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症医学科重点专科工作汇报
公安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重点专科评审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重症医学科的所有医护人员向莅临我院指导和检查工作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卫生部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全县医疗卫生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先后被授予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爱婴医院及省健康教育示范医院,是武汉大学医学院、长江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教学基地。在上级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院于2012年底完成整体搬迁,同年经湖北省卫生厅核准为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新医院占地200亩,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包括门诊大楼、住院大楼2栋(分西楼和东楼,西楼16层,东楼12层在建),后勤综合楼6层、感染科楼。开放床位1200张。固定资产4.5亿元,年门诊量约4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约3.5万人次,2012年收入1.8亿元。现有在职职工866名,其中正、副高级职称85名,硕士18名。一批治学严谨、富于创新的学科带头人活跃在临床一线,科技兴院呈现出盎然生机。
医院拥有磁共振两台、螺旋CT两台,1250mA DSA血管机一
台,数字胃肠X光机一台、直线加速器一台(建设中)、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能麻醉机、超声波/气压弹道碎石机、钬激光及电视腔镜系列等高新设备,总价值1.5亿元。
我科于2010年建科,成科以来,我科谨遵“精医厚德,止于善美”的院训,紧紧围绕“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的各项文件精神,特别是在我院制定关于创建院级重点专科建设的通知后,我科第一时间递交申请,并按照标准逐一自查,以查促改,不断完善,于2012年7月被评定为2010-2012年度第三批院级重点专科。根据医院关于扶持院级重点专科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我科自成科以来,得到了医院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科室在专科规模、支撑条件、人才建设、医疗质量、科研与教学、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都飞速发展,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科室环境
我科于2010年建科,2013年1月23日随着医院整体搬迁独立成科,现我科位于住院楼3楼,毗邻手术室,占地面积1120㎡。10万级层流病房,其中病区面积430㎡,设置14张床,床单位面积为30.7㎡。其中单间1个,面积25.6㎡,为负压病房。设有洁物通道、污物通道、探视通道、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换鞋区、更
衣区、值班室、配餐间、库房、工友室、处置间等辅助用房齐备,符合院感要求。科室全封闭式管理,设有独立视频探视室。科室环境优美,我科格局为全市领先构建。
二、加强医疗技术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
1、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3名,其中医生11人,在编护士32人,支助护士10人,年龄构成:20~30岁28人,30~50岁13人,50~60岁2人,学历构成:硕士1人,在读硕士4人,大学本科6人。职称构成:主任医生2名,主治医生6名,住院医生3名。人才梯队呈现合理化,学科带头人蒋平主任医师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对心内科常见多发病、危重病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对高血压病的分级危险度分层及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有较长时间的临床体会,对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有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对PCR、蛋白电泳、荧光分子信标检测、流式细胞仪等实验室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县内具有较大影响。承担了公安县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姜黄素对1型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等实验研究。年门诊约50次,专科查房100次。二级以上医院间会诊次数1到2次。现任荆州市医学会第三届
理事会理事,荆州市输血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荆州市医学会心电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公安县医学会秘书长。学科带头人周晓洪主任医师为我县神经外科及我科神经系统领军人,在工作期间多次参与专科查房及院内重大会诊,能独立完成本科大中型手术。在荆州市率先开展运用YL-1型穿刺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社会效应。且其科研论文硕果累累,2006年撰写《6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在《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12卷第8期发表,入选《2008年全国优秀成果奖》一书,并获一等奖;2009年撰写《血吸虫病并发急性脾破裂118例诊治体会》获荆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12年撰写《神经外科学临床指导与应用》一书,担任副主编一职,学术影响较大。学科骨干知识面广、术业有专攻,多人担任相关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张腊喜主治医师华中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会员,临床与科研两手抓,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如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与心血管疾病、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ω—表氧化酶基因多态性与人类高血压的关系,并于2011年获得教
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参与了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项目(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2J2基因,可溶性环氧化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参与国家973计划,发表的论文共计十多篇,有2012年撰写的持续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发表于长江大学学报上2011.CYP2J2基因G205972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性关系探讨发表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其博学的专业知识对心血管危重病抢救常常获得柳暗花明的效果。周珍贵主治医师、易先齐主治医师、鄢邦华主治医师曾多次在上级医院深造,危重病救治基本功扎实,前沿医学把脉清晰,多种危重病救治经验丰富。正是有了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多位学科骨干,在科室的人才建设和培养上起到了真正的传帮带的作用,并且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多次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我院我科授课,每年派出优秀医护人员外出进修,特别是在我科独立成科前夕,为更好的提高我科技术力量,派出数十人到省、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积极组织科内人员参加各类专科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和了解本专科的前沿医学知识,并将所学先进医学技术应用于临床,更好的促进了本专业的发展。
