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国禁毒报告
2014年中国禁毒报告
禁毒报告之一:序言
禁毒报告之二: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 禁毒报告之三:禁毒宣传教育 禁毒报告之四:吸毒戒毒 禁毒报告之五:打击毒品犯罪 禁毒报告之六:易制毒化学品管制 禁毒报告之七:禁毒国际合作 禁毒报告之八:禁毒基础建设 禁毒报告之九:禁毒情报合作
禁毒报告之十:国家毒品实验室建设 禁毒报告之十一:毒情形势
一、序言
2013年,全国禁毒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总要求,坚持减少毒品需求与遏制毒品供应并重,扩大传统毒品治理成果与遏制合成毒品蔓延并重,打击整治与预防挽救并重,努力提升禁毒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全面加强禁毒宣传教育
以“青少年和合成毒品”为主题,认真策划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合成毒品致病机理、严重危害和防范知识,组织协调各类主流媒体开展常态化禁毒宣传,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毒品问题的滋生。着力强化吸毒人员戒治服务
以贯彻实施《禁毒法》和《戒毒条例》为主线,集中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登记,严格吸毒人员规范查处和日常管理,积极开展戒毒康复人员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就业安置和救助服务,全面提高戒治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加大缉毒执法力度
以“扫毒害保平安”、“肃毒害、创平安”等专项行动为抓手,把打击重点始终对准老百姓身边的毒品犯罪活动和毒品犯罪集团、网络、毒枭,坚持堵源截流、目标案件、重点整治等措施多管齐下,缉毒执法战果大幅增长。
深入强化易制毒化学品管制
全力推进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易制毒化学品管制法律法规,强化对麻黄碱类、邻酮等重点化学品、制毒原料和非列管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加大案件经营和来源倒查力度,积极推进进出口国际核查和国际合作,进一步遏制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
务实开展禁毒国际合作
以周边毒源地国家为重点,积极开展双边合作,发挥大湄公河、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次区域禁毒合作平台作用,深化情报交流和个案合作,加大援助、人员培训等工作力度,充分运用国际合作平台支持服务国内禁毒斗争。
不断提升禁毒基础建设加强各类禁毒专业应用系统数据资源整合,深入推进禁毒情报研判系统实战应用,禁毒信息化、执法规范化、禁毒队伍、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国家毒品实验室毒品样品库和信息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禁毒工作科技化水平日益增强。
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对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在第26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郭声琨6月25日在京会见当选全国“禁毒先锋”、第三届“十大民间禁毒人士”的禁毒战线优秀代表人物。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禁毒工作。近年来,在孟建柱同志为主任的国家禁毒委员会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地组织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此次当选全国“禁毒先锋”和“十大民间禁毒人士”的同志们,既有穿行深山密林、不畏枪林弹雨,为侦破“10?5”湄公河专案立下汗马功劳的基层禁毒民警,也有以禁毒为己任,为禁毒事业不遗余力、作出重大贡献的民间禁毒人士。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公安禁毒民警和热心禁毒公益事业人士的杰出代表,是全国公安民警和全社会的学习榜样。禁毒工作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平安稳定。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平安中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群防群治、综合治理,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深入持久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要向禁毒战线优秀代表人物学习,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严厉打击、严密防范毒品犯罪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希望全社会热诚关心、踊跃参与禁毒公益事业,大力支持、积极投身禁毒人民战争,为彻底禁绝毒品、铲除毒品危害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奠定坚实的群众根基。国家禁毒委员会召开全体委员会议
国家禁毒委员会全体会议暨部署全国禁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于9月2日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出席并讲话。他强调,禁毒事业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禁毒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禁毒部门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禁毒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实现了禁毒斗争形势的持续好转,保持了当前毒品犯罪形势的总体稳定。但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影响,我国禁毒斗争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禁毒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狠抓禁毒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将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推进。要坚持依法治理,坚决遏制毒品犯罪多发态势。坚持不懈地破大案、打团伙、捣窝点,不断增强打击整治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坚决把毒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全面落实堵截查控措施,坚决切断境内外毒品渗透走私贩运渠道,坚决将毒品堵截在境外、查缴在途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警种优势,全面推行联动作战、整体作战、合成作战模式,着力提升打击毒品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系统治理,最大限度地戒治挽救吸毒人员。按照“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系统落实管理、戒治、康复、救助等一揽子治理措施,大力推进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规范化建设,鼓励支持民间社会力量、公益慈善组织参与戒毒康复工作,大力推广云南“雨露社区”、贵州“阳光工程”经验,坚持把政府主导与社会服务、戒毒康复与就业安置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把戒毒人员安置下来,为其生产生活提供出路,使他们真正戒断毒瘾、融入社会。要坚持源头治理,努力铲除毒品滋生蔓延土壤。对重点地区加强集中整治、挂牌整治、限期整治;深入开展易制毒化学品和精麻药品专项整治“堵源行动”,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和精麻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监管,抓紧修改完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坚决堵住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失渠道;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不让毒品进校园”、“不让毒品进我家”、“不让毒品进社区”等活动,切实增强全社会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郭声琨指出,毒品问题是人类公害,毒品犯罪是全球公敌。要坚持互利共赢,不断深化国际禁毒执法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禁毒公约义务,积极参与国际禁毒行动计划,在东亚次区域禁毒合作机制和上合组织框架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积极构建区域和多边、双边禁毒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挤压毒品犯罪空间、减轻毒品渗透压力。要积极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禁毒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经常听取禁毒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级禁毒委要层层制订禁毒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责任,密切协同配合,切实形成禁毒工作整体合力。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禁毒力量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禁毒工作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汪永清主持部署全国禁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公安部副部长李伟代表国家禁毒委办公室汇报了当前禁毒斗争形势和下一步禁毒工作建议。广东、四川、甘肃三省和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进行了大会发言。
三、禁毒宣传教育
全国禁毒部门紧紧抓住“青少年和合成毒品”这一年度主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富有实效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禁毒人民战争的浓厚舆论氛围。注重顶层设计引领作用
国家禁毒办高度重视中央层面的动员引领作用。积极争取中央领导同志对禁毒工作的高度重视,精心筹划中央领导参与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动员国家禁毒委成员单位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专门听取国家禁毒办汇报,就深化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明确党委宣传部门职责进行深入探讨;教育部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评选命名,努力推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向校外延伸。有效引领基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全民禁毒宣传月”期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副省级以上的领导就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作出批示或直接参加相关活动,表明态度,参与禁毒。
实现媒体禁毒宣传全年常态化
国家禁毒办积极会同中宣部、国新办和公安部新闻中心,统筹引导中央媒体宣传报道禁毒工作战果,适时播放禁毒公益广告,有效保证了禁毒新闻宣传的规模和效果,仅在“全民禁毒宣传月”期间,中央新闻媒体就刊播(转载)禁毒新闻、制作禁毒专题节目22万条(次)。先后组织中央媒体紧紧围绕禁毒中心工作,就“扫毒害、保平安”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湄公河惨案”主犯糯康执行死刑、中老缅泰四国“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全民禁毒宣传月、“肃毒害、创平安”专项行动、打击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海峡两岸首次海上联合缉毒行动组织大规模集中新闻宣传活动10次,召开新闻发布会2次,在《人民公安报》开设专栏2个,多次在中央媒体掀起禁毒宣传工作高潮。联合新浪网、人民网、新华网分别就“平安中国?公安禁毒在行动”、当前禁毒工作、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等话题组织开展系列访谈14场,相关页面点击量就累计近7500万人次,有力地扩大了禁毒工作的宣传覆盖面。
借助新兴媒体强化合成毒品宣传教育
国家禁毒办持续将“青少年和合成毒品”作为重点工作,运用新兴媒体面向青少年有针对性地广泛传播合成毒品的严重危害,进一步强化青少年防范毒品特别是合成毒品的力度。国家禁毒办举办全国禁毒微电影大奖赛,利用创新形式吸引广大青少年关注参与禁毒事业;成功开发建设“中国禁毒展览馆”,以融合声、光、电等多种元素的3D技术,实现了禁毒虚拟展厅和实体展览的高度融合,成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获取毒品知识的新窗口;会同中央主流媒体制作播出《吸毒“低龄化”调查》、《合成毒品危害调查》等专题节目和专版报道,以符合青少年的语言直观展示了合成毒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部署各地广泛播映合成毒品危害警示教育片《与死神共舞》,仅全国各大视频网站累计点击次数已突破2亿人次。各地禁毒部门积极探索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广泛应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平台开展禁毒宣传,逐步形成了快捷传播、贴近群众、实用有效的教育新手段、新模式。打造禁毒宣传教育品牌活动
国家禁毒办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打造符合地方文化特色、高效务实的禁毒宣传教育品牌活动。国家禁毒办组织举办集趣味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于一身的“全国禁毒动漫大奖赛”和“全国禁毒宣传教育讲课大奖赛”,通过组织媒体广泛报道关注,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征集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漫画、FLASH动画等作品近千件,在向各地共享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全国性评选活动的辐射作用。各地禁毒部门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涵丰富、互动性强、参与度高、感染力大的地方性禁毒宣传品牌活动,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安徽、重庆、云南、陕西禁毒、民政和邮政部门对物流寄递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禁毒培训活动,北京举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少年儿童禁毒创意绘画大赛,天津举办禁毒公益视频创意大赛吸引41万人参观,甘肃开展“千名领导到千所学校”讲授毒品预防教育课,有效提高了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禁毒教育实效。黑龙江“禁毒龙江行”巡回宣传,辽宁“梦想在前路在脚下”大型禁毒宣传,海南“美丽海南?禁绝毒品”系列宣传、四川“护航——青春无毒,中国梦”宣传活动主题一致、时段统一、上下联动,注重传承,地方性禁毒品牌活动良性驱动作用明显。
四、禁吸戒毒
全国各级禁毒部门以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和减少国内毒品需求为目标,狠抓吸毒人员排查登记,严格吸毒人员规范查处,积极开展戒毒康复人员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就业安置和救助服务,推动禁吸戒毒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完善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
规范维护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信息质量,完成“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二期项目及扩展项目的相关开发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47.5万名,其中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135.8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08.4万名,分别占54.9%和43.8%;2013年全国新发现登记吸毒人员36.5万余名,依法查获有吸毒行为人员68.2万人次,依法处置强制隔离戒毒24.2万余名,依法责令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18.4万余名,3年未发现复吸人员88.9万名。针对我国滥用合成毒品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查处管控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全国共查获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8.3万余人,新发现合成毒品滥用人员12.4万余人,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7%。积极配合交管部门开展吸毒肇事肇祸整治工作,优化吸毒人员数据库与机动车驾驶人员数据库的对接,截至12月底,全国禁毒部门配合交管部门依法注销2.4万名吸毒驾驶人的机动车驾驶证,拒绝吸毒人员申领机动车驾驶证3382人,拒绝申请校车驾驶资格30人。
深入推进以就业安置为重点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国家禁毒办深入贯彻落实“贵阳会议”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规范,强化指导考核,积极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就业安置工作。1月,国家禁毒办、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10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意见》。4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出台《关于创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单位的意见》。11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命名38个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单位和51个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8月,国家禁毒办分别在甘肃省兰州市和浙江省嘉兴市召开部分地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座谈会,对深入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就业安置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目前,全国已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2.3万个,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2.7万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3万名,兼职工作人员6.8万名;已建立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点)836个,累计安置社会面阿片类戒毒康复人员51.5万名,就业安置率达到47.8%。有22个省市区就业安置率超过50%。贵州“阳光工程”、湖南“蓝结家园”、广西“启航工程”、内蒙古“爱心工程”、四川“绿色家园”、新疆“阳光家园”以及北京“向日葵社区”、“致远号”等建设深入开展,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品牌项目。
提高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水平
公安部会同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诊断评估办法》,进一步规范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工作,保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权益。国家禁毒委员会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意见》,解决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在决定、收治、管理、治疗、移交和出所衔接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针对当前病残吸毒人员“收戒难”日益突出问题,各地禁毒部门积极协调司法行政、公安监管部门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制定收治标准和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广东、湖南、四川、甘肃、内蒙等地通过建立特殊医院或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开辟专区方式,推动解决病残吸毒人员“收戒难”的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深入推进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确保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公安部协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卫计委完成《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并征求各地意见。各地禁毒部门坚持把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作为降低毒品危害的有效途径,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深入推进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国共有763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开诊(包括29辆流动服药车),累计治疗吸毒人员412686名,在治人员201730名,门诊服药人员年保持率为80.0%。
五、打击毒品犯罪
2013 年,全国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50943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8296名,同比分别上升23.89%、26.75%;缴获毒品海洛因8.55吨、鸦片1.46吨、冰毒类毒品19.52吨、大麻4.50吨、氯胺酮9.69吨。
全面部署开展各类专项行动
以大力萎缩境内毒品消费,提升群众安全感为目标,部署开展“扫毒害保平安”严打整治行动。1月24日至5月9日,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百日的“扫毒害保平安”严打整治行动。各地以零包贩毒活动作为打击重点,先后组织200余次督导行动。期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50827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56989名,缴获各类毒品26.5吨(其中,海洛因、冰毒、氯胺酮共计10.2吨),同比分别上升43.1%、44.5% 和126.8%。严打整治行动期间,共破获零包贩毒案件35889起,共捣毁制毒工厂、窝点141个,抓获制毒犯罪嫌疑人688名。严打整治行动在大力萎缩毒品消费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吸贩毒人员盗抢等犯罪案件发案率,18个省区市群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以遏制境外毒品入境内流,深化湄公河联合执法合作机制为核心,部署开展中老缅泰四国“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4月20日开始至6月20日,中方倡导、组织老挝、缅甸、泰国联合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打击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的“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行动中,孟建柱、郭声琨、孟宏伟等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做出批示,要求深化和巩固“四国机制”,精心组织实施,努力取得更大战果。行动期间,指挥部多次召开联合案情分析、缉毒情报交流和重要战果通报会议,实地调研、检查中缅和中老边境毒品查缉、河道堵截工作联合扫毒行动中,相互传递情报线索共计60份,梳理确立37起“平安航道”重点督办目标案件,从境外抓回9名重要逃犯,将10名境外毒枭、重大涉毒逃犯列为“平安航道”A级目标,将17名境外毒贩、逃犯列为B级目标。四国共破获涉及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案件178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34名,缴获各类毒品9781.3千克,易制毒化学品260吨,枪支38支、子弹1125发,毒资361.2万美元。国内战场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56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76名,缴获各类毒品3920千克,分别占总数的87.89%、85.56%、40.08%。
