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平生事迹介绍

时间:2019-05-13 03:5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焦裕禄平生事迹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焦裕禄平生事迹介绍》。

第一篇:焦裕禄平生事迹介绍

焦裕禄平生事迹介绍

第一部分 在急风暴雨中成长

一、大苦仇深 渴望翻身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焦裕禄的家乡解放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要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回到了家乡。

二、走上革命道路

焦裕禄这个苦水里生苦水里长的青年农民,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民兵队伍。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劳动人民要彻底翻身解放,就心须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焦裕禄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长,他经常带领民兵打土豪、除汉奸,配合部队消灭敌人。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元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焦裕禄入党不久,领导上就把他调到八陡区武装部任干事。在武装部工作期间,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一个时期,民兵缺乏弹药,他就根据上级指示,带领大家积级学习自制地雷、布地雷阵。焦裕禄对学习造地雷和埋地雷干得非常出色。他经常带领民兵摸黑到敌人据点旁边埋地雷,埋好地雷后,就放冷枪、骂阵,故意刺激敌军。敌军一出来,就被炸得血肉横飞。

三、随军南下 开辟新区

1947年7月,为了帮助新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禄被调到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集训后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在南下途中,他经常替女同志和身体差的队员扛背包、背干粮袋。最多时,他一个人竟背了四个人的背包。

为了在沿途做好对新解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大队党委要求一中队在较短的时间里,排演一曲反映河南农民在国民党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血泪仇》。焦裕禄主动报名扮演剧中的主角王东才。没有排练时间,他就边行军边背台词。休息和宿营时,他就抓紧时间集中排练,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20多天后,《血泪仇》在阳谷县首场演出。当晚,方圆十几里的群众,扶老携幼,赶来观看,场上人山人海。焦裕禄同志激昂悲愤的唱腔,严肃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场观众。台上在哭泣,台下在流泪,全场到处是哭声和痛骂国民党反动派的怒吼声。群众异口同声的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演出结束后,当场有很多青年报名参军。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焦裕禄同志被分配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经常在彭店古会上作政治宣传。在彭店区委的领导下,群众很快就发动起来了。接着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没收了地主的浮财,分了地主的土地。

对彭店出现的新局面,盘踞在彭店边缘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县保安团长、大土匪头子洪启龙亲自带领四百多匪兵,杀气腾腾地向彭店村扑来。当时,村里干部、民兵总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枪,十来支长枪。焦裕禄同志镇定自若,把干部、民兵分三个组,一面组织群众转移,一面指挥民兵掩护。当敌人离村子只有几十米时,焦裕禄鸣枪发令,十多支枪一齐射击,埋伏的群众蜂涌而起,齐声高喊:“冲啊!冲啊!”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这声势,以为遇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吓得惊慌失措,仓皇逃跑。1948年5月,焦裕禄调到尉氏县宣传部任干事。正当小麦要开镰收割时,县委突然接到情报:敌七十五师准备扫荡我五分区,抢收

麦子。为了保护群众的劳动果实,焦裕禄迅速赶到彭店区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讲明敌情和县委指示精神,带领群众一面抢收麦子,一面隐藏转移。待敌人赶来时,田里的麦子已收打完毕。敌人不但没有抢到麦子,反而连遭伏击,被迫仓皇逃走。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了,隆隆的炮声敲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丧钟。火线上,解放军战士英雄杀敌;火线下,人民群众奋力支援。焦裕禄同志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带领担架队,在尉氏县支前总队部的领导下,投入了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斗争。

焦裕禄同志对担架队员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大家的革命斗志。自己积极带头,埋头苦干,以模范行动影响别人,使运输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淮海战役结束时,豫皖苏五分区奖给这个大队一面“支前模范”的锦旗。

1949年春,焦裕禄同志完成支前任务后,由淮海前线返回尉氏县,被任命为大营区副区长,负责剿匪反霸工作。根据大营区的实际情况,区委决定的对敌策略是分化敌人,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分子。党的政策和策略发挥了巨大威力,把恶贯满盈的地主黄老三抓了回来,判处了死刑。“毙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从此,群众消除了顾虑,大营区的剿匪反霸斗争,一个接一个地取得了巨大胜利。1950年夏,焦裕禄同志被提升为大营区委副书记廉区长。

1950年冬,焦裕禄同志任共面团尉氏县委副书记。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焦裕禄同志没有犹豫,力挑重担,在实践中摸索,在干中学习。一上班,他口袋里就多了一个小本本,专门记党的大事和团的业务。多少个夜晚,他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地学习党的建团决议,党关于青年运动的指示和团内文件。

