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整理资料
行测包括五大部分【言语理解、常识判断、数学运算、逻辑判断、资料分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
词语替换
——
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语句中某一重要词语的理解。解答中要求考生能够练运用 同义词或近义词 对相应的词语进行替换。词语句子填空 —— 就是在文段中留出空白,要求
对段落中特定词句的理解 —— 一般从段落中找出一个 考生填入最为恰当的词语或句子。关键词或关键句。结合原文选出最恰当的理解。认真理解,分析题目语句真实含义。对一段话所提供的具体信息的理解 —— 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一般是给出一段话,要求考生选择符合或者不符合文中意思的一项。提炼一段话的中心思想和所要表达的主旨 —— 考查考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数字推理:等差数列
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常见方式(自然数数列、偶数数列、奇数数列,以及这些数列的变式)等比数列
相邻两数字之间的比为一常数的数列,这个比值被称为公比,用字母q来表示。等比列的通项公式为a=a1qn-1(q≠0)和数列
指前后两项或者三项相加而得到第三项的数列平方数列
典型平方数列:变化就是递增或递减的平方。平方数列的变式:平方数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常数”的变化质数数列
指只能被1和基本身整除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奇偶数列
……小数数列
……混合数列
混合型数列,由
四则运算
人口问题
路程问题
年龄问题
流水上述几种规律组成的数列数学运算:问题
植树问题 时间问题 人数问题
排列组合问题
其他问题 申论是对当前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说对策等
当前增强软实力的关键
2012-07-03 11:01 人民网 点击: 67 次
[标签: 时政热点 时事评点] 热线电话:400-678-1009 免费咨询
在文化技术日益更新的时期,将文化技术与经济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将是我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文化技术是指文化方面的生产和生产能力,从广义来看有三个方面,包括各种各样的文化设备、文化的资源和从事文化工作的劳动者的技能。文化技术可分为文化硬技术和文化软技术两部分,文化硬技术侧重于文化建设、机器、设备、工具等制造技术,文化软技术侧重于软件、组织、宣传、服务等服务管理技术。文化技术存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当中,包括文化资源的素材收集收录、编辑加工、合成生产、传播宣传、消费体验等方面,涵盖了广播、电影、电视、出版、旅游、演出、节庆、会议、展览等各个行业。文化软技术、文化硬技术的适当结合、相互促进,才可以产生良好经济效果。
可以说,文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印刷技术的发明、文字和图画技术的创造、摄影原理的发现、多媒体设计和电脑的提出,微电子和计算机网络时代与文化技术的结合等等。文化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的影响表现在文化资源整合作用、经营模式转变作用、市场需求创造作用和演化周期缩短作用等几个方面。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财富,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也在逐年增长,但另一方面,我国文化市场发展不容乐观,与欧美国家的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相差比较悬殊。据统计,我国约2500家主题公园的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盈利者只有10%左右,亏损较为严重,能够保持盈利的可以说寥寥无几。目前,各地竞相开发的文化产业园与文化产业基地也遭遇同质化质疑。与此同时,许多的中华老子号正在悄然退出消费市场的舞台。因此,在文化技术日益更新的时期,我国能否把握住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将文化技术与经济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将是我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文化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文化技术借力高新技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对新兴业态的培育,是各省市乃至全国实现文化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和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基础上,转换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新业态、新企业、新模式的创立发展,亟待我国借力文化技术、重视创意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进而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
文化技术加快产业融合进度。产业融合是在数字与网络技术发展下出现的新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传统产业如电信业、传媒业、出版业等产业间的边界不断模糊,逐步融合,进入新世纪以来,产业融合的产生与发展对传统产业组织的产业结构及相关政策形成了挑战,一种适应性的产业变革正悄然发生。可以说,随着文化技术的革新与新兴产业形态的出现,网络融合、大传媒、数字出版等融合多个产业特性的组织形态不断涌现,产业融合逐渐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文化技术辅助产业效益增长。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文化产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科技含量对文化企业的效益与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短期的快速发展和长期的持续稳定具有根本的支撑作用。提高文化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投资速度,可加快当地的产业竞争力,从而提升产业效益。
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新的战略转型阶段,国家出台的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政策文本,内容集中在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两个方面。地方实践部门仍需提高认识,重视文化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巨大促进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我们要以高新科技手段改造、升级传统文化行业;要大力扶持和培育新业态,推动新业态的创新,实现高端融合。要重视文化技术在文化产业内部及产业间的应用,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效益。实践证明,文化产业结合先进科技,它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将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与巨大的发展空间。
约会“天宫”,中国航天迈向新高度
2012-07-03 10:45 人民网 点击: 39 次
[标签: 时政热点 时事评点] 热线电话:400-678-1009 免费咨询
搭载着3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18日下午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牵手”,首次载人自动交会对接顺利完成。对接完成、两飞行器形成稳定运行的组合体后,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6月18日,新华网)
经过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等一系列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航天员如约入住天宫,这一切如同一部大片,全球瞩目,扣人心弦,意义非凡。它再一次向世人昭示:有志气、有信心的中国人民有能力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能实现的目标,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中国航天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不断缔造“中国高度”。
凭着勇攀高峰的创新勇气,中国航天接连取得一个个历史性突破,“神舟”飞天、漫步太空、入住“天宫”……中华民族心头的千年梦想写在太空。圆梦“天宫”,中国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这是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后第三个依靠本国力量实施载人对接的国家,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叩开空间站时代大门之后,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深邃的“天宫”为我们描绘了多彩生活:“天链一号01星”实现天地可视对话,航天员可以在笔记本电脑上看大片,还可以上网发邮件;“太空空调”为航天员提供宜居环境;“太空医院” 为航天员适时检查身体;“太空厨房”为航天员烹饪佳肴,包括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木须肉、黑椒牛柳、什锦炒饭、川味辣酱、柠檬茶……突出了“中国味道”,相比早期以压缩饼干、点心为主的航天食谱来说,有了质的飞跃。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不但让载人交会对接克服三大考验,还使对接的过程非常顺利,堪称完美。
浩瀚的太空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探索的秘境。实践证明,对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的尖端科技,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来完成,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去年11月,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高难度的自动对接。这次神舟九号载人与天宫一号的对接,具有突破性意义。只有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未来才能提供航天员长期居住的空间站,才能为中国2020年自行建立空间站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入住“天宫”梦想,引领着人类永不停息的探索步伐。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征程上,中国航天正稳步走来一支创造性的力量。载人“太空之吻”是中国缩小与世界差距的新起点,也是中国航天工程发展的重要一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天宫一号还要作为太空实验室开展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等活动,为人类认识世界作贡献。中国航天技术每一步跨越发展,获益的必将是人类全球。
