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厉以宁:新常态下,“小企业”会有“大作为”
厉以宁:新常态下,“小企业”会有“大作为”
导读:小而精、小而强,就会开拓出市场。对于小企业而言,有了信心,以诚信为本逐步积累“社会资本”,再加上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专业化道路,就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一定会有“大作为”。
不久前在一些省市调研,同民营小企业经营者座谈。他们说:“经济进入新常态,主要是大企业的事情,我们这些民营小企业能做些什么?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能起多大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代表性,需要认真解答。
对我国经济形势要有信心
从2013年和2014年的情况看,由于经济增长出现下行趋势,民营企业包括大量小企业产品销售不如过去,加上贷款难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劳动力成本、店铺租赁成本、物流成本又居高不下,因此普遍感到经营困难,对市场前景顾虑重重。
怎么帮助他们消除这些顾虑?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增强信心。在目前情况下,再指望出现超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我国经济增长率虽然降低一些,但从全世界看依然处于前列。而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结构合理是稳定增长的前提,只要结构调整不断取得进展,市场前景就是看好的。
因此,对于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来说,一定要懂得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波动甚至挫折是难免的,企业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不适应、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候,更需要鼓足干劲,勇于投身于竞争之中。市场如此广阔,还怕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场所?
小而精、小而强,关键在专业化
在新常态下,小企业无论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业,都要走专业化道路。小而精、小而强,就会开拓出市场。市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只要有自己的专长,产品精致、有特色,服务到位、有声誉,市场份额就一定能不断扩大,并在此基础上稳步前进。
小企业如果有机会成为大企业的合作伙伴,千万不可错过。大企业需要寻找和固定为自己配套的服务者,也需要能长期提供零配件和部件的合作者。如果小企业能够为大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优质零配件和部件,大企业就愿意同它合作。这种合作对大小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大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小企业可以有稳定的市场,稳步壮大。
靠诚信积累“社会资本”
这里所说的“社会资本”是指一种无形资本,又称“人脉”“人缘”,它体现于人际关系之中。人际关系要靠自己开创。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要想拥有更多社会资本,只有依靠自己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
诚信,在社会资本积累中是极其重要的。企业时时处处守信用、讲诚信,就会获得社会资本。现在,小企业之间“抱团取暖”“抱团过冬”是互助合作的好现象。企业“抱团”,只能建立在相互信任、以诚相待的基础上。有人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在合作中失信一次无所谓。实际上,只要失信一次,就可能把多年积累的社会资本毁掉。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企业包括小企业,一定要把积累诚信资本放在首位。
既留有余地,又积极创新
有些小企业往往稍有成绩,就头脑发热,好高骛远,甘冒风险,赌上一把,最终一败涂地。从这样的例子中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宁肯步子稳一些、基础巩固一些,也比孤注一掷强。这并不是说小企业不应大胆开拓,大胆开拓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问题在于,小企业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弱点,如规模小、底子薄、资本供给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切不可被一时成功冲昏头脑,不留余地。
推动企业发展,不能只凭个人经验。经验可能是财富,使自己迈出重要一步、迈上新台阶;(更多管理资讯请关注财智名家微信公众号:jxczmj)也可能是包袱,使自己作出错误决策、陷入难以自拔的陷阱。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市场竞争错综复杂,波动难测。一些人投资成功,一些人投资失败,这在市场上司空见惯。因此,小企业应当牢记:宁肯稳一些,切忌追风赶时髦,以致脱离实际。那样一来,失败是难免的。
适应新常态,需要积极创新。有些小企业主说,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事情,同我们这些小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有多大关系?其实,创新有多种层次,不能认为小企业在创新方面不可能有所作为。事在人为。在珠三角一次小制造业企业主座谈会上,我就听到一些经验介绍,比如:原材料选择方面能不能有新的考虑,以便产品质量更好、价格更低?能不能在燃料、动力方面有所改进,以便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这些都是很实际的创新领域。
总之,对于小企业而言,有了信心,以诚信为本逐步积累“社会资本”,再加上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专业化道路,就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一定会有“大作为”。
第二篇:新常态下小企业有大作为(大家手笔)
新常态下小企业有大作为(大家手笔)
厉以宁
《 人民日报 》(2015年02月09日 07 版)
不久前在一些省市调研,同民营小企业经营者座谈。他们说:“经济进入新常态,主要是大企业的事情,我们这些民营小企业能做些什么?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能起多大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代表性,需要认真解答。
对我国经济形势要有信心
从2013年和2014年的情况看,由于经济增长出现下行趋势,民营企业包括大量小企业产品销售不如过去,加上贷款难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劳动力成本、店铺租赁成本、物流成本又居高不下,因此普遍感到经营困难,对市场前景顾虑重重。
怎么帮助他们消除这些顾虑?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增强信心。在目前情况下,再指望出现超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我国经济增长率虽然降低一些,但从全世界看依然处于前列。而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结构合理是稳定增长的前提,只要结构调整不断取得进展,市场前景就是看好的。因此,对于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来说,一定要懂得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波动甚至挫折是难免的,企业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不适应、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候,更需要鼓足干劲,勇于投身于竞争之中。市场如此广阔,还怕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场所!