焦裕禄同志善于做青年的知心人。他每次下乡,总是随身背着那把南下时带的二胡,给乡村里的青年伴奏。他对青年情同手足,青年有什么困难和想法总要和他一起拉拉。由于工作需要,县、区绝大多数团干部经常被抽出去做党的中心工作。一些同志认为,团的工作难做,搞不好中心,党委批评,搞不好业务,上级不依,存在着畏难情

绪,不愿做团的工作。焦裕禄却形象地说:“团的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是头颅,团是手足,一个人只有头颅,没有手足怎么能行呢?”1952年春,焦裕禄同志调陈留团地委任宣传部长时,参加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调查青年思想实际,趁着各种间隙找团干部谈话,了解青年工作状况,常常是通宵达旦。一位团干部说:“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焦裕禄笑着说:“年青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 1953年夏,焦裕禄同志任青年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一位在尉氏县工作过的团干来看他,老战友相逢,格外亲热。焦裕禄问:“这次到哪里去?”他说:“转业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焦裕禄说:“是啊,团干部总要转业改行的。可咱们做过团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远把教育青年的任务担在肩上。”

第二部分 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内容提要:一九五三年,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大道上迈出了矫健的步伐。这时,党从各个方面抽调大批优秀干部,派往工业战线。

焦裕禄怀着无限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崇高理想,从农村工作岗位,来到了洛阳矿山机器厂。

解放前,焦裕禄只读过几年小学,文化低,科学知识更差,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崭新的、十分艰巨的课题。如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他想:单凭热情,不懂业务、技术,根本不适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工厂党委深切体察到焦裕禄的心思,就派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他刻苦钻研。艰辛劳动,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时,他是优秀党员;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职工称他是:“最棒的车间主任;”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任调度科长时,大家热情地称他为、“政治科长”。最后终于由外行变内行,成为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一、新的课题篇二:焦裕禄生平简介[1] 焦裕禄生平简介

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被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

记等职。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直到1962年。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冬天,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

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同志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篇三:焦裕禄事迹介绍(5 焦裕禄事迹介绍(5.txt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b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事迹介绍

首页 生平简介 事迹介绍 言论录 图片资料 回忆怀念 精神永存 相关报道 纪念场所 影音作品 敬献鲜花 参观留言 焦裕禄事迹介绍

(五)尾 声

焦裕禄同志逝世了,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他留下的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未竞事业,正由兰考人民继续完成;他生前没有写完的文章,正由兰考人民继续撰写。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焦裕禄同志一生所走过道路的最生动的写照。

焦裕禄同志在党的哺育下,从一个受尽日寇、地主残酷压迫的长工,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怀着刻骨的仇恨,大智大勇的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在暴风骤雨的土改运动中,他不畏艰险,勇作勇为,积极参加了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他勤学苦练,又红又专,成为工业战线上的一名尖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以最大的胆略,喊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强音:“不制服兰考的‘三害’死不瞑目!”

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不愧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不愧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第二篇:焦裕禄平生事迹介绍

焦裕禄平生事迹介绍

第一部分 在急风暴雨中成长

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一、大苦仇深 渴望翻身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的家庭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焦裕禄的家乡解放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要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回到了家乡。

二、走上革命道路

焦裕禄这个苦水里生苦水里长的青年农民,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民兵队伍。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劳动人民要彻底翻身解放,就心须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焦裕禄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长,他经常带领民兵打土豪、除汉奸,配合部队消灭敌人。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元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焦裕禄入党不久,领导上就把他调到八陡区武装部任干事。在武装部工作期间,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一个时期,民兵缺乏弹药,他就根据上级指示,带领大家积级学习自制地雷、布地雷阵。焦裕禄对学习造地雷和埋地雷干得非常出色。他经常带领民兵摸黑到敌人据点旁边埋地雷,埋好地雷后,就放冷枪、骂阵,故意刺激敌军。敌军一出来,就被炸得血肉横飞。

1947年春,盘踞在淄川、博山、章丘三个县的还乡团纠合一起,准备扫荡崮山根据地。当时,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要主力部队增援,时间又不许可。在研究对策时,焦裕禄提出了一个智退敌人的办法。派出6名同志在黑山、岳庄一带。在民房门上用粉笔写上“八陡x团x营驻”、“x团x营x连驻”等字样。当敌人经过这里,见到民房上的粉笔字时,大吃一惊,认为八路军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开来,慌忙下令后撤。等到敌人弄清虚实,再转回头来时,我增援部队已赶到,粉碎了还乡团的阴谋,保护了崮山根据地。

三、随军南下 开辟新区

1947年7月,为了帮助新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禄被调到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集训后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在南下途中,他经常替女同志和身体差的队员扛背包、背干粮袋。最多时,他一个人竟背了四个人的背包。

