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哲学是“智慧之学”。在古汉语里,知识的“知”字通假“智”,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
A.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
B.离开具体知识对整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 C.发挥哲学智慧不断揭示具体领域的规律
D.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 ①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
②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④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辛弃疾《木兰花慢》是一首“送月”的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好看见明月东升?对此,哲学家王国维先生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A.源自辛弃疾的猜测
B.表明艺术来自于科学探宄
C.表明认识一定要以感性为基础
D.是辛弃疾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合理想象 4.“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预见即将发生的事。”这句话强调 A.哲学的任务在于预见未来
B.意识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主观反映
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2014年,是我国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单独二孩”新政全面启动、收入分配改革细节、新型城镇化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招考改革总体方案面世、国企改革提速、养老金并轨破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我国之所以坚定推进改革,是因为
①改革解决了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人们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②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通过改革,可以根本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向更高级发展 ④通过改革使制度完善和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④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8.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 含相同哲理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③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物联网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人们可以通过科技使物体具备意识功能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人为亊物的联系
④人们可以利用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③.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在我国,红色因喜庆而被人喜爱。但最近有传2013年本命年禁红色,红腰带、红绳等一概不能用,红色属火,穿红色会进一步破坏五行平衡。从哲学角度看,这种传言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1.通常望远镜的视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之比。但我们的眼睛不可能看清成像比视神经细胞更小的景物,在一定的物镜口径条件下,单纯增加视放大率不会看清更多细节,反而会降低主观亮度。由此可见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C.物质的有规律运动是普遍存在的D.规律的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2.中西方文化中有许多相似的真知灼见。下列成语中,与英国民间谚语“只管干活不玩耍,头脑迟钝人变傻”蕴含哲理相似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13.西晋初年思想家傅玄在《杂诗》中说“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下列与之蕴含的励 志理念一致的诗句是
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14.某地区党委在多年实践基础上,积极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得到加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断提高。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创新反腐体制体现了 A.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制度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C.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体制创新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保证
15.为我国航母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罗阳同志,生前忠于事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罗阳的先进事迹说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
B.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最高的价值追求 C.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D.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16.《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具有标签意义的火锅文化和码头文化深深植根于巴渝土壤,又对当地社会生产和人们的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上述事实主要表明
A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C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7.蝴蝶翩翩起舞,可它并不懂得欣赏自己的舞姿;孔雀会开屏,但不是为了让其他的鸟儿欣赏它美丽的羽毛;蜜蜂筑造蜂房,也不是为了展现建筑艺术的精巧。只有人才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人的唯一素养 C.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
D.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18.安徽共有两处世界遗产: ①、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 ②、黄山--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前进
C.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19.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定势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的大脑的一种能力,是思维的一种惯性。这种惯性表现为:这次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不由自主地还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思维定势现象主要表明,文化 A.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
20.2014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年来,70年来“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表明
A. 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总是在外打拼的中国人最想家的时候。关于民族节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D.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22.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该是思想的潜移默化而不是模式的简单输出。在文化交流和贸易中,不要把对方当成异类、当成敌人,要解疑释惑。这就是文化的功能,也是文化的责任。材料告诉我们 ①要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②要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要尊重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目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8月16日20时在中国南京开幕。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当时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③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
24.对于某地传统的狗肉节,爱狗人士强烈要求禁止,而当地人认为狗肉节没什么不妥,认为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习俗,不必照搬西方观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传统习俗不应受到外来文化影响 B.吃狗肉作为落后习俗应该摒弃 C.要用世界眼光衡量地域文化优劣 D.多元社会需要相互理解与包容
25.“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6.著名的文化遗产——川剧,因剧目繁多,遗产丰富,艺术特色显著而家喻户晓。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浓厚的生活基础,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喜爱。川剧变脸更是独特新颖,叹为观止。这说明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力量
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享用文化
27.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8.“车匪路霸”“驾校除名,自学成才”,这些个性车贴能让车主的车与众不同,但是个性玩过火,就可能伤害公共文明,甚至带来公共安全隐患。这启示我们
①脱离社会实践的文化鲜有裨益之处 ②文化的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正能量而不是负影响 ③文化既应有个性特征更要有社会属性 ④文化由人所创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9.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上大学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拥有城镇户口是农村家庭的梦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丰富,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丽的生态……人生梦想差异的原因在于
①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 ②不同时代个人实践差异 ③各种形式的活动 ④教育所具有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70%。然而,没有文化谈不上城镇化。近年,广东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和人民素质。目前,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同时,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材料二 “2013年中国土耳其文化年”活动3月在北京和上海开幕,一年间来自土耳其的戏剧、电影、芭蕾、民间舞蹈、手工艺、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的艺术家们华献艺。此外,文化年活动还赴深圳、张家界、成都、南京、天津等多个城市,集中展示土耳其民间舞蹈、手工艺、美术、音乐等内容。(1)运用文化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10分)(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举办土耳其文化年的认识。(10分)
