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

时间:2019-05-13 03:2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篇:新时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时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

作者: 河南省确山县人民法院院长 王芳

发布时间: 2009-06-22 11:17:49

笔者结合确山县法院实际,调查分析了2005年以来处理涉诉信访案件的有关情况,对今后如何加强涉诉信访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依法规范涉诉信访行为。目前法律对涉诉信访的内涵、处理程序、处理原则、违法制裁等内容缺乏统一的规范,给信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可以依照现有的《信访条例》、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制定涉诉信访条例,增强对信访情况的区分,明晰对有理、无理、缠访、闹访的界定,严格规范涉诉信访人的信访行为,促进信访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2、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法院信访机制。一是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建立院长对信访负总责、分管院长对分管业务的信访负直接领导责任、各业务庭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信访管理负直接责任的信访责任体系。在规定立案庭是信访工作职能部门的同时,将信访量作为检验审判和执行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实行信访量与案件承办法官的目标考核直接挂钩,使承办法官成为信访的终身责任人,从而在全院形成信访合力。二是实行信访工作流程管理。信访工作流程管理包括来信来访登记、分流、审查、处理、统计等各个环节,通过动态管理,在内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三是要重视初信初访的接待处理工作。做好初信初访是涉诉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涉诉信访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方面,立案庭作为主要职能部门,要坚持优先受理、优先接谈、优先办理的原则,及时安排接谈,做好信访信息登记、分流、答复工作;另一方面,要坚持原承办人负责接待处理的工作方式,由原承办人先行释明,必要时由原承办庭领导预约接待。四是推行公开听证、公开答询机制。对于疑难案件,特别是上访人无理取闹、缠访缠诉的案件,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政协、律师、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参与,实行公开、公平,并借助社会各界和群众舆论的力量,做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达到息访息诉的效果。五是建立与信访工作配套的各项制度。如信访信息月报和跟踪督办制度、首问负责制、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信访联络制度、院长接待制度、主动回访制度等。

3、抓好案件质量,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诉信访的发生。案件质量是法院工作的生命和灵魂。案件质量不高,不但影响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形象,而且可能直接侵害群众的合法权益,诱发涉诉信访的发生。如有的案件法律文书说理不充分,裁决结果不能让当事人信服;有的案件久拖不决,效率不高;有的案件程序上不够严谨,易使当事人对司法公正产生怀疑等。为此,要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诉信访的发生,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案件质量保障机制,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确保办案的质量。

4、建立涉诉信访工作网络,逐步建立以法院为中心,由政法委、人大、信访局、检察院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涉诉信访网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交换看法,在对个案的处理中,统一信访处理原则,减少工作的被动。同时,通过涉诉信访网络体系形成多渠道社会救济机制,着力解决法律层面上无法解决的问题。

5、变上访为下访,矛盾早预防院领导由原来的坐听群众上访改为亲自下访解决问题,使领导下访成为制度,并实行领导预约接访,带案下访,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确山县法院自从严格执行这一制度后,领导下访多了,群众上访少了,信访案件大幅度下降。

6、加强涉诉信访工作队伍建设。在目前情况下,要充实从事涉诉信访的人员,以缓解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让一些年富力强有丰富审判经验、高学历、政治业务素质好的审判人员进入立案信访队伍,不仅可以加强力量,而且可以带来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激发涉诉信访工作的活力,推动涉诉信访工作的发展。透过涉诉信访工作人员这个窗口,可以充分展示法院的执法水平、执法形象和精神面貌。

来源: 中国法院网

第二篇:谈如何做好涉诉信访工作

涉诉信访是指当事人与某一具体的诉讼案件相联系,请求人民法院完成某种诉讼行为(如立案、再审等)实现某项诉讼请求的来信、来访。正确处理好群众涉诉信访,事关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权威及群众的利益。笔者认为,人民法院要抓好涉诉信访的处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清源截流,抓源头

涉诉信访源于一、二审,继发于执行、申

诉或再审。涉诉信访的发生并不是“接访接出来的”,而是“办案办出来的”。为了减少、控制和预防涉诉信访的发生,首先要抓好诉讼审判这一源头。

(一)规范立案,畅源头。实践中,立案工作还存在一些的随意性的问题,如应立案而不立案、不该立案而乱立案、故意将案件拆分、合并以规避管辖等等,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给法院工作造成了被动,是引发涉诉信访发生的入口。因此,各级法院都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统一立案标准,畅通立案渠道,严把立案源头。

