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加强和改进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
曹建明:全面加强和改进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
全国检察机关侦查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召开 曹建明强调
全面加强和改进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
全国检察机关侦查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今天下午在大连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检察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全面加强和改进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更好发挥检察机关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
曹建明说,近年来,检察机关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加大办案力度,强化办案措施,针对影响国计民生、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开展一系列专项工作,坚持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安全有机统一,保持了办案工作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反渎职侵权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机制逐步健全,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明显提高;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进一步提高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水平和实效;坚持不懈地强化对自身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狠抓队伍建设,执法水平和公信力有了新的提升。
曹建明指出,要充分认识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明显进展,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检察机关一定要全面准确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坚决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有针对性地全面加强和改进侦查和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努力使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法治进步对检察机关执法理念、侦查模式、工作机制和队伍素质的更高要求和全面考验。
曹建明强调,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加强和改进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一要围绕服务保障经济发展推进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进一步加大查办和预防国家重点投资领域、资金密集行业以及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中的职务犯罪力度,继续深化商业贿赂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坚决遏制一些行业和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势头。正确处理执法办案与服务大局的关系,既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依法办案,防止和克服脱离职能搞服务,又要坚持把执法办案放在大局中审视和判断,防止和克服就事论事、就案办案、机械执法。二要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善于把握社会矛盾背后所反映的职务犯罪,有针对性地加大查办和预防工作力度,从源头上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的职务犯罪案件,社会管理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职务犯罪案件。坚持把化解矛盾贯穿始终,通过有针对性地查办案件,促进群众信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妥善解决,防止因自身执法不当激化矛盾和影响社会稳定大局。更加注重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加强犯罪预防,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科学化。三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突出查办和预防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矿产资源开发、教育、就业、医药购销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地沟油”、“毒胶囊”等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背后的职务犯罪,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侵占国家、集体利益和侵害职工群众权益的职务犯罪,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中发生的贪污、挪用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扶贫资金、救灾救济资金等职务犯罪,以及其他严重损害群众经济权益、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职务犯罪,继续抓好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等专项工作。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加大对群众举报线索的查处力度。四要围绕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正确把握和处理惩治与预防的关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侦防一体化机制,完善预防调查、预防咨询、警示教育、年度报告、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提高预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促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建设。
曹建明指出,要以学习贯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为契机,大力提高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要树立正确执法理念,紧密结合侦查工作的实际,强化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时效意识和监督意识,牢固树立、自觉践行“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和“四个必须”,在执法办案中自觉坚持并切实体现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并重。二要着力转变侦查模式,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依法全面收集证据,有效整合资源、加强内外部协作和制约。切实保障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会见权等各项权利,高度重视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综合运用各类强制措施,既保证侦查工作顺利进行,又重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三要创新完善工作机制,规范上下级检察院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任务和关系,更好形成上下紧密联系、地区之间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特别是侦查部门与侦查监督、公诉部门的协作配合与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的协调配合,形成惩治职务犯罪的合力。四要大力推进科技强侦,进一步加强侦查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建设,切实提高侦查工作的科技含量。
曹建明强调,要高度重视对侦查工作的监督制约,切实保障侦查权依法正确行使。一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对执法办案各环节进行更为严格的规范,坚决及时纠正一切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行为。把案件管理机制建设作为规范执法的重要措施,促进侦查活动严格依法进行。二要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根据修改后刑诉法的新规定,认真梳理执法办案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和部位,进一步健全内部监督制约体系。把保障辩护律师和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等作为内部执法监督的重点,加大检务督察力度。三要严格落实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曹建明指出,要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的领导。各级检察院党组要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的研究,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把握正确发展方向。要高度重视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队伍建设,以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始终保持这支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培养一批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办案能手,引进充实一批审讯、会计、计算机等专业人才。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执法办案环境,主动向党委和人大汇报侦查和预防工作的重大部署,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排除干扰阻力。充分运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等平台,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更加有效地防范和打击跨国跨境腐败犯罪。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胡泽君出席会议。高检院副检察长邱学强主持会议。