人们热议“延迟”退休的忧虑
2012-07-03 10:25 人民网 点击: 44 次
[标签: 时政热点 时事评点] 热线电话:400-678-1009 免费咨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的确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但进行政策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6月20日《人民日报》)
当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近期仍按此标准执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逐步改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延长了退休年龄,主要是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目前既面临着老龄化加快的挑战,又面临着就业压力巨大的挑战,对这样的一个政策要非常慎重。
此前,就是否要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不同的群体的意见往往出入较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工种是“越老越吃香”,比如医生、财务、技师,笔者曾经与一位65岁江苏籍王先生聊天,他就表示现在退休后,仍有多家企业请他去当技术顾问。然而,对于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职工们而言,较多不希望延迟退休,由于受到工种限定原因,延长一年就将增加作业时的风险系数。
是否能够将退休60岁退后的年龄进行适当的延迟,比如延长至65岁,愿意退休的就按时,不愿意的则在岗位上多工作5年,这样的安排是否更弹性些,而不是一定要将年限定在65岁。当然,如何科学的制定退休年龄,需要考虑不同群体的根本利益、考虑不同地区的基本情况,多方面的统筹考虑,才能真正做到科学论证、凝聚共识。
笔者认为,人社部的通知很及时,也能让人们的热议降降温,毕竟“延迟退休”的提案还需要更深入、更系统、更实际的政策研究。
第二篇:公务员资料
“万能八条”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1)根据
一个组织中的领袖和权威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灵魂作用。领袖和权威对事件的态度对于事件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在我国,政府中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此事解决的速度。温总理为农民工讨薪,以及由此产生的“清欠风暴”就是最好的社会例证。实际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在任何时候,解决某项具体问题或某重大社会问题,领导重视都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思想是源头”,解决问题不但需要领导重视,更加需要组织中所有人对该问题提高认识,密切关注。
(2)具体措施举例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根据
俗话说,“雄笔一支抵万军”,枪杆子和笔竿子都是政府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记者通常被称为“无冕之王”,正是由于媒体和舆论蕴含了无穷力量。媒体不但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孙志刚事件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就不会有我国救助制度的彻底改革;如果非典发生时,没有《南方周末》关于钟南山院士坦承非典真相的报道,非典造成的后果可能更加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共同关注》栏目对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可能就没有今年这么浓烈的关注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氛围。因此,要想使某个社会问题尽快的被解决,迅速的引起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除了依靠媒体,依靠各种形式的宣传之外,可能别无他法。党和政府历来也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力求牢牢地把握大众媒体和宣传工具的主动权。党和政府充分利用媒体传播面广、迅速及时、强大的影响力来宣传自己的宗旨、方针,通过媒体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以便于统一群众思想,提高认识,从而有利于迅速推动工作。
(2)具体措施举例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1)根据 人是各类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各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所从事的各类社会活动的成功与否。要想有效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就必须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素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要想有效提高各级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广大领导干部公共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业日益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素质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必由之路。
(2)具体措施举例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1)根据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制度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好的规则和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协调和整合;能够界定权利边界和行为空间;能够促进经济效率和实现资源分配;能够为物质资源和精神价值提供保障;制度还有利于人们在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环境下,形成稳定的预期和特定的认知模式,从而有利于指导个人和组织行为。因此,依靠制度和规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例如,一个分粥的故事就能非常形象地说明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辛向阳在《谁能当中国的企业家?》一书中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分粥故事。
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很多种办法,多次博弈后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
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还得寻找新制度。
规则五: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六:对于分粥,每人均有一票否决权。这有了公平,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
规则七: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这就是规则。规则的确至关紧要,它比技术更重要。
而管理学中“热炉”法则则能说明制度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 ①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②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③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④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2)具体措施举例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1)根据
政府的管理就是要通过组织协调,对各种资源进行分配与整合,使各个职能部门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进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的城管工作需要依靠公安、工商、税务、城管、市政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文明办网工作则需要依靠公安、文化、通信、工商等部门的齐抓共管。
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不但需要组织协调,更加需要形成机制。我们常说的与“机制”相近的含义是指做事情的方式、方法等,但又不等同于这个意思。简单地说,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为什么要形成机制呢?首先,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所谓有章可循,机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例如,党建的工作机制,不因党组织负责人的变动而随意变动,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可以根据个人主观意愿随意改变的。其次,机制本身含有制度的因素,并且要求所有相关人员遵守,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往往体现为个人做事的一种偏好或经验。所谓万众之法,机制具有较大的普遍性。例如监督机制,它既指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也应该包括各种监督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第三,机制是在各种有效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的,而方式、方法往往只是做事的一种形式和思路。机制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方式方法,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而单纯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则因人而异,并不要求上升到理论高度。第四,机制一般是依靠多种方式、方法来起作用的,而方式、方法可以是单一起作用的。例如,建立起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工作的落实、推动、纠错、评价等。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使党的建设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2)具体措施举例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1)根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前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可见,物质上的满足是民心和社会秩序得到保证的基础。相反,资源的有限性,物质条件的不足都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当前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入不足。