(二)公正司法,清源头。公正司法、确保案件质量是减少涉诉信访发生的关键。必须加强法院队伍的素质培训,提高法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局来审理案件,审慎地运用自由裁量权,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在依法的前提下将情、理、法融入到案件之中,减少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焦点。

(三)宣传教育,固源头。以案释法、就案讲法对解决涉诉信访有重要作用。做好当事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应贯穿于审判过程的始终。庭审前,法官应履行告知职责,明确告知当事人应承担的义务及诉讼风险、举证责任等,增强其风险意识。庭审中,法官应尽好引领职责,主动引导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便利矛盾的解决。庭审后,法官要向当事人讲明裁判的理由和依据,促使其自动服判息诉。对判决不服的引导其通过正当的途径反映问题。

(四)注重调解,疏源头。民商事矛盾有许多结合点,用调解方法解决民商事纠纷,对化解民怨、解决矛盾具有积极作用。加强调解工作,缓解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压力,能够避免涉诉信访的发生,是减少涉诉信访的最佳结案方式。

二、防患未然,抓苗头

(一)搞好排查,抓苗头。各级法院应建立健全预警预报机制。加大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排查力度,做到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及时捕捉涉诉信访苗头,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处理,坚持“在目标上力求做到杜绝大事、减少小事、力争不出事;在思想上力求做到没事当有事,小事当大事,苗头当事故;在工作上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解决在萌芽、处理在基层”的总体原则和要求。

(二)抓早抓小,重初访。抓好初信初访,提高初访接待质量,是解决缠诉缠访的关键。信访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查阅案卷,依法办案。对发现的群体性上访、越级上访苗头,要及时拿出对策和方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以人为本,讲方法。态度要端正。要本着“既要解决问题,又要以礼相待”的原则,做到“四不”:不用冷脸对群众,不靠挡驾躲是非,不凭高压稳局面,不拿许愿下台阶。语言要策略。面对不同的来访人、要做到“八用”:

对带着疑惑的当事人,用耐心的解释语答其疑;对带着期盼的当事人,用及时的协调语顺其盼;对带着忧愁的当事人,用轻松的开导语解其愁;对带着怨气的当事人,用理解的关切语消其怨;对带着恨意的当事人,用沉稳的缓和语化其恨;对带着蛮横的当事人,用巧妙的攻心语挡其横;对带着刁难的当事人,用威严的震慑语治其刁;对带着绝望的当事人,用果断的安抚语挽其绝。

三、亡羊补牢,抓案头

对涉诉信访案件,要慎重对待,抓好善后处置。

(一)查明情况,定期通报。要把上访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件的基本事实,审理的全部过程,原审业务庭及主审人等情况调查清楚,加以通报,信息到庭,情况到人。做到“心中有底数,胸中有良策”。

(二)逐案甄别,搞好稳控。对排查出的每一起涉诉上访案件,都要落实责任。承办单位要仔细研究案情,认真听诉,妥善处理。对应解决而又能解决的,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对原裁判确有错误的,依法再审;对于申诉无理的,要耐心说服,求得理解;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制裁。

四、齐抓共管,抓人头

涉诉信访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人的事,而是法院的整体工作之一,必须人人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一)抓队伍。一要重视信访干部的培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工作能力,对表现突出的要提拔重用;二要改善办公条件,为信访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三要文明执法,文明接待,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四要注

重信访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级结构的合理搭配。

(二)抓领导。在涉诉信访的严峻形势下,要将领导是否重视信访工作作为讲政治的标准之一,实事求是地做好院长接待工作,落实院长接待日制度。

(三)抓责任。一是落实领导包案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对每一起重点信访案件都明确一名领导包案,并确定具体

业务部门解决。二是实行责任倒查,对造成重大影响的信访案件,要弄清原因,明确责任,做到查案与查人相结合,区别情况严肃处理。

五、突出重点,抓大头

涉诉信访案件纷繁芜杂,数量众多,信访人员要全面撒网,重点逮鱼,有所侧重。

(一)重点治理,抓个案。对于越级上访、赴省进京上访、集体上访、多次重复上访、缠访闹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上访,要作为重头戏对待,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加强督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有关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力争化解矛盾,各方满意。

