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政府治理行为的回顾
乡镇政府治理行为的回顾
—以湘南为例
李万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推广,那种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已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了,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农村普遍建立了乡(镇)政府,这是农村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至今乡(镇)政府已经走过了26年的历程。
笔者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近二十年的干部,对乡镇政府发展历程及治理行为有着深刻的体会,本文通过对一些乡村干部地调查,回顾笔者所在地方乡镇政府的治理情况。
部门设置与乡镇治理
说到乡镇治理就不能不说到乡镇干部与部门设置,因为乡镇治理毕竟是乡镇干部凭借着一定的权力对农村进行治理的行为,三者密不可分。
一、乡镇部门设置的历程
脱胎于人民公社的乡镇政府除了对农民的生产由原来的直接领导为指导之外,其他的职权大多继承下来了,其部门的设置有着一个发展变迁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3年建立乡镇政府到1994年,这个时期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形势地发展,乡镇政府在不断增设职能部门,这个阶段乡镇的部门与权力配置比较合理,可以说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基层政府。80年代初由于乡镇政府尚处于初建阶段,农村的工作形势也不复杂,部门设置与干部配备也比较简单,一个部门就一个干部负责,有些干部一个人要负责两个部门,部门的负责人称为“员”、“助理”或者“专干”,如水利站的负责人叫水利员,民政办的负责人叫民政助理,计生办的负责人叫计生专干;主要有部门有党政办、财政所、民政办、计生办、水管站、农技站、财会辅导等部门,随着农村的工作形势地发展变化,又逐渐增设了国土所、文化站、城建办、劳保站、计生服务站(计生办的下级机构)等部门。
第二阶段:1994年至今,一方面是部门逐渐升格,负责人由“员”升为站长、主任,如水利员变成水管站站长、计生专干成了计生办主任;另一方面是,乡镇一些重要的部门或者一些部门的部分重要职权被县级的相关科局上收,如国土所、司法所、广播电视站等站所被上收,由县局直管;计划生育的执法权上收到法院、农村户籍管理权上收到派出所、民政办结婚登记的权力也被上收县民政局,从而使得乡镇部门由设置完整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局面,其拥有的职权无法应付日益复杂的农村工作形势。
二、当前乡镇部门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治理的影响
1、权力上收,责任却依然留在乡镇,缺乏相应职权的乡镇政府无力处置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治理的效果。
例如乡镇民政办为村民办结婚证的权力被上收,本来村民在乡镇民政办结婚证前要到乡镇计生办进行婚前检查,看结婚者是否已经怀孕,此举能有效地防止村民未婚先孕、未婚先生孩子等违法现象的发生,结婚登记的权力上收到县民政局之后,乡镇政府的计生工作少了一项有效的治理手段。
2、乡镇的部门设置与权力配置没有随着农村社会形势的发展而调整,致使乡镇难以应对新的情况,无法进行有效治理。
例如环保问题,2000年以前农村很少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现在这方面的问题却多起来,主要是一些不法分子在农村办一些污染大的企业,如办炼铅厂等。例如:有人在A乡的C村和D村交界处办了一家炼铅厂,村民出现了铅中毒现象,该乡政府非常重视这件事,立即向县环保局、县领导反映情况,谁知县领导在乡政府的报告上批复要乡政府自行组织力量处置这个问题。没办法,乡政府只有下通知要炼铅厂停产,同时与供电所协商,剪了炼铅厂的电线。由于炼铅厂又接好电线时断时续地生产,村民很不满意,不断地到上级有关部门上访,并以不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来要挟乡政府拆毁该炼铅厂,其实乡政府并没有环保的执法权,也管不了供电所,无法达到村民的要求,但村民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心目中,乡政府是有权力解决这个问题的,肯定是有领导得了老板的好处而有意袒护,一下子流言四起,乡政府的领导有苦难言,处于两难境地。
