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典型主观题
典型主观题:
(一)简答题
1.在社会生活中,人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道为清”,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言诚信的重要。请你谈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讲究诚信的意义和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
参考答案:(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有利于维护经营者的合法利益,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国家应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重视和推动诚实信用体系建设;生产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经营;消费者应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和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2.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材料二:我国目前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标准。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最不稳定期。
结合材料分析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1)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我国目前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这一深刻变化的实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道理。
(2)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等道理。
(3)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和谐社会要求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是矛盾的统一性体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处于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有“有利”与“不利”两种前途。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的道理。
(4)“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的道理。
3.据统计,我国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去年我国消耗的原油约34%依靠进口;同时,GDP每新增一元钱所消耗的资源是日本的13倍;此外,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运用哲学常识有关知识,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1)反映我国资源储量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均较低,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2)①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② 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③ 坚持发展、创新的观点,运用新技术,开发新资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④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化,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⑤ 内外因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4.在城市化浪潮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办“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强制性征地、拆迁。因征地、拆迁纠纷带来的群众投诉、上访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问题:说明各级政府怎样才能做到执政为民?
参考答案:(1)对人民负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2)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自觉规范政府的行为,杜绝滥用权力的行为。
(二)辨析题
5.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增长,2000年突破了6万亿元,2004年又突破了11万亿元。辨题: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越多越好。
参考答案:(1)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有利于支援现代化建设;但不能据此认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越多越好”。
(2)储蓄存款余额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居民投资方式的单一化,不利于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
(3)储户在银行保留适当储蓄资金的同时,可以将部分储蓄资金用于消费,提高生活质量;可以将部分储蓄资金用于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以期带来更多的收益,购买商业保险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6.在中国共产党诞辰83周年前夕,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就学习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了任长霞同志无私奉献的模范行为。任长霞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辨题:只有你的行动才决定你的价值。
参考答案:(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当我们讲人生价值时,最主要的是看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任长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我们对社会贡献的行动越大、越多,人生的价值就越大。
(2)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过分夸大个人需要、意志的行动不仅很难实现人生价值,甚至会走入歧途。
(3)实现人生价值,不仅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而且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不仅需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付之行动,还需要提高个人素质。
7.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辨题:现阶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是要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参考答案:(1)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包括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3)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还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因此题述观点是不全面的。
(三)论述题
8.前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在低谷徘徊,城乡差距呈不断扩大的势头。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2004年初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了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是非常正确和卓有成效的,农民收入增幅创8年来新高。“三农”问题是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要解决这些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解决,为此2005年1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1)结合材料分析增加农民收入的经济学意义。
(2)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实施国家职能保护农民的利益和农村发展的?(3)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1)① 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② 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③ 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繁荣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2)① 政府切实履行国家职能,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生产;② 通过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① 根据前几年粮食生产、农民增收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的现实情况,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② 农民收入2004年增幅创新高,证明了中央政策的正确性,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的哲学道理;③ “三农”问题是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逐步进行,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的哲学道理。9.材料一:2004年11月7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上海闭幕,会议指出,要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摈弃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经济增长和消费方式。
材料二: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中国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1)结合材料,说明“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循环经济”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结合材料,说明党和各级政府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1)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有利于从源头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有利于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2)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既要利用自然,更要保护自然,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人类造福。
(3)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政府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忠实履行国家职能。
10.材料一:2004年3月20日以来,陈水扁接二连三地提出“公投”、“制宪”、“一边一国”等论调,举办“公投制宪”大游行„„所有这些都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坚决反对。
材料二: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一方面不断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独;另一方面又不断提升美台官方与军事关系,对台出售先进武器,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等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
材料三: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坚强意志。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基本方针是什么?(2)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台政策?(3)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有何重大意义?(4)作为中国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参考答案:(1)原则立场是坚持一个中国;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2)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美国的两面政策,① 反映了美国的国家性质及其一贯奉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对外政策;② 干涉了中国内政,违反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③ 鼓励和纵容了岛内“台独”势力,严重影响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3)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完善了我国法律体系,为反对台独分裂势力提供了法理依据,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反分裂国家法》对“台独”势力和企图插手台湾事务的外国反华势力是一个强有力的威慑,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
(4)作为中国公民,必须捍卫国家主权不被侵犯,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必须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和割让、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必须捍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与颠覆和分裂国家政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必须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的行为。11.材料一:江苏省沿江区域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苏南5市,扬州、泰州、南通等苏北3市。2003年,江苏省提出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开放战略,旨在依靠长江沿岸资源优势和较强的制造业优势,构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新平台,实现开放型经济新突破,使苏中加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并由此辐射和带动苏北经济腹地的起飞。
材料二:江苏省沿江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加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加强计算机、通信、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研制能力,将引进技术、促进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作为利用外资的主要目的,发展出自己独立自主的研究与开发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能力。
材料三:在《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中,将环境保护作为沿江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要“建立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层面共同参与和推进的环境监管体系,以及南北两岸联动的环境保护体系。”(1)在沿江开发问题上,江苏省政府行使了哪些职能?(2)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有何经济意义?(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
参考答案:(1)在沿江开发问题上,江苏省政府行使了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现苏南、苏中、苏北的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发展自己;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江苏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一,必须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同时又要善于运用事物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沿江开发加强了苏南和苏中、苏北的联系,有利于整个江苏经济的发展;在沿江开发中还应看到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必须看到事物整体与局部的联系,既要有大局观念,又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影响。沿江开发既致力于整个江苏经济的发展,又关注苏中、苏北与苏南各个地方的发展。第三,还必须看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在沿江开发中,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外资流向、注重科技开发、加强环境保护等都是原因,其结果是要促进江苏乃至全国的和谐发展。12.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文明上网,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倡议书 青少年朋友们:
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已走进我们的生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开发了我们的潜能,但也使一些青少年沉溺于虚拟世界,荒废了学业,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国家和政府制定了有关法律和法规。为此,我们特向全国青少年朋友发出如下倡议:(1)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争做网络道德的典范。(2)上文明网,文明上网,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市××中学 2005年3月
这份“倡议书”提出了当今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青少年上网问题。请参照范例,运用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各议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说明其依据。范例(经济常识):
课题:从互联网看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依据:作为生产要素技术,在生产中发挥着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简析:互联网技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当前生产力中人和物的因素都同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在生产中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参考答案:(1)哲学常识: ① 课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依据: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简析:互联网一方面拓宽了青少年视野,另一方面也会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危害。② 课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依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简析:整体是由局部组成。健康的网络环境是整体,每个青少年是局部,处理好局部的关系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2)政治常识:
课题: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必须强化国家机关的职能。依据:国家机关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行使文化职能。
简析:面对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国家机关要建立有关法律和法规,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要加强互联网建设,加强管理,提倡文明上网,上文明网。经济常识的十四个“越......越.......”辨析 .物价越低越好
辨析:(1)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一般来说,如果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使价值降低,进而使价格也降低,这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自然是好事;如果是由于商品供过于求,使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这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但从长期看,物价如果长期走低,会影响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妨碍扩大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因此,并不是物价越低越好。.货币投放越少越好
辨析:(1)货币发行量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不能违背经济规律而任意投放。货币发行量与价格总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2)货币发行量要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相适应。若货币投放过多,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经济生活的不稳定;反之,若货币投放过少,则会导致商品流通不能顺利进行,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适当减少货币投放量,会使经济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状态;但当通货膨胀已经抑制后,继续过少地投放货币;就不利于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了。.企业的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辨析:(1)经济效益影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企业规模越大,表明其生产能力越强,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条件越充分,但其效益不一定就好。(2)一般来说,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随着生产批量的扩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必然下降。假如这样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产品又是适销对路的“有用劳动成果”,那么其经济效益就高。反之,如果大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产品没有市场,又不注意利用其规模优势节约成本,那么企业规模越大,其亏损也就越大。.企业主产的产品越多经济效益也越好