(二)加强督导,抓大户。对于信访人群日益扩大,信访突发事件日益增多,上访老户较多的重灾区,法院要将其列为工作重点,加强领导,重点指导,帮助其搞好信访群众的稳控工作。

第三篇:浅谈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浅谈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正在不断释放,新的冲突亦在日渐显现,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使得当前涉法涉诉问题凸显。所谓涉法涉诉信访,是指当事人对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等权力部门在案件或问题处理上不满,认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引发上访告状的案件。

近两年来,我镇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数量虽然不多,但处理好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建立处理涉法涉诉上访案件的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涉法访,已成为党委、政府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结合近两年来法涉诉信访的总体情况,就如何认识和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当前我镇涉法涉诉信访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至今,全镇共发生统计在案的涉法涉诉信访 起,其中赴京非正常访 起,到市访 起,到县上访 起。在全部案件中,法院系统 起,占 %;公安系统 起,占 %,其他 起,占 %。从整体看,我镇涉法涉诉上访呈现如下特点:

1、涉法涉诉信访在缠访闹访中占较大比例。提起缠访闹访,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些涉法涉诉类的缠访闹访行为,这些信访人因经历了司法程序的重重判决和裁定,到了行政机关却又因属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而无法进行干预,原先充满希望的诉求一次次变成了失望,有的甚至产生了仇视心理,觉得受到了天大的不公和冤屈,便决定倾家荡产也要讨回公道;有的觉得讲理讲不通了,就采取蛮横不讲理的方式骗骗赖赖、装疯耍泼,企图引起领导和上级的重视和关注;有的觉得基层解决不了,就告到上级

那里去。最为典型的是我镇信访人黄某某,因涉法涉诉问题得不到自己“满意”的解决,遂带领家人堵住镇政府大门,围堵领导办公室,严重影响正常办公,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涉法涉诉信访多数属于重复访、越级访和个体访。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因多数属于个案判决和裁定,上访者人数一般不会太多,但也有个别案例因当事人亲友为其鸣不平,集体陪同到各级上访。信访人在基层申诉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到上级机关和部门反映,从而造成越级访较为突出。此外,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因政策和法律的区别,多数在司法部门宣判或者裁决不满意的情况下,到行政机关反映又因已经司法途径判决而不再受理,信访人长期奔走于各级部门之间,重复访现象比较突出。

3、少数涉法涉诉信访存在既不合法、又不合理 3 的情况。司法部门在判决、裁定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时,多数都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般判处比较符合真实情况,多数当事人也能接受,但也有个别当事人固执己见,认为就是自己占理、别人都是无理,或存有过高无理要求,认为不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罢休,法院判决不满意,就去找别的领导反映。但不管是面对法律还是政策,都要立足事实、讲求证据,没有新的证据,就只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到哪里反映都只能是一个结论。

4、涉法涉诉信访牵扯了各级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往往是基层信访工作中的“骨头案”、“钉子案”,有的甚至是“无头案”,信访部门有很大的精力都花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协调和处置上。

二、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1、基层司法部门办案存在不严谨不细致的情况。多数因为基层司法部门办案疏漏不严谨不细致导致信访人有可诉之由、可访之隙,从而为后期的办案埋下了病根,产生了无穷的后患。

2、个别涉法涉诉信访人为达到个人目的提出过高无理要求。一些上访人在上访中得到一些甜头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继续上访,甚至教唆其他信访人缠访闹访、越级上访,在群众中产生了恶劣影响。

3、少数信访人“信访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由于诉讼成本相对信访成本来说高出很多,一些信访人对判决不满意不上诉反而开始信访;一些信访人有的病急乱投医,又打官司又上访,企图走通一条是一条;有的法院终审判决了仍然去上访,觉得官比法大。这些群众由于诉求得不到满 5

足,便多头上访、重复上访,有的一访就是多年,既扰乱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机关的正常办公秩序。

4、信访工作机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对涉法涉诉及法院已判决的信访问题,《信访条例》规定信访部门可以不予受理,并要求信访人向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提出,对于正在受理中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信访部门也可以不予受理。但现实工作中,因信访部门同时承担处理信访突出问题职能,有协调和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职责,更有稳控重点信访对象、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信访部门处于受理也可、不受理也可的两难境地,这些规定让信访部门无所适从。

5、各级信访部门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置机制。涉法涉诉信访人往往采取一些极端的上 6

