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word打印版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洋县戚氏街道办事处食药所
2016年4月18日
目 录
1、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7
2、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7
3、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8
3、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10
5、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11
6、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12
7、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13
8、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14
9、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15
10、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15
11、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16
12、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 2
品相关产品。………………………………………………………………………………18
13、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19
14、生产经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20
15、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21
16、生产经营未按规定注册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未按注册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22
17、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同一企业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23
18、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23
19、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24 20、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未按规定进行标示。……………………………………25
21、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未按规定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26
2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未按规定配备或者培训、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27
23、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或者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28
24、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31
25、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经洗净、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或者餐饮服务设施、设备未按规定定期维护、清洗、校验。……………31 3
26、食品生产经营者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32
27、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者未按备案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33
28、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未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标签等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35
29、特殊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建立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或者未定期提交自查报告。……………………………………………………………………………36 30、食品生产经营者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或者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按规定处理。…………………………………………………………………37
31、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未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38
32、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制定、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39
33、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40
34、提供虚假材料,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41
35、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未提交所执行的标准并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或者进口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42
36、未遵守本法的规定出口食品。…………………………………………………43
37、进口商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依照本法规定召回进口的食品后,仍拒不召 4
回。……………………………………………………………………………………43
38、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食品、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44
39、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境外出口商或者生产企业审核制度。…………………45 40、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依法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或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45
41、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46
42、食品生产经营者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47
43、食品经营者未按规定要求销售食品。…………………………………………48
44、聘用法定的禁止从业人员从事管理工作。……………………………………49
45、妨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50
46、一年内受行政处罚达到三次(除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51
47、生产经营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51
48、生产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或者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相关产品的。……………………………………………………………………52
49、明知从事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53 50、明知从事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54
51、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54
52、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用水,使用洗涤剂、消毒剂,或者出厂的餐具、饮具未按规定检验合格并随附消毒合格证明,或者未按规定在独立包装上 5
标注相关内容的。……………………………………………………………………55
53、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者未按规定对生产的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56
54、食用农产品销售者未建立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未如实记录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未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少于六个月。…………………………………………………57
55、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未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对进入该批发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未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58
56、在广告中对食品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或者发布未取得批准文件、广告内容与批准文件不一致的保健食品广告。………………………………………………59
一、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1.案由:
1.1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从事食品生产活动; 1.2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1.3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1.案由:
1.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
1.2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1.3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1.4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
1.5经营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食品;
1.6经营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三、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1.案由
1.1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1.2生产经营农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1.3生产经营兽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1.4生产经营重金属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1.5生产经营污染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1.6生产经营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1.7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
1.8生产经营农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
1.9生产经营兽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
1.10生产经营重金属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 1.11生产经营污染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
1.12生产经营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
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3.处罚依据
3.1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一)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四、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1.案由
1.1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
1.2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2.违反条款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二)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五、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1.案由
1.1生产经营腐败变质的食品; 1.2生产经营油脂酸败的食品; 1.3生产经营霉变生虫的食品; 1.4生产经营污秽不洁的食品; 1.5生产经营混有异物的食品; 1.6生产经营掺假掺杂的食品; 1.7生产经营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1.8生产经营腐败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1.9生产经营油脂酸败的食品添加剂;
1.10生产经营霉变生虫的食品添加剂; 1.11生产经营污秽不洁的食品添加剂; 1.12生产经营混有异物的食品添加剂; 1.13生产经营掺假掺杂的食品添加剂; 1.14生产经营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添加剂。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四)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六、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1.案由
1.1经营病死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生产经营其制品; 1.2经营毒死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生产经营其制品;
1.3经营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生产经营其制品。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七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
(三)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
七、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1.案由
1.1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肉类; 1.2经营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不合格的肉类; 1.3生产经营未经检验的肉类制品; 1.4生产经营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八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八)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
(四)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八、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1.案由