辨析:(1)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用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衡量的。(2)企业的产品只有质量好、资源消耗少、成本低、适销对路(符合市场需要)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在此情况下,产品越多,经济效益也会越汗。如果企业的产品不符合上述条件,其产品越多,则经济效益会越差。.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辨析:(1)消费水平受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制约。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降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2)物价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并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3)消费水平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而不完全取决于物价水平这一制约因素。.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辨析:(1)社会保障水平高,有利于实现社会安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造成政府的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社会保障的基点要从国情出发,要考虑生产力水平,考虑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本着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施行。因此,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辨析:(1)财政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财政收入的多少,归根到底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2)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则收入的增加。所以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公民存款储蓄越多越好
辨析:(1)公民的个人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如为国家积累资金,调节货币流通,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但也不是储蓄越多越好。(2)当出现经济增长过热、通货膨胀时,储蓄的增长会抑制通货膨胀、抑制经济的过快过热增长,此时储蓄的增多是件好事。(3)当出现经济增长放慢、通货紧缩时,老百姓用于储蓄的钱多了,用于投资和消费的钱相应就会减少,不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在此情况下储蓄的增加过多就会制约经济的增长。(4)储蓄增多既有好处,也有负面效应。在我国目前物价持续走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如降息、开征利息税等),使居民分流一部分储蓄,增加消费,扩大个人投资,形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利率越降存款者的收益越少
辨析:(1)一般来说,利率降低会使存款者的利息减少。(2)存款利率下调不一定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如果利率下调后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受益可以不减少,甚至还可以增加;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才没有实际收益,甚至遭受损失。0.积累越多越好
辨析:(1)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积累多,意味着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就强。(2)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会造成消费萎缩,或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不仅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而且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因此,积累并非越多越好,积累多少应有一定的限度:积累的最底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1.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辨析:(1)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2)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家庭人口数量,也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倘若物价持续走高,家庭供养人口增多,即使家庭收入增多,家庭消费水平也不一定会提高。(3)从根本上说,家庭消费水平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要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进口关税越高越有利
辨析:(1)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不能认为关税越高就越有利。关税征高是否有利,主要看进口什么样的产品。(2)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边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税。关税是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项措施。关税的高低往往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对本国国内能大量生产或暂时不能大量生产,但将来有可能发展的产品征收较多关税,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和发展,对消费者的长远利益也有好处。对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原料、半制成品、生活必需品或生产上的急需品,则不能采取高税率的办法,而应制定较低的税率,以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出口越多越有利,进口越多越没利
辨析:(1)对外贸易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因为出口贸易是外汇的主要来源,出口创汇的规模制约着我们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规模。进口是对外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进口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满足国内需要。两者缺一不可。(2)出口越多越有利的观点是不对的。出口可以为国家赚取外汇,增强其经济实力,但如果在生产不能扩大的情况下增加出口,必然会造成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不足,影响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如果过多地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会影响到国内工业的发展,失去国内深加工的机会,不利于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进口越多越没利的观点也是不对的。进口的目的是满足国内需要,如果进口的商品多属于消费品,特别是高档的奢侈品,那么不仅消耗了大量外汇,而且助长了国内不正常的消费欲望。但如果是进口先进技术和与之配套的机器设备,那么不仅产品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能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出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产品质量的优质商品。总之,对外贸易不能只讲数量,还要分析外贸结构,全面地看待进口出口,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4、贸易顺差越大越好
辨析:(1)贸易顺差通常反映出—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它表明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该国商品处于优势地位。(2)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实行出口导向政策,不断扩大出口,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有利于推动和带动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贸易顷差过大,将会限制一国通过进口利用国外资源、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从而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高。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保持巨额的贸易顺差
经济常识知识辨析(一)农民生产的粮食是商品
(1)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农民生产的粮食如果用于交换,则是商品。
(3)农民生产的粮食如果不用于交换,如留给自己消费,则不是商品,而只能是劳动产品。有商品就有商品经济
(1)商品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在刚出现时,只是生产者用于自己消费之外的剩余产品,它的生产是以满足自身的消费为目的而进行的,并不以交换为目的,此时还不能叫商品生产,所以只有商品交换,没有商品生产,商品经济就没有产生。
(3)所以,有商品不一定有商品经济。3.短信受欢迎就是因为价格便宜
(1)短信作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人们选购商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价值标准,一个是使用价值标准。(2)短信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价格便宜,这是从价值标准来看。短信受欢迎,另一个原因是好用、简洁,这是使用价值标准。短信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实现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最佳结合点,而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便宜。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如果不是商品,它就没有价值,价值总是和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2)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是商品,作为商品,它必定具有使用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所有。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因此,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矛盾的。任何人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同时兼得。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得付出价值;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关心商品价值,商品消费者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无论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生产者关心商品价值,因为只有商品的价值实现了,生产者才能顺利进行再生产;商品生产者也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关心使用价值,才能提高商品质量,从而实现商品价值。(3)商品消费者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也关心商品的价值,因为价值决定价格,消费者总是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总量就会增加。
(1)劳动生产率有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之分,两者与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是不同的。
(2)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增加,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而不变,因而价值总量增加。
(3)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方面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增加,但另一方面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因而价值总量不变。
(4)可见,题目中的劳动生产率,如果指个别劳动生产率则正确,如果指社会劳动生产率则是错误 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增多。
(1)如果把这里的“劳动生产率”理解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则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一定时间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这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表明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增多,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却减少(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把增多了的商品所含的相应减少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加在一起,其总量与原先的总量一样。反之亦然。
(2)如果把这里的“劳动生产率”理解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则这种说法是对的。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能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商品交换是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的,这样,他就能获得额外的收益,即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增加。正因为如此,各商品生产者都要努力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没有什么意义。
(1)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由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个别劳动生产率虽不能直接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获利增多,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影响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虽然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改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但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也会相应提高。
经济常识知识辨析(二)
10.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①“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是指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比金银晚得多。在金银作为普遍商品参与交换的长期过程中,由于它适合于执行货币职能的属性慢慢被人们认识,才逐渐被固定在一般等价物的位置上而成为货币。金银存在于货币产生之前,也将存在于货币消亡之后。
②“货币天然是金银”是因为金银有许多最适宜于充当货币的优点,所以担当货币的重任就落到了金银身上。
11.国家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会影响人民生活。
(1)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它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在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应商品价格总额增加的需要,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能够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增强社会购买力,刺激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3)增加货币供应量不一定影响人民生活。只要货币供应量没有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就不会对人民生活造成影响,只有当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通货膨胀,才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影响人民生活。
12.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1)纸币的发行量的多少受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制约,纸币是货币符号,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只能代表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因此,纸币的发行应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一致为最好。不能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2)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应当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从而有利于抑制通胀,遏制物价上涨,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3)在正常情况下,并不是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因为随着生产的发展,市场商品数量的增多,为了加快流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随着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增多而增加纸币的发行量,这种增多是好事,不是坏事。
1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因为,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通货膨胀能引起物价上涨外,还有诸如以下因素:①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与价值成正比,如果商品价值增加,则商品价格就会上涨。②供求关系。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如果供不应求,则商品价格上涨。③货币的价值。如果生产货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货币本身的价值减少,表现商品价格的货币量增多,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④其他。如国家的政策性调价、流通秩序的混乱,商贩的哄抬物价等也可以导致物价上涨。
14多发行纸币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由多发行纸币引起,如果发行纸币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每年待售商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价格总额也在不断增加,如果多发行的纸币是与国家不断增加的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相联系的,且多发行纸币也没有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象这样多发行纸币就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15.没有多发行纸币就一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中,我们知道,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的流通规律又是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假定在某一时期内,纸币的发行量没有增加,但由于人们惧怕物价上涨,都把货币尽快出手,从而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使流通中的纸币量相对增多,并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这样也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16.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对应的。通货紧缩是由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下降而造成的消费不旺,商品流通不畅,经济乏力现象。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所需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人民购买力下降,从而引起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既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用,也影响人民生活。通货紧缩则使价格普遍下降,商品流通不畅,企业利润减少,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使国家经济徘徊不前,因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阻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虽然从目前看,通货紧缩可以使消费者获得低价的好处,但从长远看,却阻碍了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题目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17物价越低,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款越多,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1)物价的高低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价值决定价格,如果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得商品得价值量不断降低,从而使商品得价格不断降低,这无疑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但如果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而由于种种原因物价持续低迷,出现通货紧缩,就会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城乡居民的收入减少,从而从根本上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物价越低,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观点是片面的。
(2)一般来说,居民储蓄存款增加,是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特别是在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居民储蓄的增长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是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如果是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产品相对过剩,人们对预期的收入是否增长有所担心,不敢花钱反而大量存款。居民存款的增多,不利于刺激消费,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所以“存款越多,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观点是片面的。