以回应群众呼声、加大毒品问题突出地区整治工作力度为核心,全力推动“肃毒害、创平安”禁毒百日攻坚会战。8月8日至12月8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肃毒害、创平安”禁毒百日攻坚会战,各地公安机关迅速发动,突出重点、主动进攻,堵截、打击、整治、管理多管齐下,深入开展“对毒品入境的堵截战役、对制毒活动的打击战役、对贩毒活动的围剿战役、对制毒物品流失的整治战役、对吸毒人员的查控战役”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5.6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3万名,缴获海洛因、冰毒等各类毒品共计18.2吨。广东惠东治理制贩氯胺酮、广州治理非洲籍人员贩毒、广西东兴开展堵截境外毒品入境等突出毒品问题整治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社会效果良好。
以当前网络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为突破口,集中部署开展“打击网络涉毒违法犯罪”专项整治。7月29日至8月5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涉毒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各地禁毒、网安部门统一行动、集中收网,共抓获网络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2120名,摧毁制毒加工窝点11处,缴获各类毒品268千克、易制毒化学品7.93吨、枪支22支、子弹719发。行动中破获多起严重影响网络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网民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江苏无锡破获大量吸毒人员利用一在线视频网站客户端进行吸毒表演案件,共查处涉案人员651名,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四川省达州市抓获两个涉毒聊天群,查处通过网络传播制毒技术、销售制毒原料及设备、贩卖和吸食毒品人员400余名,涉及26个省(区、市)。
强化堵源截流工作机制
公安部禁毒局协调禁毒、铁路、民航、边防等部门共同开展查缉工作,切实完善西南和东南沿海堵源截流陆海空邮立体防控体系,推动与越南等国家协商开展联合查缉合作机制,加大对“金三角”、“金新月”入境毒品的堵截工作。在“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中,在重点口岸通道、省际城际公路增加查缉站点、力量和装备,严密查缉措施,共设立毒品查缉站点589个,出动警力9467人次,通过公开查缉破获涉湄公河毒品案件285起,查获各类毒品511.63千克。全年,通过公开查缉方式缴获各类毒品10.3吨。积极推进物流寄递实名制试点工作,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在浙江绍兴召开全国部分地区遏制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贩毒活动现场会,下发《关于扩大物流寄递渠道禁毒实名制试点范围的通知》,在广东、浙江、云南、新疆四省区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在北京、辽宁、上海、福建、广西、四川六省(市)试行物流寄递业实名登记制度。
深入推进目标案件机制建设
不断深入推进部省市三级目标案件体系建设,部级毒品目标案件管理与考核工作已步入正轨,全国各省均已建立省级毒品目标案件管理考核制度。各地共上报目标案件656起,破获目标案件49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717名,缴获毒品23.33吨,同比分别上升26.6%、63%、72.4% 和368.4%。此外,先后将公安部B 级通缉犯、“平安航道”A级督捕对象刘均、国际刑警“红色通报”特大制贩毒团伙主犯陈国明、走私贩毒嫌疑人王征云等逃犯从境外抓捕归案。
侦破一批跨境、跨区域毒品大要案。广东、新疆公安禁毒部门在公安部禁毒局统一指挥下,与塔吉克斯坦禁毒署来华工作组密切配合,历经7昼夜奋战,成功破获一起跨国走私毒品案件,抓获尼日利亚籍犯罪嫌疑人2名,缴获“金新月”海洛因3.53千克、毒资1.5万美元,该案是中塔两国禁毒部门首次成功实施跨国“控制下交付”联合行动,标志着两国禁毒务实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公安部禁毒局会同部边防局,组织指挥福建、广东省公安禁毒、边防部门,与台湾警方联合截获国际远洋走私货轮“笙宏”号,缴获毒品氯胺酮512千克、烟800余箱,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与此同时,在广东、福建、湖北、江苏打掉制毒加工厂4处,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缴获氯胺酮750千克、制毒原料3吨。该案是两岸首次实施大规模海上联合执法行动,也是大陆与台湾执法部门合作侦破的最大一起毒品案件,全案缴获氯胺酮1.262吨,创下国内单案缴获氯胺酮数量之最。
以广东突出毒品问题为抓手强化重点整治
针对广东陆丰制造冰毒问题、惠东制造氯胺酮问题以及非洲籍人员在粤贩毒三大突出毒品问题,先后5次派员赴陆丰等地调研、督导,督促广东省禁毒委、汕尾、陆丰、惠州、惠东等地党委、政府、禁毒委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整治,改变毒情面貌。期间,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队赴汕尾、惠州检查督导。禁毒局派员进驻共同研究制定清剿博社村行动方案,一举摧毁18个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抓捕网络成员182名,捣毁制毒工场77个和1个炸药制造窝点,缴获冰毒2925千克、氯胺酮260千克、制毒原料过百吨,查处涉毒保护伞人员13名。中央和部领导对清剿博社村行动给予充分肯定。针对非洲籍人员在粤贩毒突出的问题,广州、佛山积极开展清查活动,广州出动警力1万余人次,盘查外籍人员6800余名,清查各类场所2055间,抓获涉嫌“三非”外籍人员48名。
深入推进两岸四地禁毒执法合作
利用内地同港澳、大陆与台湾执法合作不断深入的有利契机,促进两岸四地禁毒合作迈上新台阶。首次促成公安部禁毒局主要负责人访问香港、台湾;利用第二届内地与港澳禁毒执法合作研讨会之机理顺中央、广东、香港执法合作关系,增进了两岸四地对证据标准和采集程序等问题的相互理解;促成香港警方大幅增加专门针对内地禁毒部门的培训课程。
六、易制毒化学品管制
全国公安、安监、卫生、药监、商务、海关等部门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部署,重点强化打击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加快易制毒化学品法律法规建设进程,进一步提升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工作在国际禁毒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有效遏制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
强化制毒物品流失整治和违法犯罪案件侦办
国家禁毒办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从管理为主转变为执法打击为主,严厉打击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2013年,全国共破获易制毒化学品刑事案件1054起(其中走私制毒物品案件43起,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件1011起);缴获各类易制毒化学品和非列管制毒物品5740.08吨。成功侦破上海“张磊制贩毒案”、河南安阳“2011.11.30”向澳大利亚走私黄樟油案、黑龙江“2013-007”网上贩卖精麻药品案、山东青岛“9.12”向巴基斯坦及伊朗等国走私醋酸酐等一批重大易制毒化学品案件。会同安监、药监、工商等部门强化对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的检查和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打击处理,共查处各类易制毒化学品行政违法案件2890余起,处罚企业1380余家,对严重违法易制毒化学品管制规定的给予停业整顿、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等处罚。积极推动江苏盐城开展针对非法制贩盐酸羟亚胺,福建龙岩开展针对长汀人走私贩卖麻黄碱药品以及内蒙古、新疆等地麻黄草流入制毒渠道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制毒物品犯罪活动重点地区的整治工作。
完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法律法规
针对麻黄草被大量用于非法制造麻黄碱问题,国家禁毒办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农业部和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麻黄草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麻黄草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针对新出现的溴代苯丙酮非法制造麻黄碱以及α-氰基苯丙酮非法出口用于制造苯基丙酮问题,国家禁毒办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加快立法进程,上报国务院作为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制,全力遏制制毒物品流失制毒的发展蔓延。
加快推进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按照公安部“金盾工程”二期建设项目部署,公安部禁毒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已实现易制毒化学品电子证的网上办理,实现了电子证的全国通用和联网核查。2013年通过网上办理电子证1149066份,其中购买证920645 份,运输证228421份。相比原先手工办证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上办证和信息核查,极大提升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效率,解放了警力,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开展进出口国际核查和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出口国际核查,全年共发出易制毒化学品出口前通知书630份,涉及59个国家和地区、42家出口企业、12种易制毒化学品,共计79112.481吨;审核64份易制毒化学品进口核查通知书,涉及16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易制毒化学品共计32158.09吨;成功阻止了37批易制毒化学品可疑出口贸易,有效防止了易制毒化学品从国际贸易渠道流失。
2013年4月,在李克强总理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的见证下,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代表中国政府分别与澳、新两国驻华大使签署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关于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中国和新西兰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合作安排》。在两个协议框架下,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就新康泰克走私案件开展深度合作,破获了“沉重行动”、“冰山行动”、“日蚀行动”和“魔鬼行动”等多起走私新康泰克案件。6月,国家禁毒办、澳大利亚边境与海关保卫署联合举办中澳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合作研讨会。
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和开展调查取证,分别派员赴瑞士、比利时和泰国参加“棱柱项目”和“聚合项目”工作组会议、中欧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合作协议联合后续小组会议暨互涉案件协调会、“蓬皮杜”工作组会议和亚洲地区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大会等会议。赴新西兰、俄罗斯、英国、阿联酋、尼泊尔和伊朗就走私新康泰克、新精神活性物质、苯基丙酮、醋酸酐等案进行调查取证。与美、英、加、新、澳、荷等国家来访代表和驻华执法联络官进行了20 余次工作交流,对外方提供的近30起案件线索进行涉外案件协查和反馈,成功阻止7单共计13.45吨α-氰基苯丙酮出口到欧美国家。
七、禁毒国际合作
国家禁毒委员会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毒情形势,积极推进禁毒国际合作向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维护和发展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服务和支持禁毒执法案件合作,促进和丰富对外交流和人员培训,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禁毒国际环境。
深化和完善双边禁毒合作
巩固与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既有双边合作机制,3月、5月、10月、11月分别与老、泰、缅、柬、越召开禁毒合作双边会议,签署中老《关于推进罂粟替代种植工作的谅解备忘录》。巩固、深化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禁毒部门的传统合作关系,赴俄出席很第九届中俄禁毒合作部长级会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与俄罗斯联邦麻醉品监管总局关于开展控制下交付行动的意向书》;推动中美、中澳、中新禁毒合作稳中有进,签署中澳《关于毒品案件控制下交付的意向声明》,首次派禁毒高级别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和伊朗,精心构建堵截“金新月”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贩运的严密防线。和澳大利亚联邦警察首次共同举办中澳“中国华南地区跨国毒品犯罪研讨会”。举办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禁毒工作组第11次会议,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签订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合作协议,在协议框架下开展案件深度合作。
深化国际和区域禁毒合作
继续深化与“金三角”地区国家禁毒合作,创造性倡导开展中老缅泰“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精心构建堵截“金新月”毒品走私和易制毒化学品流失防线,禁毒高访团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伊朗。完善上合组织三级禁毒合作机制,4月,郭声琨部长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禁毒部门领导人第42次会议,推动会议批准《〈2011-2016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禁毒战略落实行动计划〉2013-2014年措施计划》,推动各领域禁毒合作务实开展。探索发展“金砖国家”禁毒合作新平台,6月,刘彦平副部长赴俄罗斯莫斯科出席金砖国家禁毒部门领导人首次会议,启动金砖国家禁毒合作机制。
针对东亚次区域禁毒合作遭遇凝聚力、资金等瓶颈问题,充分利用第10 届东亚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约国部长级会议暨高官会、第56届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会议、第18届亚太缉毒执法会议、第23届国际缉毒联络官会议、第8届东盟加中日韩禁毒工作组会议(10+3会议)暨首届东盟和中国禁毒协调会议(10+1会议)、第37届亚太地区禁毒执法机构负责人会议(HONLEA)、第56届麻醉品委员会续会之机,向国际社会宣传MOU次区域面临的毒品形势及合作的不懈努力,呼吁各方携手共同应对MOU困境,为降低“金三角”毒品危害做出积极努力。
开创性运用国际合作手段服务国内禁毒工作,展示我国禁毒工作成果。1月,在京召开外国驻华执37法联络官专项禁毒工作座谈会;5月,首次组织驻华警联24名执法联络官赴广东考察;在贵州举办联合国“毒品预防战略和政策制定者地区研讨会”。推动边境禁毒执法合作三级机制和联络官办公室建设,5月,云南腾冲边境联络官办公室正式揭牌,为遏制边境地区毒品贩运完善机制框架。
加强情报交流和案件合作
重点加强与周边国家情报交流,继续深化典型个案合作,跨国跨地区执法合作能力进一步加强。仅在“平安航道”行动期间,向联合行动指挥部提供涉毒情报线索102条、涉毒人员109名、毒嫌电话号码102个。
与越南、新西兰、斐济警方利用国际合作渠道成功押解外逃毒品犯罪嫌疑人,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成功实施跨国禁毒“控制下交付”行动。与巴基斯坦强化热线联络机制,有力促进未来情报交流和案件合作。
加强与南美重点国家的禁毒执法合作关系,与厄瓜多尔国家警察反毒总局就“70614H”案开展情报交流和调查取证工作并进行深入会谈,进一步提升跨国执法合作能力。
开展对外交流和执法培训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源,促进各级禁毒部门加强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大外警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培训实效。首次选派业务干部赴德国研修“欧盟禁毒法律法规”,组织各地禁毒部门人员参加美国联邦国税局金融调查培训、英国布莱姆希尔警察学院“禁毒与策划药管制”培训。委托云南警官学院、福建警察学院、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广西禁毒总队为周边亚洲国家提供双边、多边外警培训项目11个,参训国外禁毒官员220名。
八、禁毒基础建设
以深化“三项建设”为载体,以提升禁毒基础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禁毒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工作,提升了禁毒工作的保障能力。
推进禁毒信息化建设
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查缉、管控毒品违法犯罪核心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正式增补列入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会同科技部,做好《2013-2020年禁毒科研工作专项规划》起草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禁毒一期“遏制毒品违法犯罪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验收准备工作。针对基层禁毒民警的实战需求,完善禁毒情报研判系统(DIAS)功能,拟定二期系统建设升级改造方案。指导各地开展禁毒信息管理系统与情报研判系统信息资源调查,开展禁毒信息管理系统与警综系统对接。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国家禁毒办协调最高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推动解决新类型毒品定罪量刑标准、毒品案件管辖、互联网涉毒案件法律适用、毒品鉴定程序规范、增设“非法制造制毒物品罪”、“非法运输制毒物品罪”和提高制毒物品犯罪法定刑、“毒驾入刑”等有关法律问题。编辑出版《禁毒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工作规范汇编》。国家禁毒办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农业部和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麻黄草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麻黄草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最大限度遏制麻黄草被用于非法制造麻黄碱。积极推进修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目录》,推动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管制。
提升禁毒工作保障水平
会同财政部加大中央财政对禁毒工作支持力度,2013年中央财政下达补助地方禁毒专款同比增加10%。通过中央禁毒补助专款给各地禁毒部门配备禁毒专业技术装备7000 余台套,提高了禁毒部门装备水平和战斗力。指导各地禁毒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加大地方财政对禁毒工作投入。加强禁毒经费装备管理,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培训,提高禁毒民警装备使用技能,提升各地经费装备管理水平,有效发挥禁毒经费装备效能。指导各地加强“十二五”禁毒基础设施建设,河南、新疆、青海、内蒙古等省(区)共28个项目获得中央投资批复,总投资5691万元。
九、禁毒情报技术
以服务实战、服务侦查、服务业务为主导,积极推进禁毒情报研判系统建设与应用,强化毒情调研及情报交流,有效指导和推动各地禁毒情报工作,深入推进境外罂粟替代种植、遥感监测、对缅老援助等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境外毒品对我的危害。
全力推进DIAS 系统实战应用
稳步推进禁毒情报研判系统(以下简称DIAS系统)实战化、规范化、常态化推广应用工作,组织评选DIAS系统推广应用先进单位及个人。积极完善系统功能架构的同时,强化DIAS系统服务实战作用,部署江苏、福建、广东、四川四省运用系统开展涉麻黄碱、羟亚胺和邻酮犯罪专项研判工作。
强化毒情调研及情报交流工作
推进国内外毒情专题调研工作,密切关注并收集掌握境外“金三角”、“金新月”地区毒情及毒品渗透入境规律,部署开展国内重点地区毒情调研工作并形成《关于国内重点城市毒品问题的报告》。开展涉毒线索核查及案件调查工作。探索开展涉毒反洗钱工作,梳理分析涉毒洗钱线索,总结掌握毒资转移规律和特点。收集网上和国际主流媒体涉毒重要信息,编辑《媒体毒情信息摘编》21期。
稳步推进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
国家禁毒委员会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和发展替代产业工作小组召开12次境外罂粟替代种植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进一步构建了国家禁毒委员会统一领导、商务部牵头负责、云南省具体实施的替代种植工作机制,完善了境外罂粟替代种植政策,加大了对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支持力度。全年,财政等有关部门下达替代种植专项资金1亿元,会同商务等有关部门下达2013年度云南省替代种植农产品返销进口计划135.5万吨。4月,国家禁毒办与老挝国家禁毒委召开中老第三次遥感监测暨替代发展联络协调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中老遥感监测和替代发展合作事宜。7月,中老两国禁毒委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禁毒委员会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关于推进罂粟替代种植工作的谅解备忘录》。商务部、公安部、财政部及云南省商务厅替代办、禁毒办完成了《中缅罂粟替代种植规划纲要(2014-2020)》,启动中老罂粟替代种植工作规划(一期)编制工作。6至7月,国家禁毒办会同商务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有关部门人员赴缅甸北掸邦7个地区实地考察,为缅北替代种植示范项目建设打下基础。11月,国家禁毒办组团赴德国柏林参加替代发展国际会议,介绍交流我方在替代种植领域取得的经验成果。
截至2013年,我国在缅老北部的替代企业共有100多家,累计替代种植面积300多万亩。替代种植成效初显,缅北罂粟种植面积由上世纪九十年代最高峰的248万亩降至60多万亩,开展替代种植区域内的掸邦第一、二、四特区连续多年禁种。
开展罂粟种植卫星遥感监测工作
联合缅、老政府确定对缅、老北部约30万平方公里地区的潜在罂粟种植区展开监测,先后向缅、老方通报罂粟地块坐标13000多个,对缅甸掸邦和老挝北部7省的罂粟种植情况进行为期25天、行程5000多公里的境外实地踏查工作。根据缅老罂粟种植监测情况不断加强数据分析,准确掌握种植面积、分布区域、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监测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替代种植政策和实施境外除源战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7月,积极推动并参与举行的中、老、毒罪办两国三方召开罂粟监测技术交流会,详细介绍中方的监测技术和工作情况,切实减少当地罂粟种植的现实危害。在多方措施努力下,2012—2013年度缅北罂粟种植面积出现6年来首次下降,下降面积2.4万亩。
十、国家毒品实验室
紧紧围绕禁毒中心工作,国家毒品实验室以“建设世界一流毒品检测实验室,为实战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指导,立足毒情形势和实战部门需要,充分发挥毒品实验剖析技术优势,扎实推进各项业务工作。
加强毒品样品库和信息数据库建设
全年通过“全国毒品样品收集系统”共调取2013年各地缴获的各类毒品样品约1.1万余份,其中海洛因、冰毒晶体和片剂毒品样品对应案件缴获量分别占同类毒品全年缴获总量的90%、70%和85%。创新毒品特征分析体系,建立科学可靠的分析方法,实现对样品产地特征、合成工艺、纯度、掺杂物、稀释剂等信息的全面分析。丰富毒品信息数据库,将2013年样品的分析数据全部入库,并扩充数据库的统计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布海洛因、冰毒晶体和片剂毒品年度分析报告,为各有关部门和地区宏观判断全国和区域毒情提供了科学依据。
围绕实战开展有针对性的毒品分析
创新打击毒品犯罪战法,开展国内重点城市缴获海洛因和冰毒晶体样品的关联性判别工作,为天津、贵阳等地整合串并毒品案件提供线索资料和侦查方向。对各地送检的300余份复杂、疑难样品进行了检验鉴定分析,为一线实战部门侦破毒品案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参与多起非法制造毒品及易制毒化学品案件的现场勘察和犯罪嫌疑人审讯,协助办案部门固定证据,并及时掌握地下加工厂使用原料及工艺的变化趋势。
拓展分析项目多方面满足实战需求
关注国际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形势,及时开展相关缴获样品及生物样品鉴定方法的研究。创建国内已发现的80 余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标准物质库和分析图谱库,整理《新精神活性物质分析手册》并发至各地公安禁毒及司法鉴定部门参用;建立新列管物质的定性定量方法,并制定相关检验鉴定技术规范。继续开展麻黄碱(草)等制毒化学品的溯源研究,为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工作的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持。针对目前在我国滥用最为严重的缅北产复方冰毒片剂和复方海洛因开展复方毒品依赖性及危害性的研究,为执法打击和情报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4月,国家毒品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6月完成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二期改造;参加2013年度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澳大利亚国家计量研究院(NMIA)和英国政府化学家实验室(LGC)组织的国际间能力验证计划7项,盲测成绩在国际同行间名列前茅;自主研制的氘代吗啡、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等9种毒品标准物质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标准物质,全年共向各地公安禁毒部门提供各类毒品标准物质700余瓶。