访行为,有的长期滞留在机关,或拉横幅堵大门企图给党委政府施压;有的在机关大吵大闹、纠缠不休;有的将生活不能自理人员或者老人遗弃在机关,企图以此给工作人员制造麻烦;有的则以自杀相威胁等形式制造混乱。对于这些非正常上访行为,在处置中因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从而失之以软、失之以缓、失之以宽,没有进行严肃的处理,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建议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探求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对策,要从根本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离不开深层次的司法改革,应以五个方面为着力点:

(一)以规范司法工作办案程序为着力点,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加强调查取证,严格办案程序,“公正、公平、公开”的执法,让每一个案件都办成“铁案”,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胜诉也高

兴,败诉也服气,从而真正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产生。

(二)以依法办理设法涉诉案件为着力点,让涉法涉诉信访通过司法渠道得到妥善解决。因其性质和办理渠道的特殊性,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只能通过法律渠道才能够得到彻底解决,为此,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引入司法渠道,加大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集中化解力度,用法律武器维护好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三)以增强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为着力点,依法规范信访行为。要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统一,既要依法保护信访群众的法定权利,主动、热心地为信访群众解难释疑,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依法信访,自觉规范信访行为。对无理缠访、组织串联集体访人员和借机滋事者,有关部门要视情节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训诫;违反治 8

安管理规定的,要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四)以加强对信访人教育宣传为着力点,来引导信访人理性反映和对待诉求。通过“阳光司法进万家”、“巡回法庭”等活动的开展,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既是对事件的处置意见和评判结果,同时也就发挥其教育宣传功能,在判决裁定之后也应开展必要的法律法规宣传解释工作,让当事人和群众明白赢在哪里、输在何处,从而理性地对待诉求。

(五)以拓宽创新信访处置机制为着力点,用群众工作统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充分发挥各个平台作用,以“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干部接访下访”、“法律诊所”为纽带,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全力解民困、化民怨,努力实现司法公 9

正和群众满意的统一。把群众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社区,楼宇、塆院,把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破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

第四篇:做好人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做好人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做好人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办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各级人大常委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人大联系群众、听取民声、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也是强化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根据工作实践,现就做好人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谈点粗浅的认识。

对涉法涉诉信访含义的理解

涉法涉诉信访是指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中,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对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作为、不作为或乱作为所提出的申诉控告未能如愿,转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投诉,寻求法律程序之外的请愿活动。人大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对司法机关判决、裁定和决定的申诉和意见,对司法人员违法、渎职行为的检举和控告以及上级人大常委会交办、转办的案件。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不服人民法院的一审、二审、再审判决、裁定;要求执行生效判决、裁定;要求立案;裁判过程超过法定期限而久拖不决;执行无力等方面的案件。二是不服检察机关的批捕、起诉、抗诉、免予起诉、不起诉等处理决定。三是不服公安机关拘留、罚款、劳教等行政处罚决定。四是反映律师无视职业道德,乱收费,与所代理案件的承办法官勾兑,影响案件公正处理方面的情况。五是举报、控告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法人员收受贿赂、接受吃请、徇私枉法、侵犯人权等问题。六是不依法办事,违法行政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受损却又未能公正及时处理的问题。

当前人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特点

目前,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呈上升趋势,一部分上访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找官不找法”,形成了我国独有的信访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是案件时间跨度长,上访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处理难度较大。这类信访,很多上访人经过较长的司法程序后只认自己 “有理”, 虽经多次做耐心细致的答复解释工作,但他们始终听不进去,由于上访人员对法律和政策的认识有偏差,缺乏诉讼程序意识,对经过一审、二审甚至终审判决始终不服,信访不信法,错误地认为法律不如领导说了算,解决问题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问题最终还是靠党和政府,要使自己的案件及时得到处理,只有通过上级对下级进行干预,才能实现愿望。这样就导致了上访对象对司法机关作出的正确判决和决定不服,接待和处理难度较大。

二是闹访等涉法涉诉上访时有发生。来访人员中有的人往往情绪激动,言辞激烈,认为案件判决不公,自己无权无势,因而企图以过激行为的表现,博得社会的同情和法律的公正。因此,他们时常抱团成群起哄,甚至谩骂信访接待人员,给信访接待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个别老上访户甚至到人大机关大吵大闹,进行闹访,严重影响了人大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

