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推荐]

时间:2019-05-13 20:2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推荐]》。

第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推荐]

四川省对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培训提纲

一、督导评估的主要文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

4、《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督[2012]3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四川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办函[2012]217号);

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川府发[2011]35号);

7、《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

8、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关于转发《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川财综[2012]50号);

9、《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川教督【2013】1号)。这个文件包含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程序、准

备工作、评估要求、评估标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各县区、各学校要认真研读。

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认定程序 这次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与上次省对县区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有些不同,这次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是认定性评估,主要以上报的数据和现场检查的情况认定是否达标还是不达标(按评估细则得分、问卷调查满意度、对学校检查的办学基本条件得分均应达到85分或85%以上以上才视为达标),要求非常严格。评估的程序是:

1、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查;

2、市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组织相关人员复核;

3、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组织专家督导评估;

4、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将督导评估结果(文字和表册)报国家教育部。

5、国家教育督导团在省上评估后,次年组织国家督学到已评估县(市、区)区复检认定(简称“国检”)。

四、迎检准备工作

1、县区人民政府准备(具体由县区教育局负责):

(1)对照《四川省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细则》以及档案资料准备清单准备档案(23卷);(2)对应办学条件的L1—L10指标准备10个专卷;

(3)对应《工作评估细则》写出自查报告;

(4)本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措施和主要成效;(5)向市州人民政府打请示报告申请市州复核;(6)编印反映义务教育成果的汇编一、二……;(7)写好县(市、区)人民政府汇报材料(页面控制在6至8页以内,数据要准确、亮点要突出,语言要精练);(8)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准备相应的档案资料和数据;(9)按督导评估要求核实核准相关数据后填好各种报表,每张表上的数据非常重要,一定要准确无误;(10)市上复核认定后,以县区人民政府文件向省政府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请示报告。

2、义务教育学校准备

(1)对照《评估细则》,按照档案资料准备清单从B8—B23准备16卷档案和1卷涉及办学条件打分的L1—L10项的数据资料;

(2)对办学的基本条件进行清理并建立台帐,并向主管部门汇报反映存在的问题,争取得到较好解决;

(3)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校园环境管理(力求做到:校园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办公及教学用房管理、功能用房(小学的功能用房起码要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微机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简称“四室”]以及与之配套的保管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初中的

功能用房起码要有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简称“六室”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用房,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应有多媒体教室、各种特长教室)及设备设施管理、学生生活用房及生活设施管理、公用经费管理、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要有制度、措施,力争做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4)配合做好督导评估期间的相关工作。

3、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准备

(1)与教育相关的党委、政府部门要写出近三年关心支持教育的自查报告书面材料交迎检办;

(2)财政部门负责:按照督导评估要求核准核实本县区财政经常性收入数据和教育经费安排数据,达不到督导评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及时补拨;

(3)税务部门负责:国税、地税提供两项附加的税基、应征数、实征数和入库数据;

4、市州人民政府准备(具体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团负责):

(1)对县区人民政府的准备工作进行指导;

(2)收到县区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后组织相关人员复核;(3)复核后形成复核意见和相关资料报市州人民政府审定,代市州人民政府草拟复核报告以市州人民政府文件与县区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同时报省人民政府督导评估;(4)配合县区人民政府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接受省级督导评估的相关工作。

(5)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委托,对600份问卷调查写出分析报告。

五、省级督导评估的工作程序 对县区人民政府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的人员为10人左右,其中省督学担任组长,专家6-8人。评估组先不分组,到了县区再安排主要负责的板块,到学校进行全方位检查。

督导评估安排两天时间。具体为:到被评估县后,下午或晚饭后督导评估组召开预备会。预备会后组长和秘书以及省上领导与县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领导确定分片区检查学校名单和跑面检查的学校名单(点、面检查的学校不得少于15所)。点查分3个组,每个组第一天下午检查两所学校,第二天上午检查两所学校,每个组要检查初中两所,小学两所。