加大对各级毒品实验室的指导力度
积极推动各地毒品实验室规范化建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毒品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发布禁毒部门毒品实验室检验鉴定技术规范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对毒品实验室的检测业务分类、装备标准、人员配置、技术规范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加强对各地毒品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指导,成功举办“第一期新精神活性物质检测培训班”,对天津、贵阳、长沙和襄阳等地毒品实验室的整体建设和毒品检测业务开展进行实地技术指导,联合司法部完成2013年度全国公安禁毒部门16家毒品检测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工作。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培训
邀请美国司法部缉毒署、德国联邦刑警总局、荷兰安全和司法部等机构的技术专家访问,就毒品检测领域的多个前沿议题开展深入交流探讨;派员赴葡萄牙参加第51届国际毒理学家学会年会,赴美国司法部缉毒署、英国政府化学家实验室就标准物质研制、新精神活性物质检验鉴定开展技术交流;应邀对泰国肃毒委毒品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十一、毒情形势
当前,受境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毒品问题仍在打击中发展,在治理中蔓延,严峻复杂的毒情形势尚未根本改变,毒品问题依然复杂严峻。
金三角”毒品对我国渗透进一步加剧
缅北罂粟种植面积保持高位,2012-2013年,缅北地区罂粟种植面积7年来首次出现下降,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共发现4.09万公顷(61.3万亩),同比下降3.8%,大约可产海洛因60吨。缅北冰毒片剂已取代海洛因成为对我渗透的头号毒品,2013年,云南缴获缅北海洛因6.4吨、冰毒片剂9.7吨,同比分别上升18.5% 和8%。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样品分析,去年我缴获的海洛因和冰毒片剂中分别有92.2% 和95.2% 来自缅北,同比均有小幅上升。“金新月”海洛因走私入境案件威胁不减
2013年,阿富汗罂粟种植20.9万公顷(313.5万亩),同比上升36%,潜在鸦片产量5500吨,可制海洛因550吨。2013 年,国内共破获“金新月”海洛因案件148起,同比上升51%,共缴获海洛因173千克。
毒品滥用问题持续加剧
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共247.5万名,同比上升18%。全国滥用海洛因人员132.6万名,同比上升6.6%,占吸毒人员总数的53.6%。冰毒滥用人数增长迅猛,滥用冰毒(含片剂)人员84.7万名,同比上升42.1%,占吸毒人员总数的34.2%。滥用毒品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逐渐增多,“毒驾”导致肇事肇祸频发,严重危害公共交通安全。
国内制毒活动形势严峻
2013年,全国缴获的主要毒品中,境内生产的毒品约20.9 吨,占总缴获量的49.2%。境内制毒问题呈发展蔓延态势,共破获各类制造毒品案件773起,同比上升33.5%,打掉毒品加工厂点572个,同比上升75.5%。其中,广东打掉制毒窝点233个,四川打掉制毒窝点159个。制毒前体流失问题发生明显变化
在庞大非法需求和暴利刺激下,利用含麻黄碱复方制剂制毒问题虽然在境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流失出境风险依然存在。麻黄草用于制毒, , 愈加严重,化学合成麻黄碱问题凸显,2013年,全国共缴获麻黄碱类制毒原料34.4吨,是2012年缴获量的2.1倍。境内制造氯胺酮活动愈演愈烈,制造氯胺酮的主要原料已从羟亚胺发展为邻酮。境外毒源地制毒原料配剂需求激增,非列管化学品流失风险明显加大。
第二篇:2011中国禁毒报告
2011中国禁毒报告
目录 一 序言
二 全面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
三 禁毒宣传教育
四 深化禁吸戒毒
五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六 易制毒化学品管制
七 禁毒国际合作
八 禁毒基础建设
九 禁毒情报技术
十 面临的挑战 附录
一 国家禁毒委员会组成二 2010年禁毒工作十件大事
三 中国禁毒基金会
一、序言
2010年,全国禁毒部门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平安世博”、“平安亚运”目标,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禁毒严打整治行动为主线,全面加大禁毒宣传、戒毒管控、堵截打击、重点整治、禁毒管理、国际合作力度,全力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实现了打击要有新突破、战果要有新增长、形势要有新好转的目标。
深化禁毒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禁毒意识。以“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精品活动”,积极营造禁毒舆论氛围,为禁毒人民战争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等18 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推进禁吸戒毒工作,教育挽救大批吸毒人员。把管控、戒治、挽救吸毒人员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萎缩毒品消费的重要内容,有效压缩吸毒人员从事违法活动的空间,推动多种戒毒措施的落实,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吸毒人员。总结云南开远“雨露社区”戒毒康复场所经验,推动全国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开展禁毒严打整治,遏制毒品犯罪高发势头。以组织侦办毒品目标案件为抓手,缉毒专案侦查工作取得新的战果。积极应对境外毒品渗透新变化,加强禁毒堵源截流工作,规范物流寄递行业管理。加大对娱乐场所涉毒、外流贩毒、零星贩毒等问题整治力度,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推进禁毒管理服务,严格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着眼于提高管理能力、发现打击能力和企业自律能力,深入开展涉爆易制毒化学品排查整治行动、打击网上涉毒信息整治行动和羟亚胺专项检查行动,加强对麻黄碱及复方制剂等重点化学品的监管,成功破获了一批非法买卖、走私制毒物品案件,遏制了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
实施境外除源战略,务实开展禁毒国际合作。把解决境外“金三角”地区毒源危害摆在禁毒国际合作首位,进一步推进缅北、老北地区禁种除源工作。落实禁毒国际合作框架协议,参与多层次禁毒合作机制,开创执法合作、司法协助、情报交流、人员培训相结合的禁毒国际合作格局,扩大了我国在国际和区域禁毒领域的影响。
加强禁毒基础建设,提升禁毒工作能力水平。大力推进禁毒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禁毒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法律保障和群众基础。加快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和禁毒信息系统建设,强化情报搜集和实战运用,启动国家毒品实验室毒品分析工作,提升了禁毒工作的科技含量。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禁毒部门将牢牢把握《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实施要求,坚持减少毒品需求与遏制毒品供应并重、扩大传统毒品治理成果与遏制合成毒品蔓延并重、推动创新发展与做强基础工作并重,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常态化、机制化创新转变,向解决基础性、源头性问题深化发展,努力提升禁毒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推动禁毒形势持续明显好转,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不懈努力。
二、全面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要继续、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下大力气,在宣传教育、依法严打、科学戒毒、强化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开创禁毒工作新局面。
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看望广大彝族干部群众,并就艾滋病防治、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温总理指出,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须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同扶贫、禁毒工作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在西昌市戒毒康复中心考察期间,温总理先后察看了康复中心的心理咨询室、药房、观察室、学员宿舍,和康复学员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叮嘱学员要对未来有信心,要有坚强的毅力下决心戒毒,要努力学习本领回报社会。看到学员齐声唱起《感恩的心》向总理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温总理说,这是我就任总理后第3 次到戒毒中心看望学员,每次看到因毒品而受害的青年,心里都感到很难过,我称他们为“特殊的病人”。我们不仅要医治他们的身体,还要医治他们的心灵,目的就是帮助他们远离毒品,远离传染病,走上正道,回归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还先后就江苏、河南、安徽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坚决有力地打击毒品犯罪活动,防止合成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蔓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指出:要以实施《禁毒法》为契机,全面加强禁毒执法、戒毒康复、预防教育等工作,努力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2010年6月25日,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汪永清,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蔡安季等陪同下,考察浙江省宁波市禁毒工作,看望正在接受治疗的戒毒人员,慰问基层禁毒工作者。孟建柱强调,成功挽救一名吸毒人员,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增加了一份社会和谐因素,要探索建立富有实效的人性化戒毒模式,帮助吸毒人员摆脱毒瘾、重新融入社会,开创新的美好生活。
孟建柱在考察时强调,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街道、乡镇、社区、村居等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禁毒法赋予的职责,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戒毒康复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深刻认识毒品危害,积极同毒品犯罪作斗争,努力形成全民禁毒的浓厚氛围。各级禁毒部门要在依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不断创新禁毒工作机制,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品社会危害。
国家禁毒委员会部署2010年全国禁毒工作
2010年3月31日,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孟建柱主持召开国家禁毒委员会、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协调小组、中央综治委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就深入推进禁毒等工作作重要讲话。孟建柱指出,2009 年以来,禁毒人民战争深入推进,毒品犯罪猖獗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吸毒人员戒治、挽救、管控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滋生、诱发毒品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不少,特别是青少年吸毒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率高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孟建柱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政法委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部署,以深化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戒毒管控、堵截打击、重点整治、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力度,全力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会上,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汇报了2009 年全国禁毒人民战争进展情况、禁毒斗争形势和2010 年集中开展禁毒严打整治、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的工作建议。
公安部部署开展2010 年禁毒严打整治
2010年1月14日,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禁毒严打整治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公安机关社会治安“冬季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通报禁毒形势,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禁毒严打整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强调,开展禁毒严打整治是公安机关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任务。各地要以打开路,堵截、打击、整治、管控多管齐下,努力攻克一批毒品大要案件,打掉一批贩毒团伙网络,抓捕一批毒枭毒贩,切断一批贩毒通道,摧毁一批制毒窝点,查处一批涉毒娱乐场所,管控、挽救一批吸毒成瘾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品危害。
公安部部署全面推进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管理
2010年7月22日至23日,全国公安机关戒毒康复场所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云南省召开。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在会上指出,全国公安机关要学习借鉴云南省开远市公安局“雨露社区”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管理经验,加快推进戒毒康复场所建设,创新戒毒康复模式,提高戒毒巩固率,从源头上萎缩毒品消费市场,掌握禁毒斗争主动权。
会议强调,要把戒毒康复场所试点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戒毒康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把戒毒康复人员作为完成强制隔离戒毒后需要康复的病人来看待,探索戒毒康复人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新模式。要积极引进和发展康复生产项目,帮助戒毒人员学会一技之长,顺利回归社会。
三、禁毒宣传教育
全国禁毒部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禁毒舆论氛围,使党和政府厉行禁毒的决心得到充分彰显,合成毒品的严重危害获得广泛传播,“禁绝毒品,人人有责”的禁毒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为禁毒人民战争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为禁毒严打整治营造舆论氛围
公安部部署各地将宣传发动贯穿禁毒严打整治始终,协调广东、云南、四川、重庆等重点省市加大禁毒严打整治宣传力度,及时报道侦破的重特大毒品案件,形成了震慑毒品犯罪的强大声势。各地、各有关部门以面向外出务工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宣传为重点,广泛开展禁毒“流动课堂”活动。陕西“春运40 天禁毒宣传教育”、江苏“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家庭一封信”、浙江义乌“打击毒品邮寄走私犯罪宣传活动”,帮助高危人群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为了配合娱乐服务场所涉毒整治和涉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北京、重庆开展娱乐场所禁毒集中宣传整治,山西、新疆在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和化工市场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了特殊行业从业人员的禁毒责任意识。
掀起“6·26”期间禁毒宣传教育高潮
围绕“6•1”《禁毒法》实施两周年、“6•3”虎门销烟纪念日和“6•26”国际禁毒日,全国掀起以“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为主题的禁毒宣传热潮。2010 年6 月25 日,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来到浙江省宁波市深入考察禁毒工作。25 个省区市党政主要领导出席了本地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在江苏召开全国禁毒宣传教育精品活动表彰会,授予辽宁“禁毒之火•让爱传递”、江苏“禁毒艺术作品征集和评选”、湖南“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抵制毒品大行动”、四川“万名党员讲禁毒”等37 个活动“2010 年全国‘6•26’禁毒宣传教育精品活动”称号。
开展青少年防范合成毒品宣传教育
为遏制合成毒品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滥用势头,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安部宣传局、中国禁毒基金会、上海北弋影视有限公司,在“虎门销烟”纪念日当天举办禁毒警示教育电影《明天》首映式,部署全国开展以观影活动为载体的防范合成毒品宣传教育活动,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出席首映式并接见剧组演职人员;协调中央媒体加大对合成毒品危害的宣传报道力度,中央电视台在《法律讲堂》栏目推出禁毒讲座“青春迷途”,直接受教育群众逾2000 万。教育部开展禁毒教案征集活动,将“无毒校园”作为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测评指标,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湖北、江苏、浙江等地通过印制挂图手册、张贴通告、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传播合成毒品危害。北京音乐剧《瘾型人》公演活动、上海“学校禁毒八个一”活动、广东百万师生主题教育、青海学生拒绝毒品活动,增强了学生抵御合成毒品的能力。
推进面向全民的禁毒宣传教育
各级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民禁毒意识。2010 年7 月16 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宣部、中央外宣办、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教育部等18 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进入到了巩固提高、深化拓展的新阶段。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盛光祖出席万吨毒品销毁和新闻发布活动,司法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训秋调研司法系统戒毒工作,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参观“禁止毒品,有我们的责任”主题展览,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出席云南禁毒宣传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出版总署继续开展新闻采编人员禁毒培训考察活动,国务院法制办就《戒毒条例》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最高人民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举办缉毒工作新闻发布会新闻出版总署举办全国报刊媒体禁毒宣传培训禁毒警示教育电影《明天》首映式宣传海报民航总局在机场开展禁毒宣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09 年药物滥用监测报告,形成了宣传教育合力。
发挥大众传媒禁毒宣传主渠道作用
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各类媒体积极承担公益禁毒宣传责任,营造浓厚的禁毒舆论氛围。“6•26”国际禁毒日期间,中央电视台6 个频道组织了大容量的禁毒宣传报道。新闻频道推出主题报道“禁毒最前沿”,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禁毒宣传周“中国禁毒2010”和特别节目《生命之盾》。据不完全统计,“6•26”期间,仅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就刊播禁毒消息、专题近4000 条次,制作电视、广播专题节目近200 集,网上各类禁毒新闻近3 万篇。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商请国务院新闻办协调主要商业及新闻网站同步宣传关于加强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管理的公告,组织中央级媒体记者团深入开远市公安局戒毒康复场所“雨露社区”采访,加大了常态化禁毒宣传力度。
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成为社会各界参与禁毒工作的重要平台和弘扬志愿禁毒精神的有效载体。禁毒宣传形象大使成龙和义务宣传员阎维文、吕继宏、鞠萍、刘媛媛、哈辉等应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禁毒基金会邀请拍摄禁毒公益广告。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中国禁毒基金会推进社区图书角活动,并配合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在湖南召开全国禁毒社团工作座谈会。陕西神木县禁毒志愿者协会“6•26”期间募集资金1150 余万元。一批社会企业积极支持禁毒。上海北弋影视捐赠价值130 万元电影拷贝,海南海航集团捐资80 万元支持放映禁毒电影。云南动员1.5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暑期禁毒宣传“六进”活动,甘肃组织志愿者《禁毒法》宣传进企业,禁毒领域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
四、深化禁吸戒毒
各级禁毒部门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实施《禁毒法》为重点,探索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各种戒毒康复措施的优势,进一步加大管控、收治和帮教力度,提高了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推动禁吸戒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提高吸毒人员发现和戒治水平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信息核查行动。各级公安机关依托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创新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全面落实戒治、康复、帮教等挽救措施,有效压缩了国内毒品消费市场。2010 年,全国新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1.4 万余名,依法查获有吸毒行为人员38 万人次,强制隔离戒毒17.5 万余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9.6 万余名。
探索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管理经验
公安部、司法部分别召开会议,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国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管理工作。各地公安机关认真学习云南省开远市“雨露社区”戒毒康复场所的经验,加快建设进度,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机制,拓展康复项目,扩大安臵规模。司法部制定《戒毒康复场所管理办法》。截至2010 年底,全国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共建成戒毒康复场所93 个,累计安臵戒毒康复人员3.2万余名,在戒断巩固、减少复吸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官员和11 个国家的驻华禁毒(执法)联络官赴云南考察戒毒康复场所,宣传我国戒毒康复工作的理念和经验。
