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陇原的十大骄子
感动陇原的十大骄子
用第一缕阳光,为陇原画一双眼睛;用今年第一场雪飘的声音,为陇原唱一首歌曲。用所有冬日的温馨,为你们写下传奇。初次听说你们,我的眼睛流下了幸福的泪滴。感动你我,感动陇原;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会永恒!让第一个水滴的透明,留在你们最深的心里,让第一缕微风的清新,成为你们最深的记忆。用所有夜晚的月光,给你们迎来黎明!用第一次想你时,我的心情,写下祝福的话语。感动你我,感动陇原!
翻开2012年的日历,眼前浮现的是我们陇原的骄子,他们正怀抱着真情、爱心与阳光,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越走越近,并逐渐消失在茫茫人海里,是的,他们就是这样平凡,只是因为热爱、因为善良、因为执着、因为无私,却让他们在人群之中变得格外耀眼。让我们再一次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们的陇上骄子!
“我的伤好以后,对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孤儿的爱还要继续;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娶她做我的妻子!”2013年1月25日晚,在甘肃省“2012年„工行杯'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颁奖大典的舞台上,“最美夫妇”中的丈夫龚大锬面对央视节目主持人水均益的采访,眼含热泪表达出了自己的心愿。
2012年10月,兰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原代课老师李成环、兰州城管执法局广武中队协管员龚大锬夫妇拿出原本度蜜月的钱,加上与其他热心人的捐助,购置了700双棉鞋和学习用品。2012年11月23日,夫妇俩和其他三名爱心人士,驾车赶往青海玉树州八一孤儿学校等三所学校进行捐助,25日完成捐助返程途中,因为降雪后路况不佳,龚大锬驾驶的车辆翻下路基,怀孕40多天的李成环严重受伤。12月4号,李成环终因伤势过重,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这如花一样的年龄。他们被称为“最美夫妇”,最美新娘已经走了,这本证书显得格外沉重;然而人间大爱永不泯灭,整个中国在那一刻都为之感动。
兰卫兵是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巴音村牧民,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山深处的文明使者”。24年来,他肩扛、牛驮、车拉,带着放映设备,跋涉在深山牧区,义务为老百姓放映电影六千多场,行程能绕地球两圈半;常年风餐露宿,爬冰卧雪,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撒在了牧区的山山水水,把自己的心融入了电影事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深山的牧区很期待。有了这样不辞辛劳的义务电影放映员,把文明与深情的向往连起来。他吃苦,是为了让乡亲们享受甜蜜;他奉献,是为了把梦想变成现实。”
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张金刚,他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自己喜爱的刑侦事业,多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战斗在刑侦工作的最前沿,通过多年的拼搏,他逐步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刑侦业务标兵,带出了一支攻坚克难、能打胜仗、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英雄团队。他连续多年立功获奖,2012年5月又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用真诚破命案,以智勇保平安。他对罪犯,是威严有力的震慑;对民生,是坚强可靠的保证。每一次果敢出击都换来大众头顶朗朗的晴空。”
天水市张家川县木河乡庄河村党委书记马继东,他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忠诚实践者,也是农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可靠带头人。他做的很多小事、实事似乎并不起眼,整个山村却因此旧貌换新颜。走进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庄河村,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子格外引人注目,一座座蔬菜大棚在冬日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一座混凝土大桥代替了昔日的简易便桥,一条蜿蜒如蛇的沿河护坡保护着村庄和耕地,马继东引领村民走进了这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2012年10月23日晚,一位年轻的酒钢职工走完了他38岁的人生道路,离开了他心爱的岗位、同事和亲人。这就是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公司储运部职工田彬峰,他是一位胰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坚持在病床上完成了一本指导工友进行设备点检操作的实用工具书。他是一位只有中专文凭的年轻人,却成了单位技术检修的“大拿”,首席技师,酒钢金牌工人。他17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奋战在生产一线,解决了无数影响单位生产的设备难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检修钳工,却成为这个岗位上不可或缺的技术权威。
甘南州夏河县桑科乡达久滩卫生室医生旦正草,为了解除广大牧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独有的自信、自强,她多方筹措资金,在海拔3600多米的桑科乡达久滩草原开办起了第一家私人诊所。之后她把火热的温暖送到了每个农牧民群众身边,把红十字诊所开在了草原的最深处,她也成了牧民心中的好医生。“她肩挎的红十字药箱,是草原上最美的格桑花;她乡村医生的白大褂,是牧区帐篷里最圣洁的哈达。她走到哪里,疾病和痛苦就悄然退步;她赢得的最多赞誉,是牧民们都说:我们离不开她……”。
2012年5月16日晚7时,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年仅48岁的二合塬村党支部书记黄继龙开着自己的三轮车给贫困户送完最后一袋化肥,返程途中,因机械故障,翻车坠入谷底,因公殉职。他一辈子都在开凿那条崎岖的山路,为的就是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坦途。壮志未酬身先去,那条路是挽联吗?不,那是一心为民的深情延续。半辈子都在牵挂这座桥,过了桥,那边有富裕和谐的梦。