正式督导评估的第一天安排是:上午9点召开汇报会。汇报会由督导评估组带队领导主持,介绍督导评估组组成人员;被评估县区的领导介绍市州参会领导、县区参会领导及其他参会人员。会议议程有5项(如有市州领导要讲话,议程再增加1项):

1、县区委书记致辞;

2、县区人民政府的县区长汇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3、督导评估组组长主持分片区抽签检查的学校;

4、督导评估组组长宣布抽签结果和专家分组情况以及负责的板块;

5、督导评估组组长宣读督导评估纪律。

汇报会10点左右结束。专家赓即分成5个组(保障机制组、入学机会组、教师队伍组、质量与管理组、办学条件组)查核档案(5个组要安排好熟悉板块业务和数据资料的同志陪同专家查找资料数据)。组长和秘书组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

下午分3个点查组各检查两所学校,组长和秘书跑面检查学校。

督导评估第二天的安排是:上午各组继续检查两所学校,组长和秘书继续跑面检查学校。下午2:00-4:00汇总情况,完善评估打分。4点左右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意见反馈会。会议仍由督导评估组带队领导主持。会议议程主要有2项(如有市州领导要讲话,议程再增加1项):

1、由督导评估组组长宣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意见;

2、县区人民政府县区长作表态讲话。(市上的复核流程与省上督导评估相同)

六、到学校检查的内容

到学校检查与省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不同的是不专门听取乡镇政府汇报,主要到学校实地检查。学校把准

备好的书面汇报材料(打印材料或单页彩版即可)交给各组专家就行了。

1、实地检查学校的校容校貌,先重点检查各年级的班额情况、课程是否开齐开足、学校实验室、设备实施配备和实验开出率情况、图书管理及借阅情况、危化实验药品保管、音体美等功能用房、运动场馆、校园文化、乡村少年宫(或社团活动)建设情况,学生宿舍管理、食堂及留样情况等。再到学校会议室查看档案,核实相关数据,填表打分。

2、每个组检查的4所学校中要召开两个座谈会,定一所学校召开教师座谈会(教师10名),定一所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家长10名)。两个座谈会都要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有21项内容,前20项为选择题,第21项为写建议(没有建议就不写)。由每个组汇总问卷调查的满意度。

3、到学校检查要填2个表:第一个表是由督导评估组专家填写被检查学校核查的落实情况;第二个表是**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情况表(给学校评分),这2个表非常重要(专家打分必须达到85分以上才视为达标),涉及学校的各项指标达不达标问题,学校一定要安排熟悉数据和相关资料的专人配合专家打分。此外,县(市、区)要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导评估的《工作指南》。

各项指标要求及评分标准

一、到学校检查的10项指标及评分标准(专家持有专门的评分标准)

L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根据学校规模,小学3.63-5.42平方米;初中4.10-5.33平方米。生均教辅用房面积低于标准值的,每低10%扣1分(不足10%不扣分)

L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根据学校规模,小学6.93-16.03平方米:初中9.28-12.38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低于标准值的,每低10%扣1分(不足10%不扣);没有运动场地且没有跑道的扣10分。

L3、小学数学科学(初中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种(类)和件数必须达到90%以上才不扣分;只达85%-89%(含85%)之间,扣4分:80%-84%(含80%),扣8分;不足80%,不得分。(核查中,对无法使用的仪器设备不纳入计算,药品不纳入计算)

L4、音体美器材配备达标率:种(类)和件数必须达到90%以上才不扣分;扣分同L3。(核查中,对无法使用的仪器设备不纳入计算)

L5、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6台;初中8台;九年一贯制8台。达到100%不扣分;90%—99%,扣4分;80%—89%,扣8分;不足80%,该项不得分。

L6、生均图书册数:小学15册;初中25册;九年一贯制25册。小学生均15册以上、初中生均25册以上,不扣

分;小学、初中生均每少1册扣4分,每少2册扣8分;低于13册,该项不得分。

L7、教师编制配备:学校要提供县区编制管理部门下达的编制文件,编制空缺率控制在1%以内。超过1%,视为有编不补。生师比高于省定编制上限的,每高于0.1个点扣0.1分。有编不补的,空编5%—9%扣1分;空编10%—15%扣2分;空编16%以上扣3分。