小而精、小而强,关键在专业化
在新常态下,小企业无论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业,都要走专业化道路。小而精、小而强,就会开拓出市场。市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只要有自己的专长,产品精致、有特色,服务到位、有声誉,市场份额就一定能不断扩大,并在此基础上稳步前进。
小企业如果有机会成为大企业的合作伙伴,千万不可错过。大企业需要寻找和固定为自己配套的服务者,也需要能长期提供零配件和部件的合作者。如果小企业能够为大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优质零配件和部件,大企业就愿意同它合作。这种合作对大小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大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小企业可以有稳定的市场,稳步壮大。
靠诚信积累社会资本
这里所说的社会资本是指一种无形资本,又称“人脉”“人缘”,它体现于人际关系之中。人际关系要靠自己开创。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要想拥有更多社会资本,只有依靠自己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
诚信在社会资本积累中是极其重要的。企业时时处处守信用、讲诚信,就会获得社会资本。现在,小企业之间“抱团取暖”“抱团过冬”是互助合作的好现象。企业“抱团”,只能建立在相互信任、以诚相待的基础上。有人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在合作中失信一次无所谓。实际上,只要失信一次,就可能把多年积累的社会资本毁掉。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企业包括小企业,一定要把积累诚信资本放在首位。
既留有余地,又积极创新
有些小企业往往稍有成绩,就头脑发热,好高骛远,甘冒风险,赌上一把,最终一败涂地。从这样的例子中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宁肯步子稳一些、基础巩固一些,也比孤注一掷强。这并不是说小企业不应大胆开拓,大胆开拓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问题在于,小企业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弱点,如规模小、底子薄、资本供给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切不可被一时成功冲昏头脑,不留余地。
推动企业发展,不能只凭个人经验。经验可能是财富,使自己迈出重要一步、迈上新台阶;也可能是包袱,使自己作出错误决策、陷入难以自拔的陷阱。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市场竞争错综复杂,波动难测。一些人投资成功,一些人投资失败,这在市场上司空见惯。因此,小企业应当牢记:宁肯稳一些,切忌追风赶时髦,以致脱离实际。那样一来,失败是难免的。
适应新常态,需要积极创新。有些小企业主说,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事情,同我们这些小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有多大关系?其实,创新有多种层次,不能认为小企业在创新方面不可能有所作为。事在人为。在珠三角一次小制造业企业主座谈会上,我就听到一些经验介绍,比如:原材料选择方面能不能有新的考虑,以便产品质量更好、价格更低?能不能在燃料、动力方面有所改进,以便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这些都是很实际的创新领域。
总之,对于小企业而言,有了信心,以诚信为本逐步积累社会资本,再加上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专业化道路,就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一定会有大作为。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
第三篇: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 ——一论如何看待新常态下新变化
本报评论员 2015年04月16日
4月中旬,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公布。许多经济指标都在人们预料之中,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处在合理区间。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上月底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重申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中国经济升级换挡、加力爬坡的进程正在展开。
面对大势,可顺不可逆;面对机遇,可用不可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是这样的大势和机遇。
怎样推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是一场新的考试,考验驾驭市场经济的智慧,检验掌控复杂局面的本领。新常态需要适应,更需要引领。2014年,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实现了7.4%的增速,劳动生产率提高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正是全国上下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的结果。然而毋庸讳言,也有人一时半会儿转不过弯来,或多或少表现出换挡焦虑症。
今天的经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心经济,社会预期对经济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惟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顶住下行压力,抓住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实现新常态下的新作为。
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首先要有坚定的自信。发展速度换挡,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然。以我国经济现有体量,7%的增速所产生的实际增量,差不多相当于每年贡献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所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速“换挡不失势”。蹲下去才能跳得更高,上世纪以来各发达经济体伴随产业革命实现的经济转型,无不向我们昭示这一点。坚定信心,是祛除速度崇拜、换挡焦虑背后传统思维惯性的最好药方。
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最重要的是务实进取。必须坚决破除以往的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牢牢扭住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这条主线,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加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打造“双引擎”牵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我们高兴地看到,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消费升级方兴未艾,企业内部创新步伐加快,市场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蓬勃发展,经济运行亮点频现。这些新变化都是干出来的。只有实干,我们才能跨沟迈坎,迎来百尺竿头的更进一步。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国外经济学家认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可能是惟一从“借鉴型经济体”发展为具有独立研发创新能力的国家。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奋发有为,以新作为主动引领新常态,我们定能将中国经济的航船驶向新胜境。
人民日报评论员:带着问题学习
本报评论员
2015年06月11日05:08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首先要抓好学习。日前,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再次强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突出问题导向,贯彻从严要求,既巩固和扩大从严治党成果,又有效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这要求我们,问题导向要贯彻到专题教育全过程,学习也要带着问题学。
突出问题导向,学习无疑是重要途径,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整个学习过程都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聚焦问题不跑偏、扭住问题不放松,以问题导向统领学习过程。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时刻联系实践中的困惑、作风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思考、调讨,才不会“入宝山而空返”,才不会老在原地打转。
缺少问题意识,“为学习而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会有任何针对性。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坐不下来”、“静不下来”,以至于摊开本子记笔记,合上本子全忘光;一些单位,文件、讲话、读本等学习材料丰富,观看电影、专家授课甚至兴师动众去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形式可谓多样,却最终少有收获,就在于是把学习当成了一种形式,结果必然是无的放矢、照本宣科、应付差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打实地学,是为了实打实地干。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中央要求,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中,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因为这些文件、讲话有着鲜明的现实指向、彻底的实践品格。对照这些精神和要求,脑子里装着问题、心里想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三严三实”的时代价值、基本遵循、实践要求,把顶层设计转化为鲜活的基层实践,把“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落小落细落实。
人们常说,“缺什么,补什么”。带着问题学习,就要紧紧盯住“不严不实”的问题和具体表现,一条一条梳理、一项一项分析,弄清问题实质,找到症结所在。不管是专题党课,还是专题学习研讨,都要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围绕中央要求和党规党纪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防止浅尝辄止、散光走偏。“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而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融入经常性教育的一次探索实践。我们强调学习中的问题导向,也是要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经常性教育突出主题、聚焦问题,认真起来、严肃起来。