积极推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
各地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统一部署,以开展试点工作为载体,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以解决生活就业问题为重点,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努力形成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浙江、甘肃、上海利用禁毒社工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云南、贵州帮助戒毒人员自主就业,推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全面铺开。截至2010 年底,全国正在参加社区戒毒人员5.88 万名、社区康复人员8.4万名,戒断3 年以上未复吸的达6.4 万名。
稳妥推进强制隔离戒毒工作
各地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科学戒毒、综合矫治的原则,完善管理、教育和治疗制度,规范戒毒医疗机构建设,提高了对吸毒成瘾人员的管理与救治水平。司法部与卫生部进一步规范涉毒人员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集中管理和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防止艾滋病毒在所内的传播。
各地公安机关开展强制隔离戒毒所开放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截至2010 年底,全国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在戒人员达21.6 万余名,比上年同期增长46%,发挥了强制隔离戒毒手段的治疗挽救作用。
扩大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覆盖面
在国家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组的推动下,各地继续推进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在吸毒人员相对集中地区开设维持治疗延伸服药点,探索与其他戒毒措施间的有效衔接,扩大了维持治疗覆盖面,提高了维持治疗率。截至2010 年底,全国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扩展到27 个省(区、市)588 个区县的700 个门诊及200 多个延伸服药点,配备流动服药车28 辆,累计治疗病人29 万名,在治人数13 万名,97% 登记吸毒人数达500 人以上区县开展了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巩固了戒毒成果,降低了毒品危害。据统计,参加维持治疗一年后,吸毒人员一个月内有注射吸毒行为的比例从高峰期的78% 降至7%,全国累计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中经吸毒传播的比例从2009 年的32.2% 降至24.3%。
五、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全国禁毒执法部门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统一部署,以开展禁毒严打整治行动为主线,突出重点、主动进攻、以打开路,堵截、打击、整治、管理并举,全力推动禁毒人民战争。2010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8.9 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0.1 万名,同比分别上升14.5% 和10.8%,缴获海洛因5.3 吨、鸦片1 吨、冰毒及片剂9.9 吨、氯胺酮4.9 吨、大麻3.2 吨。
全面加强堵源截流工作 针对境外毒品渗透新变化,各地强化多部门联动协作、多警种协同参战的缉毒工作机制,完善陆、海、空、邮立体防控体系,建立毒品查缉站点网络体系,加大了对境外毒品的堵截力度。2010 年,全国通过公开查缉共破获毒品案件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 万名,缴获各类毒品5.5 吨,同比分别上升35.7%、37.1% 和36.8%。
针对贩毒分子利用邮包、航空快递和物流托运贩毒的新情况,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会同10 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加强物流寄递渠道禁毒堵源截流工作,并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展专题培训,下发工作手册,指导各地加强对物流、报关和快递公司的禁毒管理,提高了一线职工识毒、防毒能力。11 月,新疆邮政管理局与公安机关联合破获一起邮寄贩毒案件,缴获大麻19.85千克。
针对海上贩毒活动增多的情况,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加强海上走私贩运毒品的堵截工作。公安部协调广东、浙江、海南等省公安机关合作破获一起海上系列走私毒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0 名,查堵可卡因2000 千克,缴获冰毒800 千克。
全力加大破案攻坚力度
2010 年,公安部禁毒局召开会议交流缉毒工作经验,开展重大毒品案件目标考核工作。各地公安机关加大贩毒团伙和网络打击力度,破获一大批重大制贩毒品犯罪案件,形成案件侦查和打击跨区域毒品犯罪网络的合力。截至2010 年底,全国共破获部级毒品目标案件140 起,同比上升288% ;摧毁制毒工厂、窝点378 个;打掉毒品犯罪团伙2700 余个;破获10 千克以上毒品大案400 余起;抓获境外毒枭和重要毒贩40 名,有力打击和震慑了毒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为落实《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公安部禁毒局指挥相关地区加强与台湾执法部门合作,破获一批涉台毒品犯罪案件,协助台湾警方抓获并移交台湾籍涉毒逃犯4 名。福建、广东公安机关与台湾警方联手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毒品案,在台湾缴获氯胺酮150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3 名;在广东摧毁氯胺酮加工窝点2 处,抓获犯罪嫌疑人2 名,缴获冰毒3 千克、氯胺酮4 千克。广东、四川与台湾警方联手侦破一起系列走私毒品案件,两岸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 名,缴获氯胺酮55.6 千克、大麻2 千克。
大力推进禁毒重点整治
公安部禁毒局召开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安保工作座谈会,部署打好总体仗和联手仗。各地按照中央综治委关于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的部署,针对毒品危害严重的重点地区、场所以及突出毒品问题,组织开展了针对娱乐场所涉毒、外流贩毒、外籍人员和利用特殊人群贩毒的打击整治行动。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加大对娱乐服务场所涉毒问题的整治力度,共清查娱乐服务场所10 万余家,查处了一批涉毒场所。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加大对外流贩毒活动的整治力度,共抓获外流贩毒人员2.6 万名。广东省结合亚运会安保工作部署专项整治行动,破获外籍人员毒品犯罪案件471 起。云南省共查破组织利用特殊人群贩毒案件726 起。
六、易制毒化学品管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总体部署,进一步采取措施,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能力、发现打击能力、企业自律能力。
加大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力度
公安、海关、铁路、民航等部门进一步强化易制毒化学品案件的侦查经营和来源倒查,成功侦破了一批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案件,摧毁了一批制贩毒团伙网络。2010 年,全国共破获易制毒化学品案件234 起,缴获国家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869.11吨、非管制化学品49.06 吨。四川省眉山一案就摧毁犯罪团伙4 个,捣毁制毒窝点4 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1 名,缴获冰毒及其片剂11.75 千克、冰毒水剂56.27 千克、麻黄碱复方制剂12 吨、枪支6 支、子弹127 发。
规范网上易制毒化学品经营秩序
针对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非法买卖易制毒化学品问题,9 月21 日,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管理的公告》,规范网上易制毒化学品销售行为。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清理网上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活动,净化网络环境,切断网上走私贩运渠道。截至2010 年底,全国共关闭不法网站331个,核查线索2000 余条,破获案件100余起,打掉贩毒团伙46 个,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580名。
组织重点化学品专项检查
公安部、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开展羟亚胺专项检查行动,摸排出了有羟亚胺生产设备的化工企业底数。针对麻黄碱复方制剂流入制毒渠道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其纳入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内容,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行动期间,各地共走访麻黄碱复方制剂生产企业200 余家、经营企业近万家、零售企业近10 万家。为确保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安全,公安部组织开展了涉爆易制毒化学品专项检查,防止其流入制爆渠道。
加强易制毒化学品日常监管
安全监管总局研发和启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公安部加快全国易制毒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步伐。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推进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化工作,初步实现网上申请、审批、办证和监管,提高了易制毒化学品监管水平。各地还深入企业,向企业负责人、经办人和重点岗位从业人员介绍易制毒化学品流失的严重危害,增强了企业防范和自律意识。
开展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国际合作
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严格执行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国际核查制度。2010 年,共发出易制毒化学品出口前通知书674 份,国际核查通过7.8 万吨,暂停出口27 批,共计1088 吨。积极参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国际麻管局组织开展的“聚合行动”和“塔什特行动”。加强案件合作,与巴基斯坦禁毒部队和美国缉毒署联合行动,成功破获烟台和绍兴向阿富汗走私醋酸酐案件。2010 年3 月,海关总署署长盛光祖与来访的新西兰海关部长威廉签署了旨在合作打击化学品原料走私的《部长联合声明》。12 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商务部、海关总署、安监总局、药监局组团访问法国和斯洛文尼亚,与欧盟联合召开了中欧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研讨会。
七、禁毒国际合作
国家禁毒委员会配合我国总体外交政策,认真落实禁毒国际合作框架协议,以减少境外毒源危害为目标,以禁毒情报交流、执法合作、人员培训、替代发展等工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禁毒国际合作。
拓展双边禁毒交流与合作
为推动解决“ 金三角”毒品问题,我国分别与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举行禁毒合作双边会议,推进双边禁毒合作;为推动解决“金新月”毒品问题,中国禁毒执法部门加强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禁毒合作。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组团赴哈萨克斯坦考察中亚地区情报信息协调中心。2010年11 月23 日,第六届中俄禁毒合作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亲切会见俄罗斯联邦麻醉品监管总局局长伊万诺夫,双方签署了会议纪要和合作文件;为加强防范和打击南美可卡因向我渗透,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率团赴哥伦比亚进行交流,开创性地建立了与南美国家的禁毒合作渠道。
深化国际和区域禁毒合作
2010 年3 月,国家禁毒委员会组团参加联合国第53 届麻醉品委员会会议,重申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应对世界毒品问题的政治承诺,积极参与有关会议文件、决议的磋商和修改,维护了我国在国际禁毒领域的良好形象。参加了东亚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约国高官会议,努力推动MOU 机制继续健康发展。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务实禁毒合作,参加成员国禁毒部门第二次高官会议,讨论制定《2011-2016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禁毒战略》草案,并通过各工作组会议,建立了成员国禁毒部门各领域专家之间的直接联系。此外,组团参加第34 届亚太禁毒执法机构负责人会议(HONLEA)、第27 届国际缉毒大会(IDEC)、第15 届亚太地区禁毒执法合作会议(ADEC)等区域会议,广泛参与区域禁毒合作交流,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禁毒领域的作用和影响力。
推进境外禁种除源战略
针对缅北局势复杂多变、老北罂粟种植反弹的形势,国家禁毒委员会积极加强与缅甸、老挝中央政府的协调沟通,商务部、公安部、财政部、发改委、农业部、海关总署、外交部等部门和云南省协同一致,着力规范企业行为,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稳步开展。2010 年8 月,商务部、公安部和云南省联合召开第五次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会议,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孟苏铁,副省长顾朝曦出席会议,总结五年来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制定境外罂粟替代发展规范性文件,开展工作评估。国家禁毒委员会积极推进境外罂粟遥感监测工作,将监测到的罂粟种植坐标通报缅方铲除,并两次派员与缅方一道开展实地踏查。继续加强资金、返销产品等政策支持,截至2010 年底,中方累计在缅甸、老挝北部实施替代项目200多个,替代种植面积300 多万亩。
加强情报交流和案件合作
针对境外毒品入境和跨国毒品犯罪突出的问题,国家禁毒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禁毒合作,在打击跨国毒品犯罪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根据美方提供的线索,抓获哥伦比亚籍犯罪嫌疑人1 名,缴获可卡因3 千克;根据澳大利亚提供的线索,破获一起跨国邮包走私毒品案件,缴获可卡因1.5 千克、大麻54.58 克,抓获犯罪嫌疑人5 名;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警方联手摧毁一个非洲籍贩毒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 名,缴获海洛因1.14 千克;与巴基斯坦禁毒部门联手抓获尼日利亚籍犯罪嫌疑人2 名,缴获海洛因5 千克;与马来西亚警方联手抓获犯罪嫌疑人2 名,缴获海洛因72 千克;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第四次联合行动,抓获哥伦比亚籍犯罪嫌疑人2 名,缴获可卡因670 克。
开展对外交流和执法培训
2010 年,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澳大利亚联邦警察(AFP)举办中澳高级禁毒情报培训班和苯丙胺类毒品案件侦查员培训班。组团赴英国、法国、美国就毒品犯罪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禁毒法律法规体系、缉毒执法程序等开展考察研修,利用外部资源开展禁毒培训。继续加强对周边国家禁毒官员的培训,依托云南警官学院和新疆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先后为缅甸、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举办研修、培训班10 期,共培训初级和中高级禁毒执法官员209 人,提升了周边国家禁毒执法能力。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积极推动缅甸曼德勒警务指挥中心的援建工作,向缅方赠送30 台罂粟踏查卫星定位仪,并提供了60 余人次应用技术培训。
八、禁毒基础建设
各级公安禁毒部门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大力推进禁毒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深入开展禁毒严打整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法律保障和群众基础。
推进禁毒信息化建设
全国公安禁毒部门进一步加大禁毒信息化的建设力度,强化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和综合利用,全力推动禁毒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进程。公安部禁毒局升级改造毒品信息管理、吸毒人员数据和堵源截流工作三个业务平台,着手构建情报信息研判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系统,为推进全国禁毒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各地情报信息服务侦查破案的能力不断提高,江苏省公安禁毒部门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破获的毒品案件已占全部毒品案件的68%。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加强《禁毒法》相关配套法规建设,修改完善《戒毒条例(送审稿)》;抓住禁毒执法中的突出难题,出台《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戒毒医疗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吸毒检测装备配臵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起草《吸毒成瘾认定办法》、《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等级评定办法》、《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围绕禁毒执法的基本环节和流程,制定《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禁毒分册),提高禁毒执法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为了树立禁毒民警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各级公安禁毒部门结合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组织广大民警深入车站、码头、建筑工地等流动人员密集的场所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加强与群众的交流;深入戒毒康复场所、戒毒人员家庭,教育挽救吸毒人员,热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宣传易制毒化学品流失危害,以实际行动增进了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禁毒工作满意度,为推进禁毒社会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根基。
提升禁毒工作保障水平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加强全国禁毒专项经费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下达2010 中央补助地方禁毒专款9 亿元,完成2009中央补助地方2.4 亿余元禁毒装备政府采购配发工作。在科技部和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的大力支持下,禁毒科研经费由“十一五”期间的2000 万元增加到“十二五”期间的3000 万元左右。
九、禁毒情报技术
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积极发挥情报专业队伍优势,深入开展情报搜集和实战运用,大力加强禁毒情报技术科研工作,不断提升禁毒工作的科技含量,“情报导侦”作用日益凸显。
强化情报实战应用
加强情报搜集,分析境内外毒品形势,研判涉毒犯罪团伙。围绕外流贩毒、跨区域制贩毒、易制毒化学品犯罪、90 后吸贩毒等问题开展专题毒情分析。发挥驻滇联络办公室的作用,加强涉毒情报线索的收集和传递,帮助各地破获了一批毒品犯罪案件。
开展毒品分析工作
完成国家毒品实验室首期建设,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具备海洛因产地判别、甲基苯丙胺合成工艺判别和片剂毒品物理特征判别等分析能力。对缴获毒品间关联性进行判别、为串并案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易制毒化学品溯源判别、包装物特征分析和大麻、鸦片产地溯源判别等工作。建立2010 年缴获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和片剂毒品样品库。确立缴获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等毒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实验室整体测量不确定度的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同类实验室水平。
加强禁毒科研建设
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禁毒项目的验收工作,加大成果推广力度。组织实施“毒品查缉关键技术研究”、“新型毒品成瘾机制及戒断康复关键技术研究”和“代谢组学和相关技术研究及其在滥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等“十二五”禁毒专题的论证工作,提出“十二五”禁毒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技术路线图。组织公安部门和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等单位申报“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遏制毒品违法犯罪关键技术研究”,内容涉及毒品原植物的遥感监测、毒品查缉和吸毒人员快速甄别、吸毒成瘾药物以及禁毒法律研究等多个领域,该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顺利立项。
十、面临的挑战
当前,全球毒品持续泛滥,毒品产量居高不下,毒品制造、走私、滥用依然活跃,国际毒情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加大。同时,国内滋生、诱发毒品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仍然不少,整体禁毒形势不容乐观。
“金三角”仍是对我危害最大的毒源地
据我国卫星遥感和地面踏查显示,近年来缅北罂粟种植面积在2007 年下降到27.9 万亩后连续上升,2010 年增至42.9 万亩,同比增幅17.7%。同时,该地区合成毒品产量大幅上升,向我走私渗透进一步加剧。受此影响,2010 年,云南冰毒缴获量超过海洛因缴获量,是同期缴获冰毒最多的一年。
“金新月”对我危害进一步加剧
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通报,2010 年,阿富汗罂粟种植面积为12.3 万公顷,与2009 年基本持平,受罂粟作物病害影响,预计全年鸦片总产量为3600 吨,同比减少48%。我国破获该地区毒品入境案件总数虽有下降,但平均个案携毒数明显上升。2010 年,全国共破获外国人走私“金新月”地区海洛因入境案件157 起,同比减少32.6% ;抓获犯罪嫌疑人188 名,同比下降34.7% ;缴获海洛因577.1 千克,同比亦减少55.9%。
国内制贩毒问题仍很突出
我国合成毒品违法犯罪发展迅猛,制贩活动逐步由南向北、由东南沿海向内地蔓延,合成毒品种类不断增多。2010 年,全国共打掉制毒加工厂点378 个,与2009 年基本持平。网上传播制毒工艺、销售制毒原料问题突出,助长了制毒活动发展。
物流寄递渠道毒品犯罪高发
随着我国物流与寄递行业迅猛发展,物流寄递渠道毒品犯罪活动不断增多。2010 年,全国共破获物流寄递渠道毒品犯罪案件611 起,缴获各类毒品1504.3 千克,均比2009 年上升一半以上。
毒品滥用问题继续蔓延
截至2010 年底,全国共发现登记吸毒人员154.5 万名,其中海洛因成瘾人员106.5 万名,占69%。滥用合成毒品问题更加突出,仅查获登记的就有43.2 万名,其中新查获11.94 万名,多数是25岁以下青少年。娱乐场所涉毒问题仍较突出,并向洗浴中心、宾馆酒店、别墅公寓转移。2010 年共查处涉毒场所3000 余家。毒品问题引发大量违法犯罪活动,并导致艾滋病等多种疾病扩散流行,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幸福和安居乐业,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
附录:
国家禁毒委员会组成 主 任:孟建柱 国务委员 副主任:
汪永清 国务院副秘书长 张新枫 公安部副部长 申维辰 中宣部副部长 马晓伟 卫生部副部长 王松鹤 海关总署副署长 委 员:
南 英 高法院副院长 朱孝清 高检院副检察长 吴海龙 外交部部长助理 穆 虹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利民 教育部副部长 王伟中 科技部副部长 邱 进 安全部副部长 姜 力 民政部副部长 陈训秋 司法部副部长 李 勇 财政部副部长