1.1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 1.2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1.3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 1.4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十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五)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九、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1.案由
1.1生产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的食品; 1.2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二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
(五)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1.案由
1.1生产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1.2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1.3生产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添加剂; 1.4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添加剂。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九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一)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一、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1.案由
1.1生产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1.2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1.3生产无标签的食品添加剂; 1.4经营无标签的食品添加剂;
1.5生产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 1.6经营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
1.7生产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 1.8经营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一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2.2《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标签标注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2.3《食品安全法》第七十条
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 17
本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的事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2.4《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容易辨识。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3.2《食品安全法》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
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十二、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1.案由
1.1食品生产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1.2食品生产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
1.3食品生产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相关产品;
1,4食品经营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1.5食品经营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
1.6食品经营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相关产品。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一款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十三、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 1.案由 1.案由
1.1生产添加药品的食品; 1.2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
(六)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
十四、生产经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1.案由
1.1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 1.2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 1.3经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1.4经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二)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五、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1.案由
1.1生产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1.2生产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1.3经营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1.4经营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三)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十六、生产经营未按规定注册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未按注册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1.案由
1.1生产未按规定注册的保健食品;
1.2生产未按规定注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1.3生产未按规定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1.4经营未按规定注册的保健食品;
1.5经营未按规定注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1.6经营未按规定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1.7未按注册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 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条第三款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
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六)生产经营未按规定注册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未按注册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
十七、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同一企业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1.案由
1.1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1.2同一企业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一条第五款
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同一企业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七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七)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同一企业以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十八、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1.案由
1.1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未通过安全性评估; 1.2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七条
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组织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准予许可并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八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八)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
十九、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1.案由
1.1食品生产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后,仍拒不 24
召回;
1.2食品生产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停止经营;
1.3食品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后,仍拒不召回;
1.2食品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停止经营。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条第五款
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条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九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九)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二十、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未按规定进行标示。1.案由
1.1生产转基因食品未按规定进行标示; 1.2经营转基因食品未按规定进行标示。
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条
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三)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未按规定进行标示。二
十一、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未按规定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1.案由
1.1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对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检验; 1.2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
1.3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未按规定对采购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 1.4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未按规定对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一款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2.2《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二条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未按规定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
二十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未按规定配备或者培训、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1.案由
1.1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2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配备或者培训、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1.3食品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4食品经营企业未按规定配备或者培训、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三款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 27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监督抽查考核不得收取费用。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未按规定配备或者培训、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二十三、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或者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1.案由
1.1食品生产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或者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 1.2食品经营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品,或者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
1.3食品添加剂生产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或者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
1.4食品添加剂经营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或者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2.2《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 29
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应当符合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2.3《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以下称合格证明文件)。
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应当符合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应当符合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 30
证:
(三)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或者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