为了在沿途做好对新解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大队党委要求一中队在较短的时间里,排演一曲反映河南农民在国民党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血泪仇》。焦裕禄主动报名扮演剧中的主角王东才。没有排练时间,他就边行军边背台词。休息和宿营时,他就抓紧时间集中排练,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20多天后,《血泪仇》在阳谷县首场演出。当晚,方圆十几里的群众,扶老携幼,赶来观看,场上人山人海。焦裕禄同志激昂悲愤的唱腔,严肃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场观众。台上在哭泣,台下在流泪,全场到处是哭声和痛骂国民党反动派的怒吼声。群众异口同声的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演出结束后,当场有很多青年报名参军。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焦裕禄同志被分配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经常在彭店古会上作政治宣传。在彭店区委的领导下,群众很快就发动起来了。接着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没收了地主的浮财,分了地主的土地。

对彭店出现的新局面,盘踞在彭店边缘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县保安团长、大土匪头子洪启龙亲自带领四百多匪兵,杀气腾腾地向彭店村扑来。当时,村里干部、民兵总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枪,十来支长枪。焦裕禄同志镇定自若,把干部、民兵分三个组,一面组织群众转移,一面指挥民兵掩护。当敌人离村子只有几十米时,焦裕禄鸣枪发令,十多支枪一齐射击,埋伏的群众蜂涌而起,齐声高喊:“冲啊!冲啊!”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这声势,以为遇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吓得惊慌失措,仓皇逃跑。

1948年5月,焦裕禄调到尉氏县宣传部任干事。正当小麦要开镰收割时,县委突然接到情报:敌七十五师准备扫荡我五分区,抢收 麦子。为了保护群众的劳动果实,焦裕禄迅速赶到彭店区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讲明敌情和县委指示精神,带领群众一面抢收麦子,一面隐藏转移。待敌人赶来时,田里的麦子已收打完毕。敌人不但没有抢到麦子,反而连遭伏击,被迫仓皇逃走。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了,隆隆的炮声敲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丧钟。火线上,解放军战士英雄杀敌;火线下,人民群众奋力支援。焦裕禄同志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带领担架队,在尉氏县支前总队部的领导下,投入了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斗争。

焦裕禄同志对担架队员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大家的革命斗志。自己积极带头,埋头苦干,以模范行动影响别人,使运输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淮海战役结束时,豫皖苏五分区奖给这个大队一面“支前模范”的锦旗。

1949年春,焦裕禄同志完成支前任务后,由淮海前线返回尉氏县,被任命为大营区副区长,负责剿匪反霸工作。根据大营区的实际情况,区委决定的对敌策略是分化敌人,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分子。党的政策和策略发挥了巨大威力,把恶贯满盈的地主黄老三抓了回来,判处了死刑。“毙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从此,群众消除了顾虑,大营区的剿匪反霸斗争,一个接一个地取得了巨大胜利。1950年夏,焦裕禄同志被提升为大营区委副书记廉区长。

1950年冬,焦裕禄同志任共面团尉氏县委副书记。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焦裕禄同志没有犹豫,力挑重担,在实践中摸索,在干中学习。一上班,他口袋里就多了一个小本本,专门记党的大事和团的业务。多少个夜晚,他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地学习党的建团决议,党关于青年运动的指示和团内文件。

焦裕禄同志善于做青年的知心人。他每次下乡,总是随身背着那把南下时带的二胡,给乡村里的青年伴奏。他对青年情同手足,青年有什么困难和想法总要和他一起拉拉。由于工作需要,县、区绝大多数团干部经常被抽出去做党的中心工作。一些同志认为,团的工作难做,搞不好中心,党委批评,搞不好业务,上级不依,存在着畏难情 4 绪,不愿做团的工作。焦裕禄却形象地说:“团的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是头颅,团是手足,一个人只有头颅,没有手足怎么能行呢?”

1952年春,焦裕禄同志调陈留团地委任宣传部长时,参加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调查青年思想实际,趁着各种间隙找团干部谈话,了解青年工作状况,常常是通宵达旦。一位团干部说:“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焦裕禄笑着说:“年青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

1953年夏,焦裕禄同志任青年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一位在尉氏县工作过的团干来看他,老战友相逢,格外亲热。焦裕禄问:“这次到哪里去?”他说:“转业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焦裕禄说:“是啊,团干部总要转业改行的。可咱们做过团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远把教育青年的任务担在肩上。”

第二部分 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内容提要:一九五三年,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大道上迈出了矫健的步伐。这时,党从各个方面抽调大批优秀干部,派往工业战线。

焦裕禄怀着无限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崇高理想,从农村工作岗位,来到了洛阳矿山机器厂。