18等价交换只有在不等价交换中才能实现。
(1)商品交换必须坚持等价交换原则,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货币产生后,等价交换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
(2)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而价格与价值不一致成为经常现象。(3)价格与供求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价格的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心。从总体上看,商品的市场价格还是与价值相符的。正是供求关系引起的不等价交换,才使等价交换原则得以实现。所以,题中的说法不正确。
19.一分钱只能买一分货
(1)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后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分钱只能买一分货。
(2)在实际生活中,在个别的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并不是在每次交易中都恰巧一致,价格时而低于价值,时而高于价值。价格低于价值时,一分钱不止买一分钱的货;价格高于价值时,一分钱买不到一分钱的货。
20.商品质量越好,商品价格越高
(1)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质量作为使用价值只能影响价格而不能决定价格。
(2)质量好的商品,可以优质优价,比同类商品的价格高;也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实行质优价廉。
21.“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商品价格是由其质量决定的(1)本题中的质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说明的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2)商品的价格从根本上讲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同一种商品而言,质量好的商品往往包含的价值也较多,因此其售价也高。
经济常识知识辨析(三)
22.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1)这种说法认识到提高竞争力与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关系,但认为只要改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能提高竞争力是不科学的。
(2)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值量决定商品的价格,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3)当企业生产的商品适应市场需求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可以获得比别人多的利润,提高竞争力。
(4)当企业生产的商品不适应市场需求,而又不根据市场需要盲目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造成库存积压,削弱竞争能力。
23.公有制经济就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
(1)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题目观点混淆了国有资产和公有资产,也未提及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因此,这观点是片面的。
24.要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要保证公有制经济在量上超过非公有制经济就行了
(1)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但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区别;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要有量的优势即保证公有资产在量上超过非公有资产,但同时也要注重质的提高。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控制力上,因此在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得到加强的情况下,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并不会影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5.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之一。认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会削弱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担心的多余的。
(2)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经济实力强大的情况下,发展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不会左右我国经济的全局,冲击不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国家经济制度的性质不会改变。只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6.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和局,就是国有经济“退”,非国有经济“进”
(1)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要活。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当前,我国国有经济总量过大、国有企业战线过长。因此,国有经济必须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实施战略性退出。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大力推进和加强。
(3)非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大力发展。只有发展非国有经济才能为国有经济的战略退出和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国有经济战略上的“退”,可以换取非国有经济的“进”;非国有经济的“进”,既有利于国有经济战略上的“退”,又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的:活”,使其提高质量和控制力。
27.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必须保持国有资本在股份公司中的控股地位。
①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上,即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成份地位平等,为了增强国有资本的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资本应该有进有退。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应区分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打破垄断,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的平等竞争中优胜劣汰。
③在股份公司中,全部由国有经济控股,不利于调动和保护其它投资者的积极性,阻碍公平竞争,也不利于增强国有资本的竞争力,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8.按劳分配体现公平原则,其他分配方式则体现效率原则。因此,必须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公平原则,而且也体现效率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就是效率原则的体现。其他分配方式不仅体现效率原则,也体现公平原则。生产要素投人的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就是公平的体现。
(2)我国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决定的。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而且不平衡的状况,决定我国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就要求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则要求采取多种分配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又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增强经济活力和经济效益。
(3)题中观点的前提是不科学的,结论则是正确的。
29.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相悖的。
(1)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资本、技术所有者投资活动的积极性,既能解决资金、技术短缺的困难,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所以,认为资本、技术参与收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正确的。(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要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实现,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生产经营方式都可以使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吻合的。(3)题中观点肯定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否认了它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致性,是片面的。
30.一切劳动收入都是合法的,一切非劳动收入都是非法的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在多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中,有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之别。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有合法和非法之分,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并不排斥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2)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也就意味着还存在不受保护的非法的劳动收入和非法的非劳动收入,对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劳动”收入,贪污受贿、偷税漏税等非劳动收入,要严厉予以禁止和惩处。
3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要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需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1)“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调节,“看得见的手”是指国家宏观调控。
(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只有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才能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变化、体现竞争原则,从而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这就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
(3)市场经济正常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32.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唯一有效手段
(1)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的的关系。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反过来价格也会影响供给与需求。通过适当降低价格,可以改变供求关系,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价格战不失为向场竞争的有效手段。如果价格战发展成为恶性竞争,则会对市场经济秩序起到破坏作用,是必须禁止的。
(2)但是,价格战不是市场竞争的唯一手段,商家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除了降价以外,还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功生产率;第二,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和经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第三,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
33.国家采取降价就可以扩大内需
(1)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反过来,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从而影响市场。选择降价来调动消费者的购物欲,启动消费市场,有其合理性。在相对丰富的消费市场面前,参与竞争的厂家和商家实行降价销售,不仅给消费者提供极大的选择空间和消费机会,而且也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众呵呵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降价引起竞争,带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可见,降价对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市场有积极作用。
(2)仅采取降价是不能全面和大幅度地启动消费者市场的。启动消费市场,还需要适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形成多需要的消费热点,更需要国有企业拿出科技含量高、“价廉物美”的产品。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因此,认为国家用降价就能扩大内需的观点是不科学的。经济常识知识辨析
(四)34.打假一直都是有关国家职能部门的重要任务,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因此,打假就是要靠国家的职能部门。
(1)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所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国家职能部门必须加大打假力度,以规范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但是,打假不仅仅是国家职能部门的事,作为消费者,也应该增强消费者权利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在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要勇于同制假贩假行为作斗争,并积极协助有关国家机关,维护市场秩序,决不能姑息、纵容制假售假者。
(3)题目观点认识到有关国家职能机关打假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作用,但忽视了消费者在打假中的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35.只要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则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一定能提高
(1)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与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量。
(2)如果这里的劳动消耗降低,靠的是偷公减料,生产伪劣产品,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劳动成果的有用性,最终必然会被市场淘汰,这种情况下的经济效益是不会高的。
(3)如果通过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来降低成本,减少劳动消耗,是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劳动消耗降低就指出经济效益一定会提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6.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的商品越多,经济效益就越高
(1)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
(2)如果企业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意味着单位商品包含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消耗少,其经济效益必然高于其他企业。因此,上述观点有其合理之处。
(3)如果企业不面向市场,生产的产品不符合社会需要或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劳动生产率再高,它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都无法实现,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甚至破产。因此,从这一角度看以上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37.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发展国民经济则企业应越多越好,越大越好
(1)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和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千千万万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但不能说发展国民经济企业要越多越好,企业的多少归根结底是由市场的需求状况决定的。
(2)企业的大小对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重要作用,企业的大小也需根据市场的需要,竞争的需要来决定。(3)发展国民经济完全由企业的多少和大小来决定是片面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是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来衡量,因而发展国民经济很重要的是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8.企业的发展速度越快、生产的产品越多、规模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好
(1)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既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总值,生产尽可能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又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2)企业的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有利于增加产品和劳务的产出,增加生产总值,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但单纯的依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取得经济发展速度和扩大企业规模,不注意减少资源和劳动力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如果不注意市场的需求状况,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则生产得越多浪费得越多。在以上情况下经济效益就不一定高。
39.经济效益的提高要靠结构调整
(1)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结构不合理。当前,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一般性工业品生产能力过剩与高新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同时并存,影响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力、市场竞争力,效益低下。从国民经济整体结构上来看,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国民经济效益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提高效益必须进行结构调整。
(2)提高经济效益,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体制创新,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仅靠经济结构调整还不够。
40发展是硬道理,因此我们应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1)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国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今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形势和国际潮流作出的必然选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2)经济发展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更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统一起来。
(3)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41.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价格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企业经济效益就是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当生产总值一定时,成本越低,利润越大,企业经济效益越好。题中的观点看到了降低成本能提高经济效益,是正确的。
(2)表面上看,商品价格由企业决定,实际上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价格受市场制约,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如果企业对产品定价过高,就不能顺利交换,价值就不能实现,企业也就无利可盈。因此,企业是不能随意提高价格的。主张提高价格来提高经济效益的观点是片面的。
42.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坚持诚实守信是相互排斥的
(1)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坚持诚实守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坚持诚实守信确实存在着相互排斥的一面。坚持诚信,可能会造成一时的经济损失,甚至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讲诚信,也可能获得一时的利益。
(3)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坚持诚实守信更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坚持诚信,企业有良好的信誉,才能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得到长期回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反之,任何不讲诚信的企业都不可能长久地占有市场,终究要被市场所淘汰。
43.企业是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不必重视信誉和形象
(1)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必须以盈利为目的,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