3.2《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条
食品经营者履行了本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免予处罚,但应当依法没收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二
十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1.案由
1.1食品生产企业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2食品经营企业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二条第四款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二十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经洗净、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或者餐饮服务设施、设备未按规定定期维护、清洗、校验。1.案由
1.1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经洗净、消毒;
1.2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清洗消毒不合格; 1.3餐饮服务设施、设备未按规定定期维护、清洗、校验。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等设施、设备;定期清洗、校验保温设施及冷藏、冷冻设施。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饮具;餐饮服务提供者委托清洗消毒餐具、饮具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经 32
洗净、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或者餐饮服务设施、设备未按规定定期维护、清洗、校验。
二十六、食品生产经营者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1.案由
1.1食品生产者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1.2食品经营者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1.3食品生产者安排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1.4食品经营者安排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六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六)食品生产经营者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十七、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者未按备案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1.案由
1.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2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未按备案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
依法应当注册的保健食品,注册时应当提交保健食品的研发报告、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评价、标签、说明书等材料及样品,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组织技术审评,对符合安全和功能声称要求的,准予注册;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对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作出准予注册决定的,应当及时将该原料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依法应当备案的保健食品,备案时应当提交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说明书以及表明产品安全性和保健功能的材料。
2.2《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条第三款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八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八)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者未按备案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二
十八、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未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标签等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1.案由
1.1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未将食品原料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2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未将食品添加剂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3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未将产品配方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4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未将标签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一条第三款
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及标签等事项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九)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未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标签等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下)
二十九、特殊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建立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或者未定期提交自查报告。1.案由
1.1特殊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建立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1.2特殊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定期提交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自查报告。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三条
生产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其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企业,应当按照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建立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该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保证其有效运行,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报告。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十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十)特殊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建立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或者未定期提交自查报告。
三
十、食品生产经营者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或者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按规定处理。1.案由
1.1食品生产者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1.2食品经营者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1.3食品生产者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未按规定处理; 1.4食品经营者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按规定处理。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 37
况进行检查评价。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一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十一)食品生产经营者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或者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按规定处理。
三
十一、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未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1.案由
1.1学校未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1.2托幼机构未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1.3养老机构未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1.4建筑工地未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
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供餐单位订餐的,38
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并按照要求对订购的食品进行查验。供餐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当餐加工,确保食品安全。
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二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十二)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未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三
十二、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制定、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1.案由
1.1食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制定、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 1.2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制定、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
(二)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
(三)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
(四)运输和交付控制。2.2《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倡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公开加工过程,公示食品原料及其来源等信息。
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发现有本法第三十四条第六项规定情形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三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十三)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制定、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
三
十三、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1.案由
1.1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 1.2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报告。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一款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处罚依据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许可证。
三
十四、提供虚假材料,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1.案由
1.1提供虚假材料,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1.2提供虚假材料,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
1.3提供虚假材料,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相关产品。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 41
国家标准。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检验合格。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提供虚假材料,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三十五: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未提交所执行的标准并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或者进口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1.案由
1.1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未提交所执行的标准并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
1.2进口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三条
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由境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或者其委托的进口商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所执行的相关国家(地区)标准或者国际标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相关标准进行审查,认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决定暂予适用,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口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依照本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办理。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二)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未提交所执行的标准并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或者进口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 三
