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阳陵博物馆2010年度工作总结
汉阳陵博物馆2010年度工作总结
2010 年,汉阳陵博物馆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完成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2010年度目标任务责任书》所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监督检查,认真查找解决突出问题、紧抓制度建设与责任落实,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截止11月15日,共接待游客238715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135723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下面,就全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明年的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各项扎实有效的学习活动,积极推进我馆基层党建工作
(一)认真开展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
今年年初以来,我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面向全馆干部职工开展廉洁从政和依法治馆等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努力在全馆
营造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今年5月初,针对我馆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为严格落实局党组关于“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的指示精神,全面加强我馆党风、政风、思想作风建设,严明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根据馆党总支安排,我馆于2010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各部室在馆党总支的统一安排下,严格按照整顿活动要求,开展了法律法规学习,现行制度讨论修改,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和中层干部自查报告等各阶段活动,基本上分析查找出了制约我馆发展的问题根源,初步提出了解决措施,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强化了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使全馆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和自觉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全馆工作稳步发展提供了思想和制度上的保障。
(二)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我馆党建工作稳步发展,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文明素质,推动我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根据局党组《关于在局直属系统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我馆组织了全体党员向职工提出本人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打算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公开承诺活动,共收
到两个支部,44位党员的承诺书44份。同时结合我馆作为开放性遗址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党总支在游客咨询台的基础上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向游客提供问询服务,努力发挥党员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把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在实处。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今年4月,汉阳陵博物馆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组建完成。新班子和衷共济,团结一致,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在全年工作中,馆领导班子能够认真分析我馆在前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根源,努力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在省文物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工作,赢得了全馆上下的衷心支持。馆领导班子在决策时,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诸如干部任免、建设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都通过馆务会议讨论决定,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特别是馆里制定了《汉阳陵博物馆合同(协议)会签制度》,《汉阳陵博物馆关于限时办理财务报销手续的规定》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合同管理,明确了合同会签人的责任,理顺了财务报销设计的工作关系,规范了财务报销手续,强化了财务管理,规避了在合同(协议)签订和财务报销过程中可能潜 3
在的风险,为加强班子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是我馆取得良好发展成绩的重要保证。年初省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之后,我馆立即组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传达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并对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将党风廉政工作列入全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强调党总支委员一岗双责,在抓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好所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党总支委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
与此同时,我馆根据2010年的廉政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起草并签订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分管领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建立起博物馆、各部室、部室职工三级党风廉政责任体系,对馆领导班子成员、各部室负责人及部室职工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分解,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加强事前监督,早打招呼,及时提醒,避免出现问题。同时向省文物局上报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布臵安排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稳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党组织是带领全馆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我馆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层战斗
堡垒。年初,馆党总支从制订全年党的工作计划入手,努力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确保全年党组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主要工作有: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结合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学习《宪法》、《刑法》、《党章》及《廉政准则》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二是做好组织纳新工作。今年发展预备党员2名,完成3名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为党的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三是组织召开汉阳陵博物馆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我馆出席中国共产党陕西省文物局直属机关第四次代表大会的4名代表。四是上报了党费自查报告,并组织开展了爱心捐款活动,分别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4865元,向我省7〃
