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材厂下岗党员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下岗不失志奋力创新业我叫***,今年47岁,是原县玻纤厂的一名职工。玻纤厂破产后,我自己办了一个企业,叫平江县日用品纸厂。我现在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第一,县玻纤厂破产后,重新组建了一个兴达建材厂,我现在担任这个厂的党支部书记。我在这个岗位上只履行职责,没有一分钱报酬。第二,我是平江县日用品纸厂的厂长。下面,就将我这个书记和厂长的来龙去脉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曾经有过的辉煌我于1976年招工进入县玻纤厂。当时在拉丝车间从事拉丝操作,两年后担任车间核算员。由于我比较认真地钻研技术,初步懂得了一些生产技术,领导便选派我到北京进修玻璃纤维专业技术,回厂后被晋升为助理工程师,从事生产调度和办公室工作。1981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分别担任车间主任、生产技术副厂长、厂党支部委员。曾被授予全县“先进党员”称号,并参加过县第五次党代会。我主持的企业科研项目“细级玻璃纤维棉”获湖南省科技二等奖。我撰写了一篇论文《玻璃棉在吸声降噪中的应用》,获湖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奖,刊登在《声学周报》杂志上。谁知市场风云变幻,到1996年,由于建材市场竞争激烈,玻璃纤维产品的市场迅速萎缩,产品成本与价格倒挂,平江县玻纤厂被迫破产关闭了。我和我爱人都是厂里职工。此从,我们“夫妻双双把家还”,成了一对下岗“鸳鸯”。
二、跌入谷底的思考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来说,夫妻双双下岗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当时,有些职工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一时想不通,曾不断地到政府上访,有的职工还带着钢精锅到县政府门口煮粥吃。那时候,有人提醒我说:“你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厂里,玻纤厂红火的时候,上交的税费也不少,你是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现在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怎么不去找政府讨个公道呢?”说实在话,当时我自己思想上也确实有一些想法,好象跟着共产党搞了这么多年,一夜就回到了解放前,什么都没有了。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感到这样的事也怪不得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企业办不下去了,是市场的原因,政府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我还是没有去上访,没有到政府门口去煮粥。不但自己没有去,我还到了政府门口去做劝解工作,我对那些煮粥的弟兄们说:“天无绝人之路,玻纤厂虽然破产了,但现在党的发展经济的政策总体上还是很宽松的,只要我们下岗不失志,还是可以找到生存之路的。”虽然我的劝说在当时显得比较苍白,但也多少起到了一些缓解情绪的作用。我下岗的时候,女儿正在读中学,成绩优异;父母也双双在世。我感到我的责任很重,我不能让女儿辍学,她能够读到哪一级的大学,我就要送到哪里;我不能够让年迈的父母晚年失去生活依靠,他们能够活多久,我就要让他们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我不能够让妻子愁眉不展,我要让她跟着我舒心自在。我要做一个称职的父亲,做一个有能力让老人怡养天年的儿子,做一个负责任的丈夫。一个共产党员,如果对自己的家庭都不能负起责任,还谈什么对社会负责呢?我不能沉沦,我要奋起创业。这就是我下岗之后的思考。
三、艰难的再就业之路创业从何下手?经过再三推敲,我把视角放到了当时市场销量大的生活日用纸品上。亲朋劝我“外行莫钻,内行莫丢”。我分析虽然自己干造纸确实是外行,但是只要产品有市场,就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何况我有过十多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就这样,我着手办起了自己的纸厂。没有资金,他就借亲戚的积蓄3万元,并把自己和父母亲的房产作抵押在银行贷款8万元,凑齐11万元;没有设备,我从河南购置了人家一套半新不旧的微型造纸设备;没有场地,就因陋就简,租用了县航运公司在寺前河背的一幢没做成的一层简易车间;没有人员,我自己既当管理员又当业务员和技术员、维修工,妻子既当会计又当出纳,还干内勤。我还从县航运公司、氮肥厂、电瓷厂请来了10多位下岗职工帮忙。