3、该淘汰的部门没有淘汰,影响了乡镇政府对乡村的治理。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职能已经弱化,社会需求趋于消失的部门仍然存在,其人员都是在编的,这种部门的存在,浪费了乡镇本来就不多的治理资源(财力与人力)。如乡镇农机站,一年到来无非是协助县农机局下乡收几次农用车辆的费用,这样的部门完全可以撤销,其职责可以合并到其他的部门去;二是一些部门职责重叠,不好开展工作。例如在2001年的乡镇体制改革中,设立了农业办,原来的设计是以农业办代替农技站、农机站、畜牧站,从而达到精简机构与人员的目的,但这种简单地把部门职能、人员合并的改革方式,既不好对应县级的各职能部门,又不便于在农村开展工作,于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又走回了老路,原有的部门如农技站、畜牧站、农机站依然存在,农业办也没有撤销,于是在农技站、农机站、畜牧站之上又多了一个管理层次,本来乡镇就有一个副乡镇长管农业,用得着再设一个农业办主任来管农业吗?这样一来造成了权力交叉、分工不明的弊病,遇事互相扯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果。总之,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乡镇的部门设置不合理、残缺不全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乡镇的治理效果。
乡镇干部与乡镇治理
乡镇干部是乡镇治理行为的主体,他们的素质、数量与手中掌握的权力直接影响乡镇治理的成效。笔者的父亲在人民公社当了多年的炊事员,对乡镇干部与乡镇治理的关系,他给我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同样的菜、同样的配料,不同的人做出的菜,味道是大不相同的。有的菜味道太差,让人吃不下去;有的菜味道一般,勉强能吃下去;有的菜味道特别好,让人吃了还想吃!”这话很有哲理,笔者在近二十年的乡镇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不同素质的乡镇干部产生的治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一、乡镇干部的来源与素质:对于乡镇政府所需要的人才来说,素质与来源密不可分,因为当好一个乡镇干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熟悉农村、了解农民。从1983年底农村重新建立乡镇政府至今的26年时间里,不同时间段乡镇干部来源的情况是不同的,不同途径来源的乡镇干部由于文化程度、农村工作经验、人生经历等情况的不同,产生的治理成效也是大不相同的。
1、从农村中招聘的乡镇干部:从1984年到1992年实行从农村中招聘乡镇干部的政策,其做法是县里通过考试的方法,从农村中招聘一些有文化的青年到乡镇当干部,实行三年一聘。招聘干部来源于农村,他们在农村长大,从学校毕业回家后又在农村劳动了几年,对农村是相当熟悉的,同时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父母、兄弟姊妹都是农民),这些人当上乡镇干部,很快就能胜任工作。因为是招聘干部,担心工作不努力会被解聘,因此工作特别能吃苦、为人处事小心谨慎,工作颇有成绩。这批人除了少部分人被解聘外,其他的人最后都转了正式干部,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成了县、乡各部门的骨干力量,招聘干部在乡镇治理中是比较有成效的。
2、大中专毕业分配的乡镇干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在县级部门对大中专毕业生的需求逐渐饱和之后,大中专毕业生开始分配到乡镇工作,这些人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综合素质都较好(那时能考上大中专学校的人较少,是精英教育),而且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农村,熟悉农民,经过多年的锻炼,他们是当今中乡镇的中坚力量。他们当乡镇干部,给乡镇治理带来了新的观念。
3、从村支书、村主任中直接录用的乡镇干部:停止从农村中招聘乡镇干部之后,有关部门就出台从村支书、村主任中直接录用乡镇干部的政策,这是不用考试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条件也是比较宽松的。这种来源的乡镇干部有利之处是由于他们长期在村干部的位置上工作,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但他们由于长期局限于一村一乡,视野相对狭窄,文化素质也不高,虽然当了乡镇干部,但他们的工作方法与思路依然停留在村干部的时代,不可避免地把一些落后的观念与做法带来了(虽然有时这些做法很有效),对乡镇治理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
4、考公务员的乡镇干部:2000年之后,大学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了,大学生当乡镇干部的途径就只有通过考公务员了。这些人大多数出生在80年代之后,他们当中有不少城里来的人,就是从农村中读大学考上乡镇公务员的,其生活经历也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艰苦的农村劳动地磨练,不那么熟悉农村,他们还有个成长的过程,对乡镇治理还没有多少新的创建。
5、凭关系进乡镇当干部:说句不客气的话,也就是“走后门”当上乡镇干部的。90年代中期以后,乡镇政府进人的规矩被破坏,只要乡镇党委书记同意,无论是农民、还是是下岗工人,都可以进入乡镇当干部,通常的方法是:先做临时工(关系硬的人直接招工或者招干)——招工或者招干(一般属于没有编制的超编人员)——提拔为副科级领导,从而获得公务员编制,这类干部目前约占乡镇干部中的30﹪,这种来源的干部大多素质不高,但由于自恃有后台,优越感很强。这类素质的干部你能指望他产生较好的治理效果吗?