三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从接待来访数量上来看,涉法涉诉上访人员中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大约占20%左右。这类特殊群体当中,有的伤残者拄着拐杖或坐轮椅来访,反映自己伤残得不到合理赔偿;有的花甲老人反映自己或亲人的案件得不到公正处理。这些弱势群体,或身患残疾,性格偏激;或年纪偏大,观点固执。他们一般无正当工作和职业,有的是闲暇时间,不管有理无理,反复上访、缠访,希望由此达到自己设定的目的。

产生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

涉法涉诉上访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

一是群众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且法律知识缺乏,是引发涉法涉诉信访的主要原因。首先,群众合法权益确实受到损害,但由于犯罪嫌疑人在逃、受害者证据搜集不足、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等原因造成的不能结案、判决不公、执行不力等问题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占很大的比重。其次,上访当事人法制观念淡薄是造成上访的另一重要原因。上访当事人多数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法律知识水平有限,不懂法律程序。有的自认为有理,盲目胡来,四处乱告状,甚至采取过激的行动,有的不知用法律或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把一切希望全部寄托到上访上。

二是“人治”与“法治”的冲突,是致使涉法涉诉信访量增多的重要动因。近年来,人本、和谐的声浪越来越高,“依法治国”的宪法原则受到较大冲击。从理论上说,“稳定、和谐、人本”都应当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脱离了法律的轨道和秩序,稳定、和谐便不会久长,人本也将是昙花一现。但是,在现行的体制下,“人治因素”经常会替代“法治精神”,凡是涉及司法机关的信访案件,都是按照上级指令,分级处理,归口办理的原则,层层批转,层层下压,“人治”往往处于“法治”之上,因而不少涉法涉诉的上访人总是打着“要和谐、要稳定”的幌子,制造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苗头,用“堵路”、“跳楼”、“自杀”、“服毒”等极端方式,要挟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以寻求自身愿望的实现,获得更高的利益所得。一些地方在处理涉法涉诉信访过程中,形成了“拿钱买平安”的畸形理念,“哭得凶的孩子有奶吃”便成了涉法涉诉信访人的一种“生财之道”,个别地方官员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由政府买单,一个几千元的案子,财政可能要付出几万、几十万元纳税人的血汗钱。

三是执法人员执法和办案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重要因素。在法院审判工作中,从总体来看能够较好地按照法律程序依法判决,秉公执法。但也有极少数案件,个别法官业务素质不高,职业水准较低,造成审判质量不高,判决不当或有瑕疵。当事人反映因诉讼事实有误,适用法律不当而造成错判、误判,要求法院公正判决的诉求,时有发生。尽管人大信访不可能对此一一核对,但至少说明,法院审判案件多少存在质量不高、“判决有瑕疵”的情况。信访接待中经常遇到当事人提供的法律文书中,出现有的住址写错、有的日期标错等不应出现的低级错误。由于判决方面不尽完善,不少当事人就怀疑法院办案不公,枉法判决,为了“讨回公道”,于是开始上访。个别执法人员受人情、关系、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在执法上出现随意性,甚至出现执法不公等问题,侵犯了群众的合法利益。

四是接访单位工作不到位,是产生涉法涉诉信访不可忽视的因素。部分执法单位的领导对信访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措施不力,督办不及时,对自身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失误的信访案件遮遮掩掩,缺乏正视问题、纠正失误的勇气和态度,表现在行动上推诿搪塞,简单生硬,因此一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拖不结。有相当一部分上访人到人大上访之前,基本上都去过政府或法院、检察院,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他们是抱着最后的希望到人大信访的。再加上有些部门接待的同志对初访的信访件重视不够,对涉法涉诉上访当事人态度生硬、冷漠、推诿,所反映的意见,不耐心地进行解释疏导,方法简单,说理不透,不能以理服人、以法服人,结果激化了矛盾,错过了初始信访案件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历时过久,造成案件处理难度日益增大。