(2)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要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只有为社会不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盈利与注重企业信誉和形象是一致的,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44.我国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突出了厂长(经理)在行政指挥中的作用,有利于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却影响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1)厂长(经理)负责制明确了厂长(经理)作为企业法人代表行使职权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突出厂长(经理)在行政指挥中的作用,有利于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是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的。企业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与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切实保障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可见,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保障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并不矛盾。(3)企业中实行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厂长负责制,并不是忽视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企业中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监督。因此,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三者是统一的,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不会影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45.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企业的发展
(1)企业经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厂长(经理)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又是从事企业经济工作的专门人才。一位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具有经营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的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这是任何良好的外部条件都无法替代的。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然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2)企业经营状况是由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特点以及劳动生产率水平、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企业经营者素质只是影响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企业科技进步水平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带来的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好坏。
46.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扩大耕地面积
(1)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没有耕地,粮食产量就失去了保证。
(2)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是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改善品质,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体系。为此,要加大物资和资金的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3)从全局观点看,部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牧、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7.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靠增加农民收入
(1)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近些年农民收入增速趋缓,这首先是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第二是直接影响农业投入,第三是直接影响全国的总需求,第四是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抓农民增收。
(2)但是,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四靠产业化经营等。这样,才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同时,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使村民有民主权利。所以,题中认为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靠增加农民收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48.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国家必须提高粮食价格
(1)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质,国家对粮食规定保护价及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粮价,对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作用。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而不是由政府决定的。粮食生产也应面向市场,实行优质优价、劣质劣价。要通过加工转化、扩大出口等方式解决粮食阶段性供过于求的问题,以拓宽农民增收领域。(3)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应主要依靠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而不能依靠国家提高粮食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
49.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农副产品价格的涨落是受价值规律支配的,国家只能加强宏观调控,不能随意定价。如果农副产品大幅度地涨价必然带动其他消费品的涨价,不利于稳定物价,乃至引发通货膨胀。从表面上和短期内来讲,农副产品的涨价有可能使农民增加一些收入,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农副产品的涨价,必然带动其他产品的涨价,农民必然得而复失或得不偿失。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战略。其他措施还有:降低生产资料价格,取消农业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50.只要在农村进行了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就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1)通过税费改革确实能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收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途径还有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其他政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农业投入、发展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
(3)把税费改革当作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唯一途径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5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要先发展农业,再发展工业,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第三产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加强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这是正确的。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离开了工业的发展和工业现代化农业也无法实现现代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3)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稳定当前我国三大产业间还不协调应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不能片面发展某一产业。
52.家庭承包经营适应传统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应现代农业
(1)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不仅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它保证农民独立自主经营土地的主体地位,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产业化经营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营方式,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3)家庭承包经营与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并不矛盾,产业化经营开辟了在小规模家庭经营基础上提高农业整体规模效益的新途径,只有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53.背景: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指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辨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必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因此,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
(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只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之一。此外,还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因此,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54.背景:目前,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城镇每年有1000多万新增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还有1、3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领域转移,常年下岗失业人员也约有1500万左右。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仅占27%,而美国高达74%,马来西亚、印度等国都达40%以上。
辨题: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增加就业。
①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并存,能够吸纳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②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只有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增加经济总量,才能扩大就业规模。
③还要注重发展吸纳劳动力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因此,认为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增加就业,是片面的。
55.签订劳动合同是同自主择业相矛盾,而且妨碍人才的流动。
(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因此,在订立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自主选择对方的权利,经过双向选择,二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这与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是一致的。
(2)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不仅不会妨碍人才流动,而且会促成合理的劳动力流动。劳动合同制度这一新的用工制度的建立,恰恰解决了过去固定工制度的弊端(一次分配定终身,职工基本没有流动)。一旦对方违反劳动合同规定,可以依法据理力争,按照合同的规定找回自己的权利。职工自主择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自身的条件选择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所以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不仅不与自主择业相矛盾,妨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反而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56.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越高,越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1)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2)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造成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本着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施行。(3)题中观点过分强调社会保障水平对提高居民消费的作用,而忽视了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是片面的。经济常识知识辨析
(五)57.要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提高积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1)按最终用途,国民收入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但积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必须恰当。若积累过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若积累过多,会造成消费萎缩,最终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只有从实际出发,合理的提高积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才能加快经济的发展。
(2)在积累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能加快经济发展。
58.材料:近年来我国经济以超过7%的速度递增,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辨题: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我国已没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2%的增长速度。因此,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
(2)认为我国没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错误的。这是因为: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国内市场广阔是我国最大的优势,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抗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第二,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扩大社会投资,鼓励居民消费,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政府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59.国家预算只有做到财政收支完全平衡,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1)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样,财政资金得到了是充分的利用,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2)认为国家预算只有做到财政收支完全平衡,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则过于绝对。财政收支差额过大当然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是,决不能认为只有完全平衡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3)由于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的,预算也不可能在实现了全部财政收入后再安排支出。因此。在经济的实际运行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60.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1)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中的作用。(2)财政收入的增长要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3)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61.国家取得的财政收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收益也就越多
(1)国家取得的财政收入越多,则国家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就多,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国民经济能够快速发展,从长远来看,企业和个人也会受益。
(2)但是,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题目观点没有对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个人收益之间的关系作具体分析,而是简单、绝对地作判断,因而是不准确的。
62.在我国,财政收入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1)为了有效地调节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国家政权,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必须强化国家机器,建立强大的国防。雄厚的财政实力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是任何其它力量都不能代替的。
(2)如果是在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那会使国家政权更加巩固。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的收入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政权也就得不到必要的物质保证。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63.无国便无税,无税便无国
(1)“无国便无税”说的是税收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密不可分。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税收;税收的征管依靠国家政权的强制力和税法,离开国家政权和税法,税收的征管就无从谈起。因此,“无国便无税”。
(2)“无税便无国”指的是税收对国家的重要作用。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没有税收收入,国家的各项职能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就会名存实亡。因此,“无税便无国”。
64.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认为税收是取之于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正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税收的性质各不相同,虽然税款都取之于民,但不一定都用之于民。在剥削阶级社会里,税款取之于民,却不是全部用之于民,而主要是用来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税收主要来源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而不是加重企业和人民的负担。国家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不论是直接用于经济建设,发展教、科、文、卫事业,还是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所以,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才是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3)公民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反对偷税漏税,保证国家财政收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65.财政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目的在于,能否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认识财政。关于财政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很容易只从支出的角度来看,而忽略了财政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限制过高收入的一面。财政如果失去了这方面的作用,将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答案要点:①财政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是通过调节社会分配来实现的。这种调节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社会保障支出,保证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方面通过个人所得税限制过高收入。这表明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了生要作用。②本题观点忽略了财政在限制过高收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66.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不具有无偿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目的在于,不能把社会主义税收的特性与税收的一般特征对立起来,无偿性并不否定社会主义税收的目的,应注意区分无偿性是针对具体纳税人而言的,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针对人民群众的整体而说的。
答案要点:①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这种无偿性针对的是具体的纳税人,即对某一个纳税人来说缴纳了税款以后与征税者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返还关系。②税收的无偿性与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不矛盾。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人民群众则是国家财政的最终受益者。③本是观点把税收的无偿性与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立起来是错误的。社会主义税收同样具有无偿性。
67.发行国债既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国债发行越多越好
