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红十三军精神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时间:2019-05-13 03:2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弘扬红十三军精神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弘扬红十三军精神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第一篇:大力弘扬红十三军精神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大力弘扬红十三军精神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80多年来,红十三军的英勇斗争事迹和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永嘉人民继往开来,勇攀高峰,谱写了一曲曲英勇奋斗的英雄赞歌,推动永嘉实现了一次次的历史跨越。

那是一段血与火的记忆。1930年初,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在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同志亲自关心指导下,红十三军正式成立。作为中央军委列入正式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红十三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浙江最早创建的工农革命武装。红十三军组建后积极改编和扩大武装力量,主动向敌人开展攻势,取得了丰硕战果。红十三军全盛时期共有6000多人,斗争旗帜在浙南各县高高飘扬,足迹遍及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地区的20余县,攻丽水、战平阳、克缙云、占乌岩,浴血奋斗四年多,大小战斗百余次,一千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十三军的革命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当地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农村封建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国民党“围剿”中央根据地的兵力,在广大群众中宣传了党和红军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为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起到了奠基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红十三军的历史已经成为浙江党史、中国工农红军斗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革命斗争事迹将永存史册。

这是一座血染的丰碑。红十三军的革命斗争历史,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培养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红十三军革命精神不仅是红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息息相通,成为革命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当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重温红十三军的斗争历史,追思先烈的丰功伟绩,就是要继承和弘扬红十三军革命精神,以此激励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弘扬红十三军革命精神,就要坚持敢为人先、顽强拼搏,努力推动永嘉科学发展。永嘉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80年前,面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农村封建势力的残酷压迫,英勇的永嘉人民率先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他们面对强敌不怕牺牲,面对艰难顽强拼搏,将革命的火种传遍了浙南大地,抒写了不朽的历史篇章。红十三军革命精神,是留给永嘉人民的宝贵财富。80年来,永嘉人民继承和弘扬红十三军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1956年,永嘉首创包产到户,开创农村改革之先河;1983年,创立桥头纽扣市场,成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改革开放后,积极探索和实践“温州模式”,勇当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先行者和探路人。特别是近年来,永嘉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获得“中国泵阀之乡”、“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乌牛早茶之乡”等7张国字号金名片,拥有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38枚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中小城 市综合实力、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双百强”县。当前,永嘉正处在深入实施“产业转型提升、瓯江北岸城市带建设、生态优先发展、先进文化引领”四大战略举措、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我们将继续弘扬红十三军革命精神,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努力开创永嘉科学发展新局面。

弘扬红十三军革命精神,就要坚持敢于担当、不畏艰险,努力破解永嘉发展难题。当年,红十三军将士心怀理想,肩负使命,不畏艰难,勇于牺牲,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带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彰显了我们共产党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面对历史使命敢于担当的革命胆略,一直激励着永嘉人民英勇奋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自然资源贫乏、产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全省最多的困境,永嘉人民迎难而上,艰苦奋斗,1996年在全省率先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20年前,在历经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危机后,永嘉深入实施质量立县战略,以“凤凰涅槃”的勇气,重塑诚信体系,报喜鸟、奥康、红蜻蜓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迅速崛起。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永嘉人民上下一心,沉着应对,转危为机,继续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层次不高,要素制约比较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山区发展任务繁重;社情民意复杂,社会管理压力很大,等等。面临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红十三军敢于担当、不畏艰险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神圣使命,切实增 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勇于承担责任,以锲而不舍的毅力、克难攻坚的胆识、一往无前的勇气,努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推动永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弘扬红十三军革命精神,就要坚持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努力为永嘉人民谋福祉。心系群众、无私奉献,这是红十三军先烈的高尚情怀。红十三军将士们在斗争岁月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其目的就是为天下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支军队,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丧失民心,也会失去生命力、战斗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深刻理解红十三军的精神实质,继承和弘扬红十三军无私奉献的品格和始终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努力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要始终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勤政廉政,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事业,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满意度。要本着对欠发达地区的深厚感情,不断加大帮扶力度,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楠溪江生态经济,切实帮助欠发达地区人民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共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第二篇: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兰考县的辅导报告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已经全面展开。根据要求,领导干部要建立联系点,进行指导、辅导。这次我把兰考县确定为自己的联系点,主要是考虑到,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过的地方,是伟大的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是一个政治优势突出的知名县城,同时也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县,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沿着焦裕禄同志的足迹,发扬焦裕禄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把兰考建设好、发展好,是摆在兰考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开封市委、市政府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责任。这两天我安排有关同志来兰考进行了初步调研,摸了摸情况。今天来到这里,主要是想以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题作辅导报告,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正把焦裕禄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这次是我第三次到兰考。刚到河南工作不久,我就来过兰考调研,来之前通过宣传焦裕禄同志事迹的材料和电影,对过去的兰考有所了解,是怀着对焦裕禄同志的崇敬和对兰考的新奇这两种心情而来的。来了以后看到,现在的兰考林茂粮丰,城乡面貌变化很大,印象中“风沙弥漫”的景象已荡然无存,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感到,兰考还是一个落后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百姓家底还不够殷实,与我省许多地方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还是慢了一些,有些落伍了。对兰考的发展,我当时提了几点要求,核心是要发扬焦裕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开拓进取,尽快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在2005年1月我省“两会”期间,我参加了开封代表团的讨论,提出弘扬焦裕禄精神要把握“一个本质”,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就是要牢牢把握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增强不怕困难的昂扬斗志、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为民造福的公仆意识、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200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再次

