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法院辛店法庭2009年调解撤诉案件的统计分析

时间:2019-05-13 03:4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绥德法院辛店法庭2009年调解撤诉案件的统计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绥德法院辛店法庭2009年调解撤诉案件的统计分析》。

第一篇:绥德法院辛店法庭2009年调解撤诉案件的统计分析

绥德法院辛店法庭2009年调解撤诉案件的统计分析

作者:张国禄 发布时间:2010-03-30 15:51:04

2007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司法审判工作的指导思想,承担起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不懈努力。“三个至上”的提出,是党在新时期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有效避免当事人在法律途径穷尽的情况下继续越级上访、无理缠诉、甚至闹事等非理性的现象发生,在民事诉讼案件中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及时的化解社会矛盾,并高效率的审结案件,调解撤诉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辛店法庭切实贯彻“三个至上”重要思想,重视调解在提高审判效率、有效化解矛盾和及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司法统计分析服务审判工作的重要作用,特对民事调解撤诉的案件进行分析。2009年该庭共受理各类民商事诉讼案件138件,结案134件,结案率97%。其中:调解、撤诉结案113件,占结案总数的84.3%。

一、诉讼调解存在的问题

(一)灵活掌握关于调解必须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的规定,《民诉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该规定要求诉讼调解其中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在事实清楚的前提下,分清是非。调解的精髓亦即与判决的差别就在于当事人自愿即当事人自由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只要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侵犯第三人的合法权利,法院可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一味要求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未能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处分权,耗时、费力,又一定程度上浪费法院的审判资源,鉴于此,应对该条文灵活把握,提高审判

效率。

(二)庭前调解机制需加强

大部分的案件庭前调解依旧放在承办案件的业务庭,而笔者认为审判庭承办法官搞庭前调解就失去设置庭前调解的意义,因为庭前调解的存在根基在于调解法官与审判法官相分离。同时,在现阶段,庭前调解制度的设置也缺乏充足法理支撑。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调解的前提是事实清楚、是非分明。未经法庭审理,当事人也未完全行使其诉权,法院即在庭

前进行调解,当事人可能连调解所依据的事实、证据都不清楚,法院自审自查认为“法律

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即进行调解。

(三)防止单纯强调调解撤诉结案率的做法

调解能否适用与案件类型有关,调解能否成功则与案件难度、法官综合素质、当事人的配合程度等因素相关。调解因属当事人自由行使处分权而一般与司法公正性关系不大,但与审判效率的关系则是因案而异,绝大多数调解案件的办案效率明显高于判决案件,但小部分案件的调解效率则明显低于判决,但就效率与效果相比而言,也许该小部分案件的调解效果又明显好于判决。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调解与效率、效果的关系,只能因案而宜,一个案件是否适用调解应综合考量办案的效率与效果而定,必要时应予延长审限(现行法律规定简易程序的审限不得延长应除外,如不能以简易程序结案而有必要延长审限时应转为普通程序审理)。另外,不能因片面强调调解结案率而久调不决,也不能搞强迫或变相强迫调解。

(四)依法适当简化调解书的制作

最高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对几类案件规定在制作裁判文书时可对认定事实或者判决理由部分适当简化。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扩大于其他程序及类型的案件,除非当事人另有要求。简化制作调解书时,必须注意避免日后争议的再次发生,应明确本案所解决的争议标的范围或既判力范围。其次,在法律文书的制作上,也要求法官既写明当事人的诉辨称,又写明法院查明的事实,这样的做法未能充分体现出调解简便、快速的审判效率。

(五)真正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诉讼程序启动后,是选择判决结案还是要求调解,何时要求法院调解,应当完全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以此改变法官随意启动调解程序的现状。因为对于民事诉讼而言,法官毕竟是局外人,选择何种方式更有利于自身利益只有当事人最为关注。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所耗费的成本、达到的效果以及付出的时间、精力都是不同的。当事人一般会仔细考虑这些问题,作出是否调解的慎重选择。而法官此时必须保持客观与中立,只能为双方的协商、对话创造条件,实施协商、对话乃至达成合意,应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当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愿意调解解决纠纷或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应立即转入审判。