2、三、完善医疗设备
为了保障重点专科的建设,配套支持我科,医院在政策上予以了倾向性扶持,2010~2012年共投资1058.528万元,现重症医学科为无菌层流病房,科内配置了中心监护系统、多功能吊塔、有创、无创以及适合转运的呼吸机、血滤机、微量泵、输液泵、冰毯机、床旁x光机、血气分析仪,借助新设备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近期还拟购置西门子呼吸机5台,营养输注泵3台,纤维支气管镜1台,正在政府审批当中,完善的医疗设备必将进一步促进我科医疗技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四、推行科学管理,强化质量管理体系
从强化组织机构入手,做好人员培训、规范制度、加强监管等各项工作。医院进行了以提升管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面的整章建制,建立了由医疗、护理、门诊、医保、感染监控、医德医风等所有涉及质量评价的科室构成医疗质量考核体系,纳入全院绩效考核。为了加强和有效推进我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强化 我科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我科修订和完善了科室的各项制度,实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实行了PDCA循环管理,做到了有考核标准,有检查记录,有讨论分析,有整改落实。科室质量督查小组会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和
各班职责的完成情况,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我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我科自开科以来无一例重大医疗事故,并严格遵循相关准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血、临床诊断符合率〉95%、临床主要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70%、甲级病案率〉90%。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求所有员工严守纪律和规程,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熟练掌握“三基”知识,严防医疗差错,严格执行院感控制制度,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在医疗服务方面,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情的对待每一个病人,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我科集思广益,实施各种优质护理服务金点子,制定了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服务承诺书、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的心理干预措施、重症医学科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推行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亲情六字”护理模式,获得了医院领导和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满意度评价调查>90%。
五、夯实科室基础,重视教学科研
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我科大力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现能独立开展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南必备的多项技术项目,如心肺
复电除颤、经口气管插管术、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气分析及胸、腹腔置管引流术,创新项目有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YL-1型穿刺针)、持续床边血液滤过和(或)透析、经X线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目前已共计开展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362例、持续床边血液滤过和(或)透析5例、经X线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6例,这些项目均属省内领先水平,经过前期论证评估,已在临床应用中看到了很好的成效,在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提高了重症医学科疑难重症和危重症的诊治能力,给危重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六、齐心协力、全面促进全县重症医学发展
我科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不忘带动全县重症医学的发展和各项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与下级医疗机构紧密联系、密切合作,下级医疗机构转入急危重症和疑难病患者≧30%,并开展与乡镇卫生院技术合作的活动,我科与章田寺乡卫生院、黄山头镇卫生院、闸口镇卫生院、毛家港镇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建立了长期对口支援的合作关系,为有效的推广各项先进技术,我院积极组织全院
医务人员和公安县乡村医师参加相关培训,申报并开展了多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如2010年全院培训血气分析临床应用、2011年全院培训机械通气、2012年荆州市继续教育急诊医学知识培训培训班、2012年全市继续教育血液灌流培训班、2011年~2012年公安县乡村医师培训临床常见疾病诊疗知识等,这些教育和培训不但增进了我们和兄弟单位及下级乡镇卫生院的沟通和交流,更促进了全县重症医学的发展。根据科教科的安排,对进入我科进修和实习的人员严格管理,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指定由主治医师资格的人员进行带教,保证了教学效果。
七、紧张投入全面迎评,采取措施落实处
科室专门成立迎评小组,由主任牵头,抽调强有力人员成立了迎评小组,确立了“以评促建、全面提高,夯实基础、保障发展”的参评目标。在迎评准备期间,我们对照标准,逐项落实,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制订了全面快速限期限人整改措施,确保申报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紧张的迎评准备工作,我们得到的体会和收获是,本次评审注重的是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质量和医疗基础工作质量。它从管理理念上对重症医学科予以了科学的指导和启示,从对法律法规的执行上对其进行了约束和强化。通过评审,强化了人人
参与管理,人人重视医疗安全的意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重症医学科稳步发展,维护医院、患者的共同利益。在迎检准备阶段,对标达标让我们体会到了评审标准对重症医学科实际工作上的指导价值,对照标准积极工作,我们将取得长足的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巩固成果,继续以评审标准为准绳进行评价科室的各项工作,以实现科学管理促进重症医学科综合实力的提高。
申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对我科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充分珍惜这个机会,以非凡的勇气和雄心,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促进我科诊疗工作的再一次腾飞!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评审专家!
