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煤矿产资源税计量服务站管理制度
非煤矿产资源税计量服务站管理制度
一、岗位职责类
1、计量服务站工作职责„„„„„„„„„„„„„„„„„„ 3
2、站长岗位职责„„„„„„„„„„„„„„„„„„„„„ 4
3、班长岗位职责„„„„„„„„„„„„„„„„„„„„„ 5
4、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 6
5、票管员岗位职责„„„„„„„„„„„„„„„„„„„„ 7
二、工作制度类
1、考勤制度„„„„„„„„„„„„„„„„„„„„„„„„9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0
3、餐厅制度„„„„„„„„„„„„„„„„„„„„„„„11
4、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制度„„„„„„„„„„„„„„„„„12
5、会议制度
„„„„„„„„„„„„„„„„„„„„„„13
6、交接班制度
„„„„„„„„„„„„„„„„„„„„„14
7、廉政建设制度
„„„„„„„„„„„„„„„„„„„„15
9、卫生管理制度
„„„„„„„„„„„„„„„„„„„„17
10、学习制度 „„„„„„„„„„„„„„„„„„„„„„18
第一类
岗 位 职 责 类 计量服务站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非煤矿产资源税征收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二、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非煤矿产品运输车辆加强调运单查验力度,确保非煤矿产品运输车辆一车一单,防止税费流失。
三、负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和责任追究等制度。
四、负责征管人员学习非煤矿产资源税征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一线征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负责公示非煤矿产资源税征收依据、标准、举报投诉电话等。
六、收集、整理、上报有关非煤矿产资源税征管方面的数据和动态信息。
七、管理、维护好服务站的各类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
八、全面完成非煤矿产资源税征收任务。
九、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站长职责
一、全面负责计量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贯彻执行非煤矿产资源税征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业务,廉洁自律,依法行政。
三、在县非煤办领导下,负责制定服务站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
四、检查督促服务站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负责工作人员的日常考评工作,做好考勤和工作情况记录,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五、加强对征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检查督促本站各项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
六、自觉保持民主作风,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虚心接受群众监督。
七、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协调和处理好内、外各种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
八、严格财务管理,自觉遵守财经纪律。
九、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班长职责
一、在站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班当班期间的非煤矿产资源税征管及站务工作。
二、带领本班人员按时上岗、按时交接班,负责检查本班的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服务站安全管理制度,熟悉非煤矿产资源税征收工作中的各项业务,坚持跟班作业。
三、负责对本班工作区及内务卫生的达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本班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负责调配本班值班期间人员的工作安排,处理当班发生的各种问题和特殊情况,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和工作日志。
五、负责做好本班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努力工作,敢于担当。
六、做好本班考勤工作,带领班组职工积极参加服务站及县非煤办组织的各项活动。
七、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
一、宣传贯彻非煤矿产资源税征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咨询和办税辅导;督促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纳税、加强帐簿凭证管理。
二、调查核实非煤矿产品运输车辆调运单据、完税凭证的真实性,掌握纳税人相关纳税信息。
三、掌握纳税人欠税情况,对纳税人出示的各类异常发票进行登记核实,做到应征不漏。
四、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运用报税、申报等信息资料和各评估指标及预警值查找异常,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的问题,约谈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对纳税人违反税收管理规定行为提出处理建议;
五、建立纳税人档案,对纳税人信息资料及时进行整理、更新和存储,以备查验。
六、完成站长、班长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票管员工作职责
一、票据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发、逐级领取制度,票管人员在领用票据时,应携带使用完毕的票据存根,填写“票据使用情况表”,经审核合格后再领用新票据;
二、票据实行计划控制、分批限量领用制度,经站长同意后向县非煤办报送领用计划,其备用量严格控制在10天的预用量以内。
三、严格履行票证领用手续,监督票证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汇报。
四、按时回笼各班票证存根,定期对票款进行清点盘存,并做好记录。
五、认真登记各类台账,核实票据起止号码,做好有关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和存档工作。
六、准确填写各种报表,做到账、票、表、款相符。
七、及时办理票款交存手续,确保票款安全。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类
工 作 制 度 类
考勤制度
一、计量服务站实施24小时值班,每班12小时工作换班制,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矿工。
二、工作期间原则上不准请假,如有特殊情况自行调班替岗;
三、产假、婚丧嫁等法定事假视为出勤,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事假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河南省人事厅关于河南省机关工作人员事假期间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的通知》规定执行。全年事假累计超过20天的,从第21天事假起,请假一天扣一天工资,所扣工资款在年终一次性结算。全年事假累计超过30天的,停发本人当年的各项奖金。病假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河南省人事厅关于河南省机关工作人员事假期间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的通知》规定执行。因病假需扣除的工资视情况予以及时扣除。连续病假和全年累计病假达到3个月的,停发本人当年的各种奖金。请病假5天以上的需提供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
四、凡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天的,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辞退、除名。
五、县非煤办不定时抽查各服务站人员到岗位情况,对违犯上述有关规定的,按规定予以处罚,并通报批评。
六、每月考勤情况由非煤办办公室汇总,并在下月初对上月考勤情况进行汇总通报。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计量服务站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二、站长与所属各班组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安全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三、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各班组设立安全员。严防不法人员寻衅滋事。站区内灭火器材齐备,用电设施符合规定。
四、加强内部车辆管理,驾驶员必须遵守车辆管理制度和交通法规,并做好车辆、监控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五、加强职工劳动卫生保护。劳保用品发放足额及时,注意高温高寒对职工的伤害,切实抓好防火、防盗、放电“三防”工作。职工食堂要保持清洁卫生,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厨房餐具定期消毒。
六、加强安全例会和安全例检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排查,查出问题认真登记,并限期责任整改。
七、各班组上岗执勤和交接班时,要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出入工作区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严禁社会闲散人员进入工作区域。
八、不准用身体强行拦车。
九、严禁酒后上岗。
十、做好服务站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餐厅制度
一、用餐前先洗手,整理衣装,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二、就餐时,就餐人员必须在餐厅内就餐,遵守就餐秩序。
三、开饭前不准随意进出厨房,保障炊事员正常工作。
四、餐厅内不准大声喧哗,不准说脏话,不准嬉戏打闹。
五、加强集体主义观念,礼让三先,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
六、珍惜食物,反对浪费。用餐时,不准随地扔饭粒、纸屑等,用餐后应及时清理桌面,保持餐厅干净卫生。
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制度
一、服务站工作用车一律站长统一调度。严禁公车私用,严禁使用公车参与婚丧嫁娶和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一经发现,给予驾驶员每次100元的罚款。
二、站长按轻重缓急统一安排用车。驾驶员要按照事先指定的路线行驶,不得随意改变用途。
三、各班组要指定专人驾驶车辆;不经批准,驾驶员不许私自动用车辆,如发现擅自将工作用车停放餐饮、公共娱乐场所、学校、旅游景点附近或者私自将车辆借于他人驾驶,对该班组驾驶员罚款100元,取消其专职驾驶员资格,停岗3个月,停岗期间工资福利停发,费用自理。确因特殊情况需动用车辆的,必须报请站长批准。凡因私自动用车辆,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该班组驾驶员自负。
四、各班组工作用车因违章驾驶造成经济处罚及其它后果由该班组驾驶员全部承担。
五、节假日工作用车,需报请站长同意,并在县非煤办办理备案、用车手续后使用,否则班组驾驶员承担一切责任。
六、各班组驾驶员要确保车辆的正常使用和车辆技术状况的良好状态,做到安全行驶,文明行车。
七、各班组驾驶员要保持联络畅通,确保24小时随叫随到。
会议制度
一、计量服务站实行周站务例会制度。
二、站务例会每周二上午九点召开,由站长组织实施。
三、站务例会主要由各班组班长汇报上周工作,讨论安排当前及下周工作,站长讲评上周本站工作中干部职工履职情况、税收情况、廉政建设及安全工作情况,表扬先进,通报批评违规违纪人员,部署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等。
四、严格会议纪律,做好会议记录。
五、将有关会议情况汇总整理后报县非煤办。
交接班制度
一、交接班时,交接班人员应交清一切手续和执勤工具、办公用品等,并做好交接班登记。
二、因交接班不清造成工作失误或物品丢失、损坏的,应由接班人员负责。
三、交班人员在没有履行完毕交接班手续前不得离岗下班。
四、交接班组必须仔细核算当班收缴的税款,做到款、卡相符,并认真登记台账,做到账实相符。接班班组必须认真核对,确保无误后方可接收。