(六)改变法院的收费制度

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的昂贵是一些小额案件调解余地小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改变法院的收费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对调解结案的诉讼可考虑分两种情形收取案件受理费;庭审前调解结案的收取三分之一的受理费,开庭后调解结案的则减半收取受理费。分段收费的办法体现了鼓励尽早调解解决的政策,显现了调解的低成本优势,基于诉讼成本的考

虑使调解对当事人更具有吸引力。

二、增强调解意识,灵活调节方法,提高调解技巧

(一)、树立大局意识,牢记服务宗旨诉讼调解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群众思想工作,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非常契合,要求办案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公正与效率”法律工作主题,认真对待我们所从事的每一次司法活动。把握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深入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把公正司法和司法为民落到实处,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树立先进的司法理念,追求“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社会效果,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努力

实现审判的最佳效果,为稳定和谐出力。

(二)、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应对调解诉讼调解是解决矛盾和纠纷,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最佳途径,是民事诉讼方式的最高境界。要达到此目标,法官须更新司法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探索调解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不失时机地于“庭前”、“庭中”、“庭后”三个阶段做好案件调解工作,把调解工作贯穿到民商事审判工作的全过程,确保当事人在各个诉讼阶段都有获得调解的机会,防止矛盾的激化,以最少的审判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争取双赢的局面。

(三)、掌握“倾听”方法,运用“劝说”技巧做好调解工作要求法官具备广博的知识,精深的素养,缜密的思维,机敏的体察,并注意掌握和运用方法与技巧。方法掌握得当,技巧运用娴熟,则易被当事人接受,从而冰释当事人感情上积郁的怨气,解开当事人心间的死结,变冤家为朋友。迅速结案,彻底解决纠纷,运用“倾听”与“劝说”于调解工作中,会

取得良好的调解效果。

调解适用于诉讼的各个阶段,“倾听”与“劝说”运用于调解的全过程,调解工作中掌握这两种方法的运用技巧,把握住稍纵即逝的调解良机,持之以恒,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倾听、劝说中把握三个“切入点”,即找准案件争议焦点,有针对性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找准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点,适时地引导当事人达成共识,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供双方当事人在协商中参考;找准情理与法理融合点,发挥法律与道德的双重作用,以利纠纷解决。在倾听、劝说中将法官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传递给当事人,通过自身形象、人格魅力及工作态度取信于当事人,产生亲和力,消除当事人对法院的对抗性和不正确认识,钝化矛盾,促成调解。在倾听、劝说中,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一声问候,一杯清茶,会使走进法院的当事人如沐春风。耐心地为诉讼当事人答疑解惑,对当事人不明白的法律条文和诉讼事项做出解释和说明,并告知诉讼风险,保证有文化、没文化的当事人都能明白诉讼程序,对诉讼的胜负做出判断,使主张权利一方和履行义务一方都能服气顺畅,从而自觉自愿

化解矛盾,解决纠纷。

第二篇:岩峰法庭离婚案件统计分析

岩峰法庭2012年上半年离婚案件统计分析

岩峰人民法庭

李海涛

以自然的血缘和后天的婚姻关系建立起来的家庭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血缘关系是自然形成的,并在社会道德和个人修养的约束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婚姻关系是民事主体通过结婚的法律行为建立起来的家庭关系。随着社会发展,民主法治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保障自身的婚姻自由,本文通过分析岩峰法庭2012年上半年年离婚案件情况,提出较为合理的对策帮助化解该辖区的婚姻家庭纠纷。

一、岩峰法庭受理民事案件基本情况

岩峰法庭是四川省渠县人民法院的一个基层法庭,所辖的四乡一镇均处于渠县经济较落后的北边地区。人口众多,除了位于场镇居住的居民以外,其余大部分都为农村居民。上半年法庭共受理民事案件和执行案件97件,其中离婚案件77件,继承纠纷8件,其他民事纠纷11件。离婚案件所占比例为79.38%,由此可见,离婚案件占民事案件的绝大部分,正确处理好每一个离婚案件关系到辖区婚姻家庭的稳定大局。

