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基层技术队伍建设,夯实采油厂稳产基石
抓基层技术队伍建设,夯实采油厂稳产基石
自采油九厂跨入百万吨采油厂之际,如何提升基层作业区油藏自主管理能力便提上了议事议程。
形势所需,加强基层油藏自主管理能力。从2009年采油三处业务转型以来,一直处于上产阶段,老油田基数小,油藏管理与生产管理相比其重要性未能充分显现。2013年原油生产任务116.2万吨,其中老井100万吨,老油田比重相较往年大幅上升。原先作业区技术副经理只管生产、不管油藏,技术员只管产量、不管单井的基层技术管理格局明显与百万吨采油厂需要不相适应。
责任明确,加强技术副经理队伍建设。对于基层作业区而言,技术副经理的主要任务是单井管理和油藏管理。如何实现单井的有效管理,对于采油井、注水井、水源井、乃至场站功能发挥正常都是技术副经理的业务范畴,其中重中之重是抓油水井资料真实性建设和注水管理工作。资料不准确只会造成“假资料、真分析、错结论、瞎指挥”,只会一再上演作业区产量一掉再掉,明知油藏出问题却找不到原因的故事。注水管理不好,只会造成注水井超注、油井水淹一片和注水井欠注、油井液量下降一片的被动局面。
厘清职责,加强三支骨干队伍建设。基层作业区需重点加强技术室主任、调控中心主任和基层队干部三支骨干队伍建设。基层队(室)干部对于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和自下而上的问题反馈、解决起到了枢纽作用。一个作业区工作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基层队(室)干部队伍建设。技术室发挥的是参谋作用、调控中心发挥的生产组织协调作用,基层队(站)发挥的是执行作用。目前采油九厂多数作业区后两支队伍作用发挥的较好,但技术室在作业区往往发挥的仅仅是产量监控和生产组织的作用,技术参谋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分工明确,抓基层作业区技术队伍建设。基层作业区技术室主要分为地质组和工程组。对于地质组,要分工明确,谁管单量、化验、低压测井和动态监测,谁管产量监控和影响因素分析,每个人必须负责若干个油藏的动态分析,只有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地质组的工作才会开展有序,每个地质技术员的合力才会得以充分发挥,工作效率才会提高。对于工程组,也要分工明确,按采油工艺、注水工艺、井下作业、油田化学等业务责任到人。
供稿:汤仁文
第二篇:加强队伍建设 夯实发展基石
加强队伍建设
夯实发展基石
——二道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我校在上级教委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学期来,学校班子团结协作,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提升教师队伍职业思想和业务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办好新形势下人民满意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班子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行政班子成员首先从自身抓起。在行为上,一向重视自身建设,兢兢业业,勤勉得力,时时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率先垂范。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勤政敬业,和教师“心贴心”,不计报酬无私奉献。
在工作中,每位成员都是学校教学骨干,负责部门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担任主要学科教学工作,每位同志承担的工作任务重,工作量饱满。领导班子成员除了出色完成自身教学工作外,他们能站在课程改革最前沿,引领全校教师投入教育教学。他们主动听课,组织、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师一起研讨教育教学规律,把学到的教育理论贯穿于教育教学实际中,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管理思路赢得教师的信赖,从而以领导班子的模范形象凝聚人心。
(二)加强师德建设,塑造师表风范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抓好师德师风创建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教,维护教育形象,创建文明行业,改善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按“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建立了由书记任组长,学校其他行政领导为成员的师德师风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师德师风工作:
组 长:许之江
副组长:王福生 王 刚
成 员:黄显维 孔德荣 张加利 周晓明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本学期初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工作措施。同时,为推进各项工作措施的具体实施,我校还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日程安排表,力求按计划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2、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一学期来,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我们要求全校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具体做到:一是热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是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教师,要衣着得体、举止文雅、谈吐不俗,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审美教育。要自觉修身养性,淡泊名利,以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三是要面
向全体学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不断学习,适应发展
我们在师德师风的创建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和习主席讲话的重要思想,使广大教师明确教师工作的指导思想,担负起培养跨世纪新人的历史使命。懂得什么样的教师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我,使教师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风学识上以身作则。
4、树立典型,弘扬正气
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身边的典型将有更强的说服力,学校在广泛开展学习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如孔德荣、陈殿香、韩印发等教师。在各种集会上对这些先进教师的工作予以肯定,弘扬了正气。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优秀人民教师张丽莉同志事迹”、“碾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学习后,学校还组织教师讨论,谈体会,谈感想,并写出心得体会。
5、公开承诺,民主评议
面向社会我校召开了“师德师风承诺签字仪式”大会,全体教师在会上向社会公开承诺,并与校领导签下了师德责任状.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学校下发了师德师风意见征求表,学校征求教师的意见,教师征求学生、家长、同事的意见。学校领导做到率先垂范,多渠道、多层次征求多方面的意见。
我校在师德师风活动中,召开了由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会议,对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及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评议;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设。同时召开了全体教师评议会议,每位教师认真做师德师风自我剖析报告,学校领导对每位教师的自我剖析材料进行点评和书面评鉴,最后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师德师风民主测评活动。
6、活动育人,提升修养
在活动中陶冶良好的师德情操是我校师德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学期,我们都要定期开展诸如“师德工作研讨会”、征集师德论文、“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教育个案分析等师德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和师德实践,涌现出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大大提升了我校师德素养。全体教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普遍较高,能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及有关规章制度,近年来没有发生过违反师德的行为,学生、家长、社会评价高。