来到兰考进行视察,我陪同前来,瞻仰了焦裕禄纪念馆,深入企业和农村进行调研,主要是看了小麦生长和木材加工企业,长春同志明确指出,兰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因为焦裕禄精神对广大干部群众发挥了激励和鼓舞作用,但兰考现在发展得还不够快不够好,要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快发展。我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很受教育。这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联系兰考,使我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与兰考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交流接触,更深入地了解兰考的情况,与大家共谋兰考科学发展大计。可以说,我是为弘扬焦裕禄精神而来的,是为兰考科学发展而来的,是为兰考的进步和繁荣而来的。

兰考发展条件确实不太好,一是没资源,二是基础差。但我省像兰考这种情况的县还有很多,其中不少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迅速增长,关键是有一种精神,就是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不甘落后、不怕困难,勇于创造、勇于奋斗。比如我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长垣县,现在民营企业星罗棋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建设很有一番现代化气派,起重机械、卫生材料、防腐蚀、饮食烹饪等支柱产业不仅在我省乃至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一个残疾人在卫材行业打出了一片天地、占据全国市场的较大份额,一位农民创办的民营医院发展水平不仅在我省而且在全国都是少有的。长垣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靠的就是解放思想、敢闯敢干。而兰考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从前几天有关部门受我指派调研的情况看,部分经济指标增幅较快但基数偏低,工业特色比较明显但规模较小,农业产值规模较大但效益不高,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但相对滞后。他们认为,制约兰考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底子薄,发展起点低。现在虽然也有了一些新产业,但主要支柱产业还是焦裕禄同志当年打下的基础。二是思想观念落后,干事创业劲头不足。重农轻商、故步自封等小农意识依然严重,小富即安、穷家难舍、安贫乐道、满足现状等懈怠心理依然严重,存在长期吃贫困县补贴养成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三是工作作风不紧张,行政效率不高。谋发展、谋事业、干事业、创事业热情不足、缺乏思路和方法;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的懒散状况和畏惧心理,以及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普遍存在,组织干部群众到外地考察,“听了不信,看了不服,回

来不干”。四是领导班子思想解放不够,创新精神不足。这些问题和原因对不对,希望兰考县委、县政府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做好分析检查。

为了使学习实践活动既按照中央要求又突出各地特色,卓有成效地开展,这里,我着重就弘扬焦裕禄精神在推进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谈几点意见。

一、焦裕禄精神是宝贵财富,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四十六年前的冬天,焦裕禄同志肩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来到内涝、风沙、盐碱等“三害”肆虐的兰考大地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奋力改变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因肝病不治不幸殉职。在担任县委书记的日子里,他忠于党、忠于人民,把到兰考这个最困难的地方工作视为组织的考验和信任,在生命最后一刻念念不忘的仍是党交给的任务。他为民爱民,经常钻草庵、进牛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漫天风雪中走村串户访贫问寒,在洪水暴发时抱病到各个村庄察看灾情,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送去温暖与关爱。他重视科学,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蹲点调研,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从而摸清了“三害”底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造规划。他勇于创新,从不死抠“本本”,从不硬套经验,探索出了淤泥盖沙、排涝治碱、植树挡风等治理“三害”的有效措施。他注重实干,总是脚踏实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水流,绿化荒滩的时候与大家一道一棵树一棵树地栽,改造盐碱地的时候一堆土一堆土地运,用智慧和汗水绘制着兰考新貌。他无私奉献,经常坚持带病工作,肝区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拿不住笔仍然坚守岗位、冲在一线,使用的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为党和人民事业付出了全部心血,逝世时年仅42岁。他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光辉形象,塑造

了一个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学习的楷模,在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昨天晚上我又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确实非常感人,尽管当时还是“左”的思潮比较严重的60年代,但他思想非常解放,敢闯敢干又讲究科学,更是难能可贵。焦裕禄同志不愧是忠诚党的事业的好榜样、亲民爱民的好榜样、敢闯敢干的好榜样、艰苦奋斗的好榜样、科学求实的好榜样、无私奉献的好榜样。他用光辉的一生铸就了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40多年来,焦裕禄精神穿越时空,不断鼓舞和激励着兰考、开封、河南乃至全国人民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焕发着夺目光彩。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发生了沧桑巨变,昔日“三害”肆虐、灾民逃难的现象早已不见踪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新城,一座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新城,特别是焦裕禄同志当年与兰考群众一起种植的泡桐树,如今已经成为兰考人民一笔丰厚的遗产,是兰考人民的“天然氧吧”和“绿色银行”,林木覆盖率超过20%,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并形成了由板材加工、家具制造和民族乐器生产三大体系构成的全省最大木材加工生产产业集群,可以说焦裕禄同志当年的愿望已成为美好现实,焦裕禄同志的在天之灵得到很好安慰。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焦裕禄式的优秀党员、优秀干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从省内的史来贺、任长霞、陈新庄、吴金印、李连成、张荣锁到省外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谭东、王瑛等,他们的高风亮节、感人事迹影响和带动着千千万万党员,增辉了党的形象,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全省上下咬定发展不放松,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实现振兴、推动崛起的历史进程不断加快,涌现出了全国百强县巩义、被誉为“北方温州”的长垣以及享誉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新乡县刘庄村、武陟县西滑封村、濮阳县西辛庄村等一大批强县、强村,有力推动了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