“勇于担当是军人的本色,可贵的是,他从未改变这身本色。廉洁奉公是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可敬的是,他忠实履行了这一职责。”20多年前,黄晓成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舍生忘死、冲锋陷阵,荣立二等战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20多年后,担任西和县人武部政委7年多来,他时刻牢记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的神圣职责,以敢于担当的胆量和气魄,忠于职守迎难而上求作为、瞄准一流勇于创新谋发展、心系群众真情为民做表率、一身正气廉洁奉公树形象,人武部全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12年7月以来,他作为省军区组织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赴全省部分地区作了巡回报告,省委宣传部还将他作为全省重大典型,在军地新闻媒体进行了大力宣传报道,引起军地强烈反响。
在西部成就一个东部人的事业,每一个脚印都是他努力的痕迹,每一次捐助都是彼此爱心的互动。作为浙商杰出的代表,他之所以赢得陇原的尊重,缘自挑战自我的勇气和始终坚持的大爱精神。蔡根泉同志1993年来兰创业,20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干事情,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九十年代末,他与兰州小雁滩村合作兴建了“兰州雁滩布料批发市场”,2002年合作创办了“兰州西固虹盛商贸有限公司”和全资子公司“兰州国芳百盛虹盛百货有限公司”,兴建了西固地区最大的综合性购物商场,在五○四厂开办了虹盛连销超市,之后又合作兴建了城关区东部“新世纪购物广场”,兴建了“虹盛商厦”。为解决当地人民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发展带动就业”的做法得到了政府及社会的认可。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企业实力不断雄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目前,虹盛公司已成为兰州地区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综合性零售商贸企业之一
孙万仓,甘肃会宁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培育出“陇油1号”等5个春油菜新品种和“陇油6号”等4个冬油菜新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各1项,第一届甘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他给北方寒区贫瘠的黄土染上绿色,这是农学教授12年耕耘的心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的成就为这一光辉论断写下最新注解。回报家乡因赤心不改,美化大地乃终身情结。
世间万象、人生百态,然而有的人、有的事,唤起人们由衷的尊重景仰;也有一些人和事招致鄙夷、怨恨或者嘲弄,在这些截然不同的反应背后有一条看不见的准绳,这就是人生的价值观。我们说陇原的十大骄子,他们是甘肃精神的栋梁,他们鄙视黑暗、虚伪、冷酷、卑鄙;他们崇尚光明、高尚、热情与真诚。他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力量,从不言百败、从不放弃,更没有什么抱怨。他们每一天的奋斗,就像冲洗高山的瀑布、侵吞猛虎的蚂蚁、普照大地的星辰,时刻留在人们心里。(陈忠)
十大陇人骄子先进事迹:
1、兰卫兵(裕固)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巴音村牧民、电影放映员:一个义务电影放映员,20多年共放映了六千多部电影,让深山的牧民了解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用奉献将文明与深情的向往相连。
2、张金刚 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20年奋战在一线,以智勇破命案,用真诚保平安。是罪犯威严有力的震慑,是百姓生命财产的保障。
3、李成环、龚大锬夫妇 兰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原代课老师、兰州市城管执法局广武中队协管员:这对年轻夫妇新婚之夜的约定,要帮助青海玉树灾区的孤儿度过寒冬,最美新娘在给孩子们送新衣物的途中因车祸意外走了,虽然蜜月旅行已无法复制,然而人间大爱却如星火燎原。
4、马继东(回)天水市张家川县木河乡庄河村党支部书记:一个专注于小事而不平凡的人,一个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忠诚的实践者和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5、田彬峰 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储运部原点检钳工、首席技师:一名普通的检修钳工,一线岗位上的技术权威。在他38岁生命的最后一程,强忍病痛折磨坚持编写了十多万字的一线技工手册。
6、旦正草(女、藏)甘南州夏河县桑科乡达久滩卫生室医生:肩挎红十字药箱,身穿白大褂,她是草原上最美的格桑花。医者仁心,茫茫草原上牧民们的疾病和痛苦因她的守护而悄然却步。
7、黄继龙 庆阳市环县木钵镇二合塬村原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为了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一辈子都在开凿那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壮志未酬身先去,全心为民的深情却在延续。
8、黄晓成 陇南市西和县人武部政委:勇于担当的军人本色,廉洁奉公的党员干部职责。一路走来,他忠诚坚守;扎根驻地,军民情深。
9、蔡根泉 兰州虹盛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届民建中央委员: 作为浙商杰出的代表,他扎根西部成就了骄人的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说不尽的坚韧;一次一次爱心捐助,他总是淡泊永恒。
10、孙万仓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他一心抱着回报家乡,造福农村与农民的情怀,付出心血12年,终于用耐寒的油菜花为北方贫瘠的黄土染上了新绿。
第二篇:陇原环保世纪行
陇原环保世纪行:生态猪舍实现致富环保双赢
9月6日早晨,2011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走进了武威星火种猪有限公司,进行实地采访。记者李娜摄
生态猪舍实现致富、环保双赢。工作人员向记者采访团介绍有关星火种猪有限公司情况。记者李娜摄
中国甘肃网9月7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特派记者孟晓龙)通常人们提起养猪,总会想起脏兮兮的猪圈和臭味难闻、到处乱堆的猪粪,但是在武威黄羊镇土塔村星火养殖场的生态养猪基地,人们却能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一排排整洁猪舍,没有一条排污沟,猪舍里外没有污水,闻不出臭味,猪仔们整洁干净,放眼望去,黄羊镇首家高标准生态猪舍地正在努力改变着全镇传统养猪散、小、差的历史。
传统养殖转为生态养殖
养殖场创建人刘菊花是一名淳朴地道的农村人,面对记者的提问有些羞涩,但是站在猪舍前,看着小猪她瞬间变成了一名养猪专家。刘菊花向记者介绍,她于2009年3月办养殖场,最初养殖场在黄羊镇新店村,可是采用的是传统养殖技术,由于人畜居住较近,不但村民们连连抱怨声,自家人也并不支持,为了“掘出”第一桶金,不服输的她雇佣了4名工人,加上她5个人白天黑夜照顾猪舍中的500头猪。