32.材料:2014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也是防范通货膨胀,统筹考虑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合理选择。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10分)33.材料: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湘潭大学学生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记者采访时问:“花枝,你现在在网上人气很旺,有很多网友推荐你为‘双百’人物候选人,你有何感受?”她莞尔一笑:“谁最终当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机会。” 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从文花枝的言行中阐述应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1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1A 2D 3D 4C 5B 6C 7C 8D 9D 10A 11D 12C 13C 14A 15B 16B 17A 18C 19B 20A 21C 22C 23A 24D 25C 26D 27D 28B 29A 30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10分)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2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为广东省城镇化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分)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通过文化惠民工程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1分)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1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1分)加强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1分)(2)(10分)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分)
②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又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分)
③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分)
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
33.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分)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在奉献中实现了价值。(1分)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2分)她不惜生命、先人后己,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价值。(1分)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4分)
第二篇: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普宁一中2016--2017学第一学期高二级 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家语委主任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语言文字监管体制建设,规范重点领域语言文字使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使用的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国家之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
A.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为世界人民所通用 C.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 D.汉字显示了中华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2.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甲骨文记忆”展览精选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具有代表性的甲骨珍品65件,包括祭祀、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主题,通过展示甲骨实物、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学者研究成果集锦以及器物等,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甲骨文记忆”展览 ①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A.①② B.①③
②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C.②④
D.③④
3.“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这一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A.①②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②③
D.③④ B.①④
4.“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景观,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醇厚从容的民风人情。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④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②④
D.③④ 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5.有学者指出,近年来,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越来越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逐渐被淡忘,保护民族传统节日已刻不容缓。这是基于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 B.①③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民族节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C.②④
D.③④
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回答7~8题。
7.9月4日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西湖震撼“绽放”,不仅展示了中国江南的风韵,更结合了西方的艺术气息,诗情画意的画面、融汇中西文化的精彩表演,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由此可见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融合中走向同一 ③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②文化影响着政治的发展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②④
D.③④ B.①③
9.国家领导人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指出,我们今天纪念汤显祖,就要坚守文艺理想、坚持文艺品位,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使文艺创作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这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
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尊重和维护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2016年4月22日,习近平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中指出,105年来,清华大学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开创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下列能够体现这一办学风格的是 ①摒弃传统,开拓创新 ③海纳百川,熔铸百家 A.①②
②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②④
D.③④ B.①③
11.当前,互联网日益成为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给力”“吐槽”“拍砖”“雷人”……这些新词已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并有部分新词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是指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①③ B.①④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②③
D.②④
12.各类抗战文物是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最为真实和直观的物证。文化部领导强调,要加强抗战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以更好地铭记历史。这是基于 ①保护抗战文物就是保护历史的记忆 ③通过文物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②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④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C.②③
D.②④
13.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比较有名的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而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的民族刺绣。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③我国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A.①② B.①④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
D.③④
C.②③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一名句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爱国主义
D.自强不息
15.当前,一些出版社为追求经济效益,在图书标题上玩起了花样,不少图书为夺人眼球而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对此现象,正确的做法是 ①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③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A.①②
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 ④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C.②③
D.③④
B.①④ 16.浮躁堪称是中国文艺界的痼疾。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初起,再到近年来文化产业勃兴,“浮躁”一词就始终与文艺界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祛除文艺界浮躁的是
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③坚守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A.①②
②奏响文化发展的主旋律 ④文艺创作应拒绝通俗娱乐 C.②④
D.③④ B.①③
17.当今,大众消费文化的发展尤为引人关注。一方面,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文化形态抱有更多期望;另一方面,目前大众消费文化的供给似乎并不令人满意,大众议论颇多乃至纷纷“吐槽”。材料启示我们
①文艺作品要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②文化发展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④要不断提高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B.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统一的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D.思想道德修养能够填补智慧的缺陷
19.德国伟大作家歌德有句名言:“诗是成熟的自然,哲学是成熟的理性。”哲学一旦成为生存智慧的“统帅”,给予人生的则是一个整个的世界。这是因为
