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调查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死搬研究书本上的理论。它要求党的心中必须有“人”,回归“人本”,给普通党员以充盈的人文关怀,完善和改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不仅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还关系着党内和谐局面的构建。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应积极探索基层党员干部利益保障的新路子,研究出台符合我街党支部建设实际的一些新举措,努力使党员干部在个人利益上有保障,工作上有激情,前进上有动力,后顾时无忧虑。
如何建立健全党内以激励为核心,以关怀为宗旨,以帮扶为途径的长效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我们基层支部建设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重大意义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在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党员队伍思想观念多变性、利益需求多样性、收入分配差异性的特征日益明显,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需要,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近年来,中央通过财政拨款和下拨党费,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发放定额补贴,大力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社区党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在党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激励出动力,关怀出亲和力,帮扶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各级党委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努力在全党形成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生动局面。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最具时代特征的阐释和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已经拥有7400多万党员、近400万基层党组织的庞大队伍。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思想观念多变性、利益需求多样性、收入分配差异性、发展不平衡性的特征日益明显。要实现党组织的良性运行,就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完善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及运行进行约束与协调。因此,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适应党的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器,有利于帮助化解党内矛盾,激发党内活力,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增强党的决策的民主特质,是新时期党的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内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支持。没有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没有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就没有党员主体地位实质上的对等,切实保障党员权利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尊重党员民主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迫切要求,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顺利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期宏伟建设目标的现实要求。
广大党员及党的基层组织依附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建设发展水平,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仅制约着党在社会基层的执政能力,还是展示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具体要求的重要标准,更是直接反映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一面镜子。我们党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新的奋斗目标客观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以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奋勇拼搏,确保党和国家新的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与完成。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把握好以下原则: 1.处理好激励、关怀、帮扶党员与保障党员权利的关系。
激励、关怀、帮扶党员,就要保证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又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严格履行义务,遵守纪律,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2.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关怀党员与关怀普通群众的关系,做到党内关怀帮扶与关心帮助困难群众有机统一。
始终把帮助生活困难群众放在第一位,在党员利益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优先照顾普通群众,不与民争利。通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3.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
应把政治上的关怀放在首位,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并重,切实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增强党员荣誉感,保障党员权益,帮助党员解决困难,调动党员积极性。4.坚持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
应牢固树立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个服务”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广大党员的新期待。
5.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
要在普遍关爱的前提下,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既要注重对全体党员经常性的关爱,又要对思想、工作、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党员实施重点帮扶。
6.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既注重对党员进行精神方面的慰问和激励,又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党员以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7.保障享受权利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
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既要充分保障党员权利,又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8.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并重,切实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障党员权益,帮助党员解决困难,调动党员积极性。9.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
注意研究新情况,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广大党员的新期待。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基本机制
下一步,我校党委将按照边帮扶边总结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形成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长效机制,使每位党员都能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构建党内和谐。
(一)以激活力、励动力为出发点,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要以激发和调动党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提升工作效力为目标。激励机制的主要方式有政治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