没有举行什么仪式,我领着10几名下岗职工,办起了“平江日用纸品厂”。卫生纸是我厂生产的第一个产品。经过半年多的生产和试销,虽然市场行情好,但是产品要求条件高,工艺复杂,没过多久便“夭折了”。后来,我又不断地进行市场调查,发现鞭炮纸销量较大,近平江市场上年销售量就在20xx以上吨,而且生产要求比卫生纸要低得多,便转产鞭炮纸。可转产并非一件容易事,比如设备改进调整就需要有专业技术,而请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很难,请高明的师傅付不起工资,只好自己动手。为了解决纸的均匀度这个技术难题,我在厂里一呆就是四天四夜,困了,就倒在废纸堆上打一下盹,渴了,就喝自来水,饿了,就吃方便面。在一次处理打浆机机械故障时,因过度劳累,不慎跌入浆池中,等工人们将我从池中拉起时,已冻得人事不知。我就是这样,苦干、硬干,逐一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为了推销产品,我经常骑着摩托车走南闯北。
第二篇:建材厂下岗党员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下岗不失志奋力创新业
我叫***,今年47岁,是原县玻纤厂的一名职工。玻纤厂破产后,我自己办了一个企业,叫平江县日用品纸厂。我现在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第一,县玻纤厂破产后,重新组建了一个兴达建材厂,我现在担任这个厂的党支部书记。我在这个岗位上只履行职责,没有一分钱报酬。第二,我是平江县日用品纸厂的厂长。下面,就将我这
个书记和厂长的来龙去脉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曾经有过的辉煌
我于1976年招工进入县玻纤厂。当时在拉丝车间从事拉丝操作,两年后担任车间核算员。由于我比较认真地钻研技术,初步懂得了一些生产技术,领导便选派我到北京进修玻璃纤维专业技术,回厂后被晋升为助理工程师,从事生产调度和办公室工作。1981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分别担任车间主任、生产技术副厂长、厂党支部委员。曾被授予全县“先进党员”称号,并参加过县第五次党代会。我主持的企业科研项目“细级玻璃纤维棉”获湖南省科技二等奖。我撰写了一篇论文《玻璃棉在吸声降噪中的应用》,获湖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奖,刊登在《声学周报》杂志上。
谁知市场风云变幻,到1996年,由于建材市场竞争激烈,玻璃纤维产品的市场迅速萎缩,产品成本与价格倒挂,平江县玻纤厂被迫破产关闭了。我和我爱人都是厂里职工。此从,我们“夫妻双双把家还”,成了一对下岗“鸳鸯”。
二、跌入谷底的思考
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来说,夫妻双双下岗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当时,有些职工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一时想不通,曾不断地到政府上访,有的职工还带着钢精锅到县政府门口煮粥吃。那时候,有人提醒我说:“你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厂里,玻纤厂红火的时候,上交的税费也不少,你是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现在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怎么不去找政府讨个公道呢?”说实在话,当时我自己思想上也确实有一些想法,好象跟着共产党搞了这么多年,一夜就回到了解放前,什么都没有了。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感到这样的事也怪不得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企业办不下去了,是市场的原因,政府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我还是没有去上访,没有到政府门口去煮粥。不但自己没有去,我还到了政府门口去做劝解工作,我对那些煮粥的弟兄们说:“天无绝人之路,玻纤厂虽然破产了,但现在党的发展经济的政策总体上还是很宽松的,只要我们下岗不失志,还是可以找到生存之路的。”虽然我的劝说在当时显得比较苍白,但也多少起到了一些缓解情绪的作用。
我下岗的时候,女儿正在读中学,成绩优异;父母也双双在世。我感到我的责任很重,我不能让女儿辍学,她能够读到哪一级的大学,我就要送到哪里;我不能够让年迈的父母晚年失去生活依靠,他们能够活多久,我就要让他们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我不能够让妻子愁眉不展,我要让她跟着我舒心自在。我要做一个称职的父亲,做一个有能力让老人怡养天年的儿子,做一个负责任的丈夫。一个共产党员,如果对自己的家庭都不能负起责任,还谈什么对社会负责呢?我不能沉沦,我要奋起创业。这就是我下岗之后的思考。