L8、教师岗位设置:学校的岗位设置符合省定标准和原则,各学科教师配套,管理岗位不空缺。(小学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5%,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45%;初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0%-15%,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45%)小学、初中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岗位人员只达30%—34%的扣1分;只达25%—29%的扣2分;低于24%的扣3分。小学设置了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例为零的扣1分。初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只达5%—9%的扣1分;只达3%—4%的扣2分;低于2%的扣3分。

L9、教师学历:小学要求中师(高中)以上学历,初中要求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学校要有提高学历的培训计划,小学的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要占一定比例,初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要占一定比例。检查时要翻看教师花名册或工资花名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未达到99%的,初中专任教师

合格率未达97%的,此项不得分。

L10、校长任职资格:提供县区教育局的校长任职通知和参加各种培训的培训证书。校长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历,未达的扣2分;校长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要求且职称达到要求,未达的扣2分;新任校长应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在职校长每满5年应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未取得的扣4分。

以上10项指标是硬指标,每项应得分10分,共计100分。10项合计得分在85分以上才能达标。

二、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差异系数)

小学和初中都有8项指标计算差异系数(省教科所有专门软件)。计算方式是:各项指标先求得全县平均值,将不同规模学校的指标输入软件即得到每项指标的差异系数,8项差异系数加起来的总和除以8,均得到全县的综合差异系数L9。如果求得的差异系数小学大于0.65,初中大于0.55均视为不均衡。求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是:

L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L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L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013年全省生均小学仪器设备值为1000元左右,初中为1300元左右,供参考):

L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L5、生均图书册数;

L6、师生比;

L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L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三、填好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及文字材料。

构成汇总数据的基础数据要真实可信,经得起推敲,提供数据的各部门要准确回答专家的提问。县区教育局计财股(科)、教育(股)科、人事(股)科、电教馆教仪站提供的数据要准确无误,经得起检验,切忌各报各的数据,数据不一致。表IV和表VII自查和总结的文字表述要精练准确,自扣了分的指标要说明扣分理由。这些表和文字材料是: 表I:**县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基本情况 表II-1:**县区小学、初中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 表II-2:**县区小学、初中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分学校,建议在学校名称后增加两栏数据,一栏是班数,一栏是在学校生数便于按规模核实是否达标)

表III:**县区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表(差异系数)

表IV:**县区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自查评分)

表V:**县区义务教育经费情况(先填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相关数据核实情况表,做到心中有数)

表VI:**县区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600份问卷调查省上委托市上做这项工作,但实际上是由县区自己搞,县区要进行满意度汇总。

表VII:**县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表VIII:**县区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情况打分表(分学校)

四、教育投入的关键指标

1、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必须实事求是地填报,省政府文件是2012年就要求达到18%以上;四年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的增长比例必须依法高于本级财政当年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年人均教师工资、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2013年小学为520元以上,2014年为620元以上;2013年初中为740元以上,2014年为840元以上)一定要做到逐年增长。涉及表V的数据要由县区财政局和县区教育局计财(股)科的同志共同完成,填报的数据来自每年的财政总决算报表和教育部门的总决算报表。财政经常性收入一定要按口径进行核实核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使用县区财政局要提供上级下拨资金的文件,安排教育的比例一定要达到45%以上并做到逐年增长。

2、教育费附加按三税的3%征收,地方教育附加费从2011年2月1日起按三税的2%征收。国税、地税部门要提供三税的征收基数、按基数计算的应征数、实征数、入财政金库数;