18、7〃23特洪涝灾害群众捐款4550元。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一)认真做好游客接待和社会服务工作,作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汉文化景区,我馆肩负着传承华夏文化、展示陕西乃至我国大遗址保护和文物科学管护水平的重要职责。我馆积极践行“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与“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整体要求,在这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一是严格按照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不断整治提升景区环境,对司马道和帝陵周边绿地继续加强养护并在月季园中移栽国槐245株,移栽月季3000株;在陈列馆、帝陵馆处布展花卉40000盆,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营造了优美舒适的参观环境。二是启用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并制定《游客服务中心职责》、《游客意见处理程序》、《优质服务管理职责》等规章,规范了游客服务中心的工作方式。服务中心启用以来共接待游客咨询上百人,为游客排忧解难30次,发放宣传册万份。三是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继续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上半年共接待来馆学校大中小学20所,学生9307人次。四是成功开展以“心手相连、古今情牵”为主题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关爱活动。我馆深入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向那里的孤残儿童捐赠衣物,讲解汉代历史故事,送去了文博工作者的关怀。同时还邀请53名盲人学生走进我馆,发挥了我馆在关怀弱势群体方面的独特作用,得到了省内外数十家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全社会的高度赞誉。五是重阳节前,我馆组织人员走进敬老院,为老人赠送衣物、捶背、按摩、剪指甲、读书读报等。并于 10月16日重阳节当天我馆邀请敬老院的老人和省文物局的离退休老领导一起来馆品茶赏菊、参观展览,为老年朋友奉上了一个别样的重阳节。通过这些活动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守护文化遗产,服务社会的职能和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得到了省文物局、敬老院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到全馆职工思想素质提高和精神面貌提升的重要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得以开展,取得良好效果,我馆进行了多种样式的有益探索,举办了多项有意义的活动:一是2月份召开了表彰大会,表彰去年在全馆职工中开展的以“事争先进,业争一流,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奋力拼搏”为目标的争先创优竞赛活动中,评选出的16位优秀员工,并以专栏形式进行先进事迹宣传,在全馆职工中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努力工作、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二是“三八”妇女节,分两批组织了近140名女职工前往礼泉县袁家村参观学习,使广大女职工在工作之余走出去,了解当地利用优势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基本情况,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三是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4月26日我馆组织馆领导及全体中层干部20余人,前往陕西雅森体验教育基地进行户外拓展训练,在各环节项目中,大家发扬团队协作精神,齐心协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拓展项目,有力地提高了全馆干部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此次运动会共设臵11个项目,149人参加,展示了我馆职工团结协作、刻苦拼搏的风采。五是按照省文物局安排,组队参加了局与省委宣传部的联欢会。上述活动有利于加强全馆同事的相互了解、培养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发掘职工潜力,促进博物馆与职工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提升文物管护能力,促进科研建设快速发展
(一)以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有效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馆经过认真筹备,通过初审、现场考察评分和专家会议评议等众多环节,于2010年10月9日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于11月18日,在成都召开的“大遗址保护会议暨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仪式”上正式授牌。汉阳陵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显示了国家文物局对汉阳陵近年来大遗址保护建设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对完善汉阳陵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强我馆基础设施建设和博物馆业务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了继续加强对大遗址、文物保护的展示利用工作,我馆与西安元智公司合作开展的“汉阳陵文物保存环境实时监测”项目已经正式运行6个月,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根据评审会专家、领导的建议,项目二期方案正在编制阶段,将会更好地发挥了对文物及保存环境实时监测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我馆文物管护水平。
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文物保存环境监测项目取得初步成绩的基础上,我馆注意加强对土遗址保护和考古工作的
力度。在这方面,一是委托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制《汉阳陵帝陵南阙门建筑遗址本体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并已上报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等待批复实施。二是委托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制《汉阳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我馆负责其中的汉阳陵现状测绘和考古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工作。并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编制《汉阳陵考古计划》。三是完成汉阳陵“十二五”规划,涉及文化遗产环境风貌保护、遗址本体保护、保护设施建设、技防、消防、防雷等方面,总经费概算总计60980万元。
(二)做好文物外展工作,继续推进文物数据库建设 文物出国(境)展览,是提高我馆国际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向全世界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今年,我馆配合省文物交流中心,开展了以下三项文物外展工作:一是比利时《天子中国帝王展》和智利《古代中国与兵马俑展》文物的回馆点交工作。二是加拿大《中国秦汉文明展》文物的集中工作。三是瑞典《王之玉土展》参展文物的修复、包装工作等,我馆参展文物共计168件组。通断加强馆藏文物的对外展览和以此为平台进行的学术交流,为增强我馆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今年是我省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最后一年。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馆目前馆藏文物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
