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谢虎典型材料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事迹材料
--大满镇新新村谢虎
谢虎,男,1984年出生,中共党员,大满镇新新村青年农民。2003年从张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毕业后,学习烹饪,2005年到酒泉务工。2010年底回家创业,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现在是大满镇新新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200万元左右。
现年30岁的谢虎,他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当年从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学习烹饪,通过刻苦虚心地学习,在短短2年时间,谢虎已经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厨师,之后便到酒泉务工,在一家饭店当主厨,他在这里一干就是5年,在这5年中,积攒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2010年春节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生活还是很清贫,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10年中旬通过多方面的考察,他认为牲畜养殖很适合自己的农村,因为这里有土地来建养殖场地,最重要的是有丰富的饲草来源,能给村民减少种草所需的花费。想到了,他一刻也不停缓,立马行动起来,一方面他积极关注国家、省、市、地区的方针政策,了解当前形势。另一方面他翻阅各种养殖书籍,学习养殖理论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2010年年底,他用自己的积蓄盖起了三间牛棚,购买牛犊10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业初期,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困扰了他,由于前期防疫不到位,致使部分牛感染了口蹄疫,他多方寻找兽医才算将生病的牛医治好。其次遇到的主要问题便是草料消耗量大,但又不能被牲畜充分的吸收,他又认真到村上农家书屋学习,加强理论积累。其次他继续到外面进行考察,借鉴他人先进经验。他总是这样,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养殖业,依靠国家扶持创业相关优惠政策和贴息担保贷款,扩大养殖场规模,扩大再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他的养殖场已经从一个三间牛棚的小牛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面积达6亩的立体养殖基地,实现了自己规模化养殖场的理想。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谢虎虎已经成为大满镇的养殖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同时,谢虎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牛经验。
在广大村民看到谢虎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大力发展养殖业,都想通过养殖发展家庭经济。一时间大家纷涌而上,谢虎看到后,觉得大家如果盲目的发展养殖业,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于是则主动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合理分流,搞特色养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扩大生产规模,走专业化之路。2013年11月,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谢虎依靠国家扶持政策,发动其他村民,成立张掖市甘州区钰盛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肉牛养殖育肥销售,合理分配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从而导致内部恶性竞争;并利用专业合作社的集中优势,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各养殖户,繁育优质肉牛,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钰盛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合作社以“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养殖。钰盛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养殖基地,吸收农户加盟,由农户出资入股,合作社进行统一养殖、销售。年底农户按比例进行分红钰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给养殖加盟户带来经济效益。
到今天,钰盛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成员10人,现存栏肉牛600头,年出栏1000头左右,销售收入达到1760万元,纯收入200万左右。同时也给周边群众带来养殖积极性,在无偿服务下,他们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小型养殖户纯收入都在5万元左右。而且使农民朋友更深刻认识到,养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耕种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谢虎不仅要增加收入,更要为周围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他今年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设计总投资1500万元,计划新建圈舍5栋,新增养殖肉牛1000只规模。钰盛农民专业合作社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贫困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
第二篇:程谢村典型事迹材料
程谢村典型事迹材料
程谢村现有6个自然湾,8个村民小组,358户人家,1548人,另外外来人员65户,275人,现有耕地910亩,国土面积1.6平方公里,去年人均纯收入7180元,连续两次被孝感市评为“文明村”,年年被应城市及郎君镇评为先进村、先进党支部。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党支部程谢村委会一班人的团结协作,奋发进取,也离不开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他们是这样做的:
首先就是加强班子建设,通过不断学习,增强班子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