(三)依托教研活动,优化教师素质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
1、实施“青蓝结对发展”活动。为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业务快速成长,让老教师和新教师对成师徙关系。通过“师徒”间每周相互上课、听课、评课,有力地促进教师间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2、开展“三课”活动。我校积极开展互听互学活动,对每学期 的听课数量有明确要求。通过不断听课、研究,强化对年青教师培养,促使其快速成长。同时不断完善教师说课、课件制作、主题班会展示以及其它教学技能竞赛的一系列活动;开展了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优秀青年教师上“展示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极大促进了教师们的共同成长。
3、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三为学校教研组固定的教研学习时间,分学科进行集体备课,同时分学科组织教师进行教研专题学习讨论,做到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集体智慧搞好教学,同时又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4、搭建平台,增强教师成长动力。学校从不同层面搭建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磨练成才。组织参加区教学评优活动。
5、制定《二道沟学校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本科函授、自考及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育报刊、杂志的学习、深化和运用,开展人人读教育刊物做摘要笔记、写心得随笔活动,并利用教研组活动形式深化交流与运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业务能力,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为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我校经常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学习、交流。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6、大力推行听课活动。从校长到中层领导到一般教师,大力推行听课活动,把听课变成常规,更清楚地了解教师教学现状,帮助教
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教师立足岗位成材。
(四)规范评价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就会挫伤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出现评价的抑制效应,背离了评价的目的。所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操作制度,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校行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师行为准则》、《常规教学检查评比办法》、《“青蓝工程”教师师徒结对管理办法》、《各处室人员岗位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岗位职责》、《班主任岗位工作职责》等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全方位的工作都能得到体现。
其次,充分发扬学校民主。制度的制定必须源于民意,即学校重大方案制度的出台,事先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反复修改,通过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切实实现阳光操作,做到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了各类评选活动的公正和公平,起到了凝聚民心、团结奋进的激励作用。完善的评价体系,既要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要能为教师个人的专项发展提供了舞台。管理的目的在于激活群体的潜能,而激活群体的重要方面就是善于发现个体的长处、优势,并为之提供必要的成功机会,让个体在成功中实现自我的管理和发展。
第三,把总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规范制度评价与人性化
管理相结合,使广大教师时时受激励、处处有目标。
二、努力方向
1、多方争取,在合理范围内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让教师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参加业务进修,提高自身素质。
2、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积极开展新理念全员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摒弃陈腐的教育观念,按照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成长规律,积极开展新课程全员培训,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3、发挥典型的榜样作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主旋律。重视发挥身边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典型,学典型,崇尚先进,弘扬正气。组织教师观摩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给教师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激发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的自觉性。
4、组织开展更多有实效的、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促进本校年青教师队伍尽快成长,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教学多面手。
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懈努力,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把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争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碾子山区二道沟学校
2015.6.30
加强队伍建设
夯实发展基石
——二道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碾子山区二道沟学校
2015.6.30
第三篇: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夯实腾飞的基石
在第28个教师节前夕,xx学院根据制定的“xx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公布了“xx学者”、“xx学术带头人”、“xx青年骨干教师”名单,对部分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以突出校内拔尖人才、优秀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该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举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针对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努力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着力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不断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工作生活环境。