财政的年度总决算报表的两项附加的收入数、安排数、实际预算安排数;教育部门要提供项目安排使用情况。

3、土地出让金净结余的10%必须足额安排教育。严格按川财综(2012)50号文件进行计算土地出让金。

4、参考资料。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检查的15项内容:(1)是否存在D级危房;(2)是否每名学生都有课桌凳;(3)寄宿制学生是否一人一床位;(4)是否有安全饮用水;(5)食堂是否满足学生就餐需要;(6)厕所是否满足师生需要;(7)教室和寝室门窗是否完好;(8)学校是否具备必要的取暖条件;(9)学生上下学是否存在突出安全隐患;(10)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校是否为学生提供营养午餐;(11)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是否享受生活补贴;(12)是否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13)是否按规定拨足公用经费;(14)是否开齐国家规定课程;(15)教职工编制是否符合省定标准,是否按编制配齐配足师资。教育信息化工作:是否推进了“3211”建设计划,即: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个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批试点: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域和试点学校。一批基地:一批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

第二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是天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年来,天津市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和公平普惠这两条主线,通过提升干部教师素质,优化资源配置,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一、提升干部队伍素养

天津市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与大都市的地位和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为此,天津市坚持把提高干部、教师素质作为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核心环节予以重点建设。

让校长、教师成名成家。天津市注重优秀校长队伍和教师对伍建设,创造最优越的条件促其成名成家。在实施了两期“十百千工程”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公正、民主科学的原则,从全市遴选200名工作扎实、刻苦钻研、积淀深厚、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校长作为培养对象。用三年时间,分研修学习、深度培养、择优推介三个阶段集中培养,以期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教师、名校长。

市财政按每人平均10万元的标准,总计投入2000万元专项培养经费。集中投向课程开发、导师指导、境外培训、异地挂职等项目。为促进培养对象自觉发展、竞相发展、早日成才,天津市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包括竞争择优机制、跟进后续培养机制、定期召回机制、开放合作机制以及培养成本分担和成本返还机制等,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培养对象的内驱力。

按照既定的培养方案,目前,“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学员,已经进入深度培养和二期学员的高端培训阶段。一批脱颖而出的优秀学员在“全国第二届未来教育家论坛 ”和学员个人教育专著首发式及推介会上一展风采,赢得广泛赞誉。

壮大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农村教师力量薄弱,是(障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为此,天津市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农村,面向农村学校,把工作业绩突

出、愿意扎根农村的教师选入农村骨干教师建设项目的培育对象。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专项培养经费,用五年时间,着力培养200名市级、600名区级、5000名校级农村骨干教师,着力建设一支能够在农村地区引领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

天津市设立的农村骨干教师建设项目,“按需施训、立足课堂、强化实践、开放合作”,采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行为跟进”的新型培训模式,在教学中突出案例分析、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和外语培训,重在开阔视野,观念更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引领骨干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刻理解和感悟《规范》中提出的 “志存高远,知荣明耻,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新内容和要求,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

如今,天津市农村骨干教师培养项目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广大学员在名师讲堂、学员论坛和志愿者学校研修基地潜心钻研,增长了才干,大幅度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创建均衡发展合作学区

经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等多方面努力,天津市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学校之间管理、师资、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不争的事实。这既是困扰薄弱校发展的瓶颈,也是导致学生择校的主要原因。

天津市创新发展思路,建立了“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校际合作的新模式,积极开展均衡发展合作学区试验。均衡发展合作学区是根据学校布局,组成的若干学区,每个学区由一所具有先发优势的学校作为中心校,周边3至4所学校为成员校。联合学区以中心校为核心,分层组建由校长、副校长、学科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合作共同体,中心校负责牵头统一进行校本教研、教学观摩、课题合作、学科检测与质量分析等活动。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盘活学区内教育

资源,图书馆、运动场、天文台、各类专用教室向学区内成员校开放,成员校之间可进行干部跨校挂职,教师跨校授课等形式的人员交流,形成共用共享机制。

均衡发展合作学区主要有中心辐射型、点面结合型、校际联动型、捆绑发展型等协作、互助、共赢的活动方式。在硬件共享方面,通过建立学区内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了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均衡发展合作学区实践使所有成员校充分意识到所肩负的共同发展责任;为创新教研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为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均衡发展合作学区是天津市基于自己的教育发展现状而探索建立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非行政性组织,它的运行为创新学校发展模式带来了希望。河西区“小学教育发展联合学区”、南开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合体,都是这种合作机制的成功典范。2007年,天津市教委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建立均衡发展合作学区的意见》,把统筹教育资源,组建均衡发展合作学区,逐步建立更具实效性、普惠性的校际合作发展机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