①哲学总是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②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 B.①④
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都蕴含着哲学智慧 C.②③
D.③④
20.美国哈佛大学曾对本校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人生目标的调查:发现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而60%的人目标模糊。25年后,3%的人努力拼搏成为行业的领袖,而60%的人则安于现状一直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这一事实意在说明 A.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D.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21.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谈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时说:“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对此,你的正确理解是 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产生的基础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C.②③
D.③④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22.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物在心中。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该观点①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③认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
A.①③ B.①④
②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表现
④认为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C.②③
D.②④
2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是 A.革命性 B.实践性
C.斗争性
D.阶级性
24.融思想性、理论性、通俗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全面从严治党》《理论自信: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6》等8种理论著作,入选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的第七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书目。评选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意在 ①概括时代认识成果,把握时代脉搏 ③总结时代精神精华,支配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②指明社会前进方向,动员鼓舞群众 ④批判旧的社会制度,更新人的观念 C.②③
D.③④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国家正式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材料一 《纲要》提出,将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线、河段、土地和布局的产业,必须无条件退出;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由国家财政安排林业专项资金和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长江经济带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实施重点湖泊、流域等水污染防治工程。
材料二 有专家指出,长江流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要让长江流域的文化要素互相流通,文化感情更加密切,文化传统得到传承,文化优势充分发挥,以更好地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谐度和持续度。只有文化这一软资源、智力资源、历史资源、非物质资源、创新资源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利用,才能通过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和人的品质、创新经济,减少对物质的消耗,使经济社会得到平衡,人地关系达到和谐。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6分)(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角度,阐释专家观点的合理性。(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19日,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编撰的《中国关键词》(第一 辑)多语种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进行了全球首发。
《中国关键词》(第一辑)共有综合、党建、政治、经济、外交五个专题。其中“政治篇”“党 建 6 篇”收录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等词条。“经济篇”收录了“全面深化改革”“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国制造2025”等词条。
《中国关键词》用精炼的语言解释每个词语的产生背景、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等,以国外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平面、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等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及时持续对外发布,以国际化的视野、新颖的表述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吸引了海外媒体与读者的关注,成为更好地读懂中国的钥匙。
(1)当前我国正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深化改革”。运用经济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应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9分)
(2)根据材料中的“党建篇”“政治篇”词条,评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状况。(9分)(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关键词》是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的。(6分)
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A
6.C
7.D
8.B
9.A 10.D 11.D 12.B 13.C 14.C 15.B 16.A 17.B 18.B 19.C 20.B 21.D 22.A 23.A 24.A
26.(1)①合理布局沿江产业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实施科学宏观调控,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等。③发挥财政作用,为林业生态保护和重点湖泊、流域等水污染防治提供物质保障。(每点2分,共6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为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⑦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长江经济带灿烂的文化有助于激发创造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重要支撑。③文化是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重视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文化软实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长江经济带重视文化建设,有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每点2分,共8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7.(1)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中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使中国制造业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或答“加快推进中国制造转变发展方式”亦可)。②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格局和生产方式,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③加强与国外制造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每点2分,共6分)
(2)①“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利于促使政府正确履行职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能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每点3分,共9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①尊重其他国家文化,以国外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了阐述,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通过平面、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等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及时持续对外发布。③创新传播方式,以国际化的视野、新颖的表述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每点2分,共6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第三篇: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这一举措的文化生活依据有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传承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15年元旦期间,为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南京市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假如我们对此事进行报道,最合适的标题是 A.传播区域特色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发展健康有益文化,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C.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D.建设中国特色文化,保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3.“喜大普奔”“高端、大气、上档次”“土豪金”等新词是近年来的网络热词,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D.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木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5.中国电视剧《潜伏》在朝鲜热播,朝鲜观众在环环相扣、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中不仅领略了中国革命工作者的善良和智慧,也在泪水和感动中体会了中国人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该剧在朝受追捧说明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性
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形象的树立。如苏州市的“人间天堂,苏州之旅”,根据一句俗语的演化,让苏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宁波市的“东方商埠,时尚水都”,体现出宁波商帮的地位;曲阜市的“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只依靠孔子一人,便成为一句定位准确的城市形象口号,在树立城市良好形象的同时,也拉动了该市旅游业的发展。这表明()①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和经济合二为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民族性