在学校的大力感召下,广大教师弘扬“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扎根xx,辛勤耕耘,严谨治学,从严执教,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把“六个一百工程”作为人才强校工程的主体,以“xx人才工程”计划为抓手,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加强教师的培训及专业实践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健全和完善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结构,通过引进和专门培养方式,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并在政策经费上予以支持,大力推动学校总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的座右铭,倡导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既教书又育人,并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及评优推优的重要依据,评选“师德标兵”和“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营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外籍教师工作,将其作为创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强化管理,不断拓宽工作思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快速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对外交流工作方针,按照“按需聘请、择优选聘、保证质量、注重效益”的原则,聘请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乌克兰等国家的外国专家长期参与教学工作。自2001年以来共聘请外国专家66人来校工作,保证了涉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多年的耕耘如今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支数量充足,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德才双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累计有30多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模、全省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教育优秀教育奖,1人被评为甘肃省教学名师,12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人获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7人入选甘肃省“555”人才创新工程,2人入选省领军人才,6人获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6人被评为xx学院教学名师。3人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3名外教获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学校被甘肃省政府先后3次授予全省引进外国专家智力工作先进单位。目前,全校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已达325人,其中博士24人,占教师总数的60%。高职比也相应提高,现有教授60人,副教授170人,副高以上的教师以占专任教师的40%。在校工作外籍教师12人,承担外语、美术、农学、生物、计算机等专业课程教学,其中:博士3人、硕士3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队伍。
第四篇: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夯实腾飞的基石
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夯实腾飞的基石
在第28个教师节前夕,xx学院根据制定的“xx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公布了“xx学者”、“xx学术带头人”、“xx青年骨干教师”名单,对部分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以突出校内拔尖人才、优秀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该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举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针对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努力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着力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不断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工作生活环境。在学校的大力感召下,广大教师弘扬“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扎根xx,辛勤耕耘,严谨治学,从严执教,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把“六个一百工程”作为人才强校工程的主体,以“xx人才工程”计划为抓手,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加强教师的培训及专业实践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健全和完善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结构,通过引进和专门培养方式,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并在政策经费上予以支持,大力推动学校总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的座右铭,倡导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既教书又育人,并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及评优推优的重要依据,评选“师德标兵”和“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营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外籍教师工作,将其作为创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强化管理,不断拓宽工作思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快速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对外交流工作方针,按照“按需聘请、择优选聘、保证质量、注重效益”的原则,聘请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乌克兰等国家的外国专家长期参与教学工作。自2001年以来共聘请外国专家66人来校工作,保证了涉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多年的耕耘如今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支数量充足,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德才双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累计有30多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模、全省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教育优秀教育奖,1人被评为甘肃省教学名师,12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人获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7人入选甘肃省“555”人才创新工程,2人入选省领军人才,6人获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6人被评为xx学院教学名师。3人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3名外教获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学校被甘肃省政府先后3次授予全省引进外国专家智力工作先进单位。
目前,全校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已达325人,其中博士24人,占教师总数的60%。高职比也相应提高,现有教授60人,副教授170人,副高以上的教师以占专任教师的40%。在校工作外籍教师12人,承担外语、美术、农学、生物、计算机等专业课程教学,其中:博士3人、硕士3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队伍。(