五、票管人员对票据进行整理、封存,并于次日将税款集中缴纳至指定银行专用账户,不得延期缴纳,严禁坐支挪用。
六、站长要认真组织和监督落实交接班。
廉政建设制度
一、计量服务站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不断增强和提高自身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和拒腐抗贿意识。
二、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廉政建设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熟练征管程序及相关要求,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三、工作人员发生违规违纪行为,以及有关领导存在失察和监管不力行为的,依照本制度给予行政处理。
四、工作人员存在包车、养车、擅自放行车辆、有收受与征税活动有关的现金、物品、有价证券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一经查实,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清除出征管队伍。
五、对于具有下列行为的班组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1)未经批准,擅自印刷和使用调运卡或资源税征收票据的;
(2)伪造、制贩资源税费票据的;(3)未按规定使用票据的;
(4)擅自转借、转让、代开、买卖、销毁、涂改票据的;(5)利用专用票据乱罚款、收缴超出法定范围和标准的;(6)拒绝接受财政部门检测、不按规定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的;(7)管理不善,丢失、毁损票据的;(8)其他违法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六、设立工作人员公示栏和举报信箱,接受社会监督。
卫生管理制度
一、计量服务站环境卫生均由各班组清扫保洁。
二、每天交接班后,值班班组对单位(办公区、住宿区)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打扫。
三、禁止在单位内部公共场地倾倒、堆放垃圾,禁止将卫生责任区内的垃圾扫入道路或公共场地,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废弃物。
四、各班组内部的垃圾筐、楼道内垃圾桶做到及时清理、及时倾倒。
五、班组办公室内应保持整洁,做到地面无污垢、痰迹、烟蒂、纸屑;桌面、柜上、窗台上无灰尘、污迹,清洁、整齐,室内无蜘蛛网、无杂物,被子叠放整齐、有序。
六、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设施,必须特别保持清洁,尽可能做到无异味、无污秽。
七、值班领导每天对办公区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每星期评比出一个环境卫生先进班组。
学习制度
一、计量服务站工作人员要重视政治、业务学习,关心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日不得无故请假、缺课,严格落实学习考勤登记,确保学习时间、人员、内容、效果落实。
三、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学习时间,学习时间定于每周三上午九点,由站长组织实施,并制定学习计划。
四、学习要突出重点,主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法律法规、制度、廉政建设规定、上级的各项指示、要求和相关业务知识,通报有关情况,交流学习体会等,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站长每月组织检查一次学习笔记,工作人员每季度写一篇心得体会,开辟学习园地,并做好体会交流,评比和讲评。
六、集体学习期间不准随意走动,不准喧哗吵闹,手机应调为静音或关机状态。
七、学习期间,要服从领导安排,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相关活动,不得酗酒、打牌、赌博。
第二篇:煤矿计量管理制度
综采工区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综采一区 二零一二年一月
第1页
共10页
综采工区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目录
一、计量管理总则
二、计量器具的流转制度
三、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四、计量监督制度
五、计量技术档案、原始记录及资料的管理制度
六、计量工作考核、奖惩、赔偿制度
七、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
八、附则
第2页
共10页
综采工区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一
计量管理总则
一、计量领导小组:
组 长:
计量网员: 计量人员:
二、计量机构的职能
1.贯彻执行矿“计量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精神,统筹计量工作规划,做好本单位计量工作。
2.负责做好本单位的计量检测工作,做好检测纪录,搞好计量检测原始记录的保存。
3、统一管理计量器具和设施。
4、配合环保计量中心开展计量检测,提供计量保证。
5、统一管理计量人员的考核和培训。
三、计量器具配备率及计量检测率
1、根据工作特点和计量要求,提出合理配备计量器具的方案报环保计量中心,以逐步完善计量器具的配备。
2、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均达到100%。
四、计量器具的管理对象
1、各类标准计量器具。
2、水压表、压力表、绝缘电阻表。
第3页
共10页
综采工区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二 计量器具的流转制度
一、单位需购买计量(能源计量)器具,必须提前一个月向环保计量中心提出购置计划,经计量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由供应科负责购买,未经计量领导小组审核批准的购置计划不得采购,谁采购谁负责。
二、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随意购买检测设备。
三、计量人员检查计量器具是否有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和齐全的零配件,严禁非标准计量器具入库。
四、凡调离本部门或换工种的职工,计量器具必须按原编号交回,不得私自转让或无故不交,否则按赔偿制度处理。
五、因操作不当或保管不善造成计量器具的损坏、丢失,责任人应按赔偿制度赔偿。
六、正常磨损后无法修复或无修理价值的计量器具,可进行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并经环保计量中心审批。第4页
共10页
综采工区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三
计量器具的使用、维修、保养制度
一、计量器具要定人保管,建立账卡。
二、计量器具,要经常检查、防锈、保持计量器具的整洁完好。
三、要爱护计量器具,不乱丢乱放,防止磨损表面,重物压放,用后及时保养。
四、量具使用后,应及时收好。
五、保养表面量具时应用布擦净。
六、计量器具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其性能、结构原理,按规程操作。
七、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严禁私自拆卸、乱调,因此而造成的损坏,视情节追究责任。
八、仪器光学镜面,严禁手指触摸,保养时按规定程序进行。
第5页
共10页
综采工区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四
计量监督制度
一、总则:
1、实行计量监督制度,是保证生产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先决条件。因此,生产的全过程,必须加强计量管理和监督工作。
2、综采计量监督工作由综采计量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由工区材料员、验收员根据责任具体负责。
二、内容
1、各种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送检。
2、对各种计量检测数据必须通过抽检进行核实。对不负责或弄虚作假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3、正确和使用计量器具,周检期内的在用计量器具,如有不合格者,应及时上报环保计量中心,一当查出违规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的,责任人按有关制度处理。
4、认真做好各种原始记录,并妥善保管,不得任意涂改和遗失。
第6页
共10页
综采工区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五
技术档案、原始记录及资料的管理制度
一、加强计量技术档案和记录的保管。
二、计量技术档案和记录的内容是:计量器具台账;各类标准器及配套仪的技术说明;各类计量器具事故和报废记录;计量检定修理原始记录;
三、上述资料应按由专人统一保管。如有遗失,按奖惩制度办理。
四、产品合格证、校验合格证、检定合格证是计量器具正常使用的依据。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有醒目的检定合格标志,工区材料员应妥善保管,不得涂画覆盖。对于损坏标志的行为,应给予批评或处罚。
第7页
共10页
综采工区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六
计量工作的考核、奖惩、赔偿制度
一、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全国厂矿企业计量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工区计量管理,特制定本制度,以此作为工区经济责任制的补充。
二、奖励
完成下列六项指标的可得计量奖:
1、圆满完成矿下达的各项计量工作;
2、在用计量器具无损坏、无丢失、定人定点负责保管;
3、工作现场无报废、超周期及无编号的计量器具;
4、按周检计划表送检,送检率达100%,周检合格率达100%,在用计量器具抽检合格率达98%。
2、计量器具账、卡、物、号相符。
6、各种计量报表填报及时、准确。
三、惩罚
1、凡没有按奖励条件完成计量工作的,扣责任人10元分值的罚款。
2、未作编号、建帐的量具称为黑量具(一次性检定的量具除外),在工作现场不允许出现和使用黑量具,一经发现,处以10元分值的罚款。
四、计量器具赔偿制度
1、凡领用计量器具的,因遗失、损坏,根据计量器具使用年限,剩余价值提出赔偿额,给予相应分值的扣分。
2、因保管不善,乱丢、乱抛跌坏、损坏及好奇而私自拆装致废的计量器具应作赔偿。
3、保管不善而遗失量具者,应予赔偿。
4、对于偷窃、盗卖量器具者,除加倍赔偿外,还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理。
5、对于乱拿量具者,发现一次,扣除本人10元分值,多次者按上条处理。
6、赔偿视情节轻重、量具新旧、使用年限、价格高低分别按原价的比例进行赔偿。丢失的量具赔偿(扣罚相应分值)比例分别是:启用一年以内为80%,二~四年为50%,五年以上为30%。无故损坏者,视其认识态度、损坏程度给予赔偿。
第8页
共10页
综采工区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七
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
1、熟悉国家计量法和矿及工区的计量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2、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结构原理和技术要求,定期抽查计量器具的准确和完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协助处理。
3、负责新购计量器具和强检计量器具的送检工作,对原有达不到技术要求的计量器具提出降级或报废意见。
4、领用计量器具时,应出据领料单到环保计量中心办理审批登记手续,领料单上必须填写所领计量器具的代号、编号,供应科仓库方可发放。工区领回计量器具后送计量标准室进行检定,合格后进入工区台帐管理。
5、对各类计量器具要确定专人管理,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有关规定正确使用,认真操作,发现问题及时检查,正确处理,保证各类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
6、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有合格证,凡无合格证、超周检期使用或不合格计量器具,必须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
7、各类计量器具要存放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切不可同杂物混放。
8、要确保计量器具使用环境良好,重要的使用地点要根据计量设备要求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用前要核对零点,使用后要保证清洁干净,防止磕、碰、砸或锈蚀及其它意外损坏。
第9页
共10页
综采工区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八 附
则
一、本制度与上级文件规定有抵触时,按上级文件执行。
二、本制度与今后下发的新规定有抵触之处,以新文件为准。
第10页
共10页
第三篇:非煤矿管理制度
非煤矿管理制度
非煤矿管理制度1
