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屏镇反腐倡廉教育专题党课讲稿(2011)
东屏镇党风廉政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裴
敬 2011.10.1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勤政为民谋发展,廉洁奉公做表率”廉政建设主题教育推进会,这是一次贯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县“五个一”反腐倡廉主题教育,加强基层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大家都收看了纪委播放的录像,应该说是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按照“五个一”活动的要求,由我给镇村两级干部上一堂党课,下面我就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抓好东屏的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讲几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中讲了我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四个危险”,而且从这些危险不断演变的趋势来看,是“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有一条就是消极腐败的危险,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对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一,党风廉政建设是我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突出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是由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特殊重要性决定的。我们党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总是根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自身建设的重点。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任务。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又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任务。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的过程中,腐败现象也明显地多起来。我们党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大量情况表明,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经受住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考验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努力。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朽错误思想会侵蚀一些党员、干部,如果思想防线不牢、意志不坚定,就很容易跌入腐败的泥潭。可见,反腐倡廉建设任务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我们党面对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第二,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党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党章对党的干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包括“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事实上,我们通过刚才的录像可以发现,出现问题的这些领导干部他们往往具有清贫的童年,奋斗的青年,辉煌的中年,悲哀的晚年,正式因为他们没有始终把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条件,他们在辉煌的中年,不能及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造成了他们误入歧途,走上了不归路。实际上,大家可以替他们算几笔帐,一是政治帐,二是经济帐,三是名誉帐,四是家庭帐,五是亲情帐,六是自由帐,我看每笔都是亏本账。近期全国上下都在学习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李林森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在乡镇任职的时候,去的时候一个布包装衣被,一个纸箱装书,走的时候还是一个布包装衣被、一个纸箱装书。李林森同志用他短暂的一生,塑造了一个党员干部公正廉明、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希望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坚决贯彻执行党章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把廉洁奉公作为做人、处事的重要准则,做一个清正廉洁,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第三,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客观地讲,改革开放让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得到了实惠,但是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成绩,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工作中的腐败现象,每年都有一批党员干部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他们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顶不住歪理,耐不住清贫,挡不住诱惑;他们在密切干群关系的过程中,把同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水火关系;他们在对待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过程中,贪图小利,害人害己。正是由于少数人的腐败行为,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影响了群众对我们干部的信任,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东屏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到“十二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再翻两番,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作为东屏的干部,必须要团结带领好全镇人民咬定目标,不懈奋斗。但是我们首先自己要始终高举反腐倡廉的大旗,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形成推动东屏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合力。
二、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表率。我们绝对不是为了搞党风廉政主题教育而去谈反腐倡廉,谈廉政建设,我们是想通过反腐倡廉的教育引导我们广大机关干部积极做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表率,表率作用发挥好了,廉政建设也就履行好了,良好形象也就自然树立了。做好表率,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学习,不断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我们镇村干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是当前农村工作存在的普遍现象。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逐步积累,发展的难题才能被破解。学什么?
一是学党章,增强党性观念。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纲领,党的干部,都要学习党章,熟悉党章,贯彻党章,并严格执行党章,时刻用党章和党员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二是学先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当干部,就要向先进学习,乐于奉献,一心为民,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学政策,准确把握农村发展的脉搏。今后农村的发展趋势,仍然要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导,我们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
四是学方法,不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方法是一门艺术,好的方法,做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镇村干部要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多向先进镇、先进村学习,多进行一些思索,经常想一想,县委县政府下达同样一件事,别人为什么把那件事办成了,我们却为什么没办好?我们慢慢就会有所醒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第二,把握定位,肩负起新一轮“五年翻两番”的重任。今后三至五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定位,明确任务,埋头苦干。
一是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管的干部。党管干部是我们党一贯的原则,时刻都不能放松,也不会放松。希望大家记住,下级对上级具有服从的义务和责任,县委县政府怎么讲,我们就怎么做,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样,我们镇党委也决不允许无组织、无纪律、无原则的人和事出现。现在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是不适合做这个干部的!我们对待干部一向是保护的,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但是保护不是放纵,一旦出现问题,我们绝不姑息。
二是时刻牢记自己是负责的干部。既然党把我们放在了干部这个位子上,我们就肩负着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尤其是村干部,要对得起党组织的培养和信任,如果没有这种职责意识,是做好不好工作的。同样,我们的机关干部也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尽心尽责,扎实工作。
三是时刻牢记自己是群众的干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现阶段,群众看干部的什么?除了素质、水平、能力,再就是本领。实事求是的说,现在的干部确实不好当,就我镇而言,干部的总体素质是好的,但也毫不客气地说,一年来暴露出来的现象和问题,说明少数村、部门还有个人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我们拿不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我们就不配当这里的干部,不配做群众的表率。
第三,严于律己,努力塑造农村基层干部新形象。形象决定了我们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树形就必须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用我们过硬的思想作风去影响他人,以良好的形象去干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项工作。
一是要讲规矩。凡事要讲规矩,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严格做到令行禁止,决不能不讲规矩,不讲章法,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提个醒,从对全镇所有行政村和部门的审计结果上来看,我们有些村和部门在管理上很成问题,账目不清,结账不及时,招待费开支严重超标等等。对此,纪委已经介入调查并进行了谈话,我想再次重申,一旦发现问题,我们绝不姑息。
二是讲制度。制度管理是保证。制度不是墙上挂挂,应付检查的,制度应该深深刻在我们每个干部的心里,每个干部要时时刻刻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始终如一。近期,镇政府还将出台一批新的管理制度,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执行。
三是讲奉献。作为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要有奉献精神,有付出的勇气,有吃苦的决心,特别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自身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舍小家顾大家,务实奋进,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基层群众。
四是讲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我们的领导班子、两委班子、上下各级干部之间都要同心同德,诚实守信。因为只有精诚团结,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利用这次主题教育的机会,认真总结,深入思考,在日常工作中,要强学习,做一个有能力的干部:要辨是非,做一个有责任的干部;要明事理,做一个有理想的干部。要强素质,做一个品质好的干部;要严要求:做一个形象好的干部:要忠职守:做一个业绩好的干部。希望大家能够以团结的姿态,扎实的作风,开拓的精神,为奋战四季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谢谢大家!
第二篇:“反腐倡廉教育”党课讲稿
《廉政准则》再学习、再认识
——反腐倡廉教育党课讲稿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的反腐倡廉教育党课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深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第二,就学习贯彻《廉政准则》,谈谈个人的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下面,讲第一个问题。
一、《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
1、《廉政准则》的形成过程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不断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也不断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党内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风气,强调“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中央还下发了《关于解决当前机关作风中几个严重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强党风建设的文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要求,明确提出要依靠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从1993年至1997年1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先后对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申和提出了“31个不准”,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重申和提出了“8个不准”。为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1997年3月,中央制定了《廉政准则(试行)》,1998年至十六大召开之前,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纪委还就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从业限制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强调“要在严厉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随着新时期党建工作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深入,为适应现实需要,中央决定修订《廉政准则(试行)》。2007年初,中央纪委即着手开展修订工作。修订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一要全面吸收中央和中央纪委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新要求。二要吸收借鉴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三要做到与其他党内法规更好的衔接。四要充实完善实施与监督制度。经过近两年的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修订送审稿。2009年1月,中央纪委书记办公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根据中央纪委书记办公会议的决定,将文稿普发各省(区、市)征求意见。同时,征求了中央组织部、中央政策研究室等8个中直单位的意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修改形成了新的修订送审稿,2009年11月,中央纪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决定呈报中央审议。修订送审稿先后经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同意,最后经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于2010年1月18日印发《廉政准则》。
2、《廉政准则》的主要内容
《廉政准则》分为总则、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实施与监督和附则等4个部分,共18条。
总则部分,强调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意义,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正面提出了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等原则性要求,同时也明确了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一章“廉洁从政行为规范”部分,分别从“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禁止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等8个方面提出了52个“不准”。这些要求与《廉政准则(试行)》相比,一是保留了《廉政准则(试行)》中目前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不与新要求存在交叉的5个“不准”;二是对于规范内容相近或者类似、存在交叉的,进行了归纳、合并,有的还借鉴了地方和部门的做法,形成了19个“不准”;三是对于与《廉政准则(试行)》规定内容不存在交叉的,加以吸收,新增形成28个“不准”;四是考虑到有些要求提出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这些方面的不廉洁行为已无产生蔓延的土壤,再写入廉政准则意义不大,作了删除。
第二章“实施与监督”部分,作了进一步充实完善,重申和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机关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责任,并分别从教育、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三章“附则”部分,明确了《廉政准则》的适用对象,并对有关地区部门单位依据《廉政准则》制定具体规定提出了要求。
总的来看,《廉政准则》贯彻了党中央和中央纪委近年来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要求,体现了反腐倡廉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新进展,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实际需要,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基础性法规。
3、《廉政准则》的地位和作用
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贺国强同志的讲话已经充分说明了《廉政准则》的重要作用。《廉政准则》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效力等级高。二是适用对象重要。三是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廉政准则》的内容和贯彻实施涉及许多重要的党内法规。为此,《廉政准则》注意与《党纪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法规保持协调。比如:在处理与《党纪处分条例》的关系上,《廉政准则》定位于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廉洁从政要求,而《党纪处分条例》提供了违反廉洁从政要求行为的定性量纪标准。作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基础性法规,《廉政准则》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廉政准则》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明确的自律标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思想道德防线,增强领导干部抵御廉政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制定较为全面的行为规范,明确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使党员领导干部在涉及到具体廉洁从政问题时有所遵循。《廉政准则》从8个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52个“不准”的要求。这些“不准”,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新情况新问题的政策界限、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为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自律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和执行标准。