成,按时上报省局。本年度完成馆藏文物录入表3148份,录入文物3437件,照片3326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馆藏文物总账的建立工作。同时拍摄存档各类照片3500 余张,特别是针对部分外展文物,采集整理外展文物数码照片115张、120反转片130 张。所有的信息资料都建立存档目录,刻录光盘备份。
(三)做好博物馆科研建设工作
科研建设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博物馆发展水平,检验博物馆业务管理层次和人员素质的重要标准。我馆历来重视科研建设。在专业人员少,相关图书较为缺乏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制定了相关制度、章程,保证科研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在这方面,我馆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年初开始进行运行状况的评估工作。我馆在对学术委员会章程、年度科研计划及执行情况、学术委员会年度工作情况等国家一级博物馆复查相关材料的汇总整理后,完成了2008、2009两个年度的评估报告。二是中欧汉阳陵〃比萨合作报告的出版工作。《汉阳陵〃比萨:文化遗产的原址保护和考古博物馆》已正式出版,并按照合作协议完成了该项目的网页设计、制作、修改和完善及该书的委托运输等工作。三是完成《古代阙门概览》的定稿工作。四是出版了《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第一辑。五是完成了《陕西文物年鉴〃2009》我馆篇章编撰,以及《汉阳陵
博物馆年鉴〃2009》的前期准备工作。六是办理了中国博物馆学会入会手续,完成了《国际博协特刊》初稿的撰写工作。七是参加了由中国博物馆学会考古与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杂志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南京共同主办的“全国地下出土遗骸保护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出土动物骨骸的保存与展示》,并进行了大会发言。八是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了2010年11月7日到11月12日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届专业委员会,积极参加大会的各项活动。
(四)加强网络信息工作,拓宽宣传渠道
网络是我馆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我馆的新闻动态和科研成果,有助于我馆知名度的提高。根据博物馆事业发展和信息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创建4A级旅游景区的要求,我馆完善了网站栏目,增加在线订票系统和网上商店业务。全年发布馆内信息115篇(其中报送汉唐网发表80余篇),转载文博信息350 余篇,回复访问留言60余条,发布研究文章80余篇;链接《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信息网》,更新学术文章30余篇。
四、立足本地市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立足本地市场,开展多种方式的宣传促销
我馆地处西安、咸阳交界地带,在本地市场的培育开发方面,应该首先立足于这两个地区,特别是以西安市作为我
馆宣传推介的重点。今年,我馆在这方面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兵马俑博物馆停车场户外广告牌上制作了宣传广告。二是利用西安市、咸阳市旅游局针对郑西高铁开通的宣传平台,积极向其提供我馆宣传资料和门票优惠促销政策。三是在暑期期间,积极策划开展针对中小学生和家长的以“让更多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为主题门票优惠活动,共接待学生和家长1403人,直接专项门票收入51790元。四是 “6〃12文化遗产日”当天,在馆区内和西安开元商场门前举办宣传活动,向游客和市民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我馆情况。五是参加了陕西第三届金秋旅游节活动,并荣获“最佳组织奖”。六是独家赞助了为迎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而举办的“绿色出行迎世园”第四届中国无车日活动。
(二)借助世博热潮,开展宣传营销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承办的又一项国际盛会。自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我馆即以此为契机,在省世博办及省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宣传营销活动。一是通过西安市旅游局开展针对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工作。选派人员参加“兵马俑牵手上海世博会”、“中华五千年,寻根在西安”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西安使旅程更精彩”等主题宣传活动。二是在上海市通向世博会的730路城市公交车上制作了车体宣传广告。三是根据我省世博办的意见,向我省世博会展馆提供了最具代表性的跽坐俑文物
复制品两件,并通过相关媒体对我馆提供的文物复制品情况进行了新闻报道。四是邀请组织4批次外地和外国媒体记者到我馆进行实际考察,通过媒体视觉向游客宣传推介我馆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五是与《三秦都市报》合作,在上海世博会陕西活动周特刊上制作整版汉阳陵宣传版面。六是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并在会上同国内几大旅行总社就目前的旅游市场情况、世博会游客组织情况进行了交流,并与各总社商谈将我馆纳入其旅游线路等事宜。
(三)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在做好宣传推介的同时,我馆注意加强对具有浓厚汉阳陵特色的工艺品的开发研制,与以积极开展其他经营性项目为切入点推进我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工艺品开发方面,我馆在已有的陶俑、瓦当复仿制品的基础上,又完成了拟开发2种产品的前期论证和设计工作。在文物复仿制品生产方面,完成了拟开发二分之一比例仿制品的塑性工作。同时我馆参加了省局组织开展的全省相关文化产品展评和项目招商工作,共提供参展文物复制品和工艺品12件,其中跪乐俑文物复制品获得一等奖。
在经营性项目方面,继续推进汉塬华服项目,积极同省局相关处室联系落实项目推进资金,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政策与资金上的保障,此外还完成了汉塬华宴餐厅承包人退出承包经营后的资产接交,并积极推进向外招商承包工作。在汉
塬华宴餐厅证照不全的情况下,努力完成了汉塬华宴餐厅工商执照的年检审验工作等。
五、以东司马道跨铁路桥建设和陈列馆馆前区广场改造为突破,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我馆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汉阳陵面貌,提升汉阳陵整体形象的有利条件。今年,我馆在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以项目建设带动博物馆整体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展了多项建设或前期准备工作,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完成司马道跨铁路桥工程初步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审定工作,完成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招标及开工前三通一平准备等工作,将会彻底解决纵贯于汉阳陵遗址核心区的咸铜铁路严重阻碍着我们对遗址的安全有效管理和展示利用的问题。二是考古陈列馆馆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工作,提升了陈列馆周边的环境质量。三是完成了陈列馆文物库房防水改造工程施工工作,在现有条件下为馆藏文物提供了一处安全、通风、干燥的保存空间,避免了文物遭受雨水、潮湿等危险因素的破坏。四是完成帝陵双电源改造工程施工,保证了帝陵馆的用电安全和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五是陈列馆候讲室建设基本完成,贵宾接待室和旧职工餐厅改造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六是完成职工食堂改造工作,为职工提供了舒适宽敞的就餐环境,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条件。