第五篇:夯实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夯实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当前,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即“创现争优”活动不仅是实现固本强基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夯实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激发党员先锋模范的重大机遇。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把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好,充分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倚重“思想建党”的法宝,积极创新基层党员思想教育形式,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二是提高对基层党员的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组织归属感;三是与时俱进的做好基层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基层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增强基层党员思想教育实效
当前基层党员思想教育工作整体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党员思想教育投入产出比不高、“三会一课”制度流于形式、党员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增强党员思想教育实效,切实发挥“思想建党”这一法宝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应当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客观方面,注重教育形式创新 1.结合实际大力创新,发挥“三会一课”实效
在创新“三会一课”制度上,力求在内容、形式和效果上有所突破。按照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对照检查、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要求,精心安排好组织生活会。对照党章具体要求,认真开展开放式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民主党派、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谈心制度。与时俱进的更新党课内容,改进灌输式的党课教学形式,尝试互动研究式教学。
2.以网络等信息传播工具为载体开发新的思想教育渠道 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手段,建立灵活开放的网上党员教育体系,向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党员教育的信息,利用党建园地开展网上互动党课活动,设立网上电子图书阅览室,定期开展网上党员理论学习教育,建立“网上党员之家”,引导广大党员参与理论学习、进行形势教育。设立网上信箱,及时听取和了解党员的意见,就党员关心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网上专题讨论。通过现代网络技术与党员教育工作的结合,搭建交流沟。3.积极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主题实践活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征,是党员教育中很受欢迎的一种形式。要将党员教育融入与服务执政使命、服务社会大众之中,以开展深入扎实的党建系列主题活动来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的内容,不断增强党员“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自觉意识。进一步深化“党在我心中”主题实践活动和“结对子”活动。
(二)主观方面,突出党员主体地位
1.以学习型支部建设为载体,强化党员自学意识
积极构建组织学习的大平台,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发挥中心组学习的示范辐射作用,并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核心,形成严密和系统的学习网络,使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带头作用、辐射作用落到实处。逐步形成争作学习型党员,培育学习型支部,创建学习型单位,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联动效应。各级党委要建立分析评估机制,定期对党员的学习、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切实提高党员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学习量化考核机制。2.充分考虑党员个体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党员队伍的持续壮大,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如两新组织)、不同年龄段(如80、90后)的优秀分子逐步进入党员队伍,党员个体的差异性逐步变大,由于受社会经历、教育背景、利益诉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现有思想教育的形式接受程度不同,从而使得思想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因此要充分考虑党员个体的差异性,实施分类管理,探索尝试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思想教育形式,因材施教,进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
二、提高基层党员管理服务水平现阶段,我们对基层党员的管理服务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基层党员数量不断增多,据中组部数字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党员数量为7799.5万名,大部分为基层党员;二是党员流动性强,很多党员由于工作等多种原因在全国各地不断流动;三是党员个体在年龄结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多方面差异增大。正是由于这些挑战的存在,使不少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不强和对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缺失。为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的管理服务水平。
(一)加强硬件建设,打造管理服务载体
1.明确定位,加强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点的建设 加强区县以下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把党员服务中心定位为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展示先进形象的重要窗口,党组织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建的平台。各级党员服务中心根据不同层面、不同类型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功能定位要各有侧重。区县级的党员服务中心侧重指导基层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和组织策划大型活动,平时以帮助、服务基层党组织为主,服务党员、群众为辅;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侧重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帮助,平时以服务党员、群众为主;社区、楼宇、市场的党员服务中心、站点主要定位在服务党员、群众,落实党组织和上级党员服务中心的具体工作任务上。通过建设,最终形成以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员服务中心为基点,以楼宇、市场党员服务站为延伸的党员网状服务圈。此外,还要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党员服务中心内一般应设有接待党员群众的窗口或服务台、党员活动室、电化教育室、接待谈心室、图书阅览室等服务场所,普遍提供党务政策咨询、党建理论传播、党内业务办理、困难党员帮扶等服务项目。2.组建队伍,建设党员管理服务骨干力量
首先,应在区县、街道和社区的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均应配备专职的党务工作人员,为党员群众服务,在非公企业党员、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楼宇、市场服务站,可以由政府出资聘请专人负责,提供党员管理的各项服务。其次,利用好党建志愿力量,选择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乐于奉献的在职和离退休党员组建党建志愿者队伍,帮助基层党员解决党务工作方面遇到的问题。党建志愿者通过经常性地走访,积极参与组织活动等工作,努力当好政策舆论的宣传员、党建工作的指导员。最后,要做好党务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培训班和工作例会,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参观考察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二)注重软件建设,提高管理服务实效 1.注重分类管理,完善党员信息库建设