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焦裕禄精神之花还开遍了全国各地,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工业战线还是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都从焦裕禄同志身上汲取了无穷力量,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总之,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在兰考,而且在河南、在全国,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和将来,都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二、焦裕禄精神是强大动力,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焦裕禄精神推动历史,也必将惠及现在、影响未来。当前,我省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发展、加快中原崛起,虽然条件变化了、环境不同了,但我们党的宗旨没有变,发展的目的没有变,发生变化的只是时代和人民对发展的要求更高了、面临的任务更重了,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科学发展的强大洪流。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兰考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但焦裕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去推动发展,焦裕禄精神与科学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确保科学发展方向。“夫志,气之帅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方向,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焦裕禄同志正是凭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信仰,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才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巨大困难面前迸发出了不屈不挠的昂扬斗志和无穷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在多元思想的交锋中展示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各种诱惑面前展示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更需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航向。必须明确,我们讲的科学发展是有方向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像他那样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最高目标,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增强党性、明确航向,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做到挫折面前不动摇,困难面前不却步,一步一步地

把美好远景变成发展现实;能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像他那样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更加自觉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运用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能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像他那样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更加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大局,积极服务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做到与党同心、与人民同向、与祖国同步。

第二,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利于我们树立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态度决定行动”,做事情、干工作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科学态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什么时候背离了科学态度,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焦裕禄同志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带领兰考人民在治理“三害”上迈大步、收实效,根本原因是他遵循规律的科学的态度,决策先调研、工作讲方法、治沙顺自然等,极大地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焦裕禄同志不愧是用科学态度推动发展的典范。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发展形势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制约因素更加复杂,对决策的科学性、发展的科学性要求更高,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头脑,制定科学的方案,实施科学的发展,这也正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我们经常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来形容科学思维、科学决策在现代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就是这个道理。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必将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科学理念,在发展实践中探求客观规律,在尊重规律中谋求科学发展,真正把加快发展的热情纳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必将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推进科学决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决策真正建立在对实情的准确把握上、对方案的充分论证上,特别是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形势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较快运行;必将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强化科学措施,在破解发展方式粗放、开放度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等发展难题上出实招出真招出高招,为科学发展铺就平坦道路。焦裕禄同志干工作不是仅凭热情、蛮劲,而是很动脑筋、注重科学。我们如能真正像他那样科学实干,兰考的

今天肯定比现在这种状况更好,我觉得兰考现在还有不少遗憾。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对兰考、对开封都意义重大。焦裕禄同志在兰考470天就有那么大的变化,今天兰考县委、县政府应该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带领兰考人民取得更大的成绩。这关键是要干,干了海阔天空,不干一事无成;更要科学地干,越干越有劲头,把焦裕禄精神作为资本、作为动力,去开发创造新的财富。

第三,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利于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增强科学发展活力。改革创新则事业兴,因循守旧则事业衰,这是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深刻启迪。当年,焦裕禄同志正是以“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开拓精神,带领全县人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科学发展这项全新的事业,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羁绊需要破解、陈旧性的体制樊篱需要打破,特别是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保守意识、传统意识等思想禁锢需要破除,还有不少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新情况、新挑战需要应对,强烈地呼唤着改革创新精神,迫切需要弘扬焦裕禄精神。不能老是强调无资金、无资源,只要有了焦裕禄精神什么都能干好,这是最重要的财富。只要全民创业了,就可以无中生有,就可以由小变大,就可以由贫致富,比如你们的木材加工产业,就是在原来不毛之地上发展而来的。我们一定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视落后为耻辱,勇担奋起直追的责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豪情锐气,始终保持永不服输的拼劲韧劲;视困难为考验,增强敢于“亮剑”的勇气,大胆探索、敢出新招、善用奇兵,不断激发敢闯敢干的力量;视挑战为机遇,鼓舞迎难而上的斗志,点燃创新激情,迸发创新灵感,掌握创新方法,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创新发展的步伐更加有力。这里我提议,在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时,兰考应考虑在今后5年中交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希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县委、县政府给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不仅是省委的要求,也是兰考人民的期盼。不仅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还要让群众来评判,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要使兰考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真正成为在中原大地上闪闪发光的政治、经济双料明星。

第四,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利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汇集科学发展力量。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继承和发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40多年来,人民群众之所以始终牢记焦裕禄的英名,缅怀焦裕禄的业绩,学习焦裕禄的精神,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常说,“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生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爱民、为民的本质特征。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根植于人民、兴盛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发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和过程。推进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说到底就是为全省近亿人民谋利益,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真正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进一步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始终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办法还得到群众中寻找”,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进一步做到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党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进一步做到发展上惠及群众,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五,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利于我们加快转变作风,确保科学发展实效。干才有出路,才能发展。“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焦裕禄同志说过:“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实干作风啊?40多年后的今天,提起这些话,我们就不由想起焦裕禄同志在风沙中前行、在洪水中跋涉、在群众中穿梭、在工地上挥锹的身影,想起陪他颠簸数千里的旧自行车,想起焦裕禄同志补了又补的袜子被子,想起他忍受病痛伏案工作的背影。这就是焦裕禄同志的作风——实干苦干、忘我奉献、艰苦奋斗,值得我们各级领导