(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安全科为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依法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体验。
3、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培训。
4、向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改善工作条件。
5、安全科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计划的下达。每年主动联系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其结果由安全科向劳动者公布。检验人员负责内部检测,并及时记录上报存档,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
6、依法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制度,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查认可、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验收认可等程序。
7、依法履行职责,向劳动者提供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
8、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
(二)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为了提高非煤矿山职工的预防意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订本制度。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噪音、振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粉尘、物理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有害因素。矿山企业应配备有效的通风、除尘、消音、防振等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防尘毒口罩、耳塞、防护服(鞋帽、手套、眼睛)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企业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确定的职业病危害类别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2、企业应有专人负责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经常性的维护、检修,保证其性能和效果。
3、企业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立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4、企业应主动联系工程所在地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检测评价项目,检测评价的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专人保管。内容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施工工序或工艺流程、生产人数、职业病防护设备运转和个人防护用品佩带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检测时的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和要求。
6、企业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或个人。
7、企业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并组织劳动者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定期(每年一次)职业卫生培训,学习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及时报告。
8、应当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9、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三)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3、本制度规定从公司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1)经理职责
①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②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③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④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⑤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送当地安监部门备案。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⑥亲自参加企业内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⑦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企业分管职业卫生的副经理、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在经理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企业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①组织制定(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②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③制定企业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④直接领导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
⑤组织对全厂干部、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由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指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⑥经常检查全厂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⑦经常听取各部门、车间、安技人员、职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⑧对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⑨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3)企业技术部门(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的职责
①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②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③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④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4)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安全员)职责
①协助领导小组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②组织对职工进行职工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③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
④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⑤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⑥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⑦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⑧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5)车间主任职责
在分管副总的领导下工作,具体职责:
①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②组织对本车间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③督促职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④定期组织本车间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⑤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对本车间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四)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公司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1)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2)公司与已进、新进公司的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3)公司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公司安全科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4)企业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5)公司环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所属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6)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五)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加强对本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1、在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进行申报,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填报好各种申报表。
2、按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3、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
①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②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③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④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⑤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⑥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⑦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4、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文书两种方式,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
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如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应按规定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
①新建、改建、扩建、技改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进行申报。
②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③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六)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宣传教育,增强职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普级职工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增强职工自我防护能力,现根据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如下:
1、新工人入厂职业健康安全三级教育制度:
凡公司新招收的工人,分别由公司安全科进行一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车间进行二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班组长进行三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教育内容为:
(1)公司教育:
①讲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②讲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劳动、职业健康安全纪律,危险源辨识。
③讲“三不伤害”即:遵守操作规程不伤害自己,讲究职业道德不伤害他人,居安思危不被他人伤害。
④讲遵章守纪,反对违章指挥,反对违章操作。
⑤讲公司内、外工伤故血的教训。
(2)车间教育:
①讲职业健康安全、安全防火等规章制度与奖惩制度。
②讲岗位生产特点,危险地段,应注意的事项及存在的危险源,防范措施与方法。
③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职业健康安全、劳动纪律。
(3)班组教育:
①讲各岗位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职业健康安全、劳动纪律。
②讲生产现场应注意的危险源,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③讲使用生产工具(设备的性能,用途和构造,使用的基本方法)。
④讲劳保用品的使用与保管,爱护和保管生产工具(设备)和施工现场各种防护设施,职业健康安全标志。
公司及车间两级教育,对教育内容要进行考核,造册登记。教育人和接受教育人要签字备查。
(七)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保证从业人员在生产活动中的作业安全,避免职业病和其他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本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的计划、审批、购买、验收、发放、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制度。
2、安全科会同人事管理部门统计各工种从业人员数量,根据国家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编制劳动防护用品采购计划,报请主管副经理审批,财务部门根据计划从安全费用中落实资金,后勤供应部门根据计划进行采购。
3、所购买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必须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和产品合格证,由安监科验收后方可入库。
4、使用者凭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卡》到安全科开具出库单,后勤供应部门根据出库单发放劳动防护用品。领取时须做必要的质量检查,一旦使用后出项质量问题不得退库,由个人负责。
5、使用者严格按照规定方法使用、佩戴、维护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期满后,到安全科办以旧换新手续。未到期损坏或丢失劳动防护用品者,须写出书面说明,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核实签字,再到安全科申请补领,并应当按使用期限比例扣除一定的价款,试用期限顺延。
6、安全科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综合管理。统一建立管理台帐,实行每人一卡制,详细记录姓名、工种、品名、发放标准、领用时间等事项。发放标准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不得降低标准或减少劳动防护用品种类。
7、从业人员调离原岗位或离职,公司人事部门须开具工种变更证明,报安全科备案。一人从事多工种作业的,只执行高标准劳保待遇。离职学习或外借期间,劳保用品停放。
8、劳动防护用品费用由企业负担,统一购买,不得以实物或现金代替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9、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一经发现核实,由安全科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处理:
①采购劳动防护用品无“三证”,或属伪劣产品的;
②故意损坏劳动防护用品的;
③不按规定使用、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
④弄虚作假骗领劳动防护用品的;
⑤个人私自购买劳动防护用品的;
⑥使自己损坏或失效劳动防护用品的。
(八)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安全科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由专人负责作业环境、应急及其它监测联系工作。
(1)制定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计划,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包括以下内容:
①监测点分布图
②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③监测的周期
④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
(2)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①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②向劳动者公布。
(3)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时的处理原则:
①及时向所在部门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情况;
②在现场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③进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场所配备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
④对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订治理计划并加以落实;
(4)实施部门及经费保障
每年安全科提出经费计划,保证必要的经费来完成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
(九)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安监总局《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制度。
(1)建立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
①监测点分布图;
②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③监测的周期;
④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
(2)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①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②在岗期间每年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③离开企业职业健康体检。
(3)建立员工职业健康培训档案;
①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档案;
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培训档案。
非煤矿管理制度2
一、排碴场的妥善管理主要由看边员负责,排碴车辆和推边的装载机均由其指挥。排碴车辆倒碴要听从看边人员的指挥,在指定位置上停车,在指定位置上倒碴。
二、碴场平盘反向坡度要保持35--40度,防止自然滑坡和塌陷。
三、装载机推边必须留沿30厘米以上,碴场要保持推平或在边沿处稍微上坡方可,不允许下坡,以防止倒碴车辆溜车。
四、碴场必须留有排碴车辆足够的回转地方,多日积存的'边角料必须尽早处理,以保持碴场清洁。
五、雨后天晴排碴,看边人员必须密切注视碴边的动静,加强警戒,如出现可能滑坡塌陷时必须果断撤离,停止排碴,处理险情。
六、大雾(能见度在10以内),大风(风力超过5级)天气,看边员应根据天气实际情况,向分管负责人建议停止排碴。
七、排碴场内不准其它机动车辆擅自停放,影响正常生产。
非煤矿管理制度3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
(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
(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
(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
(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
(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生产探矿结束后,在提交b级矿块时,地质人员要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出所提交的矿块的顶板等级,并在地质说明书中注明;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地质资料,在征求安全部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说明书安全栏中说明;计划部门在下达月计划时,在计划中注明采场的顶板等级。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安全部门与设计人员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有关部门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安全员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班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生产技术科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两次。
2、ⅱ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生产处长、坑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安环处或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3、ⅲ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井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生产矿长主持参加ⅰ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制定出解决采场安全问题的措施;ⅱ、ⅲ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由矿安全主管部门主持;采场内作业人员至少有一名兼职安全员。
顶板检查方法,以查图、观察、敲帮问顶等方法,逐步采用新的现代化仪器进行观察。
各级管理人员要建立“采场检查日志”,将检查的.情况及处理意见、结果记录在“日志”内,矿不定期的检查“日志”记录情况。
四、顶板支护标准
1、i级项极的支护
采用木垛和单支柱联合支护并各占支护面积的50%,每个木垛所支护的面积为20一30平方米,每个支柱所支护的面积为5-10平方米。该级顶板的采杨木垛支护所支出的费用经安环处确认后,不列入单位生产成本。
2、ⅱ级顶板的支护
主要采用单支柱支护,视情况加木垛支护,每个支柱所支护的面积为10一15平方米。
3、ⅲ级顶板的支护
采用单支柱支护,每个支柱所支护的面积为15一20平方米。
根据顶板具体情况,决定支护位置并在规定的支护标准内合理地调整疏密网度,防止教条化和为应付标准而盲目的支护。
五、每个采场在提出设计时,地质和设计人员应对顶板的物理机械性质和安全程度进行鉴定并提出顶板管理措施。
六、采矿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采矿过程的顶板管理,在一般情况下,要遵守下列规定:
1、节理和滑面发育的松软矿石和矿岩暴露又较大的采场,不能采用浅孔留矿法。
2、节理和滑面比较发育的绿泥石片岩和绢云母母片岩类型的顶板,其允许暴露面积最大不应超过200平方米;如超过200平方米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3、比较稳固的石英单脉或以石英单脉为主类型的顶板,其最大暴露面积不应超过320平方米;如超过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4、采场切割层应单独提出设计.暴露面积较大或松软,顶板应留有临时矿柱,采用分区切割,在平面图上应列出矿住位置、尺寸和形状。