(二)《廉政准则》为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有效的监督途径和措施。针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惩治不到位”问题,一方面,《廉政准则》关于行为规范的规定,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监督的标尺和依据,使各种监督主体在监督、评价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时能够“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廉政准则》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充实了实施与监督措施,从而使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教育、管理、监督的思路和方向更加明确;使实施主体和监督主体增强责任意识,形成领导有力、监督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与相关的教育、管理、监督制度的关系更加协调。
(三)《廉政准则》为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工作抓手。贺国强同志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廉政准则》作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基础性法规,是建立健全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方面制度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廉政准则》的具体实施,既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直接影响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其他重要工作。比如:开展以《廉政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廉洁从政教育,可以进一步丰富反腐倡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围绕提高《廉政准则》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建章立制,可以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视野和领域;对照《廉政准则》提出的各项要求,检查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可以有力地促进预防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以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为契机,深挖细查一批案件,可以进一步加大惩治工作力度等。
(四)《廉政准则》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党和国家的廉洁形象。《廉政准则》的规定,标准很高、要求很严,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廉政建设的主张,清楚地表明了我们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绝不容忍腐败的决心和态度。通过宣传教育,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能够从《廉政准则》中了解和认识到我们的党不仅不允许领导干部有特殊利益,而且对他们有更多的约束和限制;有利于在全社会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培养人们廉洁、守纪、公正的思想观念,促进各行各业形成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和廉洁从业环境。同时,《廉政准则》的颁布实施还有利于在国际社会进一步树立我们党和国家清正廉洁的形象,促进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
4、《廉政准则》的主要特征
首先,《廉政准则》的首要特征是“转正”了。由过去的试行性质转为正式的党规党法,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近代法律思想强调,对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法律通过制定而运行是优于将法律自身进行完善的首要因素。脍炙人口的“约法三章”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正是因为刘邦通过与老百姓进行简明而必要的三章约法才取得了稳定关中的成效。腐败治理,属于国家社会制度化治理的领域,在制度方面由试行而“转正”,必将大大提高《廉政准则》的规范程度和公信程度。过去的试行准则虽然也具有重要的制度意义,但毕竟是“试行”,而“试行”的东西无论从心理还是实践上看,大概都是能具有回旋余地的。正式的准则则不同,从条文上看,《廉政准则》从总则到分章论述,尤其是将八个方面的准则进一步列为52种具体的“不准”,有主线,成系统,内涵大大丰富,原来的试行准则是无法与其比肩的。这样,在具体的实践中,《廉政准则》必然会时时起到一种提醒的标示性警戒作用,在此基础上成为党以制度治理腐败的有力依据。
其次,《廉政准则》的突出特色在于与时俱进,全面深入。《廉政准则》治理经济腐败的条和条下面的目,大都紧贴当今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实际,点面结合,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统一性。比如《廉政准则》第一章第二条规定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在具体的条目中就针对经营企业、持有股份或证券、金融投资、境内外经济事务、兼职中介以及党员领导干部退休前后几个方面规定了六个“不准”。这六个不准正是从当前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规定。对经营企业、持有公司的有价证券和金融投资的不准,是针对具体的实业和金融两个主要经济领域作出的规定;对境内外经济事务方面作出的不准,则是对空间上经济活动的规定;兼职和退休前后行为的一些不准,则在党员领导干部个人职业生涯的时间方面进行了规定。这六个规定,有效而全面地涵盖了当前党员领导干部有可能取得不法收入的主要渠道和形式,并从个人主体经营开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全面进行了规约。必须承认,这种规定,是具有很高法规制定水准和实施针对性的。在实践中,这样的条目也必然会收到以制度治理腐败心理上和实践上的双重实效。
最后,《廉政准则》的深刻内涵在于对“炫耀性”腐败和“身边人”腐败的治理。“炫耀性”腐败是指个别不法领导干部利用公款为个人求排场、摆阔气的腐败行为;“身边人”腐败顾名思义,是指个别不法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亲属等关系密切的“身边人”谋求非法利益的腐败行为。《廉政准则》除了上述的首要特征和突出特色之外,其深刻内涵就是全面详细地对“炫耀性”腐败和“身边人”腐败进行治理和规约。比如说《廉政准则》第一章第六条就明确规定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在具体的条目中,从公款报销、楼堂兴建、公款住宿、公款行车以及庆典活动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规约;在第八条中,《廉政准则》还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弄虚作假行为进行规定。这样,就基本上涵盖了党员领导干部有可能进行“炫耀性”腐败的主要途径,为有效治理“炫耀性”腐败准备了党内治理依据。对于“身边人”腐败,《廉政准则》在第一章第五条中予以明确界定,从提拔干部、公费资助、接受调查、私人谋利和经济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八个不准的规定。这样,就深入到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身边人”层次,将腐败治理的制度化落到了实处。
总之,《廉政准则》的出台,标志着依靠党内制度治理腐败进入到新阶段。在充分肯定这种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实施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廉政准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执行力度和监督设计需要从中观和微观层次落实。《廉政准则》第二章与第三章对这一点进行了宏观的有效规定,而具体分管机构、实行程序、处理方式以及监督设计等方面的明确界定也是必要的,所以后续的具体的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相关的中观和微观规定仍需要进一步跟进;第二,《廉政准则》从本质上说属于党规党法范围,如何界定《廉政准则》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关系和比照,是关系到落实《廉政准则》精神,更加有效地威慑惩治腐败分子的关键点。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就学习贯彻《廉政准则》,谈谈个人的几点想法:
二、守信念 守准则 守清廉 切实把准则要求转化为行动指南
1、充分认识中央颁布《廉政准则》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
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特别是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健全,反腐倡廉建设任务仍然艰巨。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要更加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居安思危。充分认识中央颁发《廉政准则》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扬涌兴党建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传统优势,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把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的各项任务抓紧抓好。
2、严格按照《廉政准则》提出的要求和规定,着力解决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
《廉政准则》是党的纪律,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不可超越的界限。《廉政准则》设立的8条禁止规定和52个不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我们要结合涌兴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此我着重谈谈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近些年来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些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一事当前首先考虑个人利益,对群众的疾苦和诉求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有些干部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得过且过;有些干部心浮气躁,工作浮在面上,拈轻怕重,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些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作秀;有些干部表里不
一、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有些干部贪图享受,铺张浪费,有的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见利忘义、以权谋私,等等。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在省纪委九届六次全会上在讲到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时指出:少数干部奢侈浪费、贪图享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办事推诿拖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3、学习贯彻《廉政准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工作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干部。干部的健康成长,既要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又要靠组织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各级组织要切实履行好从严管理干部的职责,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加强经常性教育,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干部管理水平和效果。
4、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抓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设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岗位廉政风险防范,重点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四类廉政风险,根据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确定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制度,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堵住权力滥用的漏洞,确保权力阳光运行。
5、学习贯彻《廉政准则》,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做到廉洁自律
(1)不踩红线 坚守底线 筑牢防线
《廉政准则》恰如一把反腐利剑、一剂拒腐猛药,给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敲醒了警钟,划定了雷区,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自律、洁身自好,始终做到防患于未然。
《廉政准则》划出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红线”。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廉政准则》从8个方面,作出了52个“不准”。
这52个“不准”可以看作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52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时刻警醒党员干部坚持用准则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任何时候都必须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决不“开口子”、“留空子”,决不踩红线。
《廉政准则》规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底线”。水滴石穿非一时之能,绳锯木断非一日之功。同样道理,党员领导干部从廉洁到不廉洁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演进。从已经查处的一些腐败分子来看,他们第一次“伸手”,往往是从一些小事开始。可喜的是,52个“不准”中有很多管的都是小事,这些“不准”给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作出了最准确、最明白、最清晰的规定,是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必须坚守的底线。
《廉政准则》筑牢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防线”。为政之初,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想为人民做点事,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然而生存于现实生活中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始终慎独慎微慎友、自觉抵制腐败侵蚀固然是好,借助外力告诫自己、提醒他人防止犯错亦为不错。《廉政准则》正是党员领导干部滑向腐败深渊的一道坚固“防线”,为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了“护身符”,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及身边人,以此来抵制各种拉拢和腐蚀。坚决贯彻《廉政准则》,切实做到预防为先、关口前移、筑牢防线。
(2)让坚守《廉政准则》成为一种习惯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东汉时期王逸给屈原的《楚辞》作注说)廉与洁不可分割。党的干部要率先垂范,为政以廉,洁身自好。为政之要,贵在廉洁。无数事实表明,廉洁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
需提醒的是,坚守《廉政准则》的习惯关键在养成,需要始终保持从善弃恶的观念,保持对良好品德的不懈追求,亦如一廉政格言所说,“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3)贯彻《廉政准则》要在真信真学真用上下工夫
真信。多年以来,为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中央出台了多项法规制度,可谓是苦口婆心,用心良苦。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能够按照中央要求,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也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漠视法规制度,认为制度不过就是“牛栏关猫”、“高压线不带电”,加之一些党委(党组)和纪检监察机关对法规制度执行的情况监督乏力,造成党员领导干部我行我素,不以为然。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白执行《廉政准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也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每名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真心实意把《廉政准则》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做到真信。
真学。《廉政准则》提出了“八条禁止”、“52个不准”,这不仅是党中央给党员领导干部戴上的“紧箍咒”,更是“安全网”。党员领导干部须在真学上下工夫,务必学深学懂学透。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克服三种不良学习倾向:一是“不学”,把学习《廉政准则》当成额外负担,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愿学习。党内那些腐败分子被抓时常说的话就是:平时不学习,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话虽有推托之意,但也不完全是假,腐败分子的确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引以为戒;二是“空学”,学习《廉政准则》不注重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纸上谈兵;三是“假学”,摆样子、走过场,甚至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要采取多种形式学习,特别是要加强自学。党员领导干部要对照自身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来学习,改正不足,净化心灵,真正使《廉政准则》入脑入心,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做到真学。
真用。真信是前提,真学是基础,真用才是目的。学习全是为了应用。贺国强同志指出,贯彻《廉政准则》,促进廉洁从政,贵在身体力行,重在狠抓落实。我们毎位领导干部要做到真用。
(4)贯彻《廉政准则》要管自己 服人管 管他人
思想决定行动。各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作为增强党性锻炼的重要任务,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党员要做群众的表率,干部要做党员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做一般干部的表率。反腐倡廉制度约束的重点是权力运行,而掌握和行使权力的主要是领导干部。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个“经得起”(经得起问、经得起查、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严以律己,为人表率。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挖空心思与领导干部套近乎,把掌有实权的干部当作“资源”来经营,把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当作“潜力股”来投资。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始终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时时处处用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
党员领导干部要履行好“一岗双责”的责任,除模范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外,还应管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时还要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庭成员。
6、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取得实效
制定一份好的文件不容易,把文件落到实处更不容易。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强化措施要求,确保《廉政准则》得到有效执行。当前,大家要集中一段时间,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认真组织学习,掌握《廉政准则》的新内容、新要求。要把《廉政准则》的执行情况和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对照检查,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考核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认真加以监督检查,切实做到预防在先、关口前移。确保《廉政准则》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谢谢大家!