干部好好学习、大力发扬。虽然我们今天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条件改善了,但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发展难题仍然很多,需要靠实干去完成,靠奋斗去实现,靠奉献去发展。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实干意识,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不当“太平官”、“安乐官”,更加重视在深入调研中摸实情、在破解难题中出实招、在为民惠民中求实绩;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勤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办一切事情,把有限的财力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乐于吃苦、甘于“吃亏”,以实际行动造福群众、推进发展。

第六,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利于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科学发展保证。加强党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焦裕禄同志深知自己主政一方位置关键,责任重大,影响广泛,事事处处注重党性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注重班子建设、带好队伍,使兰考党风正、政风实、民风淳。当他的亲戚多次来信要求他给找工作时,他说:“国家安排人员是有计划的,我不能利用自己的职权给自己的亲属安排,不能带头违反党的政策。”当他得知孩子没有买票去看戏时,在教育家人不能 “看白戏”搞特殊后,亲自主持起草了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的“十不准”文件。可以说,他非常重视党的建设,用党的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焦裕禄同志的这种纯洁的党性和高尚的行为,至今还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党员和党组织严格自律、从严治党,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动力。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和领导班子学有榜样、干有标兵,在发扬成绩中拉高标杆,在查找不足中明确方向,有力推动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心齐气顺、团结奋进的局面,努力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有力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努力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先锋模范;有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做到正确对待与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和免疫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兰考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带领80万人民建设更新更美的新兰考。

三、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动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不断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确保取得实效。

(一)找准结合点。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干部都要问一问这样的问题:面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是焦裕禄同志还活着,他会怎么想,他会怎么干?而我们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干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打“焦裕禄牌”,要把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学习调研的内容、分析检查的尺子、整改落实的动力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借助焦裕禄精神的强大感召力,推动兰考实现科学发展。要学有榜样,认真进行学习研究、深刻领会焦裕禄精神实质,总结推广先进典型,使焦裕禄精神深入人心。要查有对照,以焦裕禄精神为尺子,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自身改进的重点。要改有实效,以焦裕禄精神为动力,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作为整改的重点,一件一件地整改,一条一条地落实,让群众看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进展、新变化、新气象。

(二)抓住关键点。领导干部态度怎样、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科学发展的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切实负起领导、组织和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责任,充分发挥作用,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强化示范性,发挥带头作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切实做到省委提出的“十带头”,以高标准高起点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学习实践者。二是提升实效性,抓好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搞好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本单位、分管单位及基层联系点的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三是增强公开性,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公开透明,活动一开始就要请群众参加,学习调研与群众交流心得,分析检查报告充分听取群众

意见、组织群众评议,整改落实方案及时向群众公布,学习实践活动效果接受群众测评,真正做到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价、使群众满意。县委、县政府要向全县人民作出承诺,说明准备做哪些事,把兰考建设成什么样子,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突出着力点。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根本要求。要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使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面貌。当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大力度保稳定,是全省发展的大局、工作的中心,也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我们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为“三保”注入强大动力,以“三保”目标实现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试金石。要坚定战胜危机的信心,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敢于困难面前逞英雄”,做到面对危机不慌乱、不退缩,积极主动地做好应对危机的各项工作,增强企业投资信心、社会消费信心、群众发展信心。要提高化危为机的能力,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带领兰考人民在与困难斗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善于在科学分析形势中发现机遇,在准确把握规律中抢抓机遇,在有效破解难题中创造机遇,努力掌握发展主动权。要大兴真抓实干的作风,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一身汗水,一身泥巴,艰苦奋斗改变兰考的贫穷面貌,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研究形势变化,多研究发展问题,多研究工作对策,特别是当前正处于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大家要大干快干、苦干巧干,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去研究,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去指导,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尽快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对兰考来说,关键是要尽快做大经济总量。从今年前2个月经济运行情况看,兰考的发展速度还不错,在全省所有县(市、区)中位居中游,但大家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增速,而要看到基数还很小,仍要加快发展。

(四)明确落脚点。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人民群众得实惠是目的。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真正把“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落到实处。要问情于民察实况,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与群众谈心、交朋友,及时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安危冷暖。要问计于民出实招,真正把群众当英雄,放下架子、甘当学生,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找准应对危机的良方、推进科学发展的良策。要问需于民办实事,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着力解决好“三就两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好“十大实事”,当前特别是要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好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要求和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要问效于民求实绩,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我就提这四点要求,相信大家能够做到,真正使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成为一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契机,不会再次错失良机。兰考的发展根本是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自立自强。当然,省委、省政府,开封市委、市政府一直都十分重视兰考的发展,将对兰考的发展给予更大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共同建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兰考。

伟大的事业呼唤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开拓创新,埋头苦干,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第三篇:姜异康:努力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拥有的又一个国家战略。为做好这一工作,我和省里的领导同志注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近一年来,我先后到沿海7市、30多个县(市、区)和120多个基层单位实地调查,召开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座谈会30多次。我们有条件、有信心通过创造性的模式、路径、载体,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今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拥有的又一个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山东的干部群众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围绕如何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我和省里的领导同志注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近一年来,我先后到沿海7市、30多个县(市、区)和120多个基层单位实地调查,召开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座谈会30多次。今年初,省委、省政府组织35个省直部门开展了12个重大问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中央关于发展海洋经济重大战略决策的认识,感受到了蓝色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结合实际就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工作研究和指导。