六、加强安全防范,确保馆区安全
(一)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安全教育
文物和人员安全是我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年初,馆领导与各部室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清晰,责任明确,思想统一,认识加强,有利于确保馆藏文物、田野文物及景区财产安全。同时,保卫部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岗位,与保卫专干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和消防安全责任书共计57份,实现了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狠抓落实,为全心全意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明确了目标。
为了在全馆干部职工中树立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大家的安全技能我馆始终把安全教育列为一项重点工作。一是利用每月19日的“警钟日”通过邀请专家授课、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解析典型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教训,查找出在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防范重点,从而牢固树立起“安全工作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二是邀请西安社会安全消防服务中心的讲师向全馆职工就消防知识及地震逃生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三是在“三夏”期间,向馆区内承租土地种植农作物的相关发放禁烧通告,明确禁止出此案焚烧麦茬、麦草、垃圾、林木等现象,确保三夏期间馆区的防火安全。四是圆满完成“平安景区”考核复查工作,得到考核复查小组对我馆在安全保卫、旅游治安方面所作的
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五是与咸阳渭城消防大队联合在馆区进行防火紧急疏散演练,并由11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播报,收到良好效果。
(二)加强值班,坚守岗位,确保文物安全
我馆坚持每天由一名馆领导总值班,24小时中层、保卫专干值班的三级值班制度,坚持昼夜巡查制度。重视田野文物的保护与巡查,每个岗点的值班人员都能坚守岗位,认真负责,确保了汉阳陵田野文物、馆藏文物、国有固定资产和在馆人员的安全。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针对有损文物安全的攀登帝后陵封土行为,对帝陵周围的铁丝网进行了修补,封闭了上陵道路,并在后陵加强了群众文保员的安防力量,彻底杜绝了游客上帝陵现象。二是积极申请改造陈列馆监控安防系统,待经费到位后尽快组织安装。三次针对东院北围墙外文物保护区内私建煤场情况,向私建各单位送达违法通知书,同时将情况上报省文物局,并积极联系协调由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稽查大队、高陵县文体广电局等单位联合就东院北围墙外建煤场一事进行现场查看,同时向高陵县政府反映情况,目前此事还在督促协调之中。四是多次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在每个节日前都要对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明年的工作计划
尽管我馆在今年年初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造
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是馆领导班子带领全馆干部职工在省文物局的领导和帮助下,以开展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逐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馆发展为重点,以多渠道开展宣传营销工作,提升我馆知名度,增加门票收入为突破口,迅速扭转了颓势,把全馆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干劲统一到如何加快我馆发展步伐这一中心工作上来,良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内容,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为此,我馆将在明年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巩固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
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的开展,在全馆范围内形成了自觉加强法制学习,切实改善工作作风,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稳步推进制度建设的良好工作状态。我馆将继续保持和巩固这次活动的优秀成果,形成长效机制,为我馆今后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确保全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全馆干部职工的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建设一支团结向上、积极奋进、敬业乐业的干部职工队伍。在此基础上,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服务干部职工,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结合我馆工作实际,通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以及群众反映好等“五个好”的标准,优化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矛盾,增强全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我馆事业科学发展。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馆发展
随着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把关天地区建设成“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战略目标的逐步实施和我馆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为我馆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以此带动我馆全面建设,实现我馆突破发展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在新的一年中,我馆将以《汉阳陵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契机,加快司马道跨铁路桥工程和其他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改变我馆现有面貌,提升馆区功能与景观效果,注重文物保护、展示利用与项目建设协调发展,突出汉阳陵文化特色,彰显我馆独具魅力的资源优势。
(三)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促进经营开发工作
我馆属于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又地处西安咸阳两市的交界地带,也是正在建设中的泾渭新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博物馆和优势旅游资源。我馆将继续以西安市作为本地宣传营销的重点空间。并积极向泾渭新区靠拢,借助泾渭新区的整体规划和建设热潮,争取在城市功能划分和定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加快各类文化产品的开发,提升已有的“模拟考
古”和“参观修复室”两个特色旅游项目的服务水平,积极联系合作方,加快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推进馆区内游客服务设施的建设步伐,完善景区功能。做到既能够吸引大量客源前来参观,又可以给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周到的服务,在提高门票收入的同时,增加其他经营性收入的份额,提高整体收入。
我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加强法制教育,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和衷共济、认真工作,切实贯彻落实赵荣局长来我馆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奋力推进我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一○年十二月一日
第二篇:汉阳陵博物馆讲解员选拔策划