十六、未遵守本法的规定出口食品。1.案由
1.1 未遵守本法的规定出口食品。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进口国(地区)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应当向国家出入 43
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三)未遵守本法的规定出口食品;
三
十七、进口商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依照本法规定召回进口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1.案由
1.1进口商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依照本法规定召回进口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四条第三款
发现进口食品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进口商应当立即停止进口,并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召回。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四)进口商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依照本法规定召回进口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三
十八、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食品、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 44
制度。1.案由
1.1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 1.2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八条
进口商应当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或者进口批号、保质期、境外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交货日期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应当符合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二款
违反本法规定,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食品、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境外出口商或者生产企业审核制度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给予处罚。三
十九、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境外出口商或者生产企业审核制度。1.案由
1.1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境外出口商审核制度; 1.2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境外生产企业审核制度。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四条第二款
进口商应当建立境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审核制度,重点审核前款规定的内容;审核不合格的,不得进口。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二款
违反本法规定,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食品、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境外出口商或者生产企业审核制度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给予处罚。四
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依法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或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1.案由
1.1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依法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
1.2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一条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依法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其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其有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 46
理部门。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依法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或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四
十一、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1.案由
1.1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
1.2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入网食品经营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入网食品经营者有违反本 47
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严重案由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 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
四
十二、食品生产经营者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1.案由
1.1食品生产者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 1.2食品经营者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2.2《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 48
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四
十三、食品经营者未按规定要求销售食品。1.案由
1.1食品经营者未按规定要求销售食品。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八项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2.2《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2.3《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二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 49
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食品。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七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七)食品经营者未按规定要求销售食品。四
十四、聘用法定的禁止从业人员从事管理工作。1.案由
1.1聘用法定的禁止从业人员从事管理工作。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
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三款
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人员违反前两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50
第二篇:公共场所违法案由及处罚依据
1、未经许可从事公共场所经营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
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证管理。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营业。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营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
(二)擅自营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
(三)以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对涂改、转让、倒卖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注销。
2、未按规定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复核手续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载明编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发证机关、发证时间、有效期限。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四年,每两年复核一次。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拒绝监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九)未按照规定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复核手续的。
3、未按规定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载明编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发证机关、发证时间、有效期限。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卫生监督量化评价的结果确定公共场所的卫生信誉度等级和日常监督频次。
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当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拒绝监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八)未按照规定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
4、从业人员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
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安排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款。
5、未按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律知识培训,或者从业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考核上岗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九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卫生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拒绝监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二)未按照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或者安排未经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考核的从业人员上岗的;
6、未按规定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即 进行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
公共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应当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拒绝监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六)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的;
7、未按规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未建立卫生管理档案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 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拒绝监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或者未建立卫生管理档案的;
8、给顾客提供使用未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一客一换,按照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清洗、消毒、保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二)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
9、未按规定设置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上述设施设备,或者挪作他用的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根据经营规模、项目设置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卫生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改造或者挪作他用。公共场所设置的卫生间,应当有单独通风排气设施,保持清洁无异味。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拒绝监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三)未按照规定设置与其经营规模、项目相适应的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上述设施设备,或者挪作他用的;
10、未按规定配备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并保证相关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及时清运废弃物。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拒绝监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四)未按照规定配备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的;
11、未按卫生标准、规范要求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测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
公共场所经营者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可以委托检测。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一)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的;
12、未按规定索取公共卫生用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七)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拒绝监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五)未按照规定索取公共卫生用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的;
13、未经卫生检测或者评价不合格而投入使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还应当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拒绝监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经卫生检测或者评价不合格而投入使用的;