D.多样性 10.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 B.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C.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随着高考方案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将进一步增强
11.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导致汉字书写能力下降。面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推出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宣传语的《中国汉字书写大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说明
A.科技发展不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
B.汉字汇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C.汉字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重要标志
D.书写之美是汉字文化的根本
12.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1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人们热议的不仅是片中让人垂涎欲滴的中华美食,还有片中所流露的让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及其所引发的亲情、乡愁。由此可见,这部纪录片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B.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C.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D.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15.2014年8月,南京青奥会期间,羌族刺绣、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厦门漆线雕技艺、苏绣、无锡精微绣、藏族唐卡、泉州提线木偶等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演示。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④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青年要正确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③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家家装饰着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等。这表明
A.不同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B.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C.不同的文化遗产,文化特色各异
D.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20.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1.“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主义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永恒变化的B.精神对物质又反作用 C.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3.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4.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A、水往低处流
B、春夏秋冬依次更替 C、新陈代谢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5.2014年高考前,我县一些学生家长到云梯寺拜佛祈祷神灵保佑子女金榜题名。一些考生放松复习,虔诚拜佛,最后高考未能如愿。这表明 A、唯心主义者必然犯唯心主义错误
B、唯心主义的思想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C、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缺乏明确的世界观 D、宗教思想是人脑凭空产生的
26.2014年仁川亚运会诞生了众多冠军。不少冠军获得者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脑子决定步子”。这句话主要强调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27.2014年“两会”召开之前,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积极酝酿建议、提案。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有用性
D.反复性 29.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30.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A.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用联系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D.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1.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D.“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Ⅱ卷(选择题共54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进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我国改革正进入攻坚期,推进法治中国,迎来了最佳的历史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形成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法治规律的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依法治国需要在每一个具体目标的落实正得到检验,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结合材料,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哲理。(6分)
材料二:有政治学家认为: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3的效果。
(2)结合材料,用联系观点,说明应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6分)
35.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的座谈会上文艺妙语摘录: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不能一味追求利润,不要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1)分析材料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6分)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防止千篇一律,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紧紧牵住文化体制改革的“牛鼻子”,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2)分析材料中文化体制改革是怎样做到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6分)
36.材料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我们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进一步提出要树立法律信仰,这将对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道理。(6分)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条道路的确立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6分)
三、综合探究题:(结合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37.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南京某中学高三(1)班同学参加公祭仪式并围绕“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这一课题展开探究活动。
【公祭亡灵
勿忘国耻】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习近平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 贡献。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1)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如何应对日本美化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右翼言论,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振兴中华
复兴文化】
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与耻辱“陪绑”,饱受质疑、非难、批判与否定。我们应当对此进行深刻反省,以理性、缜密、宏阔的视角检视中华文化并确立其历史责任,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我们今天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缅怀英烈
珍爱和平】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对中国人民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有着重要意义。(3)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主题,就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文化意义,写一篇参加活动的感想。
活动感想要求:
①紧扣主题,逐层深入,思路清晰,合乎逻辑。
②根据主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③政治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准确。
④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江苏省响水中学政治试题
参考答案
2014~2015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3)答题示例:文化意义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于全体人民接受全民族抗战历史的熏陶,使全人本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保持高度警惕。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
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自觉投身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伟大抗战精神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每点(段)2分,共6分)
第四篇: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
广东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上)高二级期末考试
理 科 政 治
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共11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50分)
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发生5.0级地震 B.商务部网站发布食用农产品价格走势 C.广州市委组织落实“三严三实”研讨会 D.广州举办灯光节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说明()①文化塑造人生 ②文化决定一个人的性格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④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4.新一届领导集体注意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基于()①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我国国际传播力已十分强大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口作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从文化角度看,对人的选择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C.提高辨别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 D.通过自我教育,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6.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A.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节日
