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城镇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申请报告
关于阳长镇小城镇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马店、核桃寨两村村庄整治项目补助资金
申 请 报 告
纳雍县建设局:
为加快我镇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扩大中心区建设规模、改善投资开发环境,增强环境吸引力,积极有效地推进我镇中心商业开发区农村建设可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镇政府决定立即启动实施我镇小城镇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马店、核桃寨两村村庄整治项目工程。
一、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由小城镇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马店村村庄整治、核桃寨村村庄整治项目组成。总投资960万元,申请补助资金合计180万元。其中小城镇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投资780万元,申请补助资金120万元,马店村村庄整治项目需投资90万元,申请补助资金25万元,核桃寨村村庄整治项目投资90万元,申请补助资金35万元。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一)小城镇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行政办公园区土石方爆破工程、广场规划建设工程、环绕广场的道路建设工程;商业开发区道路建设工程、护坡修建及绿化工程、挡墙保坎规划建设工程和区域内的给排水工程等。
(二)马店村和核桃寨两村的村庄整治项目包括:通村通组连户路的硬化工程、改水改厕改灶改厩工程、建家建园建场等工程。
三、项目资金的筹备及配套资金计划承诺
(一)小城镇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筹备:我镇自筹资金460万元,政府承诺200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120万元;
(二)马店村和核桃寨两村的村庄整治项目资金的筹备:马店村已自筹资金50万元,政府承诺15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25万元;核桃寨村已自筹资金40万元,政府承诺15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35万元。
(三)项目配套资金计划承诺:镇政府决定在2009年4月20日先用各项目的自筹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和中期建设资金,上级有关部门的补助资金到位后积极组织全面实施。下一步将切实落实项目配套资金等建设条件,进一步做好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管理,保证在2009年底将各项目全面俊工。
阳长镇人民政府 2009年4月6日
第二篇: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申请报告
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申请报告
县扶贫办:
阳庄移民区选址于潭头镇下坪,东边紧挨潭峪河。2006年秋竣工后基础设施为空白(包括饮水工程、排污工程、村委会办公场所等),村民搬进来后生活非常不便。为解决我村群众迫切困难08以来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上级部门和村两委协作努力,多方筹措,陆续完成了村委办公楼(包括村卫生室)、公共厕所、饮水工程、排污工程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我村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加上在移民区无任何增收载体(种庄稼、发展经济仍需要回阳庄沟)群众增收困难,村财政收入基本为空白。因此目前目前还有以下两个困难需要贵单位解决。
一 村委办公楼(1层)于08年建设,竣工后拖欠外债1万8千余元无力偿还,导致村室到现在无法启用,严重影响村两委工作的正常开展。10年建设的村卫生室(2层)欠外债8万6千元(后卫生局补助1万8),剩余6元8千元至今无着落。建筑队整天追债,导致村的部分工作停滞。
二 06年潭峪河建设之初,沿西侧大坝内侧封起宽3米、高2米的土坡,300米长土坡紧挨移民区内水泥路。遇到下雨,这段水泥路便泥泞不堪;遇到刮风,沙尘漫天。如果对土坡绿化并对斜坡部分硬化,既美化移民区环境又方便村民
出行。经村委多次商议估算土坡上绿化和斜坡部分硬化共计需要。
特此报告
潭头镇阳庄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12月7日
第三篇:较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探讨
英才高职论坛 2006年第 2期(总第 3期)The Foru m ofY i ngcaiH i gh er Vocat i onal Educat i on 2006N o.2(SerialNo.3)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探讨* 费振国
(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 评估办公室, 山东 济南 250104)摘要: 资金对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是必备的或是不可缺少的, 但传统的投资体制和有限的融资渠道却造
成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导致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普遍滞后。根据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特点,提出乡镇政
府、企业、个人共同充当投资主体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对策。关键词: 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体制;融资渠道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城镇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而作为小城镇存在和发展基础的基础设施目前整体水平普遍不高, 欠账 严重,严重制约了小城镇调节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等功能的发挥,成为小城镇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建设资金的缺乏是造成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 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一、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瓶颈 因素
英国经济学家 P!罗森斯坦!罗丹提出的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理论认为, 在消费品工业建立之前,必须大规模地筹集不可分割的社会分摊资本, 建立起基础设施部门。也就是说基础设施部门应优先于直接生产部门, 超前发展, 只有这样, 基础设施才能为直接生产部门提供外部经济效果, 从而达到收益递增的目的。但目前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却由于长期的资金短缺造成的整体滞后严重影响了它的健康发展。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十分巨大, 九五
时期,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为 4064亿元, 而小城镇自身财力所能提供的资金仅为 2339亿元, 资金短缺达1625亿元, 大大阻碍了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状况仍然十分严重。我们通过灰色预测的方法,可以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再根据相应各年份小城镇自身经济实力所提供的资金供给, 就可以计算出各年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额和资金短缺率。经过计算可知,未来几年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资金短缺率是很高的,平均达 42.2%。资金短缺额也是十分巨大的,如到 2005年,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所需资金达 2894亿元,而小城镇自身的经济实力所能提供的资金仅为 1676亿元,资金短缺额达 1218亿元。可见, 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 瓶颈 因素。因此,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 单纯依靠小城镇自身的积累,已远远不能满足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还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其他的资金来源。这就需要对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以保证小城镇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二、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传统的投资体制制约