汉阳陵博物馆讲解员选拔策划
一、汉阳陵简介:
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与其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汉阳陵博物苑帝陵外藏坑地下保护展示厅,位于帝陵东侧北部,是博物苑最核心的一组建筑,它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座全地下的遗址博物馆建筑,整个建筑全埋于地下,一个个神态闲雅的陶俑,一排排形象逼真的动物,一件件烙上时代烙印的铜器,一枚枚泛着微光的玉具,古老的汉代社会在这里恍然在现。是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优美结合,古老文化与现世文明有机融合,美的自然,美的神秘,美的古典,美的独特。
二、活动目的:
感受博大的的历史文化;
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及历史文化修养; 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专业对口性的工作经验;
三、活动开展:
1.汉阳陵免费参观:
1)时间:2010年10月17日 2)人数:20—25人 3)乘车路线:
方案一:西安外国语大学东门乘坐600路区间到省体育场——换乘521路(10站),或701路(11站),或31路(12站)到达西稍门站;步行约206米 到达汉阳陵博物馆。
方案二:
4)费用:
车费:2(2*20+1*20)=120元或2(2*25+1*25)=150元 应急费用:50元 合计:170—200元 2.讲解员选拔:
1)宣传:先由宣传部做出宣传海报,再由各班班长和志愿者在各班进行宣传 2)面试:
时间:2010年10月19日晚8点
地点:E区101 要求:具备基本的讲解员气质及知识;
了解基本的汉阳陵知识;
热情开朗;
交际能力强;
3)对象:中文学院08,09,10级全体学生 4)人数:20——30人
四.具体内容:
每周末抽一天进行讲解工作,博物馆专车接送,提供一顿工作餐,实习满3个月提供实习证明。
中文学院团工委学生会
枫火志愿者队
张可可 2010年10月10日
第三篇:汉阳陵导导游词
汉阳陵导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汉阳陵进行参观,我叫XX,是各位参观期间的导游员,我一定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在此先祝愿各位在汉阳陵游览的愉快。
阳陵是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从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始建寿陵起,到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王皇后入葬,阳陵修建时间长达28年,当时正值西汉盛世——“文景之治”时期。
汉景帝刘启,他生于公元前188年,死于公元前141年,为西汉第四代皇帝。他32岁时(前157年)即位,在位17年。他在当政期间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使西汉王朝的经济进一步繁荣,国家安定,百姓富足。景帝与其父文帝的开明统治被后世史家称为“文景之治”。
汉阳陵博物苑是依托西汉景帝刘启陵园建设的大型汉文化旅游核心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共分为考古陈列馆、宗庙遗址、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和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等四大展区。
博物馆内展出一千多件西汉文物,有各式兵器,印章,瓦当,最著名的莫过于汉代彩陶了,阳陵出土的人物陶俑大小相当于真人的 1/3,可是每个彩俑,却表情各异,高约62厘米,伴随陶俑出土的箭、弩机、戟、矛、剑等兵器以及工具、车辆、货币,均按陶俑比例相应缩小,制作得十分精巧。陶俑均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据研究,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兵马俑的队伍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异民族兵员。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安详的社会氛围。
我们现在就到阳陵封土堆前参观一下。西汉共有11位皇帝,除过白鹿塬上文帝的霸陵和少陵塬上宣帝的杜陵,其余9位皇帝的陵墓均自西向东分布在高亢宛延的咸阳塬。阳陵位于汉家帝王陵阙最东端。
我们西面这个大的封土堆,就是汉景帝刘启的陵墓——阳陵。“陵”字的原意指高大的山,此字后来成为帝王墓葬的专用名词,就是要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我国封土为坟的葬俗大约始于周代。从战国中期到汉代,我国帝王陵墓采取“堆土为陵”的形式,阳陵封土堆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阳陵坐西朝东,四周有一方形的夯土围墙,象征着景帝在阴间的宫城。围墙的四个阙门,象征着宫城的四个城门。在宫城正门东阙门外,有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司马道,它是供景帝灵魂出入的神道。王皇后陵位于帝陵的东北方,体现了汉代帝后同茔异穴的丧葬制度。
我们先看停车场边这两块巨大的木牌。西边的木牌上是汉景帝陵园遗址的复原示意图。图中的复斗形封土堆高32米,底长170米,底下是阳陵地宫,里面长眠着西汉一代明主景帝刘启。西汉帝王的墓葬主要用木椁玄宫的建筑方式。
帝陵的封土堆周围,分布着81座陪葬坑。钻探和试掘表明这些坑内有大量的骑兵、步兵、动物等各类陶俑及陶、铜、漆器等生活用具和兵器、车马等。陵园四周有夯土围墙,四墙中部均有三出阙门。阳陵的地宫及封土堆象征着景帝在阴间的皇宫。封土堆四周呈阳光般向四周辐射的81座从葬坑,象征着守卫皇宫的御林军,处理日常事务的百官衙门,供景帝日常生活享用的六畜及为皇帝嫔妃们服务的宦官宫女等。陵周的夯土墙象征着宫城围墙,四个阙门象征着宫城的四个城门。
我们再把目光移到东西的木牌上,便可看到在蓝天白云之下,雄伟的阳陵封土堆拔地而起。剖开封土堆四周尘封的黄土,便可看到在一座座长短不一,间隔有序的从葬坑内,站立着一排排持戟拥盾的武士,婀娜多姿的宫女;徜徉着一群群肥壮的牛羊,温顺的家禽家畜;珍藏着帝王嫔妃们享用的奇珍异宝及生活用具„„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我们再向西看,这面斜坡上两个高大的夯土堆便是帝陵陵园正门东阙门的遗址。左面的南阙门已按发掘的遗址和汉代的画像石资料进行了保护性的复原。
阳陵南阙门遗址是我国目前考古发掘中年代最早、级别最高的三出阙建筑遗址。这种由一主阙、二子阙组成的三出阙,为皇帝专用。它的发掘对研究我国门阙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及对后世建筑风格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现在到发掘现场去参观。
目前,考古工作者只对帝陵东侧的部分从葬坑进行了试掘。这些坑为隧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
这是帝陵东侧第13号从葬坑。它长94米,宽3米左右,中间由一道隔梁把它分为两个部分。这里是东半部分,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出,这里埋藏着两层动物幼崽俑。上层多为绵羊和山羊羔,下层多为小猪崽,中间原有一层棚木隔开。汉代对宫廷肉畜的挑选原则是选幼不选壮,选壮不选老,一般在动物幼崽生下3-6个月后便进行屠宰。汉代没有现在的冷藏设备,御厨所需之肉当天屠宰。此坑的东半部分象征着专为宫廷提供肉畜的皇家饲养场。
我们现在来到了13号坑的西半部。这里出土了许多陶粮仓。这些陶仓外面彩绘着几何纹图案,里面装有谷子、小麦、花生等粮食和油料作物,还发现一些装水装酒的陶罐。发掘情况表明13号坑西半部象征着御用粮油饮食储备库。
我们再来看这最边上的第21号坑。这里发现了一车四马,六个大木箱子和一枚刻有“太官之印”的青铜印章。太官是汉代负责皇帝饮食宴会的官员。还发现有宫女俑和官员俑。此坑似为府库,即为皇宫存放有关器物的库房。
旁边的20号坑发现了一些宦官俑,这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宦官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19号坑内发现了一些陶俑,小陶罐、牛、鸡、狗,四马一车及其他生活用品。
发掘表明:帝陵从葬坑长短不一,最长的超过100米,最短的只有4米。各坑间距最小的2米,最大的4米。坑宽3-4米。坑深3米,坑底距地表8米。各坑长短有别,内涵各异,每个坑均代表皇室内的一个直属机构。坑内所出土的陶俑个个面容平和,略带微笑,表现了景帝执政时期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景。所出土的金属器物都与陶俑比例相配,且制作精美,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各位游客,这次参观就要结束了。通过刚才的参观,我们已对阳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目前所出土的文物仅仅是阳陵地下丰富文物遗存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更加重大的发现将会层出不穷。阳陵必定会以它无比的魅力,使你重返古长安,再上咸阳塬!
