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文科政治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专题训练(范文)
高二文科政治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由于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近年来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逐渐成为舆论焦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路径规划——“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延迟退休年龄被党提上议事日程体现了
A.社会意识总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2.(2014·海淀区二模)十八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3.(2014·广州模拟)近年来,由集体土地征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触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有关专家学者表示,我国《土地管理法》某些法律条文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情况,无法调整征地各方的利益矛盾,亟待重新大修。这说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下边漫画《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先导 C.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D.重视实践,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运用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要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强化“六种意识”,即 方向意识、市场意识、系统意识、协调意识、攻坚意
识、群众意识。之所以需要强化群众意识,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党员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国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是“改革红利”。为实现这一转变,我们必须 ①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国民经济内部的系统优化
②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制度创新
③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
④尽力突破客观条件,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二政治 7.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说明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B.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能实现自我价值 C.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D.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8.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推动事物的发展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心态
③在曲折的道路上要看到前途的光明 ④要满怀信念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下图中的“四风”上。反“四风”从哲学层面上看
A.发挥了正确意识的决定作用 B.抓住了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C.坚持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D.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源
10.央视春晚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弦。有人无限伤感,吐槽“很累”、抱怨“好忙”;有人追求一种“慢生活”,细细品味每一天,伤感不如珍惜。下列与材料体现的观点相一致的有()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右边的漫画告诫青少年应该
A.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B.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别人对你的评价 C.为社会作贡献应该放弃个人利益 D.全面提高个人的才能和素质
12.“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郑州医生胡佩兰毕生奉行“开药便宜有效、让穷人都看得起病”的信念,退休后仍坚持坐诊,20年如一日服务社区居民,风雨无阻,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胡佩兰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掌握专业技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劳动和奉献是实现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二政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1)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请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认识。
材料二 201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南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指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总书记高度概括的焦裕禄精神,其实质是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宗旨意识。这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高度契合。
(2)结合材料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党员干部要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依据。
高二政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扶不起”,是针对一种社会现象而言,说的是一些老人摔倒被人扶起后,反咬一口,讹诈扶起他的好人。一段时期以来,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讨论成为网上热点。
网友甲:扶老携幼本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公民,扶老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扶不扶老人不该成为一个尴尬的话题。虽然社会上扶老人出了几个案子,但不能因此而将传统美德一棒子打死。相信社会风气是好的,行善的人和善待善行的人还是多的。风险永远不能成为我们不去助人的理由和借口,哪怕没有人证和物证等证据,也不能漠视生命,这才是抓住了关键。网友乙:现在的好人不好当,网络、报纸和电视上都在说扶摔倒老人遭老人讹的事件,路遇老人摔倒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害怕被讹上会给自己惹麻烦。(1)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论证网友甲的观点。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评析网友乙的观点。
高二文科政治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解析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故排除A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先于社会存在,也可以滞后于社会存在,故排除B、D两项。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需要我国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故选C项。
2.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材料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题意;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有阻碍作用,C项错误。答案 B 3.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材料主旨是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以更好调整征地各方的利益矛盾,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法律制度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作用,不是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A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答案 C 4.解析 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基础,理论创新是人们行动的先导,故排除B项。《把论文写在高二政治 田野上》说明理论知识与农业实践活动相结合,故D项符合漫画旨意。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功能和属性,故不选C项。A项与漫画旨意无关,舍去。答案 D 5.解析 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故排除①。中国共产党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排除③。②④说明强化群众意识的哲学根据。答案 C 6.解析 人的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故④说法不正确。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是完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不是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故排除③。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释放改革红利,需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国民经济内部系统优化,故选A项。7.解析 社会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微贡献”,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故选C项。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的相加,故排除D项。A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B项表述不正确,舍去。
8.解析 人生价值的实现既需要主观条件,也离不开客观条件,②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故不选。漫画中“在变得容易之前,都是困难的”,说明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启示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故选④。“变得容易之前”,是量的积累过程,故选①。③与漫画旨意不符,舍去。答案 B 9.解析 反“四风”旨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故选C项。A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项与反“四风”无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D项错误,舍去。答案 C 10.解析 有的人对生活无限伤感,有的人对生活细细品味,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和价值判断的差异性,故选B项。②④与题意无关。
11.解析 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条件,漫画讽刺了一些人不从社会条件出发,过高夸大自身价值。这告诫青年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故选A项。B、C两项没有正确理解人生价值,D项强调了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故均不选。
12.解析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故不选①。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但不是决定作用,排除③。胡佩兰的事迹,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故选C项。
13.解析 第(1)问谈对改革的认识,围绕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进行分析,难度不大。第(2)问解答要围绕“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从群众观点、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方面说明其依据。