三、艰难的再就业之路
创业从何下手?经过再三推敲,我把视角放到了当时市场销量大的生活日用纸品上。亲朋劝我“外行莫钻,内行莫丢”。我分析虽然自己干造纸确实是外行,但是只要产品有市场,就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何况我有过十多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就这样,我着手办起了自己的纸厂。没有资金,他就借亲戚的积蓄3万元,并把自己和父母亲的房产作抵押在银行贷款8万元,凑齐11万元;没有设备,我从河南购置了人家一套半新不旧的微型造纸设备;没有场地,就因陋就简,租用了县航运公司在寺前河背的一幢没做成的一层简易车间;没有人员,我自己既当管理员又当业务员和技术员、维修工,妻子既当会计又当出纳,还干内勤。我还从县航运公司、氮肥厂、电瓷厂请来了10多位下岗职工帮忙。没有举行什么仪式,我领着10几名下岗职工,办起了“平江日用纸品厂”。
卫生纸是我厂生产的第一个产品。经过半年多的生产和试销,虽然市场行情好,但是产品要求条件高,工艺复杂,没过多久便“夭折了”。后来,我又不断地进行市场调查,发现鞭炮纸销量较大,近平江市场上年销售量就在2000以上吨,而且生产要求比卫生纸要低得多,便转产鞭炮纸。可转产并非一件容易事,比如设备改进调整就需要有专业技术,而请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很难,请高明的师傅付不起工资,只好自己动手。为了解决纸的均匀度这个技术难题,我在厂里一呆就是四天四夜,困了,就倒在废纸堆上打一下盹,渴了,就喝自来水,饿了,就吃方便面。在一次处理打浆机机械故障时,因过度劳累,不慎跌入浆池中,等工人们将我从池中拉起时,已冻得人事不知。我就是这样,苦干、硬干,逐一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为了推销产品,我经常骑着摩托车走南闯北。有一次我和厂里的一名推销员共骑一辆摩托从浏阳回家,途经官塘大桥时,从一辆装猪的拖拉
机上跳下一人,突然横路,正好与我们的摩托车相撞,三人连人带车翻在马路边的深沟里。当我醒过来时,其他两人还未醒。我第一个念头是拦车救人,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将伤者送进了县医院救治。当时厂里资金极度困难,产品尚未打开销路,又有两人在医院救治,这样一种处境,真可以说是糟透了。
企业刚刚步入正轨,鞭炮纸开始走向市场,这时,几乎又是毁灭
性的打击使纸厂再度陷入危机。我借钱买的来的一套设备,因过于陈旧,使用一段时间后几乎变成了一堆废铁。产品生产不出来,收了人家送废纸的欠款都无法兑现,讨帐的接二连三,怎么办?开弓没有回头箭,唯一的出路就是更新设备。银行贷款再也借不到了,我一方面请求亲友帮忙,另一方面硬着头皮借高息。东拼西揍,设备问题总算解决了,但流动资金和一家人的生活费却为零。一家人四年未买过一件新衣。因为没钱,好几次出差浏阳,每次仅购回100元的原料。1999年秋天,我送一车货到爽口乡,因大雨泥泞,车子被陷路中,不得已请了当地两台拖拉机前拖后推,最后连支付人家的工资都没有了,只好把结婚时妻子送给我的一块手表抵了帐。
皇天不负苦心人,几经磨难,从2001年起,企业基本步入了正轨。现在,我厂产品销到了全县各个乡镇,还销到了浏阳、江西等一些邻近县、市。企业拥有固定资产50余万元,无一分钱债务,先后安排下岗职工22人,农民工50余人,职工年均工资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近几年累计上交各种税费30余万元。我先后投资3万余元用于企业环保,使循环水利用率达90以上,粉尘、噪声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和降低。几次评为县“文明经营户”和“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四、义务党支部书记
1998年,县工业局(当时叫县经委)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担任兴达建材厂的党支部书记。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职工们也信任我,在全厂支部大会上,我正式当选为兴达建材厂的厂党支部书记。当时,正赶上修平伍公路,要从玻纤厂中间通过,资产评估、拆厂房、搬设备、解决各个方面的纠纷,做通下岗职工的思想工作等等。我虽然自己厂里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但还是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这些复杂、扯皮的事情。我多次召开支委会,将5名支委委员合理分工,每人具体负责一项工作。补偿资金下来以后,我通过广泛征求意见,耐心做好工作,决定将46万元补偿款和厂里处理其他财产的30多万元资金,全部用于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金,使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我还积极向县政府、县民政部门汇报,争取上级重视,使玻纤厂下岗的60多名困难职工进入了民政部门的最低生活保障系统。我为兴达建材厂的事跑上跑下,召开会议,耽误时间不少,但从未领过一分钱工资。