第四篇: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长孙振江先生在发表演讲
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长孙振江先生在发表演讲
独树一帜的文化盛景
——在2007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冬天的海南,依然是绿树成荫,温暖如春。而此时在我国的西北部,陕西西安,已是万木萧瑟,寒气袭人。
西安,古称长安,在这片土地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建都,长达1100多年。2160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就在这片土地上,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大汉帝国的都城——汉长安城里,有一位皇帝开始下令修建他的陵园。陵园就选在与长安城隔河相望的咸阳原上,从那时起,陵园整整修了28年。我们无法想象,在这28年中,耗费了国家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但在2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探明,这座陵园规模宏大,陵制完整,文化遗存极为丰厚。这位皇帝就是我国西汉的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这座陵园就是汉阳陵。
历史的尘埃早已淹没了一个曾经兴盛于世的大汉帝国,但在咸阳原上与汉阳陵一起自东向西一字排开的帝国陵墓,如今依然向我们彰显着曾经的盛世王朝,大汉雄风!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言:“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咸阳原上的西汉帝陵群,以汉景帝刘启的阳陵位居最东,居西安以北大约20公里。这里地势高亢平坦,风水很好,泾河蜿蜒于北,渭水奔腾于南,两河在陵东不远处交汇,形成“泾渭分明”的独特景观。汉阳陵居两水之间,在苍凉厚重的黄土台地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兀雄浑,更造就出一种“挟双龙而东向”的气势。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和岁月洗礼,造就出汉阳陵“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壮阔与沧桑,使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人至此,一眼看去,让人禁不住心头的震颤!
景帝刘启,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武帝刘彻之父。他在位十七年(公元前156—前141),虽说既没有爷爷汉高祖刘邦“大风一曲,慷慨卓绝”的气概,也不如儿子汉武帝刘彻“开边拓土,勒石燕然”的雄健,但是,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继承“黄老之术”,顺天应命,抚驭万民,和亲匈奴,轻徭薄赋,减笞去刑,与民生息,使西汉王朝在汉文帝年间初步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了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富足,形成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盛世王朝。他与父亲汉文帝开创的“文景之治”,成为后世人心目中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据史书记载,当时社会“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也许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且治理的那么好,太累了,刘启在阳陵睡的很沉,一觉就是2100多年,人世间的兵燹战乱、改朝换代,自然界的雷电风霜、沧海桑田,似乎都和这位真龙天子没有了关系。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位生前崇奉“黄老”、一心想过清静无为日子的皇帝终于睡不安稳了。1990年5月,伴随着咸阳国际机场专用公路的修建,考古工作者开始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勘探。陵园内,帝陵坐西朝东,被八十余条呈放射状的外藏坑簇拥着。其四周则等距离分布着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藏坑以及礼制建筑。宽约110米的司马道平坦如砥,向东延伸7华里直达阳陵邑─那里曾是富豪云集、商贾出没的繁华城镇,是我国最早的小城镇建筑遗址之一。而司马道两侧又整整齐齐排列着王侯将相和文武百官的陪葬墓园近万座,一如当年天子临朝时大臣位列两班的威仪。200多条陪葬坑内,一列列武士俑披坚执锐,征尘未洗,如临大敌;一排排仕女俑宽衣博带,美目流盼,舞姿翩翩;一群群动物俑密密匝匝、累千成万、栩栩如生„„ 于是,风干的历史一下子变得鲜活了,千年尘封的人事仿佛又从泛黄的线装书中摇摇曳曳走了出来。
汉阳陵真实地再现了汉代的宫廷文化和社会生活,神秘莫测的地下王国正是两千多年前文景盛世的翻版和再现,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先后被评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
为了切实保护好汉阳陵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了合理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199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筹建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景区,将汉阳陵确定为汉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核心区域和汉文化旅游核心景区,并投资1.2亿元,征用文物保护用地3000余亩,使得汉阳陵博物馆成为当今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这里将最终建成大型的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古遗址保护、研究和展示的综合示范区,建成汉文化旅游核心景区。1999年10月1日,汉阳陵考古陈列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考古陈列馆建筑风格独特、装饰精美、陈列手段先进。其建筑采用下沉式结构,充分保护了陵园的整体环境风貌。在1600平方米的展室内陈列着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1800件文物精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相继建成的还有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和德阳宫遗址保护展示。