信长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徐祖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胡亚东 铁道部副部长 高鸿宾 农业部副部长 蒋耀平商务部副部长 欧阳坚 文化部副部长 杜金富 人民银行副行长 钟攸平工商总局副局长 张丕民 广电总局副局长 李东东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孙华山 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 孙扎根 林业局副局长 郜风涛 法制办副主任 王国庆 新闻办副主任 李 健 民航局副局长 苏 和 邮政局副局长
吴 浈 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贾建成 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
倪健民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汪鸿雁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甄 砚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国家禁毒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公安部承担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张新枫(兼)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跃进
2010年禁毒工作十件大事
一、国家禁毒委员会召开全体委员会议,部署2010 年禁毒工作。3 月31 日,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孟建柱主持召开了国家禁毒委员会、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协调小组、中央综治委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就禁毒等工作作全面部署。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作了工作汇报。
二、深入开展禁毒严打整治行动,推进禁毒人民战争。2010 年1 月14 日,公安部召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禁毒严打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张新枫副部长对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禁毒严打整治作出全面部署。
三、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以点带面推进戒毒康复场所建设。2010 年7 月22、23 日,公安部在云南省红河自治州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云南省开远市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管理工作经验,部署各地创新戒毒康复模式,进一步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四、加强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推进禁吸戒毒工作。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利用公安信息化手段,完善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提升吸毒人员发现、管控、戒治水平,推动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场所康复、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等各项禁吸戒毒工作深入开展。
五、健全完善目标案件侦办机制,成功侦破一批重特大毒品案件。公安部加强对毒品目标案件的考核、通报力度,调动了各地侦办目标案件的积极性。2010 年12 月13 日,公安部禁毒局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缉毒侦查经验交流会,部署缉毒侦查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六、组织开展互联网涉毒信息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网上贩卖易制毒化学品和毒品犯罪活动。针对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非法买卖易制毒化学品问题,2010 年9 月21 日,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管理的公告》。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互联网涉毒信息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网上贩卖易制毒化学品和毒品犯罪活动。
七、“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孟建柱同志考察禁毒工作,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等18 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 年6 月25 日,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汪永清,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蔡安季等陪同下,考察浙江省宁波市禁毒工作,看望正在接受治疗的戒毒人员,慰问基层禁毒工作者。
八、紧紧围绕“平安世博”、“平安亚运”目标,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禁毒安保任务。公安部禁毒局先后在杭州和广州召开会议,对世博会和亚运会安保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上海市公安局缉毒处受到公安部嘉奖,10 个省(区、市)和10 名个人获得公安部通报表扬。亚运会期间,广东省仅通过公开查缉就破获毒品案件2614 起,其中千克以上大要案件41起。
九、举办第六届中俄禁毒合作部长级会议,务实开展禁毒国际合作。2010 年11 月23 日,第六届中俄禁毒合作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会见出席会议的俄罗斯联邦麻醉品监管总局局长伊万诺夫,双方就禁毒领域重大战略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扩大和深化中俄禁毒合作的具体措施达成广泛共识,签署了《会议纪要》和《合作构想》。
十、加强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建设,禁毒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安部进一步加快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建设步伐,禁毒情报研判系统建设正式启动,各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网上研判”、“网上作战”、“网上管理”,提升了发现打击毒品犯罪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禁毒基金会
中国禁毒基金会(英文名China Narcotics Control Foundation, 缩写“CNCF”)是民政部注册登记、公安部主管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国家禁毒方针,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面向中国境内外募集和接受捐赠,支持中国禁毒事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现任理事长是国家禁毒委员会原主任、公安部原部长陶驷驹。
★积极募集资金和物资,为禁毒公益事业提供保障。2010 年共向社会募集资金、物资及投资收益累计价值人民币1013 余万元,其中货币收入约873 余万元人民币,受赠毒品检测试剂、禁毒宣传品等物资价值人民币140 余万元。其中比较大额的捐赠或公益支持有:中国化工集团继续支持500 万元,侨福(上海)控股有限公司捐赠200 万元,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继续捐赠价值120 余万元的毒品检测试剂,卫生部与我会合作开展项目活动经费56 余万元等。
★紧紧围绕禁毒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开展禁毒公益项目。2010 年禁毒公益事业支出价值747 余万元人民币。组织实施禁毒宣传教育公益项目:与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等联合拍摄了以青少年为特定受众、以合成毒品危害为专门题材的禁毒警示教育电影《明天》,并在“6·3”虎门销烟纪念日到“6·26”国际禁毒日期间集中组织放映和观影活动;与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邀请禁毒宣传形象大使和义务宣传员拍摄、制作了一组禁毒公益广告,包括以关爱戒毒人员为主题的电视版广告、以抵御合成毒品诱惑为主题的广播版广告、以禁毒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场所、进家庭、进农村”为主题的招贴画等,并免费下发到各地广为播放和张贴;与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织开展了“2010 全国‘6·26’禁毒宣传教育精品活动”评选表彰活动,北京、辽宁、江苏等地共37 个活动入选。
组织实施“禁毒千人关爱工程”项目: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禁毒千人关爱工程”公益项目的通知》,开设项目网站,在云南、甘肃两省启动资助社区戒毒人员治疗费用和资助涉毒人员子女教育部分费用项目,对6 名符合条件人员进行了资助;继续与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开展“送教育 送健康”社区图书角活动,2010 年资助甘肃、湖南、广东三省建立了44 个禁毒图书角。组织实施资助戒毒康复工作项目:根据捐赠者意愿,专款资助广东中山禁毒公益项目(二期)、江西九江市禁毒公益项目,主要使用方向是社区戒毒(康复)、“6·26”禁毒宣传、戒毒康复场所内部建设等;拨出专款240 万元,资助全国公安、司法系统12 个戒毒康复场所购臵医疗等必需设备;与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在云南、贵州等地组织开展社区禁毒工作人员培训、禁毒志愿者培训等活动,推动当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公安部监管局在广西南宁举办了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业务骨干培训班,提高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的业务水平;组织理事会成员、捐赠企业代表到云南开远“雨露社区”戒毒康复场所、湖南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单位等进行实地考察。
组织开展禁毒学术研究项目:与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组织实施四川凉山禁毒防艾对策研究课题;受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在湖南长沙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禁毒社团工作座谈会,互相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学习借鉴,携手推动禁毒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四川广元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2010 中国·广元‘无毒害市’论坛”研讨活动,紧紧围绕“创新禁毒,守护净土”这一主题,为政府主管部门与专家学者之间、实践工作者与研究人员之间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推动禁毒模式创新、禁毒理念更新,共同促进禁毒工作的社会化。
★组织开展慰问抚恤活动,充分体现对禁毒工作人员的关怀。2010 年累计慰问云南、湖南、内蒙古、广东、贵州、陕西、甘肃等地在禁毒人民战争中因公牺牲或受伤人员及家属14 人次,共发放慰问金18 万余元人民币;专项拨款10 万元用于慰问抚恤在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中伤亡的公安禁毒民警及其家属。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遵照章程规定组织召开理事会议和理事长办公会议,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制度。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社团规范化建设、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和财务检查等重点工作。向民政部申报等级评定,迎接评估组实地考察,认真落实评估整改建议。充分利用其他新闻媒体和内部刊物开展宣传,继续支持办好《禁毒周刊》,办刊质量、发行数量、社会影响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财务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2010 年民政部检查中被评为合格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在《公益时报》等媒体公开发布。
第三篇:2015中国禁毒报告概要
2015中国禁毒报告概要
2015年3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布《2015中国禁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国家禁毒办自1998年以来,连续第17年公布中英文《报告》。
《报告》涵盖了2014年全国禁毒宣传教育、禁吸戒毒、打击毒品犯罪、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禁毒国际合作等工作,介绍了2014年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和全国禁毒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百城禁毒会战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突出毒品问题,努力破解禁毒工作难题的有关情况。
《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禁毒执法部门始终坚持把打击毒品犯罪作为治理毒品问题的首要环节,组织108个城市开展百城禁毒会战、中越边境地区联合扫毒、中塔联合查缉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采取一系列超常规的措施手段,不断加大各项执法打击和堵源截流工作力度,缉毒执法战果丰硕,沉重打击了毒品犯罪的嚣张气焰。
《报告》指出,2014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4.59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89万名,缴获各类毒品合计68.95吨。其中,海洛因9.3吨、冰毒类毒品25.9吨、氯胺酮11.2吨、大麻4吨,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强重点制毒物品管控和重大制毒物品案件侦办,不断强化麻黄碱、羟亚胺、邻酮和溴代苯丙酮等重点制毒物品的管制,实现制毒和制毒物品犯罪全链条打击,全国破获制毒物品案件549起,缴获制毒物品3847吨。
《报告》显示,2014年,按照“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不断加大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治理工作力度,全力做好吸毒人员排查登记、管控戒治和康复救助工作,一大批吸毒人员回归社会、走向新生,有效减少了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其中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145.8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45.9万名,分别占49.3%和49.4%;全年共查处吸毒人员88.7万余人次,新发现登记吸毒人员46.3万余名,强制隔离戒毒新收戒26.4万余人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报到12.4万余人,全国3年未复吸人员达到100.8万名,各项数据同比均有大幅增长。
《报告》还显示,2014年,我国积极完善禁毒国际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和渠道,国际、港澳台禁毒合作均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仅两岸四地合作破案就缴获毒品2.6吨、易制毒化学品2.77吨,有效遏制台籍、港籍贩毒人员,特别是通缉人员利用大陆逃避打击、从事贩毒活动的态势。
同时,国家禁毒办坚持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治本之策,围绕禁毒核心工作、重要节点,成功建设推出中国禁毒网、国家禁毒办政务微博、中国禁毒数字展览馆、中国禁毒报、中国禁毒杂志、中国移动手机报和人民公安报《禁毒一线》专栏等7个禁毒宣传新平台,组织开展电视公益活动《全国家庭禁毒总动员》、“全国禁毒公益微电影大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抵御毒品侵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禁毒大事盘点 1、2014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此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首次将禁毒工作提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和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高度,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禁毒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提出到2020年实现禁毒工作跨越发展的目标。2、2014年8月8日,中国与越南首次开展的“中越边境地区联合扫毒行动”结束,4个月内共破获毒品案件3100余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3800余名,缴获毒品660余千克及一批枪支、弹药。3、2014年9月24日,由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亚太地区办公室组织、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承办的东亚次区域禁毒谅解备忘录(MOU)签约方第一届缉毒执法会议在北京召开,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派出主管禁毒执法事务的高级别官员与会。目前,MOU机制是本地区最重要的多边禁毒合作机制,在该机制的框架下各方不断增强互信、相互支持配合,在缉毒执法、情报交流、人员培训、替代发展等多领域取得明显成效。4、2014年9月29日,公安部决定,从即日起,组织108个重点城市,围绕打击制毒犯罪、开展堵源截流、查控吸毒人员、打击集散分销、整治外流贩毒、打击网络涉毒活动等6个主攻方向,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半年的百城禁毒会战。5、2014年10月14日至23日,公安部禁毒局组织内蒙古、福建、湖北、广西、四川、甘肃、云南等7省区公安禁毒部门赴云南参加了全国公安机关百城禁毒会战云南堵源截流战役。6、2014年10月27日,为防范打击阿富汗毒品经塔吉克斯坦向我国走私渗透,中塔两国首次开展了“中塔打击跨国毒品犯罪联合查缉行动”,破获毒品案件34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38名,缴获各类毒品180.78千克。7、2014年11月22日,中国公安部与印尼肃毒委员会通力合作,联手对一起特大跨国走私毒品案件成功实施“控制下交付”联合侦查行动,全案共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名,缴获冰毒172千克。8、2014年12月,国家禁毒委员会派出督导组,分赴湖南、青海、海南、北京、重庆、广西开展督导检查工作,推动各地进一步落实禁毒措施,不断提高禁毒工作水平。9、2014年12月26日,针对陕西、江西、江苏等地陆续曝出的餐饮服务单位和食品经销户使用、贩卖罂粟壳(粉)的事件,国家禁毒办、公安部、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严厉打击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犯罪行为,坚决切断罂粟非法种植、罂粟壳加工、贩卖、使用犯罪链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0、2015年1月,第二届中老缅泰“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启动。仅20余天,4国即联手破获湄公河流域毒品案件59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41名,缴获海洛因70.6千克、鸦片1224.6克、冰毒片剂412.6万片等。11、2015年3月25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公布《2015中国禁毒报告》,这是国家禁毒办自1998年以来,连续第17年公布中英文《中国禁毒报告》。12、2015年3月31日,全国百城禁毒会战发布战果:5个月来,全国公安机关先后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1.47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3.34万名,缴获各类毒品43.27吨,查获吸毒人员60.56万人次,同比分别上升85.53%、92.2%、44.94%和70.66%。13、2015年4月16日,公安部决定对百城禁毒会战中成绩突出的6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14、2015年4月29日,国家禁毒办牵头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邮政局等9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互联网禁毒工作的意见》。15、2015年4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公告,将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溶液剂、糖浆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公告自2015年5月1日起实行。16、2015年5月20日至23日,第十一届“东亚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约国部长级会议暨高官会在越南河内举行。MOU禁毒合作机制建立22年来,在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下,MOU缉毒执法机制的工作效果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解决本区域毒品问题,推进地区和国际禁毒合作,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17、2015年5月27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决定在2015年6月1日至6月30日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18、2015年6月2日,国家禁毒办、共青团中央、中国禁毒基金会联合发起“向毒品说不”网络禁毒宣传活动。网络禁毒宣传活动紧密结合青少年学习生活实际,通过时尚、有趣的互动和游戏,帮助青少年和广大网民认清毒品危害、消除错误认识,从而牢牢树立拒毒、防毒意识。主办单位还倡导广大网友争当禁毒宣传网络志愿者,与身边亲人朋友分享禁毒知识、共同抵制毒品。19、2015年6月9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召开遏制“金三角”地区毒品入境内流暨“5.14”堵源截流工作机制部署会议。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刘跃进要求,建立完善“5·14”堵源截流工作机制,推动毒品查缉从区域化、部门化、临时性、阶段性、经验型、人力型的传统模式向整体化、系统化、常态化、机制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模式转型升级,坚决遏制“金三角”地区毒品入境内流。20、2015年6月11日,由国家禁毒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禁毒基金会和宋庆龄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百万禁毒志愿者进千万家庭”活动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动员全国百万禁毒志愿者深入千家万户,宣传禁毒政策、普及毒品知识、讲解毒品危害、传授防毒技巧,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禁毒人民战争氛围。活动即日起在湖南、广西、重庆、贵州4个省市区试点开展,力争用3年时间推广到全国。
第四篇:2004年中国禁毒报告
2004年中国禁毒报告
序
言
2004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禁毒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各级禁毒部门全面加强禁毒工作,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全体禁毒民警日夜奋战,顽强拼搏,中国禁毒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为创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开展扫毒行动为重点,打击毒品犯罪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中国各级公安机关坚持把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作为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国范围内相继组织开展了遏制毒源专项行动和扫毒行动,大力加强禁毒执法工作,进一步深化堵源截流工作,不断强化侦查破案,大力整治毒品严重地区和娱乐场所吸贩毒问题,继续加大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力度,有力打击了毒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遏制了毒品犯罪活动的上升势头。