对于环境治理、节约能源等一些具体的、不可抗拒的技术性问题来说,依靠技术层面的具体措施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2)具体措施举例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1)根据
卢梭说过,“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之所以走向腐败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在很多情况下,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无法可依,而是因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由于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往往在执行过程出现走形的情况,往往是“一个重点班倒下了,千百个„特长班‟、„实验班‟站起来”。因此,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称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必备措施。
(2)具体措施举例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媒体监督(舆论监督)
领导(上级)监管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
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1)根据
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自何处?无外乎来自自身或者外部。来自自身就是靠平时的积累、靠总结反思,正所谓人不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理性的人总是具有反思和忧患意识的,通过不断的试错积累最终获得成功;来自外部的经验就是借鉴他人长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具体措施举例 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例:某外语班的30名学生中,有8人学习英语,12人学习日语,3人既学英语也学日语,问有多少人既不学英语又没学日语?()
A.12 B.13 C.14 D.15 ——『200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答案:B】题中要求的是既不学英语又不学日语的人数,我们可以先求出既学英语又学日语的人数。总人数减去既学英语又学日语的人数即为所求的人数。套用上面的公式可知,即学英语也学日语的人数为8+12-3=17,则既不学英语又没学日语的人数是:30-(8+12-3)=13。
第三篇:公务员资料下载
一、笔试资料:
1、公务员2001-2010真题及答案资料下载:
http:///html/downlist.asp2、2010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word版:
http:///html/DownView.asp?ID=39&SortID=73、201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真题答案与解析:
http:///html/DownView.asp?ID=44&SortID=74、2009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真题答案与解析:
http:///html/DownView.asp?ID=45&SortID=75、国考申论复习半月谈2009全集--2010年1-10期:
http:///html/DownView.asp?ID=89&SortID=46、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http:///html/DownView.asp?ID=51&SortID=77、2007—2010年国考行测真题:
http:///html/DownView.asp?ID=34&SortID=78、公务员考试常识资料大全(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部分的常识练习题和答案):http:///html/DownView.asp?ID=18&SortID=49、申论必背80分排比句,我党【绝密】!:
10、2011年国考必备的720条百科知识:
11、[最权威]官方版2000-200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历年答案精解:
14、中国最牛的公务员培训山东人的骄傲是山东人就顶起来!:
15、最珍贵资料 公务员面试题目荟萃:
http:///html/DownView.asp?ID=306&SortID=816、详解公务员九类面试考题(强烈推荐):
http:///html/DownView.asp?ID=304&SortID=8
第四篇:公务员资料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资源”问题
作为专为选拔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主要通过大量材料设定特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来测查考生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考生要备考申论必须了解材料主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纵观这几年申论出题的主题选择,“资源”问题一直是考查主题中心。本文将结合真题为各位考生梳理“资源”问题的相关资料和理论。
一、真题展示
近几年申论考试涉及到“资源”问题的真题如下:
土地资源:2007年国考申论主题是土地资源中持续利用管理及土地转让问题;2009年福建、辽宁、重庆、海南省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
水资源:2008年国考关于怒江水电资源开发及引起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2010年国考地市级与省部级都是关于海洋污染问题;2010年湖北省考提出的主题是湖泊污染治理;2010年4月25日十三省联考都是关于水资源中水价改革问题;2010年黑龙江省考也是考查水价问题。
煤炭资源:2010年浙江省考提出低碳经济问题;2010年9月18日十一省联考是关于煤炭资源问题。
二、理论背景
“资源”问题考查的理论背景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经济社会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近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但是,在粗放的增长方式下,土地、淡水、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脆弱。目前,我国人均资源紧缺,绝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资源消耗量或自然资产损失量却排在世界前列。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首先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其次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最后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在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主要任务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其中“节能、节水、节材、矿产、海洋”就是申论近年考查重心的特定事实。
在申论备考中,考生要高度关注资源问题,全方位地进行学习,这样在面对申论考题时才能“有备无患”,取得满意成绩。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未富先老
【社会问题的背景】
(1)从2010年10月1日起,上海市开始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这似可视为中国城市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种举措。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在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中透露,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9亿,并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在增加。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过1000美元,与发达国家大多在人均GDP达5000至1万美元时进入老龄化社会相比,“未富先老”特征显著。面对来势凶猛的老龄化问题,科学认识并沉着应对“未富先老”,事关发展大局。
上世纪70年代末始,我国从人口基数过大、增速过快的国情出发,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核心内容是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按照规定特殊情况除外)。计划生育政策也被形象地简化为独生子女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30多年让中国少生4亿多人,相当于西欧的总人口。这对于减少贫困人口,全面实现小康,缓和人口资源环境间矛盾,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由于人口自然出生率被控制在较低水平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有人按当前人口增长情况推算,2009年是七八个中国人养一个老人,到2050年时,大约不到三个人就要养一个老人。这个说法很直观,把能否养得起的问号形象地摆在人们面前。
(2)日本《追求》双周刊近日称,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个步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面临着“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等诸多问题。
北京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从199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人,到2050年,将上升到650万;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预测,上海市老龄化高峰将出现在21世纪30年代,将在500万以上;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仅次于北京、上海,据预测,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73万,2030年达到330万。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2%,2011年以后的30年里,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