充分考虑党员群体的差异性,注重分类管理服务。把党员队伍进行分类,比如分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完善党员信息库建设,根据每个类别的不同需求提供服务。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动员和组织在职党员到所生活的社区登记,接受居住社区党组织的管理与监督,调动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使其主动参与居住社区建设,并在参与社区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流动党员,实行灵活管理,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卡,登记卡内容包括党员基本情况、原工作单位、现就业单位、收入情况及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等信息,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员联络站”等载体,采取直管、代管、协管的方式,始终保持对这部分党员教育管理的连续性。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属地管理,把他们划到与生活区最近的一个社区党组织,要求他们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建立离退休党员信息库,具体登记他们的家庭住址、家庭情况、特长爱好,为做好管理服务共走奠定基础。
2.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基层组织吸引力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组织活动形式,增强基层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比如,把开展党员“政治生日”纪念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党员在“政治生日”时主动向组织作一次工作总结汇报,勉励党员以“政治生日”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完善公开承诺事项,全面履诺践诺,赋予创先争优活动更强大的生命力。再比如,实施党员“关爱行动”。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落实结对帮扶制度,认真做好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定期走访和节日慰问活动,及时发放老党员生活补贴,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与时俱进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推进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的具体要求。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规律,从制度建设入手,与时俱进解决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源头上夯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
(一)正视现阶段党员发展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1.客观看待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对党员发展工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两新”组织迅速发展。以黄埔区为例,区内现有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下简称“非公经济组织”)436家,从业人员31347人。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应重视民营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和党组织发展工作,重视对民营企业中的优秀精英分子,如私营业主和企业高管等新社会阶层人员中优秀分子的培养。
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十六大报告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科学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从中组部2004年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稳妥地开展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无不显示了党中央对吸收其他社会阶层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的肯定与支持。
2.正确认识党员发展工作质量与数量的辩证关系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处理好发展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对于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长期执政至关重要。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好发展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过于追求党员发展数量,难以保证党员发展质量;而过于追求党员培养质量,就难以保证党员发展速度。所以要想避免片面追求数量和孤立地追求质量,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组织发展“十六字”方针,坚持质量优先兼顾数量的原则,不能本末倒置。要严格按照党员的发展标准,认真走好程序,不流于形式,使培养出的每一位党员都能够做到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技术过硬。在确保发展党员质量的基础上兼顾党员的发展数量,以壮大党组织的队伍,进一步增强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几个抓手 1.把好关口,选好入党积极分子
注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要进行全面摸底工作,按照入党积极分子的条件,全面了解其入党动机,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入党的问题,并根据其现实表现,进行调整。对现实表现好,工作积极主动,在实际工作工作中表现突出,群众基础好、威信高的列为重点培养发展对象。对那些还不具备入党积极分子条件的,及时调整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2.注重培养,抓好入党介绍人的工作
重视培养人和介绍人作用的发挥,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使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考察更加全面,客观,按照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党组织应确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培养人和入党介绍人,通过培养人和介绍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他们进行入党前的常规教育,有利于党组织及时掌握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全面情况。
3.坚持标准,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吸收新党员
各级党组织要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着重看发展对象是否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能够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能够在本质工作中实绩突出,使党员的标准具体化。各级党组织可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工作环境,制定了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使党员标准更加具体、操作性强,便于职工群众的监督。在此基础上,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新党员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