大力推进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有效控制和减少了新吸毒人员的滋生。2004年,中国各级禁毒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精心组织“6·26”国际禁毒日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青少年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着力加大对吸毒高危人群的宣传力度,积极制定《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毒品预防宣传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民禁毒意识和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显著增强,新吸毒人员的滋生得到了有效遏制。
以开展收戒行动和探索多种戒毒康复模式为重点,全面深化禁吸戒毒和创建“无毒社区”工作。2004年,各地紧紧抓住发现、戒毒、康复、帮教等重点环节,集中开展收戒吸毒人员专项行动,积极探索多种戒毒康复模式和社会帮教形式,进一步提高了禁吸戒毒的效果。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和方法,继续深化“无毒社区”、“无毒村”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创建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无毒社区”覆盖面不断扩大,创建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以东南亚次区域禁毒合作为重点,推动禁毒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2004年,中国禁毒部门进一步加强与“金三角”周边国家及东南亚冰毒消费国的缉毒执法合作,成功侦破了“5·12”特大跨国制贩冰毒案、刘钢毅特大跨国贩毒集团案。与缅甸、老挝、泰国、印度等国在缉毒执法、禁吸戒毒、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和替代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及欧洲、“金新月”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不断加深,有力推动了国际禁毒合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禁毒基础工作全面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发展。2004年,中国禁毒部门以推动禁毒法出台为重点,大力加强禁毒工作制度建设,禁毒领导体制更加完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禁毒人员编制、专业经费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大,禁毒科研工作和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深入开展公安民警大练兵活动为契机,全面推动禁毒队伍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全体禁毒民警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政治、业务和体能素质大为增强,禁毒执法水平显著提高。
当前,中国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毒品问题发展蔓延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禁毒工作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繁重。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禁毒部门将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遵循“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的滋生为重点,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一、当前毒品形势
(一)境外毒品渗透势头不减
“金三角”等境外毒源地对我国“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态势不变,缅北仍是对我国危害最大的境外毒源地。据联合国报告,2004年缅甸鸦片产量约为370吨,同比下降54%。但贩入我国的毒品并未减少,除传统的鸦片类毒品外,来自“金三角”地区的冰毒等新型毒品数量不断增加。全年云南省共缴获海洛因8468千克,占全国缴获总量的78.15%。2004年7—9月,云南省破获冰毒案件137起,缴获缅北地区冰毒257.3千克,同比分别上升57.5%和165.8%。其中,绝大多数从缅甸木姐和果敢入境。
西北境外阿富汗的罂粟种植和鸦片生产大幅反弹,罂粟种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13.1万公顷,鸦片产量达到4200吨,约占全球鸦片产量的87%,对我潜在威胁加大。
(二)毒品贩运活动猖獗
活跃在中缅边境地区的贩毒团伙,反侦查能力强,手法隐蔽,一改以往辗转、迂回的贩毒策略,采取分段乘车、绕关避卡等方式,从云南省临沧、德宏、思茅等边境地区将大宗毒品贩往大理、昆明等地中转、分销,有的直接贩往内地;邮寄毒品和外流人员群体性贩毒活动仍较严重;利用边境地区银行、地下钱庄转移毒资和洗钱活动发展迅速;武装贩毒活动趋势明显。2004年1—9月,云南省共破获武装贩毒案件31起,缴获毒品316.2千克、枪支30支、子弹378发、手榴弹7枚。
(三)制毒活动仍较突出
广东、福建两省仍是我国苯丙胺类毒品犯罪活动的高发地区。2004年,广东省缴获摇头丸270余万粒,占全国缴获总数的90%以上。中国台湾及韩国、日本不法分子与中国大陆不法分子勾结制贩毒活动进有发生。7月26日,福建省公安边防部门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毒品案,缴获中国台湾籍毒贩贩运的冰毒56.18千克。目前,国内制贩苯丙胺类毒品犯罪活动已有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转移的迹象。
(四)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屡禁不止
易制毒化学品从广东、上海、浙江等贸易活跃地区通过集装箱夹藏出境增多。一是流向“金三角”地区;二是苯基丙酮、胡椒基甲基酮流向荷兰、比利时、波兰等欧洲国家。易制毒化学品流入国内地下毒品加工厂仍时有发生。
(五)毒品滥用问题继续发展 从1982年至2004年底,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为114.04万人,比2003年底上升8.28%。其中,2004年新滋生吸毒人员22256人,同比下降19.7%。从吸毒人员构成看,继续呈现男性多、35岁以下青少年多和社会闲散人员多的特点,分别占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总数的84%、70.4%和53.6%。从吸食毒品种类看,海洛因吸食人员占81.1%,苯丙胺类、氯胺酮等新型毒品滥用人员占9.5%,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呈上升趋势。从分布看,全国共有2102个涉毒县(市、区)。其中,吸毒人员百人以下的942个,百人至千人943个,千人以上217个。
(六)毒品危害日益严重
从1985年至2004年,全国累计报告的89067例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吸毒人员占41.3%。共用注射器吸毒仍是我国目前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据卫生部调查,现有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者比例的平均数为53.8%,注射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比例的平均数为45.0%。
毒品问题诱发大量违法犯罪。在毒品问题严重的地方,男性吸毒者80%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女性吸毒者80%从事卖淫活动。毒品泛滥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按照全国现有68万吸食海洛因人员计算,每年因吸食海洛因约耗费390亿元人民币。
二、禁毒的立场和政策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始终作为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来抓,作为一项国家基本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全国禁毒工作汇报
200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召开第62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了国家禁毒委员会关于全国禁毒工作的汇报。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同志出席会议,***、王刚同志列席会议。
汇报会上,各位常委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全国禁毒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禁毒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研究解决了禁毒体制、保障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禁毒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安居乐业,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禁毒工作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通力合作,综合治理。首先要抓教育,第二要抓戒毒,第三要抓打击,第四要抓管理,最后要抓法制,加强立法。
原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罗锋作了汇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参加了汇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禁毒委员会2004—2008年禁毒工作规划》
2004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转发〈国家禁毒委员会2004—2008年禁毒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发[2004]12号)。《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下最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决解决毒品问题。
《国家禁毒委员会2004—2008年禁毒工作规划》明确今后五年全国禁毒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全民禁毒意识进一步增强,新吸毒人员滋生速度明显减缓,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显著提高,毒品的社会危害程度逐步减轻;境外毒品渗透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国内制贩毒品犯罪活动受到有力打击,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活动基本禁绝;易制毒化学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禁毒法制体系基本形成,缉毒执法队伍的革命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执法水平全面提高;禁毒保障更加有力,禁毒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召开全国禁毒工作会议
2004年6月20日至23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全国禁毒工作会议。会议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国禁毒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罗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从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我国毒品形势的严峻性和做好禁毒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毒品问题进行重点整治,推动禁毒斗争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要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综合治理毒品问题的工作格局,不断开创禁毒工作新局面。
***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禁毒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听取全国禁毒工作汇报时的重要指示,全面贯彻禁毒工作五年规划。进一步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禁毒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禁毒工作的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强禁毒队伍的革命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禁毒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对禁毒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推动禁毒工作健康、深入开展。
包括63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在内的192人参加了会议,另有云南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80余人列席了会议。
■国家禁毒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和部署2004年全国禁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2004年2月12日和26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在北京分别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和部署2004年全国禁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回顾了2003年全国禁毒工作,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毒品形势,对2004年全国禁毒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全面部署。***指出,2004年,要抓住毒品来源、毒品危害和新吸毒人员的滋生三个关键问题,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一,要保持对毒品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全力遏制毒品来源。第二,要深入推进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工作,全力遏制毒品危害。第三,要大力发动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力遏制新吸毒人员的滋生。要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保障措施到位和督促检查到位;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强化协作配合。
■国务院支持云南省加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
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向中央报送的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如不下大力气抓好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不仅会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部署在这些地方真正打一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国务委员也相继作出重要批示。11月12日和12月2日,吴仪副总理和***国务委员两次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专题研究了进一步支持云南省加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云南省加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方案》。12月17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此工作方案。
《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全力开展堵源截流和打击毒品犯罪工作,深入推进禁吸戒毒,开展维持治疗等试点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三年的努力,禁毒工作的局面有明显改观,取得明显成效。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安部决定,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禁毒人民战争,努力解决突出的毒品问题,扭转毒品危害严重地区的面貌,努力实现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的目标,绝不让毒品问题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禁毒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禁毒工作遵循“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禁吸、禁贩、禁制、禁种,控制非法供应和防止滥用并重,加强预防教育,禁止和打击一切从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禁毒工作。
■把青少年作为预防教育的重点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青少年毒品知识教育,组织实施《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深入推进“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切实增强青少年防毒、拒毒意识。
■坚持依法禁毒
大力加强禁毒执法工作,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禁毒专项斗争和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全力遏制毒品来源。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大力加强禁毒法制建设,以推动禁毒法出台为重点,不断建立健全禁毒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禁毒工作法制化。
■坚持“三个相结合”的工作思路
坚持打击毒品犯罪与减少毒品危害相结合、国内缉毒与国际合作相结合、解决当前紧迫问题与实现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坚决遏制毒品来源、毒品危害和新吸毒人员的滋生。
■国家禁毒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逐步形成综合治理的局面。各级禁毒委员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本地禁毒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切实有力推动本地禁毒工作的开展。
三、惩治毒品犯罪 面对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我国禁毒执法部门从完善禁毒情报共享机制和执法办案协作机制入手,大力加强禁毒执法工作,毫不手软地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毒品犯罪案件98009起,同比上升4.4%;抓获犯罪嫌疑人66960名,同比上升5.1%;打掉制贩毒犯罪团伙2752个,同比基本持平;缴获海洛因10836.5千克,同比上升13.6%;缴获“摇头丸”300余万粒,同比增长8倍;缴获冰毒2746千克,同比下降52.9%。
全国检察机关及时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起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案件。各级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审判,惩处了一大批涉毒犯罪分子。
(一)加大公开查缉力度,全力堵源截流,严密堵查网络,有效遏制了毒品入境和内流
针对“金三角”毒品入境渗透的严峻形势,严密了以云南省为重点,各相关部门和相关警种共同参与的堵源截流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大了公开查缉毒品的工作力度。云南省组织开展了以公开查缉毒品为重点的“天网会战”专项行动,建立了相关警种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堵源截流联席会议制度,提高了整体作战效能,破获了一大批毒品案件。6月5日,云南省大理市公安局在一辆开往重庆万州的货车中查获海洛因501千克。公安边防部门调整充实一线警力,加强边境沿海控制,增添查缉设备,改进斗争策略。2004年,共查获毒品案件34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344名,缴获各类毒品3667.3千克。铁路公安机关牢牢把握站、车两大关键环节,严密查缉。交通港航公安机关有针对性地加强了长江河运和远洋运输船舶的查控力度,严查水上贩毒活动。民航公安机关探索和建立了与地方公安机关共同派员参加的联合查毒机制,海关缉私部门利用高科技手段,查获了一批贩毒大案,阻止了大量新型毒品流入国内。11月10日,广州海关查获来自荷兰的摇头丸469.4千克。
(二)大力强化侦查破案工作,侦破了一大批制贩毒品犯罪案件
各地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打团伙、摧网络、破大案、抓毒枭、缴毒资”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缉毒执法协作机制,加强地区间、部门间的情报交流和办案协作,整合各种资源,强化侦查经营,全力开展破案攻坚,破获了一批跨境、跨区域贩毒大案,打掉了一批贩毒团伙,摧毁了一批毒品加工场(点)。4月,湖北、广西、河南、福建、海南等地公安禁毒部门联手破获了“9·16”特大制贩冰毒案,抓获陈再兴等13名台湾籍犯罪嫌疑人,捣毁了一个毒品加工厂,缴获固体冰毒18.5千克、液体冰毒600千克。
各地在打击跨区域贩毒活动中,发挥了公安部禁毒局驻滇联络办公室整合情报、直接协调跨区域贩毒案件的优势,破获跨区域贩毒案件67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15名。重庆市公安禁毒部门通过与云南、天津、江苏等地禁毒部门的情报交流和办案协作,斩断了5条跨省贩毒通道。云南、广东两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夏季风暴”行动,交换情报30条,侦破跨区域贩毒案件15起,摧毁贩毒通道15条,抓获犯罪嫌疑人40人,缴获海洛因350千克。
(三)深入开展重点整治工作,初步改变了一批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面貌
9月21日、22日,国家禁毒办在云南省大理州召开了“全国禁毒重点整治工作会议”,经过5年整治的云南省巍山县、广东省普宁市等8个挂牌整治地区摘掉了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帽子”。同时,新确定了新疆伊宁县、重庆梁平县等5个挂牌整治地区。整治中,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地方毒品问题初步好转,人民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四)大力整治娱乐场所吸贩毒问题,场所内公开和半公开吸贩毒问题得到好转
针对娱乐场所吸贩新型毒品问题突出的情况,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文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落实禁毒责任制,组织开展了暗访和整治行动。上海市公安局向7700家娱乐场所发放了《行业、场所禁毒告知书》,浙江省公安机关对全省娱乐场所业主和从业人员的禁毒培训达90%以上。9至10月,广东省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整治专项行动,收到了明显效果,场所内公开和半公开吸贩毒问题得到遏制。11月,公安部在对广东、湖北、重庆、江西、辽宁五省的61家娱乐场所暗访中发现,88.5%以上的场所已无公开和半公开吸毒问题,只有7家仍存在半公开吸毒问题。
(五)积极开展禁种铲毒行动
2004年10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部分省区市禁种铲毒工作会议,部署在全国重点地区深入开展禁种铲毒工作,黑龙江、河北、山西、安徽、江苏、四川、新疆等省(区)公安与林业部门运用航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和组织人员踏查等方式,集中开展禁种铲毒行动,铲除了一批零星非法种植的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依法打击处理了一批非法种植的违法犯罪分子。其中,在重庆市巫山县、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四川省九寨沟等地组织实施了“天目—04行动”,首次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了铲毒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六)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和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工作成效显著
国家禁毒办积极参与联合国禁毒机构在全球开展的防止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行动,加强了对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国际核查工作,全年共阻止易制毒化学品出口3513.65吨。各级公安禁毒、商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药品监管等部门认真落实管理措施,加大了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力度,进一步严密管理措施。云南省禁毒办组织经委、药监、商务及公安法制、边防等部门建立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联合办公室,形成了责任明确、协作配合的管理机制。浙江、江苏等地开发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系统,并与基层公安机关联网,实现了网上申报。