辽宁省委副书记夏德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宏章,高检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杨振江,辽宁省检察院检察长肖声出席会议。高检院反贪污贿赂总局、渎职侵权检察厅、职务犯罪预防厅、纪检组监察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省级检察院分管院领导、职务犯罪侦查预防部门负责人,军事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记者肖玮 徐盈雁 徐日丹)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加强和改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专题调研报告
2011年是 “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推动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我院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文登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正确理解和把握全省和威海地区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正确理解和把握我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大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威海地区的决策部署上来,结合实际研究运用检察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全面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完善和落实服务大局的措施。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依法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以权谋私、严重失职渎职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依法查办发生在农村基层组织和重点岗位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件,以案谋私、贪赃枉法和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等案件;依法惩治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职务犯罪,切实保障政府投资安全。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认真落实职务犯罪预防报告制度,增强预防工作的综合效应;重视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预防职务犯罪调查分析、对策研究、预防建议、警示教育和法律咨询等工作,注意跟踪项目实施开展预防工作,发挥检察建议作用,做好职务犯罪风险预警工作;推进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建设,积极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促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充分发挥侦防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走私、偷税漏税、操纵股市、非法集资、非法买卖土地等严重经济犯罪,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国土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相关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
(二)加大涉农犯罪打击力度。依法打击侵害农民权益、危害农业发展、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活动,继续加大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力度,突出查办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职务犯罪。
(三)加大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以及严重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犯罪,严肃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修复工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背后的职务犯罪。
(四)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积极参与对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高发地的重点整治,突出打击新闻出版、文化娱乐、高新技术和农业领域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犯罪。
二、注重群众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院要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执法办案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查询服务窗口,不断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措施,进一步改进执法作风,深入查找和剖析检察人员群众观念淡薄的各种表现,着力解决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敷衍塞责,与群众打交道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冷硬横推、吃拿卡要,耍特权、逞威风,甚至以权谋私、违法办案、严重损害群众权益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对社情民意的收集、研判和向检察决策转化的有效机制,促进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难、诉讼难等问题;探索建立信访督查专员制度,建立息诉息访联动机制和信访风险预警机制,依法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对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运用调解、协商、听证等方法,在依法正确处理的同时积极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把三项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立足检察职能,继续在各项检察工作中深化、细化、实化措施,注意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带普遍性的问题,着力建立健全检察机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科学有效工作机制。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引导检察人员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真正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深入查找和剖析检察人员群众观念淡薄的各种表现,坚决纠正解决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敷衍塞责,与群众打交道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冷硬横推、吃拿卡要,耍特权、逞威风,甚至以权谋私、违法办案等突出问题。
(二)着力保障民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突出打击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严肃查办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保障、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依法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
(三)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专群结合的新途径新机制。建立健全民意收集、研究和转化机制,完善落实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等制度,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检察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转化为检察工作整改的重要内容。
(四)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畅通群众控告申诉渠道,深入开展文明接待活动,继续推行12309举报电话、民生检察服务热线,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查询服务窗口,完善巡回接访、下访巡访、联合接访、检察长接待日等制度。完善公开听证、心理咨询等措施,探索建立涉检信访终结机制,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五)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办理的重大复杂案件、热点敏感案件、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群体性事件所涉案件等,在拟作出是否立案、批捕、起诉、抗诉和撤案等决定的每个环节,认真评估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明确提出意见,科学制定预案,有效防止因执法不当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
(六)建立健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机制。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品行调查、分案起诉、回访帮教等制度,探索对未成年的初犯、偶犯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制度,建立对罪行轻微的老年人犯罪依法从宽处理机制,完善、规范轻微犯罪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和刑事和解机制,提高运用法律政策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水平。
(七)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建立健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民事申诉案件、轻微刑事案件,依托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不批捕、不起诉说理机制,依法释疑解惑,加强心理疏导,防止和减少涉检信访发生;推动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机制,规范救助范围、标准和程序,协调有关部门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提供资金救助、民政救济、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