二、离婚案件在审理中凸显的问题

1、女性作为原告的数量较多。首先,六七十年代结婚的夫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基础较差。婚前缺乏充分的了解导致婚后感情一般,容易因性格脾气不合导致离婚。其次,农村地区大多夫妻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大男子主义还根深蒂固。所以女性多为家庭暴力的对象,在无法仍受家庭生活的情况下,顺其自然的跨出离婚这一步。再次,农村经济落后,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和父母挤在同一个屋檐下。婆婆和媳妇这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千差万别,于是造就一个个整日郁郁寡欢的“夹心男”。女性甚至因为配偶太孝顺而提出离婚。最后,因为个别男性游手好闲,不尽家庭义务和子女抚养义务也是婚姻破裂的重要因素。

2、缺席审理离婚案件较为常见。实践中,缺席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一方长期在外打工,不与家人联系或者是当事人一方因为吵架而离家出走长期未归,处于下落不明状态,采取公告送达仍然没有及时参加诉讼而缺席开庭;二是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缺席开庭。这种情况在岩峰法庭辖区内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普遍存在拒诉心理,害怕被追求其他责任而不愿轻易到庭应诉;三是有的当事人为达到离婚目的,隐瞒在外务工当事人的真实信息,致使对方无法到庭。缺席审理,法庭往往无法调查核实双方的真实意思,若仅凭原告提供的证据和陈述审理,难以认定夫妻感情是否确以破裂,财产状况难以查明,可能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并引发相关诉讼案件的发生。

3、当事人向法庭提供的证据比较少。离婚案件本身系人人关系和家庭生活相关的民事案件,个别性和隐私性比较大,对于感情是否破裂相关的事实情况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这使得很多感情破裂的证据仅限于当事人自己的陈述,没有其他可供把握的证据。加之法律上对于夫妻之间感情破裂的标准又比较含糊,这使得离婚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很难认定感情是否破裂;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因为大多发生在亲属之间,没有订立正规的借款合同甚至借条、收条都没有,很难认定是否存在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在重婚和感情第三者介入的情况下大多是胡乱猜测,很难取得真是的证据材料。综上因素导致当事人在婚姻案件取证方面较困难。

4、子女抚养以及抚养费争议较大。首先,农村地区较为落后,很多夫妻都生育两个以上的孩子。其次,很多小孩一出生就由婆婆、爷爷直接抚养,并与老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离婚案件受理过程中,偶尔会有老年人提出要抚养孙子的情况,并且容易引发案外人纠缠办案法官。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很多一方当事人在外务工没有直接抚养小孩或者离家出走没有尽小孩的抚养义务,在离婚的时候提出对方未尽抚养小孩的义务,并要求抚养孩子或者是要求对方赔偿以前的孩子抚育费用。这就增加了子女抚养和抚养费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在婚姻案件中,子女抚养和抚养费标准是法庭所受理的婚姻案件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5、委托代理人多为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制意识不强,缺乏对当事人的正确引导。法律工作者大多年龄偏大,有较丰富的业务经验,但不足之

处在于专业知识不很扎实,收费标准不统一。个别法律工作者不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容易在法律上误导当事人,还有个别的为了收取更多的代理费积极鼓动当事人上诉。切基层法庭案件多来至农村地区,当事人往往委托基层法律工作者代理案件。代理人对当事人的误导是影响案件顺利审结的一个因素

6、离异家庭培养出更多的“问题孩子”。离婚后,有些家长忙于组建新的家庭,对前一次婚姻所生子女不尽抚养义务或怠于抚养,更有双方均不尽义务者,一定程度上造成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思想、家庭教育及保护等方面出现断层和缺位,容易引发犯罪及受到不法侵害。

三、离婚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1、注重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相对处于弱势。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妇女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对象,或者是为抚养子女照顾家庭较多的一方。在离婚后受到的伤害也较深,在合法的基础上适当照顾女方,是司法关怀的一种体现。因此,基层法庭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在财产处理方面,原则上均等分割,但针对具体情况,要避免妇女因婚姻家庭的破裂而造成生活水平下降甚至生活陷入绝境。同时要充分考虑妇女对家庭的隐形贡献,给予妇女适当补偿。这既符合当前辖区内婚姻案件基本情况也符合法律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立法精神。