二、乡镇干部的数量: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乡镇干部人数(无论是领导职数还是一般干部)是比较合理的,从90年代中期开始膨胀,一是因为部门升格带来的人员增长,部门负责人由“员”改称为站长、主任,如水利员变成水管站站长、计生专干成了计生办主任,这可不仅仅是称呼的变化,有了站长就会有站员、有了主任就会有办事员,如此一来人员剧增;二是进人秩序混乱带来的人员增长,凭关系进乡镇当干部愈来愈多;三是领导干部职数设置过多。例如A镇由1984年的15名干部到现在的113人,Y乡由1990年的14名干部到现在的41名干部。俗话说:“龙多不治水”,这话确实有道理,乡镇干部人数多了,治理效果反而差了。因为原来一个部门一个人负责,无人可推,必须自己把事情做好,也有相应的权力把事情做好,现在人多了,内部矛盾也多了,内耗严重,治理效果自然不好了。
乡镇治理的内容与方式、方法
一、治理内容:全面负责
从文化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到招商引资、经办乡镇企业,从农业生产、计划生育到村民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出现的纠纷,甚至是夫妻俩打架闹矛盾,乡镇干部都得管,可以这样说,乡镇区域内所有的事都是乡镇治理的内容,正如有的干部说的那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乡镇政府事事有份。”
在农业税取消以前,乡镇治理的主要内容是收粮、收款、计划生育,因为这不仅是县政府下达给乡镇政府的硬任务,不完成任务会被“一票否决”,而且向村民收粮、收款任务完成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乡镇政府的切身利益;在农业税取消之后,乡镇治理的内容主要是计划生育、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二、治理方式:干部驻村、部门分治、分组专治
1、干部驻村:有的乡镇也叫包村。其具体做法是乡镇党委、政府把乡镇干部安排到各村驻点。驻村的干部人数各个时期不同,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由于乡镇干部人数少,一般是一名干部驻一个村,甚至一个干部驻二个村,九十年中期以后,乡镇干部人数急剧增加,驻村的干部自然多起来,小村一般都有二名干部(一名乡镇领导,一名普通干部),大村多达3—4人。驻村内容:村里所有的事无所不包,如村里的农林水事、矛盾纠纷调处、农村党支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种种工作。
驻村模式的变化:80年代至90年代,驻村干部对村里的事无所不管,在村里,驻村干部的权威高于村支书、村主任。进入2000年后,随着基层民主地不断扩大,村干部权力意识大为增强,村子内的事由村支书、村主任自主管理的多了,他们不愿也不让驻村干部管理得过于具体,同时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干部与村民接触的机会也少了,这样一来,驻村干部的权威大减,有时候甚至只起上传下达的作用。
总的来说,驻村这种乡镇治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也是乡镇政府与村民联系的一个有效办法,只不过应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其一些具体做法而已。
2、部门分治:乡镇政府设有党政办、财政所、综治办、民政办、企业办、统计站、经管站、国土所、广播电视站、司法所、文化站、计划生育办、城建办、劳保站、水管站、农机站、动物防疫站、林业站、学区等各种部门,通过各种职能部门对相应的工作进行治理,为村民提供服务。部门治理离不开驻村干部地支持,一些部门的工作会分解到各村,由驻村干部负责完成。例如民政办的灾情统计,就是由各驻村干部统计好本村的情况再报到民政办汇总。
3、分组专治:一些重要的工作,仅仅靠驻村干部、部门干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乡镇党委、政府就安排一些干部组成一个工作组来进行治理,从人力、物力给予保障。乡镇主要有计生组、政法组、农业组、企业组等。
三、治理方法:从粗放管理到以人为本、从人治到依法行政 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乡镇干部注重的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却不尊重农民的合法权力,实行的是“命令—服从” 的模式,干群关系比较紧张; 2000年以后,这种人治方法在逐渐地向依法行政转变,乡镇工作也开始以人为本,注重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了,干群关系大为改观。但是现在乡镇治理中也存在一个令乡镇干部困惑的问题:乡镇政府做到了依法行政,村民不遵守政策法律的现象却多起来,那种人治的老办法不敢用,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的新办法又不管用,如何使村民遵守政策、法律成了个大难题。这里以计划生育为例: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就采取了“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治理方法,在这种狂风暴雨式的做法中,延续了几千年的、在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思想逐渐被打破。平心而论,如果没有这种强制手段,这个时期不知要多生多少孩子,农村人口可能根本无法控制,对于国家来说,无异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这种人治的方法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种工作方法,也确实影响了干群关系,乡镇干部的形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90年代中期,出台了“七不准”的政策,乡镇的计生执法权被上收到县法院的计生法庭,而计生法庭那几个人不可能对一个县的计生对象执法,于是农村中超生、不按计划生育的现象又多起来,但乡镇政府对此却是一筹未展,连县里的文件都公开承认,计划生育陷入了 “有法律却无办法执行”的怪圈。
四、乡镇治理存在的问题
1、“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前乡镇领导提拔过快、调动频繁,一些乡镇主要领导缺乏所必需的农村工作经验,导致乡镇治理效果不好;另一种情况是乡镇政府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例如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不懂农业,农业办主任也没有学过农业,农技站的编制缺额时招考的对象并不要求是否农业院校毕业,考农技站的人只是为了解决编制问题,并不懂农业,不热爱农业;还有管政法工作的领导没有学过法律„„这样的干部配备方式,能指望有好的治理效果吗?