(3)中国社科院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人口红利”制造了中国奇迹。最近30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8%。报告还显示,中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时代转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张建明坦言,中国“人口红利”10年后进入“关窗期”。我国大中城市将面临着老年人口数量剧增、年轻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抚养率比例增加、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人口红利在中国发展作用中的日趋消失,有关专家则认为这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实现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长的契机。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傅勇认为,老龄化迫使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从现收现付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为了支撑这个过渡,需要把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新的保障体系,提高当前保障基金的缴费水平,这无疑为政策变迁提供了激励。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说,人口红利终究是要消失的,现在最发达的国家已经没有我们所讨论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消失其实是好事,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应仅依靠人口红利。(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近日表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老龄化问题,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各种权益。在养老保险方面,快速推进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同时,在全国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为农业人口提供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今年将继续扩大试点的范围。
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为目标,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份建立省级统筹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也颁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我国积极倡导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老龄产业和老龄服务业的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企业或机构按市场化的要求自主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据南开大学的李建民教授预测,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消费总需求约为1万亿元,2050年左右,我国老龄市场的消费需求将达到5万亿元。
为了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政府正在制定养老保险法、医疗保险法、社会救济法、家庭赡养法、社会服务法、老人住宅法和老年人福利法等专项涉老法律、法规。提高退休年龄,以降低老年人口赡养率、减轻养老金发放压力的思路,最近也被一些人提出。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农产品安全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10-22 09:33:37 作者不详
2010年由“小龙虾”导致肌肉溶解而引起的农产品安全“地震”使人们为之一惊。正当“小龙虾”从众多餐馆酒店的菜单上被“除名”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未上市的螃蟹又被曝出用避孕药增肥,久被大众推崇的长江野鱼也可致性早熟,这些事件的罪魁祸首都指向食品的原材料,于是农产品安全问题也就成为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当正常的饮食安全都无法保证,还何以谈民生、谈发展,那么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复习,决不能缺少农产品安全的一环。
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化肥农药品质不高,毒性残留问题严重。有毒物质残留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最大的卫生质量问题,在我国近几十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数量急剧增长,农家肥使用大幅度减少,而且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使用的化肥、农药品种大多数属于有毒化合物。由于长期使用这样的化肥、农药,致使生产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加工工艺存在问题。日前国内的农业生产工艺落后。我国农业生产目前的现状为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农业还是小农经济的模式,农业设备极其落后,生产工艺非常粗糙。许多农民不能科学使用先进设备进行种植、加工,只能是在现有条件下,生产出他们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农产品,忽视了质量安全,甚至根本没有质量安全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加工企业未能按照工艺要求操作。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法添加物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三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带来的问题。如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等。
3.相关机构缺乏相互协调监督。管理权过于分散是我国政府监管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特征。按规定,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权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共同行使,多头管理造成了有人收费、无人管理,出现用工业污染水种植粮食,却根本没有部门管理;粮食加工企业只是有人发证,无人监督;动物检疫站只对流通环节进行检验;畜牧、水产业的生产环节也只是检查饲料配方表中有无瘦肉精含量、是否激素过量等现象。又如,出口食品市场管理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卫生部、农业部负责监测零售市场上植物源性食品的杀虫剂残留,而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监测则由卫生部、农业部和工商总局共同负责,结果标准不一,出现要么重复执法要么无人检查的现象。
4.农产品源头污染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工业的发展让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饮用水中含菌量高、重金属含量高。由于污染,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例如黄河在河南、山东是主要的灌溉水源和饮用水源,但是黄河4条支流的两岸有众多造纸企业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道,这无疑要影响两岸农产品的生产。我国受镉、砷、铬、铅等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 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 330多万公顷。
5.检测标准较低,检测设备落后。我国的农产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悬殊。例如,欧盟制定的兽药乙烯雌酚残留最高标准是1μg/kg,而我国的国家标准是 250μg/kg。虽然也有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但不少残留检测项目很难开展,与实际需要极不适应。目前我国主要进行的是微生物,发霉变质等常规检测,对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农产品需要检测的项目和指标,由于设备陈旧、落后,不是无法承担检测任务,就是检测不出来。我国牛奶中铅的最高限量值,与欧盟同样定为0.05mg/kg,但是检测手段的不同,检测差距可想而知。有报道说,我国居民摄入 666、DDT的 ADT允许量是美国的 84倍、日本的 15倍,DDT摄入量是澳大利亚的16倍,美国、日本的 24倍。从这一数据可知,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6.零售终端超市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仅有6%的农产品从超市售出,但超市仍然无法杜绝问题农产品。超市经营生鲜大多采取与供应商联营的方式,进货质量无法完全控制。同时,超市在农产品的进货渠道上有不少弊端,由于国内农业的现状,超市也大多从批发市场进货,尽管要求较其他销售渠道严格得多,但由于采购人员的****及其他诸多原因,使有些问题食品依然会进入超市。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1.建立单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虽然为更好地协调各机构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国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是由于该局有大量的药品监管事务要处理,同时以其副部级的编制协调众多的正部级部门,很有难度,所以该局的成立,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部门职能交叉与多部门执法的问题。
根据美国联邦总审计局的一份报告,成立一个单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正成为如英国、德国、丹麦、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数发达国家的选择。尽管目前尚无充分的数据来说明单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实效,但到目前为止,它对许多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产生了影响,这其中就包括了美国。对于在食品监管方面与美国相似的我国,也可以思考建立一个单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提高行政效能,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高素质的执法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检验和监督效率,引导和监督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监控机制。