2004年,全国共破获走私易制毒化学品案件140多起,缴获易制毒化学品160多吨。四川公安禁毒部门成功破获“6·30”特大走私易制毒化学品和制造毒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查获安眠酮155.36公斤,易制毒化学品苯基丙酮12.8吨、胡椒基甲基酮6.4吨、胡椒醛12.1吨、邻乙酰胺基苯甲酸10吨、邻甲苯胺16.6吨、甲苯6.3吨、黄樟油5.3吨、三氯化磷1.5吨、烧碱1.4吨,仿“五·四”式手枪一支、子弹两发,制毒设备一套。
■开展全国扫毒行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5月至11月,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国遏制毒源专项行动”和“全国扫毒行动”。
行动中,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总体安排,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禁毒委的关心重视下,充分利用公安部扫毒行动办公室搭建的信息共享平台,依据考核评估标准,精神组织,周密部署,全警动员,全线出击,不断推动扫毒行动的深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预期目标。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吸、贩、制毒团伙2186个,抓获团伙成员18326人,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34719名;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4851起,缴获各类毒品11.1吨(其中,海洛因6.66吨,鸦片549千克,冰毒1.14吨,氯胺酮605千克,大麻1.42吨,摇头丸764千克);查获罂粟壳20吨、易制毒化学品61吨;缴获毒资人民币15946万元、汽车461辆、枪支92支;暗访和整治涉毒娱乐场所87474家,查封和停业整顿2585家,处理涉毒人员12万多名;收戒吸毒成瘾人员17万多名,依法劳动教养43205名。与2003年同期相比,主要指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打掉团伙数增加38.5%,缴获海洛因增长11.5%、“摇头丸”增长13倍、大麻增长2倍、暗访整治涉毒娱乐场所增长20倍。
行动中,建立了多部门、多警种、多地区协同作战、整体联动的格局,提高了合成作战效能。公安监管部门积极开辟第二战场,加强审查深挖,获取贩毒线索1万多条,据此破获了一大批毒品案件。治安、刑侦部门和派出所在打击零包贩毒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破获了大批案件。
经过扫毒行动,全国大多数地区制贩毒团伙受到了明显重创,境外毒品入境势头明显趋缓,毒品地下消费市场明显萎缩,歌舞娱乐场所涉毒现象明显减少,毒品重点地区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执情明显高涨,为禁毒工作的长远发展争取了初步主动权。
四、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 各级宣传、教育、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公安、司法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紧紧围绕“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公众识毒、防毒和拒毒能力。
(一)积极推进全民禁毒宣传教育
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等十个部委和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积极推动全民禁毒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总工会等单位,开展了“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不让毒品进我家”、“全国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等活动,推动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经常化与社会化。同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国内外介绍我国禁毒斗争的形势、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二)突出做好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
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坚持把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作为禁毒预防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广泛开展“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活动,继续加强“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的建设,积极落实在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普遍开设毒品预防教育课程,逐步将毒品预防教育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甘肃省组织开展了“千名领导到千所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北京市举办了第三届青少年禁毒教育研讨会等活动。
(三)全力开展“6·26”国际禁毒日集中宣传活动
中宣部、公安部和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宣传主题,并对做好“6·3”虎门销烟纪念日至“6·26”国际禁毒日期间的集中宣传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社区禁毒论坛与研讨、知识竞赛与征文、图片展览与咨询、文艺演出与演讲、焚烧毒品大会等活动。福建、广东两省联合举办了“闽粤港澳台青少年禁毒宣传夏令营”;黑龙江省举办了《北疆之剑》大型禁毒晚会;四川省针对三个层面(全社会、在校学生、高危人群)开展了三大板块(社区、学校、家庭)禁毒宣传教育。
(四)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吸毒高危人群的禁毒宣传教育
国家禁毒办就加强流动人口禁毒教育进行专题部署,配套印发了2.5万套《禁毒宣传教育挂图》、10万册《社区禁毒宣传教育问答》,在重点场所和人群中广泛张贴发放,提高了公众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各地禁毒办、共青团组织了10万多支禁毒宣传小分队,深入到车站、码头、工地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开展禁毒宣传咨询活动,加强了对外出务工人员、无业闲散人员等高危人群的禁毒宣传教育,提高了他们抵御毒品的能力,有效遏制了新吸毒人员的滋生。
(五)不断发展壮大禁毒志愿者队伍
国家禁毒办、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发出《关于推动禁毒志愿者行动的通知》,就禁毒志愿者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六省(市)禁毒办、团中央联合开展了“中国禁毒志愿者汽车万里行”活动。江苏、陕西等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禁毒志愿者机构和队伍,充分调动和鼓励志愿者深入一线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有效保证了禁毒志愿者行动的开展。广西、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省区,积极响应“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西部行动”,组织禁毒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湖北省黄石市公民邹强自费投入40万人民币,组织“洲翔禁毒艺术团”,深入到社区进行义演。
五、创建“无毒社区”
各地紧紧抓住发现、戒毒、康复和巩固四个关键环节,积极采取有效方式,深入开展禁吸戒毒工作,继续推进“无毒社区”创建,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努力遏制毒品危害。
(一)进一步加大对吸毒人员的摸底排查力度,集中开展收戒吸毒人员专项行动 公安部部署各地强制戒毒所认真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武汉戒毒所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以人为本思想,对戒毒人员实施人文关怀,提高戒毒所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在广东深圳市戒毒所建立了培训基地,加强了对强制戒毒所民警的培训。国家禁毒办委托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在辽宁、甘肃、湖南、贵州和浙江开展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完成了抽样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在建立吸毒人员监测体系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各地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派出所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吸毒人员的摸底排查力度,强化了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措施,集中开展了收戒吸毒成瘾人员专项行动。2004年,全国共收戒吸毒成瘾人员34.1万人次,其中强制戒毒27.3万人次,劳教戒毒6.8万人次。
(二)积极探索戒毒康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禁吸戒毒实效
国家禁毒委、中国禁毒基金会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以“戒毒康复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禁毒论坛,深化了对戒毒康复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推动了戒毒康复理论的创新与实践。国家禁毒办会同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在10个省(区、市)确定34个门诊开展“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召开了药物维持治疗总结与现场经验交流会,先后两次对试点地区公安禁毒部门进行了培训。国家禁毒办与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亚太地区中心联合举办了两期预防复吸培训班。卫生部部署各地对全国自愿戒毒医疗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云南省公安机关在强制戒毒所内开展戒毒者同伴教育,培训同伴教育者600人次,同伴教育者覆盖的戒毒学员2400人次。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继续推广劳教戒毒基本模式,加强对涉毒犯的管理和教育,积极探索涉毒犯分类管理和教育的新方式方法。
(三)深入开展“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有力推进了禁毒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各地坚持把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无毒单位”、“无毒单位”、“无毒学校”、“无毒家庭”作为禁毒工作的重要载体,积极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和作用,开展社区禁毒工作,为全面创建“无毒社区”创造良好的环境。福建、海南、贵州、湖南、上海、内蒙古、云南、浙江、四川、甘肃等省(区、市)分别制定了创建“无毒社区”考核标准、考核办法、申报程序和奖励办法,进一步促进创建工作的规范化;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禁毒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办法,将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绩效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四川省禁毒委、综治委制定了《四川省吸毒人员戒毒社会帮教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妇联、省禁毒办和省综治办联合开展了“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试点启动仪式暨万人签名承诺活动,举办了全省妇女骨干禁毒培训班;天津市妇联组织家庭妇女开展了“姐妹情,手拉手,防毒路上一起走”活动,团市委组织开展了禁毒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六、开展禁毒国际合作
在外交部及各驻外使领馆的积极配合下,各地、各部门积极参与国际禁毒事务,努力拓展禁毒合作领域,不断丰富禁毒合作内容,推动禁毒国际合作取得了新地进展。
(一)积极参加禁毒国际会议,参与联合国和有关国家共同开展的项目活动,引进国际先进的禁毒技术经验,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禁毒领域的影响
3月,国家禁毒办组团参加了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第四十七届会议。5月,参加了在泰国召开的东亚次区域禁毒谅解备忘录高官会议。12月,赴泰国参加了亚太缉毒执法机构负责人会议。此外,国家禁毒办还派团参加了“东盟和中国”禁毒行动计划预防教育、减少需求、缉毒执法和替代发展工作组会议及联合工作组会议等。
在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协调和支持下,国家禁毒办积极推动和参与了“跨境执法合作”、“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监督东盟和中国禁毒合作计划实施”、“改进收集安非他明类兴奋剂数据的方法与手段”、“提高中国南部地区打击非法制造和贩运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能力”、“加强东亚次区域禁毒谅解备忘录国家伙伴关系”等项目。
(二)加强与东南亚“金三角”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推进开展跨境联合扫毒行动 进一步加强了与缅甸、老挝、泰国和印度等国的禁毒合作,推动在缉毒执法、禁吸戒毒、联合考察、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和替代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国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中缅禁毒合作双边会议。云南省公安机关与缅甸禁毒部门开展了12次边境会晤,组织了6次边境联合执法行动,抓获重要毒贩11名。11月,我国公安机关与泰国禁毒执法部门联手破获了以刘钢毅为首的特大跨国贩毒集团案,两国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缴获海洛因463千克、毒资约合人民币1200余万元。3月和5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组织对缅甸、老挝各30名禁毒执法官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禁毒执法培训。
进一步加强对缅甸、老挝的替代种植工作。2004年,国家禁毒委员会在缅北、老北地区分别投入50万元人民币实施了以农作物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为内容的替代发展示范项目。8月,公安部和外交部联合举办了东盟地区论坛替代发展研讨会,共有19个国家派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就加强对罂粟种植地区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援助进行探讨,达成了广泛共识。
(三)加强与冰毒消费国的缉毒执法合作,联手打击跨国走私贩运毒品犯罪活动
我国公安机关加强了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禁毒机构的情报交流和执法合作,共同打击制贩冰毒、摇头丸等毒品犯罪活动。2月12日,我国公安机关与菲律宾禁毒执法部门联合侦破了“9·2”特大跨国贩毒案件,两国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在马尼拉缴获冰毒296千克,缴获毒资人民币197万元。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亲临破案现场,高度赞扬中菲禁毒合作。4月27日,我国公安机关与马来西亚禁毒局联合成功侦破了“5·12”特大跨国制贩冰毒案件,两国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4名,摧毁冰毒加工厂1个,查获冰毒成品、半成品约2吨。
(四)与“金新月”周边国家及其他重点地区国家的禁毒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针对“金新月”地区及其他地区毒品对我国威胁不断加大的情况,我国与阿富汗周边国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以及南美有关国家积极构建禁毒合作渠道和机制,为今后开展实质性禁毒合作奠定了基础。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合作打击非法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及其前体的协议》,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政府代表也签署了禁毒合作协议。同时,我国还进一步加强了同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禁毒机构的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五)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有关国家的禁毒合作继续健康发展
4月,国家禁毒办赴秘鲁参加国际禁毒执法会议,并顺访了美国白宫禁毒政策办公室,美国司法部缉毒署等部门,就双方共同关心的禁毒事务进行了交流和磋商,取得了积极成果。5月11日,我国公安机关与澳大利亚联邦警察联合破获一起利用国际邮包贩毒案件,缴获冰毒950克,抓获澳大利亚、新加坡籍犯罪嫌疑人2名。10月,参加了澳大利亚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会议,加强了与荷兰、南非、土耳其等有关国家的合作,联合打击跨国走私易制毒化学品活动。同月,国家禁毒办与荷兰在北京签署了《中荷关于易制毒化学品核查措施的谅解备忘录》,两国禁毒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七、专业队伍建设和禁毒基础工作
(一)加强禁毒队伍的专业化、正规化建设
各级禁毒执法部门始终把禁毒队伍建设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具有较高的政策法律水平、较强的侦查办案能力、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的禁毒专业队伍,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和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副队长吴光林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追授为“缉毒英雄”,被中宣部、司法部、中央电视台评为2004“全国十大法治人物”。云南省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被评为感动中国2004年人物。云南省保山市公安边防支队副参谋长印春荣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全国共有12名禁毒执法者因公牺牲,5人光荣负伤。
(二)积极开展“大练兵”活动,努力提高禁毒民警三个素质 公安部禁毒局按照***部长对禁毒民警提出的“四懂”、“四会”的基本要求,制定了《全国公安禁毒民警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组织编写了《禁毒民警大练兵100问》,加强了对大练兵活动的指导和督促力度,组织广大禁毒民警立足岗位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禁毒民警的政治、业务和体能素质。河南省组织开展“学长霞、铸警魂、树形象”活动,举办了“打击冰毒犯罪战地培训班”;黑龙江省对全省禁毒业务骨干普遍进行了C—51项目培训。
(三)以推动《禁毒法》出台为重点,加强禁毒法制建设
国家禁毒委员会成立了《禁毒法》起草领导小组,成立了专门办公室,积极开展立法工作。截至年底,《禁毒法》草案已经基本完成,进入全面征求意见和修订阶段。积极推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出台。开展了毒品犯罪证据研究,出版了《毒品犯罪证据运用典型案例评析》。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麻醉药品、精神药物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毒品犯罪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有力推动了缉毒司法实践。
(四)积极加大对禁毒工作的投入,不断提高禁毒工作的科技水平
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禁毒队伍机构编制、专门经费、基础设施等的投入,积极开展毒品研究所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情报中心建设。继续加强禁毒科研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了毒品来源推断技术、缉毒查缉技术、非法种植罂粟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和实战应用及办理毒品刑事案件程序等重大课题的研究,研制开发了遏制毒源和扫毒行动应用软件,提高了数据实时统计、情况动态反映、信息综合汇总、案件资料储存能力,初步实现了全国禁毒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附录:
一、国家禁毒委员会的组成
主 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副主任:孟宏伟 公安部副部长
胡振民 中宣部副部长
马晓伟 卫生部副部长
盛光祖 海关总署副署长
委 员:姜兴长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朱孝清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沈国放 外交部部长助理
姜伟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陈小娅 教育部副部长
牛平国家安全部副部长
李立国 民政部副部长
范方平司法部副部长
廖晓军 财政部副部长
胡亚东 铁道部副部长
徐祖远 交通部副部长
张宝文 农业部副部长
魏建国 商务部副部长
赵维绥 文化部副部长 李若谷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甘国屏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
高宏峰 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
胡占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
雷加富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邵明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孙华山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郜风涛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
马军胜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
白建军 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
黄彦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杨 岳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莫文秀 全国妇联副主席
王国庆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由公安部禁毒局承担
主 任:孟宏伟
常务副主任:杨凤瑞
副主任:陈存仪 李远征 王谦榕
二、中国禁毒基金会
中国禁毒基金会是1999年4月28日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非营利社会团体,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筹集和接受捐赠,支持中国禁毒事业的发展,开展国际民间禁毒合作,为人民健康幸福和民族兴旺发达而努力。
中国禁毒基金会的秘书长是陈绪富。
为贯彻落实国家禁毒委员会部署的各项禁毒工作,2004年,各地禁毒部门不断加大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广大公安禁毒民警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有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有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上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有的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坚决斗争,为维护社会安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禁毒执法中,河北、辽宁、云南、陕西、宁夏等省、区的12名公安禁毒民警和禁毒执法人员在缉毒执法和航测铲毒工作中殉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着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为此,中国禁毒基金会将抚恤禁毒英烈的慰问活动作为2004年的工作重点,深入边境山区,积极开展慰问活动,把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对公安禁毒民警的关怀送到牺牲民警家属的心中,同时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宣传禁毒英烈英勇事迹,让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禁毒事业。2004年,中国禁毒基金会会同国家禁毒委员会、北京大学共同举办了“2004禁毒论坛”,由此推动社会各界关注毒品问题和加强对禁毒理论的研究,激发各界人士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参与国家禁毒办、共青团中央、北京市禁毒委员会组织以“抵制毒品、参与禁毒”为主题的“中国禁毒志愿者汽车万里行”活动,分别在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地与当地禁毒部门和禁毒志愿者共同开展了禁毒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五篇:2001年中国禁毒报告