丰厚的文物遗存,要通过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和展示理念,将其蕴含的久远的历史文化传承给后人,这是文物和旅游事业的目标,也是无数文物工作者和文化景区工作者的心愿。为此,经过近十年的研究、设计、论证和建设,2006年3月31日,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建成开放,汉阳陵博物馆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是一座现代化全地上遗址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为保护遗址风貌,确立了“弃宏大而就无形”(无地面建筑形象)的环境保护理念;在内部设施上选用了具有较多高科技含量的最新产品,如,多媒体技术与幻影光成像技术在辅助陈列中的运用、利用地热资源达到绿色环保和节能效用的水源热泵空调通风系统、方便轻巧的壁挂式残疾人电梯以及光纤和LED等先进光源组成的遗址特殊照明等等。最重要的是,对于大面积的外藏坑遗址,这里大胆采用玻璃全封闭的保护与展示手段,整个保护大厅覆罩在10座外藏坑上,用于封闭结构的玻璃达到1900余平方米。为了增强观赏效果,一条宽3米、长60余米的悬空U形玻璃通道南北向延伸,横跨在一条条俑坑之上。这种方式类似一些海洋公园,让游客穿行在封闭的玻璃管道中去尽情欣赏外面鱼类穿梭畅游的水下世界。当观众一面踩踏着玻璃前行,一面透过玻璃俯视脚下考古人员的发掘清理过程和出土文物,惊叹和好奇之心油然而生。
今天,当我们站在帝陵脚下,一眼望去,松柏团簇,绿草如茵。有谁能想到,在我们的脚下竟然掩埋着一个宏大的艺术宫殿——历史文明和现代科技之光正在这里交相辉映。走进汉阳陵景区,3000余亩翠绿的园林和两座巨大的封土,依然保持了远古的风貌。而当我们走进博物馆,顺着迂回曲折的斜坡门道深入地下,穿行于悬空的玻璃廊桥,眼前、脚下,近距离俯视那些散发出历史幽光的文物,你不能不为它异乎寻常的遗址保护展示方式与手段而感到惊奇,心中不由会涌出感动至极的震撼!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落成开放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当年的观众数量和经济收入比往年分别增长500%和600%;今年止11月底,观众数量和经济收入比去年再增长35%;今年5月,被评为2006年全国博物馆精品陈列之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法国总统希拉克、萨可齐以及密克罗尼西亚总统、冰岛总统等国家元首,德国、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的政府要员以及我国党和政府、人大、政协的领导人先后前来参观。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先生参观后的题词是:“祝贺,这是一项杰出的成就,是其他古遗址的楷模”。我国著名文化遗产专家、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评价:“设计科学,保护周到,祖国瑰宝,后辈永葆”。而著名文物保护专家、91岁高龄的郑孝燮老先生则在留言簿中写到:“国宝保护与现代展览技术结合,历史文化风貌和谐。”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视察后指出:“在文物保护理念和保护方式、陵园环境风貌保护和地下文物保护、文物科技保护和文物展示方面都是国内最好的,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人民共享文明发展成果”。我们深知,作为文化旅游景区,汉阳陵博物馆任重而道远。
西汉初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汉人、汉民族、汉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文景之治”,是两千多年来泱泱中华汉文化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后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汉语、汉服、“汉族”名称、社会风俗、生活和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社会心理结构等广义汉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都在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汉阳陵对于西汉初年特别是文景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有着充足的实物反映和印证,是目前所有汉代帝陵中考古发掘最全面、最完整,文物遗存最丰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最高,最具条件大力弘扬中华汉文化的文物景区。探汉文化之源,寻汉民族之根,深入挖掘汉阳陵的文化内涵,采取多种方式展示其非凡的历史价值,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正在着手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必须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下,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创新文化旅游模式,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汉阳陵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优势,占地面积在国内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如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文物保护展示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弘扬的良性循环,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是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并努力争取获得成果的方向和目标。