答案(1)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②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我国必须通过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完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的改革也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所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
高二政治 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③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才能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14.解析 第(1)问解答要获取和解读“社会风气是好的、风险不能成为理由和借口”等信息,确定主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原理,结合材料论证网友甲的观点。第(3)问解读网友乙的观点,获取“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信息点,调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从为什么不敢扶、怎样敢扶两方面评析即可。
答案(1)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虽然社会上扶老人出了几个案子,但不能因此而将传统美德一棒子打死。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风险永远不能成为我们不去助人的理由和借口,哪怕没有人证和物证等证据,也不能漠视生命。③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扶摔倒老人遭老人讹的事件,使得有些人产生“不敢扶”的观念。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要树立正确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奉献社会,扶老携幼。“不敢扶”的观念是不可取的。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不能因为害怕被讹而有损社会公德。
高二政治 6
第二篇: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
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
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4、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但矛盾的性质不同。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即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
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
群众学习。
【党的群众路线】
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人的价值的内涵及其评价
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价值的特点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和他人需要。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贡献)
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的自我价值(索取)。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8、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原理: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9、如何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③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0、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1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爱家人、朋友、事业、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
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 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三篇:2017年高考政治专题12 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押题专练)
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是()①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②《义勇军进行曲》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坚强不屈奋勇向前 ③《论持久战》科学预见抗战经过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 ④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2.China,最初为“瓷器”的英文译名。江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现在江西参加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将打开南昌班列货运走向国际的突破口,形成江西沟通亚欧两个市场的对外开放竞争的新优势。上述材料说明()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答案】C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材料中强调江西参加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作用和意义,反映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选项C符合题意;上述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排除A、B两项;上述材料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排除D。
3.我国政府经过长期深入的调研和论证,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我国的人口政策做出调整。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这一调整体现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解答时注意本题的考查角度是唯物史观。我国政府经过长期深入的调研和论证,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我国的人口政策做出调整,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分别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分析,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4.为有效遏制日益频发的枪支暴力犯罪,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6年1月5日宣布了加强枪支管理的行政措施。这些措施几乎得到了美国国会民主党的一致支持,但却遭到了共和党的强烈批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不同反应表明()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②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5.新一轮农村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 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农村改革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行制度创新实际上是在变革生产关系并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故②④说法正确。①表述不准确,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本题与上层建筑无关,故排除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意思是指,法制是国家安定太平的起点,而君子是推行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再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荀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强调法律对于治国的重要性,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②把“君子”当作“法”的本原,是可贵的唯物主义思想 ③正确揭示了君子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主次关系 ④看到了国家治理要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 D.②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7.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这告诉我们()①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特殊的决定作用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①是错误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是错误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故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8.张居正《筹谋卷二》所言“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盏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对我们的启示有()①要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要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与题干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变革上层建筑的内容,故排除。③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排除。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题目中“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盏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这段话说明的就是我们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即要我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面对二孩政策全面放开,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反应各异。有人把它总结为:60后抱头,70后犹豫,80后痛苦,90后无所谓,00后容我想想。他(她)们的不同反应表明()①价值观对人们的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会不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面对二孩政策全面放开,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反应各异,这表明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0.小狮子问母狮子:“妈妈,幸福在哪里?”母狮子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狮子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狮子笑道:“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这则寓言蕴涵的哲理是()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和社会性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④对幸福的正确理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11.(2016·安徽省安庆市二模)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诗首联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千古长叹,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千百年来警示和激励着人们不停地探索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此诗因此终成千古绝唱。从哲学角度看,“成与败”的转化警示我们()①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做到勤俭和戒奢 ②明辨是非,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③加快改革,不断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④明确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我们的行为,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做到勤俭和戒奢,明辨是非,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①②正确;③强调了经济基础,不选;④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材料无关。