虽然猪舍办起来了,可是猪舍中的难闻的气味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一直困扰着刘菊花。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菊花得知现在有生态养殖猪技术,在2010年6月从外地引进约克、长白原种母猪200头,大约克、长白原种公猪10头。为了不影响周围群众的生活,刘菊花把养殖场从新店村搬到了现在的土塔村,办起了现在高标准生态猪舍24,其中发酵床猪舍12,建筑面积共4860平方米。目前,刘菊花的养殖猪舍采用益生菌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和全方位工厂化养殖方式的高标准生态猪舍。
“养猪是门技术活,要把这个事情做好,不仅要脑子转得快,手脚也得勤。”创业的道路充满坎坷,而她所选择的这个行业,又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从猪仔看护、饲料购买,到猪舍的卫生、温度,刘菊花都事必躬亲,一一把关,力求做到最好。为积累经验,提高养猪技术,她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请教养猪大户,参观交流学习养猪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她逐渐掌握了生猪喂养技术,能准确把握打预防针的时间,还能为自家养猪场配出最优良的猪苗。
带动全镇规模发展
“最近又对猪舍进行了投资,在猪舍里做了房屋吊顶和湿帘,热空气经过湿帘的循环处理,冷空气就源源不断的被引入到室内,既能防病又能降温。在这里,猪儿不仅住得好,连喂养系统都是最现代化的。该公司完全采用母猪限位饲料网系分娩,网床保育,仔猪红外线供暖,自由采食等工厂化设施养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养殖效益。
据了解,圈舍内温度可以根据冬夏季节的变化,保证生猪生活在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中,并进行良好通风换气,极大地改善生猪养殖生存条件。猪舍全部采用了益生菌发酵床,不但充分突出了发酵床养殖节能、减排、环保节省饲料的生态优势,而且适应猪的自然习性,减少了应激反应,提高了猪的免疫力,大大减少猪的发病率,减低了药物成本,抗疫病风险能力大大提高。
土塔村星火养殖场模式猪场的带动效应正逐步凸显。黄羊镇镇长赵斌介绍,猪场还直接带动周边养猪农户专业从事优质商品猪生产,培养适度规模的优质商品猪生产养殖户,逐渐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基地。
(作者:孟晓龙 编辑:宋勇锐 本文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关闭 打印
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永靖县调研采访
正文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相关说两句(69603人参与)2011年09月19日17:34来源:人民网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人民网永靖9月19日电 9月15日,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到永靖县调研采访农业污染源治理和农村环境改善情况。来自新华社甘肃分社、甘肃日报、甘肃广电总台等媒体的记者先后深入该县岘塬镇刘家村、罗川台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地查看情况,听取介绍,与相关负责人及农户交流,认真详细了解永靖在解决农业污染和城郊农村环境污染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经验。
在认真听取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及采访了部分农户后,采访团对永靖在治理城郊农村及农业环境污染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永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保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以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为导向,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全面提升农业及农村污染源防治水平,取得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采访团希望永靖认真总结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农业及农村污染治理工作力度,积极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切实做好农业污染和城郊农村污染防治,开创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临夏州州长助理贺春贵、永靖县人大副主任张菁莲、副县长杨发荣及该县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通讯员 陈万吉)
作者:陈万吉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来白银采访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新华网甘肃频道(09-14 16:54:23)来源:白银日报
9月7日下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陇原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乔绪富带领由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来白银市,对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展开为期3天的采访考察活动。
据悉,甘肃省是财政部和环保部共同确定的全国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全省将通过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和开展农村生态建设示范活动,推进农村污染减排和环境治理,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此,“陇原环保世纪行”组委会根据我省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确定今年以“关注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为主题,从今年8月至2012年4月,组织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记者集中开展2至4次大型宣传采访和考察监督活动,对甘肃省沿黄灌区和石羊河、疏勒河、黑河、渭河等流域的农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等工作进行集中采访报道。