第三篇: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党课讲稿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党课讲稿
去年以来,XXX有同志出了问题,令人痛心和惋惜。XXX对干部职工的教育一直抓得比较紧,特别是XXX的同志在领导身边工作,接受到的教育和规则比别的同志要多,可为什么还会有人出事?下面,我跟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
一、这些年我们在不断进行教育、警示,为什么还是有同志出问题?
反腐倡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一批“害群之马”被迅速查处,赢得社会各界拍手称快。XXX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到中心任务和业务工作之中,同步推进、同步督查、同步考核。应该说,XXX党组抓廉政建设态度是坚决的,力度是很大的,制度比较健全,警示也是到位的。然而,我们还是有两位干部出了问题。这是为什么?这段时间,我反复进行了思考,觉得在XXX的少数干部中,还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扭曲心理,必须深刻反省、严肃指出、坚决纠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还存在职权就是特权、公家就是我家、为公为私不分的错位心理。XXX是全省政府机关的枢纽和核心,对省政府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XXX工作的同志都是从全省各地各专业选拔出来的精英,一直以来,同志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高度负责、任劳任怨地工作。但少数同志却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进攻和灯红酒绿的诱惑,心理产生了错位,逐渐变得洋洋自得、颐指气使,在行使督办权、协调权时宣称“我代表省政府,我的意见也就是省政府的意见”,混淆了“为公”和“为私”的界限,有时甚至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赚私利。有些事,明明是公事,有服务程序、有办结时限要求,若与办事者没私交、没有利益交往,就会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办起来就会旷日持久,在求办中显示“权威”,在拖延中获得好处。有些事,明明是私事,甚至是违反政策规定的事,但若有某些利益关系,就帮助出主意、搞变通、打“擦边球”,“特事特办”,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缘,公务员成了“私务员”。这方面,XXX早有前车之鉴,2003年和2004年,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唐见奎、王道生先后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去年和今年又先后发生了谢晚林、刘岳辉案。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单位、我们身边,它深刻地警示我们,如果XXX的干部没有做到公私分明、秉公用权,甚至以公权谋私利,就必然走向犯罪、身陷囹圄。
二是还存在法不责众、被抓的是少数、漏网的是多数的侥幸心理。对“法不责众”这一成语,现在有“正解”,也有“歪解”。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一般不能把大多数人的需求、行为作为惩罚的对象。但许多人错误地理解为:执法者在执法时如果遇到较多的人违法,就会放弃执法。这种“误解”在我们一些干部的思想中还很有市场。有的认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事情做得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不会被人发现;有的认为自己身份特殊、保护伞大、关系网广、哥们义气铁,即使败露,也能逢凶化吉。正是在这种侥幸心理驱使下,有的人偶尔得手,便变本加厉,一发而不可收拾,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如去年被抓的那名干部,被抓的前一段时间,我一直苦口婆心找他谈话,劝他坦白交待,争取宽大,可他认为自己到处托了关系,应该会没事,结果没多久就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当前中央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事实证明,法不责众只是一个“掩耳盗铃”式的伪命题。比如,今年省委按照中央要求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衡阳破坏选举案,分两批给予466人党纪政纪处分,立案侦查68人,彰显了我们党“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决不会因面广而“法不责众”的坚定决心,表明了对腐败严惩不贷、决不姑息的鲜明态度。
三是还存在“小节无害”、无伤大雅、谁也难免的放任心理。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轿夫,穿了双新鞋去工作,每一步都择地而行,生怕弄脏新鞋。但出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也就是不再有顾虑、不再珍惜了。这个故事说明,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理往往就放松了戒备、降低了要求,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随它去了。有的党员干部就是这样,大贪不敢,但小节不顾,有的人打麻将搞赌博,认为是“小欢喜,没关系”;有的人收受小额贿赂,认为是“小意思,不碍大事”;有的人工作不尽职、不尽责,认为是“小错误、谁也难免”;有的人热衷于进歌厅、舞厅,认为是“小娱乐、何人不为”;有时不但当事人不以为耻,就连旁观者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让他们慢慢放松了自我约束,“第一次”的闸门打开之后就会变得放任自流、肆无忌惮,结果是积小恶成大患、从量变到质变,最终身不由己、陷入泥潭。
四是还存在协调无实权、关系不大、顺便帮忙的投机心理。权力有显性权力与隐性权力之别,综合协调权就是一种隐性权力。XXX虽然没有审批权,不像财政部门批资金、国土部门批土地、发改部门批项目,但是有综合协调权。比如,协调意见是我们起草的,会议纪要是我们记录的,省领导批示是我们督办的,这里面处处都有参与权力的影子。如果我们私底有倾向性,政策文件改动一个字,会议或行程安排调整一下,办事流程拖延一会,督办力度有别,相关影响就会显现出来,出现有利或不利申请办事人的现象。所以,不能说XXX无权、是清水衙门,实际上也存在可以“寻租”的机会。有句俗话叫“天子脚下好做官”,意思是离权力核心越近,哪怕只是芝麻大的官,人家也敬你三分。有的同志认为,反正是工作需要,我只是打个招呼,顺便帮个忙罢了,别人送个“信封”感谢我也只是讲感情而已。殊不知,外面一些动机不纯的人,总是想方设法请XXX的同志出面“协调”一些问题,以达到谋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于是,在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中,在隐性权力的遮掩下,有的人逐渐放松了警惕和约束,有意无意间干出一些违纪违规违法的事来。
二、法律、纪律、制度规范都很明确,为什么还是有同志敢于触犯?
近年来,党中央廉政制度建设之密集,监督惩处之严厉,可以说是空前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名副国级、37名省部级、500多名其他级别官员被查。为什么在惩治腐败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人敢于触犯?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把理想信念当成了“贴面金纸”。古人云,“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马嚼子)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像身体上缺钙,就会骨头不硬朗、四肢无力。许多领导干部步入歧途,根本原因在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得不牢、出了毛病,理想信念滑坡信仰失去支撑。有的把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看成是空头理论,是形式主义;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即使学习,也只是做做样子,装点装点门面;有的以教育者身份教育下属,很少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接受再教育。这些人把当年面对党旗的铮铮誓言和庄严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把理想信念当作“贴面金纸”,以致于在种种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丧失了原则立场。我给大家说个例子: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的父亲去世前问他,儿子,你这些穿着打扮、开销、享受,我看有点像腐败。他对他父亲说,这都是组织上给我的待遇。当时是骗过了父亲,但最终没有骗过党和人民,被立案审查,开除党籍。冀文林就是把理想信念当成了“贴面金纸”。
二是把制度规范当成了“稻草人”。高压线因其强大的电流让人望而生畏,没人敢碰。可一旦高压线不带电,就和晒衣绳没有什么两样。制度如果没有执行力,就像农田里的稻草人,开始来偷吃稻谷的鸟有些惧怕,可时间一长,看到稻草人没有任何威胁,鸟的胆子就大了,先吃几粒谷看一下,之后肆无忌惮地吃,再后来就落到稻草人头上拉屎撒尿。有的人在法律、纪律和制度规范面前毫无敬畏之心,错误地认为制度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摆设,只是吓吓人的“稻草人”,甚至把法律、纪律当成不带电的高压线,当成可以随意触碰的晒衣绳,于是变得目无法纪、胆大妄为,殊不知这些法纪制度都是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只要你敢踩红线,就必然触电身亡、万劫不复。“七一”前夕,中央严肃查处徐才厚等4人违纪违法案件。现在,几乎每个礼拜,中纪委网站都会公布被立案查处的党员干部名单。这清楚地表明党纪国法不是软约束、不是“稻草人”,更不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干部更要从严。不论是谁,不论其职务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对于这一点,谁都不要幻想有什么“保险箱”,谁都不要指望有什么“法外开恩”。
三是把别人出事当成了“运气不好”。有人出事了,有的同志就喜欢茶余饭后议论,认为别人蠢,认为别人是运气不好。我看这些同志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对,关键不是别人运气好不好,而是根本就不应该去做那些违纪违法的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收了别人的钱财,就等于领到一张卖身契,成为别人控制的傀儡,稍不顺其意,他就可能威胁你、举报你,法律之剑就在头上悬着,惩治之网就在身边张着,夜路走多了,就会碰到鬼,哪有什么“好运气”呢?所以,如果没有深入总结别人的教训,没有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没有从主观世界深挖根源,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避开前车之覆的老路。那些敢于送钱给你的人,也敢于送钱给别人。我说句不太恭敬的话,这种人就像一颗满身引线的地雷,随时都可能“爆炸”,他一“爆炸”,必然殃及你被查、被处理。任何信誓旦旦的誓言都是谎言,不仅会把你说出来,而且一定会把他所知道的你的事全说出来。
四是把自己的付出当成“索价筹码”。现在的公务员确实工作辛苦、艰苦、清苦,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有时工作起来是“5+2、白加黑、雨加晴”,大多数公务员都能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但也有一些同志有功劳就伸手,把自己的付出当成“索价筹码”,这就很危险了。有的人做了一点事情,就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就应当有所回报,应当按“劳”取“酬”,把得点外快、收点红包礼金、拿点土特产品当成心安理得的事。不知不觉中,你向别人索价的筹码,慢慢变成了自取灭亡的一颗定时炸弹。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说,“当了处长想当厅长,赚了百万想赚千万,人心不足蛇吞象,堕落皆因太贪婪”,这几句话辛辣味很浓,道理也很深刻。人生就像驾驶汽车,欲望是油门,知足是刹车,没有油门就没有动力,只踩油门肯定要出问题,关键是要踩得住刹车,只有操控有度、驾轻就熟,车子才能行稳致远。
三、党员干部出了问题令人痛心,但要“亡羊补牢”,借“前车之覆”,明“后车之鉴”。
这是今天我们上课最终的目的。问题已经出了,但是要“亡羊补牢”,借“前车之覆”、明“后车之鉴”。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是要经常抓、长期抓。
一是在制度建设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制度健全,但范围宽泛、约束软化的问题。在反腐倡廉方面,我们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制度、规范和措施有不少,但部分制度过于宽泛,监督乏力,约束软化。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在制度行得通、做得到、能管用上下功夫。要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中心任务,深刻剖析近年来厅系统发生的腐败案件,进一步研究XXX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与规律,选择那些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要突出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和归集,力求各项制度更加具体明了而不模棱两可,于法周延而不相互抵触,于事简便而不繁杂琐碎。最关键的是,要强化制度执行,从严执纪、铁面执纪,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问题,让违反制度者付出应有代价。