(八)建立健全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充分发挥打击和预防犯罪等职能作用,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刑罚执行监督和社区矫正监督,加强对服刑在教人员特别是监外执行罪犯、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工作。立足检察职能不断拓宽工作领域,针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提出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的检察建议,协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实现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协作机制,努力实现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有机统一。我院要正确把握执法办案中的法律政策界限,注意运用政策指导办案工作,努力实现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有机统一。在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注意正确区分和处理好改革探索中的失误与职务犯罪的界限,执行和利用国家政策谋发展中出现偏差与钻改革空子实施犯罪的界限,职务犯罪与一般违法违纪的界限,切实保护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想干事干成事、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依法严惩极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以发展之名谋贪赃枉法之实的职务犯罪行为;在处理涉企案件时,正确区分和处理好企业依法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限,资金合理流动与徇私舞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界限,企业经营中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的界限,依法保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在查处企业工作人员涉嫌犯罪案件中,坚持从有利于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企业职工利益出发,依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通过正确把握和适用法律政策,服务发展中的一个“快”字,营造招商环境中的一个“优”字,促进项目建设中的一个“好”字,努力促进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的良好氛围。更新执法观念,强化法治意识、程序意识、人权保障意识,不断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度,自觉把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努力实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有机统一。讲究执法办案方式方法,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合法合理使用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和拘留、逮捕等强制性措施;注意从人民群众反映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切实采取措施,着力解决检察机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廉洁、不规范问题,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用严格的程序和规范保证公正执法;注重对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司法人文关怀,加强对失足者的教育挽救,体现现代法治的人文精神。严格执法纪律,严禁在办案过程中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干预企业和市场主体合法自主的经营行为;严禁越权办案、违法插手经济纠纷;严禁以服务为名吃拿卡要,向企业乱拉赞助,坚决遏制执法办案中的消极腐败行为,确保自身公正廉洁执法,确保执法办案在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坚持把党的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公正廉洁执法的高素质检察队伍。以党的建设带动和促进队伍建设。认真落实高检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成果,完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长效机制。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人民检察创立80周年为契机,大力宣传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成就,宣传具有检察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检察机关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完善和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政治理论研讨、领导干部述学评学制度等,不断提高统筹谋划检察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检察队伍管理机制改革步伐,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健全岗位练兵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业务竞赛。深入实施人才强检战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检察业务专家、业务尖子和办案能手培养选拔,发挥高层次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执法监督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关键,不断加大内部监督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坚持和完善述职述廉、巡视、诫勉谈话、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等制度,探索对领导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加强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毫不松懈地抓好自身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两项制度”,严格执行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检若干规定,着力解决和防止以权谋私、以案谋私、违反规定办案等突出问题。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深入开展示范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紧密结合检察业务开展检务督察,建立健全督察整改情况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坚决执行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四个一律”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坚决遏制检察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消极腐败行为,促进自身公正廉洁执法。
第三篇:职务犯罪侦查办案工作流程
职务犯罪侦查办案工作流程(试行)
第一章
管
辖
第一条
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主要是指刑法规定的下列犯罪案件:
(一)贪污案(第382条、第183条第2款、第271条第2款、第394条);
(二)挪用公款案(第384条、第185条第2款、第272条第2款);
(三)受贿案(第385条、第388条、第163条第3款、第184条第2款);
(四)单位受贿案(第387条);
(五)行贿案(第389条);
(六)对单位行贿案(第391条);
(七)介绍贿赂案(第392条);
(八)单位行贿案(第393条)
(九)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第395条第1款);
(十)隐瞒境外存款案(第395条第2款);
(十一)私分国有资产案(第396条第1款);
(十二)私分罚没财物案(第396条第2款)。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渎职犯罪案件是指刑法规定的下列犯罪案件:
(一)滥用职权案(第397条第1款);
(二)玩忽职守案(第397条第1款);
(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第398条);
(四)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案(第398条);
(五)徇私枉法案(第399条第1款);
(六)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第399条第2款);
(七)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案(第399条第3款);
(八)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案(第399条第3款);
(九)私放在押人员案(第400条第1款);
(十)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案(第400条第2款);
(十一)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第401条);
(十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第402条);
(十三)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案(第403条);
(十四)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案(第404条);
(十五)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案(第405条第1 款);
(十六)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案(第405条第2款);
(十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第406条);
(十八)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案(第407条);
(十九)环境监管失职案(第408条);
(二十)传染病防治失职案(第409条);
(二十一)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案(第410条);
(二十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案(410条);
(二十三)放纵走私案(第411条);
(二十四)商检徇私舞弊案(第412条第1款);
(二十五)商检失职案(第412条第2款);
(二十六)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案(第413条第1款);
(二十七)动植物检疫失职案(第413条第2款);
(二十八)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案(第414条);
(二十九)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案(第415条);
(三十)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案(第415条);
(三十一)不解救被拐买、绑架妇女、儿童案(第416条第1款);
(三十二)阻碍解救被拐买、绑架妇女、儿童案(第416条第2款);