三、促进教师城乡对口交流

天津市通过制度设计不断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对口交流工作,一是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乡镇任教服务期制度,按照制度规定,各区县要定期选派城镇骨干校长、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从事管理和教学工作。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特级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二是落实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计划,要求各区县新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原则上都要到农村锻炼一年,对试用期内到农村锻炼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给予定级和相应的工资待遇。三是建立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帮扶制度,市内六区和市教委直属校分别与农村区县建立对口支援关系,100所城乡中小学结成了对口支援对子,市内六城区每年选派100名优秀教师到对口区县农村任教。

为配合教师交流制度的实施,今年天津市正式启动“流动教师公寓项目”,在“老五县”距离城镇20公里以上的农村学校,投资建设76套流动教师公寓,覆盖211所学校,惠及600余名教师,切实让城镇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天津并不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努力把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这篇文章做实、做好,为孩子的未来、天津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奠基。

第三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资料】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分析】

一、机制的创新

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当前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一一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学习教育政策的有关知识。

说实话,如果不是沈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我自己应该是不会主动来关注教育政策的,因为,我总觉得国家出台的教育政策感觉都是在泛泛而谈,很笼统,针对性不够。而且虽然隔段时间国家就会出台新的教育政策,但其实许多根本性的“疑难杂症”就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强调,具体有没有实现目标或者有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查阅了之前的一些教育政策或者法规文本,我发现这一次的纲要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很多地方都强调了——机制,都提到了要建立教育的监督,教育质量的评估,均衡状况的保障机制,均衡状况的监督督导制度。经过资料查阅,我找到了,国家在这一“新机制”上建立了具体、详细的标准,简单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制度”。

第一个制度,纲要建立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制度。在一个区域内重点校或者非重点校的存在,或者差距的扩大或缩小,都意味着在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变化的状况,对这个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因此要制定一个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指标体系、评估的方法,要以客观科学的数据来说明各个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程度,它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针对这一制度,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关于国务院提出的: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在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配置状况和校际在相应方面的差距进行重点评估;对地方政府在入学机会保障、投入保障、教师队伍保障以及缓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第二个制度,建立一个科学正确的绩效政绩的考核制度,也是充分利用这种均衡发展的数据,对各级政府、党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不均衡还是更均衡了,要把这个和对他的政绩的评估、考核结合起来,这需要相关的组织部门在干部考核评估中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政治的高度、老百姓满意的高度,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履行的职责。

第三个制度,建立了一个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做得怎么样的公示制度,可以让全国老百姓、让媒体、让社会大众来监督。

第四个制度,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会上,有关负责人就此有明确的说:“对做得好的一定要大力表扬,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工作不力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是等十年以后看做得怎么样,而是今后每一年或者每几年都要进行评估,看看各地的义务均衡发展状况如何。这其实是以教育政策的评价为基础的,既是对政策执行结果的评价,其实更是对执行情况的评价,由此可以了解政策实行的方向是否正确,或者这个政策实行之后是否正确,是否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以及哪里需要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对比评价”的好处。

我觉得,这些制度的建设与配套执行可以说是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同时,对于社会公众,也更加具有说服力,政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应的肯定会得到社会的更多支持,那么政策、规划的实施将顺利不少。这样在良性循环之下,国家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将更加有效,更加有益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内容的全面

机制的创新是这次纲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亮点。同时,在内容上,教育部门也较全面的分析概括了引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就此系统地提出相应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在校际差距上。提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二是在城乡差距上,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十年内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三是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支付力度,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缩小区域差异。

接下来,我想结合第一、第二大点,谈谈我的一点小想法。

(一)校际差距

其中,在第一块内容里面,教育部提到了“择校”这一热点话题,这是咱们老百姓“既爱又恨”的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我们知道,学校之间的差距是由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在这一次的规划中,教育部相应的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从根本上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治理择校乱收费现象,从完善政策角度来缓解城市择校现象。