七、切割施工时,除按设计留有临时矿柱外,还要随切割进展用木柱或木垛对顶板进行临时支护。
八、在切割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切割与漏斗开凿之间的关系,使之尽量接近。
九、切割层中临时矿柱的回采应随采矿和崩矿的推进逐步用中深孔一次崩掉。
十、采场顶板在采矿过程中,应求成拱形,严禁采成锅底形。
十一、在采矿过程中.对比较松软的顶板,必须进行规则的临时支护。对比较稳固的顶板,应根据面板的变化情况,可进行不规则的局部支护;顶柱两端必须加垫板并加楔子打紧打牢。
十二、采场爆破后,必须从安全出口一端向另一端认真的撬浮石,撬不下来的大块浮石,可用炸药崩掉或用木柱临时支护,必要时打木垛。
十三、在同一矿房内,禁止凿岩和撬浮石平行作业。
十四、采场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十五、作业前必须首先进行全面的敲帮问顶,发生空响时要及时处理。
十六、采场顶板较松软,炮孔布置应以平孔为主,从一端向另一端或从采场两端向中央平压。
十七、回采过程中,如顶板和矿体形状发生特殊变化时,应暂停作业召开现场会议,临时确定回采方案和顶板维护管理办法。
十八、本制度解释权归生产技术部,自下月1日起执行。
非煤矿管理制度4
一、范围
本制度提出支护作业的具体要求,适用于汉中市矿业公司所属及外协井下单位。
二、引用文件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三、一般规定
1、坑木运送
1.1、运送材料时,严禁损坏电力线、照明线、电机车架空线、供风(水)管线和轨道及风门等设施和构筑物。
1.2 、往罐、箕斗中装料,有坠入可能的缝隙必须用2.5cm厚的优质木板堵严。材料不得突出容器之外,并用绳子捆好。在无容器的地方下料,高度超过10米时,用绳子捆着下放,严禁自由滑落。下落时必须做好上下联系。
2、施工准备
2.1、作业前先吹净炮烟。人员站在安全地点洒水清洗顶板、俩帮、工作面和浇透矿(废)石堆。
2.2、撬净工作面浮石,撬不下来且有空声的顶帮要做上明显的标志或做上临时支柱,并通知有关人员。
2.3、撬浮石时,水平巷道由外向里进行;天井撬毛人员站在安全地点进行,但平台板必须移放到站人的地方;采场撬浮石由安全出口侧向里进行;竖井处理大面积井帮浮石时,要在吊盘上进行,吊盘高度必须在浮石的上方;斜井由上向下进行。
2.4、天井、溜井、斜井和竖井等井筒内进行维修作业时,必须要系好安全带。应由先从上往下清扫井壁、井框和平台上的浮石和杂物,作业点要铺设平台,并封闭其上方或上中段井口,上下中段的井口处必须设警戒标志。
3、天井、溜井的支护
3.1、掘进天井、溜井,其高度超过7米时,应安装梯子间。梯子倾角不大于80°,其上端高出平台1米,下端距井壁不小于0.6米,两个梯子平台的距离不大于7米。上下平台的梯孔要错开,梯子孔的长和宽,分别不小于0.7米和0.6米。梯子宽度不小于0.4米,梯子蹬间距不大于0.4米。
3.2、用于凿岩平台的撑子,层高不得超过1.6米,撑子平台距掌子面高度1.6-2.0米;天井规格长边2.5-3.0米时,横撑不得小于3根。
3.3、凿岩平台下的安全平台(距离为一层横撑的高度),要铺满板。
3.4、横撑窝子深度视矿岩稳固性而定,最浅不小于1.5cm,楔子只准从上向下楔紧。
3.5、横撑和平台木板必须用优良木材,撑子直径不小于10cm,台板厚度不小于2.5cm。
3.6、掘进天井安全棚子距掌子面不得超过6.0cm,棚下设永久性梯子,棚上设临时梯子。
4、水平巷道木棚子和木立柱的架设
4.1、横梁和腿的结合要严密,其夹角一般为100°-110°,顶压大夹角小,侧压大夹角大。棚腿柱窝应挖到硬岩,松软地段应垫基石或设地梁。棚梁与棚腿须在同一平面上,并须与巷道中心成直角。梁的中部及腿的顶端与顶帮间的空隙必须用接顶横梁或木楔楔紧。为防止棚子发生前后倾斜,各棚之间应用直径不小于10cm的撑木互相支撑。
4.2、为防止巷道顶板及两壁岩石的片落,棚壁间必须接顶横梁填塞结实。
4.3、用于水平巷道和采场的棚柱和顶柱应垂直支立。沿倾斜巷道和倾斜采矿场架设时,应向下倾斜,倾角在45°以下时,棚腿和立柱支立方向在上下两盘成直角的垂线与柱顶重力线所构成的分角线上,以适应顶盘岩层下移。木楔只准从上向下楔紧。
4.4、急倾斜的天井和采场,需要支护时采用横木柱,横木柱与上下盘所成的角度的上一端倾角在0°-10°左右。
4.5、在顶盘节理发达松软处支立顶柱时,为扩大顶柱支护面积,顶柱上端应加柱帽,柱帽用劈开的半边坑木制作,宽度略小于柱顶直径,长至少伸出柱顶两边各0.2米。柱顶鸭咀大小要大于帽木圆弧,柱帽轴线方向应与断层、节理、倾斜成直角。
4.6、棚腿和立柱应大头向下,下端作适当切削,其切削长度不得超过直径,切割后端顶的`大小不得小于直径的0.5倍。
5、木垛的架设
5.1、架设木垛的木材应用圆木或方木。用圆木时,为增加稳固性,务须将相叠处削成上下平行的结合面。
5.2、木垛架叠高度,一般为坑木长的2倍以下,最高不得超过3倍。
5.3、架设木垛的位置,应坚实平坦木垛顶底必须与顶底盘密接,并以木楔楔紧,相叠点的位置应在一条直线上。
四、附则
1、本制度解释权归安全环保部,自下月1日起执行。
2、本制度与国家、省、市及汉中市矿业公司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相抵触时,则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非煤矿管理制度5
一、排碴场的妥善管理主要由看边员负责,排碴车辆和推边的装载机均由其指挥。排碴车辆倒碴要听从看边人员的'指挥,在指定位置上停车,在指定位置上倒碴。
二、碴场平盘反向坡度要保持35--40度,防止自然滑坡和塌陷。
三、装载机推边必须留沿30厘米以上,碴场要保持推平或在边沿处稍微上坡方可,不允许下坡,以防止倒碴车辆溜车。
四、碴场必须留有排碴车辆足够的回转地方,多日积存的边角料必须尽早处理,以保持碴场清洁。
五、雨后天晴排碴,看边人员必须密切注视碴边的动静,加强警戒,如出现可能滑坡塌陷时必须果断撤离,停止排碴,处理险情。
六、大雾(能见度在10以内),大风(风力超过5级)天气,看边员应根据天气实际情况,向分管负责人建议停止排碴。
七、排碴场内不准其它机动车辆擅自停放,影响正常生产。
非煤矿管理制度6
根据《矿山安全法》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全市博导开发的结果满足建设项目预期的功能要求、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安全与健康要求、保持相关记录要求,防止因设计而导致安全、健康危害的产生与存在,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设计管理制度,对设计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设计管理制度包括下列内容:审核设计单位资质的要求,审核设计文件(图纸)的要求,负责设计管理理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要求设计单位(人员)进行交底的规定,保存相关设计文件(图纸)的规定。
二、企业应保证建设工和的安顿设施与主体工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选择设计单位
建设项目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设计资质设计单位承担。
四、设计审核、评价、评审
1、设计液压充分考虑风险(安全)预评价结果。
2、设计文件(图纸)应按制度规定进行审核。
3、设计文件应对设计工艺流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价。
4、需要进行评价的设计与开发项目应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评价。
5、设计应按照规定进行评审
五、变化、审批及技术交底
1、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修改文件。
2、设计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审批。
3、设计单位应在项目开工前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六、设计管理部门职责
1、企业设计管理应以规划部或技术部为主,安环部配合,并指定专人负责。
2、企业规划部或技术部应妥善保存设计文件和图纸,包括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矿山总平面布置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和井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提升运输系统图、供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防排水系统图、风水管网系统图、避灾路线图、井下通信系统图、充填系统图等。
企业安环部应妥善保存开发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安全专篇评审批件等。
七、施工组织设计,基建期应由施工单位编制,生产期由矿山企业自行编制。
非煤矿管理制度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完善矿业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井下开采及施工单位的井下采场、巷道安全管理,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特制定井下采场、巷道帮顶板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汉中市矿业公司所属的井下开采单位及外来承包、承租的施工(开采)单位。
第二章 井下采场巷道帮顶板安全管理规定
第三条 井下开采及施工单位要配备足够的专(兼)职检撬工,并进行专业及岗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四条 井下开采及施工单位要给检撬工配备良好的照明和检撬工具,并根据工具使用和现场实际需要定期更换、重新配备。
第五条 井下检撬帮顶板作业时必须两人同时进行,一人照明及监护,一人进行检撬,严禁在没有照明及监护下单人进行检撬作业。
第六条 严格执行井下采场、巷道帮顶板检查制度,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实行日检查,值班长、代班长、专(兼)职检撬工要实行班检查,岗位作业人员要对本作业区进行随时检查。
第七条 井下采场、巷道的检撬、处理、维护要与生产同步进行,要坚持“检撬、处理、维护”先行的原则。
第八条 检查人员及检撬工发现问题当时能处理的立即处理,当时处理不了的报告当班值班长,当班能处理的不留到下一班处理,处理不了的要设警示标志并逐级上报。威胁作业人员及设备安全的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出人员及设备。
第九条 作业区域及矿岩破碎带破碎较严重,检撬人员经检撬后仍然无法保证作业人员及设备安全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人员及设备。单位应设警示标志并逐级上报。
第十条 井下开采及施工单位在帮顶板管理上要制定具体管理规定,做到区域划分明确,责任落实到个人,专(兼)职检撬工要对本单位所辖区域内的巷道帮顶板管理负责,严格按照规定对所辖区域的巷道帮顶板进行检撬,彻底清除帮顶板的浮石及危石。
第十一条 作业人员进入井下采场、巷道作业前,对负责区域的采场、巷道帮顶板进行检撬,彻底清除帮顶的浮石及危石,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严禁顶毛作业。
第十二条 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作业区域内的帮顶板,发现浮石及危石及时处理,确保作业安全。
第十三条 掘进岩工在掘进完毕后,装药前要对工作面的帮顶、作业面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第十四条 大断面巷道掘进完毕后,要对巷道进行详细检查,发现浮石及危石要立即处理,发现矿岩破碎带破碎较严重情况时,单位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处理后仍然无法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单位应设警示标志并逐级上报。
第十五条 井下开采及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桦甸矿业公司下发的《大断面巷道施工安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井下大爆破、掘进爆破后,专(兼)职检撬工和作业人员要对各自负责辖区内的采场、巷道帮顶板进行检查,发现浮石及危石及时处理,确保作业安全。
第三章 管理部门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七条 安全环保部安全管理职责
1、负责对井下开采及施工单位的井下采场、巷道帮顶的.安全管理,组织开展联合检查、专项检查、专业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随机抽查。
2、在检查中发现井下采场、巷道帮顶矿岩破碎带破碎较严重,威胁人员、设备安全的要求生产单位立即停产,撤出人员及设备,并要求单位及时进行处理。
3、接到井下开采及施工单位需要对采场、巷道帮顶进行维护的报告后,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制定维护方案并及时落实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4、负责对井下开采及施工单位的采准工程和日常生产维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
5、加大检查频率及处罚力度,检查中发现顶毛作业,存在浮石及危石的,严格按桦甸矿业公司《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处罚标准》和《季度安全生产检查考核办法》进行处罚及考核。