(三十三)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案(第417条);
(三十四)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案(第418条);
(三十五)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案(第419条)。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侵权犯罪案件是指刑法规定的下列犯罪案件:
(一)非法拘禁案(第238条);
(二)非法搜查案(第245条);
(三)刑讯逼供案(第247条);
(四)暴力取证案(第247条);
(五)虐待被监管人案(第248条);
(六)报复陷害案(第254条);
(七)破坏选举案(第256条)。
第四条
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需要制作《提请批准直接受理书》层报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决定后由本院立案侦查。
第五条 本院立案侦查本辖区的犯罪案件。上级人民检察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侦查或者组织、指挥、参与侦查本院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案件,也可以将其管辖的案件交本院侦查。本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的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检察院侦查。
第六条 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指定本院立案侦查管辖不明或者需要改变管辖的案件。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可以报请有和争议的人民检察院共同的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本院应当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发出《指定管辖决定书》办理指定管辖的案件,第二章
受理
第七条
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直接受理的案件线索来源包括:
(一)本院举报中心移送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报案、控告或举报;
(二)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督办的;
(三)法院、公安机关和纪检、监察、工商、税务、审计、海关等部门移送的;
(四)侦查部门直接接受的控告、举报;
(五)本院其他部门移送的;
(六)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
(七)从调查取证的或者侦查的案件中发现的;
(八)从其他途径发现的。
第八条
单位、公民直接向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举报、控告或者自首的,应当受理。对于不属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应当向其说明,也可先行受理,并填写《移送案件通知书》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或部门。
第九条
接受举报、控告或者投案自首的,应当由科、处、局长或指定的专人接待,并填写《受理案件登记表》。对口头举报、控告或自首的,侦查人员应当制作《接受报案、控告、检举笔录》或《自首笔录》。
接受单位、公民举报、控告,应当告知其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以及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
侦查部门直接受理、自行发现等非举报中心移送的犯罪案件线索,应当在三日内送交举报中心登记、处理或备案。特殊情况,可以在案件立案后三日内补送举报中心备案。
侦查部门应当指定专人统一管理案件线索,并建立线索库,实行微机动态管理。专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逐件登记线索来源、涉案单位及人员、反映的事实、性质、侦查人员对线索处臵情况,并定期核对、分析。
第十一条
渎职侵权案件线索实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统一管理制度。本院应当在线索受理后三日内报送亳州市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重大责任事故、重大侵害公民权益事件线索应当在受理当日上报。
对应当由上级人民检察院管理的重大贪污贿赂案件线索,本院应当于发现或收到后十日内,逐件填写《检察机关要案线索备案移送表》,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十二条
对案件线索的处理,一般由侦查部门负责人和线索专管员等共同组成的案件线索评估小组进行评估,评估意见应当记录在案,案件线索评估后认为具有初查价值的,应当由侦查人员制作《提请初查报告》并提供初查预案,经侦查部门负责人审核,报请检察长批准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后实施;认为不具有初查价值的,或者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或者属于其他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报请检察长批准后,移交举报中心处理;认为暂不具有初查价值,但有待查价值的,侦查人员应当在提出缓查意见,报请检察长批准。缓查线索经检察长批准后应当由专人统一保管,并将相关材料送举报中心备案。
第十三条
对实名举报,属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应当协助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做好答复工作。侦查部门直接答复举报人的,应当制作《答复举报人通知书》。
第三章
初
查
第十四条
对案件线索的初查,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
初查要案线索,应当坚持党内报告制度。报告一般在获取一定证据之后、正面接触被查对象之前进行。
第十五条
接受初查任务的侦查人员,应当在检察长决定初查后三日内拟定《初查方案》,报科、处、局长审批。
《初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涉案人员基本情况和有关背景材料;
二、案件线索来源及涉嫌的主要问题;
三、案件线索成案的可行性分析;
四、初查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初查方向及突破口的选择;
六、初查的步骤、方法和谋略;
七、向侦查转换的条件;
八、初查任务分工及力量分布;
九、初查中的办案纪律和其他注意事项。
第十六条
初查可以询问举报人和有关人员;可以向有关单位调取证据材料,查询与案件有关的银行帐户、存款、汇款;可以进行鉴定;可以对证据材料进行拍照、录像、复印和复制;可以进行勘验、检查等。
侦查人员询问举报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告知其权利义务,并做好记录。征得其同意,可以进行录音录像。初查过程中不得直接出示举报材料,不得暴露举报人。
初查中,可以商请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部门配合调查;经检察长批准,可以提前介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调查工作。
第十七条 初查一般按秘密原则进行,对过失犯罪或者危害结果比较明确的渎职侵权案件线索,可以公开进行。初查时,一般应当在外围获取一定证据后再接触被查对象;在初查贪污贿赂案件时,一般不接触被查对象。经必要的调查和审查从外围难以获取证据而有接触必要的,经科、处、局长同意,检察长批准,也可以直接接触被查对象。
第十八条 初查工作不得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查对象的财产。
第十九条
初查应当遵循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初查中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对侦查人员提出回避申请,有关侦查人员认为需要回避的,应当提出回避申请。回避申请经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后,应当填写《回避决定书》或《驳回申请决定书》。申请复议的,复议后应制作《回避复议决定书》送达申请复议人。
第二十条
侦查人员向被查对象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应当告知其权利义务,不得限制或变相限制其人身权利。向被查对象调查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谈话记录一律使用《询问笔录》,可以录音、录像。
第二十一条
初查一般应当在二个月内完成。案情重大、疑难、复杂,期限届满不能完成初查,需要延长的,侦查人员应当提出请求延长期限的书面报告,报科、处、局长决定。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督办案件线索不能在规定的二个月内完成初查的,应当向下达《交办函》、《督办函》的上级人民检察院书面上报阶段性工作情况。
第二十二条
初查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时难以查明事实,但有再查可能的案件线索,可以中止初查。侦查人员应当书面报检察长批准。案件线索材料移交线索管理人员保管,送本院举报中心备案。中止初查报告,可参照《提请中止侦查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制作。
中止初查情形消失后,侦查人员应当及时书面报请检察长批准恢复初查。恢复初查的报告,可参照《提请恢复侦查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制作。
第二十三条
侦查人员对受理的案件线索初查完毕,应当经侦查部门集体讨论后,制作《初查终结报告》,提出如下处理意见,报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
(一)认为被查对象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制作《提请立案报告》提请批准立案侦查,;
(二)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犯罪行为人暂时不能确
第四篇:职务犯罪侦查总结
职务犯罪侦查
职务犯罪侦查:人民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为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查获犯罪人,而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措施。(1)职务犯罪侦查的主体是 人民检察院
(2)客体是职务犯罪案件
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非法谋取经济利益,或者在履行职责或行使职权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的社会、组织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犯罪行为。
侦查对象具体包括四类:一是贪污贿赂犯罪
二是渎职犯罪
三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暴力取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虐待被监管人员、破坏选举等七种犯罪案件
四是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需要由
直接受理的重大犯罪案件。
(3)手段是 专门的调查工作
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4)任务
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 职务犯罪侦查的特点:1 侦查方式“由人到事”