2001年中国禁毒报告
一、毒品形势
(一)境外毒源地仍在不断发展,堵源截流任务依然艰巨
“金三角”毒源地海洛因生产居高不下,冰毒产量继续增加,对我渗透频仍。我国全年缴获的13.2吨海洛因,大部分是由“金三角”生产和流入的,其中仅云南省缴获量就超过8吨。
近年来,“金新月”地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产地。2000年7月,迫于国际压力,阿富汗曾宣布禁种罂粟,该国境内罂粟产量下降。但当时阿富汗国内仍囤积了大量鸦片,并不断供应市场。“9.11”事件后,我国即关闭了中阿、中巴边境。2001年11月,联合国药品管制和防止犯罪办公室透露阿富汗一些地方又开始种植罂粟。
(二)国内毒品消费市场继续扩大,毒品种类多元化趋势明显,贩毒活动日益猖獗
目前,我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90.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71‰。2001年发现新滋生吸毒人员2.59万人。全国有涉毒县(市、区)2051个,其中吸毒人数在百人以下的有934个;百人至千人的有912个;千人以上的有205个。吸食海洛因人员74.5万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82.69%。滥用“摇头丸”和氯胺酮人数急剧增多,全国大中城市的许多歌舞娱乐场所吸食“摇头丸”现象相当普遍,并由东南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向内地蔓延,“摇头丸”吸食者涉及社会多个阶层。
境内外贩毒分子相互勾结,形成横跨境内外,集收购、运输、贩卖、洗钱一条龙的地下贩毒网络,内部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贩毒手段更加现代化、智能化,有组织犯罪程度继续提高,初步形成操纵国内毒品市场的有组织贩毒集团。贩毒手法、方式不断翻新。毒枭在境外运用现代化通信工具指挥,事先设计好贩毒路线、交易地点和联络方式,采用单线联络、互相监视、分段运输等狡诈手段,迅速完成交易。人体藏毒现象仍很突出,利用铁路货运、客运夹带毒品仍占一定比例。
吸毒引发许多严重社会问题。截止2001年9月,全国共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28133例,其中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的占68.7%。从各地破获抢劫、抢夺和盗窃案件情况看,由吸毒人员所为或由吸毒引发的占相当大比例。
(三)制贩冰毒,“摇头丸”犯罪形势更加严峻,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现象仍较突出
制贩冰毒、“摇头丸”犯罪仍以东南沿海的部分省市为主要活动地区,但正日益向内地蔓延。一些毒贩将毒品地下加工窝点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转移,但资金和技术仍由香港、台湾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毒枭提供。有的制贩毒分子以合法企业为掩护,秘密生产制造冰毒、“摇头丸”,并采取分步骤异地加工制毒的方法,即在甲地对原材料进行初步加工后,迅速转移生产地,在乙地进行其他步骤加工,再到丙地提炼成品冰毒、“摇头丸”。在运输毒品的过程中,“人货分离”的倾向明显,贩毒分子越来越多地采用邮寄方式走私贩卖毒品。
2001年,全国共破获非法买卖、走私易制毒化学品案件175起,缴获各类易制毒化学品208.2吨。其中制造冰毒和“摇头丸”的化学原料1-苯基2-丙酮(BMK)和胡椒基甲基酮(PMK)非法买卖、走私问题突出。4月,江苏省公安机关一案缴获BMK4吨。据查证,自2000年3月以来,涉案团伙先后3次采用伪报品名、货物夹藏等方法向欧洲国家走私PMK9.2吨,BMK1.77吨。易制毒化学品走私手段更加诡秘。除伪造品名、货物夹藏外,还出现伪造购用证明、同其他化学品混装、改变易制毒化学品形态和名称等方法,以逃避海关监管。有的还直接利用因特网进行网上易制毒化学品交易,减少中间环节,给查缉工作带来难度,由于政府对列管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力度加大,有的制贩毒分子开始将未列入管制的化学品通过正常贸易渠道大量贩运出境,这些化学品一部分可转化为易制毒化学品使用。
二、禁毒的立场和政策
(一)国家禁毒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规划、部署2001年全国禁毒工作
2月9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全体委员会议。贾春旺主任主持会议。白景富副主任汇报了2000年全国禁毒工作,分析了当前毒品形势,提出了2001年全国禁毒工作安排的建议。明确提出全年工作重点是:抓好毒品重点地区的禁毒工作,大力开展防范和打击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犯罪,强化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全面推进创建“无毒社区”工作,加强禁毒基础建设和禁毒执法队伍建设。
2月22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和部署2001年全国禁毒工作。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贾春旺、副主任白景富进行了动员部署。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经贸委、民政部的负责同志分别就本部门、本系统切实履行《国家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推动2001年禁毒工作提出了要求。
(二)、《国家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颁布
1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国家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要求国家禁毒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对外负责禁毒领域国际合作,履行国际禁毒公约义务;对内统一领导全国禁毒工作,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组织、协调有关冲门和单位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禁毒斗争。
(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氯胺酮的管理
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氯胺酮管理问题的通知》,规定氯胺酮原料药按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
(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公安部、卫生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完善全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体系,拓宽监测范围。要求各地将药物滥用监测视为禁毒和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同时,就建立全国药物滥用监测网进行了工作部署。
(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加强本系统禁毒工作
为提高生产、经营企业的领导、职工对禁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全国经贸委系统进一步做好禁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经贸委处理好推动经济发展和禁毒工作的关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六)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进一步加强对醋酸酐和高锰酸钾的管理
为响应联合国开展全球范围的防止醋酸酐和高锰酸钾流入非法渠道的“黄宝石行动”和“紫色行动”,外经贸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醋酸酐和高锰酸钾进出口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审核相关的醋酸酐和高锰酸钾进出口项目,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
三、惩治毒品犯罪
2001年,全国各级禁毒部门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1.03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7.33万名,缴获海洛因13.2吨、鸦片2.82吨、冰毒4.82吨、大麻0.75吨、“摇头丸”207万粒和各类易制毒化学品208.2吨。
(一)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
在严打整治斗争中,各级公安禁毒部门积极行动,组织了大规模的毒情调查,针对本地突出的毒品问题,采取了有力度的严打整治行动,打掉一批贩毒团伙,缴获大量毒品。各地注意将禁毒工作与“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缉毒行动,破获了一批涉枪、抢动等刑事案件。
各级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30758件、42295人,批准逮捕29304件、39604人,其中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9961人,特大案件犯罪嫌人4328人;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34066件、47691人,决定起诉27902件、37596人,其中重大案件被告人9096人,特大案件被告人3642人。6月,高检院与公安部联合下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严打整治斗争联席会议纪要》。根据《纪要》要求,检察机关加强了与公安机关的联系沟通,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互通办理毒品犯罪案件信息,共同研究问题。检察机关坚持对重大毒品案件适时介入侦查的制度,参加公安机关的案件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证据收集、甄别、固定工作。各地检察机关还按照当地党、政府部署,积极参与对毒品犯罪问题突了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集中整治,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收缴、查获的毒资、毒品的管理,防止毒品扩散和重新流入社会。各级法院受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等各类毒品犯罪案件26837件,审结24690件,判决生效人数29511人。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在甘肃兰州召开了全国部分重点省市毒品犯罪审判工作会议。广东、云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法院,都把毒品犯罪列为“严打”斗争范围之内。最高人民法院和部分省高级人民法院加强了与公安、检察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就打击毒品犯罪进一步达成了共识,统一了一些办案规范。各地法院还利用审判资源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和禁毒宣传活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最高人民法院集中公布了一批典型毒品案件的判决结果,全国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了616场(次)的公捕公判毒品犯罪分子大会,对6036名毒品犯罪分子进行了公开宣判。
(二)进一步完善堵源截流查缉网络
各地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公安部“西南边境地区缉毒堵源截流工作会议”部署,完善查缉网络,调整工作部署,加强查缉力量,增加一线警力,堵源截流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云南省新增设的11个常年警务站,较好地发挥了双向查缉的职能,严密了三道防线。全年云南省共破获毒品案件11224起,其中万克以上毒品案件1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779名,缴获海洛因8045.9千克、鸦片1300。5千克、冰毒806.4千克。11月8日,云南罗平县长底警务检查站通过公开查缉,从货运卡车装载的原木中查获672.9千克海洛因,创全国一案缴获海洛因数量之最。
2001年海关缉毒工作的重点,是查缉毒品走私大案和打击团伙性毒品走私犯罪活动。各级海关在进出境陆路口岸、货运码头、国际机场加强了查缉工作,对进出敏感地区的货物、物品进行重点监控检查,同时强化了进出境邮递物品的监管力度。为增强查缉手段,海关总署为各地海关监管现场配备了专用设备,并在10个直属海关的走私犯罪侦查分局设立了刑事技术处,提高了对毒品种类、成分、产地及物证和指纹的识别、鉴定能力。全国海关共破获毒品案件90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11人,查获各类毒品441.8千克,缴获各类易制毒化学品7.12吨。深圳海关在罗湖口岸查获毒品走私案件16起,缴获毒品15.56千克。12月7日,广州海关一案查获可卡因115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
铁路、交通、民航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航空、铁路、公路、水上运输及车站、码头、机场等重要部位和场所,加大了双向查缉的力度。全年铁路公安机关破获毒品案件4581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4394名,缴获各类毒品453.2千克,各项指标均创铁路公安机关缉毒工作新纪录。民航公安机关立足机场,发挥关口优势,注重深挖扩线,摧毁贩毒网络,全年破获毒品案件210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302名,缴获名类毒品176.3千克。
公安边防部队发挥守卫边境线、管理出入境口岸、通道等优势,加大进出境人员和车辆查缉力度,破获毒品案件159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48名,缴获海洛因2.62吨,鸦片0.56吨,冰毒2.66吨,易制毒化学品55.65吨。6月13日,云南德宏木康边防检查站在例行检查中,查获夹藏在地板中的海洛因388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该站因多年来缉毒成绩显著,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缉毒先锋站”荣誉称号。
(三)强化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加大打击制造、贩卖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犯罪力度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清查整顿和登记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品种、产量和流向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积极做好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的日常管理工作,参与国际打击易制毒化学品非法贸易行动,配合公安机关加强易制毒化学品国际核查工作,指导、监督地方各级经贸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贯彻执行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规定,督促其做好初审工作。1至11月,外经贸部共审核通过易制毒化学品进口贸易656单约386吨,出口贸易754单约6万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强化了对麻醉、精神药品及麻黄素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了生产、经营和使用,下发了《关于对麻醉药品经营单位验收调整的通知》,麻醉药品经营环节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农业部重视特药生产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麻醉药品原料生产的安全保卫制度。
各地公安机关继续加大打击力度,捣毁制造冰毒、“摇头丸”窝点及加工厂44个,破获制贩冰毒案件503起,缴获冰毒4.82吨。这表明,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省区的禁毒部门及时发现、主动打击冰毒犯罪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由于我国加大了打击力度,2001年以来,日本缴获来自中国的冰毒数量大大减少。
(四)、深化重点整治工作
4月,公安部禁毒局组织11个省区的17个重点地区组成5个工作组,对重点整治工作进行交叉检查和考评。情况表明,各地因地制宜,组织了有影响、有力度的专项斗争和集中打击行动,对毒品问题形成了严打整治态势。17个重点地区共破获毒品案件774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819名,缴获各种毒品180多千克,枪支55支、子弹222发,打掉毒品犯罪团伙96个,铲除吸毒、贩毒窝点121个;强制戒毒、劳教戒毒14000人次。国家禁毒办宣布浙江省绍兴县、苍南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不再列入毒品问题严重地区重点整治范围。
(五)、进一步做好禁种铲毒工作
年初,国家禁毒委员会对“九五”期间禁种铲毒工作进行了总结,向全国通报了“九五”禁种情况,对今年禁种铲毒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黑龙江、山西开展了航测铲毒行动。各级禁毒领导机构加强了对禁种铲毒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并将之纳入各级党政领导政绩考核范围,做到奖惩分明。
10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部分省区禁种铲毒工作座谈会。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端总结了近年来禁种铲毒工作情况,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禁种铲毒的任务和措施。
国家林业系统积极做好林区禁毒共和,特别是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大面积国有林区的森林公安机关,坚持“守土有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以创建“无毒林区”为目标,全方位开展了铲除毒品原植物行动。
四、禁毒国际合作
(一)成功举办中国、老挝、缅甸、泰国禁毒合作部长会议
8月28日,中国、老挝、缅甸、泰国禁毒合作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朱镕基总理会见了与会部长,罗干出席开幕式并设宴招待与会代表。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确立了四国间的禁毒合作伙伴关系和通过高层会晤磋商解决禁毒等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的方式,决定加强工作层面的业务交流,在人员培训、毒品预防教育、替代发展、禁毒执法、易制毒化学品管制、情报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合作,营造了加强四国间禁毒合作、共同打击毒品犯罪的有利环境,将区域禁毒合作推上了一个新层次。
9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向泰国派驻了禁毒联络官。
(二)积极开展与东南亚及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为禁毒国际合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与本区域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1月11日至21日,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贾春旺率领中国公安代表团对老挝、缅甸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并分别与老挝、缅甸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关于加强禁毒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缅甸联邦政府关于加强禁毒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作为贾部长访问缅甸的重要成果之一,4月份,缅甸将大量向我境内贩毒的毒枭谭晓林抓获并移交我方,标志着中缅禁毒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7月19日至30日,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贾春旺率领中国公安代表团对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实地考察了泰、越两国的禁毒工作,进一步扩大了中泰、中越在禁毒领域的共识。贾春旺部长代表中国政府与越南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加强禁毒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三)积极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禁毒国际会议
3月,联合国第44届麻委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国家禁毒办会同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香港禁毒处和澳门社会工作局组成以驻维也纳代表团张义山大使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我代表团积极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及有关国家接触,交换意见和看法,探讨今后加强合作的方式和渠道。5月,东亚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成员国部长级会议在缅甸仰光举行。国家禁毒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率团参加了会议,并阐述了近年来中国政府为落实特别联大后续行动确定的工作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得到好评。
9月13日至14日,旨在解决阿富汗毒品问题的“6+2”机制第二次禁毒技术性会议在巴基斯担伊斯兰堡举行。国家禁毒委员会组团参会,伊朗、巴基斯担、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美国和联合国禁毒署也派团参加了会议。
10月15日至18日,第25届亚太禁毒执法机构负责人(HONLEA)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由公安部、海关总署、北京市公安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代表团7人与会。我国代表团积极发言、讨论,向会议提交了国家报告和执行第23届会议工作建议的调查问卷,并与香港、澳门代表接触,交流看法,与韩国、日本等国共商合作事宜。
11月13日至16日,公安部、外交部组团参加了在印尼巴厘召开的“东盟+中国”禁毒合作行动计划组第一次会议。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禁毒局还组团出席或参加了亚洲缉毒执法会议、东盟2015年禁毒合作机制及工作计划会议、东亚及东南亚防止安非他明类兴奋剂滥用研讨会、第二届国际反洗钱会议、国际高锰酸钾管制行动指导委员会会议、国际醋酸酐会议、国际刑警海洛因和“摇头丸”工作小组会议等。
(四)积极推动执法合作,切实履行国际义务 5月21日至24日,应我国邀请,联合国禁毒捐资代表团访问北京和云南。代表团由来自联合国亚太地区中心和法国、美国、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的成员组成。
12月,中国、法国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禁毒执法研讨会,签署了两国禁毒合作会会谈纪要,决定继续加强双方的禁毒合作。
中国还切实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组织的全球防止高锰酸钾流入非法渠道的“紫色行动”和打击醋酸酐非法贸易的“黄宝石行动”,并且认真开展其他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的国际核查。办理易制毒化学品国际核查件474份,涉及易制毒化学品出口51811吨,阻止易制毒化学品非法出口21笔,共计1352吨。
五、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保障
(一)深入开展禁毒民警业务培训和考试
为提高禁毒民警综合素质,适应禁毒工作需要,9月10日至21日,公安部禁毒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公安禁毒处长培训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和省会(首府)市公安禁毒部门负责人共6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围绕禁毒工作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取得良好效果。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和国家禁毒委常务副秘书长、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分别在培训班开始和结束时讲话并授课。
公安部禁毒局与政治部人事训练局组织并完成了全国公安机关首次禁毒民警全员业务培训和任职资格考试。13000多名从事禁毒工作的民警分5批,参加了业务培训和任职资格考试,有12868名民警获得了上岗资格。
(二)做好禁毒编制和经费保障工作
为保证禁毒工作顺利开展,今年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重点地区公安禁毒部门增编1960人。上半年,财政部专门派员赴云南、广西开展禁毒经费调研,积极帮助解决中央禁毒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全年中央禁毒专项经费达到1亿元人民币,比2000年增加了3030万元。国家计委专门立项投资4亿元,在云南修建专门用于毒品犯罪分子服刑的监狱、劳教戒毒所和强制戒毒所。(来源:云南省禁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