解放前,焦裕禄只读过几年小学,文化低,科学知识更差,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崭新的、十分艰巨的课题。如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他想:单凭热情,不懂业务、技术,根本不适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工厂党委深切体察到焦裕禄的心思,就派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他刻苦钻研。艰辛劳动,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时,他是优秀党员;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职工称他是:“最棒的车间主任;”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任调度科长时,大家热情地称他为、“政治科长”。最后终于由外行变内行,成为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一、新的课题

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党需要大批优秀干部加强工业建设,同年7月,焦裕禄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的副组长,负责搜集洛阳的水文、地质、气象等历史资料,为选择厂址提供科学根据。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后,焦裕禄决心从头学起。厂里要抢修一条由金谷园车站直达建厂的金矿公路。任务重、时间紧,新组合的班子和调来的干部都没有修过桥和路,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焦裕禄吃住在工地,认真帮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施工进展,检查工程质量。

1954年8月,金矿公路刚刚通车,厂党委决定焦裕禄和一部分转业干部,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当时,个别干部因家庭有困难,怕学习坚持不下去。在焦裕禄的带动下,强调家庭有困难的同志也都到哈尔滨考工业大学去了。他们在哈尔滨复习课程时,刻苦钻研工业管理知识,为由外行变为内行奠定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二、成为管理工业的内行

1955年初,洛阳矿山机器厂决定提前开工生产。焦裕禄同志又被分配到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担任实习车间主任。焦裕禄问起重机厂的同志:“学会工厂中的管理业务,得多长时间?”对方说:“有一两年时间大致可摸到点门儿”。焦裕禄决心加快步伐,缩短实习时间,整天同工人一起劳动。凡是同管理业务有关的问题,他都刨根问底。有时为弄清某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他一连跑几个车间。为了早日掌握工业管理知识,他一面跟调度员学调度,一面跟计划员学安排生产计划。一次,他要求计划员让他自己安排一次计划试试。计划员觉着焦裕禄同志实习才几个月,不可能编好计划。焦裕禄看他有点犹豫,便用商量的口吻说:“你在一边看着,我安排错了,你马上纠正。”计划员无法拒绝,只好让他试试。结果,焦裕禄竟很快就把计划编排好了,而且编排的既周密准确,又切合实际。

1956年7月至10月,《起重机厂报》连续发表了题为《减速机工段党小组是怎样保证完成计划的》、《对工段长工作方法的几点体会》、《谈谈前方竞赛中的问题和意见》等焦裕禄同志的署名文章。6 文章强调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发动群众,改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同年11月11日,《起重机厂报》登载了“机械车间被评为前后方竞赛优秀单位”的消息,并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焦裕禄写的《机械车间三季度竞赛总结》。12月,焦裕禄为车间基层干部总结了十条工作经验。这十条工作经验是:(1)要依靠群众;(2)要发扬民主;(3)要经常总结工作;(4)要学习政治;(5)要利用积极分子做工作;(6)要了解群众思想,关心群众生活;(7)要依靠党的领导;(8)要搞好团结;(9)要学习党的政策;(10)要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厂党委采纳了这十条经验,改进了管理方法,调整了生产。

1956年底,焦裕禄同志满载学习成果,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一金工车间主任,带领职工投入了紧张的设备安装工作。

1958年春,一金工车间的设备安装,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但厂党委却已经下达了试制两米五双筒卷扬机的任务。当时,设备不全,人员不齐,缺乏经验。为了突破难关,完成任务,焦裕禄日夜不离车间,始终和工人劳动在一起,打水、送饭、递工具、喊吊车。实在困极,就把大衣铺在一条长板凳上合一下眼,经过两个月的奋战,我国第一台新型两米五双筒卷扬机制造出了。因为生产成绩显著,1958年底,一金工车间被评为全厂的红旗车间。

1959年春,洛阳矿山机器厂全面投产,焦裕禄又任厂里的调度科长,担负起全厂的生产调度任务。他工作起来细致、踏实,经常深入车间了解情况,帮助车间解决困难和问题。在他随身携带的兜兜里,经常装着好几种工作手册,分门别类,记载着各车间的情况。从生产任务,设备条件,劳动力量,以致哪个工人有什么思想问题,家庭困难等等,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工人们说:“焦科长不仅谙熟业务,还善于抓政治,抓人的思想,跟着他再重再难的任务,我们都乐于接受”。

就这样,焦裕禄同志在党的培养下,很快地就成了管理工业的内行。

第三部分 县委书记的榜样(一)

内容提要: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当时,正是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很严重,农业产量很低,群众生活很苦……焦裕禄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起县委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抗灾自救的斗志,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