2.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各地可以依照本地资源环境条件,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鼓励、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塑造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
例如,“沙窝”萝卜比一般萝卜的价格高出 5~6倍,但是购买的人仍然是趋之若鹜。在基地生产中选择优质品种;积极筛选、研制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的生产资料;使用有机肥料和国家批准使用的农药;收获时,做到在地头就有包装。这样可以减少农产品在生产、运输、储藏等各环节的污染。
另外,由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农产品,生产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应将其环境成本计入价格,制定出合理的绿色农产品销售价格。由于销售价格较高的绿色农产品在一般批发市场上,面对“长相”一样、价位较低的其他同类农产品在竞争中不占优势,还应该建立绿色农产品的批发市场。3.加强对生产和加工者的质量安全培训在西方一些国家,生产者必须参加由国家组织的统一学习,经过1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与相关规程的培训方可从事种、养殖业。因此,在我国,一方面要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规范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市场;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大对生产和加工者的质量安全教育培训,引导他们生产和加工安全的农产品,从源头上严把食品安全关。
同时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者,一经查出,要严厉打击,予以严惩。另外针对个别技术人员出于自身利益,对限制性农药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等国家规定置若罔闻,有意或无意的怂恿农民使用等问题,要严肃处理,一是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二是一经发现,绝不姑息。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住房问题新举措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10-22 09:14:43 作者不详
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要害问题,住房不能平稳供应,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不稳定因素攀升。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对住房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房价问题成为2011年国家公务员的申论热点之一。
最新措施:
2010年10月,国家新一波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在国庆黄金周的前两天骤然而至,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暂停第三套房贷、首套房贷款比例升至30%及以上、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购首套普通住房契税下调等。
本轮调控除了运用市场机制的手段,还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力度,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政府声音:
******总理2010年9月13日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重申了中国政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他指出,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温总理在国庆招待会致辞中再次强调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保持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和稳定,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发展历程:
1998年,中国开始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也大大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10年来中国新建住房65亿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28平方米。但2004年以来,随着土地出让方式的变化等原因,各城市房价开始快速上涨。2007年,由于房价涨势太猛,深圳每周就会发布一次房价涨幅;在北京,当年6月份一月之间北京房价上涨了20%。在厦门与郑州,甚至因房价高出现了有市民居住在集装箱中和自挖的地下室里的个案。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1-7月,北京四环路以内住宅期房均价为每方米3.4万元人民币。房价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
三大问题: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住房和房地产业,一直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1.房价上涨过快(含房价过高)2.投资增长过快 3.大套型住房比重过大 政府历年措施:
中国政府及时地发现了这三大突出问题,并于2003年开始,拉开了房地产调控的序幕。遗憾的是,国务院的调控要求没有很好地落实。直到2009年和今年初,一些城市的房价仍在猛涨。过去7年,不少城市房地产调控“雨过地皮湿”,搞成了“空调”,搞成了“调涨调涨再调涨”。
2009年末至今,国务院连续采取措施,并以2010年4月发出的“10号文”为代表,把住房问题提到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高度上。9月末相关部委的新一轮调控,进一步细化了“10号文”的内容。“调控新政”决不能再重蹈“空调”的覆辙,不能再因调控会带来一定幅度的房价下跌和建设规模缩减而犹豫动摇,而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切实地把宏观调控的要求落到实处。
治理成效:
中国政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包括: 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引导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等多方面。
如住房保障建设初显成效,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解决800多万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截至2010年8月底,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410万套,占计划的70%。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留守人员问题
当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员外出打工后,个别能够在外安家立业,于是举家外迁。而大部分农村只留下了“三留人员”:小孩、妇女和老人,即所谓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分别由“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和“九九”重阳节引申而来),也有的称之为“空巢儿童”、“空巢老人”,这里我们统称“留守人员”。
2010年留守人员问题非常突出,老无所依、青少年家庭观念和情感淡漠走上歧途、妇女权益受到侵犯等等诸多问题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任务,所以留守人员问题将成为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之一。
一、留守人员现状 1.群体庞大
中国农业大学一项针对农村留守人员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员,其中包括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留守老人和4700万留守妇女。
留守群体的调查,恰好与日前关于流动人员的报道相呼应。我国目前流动人员规模保持2亿以上,其中78.7%为农业户口。以青壮年为主,主要在制造、批发零售和服务业领域就业,多集中在低薪或高危行业。
8700万加上2亿多,就产生了近3亿这个可怕的数字和庞大的“流动+留守”群体。这意味着中国有接近一半的农民属于这个群体,大约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而这个群体,基本上就是为生存而挣扎的群体,他们就是“底层人民”的大部。
2.问题突出 农村留守群体的困境日益加剧的老问题自从东奔西走的打工者出现,留守群体即已诞生,“留守问题”随之而来。近年来“打工潮”日益波澜壮阔,“空巢”家庭大规模涌现,留守群体的生存状况就越来越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与担忧。
早在2005年进行的《农村留守人口生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即已指出: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满意度。此外农民对生活的不满也有宏观方面的原因,即对农村的资源、基层村组织不满。
(1)留守老人
留守老人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如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经济来源不稳定;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医药支付能力较差,部分老人生病时缺乏照料;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对老人是最大伤害等。
(2)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存在教育情况令人堪忧、双亲关爱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孤独感增强、性格行为存在缺陷、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等多方面问题和困难。
(3)留守妇女
近期的相关报道把绝大部分关注投给了4700万农村留守妇女,因为她们面对劳动强度和生理负担加重、心理健康受损、文化素质提高受限、发展机会减少、安全感降低、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加重、家庭稳定性降低等诸多问题,仍在苦苦支撑。让一个女人既当爹又当妈,既主外又主内,既干高强度的体力活又管孩子的教育学习,人何以堪?