(一)政治激励
一是要鼓励参政议政,使其政治上有成就。
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发挥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主体作用。党支部每年组织两次党员座谈会,充分发挥党员参政议政的能力,让党员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反映出民心民意,以激励他们按照民主、法制、正规的渠道陈述政见,确实让他们感到自己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上有荣誉感。
二是要适当选拔录用,使其事业上有奔头。
对于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工作成绩突出,工作能力较强,个人作风正派,群众评议较好的优秀党员干部,在职务晋升上要有所考虑。要建立优秀党员干部信息库,将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员干部及时补充中层领导班子。
(二)精神激励
一是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要增加优秀党员的评选频率,二是要加大优秀干部的宣传力度。
对优秀的党员干部,在舆论、宣传方面积极宣传其先进事迹,报道其成功经验,使优秀党员干部始终觉得头上有光环,脸上有光彩。要充分利用网站报纸等媒体对每年评出的优秀党员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传播他们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竖起他们的形象,亮出他们的风采。
三是要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
建立健全党内表彰奖励和授予荣誉证书制度,定期开展党内表彰活动,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得到明显提高。增强优秀党员的荣誉感和典型示范效应;要把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优,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物质激励
一是要增加优秀党员的物质奖励。
党支部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物质奖励,并利用春节、建党纪念日、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向优秀党员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的送温暖活动。
二是要积极为优秀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要切实为优秀党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党员要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增强其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要建立物质激励机制。
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或所做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具有较高价值的党组织和党员,应采取设立党建工作创新成果奖或给予党建活动经费补贴等办法予以物质奖励。
(二)以暖人心、解难事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一)推进党员培训长效机制建设。
党员要发挥作用,保持先进性,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每周要进行党员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与能力。
(二)加强党内关爱平台建设。
构建关爱关心党员长效机制,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关爱困难党员的方式方法。党支部着眼于党内关爱工作长效化、规范化,注重整合社会力量,努力打造服务党员的工作平台,以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于组织的关爱之中。
(三)建立交心谈心制度。
党支部要建立经常性的党内交心谈心制度,做到“五必谈”:党员取得成绩时必谈、遇到困难时必谈、发生矛盾时必谈、出现失误时必谈、存在问题时必谈。这样更能激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思想工作,达到凝聚人心、激励发展的作用。
(四)建立生活、政治关怀机制。
对于有困难的党员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做到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同时,在政治上要重视党员的成长,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一要建立党内探访、谈心制度。
通过结成一对
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对子,指派专人到党员家中探访、谈心等办法,建立健全党内结对联系、谈话、定期走访等制度。二要建立定期慰问制度。
在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参与“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长期患病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等弱势群体党员,发放慰问金及物品,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凝聚人心、激励发展的作用。
三要建立生活关怀制度。
应探索建立党员生活救助制度、生活补助制度,确保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三)以培技能、促发展为落脚点,健全完善党内帮扶机制。
(一)探索党组织关爱保障制度。
做好对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帮扶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我们要注重用好用活中央关爱老党员、困难党员的政策,并从我校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党组织关爱保障制度,努力树立党组织在党内外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强化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二)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
实行党内帮扶,开展党内互助是加强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沟通联系,融洽党内关系,解决党员实际困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因此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成为我校党支部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切实争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要加强党员服务平台建设。
拓展党员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为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广大群众提供生活救助等多方面的服务,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民生的工作体系。
二要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
分类建立统计台账,通过分类建立贫困党员、党员信息,针对不同党员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救助,建立党员分类帮扶机制。三要建立项目帮扶机制。
应把帮扶的侧重点放在“扶”上,在授“鱼”的同时侧重于授“渔”。以自身“造血”来实现困难党员自身活力的再生,以困难党员自身“造血”来结束党组织的临时“输血”。四要建立关爱帮扶基金。
积极探索建立党内扶助新办法,通过党费专项划拨、党员捐助等方式,建立党内扶助基金。
四、我们的主要做法
(1)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做到党员“惑时有人解”。
学校党委书记和其他校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同分管中层干部或党支部书记谈一次心,党支部书记每学期至少与本支部每一名党员谈一次心,新党员入职和老党员退休,所在党组织负责人都要与其谈一次心。做到“四必谈”,即:党员职务调整、岗位变动必谈;工作遇到问题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
(2)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做到党员“平时有人访”。
学校党委和党支部要坚持定期走访与平时走访相结合,每年七
一、教师节、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要对一些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在党员的入党纪念日,党支部应通过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召开党员会、与其谈心谈话或送“入党生日贺卡”、发“红色短信”等多种形式,为党员过“政治生日”,送去党组织的祝福和关爱,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建立患病探望制度,做到党员“病时有人问”。