6、负责按照《桦甸矿业公司a、b级危险源(点)管理办法》的规定,抓好采场、巷道帮顶板的分级控制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并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所负责危险源点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适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八条 生产技术部安全管理职责
1、负责对新建、扩建、改建的井巷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岩石破碎带较破碎,要根据安全需要和下一步工艺变化,及时研究制定维护方案,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2、积极配合安环部及井下开采和施工单位,对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维护的采场、巷道帮顶板进行现场勘察,拿出维护设计方案并及时落实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3、负责对井下开采及施工单位的开拓工程、采准工程和日常生产维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4、负责按照《大断面巷道施工安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具体要求,对井下单位采准工程、日常生产维护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岩石破碎带较破碎要及时提出维护意见。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安全环保部,自下月1日起执行。
第二十条 本制度与国家、省、市及通钢矿业公司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相抵触时,则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非煤矿管理制度8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2.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3.成立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为副组长,安监科长、各采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并负责日常管理。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
5.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6.应急演练。根据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监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7.应急通讯设备保障。公司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8.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公司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9.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10.成立兼职救护队,人员由各科室、采区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成,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能力。
11.应急救援协议。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预案和应急组织相衔接。
13.应急管理费用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财务部门予以保障。
非煤矿管理制度9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厂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各部门、各车间在总经理、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及有关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
三、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并以标志、公告等形式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
四、依法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审查认可、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认可等程序。
五、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六、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各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七、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八、依法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九、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十、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十一、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非煤矿山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
1、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用人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用人单位行政岗位责任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用人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其内容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方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类人员(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到一般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横向方面各分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职能部门(如安技、设备、技术、生产、财务等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制度
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制度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制度对企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
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单位或工作场所;(2)措施名称;(3)措施内容和目的;(4)经费预算及其来源;(5)负责设计、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6)开工日期及竣工日期;(7)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的范围应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等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种:
1、安全技术措施,即预防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的各项措施,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防爆炸设施等措施。
2、职业健康措施,即预防职业病和改善职业健康环境的必要措施,包括防尘、防毒、防噪音、通风、照明、取暖、降温等措施。
3、辅助用室及设施,即为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卫生为目的所必须的用室及一切措施,包括更衣室、休浴室、消毒室、妇女卫生室、厕所等。
4、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措施,即为宣传普及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所需要的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教材、图书、资料,职业安全健康展览和训练班等。
编制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1)国家发布的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政策、法规和标准;(2)在职业安全健康检查中发现而尚未解决的问题;(3)造成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原因和所应采取的措施;(4)生产发展需要所应采取的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技术措施;(5)安全技术革新项目和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编制计划时,用人单位领导应根据本企业的情况,分别向车间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布置。车间领导要会同有关单位和人员制定出本车间的具体措施计划,经群众讨论,送安技部门审查汇总,技术部门编制,计划部门综合后,由用人单位领导召开各管理、生产部门等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确定措施项目,明确设计、施工负责人,规定完成日期,经领导批准后,报请上级部门核定。根据上级核定的结果,与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各车间贯彻执行。
3、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要“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用人单位的安全教育工作是贯彻用人单位方针,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首先在于提高用人单位管理者及员工做好职业安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学习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其次,是能够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95年11月8日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405号)对生产岗位员工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和组织管理作了具体规定。安全教育的形式一般包括: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职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和经常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主要应进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知识及安全文化;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教育。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四十学时。
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教育内容应包括: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文件;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程序;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一百二十学时。
企业其他管理负责人(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车间负责人)专业技术干部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职安全生产责任制;典型事故案例剖析;系统安全工程知识;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二十四学时。