二是在监督管理上,要重点解决虽然程序不缺,但谈心谈话碍情面、主动提醒怕得罪人的问题。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破窗理论”,说的是:一栋楼房在第一扇窗户被打坏之后,如果不及时修复,会引起连锁反应,招致更多的窗户被打坏。因此,要保护好更多的窗户及整栋楼房,及时发现和修补第一扇被打坏的窗户极为重要。现实生活中,我们监督不力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没能及时发现“第一扇窗户”被打坏,或者发现了但并没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往往是整栋楼的窗户被打坏了并发现了破坏者,相关监督部门才上去处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定要把工作重心前移,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大胆放手工作,敢于向潜规则叫板,既要有“火眼金睛”,善于发现腐败苗头,主动提醒帮助同志,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铸成大错;又要做“黑脸包公”,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毛病马上医治,决不能因初犯而“下不为例”,决不能因恶小而“以观后效”,决不能因位高而“网开一面”。单位领导要职能部门要解决“留情面”、“不较真”的问题。在我看来,“留情面”等于留隐患,“不较真”就等于不关心干部,放任干部出问题。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了帮助同志,提醒、谈话,甚至内部处理、诫勉,都可能会使人红脸、出汗、难堪,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意见,但这总比从量变到质变、接受组织查处甚至法律制裁要好得多,也不至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恨。
三是在廉政教育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场面隆重,但“雨过地皮湿”、用形式主义对付形式主义的问题。开展廉政教育,是筑牢思想防线的有效途径。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廉政教育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要真正使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起到潜移默化、正本清源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通过组织参观案例剖析展、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在押职务犯罪人员忏悔、看在押职务犯罪人员劳动改造等活动,增强警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要多抓一抓我们身边的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警示同志们认识到教训就在身边、危险就在眼前、失足就在脚下,进一步增强XXX干部廉洁自律、防微杜渐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我们有许多同志在廉政教育、案例剖析时,也信誓旦旦、言之凿凿,但就像“雨过地皮湿”一样,似乎有点效果,却停留在表面,没有从思想深处解决问题,甚至用形式主义来对付。比如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落马前夜,还大谈“自我批评辣不怕,相互批评不怕辣”,根本就没有触及到他们腐败问题的实质。
四是在用人导向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口号叫得响,但还是守规矩者清贫、老实人吃亏的问题。“老实”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也是褒奖。然而,在当下一些人眼里,说某某人是个老实人,潜意识里是在蔑视和嘲笑这个人“玩不转”、“吃不开”。有的单位“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口号叫得很响,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清正廉洁的干部没有及时得到重用。这种不正确社会舆论和导向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起码在我们XXX,决不能让这样的风气“有市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所谓的“老实人”,往往是那些心怀敬畏、遵纪守法的人,当然也不是木纳、一言不发、无所作为的人。既要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又要规规矩矩。而那些出了事、犯了错误的,往往是那些思想活络、目无法纪,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不老实人”。今后,我们一定要更加旗帜鲜明地尊重老实人、保护老实人、使用老实人。XXX要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从选人视野上聚焦老实人,从评价机制上鉴别老实人,从考核体系上突出老实人,用制度把老实人评出来、选出来、护起来,真正让老实人叫得响、站得住、吃得开。我希望大家胸怀宽一点,全局观念强一点,把事业干好,形成一个总体上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导向。
四、XXX的同志要主动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镜子,不断增强对腐败的“免疫力”。
从近年来XXX发生的腐败案件看,这些领导干部腐化变质,无一例外都与放松个人修养密切相关。XXX干部一定要以此为戒,把加强个人修养看作是一辈子的任务,一辈子的功课,以良好的修养铸就防腐拒变的“金刚不坏之身”。
一要明理修德,精神不能“缺钙”。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它是一种思想信仰,是一种品格修养,是一种道德理念,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气概情怀。广大群众对我们XXX干部是尊敬的,或者说是高看一眼的。如果XXX干部精神追求标准比他们没有提高一分、行为规范要求没有比他们严格一点,那群众就会看不起我们,也会看不起政府。因此,XXX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个人修养,补足精神之钙,始终保持那么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发有为的锐气。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锤炼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实践能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把满腔政治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要敬畏权力,公权不能私用。《左传》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三朝元老,对自己要求很严,在家庙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意思是说,第一次提拔后要低头,再次提拔后要曲背,三次提拔后要弯腰,平时连走路都要靠墙走。一个古代官员尚能做到对权力如此谦卑敬畏,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权力受之于人民,对权力的敬畏更应该发自内心。尤其对XXX的同志而言,虽然没有审批的权力,但协调权、督办权、办文办会权,都是公权力,没有私人权力。别人有求于你,不是对你这个人,而是对你这个位置,对你暂时代表的公权力。以权为公,秉公办事,就是为民服务,要受到褒扬;以权为私,徇私枉法,就是腐败和犯罪,要受到惩处。任何“掩耳盗铃”不过是黄粱一梦。因此对待权力一定要有一种怕的感觉、有一种畏惧的思想,在这个方面始终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要防微杜渐,小节不能小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大家别看一个节收一两千元现金红包、收一点烟酒、收一点土特产,但若干年累积起来,那也不是个小数。俗话说,一次守不住、次次都让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相信大家都看了原南京市委书记季建业《我的悔过书》,我觉得写得很真切,其中讲得最多的就是自己没有管住小节,认为平时犯点小错误不打紧,结果积小错成大错。“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XXX的党员干部一定保持高度警醒,坚决筑牢思想之堤、行为之堤,克服“小节无妨”的侥幸心理,不以“下不为例”为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开脱,时刻慎言“小道理”,谨防“小意思”,警惕“小场合”,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要严守法纪,底线不能触碰。法律是约束所有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没有例外。一旦逾越了法律、纪律、道德的底线,就是从量变到质变,整个人就变了质,就要受到惩罚甚至牢狱之灾。XXX位置重要,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严格的要求来讲法律、守纪律。大家要记住,法规准则、党员纪律处分条例、行政监察法规,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等等,都是原则,都是高压线、红线、底线,都不能碰、不能闯、不能过,否则,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自己本人,还有家人、所在单位。俗话说万事严中取,一处弛则百处懈。我们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送大家几句话,希望与XXX的同志们共勉。
这是我从基层走来,从政多年的一些真实感受,或者说是自己对人生的几点感悟,是肺腑之言,与大家共勉。
一是关系靠不住,组织最可靠。有的人认为:“关系就是生产力”。在他们的思想体系里,关系就是资源,关系就是财富,只要学会了“搞关系、钻圈子”,左右就可以逢源,上下就可以通气,办任何事就会“一路绿灯”,不该办的事也能办,办不成的事也能成,“关系”成了一种价值,一种可以夸耀、值得追求和令人羡慕的东西。但关系是动态的、变化的,今天和你关系很好的人,明天可能和你关系不好,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际关系。不要认为有后台、有靠山,就可以摆平一切。那些一门心思拉关系、套近乎、搞钻营的人,往往会被关系网住,甚至被反噬其身。相反,组织是稳定的、牢靠的、坚强的。组织有一套严密的运行体系,是没有什么人能够摆平的。组织是不会放过那些违法违纪的人,也不会亏待那些为人民做出了贡献的人。在以关系为主的社会里,只有对忠于组织、相信组织,才是冲破一切关系、获得更自由广阔空间的最好通行证。
二是权力靠不住,制度最可靠。权力不是永恒的,而是一时的,你在这个岗位上有这个权力,你离开了这个岗位或者退休了就没有这个权力。权力还是把双刃剑,驭之有道,控之有方,就可以做权力的主人,成就一番事业;为权所累,为权所驭,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就会变成权力的奴隶,被权力所害。有一副对联说得好:“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权力是“风光”与“风险”并存,可以说,哪里有权力,哪里就可能有拉拢腐蚀、就可能有陷阱。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敬畏权力,慎用权力。而制度是最可靠的,能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规范、约束、制衡权力,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我们的每一项行政行为才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才能真正地保护好自己。
三是朋友靠不住,自己最可靠。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朋友要交,但心中要有数”。这个数就是指对所交往的人要有判断力,谁是良朋益友, 谁是貌合神离,谁是包藏祸心,心里应该有杆秤。一个领导干部拥有某种权力之后,这样那样的“朋友”便纷至沓来。这些所谓的“铁哥们儿”、“发小”、“至交”、“闺蜜”们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地巴结你、讨好你、满足你,让你陶醉在灯红酒绿之中,让你权为他所用,利为他所谋。但每当“东窗事发”时,检举揭发得最坚决、最彻底的,恰恰是这些平时关系最铁的“好朋友”。什么歃血为盟,什么喝血酒等等,都是假的。会开车的人都知道,驾驶员在危险时刻,会本能地保护自己,不是保护别人。还有一个理论是“下水救人的人容易淹死”,因为被救者出于本能会剧烈挣扎,在失去理智时,即使是根稻草他也会死死地拽住,救人者就会被拖得精疲力竭、直至淹死。所以,到了关键的时候,每一个人只会保护自己。谁能保护你,谁最可靠?自己才能保护自己。任何教育代替不了自我教育,任何法律代替不了自律。我们XXX的干部,平时一定要增强一点戒备心,择善交友,谨慎交友,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保持一份平常心,珍惜现有岗位,正确对待名利,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
四是侥幸靠不住,不为最可靠。侥幸心理要不得,高压线触不得,顶风而上使不得,中央反腐的决心低估不得。侥幸与不幸之间的距离很近。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狐狸再狡猾总会露尾巴。在这里,我奉劝同志们,勿存侥幸思想,勿拿政治生命去冒险,勿拿个人前途、幸福开玩笑,否则只会自挖陷阱深埋其中,最终会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追悔莫及,成为别人的谈资和笑料。要常怀警醒之心,切记那两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有遵纪守法、克己奉公,清白做官、老实做人、干净做事,才能远离不幸,永保幸福平安。同志们,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中国古人有四句话:酒香夺志、色满销魂、财迷心窍、气断江山。古人将“酒色财气”作为人生四戒,要求世人严于律己,不可沾染,以防颓废堕落断送前程。希望XXX、研究室的每位同志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爱惜自己的荣誉,善待自己的家人,自觉保持清正廉洁,使廉洁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志向、一种品质,在人生旅途上走得更稳当、更踏实,在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潮流中去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第四篇:反腐倡廉党课讲稿
反腐倡廉党课讲稿
反腐倡廉党课讲稿
去年以来,省政府办公厅有同志出了问题,令人痛心和惋惜。办公厅对干部职工的教育一直抓得比较紧,特别是办公厅的同志在领导身边工作,接受到的教育和规则比别的同志要多,可为什么还会有人出事?下面,我跟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
一、这些年我们在不断进行教育、警示,为什么还是有同志出问题?