7.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推进城镇化要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样做的依据是()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传统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9.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戒骄戒躁,有所为有所不为,珍惜用好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我们才能告别文化干涸、精神粗鄙、品位低劣的洼地,站在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高地上。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①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
②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湖南卫视《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受到观众狂热追捧,这是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这告诉我们()①必须立足于观众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传统关注生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出了真情实感,转出了踏实求真,改出了清新朴实,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这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源于文化创作者的努力 C.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走、转、改 D.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14.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A.发展先进文化 B.繁荣民族文化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实现文化的多样性
15.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观拳击争霸赛或职业篮球赛、看美国大片、听外国流行歌曲、赏交响音乐会和芭蕾舞„„这一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为此必须()A.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B.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
C.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D.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6.民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也是文化景观的重要元素。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中式民居建筑,如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北方草原的蒙古包、江南水乡民居、客家围屋、吊脚楼等。在欣赏这些民居建筑时,我们可以领悟到()①不同区域文化既交流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①博大精深 ②源远流长 ③推陈出新 ④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是()A.秦朝 B.隋唐 C.汉朝 D.宋朝
19.中华文化自古就是以开放性姿态融合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而丰富起来的。中华文化“能不它化而自存”,故文明绵延未断;“能化它而相存”,故能教化四边;“能和而不同而共存”。这主要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的特征。()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包容性 D.民族性 20.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有().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上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地处广东最东端的潮汕人,因为濒临大海,与海为伴,养成了不屈的胆气:明清时期,潮汕地区饱受统治者“海禁”之苦,许多人“死中求活”,与残酷的统治势力进行抗争,奋力开拓海外贸易。在长期的斗争中,潮汕人不安现状,勇于拼搏,强悍不羁的鲜明个性点滴养成。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的精神 B.爱好和平的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23.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2015年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25.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极大地 唤起了民族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现时代,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的理由是()A.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B.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
26.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有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引发这种令人忧虑现象的原因是()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②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③流行文化的超前性 ④大众文化的滞后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微信具有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功能,被很多年轻人视为“交友利器”,若使用不当,则成为“危信”。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使用微信应该()①弘扬正气,传递文明
②辨别是非,提升素质
③全面监控,加强管理 ④自由表达,全面公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思想道德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科学文化建设 D.“八荣八耻”建设 2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①培育“四有”公民
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0.林语堂说:—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敬仰的。林语堂的这番话告诉今天的我们要有()A.文化自觉 B.文化自信 C.文化自负 D.文化自省
31.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①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②引领思潮,培育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和公民品格
③强基固本,提升我国文化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
④弘扬主旋律,抵御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渗透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2015年10月2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宣传推选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 愿服务社区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营造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浓厚社会氛围。这有利于()①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3.下列关于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5.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哲学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6.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 B.哲学总是悬于空中的楼阁
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37.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的依据是()A.存在能否决定思维
B.思维能否决定存在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D.思维能否等同存在
38.《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形而上学
39.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172个“天问”。下列选项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将冰凉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据此回答41~42题。
41.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及有无同一性 B.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相互关系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相互关系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军对垒还是四军对垒 42.恩格斯确定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是()①它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②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 ③它是解决其他一系列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④它决定着一切哲学体系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3.从下面漫画可以看出()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4.专家认为,虽然目前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有限,对地震的准确预测难以 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震的一些前兆,及时地作出预防措施。这说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实现,但7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即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46.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池》篇也表达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
47.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8.王守仁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从哲学上看这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9.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50.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一观点()A.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错误地认为哲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D.肯定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