现在,我的女儿大学毕业了,正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我父母晚年生活愉快开心,父亲去年含笑离开了人间,母亲仍然健在。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对家庭负起了责任,同时,对社会也小有贡献,除义务担任支部书记外,近几年来,我先后捐款5000余元资助修街修路,拿出6000余元资助贫困学生、癌症病人及困难下岗职工等。也有的亲朋对我说,你自己都下岗了,“泥菩萨过河”,这些事就不要管了吧!我说,我的工作虽然下岗了,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也永远不能下岗!
第三篇:先进典型事迹
瓮安县城市管理局联乡驻村先进典型材料
——驻村干部成功制止群众上访事件
2012年4月7日,瓮水街道办事处河西磷肥厂聚集了40多名农民工,因原承包人占戈昂拖欠工资问题聚集在一起准备集体上访。接到信息后,我局派驻瓮水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龚玉辉同志立即联系该办事处综治办主任文斌立即率队赶往现场,通过多方面的解释、劝慰,并承诺政府一定会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且于4月20日作出具体答复,民工才逐渐散去。
事情起源于2011年4月,河西磷肥厂承包人占戈昂因涉嫌诈骗被捕,仅拖欠农民工3、4月份工资就达28.3万余元,由于涉及人数较多,拖欠工资金额巨大、给社会造成极大影响,原雍阳镇已经组织工作组同厂方成立的资产清算小组处理厂方部分剩余物资,解决了民工工资20.2万元,但由于资金不足,尚差81333.00元未付清而致使农民工再次闹事。
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党工委副书记龚玉辉和瓮水办事处同志一方面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安抚工作,稳定农民工的情绪,一方面采取果断措施,倾力为农民工追讨拖欠的工资。一是成立了由办事处、河滨社区、河西磷肥厂农民工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对占戈昂被捕后遗留资产焦煤进行清查、登记;二是工作组按瓮安县价格认证中心按现行市场价格对占戈昂遗留资产焦煤的价格认证评估报告书和占戈昂委托
雍阳镇代为处理其遗留资产用于支付所欠农民工资委托书,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协调处理了部分焦煤,并将资产竞卖所得资金足额发放民工工资。
通过办事处工作组和我局驻派在瓮水街道办事处龚玉辉同志和的努力和多方协调,终于将一起拖欠的农民工资事件彻底解决,确保每一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都能拿到自己的血汗钱,成功将一起群体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
第四篇: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
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
通过观看“群星闪耀黑土地”先进典型事迹,使我们感到要把先进典型作为生动教材,深学、细照、笃行。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一面面正身立影的镜子,他们是优秀共产党人的代表,无愧于人民的好儿女。以先进典型为镜,找差距、明方向、见思想、触精神,要努力照到灵魂深处,照清问题症结、照亮前行道路。
以先进典型为镜,知荣辱。人生是不断完美自己的旅程,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是人之本性。群众的眼睛最雪亮,群众的评价最有分量,榜样们的美在于贴近群众、服务百姓、为民谋利。要勇敢立于先进典型镜下,善于发现美,敢于检修丑,以创造美、发扬美为荣,以忽视丑、隐瞒丑为辱,他们是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
以先进典型为镜,辨得失。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赢民心者“心宽体胖”是为“得”,失民心者“萎靡形祟”则为“失”。观看这些优秀共产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组织上给的评价很高。”多么朴实的那些话,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他们失去了一时安逸,却收获一世惦念,他们得到的是人民的认可,百姓的口碑,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他们是胸怀坦荡的共产党人。