(往往对象明显,犯罪事实属性不清,或者是事情性质清楚,但是具体的犯罪数额、结果、危害程度不明确,所以这些需要认真调查,依法收集证据加以支持)
案件线索难暴露(首先,职务犯罪的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较高,通晓法律、工作程序,手段更为隐蔽;其次,多数没有确定的被害人;再次,这类案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表现出来,不易被人察觉,群众对案件的举报、控告也缺乏积极性)这一特点要求侦查工作要积极主动去发现、揭露案件。
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强(一是自身的素质决定了反侦查能力强,二是犯罪主体易利用职权,地位编织关系网、制造保护层;三是与其他参与人、利害关系人之间订立攻守同盟,共同毁灭证据、转移赃款、逃跑等)言词证据突出,收集、固定证据难(首先,这类案件大多没有可供勘查的犯罪现场和痕迹,往往也没有直接的被害人和相关物证,主要通过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等证据来证明。其次,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时间间隔较大、犯罪事实发生的时就和被发现的时间间隔也较大,所以证实犯罪的直接证据、原始证据较少;间接证据、传闻证据较多,时过境迁,证据很难被取得、固定)
5职务犯罪往往与其他犯罪相关,部分案件“案中有案”(如涉及到伪证、包庇等犯罪案件,有些往往从偷税、虚报注册资本等犯罪入手;而渎职类犯罪案件的侦查,涉及到“原案”——一种是渎职犯罪构成要件,如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等;一种原案是认定该类犯罪重要的事实和证据,如放纵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就要先查清是否构成了“销售伪劣商品罪”)这特点加大了侦查的工作量,而对于“原案”的取证更难。
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来源:
(1)单位和个人的报案、举报
(2)检察机关自行发现的线索(自侦部门的“以案带案”;相关业务部门发现的线索;侦查人员自行摸排的线索)
(3)犯罪嫌疑人自首(三机关都应接受,对不与属于自己管辖的,移送,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先采取紧急措施,再移送。)(4)被害人的控告
(5)有关部门移送的线索(海关、纪检、审计、税务等)(6)新闻媒体的披露
(7)领导机关交办的线索(上级人民检察院、同级党委、人大交办)线索的审查、处理(主体:举报中心、职务犯罪侦查部门)
举报中心:基本职能是接受自首、控告、举报、报案,审查确定管辖并管理案件线索
基本方式是 书面审查
一般不进行初查,但遇到性质不明、难以归口,情况紧急的除外
线索审查后,7日内分情况处理:(不属于管辖的,移送;属于的,讯送分流,移交有关部门;属于下级、其他的,移送)
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围绕“是否属于职务案件线索、是否具备可查性”展开。
线索审查后,不属于管辖的,返回举报中心
有犯罪嫌疑,但条件不成熟的,由专人保管、待时机成熟后再调查
认为可查性较大的,依法进行初查。
初查:检查机关在获取相关犯罪线索后,为进一步判明是否需要立案侦查,而对现有材料进行分析、鉴别、做必要的调查活动。
任务:1 审查是否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收集有利于办案工作的各种信息 基本要求:1一般应秘密进行
2一般不接触查对象
3不得采取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
4书面审查与适度调查想结合 贪污犯罪案件的侦查:
贪污犯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务财务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点:1犯罪人为国家工作人员
2犯罪手段复杂多样
3犯罪事实一般有书证可查(原始单据、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白条、小金库等书证)
4赃款赃物是重要证据
(有书证可查,有赃款赃物可追)
主要侦查手段:
(一)查账
(二)综合运用侦查措施(1搜查、扣押,控制和保全涉案证据,其中,搜查、扣押强调突击性和保密性。2查询、冻结存款汇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3追缴赃款赃物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措施,二是探索建立追赃工作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合作、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等。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处理境外追逃追赃的途径和办法。)
查账
是贪污案件侦查工作的根本措施和中心环节
查账的步骤:做好查账前的准备
掌握被查单位的性质、业务范围、财产管理状况、会计核算方法等
控制会计资料,防止被涂改、销毁、隐匿
查账的重点: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 主要查账方法:现金账
银行存款帐
往来账
物质帐
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
贿赂案件包括受贿、行贿、介绍贿赂 案件特点:
1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
(一用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活动
二以“期权化”规避制裁,在职为人办事,退休后再收钱
三“去刑事化”以正常的民事经济活动为掩护 顾问费、咨询费等
四 “跨国化” 打入境外账户,作案后潜逃境外 五 “现金化”)犯罪多发、高发领域向权力热点部位集中
(林业、国资、税务、工商)资金密集、垄断程度高、竞争激烈的行业
这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行政执法运行不规范、行政权力配置不合理 直接证据难获取,间接证据作用突出
(首先,行贿方、受贿方,包括介绍贿赂方是利益共同体,相互利用,一损俱损,在利益同盟没有被打破的情况下案件难以被发现,即使发现了直接证据获取也难
其次,受贿主体反侦查意识较强,一般最大限度地减少知情面,非现金不收、第三人在场不收等,使得获取直接证据很困难
因此,间接证据在突破案件、认定犯罪中作用突出。)
“窝案”、“串案”突出(亲友勾结 亲、情、友
上下级勾结)
侦查重点:围绕犯罪构成要件
1注意收集犯罪嫌疑人利用职务上便利的证据(一是直接利用二是利用职权行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
实施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证据 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证据
侦查途径1 从行贿人入手2从被索贿人入手3从介绍贿赂的人入手4 从共同受贿犯罪嫌疑人入手调查5 从受贿犯罪嫌疑人的其他违法犯罪问题入手 以收集 间接证据 为重点突破贿赂案件
1.对线索进行经营,对嫌疑人进行监控,伺机获取相关间接证据
2.利用再生证据突破
3.从行贿款物的来源和出处收集间接证据(这对防止翻供具有重要意义,注意调查行贿方近期银行汇款记录、会计账目等)
再生证据: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后,犯罪嫌疑人及其利害关系人为了掩盖犯罪事实,逃避法律制裁而进行串供、毁证等反侦查活动中派生出来的,能够证明犯罪事实存在、证明原始证据、直接证据存在或证明反侦查活动存在的一切事实材料。
法律规定,再生证据并不能直接作为诉讼证据使用,而是要进行必要的转化然后加以运用。而且有的再生证据并不能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只能证明反侦查互动的存在,还需进一步运用侦查措施获取证据。
一方面要从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活动中发现并获取再生证据。(一是监控法,二是扣押、搜查获取书证物证,三是获取其他参与人的证言。)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调动犯罪嫌疑人进行反侦查活动,使其自我暴露,从而获取再生证据。
渎职犯罪案件侦查: 渎职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滥用职权类、玩忽职守类、具有徇私舞弊情节的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类)
特点:1涉案环节多,责任分散(涉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工作环节,造成损害结果的原因比较复杂,导致责任人难以确定)犯罪行为隐蔽性强,且常与其他犯罪交织(其一,被正常职务行为所掩盖,甚至为一些假象或工作失误所掩盖;其二,往往有深层次的利益驱动,往往与重大责任事故、诈骗、贿赂等犯罪交织在一起)侦查面临干扰阻力和公开说情(一方面,过失犯罪较多,涉及部门环节多,涉案人员多,涉案人员不论责任大小,极易形成利益共同体,互相遮掩;另一方面,贪利性不明显,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容易引起同情,搞部门保护、地方保护。)犯罪损失严重,侦查启动具有较好的舆论支持(都是结果犯罪,社会影响较大)侦查的重点:
一 查明损害结果(查明物质性损害结果、非物质性损害结果、确定直损和间损、要有明确的群人标准和有效的确认文件,如物价局作价、权威机构鉴定等。
损害结果的表现形式:1人身伤亡、2经济损失 包括直损、间损<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为恢复正常的管理活动、挽回经济损失所支付的开支费用>3重大影响)
二查明行为人的职责范围(由法律规定或国家机关授权,所在单位的制度或岗位的明文规定 其中,岗位职责证据是重点。
首先要查明行为人的身份、职务和岗位,其次要查明担任某项职务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等职责要求,对于临时职务还要查明授权、会议记录、决定和任命等)
三确定渎职行为(1应当正确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规范要求2实际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行为3渎职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侦查步骤:
一找出损害后果的全部原因
二从原因中查出渎职行为(各原因中是否存在渎职行为,可能是直接导致,也可能只是损害结果的形成条件,还有可能是环节多,个人员所起的作用不同)
三确定渎职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可能是直接必然导致,多数情况是间接、偶然导致,但不能否认这种因果关系)
四确定相关责任人(分清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和次要责任人、直接负责的领导和具体实施人员的责任)侵权犯罪案件侦查
侵权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报复陷害、虐待被监管人员、破坏选举等七种犯罪案件
侵权犯罪的特征: 犯罪嫌疑人多为 基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侵权犯罪的被害人往往与犯罪嫌疑人有较长时间的接触(能够详细陈述犯罪嫌疑人的特征、犯罪工具、犯罪手段、犯罪过程)直接取证较难(现场除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外,一般没有证人,要善于在犯罪必经环节和周围环境中寻找证人,如御医、看守、同监犯、邻居等)多是共同犯罪(根据具体分工及实施情况确定责任大小)
侦查方法:
1从询问被害人入手,开展侦查 从询问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入手,开展侦查 3 提高现场勘验、检查的发现率、提取率、利用率,发现固定证据(要抢时间、及时 从实施暴力的场所、被害人身体等寻找)以证促供,制服犯罪嫌疑人(迅速讯问,注意策略)
从硬审讯法到软审讯法
硬刑讯——肉体折磨,刑讯逼供
软刑讯——精神折磨,疲劳审讯法、水板审讯法 软审讯法 不等于软刑讯