做好人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几点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目前,我国正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人大信访工作,包括解决各类涉法涉诉类信访问题,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与人大开展监督、任免和代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涉法涉诉信访件进行归纳分析,在信访中发现问题,抓住涉及影响社会稳定、司法不公等问题进行重点督办,切实督促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推动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对提请任命的“两院”工作人员,要将其办案能力和办理信访案件水平作为重点考察内容,凡是群众反映意见较多的办案人员,要认真组织调查,掌握实情,严把任命关。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代表参与信访工作机制,更好地疏通和拓宽人民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及时了解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上的独特优势,力求把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二是切实完善人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健全人大办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办法,明确办理程序、办理期限、责任追究。加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督导。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议要定期听取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分析、布置和总结人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建立人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党委信访部门、“一府两院”及有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联络与协作,对重复信、多头信根据案件性质统一交归口部门办理、回复,沟通情况,协调解决涉法涉诉信访中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与监督互动机制。从涉法涉诉信访反映的问题中,选择监督议题,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规范有序、快捷高效的符合人大特点的信息网络及处理机制。

三是加强普法宣传,引导群众依法上访、依法解决涉法涉诉问题。涉法涉诉信访的当事人,尤其是来自农村的上访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要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维权观念,要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让当事群众明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不能因为自己的涉法涉诉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越级上访,从而把群众引导到依法解决自身涉法涉诉问题及依法逐级信访的渠道。

第五篇:新形势下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思考

——以涉诉信访人为视角

作者: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胡泰武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张满洋

发布时间:2010-11-30 14:30:19

------------------

摘要:做好涉诉信访工作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手段。新形势下我国各种矛盾相对突出,处理好涉诉信访问题至关重要,其中做好涉诉信访人的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拟从新形势下涉诉信访的现状入手,探析涉诉信访人信访的动因,从而提出做好涉诉信访人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涉诉信访 涉诉信访人 法律意识

一、新形势下的涉诉信访

—1—

(一)涉诉信访的含义

200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涉诉信访是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4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法院涉诉信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概念,目的是将法院涉诉信访与其他信访区别开来。涉诉信访是指那些应当被人民法院受理的纠纷或是已经进入诉讼、执行程序的案件中的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人民法院的作为或不作为或是生效裁判,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提出申诉、申请再审或是提出其他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有关的事项,依法由人民法院处理的活动。同时也包括一些当事人向人民法院信访的同时,向其他国家机关信访,其他国家机关接访后通过一定方式促使人民法院完成某种诉讼行为。(1)

(二)新形势下涉诉信访的现状

信访本来是党和国家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长期以 —2—

来,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来信来访的形式向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提供了大量的宝贵信息。通过信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发现并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我国的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渐显露,诉诸法律的纷争也不断增加。2009年,各级法院共接待群众涉诉来访105.5万人次。(2)

大量上访案件的存在,不仅扰乱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法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是法院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涉诉信访,以及如何去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涉诉信访,其中特别是做好涉诉信访人的工作,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二、涉诉信访人信访的动因

(一)法律意识淡漠、“青天”意识浓厚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与政治意识、道德意识等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有自己的特殊性,有自己的内容和结构,—3—

所反映的是法律现象,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例如人们对法律的评价,依据法律对法官作出的判决是否公正的看法,对法律、依法办事原则的信任程度等。法律能否发挥作用,能否被严格地执行和积极地遵守,重要的是看它能否为人们所接受和拥护,即取决于公民法律意识。(3)在社会生活中,大至国家的立法、司法活动,小到个人的生活、学习,如公民依法纳税,签订各种合同等,都是公民法律意识支配公民做出的。因此,公民法律意识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法律活动尤其是执法与守法活动的潜在原动力。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它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4)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并没有提高,在对涉诉信访人和社会公众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法律信仰已经危及到法院的正常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涉诉信访逐年增多,如果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提高,即使法院作再多的事情,涉诉信访的形式还会更加严峻。

现实中,或许是受了传统的影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对于邪恶、腐败这些东西,似乎普遍存在一种“包青天意识”,把惩治邪恶和腐败的希望,总是习惯性的寄托在“包青天”式的人物身上。这种思想意识,在封建专制时代,或许还有一定的合理性可言,因 —4—

为在那个专制时代,是一个很难做到法律公平的时代。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包青天,也震荡了几个世纪。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呼唤包青天”是一种很可悲的社会现象。(5)如果法律的尊严只靠包青天式的个别英雄人物来维护,那这个法律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这种意识就会阻碍法治进程的发展,应当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公民的良好法律意识。