班组长和安全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职业健康和安全文化的知识、技能及本企业、本班组和一些岗位的危险因素、安全注意事项;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抢救与应急处理措施等。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二十四学时。
4、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根据国家经贸委《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3号令)的规定,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并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防止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和必要的技能培训而引起伤亡事故。因此,国家经贸委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推行全国统一培训大纲、统—考核教材、统一证件的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获得证书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以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主。《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由国家统一印制,地、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f1负责签发,全国通用。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未按期复审或复审不合格者,其操作证自行失效。
5、用人单位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用人单位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四新”教育和变换岗位教育、经常性教育三种形式。
1995年劳动部《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提出了“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v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的要求。三级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四十学时。厂级安全教育由企业主管厂长负责,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内容应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通用安全技术、职业健康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本企业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有关事故案例等项内容。车间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由车间负责人组织实施,车间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协助,内容包括本车间的概况,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和规章制度,主要危险因素及安全事项,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班组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内容包括遵章守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间工作衔接配合的职业安全健康事项,典型事故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等项内容。企业新职工须按规定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明确指出:“企业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企业职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位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车间级或班组级安全教育。”因此,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投产前,也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和培训参加操作的岗位工人和有关人员,使其了解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安全性能及安全技术,以适应新的岗位作业的安全要求;当用人单位内部职工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或从某工种改变为另一工种、或因放长假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用人单位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以使其掌握现岗位安全生产特点和要求。
6、经常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无论何种教育,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同样如此,必须坚持不懈、经常不断地进行,这就是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在经常性安全教育中,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最重要。进行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要通过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和安全活动,激发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热情,促使员工重视和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经常性安全教育的形式有:每天的斑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事故现场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等。
第四篇:平坝煤矿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林东矿务局平坝矿业有限公司
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能源计量器具是用能单位进行能源计量检测的物质基础,进行准确的计量器具数据检测是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又是煤矿进行公平交易的重要保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针对我矿用能计量器具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一、加强领导,做好能源计量基础工作
节能环保办公室要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指导、督促完善计量管理制度。从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计量检测能力和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加强我矿能源计量管理,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基础。矿领导要重视能源计量工作,熟悉国家能源、计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要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等规章制度;安排专人进行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能源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
不断提高能源计量检测管理人员素质,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对能源计量检测过程的控制水平。要依据国家标准GB/T17167—1997《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并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各数据采集单位、人员要力求数据准确有效,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通过量化考核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和节能潜力,及时加以改进提高,把节能挖潜落到实处。
二、建立企业能源计量档案
计量器具的分类及校验:我矿的能源计量器具分为一级计量器具和二级计量器具,一级计量器具包括1台汽车衡,35KV、10KV变电站进线电度表,水源泵房水表;二级计量器具包括参与矿内考核各单位用电情况的电度表煤质化验仪器仪表。汽车衡由销售科按照国家规定外委有资质单位进行校验。
35KV变电站进线电度表属安顺平坝县电力公司局管辖,校验情况属安顺市,二级计量电度表、煤质化验仪器仪表由节能环保办公室联系外委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校验。各计量仪表的校验证书由负责校验单位妥善保管,保存期限至少3年。
三、加强宣传,提高能源计量各级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节能宣传工作。按照上级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按时参加能源计量和节能监测方面的学习培训,对节能、计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及时上传下达,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能源计量仪器仪表,提高我矿能源计量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各能源计量仪表使用单位必须派专人管理能源计量仪表。
对在用的电度表要每月分上、中、下旬检查三次,发现计量仪表失效时必须及时更换,对前后几个月计量数据悬殊较大,但用电负荷没有明显增加的单位要分析计量数据增大的原因,查找问题的症结,是否有大马拉小车现象、有无设备空载运转现象,以及设备有无老化、带病运转现象,提出改进措施;对于煤质化验用计量仪表,若煤质化验数据悬殊较大,应及时报告调度室,以便查找原因,及时对煤炭生产情况进行调度,以改善煤的品质。对于煤质化验仪器故障造成的化验失效,应及时汇报节能环保办公室,以便联系外委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校验。
五、能源计量器具是用能单位进行能源计量的物质基础。
计量器具的完好是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保障。因此各用能单位计量仪表管理人员应对能源计量器具负责,及时整理计量器具台帐,对新购置的计量器具要及时汇报节能环保办公室以便进行校验,新仪表若校验不合格由供应公司进行退货处理,校验费由厂商负责。对于报废、备用的计量仪表要分别存放,做出明确标示以防混淆。因我矿无计量仪表的校验资质,只有维护保养的权力,无修理资格,若需修理需由计量校验单位实施。
六、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能源计量装置的配备和管理。
综合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达到100%,计量器具检测率应达到95%以上,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达到100%。
七、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要定期学习国家的有关能源方面、计量方面的法律法规。
及时掌握有关的方针、政策,计量器具档案,按照仪器仪表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使用地点、校验时间、有效期、校验单位、仪表状态(指合格、准用、停用)进行建档,严格按计量仪表的使用规定进行使用,若因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失,由使用责任人按原价赔偿。
八、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能源计量统计分析,查找能源消耗变化原因,对因计量仪表问题出现的计量失效,要及时更换仪表,并对计量数据进行评估,以保证计量数据的公平合理,为企业领导提供有效的能源消耗资料。-
平坝矿业有限公司
2010年8月
第五篇:计量管理制度
计量管理制度 目的与编制依据
1.1 为规范公司的计量管理,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充分发挥计量管理对公司生产、研发、质量、安全、成本管理的保障作用,特制定本制度。1.2 本制度的编制依据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家计量局,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国家计量局,1987)《质量手册》(××××公司,2008年)