2、充分发挥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等功能,同时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在送达方面客服单一呆板的送达方式,充分利用法律规定的

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对于在外地务工的当事人可以充分发挥邮寄送达的能力,既减少当事人的司法成本,又方便当事人积极参加诉讼;对于存在拒诉心理或者其他想法的当事人,一方面做好留置送达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当事人的息诉息访工作;对于当事人却因下落不明,无法到庭参加诉讼的,适当扩大公告送达范围,以便当事人及时知晓。送达的同时,针对当事人不懂法律规定,不熟悉审理流程的实际情况,多做解释工作,沟通民意,为调解工作打基础。

3、加强对离婚当事人证据指导,必要时针对事实深入村社了解情况。针对离婚案件当事人诉讼能力较低,个体意识形态差异大,收集证据难,社会影响大的特殊性,加强对当事人的诉讼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法庭要强化庭前指导,做好释明工作,提高当事人举证能力,了解举证责任分配,知晓举证不利的后果,并在庭审中适当指导当事人围绕焦点举证、质证、辩论。

4、注重对当事人的理性道德劝导。充分发挥基层审判组织的审判职能作用,通过庭审讲法、法制进校园、进社区、进工矿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婚姻法的宣传,提倡一夫一妻制社会进步性和积极履行夫妻之间忠实义务对家庭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大对家庭暴力以及其他违反婚姻法规定行为的制裁和惩处。引导当事人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

5、综合平衡多种因素,在子女抚养问题上考究当事人离异后的生活环境是否更有利子女成长。同时综合双方当事人的性格特征、工作情况、5

教育方式等因素,为子女尽可能创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促使非抚养方及时支付抚养费,抚养方尊重另一方的探视权,将离婚对子女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条件的法院可以与离异家庭子女就读的学校建立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生活学习情况,防止对子女利益损害事情的发生。

6、建立多元调解机制,强化离婚案件的调解工作。在审理过程中,认真分析双方当事人心理特征和案件争议焦点,选择恰当的调解时机进行诉讼调解;认真分析当事人婚姻家庭状况,广泛邀请家庭成员中资历较深、威信较高的近亲属参与调解工作。就案件争议较大的,主动邀请当事人所在村组织干部或者邻居协助调解,邀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基层组织、乡镇司法所积极参与分析产生纠纷的原因,耐心做夫妻双方的思想工作,帮助双方明白彼此间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沟通的方式,鼓励夫妇双方努力维系婚姻,尽力将离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尤其是对于那些因为一时吵架而草率起诉离婚的当事人,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耐心劝导,细心解释离婚的不利影响,帮助对方消除误会,疏通心病,和好如初。

通过对岩峰法庭上半年的离婚案件进行统计分析,不难发现该辖区许多家庭矛盾较为突出,离婚率较高。如果不正确处理好离婚案件可能产生因家庭不和睦而滋生的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更不利于打造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加大协调化解离婚纠纷的力度,确保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法院法庭以调解促稳定

法院法庭以调解促稳定

xx县人民法院xx法庭在民事审判工作中,积极倡导调解结案,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在自愿、合法和快捷的前提下,突出诉前、庭前、判前的调解作用,成效显著。上半年该庭审结民事案件107起,调解案件75起,调节率为70。

该庭针对诉讼双方当事人一般矛盾教深,不熟悉

法律知识或听信别人的误导等情况,在庭审中及时、适当全面的诠释法律,查明案件事实后,在合法、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判前调解。做到审判员调解与人民陪审员调解相结合、说理与讲法相结合、依法维护和合理让步相结合、庭前调解与庭下调解相结合、法律规定与道德标准相结合,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做到案结事了。同时,对一些争议标的较小、事实清楚、当事人又自愿庭前调解的案件,(请登陆政法秘书网)采用简易程序做庭前调解工作,大大提高了法庭的工作效率。今年上半年,该庭庭前调解结案30余件,平均审限在7日以内。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此外,该庭还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开通了法律咨询热线,积极参与当地镇政府开设的“信访超市”,及时掌握本辖区内纠纷动态,协助当地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激化,收到良好效果。上半年,该庭帮助化解诉讼外纠纷达60余件。