重症医学科
2013年5月15日
第二篇:重症医学科重点专科总结
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
项目工作汇报
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就近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自2011年8月开始,我科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市级医疗特色专科建设,现将医院的基本情况及科室近三年来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院概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綦江医院、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坐落在美丽的綦河之滨。始建于1940年,历经70余年的发展,始终秉承“仁心仁术、厚德济生”的核心理念,现已建成为一所医院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80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并与多家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开展合作,成为其托管医院或教学指导医院,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承担着渝南黔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诊急救任务。医疗服务范围覆盖綦江全区并辐射到邻近的贵洲、巴南、江津、万盛等地,总服务人口超过200万。2010年6月,医院被列为重庆市首批三甲医院建设单位。医院紧紧围绕建设三甲医院的总体方案,以打造渝南黔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视学科建设和发展,强化医院管理及内涵建设,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
二、专科概况
科室成立于2007年,于2011年成为重庆市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2012年搬迁到新外科大楼,科室用房面积为1600平方米,设有28张监护病床,实际开放床位20张。拥有每张床配备完善的独立干湿分区吊塔系统和床旁监护仪,拥有迈瑞T8中央多参数监护仪15台,进口高端有创呼吸机15台、无创呼吸机2台,进口微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1台,丹麦雷度BL800大型血气分析仪1台,床旁心肌损伤检测仪(AQT)1台,连续血液净化机(CRRT)2台,电子胃镜、支气管镜工作站1套,纤维支气管镜1台,进口微量注射泵输注管理系统1套,进口输液泵14台,微量注射泵46台,亚低温治疗仪3套等先进设备。
专科团队建设:为全面推进科室“人本位”整体医疗的运行,促进科室长远发展,医院加大了优秀人才、成熟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分满足科室的人员配备需求,使科室的医护人员配置合理。建设前全科正高职称 人,副高职称 人,中级 人,本科学历 人:建设后正高职称 人,副高职称 人,中级 人,本科学历 人,在职研究生1人。
学科带头人张文军:本科,副主任医师,急救部、重症医学科主任,重庆市卫计委重症医学质控专家组成员、重庆市綦江区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委员,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3年,2000年组建急诊科,2007年组建ICU,擅长重度创伤、急性中毒、各系统功能衰竭等各种危重病的救治。曾指挥2008年同化煤矿事故的抢救工作、负责5·12地震的抢救工作。主持开展市级科研1项,区级科研1项,发表论文4篇。
副主任李多:本科,副主任医师,重庆市神经外科介入专委会成员从事外科工作20余年,曾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西南医院及重医附一院进修学习。擅长多发创伤的急救与诊治,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组织开展市级科研1项,发表医学论文5篇。
护士长金城梅:大学本科学历,从綦江区人民医院护理质控成员。医院危重症护理组成员,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护理管理经验,擅长内外科急危重症护理,组织开展市级科研1项,发表论文5篇,年荣获重庆市优质护理新进个人。
三、创建保障
领导支持:市、区各级领导关心科室发展,多次到科室视察、指导工作。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也定期到科室进行现场办公,帮助科室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先后30余次邀请专家亲临现场,针对创建工作及科室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指导。通过现场查看、专题讲座、疑难病例查房、病历质量检查讨论等方式,对我科的医疗、护理临床及管理工作给予了全面的指导。
医院支持:医院为科室提供人力资源配置保障,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完善专科团队结构建设。病房环境、设施得到改善,并购置中央监护系统、呼吸机、微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持续性血液净化机(CRRT)、血气分析仪等大型设备。
专科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建设期间外出进修25人、参加会议和培训100人,晋升副高1人、1名医生读在职研究生。
资金保障到位:市财政拨款专项资金25万元,医院配套支持专项资金25万元,共计50万元。截止2014年9月,科室已经支出经费 元,其中购买设备: 万元,培训学习、科研、新技术: 元,剩余 元计划用于外出学习培训、专家指导、科室质量持续改进。
专科规模扩大:人员由建设前的 人增加至64人;床位由建设前的15张增加至28张;建设前仅有总价值 万的医疗设备,建设后增加至总价值达1600万的医疗设备。
四、创建措施
科室制定目标:成立綦江区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打造渝南黔北区域创伤(中毒)和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科室管理:制定科室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专科计划;明确专科建设管理责任。成立专科建设小组,根据计划逐步实施,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建立专科建设工作制度,形成专科建设评估、督促机制。
1.制定建设规划及方案:召开专科建设动员会,让全科人员明确专科建设的目的及重要性。
2.专科建设推进会:定期召开评估会议,对进行中的专科建设工作进行适时评估,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
