇、村委会或建设单位,逐点制定监测、报警、人员疏散路线、应急抢险等防灾措施,树立地灾危险警示牌。
3.加大力度,严防乱挖乱建行为。针对群众防灾意识降低,农民切坡建房现象非常严重,不少房屋没有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断发生的现状。要加大对农民非法乱挖乱建,切坡建房查处力度,有关部门要对挖机进行登记,对乱挖乱建的挖机进行暂扣,依法进行处理,遏制非法占地建房行为。4.完善各项制度,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地质灾预报预警、险情巡查、应急调查、灾情速报和月报、汛期值班和日报,防灾联系等各项制度,认真执行汛期值班制度,确定专人专门负责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公布名单、联系电话和值班电话。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要保证汛期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防灾信息畅通。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全县现有的26处及新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要落实职责,层层签订防灾责任状,规定地质灾害防治主要责任人在主汛期一律不得外出,实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责任追究制。对10处列为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有关乡镇在近期,要实施必要的阻、排水工程和削坡、减载、压脚工程,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5.大力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已超过自然产生的地质灾害,而且危害更大。要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变事后救灾为事前防灾;对靠山、靠崖、斜坡前缘及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暴雨来临前要采取措施撤离人员,主动避让地质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农房选址一定要注意不能选在危岩下、水池和堰塘附近、滑坡体及前壁后坎上,避免因选址不当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申请建设用地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报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定,未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国土部门不能办理用地手续,对未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造成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要承担一切后果,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