抓住机遇深化思路,谋划蓝色经济大发展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全新课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我们注意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认识,摸清省情,科学谋划,着力推动战略规划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认清大势,把握内涵,凝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共识

21世纪是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当前,沿海国家纷纷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抢占海洋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产业。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山东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机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引擎,对于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调研中,大家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意味着思想观念要有重大转变,发展思路要有重大创新,生产力布局要有重大调整,发展环境要有重大完善。因此,既要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又要充分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立足省情,找准优势,增强建设蓝色经济区的信心

山东作为海洋大省,在发展蓝色经济、服务全国大局中肩负重要责任,也有着独特优势

和良好条件。一是区位资源条件好。山东半岛是全国最大的半岛,有3345公里的陆地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生物60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3种。二是海洋科技教育力量雄厚。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员,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教学事业单位近60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9个。三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山东有国家一类港口24个,青岛、烟台、日照3个亿吨大港,去年全省港口吞吐量8.6亿吨。四是经济支撑能力较强。山东经济基础比较雄厚,蓝色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10年,蓝色经济区域实现生产总值18724.9亿元,占全省的47.5%;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098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5%。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蓝色经济区充满了期待,干事创业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我们有条件、有信心把这些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通过创造性的模式、路径、载体,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广泛动员,重在实干,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尽快开局起步

为了使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我们先后召开十多次专题工作会议,组织各级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吃透国务院批复意见和《规划》内容。随着工作的推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领导小组进行整合,强化职能、统一决策,沿海各市均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把科学规划摆到突出位置,组织力量先后完成了1个总体规划、7个区域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构成了科学配套的规划体系。在工作推进上,突出实效,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督促措施。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今年9月,开展了蓝黄两大战略实施情况督促检查,分3个组到9市100多个现场检查了园区、企业和重点工程实施进度,引导各地集中精力抓落实、见效果。

从调研和督促检查情况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了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各地思想统一,勇于创新,站位比较高,思路比较新,抓得比较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蓝色经济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正加速释放。今年上半年,该区域实现生产总值10430.1亿元,增长11.7%,占全省的47.7%;1-8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9.4%。

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山东发展新优势

在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推动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

注重科学布局,统筹协调联动,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沿海7市51个县(市、区),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区内总人口3315万,全省其他地区为规划联动区。围绕规划确定的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四大功能定位”,我们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行了

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在主体区,按照“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各具特色的经济功能区和重要城市群;在联动区,打造海洋产业联动发展平台,与主体区互为促进、融合发展。把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十二五”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布局、政策扶持到工作安排,都充分衔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国家战略,但又有内在联系,我们注意将两大战略实施统筹考虑、紧密衔接,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在实施蓝黄两大战略的同时,充分发挥胶东半岛优质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积极推进国家确定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加快省会建设,推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沂蒙革命老区参照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加快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

瞄准高端突出特色,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产业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必须依托现有优势和发展基础,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上,按照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品牌化要求,调整优化海洋渔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现代远洋渔业、滨海特色农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创建全国重要的出口海产品安全养殖区。在海洋第二产业发展上,坚持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海洋工程建筑业基地、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形成了以海洋生物、装备制造、能源矿产、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集群。在海洋第三产业发展上,着重培育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涉海商务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强化载体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创平台支撑新优势

项目落地,产业发展,需要有载体承接,形成辐射带动。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们在载体建设上抓了四个重点。一是抓一批重大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今年先后在北京和香港、台湾举行了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取得了重要成果。加快现有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积极谋划启动一批重点项目。2010年,区内已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接近400项,总投资1.15万亿元;今年又筛选总投资5255亿元的126个项目。二是抓园区转型升级。蓝色经济区范围内有省级以上园区68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6个。我们积极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园区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扩区和区位调整,探索不同园区之间合作交流、政策叠加和区域整合的有效方式。三是抓特色板块。谋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板块”,集中培育成为若干“高地”。在青岛西海岸,着力打造东北亚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国际期货交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自由贸易港区、山东半岛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滨海旅游度假区。在潍坊滨海,着力打造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和蓝黄“两区”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威海南海,着力打造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四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陆海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建设体系、安全清洁的资源保障体系、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目前,沿海港口68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机场、铁路、公路、水利、重大电源等项目开始发挥作用。

科学开发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发展蓝色经济的过程,是科学开发、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也必然是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过程。按照规划对海洋空间的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开发重点和开发方式,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完善了集中集约用海管理体系。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技术,加快建设重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节能工程,积极创建海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和城市,打造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建立健全海陆污染同防同治联动机制,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组织实施了一批海、湾、岛、岸、滩生态建设工程,改善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打造人才高地,增创科技人才新优势

发展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已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国家科技总体水平和海洋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指标。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海战略,以现代海洋科学技术引领、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目前,山东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依托青岛科教优势和国际影响力,谋划提出建设“蓝色硅谷”,未来5年打造4个海洋科技功能区。与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4年投资4.5亿元共建中国海洋大学,加快建设几所高水平、体现海洋科技特色的工科院校,在沿海7市规划建设一批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创新合作模式,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制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泰山学者”、“万人计划”、创新团队等重点人才工程,打造海洋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