第四篇:对当前法院信访案件形势的统计分析

对当前法院信访案件形势的统计分析

近年来,涉诉信访案件异军突起,占据了信访案件的主要部分,成了社会的焦点和困绕法院的一个难题,以**法院为例,2010年涉诉上访案件中移交至地方政府稳控的即有10件之多。如何正确处理涉诉信访问题,防止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等问题的出现,是当前人民法院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点。本文对影响涉诉信访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力求对涉诉信访进行正确的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涉诉信访难题的两种模式。

一、影响涉诉信访的因素分析

1、程序提起的随意性。

没有比涉诉信访案件更容易进入程序的了。复查多次的案件,仍然能轻易地通过各种途径再次进入复查程序。一般的诉讼案件要进入程序,法律都规定了严格的起诉条件和审查程序,以及相应的监督程序。而涉诉信访则不然。以申诉再审为例,新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较为明确的提起申诉的条件和审查期限,人民法院也为了增强公开性而创新了申诉听证等审查形式,使其渐趋严格和规范。但在上访人转而向领导机关上访,甚至缠访、闹访,越级上访,亦或扬言进京上访时,各级领导机关随手的签批、转办,即可轻易使案件进入再审程序。由此导致了个别诉讼案件当事人对于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法院裁判仍然申诉不止,企图通过这种渠道引发再审。还有的案件则更是反复再审仍不能息诉。

2、处理结果的非正当性。

由于信访案件的处理没有可以遵守的规范,具体的处理结果取决于上访人与处理单位的协商和讨价还价,因而决定了信访案件从受理到解决的整个过程的极大任意性。涉诉信访的这种非规范性,使得此类案件的处理结果失去了应有的正当性。一件正规的诉讼案件,无论是一审、二审,都是经过严格的诉讼程序,依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去审理的。而当案件经过申诉上访,特别是越级上访或进京上访之后,则往往不强调程序,只强调使当事人满意,不再越级访、进京访就行,必然地导致了上访人在诉讼阶段可能依法不能获得利益,通过上访而获得了。甚至在工作无效的情况下,法院或政府自己拿钱支付给上访人,满足上访人的额外要求,谋求上访人的服判息诉。其示范效应不仅导致了更多的当事人效仿,引发更多的信访案件的产生,而且也损害了法律原有的既判力。

3、案件处理的反复性

在当前这种信访案件的处理模式下,涉诉信访案件的最大的弊端在于其处理的反复性,多头审查,反复审查,难以终结。程序启动的随意性决定了案件处理的反复性。实践当中对于十几年、几十年的案件,经过几次、几十次的复查处理,还批转由法院复查、再审的事例,可以说不胜枚举。因此,“信访难”,难就难在难以终结。只要当事人愿意,他随时会再次缠访、闹访、越级上访,而使得已处理的结果被反复地推翻。“重复复查,多头复查,没有终结和终局性,没有级别规定,只要就个案判决不服上访,不论一审生效的,还是二审终审了的,还是再审甚至再次审又进行了上诉审的,法律设置的救济渠道都走到了,上访县级、市里、省级、中央级等领导机关都可以批示复查,进入再审,浪费审判资源不说,法律裁判的终极性严重破坏,法律权威严重受损,社会纠纷的解决,法律都不能做出了结,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平息纠纷。这是现行信访解决机制设置上最大的隐患,法制环境的破坏,意味着国家管理会走向无规范状态。”

4、信访责任的行政性

如今各地都将信访案件的数量,及是否出现上访,做为一项硬性的考核指标进行规定。如出现上访案件,特别是敏感时期出现上访、进京访,则实行“人要回去,事要解决”,否则要进行责任追究,或“一票否决”等。这种严厉而苛刻的责任和压力,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法院的工作主题成了“息讼”,而不再是“公正与效率”。在案件审理更多的考虑是“案结事了”,而不是“公平与正义”。