“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坚持以问题导向统领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打牢思想根基、锤炼严实作风,我们就能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使各方面工作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四篇: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
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上月底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重申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中国经济升级换挡、加力爬坡的进程正在展开。
面对大势,可顺不可逆;面对机遇,可用不可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是这样的大势和机遇。
怎样推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是一场新的考试,考验驾驭市场经济的智慧,检验掌控复杂局面的本领。新常态需要适应,更需要引领。2014年,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实现了7.4%的增速,劳动生产率提高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正是全国上下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的结果。然而毋庸讳言,也有人一时半会儿转不过弯来,或多或少表现出换挡焦虑症。
今天的经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心经济,社会预期对经济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惟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顶住下行压力,抓住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实现新常态下的新作为。
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首先要有坚定的自信。发展速度换挡,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然。以我国经济现有体量,7%的增速所产生的实际增量,差不多相当于每年贡献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所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速“换挡不失势”。蹲下去才能跳得更高,上世纪以来各发达经济体伴随产业革命实现的经济转型,无不向我们昭示这一点。坚定信心,是祛除速度崇拜、换挡焦虑背后传统思维惯性的最好药方。
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最重要的是务实进取。必须坚决破除以往的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牢牢扭住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这条主线,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加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打造“双引擎”牵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我们高兴地看到,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消费升级方兴未艾,企业内部创新步伐加快,市场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蓬勃发展,经济运行亮点频现。这些新变化都是干出来的。只有实干,我们才能跨沟迈坎,迎来百尺竿头的更进一步。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国外经济学家认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可能是惟一从“借鉴型经济体”发展为具有独立研发创新能力的国家。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奋发有为,以新作为主动引领新常态,我们定能将中国经济的航船驶向新胜境。
第五篇:以新作为应对经济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主动新作为
12月29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圆满闭幕。这次会议是山西站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六大发展”,促进富民强省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全面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这对于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奋发有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对山西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千方百计稳增长,蹄疾步稳促改革,坚定不移调结构,带着真情惠民生,毫不松懈抓安全,经济社会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实现新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创新亮点纷呈,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项工作稳中有为、稳中有进。
成绩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了全省上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运行最为困难的时刻、改革发展任务最为繁重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思想,立足我省省情和发展阶段,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常态下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很严峻。全国经济增速放缓、能源供给多样化、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对我省煤炭需求总量和市场份额将形成巨大挤压,对我省资源型经济发展将形成新的约束。
机遇更难得。只要我们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正确应对,就能把经济转型、能源革命、全面深化改革的挑战和压力转化为巨大的发展动力,倒逼我省加快转型发展、加快煤炭产业 “六型”转变、加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变挑战为机遇。与全国相比,我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都存在较大差距,从另一方面看,这个差距就是现实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我们不能消极,更不能退缩,必须迎难而上,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抢抓机遇,有效防控风险,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既要增强危机意识,未雨绸缪,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点;更要坚定信心、砥砺前行,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点,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启动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省全面推进 “六大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几个重大问题。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既是总基调,又是重要方针。稳是基础,进是动能;稳是前提,进是要求。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年,正因为坚持稳中求进,我们才能克服困难、促进发展;明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特别是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为改革创新提供时间和空间。
二是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仍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山西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山西此前依靠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粗放式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坚决摒弃。要着眼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更均衡、更公平、可持续的发展,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特别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开放这个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根本途径,加快转型综改区建设,推动煤炭革命等重大改革,以改革攻坚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以创新驱动激发科学发展动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善环境,以开放拓展发展的空间。
三是全面落实“六大发展”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六大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六大发展”是一个内在联系、相互支撑、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全面推动“六大发展”的针对性、必然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各项要求落实到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坚持扩大投资,找准投资抓手和突破口,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争取重点项目和重大政策,争取国家对我省更大的支持;坚持加强薄弱环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
展望即将来临的2015年,我们希望满怀、信心百倍,重任挑在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适应新常态,主动新作为,认真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不断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省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