用足用好政策,支持先行先试,增创创新发展新优势

鼓励各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工作创新,为蓝色经济区建设增添动力和活力。为切实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使其发挥出最大效应,组织专门力量研究政策,逐项制定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了与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海洋局等10多个部门签订了省部合作协议,与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18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每年拿出2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蓝黄两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撬动其他资金的投入。设立了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初定为30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规模不低于80亿元。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组建了山东海洋投资公司、山东海运公司和山东能源集团。

不断探索创新,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由于蓝色经济区建设时间还比较短,许多工作有待深化,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调研中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规划》确定的一批重点特色园区,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聚集度还不强、层次还不高、特色还不够突出;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管理体制、发展机制还不够活,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够强,科技型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高;政策落实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优势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港口整体合力和优势不够明显等。结合调查研究,我们对进一步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了几点思考。

⒈思想认识水平要再提升

针对当前思想认识实际,要做到“四个更加”,即更加自觉从全局高度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站在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找准定位,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主动融入,加快推进;更加深刻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给山东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抓关键,出亮点,见实效,真正把机遇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更加清醒看到关键在于狠抓落实,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更加主动地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勇于创新创造,大胆探索实践,拓展发展新空间。

⒉主题主线要再突出

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做到“四个加快”,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培育海洋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海洋科教资源较为富集的优势,推动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⒊规划实施力度要再加大

围绕规划实施,要着力抓好“五个突出”,即突出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抓紧研究出台现代海洋示范园区建设和管理办法,促进各类园区转型升级;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洋优势产业重大项目,保持投资强度,增强项目建设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省际、区际和环海大通道,统筹规划港口发展,优化整合资源,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突出抓好未利用地开发和集约用海,加快修订海洋功能区划,抓紧开展未利用地开发和管理试点工作;突出抓好建设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

⒋组织协调要再强化

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组织协调作用,健全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督促检查,实行严格考核,完善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引导沿海和内陆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劲”,搞好衔接配合。鼓励山东中西部地区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积极支持,全面对接,协力发展,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第四篇: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努力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努力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

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伟大航程。

处在我们党的诞生地和红船精神发祥地的嘉兴市信访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时刻以红船精神为引领,保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铭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殷殷嘱托,牢记宗旨勤奉献,努力做好新时代的信访工作。嘉兴市来信来访总量已连续5年保持下降态势,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越级上访等,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市和所辖7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浙江省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在全省率先实现平安市、平安县(市、区)创建“十二连冠”,夺金鼎“满堂红”,率先从北京捧回“长安杯”。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红船精神的引领,从中汲取信念的力量、首创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和奉献的力量。从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我们始终践行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推动信访工作机制创新。

做好新常态下的信访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一是创新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率先制定了《嘉兴市信访事项办理“三到位”工作规程(试行)》《嘉兴市行政机关信访事项程序终结认定暂行办法》《关于依法处理违法上访行为的意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信访工作责任制,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和扁平化信息沟通机制等。同时,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信访特点,建立完善配套的措施,强化部门协作联动、综合施策,推动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创新完善“阳光信访”。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源头治理,积极推行信访改革措施,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提高信访工作信息化水平,建立的“网上信访”,逐渐成为“阳光信访”的标签,实现网上与网下融合,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信访工作触手可及成为新常态。同时,“网上信访”的全程留痕以及全程可监督、可评价,尊重和保障了信访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与监督权,让信访流程和办理结果“看得见”,让来访群众“信得过”。全面实施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建设工作,整合“三来一投”(来信、来访、来电、网上投诉),确保信访渠道畅通,目前信访件承办效率提高约70%以上,努力实现市民信访“最多跑一次”目标。三是创新完善12345平台建设。应整尽整了市级部门30条非应急类政务热线,实行全天候受理模式,做到时刻服务群众。对于政务咨询、投诉、举报事项,实现统一接入、统一判重、统一流转、统一回访、统一监督、统一考核的工作机制,展示了一条创新发展、服务民生的信访路径,建立的领导值班制度、数理统计分析制度、与通信公司合作共建服务平台等“嘉兴模式”,在全国12345中得到广泛推广。努力建好党委、政府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的绿色通道,确保市民来电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先后荣获市、省、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浙江省三八红旗集体;市、省工人先锋号和青年文明号等荣誉,12345已成为嘉兴群众最喜爱的政务热线。

我们始终践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发挥信访工作保障作用。

信访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注重突出重点。在经济建设、接轨上海、“五水共治”、浙商回归、保障世界互联网大会、护航十九大等重大活动中,以只争朝夕、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通过多维度、立体化、全时空的精准信访,提前谋划,率先制定措施,优化各类方案。建立了属地为主、条线配合、双向比对、剔重增新的信访工作方式,紧盯薄弱环节进行滚动排查,做到落细落小、到边到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以最佳的战绩圆满完成了最艰巨的任务,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城市长治久安,谱写了一曲曲信访为民的社会稳定乐章,被评为浙江省G20杭州峰会工作先进集体、市保障服务重大国际峰会先进集体等。二是注重上下联动。坚持和发扬“全市一盘棋”思想,全方位落实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积极推动全市上下党政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包案调处等常态化,市委书记专题例会研究信访突出问题,党政领导带头督查和协调处理疑难复杂信访事项。每逢重大活动,各级信访部门天天主动开门接访、领导参与值班和接待,较好地构建了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沟通交流及调处矛盾纠纷的良好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信访工作大格局。狠抓信访“三无”县(市、区)创建活动,稳步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全市进京信访批次、人次始终处于全省最低位。三是注重实干苦干。班子强,则团队强。全市信访干部始终保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做好日常信访事项,突出重大维稳安保工作,发扬“5+2”、“白加黑”连续作战和能打胜仗的工作作风,尽心尽责,撸起袖子加油干,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维稳安保任务,信访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主要领导被授予全国信访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接访处处长吴斌被评为浙江省“最美信访干部”、“最美公务员”,还有5人荣获二、三等功及嘉奖等。