14、发生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处置措施,或者隐瞒、缓报、谎报案
违法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
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健康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处罚依据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对发生的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处置措施,导致危害扩大,或者隐瞒、缓报、谎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第一篇 公共场所行政处罚案由
第一篇 公共场所行政处罚案由
一、卫生制度不全案
二、不按时进行健康检查案
三、从业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直接上岗为顾客服务案
四、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合格证”即上岗直接为顾客服务案
五、未调离患有疾病的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案
六、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健康合格证”案
七、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案
八、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案
九、拒绝卫生监督案
十、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卫生许可证案
十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案
十二、缺乏基本卫生条件案
十三、未取得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开工案
第二篇 传染病防治行政处罚案由
一、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案
二、未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案
三、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案
四、未主动收集传染病疫情信息案
五、未依据职责及时采取措施案
六、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资料案
七、未按照规定承担传染病防控或医院感染工作案
八、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案
九、未按照规定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案
十、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案
十一、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案
十二、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案
十三、出售、运输未经消毒处理的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物品案
十四、造成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案
十五、违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案
十六、导致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案
十七、未经卫生调查(未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案
第三篇 医疗废物行政处罚案由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未设置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案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知识的培训案
三、未对从事医疗废物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案
四、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案
五、未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或者运送车辆在指定地点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案
六、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案
七、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卫生要求案
八、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案
九、未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运送工具运送医疗废物案
十、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案
十一、未按照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人污水处理系统案
十二、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案
十三、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案
十四、阻碍卫生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案
十五、未按要求处置医疗废物案¨
第四篇 病原微生物行政处罚案由
一、保藏机构未依照规定贮存实验室送交的菌(毒)种和样本(保藏机构未依照规定提供菌(毒)种和样本)案
二、运输单位未经批准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或经批准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但未履行保护义务),导致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
样本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案
三、发生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和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报告案
四、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或者在未经指定的专业实验室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案
五、发生实验室人员感染(或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未依照规定报告,或者未依照规定采取控制措施案
六、经依法批准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未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未采取安全保卫措施)案
七、拒绝接受卫生主管部门依法开展有关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的调查取证、采集样品等活动或者依照本条例规定采取有关预防、控制措施案
八、批准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员进入实验室案九、三级、四级实验室未依照规定取得资格证书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或未经批准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案十、三级、四级实验室未依照规定在明显位置标示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案
十一、实验室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未经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论证案
十二、实验室工作人员未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案
十三、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同时从事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案
十四、未依照规定建立或者保存实验档案案
十五、未依照规定制定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并备案案
十六、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未依照规定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毀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案
十七、未向原批准部门报告实验活动结果以及工作情况案
十八、未依照规定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或者对所采集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未作详细记录案
十九、未依照规定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或者工作人员考核不合格允许其上岗案
二十、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未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二十一、在不符合相应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案
第五篇 职业卫生行政处罚案由
一、违反职业病危害项目预评价制度案
二、违反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案
三、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而施工案
四、违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而擅自投入使用案
五、违反检测评价结果管理案
六、违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案
七、未按规定公布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案
八、违反监测系统管理案
九、违反职业卫生培训、督促指导案
十、违反新化学材料管理规定案
十一、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案
十二、违反劳动合同告知规定案
十三、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和、或未按规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案
十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案
十五、未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或、和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案
十六、违反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运行维护规定案
十七、未按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案
十八、经治理仍不符合卫生要求,未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案.T
十九、违反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治规定案
二十、违反职业病病人诊治规定案
二十一、违反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规定案
二
十二、未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案
二
十三、妨碍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案
二
十四、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材料而未提供说明书、警示标识或警示说明案
二十五、违反职业病(疑似职业病)报告规定案
二十六、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案
二
十七、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案
二十八、违反急性职业损伤事故防范措施规定案
二十九、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设备或材料案
三
十、转移职业病危害作业案
三
十一、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案
三
十二、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案
三
十三、违章指挥或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案
三
十四、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案
三
十五、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服务案
三
十六、违反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规定案
三
十七、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成员违法收受好处案
第六篇 放射卫生行政处罚案由
一、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案
二、未办理诊疗科目登记从事放射诊疗工作案
„„
第七篇 饮水卫生行政处罚案由
第八篇 消毒管理行政处罚案由
第九篇 医疗机构行政处罚案由
第十篇 医务人员执业行政处罚案由
第十一篇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行政处罚案由
第十二篇 血液及用血安全行政处罚案由
第十三篇 医疗事故行政处罚案由
第四篇: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案由分类
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案由分类
简单地说,行政处罚案由即行政处罚案件的定性或名称。依据《药品监督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国食药监市„2003‟184号)第九条的规定:“文书中”案由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法律责任”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罚则”(以下简称“一法两条例”)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规章中的规范用语填写。在立案、调查取证阶段,案由应当加“涉嫌”二字,《调查笔录》的案由还应当标明“涉嫌”违法单位(人)的名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则不再用“涉嫌”二字。对于一个行政处罚案件中涉及多个案由的均应分别列出。案由表述是否准确规范,直接影响案件的办理质量。但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案由填写不规范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对于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来讲,执法的主要依据是“一法两条例”。下面就“一法两条例”中涉及的行政处罚案由一一分类列出,供各位同仁在执法实践中对照参考。如有遗漏或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药品管理法》中涉及的药品行政处罚案由
(一)无证生产、经营药品案(选择性案由)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七条、第十四条、第二十三条。
2.处罚:(1)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药品,下同)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2)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
(二)生产、销售假药案(选择性案由)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