2、乡镇主要领导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了乡镇治理效果
现在的乡镇党委书记很少能当满一届的,少的一、二年,多的三、四年便会调走,谁都想在自己短暂的任期内做出成绩来,以求得到上级领导地赏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如提拔重用、进城谋个好位子等。为了尽快出成绩,多是搞些政绩工程,至于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利就不会管了;对治理中潜在的危机,尽管已经看到,但只要自己在任时不会爆发,就不会去管,结果几年之后引发大的治理问题。
3、乡镇治理的方式没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现在的农村变化很大,尤其是村庄的变化更大,一些原来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村的村民有因为经济富裕、自然灾害等种种原因纷纷搬迁到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市居住,集市由原来的一个村变成几个村居住的地方,小城镇有了很大的发展,村民的就业方式(不再依靠种田为生,而以打工、做生意为主)、公共产品需求都发生了变化(聚居的人多了,社会治安也复杂了,原来在本村容易解决的饮用水、垃圾处理等事情都成了难题。),但乡镇依然沿用原来驻村的方法治理,效果自然不好。
几点建议
一、按乡镇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设置部门,同时配备相应的职权,使乡镇政府有能够处理好本区域内各种事情的权力。
二、规范干部来源渠道,杜绝“开后门”进乡镇当干部的现象,从而保证干部素质;严格控制干部人数,合理配备不同专业、来源的干部;提拔到乡镇任职的领导干部要具备一定的农村工作经历。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好的治理效果。
三、乡镇治理的方式要跟上时代的变化,随着农村形势的变化(也即治理内容的变化)而改变治理的方式、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人民政府
第二篇:乡镇政府关于严格治理六乱通告
xxx镇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治理“六乱”通告
为进一步强化我镇环境卫生和镇容镇貌管理,创造整洁优美的镇容和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针对我镇规划区乱丢(扔)、乱倒、乱吐、乱贴(画)、乱停、乱放(以下简称“六乱”)等突出问题,根据《xx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xx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xx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及相关法规规定,特制定本通告。
一、城区及镇规划区范围内(含河道、广场、公共场所、公共绿地、主次街道、商业网点,下同)严禁乱倾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须用塑料袋封装,按规定时间放到规定地点;施工中产生的渣土、建筑垃圾需要排放的,应按指定地点排放;违者依据《xx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四款规定,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严禁在城区及镇规划区范围内随地吐痰、便溺,乱丢烟蒂,乱扔果皮、纸屑、纸钱、包装品及其它废弃物,严禁在建筑物、室内、构筑物或车辆内向城区街道吐痰和抛弃废弃物。严禁在城区道路、广场、绿地等露天场所烧纸、焚烧垃圾和树叶等物品。违者依据《xx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处以2元以上10元以下的罚款。
三、设置户外广告(含广告栏)、牌匾、宣传栏(板)、标语牌、霓虹灯、灯箱、路标、标志、画廊、橱窗门面等,应位置适当,文字用语准确、书写规范、内容健康,造型美观并与周围建筑和景观相谐调。单位和个人发布信息应到指定的公共信息栏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区及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和其它设施上张贴、悬挂、刻划、喷涂经营性张贴物和各类有碍镇容的字、画及“野”广告等。违反规定的,依据《xx市严禁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广告、通知、宣传品等行为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和《xx市市容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视情节对单位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四、严禁单位和个人将车辆停放在城区及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人行道上,违者依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和《xx市市容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对摩托车和非机动车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其它车辆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人行道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五、严禁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占用城区及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人行道和车行道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违者依据《xx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拆除搭建的建筑物、构筑物,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强制清除或者拆除,并没收其堆放的物料等物品。