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对患病住院的党员,要派人及时进行探望慰问;对因病在家休息的党员,也要视不同情况,采取一定的形式进行探望慰问。(4)建立困难帮扶制度,做到党员“难时有人帮”。
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对因病、因灾或年老体弱一时难以解困、基本生活受到影响的党员,可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或组织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其结成帮扶“对子”,也可采取临时捐款捐物资助的形式,给予关心和帮助。(5)建立助学成才制度,做到党员“工作有人带”。
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可通过建立老党员与青年党员结对帮助制度,帮助他们提高师德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还可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特色党日以及技能比赛、示范课等有效载体,创设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引导党员爱岗敬业当先锋,争创一流做贡献。
(6)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做到党员“贡献有人奖”。
学校党委每两年对“创先争优”等党内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并积极推荐他们参加上级先进表彰活动,让优秀共产党员的付出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的认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政治荣誉感。(7)建立党内民主制度,做到党员“权益有人维”。
学校党委坚持党务公开制度,通过党内会议、公示栏、校园网等形式对党内重要事项进行公开。对党内重要问题的决策,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纪委及时受理有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检举、控告和申诉,切实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
(8)建立亡故关怀制度,做到党员“逝时有人唁”。
党员亡故或家庭成员去世,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应派人参加临终送别仪式,对其亲属表示慰问。在尊重党员遗愿和亲属意愿的前提下,也可由所在党支部为亡故党员举行一定形式的吊唁活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对激励、帮扶、关怀的内涵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认为是上级的事、领导的事,与本级组织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有的感到自己该做的、能做的就那么些事,无能为力;有的工作的主动性不够,认为党内激励就是每年或每两年一次的评选表彰,关怀帮扶就是谁住院了去看望一下,谁家里有重大困难了帮一把,等等。致使党内的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处于常规性、一般化状态,没有上升到理性思维,工作效果一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激励、关怀、帮扶不到位。各单位这项工作重大节日做得多,平时少;侧重于生活方面的多,政治上、思想上以及其他方面的少;对有困难的重点人倾斜的多,对一般同志关心、关注的少。有的时候甚至出现缺位和失偏现象。
(三)帮扶方式单一,重急难、轻平时,缺长远。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激励关怀帮扶的覆盖面不够大,途径偏少,还远远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帮急的多,扶持的少,导致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针对性的从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技能水平等方面帮扶的少。
六、意见建议
通过不断的努力,我校党支部虽然在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但面对新形势,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针对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我们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在工作方法上,从一般性工作向建立长效机制方面拓展。在党内激励方面,除继续坚持以往传统的激励方式方法外,进一步拓展党内激励内容和方式,强调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以调动党组织、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按照党员人数,核定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保证基层党组织有效开展活动和工作;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把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纳入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符合条件、取得突出业绩、能力比较强的基层党务干部要在提拔时给予优先考虑和使用。在关怀、帮扶机制建立方面,除了继续做好党员结对帮扶、“七•一”和春节等节假日慰问等常规性工作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短期工作或工作中好的方式方法与经验固化到日常工作中去。要着眼“四有”,努力建立完善党内关爱的长效机制。同时,要优化党组织设置,使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与党员的特点相适应,体现人文关怀;加强党员的分类管理,做好困难党员分类建档和排查工作,明确帮扶对象、帮扶标准和使用办法,真正使党内关爱工作成为推进党内和谐建设的长效之举。
(二)在工作领域上,从单纯激励党组织、党员单方面工作成绩向多领域拓展,从帮扶困难党员、基层组织向关爱广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方面拓展。改变党内激励措施和方式的随意性,建立严肃的定期党内激励表彰制度,改变过去党内激励单一表彰党建工作成绩的做法,把党内激励纳入到社会激励范围之中,使受到党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享受同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定期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参加免费体检,使党内表彰享受与其他社会表彰一样的待遇保障。改变党内关怀、努力使党内关怀、帮扶覆盖到每个党员、每个基层党组织;在解决好对困难党员、党组织关怀、帮扶的同时,也要将困难党员家庭成员和普通群众纳入关怀、帮扶视野。
(三)在工作内容上,从单纯的生活激励、关怀、帮扶向政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拓展。要从 “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慰藉、工作上帮助、生活上照顾”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整合和优化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内容,努力营造党内和谐的激励、关怀、帮扶环境和氛围。要针对党员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内容的激励、关怀、帮扶,多方面激发内在活力,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创设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等有效载体,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发挥骨干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实现党员联户、党群联心,通过定人、定时跟踪联系服务,使党的工作延伸到群众。继续深入开展“党员认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能力和特长,设立服务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各种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模范表率作用。建立健全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增强帮扶互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发展上扶业、健康上扶强、教育上扶学”为工作重点,千方百计地为困难党员解决问题,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引导困难党员自强自立,确保“离岗不离党,管理不断线”。逐步建立系统外部“关联型”结对帮扶机制。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1、营造良好环境。把为困难党员排忧解难作为基层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增强关怀困难党员的自觉性,加大宣传力度,推介帮扶典型和脱贫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2、打造好四个帮扶平台。及时扩大党内各类群体间的互动力,建立好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的帮扶平台、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帮扶平台、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帮扶平台,逐步扩展建立党员为困难群众的帮助服务平台。