2.处罚:(1)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2)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由原审批机构予以撤销,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3)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
(三)生产、销售劣药案(选择性案由)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
2.处罚:(1)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2)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由原发证机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五条。
(四)为假劣药品提供运输、保管、仓储案(选择性案由)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2.处罚:(1)没收全部运输、保管(仓储的收入),并处违法收入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2)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七条。
(五)未按照规定实施GCP、GLP、GMP、GSP案(选择性案由)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九条、第十六条、第三十条。
2.处罚:(1)警告,责令限期整改;(2)逾期不改正 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3)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
(六)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
2.处罚:(1)责令改正,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并处违法购进药品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2)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3)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
(七)进口药品未按规定登记备案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四十条
2.处罚:(1)警告、责令限期整改;(2)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审批机构撤销进口药品注册证书。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一条。
(八)伪造、变更、买卖、出租、出借许可证或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案(选择性案由)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七条、第十四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九条。
2.处罚:(1)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2)没有违法所得,处2万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3)情节严重的,并由原发证机构吊销卖方、出租方、出借方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二条。
(九)骗取许可证、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七条、第十四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九条。
2.处罚:由原发证机构吊销许可证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5年内不受理其申请,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条。
(十)(医疗机构)违法销售制剂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五条。
2.处罚:(1)责令改正,没收违法销售的制剂,并处违法销售制剂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2)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八十四条。
(十一)(药品经营企业)无真实完整的药品购销记录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十八条。
2.处罚:(1)责令改正,给予警告;(2)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五条。
(十二)(药品经营企业)违法调配处方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十九条第一款。
2.处罚:(1)责令改正,给予警告;(2)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五条。
(十三)销售中药材不标明产地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十九条第二款。2.处罚:(1)责令改正,给予警告;(2)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五条。
(十四)药品标志不符合规定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五十四条。2.处罚:(1)除依法应当按照假药、劣药论处的外,责令改正,给予警告;(2)情节严重的,由原审批机构撤销该药品的审批证明文件。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八十六条。
(十五)出具虚假检验报告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没有明确规定。2.处罚:(1)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不构成犯罪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单位并处3万以上5万以下的罚款;(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处3万以下的罚款;(4)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5)情节严重的,由原设置机构撤销其检验资格。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七条。
(十六)违法药品广告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2.处罚:(1)移交工商管理部门处罚;(2)并由发给广告批准文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广告批准文号,一年内不受理该品种的广告审批申请;(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九十二条第一款。
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涉及的药品行政处罚案由
(一)擅自在城乡集市贸易场所销售药品案(或在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设点超范围经营药品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
2.处罚: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五条。
(二)个人设置的医疗机构超范围提供药品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2.处罚: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处罚。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
(三)擅自委托、接受委托生产药品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十三条。
2.处罚: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处罚。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四条。
(四)医疗机构使用假药案
1.违反条款:无明确的相应义务条款。
2.处罚: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
(五)医疗机构使用劣药案
1.违反条款:无相应明确的义务条款。
2.处罚: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
(六)未按期通过认证生产、经营药品案(选择性案由)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十三条。2.处罚: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
(七)医疗机构擅自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五条。
2.处罚: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条的规定给予处罚。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五条。
(八)(临床试验机构)擅自进行药品临床试验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九条。
2.处罚: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九条。
(九)(药品申报者)报送虚假材料申报药品临床试验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九条。
2.处罚:(1)审批机构不予审批,对药品申报者给予警告;(2)情节严重的,3年内不受理该药品申报者申报该品种的临床试验申请。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
(十)中药饮片不符合炮制规范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十条。
2.处罚: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
(十一)(医疗机构)未按标准配制制剂案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五条。
2.处罚: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
(十二)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案(选择性案由)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六条。2.处罚: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三条。
(十三)未按规定办理变更药品生产、经营许可事项案(选择性案由)
1.违反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第十六条 2.处罚:(1)警告,由原发证机关责令限期补办变更登记手续;(2)逾期不补办的,原发证机关宣布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无效;(3)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3.适用条款:《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
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涉及的医疗器械行政处罚案由
(一)无注册证生产医疗器械案
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2.处罚:(1)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2)没收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3)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
(二)无许可证生产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案(选择性案由)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2.处罚:(1)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2)没收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
(三)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案
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五条
2.处罚:(1)警告,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2)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3)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产品生产注册证书;(4)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
(四)无证经营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案(选择性案由)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2.处罚:(1)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2)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进度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
(五)经营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案(选择性案由)
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
2.处罚:(1)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2)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3)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
(六)使用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案(选择性案由)
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
2.处罚:(1)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2)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3)对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
(七)(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从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案
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2.处罚:(1)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2)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3)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
(八)(医疗机构)从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案 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2.处罚:(1)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2)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3)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
(九)骗取注册证生产医疗器械案
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二条 2.处罚:(1)由原发证部门撤销产品注册证书,两年内不受理其产品注册申请,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2)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3)没收违 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条。
(十)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案