3.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医疗、护理一体化的质量控制会议(目前每月召开一次)。进行三管检测、手卫生依从性与消毒暗访,提高医务人员无菌观念,降低医院感染率。科内提倡人人参与管理,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相互提高。
4.专科技术建设: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科内每月开展专科知识小讲座2次以上,对专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入了解,由科内人员轮流进行讲课,并进行考核。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专科理论知识。
5.实施科室5S管理:为科室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病区环境,塑造一个良好的科室形象,使科室人员养成良好的物品管理习惯。并且方便在工作中很快的找出需要的物品。
6.操作技能及应急培训:科室定期进行各项操作技能培训,以理论培训——理论考核——操作考核——评估——再陪训的方式,让全
医护人员熟悉掌握危急重症的救治以及处理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五、创建成效
专科设施条件改善:2012年10月,科室搬迁至新外科大楼,病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科室在建设期间新增 设备。
专科队伍素质提升:建设期间,晋升正高职称 名,副高 名,中级 人,引进硕士研究生 名。
专科服务能力提升:收治病人有建设前的 人次增加至 人次,占全院比例的住院人次由 增加至,专科开展优质护理、等项目。科室实施5S管理和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加强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专科影响力提升:埠外住院病人比例由建设前 增加至。医师外出会诊人次建设前(2010年)例,建设后(2013年)例;院外转入病人人次2010年 人,2013年 人;转上级医院人次2010年 人,2013年 人。
专科技术水平提升:建设前后对比(技术对比:CRRT例数、新技术例数,新技术项目)
专科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规范化诊疗水平提高:
急危重症患者、疑难疾病患者处理水平提高:为多人次严重创伤、急诊外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成功率高达98%。
专科医疗质量提高:建设前(2010年)三管率 ;非预期48小时重返ICU率 ;非计划拔管例数 ;专科病历甲级率 ;入
出院诊断符合率达 ;专科病种治愈好转率 ;平均住院日 天;病床使用率 ;医疗纠纷 例。建设后(2013年)三管率 ;非预期48小时重返ICU率 ;非计划拔管例数 ;专科病历甲级率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达 ;专科病种治愈好转率 ;平均住院日 天;病床使用率 ;医疗纠纷 例。通过合理用药,药品比例下降、药品收入减少、抗菌药使用率降低、抗菌药DDD值下降。
专科科研及新技术得到提高: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科实行激励机制,鼓励全科人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及新技术,开展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项: ;开展綦江区科委科研项目 项:
。其中 建设期间全科申报新技术 项,并在临床广泛开展。
科室荣誉:
专科合作交流增多:近两年来,上级医疗机构累计派出30多位专家来院指导,开展教学查房11次、专科知识讲座16次、会诊4次、手术2次。我科选派20余人外出学习交流,每周开展教学查房、护理查房等,定期举办科内小讲座,每月进行三级培训及草错培训。今年,由我科牵头的綦江区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科主任梅礼强担任质控中心副主任及专家组组长。2014年6月,由我科承办的《綦江区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暨綦江区肝胆专科学术交流会》在我院成功召开。
五、下一步工作规划
1、进一步加强专科队伍建设:提高专科队伍素质,轮流派医生、护士于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保持持续有人员外出学习交流,以掌握最新动态,1-2年内拟引进成熟技术人才、硕士、博士各一名。2名主治医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3名主管护师晋升为副主任护师。拟1-2年内引进硕士、博士、成熟技术人才各1人。
2、加强科室设备投入,拟1-2年内再次增加腔镜设备、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各1套,购置射频消融设备1套,开展肝癌射频消融术,同时依托医院新购置DSA设备,开展肝癌介入治疗,依托原有腔镜设备,开展腹腔镜下脾切除、门体断流术、肝肿瘤切除等新技术;
3、进一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3年内危重患者比例达到10-15%,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99%。
4、加强临床科研,推动医疗技术进步:拟5年内申报科研项目达9-10项;
5、以打造特色专科为契机,全面加强专科规范化建设管理。强化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专科影响力,促进科室科、教、研全面发展,力争在3-5年后将科室建设成为渝南黔北区域肝胆外科中心。
第三篇: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培训
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培训
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培训
1、护理人员素质
2、重症医学科固定在岗护士条件:①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证书;②在医院其它科室试用3个月,经理论、技能考试合格;③在全院内、外大科轮转满3年,具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④经过三个月的专科准入培训,培训结束后经理论、技能考核,成绩达标,方可从事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
3、重症医学科收住的均为危重病人,随机性大,病情严重而复杂,病情程度难以估计,往往需要紧急抢救。因此重症医学科护士还必需具备以下条件:①专业性强,知识面广。认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掌握护理新动向,了解各种危重病的临床表现、抢救程序,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有精湛的护理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②镇定自如,反应灵敏,操作熟练,忙而不乱,争分夺秒地配合医生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③坚守岗位,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三查”、“八对”。④ 语言要有专业性、逻辑性,符合职业道德要求。具有双向法律防护意识,既要保护病人的利益,又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4、综合培训