以先进典型为镜,懂进退。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当仁不让是“进”,面对权钱美色诱惑,坐怀不乱是“退”,退进之间彰显人格魅力、党性定力。他们“高”在信仰坚定、勇于担当、成就事业。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改进作风、帮困解难,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难当做自己的痛,进有道、退坚决,常怀自省之心、敬畏之心,他们是干净清白的共产党人。
以先进典型为镜,就是要照到灵魂心灵,要边学、边照、边改,让其高尚的精神触及灵魂心灵,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转变;以先进典型为镜,就是要照到自身问题,照到差距、照到区别、照到症结,以差距提升思想、以区别增强信念、以症结加强工作;以先进典型为镜,就是要照到前行道路,将先进典型这面镜子牢牢树立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日日照、时时照,让榜样的力量成为我们未来工作中无尽的动力和源泉。
未来的我们,更要努力做一名镜子,闪耀人性的光辉、辐射党性的光热、传递成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正能量。
第五篇:法院院长先进典型事迹
参加市里妇代会的选举,错过了旁听院长亲自主审的一个案件,晚上看了此案审理的录相,又一次为周院长娴熟的驾驭庭审能力、睿智的释法析理、务实的工作作风所折服和感动。
周院长是一位对工作极认真负责,对干警要求严格,对业务孜孜以求,始终保持着旺盛精力和积极向上态度的人。外表温文儒雅的他有着金墉笔下的“侠客”风范,有一股
敢于坚持正义的正气,有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侠客剑胆”的周院长,更有“文人琴心”,他有着一份对当事人朴素温暖的情怀。
每天要找院长的当事人有许多,尽管院长的工作非常忙,然而他都一直坚持热情地接待每一个法律求助者,用其细致的工作,深厚的法律功底,为当事人答疑解惑,诠释一名法官应有的职责。他说,一方面可以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另一方面又可以了文秘杂烩网解到法官的执法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
2008年2月底的一天傍晚,一位十分孱弱、手杵木棍、全身浮肿、穿着单衣薄裤的老人瑟瑟卷缩在凤仪法庭门外,当得知老人是楚雄州大姚县农民,因患脑溢血引发中风,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没有着落,而在海东镇某村和湾桥镇某村“上门”的两个儿子却不尽赡养义务后,庭长及时将情况向院领导作了汇报。院长高度重视,随即与有关部门协调,安排老人当晚暂时住进凤仪镇敬老院,在妥善安顿好一切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后,已是晚上12点多了。
第二天,虽是周末,但在院长的指挥下,启动了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周院长亲自带领30多名法官、法警分两个组分别赶到海东镇、湾桥镇寻找老人的两个儿子,同时积极争取辖区党委政府、村社干部及村老年协会老人们的支持配合。周院长亲自做当事人的工作,对老人子女及家属从法律角度,从亲情角度给他们讲解人间真情。经过做大量的调解工作,最终化解了子女多年的积怨,达成赡养协议,非诉调解了纠纷。当看到儿子背着老人回家时,在场干警们的眼睛都湿润了……
这一桩看似简单的小事体现了院长深情而执著的为民情怀,被深深感动的不仅仅是当事人,还有我及我的同事们。
2007年12月8日,市法院接到线索,得知长期在外从事运输,并采取抵赖等形式躲债,拒不还款的被执行人傅某在南涧县某工地从事工程运输,借款所购车辆也均在工地,由于运输施工,车辆只有在晚上才集中停放,而该处工地距大理市有200多公里,开车需5个多小时,情况十分紧急。
周院长得知情况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预案。一个小时后,在周院长的带领下,50多名干警紧急集合后就出发了。干警们冒着深夜冬日的严寒、顶着能见度不足十米的大雾直奔工地……第二天凌晨6时许,建筑工地一片寂静,而在院长的带领下干警已将傅某所在建筑工地8辆汽车扣押。至此,3年多的贷款拖欠案得以强制执行,保住了6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
类似的突击行动周院长不知参加过多少次,法院干警对周院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精神无不表示钦佩。