(1)发行国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当前,国家适当增加国债发行,用于经济建设,特别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对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2)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3)国债发行要适量,要考虑偿还能力,使用方向要正确。否则,对经济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笼统地说发行国债越多越好是不科学的。
68.国债发行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1)政府通过发生国债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将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2)但不能认为国债发行数量越多越好。一方面,在数量上,国债的发行量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在投资结构上,国债的使用要合理,否则不但不能拉动经济增长,反而会给国家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69.征收储蓄存款利息税,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刺激需求,又可以消除收入差距
(1)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开征储蓄存款利息税这一新税种,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居民将一部分存款转化为消费资金,刺激内需的扩大;但另一方面,对于中低收入阶层,尤其是低收入阶层而言,这一税种又减少了他们的收入,降低了其消费。因而从根本上看,要扩大内需还要靠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2)征收利息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两极分化,但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因为合理收入差距有利于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而消除收入差距是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否定。
70.所有商品中都包含消费税,所有的人都会不同程度地购买商品,所有的人都是纳税人
(1)并非所有商品中都包含消费税,我国税法规定11种消费税,除这11种外,购买其他商品则不交纳消费税。
(2)即使是商品价格中包含着税收,也不能说购买者就是纳税人,如果发生了税负转嫁,消费者只是负税人而非纳税人。
(3)在正常情况下,商品价格中不仅包含着销售税金,也包含利润及其他税收、成本等,但这些并不由消费者交纳,消费者不直接负纳税义务,故不会成为纳税人。
(4)可见,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和单位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不同的税种会有不同的纳税人,所以购买了商品的人不都是纳税人。
71.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会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直接涉及公民个人利益,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务征管,不但不会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依法查处违法经营、偷逃税款的不法高收入者,正是为了保护合法经营者,照章纳税的纳税人包括高收入者,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投资环境,促进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72.为了鼓励公民积极纳税,国家税务机关应对纳税大户予以重奖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作为纳税人,应把为国纳税引以为豪,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的具体体现。
(2)每个公民都要依法纳税。有的地方片面强调重奖纳税大户违背了税收的无偿性,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
(3)公民依法纳税天经地义,对依法纳税应给予鼓励,而不能随意给予“重奖”,更不能变相给予税收返还。
73.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与纳税无关
(1)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从纳税人的角度看,有些中学生已经成为纳税人。如,中学生作为自行车的使用者,已经成为纳税人。
(2)从家庭成员看,中学生也与纳税息息相关。中学生的家庭如果从事了应税活动或取得了应税收入,中学生就有责任督促其自觉纳税。
(3)从消费者角度看,中学生享受着国家财政提供的社会服务,国家税收的多少,同中学生息息相关,中学生应成为国家税收制度的自觉维护者。
74.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1)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准确其活力
(2)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
(3)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在这种条件下),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75.金融债券是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库发行的债券。债券和股票都是债务证书,都是集资的手段。(1)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是由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政府债券中的国库券才是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库发行的债券。
(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只有债券才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76.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服务
(1)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每一个企业(无论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还是银行企业)都应当是市场活动的主体,都应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因此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它必须盈利才能生存发展,反之就要破产,被市场淘汰,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以盈利为经营目的。
(2)题中谈到商业银行要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服务,看到了银行的作用,有一定道理,但把它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完全错误的。其错误的实质是把银行的目的和银行的作用混淆了,把商业银行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混淆的。
77.公民存款储蓄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所以存款储蓄越多越好
(1)生产与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对生产又有重要影响。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2)公民储蓄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它为国家积累资金,有利于促进生产有重要意义。但是,消费的增长可以为生产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进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如果消费增长缓慢,或者出现消费市场萎缩现象,则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会引起生产的下降,最终也会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3)因此,公民储蓄不是越多越好,提倡公民科学适度的消费,合理地安排储蓄和消费,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原题的观点没有全面认识储蓄、消费和发展生产之间的关系,因而是片面的。
78.银行吸收存款,此存彼取,川流不息,不可能有余额,所以银行发放贷款的款项只能由中央银行提供(1)题中观点认为银行吸收存款,此存彼取,川流不息,是正确的。吸收存款是银行的第一个基本业务。银行吸收存款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企、事业单位的存款;一个是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我国实行现金管理制度,各企、事业单位都在银行开立帐户,将闲置待用的资金存入银行,这是银行吸收存款的一个重要来源。银行还在我国城乡广设储蓄网点,吸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同时银行还不断支付各种存款的取款。
(2)发放贷款是银行的第二个基本任务,题中观点能认识到达一点也是正确的,但认为发放贷款的款项只能由中央银行提供是错误的。因为:一方面由于银行为应付存户提取,而向中央银行借人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银行还有一定数量的定期存款。所以,银行总会有相对稳定的存款余额供银行发放贷款。再者,银行吸收的大量活期存款也可以满足暂时的短期性的贷款需要。经济常识知识辨析
(六)79.征收利息税与降息是一回事
(1)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题目中的观点只强调二者的联系,否定了二者的区别是不对的。
(2)二者区别有:第一,降息是一种货币政策,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作出决定;征收利息税属于一种财政政策。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作出决定并具体实施。第二,利息税是一种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征收利息税主要用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费用支出;利息俗称“子金”,是本金的对称,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货币而支付给贷款者的报酬。
(3)二者的联系有:第一,目的相同,即扩大内儒,刺激消费。第二,避免收入过份悬殊。第三,利息税是针对利息征收的一种税种。
80.城乡居民储蓄越多越好(1)居民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它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持现代化建设,调节市场货币的流通,而且还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说有一定的居民储蓄是必要的。
(2)但居民储蓄太多、过量,就会导致消费市场的萎缩,造成消费品的积压,对扩大内需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也会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对过高的居民储蓄,国家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引导居民消费,疏导日益增长的储蓄存款,使居民储蓄尽快转化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81.家庭消费是一种与社会无关的个人消费行为
(1)家庭消费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吃饭、穿衣、文化娱乐等活动,对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消费。(2)家庭消费并非只是家庭的行为,这是因为:第一,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因而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第二,消费能为生产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第三,健康、文明、合理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8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高消费必然促进生产的高速发展
(1)消费确实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会使人们产生新的需求,而一个新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生产发展。
(2)但是,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是有条件。只有不超越现实社会生产能力的、合理的、适度的消费才是生产的真正动力。而过度的、不合理的高消费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一定时期消费基金的过度增长必然会导致积累基金的减少,不仅使生产发展缺乏后劲,还会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现象,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3)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应使家庭消费与国情相适应,提倡适应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不顾生产发展的高消费。
83.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能够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但会损害经营者的利益
(1)市场交易原则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使市场交易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2)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可以防止和避免“搭配”销售、以次充好、短斤缺两、假冒伪劣等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因此,认为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能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观点是正确的。
(3)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可以提高销售者的信誉,提高服务质量,给销售者带来效益;另外,市场交易原则,不仅约束和规范销售者的行为,也约束和规范购买者的交易行为,保证市场交易的运行,为销售者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认为市场交易原则,会使销售者的利益受到损失的观点是错误的。
84.打折促销是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 对于打折促销应具体分析。
(1)合理的打折促销能刺激销售,提高商家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消费者也能得到实惠。因此,合理的打折促销是符合市场交易原则的。
(2)商品服务市场上的一切交易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守一定的秩序,如果商家发布虚假的打折信息,或利用广告误导或欺诈消费者,这种促销行为就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原则,是法律所禁止的。
85诚实信用是指销售者的道德问题(1)诚实信用是现代化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也是商品服务市场交易原则的基本内容。对于销售者来说,诚实信用可以带来效益,如果不讲诚实信用,市场交易秩序就得不到维护,正常的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最终会损害销售者的利益。
(2)从道德角度看,诚实信用不仅仅是销售者应有的道德,对于消费者来讲,也应具有诚实信用的道德。因为市场交易活动是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行为,交易双方都应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以诚实信用为本,这样才能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得到维护。
(3)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看,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对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基本要求,是现代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素质,不仅适应于市场交易活动,而且还适应于人与人之间的非经济交往活动。
86.“商品打假”针对的是那些质次价高的商品
(1)所谓假冒伪劣商品,突出的是一个“假”字,是经营者用以假充真、名不符实的商品蒙骗坑害消费者。而质次价高的商品,所展示的自己的真实情况,是消费者可以明辨和看得出来的,购买这种商品完全是一种自愿行为,并没有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不同于假冒伪劣商品。
(2)整顿市场秩序,打击的是假冒伪劣而不是质次价高的商品。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联系。如经营者对质次价高的商品作不实宣传,或以次充好,在这种情况下,质次价高商品也就是成了假冒伪劣商品。
87.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引进的技术水平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1)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科技对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先进科技一旦应用于生产便能快速地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技术基础比较落后,因此要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引进技术是迫切需要的。
(3)但并非引进的技术越先进就越好,必须从我国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实际出发,注重适用性,并且必须把引进技术的关键放在消化、吸收和创新上,以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否则就算是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也未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88.降低关税会减少我国的财政收入,使我国企业的产品销售受到影响
(1)降低关税短期内可能会减少我国的财政收入,降低关税不可避免地会给国有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确实会使我国某些缺乏竞争力的产品的销售受影响。
(2)降低关税,会增强国外企业对我国的投资兴趣,从而提高我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关税降低,有利于国有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国际竞争力。
89.加入WTO,融人世贸体系,给我国带来的是新的机遇
(1)加入WTO,融人世贸体系,标志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获得世贸规则带来的许多互惠互利的好处,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 易,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但是,加入WTO,还应看到我国经济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企业将从国家的种种政策保护下完全转向市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加紧修炼
“内功”,加快改革步伐,进行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有准备地迎接新的挑战。(3)因此,加入WTO不只是机遇,也是挑战,题干只看到机遇一方面,是不全面的。
90.要增强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继续实施兼并和强强联合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然而,如果不是切实地面向市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就不一定能实现规模效应。国有企业通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和体制创新,把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并实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善于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增强竞争力。(3)国有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只要灵活经营.善于参与社会分工,也有广泛的发展的景;面对一些落后的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兼并和破产,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在新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91.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出路在于“引进来”
(1)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就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能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引进来”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注重质量,把吸收、消化和创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增强企业自力更生的能力。
(3)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要坚持“引进来”,还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增强企业竞争力,更重要的在于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动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92贸易顺差越大越好。
对贸易顺差现象要作辨证的分析,辩题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1)贸易顺差通常反映出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它表明该国商品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实行出口导向政策,不断扩大出口,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有利于推动和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2)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贸易顺差越大越好。贸易顺差过大,将会限制一国通过进口利用外国资源、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从而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3)事实上,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保持巨额的贸易顺差。
93.进口越多,越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1)此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全面理解对外贸易与自力更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2)进口有个适度的问题,并非进口越少越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适当的进口,使民族工业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挑战,可以促进民族工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国际化的水平。当然,贸易自由并不意味着进口失控,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时,更要对进口严格控制,以保护民族工业正常发展。