支部班子建设直接关系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近年来,由于注重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支部一班人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在支部书记李玉林的带领下,恪尽职守,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真正成为群众的“领头雁”。由于注重平时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提高,该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在换届选举中连续八届取得连任,成了全市远近闻名的“和谐村”。
一、固本强基,认真落实“五个基本”、“七个体系”
一是主要负责人象毛泽东时代那样做到了“天天读”,特别是相关政策、法律知识,关键文章、先进事迹他们都认真通读,细心领会,从中吸取精华。他们“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参加任何会议,做笔记是他的一大特点,正因如此,他们不论在任何会议上的讲话和发言,都有独到的理解,超常的建议,总是让领导和与会人员心里一亮。二是抓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学习,他对班子成员规定得有学习纪律,对群众代表和党员规定得有学习例会,各项会议记录本就达三十余本,李玉林同志常说:“人不学习就会说老话,说套话,就没有新思维、新动力,就会走邪路,走叉路,就会代表不象代表,党员不象党员,干
部不象干部;就会失去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三是为学习舍得投入。从2006年至2010年,他们先后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投入了30万元,改建扩建了办公活动场所,建起了农家书屋,添置新的办公家具和几套会议桌椅,购买了投影仪和远程教育设施,电脑、打字复印、电子显视屏、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建立了村级档案,修建了农资超市综合服务社等,使群众到村里头坐有桌椅,喝有茶水,阅有报刊,读有书籍,查有资料,看有影视、玩有棋牌,买有东西,看病有医生,健身有器材、场所。
二、创建了党建工作的“五抓、五促”模式
为了抓好现在的党建工作,我们结合新时期我村的特点,制定了“五抓、五促”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操作下,使我村的党员学习教育有了新的突破,党员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改观,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有了新的提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抓场所建设,促硬件环境创新。不仅要把党员的活动场所建设好,更重要是管理好,并且要使用好。二是抓经常性的活动,促教育学习创新。我们除了例会式的学习和发资料读本外,每年多次送年青党员拉到东村、大郑、应城等先进兄弟村和景点参观学习,我们在党员中树新风,反对党员端着酒杯、喝着肉汤,说党的组织的坏话,而是大兴讲党的伟大,领袖的英明,组织的正常。三是抓关心党员疾苦,促党员工作热情创新。对老弱病残的党员,我们除了帮其办理民政补助外,还时常亲临医院和病榻探望,送慰问金。我们用丰厚的感情和微薄的资金,换来了他们的热泪和对党的感恩,换来了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四是抓党员干部档案建立,促党员管理创新。我们将党员及家属的基本情况,有何特长等都一一记入档案,以便随时查阅,既方便工作又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党员感到高兴。五是抓发展优秀青年入党,促党员队伍的活力创新。我们连续三年发展了三名优秀青年入党,2008年发展了程涛,21岁,中专学历;2009年发展了李志辉,22岁,大学本科学历,2010
年发展了李亚东,23岁,中专学历。优秀青年入党,为党组织带来了青春的气息,增添了组织的活力。
通过以上的“五抓、五促”,使其将我们的组织资源转化成了发展资源,将组织优势转化成了发展优势,将组织活力转化成了发展活力。
三、凝心聚力,多为群众办实事
程谢村是一个经济来路不很宽的村,近几年来,程谢村党支部经常与市人大、新农办、审计、公安、劳动、物价、国土、镇政府沟通,谋求支持,先后争取支持资金40余万元,内部挖潜50余万元,鼓动群众投资、在外成功人士捐款100余万元,除了改扩村级场所投入了30万元外,其余的都投入到了为民办实事中去了。他分三年投入20万元打了三口机井,彻底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2007年投入10万元,修建了垃圾池和垃圾场,建立了环卫专班;2008年投入80万元,修建了2000多米的非机动车道、下水道、通湾路、通户路,插竹篱笆8000平方米,硬化场地近万平方米;2009年投入35万元建起程谢村独立的自来水厂,改造供水管网,做到了全天候24小时供水;2010年投入25万元,启动了农业用水管网化工程,支委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现在硬劳动力都出去了,在家的都是老幼病弱的人,如果不把水和路搞好,留守人员将无法生产生活。”通过他的努力,程谢村已是热土一方,要来程谢村居住和投资兴业的人络列不绝。2010年8月28日投资4000万元,占地30亩的盛威商砼厂落户程谢村,便顺利建成开业。假日酒店也落户动工。2011年4月20日,占地52亩的湖北省创食人食品有限公司已敲定落户,还有二个项目正在洽谈中。村级集体收入由原来的零一跃达到10万以上,上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7180元。现在的程谢村是人们笑足颜开,干部信心百倍。
第三篇:谢鹏飞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材料(本站推荐)
优
秀
毕
业
生
典
型 事 迹
材
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谢鹏飞,男,1989年2月出生,河南省太康县人,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管理系2011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曾任管理系校卫队档案部部长,班级副班长。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祖国走过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着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步。该生战胜了昨天的苦难,迎接着仍需要努力的今天。也将为辉煌的明天奋斗——题记
给自己一个梦想,让生命为它背上行囊,行走在历史的沙滩上,该生时常追问自己,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一生的追求是什么,在为何而努力?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愿望,一生都在为这个梦而努力着,浇灌着心血、经历着沧桑,你我共同来奋斗,让梦想在今天起航!