六、严禁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占用城区及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主次街道、人行路、门市网点门前等处设摊经营和兜售物品,违者依据《xx市市容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视情节处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七、以上行为,由镇执法大队,工商所、公安部门(xx市执法局、工商局、城乡建设管理局协助)负责查处工作。在执行公务时,相对人阻碍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以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行政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治理过度医疗行为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治理过度医疗行为
汇报材料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文件关于治理过度医疗行为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看病贵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经院务会研究决定,在我院开展过度医疗行为治理活动。现将全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了以韩院长为组长、宋院长、张院长、蔡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及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治理过度医疗行为工作领导小组。由医务科负责治理过度医疗行为的日常工作。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确定了治理过度医疗行为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即通过这项活动的实施,有效遏制我院各临床科室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违规收费等过度医疗行为,减轻广大人民群众医药费负担。力争使各项工作指标控制在县卫生局所要求的范围之内。
三、具体做法:
(一)按照市县卫生局的要求,严格实行了首诊负责制。要求各临床一线医师科学合理判断病情,严格掌握住院指征,属于普通门诊治疗的病人禁止安排住院治疗,杜绝小病大治、住院检查及挂床等违纪违规问题发生,切实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
(二)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强了中医药工作,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简、便、廉、验的独特作用,各临床科室均成立了中医综合 治疗室,对中药开方医师每付药补偿一元,提高了中医治疗率,特别是适宜技术应用率,有效解决了患者看病贵的问题。
(三)将治理过度医疗行为纳入院长行政查房工作,建立并实施了院长值周工作制度,通过院长行政查房及值周工作,加强了对运行病历中滥用抗生素,不合理用药、重复用药,重复检查、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行为的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院内通报批评,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月考核工作,与奖金发放进行挂钩,对相关科室进行了经济处罚。
(四)将治理过度医疗行为纳入月质量分析评议会,作为月质量分析评议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查找过度医疗的原因及症结,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及措施,处罚了一些科室及临床医师,并将治理过度医疗工作纳入科主任管理及考核指标之一。
(五)加强了处方点评工作,每月奖金发放前,由医务科牵头,药剂科负责组织实施,进行处方点评工作,通过处方点评,对发现的大处方、重复用药处方,搭车处方,滥用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处方进行汇总通报,并直接处罚到开方医师,提高了对药品使用的监管力度,有效地遏制了过度医疗行为。
(六)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关措施,严格抗菌素使用品种数量,使其不超过35种。打击药商促销药品行为。一旦发现药品促销线索,立即停药。加大高值耗材采购使用监管力度,杜绝虚假回扣行为。对于违规使用高值耗材料的有关医师及科室从严进行了处理。
(七)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医务人员“八个排 队”工作制度,并将排队结果进行公示,在院务会上进行通报,对相关医师加大了经济处罚力度,成效明显。
(八)执行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互认内容包括:对一级医院(包括未评定等级)常规检查,对二级以上医院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认可,避免了重复检查,有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通过监管,提高了我院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CT、超声、核磁等大型功能检查阳性率大于75%,生化检查阳性率大于80%。