“从根本上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具体实际,我认为,政府应该致力于改造薄弱学校,教师校长的交流制度的建立,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等一系列措施;另外,还可以通过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扩大优质学校的服务半径、覆盖半径等一系列措施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别。按照规划纲要所指明的方向去努力实施,缩小校际差距,“择校”这一问题才有可能有所缓解。

而影响校际差距的一个大因素可以说是——师资水平。哪里的师资力量强大,家长就采取各种“手段”拼了命地往里钻。出现这样的不平衡现象,就是因为城乡师资水平差异太大。针对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从而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逐渐缩小差距。

另外,“加强薄弱学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待重视的。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师信息化能力越来越成为“现代化教师”的标志。这几次的见习下来,我有去过大家口中的像湖师附小、爱山这样的“一线小学”,也去过环渚、龙泉、凤凰等相对薄弱的小学。见习期间,这两类学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教师信息化能力差距甚大。记得有一次去凤凰小学,学校大队部下通知需要各中队辅导员帮助队员申请雏鹰章,而这个活动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我们的指导老师完全不会,也没有意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去提高自己的信息化能力,而是完全的分配给我们去完成。教师也是“社会人”,更加是社会人的“引领者”,所以现代教师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可喜的是,这次会议中,教育部有提到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要加强师资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也包括我们家长的信息素养。在整个规划纲要当中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能力培训,在里面都有专门安排。

(二)城乡差距

第二块内容主要针对“城乡差距”的缩小,提出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这里我将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财政投入”和“学校建设”在一定意义上是成正比的,因此可以合为一块讲。国家应该为农村中小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妥善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人员配置问题;有一个工程非常好,那就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要继续施行;要采取学校扩建改造

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另外,我认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水平,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等机构应该积极开展面向薄弱学校学生的公益性教育活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努力创造条件,将适合开展薄弱学校学生实践教育的资源开发为社会实践基地。因此,教育部门要统筹安排学校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

其次是“教师配置”问题,我认为以下五个小策略可以考虑考虑。

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为农村中小学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只有这样,加大财政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第二块内容里面还提到了“十年内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其中,有一个定语“区域内”,我认为它其实相当的重要。

“区域内”,为什么只是区域内呢?很明显,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而且,一项政策法规的制定原本就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例子都可以说明,比如2007年的统计:我们国家较发达的某个地区省会城市,小学的平均经费是4314元,最少的某些省,有的是264块,有的是378块,有的是382块„„相差了十几倍,说明我们国家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非常大,这是国家的一个基本国情。国家从整个战略发展来讲,大力加强中西部的发展,使我们全国都能够有一个更均衡的全国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能够达到更高的状态。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是一个过程,在我们国家目前实行的是省级统筹,区县为主,这样的话各个省之间财力,以经济为主的巨大差异就必然带来对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基础教育投入的巨大差距,这个差距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国家对中西部的重视会逐步的缩小,但是可能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即使在一个省,当我们实现省级统筹,区县为主的时候,在同一个省,包括在东部的发达省市,区县之间的差异也是相当巨大的。所以从解决这个问题来讲,政府以省级统筹区县为主,对一些东部的发达省,我国认为对于那些经济确实比较困难,在短期内经济很难发展起来的甚至应该变为以省为主,来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光靠一个县的财力,光靠目前某些只能解决部分资金的专项支付力度是不够的,从中央政府现在也在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特别对薄弱地区、中西部地区。所以策略上,首先在县域内实现均衡。要强调的是,所有目标都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因为均衡是相对的,会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会提出更高的均衡发展的目标。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一个美好愿望,也是国家的一个美好愿望,虽然过程很漫长,路上会有各种艰难险阻,但是在相关条例纲要的日趋完善之下,加上社会、学校、个体的共同努力,不敢保证这个“愿望”能够完全