软审讯法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和行为分析基础上的审讯方法;其基本模式是通过语言或其他人体行为来说服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创立者:美国佛雷德。英博教授以及约翰。雷德
这种审讯法包含“哄骗因素”但是
“不得使法庭和社会受到良心上的冲击;不会导致虚假供述”,成功的审讯往往需要审讯人员在合理程度上使用欺骗策略。
雷德审讯技术:第一环节 事实分析阶段
第二环节 询问嫌疑人 也可称为“行为分析询问”通过无关话题谈话了解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在后面的正式讯问中,作为评断其陈述真伪的参照标准。
可以从共同兴趣或爱好作为话题,审讯人员使用的问题需要精心设计,以便掌握嫌疑人在真实陈述和说谎时可能出现的语言特征、准语言特征和非语言行为特征。
第三环节 正式讯问犯罪嫌疑人
供述的犯罪嫌疑人往往有着基本相同的心理变化程式:否认——辩解或反驳——沉默——模糊的承认——正式供述。在其沉默时是审讯人员进行说服的最佳时机。
雷德九步审讯法:
第一步,直接正面地告诉被审讯人,他已被视为本案的犯罪嫌疑人,然后观察其反应 第二步,审讯者说出自己对实施该犯罪行为的原因推测,从而给有罪的被审讯人提供一个可以在道德上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第三步,打断无罪辩解,回到第二步的主题上
第四步,打断被审讯人关于该犯罪原因的辩解 第五步,抓住被审讯人的注意力
第六步,加强目光接触
第七步,使用选择疑问句让被审讯人以可以接受的方式承认该犯罪行为 第八步,让其讲出只有作案人自己知道的细节
第九步,让被审讯人讲出全部犯罪事实并制作书面供述 软审讯法的原理和运用:
审讯本身就可以使嫌疑人产生心理压力
理想的审讯室应该是空间比较狭小的,室内摆设尽量简单
“单向玻璃窗”,既可以使嫌疑人产生被人监视和观察的不舒适感,也可以让其他侦查人员和律师观看和监控审讯的过程。
设法减轻嫌疑人对说真话的不利后果的感知程度,对犯罪后果的描述要“软”,不要轻易谈及有关刑罚。但也不能随意许诺。
第五篇:第四编 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判断题)(本站推荐)
第四编 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
判断题
1.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条
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对)2.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条
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错)3.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条
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包括非法拘禁案、非法搜查案、刑讯逼供案等。(对)
4.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条
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包括非法拘禁案、非法搜查案、刑讯逼供案、诬告陷害案等。(错)5.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包括非法拘禁案、非法搜查案、侮辱诽谤案、诬告陷害案等都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管辖的案件。(错)6.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包括非法拘禁案、非法搜查案、暴力取证案、破坏选举案等都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管辖的案件。(对)7.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5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错)
8.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6条
省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提请批准直接受理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是否立案侦查的决定。(错)
9.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6条省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提请批准直接受理书后的十五日以内作出是否立案侦查的决定。(错)
10.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9条
对于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多个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相互关联,并案处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和诉讼进行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相关犯罪案件并案处理。(错)11.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1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全国性的重大犯罪案件、中央单位和地方厅局级以上干部犯罪案件。(错)12.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3条
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由犯罪嫌疑人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管辖。(错)13.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4条
对管辖不明确的案件,可以由有关人民检察院协商确定管辖。对管辖有争议的或者情况特殊的案件,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对)
14.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4条
对管辖不明确的案件,可以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错)15.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4条
对管辖有争议的或者情况特殊的案件,由有关人民检察院协商确定管辖。(错)16.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5条
几个人民检察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检察院管辖。(错)17.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5条
几个人民检察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检察院管辖。(对)
18.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0条
犯罪嫌疑人在当地党委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案件,下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改变管辖,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指定异地侦查。(对)
19.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0条 犯罪嫌疑人是同级人大领导成员的特定关系人的案件,下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改变管辖,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指定异地侦查。(对)20.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0条
犯罪嫌疑人在当地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的案件,下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改变管辖,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指定异地侦查。(错)
21.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2条
上级人民检察院向下级人民检察院交办或者指定异地侦查职务犯罪案件,应当报经本院检察长批准。(对)22.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4条
上级人民检察院将本院管辖的案件指定下级人民检察院侦查,应当作出《交办案件决定书》,并抄送本院侦查监督、公诉部门。(对)
23.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3条
拘传持续的时间从犯罪嫌疑人到案时开始计算。(对)
24.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3条
拘传持续的时间从犯罪嫌疑人在拘传证上签名、捺指印或者盖章时开始计算。(错)
25.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3条
一次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对)
26.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3条
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对)27.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3条
一次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错)
28.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3条
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错)
29.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3条
两次拘传间隔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对)30.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3条
两次拘传间隔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错)31.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3条
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不少于8小时的休息时间。(错)32.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6条
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对)
33.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6条
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并处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错)
34.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6条
对患有严重疾病,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对)35.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6条