我们始终践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夯实信访工作基层基础。

信访工作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强化基层基础。在实施每月15日市、县、镇三级联动接待的同时,通过民情分析、多方联动、创新实践等措施,切实做到民情及早掌握、源头提前防范、工作先行推进、矛盾一线化解。积极探索基层信访工作新途径,以特色载体为抓手,建立了“六六群众工作制”、“两代表一委员接待群众制度”,涌现了“百姓事马上办”、“百人民主评议团”、“党代表工作室”、“老娘舅”、“和阿姨”、“民情工作室”、“信访民情联络员”等一批基层信访工作机制,推进信访矛盾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同时,密切掌握社情民意和热点敏感问题动向,特别是科学运用信访大数据,提高对信访问题的预测、预防和预警能力。今年,市委首次将12345政务热线来电办理情况列入巡察范围。二是强化接访下访。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揽,变“群众跑上来”为“领导沉下去”,着力深化和层层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自1984年3月建立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以来,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已连续34年于每月15日在市信访局联合接待来访群众,即使节假日也从未间断、从不改期。2004年又增加了律师陪同接待,并建立了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参与接待日制度。目前,每月15日集中在市信访局联合接待群众的接待组已达10个,全市7个县(市、区)和所有镇(街道)同步进行,形成接访日“一张网”态势。市委书记、市长坚持每季度接访,遇有重大活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分赴基层一线主动下访,被群众称为“送上门的信访”,有效促进了信访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三是强化自身建设。积极开展以“领引力强、凝聚力强、创新力强、执行力强、公信力强”为主要内容的“五强”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成为唯一蝉联“五强”领导班子建设先进单位的市级部门。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的“五项”纪律,紧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线开展各项学习和活动,不断强化信访干部的能力建设,提升各级信访干部依法处理信访事项、服务群众的责任和能力,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信访复合型干部队伍,连续多年获得市级机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暨“五型”机关创建考核一等奖。

第五篇:姜异康讲话-努力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

努力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调查人:姜异康(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拥有的又一个国家战略。为做好这一工作,我和省里的领导同志注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近一年来,我先后到沿海7市、30多个县(市、区)和120多个基层单位实地调查,召开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座谈会30多次。我们有条件、有信心通过创造性的模式、路径、载体,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今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拥有的又一个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山东的干部群众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围绕如何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我和省里的领导同志注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近一年来,我先后到沿海7市、30多个县(市、区)和120多个基层单位实地调查,召开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座谈会30多次。今年初,省委、省政府组织35个省直部门开展了12个重大问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中央关于发展海洋经济重大战略决策的认识,感受到了蓝色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结合实际就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工作研究和指导。

抓住机遇深化思路,谋划蓝色经济大发展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全新课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我们注意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认识,摸清省情,科学谋划,着力推动战略规划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认清大势,把握内涵,凝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共识

21世纪是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当前,沿海国家纷纷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抢占海洋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产业。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山东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机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引擎,对于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调研中,大家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意味着思想观念要有重大转变,发展思路要有重大创新,生产力布局要有重大调整,发展环境要有重大完

善。因此,既要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又要充分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立足省情,找准优势,增强建设蓝色经济区的信心

山东作为海洋大省,在发展蓝色经济、服务全国大局中肩负重要责任,也有着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一是区位资源条件好。山东半岛是全国最大的半岛,有3345公里的陆地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生物60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3种。二是海洋科技教育力量雄厚。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员,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教学事业单位近60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9个。三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山东有国家一类港口24个,青岛、烟台、日照3个亿吨大港,去年全省港口吞吐量8.6亿吨。四是经济支撑能力较强。山东经济基础比较雄厚,蓝色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10年,蓝色经济区域实现生产总值18724.9亿元,占全省的47.5%;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098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5%。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蓝色经济区充满了期待,干事创业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我们有条件、有信心把这些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通过创造性的模式、路径、载体,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广泛动员,重在实干,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尽快开局起步

为了使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我们先后召开十多次专题工作会议,组织各级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吃透国务院批复意见和《规划》内容。随着工作的推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领导小组进行整合,强化职能、统一决策,沿海各市均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把科学规划摆到突出位置,组织力量先后完成了1个总体规划、7个区域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构成了科学配套的规划体系。在工作推进上,突出实效,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督促措施。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今年9月,开展了蓝黄两大战略实施情况督促检查,分3个组到9市100多个现场检查了园区、企业和重点工程实施进度,引导各地集中精力抓落实、见效果。