在除“三害”斗争和各项工作中,焦裕禄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群众,后来,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一、激励兰考人民抗灾自救的斗志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同志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他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深入到农机调查访问去了。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同时,焦裕禄同志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进行思想发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通过教育和发动,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方向,振奋起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信心百倍地改变多灾多难的旧兰考。

焦裕禄同志经常住在农民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他带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广大群众中间询问着、倾听着、观察着。他听到许多农民要求“翻身”、要求革命的呼声,看到许多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对“三害”斗争的革命精神,他在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群众的智慧,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更坚定了他战胜灾害的信心。

焦裕禄通过调查,感概万千。他说:“兰考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他们有改变家乡面貌,由穷变富的强烈要求,就象在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干柴一样,只要崩出一个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第三部分 县委书记的榜样(二)

二、统一县委领导班子思想

兰考是一个老灾区。当时整个县上的工作,大部放在救灾上。县里有些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乏信心。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改变灾区面貌,还是两手向上,依赖救济呢?面对这种情况,焦裕禄同志感到:要改变兰考面貌,干部是关键。“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群众在灾害面前两眼望着县委,县委领导挺不起腰杆,群众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1963年元月,焦裕禄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到困难村去,与基层干部同甘苦、共患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真正做到心不离群众,身不离灾区。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雨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国家运送兰考一带灾民往丰收地区的专车,正从这里开过。也还有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踡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 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焦裕禄再也讲不下去了。几位县委领导低下了头,而心里却豁然开朗,明白了风雪夜车站之行的含义。县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了率领广大干群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

回到县委后,焦裕禄同志又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鼓励大家象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后来,焦裕禄又专门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回忆兰考县的革命斗争史。焦裕禄说:“兰考这块地方,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

就这样,一个“如何战胜灾荒,改变兰考面貌”的大讨论在全县讯速展开了。县委领导干部,纷纷走出县委机关,到农村住队蹲点。焦裕禄到许多重灾村调查研究,通过走、看、问、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他对县委同志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只要看得准,干下去,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县委的领导,感染了全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

第三篇:焦裕禄事迹介绍(1

事迹介绍

首页 生平简介 事迹介绍 言论录 图片资料 回忆怀念 精神永存 相关报道 纪念场所 影音作品 敬献鲜花 参观留言

焦裕禄事迹介绍

(一)第一部分 在急风暴雨中成长

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一、大苦仇深 渴望翻身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的家庭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焦裕禄的家乡解放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要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回到了家乡。

二、走上革命道路

焦裕禄这个苦水里生苦水里长的青年农民,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民兵队伍。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劳动人民要彻底翻身解放,就心须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焦裕禄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长,他经常带领民兵打土豪、除汉奸,配合部队消灭敌人。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元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焦裕禄入党不久,领导上就把他调到八陡区武装部任干事。在武装部工作期间,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一个时期,民兵缺乏弹药,他就根据上级指示,带领大家积级学习自制地雷、布地雷阵。焦裕禄对学习造地雷和埋地雷干得非常出色。他经常带领民兵摸黑到敌人据点旁边埋地雷,埋好地雷后,就放冷枪、骂阵,故意刺激敌军。敌军一出来,就被炸得血肉横飞。

1947年春,盘踞在淄川、博山、章丘三个县的还乡团纠合一起,准备扫荡崮山根据地。当时,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要主力部队增援,时间又不许可。在研究对策时,焦裕禄提出了一个智退敌人的办法。派出6名同志在黑山、岳庄一带。在民房门上用粉笔写上“八陡x团x营驻”、“x团x营x连驻”等字样。当敌人经过这里,见到民房上的粉笔字时,大吃一惊,认为八路军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开来,慌忙下令后撤。等到敌人弄清虚实,再转回头来时,我增援部队已赶到,粉碎了还乡团的阴谋,保护了崮山根据地。

三、随军南下 开辟新区

1947年7月,为了帮助新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禄被调到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集训后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在南下途中,他经常替女同志和身体差的队员扛背包、背干粮袋。最多时,他一个人竟背了四个人的背包。

为了在沿途做好对新解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大队党委要求一中队在较短的时间里,排演一曲反映河南农民在国民党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血泪仇》。焦裕禄主动报名扮演剧中的主角王东才。没有排练时间,他就边行军边背台词。休息和宿营时,他就抓紧时间集中排练,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20多天后,《血泪仇》在阳谷县首场演出。当晚,方圆十几里的群众,扶老携幼,赶来观看,场上人山人海。焦裕禄同志激昂悲愤的唱腔,严肃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场观众。台上在哭泣,台下在流泪,全场到处是哭声和痛骂国民党反动派的怒吼声。群众异口同声的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演出结束后,当场有很多青年报名参军。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焦裕禄同志被分配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经常在彭店古会上作政治宣传。在彭店区委的领导下,群众很快就发动起来了。接着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没收了地主的浮财,分了地主的土地。