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的,可以取保候审。(对)36.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6条
对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对)37.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7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对)38.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9条
被羁押或者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取保候审,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对)
39.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9条
被羁押或者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取保候审,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五日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错)40.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40条
对同一犯罪嫌疑人决定取保候审,不得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方式。(对)41.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40条
对同一犯罪嫌疑人决定取保候审,必要时可以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方式。(错)42.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40条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已满七十周岁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时,可以责令其提供保证人。(错)43.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40条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时,可以责令其提供保证人。(对)
44.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43条
采取保证金担保方式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等,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五百元以上的保证金。(错)45.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43条
采取保证金担保方式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等,责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交纳一千元以上的保证金。(错)46.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48条
采取保证人保证方式的,如果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愿继续担保或者丧失担保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保证人不愿继续担保的申请或者发现其丧失担保条件后的五日以内,责令犯罪嫌疑人重新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将变更情况通知公安机关。(错)
47.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48条
采取保证人保证方式的,如果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愿继续担保或者丧失担保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保证人不愿继续担保的申请或者发现其丧失担保条件后的三日以内,责令犯罪嫌疑人重新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将变更情况通知公安机关。(对)
48.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52条
公安机关发现犯罪嫌疑人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提出没收保证金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意见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意见后五日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公安机关。(对)49.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52条
公安机关发现犯罪嫌疑人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提出没收保证金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意见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意见后三日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公安机关。(错)50.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53条
已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故意实施新的犯罪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对)
51.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53条
已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新的犯罪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错)52.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53条
已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毁灭、伪造证据,串供或者干扰证人作证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错)
53.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53条
已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错)
54.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53条
已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错)
55.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55条
对继续采取保证金方式取保候审的,被取保候审人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不变更保证金数额,不再重新收取保证金。(对)
56.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55条
对继续采取保证金方式取保候审的,被取保候审人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不变更保证金数额,重新收取保证金。(错)
57.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61条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认为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要求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审查决定。(对)
58.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61条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认为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要求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五日以内审查决定。(错)
59.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65条 对于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应当自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之日起每二个月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必要性进行审查,没有必要继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或者案件已经办结的,应当解除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对)60.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67条
对犯罪嫌疑人决定在指定的居所执行监视居住,除无法通知的以外,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原因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对)61.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73条
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一年。(错)
62.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75条
在监视居住期间,可以中断对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错)63.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76条
监视居住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应当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对)
64.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79条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认为监视居住法定期限届满,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解除监视居住要求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审查决定。(对)65.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82条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对)
66.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85条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对)
67.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87条