12.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又是人均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有专家指出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是我们必须转变单纯以GDP的增长来衡量发展这样的观念,要倡导节约、拒绝奢华,珍惜公共财富,创造基于科技创新的新兴财富价值观。这种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①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现实地改造世界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 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导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中国社会发展做了许多大事。如:1949年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思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015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件事情还正在做。
(1)同样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什么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请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说明理由。
(2)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在坚持共享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答案】(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都是在当时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状况。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党的价值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中国共产党要增强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发挥在共享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析】(1)本题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关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教材已有相关的表述,即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在阶级社会里它具有阶级性,从个人的角度看它也会因人而异。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这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这一选择都是在当时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状况。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党的 价值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本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中国共产党。学生在解答本题时可根据教材知识点然后结合材料从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等角度分析说明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需求侧政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国内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2015年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文艺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文艺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但当前文艺领域供给侧作品,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这种矛盾具体表现在:由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迅猛发展所引发的高端文艺需求正在严重外溢,美国大片、韩国剧、日本动漫等大受追捧。国内文艺作品对广大群众和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文艺服务不足,国内受欢迎喜爱的文化产品不多。
(1)运用唯物史观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当前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
(2)有人认为,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就是要解决高端文化精品不足的问题。你认同此观点吗?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3)请你为引导民众加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拟两条公益性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答案】(1)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问题的迫切要求;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迫切需要;是更好地提升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2)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创造出多层次的文化精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的多元需求;还应注意文艺作品反映时代和群众的生活气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借鉴国外文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发展文化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3)答案示例: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传播华夏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注:答案不限角度,只要答案主题鲜明,符合要求,即可)【解析】(1)本题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要求运用唯物史观相关知识分析当前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答题时要结合材料,明确答题知识范围,理论结合材料,从解决当前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増大等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有效性等方面分析。(2)答题时要明确知识范围,选准角度,从创造出多层次的文化精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的多元需求,注意文艺作品反映时代和群众的生活气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借鉴国外文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发展文化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分析。(3)答题时明确答题的要求,选准角度,结合所学的知识,从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传播华夏文化,共筑精神家园等方面说明。
第四篇:人生观与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生命、生活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有没有正确人生观的指引是个无所谓的问题,说来说去也只是空话一堆。而且它也不决定考试的成败,考试只看分数,只要考得高,谁又会问你有没有人生观。
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也许会成功一时,却难以成功一世。许多事业有成,学业有成的人他们的人生观只是缺少高度凝炼的理性概括,并不缺少准确灵活的感情把握,这正是所谓“有感于心而难以言之于意”的意思,究其实在内心深处还是有着自己的人生观。
对于面临人生一搏的莘莘学子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体现于以下几点:
首先,读大学前十七八年的人生之旅算不得长远,也算不得短暂。也许这十几年中,走的多是校门家门两点一线,对于现实生活体验较少。然而学习上的成功失败,家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朋友交往中的酸甜苦辣,虽不是什么大风大浪,却也真实可靠的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历程,是一种切身的人生体验。初中生正以日渐成熟的思维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平时学习、生活、交友中的点点滴滴都潜藏在自己的心底,使得我们在朦朦胧胧中对人生、对生命作出自己感性而又模糊的注释,这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初期。它渐渐摆脱课本、权威的影响,而萌芽于自己体悟的真实感受中。因此,在这萌芽时期就打好人生观的根基,对自己的人生实是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次,就我们所生长的社会大环境来说,在今天这变革的年代里,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成功同在。今天的社会再也不需要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式青年,而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青年。当代的青年,应该品德、能力和知识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正确处理学习和学习以外其它事情的关系,而不以学习为唯一目的,从多方,多角度去培养自己的能力。而清晰认识到这一点,正是青少年人生观的关键之处。
认识到正确人生观的意义,并非万事大吉了。最重要的还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用其指导实践。精神与实践合一,所产生的鼓舞和促进作用会远远超过一本
大学生正值形成和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自觉选择和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决定,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而主宰我们作出不同决定的关键因素就是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之要想成为社会上的领导人物,他就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确实按照这个价值观过其人生。
如果我们希望做出不凡的成就,只有一个方法,先找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是那些,然后确实遵照这些价值观去过每一时。每一刻。当你知道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所在,那么怎么下决定就易如反掌;反之,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那么就很难作出决定,往往成为痛苦的折磨。人生要过得快乐,就一定要按照自己最高的价值标准过日子,每当你能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内心就会充满欢乐
第五篇:高二文科政治下册期础训练试卷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高二文科政治下册期础训练试卷
高二文科政治训练
一、请你选一选(下列各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0年,大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新词也海量增长,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像“蒜你狠”、“犀利哥”、“给力”、“秒杀”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