3、创新帮扶手段。健全帮扶网络,突出帮扶重点,完善帮扶制度,逐步建立考核管理制度、联系会议制度、结对帮扶制度、优扶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实现帮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八、加强组织领导
为认真落实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我校党支部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领导小组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要求:
(1)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把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并作为创建特色基层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明确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2)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着眼于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把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并结合半年、全年工作总结进行考核评价,并在党内进行通报。
(3)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活动的情况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党内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从而在全校形成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生动局面。
历城六中
第二篇: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兴仁中学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工 作 意 见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每名党员都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关心。为此,我们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出发,就党员需求等方面提出如下工作思考。
一、落实党员权利。对党组织重大事项的决策实行党务公开,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注重人文关怀。通过以党员为主体,经常开展各种有益活动,给离任老党员发放光荣证,为党员建立健康档案,举办政治生日会等措施,让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三、建立扶助基金。从党费返还中,从村集体经济中和从社会捐助中筹措资金,用于帮助困难党员。
四、建立党员帮扶制度。为困难党员家庭提供项目扶持,并进行技术培训,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勤劳致富,带头致富。
五、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办法。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加强对党员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增强光荣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启发、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兴仁中学党支部
2010年1月25日
第三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激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近年来,XX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狠抓落实,发挥党内关爱的社会影响力,确保党内关爱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努力使基层党干部在个人利益上有保障,工作上有激情,前进上有动力,后顾时无忧虑。
一、农村(社区)党组织和干部队伍现状
XX区现有党总支部25个,党支部366个,党员8275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1874人,占全区党员总数22.65%;农村党员1052人,占全区党员总数12.71%;60岁以上的农村老党员277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6.33%;行政村32条,村“两委”干部207名,社区38个,社区“两委”干部330名。基层党员在我区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党员干部队伍一此党员干部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效率低;也有个别党员因年老、体弱、多病,生活需要照顾。
二、主要做法
为了体现党对党员的关心和爱护,我区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建立起措施有效、保障有力的长效机制,做到政治上激励、思想上关心、精神上关怀、物质上保障,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广大党员对基层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具体 做法是:
(一)立足于调动积极性,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一是制定业绩考核办法。制定了《XX区农村(社区)“两委”班子及其成员业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党(总)支部委员会、村委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及其成员业绩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如村党(总)支部委员会班子的考核内容包括党建工作、生产发展、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五大方面;村委会(社区)班子的考核内容包括班子建设、生产发展、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五大方面;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考核内容包括思想作风、组织能力、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四大方面,量化评分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村、社区“两委”班子及其成员业绩。在考核结果运用中,把“两委”班子成员考核结果与补贴挂钩,如考核结果评为优秀等次的,可领取足额业绩考核奖金;评为良好等次的,领取足额业绩考核奖金的80%;评为合格等次的,领取足额业绩考核奖金的50%;评为不合格等次的不予领取;考核奖金如有剩余,留存并纳入下业绩考核奖金一起发放。今年区考核小组对村“两委”干部207人2010工作业绩考核,优秀等次的有87人,每人发放1232元;良好等次的有102人,每人发放986元;合格等次的有18人,每人发放616元。三是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每年“七一”前夕,区委都会评选出一批在党建工作、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人才,并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表彰先进、优秀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和优秀找差距,针对不足抓整改,增强干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营造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优化干部选拔制度。注重对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跟踪培养基层一线的年轻党员干部,在选拔干部时优先考虑在业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干部,使优秀党员干部得到重用和提拔。2010年,在基层干部队伍中新提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四名、街道办副主任七名。