反腐倡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一批“害群之马”被迅速查处,赢得社会各界拍手称快。省政府办公厅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到中心任务和业务工作之中,同步推进、同步督查、同步考核。应该说,办公厅党组抓廉政建设态度是坚决的,力度是很大的,制度比较健全,警示也是到位的。然而,我们还是有两位干部出了问题。这是为什么?这段时间,我反复进行了思考,觉得在办公厅的少数干部中,还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扭曲心理,必须深刻反省、严肃指出、坚决纠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还存在职权就是特权、公家就是我家、为公为私不分的错位心理。省政府办公厅是全省政府机关的枢纽和核心,对省政府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办公厅工作的同志都是从全省各地各专业选拔出来的精英,一直以来,同志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高度负责、任劳任怨地工作。但少数同志却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进攻和灯红酒绿的诱惑,心理产生了错位,逐渐变得洋洋自得、颐指气使,在行使督办权、协调权时宣称“我代表省政府,我的意见也就是省政府的意见”,混淆了“为公”和“为私”的界限,有时甚至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赚私利。有些事,明明是公事,有服务程序、有办结时限要求,若与办事者没私交、没有利益交往,就会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办起来就会旷日持久,在求办中显示“权威”,在拖延中获得好处。有些事,明明是私事,甚至是违反政策规定的事,但若有某些利益关系,就帮助出主意、搞变通、打“擦边球”,“特事特办”,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缘,公务员成了“私务员”。这方面,办公厅早有前车之鉴,2003年和2004年,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唐见奎、王道生先后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去年和今年又先后发生了谢晚林、刘岳辉案。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单位、我们身边,它深刻地警示我们,如果办公厅的干部没有做到公私分明、秉公用权,甚至以公权谋私利,就必然走向犯罪、身陷囹圄。
二是还存在法不责众、被抓的是少数、漏网的是多数的侥幸心理。对“法不责众”这一成语,现在有“正解”,也有“歪解”。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一般不能把大多数人的需求、行为作为惩罚的对象。但许多人错误地理解为:执法者在执法时如果遇到较多的人违法,就会放弃执法。这种“误解”在我们一些干部的思想中还很有市场。有的认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事情做得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不会被人发现;有的认为自己身份特殊、保护伞大、关系网广、哥们义气铁,即使败露,也能逢凶化吉。正是在这种侥幸心理驱使下,有的人偶尔得手,便变本加厉,一发而不可收拾,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如去年被抓的那名干部,被抓的前一段时间,我一直苦口婆心找他谈话,劝他坦白交待,争取宽大,可他认为自己到处托了关系,应该会没事,结果没多久就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当前中央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事实证明,法不责众只是一个“掩耳盗铃”式的伪命题。比如,今年省委按照中央要求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衡阳破坏选举案,分两批给予466人党纪政纪处分,立案侦查68人,彰显了我们党“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决不会因面广而“法不责众”的坚定决心,表明了对腐败严惩不贷、决不姑息的鲜明态度。
三是还存在“小节无害”、无伤大雅、谁也难免的放任心理。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轿夫,穿了双新鞋去工作,每一步都择地而行,生怕弄脏新鞋。但出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也就是不再有顾虑、不再珍惜了。这个故事说明,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理往往就放松了戒备、降低了要求,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随它去了。有的党员干部就是这样,大贪不敢,但小节不顾,有的人打麻将搞赌博,认为是“小欢喜,没关系”; 有的人收受小额贿赂,认为是“小意思,不碍大事”;有的人工作不尽职、不尽责,认为是“小错误、谁也难免”;有的人热衷于进歌厅、舞厅,认为是“小娱乐、何人不为”;有时不但当事人不以为耻,就连旁观者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让他们慢慢放松了自我约束,“第一次”的闸门打开之后就会变得放任自流、肆无忌惮,结果是积小恶成大患、从量变到质变,最终身不由己、陷入泥潭。
四是还存在协调无实权、关系不大、顺便帮忙的投机心理。权力有显性权力与隐性权力之别,综合协调权就是一种隐性权力。省政府办公厅虽然没有审批权,不像财政部门批资金、国土部门批土地、发改部门批项目,但是有综合协调权。比如,协调意见是我们起草的,会议纪要是我们记录的,省领导批示是我们督办的,这里面处处都有参与权力的影子。如果我们私底有倾向性,政策文件改动一个字,会议或行程安排调整一下,办事流程拖延一会,督办力度有别,相关影响就会显现出来,出现有利或不利申请办事人的现象。所以,不能说办公厅无权、是清水衙门,实际上也存在可以“寻租”的机会。有句俗话叫“天子脚下好做官”,意思是离权力核心越近,哪怕只是芝麻大的官,人家也敬你三分。有的同志认为,反正是工作需要,我只是打个招呼,顺便帮个忙罢了,别人送个“信封”感谢我也只是讲感情而已。殊不知,外面一些动机不纯的人,总是想方设法请办公厅的同志出面“协调”一些问题,以达到谋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于是,在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中,在隐性权力的遮掩下,有的人逐渐放松了警惕和约束,有意无意间干出一些违纪违规违法的事来。
二、法律、纪律、制度规范都很明确,为什么还是有同志敢于触犯?
近年来,党中央廉政制度建设之密集,监督惩处之严厉,可以说是空前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名副国级、37名省部级、500多名其他级别官员被查。为什么在惩治腐败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人敢于触犯?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把理想信念当成了“贴面金纸”。古人云,“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马嚼子)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像身体上缺钙,就会骨头不硬朗、四肢无力。许多领导干部步入歧途,根本原因在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得不牢、出了毛病,理想信念滑坡信仰失去支撑。有的把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看成是空头理论,是形式主义;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即使学习,也只是做做样子,装点装点门面;有的以教育者身份教育下属,很少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接受再教育。这些人把当年面对党旗的铮铮誓言和庄严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把理想信念当作“贴面金纸”,以致于在种种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丧失了原则立场。我给大家说个例子: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的父亲去世前问他,儿子,你这些穿着打扮、开销、享受,我看有点像腐败。他对他父亲说,这都是组织上给我的待遇。当时是骗过了父亲,但最终没有骗过党和人民,被立案审查,开除党籍。冀文林就是把理想信念当成了“贴面金纸”。
二是把制度规范当成了“稻草人”。高压线因其强大的电流让人望而生畏,没人敢碰。可一旦高压线不带电,就和晒衣绳没有什么两样。制度如果没有执行力,就像农田里的稻草人,开始来偷吃稻谷的鸟有些惧怕,可时间一长,看到稻草人没有任何威胁,鸟的胆子就大了,先吃几粒谷看一下,之后肆无忌惮地吃,再后来就落到稻草人头上拉屎撒尿。有的人在法律、纪律和制度规范面前毫无敬畏之心,错误地认为制度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摆设,只是吓吓人的“稻草人”,甚至把法律、纪律当成不带电的高压线,当成可以随意触碰的晒衣绳,于是变得目无法纪、胆大妄为,殊不知这些法纪制度都是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只要你敢踩红线,就必然触电身亡、万劫不复。“七一”前夕,中央严肃查处徐才厚等4人违纪违法案件。现在,几乎每个礼拜,中纪委网站都会公布被立案查处的党员干部名单。这清楚地表明党纪国法不是软约束、不是“稻草人”,更不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干部更要从严。不论是谁,不论其职务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对于这一点,谁都不要幻想有什么“保险箱”,谁都不要指望有什么“法外开恩”。
三是把别人出事当成了“运气不好”。有人出事了,有的同志就喜欢茶余饭后议论,认为别人蠢,认为别人是运气不好。我看这些同志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对,关键不是别人运气好不好,而是根本就不应该去做那些违纪违法的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收了别人的钱财,就等于领到一张卖身契,成为别人控制的傀儡,稍不顺其意,他就可能威胁你、举报你,法律之剑就在头上悬着,惩治之网就在身边张着,夜路走多了,就会碰到鬼,哪有什么“好运气”呢?所以,如果没有深入总结别人的教训,没有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没有从主观世界深挖根源,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避开前车之覆的老路。那些敢于送钱给你的人,也敢于送钱给别人。我说句不太恭敬的话,这种人就像一颗满身引线的地雷,随时都可能“爆炸”,他一“爆炸”,必然殃及你被查、被处理。任何信誓旦旦的誓言都是谎言,不仅会把你说出来,而且一定会把他所知道的你的事全说出来。
四是把自己的付出当成“索价筹码”。现在的公务员确实工作辛苦、艰苦、清苦,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有时工作起来是“5+
2、白加黑、雨加晴”,大多数公务员都能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但也有一些同志有功劳就伸手,把自己的付出当成“索价筹码”,这就很危险了。有的人做了一点事情,就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就应当有所回报,应当按“劳”取“酬”,把得点外快、收点红包礼金、拿点土特产品当成心安理得的事。不知不觉中,你向别人索价的筹码,慢慢变成了自取灭亡的一颗定时炸弹。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说,“当了处长想当厅长,赚了百万想赚千万,人心不足蛇吞象,堕落皆因太贪婪”,这几句话辛辣味很浓,道理也很深刻。人生就像驾驶汽车,欲望是油门,知足是刹车,没有油门就没有动力,只踩油门肯定要出问题,关键是要踩得住刹车,只有操控有度、驾轻就熟,车子才能行稳致远。
三、党员干部出了问题令人痛心,但要“亡羊补牢”,借“前车之覆”,明“后车之鉴”。
这是今天我们上课最终的目的。问题已经出了,但是要“亡羊补牢”,借“前车之覆”、明“后车之鉴”。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是要经常抓、长期抓。
一是在制度建设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制度健全,但范围宽泛、约束软化的问题。在反腐倡廉方面,我们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制度、规范和措施有不少,但部分制度过于宽泛,监督乏力,约束软化。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在制度行得通、做得到、能管用上下功夫。要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中心任务,深刻剖析近年来厅系统发生的腐败案件,进一步研究办公厅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与规律,选择那些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要突出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和归集,力求各项制度更加具体明了而不模棱两可,于法周延而不相互抵触,于事简便而不繁杂琐碎。最关键的是,要强化制度执行,从严执纪、铁面执纪,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问题,让违反制度者付出应有代价。