1、在临床内、外大科轮转了三年的护士已具有一定的护理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但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及紧急情况下抢救仪器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尚有欠缺,因此,对她们进行重症医学科的专科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2、专科准入培训 培训时间为3个月,培训内容如下:第一周:①熟悉重症医学科的概况、环境布局;②掌握重症医学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次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③掌握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护理。第二周:①介绍接、送病人的程序;②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看护一个病情较稳定的病人;③讲解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消毒及保管。第三周:①熟练掌握病人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②熟练插胃管、喂食,留取各种检验标本。第四周:熟悉外科各类导管相关知识及护理操作规程。第五周:①掌握深静脉置管护理;②学习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及血气分析报告的阅读。第六周:学习本科表格式护理文件书写格式,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书写护理记录。第七周:熟悉有创血压监测相关知识,掌握有创血压监测。第八周:掌握输液泵、微量泵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能独立进行人工气道的护理。第九周:①掌握简易呼吸器使用的相关知识;②学习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③掌握医嘱处理流程,熟悉使用电脑处理医嘱。第十周:熟悉呼吸机使用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
第十一周:熟悉呼吸衰竭及ARDS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第十二周:学习心电除颤技术,掌握心肺复苏术。
2.2.2 专科理论知识培训 科内理论培训:每月二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护士长晨间提问及护理业务查房;每二个月一次专科、三基理论考试;每季度一次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并做好记录。护理部理论培训:①五年以下护士:每月一次护理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一次专科、三基理论考试,成绩达标;②五年以上护士:每季度一次护理业务学习、专科及三基理论考试,成绩达标。每季度一次全院护理业务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
2.2.3 专科操作培训 护理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通过示教、讲解、提问、讨论的方法提高护士对护理操作技能的认识,加深对规范化操作流程的印象。最需要接受的操作培训项目是:简易人工呼吸器的使用、心肺复苏术,这也是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后,在医生未到抢救现场时护士可以独立完成的急救操作,尽早实施此类操作能为患者获得成功复苏奠定良好的基础[1]。其次是:监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气管切开护理、气管内吸痰、经口鼻吸痰、接手术后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滴(推)注泵的使用、动脉穿刺术、轴线翻身法、心电图机的使用等。
科内操作培训: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专科操作培训,每季度有计划地进行各项操作考核,并做好记录。护理部专科操作培训:指定专人负责重症医学科护士进行专科操作培训,每季度有计划地进行专科各项操作考核,成绩达标,与个人年终考核成绩挂钩。
2.2.4 规范交接班培训 采取主动流程管理模式进行交接班,在交接班过程中,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较传统的交接班模式更全面,更能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避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护理部制定交接班制度,每周二次进行跟班检查,以强化规范化交接班。
2.2.5 专科再培训 重症医学科护士每两年需参加各级护理学会举办的学习班、专题讲座或学术论文交流,培训率达100%;每两年接受院部专科再培训,考核成绩必需达标,方可继续从事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
2.2.6 选派外出培训 为了掌握护理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在临床实践、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护理部每年选派重症医学科优秀护士参加国内各种短期培训班或进修学习;为了配合医疗开展各种新业务、新项目,选派优秀骨干与医生同步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
2.3 科室考核与综合鉴定
2.3.1 重症医学科上岗护士培训结束后,由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其进行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考试。
2.3.2 护士长组织全科医务人员根据考试成绩和平时工作表现进行无计名投票,对新上岗护士进行综合鉴定,考核合格者方可从事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对确实不能适应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的护士,由护士长递交书面报告上交护理部,严格把好留用关。
2.4 满意度调查
2.4.1 护士长带领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住院患者每月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做好记录,并与个人奖金分配挂钩。