2.第三届山东文博会于2010年9月27日至30日在济南举行。本届文博会充分发挥了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全省共征集各类文化产业项目1376个,投资总额达4841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在于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山东经济发展 ②提升山东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目标 ③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文化需求 ④促进企业开拓市场,确保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某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举办“歌唱祖国”校园合唱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庆祝祖国61华诞,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这样做是基于()
A.弘扬爱国主义 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 D.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接受的
4.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样做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应该像金字塔一样,塔尖是最民族的,也就是文化遗产等部分,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据此回答5-6题。5.文化遗产之所以是最民族的,是因为文化遗产
A.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6.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塔尖文化,这启示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承认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在184天时间里,来自246个国家、国际组织的参展方,通过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共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同谱写了一曲人类文明和谐共生的激情乐章。回答7-9题。
7.闭幕式上,各国家馆馆长、政府总代表、参展参演人员,共同演唱了包括《茉莉花》在内的多首中外经典名曲。可见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上海世博会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各国文化在相互融合中走向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也是各国文化交流借鉴的舞台。中国元素在中国馆和许多外国馆不断推出,为世博会文化添上了浓浓一笔,也折射了不同文明间“没有取代,只有互补”的理念。不同文明间“没有取代,只有互补”体现了()①各国文化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 ②各国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我们要反对文化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 ④中国的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世博会上中华文化异光流彩,赢得中外游客的赞许。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①文化交流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传播与文化发展
③文化传媒与文化发展 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行。回答10-11题。10.千年前的“五羊衔谷”传说使“五羊”成为广州最为知名的标识。创意于“五羊衔谷”传说的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既传承了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又注入了时尚、动感、可爱的元素,展示了广州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活力和魅力。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分序曲、上篇《大地之水》和《海洋之舟》、中篇《白云之帆》、下篇《花城之邀》三个篇章,着力阐释了“水”在岭南文化中的深刻含义。这表明
A.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就是中华文化 B.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D.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010年9月16日,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北京开幕。艺术节活动主旨为“汉字艺术,源远流长”,旨在传承汉字文化,推广汉字艺术,继承发扬中华文化。回答12-13题。
15.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月亮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负载着悠悠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嫦娥奔月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
16、2010年9月7日,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15名渔民和渔船,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并将船长扣押至9月24日。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民人权的行径,激起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愤怒和强烈的爱国热情。由此可见()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B.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C.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是中国特有的精神风貌
17.“杀出一条血路”、“时间就是生命”、“实干兴邦”、“三天一层楼”……30年来,无数口号从深圳叫响全国,这些热词快语铭记着这片土地上那些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历史事件,见证了一代人打拼、奋斗、奉献的燃情岁月,体现了深圳精神是探索者的精神遗产。深圳精神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中华民族在革命时期的精神体现 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体现 ④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体现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看漫画《不问苍生问鬼神》,回答18-19题。18.漫画反映的现象说明
A.文化的多样性不利于传播优秀文化
B.大众传媒商业化是腐朽文化产生的重要原因
C.带有迷信、愚昧、颓废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腐朽文化 D.落后文化还在借各种机会蔓延
19.要解决我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 A.奏响主旋律,统一各种文化思想
B.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消灭封建残余思想,净化文化市场
D.依法取缔各种传播腐朽文化、落后文化的行为
20.2010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生官二代李启铭违法醉驾撞死撞伤2人,居然喊出“我爸是李刚”这样威胁性的话来。现在官二代、富二代道德的沦丧,发人深省,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加强道德建设采取的措施是
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B.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C.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D.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
21.“山寨”文化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群众所接受,市场空间巨大,但良莠不齐,某些内容雅俗共赏,某些内容却低级粗俗。这说明 ①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发展的管理和引导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相统一 ④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应当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0年6月20日,以“聚焦民生,惠泽两岸”为主要议题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海峡厅举行。回答22—24题。
22、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说明()A.大陆和台湾有共同的传统习俗 B.祖国的统一没有障碍
C.文化具有民族性,在两岸的文化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D.只要有文化认同,就能实现祖国统一
23、福建和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其中,对“文缘相承”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台湾文化继承了福建文化的优点
B.福建文化与台湾文化相互传承、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C.两岸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文化同根 D.台湾文化与福建文化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4、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增进同胞感情、扩大共同利益的最好方式。”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因为()
A.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是联系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C.两岸在经济上存在互补、相互依赖的基础 D.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5、2010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重庆主持召开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调研座谈会时强调,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创新体制就能推动文化繁荣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请你写一写(阅读下面每小题,并根据题目的设计和要求,认真思考,写出答案,以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本题共3题,共有40分)26、2010年6月20日,以“聚焦民生,惠泽两岸”为主要议题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海峡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出席本届论坛大会的致辞中指出:“当前,扩大和深化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同时也具有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特别是两岸正在积极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必将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两岸经济长远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必须更加积极有力地推动两岸民间交流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地开展下去。”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扩大和深化两岸民间交流的意义。(9分)
27.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10年,南方的持续旱灾、继甘肃玉树地震后又发生了舟曲特大型泥石流------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此刻,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1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2分)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2)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8分)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材料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2)根据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D 5.B 6.C 7.C 8.C 9.A 10.D 11.B 12.D 13.B 14.B 15.D 16.B 17.A 18.D 19.B 20.C 21.C 22.C 23.C 24.B 25.B 资料来自: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