51.新华网推出“中国网事·感动2015”网络人物评选,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主流媒体克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B.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C.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D.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52.时下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专家提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对此我们的正确理解是()
①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我们必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
③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是文化建设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3.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软实力
②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③要把文化创新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4.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和短信的发展,使得现在的读者都喜欢短文,喜欢有趣的、通俗的文化形式;漫画、卡通、武打等通俗影视有很多观众,流行歌曲的听众远远超过了交响乐的欣赏者。这启示我们()①文化生产只遵循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益
②文化市场要追求轰动效应、明星效应
③大众文化应创新内容和形式,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④文化生产与创新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呼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55.一个民族,只有存在核心价值观,才能延续民族的精神血脉;一个政党,只有树立起核心价值观,才能传承政党的思想品质。国家之所以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①它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提高文化软实力 ②它能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③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6.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57.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与“心外无物,心包万物”的哲学思想一致()A.气者,理之所依也 B.理在气先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8.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科学性 B.阶级性 C.实践性 D.革命性 59.哲学上依附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指()
A .主观和客观的对立 B.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对立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60.从哲学上看,“心想事成”与“天命难违”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 B.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 C.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每题3分,两项全选对得3分,单选且选对得1分,双选有错选不得分)61.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62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方法论离不开世界观,世界观可以离开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有什么样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64.“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A.唯物主义的态度 B.唯心主义的态度
C.客观地看事物 D.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6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A.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B.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形而上学性 C.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D.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6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A.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C.是辩证法、形而上学争论的焦点 D.贯穿于哲学发展的阶级社会 67.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相互决定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68.下列对哲学与社会、时代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真正的哲学能够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D.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9.之所以说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A.它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它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C.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D.它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
70.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下列命题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是()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是非难辨 C.气者,理之依也 D.世界是可知的
广东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上)高二级期末考试答案及说明
理科政治
1 D 2 B 3 C 4 C 5 A 6 D 7 C 8 C 9 B 44 A 45 B 46 C 47 C 48 C 49 B 50 C 51 C 52 C 10 C 53 11 D 54 12 B 55 13 A 56 14 C 57 15 C 58 16 B 59 17 A 60 18 B 61 19 C 62 20 B 63 21 B 64 22 D 65 23 D 66 24 A 67 25 C 68 26 A 69 27 A 70 28 A 29 D 30 B 31 C 32 B 33 C 34 B 35 B 36 D 37 C 38 B 39 A 40 B 41 A 42 D 43 C A B A C C C D C AB BD AB AC BD AB AC AC AC AC
理科历史
1 C 2 C 3 D 4 D 5 B 6 A 7 B 8 A 9 B 10 C 11 B 12 B 13 C 14 C 15 A 16 D 17 C 18 C 19 D 20 B 21 C 22 B 23 B 24 B 25 D 26 B 27 C 28 C 29 B 30 A 31 A 32 C 33 A 34 C 35 A 36 C 37 C 38 A 39 A 40 B 41 D 42 B 43 C 44 D 45 A 46 C 47 D 48 B 49 B 50 C 51 B 52 C 53 C 54 A 55 C 56 B 57 C 58 C 59 D 60 C 61 C 62 C 63 C 64 D 65 D 66 D 67 B 68 A 69 B 70 D 71 B 72 A 73 D 74 A 75 C 76 B 77 D 78 B 79 D 80 A 81 AC 82 BD 83 BC 84 AC 85 BC 86 AD 87 BC 88 BC 89 AD 90 CD
第五篇:浙江省绍兴市第一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D.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
2.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A.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4.2014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发现了大脑中的定位系统细胞——这种人体中的GPS细胞让人们能在空间中定位,并成为更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该研究成果证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料都是对史实的主观映象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6.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和兰迪、德国科学家托马斯通过长期研究揭示了细胞组织转运系统——“囊泡转运”的奥秘,为人们准确认识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而寻找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持。这表明 A.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规律 C.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D.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和主动创造性 7.右边漫画《习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事物成长 B.要坚持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 C.要注重量的积累,促成事物飞跃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和主观相统一
8.人类初始, 对自然存敬畏之心。发展到近代,人类认为可以主宰自然、征服自然。如今,人们发出了要在更高阶段上回归自然的呼声,这将会形成人与自然的“理性和谐”。这一认识过程 A.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B.是一个由谬误到达真理的过程
C.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过程 D.是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9.“一路一带”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推动的重要战略。所谓“一路”是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
教学课件 国将进入海洋、拥抱海洋,多方向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所谓“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亚、东南亚、俄罗斯、中东欧和西欧。“一路一带”说明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事物间的联系
10.近期有很高死亡率的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肆虐,根据目前的调查,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动物携带的病毒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A.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B.只要遵循规律,人最终就能战胜自然 C.人要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这句话警示我们 A.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事物的复杂性
12.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水平是这个国家外树形象、内聚民力、永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前景总体乐观,但近年来出现的“以权压法”“违法成本低”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法治之路绝非坦途。材料体现的发展观道理是