2.4.2 护理部每月一次对科室住院患者及全院医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医生对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
2.4.3 将各种问卷调查结果与科室护理质量考核、护士长个人考核及十佳护士考核挂钩。小结
重症医学科在岗护士经过严格规范的专科培训后,专业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配合抢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均明显提高,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病人及家属对重症医学科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9.2%,全院各科医生对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达98.7%,在确保医疗护理安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规章制度 | 枝江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 版本 | 第 2 版 |
一、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穿上工作服并换鞋入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入室,探视者应换上探视衣服及鞋套入内。
二、所有人员要坚持手卫生。
三、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四、每个病人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吸引 装置等不可与别人交叉使用。病人出室后需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 给别人使用。
五、各种抢救物品与监护仪器在转换使用时必须规范消毒。
六、上班时不得戴戒指、手镯,不能留长指甲;ICU 工作人员的手定期作细菌培养。
七、加强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八、定期对病人的分泌物、引流物作细菌培养,发现或疑有 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上报感染管理科。其他消毒隔离参照医院 感染管理制度。
九、消耗性物品一次性使用,不再回收,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吸痰管、鼻塞、手套等用品均一用一丢弃。护士在使用一次性物品前一定要检查物品包装的严密性,并查看物品的使用有效期,一旦发现或怀疑均不能使用。
编者/日期 | 蒋飞飞/2021-10-08 | 审核者/日期 | 刘玉华/2021-11-10 | 批准者/日期 | 熊愫兵/2021-12-15 |
第五篇:重症医学科规划
重症医学科规划
结合“二甲复评”情况,拟《重症医学科》规划:
按照《2011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的要求,若我院开放床位定为800张为基础,则:
1、ICU床位16张(2-8%)。
2、业务用房面积:2个单间病房(2*18平分米)。14张普通床位(14*15平方米),共计246平方米。
3、办公用房:医护值班室,医护办公室,科主任、护士长办公室,保管室、更衣室、无菌准备间等。(面积待定)
4、医护人员:医生:(床位:床位=0.8:1)13人。
护士:(护士:床位=3:1)48人。
或(护士:床位=2.5:1)40人
5、基本设备:
①、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重症医学科应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每个电路插座都应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
②、应配备适合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
③、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配备1台便携式监护仪。
④、三级综合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原则上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原则上不少于16台。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应有1台便携式呼吸机。
⑤、每床均应配备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其中微量注射泵原则上每床4台以上,原则上不少于64台。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⑥、其他必配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管道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纤维支气管镜、升降温设备等。三级医院必须配置血液净化装置、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
6、院感方面:院感科设置要求。
7、技术准入:
①医师
A、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现在ICU共五名医生,其中只有一名是专职医,还有两名医生是中西医专业的,按创“三乙”的标准,中西医是不能从事西医专业的。本次“二甲复评”是把他们的毕业证书上的专业改了才过关的,“三乙”检查时就不知道能否过关了。ICU是任何检查的重点部门,是二级临床科室,本次检查就是几个部门(医疗、护理和院感)花了三个多小时,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力资源。
B、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要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要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C、除掌握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心肺复苏术、颅内压监测技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
②护士
A、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现在有2名专科护士,一名正在进修。为医院的发展和创“三乙”的需要,还要派出医生和护士进修,拿到专职医和专科护士资格。
B、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
C、除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外,应具备以下能力: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等。
还有很多细节在设计ICU时,请按满足医疗、护理的相关规定和院感的相关规定设计。
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