(3)如果进口的是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只要不超过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妨多进口一些。如果进口的是国内已能大量生产的或即将能大量生产的产品、非必需品或奢侈品,宜从严控制进口。如果进口的是国内市场上短缺的生活必需品,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原料、半成品宜鼓励进口。
9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目前生产力水平不高、科技基础比较落后,资金短缺等困难,所以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1)这种认识不全面。不能认为对外开放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存在困难的权宜之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遵循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加强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长期性。(3)不管从目前我国人口多和经济技术落后、基础较薄弱的国情出发,还是将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赶上了先进发达国家,我国还是存在人口多,各种资源相对有限,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对外开放长期性的原因。
95.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加入WTO利弊相当。
(1)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正确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其发展趋势受到市场力量、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两面性,利益与风险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一方面,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自由配置,促进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甚至使其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威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利弊兼有,是一把双刃剑。
(2)对中国入世的利弊问题要辨证地分析。中国入世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入世当然有利有弊,但是在经济全球化面前,我们只有主动融入,迎接挑战,抓好入世的大好机遇,把自己锻炼得更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能化弊为利。从长远和全局的利益看,中国入世利大于弊。所以,笼统地认为“中国加入WTO利弊相当”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9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国内企业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使我国更广泛地参加国际分工;在国际贸易中参与公平竞争,享受最惠国待遇,增加出口。这对国内企业把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市场国际化己成定势。“入世”是双向的,中国企业要打进国外市场,而国外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则将大举进军我国市场,这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冲击。
(3)国内企业要认真分析入世对本企业的冲击,明确目前国内企业的一个弱项,就是缺乏国际竞争能力。因此,要勇于接受国际竞争的压力和挑战,不断改革创新,挖掘自身潜力,适应市场变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竞争能力。只有这样,国内企业才能真正获得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
第二篇:政治 典型主观题
典型主观题
1、(共28分)政府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要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长沙市河西咸嘉湖的一块土地面积达637.5亩。是用作商业开发,还是建市民公园?2008年7月30日,长沙市政府邀请20位市民参加专题座谈会,就这块土地的“命运”听取意见。最终,市政府宣布:停止商业开发,政府放弃土地收益,将这块土地用于建设生态文化公园。
(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有何积极意义?(16分)
答:(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8分)
意义:有利于反映民意,提高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增强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8分)
(2)假如你是某市物价部门的负责人,针对市自来水公司提交的水价调整方案,组织一次价格听证会。作为听证会的组织者,你应邀请哪些方面的人员参加听证会并说明他们的基本观点。(12分)
答 :(2)①自来水公司代表,介绍调价原因、方案,并接受质询(3分)
②消费者代表,说明不宜调价或调高的理由。(3分)
③人大或政协代表,提出建议,要求从实际出发,酌情考虑调价问题。(2分)
④专家学者,对方案的科学性提出建议,并对其技术性问题进行质疑。(2分)
⑤媒体记者,报道会情,增加透明度。(2分)
2、我国的反腐“高压电网”已初步形成。这就是“三位一体”的监督新模式(中央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巡视制、中央提名纪委书记制),这是反腐斗争的重大措施和有效机制,其中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举报,让它发挥了更大威力。这张反腐大网网到了一批腐败高官: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纪委书记王华元、山东省委副书记杜世成等等。这些腐败高官要么被判刑、要么被审查撤职,这说明不管官多大,只要违法违纪,都要受到制裁。
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答:①体现了公民享有监督权。许多案件的侦破是靠人民群众的揭发和举报。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惩治腐败,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者,不论是谁最终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3、我国的反腐“高压电网”已初步形成。这就是“三位一体”的监督新模式(中央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巡视制、中央提名纪委书记制),这是反腐斗争的重大措施和有效机制,其中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举报,让它发挥了更大威力。这张反腐大网网到了一批腐败高官: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纪委书记王华元、山东省委副书记杜世成等等。这些腐败高官要么被判刑、要么被审查撤职,这说明不管官多大,只要违法违纪,都要受到制裁。
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答:①体现了公民享有监督权。许多案件的侦破是靠人民群众的揭发和举报。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惩治腐败,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者,不论是谁最终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4.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北京也发生了2级地震。一些人散播流言说“北京发生地震了,北京地区还将发生更大地震的”,引起市民极大恐慌。对此说法,北京市地震局迅速做出反应发布新闻说“近期北京地区不会发生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请广大市民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有关北京地区还将发生地
震的说法,纯属谣言。”
⑴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散布流言者的错误。(6分)
答:①在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②每个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维护国家集体社会利益的义务。
③一些散布流言者,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地震发生且信息不明的情况下,散布流言,引起市民恐慌,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⑵北京市地震局的做法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知识?(6分)答:①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或政府的宗旨等也可。②体现了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稳定。③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5.在2008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来自各地区、各阶层的代表委员敢于成为本地区、本阶层利益的代言人,敢于通过议案提案的方式表达各自所在群体的利益诉求,也敢于在会场上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对此,有人说这是人大代表“角色意识”的真正回归。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人大代表应具有怎样的“角色意识”?(9分)
答: 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代表
人民的利益和意志。(3分)
⑵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3分)
⑶同时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3分)(也可答权利)
(如果第2、3点具体回答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同样给分)6.2008年9月,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系食用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所致。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全面检查奶制品,整顿奶制品行业。要求食品监管部门认真吸取教训,加强监管,并做好事故处理;要求对有关部门的失职行为认真追查,加强监督;要求坚决依法打击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非法企业和个人。这些措施迅速实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群众的认可。
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该国务院这样做的正确性。(12分)
答:⑴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担负着重要职能。国务院关注民生、整顿奶制品市场、加强食品监管、打击犯罪活动等,切实履行了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分)
⑵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
原则。国务院关注民生、整顿奶制品市场、加强食品监管、打击犯罪活动等做法,体现了政府的宗旨,做到了对人民负责。(3分)
⑶政府应该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国务院要求有关政府部门积极履行保护食品安全的法定职责,加强监管,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益。(3分)
(4)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是区别有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国务院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问题,得到了人民的认可,树立了政府的权威。(3分)
7.多年以来,特别是“3·14”事件之后,**频频窜访欧美国家,一再拿所谓的“西藏问题”祈求别国干涉中国的内政,谋求所谓“西藏问题”国际化。
作为青年学生,面对**的分裂行径和法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我们怎样履行政治性义务?(6分)
答: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平等,坚决发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2分)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任何西化、分化我国的行径;(2分)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
现象进行斗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2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旱魃无情,大地干渴,西南地区数千万群众生产生活遭受严重影响。面对罕见旱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云南、广西、贵州、重庆、四川五省区市党委、政府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紧急调拨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全力抗旱,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初步成效。
云南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2月23日召开抗旱救灾万人动员大会,并适时启动抗旱一级应急响应,目标只有一个: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全省1249万人投入抗旱救灾,各级各部门下拨抗旱救灾资金27亿多元,较好地解决了440多万因旱新增缺粮人口生活,临时解决828万人和1890头牲畜饮水困难。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0年3月26日电(记者卫敏丽)记者26日从民政部救灾司获悉,近日,云南省民政、粮食部门决定在全省开展“抗旱救灾民政救助特别行动”,拟动用部分地方储备粮保障因旱生活困难群众的口粮供应,确保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材料三: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年3月26日刊文说,中国政府加大对军队、武警以及中央多个部门的调集力度,全力支持发生严重旱情的西南五省市区救灾。送往灾区的人力与
物力增加,彰显“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决心。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西南五省区市政府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做法的依据。(7分)
(2)结合材料分析中央及西南五省区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政府在履行什么职能?(6分)
9、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存在任何矛盾,这就需要人们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履行那些政治义务?(7分)
答:(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3分)
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4)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要遵循什么原则?(3分)
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3分)
10.某市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彰显城市特色,近日发出通知,将开展市树市花评选活动。评选活动采取自下而上、市民参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
(1)你认为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主要有哪些形式?(4分)
答:(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4分)
(2)请你从决策者和公民两个角度谈一谈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6分)
答:对决策者: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片面性。(3分)
对公民: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 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3分)(两个角度各写一点即可得全分,每点3分,共6分)
11、某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面临着以下问题: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率上升;10%最高收入家庭财产总额是10%最低收入家庭的30倍;多家化工企业严重污染环境,市民怨声载道;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社会秩序不稳定。该市政府坚持“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该市政府针对上述问题在网上公开征集市民意见,开展“市民论坛”活动,问计于民。
(1)该市政府问计于民的做法,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6分)
28.(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种做法体现了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政府保障了公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可以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③我国各级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种做法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6分)
(2)请结合政府职能就该市面临的其中两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①政府应加强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
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政府要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政府要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社会。(4分)(只要答出其中两条,且言之有理,即可给4分)12、2009年3月13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898名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等,大会共收到代表们针对医疗、住房、教育、安全、环保、“三农”等问题的数千件议案和批评建议。
(1)材料中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分别行使了什么职权?(4分)
答:(1)最高决定权和监督权;(2分)审议权、提案权和质询权。(2分)
(2)假若你是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行职责?(3分)答: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②协助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③依法履行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3分)
(3)材料体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些基本内容?(3分)
答: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由人民选出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③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3分)
1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简要说明上述原则对公民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要求?(8分)
答:①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履行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4分)②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4分)
14.2009年8月4日,国务院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中国农民年满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养老金的重大消息。新农保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助相结合,中央财政将补助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国家将选择10%的县(市、区)试点,然后全面推开。温总理说这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更是整个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
根据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重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12分)
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这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政府具有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了这一职能,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贯彻这一原则,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④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和利益的捍卫者,必须做到依法行政。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了这一观点,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每点3分)
15.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对政府行政
权力的制约与监督?(10分)
答:(1)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对政府行政权力进行监督。(3分)②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3分)③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4分)
(2)简要说明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8分)
答: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2分)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2分)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2分)②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政务公开。(2分)(主观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16.某中学学生王某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十字路口,但是,由于没有设置红绿灯和交通护栏,常常发生交通事故。为此,他找到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在人大代表的督促检查下,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设置了红绿灯和交通护栏,使这条“要命路”变成了安全道。
(1)上述材料中,该同学是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监督权的?(4分)