实现、完全达到,但至少会有所进步,有所改善,也许是五年,也许是十年。一个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肯定能对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进行引导、控制和协调,而一个社会本来就是在不断摸索与探险中一步一步进步、发展以及繁荣起来的。

第四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含义: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法与经验

通过督导评估,督促地方政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力度,完善制度和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结构,努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努力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的普惠政策和目标。

(一)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治理水平

各级政府持续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认识,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在制度、机制、措施上不断创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治理水平。

一是实施办学体制创新,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各地不断探索,深化大学区制、委托管理、联盟办学、集团化办学、一校多址、城乡互助共同体等多种办学体制,盘活存量,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北京市推行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一校多址”、九年一贯对口直升、优质学校捆绑普通学校等多种方式,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吉林省制定实施了《关于在城市推行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的指导意见》,多形式、多类型的“大学区”管理方式在全省全面推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组建了15个教育集团,各学校在管理文化、资源调配、教研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共享与交流。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创建了“政府+企业+名校”的办学模式,利用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发展和环渤海教育联盟平台,引入多方优质资源,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结构。

二是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巩固就近入学制度。各地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江苏省、四川省高中名额分配比例达到70%、50%。北京市取消“共建”入学方式,进一步规范特长生入学工作;启用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控制跨学区片流动和二次流动。2014年,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提升明显。浙江省90个县(市、区)中已有88个对社会公开宣布全面实现了“零择校”。

三是落实教育规划,提高学校布局科学性。海南省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在县城附近建设标准化学校,接收核心生态保护区、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入学,使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布局调整、教育扶贫、生态保护三重目标。甘肃省100人以下学校有8000所,但仍结合实际,坚持按需布点、低段分散、高段集中的原则,办好需保留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并提出对无人学校校址保留三年的要求。天津市和平区克服城市核心区发展空间有限的困难,近三年投入16.88亿元,专门用于学校土地置换、学校扩容、改造提升。西藏自治区洛隆县克服山高谷深、土地紧缺的困难,近三年来新增学校用地353亩,为学校布局打基础。

四是完善考核监督制度,为均衡发展保驾护航。多数省份出台或者修订了教育督导条例和办法,成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督导对促进均衡发展的作用,层层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的重要内容。天津市制订了实施两个“100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完善了首席督学、督学职级、资格认定等相关制度,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山东省研发均衡督导信息化平台和全省义务教育数据库,督导人员人手一机,实现后台数据与现场情况的直接比对,提高了评估信息量和信效度。辽宁省大石桥市创新督导评估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初步构建了“教育行政、教育督导、监测评价、教育教研、信息中心”五位一体的教育监测工作格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对通过“区检”“国检”的县给予2000-5000万元奖励;贵州省对达标县给予1000万元奖励。

(二)经费投入先行,倾斜保障公平

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统筹城乡加大投入力度,调整支出结构,坚持“雪中送炭”,将更多资金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总投入达到1.42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36万亿元,均比上年增长大约1000亿元,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浅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了巩固提高我国的义务教育水平,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内容。该纲要认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想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我们要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然后制定相应对策,加以实施监督,最终促进稳定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教育上的平均主义,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尽可能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所有受教育者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接受本应享受到的社会给予的公平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为三个层面:在物质层面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在就学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对待和支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机会;在意识层面上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最大程度的发展,并为之提供最适宜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提出有其深刻的背景。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均衡发展的问题。首先是地区之间由于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差异,东部和西部、中部,城市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是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现实背景;第二,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确保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使每个儿童都能真正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出的制度背景;最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均衡发展就其实质而言,它要使尽可能多的孩子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要求教育公正地兼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实际上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上的深刻体现,同时也是人本主义的体现,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政治背景。

二、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都比改革开放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义务教育要推行均衡化发展战略,就不能忽视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一现实。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况,主要表现为:

(一)区域不均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造成教育资源差距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的差距在继续扩大,其中各区域间的教育经费差距最大。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西部地区都落后于东部地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使得农村儿童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水平都低于城市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公民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水平也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不同民族地区受教育程度也有差异,女童失学率高于男童。