在院长面前,同事们常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拘谨,向院长呈报待批的法律文书,请示、汇报案件、事情,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忐忑,因为院长对各个工作环节的要求向来都很严,小到法律文书的一个标点符号。如果稍微偷懒应付了一回,就会进行“大手术”或“推倒重来”。当然,每一位同志对周院长的修改或意见都是心服口服的。所以,同事们已养成了对制作的每一份法律文书、对请示的每一个案件,事情都要字斟句酌,都要有清晰的思路意见,才敢呈报到院长那儿。每一位干警心中都有这样的感受,要想摆脱在院长面前的拘谨和胆怯,只有增长工作的信心和才干……
在一次审判委员会上,审委会记录人员、合议庭书记员都以为只是记录一下,也没有什么压力。可是没料到的是,审委会委员们案情分析完毕后,院长点名让参加会议记录的人员、合议庭书记员谈一谈对这个案件的看法,第一次在这样的会议上发表见解,书记员们不知所措,红着脸磕磕绊绊地表达着不成熟的意见。院长一面指正书记员们法言法语表述不规范之处,一面强调说:“法院工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工作,任何人如果停止不前就会被现实抛弃,因此,必须使学习成为常态,思考成为习惯。希望我们都能从每一案件的办理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周院长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敏锐与犀利,常常让同事惊叹不已——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中抽丝剥茧,一针见血地抓住主要矛盾;有时当事人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剑拔弩张”时,他仅用寥寥数语就平复双方的情绪……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发生在周院长的日常工作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而这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娴熟的法律运用能力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一次听一位领导说,政法委员会讨论案件,若有周院长在就感到踏实。那语气中的尊敬和钦佩是如此明显,让我联起到国外那些银发皆白的首席大法官们。
在与周院长的接触中,让人不仅叹服于周院长法律功底的深厚,法学知识的广博。更惊叹于周院长对哲学的研究、对文学艺术的感悟。
在与院长一同创作、修改以本院干警工作、生活的真实素材
为原型的《法官颂》颂词时,让我感受到院长文学深厚的积淀和底蕴;在周院长对音乐乃至舞蹈动作的提议、修改中,更让人惊叹于他的博爱和对艺术的灵性,就连专业老师都不得不为之叹服。我想,这源自于他永远地追求,永远的创新变革,始终追求尽善尽美、至真至美的心灵高地。其实,作为党组书记、院长,没有多少时间能让这种爱好、天赋尽情的施展,但这并不阻碍他用各种视角在茫茫人海中直面冷漠和弱小,在剑拔弩张的纠纷中发现调和的契机,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瞄准清晰的应对主线。
周院长走路特别快,与他同行过的人都有个共同的感受,稍慢一点就落到了后边。他办事一如他走路,雷厉风行。他常对法官们说,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近年来大理市法院年均受理案件达3000多件,而干警却几乎没有增加,为克服人少案多的矛盾,他常常给法官“打气”:“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他的带领下,党组一班人大刀阔斧抓改革,通过主审法官的选任,将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审判人员选拔到审判和执行第一线,严格审判流程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案件评查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从各个细微环节强化监督,从每一细微之处认真践行公正为民的主题。富有远见的治院理念,雍容大度的治院风范,无不闪烁着崭新的智慧之光,使我常常禁不住生出有幸能在这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氛围中的感叹!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法院这几年工作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这个‘头雁’领得好!”这是发自一位退休老法官的感叹。面对成绩、面对赞誉,周院长只是淡淡一笑,一如既往地出现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