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 2.处罚:(1)责令整改、给予警告,可以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2)情节严重的,可以对医疗机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
(十一)未按规定销毁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案 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 2.处罚:(1)责令整改、给予警告,可以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2)情节严重的,可以对医疗机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
(十二)提供虚假临床试用或临床验证报告案(选择性案由)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2.处罚:(1)由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2)情节严重的,撤销其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资格,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适用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十三)违规从事或参与同检测有关的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技术咨询或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案(选择性案由)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1.违反条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条。2.处罚:(1)由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2)情节严重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该检测机构的检测资格,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适用条款:《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注:所谓“选择性案由”,是指该案由包含两个以上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事实,它们违反的条款和适用的条款分别相同,但实际发生的案件可能并不涉及案由的全部内容,根据违法事实发生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作为案由。如“经营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案”,如当事人只经营了无注册证的医疗器械,则该案的案由为“经营无注册证的医疗器械案”。
第五篇:职业卫生违法案由及行政处罚
职业卫生违法案由及行政处罚
1、违反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案
(1)适用范围
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或者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开工的;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未按照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施工的;
未按照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未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二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十万元至五十万元;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关闭。
2、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及公布案
(1)适用范围
用人单位未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未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未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未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未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未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未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没有存档、上报、公布的;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采取指导、督促措施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一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二万元以下。
3、违反新化学材料管理规定案
(1)适用范围
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未按照规定报送毒性鉴定资料以及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进口的文件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二万元以下;
4、未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案
(1)适用范围
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二万元至五万元;
5、未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系统案
(1)适用范围
未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监测系统不能正常监测。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二万元至五万元;
6、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案
(1)适用范围
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二万元至五万元;
7、违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案
(1)适用范围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未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二万元至五万元;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不符合卫生标准案
(1)适用范围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
未提供职业病危害防护的设施或者提供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未按照规定进行维护、检修、检测,或者不能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的;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未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五万元至二十万元;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9、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卫生要求案
(1)适用范围
用人单位未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卫生要求;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未按照规定进行维护、检修、检测,或者不能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五万元至二十万元;
10、用人单位违反检测、评价案
(1)适用范围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五万元至二十万元;
11、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病人医疗诊治案。
(1)适用范围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治疗。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五万元至二十万元。
12、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措施不当案
(1)适用范围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五万元至二十万元;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13、妨碍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案
(1)适用范围
拒绝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九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五万元至二十万元;
14、未提供说明书、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案
(1)适用范围
向用人单位提供的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未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或者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六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罚款五万元至二十万元;
15、违反职业病报告规定案
(1)适用范围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
在职业病报告中弄虚作假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限期改正;
罚款一万元以下;
罚款二万元至五万元;
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16、隐瞒职业病危害案
(1)适用范围
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而采用的;
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治理;
罚款五万元至三十万元;
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17、急性职业损伤事故防范措施不当案
(1)适用范围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未设置报警装置,未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治理;
罚款五万元至三十万元;
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18、使用国家禁用的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或材料案
(1)适用范围
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治理;
罚款五万元至三十万元;
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19、转移职业病危害作业案
(1)适用范围
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治理;
罚款五万元至三十万元;
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20、配备的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擅自拆除、停用案
(1)适用范围
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治理;
罚款五万元至三十万元;
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21、违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上岗管理案
(1)适用范围
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第三十五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治理;
罚款五万元至三十万元;
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22、违章指挥案
(1)适用范围
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六)项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治理;
罚款五万元至三十万元;
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23、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案
(1)适用范围
因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中违反各项规定,导致劳动者发生异常的损害,如短时间内群体发病事件、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等。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相关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罚款十万元至三十万元;
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24、未经认证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服务案
(1)适用范围
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
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
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病诊断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第二十四条第三款、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三十九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按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罚款五千元至五万元;
25、从事职业卫生服务的机构违反管理规定案
(1)适用范围
超出资质认证或者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或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
不按照本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第二十四条第三款、第四十二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警告并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按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罚款五千元至二万元;
情节严重的,由原认证或者批准机关取消其相应的资格。
26、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成员违反职业徇私舞弊案
(1)适用范围
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收受职业病诊断争议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2)适用条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处罚。
(3)行政处罚
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取消其担任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资格,并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专家库中予以除名。
警告并没收收受的财物;
罚款三千元至五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