二、深刻原因
最简单的原因留守群体出现,正是相对于大批“流动人员”不得不离乡背井去“讨生活”,而离乡背井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贫穷,因为固守乡土、男耕女织的生活已难以继续。其实无须案例,2亿多流动人口“奔赴”低薪高危行业的现实,足以反证农村贫穷。
农村依旧贫穷一方面,农村收入水平太低、农村缺乏发展机会、农村太穷,另一方面,城市收入高、可以见世面,一推一拉之间,农民必然要外出打工。经过20几年的“推拉”积累,“流动人员”就飙升到2亿多。与之“配套”,留守群体也壮大到今日的8700万。这确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农村的历史就是贫穷的历史。城乡差异造成了农村人员的外流和留守困局,而差异的成因正是因为多年来的城乡“剪刀差”。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剪刀差”,主要通过压低农村的产品价格来剥夺农民的剩余,促进了城市逐渐繁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剪刀差”则转为压低农村生产资料的价格(主要是土地)和农民工劳动力的价格(即农民工工资)来获取城市发展的资本。在“剪刀差”的作用下,城乡差别在这些年来并没有缩小,而是在继续扩大。我们看着城市的日益“繁华”,听着“城市(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呱噪,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农村发展并未如传说般日新月异。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敛财”景点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10-22 09:18:45 作者不详
【社会问题的背景】
(1)“十一”长假期间,黑龙江一些山林景区的自然风光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很不协调的是,部分景区为增加收入,搞一些杂牌庙宇吸引人们上香,找一些算命先生来吸引顾客,还有的景区存在门票价格过高、乱收停车费等问题,让游客心里添堵。
一些游客反映,部分山林景区“有山必有庙,有庙必敛财,景区太乱套”。当地宗教人士认为,旅游景区出现这一倾向不利于发展,同时有损于寺庙的形象。
(2)在黑龙江省宾县附近的香炉山风景区外远远望去,五彩的山林景色宛若一幅绝美的油画,而进入景区后的一些场景颇让人心中不快。
景区的山门入口处修建了一段石头路,进入景区后大部分路段是黄土路,缺少路引标志,一些险峻路段连围栏也没有。
路修得不好,但高大气派的“财帛殿”“玄财殿”“福禄殿”却伫立在山门附近的山坡上。游客梁先生曾问景区人员,为何不修路而先修殿?得到的答复是“景区资金不充裕,先修庙宇赚点钱、再投入”。
一位30多岁的景区女工作人员在“买香处”向记者介绍说:“我们这求财、求平安很灵,好多人是从哈尔滨过来烧香的。”“如果求财,多少钱一炷香?”“从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看你要求多大的财、心诚与否。”记者表示要求“大财”,她立即推荐了一柱一米多高的香,“这个1280元一柱,给你打折,收880元,如果需要发票,我帮你联系。”随后给记者留下了手机号码。一位游客说,这里卖十元钱的香在哈尔滨市正规寺庙只有几元钱,而高香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3)在“玄财殿”门前看到,硕大的香炉已被熊熊燃烧的香烛塞满,一名工作人员和一名道士模样的人接过游客拜过的香随手扔向炉火。
在“玄财殿”内,两名女游客手捧着画符的纸塔跪地祈求,一名“道士”敲着木鱼、念着手里的经书,另一名“道士”在一旁敲钟。敲木鱼“道士”指着一个方桌对那位女游客说:“这是„吉祥树‟,很灵的,30元一个,在我这儿买,可以帮你念经!”他还表示可以帮助游客求签算卦,价格是每次10元。
这位道士对记者说,每个“吉祥树”只能求一个心愿,想升官、发财、家人平安要买3个,如果加上门外880元的高香效果更好。当记者问这名道士念的什么经,他含糊地说:“名字说了你也不懂,总之是我们道家最高、最灵的经。”
在此景区发现,这里各路“神仙”皆有,从“土地公”到“黄大仙”“胡大仙”等,景区还设有“黄仙洞”“胡仙洞”和“蟒仙洞”等景点,给“黄大仙”烧一次求愿香的价格是60元,而在“蟒仙洞”边上有算命先生,身旁的布幌子写着“神算”二字,在此抽个签10元,批八字要20元。
在二龙山风景区,一座宏伟的寺院拔地而起,虽然偏殿还在修建,但售票亭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售票。“很灵的,你来景区不拜多可惜啊!”记者在景区看到,虽然有“见烟就罚、见火就抓”的宣传标语,但林间小路的香炉和烟火不断。
黑龙江省宗教局工作一处的吴飞说,针对一些景区骗钱敛财的问题,他们曾多次进行治理,香炉山最典型的是假道士,因为山上并没有道观。虽然屡遭查处,这里又死灰复燃。
(4)在香炉山景区,工作人员将记者采访车辆拦在了停车场外,要求缴纳10元停车费,记者要求对方出具了票据。
一位来此爬山的游客说,他也曾索要停车票据,对方给的却是景区价值10元的儿童门票,如今提供的停车发票也是假的,因为正规的发票要求手撕留存根,而对方给的发票是统一切割后的票据。记者查看门票发现,票面上竟然没有黑龙江省地税部门的专用章。在二龙山等景区,工作人员给出的停车票据也是景区的门票。
“香炉山景区不仅停车费乱,门票竟然高达40元。”哈尔滨市游客王刚举例说,黑龙江省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太阳岛市民购票只要30元,北京故宫的门票也只有60元。一路上,许多游客反映,景区的基础设施这么差,不该收取门票。如今,连博物馆等公益场所都免票了。
在一家旅行社工作多年的张女士说,黑龙江省的景区门票偏高。最近,省内一些景点门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浮,低的上浮37.5%,高的上浮66.7%,上浮比例超出国家规定的25%。这一做法引起了人们质疑,景区本属公共资源,人们为何享受不到低价或免费的公益利益?(5)哈尔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宗教处处长刘淑梅认为,一些旅游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后,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通常兴建未经批准的殿堂收取回报,这种方式虽然“来钱快”,但对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段光达分析说,旅游景区需要文化支撑,国内一些名山大川旅游景区内都有国家批准的寺庙、道观等正规宗教活动场所,也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但是,也有部分景区在发展过程中,不是全力搞基础建设和生态维护,而是违法修建一些殿堂建筑进行收费经营活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董鸿扬认为,许多地方政府将旅游产业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但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钻进钱眼”。当前亟待加大政府投入和监管力度,防止短视的投资行为,公共资源必须体现公益性。
段光达分析说,表面上看,景区免费确实会带来门票经济损失。但旅游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景点门票只是旅游经济的一个环节。景区免费将带动周边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多重利好,从促进旅游消费、拉动旅游经济的角度讲,并非亏本生意。