二是在监督管理上,要重点解决虽然程序不缺,但谈心谈话碍情面、主动提醒怕得罪人的问题。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破窗理论”,说的是:一栋楼房在第一扇窗户被打坏之后,如果不及时修复,会引起连锁反应,招致更多的窗户被打坏。因此,要保护好更多的窗户及整栋楼房,及时发现和修补第一扇被打坏的窗户极为重要。现实生活中,我们监督不力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没能及时发现“第一扇窗户”被打坏,或者发现了但并没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往往是整栋楼的窗户被打坏了并发现了破坏者,相关监督部门才上去处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定要把工作重心前移,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大胆放手工作,敢于向潜规则叫板,既要有“火眼金睛”,善于发现腐败苗头,主动提醒帮助同志,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铸成大错;又要做“黑脸包公”,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毛病马上医治,决不能因初犯而“下不为例”,决不能因恶小而“以观后效”,决不能因位高而“网开一面”。单位领导要职能部门要解决“留情面”、“不较真”的问题。在我看来,“留情面”等于留隐患,“不较真”就等于不关心干部,放任干部出问题。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了帮助同志,提醒、谈话,甚至内部处理、诫勉,都可能会使人红脸、出汗、难堪,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意见,但这总比从量变到质变、接受组织查处甚至法律制裁要好得多,也不至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恨。
三是在廉政教育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场面隆重,但“雨过地皮湿”、用形式主义对付形式主义的问题。开展廉政教育,是筑牢思想防线的有效途径。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廉政教育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要真正使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起到潜移默化、正本清源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通过组织参观案例剖析展、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在押职务犯罪人员忏悔、看在押职务犯罪人员劳动改造等活动,增强警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要多抓一抓我们身边的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警示同志们认识到教训就在身边、危险就在眼前、失足就在脚下,进一步增强办公厅干部廉洁自律、防微杜渐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我们有许多同志在廉政教育、案例剖析时,也信誓旦旦、言之凿凿,但就像“雨过地皮湿”一样,似乎有点效果,却停留在表面,没有从思想深处解决问题,甚至用形式主义来对付。比如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落马前夜,还大谈“自我批评辣不怕,相互批评不怕辣”,根本就没有触及到他们腐败问题的实质。
四是在用人导向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口号叫得响,但还是守规矩者清贫、老实人吃亏的问题。“老实”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也是褒奖。然而,在当下一些人眼里,说某某人是个老实人,潜意识里是在蔑视和嘲笑这个人“玩不转”、“吃不开”。有的单位“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口号叫得很响,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清正廉洁的干部没有及时得到重用。这种不正确社会舆论和导向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起码在我们省政府办公厅,决不能让这样的风气“有市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所谓的“老实人”,往往是那些心怀敬畏、遵纪守法的人,当然也不是木纳、一言不发、无所作为的人。既要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又要规规矩矩。而那些出了事、犯了错误的,往往是那些思想活络、目无法纪,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不老实人”。今后,我们一定要更加旗帜鲜明地尊重老实人、保护老实人、使用老实人。办公厅要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从选人视野上聚焦老实人,从评价机制上鉴别老实人,从考核体系上突出老实人,用制度把老实人评出来、选出来、护起来,真正让老实人叫得响、站得住、吃得开。我希望大家胸怀宽一点,全局观念强一点,把事业干好,形成一个总体上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导向。
四、办公厅的同志要主动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镜子,不断增强对腐败的“免疫力”。
从近年来办公厅发生的腐败案件看,这些领导干部腐化变质,无一例外都与放松个人修养密切相关。办公厅干部一定要以此为戒,把加强个人修养看作是一辈子的任务,一辈子的功课,以良好的修养铸就防腐拒变的“金刚不坏之身”。
一要明理修德,精神不能“缺钙”。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它是一种思想信仰,是一种品格修养,是一种道德理念,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气概情怀。广大群众对我们省政府办公厅干部是尊敬的,或者说是高看一眼的。如果省政府办公厅干部精神追求标准比他们没有提高一分、行为规范要求没有比他们严格一点,那群众就会看不起我们,也会看不起政府。因此,办公厅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个人修养,补足精神之钙,始终保持那么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发有为的锐气。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锤炼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实践能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把满腔政治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二要敬畏权力,公权不能私用。《左传》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三朝元老,对自己要求很严,在家庙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意思是说,第一次提拔后要低头,再次提拔后要曲背,三次提拔后要弯腰,平时连走路都要靠墙走。一个古代官员尚能做到对权力如此谦卑敬畏,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权力受之于人民,对权力的敬畏更应该发自内心。尤其对办公厅的同志而言,虽然没有审批的权力,但协调权、督办权、办文办会权,都是公权力,没有私人权力。别人有求于你,不是对你这个人,而是对你这个位置,对你暂时代表的公权力。以权为公,秉公办事,就是为民服务,要受到褒扬;以权为私,徇私枉法,就是腐败和犯罪,要受到惩处。任何“掩耳盗铃”不过是黄粱一梦。因此对待权力一定要有一种怕的感觉、有一种畏惧的思想,在这个方面始终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要防微杜渐,小节不能小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大家别看一个节收一两千元现金红包、收一点烟酒、收一点土特产,但若干年累积起来,那也不是个小数。俗话说,一次守不住、次次都让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相信大家都看了原南京市委书记季建业《我的悔过书》,我觉得写得很真切,其中讲得最多的就是自己没有管住小节,认为平时犯点小错误不打紧,结果积小错成大错。“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办公厅的党员干部一定保持高度警醒,坚决筑牢思想之堤、行为之堤,克服“小节无妨”的侥幸心理,不以“下不为例”为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开脱,时刻慎言“小道理”,谨防“小意思”,警惕“小场合”,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要严守法纪,底线不能触碰。法律是约束所有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没有例外。一旦逾越了法律、纪律、道德的底线,就是从量变到质变,整个人就变了质,就要受到惩罚甚至牢狱之灾。办公厅位置重要,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严格的要求来讲法律、守纪律。大家要记住,法规准则、党员纪律处分条例、行政监察法规,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等等,都是原则,都是高压线、红线、底线,都不能碰、不能闯、不能过,否则,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自己本人,还有家人、所在单位。俗话说万事严中取,一处弛则百处懈。我们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送大家几句话,希望与办公厅的同志们共勉。
这是我从基层走来,从政多年的一些真实感受,或者说是自己对人生的几点感悟,是肺腑之言,与大家共勉。
一是关系靠不住,组织最可靠。有的人认为:“关系就是生产力”。在他们的思想体系里,关系就是资源,关系就是财富,只要学会了“搞关系、钻圈子”,左右就可以逢源,上下就可以通气,办任何事就会“一路绿灯”,不该办的事也能办,办不成的事也能成,“关系”成了一种价值,一种可以夸耀、值得追求和令人羡慕的东西。但关系是动态的、变化的,今天和你关系很好的人,明天可能
和你关系不好,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际关系。不要认为有后台、有靠山,就可以摆平一切。那些一门心思拉关系、套近乎、搞钻营的人,往往会被关系网住,甚至被反噬其身。相反,组织是稳定的、牢靠的、坚强的。组织有一套严密的运行体系,是没有什么人能够摆平的。组织是不会放过那些违法违纪的人,也不会亏待那些为人民做出了贡献的人。在以关系为主的社会里,只有对忠于组织、相信组织,才是冲破一切关系、获得更自由广阔空间的最好通行证。二是权力靠不住,制度最可靠。权力不是永恒的,而是一时的,你在这个岗位上有这个权力,你离开了这个岗位或者退休了就没有这个权力。权力还是把双刃剑,驭之有道,控之有方,就可以做权力的主人,成就一番事业;为权所累,为权所驭,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就会变成权力的奴隶,被权力所害。有一副对联说得好:“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权力是“风光”与“风险”并存,可以说,哪里有权力,哪里就可能有拉拢腐蚀、就可能有陷阱。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敬畏权力,慎用权力。而制度是最可靠的,能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规范、约束、制衡权力,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我们的每一项行政行为才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才能真正地保护好自己。三是朋友靠不住,自己最可靠。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朋友要交,但心中要有数”。这个数就是指对所交往的人要有判断力,谁是良朋益友, 谁是貌合神离,谁是包藏祸心,心里应该有杆秤。一个领导干部拥有某种权力之后,这样那样的“朋友”便纷至沓来。这些所谓的“铁哥们儿”、“发小”、“至交”、“闺蜜”们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地巴结你、讨好你、满足你,让你陶醉在灯红酒绿之中,让你权为他所用,利为他所谋。但每当“东窗事发”时,检举揭发得最坚决、最彻底的,恰恰是这些平时关系最铁的“好朋友”。什么歃血为盟,什么喝血酒等等,都是假的。会开车的人都知道,驾驶员在危险时刻,会本能地保护自己,不是保护别人。还有一个理论是“下水救人的人容易淹死”,因为被救者出于本能会剧烈挣扎,在失去理智时,即使是根稻草他也会死死地拽住,救人者就会被拖得精疲力竭、直至淹死。所以,到了关键的时候,每一个人只会保护自己。谁能保护你,谁最可靠?自己才能保护自己。任何教育代替不了自我教育,任何法律代替不了自律。我们办公厅的干部,平时一定要增强一点戒备心,择善交友,谨慎交友,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保持一份平常心,珍惜现有岗位,正确对待名利,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四是侥幸靠不住,不为最可靠。侥幸心理要不得,高压线触不得,顶风而上使不得,中央反腐的决心低估不得。侥幸与不幸之间的距离很近。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狐狸再狡猾总会露尾巴。在这里,我奉劝同志们,勿存侥幸思想,勿拿政治生命去冒险,勿拿个人前途、幸福开玩笑,否则只会自挖陷阱深埋其中,最终会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追悔莫及,成为别人的谈资和笑料。要常怀警醒之心,切记那两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有遵纪守法、克己奉公,清白做官、老实做人、干净做事,才能远离不幸,永保幸福平安。同志们,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中国古人有四句话:酒香夺志、色满销魂、财迷心窍、气断江山。古人将“酒色财气”作为人生四戒,要求世人严于律己,不可沾染,以防颓废堕落断送前程。希望办公厅、研究室的每位同志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爱惜自己的荣誉,善待自己的家人,自觉保持清正廉洁,使廉洁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志向、一种品质,在人生旅途上走得更稳当、更踏实,在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潮流中去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第五篇:反腐倡廉党课讲稿
反腐倡廉党课讲稿
去年以来,省政府办公厅有同志出了问题,令人痛心和惋惜。办公厅对干部职工的教育一直抓得比较紧,特别是办公厅的同志在领导身边工作,接受到的教育和规则比别的同志要多,可为什么还会有人出事?下面,我跟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
一、这些年我们在不断进行教育、警示,为什么还是有同志出问题?