(二)立足于增强凝聚力,完善党内关怀机制。一是完善干部保障机制。为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基层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区着力建立完善村(社区)干部保障机制。从2002年起,区财政将社区干部工资和养老保险纳入区财政预算。2002年,区财政为社区“两委”干部发放职务工资380元/月,缴纳养老保险金141元/月;2011年,区财政为社区“两委”正职发放职务工资500元/月,副职450元/月,委员400元/月,为社区“两委”干部发放财政补贴400元/月,缴纳养老保险金191元/月。2006年起,区财政将村干部生活补助纳入区财政预算,并积极与社保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力争早日将村干部养老保险纳入区财政预算。2006年,区财政为村“两委”正职发放生活补助400元/月,副职350元/月,委员300元/月;2011年,区财政为村“两委”正职发放生活补助550元/月,副职500 元/月,委员450元/月。同时,制定《XX区村级干部生活补贴发放办法(试行)》,根据历年来到龄不再任职和落选(解聘)的农村干部任职年限和落选(解聘)前的职务,划分为在职、退职、离职和落选等四种情况,从2007年10月起,定额发放生活补贴。截至目前,共有143位退休退职农村干部享受到105元/月至360元/月不等的生活补贴,共有48位落选(解聘)农村干部享受到一次性生活补贴。二是建立荣誉党员管理办法。针对我区存在年老体弱、不能参加正常组织生活的农村党员逐渐增多,党员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状,制定出台了《XX区老党员管理办法》,规定年满70岁、行动不便、不能正常参加各类活动、因病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愿、身体残疾、无法履行党员义务的农村老党员均可申请为荣誉党员。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以体现党的温暖,增强荣誉感为主。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经常党员干部上门向荣誉党员通报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定期为“荣誉党员”送去相关学习资料,并确定一名年轻党员定期联系,及时了解和反馈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每年至少对荣誉党员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和两次集中慰问。目前,全区41名农村党员已按荣誉党员进行管理。三是加强党内关爱平台建设。我区建立“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形成了“一心”(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带“多站”(社区党员联络服务站)的服务党员网络。并通过积极完善社区组织功能,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初步形成了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构建了关爱关心 党员和基层干部平台。
(三)立足于增强归属感,建立健全党内帮扶机制。一是建立老党员帮扶制度。近年来,我区从实际出发,用好用活中央关爱老党员、困难党员的政策,努力探索党组织关爱保障制度。制定了《XX区发放老党员、困难党员生活补贴暂行办法》,从2010年1月起,按80元/月•人的标准,每年从区管党费中安排专项资金,对全区没有固定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养老金收入、党龄在55周年以上的农村、社区老党员,以及年龄在50周岁以上、党龄在20周年以上领取低保的农村、社区困难党员定额发放生活补贴,想方设法保障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基本生活。二是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制定《XX区城乡党组织“一帮一”活动方案》,通过建立城乡党组织结对互助关系,制定互助计划,落实互助措施,规范城乡“一帮一”结对帮扶工作,组织有能力、有实力的党员对困难党员结对帮扶,使“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实现了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采取雪中送炭性的生活性扶助措施,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帮扶思路,全面落实区内23个行政村242户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帮助他们解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坚定生活信念,进一步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三是建立困难党员救助帮扶基金。区、街道两级采取党费划拨、财政支持、党员捐助、社会募集等办法,设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加大对生活特困党员、遭受突发性事故党员的救助以及缺技术、缺技能困难党员的帮扶力 度,为困难党员实现就业或再就业提供物质支持、就业指导和就业岗位信息等,切实解决困难党员的生活难题。
三、成效和体会
(一)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活力、动力和潜力。通过采取一系列党内约束、补助、激励、关怀、帮扶措施,解决了村(社区)干部生活工作的需要和后顾之忧,稳定了干部队伍,充分调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村(社区)的建设。特别是实施业绩考核后,激励了基层干部的干事热情,使他们先进的干部有荣誉感,中间的有紧迫感,后进的危机感,比有平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追有方向,化压力为动力,涌现出一批像黄会衡、林木珠、吴金等的农村和社区好带头人。
(二)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实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在全区党员中营造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忙的良好氛围,使有困难的党员得到关心和照顾,使有能力的党员提升了致富的本领,使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感情上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使更多的思想觉悟高、能力强的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踊跃地加入党组织。
(三)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党员干部走进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信任,让群众可以知道政府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使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有效监督基层党员的行为。在考核时,群众对党员工作成效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参与了评分,拉近政府和群众的距 离。
(四)促进了党内民主、和谐。实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仅在生产生活上解决了党员的困难,更重要的是通过党内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架起了党员之间的“连心桥”;通过发扬民主,营造了党内以诚相待的浓厚氛围,党员的个人意愿、自由意志可以得到完全地表达,使得广大党员心情舒畅、团结协作、和谐共事,实现了党内和谐并且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五)推动了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了党组织号召力,使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体现,群众致富能力得到提高,群众对党组织更信任了,基层干部工作起来更顺心了,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第四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定稿)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一、党内激励机制
1、建立责任激励机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并认真抓好落实党建工作目标任务。
2、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党支部每年对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对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分类进行表彰奖励。加强对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培养广大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3、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对在党建工作中作出一定成绩或所做工作具有一定创新性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先进典型,予以物质奖励。
二、党内关怀机制
1、建立经常性谈心制度。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党支部书记与党支部委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并坚持与党员开展谈心谈话制度。做到在党员遇到困难、发生矛盾、出现失误、存在问题、提拔使用等情况时必须进行谈话。谈话形式既可以单独谈心,也可以集体谈话。
2、建立走访慰问制度。每年春节、古尔邦节、“七一”等节假日或党员患病住院、家庭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有较大思想波动时,党支部负责人要及时进行走访慰问,以体现党组织的温暖。
3、建立生活关怀机制。研究探索建立党员生活困难救助补助制度和关心老党员、流动党员制度,形成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的工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4、建立政治关怀机制。重视党员的成长进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党组织的换届选举、重要事项决定、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等党员关注的问题都要进行公开,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党内帮扶机制