A.办事情要善于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
B.前进性和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C.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次,抓主流 D.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3.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4.中国传统建筑常常悬挂楹联,以凸显建筑物主题,增添人文情趣。楹联上下相接、词性相对、平仄相合、意境相联。这种表达方式与下列哲理相通的是
A.矛盾双方相反相成 B.矛盾双方相互平衡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右侧漫画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力、体力以及各种能力都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在各方面都优秀。也许你在某个方面略胜一筹,但在其他方面,别人却会领先。”下列说法与漫画寓意相符的是
A.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6.十八大以来,“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的观念深入人心。下列选项中对于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 B.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现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7.2014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五十周年。五十年来,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始终在感染,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焦裕禄的事迹给我们的人生价值启示是 A.人真正的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和唯一真谛 C.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
D.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18.张大千创作的《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晖
教学课件 映交融,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这说明 A.自然美离不开人的艺术创作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现象 C.文化通过艺术作品产生强大精神力量 D.艺术修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全国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积极利用剪纸艺术开发旅游纪念品,使以往人们仅仅用来贴窗花、自娱自乐的小小剪纸,成长为产值数亿元的当地支柱产业。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科技带动文化发展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经济促进文化发展 20.《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它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唤起大家对山东这片热土的热爱,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这说明
A.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C.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D.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22.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作擅以景写情,尤擅运用景与情“反向配置”的手法,如通过描写明媚灿烂的春光,衬托词中主人公愁思的无限深重,从而使作品的艺术表现更显张力。这表明 ①情景“反向配置”合理运用了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 ②艺术作品中景物的色彩是由主人公情绪的色彩生成的 ③情景“同向配置”是艺术创作中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体现 ④艺术家对景物的裁剪与运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23.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用科幻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想象预见。下列对科幻小说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①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未来的预见只能是幻想
②科幻小说中的真理性认识往往包含谬误的充分
③科幻小说的创作离不开对规律的深刻认识
④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是科幻小说创作的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以下对“事实是真理的依据”理解正确的是 ①以“事实”为真理依据,揭示了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②以“事实”为真理依据,表明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③以“事实”为真理依据,体现了真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被推翻
教学课件 ④以“事实”为真理依据,说明了真理与谬误有确定的界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在《选择的悖论》一书中,施瓦茨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施瓦茨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①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客观标准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6.近年来,埃及政府把大量财政收入用于生活必需品的补贴。这一方面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人口不断增长、社会财富并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又成为社会动荡的助推器。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
③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后者是主要方面 ④事物的利弊随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7.依据“巴纳姆效应”,人往往具有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星相学”正是钻了“巴纳姆效应”的空子,让部分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平均描述”的陷阱。从哲学上看,这些中学生 ①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②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转化 ③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④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8.右边的漫画《进化》﹙作者:张兮兮﹚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善于通过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性质的变化 ②要学会防微杜渐,防止事物发生质变
③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指导人生 ④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最大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9.“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也盛着市民的支出;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这启示我们
①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分析事物联系的具体性和多样性 ②在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教学课件 非选择题部分
32.“法”字当选2014汉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吹响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决定》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6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寻觅社会的真谛”中的哪些观点。(8分)
33.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2014年9月30日,我国迎来了首个烈士纪念日。设立烈士纪念日,是对勇者、亡者、智者的纪念,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的价值观,是将一个民族共同体内互不相识的成员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而强大的精神纽带。通过有庄严感和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能使我们的民族从历史里获得前进的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说明我国设立烈士纪念日的意义。(8分)
教学课件 参考答案
31.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1分)②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又统一的两面,这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实现了在新常态下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中国经济运动总体继续向好;另一方面,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此要保持清醒的认识。(3分)③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要求我们善于抓主流。2014年我国国经济运行虽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些都是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是支流,中国经济运行总体运行是好的,这是主流。(3分)③总之,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相结合的方法,既要全面地看待中国经济运行现状,又要分清主次,抓住主流。(1分)
一。我国的依法治国必须依据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2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依法治国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而不能囿于已有认识。(2分)的通过,必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4分)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决定》的通过,将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进而有利于我国经济基础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2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决定》的通过,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分)
3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设立烈士纪念日,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有助于营造尊重、学习烈士的氛围,在无形中影响每一个人。(3分)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设立烈士纪念日,有利于传递正能量,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前进的动力。(2分)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设立烈士纪念日,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