答:(1)该同学发现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向人大代表反映,一方面做到了勇于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又能够做到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4分)
(2)如果是你,你还可以选择哪些合法渠道反映这一问题,请设计至少4个备选方案(5分)
答:直接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给市长发短信;在政府网站上发帖;通过学校、家长反映给有关部门。(5分)
17.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2008年5月6日,法制日报视点版以《透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第一案》为题,报道了湖南省汝城县原自来水公司黄由俭、邓柏松等5位退休职工,因向县政府申请公
开有关政府部门的调查材料遭到拒绝而将汝城县人民政府告上法庭的消息。该县政府有关部门对原自来水公司改制情况出具的调查报告算不算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算”,黄由俭、邓柏松等5位退休职工说;不算”,县政府有关部门说。由此引发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的第一案。
(1)你对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是如何认识的?(12分)答:(1)政务信息公开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社会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2分)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化是由我国的政权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2分)实行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有利于实现各项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改善政府的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有利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化,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8分)
(2)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答:(2)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2分)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行使各项政治权利的同时自觉履
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6分)
18.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是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9分)
18.答:高度重视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3分)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并下发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分
19.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造福百姓。今年4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使最低收人阶层也能获得基本医疗卫生保障。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上述材料体现政府履行了什么国家职能?(2分)
答:履行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分)
(2)材料表明我国政府正走向服务政府。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怎样建设服务政府。(8分)
答:①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②政府要严格依法履行各种职能,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为群众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③政府决策必须反映民意,提高办事效率。(8分)
20、材料一: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30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也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近年来,北京地下水已经长期处于超采状态。北京市区的自来水供应也在逐年增加,已经接近供水能力极限。
材料二:2009年12月16日,北京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举行。北京市发改委负责人首先对本次水价调整进行了说明,指
出本次水价调整主要是提高了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全部用来建设北京水资源节约专项资金,用于节水技术和器具的推广,对节水的奖励和惩罚等,同时对低收入群体水费予以补贴。此次听证会共有25位听证代表参加。多数代表对水价上调表示理解,22位听证代表赞成涨价。北京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北京水价调整将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并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确保市民生产生活正常有序。从2009年12月22日起,北京居民水价每立方米上调0.3元(其中水资源费上调0.16元,污水处理费上调0.14元)。
(1)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政府是如何履行政府职能的(9分)
(2)请你设计本次听证会的代表(物价主管部门官员除外),要保证听证会能反映不同方面的声音。(4分)21、2009年里,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发表言论,曝光某些党政领导干部的不当言行。吸天价烟、戴名牌表,声称“节约点,喝茅台”、“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因网络曝光的官员都受到了严肃处理,网络问责、网络反腐的威力日益
显现。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背离事实真相,对某个人或组织所进行的人肉搜索与舆论“围剿”等不正常现象。
结合材料,说明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反腐败斗争应坚持的原则。(6分)22、2009年9——10月,上海市相继发生张军、孙中界两起“钓鱼执法”(上海某些区县的交通执法部门,为了创造罚款经济指标,招募社会上的不良人士充当诱饵,引诱私家车主上当,然后以暴力相威胁,采取强制手段夺取车辆进行执法)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上海市公安部门和检察机关成立了打击“钓鱼执法”的专案组,要求各曲线的执法部门,全面整顿,杜绝此类不良现象发生并做好事后的赔偿工作。同时,请广大市民积极提供线索,抓捕“钓鱼执法”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1)“钓鱼执法”违反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哪些具体要求?(6分)
(2)交通执法部门的这种“乱作为”,损害了公民的合法利益,你认为公民可以通过那些具体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6分)
(3)请你为交通执法部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几点建议。
(9分)
23.材料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公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稿,现予公布,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公开征求意见时间: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建议。
材料
二、云南、广西和贵州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给人民生活特别是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带来很大困难。灾区政府通过调整结构、推广抗旱技术,化解农业生产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灾民生活救助方案,加大对受灾群众特别是重点旱区困难群体的救助力
度,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参与民主决策?(12分)
答:(1)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可通过网络、电话、信函等形式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②专家咨询制度。专家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决策的分析论证.③教育部就《规划纲要(2010—2020年)》草案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是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决策。④社会听证制度。
(2)结合材料二说明灾区政府在抗旱过程中履行了哪些职能?(12分)
答:调整结构,化解农业生产难题是政府在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救助灾民生活,救助重点旱区困难群体,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是政府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推广抗旱技术是政府在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24.材料一: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按照规定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部分指出: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
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1)结合材料一,谈谈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答:(1)①我国政府机构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②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政府如何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答:①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公共服务。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③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第三篇:典型时政主观题
2017高考时事政治政治主观题精选
一、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是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永恒的高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①长征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③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党是怎样在长征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①真理在实践中得到认识和发现。经过长征,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和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②真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长征的胜利,使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③真理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经过过长征的千锤百炼,使党的思想不断成熟,为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提供了中坚力量
3、班级召开“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主题班会,请就中学生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列出发言要点。答案示例: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②脚踏实地,不怕艰险,团结协作,甘于奉献。
4、有人说,长征精神不过是一种求生欲望,是在有生命危险时给逼出来的精神,对现在来说已经过时了。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知识,对长征精神“过时论”加以批驳。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红军长征的年代过去了,但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全民族的广泛认同,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这一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长征精神“过时论”抹黑历史,误导国人,贻害无穷,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坚决抵制错误思潮。
5、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应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长征精神,尊重长征的客观事实,理解长征精神的本质,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时代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增强民族凝聚力。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用长征精神照耀新的长征路。
①传承长征精神,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②弘扬长征精神,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矢志奋斗。
7、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我们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8、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为高三学子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
示例:主题: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依据:意识能动作用;文化影响人。
9、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②红色基因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脉源泉。③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④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10.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12分)①必须充分认识到英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4分)
②学习英雄精神的实质,用英雄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英雄精神,发挥英雄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4分)
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英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英雄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4分)
二、精准扶贫
1、党和政府提出“精准扶贫”的政治学依据。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②体现了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分);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④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府职责的所在。(3分)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3分); ⑥有利于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分)
2、党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经济学意义。(14分)① 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4分)②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4分)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3分)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3分)
3、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扶贫开发中应如何履职?(12分)
答案一:人大代表:①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实际的精准扶贫的方案,并在人大会议上审议相关精准扶贫的议案,表决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决定。(4分)②行使质询权。对政府在扶贫开发开发工作的工作进行质询并要求答复。(4分)
③在自己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积极宣传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法律法规。并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关于精准扶贫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4分)(如果学生没有结合精准扶贫进行相应分析,每点只给2分)
答案二:政协委员: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关于精准扶贫方面的意见和要求,(4分)②积极提交精准扶贫措施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4分)
③就精准扶贫方面的工作、问题和落实情况对有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4分)(如果学生没有结合精准扶贫进行相应分析,每点只给2分)
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XX模式”对贫困地区脱贫的启示。(14分)①政府应实施宏观调控,制定乡村经济发展规划,为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找准定位。(3分)②应积极发挥财政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3分)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用公司经营,市场运作模式,发展乡村经济。(3分)④发挥多方市场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农户积极性,扩大就业,增加收入。(3分)⑤加快转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脱贫。(2分)
5、结合材料,说明该县扶贫致富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2分)+扣题分析(2分)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该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扣题分析(2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分)+扣题分析(2分)
三、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1、结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角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①道德模范彰显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的重要载体和道德滋养。②表彰道德模范活动,有利于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表彰道德模范活动,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有利于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④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2、互联网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①互联网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全新契机。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互联网促进了文化与资本的有机融合,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③互联网使选择、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颠覆了传统资讯生产的组织形式、传播途径,推动了文化内容形式创新,增强了文化创造活力。④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最大程度地超载时空的局限,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每点3分)
3、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10分)
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规范网络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国家的形象。(3分)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不断解决抄袭之风、网络盗版等问题,使文化产业在曲折中持续发展。(3分)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紧紧抓住“提升内容品质、积极打击盗版”这一促进互联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4分)
4、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孝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12分)
①辩证地分析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让孝文化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②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要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要赋予孝文化新的内涵,促进孝文化创新。(2分)③增加“民主”“平等”“法治”“公正”的元素,促使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2分)④营造孝文化的社会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崇尚孝道的社会风尚(3分)。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理解。(12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先进文化对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3分)②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可以不断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3分)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分)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和的核心和标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全民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力量。(3分)