业内人士指出,下调门票价格,让景区回归公益属性,这不仅会激发人们的旅游热情,而且对拉动内需、刺激地方经济增长将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地方政府应有的责任。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城市病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10-22 09:23:05 作者不详
【社会问题的背景】
(1)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生活。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有一个简单的名字:“城市病”,指的是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2)2010年7月,北京市政协经过调查形成了一份《关于促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案》。这份建议案显示,2009年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而“十一五”规划确定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625万人。
这样快速增长的人口给北京市带来了种种压力。北京市政协调研组测算的结果显示,北京市每增加1人,日交通出行量就要增加2.64次,尽管这几年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很快,但新增交通供给能力很快被人口增量所抵消。
公共交通供给能力被抵消的一个后果就是汽车保有量的激增。2003年8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到2007年5月,这个数字改写为300万辆。而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仅用了两年7个月。从400万辆到450万辆,仅用了几个月。已经有预测,2015年时这个数字会达到700万辆。
(3)调研结果显示,教育方面,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6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有些区县教育支出的一半用于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此外,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更加突出。北京市政协调研显示,目前北京市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全市年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26亿立方米,实际年均用水约36亿立方米,超出部分依靠消耗水库库容、超采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常态化维持。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
人口快速膨胀的问题不仅发生在北京,上海市2009年的常住人口为1921.32万人,广州市常住人口也已经超过1400万。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已经在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高峰,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6.6%,这个数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以预想的是,在未来,我国将会有更多的城市步北京、上海、广州的后尘。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拥堵、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按照北京市的资源、环境承受力,能够承担的极限人口是1800万,但现在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900万,瞬间人口已经达到2100万。在这样的人口与环境承受力的扭曲关系下,不出现城市病是不可能的。”中国行政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在他看来,之所以出现大城市经济增长快,但居住舒适度降低的现象,原因很复杂。这其中既有城市发展战略、产业布局的问题,也有基础设施不均衡与过分追求GDP的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明显的大城市化特点,城市发展战略上没有作出结构的调整,总是摊大饼、不断扩张。”汪玉凯说,由于我国的城市化没有能够自然地走向城乡一体化,城乡之间没有能够实现高度的融合,城乡的资源没有实现自由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人们肯定不断涌向大城市。
在汪玉凯看来,中国的基础设施还不均衡,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而中小城市欠账太多,人们不得不涌向大城市。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大城市,城市的原住民生活必然受到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保障没有能够及时跟进,不仅外来人口的生活舒适度不高,大城市原住民的生活舒适度也在降低。
(4)在中国市政公用事业专家、《公权市场》作者徐宗威看来,如今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城市病已经越来越严重,已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的城市究竟是为谁而建,为什么目的而建?”徐宗威说,城市病反映的是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出了偏差。由于不清楚城市为谁而建,城市的管理者在单纯的利益驱动下,较少地关注普通人,于是房子越建越大、自行车道越来越少、各种公用设施越来越贵。
在徐宗威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让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但我们的城市发展是否就是为了经济增长,为了 GDP?“城市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是经济功能,另一个则是生活功能。”徐宗威说,如果过分看重经济功能,那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GDP,怎么赚钱怎么做。在一味单纯追求发展的前提下,城市的生活功能就会被忽视。公共绿地越来越少,房子越建越多。我国有很多城市就是这么做的,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一切代价。
徐宗威曾去西部一个县考察,当地一家企业直接将污水排入河中,当地政府明知这样不对也不管。原因就在于这家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县里的GDP增长就靠这家企业。徐宗威觉得,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改善生活。但如果过分强调经济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样要受到影响。“如今地球每天有10万架飞机起飞,耗费的能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可想而知,10年后这个数字会是多少?对能源的消耗、对大气的影响会是怎样?”