对彭店出现的新局面,盘踞在彭店边缘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县保安团长、大土匪头子洪启龙亲自带领四百多匪兵,杀气腾腾地向彭店村扑来。当时,村里干部、民兵总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枪,十来支长枪。焦裕禄同志镇定自若,把干部、民兵分三个组,一面组织群众转移,一面指挥民兵掩护。当敌人离村子只有几十米时,焦裕禄鸣枪发令,十多支枪一齐射击,埋伏的群众蜂涌而起,齐声高喊:“冲啊!冲啊!”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这声势,以为遇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吓得惊慌失措,仓皇逃跑。

1948年5月,焦裕禄调到尉氏县宣传部任干事。正当小麦要开镰收割时,县委突然接到情报:敌七十五师准备扫荡我五分区,抢收麦子。为了保护群众的劳动果实,焦裕禄迅速赶到彭店区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讲明敌情和县委指示精神,带领群众一面抢收麦子,一面隐藏转移。待敌人赶来时,田里的麦子已收打完毕。敌人不但没有抢到麦子,反而连遭伏击,被迫仓皇逃走。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了,隆隆的炮声敲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丧钟。火线上,解放军战士英雄杀敌;火线下,人民群众奋力支援。焦裕禄同志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带领担架队,在尉氏县支前总队部的领导下,投入了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斗争。

焦裕禄同志对担架队员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大家的革命斗志。自己积极带头,埋头苦干,以模范行动影响别人,使运输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淮海战役结束时,豫皖苏五分区奖给这个大队一面“支前模范”的锦旗。

1949年春,焦裕禄同志完成支前任务后,由淮海前线返回尉氏县,被任命为大营区副区长,负责剿匪反霸工作。根据大营区的实际情况,区委决定的对敌策略是分化敌人,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分子。党的政策和策略发挥了巨大威力,把恶贯满盈的地主黄老三抓了回来,判处了死刑。“毙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从此,群众消除了顾虑,大营区的剿匪反霸斗争,一个接一个地取得了巨大胜利。1950年夏,焦裕禄同志被提升为大营区委副书记廉区长。

1950年冬,焦裕禄同志任共面团尉氏县委副书记。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焦裕禄同志没有犹豫,力挑重担,在实践中摸索,在干中学习。一上班,他口袋里就多了一个小本本,专门记党的大事和团的业务。多少个夜晚,他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地学习党的建团决议,党关于青年运动的指示和团内文件。

焦裕禄同志善于做青年的知心人。他每次下乡,总是随身背着那把南下时带的二胡,给乡村里的青年伴奏。他对青年情同手足,青年有什么困难和想法总要和他一起拉拉。由于工作需要,县、区绝大多数团干部经常被抽出去做党的中心工作。一些同志认为,团的工作难做,搞不好中心,党委批评,搞不好业务,上级不依,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愿做团的工作。焦裕禄却形象地说:“团的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是头颅,团是手足,一个人只有头颅,没有手足怎么能行呢?”

1952年春,焦裕禄同志调陈留团地委任宣传部长时,参加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调查青年思想实际,趁着各种间隙找团干部谈话,了解青年工作状况,常常是通宵达旦。一位团干部说:“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焦裕禄笑着说:“年青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

1953年夏,焦裕禄同志任青年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一位在尉氏县工作过的团干来看他,老战友相逢,格外亲热。焦裕禄问:“这次到哪里去?”他说:“转业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焦裕禄说:“是啊,团干部总要转业改行的。可咱们做过团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远把教育青年的任务担在肩上。”

< 焦裕禄事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主办:共青团中央 中央党史研究室 国家档案局

★承办:团中央信息办 河南省兰考县政府 焦裕禄烈士陵园 中青网

第四篇:焦裕禄事迹介绍(1

焦裕禄事迹介绍(1.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事迹介绍

首页 生平简介 事迹介绍 言论录 图片资料 回忆怀念 精神永存 相关报道 纪念场所 影音作品 敬献鲜花 参观留言

焦裕禄事迹介绍

(一)第一部分 在急风暴雨中成长

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一、大苦仇深 渴望翻身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的家庭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焦裕禄的家乡解放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要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回到了家乡。