近年来,除上述已经建成开放的先进的文物陈列展示供游客参观之外,我们还开发了部分以文物和环境资源为依托的特色旅游项目。
一是古迹寻踪也称模拟考古,是通过模拟的形式,为热衷访古寻幽和考古实践的人提供的一种亲自动手参与文物遗迹考古发掘的实习项目。通过专家对考古发掘过程的现场讲解演示,传授考古发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与者现场进行模拟考古发掘实践,从中体验考古发掘的科学性、神秘感和成就感。
二是汉塬华宴,是依托汉阳陵雄浑壮阔、景色迷人的独特环境优势,在花丛簇拥的绿茵氧吧中开设的餐饮项目。置身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品味珍馐佳肴,会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2004年接待了世界500强企业总裁中的100多人和西班牙700多人的就餐。
三是鹿鸣霜林景观,是依据历史文献中秦汉时期皇家苑囿的有关记载,为恢复汉代自然生态环境,再现汉代皇家苑囿历史风貌的生态观光项目。在枫树林中,驯养的60余只梅花鹿悠闲自得、追逐嬉戏,置身其中,一种自然祥和之气使人顿失倦意,流连忘返。
按照新的发展规划和思路,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建设“一个新馆,四个中心”,即展示汉文化精髓的汉文化综合馆,以汉服馆、汉代文物制作参观、文化产品整合开发等项目为代表的汉文化展示中心,以模拟考古、汉代陶艺制作(陶艺村)等项目为代表的汉文化体验中心,以富有汉代气息的农家院落、生态餐饮、四季果园为代表的汉文化休闲中心,以圈养有汉代特点的家畜、家禽和种植绿色蔬菜为主的汉文化生态养植中心。
(一)汉文化综合馆
主要是以文景盛世文化为主体,以展示中华汉文化精髓如汉字、汉语、汉族根源、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为内容,以汉文化对游客形成强烈感官冲击为目标,辅助以文化产品和其他消费品销售而建设的一个文化意味浓厚的综合馆。
(二)汉文化展示中心
主要是从汉代民俗文化、工艺等方面入手,挖掘游客感兴趣的项目,形成一个集中展示汉文化、销售汉文化产品的中心,让游客在这里亲近汉文化,享用汉文化产品。主要有汉服馆、汉代玉器馆和汉代工艺品店。
汉服馆要展示汉族服饰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汉代服饰成品,在重要节日组织汉服广场演示活动,制作销售古装、正装、礼服、日常及休闲服饰等汉服系列,还可以让游客着汉服,感受汉代服饰文化。
中国人崇尚玉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到了汉代玉器及玉文化发展到了顶峰时期,汉阳陵的玉器馆,以展示、销售仿汉玉为主。
(三)汉文化体验中心
主要是从考古知识技能和汉代生产、生活等方面挖掘游客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项目,形成一个体验、感悟汉文化的中心,让游客在这里亲自动手,参与、体验、感悟汉文化,身临其境的感受穿越两千年时空所带来的乐趣和意味。目前,在完善好、规范好游客参与的模拟考古项目的基础上,着手规划汉代文物制作、参观项目和陶艺村项目建设。
(四)汉文化休闲中心
主要是依托汉阳陵博物馆的自然生态环境,挖掘汉代餐饮、住宿、采摘等方面文化特点,建成富有汉代气息的农家院落、生态餐饮、四季果园等汉文化特色休闲中心,在这里住汉代庭院、赏汉代乐舞、品汉代佳肴、饮西汉美酒、采四季果香。基本设想就是以樊记狗肉馆、司马相如酒馆、生态餐饮酒店、汉式院落、瓜果采摘等为主,形成特色鲜明的休闲区域。
(五)汉文化生态养植中心
主要是依据史料记载和帝陵陵园、外藏坑出土文物对汉景帝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建设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猪羊鸡狗养殖园、绿色蔬菜种植园,与休闲中心的餐饮形成“一条龙”服务,为游客提供有汉代特色的食宿和休闲。
汉文化承载着两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髓和根基,汉阳陵作为再现汉文化博大精深的实物载体,作为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建设的汉文化核心景区,汉阳陵博物馆将在做好博物馆管理、建设的前提下,以汉文化为切入点,积极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产业经营项目,让汉文化“活”起来,让汉阳陵成为“活”的文化化石,实现文物保护和利用、博物馆建设和经营“两轮并驱,双翼齐动”,实现研究文化、开发文化、经营文化、共享文化的统一,让游客亲近文化、体验文化、感悟文化、消化文化,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形成一种全新的博物馆建设模式,建设一个特色独具、世界一流的文化旅游景区。
汉阳陵博物馆正以暂新的精神面貌和多样的文化风采,诚挚邀请四面八方的各届朋友来参观、亲近、体验、感受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来合作、投资共同建设独树一帜的文化盛景!谢谢!
第五篇:茂陵博物馆简介
茂 陵 博 物 馆 介 绍
茂陵博物馆位于咸阳与兴平市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40公里,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汉文化经典景区,中国最大的汉代大型石雕艺术博物馆。
多年来,在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志傑馆长的正确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务游客,完善自我”的茂陵卧牛精神,开拓创新,求实进取,使博物馆迅猛扩大,由原来仅有占地5.4亩、文物20件(石雕16件、瓦当4件)的小小文管所,发展为占地534.09亩,馆藏文物5000多件(其中国宝14件)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文博系统先进单位、全国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旅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国家和省(部)市各级荣誉24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