由于基础设施自然垄断性、公共物品属性、投资的资金集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基础设施建设需由国家来承担, 因此,在传统的投资体制中,乡镇政府成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单一的投资主体。政府包揽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部,从街面道路、地下排水管、垃圾处理、供水供电到学校、医院,统统由政府来承担,而企业、个人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却很少。应该讲,这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时期还是可行的。因为在那时, 乡镇企业是乡镇政府的附属物, 乡镇政府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大部分由乡镇企业来提供,尤其是对一些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基本上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但自从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对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开始取消,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倒退,并且随着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乡镇政府已不能随意从乡镇企业抽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因此单纯依靠小城镇自身财力已远远不能满足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同时, 有些乡镇政府认为基础设施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不但不能创造价值, 反而会消费价值,将本就有限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挪作它用。(二)有限的融资渠道
乡镇政府作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其资金来源渠道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两部分,由于预算内财政收入十分有限, 大部分乡镇是 吃饭 财政,预算内资金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除了城镇基础设施维护费外,几乎没有其它可用于建设的资金。因此, 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是城镇基础设施维护费和预算外资金,具体包括: 1.城镇基础设施维护税。按现行标准规定, 县城和建制镇按 5%征收城镇建设维护税, 由于城镇建设维护税属于预算内收入, 常常被挪作它用。因此, 大部分小城镇很少能真正利用此项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出租、出让土地使用权收入。通过出租、出让土地使用权按一定留成比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土地相对充裕的小城镇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乡镇政府对在辖区建厂建房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公共设施费,但由于目前乡镇企业普遍不景气, 征收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 有些小城镇为了吸引外资, 对外资基础设施配套费实行减免,因此,乡镇政府征收的基础设施配套费也十分有限。4.社会集资。在小城镇建设初期, 有些乡镇直接或以单位担保向社会集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回报率低, 属微利或无利项目, 因此在资金偿还上存在很大困难, 同时,参与社会集资的个人财力十分有限,集资款要用于子女上学、婚嫁以及养老、医疗等开支。由于集资款不能按时偿还, 在一些地方引发了社会问题,不利于小城镇健康发展。
三、解决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的对策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传统的投融资体制,已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以改革, 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型的适合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其改革方向是:建立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主体多元、间接调控为特征的投融资制度, 包括自主决策、行为规范、责权利相统一的多元投资主体体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 市场有效约束的融资体系。通过建立这种新型的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加快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一)多元化投资主体体制的建立
在传统的投资体制中,乡镇政府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单一的投资主体, 由于乡镇政府本身财力有限,单纯依靠乡镇政府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投资体制, 即建立乡镇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充当投资主体的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小城镇基础设施按其是否具有盈利能力分为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乡镇政府应将其资金主要投向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如城区道路、桥梁、公共场所照明等, 因为这些领域很难吸引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对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在政府宏观调控下, 按照 谁投资、谁开发、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吸引集体、企业、个人进行投资,以集体和个人作为投资主体。同时,乡镇政府对经营性基础设施服务收费也要进行合理的指导,使其高到能提供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弥补运营和维护成本,为资本投资提供足够的折旧费并带来收益作为投资资本的回报, 只有这样才能广泛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目前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却十分有限。因此,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资金缺乏对基础设施的 瓶颈 制约, 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发展,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途径主要有: 1.建立小城镇基础设施发展基金。我国社会上现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但缺乏机构投资者的中介作用, 造成了资源的闲置。