二、走上革命道路

焦裕禄这个苦水里生苦水里长的青年农民,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民兵队伍。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劳动人民要彻底翻身解放,就心须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焦裕禄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长,他经常带领民兵打土豪、除汉奸,配合部队消灭敌人。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元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焦裕禄入党不久,领导上就把他调到八陡区武装部任干事。在武装部工作期间,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一个时期,民兵缺乏弹药,他就根据上级指示,带领大家积级学习自制地雷、布地雷阵。焦裕禄对学习造地雷和埋地雷干得非常出色。他经常带领民兵摸黑到敌人据点旁边埋地雷,埋好地雷后,就放冷枪、骂阵,故意刺激敌军。敌军一出来,就被炸得血肉横飞。

1947年春,盘踞在淄川、博山、章丘三个县的还乡团纠合一起,准备扫荡崮山根据地。当时,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要主力部队增援,时间又不许可。在研究对策时,焦裕禄提出了一个智退敌人的办法。派出6名同志在黑山、岳庄一带。在民房门上用粉笔写上“八陡x团x营驻”、“x团x营x连驻”等字样。当敌人经过这里,见到民房上的粉笔字时,大吃一惊,认为八路军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开来,慌忙下令后撤。等到敌人弄清虚实,再转回头来时,我增援部队已赶到,粉碎了还乡团的阴谋,保护了崮山根据地。

三、随军南下 开辟新区

1947年7月,为了帮助新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禄被调到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集训后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在南下途中,他经常替女同志和身体差的队员扛背包、背干粮袋。最多时,他一个人竟背了四个人的背包。

为了在沿途做好对新解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大队党委要求一中队在较短的时间里,排演一曲反映河南农民在国民党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血泪仇》。焦裕禄主动报名扮演剧中的主角王东才。没有排练时间,他就边行军边背台词。休息和宿营时,他就抓紧时间集中排练,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20多天后,《血泪仇》在阳谷县首场演出。当晚,方圆十几里的群众,扶老携幼,赶来观看,场上人山人海。焦裕禄同志激昂悲愤的唱腔,严肃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场观众。台上在哭泣,台下在流泪,全场到处是哭声和痛骂国民党反动派的怒吼声。群众异口同声的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演出结束后,当场有很多青年报名参军。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焦裕禄同志被分配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经常在彭店古会上作政治宣传。在彭店区委的领导下,群众很快就发动起来了。接着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没收了地主的浮财,分了地主的土地。

对彭店出现的新局面,盘踞在彭店边缘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县保安团长、大土匪头子洪启龙亲自带领四百多匪兵,杀气腾腾地向彭店村扑来。当时,村里干部、民兵总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枪,十来支长枪。焦裕禄同志镇定自若,把干部、民兵分三个组,一面组织群众转移,一面指挥民兵掩护。当敌人离村子只有几十米时,焦裕禄鸣枪发令,十多支枪一齐射击,埋伏的群众蜂涌而起,齐声高喊:“冲啊!冲啊!”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这声势,以为遇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吓得惊慌失措,仓皇逃跑。

1948年5月,焦裕禄调到尉氏县宣传部任干事。正当小麦要开镰收割时,县委突然接到情报:敌七十五师准备扫荡我五分区,抢收麦子。为了保护群众的劳动果实,焦裕禄迅速赶到彭店区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讲明敌情和县委指示精神,带领群众一面抢收麦子,一面隐藏转移。待敌人赶来时,田里的麦子已收打完毕。敌人不但没有抢到麦子,反而连遭伏击,被迫仓皇逃走。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了,隆隆的炮声敲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丧钟。火线上,解放军战士英雄杀敌;火线下,人民群众奋力支援。焦裕禄同志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带领担架队,在尉氏县支前总队部的领导下,投入了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斗争。

焦裕禄同志对担架队员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大家的革命斗志。自己积极带头,埋头苦干,以模范行动影响别人,使运输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淮海战役结束时,豫皖苏五分区奖给这个大队一面“支前模范”的锦旗。

1949年春,焦裕禄同志完成支前任务后,由淮海前线返回尉氏县,被任命为大营区副区长,负责剿匪反霸工作。根据大营区的实际情况,区委决定的对敌策略是分化敌人,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分子。党的政策和策略发挥了巨大威力,把恶贯满盈的地主黄老三抓了回来,判处了死刑。“毙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从此,群众消除了顾虑,大营区的剿匪反霸斗争,一个接一个地取得了巨大胜利。1950年夏,焦裕禄同志被提升为大营区委副书记廉区长。

1950年冬,焦裕禄同志任共面团尉氏县委副书记。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焦裕禄同志没有犹豫,力挑重担,在实践中摸索,在干中学习。一上班,他口袋里就多了一个小本本,专门记党的大事和团的业务。多少个夜晚,他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地学习党的建团决议,党关于青年运动的指示和团内文件。

焦裕禄同志善于做青年的知心人。他每次下乡,总是随身背着那把南下时带的二胡,给乡村里的青年伴奏。他对青年情同手足,青年有什么困难和想法总要和他一起拉拉。由于工作需要,县、区绝大多数团干部经常被抽出去做党的中心工作。一些同志认为,团的工作难做,搞不好中心,党委批评,搞不好业务,上级不依,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愿做团的工作。焦裕禄却形象地说:“团的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是头颅,团是手足,一个人只有头颅,没有手足怎么能行呢?”