(九)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医疗收费价格,规范医疗收费,禁止分解收费、比照收费和重复收费。对服务项目和价格进行公示,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私收费的有关科室及人员按我院管理制度进行了严肃处理。
通过以上做法和措施,使我院治理过度医疗行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理过度医疗行为过程中发现难度较大,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增强责任意识、继续加大检查、管理及处罚力度,全年累计处罚金额1万元以上,同时进行正面引导,扩大宣传,使得我院的治理过度医疗行为工作成绩得到巩固和进一步提高。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医务科 2017年12月20日
第四篇:2月份行为治理总结
掘进五队二月份人员行为治理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矿井人员行为治理工作,规范人员行为,强化现场管理,真正做到超前预控,现将2月份本队人员行为治理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干部抓“三违”情况
2月份我队全月“三违”22人次,董建波班5次,刘红兵班7次,康如栋班5次,裴中义班3次,其他2次。
不规范行为17人次:董建波班4次,刘红兵班5次,康如栋班2次,裴中义班6次。
二、“三违”人员违章分析 1.从违章时段分析
上旬6人次,中旬12人次,下旬4人次。其中甲班9人次,占总数的41%;乙班6人次,占总数的27%;丙班7人次,占总数的32%。从统计数据上来看,甲班的违章人次较多,主要原因夜班劳动时间长,人员的精神状态不佳,作业人员的行为、安全意识有所放松,有钻空子的思想,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要利用甲班班前会强调夜班特别是后夜班以及薄弱时间段的安全 注意事项,确保在薄弱时间段的安全生产。
2.从违章地点分析
其中工作面17起,占总数的77%;皮带头2起,占总数的10%;其他方面3起,占总数13%。总体来看工作面违章的起数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工作面人数多,作业时间长,工序复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工作面的监察力度,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各个工种的岗位操作要领和危险源辨识,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标准作业。
3.从违章类型分析
本月共查出各类违章22起,其中支护类9起,通风类2起,劳动纪律方面2起,机电类5起,其它类4起。
4.从违章结构分析
三员两长违章16次,占总数的75%,主要原因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面违章作业,作业工序不规范,作业行为不规范,处理隐患不及时,现场管理不到位等;普通职工违章6次,占总数的25%,主要原因违章作业,个人行为不规范等。
三、行为治理整改措施 本月三违有22次,习惯性三违有5次,一般违章17次,不规范行为17次,现场已进行纠正处理。
一、违章分析
共性专业4次,支护专业9次,机电专业5次,通风专业2次,劳动纪律2次。
共性专业:工作面超挖2次,压风无风2次。
支护专业:不及时紧固2次,锚杆外露长2次,锚杆失效未补打3次,联网质量差2次。
机电专业:机尾护罩变形不处理1次,皮带缺托辊1次。潜水泵被淤泥堵塞1次,掘进机缺油运行,皮带机尾跑偏不处理1次。皮带减速器风叶烂1次。
通风专业:不开喷雾1次,风筒超距1次,巷道浮煤不及时清理2次。
劳动纪律:早升坑2次。
二、整改措施
1、工作面超挖2次,压风无风2次。
整改措施:现场管理不严不细,未按有关规定操作,三员两长责任意识不强,安全认识不够高。严格要求职工遵章作业,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工作,杜绝违章作业。跟班干部和班长在施工中加强巡查,在现场管理、支护质量方面加重处罚力度。
2、不及时紧固2次,锚杆外露长2次,锚杆失效未补打3次,联网质量差2次,站在截割头上摆动掘进机1次。
整改措施:锚杆打设紧固不及时,未按作业过程中规定的执行,支护质量不保证,给工作面作业人员带来危害。工作面锚杆打设完,要及时紧固。保证支护质量,工作面联网要按标准,使用14#铁丝双股联网丝,联网间距《200mm,拧紧不少于3圈,将多余 的铁丝抹倒方向朝煤帮,严禁站在掘进机截割头上作业,掘进机停机切割头落地,盖上护罩,停机闭锁。
3、机尾护罩变形不处理1次,机尾护罩变形不处理1次,皮带缺托辊1次。潜水泵被淤泥堵塞1次,掘进机缺油运行,皮带机尾跑偏不处理1次。皮带减速器风叶烂1次。
整改措施:职工施工时,不能图快,产生轻视安全的心理,拉完机尾后,机尾护罩使用好,发现变形要及时修整,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和安全监督,加大安全教育落实,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拉完机尾及时完善托辊,掘进机接班后跟班队长负责检点,发现缺油、缺托辊一次扣30分,机尾跑偏不处理,发现一次扣班组长30分,皮带减速器风叶进行了更换。
4、不开喷雾1次,风筒超距1次,皮带机尾浮煤不及时清理2次。
整改措施:加强一通三防管理,使用好喷雾,冲洗好巷道。风筒超距,工作面施工,风筒要随工作面跟进,超距后,要及时吊挂,以免瓦斯报警。皮带机尾浮煤,拉完机尾好跟班队长安排专人负责清理。发现未清理一次扣30分。
5、早升坑2次。
整改措施:在劳动纪律上加强管理,以后再发现早升坑,跟班队长、班组长负连带责任一并处罚,每人扣50分。
四、下月人员行为治理工作安排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存在侥幸心里,引导职工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规范作业。重视职工现场施工时的行为规范,约束其按章作业,杜绝胡干蛮干,现场监管人员应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制止此类违章行为的发生。并进行现场教育,使其明白有什么危害性,汲取什么教训,以后应该怎么做都知道,保证安全生产。对于屡 教不改的应从严从重处理,发生频率比较高的行为应加强宣传教育和处罚力度,力争杜绝此类行为。总之,在三违管理上要从严管理,加强日常培训教育,严肃处理违章人员。下月工作安排:
1、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巩固业已取得的行为治理成果,找出上月主要问题,制定专项措施,重点问题,重点打击,二月的行为治理主要抓顶板管理方面,割伪顶、一掘两锚空帮、空顶距。
针对工作面左手帮成型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左手帮煤软,掘进机割煤进刀大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容易发生滚帮煤伤人事故,针对这种情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提醒掘机司机割煤时少进刀,尺寸不够时人工拿洋镐和风镐进行处理,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并且让验收员严格考核。
伪顶现象,上个月施工过程存在托伪顶现象,主要是由于工人存在懒惰心理,如果进行挑伪顶作业会导致有一根帮锚正好打在石头上,不能使用风煤钻打设,必须使用风枪施工,从而增加工序和劳动强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队干部要加强管理,对职工进行教育,每隔50米打设一个10米深的钻孔,观察顶板岩性,确保锚杆要锚在岩层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使用掘进机一掘两锚作业时,要加强空顶距、空帮管理,割完煤后验收员负责量好空顶距离,严禁超空顶、空帮作业,确保工作面支护到位,发现一次扣掘进机司机200元。
提高对皮带管理的重视程度主要对皮带浮煤小帮清理不及时、皮带跑偏、皮带保护安装位置不对等问题进行处理,掘进机油箱油位的管理。
2、从严治理,重拳出击。针对屡教不改,重复出现的问题,要结合相关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绝不手软,必要时,住队部学习班,不予支付工资。
3、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加强职工五排查,尤其对于喝酒上班者、思想不在工作状态者,严禁下井作业,目前,我队职工整体安全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由不足,需加大培训力度,下月利用班前班后会、周二安全例会,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事故案例、新标准学习,使职工从根本上认识到按才是重中之重,进而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
在3月份以及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认真开展好行为治理活动,寻问题、找差距,落实整改好各方面问题,坚决把行为治理工作抓好,抓到实处。
二月份人员行为治理总结
掘进五队
2018年2月
第五篇:如何治理拉票行为心得体会
如何治理拉票行为心得体会
坚决治理拉票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环境,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如何治理拉票行为?笔者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为什么会出现拉票行为?二是怎样才能从根子上杜绝拉票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拉票行为?因为简单以票取人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地方不注重分析民主推荐结果,把“民主推荐”等同于“民主选举”,将得票情况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唯一指标,使干部考察考核、酝酿、讨论决定等环节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甚至还有个别单位为了消除争议、平衡关系,随意简化干部任免程序,搞“一票定结果”,在民主推荐后,便不讲条件,不经考察,直接将得票数最高的干部提拔使用。
怎样才能从根子上杜绝拉票行为?必须坚持不简单以票取人。即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既要将民主推荐票数作为重要依据,又不能作为唯一依据,要辩证、客观地分析民主推荐测评得票结果,准确把握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不仅仅因为谁的票多就选谁,使选出来的干部是群众真正公认的干部。
首先,需要建立民主推荐得票结果甄别机制,提高“透过票数看清民意”的能力。建立投票结果综合分析制度,将民主推荐结果进行深入具体分析,做到“四个结合”:把得票结果同历次推荐测评情况相结合,同近三年的考核情况相结合,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同平时了解到的干部情况相结合,认真鉴别投票结果反映民意程度。
其次,需要建立干部任用比选机制,多角度、多层次地优选干部。什么是比选?就是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将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均纳入比选范围,好中选优,优中选适,择优任用。要广泛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的选人办法,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拟任人选进行比较和甄别,有效防治民主推荐环节出现的问题和疏漏。
当然,不简单以票取人需要加强监督管理,明确界定实施不简单以票取人的条件、依据和范围,完善不简单以票取人的操作程序。否则,不简单以票取人的机制就会被乱用、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