(二)城乡不均衡。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中心倾向使得我国广大的地区显现出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这使得我国教育发展呈现出城乡教育严重失衡状态,并且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在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备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因此,在农村地区学生的辍学率远远高于城市。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也逐渐拉大。东西部地区差异和城乡二元结构相互交织在一起,使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失衡表现出异常的复杂性。

(三)校际不均衡。城市中心倾向和精英主义教育思想,使大多数地方政府执行的是重点与倾斜的教育政策,直接表现为在教育财政和教师人事制度向所谓重点学校倾斜,从而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重点学校、窗口学校、示范学校数量虽少,但是占有的财政资源、教师资源越来越多,而大部分的薄弱学校占有的教育资源却越来越少。由此也导致了择校风热愈演愈热,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现代版“孟母三迁”的故事时常上演,同时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各大中城市中心城区中小学还出现大班额问题。而普通学校却越办越弱,师资流失,生源减少。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类学校在生源、办学规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

造成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经济基础中的重要元素,而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区域间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间、城乡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已成为中国国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东部地区生产力较发达,因而经济、社会发展快,产业梯度也较高;而西部地区生产力则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相对滞后,产业梯度也较低;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也大。从而直接影响各地区社会成员的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成员对于教育支出的能力,其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二)制度性不平等,政治因素是现实原因之一。制度性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需求不断增长,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庞大的受教育人口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然而针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当前的配置并未体现出“注意规则的公平,以不再继续扩大差距;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的发展要求,而相反的是教育资源明显向发达地区、城镇地区倾斜,从而愈发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思维定势,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包括教育政策之中,并致使国家的公共政策往往优先满足甚至只体现城市人的利益。其中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小视,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和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对重点学校的帮扶,普通学校不加重视投入不够,就会直接导致

校际差距。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使各个学校之间、城市和农村儿童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儿童之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被明显忽略,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区域间、城乡间的文化差异也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各区域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念、办学条件以及人口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贫因地区,计划生育不但得不到落实,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而且优生优育也难以保证。大量早婚、近亲结婚的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口生育的质量,致使低能或身心发育不全儿童大量产生,也对我国普及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增加了负担。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导致教学要求、水平也不同,导致教育发展速度不平衡。还有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程度很低,父母文化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文化要求也不高,导致有些学生辍学或没有入学,而且贫困地区交通也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不仅增加了办学布局和学生就学的难度,而且也造成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封闭性,由此来看,今后若干年贫困地区必将是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困难的一个环节。

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义务教育惠及全民,其均衡发展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作用。“十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及时作出西部“两基”攻坚的战略部署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地区间、城乡间的均衡发展。但要消除地区差距,实现义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此提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拟定相关改进措施。

(一)要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保障教育公平。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改变教育观念,减少歧视与区别对待,保证一定的公平性,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解决择校热问题。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三)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

为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省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要采取学校扩建改造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重点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和补充紧缺教师。实行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鼓励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机制,完善促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政策措施,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城镇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当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在教育领域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还有赖于其他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健全。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去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环境。

目前,国家、政府、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人民都在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着,纲要中的措施也正在逐步实施中,相信在这十年里,只要上下一心加强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一定得以改善,逐步形成稳定发展的态势。身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一份力!

下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贵州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座谈会内容和提纲范文大全

    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召开座谈会和访谈提纲 (供参考)座谈会内容:围绕就近入学、校际差距、择校和其他热点问题,以及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等主题,了解公众......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构建教育美好蓝图从“十一五”到“十二五”,xx教育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报

    乐红镇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简 报 (第5期) 乐红镇中心学校 2017年4月18日 乐红镇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复核评估验收 20017年4月18日,市级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专......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和规划方案制定情况 根据《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与《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每问只能选一个答案,打“√”)一、您居住在城镇还是农村?1.县城2.乡镇3.农村二、根据调查需要,请问您的职业或身份?1.企业单位职工2.事业单位工作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赵集小学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促进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很高兴有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情况。我们学校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范文模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不知所措,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的工作,收获良多,也看到了不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自查报告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