1952年春,焦裕禄同志调陈留团地委任宣传部长时,参加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调查青年思想实际,趁着各种间隙找团干部谈话,了解青年工作状况,常常是通宵达旦。一位团干部说:“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焦裕禄笑着说:“年青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

1953年夏,焦裕禄同志任青年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一位在尉氏县工作过的团干来看他,老战友相逢,格外亲热。焦裕禄问:“这次到哪里去?”他说:“转业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焦裕禄说:“是啊,团干部总要转业改行的。可咱们做过团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远把教育青年的任务担在肩上。”

< 焦裕禄事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主办:共青团中央 中央党史研究室 国家档案局

★承办:团中央信息办 河南省兰考县政府 焦裕禄烈士陵园 中青网

第五篇:焦裕禄事迹介绍(3-3

事迹介绍

首页 生平简介 事迹介绍 言论录 图片资料 回忆怀念 精神永存 相关报道 纪念场所 影音作品 敬献鲜花 参观留言

焦裕禄事迹介绍

(三)第三部分 县委书记的榜样

(三)三、亲自掂一掂“三害”的份量

1963年2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三害”办公室。

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从兰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一百二十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当时,焦裕禄同志的肝病已相当严重,许多同志劝他不要下去,劝他在家里听汇报。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又是查到水归槽。干旱季节,他亲自用舌头辨别盐碱的种类和土的含碱量。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不顾重病缠身,忍受着严重疾病的折磨,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了一百二十多个白天和黑夜,跑了一百二十多个大队,跋涉五千余里,终于摸清了兰考“三害”的底细,全县有大小风口八十四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泻洪图。

这种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幸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从而县委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上,焦裕禄同志满怀激情地写道:“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从此,一场群众性的除“三害”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给自己规定,把参加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不论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还是在平时田间管理中,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总结除“三害”的工作时,焦裕禄同志作了明确透彻的总结。治沙;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杆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治水: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排、罐、滞、涝、台、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

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治碱: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这段精辟的总结,是焦裕禄同志斗争实践的产物,也是对兰考人民除“三害”斗争的真实写照。

< 焦裕禄事迹 一 二 三-1-2-3-4-5-6 四 五 >

★主办:共青团中央 中央党史研究室 国家档案局

★承办:团中央信息办 河南省兰考县政府 焦裕禄烈士陵园 中青网

下载焦裕禄平生事迹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焦裕禄平生事迹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焦裕禄事迹介绍(3-5(五篇模版)

    事迹介绍首页 生平简介 事迹介绍 言论录 图片资料 回忆怀念 精神永存 相关报道 纪念场所 影音作品 敬献鲜花 参观留言焦裕禄事迹介绍(三) 第三部分 县委书记的榜样(五) 五、贫下......

    焦裕禄事迹介绍(5(xiexiebang推荐)

    焦裕禄事迹介绍(5.txt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B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事迹介绍 首页 生平简介 事......

    闫平生劳模事迹(五篇模版)

    劳动模范严平生同志,1970年2月18日出生,汉族,山西吕梁人,现就职永宁煤矿机电队刮板机工。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勤于学习,向领导、同事请教,一方面在努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有......

    焦裕禄事迹

    永远不忘记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幼年时代的焦裕禄尝尽了生活的苦楚。抗日战争期间,他不得不逃亡到外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

    焦裕禄事迹[大全]

    1962年,无情的灾害接二连三地扫荡着豫东的兰考县,留下了满目苍痍:风沙吹毁了十万亩稻田;洪水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十万亩禾苗焦黄了;境内的两条黄河故道上,横亘着一望无际的......

    李嘉诚 名人传记平生介绍 演讲稿(最终定稿)

    李嘉诚:很多人富而不贵 2010-09-14 06:32 华人首富李嘉诚不久前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专访时直言:‘富贵’两个字,不是连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

    焦裕禄事迹心得

    学习焦裕禄事迹心得体会5月8日支行组织学习了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充分认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实践载体,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

    焦裕禄事迹感想

    关于学习优秀中共党员热爱奉献事迹感想 2014年7月我在番禺中学接受由何友根副校长主持的业余党校培训。在这次培训中,何校长既提到了我们党先进模范人物焦裕禄、郭明义,亦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