反腐倡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一批“害群之马”被迅速查处,赢得社会各界拍手称快。省政府办公厅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到中心任务和业务工作之中,同步推进、同步督查、同步考核。应该说,办公厅党组抓廉政建设态度是坚决的,力度是很大的,制度比较健全,警示也是到位的。然而,我们还是有两位干部出了问题。这是为什么?这段时间,我反复进行了思考,觉得在办公厅的少数干部中,还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扭曲心理,必须深刻反省、严肃指出、坚决纠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还存在职权就是特权、公家就是我家、为公为私不分的错位心理。
省政府办公厅是全省政府机关的枢纽和核心,对省政府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办公厅工作的同志都是从全省各地各专业选拔出来的精英,一直以来,同志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高度负责、任劳任怨地工作。但少数同志却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进攻和灯红酒绿的诱惑,心理产生了错位,逐渐变得洋洋自得、颐指气使,在行使督办权、协调权时宣称“我代表省政府,我的意见也就是省政府的意见”,混淆了“为公”和“为私”的界限,有时甚至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赚私利。有些事,明明是公事,有服务程序、有办结时限要求,若与办事者没私交、没有利益交往,就会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办起来就会旷日持久,在求办中显示“权威”,在拖延中获得好处。有些事,明明是私事,甚至是违反政策规定的事,但若有某些利益关系,就帮助出主意、搞变通、打“擦边球”,“特事特办”,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缘,公务员成了“私务员”。这方面,办公厅早有前车之鉴,2003年和2004年,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唐见奎、王道生先后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去年和今年又先后发生了谢晚林、刘岳辉案。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单位、我们身边,它深刻地警示我们,如果办公厅的干部没有做到公私分明、秉公用权,甚至以公权谋私利,就必然走向犯罪、身陷囹圄。二是还存在法不责众、被抓的是少数、漏网的是多数的侥幸心理。
对“法不责众”这一成语,现在有“正解”,也有“歪解”。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一般不能把大多数人的需求、行为作为惩罚的对象。但许多人错误地理解为:执法者在执法时如果遇到较多的人违法,就会放弃执法。这种“误解”在我们一些干部的思想中还很有市场。有的认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事情做得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不会被人发现;有的认为自己身份特殊、保护伞大、关系网广、哥们义气铁,即使败露,也能逢凶化吉。正是在这种侥幸心理驱使下,有的人偶尔得手,便变本加厉,一发而不可收拾,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如去年被抓的那名干部,被抓的前一段时间,我一直苦口婆心找他谈话,劝他坦白交待,争取宽大,可他认为自己到处托了关系,应该会没事,结果没多久就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当前中央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事实证明,法不责众只是一个“掩耳盗铃”式的伪命题。比如,今年省委按照中央要求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衡阳破坏选举案,分两批给予466人党纪政纪处分,立案侦查68人,彰显了我们党“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决不会因面广而“法不责众”的坚定决心,表明了对腐败严惩不贷、决不姑息的鲜明态度。三是还存在“小节无害”、无伤大雅、谁也难免的放任心理。
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轿夫,穿了双新鞋去工作,每一步都择地而行,生怕弄脏新鞋。但出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也就是不再有顾虑、不再珍惜了。这个故事说明,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理往往就放松了戒备、降低了要求,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随它去了。有的党员干部就是这样,大贪不敢,但小节不顾,有的人打麻将搞赌博,认为是“小欢喜,没关系”;有的人收受小额贿赂,认为是“小意思,不碍大事”;有的人工作不尽职、不尽责,认为是“小错误、谁也难免”;有的人热衷于进歌厅、舞厅,认为是“小娱乐、何人不为”;有时不但当事人不以为耻,就连旁观者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让他们慢慢放松了自我约束,“第一次”的闸门打开之后就会变得放任自流、肆无忌惮,结果是积小恶成大患、从量变到质变,最终身不由己、陷入泥潭。
四是还存在协调无实权、关系不大、顺便帮忙的投机心理。
权力有显性权力与隐性权力之别,综合协调权就是一种隐性权力。省政府办公厅虽然没有审批权,不像财政部门批资金、国土部门批土地、发改部门批项目,但是有综合协调权。比如,协调意见是我们起草的,会议纪要是我们记录的,省领导批示是我们督办的,这里面处处都有参与权力的影子。如果我们私底有倾向性,政策文件改动一个字,会议或行程安排调整一下,办事流程拖延一会,督办力度有别,相关影响就会显现出来,出现有利或不利申请办事人的现象。所以,不能说办公厅无权、是清水衙门,实际上也存在可以“寻租”的机会。有句俗话叫“天子脚下好做官”,意思是离权力核心越近,哪怕只是芝麻大的官,人家也敬你三分。有的同志认为,反正是工作需要,我只是打个招呼,顺便帮个忙罢了,别人送个“信封”感谢我也只是讲感情而已。殊不知,外面一些动机不纯的人,总是想方设法请办公厅的同志出面“协调”一些问题,以达到谋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于是,在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中,在隐性权力的遮掩下,有的人逐渐放松了警惕和约束,有意无意间干出一些违纪违规违法的事来。二、法律、纪律、制度规范都很明确,为什么还是有同志敢于触犯?
近年来,党中央廉政制度建设之密集,监督惩处之严厉,可以说是空前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名副国级、37名省部级、500多名其他级别官员被查。为什么在惩治腐败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人敢于触犯?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把理想信念当成了“贴面金纸”。
古人云,“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马嚼子)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像身体上缺钙,就会骨头不硬朗、四肢无力。许多领导干部步入歧途,根本原因在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得不牢、出了毛病,理想信念滑坡信仰失去支撑。有的把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看成是空头理论,是形式主义;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即使学习,也只是做做样子,装点装点门面;有的以教育者身份教育下属,很少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接受再教育。这些人把当年面对党旗的铮铮誓言和庄严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把理想信念当作“贴面金纸”,以致于在种种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丧失了原则立场。我给大家说个例子: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的父亲去世前问他,儿子,你这些穿着打扮、开销、享受,我看有点像腐败。他对他父亲说,这都是组织上给我的待遇。当时是骗过了父亲,但最终没有骗过党和人民,被立案审查,开除党籍。冀文林就是把理想信念当成了“贴面金纸”。
二是把制度规范当成了“稻草人”。
高压线因其强大的电流让人望而生畏,没人敢碰。可一旦高压线不带电,就和晒衣绳没有什么两样。制度如果没有执行力,就像农田里的稻草人,开始来偷吃稻谷的鸟有些惧怕,可时间一长,看到稻草人没有任何威胁,鸟的胆子就大了,先吃几粒谷看一下,之后肆无忌惮地吃,再后来就落到稻草人头上拉屎撒尿。有的人在法律、纪律和制度规范面前毫无敬畏之心,错误地认为制度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摆设,只是吓吓人的“稻草人”,甚至把法律、纪律当成不带电的高压线,当成可以随意触碰的晒衣绳,于是变得目无法纪、胆大妄为,殊不知这些法纪制度都是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只要你敢踩红线,就必然触电身亡、万劫不复。“七一”前夕,中央严肃查处徐才厚等4人违纪违法案件。现在,几乎每个礼拜,中纪委网站都会公布被立案查处的党员干部名单。这清楚地表明党纪国法不是软约束、不是“稻草人”,更不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干部更要从严。不论是谁,不论其职务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对于这一点,谁都不要幻想有什么“保险箱”,谁都不要指望有什么“法外开恩”。三是把别人出事当成了“运气不好”。
有人出事了,有的同志就喜欢茶余饭后议论,认为别人蠢,认为别人是运气不好。我看这些同志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对,关键不是别人运气好不好,而是根本就不应该去做那些违纪违法的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收了别人的钱财,就等于领到一张卖身契,成为别人控制的傀儡,稍不顺其意,他就可能威胁你、举报你,法律之剑就在头上悬着,惩治之网就在身边张着,夜路走多了,就会碰到鬼,哪有什么“好运气”呢?所以,如果没有深入总结别人的教训,没有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没有从主观世界深挖根源,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避开前车之覆的老路。那些敢于送钱给你的人,也敢于送钱给别人。我说句不太恭敬的话,这种人就像一颗满身引线的地雷,随时都可能“爆炸”,他一“爆炸”,必然殃及你被查、被处理。任何信誓旦旦的誓言都是谎言,不仅会把你说出来,而且一定会把他所知道的你的事全说出来。四是把自己的付出当成“索价筹码”。
现在的公务员确实工作辛苦、艰苦、清苦,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有时工作起来是“5+2、白加黑、雨加晴”,大多数公务员都能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但也有一些同志有功劳就伸手,把自己的付出当成“索价筹码”,这就很危险了。有的人做了一点事情,就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就应当有所回报,应当按“劳”取“酬”,把得点外快、收点红包礼金、拿点土特产品当成心安理得的事。不知不觉中,你向别人索价的筹码,慢慢变成了自取灭亡的一颗定时炸弹。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说,“当了处长想当厅长,赚了百万想赚千万,人心不足蛇吞象,堕落皆因太贪婪”,这几句话辛辣味很浓,道理也很深刻。人生就像驾驶汽车,欲望是油门,知足是刹车,没有油门就没有动力,只踩油门肯定要出问题,关键是要踩得住刹车,只有操控有度、驾轻就熟,车子才能行稳致远。三、党员干部出了问题令人痛心,但要“亡羊补牢”,借“前车之覆”,明“后车之鉴”。
这是今天我们上课最终的目的。问题已经出了,但是要“亡羊补牢”,借“前车之覆”、明“后车之鉴”。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是要经常抓、长期抓。
一是在制度建设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制度健全,但范围宽泛、约束软化的问题。
在反腐倡廉方面,我们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制度、规范和措施有不少,但部分制度过于宽泛,监督乏力,约束软化。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在制度行得通、做得到、能管用上下功夫。要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中心任务,深刻剖析近年来厅系统发生的腐败案件,进一步研究办公厅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与规律,选择那些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要突出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和归集,力求各项制度更加具体明了而不模棱两可,于法周延而不相互抵触,于事简便而不繁杂琐碎。最关键的是,要强化制度执行,从严执纪、铁面执纪,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问题,让违反制度者付出应有代价。二是在监督管理上,要重点解决虽然程序不缺,但谈心谈话碍情面、主动提醒怕得罪人的问题。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破窗理论”,说的是:一栋楼房在第一扇窗户被打坏之后,如果不及时修复,会引起连锁反应,招致更多的窗户被打坏。因此,要保护好更多的窗户及整栋楼房,及时发现和修补第一扇被打坏的窗户极为重要。现实生活中,我们监督不力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没能及时发现“第一扇窗户”被打坏,或者发现了但并没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往往是整栋楼的窗户被打坏了并发现了破坏者,相关监督部门才上去处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定要把工作重心前移,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大胆放手工作,敢于向潜规则叫板,既要有“火眼金睛”,善于发现腐败苗头,主动提醒帮助同志,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铸成大错;又要做“黑脸包公”,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毛病马上医治,决不能因初犯而“下不为例”,决不能因恶小而“以观后效”,决不能因位高而“网开一面”。单位领导要职能部门要解决“留情面”、“不较真”的问题。在我看来,“留情面”等于留隐患,“不较真”就等于不关心干部,放任干部出问题。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了帮助同志,提醒、谈话,甚至内部处理、诫勉,都可能会使人红脸、出汗、难堪,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意见,但这总比从量变到质变、接受组织查处甚至法律制裁要好得多,也不至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恨。三是在廉政教育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场面隆重,但“雨过地皮湿”、用形式主义对付形式主义的问题。