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金可以代理中小投资者进行理财,投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 使中小投资者具有较高的抗风险性和较高的收益,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通过建立小城镇基础设施发展基金,将市场经济金融机制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的范畴, 通过有效的经营,实现资金的开发、融通、增值,可以不断地增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2.公私合营。乡镇政府可以通过与私人资本组成新的公司, 由他们进行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乡镇政府以土地、现有基础设施或现金形式合伙, 私营合伙人将为新公司带来专门知识和资金。当合作双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参与使用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由于有乡镇政府的参与和风险分担, 增强了私营资本合作的信心, 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同时通过引入私人企业, 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 能更有效地提供服务和维护。.债券融资。应根据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和投资数额较大的特点发行较长期限债券,以小城镇基础设施运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向持券人支付利息和偿还预付资本。当然目前对大多数小城镇来讲,由于自身规模和财力有限不可能直接发行地方债券,但可以走联合开发的路子, 以县城镇为主导联合发行债券,进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虽然具有回报期长的不利因素,但投资收益率却相对稳定, 完全可以吸纳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通过发行这种地方债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大量筹集资金,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下转 55页)49果开始阶段项目进度被低估,开发阶段就可能要采用压缩项目时间的方法。但是进度压缩有其极限。通常进度估计错误对项目的影响, 会在项目后期慢慢显现出来。因此在项目开始前将一些延误项目的因素消除,进行详细地系统分析和需求分析, 控制需求变更,做好风险管理,并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增加项目组成员对任务目标的认同感, 可以减少因项目延期而进行的进度压缩。如果项目开始执行时, 或是项目开发途中, 因为要缩短项目开发时间而进行进度压缩,在安排进度表的时候要让项目组成员知道压缩的目标, 提高内部的凝聚力。在系统的开发上可以采用提高系统的模块化程度, 使用并行开发过程,提升软件复用的程度。系统中的部分非核心的组件并不需要全部自行开发, 可以从外部获得,例如使用开放源代码产品或者商业组件, 或者采用合理的软件外包以争取时间。不同的项目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进度压缩方法。参考文献: [ 1] Frederi ck P.B rook s.人月神话 [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5-59.[ 2] To m DeMarco , T i mothy L ister.与熊共舞: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4.136-139.[ 3]Wa l ker Royce.Softw are Proj ectM anage m en t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9363.[ 5]卢琳生.软件开发项目进度控制浅谈 [ EB /OL ].希赛软件工程网(网址: www.xiexiebang.compress ion in Sof t wareD evelopm ent Chen Hu i(Schoo l o f E lectronics and Inf o r m ati on Eng ineer i ng Compu ter Sc i ences , Shandong Y i ng ca i Voca ti ona l Techno l ogy Co ll ege , Ji nan Shandong 250104)Abstrac t : One co mmon proble m t hat soft w are pro jec ts face is t hat t he ti m e is a l w ays not enough.On l y a few pro j ects can be fi n ished on ti m e.In the process o f the pro j ec t deve l opm ent , people nee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to m ake up for t he l agg i ng part o r com press the entire schedu l e to adapt t o m arket co m pe ti tion.The t hesis co m bines t he pri o r t heory w i th the aut hor ∀ s exper i ence i n o rder to propose t h ree means of schedu l e compression : pro j ect m anage m ent , soft w are deve l opm en t process and tea m struc t ure.K eywords : so ft w are developm ent;schedu le compress i on;pro jectm anagement(上接 49页)另外, 小城镇还可以利用国内外银行贷款、收取沿线受
益者费用、经营权转让、项目融资等多渠道、多途径吸引各种 资金, 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制, 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发展。参考文献: [ 1]崔功豪, 魏清泉, 陈宗兴.区域经济与规划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关宗朴, 白红.跨世纪以小康为目标的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分析及建议[ J].建筑管理现代化, 1996.[ 3]陶雨华.进一步完善苏南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 J ].中国农村经济, 1999 ,(12).[ 4]迟福林.中国基础领域改革 [ C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The D iscussion on the Invest ment and Financing for the Small Town Infrastructure Fe i Zhenguo(O ffice of Assessm ent , Shandong Y i ngca iVo ca ti ona l Techno l ogy Co ll ege , Ji nan , Shandong 250104)Abstrac t : The f und i s necessary and i ndispensable f o r the deve l opi ng and constructi on o f t he sm a ll to w n i nfrastructure.But the trad iti onal sy stem o f i nvestm ent and the li m ited financing channe l lead to the lack of the i n frastruct ure construc ti on fund i n sm a ll to w ns , wh ich causes t he universa l lag i n these areas.A cco rding to t he characteristi cs o f invest m ent and financi ng of the s m a ll town i n frastructure , a counter m easure is put forwa rd i n the article : the l o ca l governm ent , the enterpr i ses and the i ndi v iduals shou l d act t o ge t her as the m ain body o f i nvestment to en l a rge t he channe l for fund co ll ection.K eywords : i nfrastruc t ure of s m a ll towns;sy stem o f i nvest m en t;fi nancing channe l 55