2、分析X省通过开展“四德”(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生活依据。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四德”建设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②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四德”建设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文化塑造人的作用。(4分)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4分)
3、请你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国家: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教育。
家庭:家长要以正确的思想和言行引导、教育子女,及时解决子女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创作出版各类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未成年人读物和视听产品,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4、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开展道德模范等形式各样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处罚严重违背道德规范的各种行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到大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作道德报告会。认真落实大中小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形成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引导他们养成文明行为习惯。鼓励多推出一些文艺精品书籍、优秀影视剧和音像制品,并优惠或免费向大中小学生发行,引导广大青少年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加大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强力推进打击网络和手机淫秽色情信息、整治网吧、净化荧屏声频、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和出版物市场专项行动,净化文化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不道德行为的危害性。加大对道德模范的奖励评价机制建设等。
5、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阐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12分)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能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促进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分)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
6、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引导广人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10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指导人们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中能发挥积极作用;(2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2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引导人民群众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引导和保证。(3分)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引导人民群众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推动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分)
7、作为即将毕业的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4分)①掌握理论,内化于心,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2分)
②积极实践,外化于行,知行统一,积极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2分)
第四篇:文化生活典型主观题
文化生活典型主观题11.041、.《卖花姑娘》被誉为朝鲜五大革命歌剧之一。其作为朝鲜民族艺术的传世经典,成为接待来访的外国政要的保留节目,并在推动朝鲜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剧曾上百次出访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以其深刻的哲理性、思想性、艺术性成为世界歌剧中的杰作。《卖花姑娘》曾多次访问中国,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城市进行演出,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1)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2)中国和朝鲜开展文化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人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中朝文化交流可以使中国文化在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融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获得更为旺盛的生命力。中朝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有促进作用。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山东省政府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如下目标:到2010年全面实现20个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2015年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到2010年完成乡镇服务站点改造提升,40%的村服务点达到规范化要求;到2010年全省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或活动室;到2010年全省实现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到2010年全省一半左右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2015年覆盖所有行政村。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山东省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的依据。(20分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能够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③文化能够塑造人生。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能够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④有利于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近几年来,随着洋节的兴起,在许多青少年中年味越来越淡。但在许多国家中,中国的春节却越来越受到欢迎。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年味”变淡的看法。(12分)(2)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春节?(8分)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年味、年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交替而与时俱进。春节某些习俗的改变,顺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是必然现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因此,西方节日在国内盛行是正常现象。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以增强民族凝聚力。(2)传统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选择过春节的方式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
②对待传统春节,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4.2009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罗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文明观的理论依据。(10分)(2)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10分) 答案(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①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5.看漫画《引向歧路》,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漫画《引向歧路》的认识。
答案(1)漫画反映了文化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落后腐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漫画也反映了当前我国文化市场中存在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文化现象。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对人的影响。
②针对漫画所反映的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查处落后腐朽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青少年要提高对文化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主动选择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
6、在每年的国庆、春节等“黄金周”,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广东人长假消费的新热点。广州购书中心人头攒动,日均人流量超过5万人;定位合理的文艺演出大受观众追捧,中山纪念堂举行“金狮奖”经典木偶剧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肇庆七星岩、佛山祖庙、梅州客家民居、中山伟人故里,一个个文化
含量高的旅游景点无不游人如织„„这,不仅让众多文化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也让消费者尝到“花钱买品位”的甜头。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该省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提高该省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对该省社会发展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促进该省科技、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文化生产力水平。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促进该省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4)文化丰富人生。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从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要求学生欣赏、学唱“国粹”京剧。北京作为参与试点的地区,从新学期起将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并向中小学推荐了一批优秀的京剧传统剧目,如《抗金兵》、《将相和》、《苏武牧羊》等。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
(1)北京为什么要推荐一批优秀的京剧传统剧目进入中小学课堂?(8分)
(2)京剧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有人为了京剧的发展和创新提出用钢琴等西洋乐器代替京胡为
京剧伴奏;也有人认为钢琴属于西乐,与京剧不相容,坚决反对。你对这两种观点怎样评价?(9分)答案(1)京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京剧传统剧目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优秀的京剧传统剧目进课堂,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精神世界,增强青少年精神力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等。
(2)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观点一照搬外来文化,完全否定民族文化。观点二认为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抵制外来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钱老走了,但留下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以下是钱老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一些谈话片段:(北师大)附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培养了我的科学兴趣。
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
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
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
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看,钱老的上述谈话对你有什么启发?(20分)
答案(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结合实际,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创新中,要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需要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
(4)加强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相互结合,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
9.有专家认为,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依托,但过于偏爱和僵化传统“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会使广东文化成不了大器,很难有积极作用。我们要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必然要经历的两个过程。因此,实现岭南文化的创新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传统文化通过哪些形式传承下来?(4分)(2)在岭南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0分)
⑴文化通过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形式传承下来。(4分)
⑵① “古为今用”,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4②“洋为中用”,就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4分)
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2分)
10.有人认为:世界各国文化应该趋向统一,而不应保留什么多样性。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应当具有多样性。
(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世界才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嫦娥”工程是我国在发展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对引领中国科技和文化不断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0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分)
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能够培养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能够促进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分)
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分)
第五篇:经济生活典型主观题一
《经济生活》典型例题
(一)1、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民生保障,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要更加注重公平,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强调发展成果要“更公平”的惠及人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的直接的现实的意义与目标就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
(1)报告中加强民生保障措施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出收入倍增目标,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③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这些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⑤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国人民的体现。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让人们生活的更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缩小城乡差距,坚持共同富裕道路
④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发挥财政作用,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发挥税收作用,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2、(韶关二模)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根据材料三,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分)
②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的管理结构等优点。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分)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2分)
3、(惠州二模)材料二:2013年7月29日,广东省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提出在推动粤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不能乱、环境不能坏”两条底线,走出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材料三:《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从调研到出台历时半年多。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反复斟酌讨论,并吸收和继承了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根据实际明确了粤东西北地区12市各自的具体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使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粤东西北应如何坚守“两条底线”。(10分)
①完善分配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以维护社会稳定。(4分)
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分)
③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3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或“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4、(珠海一模)材料一截止到 2013 年上半年,我国微信用户超过4 亿户,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收入同比增长56.8 %,电子商务整体市场的规模达到5.4万亿元,增长38.5 %。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销量增幅都超过了25%。信息消费正在成为市场新的亮点和热点,信息消费正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增长潜力巨大、影响范围广泛、拉动作用持久的新型消费形式。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促进信息消费市场更好地发展?(10 分)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杠杆的驱动下,生产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刺激信息消费需求。(2分)
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分)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信息消费市场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2分)
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在财政和信贷方面支持信息消费,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规范信息消费市场中各主体的行为。(2分)
⑤消费者要求实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才能实现信息消费的可持续发展。(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①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
②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③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
5、材料二:某市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针对《决定》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提出要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已有100项行政审批项目被调整和取消;进一步清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抓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服务。
(2)材料二中某市的做法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启示?(10分)
① 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4分)②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分)
③要形成科学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服务。(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