【核心观点】
(1)城市病,看似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症状:当人口和资源集中到一个城市时,各种问题必然因为这种集中而出现。如果我们把城市看成是一个承载能力有限的系统,就必须承认这个系统存在超载的可能。而超载的结果就是,每一个生活于这个系统中的人都有一种被挤压的感觉。因此,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城市病症”出现时需要思考的是,在城市设计与发展时,应该注意到城市的容量与大小,应该注意到城市是一个生活的地方,从宜居的角度去策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城市。
(2)由于资源的集中有利于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出现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所以,在面对城市病时不能因噎废食,把城市化一棒子****,而是应该找到“城市化”与“城市病”的界限,达到既实现城市化,又不致出现城市病的程度。而社会由很多“城市”和“乡村”构成,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城市病的出现既与大环境有关,又与本身的发展有关。戴斌老师认为,这种复杂的原因决定了“城市病”的治愈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且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同时,有一点也是可以确定的,即使治愈“城市病”的过程再复杂,其基本的药方只有一个,就是“以人为本”,从人居的角度去打造城市,而不是其他的标准。
(3)城市化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还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不能仅仅将人口居住在城市称为城市化,还要以这些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来衡量城市化。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内容很多。首先应该是就业,维持一个人在城市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有一定的收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第二是“居者有其屋”,有方便的生活条件,电、水、气、通讯、交通,等等。第三是有安全感,能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如果城市的犯罪率高,而且人情冷漠,这就不符合城市发展的目的。第四是受教育的情况和文化氛围,城市要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文化和体育设施。第五就是要有完备的社会保障和较好的医疗保健条件,为身体健康和养老提供一个好的保障。最后是要有好的生态环境,包括水、空气、声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等等。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农民工“市民化”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10-22 09:24:25 作者不详
【社会问题的背景】(1)2010年10月9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上海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对中国城市化进程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报告主笔之
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杨伟民在发布会上指出,中国城市化带有“半城市化 ”特征,有关统计包括约1亿4500万在城市生活、但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也包括约1亿4000万在镇区生活但从事务农的农业户籍人口。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变身份的城市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
他表示,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中国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不宜采取统一开放所有地区、所有城市户籍的方式,而是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承载能力,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保留户籍、总量控制、放宽条件、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
城市化率2030年达65% 年均2000万人进城落户
(2)这个由十余名中国国内官员和学者历时一年半撰写而成、但不代表官方意见的报告提出,从“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至2015年)开始,用20年时间解决中国的“半城市化”问题,使中国城市化率在2030年达到65%。这意味着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解决4亿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进城和落户问题。
报告估计,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约为每人10万元人民币(约2万新元),以此推算,有关工作每年需2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必须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分担。
官方数据显示,到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已达到6亿2200万人,城镇化率为46.6%。不会大规模创造就业
(3)在城市形态和布局不均衡、资源和环境约束严峻等方面的大背景下,报告也认为,由于发展小城镇的资源成本高、大量发展小城镇的社会成本过高,小城镇不应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化的主体形态。
报告说:“小城镇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大多数小城镇不会持续、大规模地创造就业岗位,因而即使有再多的政策扶持,也难以成长壮大”;“在我国(中国)这种多级行政区划以及各级政府大量介入经济生活的情况下,发展小城镇,就是发展自己的乡镇政府和县政府驻地,发展自己的政治中心。结果是谁都可以壮大规模,谁都难以壮大规模;谁都在完善城镇功能,谁都难以完善城镇功能;谁都可以吸引农民进入,谁都难以吸引农民进入。” 报告主张,优化开发三个特大城市群(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重点发展另外八个大城市群(黑龙江哈大齐与吉林长吉地区、闽东南地区、江淮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关中平原地区、成渝地区、北部湾地区),让中国走上紧凑型、集约化、高密度的城市化道路。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其中一个重点,是要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
(4)《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该报告把“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推进中国城市化的主要任务,指出从2010年到2030年,中国应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基本解决已在城市中的和未来进城的4亿农民工,以及他们愿意留在城市生活的家属的市民化问题。而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应与城市原有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
以个人身份参与报告编撰的中国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表示,中国未来几十年要保持快速发展需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其中扩大内需至关重要,而当前中国最大的内需就是城市化,“如果让4亿农民工及其家庭市民化,那他们将会创造巨大的内需”。
该报告建议,应先让有稳定职业、享有社会保障和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转为市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完全放开户籍限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则根据综合承载能力逐步放宽落户条件。同时,修订土地承包法关于农民举家迁往城市落户就要取消其土地承包权的条款,可以考虑保留一定时期,如3到5年的土地承包权。
不过使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报告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约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未来每年为解决2000万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投入2万亿资金。
第五篇:公务员资料
道德层面(道德缺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风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培育“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个别领导干部出问题:
我们要学习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再教育,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工作。以八荣八耻的要求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切实克服工作中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等突出问题。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谁谋政绩,依靠谁谋求政绩,由谁评价政绩是政绩观的基本问题,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为人民群众谋求政绩,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政绩,由人民群众评价政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建立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要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建立完善监督机制,要加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
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心关心群众疾苦。
教育:
教育是民族的基石,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保障。教育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后代与社会治安。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以人为本、透明、法制、责任的政府。
民生问题(教育、医疗、住房)的对策:
1.政府的三驾马车:资金、政策、人才。
2.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医疗:新农村合作医疗)。
3.提高社会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点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努力形成乡风文明。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环境问题:
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把思想落实到实处,把实处落实到行动,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我们要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