二、对涉诉信访的定位分析

涉诉信访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是2004年4月26日最高法院召开的全国法院涉诉信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这次会议将“涉诉信访”定义为:与某一具体诉讼案件相联系,要求人民法院完成某种诉讼行为的来信来访,主要包括告诉、申诉、申请再审。当事人对法院判决、裁定执行案件的上访、缠访、闹访、聚众访等都包括在这一概念之下,应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涉诉信访,必须是与某一具体诉讼案件相联系的来信来访。既然是涉诉信访,就必须与某一具体诉讼案件相联系。或者是认为法院判决不公,或者是有枉法裁判的问题等,要求法院解决。

2、涉诉信访,必须是要求法院完成某种诉讼行为的来信来访。即涉诉信访案件能够被纳入到诉讼程序之中,法院可以按照诉讼程序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而不是要求法院完成某种非诉讼行为,也不是要求法院离开诉讼程序,随意地去处理。而且,涉诉信访案件本身也应当具有程序性要求,其提起、审理、终结都应具有诉讼程序的特点。在司法程序终结之后,再就案件进行的信访,要求解决实际困难,或者给予经济上的救济等等需要行政解决的事宜,就不应当再纳入到涉诉信访的范围之内。

3、涉诉信访的主要类型应当是告诉、申诉和申请再审。从大的方面看,主要包括申诉类信访、催促类信访和咨询类信访。其中,申诉类信访是涉诉信访案件的重要内容,即申诉人以原生效判决、裁定错误、程序违法、审判作风等为由,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的规定,向法院申诉,申请再审的案件。这类信访案件是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的核心内容。而且新的“民事诉讼法”也主要是解决了申诉条件、期限等问题,为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明确的程序依据。

在诉讼及案件执行过程中,当事人为催促审理、催促执行的,以及反映法院干警违法行为的,也是涉诉信访的一项内容。至于到法院咨询法律问题的,严格来说不能当做涉诉信访案件来对待。除此之外的其他问题,都不应当纳入到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的范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法院的涉诉信访的内容主要是处理申诉类的信访。即审查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再审条件。符合的进入再审程序审理,不符合的予以驳回。

4、涉诉信访做为法院审判工作的一部分,仍然要坚持“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以牺牲“公正”来追求“息讼”,不是涉诉信访的审理方式和价值追求。

三、解决涉诉信访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涉诉信访审理机制 做为一种过渡性的处理方式,就是坚持以“程序化”为原则,以彻底解决纠纷为目的,建立与信访相适应的涉诉信访案件审理机制,以设定法定的涉诉信访审理程序来规范申诉信访案件的“无序化”状态。

1、严格涉诉信访案件的范围,克服涉诉信访的随意性。涉诉信访案件是在司法程序中或司法程序终结后的一种救济手段,但不是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决定性手段。一般而言,通过严格而公开的两审诉讼程序,已足以公正地审理案件,申诉信访和再审程序只是一种补救手段。因此法院审判工作的重点在于正常的一、二审程序,并不在于处理信访的这种补救手段上。但实践中,却相反的基于对原一、二审的完全不信任而高度重视了申诉和再审。这种高度的重视背后,却不是严谨而规范的程序和严格的执行法律,而是以“息事宁人”、“花钱买平安”或“跟踪堵截”等方式为主的“无序化”状态。因此,要重视信访案件的处理,必须遵循严格的审查程序,不能硬性要求法院必须进入再审程序,也不能硬性要求对不属于法院审理的案件也由法院审查。

2、建立涉诉信访案件审理机制,必须坚持程序性原则,克服涉诉信访的不规范性。

涉诉信访案件的不规范,体现在审理无程序,处理不正当。建立涉诉信访案件审理机制,主要内容也在于要使涉诉信访案件的审理要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处理结果亦应当公正。申诉复查程序的不规范,特别是在申诉听证的范围、程序等方面的不规范,造成各地、各级法院在处理申诉问题上的不统一,也是申诉人不服驳回申诉的一个主要原因。建议最高法院能够规定一个明确的“关于申诉复查程序”的统一规定。对进入再审程序的,在审理中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审理程序,坚持公开审理,以防止处理结果上的随意性。对于在信访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非程序性的制度和措施,如全员信访、院长接待、联席会议等,在实际操作中也应力争使之程序化。