开展廉政教育,是筑牢思想防线的有效途径。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廉政教育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要真正使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起到潜移默化、正本清源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通过组织参观案例剖析展、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在押职务犯罪人员忏悔、看在押职务犯罪人员劳动改造等活动,增强警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要多抓一抓我们身边的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警示同志们认识到教训就在身边、危险就在眼前、失足就在脚下,进一步增强办公厅干部廉洁自律、防微杜渐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我们有许多同志在廉政教育、案例剖析时,也信誓旦旦、言之凿凿,但就像“雨过地皮湿”一样,似乎有点效果,却停留在表面,没有从思想深处解决问题,甚至用形式主义来对付。比如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落马前夜,还大谈“自我批评辣不怕,相互批评不怕辣”,根本就没有触及到他们腐败问题的实质。四是在用人导向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口号叫得响,但还是守规矩者清贫、老实人吃亏的问题。
“老实”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也是褒奖。然而,在当下一些人眼里,说某某人是个老实人,潜意识里是在蔑视和嘲笑这个人“玩不转”、“吃不开”。有的单位“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口号叫得很响,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清正廉洁的干部没有及时得到重用。这种不正确社会舆论和导向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起码在我们省政府办公厅,决不能让这样的风气“有市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所谓的“老实人”,往往是那些心怀敬畏、遵纪守法的人,当然也不是木纳、一言不发、无所作为的人。既要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又要规规矩矩。而那些出了事、犯了错误的,往往是那些思想活络、目无法纪,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不老实人”。今后,我们一定要更加旗帜鲜明地尊重老实人、保护老实人、使用老实人。办公厅要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从选人视野上聚焦老实人,从评价机制上鉴别老实人,从考核体系上突出老实人,用制度把老实人评出来、选出来、护起来,真正让老实人叫得响、站得住、吃得开。我希望大家胸怀宽一点,全局观念强一点,把事业干好,形成一个总体上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导向。四、办公厅的同志要主动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镜子,不断增强对腐败的“免疫力”。
从近年来办公厅发生的腐败案件看,这些领导干部腐化变质,无一例外都与放松个人修养密切相关。办公厅干部一定要以此为戒,把加强个人修养看作是一辈子的任务,一辈子的功课,以良好的修养铸就防腐拒变的“金刚不坏之身”。
一要明理修德,精神不能“缺钙”。
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它是一种思想信仰,是一种品格修养,是一种道德理念,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气概情怀。广大群众对我们省政府办公厅干部是尊敬的,或者说是高看一眼的。如果省政府办公厅干部精神追求标准比他们没有提高一分、行为规范要求没有比他们严格一点,那群众就会看不起我们,也会看不起政府。因此,办公厅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个人修养,补足精神之钙,始终保持那么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发有为的锐气。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锤炼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实践能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把满腔政治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要敬畏权力,公权不能私用。《左传》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三朝元老,对自己要求很严,在家庙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意思是说,第一次提拔后要低头,再次提拔后要曲背,三次提拔后要弯腰,平时连走路都要靠墙走。一个古代官员尚能做到对权力如此谦卑敬畏,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权力受之于人民,对权力的敬畏更应该发自内心。尤其对办公厅的同志而言,虽然没有审批的权力,但协调权、督办权、办文办会权,都是公权力,没有私人权力。别人有求于你,不是对你这个人,而是对你这个位置,对你暂时代表的公权力。以权为公,秉公办事,就是为民服务,要受到褒扬;以权为私,徇私枉法,就是腐败和犯罪,要受到惩处。任何“掩耳盗铃”不过是黄粱一梦。因此对待权力一定要有一种怕的感觉、有一种畏惧的思想,在这个方面始终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要防微杜渐,小节不能小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大家别看一个节收一两千元现金红包、收一点烟酒、收一点土特产,但若干年累积起来,那也不是个小数。俗话说,一次守不住、次次都让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相信大家都看了原南京市委书记季建业《我的悔过书》,我觉得写得很真切,其中讲得最多的就是自己没有管住小节,认为平时犯点小错误不打紧,结果积小错成大错。“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办公厅的党员干部一定保持高度警醒,坚决筑牢思想之堤、行为之堤,克服“小节无妨”的侥幸心理,不以“下不为例”为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开脱,时刻慎言“小道理”,谨防“小意思”,警惕“小场合”,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要严守法纪,底线不能触碰。法律是约束所有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没有例外。一旦逾越了法律、纪律、道德的底线,就是从量变到质变,整个人就变了质,就要受到惩罚甚至牢狱之灾。办公厅位置重要,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严格的要求来讲法律、守纪律。大家要记住,法规准则、党员纪律处分条例、行政监察法规,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等等,都是原则,都是高压线、红线、底线,都不能碰、不能闯、不能过,否则,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自己本人,还有家人、所在单位。俗话说万事严中取,一处弛则百处懈。我们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送大家几句话,希望与办公厅的同志们共勉。
这是我从基层走来,从政多年的一些真实感受,或者说是自己对人生的几点感悟,是肺腑之言,与大家共勉。
一是关系靠不住,组织最可靠。
有的人认为:“关系就是生产力”。在他们的思想体系里,关系就是资源,关系就是财富,只要学会了“搞关系、钻圈子”,左右就可以逢源,上下就可以通气,办任何事就会“一路绿灯”,不该办的事也能办,办不成的事也能成,“关系”成了一种价值,一种可以夸耀、值得追求和令人羡慕的东西。但关系是动态的、变化的,今天和你关系很好的人,明天可能和你关系不好,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际关系。不要认为有后台、有靠山,就可以摆平一切。那些一门心思拉关系、套近乎、搞钻营的人,往往会被关系网住,甚至被反噬其身。相反,组织是稳定的、牢靠的、坚强的。组织有一套严密的运行体系,是没有什么人能够摆平的。组织是不会放过那些违法违纪的人,也不会亏待那些为人民做出了贡献的人。在以关系为主的社会里,只有对忠于组织、相信组织,才是冲破一切关系、获得更自由广阔空间的最好通行证。二是权力靠不住,制度最可靠。权力不是永恒的,而是一时的,你在这个岗位上有这个权力,你离开了这个岗位或者退休了就没有这个权力。权力还是把双刃剑,驭之有道,控之有方,就可以做权力的主人,成就一番事业;为权所累,为权所驭,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就会变成权力的奴隶,被权力所害。有一副对联说得好:“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权力是“风光”与“风险”并存,可以说,哪里有权力,哪里就可能有拉拢腐蚀、就可能有陷阱。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敬畏权力,慎用权力。而制度是最可靠的,能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规范、约束、制衡权力,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我们的每一项行政行为才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才能真正地保护好自己。三是朋友靠不住,自己最可靠。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朋友要交,但心中要有数”。这个数就是指对所交往的人要有判断力,谁是良朋益友,谁是貌合神离,谁是包藏祸心,心里应该有杆秤。一个领导干部拥有某种权力之后,这样那样的“朋友”便纷至沓来。这些所谓的“铁哥们儿”、“发小”、“至交”、“闺蜜”们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地巴结你、讨好你、满足你,让你陶醉在灯红酒绿之中,让你权为他所用,利为他所谋。但每当“东窗事发”时,检举揭发得最坚决、最彻底的,恰恰是这些平时关系最铁的“好朋友”。什么歃血为盟,什么喝血酒等等,都是假的。会开车的人都知道,驾驶员在危险时刻,会本能地保护自己,不是保护别人。还有一个理论是“下水救人的人容易淹死”,因为被救者出于本能会剧烈挣扎,在失去理智时,即使是根稻草他也会死死地拽住,救人者就会被拖得精疲力竭、直至淹死。所以,到了关键的时候,每一个人只会保护自己。谁能保护你,谁最可靠?自己才能保护自己。任何教育代替不了自我教育,任何法律代替不了自律。我们办公厅的干部,平时一定要增强一点戒备心,择善交友,谨慎交友,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保持一份平常心,珍惜现有岗位,正确对待名利,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四是侥幸靠不住,不为最可靠。侥幸心理要不得,高压线触不得,顶风而上使不得,中央反腐的决心低估不得。侥幸与不幸之间的距离很近。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狐狸再狡猾总会露尾巴。在这里,我奉劝同志们,勿存侥幸思想,勿拿政治生命去冒险,勿拿个人前途、幸福开玩笑,否则只会自挖陷阱深埋其中,最终会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追悔莫及,成为别人的谈资和笑料。要常怀警醒之心,切记那两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有遵纪守法、克己奉公,清白做官、老实做人、干净做事,才能远离不幸,永保幸福平安。同志们,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中国古人有四句话:酒香夺志、色满销魂、财迷心窍、气断江山。古人将“酒色财气”作为人生四戒,要求世人严于律己,不可沾染,以防颓废堕落断送前程。希望办公厅、研究室的每位同志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爱惜自己的荣誉,善待自己的家人,自觉保持清正廉洁,使廉洁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志向、一种品质,在人生旅途上走得更稳当、更踏实,在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潮流中去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成真、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