从调研和督促检查情况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了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各地思想统一,勇于创新,站位比较高,思路比较新,抓得比较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蓝色经济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正加速释放。今年上半年,该区域实现生产总值10430.1亿元,增长11.7%,占全省的47.7%;1-8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9.4%。

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山东发展新优势

在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推动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

注重科学布局,统筹协调联动,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沿海7市51个县(市、区),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区内总人口3315万,全省其他地区为规划联动区。围绕规划确定的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四大功能定位”,我们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行了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在主体区,按照“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各具特色的经济功能区和重要城市群;在联动区,打造海洋产业联动发展平台,与主体区互为促进、融合发展。把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十二五”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布局、政策扶持到工作安排,都充分衔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国家战略,但又有内在联系,我们注意将两大战略实施统筹考虑、紧密衔接,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在实施蓝黄两大战略的同时,充分发挥胶东半岛优质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积极推进国家确定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加快省会建设,推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沂蒙革命老区参照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加快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瞄准高端突出特色,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产业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必须依托现有优势和发展基础,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上,按照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品牌化要求,调整优化海洋渔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现代远洋渔业、滨海特色农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创建全国重要的出口海产品安全养殖区。在海洋第二产业发展上,坚持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海洋工程建筑业基地、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形成了以海洋生物、装备制造、能源矿产、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集群。在海洋第三产业发展上,着重培育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涉海商务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强化载体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创平台支撑新优势

项目落地,产业发展,需要有载体承接,形成辐射带动。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们在载体建设上抓了四个重点。一是抓一批重大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今年先后在北京和香港、台湾举行了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取得了重要成果。加快现有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积极谋划启动一批重点项目。2010年,区内已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接近400项,总投资1.15万亿元;今年又筛选总投资5255亿元的126个项目。二是抓园区转型升级。蓝色经济区范围内有省级以上园区68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6个。我们积极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园区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扩区和区位调整,探索不同园区之间合作交流、政策叠加和区域整合的有效方式。三是抓特色板块。谋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板块”,集中培育成为若干“高地”。在青岛西海岸,着力打造东北亚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国际期货交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自由贸易港区、山东半岛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滨海旅游度假区。在潍坊滨海,着力打造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和蓝黄“两区”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威海南海,着力打造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四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陆海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建设体系、安全清洁的资源保障体系、资

源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目前,沿海港口68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机场、铁路、公路、水利、重大电源等项目开始发挥作用。

科学开发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发展蓝色经济的过程,是科学开发、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也必然是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过程。按照规划对海洋空间的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开发重点和开发方式,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完善了集中集约用海管理体系。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技术,加快建设重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节能工程,积极创建海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和城市,打造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建立健全海陆污染同防同治联动机制,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组织实施了一批海、湾、岛、岸、滩生态建设工程,改善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打造人才高地,增创科技人才新优势

发展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已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国家科技总体水平和海洋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指标。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海战略,以现代海洋科学技术引领、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目前,山东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依托青岛科教优势和国际影响力,谋划提出建设“蓝色硅谷”,未来5年打造4个海洋科技功能区。与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4年投资4.5亿元共建中国海洋大学,加快建设几所高水平、体现海洋科技特色的工科院校,在沿海7市规划建设一批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创新合作模式,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制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泰山学者”、“万人计划”、创新团队等重点人才工程,打造海洋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

用足用好政策,支持先行先试,增创创新发展新优势

鼓励各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工作创新,为蓝色经济区建设增添动力和活力。为切实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使其发挥出最大效应,组织专门力量研究政策,逐项制定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了与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海洋局等10多个部门签订了省部合作协议,与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18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每年拿出2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蓝黄两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撬动其他资金的投入。设立了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初定为30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规模不低于80亿元。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组建了山东海洋投资公司、山东海运公司和山东能源集团。

不断探索创新,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由于蓝色经济区建设时间还比较短,许多工作有待深化,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调研中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规划》确定的一批重点特色园区,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聚集度还不强、层次还不高、特色还不够突出;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管理体制、发展机制还不够活,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还不

够强,科技型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高;政策落实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优势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港口整体合力和优势不够明显等。结合调查研究,我们对进一步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了几点思考。

思想认识水平要再提升

针对当前思想认识实际,要做到“四个更加”,即更加自觉从全局高度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站在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找准定位,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主动融入,加快推进;更加深刻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给山东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抓关键,出亮点,见实效,真正把机遇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更加清醒看到关键在于狠抓落实,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更加主动地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勇于创新创造,大胆探索实践,拓展发展新空间。

主题主线要再突出

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做到“四个加快”,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培育海洋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海洋科教资源较为富集的优势,推动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规划实施力度要再加大

围绕规划实施,要着力抓好“五个突出”,即突出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抓紧研究出台现代海洋示范园区建设和管理办法,促进各类园区转型升级;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洋优势产业重大项目,保持投资强度,增强项目建设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省际、区际和环海大通道,统筹规划港口发展,优化整合资源,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突出抓好未利用地开发和集约用海,加快修订海洋功能区划,抓紧开展未利用地开发和管理试点工作;突出抓好建设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组织协调要再强化

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组织协调作用,健全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督促检查,实行严格考核,完善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引导沿海和内陆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劲”,搞好衔接配合。鼓励山东中西部地区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积极支持,全面对接,协力发展,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下载大力弘扬红十三军精神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弘扬红十三军精神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