3、严格执行诉讼法关于申诉再审的规定,克服涉诉信访的行政性。特别是当前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将上访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进行规定并考核的做法,是与涉诉信访案件的涉法性不相符合的,也与法律的规定不相符合的。涉诉信访,其基本的体现就是与法院审理的案件相关联,就应该遵循审理案件的要求和程序,以应有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实现来化解信访问题。而且,上访又是当事人的权利,无正当理由不能剥夺。法院审理案件,又很难做到使各方都满意。上访应当是审理案件的一种正常现象。只要法院还审理案件,无论怎样去做,都不能避免当事人的上访。

4、建立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制度,克服涉诉信访案件的反复性。涉诉信访案件在程序上能够被终结,是建立涉诉信访案件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能够被终结,才不会就一件案件反复审查;能够被终结,其处理结果才会有权威;能够被终结,其所争议的标的才能维持稳定状态,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无休止的申诉引发无休止的复查,无休止的复查又引发无休止的申诉,直至闹访、越级上访、进京上访。这个恶性循环只有在确立信访程序终结制度后,才能得到有效的扼制。同时,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制度也能够有效地扼制重信重访和无理上访。

第五篇:关于重庆市法院审理刑事自诉案件调解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重庆市法院审理刑事自诉案件调解情况的调查报告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刑事自诉案件的调解是指人民法院在自诉案件审理中,组织双方当事人就自诉人提起的刑事诉讼及附带民事诉讼进行协商,最终达到促使双方就经济赔偿问题达成一致,被告人得到了自诉人的谅解,自诉人放弃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结案方式。是中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在刑事自诉案件审理中,它为人民法院正确处理轻微刑事案件,协调各方利益主体的矛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在审判实践中,因调解权被滥用而出现“随意调解”、“重调轻判”和“调解程序混乱”等情况,从而导致“调解功能的扩张和判决功能的萎缩”的不正常现象,其负面效应日渐突显。为此,今年初,我院将《刑事自诉案件的调解制度研究》作为2005年全市法院重点课题上报给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市高院批准并将该课题指令我院完成。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庚即成立课题组,制订了周密的调研方案,对重庆市第一、二、三、四中级法院和四川省成都市中级法院,以及本市和外地21个基层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情况,以实地座谈、信函访问等方式进行了历时3个多月的调查。调查中发放情况调查表和调研提纲50份,召开专题座谈会10次,较好的掌握了重庆法院及部分外省中、基层法院审理刑事自诉案件的调解情况、基本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该课题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刑事自诉案件调解制度运行的现状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因此,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的调解表现为公权力和私权力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法官作为中立的第三人介入调解过程,主导调解,并确保调解书的法律强制力;另一方面,调解协议的产生又是基于双方当事人共同协商的结果, 使的调解协议为双方当事人所接受。为此,同人民法院判决相比,调解具有其独特的司法救济价值,是人民法院“定纷止争”的重要手段。从此次调研的情况看,重庆法院在审理刑事自诉案件时**部分都能把调解原则贯穿于自诉案件审理的始终,并不断探索新的调解方法,调解已成为审理这类案件的必经程序,不仅在庭审前进行调解,在庭审中和裁判前也进行调解。有许多案件还进行了反复多次的调解工作。能调解结案的尽量调解结案,已成为审判人员审理这类案件的指导思想,并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2002年—2004年重庆法院刑事自诉案件调解制度运行的总体情况

表一 2002年—2004年重庆法院刑事自诉案件调解制度运行的总体情况

年 度数量 受理案件数 调解案件数量 调解率(%)

2002年 1105 658 59.54%

2003年 1078 628 58.25%

2004年 875 434 49.60%

下载绥德法院辛店法庭2009年调解撤诉案件的统计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绥德法院辛店法庭2009年调解撤诉案件的统计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