(二)期待利益的落空

据有关调查中表明,涉诉信访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72%,可以说属于弱势群体,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处于底层地位。而这些人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可以说没有抓住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或者其他原因致使经济地位没有跟上,他们有一种失落感,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不算经济帐,只算政治帐”,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抱怨,但是在现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新形成的价值观念与已经陈旧但依然存在的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这就决定了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6)这些涉诉信访人从自己处在的地位来思考社会公平和正义,他们觉得自己有一种失落感,一种从心理到生活的失落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看重涉诉信访,通过这种途径来维护自己本身已经非常失落的地位。当法院的判决将自己认为的结果推翻时,这一些人就会不顾一切的去采取方式,来寻找期待的结果,弥补自己利益损失。

—5—

(三)个人的偏执

个别当事人本身存在人格障碍、偏执等精神疾病,往往提出出格的要求,在得不到解决后,就进京上访。有些当事人上访申诉,并不是因为遭受了不公平待遇,而仅仅是怀疑有人对他不公平,但又无任何事实根据。有些人已患上了“上访综合症”,属于精神偏执类型。如涉诉信访人肖某,今年53岁了,一直独身,年轻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外出告状。现长年在京上访,提出要对方当事人赔偿其数亿元的损失。

三、做好涉诉信访人的工作

(一)去“青天”意识,树法治理念

要想改变涉诉信访的现状,必须转变“青天”意识为法治意识,“青天”意识在本质上是依靠个人的行为来维持社会公正,这是人治时代的一种选择,选择希望“击鼓鸣冤”等方式引起最高层来关注自身案件的不公平,如果这种“青天”意识不去掉,势必造成涉诉信访大量增加。再就是要加快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在现有司法权威和公信力非常低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养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养,主要是要求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工 —6—

作人员带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是依法治国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二是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7)

三是公平正义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是服务大局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

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五是党的领导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8)胡锦涛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制建设的经验,借鉴现代法治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理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只有全面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内涵。

在涉诉信访的处理中,要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来处理,涉诉信访在现阶段还会出现反复的现象,在一定时期内会大幅度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从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来看,司法权威与公信力必将树立,法院以及法院的权威必将受到尊重,从这个意义上将,今后的涉诉信访必然要予以取消,法院的信 —8—

访部门也肯定会取消,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对法院的信访,民意的反映渠道应当畅通,将涉诉信访逐步取消并不意味人们对法院的裁判就没有任何意见,只是说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以某种形式表达,但不是象现在以涉诉信访的方式来表达。

(二)继续推行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从1985年制定第一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以来,已连续实施了四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20多年来,作为民主法制建设重要基础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需要,宣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宣传民主法治思想,宣传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以及各有关专门法律法规,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五”普法,以宪法、刑法等10部法律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为重点,法律基本常识的普及初步填补了公民在法律知识方面的空白。“二五”普法,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突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200多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三五”普法,以与公民生产、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

—9—

规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宣传和指导。青少年学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干部群众以及流动人口成为普法工作的重点。“四五”普法,教育重点对象中,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顺次名列其中。“五五”普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普法教育的浓厚氛围,大力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作好普法工作,最终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对法律至上的认同感和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9)司法人员对法律职业的尊崇感和司法为民的作风,不再出现司法“白条”,甚至是出现沿街叫卖判决书这样的事情。所以说加大普法力度,培养公民现代化法律意识的最高目标是形成公民的法律信仰,是因为,法律意识培养的最高境界是公民对现代法律的普遍信仰,法律信仰也是公民法律意识修养的综合体现,全部法律的运作和实施状况都与公民的法律信仰具有密切联系。对于象中国这样现代化的后者来说,要实现全体公民对现代法律的信仰需要对久远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形成富有特色的现代公民法律意识体系,确立对法律的信仰,使之与民族关于社会秩序和人生终极目的的理想和关怀 —10—

融为一体,与民族通过自身的力量,运用法律手段战胜自然和人自身的弱点的自强、自立、自尊的精神融为一体。(10)

—11—

下载新时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南宫市信访局局长 李宝帅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民生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引发的信访问题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如何......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第一信号”的作用,如何有效化解信访矛盾,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信访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我......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桓台县规划局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

    如何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如何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尊敬的各位领导:根据领导安排,我就《如何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讲几点认识和体会,同各位领导共同探讨,希望直陈不足之处,抛砖引玉,促进我县农村信访工作再上......

    关于涉诉信访工作的思考

    人民法院的信访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虽然在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已经妥善有效地调节和处理了一大批各类社会矛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但纵......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渐显露,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地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渠道,涉......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实施方案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按照全国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经验交流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经验交流尊敬的各位领导: 随着改革开发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访问题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