1、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台账。结合党内年报统计,对生活困难、独居、老弱病残等困难党员做好登记工作,为开展党内帮扶工作提供准确信息。通过日常的关怀帮助,使困难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关爱之中。
2、建立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行动等活动,对困难党员要确定帮扶对象,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对帮扶点的困难党员要积极开展互助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五篇:关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几点思考
【摘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要求。它不仅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也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的进展,并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为此,本文从界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现状,进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已成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我们党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借鉴。
一、基本概念界定
激励,是指激发鼓励的意思。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关怀,其含义是关心他人,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集体对个人),适时的关怀能让人有温暖的感觉。而帮扶,就是帮助扶持,在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因此,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指为实现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对全体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心理上等进行激励、引导、关心、帮助、扶持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思想方法。与此相对应,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是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对象、内容、方式、主体、保障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以及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内涵和外延。第一,工作对象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尤其是指基层干部、老党员与生活困难党员。第二,工作内容上一般以激励为核心,关怀为宗旨,帮扶为途径,即政治激励,思想关怀,生活帮扶。第三,工作方式上,激励、关怀、帮扶三者要有机统一,激励主要是政治激励、物质激励及精神激励,关怀的形式主要有谈心交心、走访慰问,帮扶则包括资金帮扶、技术帮扶等。第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指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关怀,党的集体和党的组织对党员个人的关怀,领导干部对一般党员的关怀,一般不包括下级对上级的尊敬与爱护。第五,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与其他工作机制相配套,如党员信息管理机制、党务公开公示制度、党员培训教育制度、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等。总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二、当前我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推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已取得不少成效。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工作对象不够全面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对象应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任何一名党员都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关心,只是因工作岗位、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三多三少一缺位”的现象,即关怀困难基层党组织多,关怀无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少;关怀生活困难党员多,关怀生活无困难的党员少;关怀农村、企业的困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多,关怀机关、学校的困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少;一些退休干部中党员的教育管理、激励关怀缺位。简言之,就是关怀的对象往往侧重于困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以及老党员,一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较少得到关怀和照顾。
此外,对于生活困难党员的认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一部分党组织在确定帮扶对象时把握不够准。帮扶困难党员时,一般采取分配名额的办法,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困难党员的认定标准也不同,从而出现了同是困难党 员,但由于名额限制享受不到帮扶。
(二)工作形式过于单一
在工作内容上,部分党组织往往比较注重生活帮扶,忽视政治激励和思想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式上,第一,激励工作比较单一,不能根据不同党员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激励措施,不能很好地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不能把政治激励与物质激励相配合。第二,关怀工作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坚持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只在特定的节假日关怀看望一些特定的党员,缺少长效的关怀关注,甚至有些基层党组织只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第三,帮扶工作过于简单,采取单纯的经济救济和简单的“一次性”慰问,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导致帮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效果不理想。
(三)资金保障不够到位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要有坚实的资金做后盾。因为对困难党员的帮扶除技术培训支持外,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资金援助,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基层党组织活动资金少,对党员激励、关怀、帮扶的投入有限,导致帮扶力度不够大,效果不明显。
在实际工作中,帮扶资金的筹措主要是依靠党费的划拨,资金数额远远不能满足其实际需要;政府预算支出的资金部分审批程序复杂,到位不及时;社会捐助资金的部分数额较少,不能持久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筹集资金措施不完善、不得力,导致帮扶资金缺乏保障,基层党组织开展帮扶工作力不从心、举步维艰。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乡镇、村队集体经济薄弱,激励关怀帮扶的覆盖面不够大,途径偏少,帮扶项目和资金筹措困难,远远不能满足党员群众的需求。
(四)配套措施不够健全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措施作保障。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一是党员管理不规范,存在党员登记信息难以全面准确,流动党员管理难以到位的问题。二是党内缺乏民主,一些党组织单纯把党员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很少让党员以主人身份即作为党的建设的能动主体出现,往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三是缺乏规范化的制度支撑,党内激 3 励、关怀、帮扶工作还没形成制度,操作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四是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单兵作战,没有与党内其他工作和社会其他部门相互合作,工作成效较低。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推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系统地做好这项工作。