第四篇:活用PPP模式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活用PPP模式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已经逐渐探索出BOT、TOT、PPP等多种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随着这些模式在城镇化实践中的多轮改进,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已逐步建立,操作模式也逐渐成熟。上述诸多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领域,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提高了我国城镇化水平。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并不平衡,小城镇的城镇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大中城市,其中小城镇基础设施过于薄弱是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水平远远落后于一、二线城市和当地的中心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因此,小城镇要发展,必须首先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投入往往是杯水车薪。当前,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和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就成为解决资金不足的突破口。但是由于小城镇固有的市场小、资源少、风险高等特点,运用BOT等常规方式融资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借鉴中型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经验,采用PPP的方式就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曾亲身参与项目的经历,以融资和风险分配为切入点,通过与其他融资模式的比较,浅析PPP模式在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领域运用的可行性和前景。PPP模式与BOT等模式的比较
PPP即英文“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可以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通常被定义为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组织之间,为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者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当前流行的BOT等融资模式,多是由社会投资人独立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如独自承担项目融资任务、独自完成项目建设、独立负责项目特许期的运营和维护工作。采用BOT等模式的项目,往往需要政府设定清晰的项目边界条件,给予政策扶植,让投资人对未来收益有明确的预期。
在小城镇建设中,政府虽然引资很积极,但由于当地政府扶植政策少、资源稀缺、项目边界条件较差、项目预期收益不明朗、政府财政力量薄弱等因素,投资人往往不愿承担风险,再加上大中城市有更具吸引力的项目,两相对比,投资人更愿意选择项目风险小且预期收益更大、更稳定的大中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因此,针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融资问题,需要对项目风险进行更为合理和灵活的分配,采用PPP模式可以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与BOT等其他融资模式相比,PPP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在PPP模式中,政府部门与社会投资人的合作始于基础设施项目的确认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并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首先是政府部门以项目发起人身份,根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社会投资人开展伙伴式合作,共同对项目进行确认,并为此组建专门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确定风险分配方案,负责可行性研究、技术设计等前期工作以及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建设及运营。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和投资人以项目公司为载体,相互协调、共同决策,对项目的整个周期负责。在这种合作关系中,由项目公司根据基础设施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的相应扶持措施来安排项目融资,融资数量、成本以及融资结构的设计都与项目的现金流和资产价值直接联系在一起。PPP模式的特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与BOT等融资模式相比,PPP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资金合作方面,社会投资人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就参与进来,资金可以较早到位,并且随着项目的进程逐步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项目的资产负债率。风险分配方面,政府和社会投资人通过协商,项目的每一个阶段均由政府和投资人共同完成。政府分担了投资人部分的项目风险,风险分配更为灵活合理,使得政府和投资人真正整合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项目合作方面,政府可以及时引进和充分利用社会投资人在创新、融资、技术、管理效率以及企业精神等方面的优势,推动项目合作的顺利进行。
在基础设施项目中,投资人追求的目标是:在可承受风险条件下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正是由于PPP模式的特点,项目的每个阶段都由政府分担了一部分的责任和风险,因此相比其他融资模式而言,PPP模式中投资人承担的风险更为灵活与可控。PPP模式在小城镇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PPP模式中,每个阶段都是由政府部门和社会投资人通过合理的机制共同完成的,风险被有效、合理地分配,即由更有承担力的一方分担相应的风险。此外,出于对利润的追逐和对风险的规避,投资人还会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
PPP模式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应用,关键在于政府和投资人之间的合作机制,其核心则是风险分配机制。只有对风险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PPP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古田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 优化基础设施
昨日,笔者在上杭县古田镇集镇防洪堤改造施工现场看到,多部钩机和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师傅们有的在挖土,有的在搬运泥土,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这是古田镇实施小城镇建设的一个缩影。该镇自去年被列入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以来,围绕区位、人文、气候、交通等优势,确定了“一红一绿”即建设“红色圣地,生态古田”的发展定位,突出古田镇红色旅游及历史文化名镇特色,强化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古田镇以突出规划为关键,扎实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今年重点实施古田会议会址群第四期维修保护工程,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做活现有25家农家乐旅游接待点文章,加快建设星级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着力培育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目前已实施“文元花田”50亩、会址周边核心景观区120亩。突出项目带动,今年以来,共实施了商业主题街主体工程、停车场、休闲长廊、园林式休闲公园、客家茶文化长廊、五龙村整村推进等30个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通讯员 唐育华 丘德全)上杭网 YS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