2011年9月承载着希望与梦想,该生来到了黄河科技学院。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与新鲜,而在该生的心里却始终装着另一件事:该生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兄弟2人是依靠着父母辛勤劳累抚养长大的,培养出该生和哥哥两名大学生,该生是父母的自豪和骄傲,但是,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时刻压着他,该生不止一次在想,是不是该做些兼职来挣钱养活自己,他能做什么?他应该
做什么?如果因为做大量的兼职耽误了学习,我是否会后悔?是否会让父母感到失望?这些问题在总在该生的脑中闪现,该生心里无比矛盾,一度陷入迷茫。
在思想上,该生思想进步,积极乐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思想上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定期向党组织提交思想汇报。实时跟进了解国家大事记,拥护习总书记的领导。经过积极表现,该生在2014年5月,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在学习上,该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刻苦,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学习第一位的原则。为了能够实现他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该生利用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去图书馆读书来给自己充电,并且边读边思考,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该生做到了: 1、2012年5月获得学校三等奖学金 2、2012年11月获得学校三等奖学金 3、2012年6月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4、2013年5月获得学校三等奖学金 5、2013年6月获得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6、2013年7月获得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 7、2013年11月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8、2013年12月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9、2014年5月获得学校三等奖学金 10、2014年11月获得学校三等奖学金
在工作上,该生在班级内担任副班长一职,踏实肯干,做事认
真负责,能力突出,工作积极主动,是辅导员的好帮手,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该生善于交流沟通,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班集体,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生活上,该生爱好广泛,注重各种实用性技能的学习;课余爱好运动,会打篮球、网球等球类项目;该生又有安静的一面,喜欢读书,对语言敏感度高,爱好英语。
在社会实践上,该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几年的时间里,该生去广州龙光集团做过操作员,在郑州澳门豆捞六店做过传菜员,利用暑假在上海昂立国际教育集团郑州分部和新加坡辅仁预科学院做过市场专员,全国各地出差去跑市场。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体现了该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格。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荣誉见证着该生的坚定不移、勇于当先的个人品质。党和政府的资助铺就了该生的成才之路,该生在感恩的同时也时刻反省自己,用不断努力来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以处处做榜样、树旗帜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很多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但大学绝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生命的起点,该生会在国家培养和老师的关怀下,越行越远,越飞越高。该生认为他一定要比别人更自强,他也应该更自强。因为成功与胜利永远属于自强的人,他要有坚定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追求高远的目标。当面对人生激流中的暗礁与险滩,他要奋勇搏击,不懈努力;当面对挫折和失败,他要坚强地站起来,用自己的毅力、勇气和智慧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
经过四年的历练,该生逐渐成为一名自信、坚强、踏实、认真、严谨的大学生。
第四篇:优秀人口主任典型材料--谢光富
优秀人口主任典型材料
——果瓦乡光明村人口主任
谢光富
谢光富,汉族,生于1962年6月3日,家住大方县果瓦乡光明村彩山组。2005年8月,被聘为果瓦乡光明村计划生育人口主任,6年来,他凭着敢为人先的劲头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把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计划生育连续几年保持符合法定生育率100%,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村,谢光富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勤于学习、敢为人先。
在政策法规上,谢光富深知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功在当近,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生人口主任,学习是关键,于是他边工作边学习,认真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避孕药具管理与使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终于由一名“门外汉”转变为一位娴熟的计划生育业务知识专干。他不但自己学,还经常入组入户为育龄群众讲解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及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上到两委班子,下到群众,人口与计划生育应知应会达90%以上。