(一)统筹分类实施,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顺利进行
我们应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保障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着眼于全体党员的需求来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坚持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所难、帮党员所需,在党内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获得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巨大动力。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来实施。对于全体党员,要进行经常性教育,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对于生活、就业困难党员,要给予扶弱、扶贫、扶智、扶志等不同的帮扶方式,满足他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于基层党员干部,针对他们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的实际,重在给予他们经济上政治上的关心,提高他们的经济政治待遇,如“以县(市、区)为单位,引导和推动村干部报酬合理增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离职补偿)‘三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对于流动党员,重在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服务,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对于老党员,重在给予更多的思想上生活上的关怀,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身体状况,使他们始终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二)完善工作形式,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协调推进
健全激励措施,增强党员创造力。在激励措施上可以采取政治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典型激励等。政治激励是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保障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完善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符合条件的及时提拔使用,工作表现与提拔任用相挂钩。物质激励主要是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激励保障制度,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发放岗位补贴,对正常离任的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给予一次性离任补偿。精神激励和典型激励则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先进基层党组织、劳模、先进工作 者及优秀党员等形式表彰党内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
强化关怀机制,增强党员归属感。在关怀机制上,可以建立健全以思想关怀为主的党内谈心交流制度、党内探访制度和特殊群体党员定期慰问制度(如“七
一、春节等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建立健全以工作为主的党务公开公示制度、党员教育制度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坚持做到 “五必访”,即党员生病、住院必访,思想波动时必访,工作、生活中有重大困难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家时必访,党员无故不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必访;“六必谈”,即党员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退休时必谈。
完善帮扶制度,增强党员凝聚力。在帮扶制度上,要设立生活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建立健全老党员生活保障制度,实行政府帮扶、社会帮扶、企业帮扶或者结对帮扶等不同方式,不断扩大帮扶的覆盖面。对缺乏资金的党员给予资金扶持,提供小额应急贷款担保;对困难党员给予技能帮扶和项目帮扶,加大党员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党员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制度,“造血”与“输血”并重,提高困难党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有效进行
要从根本上解决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问题,关键还要是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是基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例,就是要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形成符合村级传统特色的主导产业。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农村矿产、山林、果园、鱼塘等资源优势,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创建村级所有、经营形式多样的经济实体,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三是通过机制的转换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将集体闲置的土地、林场、果园、房地产等集体资产以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等形式,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兴办商贸、餐饮、房地产开发等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要探索采取“党费挤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设立困难党员扶助基金,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有效运行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四)健全配套措施,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规范运行
各级党组织应加强领导和指导,系统设计工作思路,科学定位责任主体,确保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规范有效运转。
第一,建立党员动态管理信息库,尤其是对于城市下岗失业党员、城乡贫困党员和年老多病党员,要及时准确采集信息,掌握其流动目的地与方向,实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全覆盖。
第二,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对党组织实行重大决策、党的干部考察任免、发展党员、后备干部培养、党费收缴使用、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方面内容,分别通过会议、宣传栏、新闻公告等形式进行公开,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
第三,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结对帮扶、定期走访慰问、谈心交流等制度,加快实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
第四,定期分析党员思想动态,研究具体的服务措施,积极解决与党员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难点、热点问题。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出台和推出就业帮扶、医疗保健、法律服务、子女就读等政策措施和优先服务项目,形成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工作合力。
参考文献
[1] 李森林.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路径[J].领导科学,2009(8).[2] 李兆权.推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N].定西日报,2008-4-24(003).[3] 李春晓.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点探析[N].辽宁日报,2008-4-12(009).[4] 白凤莉,全丽娟,韩正勇.乌苏市农村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探索[J].今日科苑,2009(10).[5] 丁向阳.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N].临汾日报,2009-10-24(A02).[6] 陈桂香.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J].今日南国,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