人民检察院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为十四日,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二日至五日。(错)
68.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91条
对于人民检察院正在侦查的案件,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认为羁押期限届满,向人民检察院提出释放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要求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审查决定。(对)
69.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91条
对于人民检察院正在侦查的案件,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认为羁押期限届满,向人民检察院提出释放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要求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五日以内审查决定。(错)70.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07条
对犯罪线索的初查应当在两个月以内终结。(对)
71.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07条
对犯罪线索的初查应当在两个月以内终结,案情复杂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初查期限的,应当经检察长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错)
72.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09条
对于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指定管辖或者按照规定应当向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的犯罪线索,应当在初查终结后十日以内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报告初查结论。(对)
73.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10条
侦查部门收到举报中心移送的举报线索,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将处理情况回复举报中心。(错)
74.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13条
对于属于错告的,如果对被控告人、被举报人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向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通报初查结论,澄清事实。(对)75.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15条
对于本院举报中心、其他内设机构移送的犯罪线索,侦查部门应当自收到犯罪线索之日起三十日以内反馈审查处理情况。(对)
76.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16条
对负责抗诉工作的部门移送的线索决定立案侦查或者不予立案的,侦查部门应当在立案决定、不立案决定、侦查终结处理决定作出后十日以内书面反馈移送线索的部门。(对)
77.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20条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予立案的,如果是被害人控告的,应当制作不立案通知书,写明案由和案件来源、决定不立案的原因和法律依据,由侦查部门在十五日以内送达控告人,同时告知本院控告检察部门。(对)78.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47条
两次传唤间隔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八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的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错)79.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94条
在执行逮捕、拘留的时候,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的,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对)
80.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94条 在执行逮捕、拘留的时候,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对)
81.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94条 在执行逮捕、拘留的时候,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隐匿、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对)
82.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94条
搜查结束后,搜查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检察长报告,及时补办有关手续。(对)83.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194条
搜查结束后,搜查人员应当在十二小时以内向检察长报告,及时补办有关手续。(错)
84.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44条
人民检察院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的相关法律文书送达或者制作完成后,侦查部门应当在三日以内将法律文书复印件送本院案件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错)
85.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59条
辨认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为三到七人,照片三到七张。(错)
86.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70条
人民检察院决定通缉的,应商请同级公安机关将被通缉人信息上网,利用公安系统计算机网络追逃。对案情重大、情况紧急,来不及办理逮捕手续的在逃犯罪嫌疑人,经基层以上人民检察院负责人批准,可商公安机关先上网,上网后七日内补办逮捕手续。(对)
87.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75条
检察机关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自首或经核实确已被抓获,不再需要通缉或边控,以及其他不再需要边控的,立案侦查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于四十八小时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通报。(对)88.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87条
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撤销案件的,侦查部门应当将撤销案件意见书连同本案全部案卷材料,在法定期限届满十日前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错)89.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89条
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下级人民检察院报送的拟撤销案件,应当于收到案件后七日以内批复下级人民检察院。(对)
90.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94条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没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措施的,侦查部门应当在立案后二年以内提出移送审查起诉、移送审查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意见。(对)91.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297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分别设立侦查指挥中心。(对)92.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22条
提供侦查协作一般应当在收到侦查协作请求后十日以内完成。(对)
93.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70条
办案中发生涉案人员死亡事故的,应当在十二小时以内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94.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70条 办案中发生涉案人员自伤、自残、脱逃等其他重大安全事故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
95.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70条
办案中发生涉案人员死亡事故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错)96.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370条
办案中发生涉案人员自伤、自残、脱逃等其他重大安全事故的,应当在十二小时以内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错)
97.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404条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主要职责有研究、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规定;组织、协调和指导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总结、推广预防职务犯罪经验、方法;分析研究典型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向发案单位提出改进、防范建议等。(对)98.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404条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主要职责有分析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开展预防咨询和警示宣传教育;发现和处置职务犯罪线索等。(对)99.执法规范
(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第4·404条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主要职责有发现和处置职务犯罪线索;管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受理社会查询;制作职务犯罪发生情况、发展趋势和预防对策综合报告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