《测量和监视装置控制程序》(南××××公司,2008年)2 主题内容
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器具购置、领用、维护、检定以及计量技术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工作要求,明确了有关部门、岗位的计量管理职责。3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生活、仓储装置使用的A、B类计量仪表(压力表、真空表、温度计、流量计、酸度计等)、生产与仓储衡器(磅秤、电子台秤等)以及分析技术部检测仪器、玻璃计量仪器的管理。4 职责
4.1 质量保证部(以下简称“质保部”)负责组织本制度的编制、修订,设备动力部(以下简称“设动部”)、分析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研发部、仓库和其他有关部门参与上述工作。
4.2 设备动力部(以下简称“设动部”)负责公司所有计量器具的管理,分析技术部、生产部设置兼职计量员,协助设动部管理本部门使用的计量器具。质保部负责对上述工作的监督。
4.3 计量器具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计量器具的维护,保持计量器具在有效检定期内的精密度和可靠性。设动部、质保部负责监督检查。
4.4 本制度经公司管理程序审核批准后,由行政部颁布实施。质保部负责将本制度及其修订版本报行政部备案。5 计量器具的等级分类 5.1 A类计量器具
国家规定强制检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和环境检测的计量器具,包括机械台秤及其砝码,电子台秤,蒸汽流量计,污水流量计,自来水(含工业水、生活水)流量计,电度表,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质检用),台式酸度计,压力表。5.2 B类计量器具
用于原料和产品检验、内部物料转移的计量器具以及生产装置上的部分计量器具,包括各种规格的移液管及容量瓶,数字熔点仪,自动旋光仪,凝固点仪,电位滴定仪,旋转粘度计,双金属/热电阻/热电偶温度计,工业酸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5.2.3 C类计量器具
公司使用的除A、B类计量器具以外的其他计量器具(如玻璃液位计、水池标尺等)。计量器具的采购与领用管理 6.1 采购/入库管理
6.1.1 各部门购置计量器具时,应明确该器具的计量精度与量程,根据其使用场合的具体要求选型。计量器具请购单应准确填写需采购的计量器具的名称、量程、计量精度、防爆要求等技术数据。设动部对请购部门的选型提供技术支持。5.1.2 采购部购置计量器具时,必须选择持有合法有效的《制造计量许可证》的供应商,所采购的计量器具上应有该许可证的标志,并有产品合格证或合格印,A、B类计量器具应配备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技术资料。设动部负责验收上述标志、合格证或合格印,并在验收单上签字。
5.1.3 采购部凭仓库和设动部共同签发的验收单办理入库和报销手续。没有产品合格证(或合格印)、生产许可标志或生产许可标志不合格的A、B类计量器具,仓库不得办理入库和报销,由采购部负责退货。5.2 领用管理
5.2.1 A、B类计量器具的领用部门必须在设动部办理登记和设置统一编号手续。仓库在确认设动部签发的计量器具领料单后方可发货。
5.2.2 A、B类计量器具使用部门应将所领用计量器具的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的原件交设动部保管(可保留复印件)。设动部根据领料单和上述文件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台帐和每件计量器具的原始技术资料档案(见本规程第8.1节)。C类计量器具的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由使用部门负责保存。6 计量器具/检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管理 6.1 使用管理
6.1.1 设动部对所有在用A、B类计量器具(含检测仪器,下同)设置统一编号。计量器具使用部门应确保所使用的全部计量器具均在规定的量程和精度范围内使用,且使用环境符合计量器具使用要求。禁止超量程、超精度和在超出允许环境的条件下使用计量器具。
6.1.2 计量器具使用者必须了解计量器具的性能、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分析技术部负责编制本部门使用的A、B类计量器具的使用说明书,设动部负责编制其他A、B类计量器具的使用说明书,并协助使用部门培训和考核。计量器具使用部门不得安排未经培训和未通过考核的人员独立操作使用A、B类计量器具,其测量数据不可作为贸易结算、工艺、质量、安全、环境检测等方面的依据。设动部应保存A、B类计量器具使用部门的培训考核记录(或复印件)备查。6.1.3 计量器具每次使用前,使用者均应检查其状态是否正常。凡使用说明书要求自检的计量器具每次使用前均必须自检,并由使用者记录自检结果。要求自检的计量器具未经自检即使用或自检记录缺失均属质量违章行为。
6.1.4 计量器具使用中出现量值反常、数据不稳定以及失灵,失准等异常情况时,使用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上级报告。使用部门应及时通知设动部安排检定、维修,并更换计量器具。禁止使用有明显故障的计量器具。使用人员不得擅自拆卸、修理计量器具。
6.1.5 因选型、使用、维护不当造成计量器具损坏、报废和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按公司有关规定调查处理。6.2 维护管理
6.2.1 计量器具使用人员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维护操作。计量器具在安装、拆卸和使用过程中应防止硬器、锐器的碰撞,避免剧烈振动,避免与禁忌物质的接触,保持计量器具的清洁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6.2.2 非定点使用的计量器具(如机械台秤、电子台秤等)每班使用后都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维护,及时清除沾染的化工物料。使用部门应将非定点计量器具的使用和清洁状况列入交接班检查内容。
6.2.3 设动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对公司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状况的全面现场检查,并通知质保部和计量器具使用部门参加。及时发现并纠正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中的错误,停用超过有效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制止违章操作,并检查结果录入《计量器具现场检查表》(见附件一)。
6.2.4 计量器具现场检查的重点为A、B类计量器具的状况,参检人员均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字确认检查结果,并协助使用部门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质保部重点追踪检查中所发现问题的纠正以及预防措施的落实状况。6.3 转移、停用与报废管理
6.3.1 定点使用的计量器具转移工作场所或计量器具停用时,其使用部门提前三个工作日通知设动部备案。设动部负责编制《计量器具停用通知单》(见附件三),由设动部经理、质保部经理共同签发。停用的计量器具由使用部门负责从使用点拆下或设置显著的停用标识,防止被误用。
6.3.2 设动部负责检查、确认计量器具转移后工作场所的适用性和停用计量器具的拆卸、封存情况,并及时录入计量器具管理台帐。
6.3.3 设动部负责计量器具报废的技术审核。计量器具无修复价值或因品质不良无法有效使用时,使用部门在办理报废手续时由设动部负责技术确认。属于固定资产的计量器具按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实施报废。因其质量问题报废的计量器具设动部确认后应通知采购部,并协助采购部与供应商交涉。
6.3.4 报废的计量器具禁止使用,由使用部门负责实施有效封存(转移出使用场所,拆卸关键部件并设置明显的“报废”标识)或拆卸后交设动部处理。设动部负责报废计量器具台帐的注销,并妥善保存相关资料。7 周期检定管理 7.1 周期检定标准
7.1.1 公司A、B类计量器具均应进行周期检定,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A、B类计量器具送检率应分别达到100%和95%,计量器具检定合格率应≥95%。
7.1.2 设动部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状况,负责编制各类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标准,经使用部门确认和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作为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的依据。分析技术部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标准由分析技术部自行编制。质保部协助并监督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标准的编制和修订。7.2 周期检定计划编制与实施
7.2.1 设动部根据管理台帐和周期检定标准,编制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计划,并在检定有效截止日期前20个工作日向计量器具使用部门提交《计量器具/检测仪器周期检定通知单》(见附件二)。通知单应标明所需检定的计量器具的编号、安装使用地点、有效期截止时间、计划送检日期和计划完成检定日期。7.2.2 计量器具使用部门接到检定通知单后,应合理安排检定对象及其相关装置的运行或使用计划,及时停止使用,并最晚在有效期截止时间前3个工作日将计量器具拆卸并清洁后交设动部。在计量器具送检期间因生产、生活或安全管理需要不能停车的装置,使用部门应提前申请采购或领用备用计量器具。需要检定单位现场检定的计量器具应由使用部门在检定日期的前一个工作日完成检定准备。7.2.3 设动部根据周期检定计划和检定通知单,负责联系具有合法资质的检定单位,及时实施周期检定,尽可能缩短计量器具和相关设备因检定造成的停用时间。分析技术部计量器具的检定由该部门自行联系,并告知设动部。7.2.4 所有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均应有检定单位颁发的检定合格证。设动部将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送还使用部门时,应按规定将合格证(或复印件)粘贴在计量器具上或保留在计量技术档案中。
7.2.5 周期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由设动部负责设置醒目的“不合格器具”标识,存放至机修车间配件库或在使用现场封存,并逐一登录在案。设动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计量器具进行鉴别,可以修复的由设动部联系外送修复,无修复价值的办理报废(见6.3节)。
7.2.6 质量保证部负责监督计量器具检定计划的实施过程,协助设动部和使用部门组织检定,并重点监督A、B类计量器具、超过检定期计量器具的检定安排和检定不合格器具的处理。对有可能造成质量、安全、设备事故的过期未检定计量器具,由设动部负责向使用部门发布《计量器具/检测仪器停用通知单》(见附件三),并监督实施。7.3 内部检定管理 7.3.1 设动部负责组织公司除分析技术部以外的各类计量器具的内部检定,分析技术部计量器具的内部检定由该部门自行组织。
7.3.2 内部检定对象为在周期检定标准期内(见7.1节)的计量器具。对超过检定期的计量器具的内部检定结果无效。
7.3.3 设动部负责编制计量器具内部检定计划和检定方案,并负责实施和保存内部检定记录。计量器具内部检定方案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的相关规定,检定器具合法,检定方法正确、简便。计量器具使用部门应积极协助内部检定工作。7.3.4 内部检定不合格且无法校准的计量器具应立即停止使用,由设动部负责联系提前实施周期检定,按周期检定操作程序实施(见7.2节)。8 计量技术档案管理 8.1 计量技术档案内容
设动部负责建立全公司除分析技术部以外的全部计量器具的技术档案,其主要内容为:
① 原始技术资料,包括计量器具的说明书、合格证、生产厂家资质证明、安装施工检验记录以等;
② 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台帐,包括计量器具的统一编号、周期检定计划、内部检定计划以及检定合格证、检定原始记录等;
③ 现场检查记录、停用通知单、维修记录; ④ 退货与报废记录。
分析技术部的计量技术档案由该部门负责建立和保存,基本内容同上。8.2 管理职责
8.2.1 设动部负责计量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确保其完整性、可靠性。8.2.2 设动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质保部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计量技术档案状况,并在检查记录上签字确认检查结果(见附件四)对短缺、遗失、损毁的计量技术档案,由设动部通过供应商、检定单位等渠道尽力收集。
8.2.3 计量技术档案可供公司各部门查阅,但不得外借。特殊情况下需要外借时,应按公司技术资料管理规定办理借用手续。附件
附件一 《计量器具/检测仪器现场检查表》 附件二 《计量器具/检测仪器周期检定通知单》 附件三 《计量器具/检测仪器停用通知单》 附件四 《计量技术档案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