二.工作踏实、积极主动。
在流动人口管理上,积极参与县组织的流动人口清理,清理到1例手术就兑现1例,做到流动人口无手术库存,对流动人口上门进行每季度的流动人口婚育证验证,对未办理和已过期的流动婚育证下催办通知书,向他们宣传流动人口管理知识,为他们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做到
底数清情况明。他经常以他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服他的亲戚朋友支持计划生育工作。
三.方法灵活、关爱妇女。
在计划生育全程管理服务上,准确掌握本社区所有生育对象与重点人群,组织育龄妇女小组长每月对生育对象访视一次,掌握好他们的孕情,并将访视情况每月向乡计生办反馈。6年来,光明无大月份引产,无已婚育龄妇女漏报,无出生人口漏报、错报和瞒报,妇检率达100%,做到了统计信息准确。
计划生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他在这片计划生育热地上默默耕耘,播散婚育新风,弘扬优生优育知识,使广大居民和群众婚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作认真负责,为光明村的计划生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优秀党支部书记谢桂群典型材料
方城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谢桂群典型材料
阳春三月,记者来到方城县凤瑞街道三里岔社区,只见道路整洁、草绿花香,一派清新怡人的景象,教学楼、客运站、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处处彰显着现代化气息。昔日脏乱落后的社区正在发生着美丽蝶变。这背后,倾注着该社区党支部书记谢桂群的心血与奉献。
一、强化责任亮承诺
“打铁还需自身硬”。谢桂群上任以后,对支部班子明确提出了“团结一致、强化责任、民主和谐、高度负责”的“四项原则”,坚持对重大事项进行公开研究,集思广益;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工作中班子成员自觉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支部成员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四项原则”的实施,使支部自身建设不断巩固和加强,大家干工作的步子更实了,干劲更足了。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谢桂群瞄准基层党建抓硬件、高标准规划建成了35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资20余万元完善了综合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等服务阵地。为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三亮三评”活动,通过社区干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出了优良作风,亮出了务实精神。社区干部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们积极为干好工作献计献策,自觉为群众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二、“阳光办事”赢民心 三里岔社区是凤瑞街道辖区农业产业最多、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社区,也是近年来担负服务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任务最多的一个社区。
2011年11月,县豫龙客车站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需征收三里岔集体土地71亩,迁移祖坟105座。为了完成任务,支部一班人定人分户包干,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靠政策、靠法律、靠激情、靠亲情全身心投入征地拆迁工作。对政策不理解的,苦口婆心耐心讲解;反映问题和提建议的,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干部带队、党员带头、补偿公开,征地任务得以顺利完成。2013年7月,豫龙客车站建成通车,展示了方城“大交通”的新形象。2013年,凤瑞街道启动了三里岔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项目启动以来,社区党支部始终紧抓“四议两公开”这一工作法宝,争得群众的理解和参与,用“阳光办事”取得群众信任,征地拆迁工作中未出现一起矛盾纠纷引发上访事件。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百姓院中,留下了他们辛苦的足迹;社区小路上,闪现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浓墨重彩书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之歌,赢得了民心。
三、宜居宜业惠民生
三里岔社区位于方城县城区最南部,是县城的南大门,社区的形象直接关系方城县城形象。为了让家园美起来,谢桂群带领班子成员率先垂范,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开展卫生定区域包干服务,通过对项目周边区域环境高标准的亮化和美化,社区环境焕 然一新,受到了广大居民的交口称赞。
为改变社区八里沟自然村人居环境差的状况,社区全方位、大投入、高标准地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硬化居民门前道路1300米,栽种、补种绿化植物500余株,建设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建起了面积1500平方米的小公园,满足了村民健身休闲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
一花引来百花香。环境面貌的改变,带动了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增添了居民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自觉性,一个讲文明、讲新风、讲学习、讲正气的新型文明社区逐渐形成。
当前,谢桂群正带领一班人以更加稳健的步伐,以全新的姿态去谱写新的篇章。
2015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