“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由新华社甘肃分社、中国环境报甘肃记者站、甘肃日报社、人民之声报社、甘肃经济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与广播新闻中心、西部商报社等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的12名记者组成。白银日报社、白银电视台安排4名记者将参加在白银市的采访活动。9月7日下午至9月9日,记者团将赴景泰县、靖远县、白银区采访,并专题听取市政府及景泰县、靖远县、白银区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情况的介绍,对白银市在农村环境保护及农业污染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有关先进人物的事迹等进行宣传报道,对破坏农村生态、污染农村环境、危害农产品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批评。(石柳萍)
陇原环保世纪行:“八步沙”精神实现沙漠变绿 治沙人致富
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李娜 任珈琳
更新时间:2011-9-15 8:59:58
阅读人次:55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9月7日,2011陇原环保世纪行“关注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记者采访团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采访,当我们穿过脚下的沙丘,面对茫茫黄沙里的片片绿浪,亲耳听到“六老汉”及其下一代人的治沙故事时,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
八步沙林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据古浪县城东北30公里、土土门镇3公里处,占地面积7.2万亩。30年前,这里曾经荒无人烟,风沙肆虐,一片凄凉,沙丘以10米/年的速度南移,严重侵蚀着周围10多个村庄和近10万亩良田,威胁着干武铁路和省道308线的畅通,影响着当地3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村民广中薄收,忘沙兴叹。
1981年的冬天,古浪县土门镇年过半百的石满、贺发林、张润源、郭朝明、罗元奎、程海六位老人以联户承包的方式在八步沙组建林场,治理沙害。这一干就是20多年。慢慢地,八步沙的树绿了,但老汉们的头也白了。后来,老汉们的儿子又接过了父辈们的重担,到而今,现任八步沙林场场长、昔日郭朝明老“愚公”的儿子郭万刚在这里治沙护林也已超过20个年头了。
据记者了解,八步沙林场是武威古浪县惟一一家由农民联户组建的生态公益性林场,也是全省农民联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型之一。经过两代“愚公”的不懈努力,现在的八步沙林场累计治沙造林13.7万亩,封沙育林5.2万亩,栽植各种沙生苗木2600多万株,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为治理当地生态环境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据郭万刚介绍,在30年的治沙道路上,八步沙林场探索出了“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以农、林、牧、副多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采取“出工记账、折价入股、按股分红”的办法,多方筹资,在封育区内平整土地400亩,新打机井1眼,架设农电线路1千米,衬砌节水渠道3千米,种植各类经济作物300亩,育苗100亩,林场固定资产由原来不足1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职工经济收入增加了6倍,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彻底改变了贫苦落后的面貌,实现了沙漠变绿、治沙人致富的理想。同时使林场周边10多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亩均增产10%以上,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30多年来,他们靠愚公精神使昔日黄沙漫天、环境恶劣的沙地贫困林场已发展成为一个物种丰富、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林业观光景区,在沙漠之海铸起了一片绿色的屏障,以“六老汉”为代表的两代人初步改变了八步沙“沙进人退”的旧貌。如今,“六老汉”的后代们还在继续着,努力为八步沙多带点绿色,“六老汉愚公精神”永存。
我市农村环保备受“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关注 点击数: 130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连日来,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治理工作,受到了在白银采访的“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的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记者的充分关注,记者们通过实地考察、现场采访、听取情况介绍等多种方式,对我市农村环保和农业污染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先进做法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
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陇原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乔绪富带队考察并出席座谈会。市委常委、副市长齐永刚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全市农村环保工作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仲孝主持座谈会。
据介绍,2009年以来,我市将农村环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结合国家要求和我市农村环保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一系列文件,环保、农牧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点来抓,切实开展农村环保“三统筹”机制推进工作,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和省级生态乡镇(村),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试点工作,全市农村环保建设进展良好。
9月7日下午,“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一行一到白银,就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环保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连日来,近20名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记者深入景泰县、靖远县、白银区部分乡镇和村社,先后对白银大福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粪污治理及综合利用工程、景泰县中泉乡龙湾村污水处理厂、靖远县刘川乡慈济移民新村、东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白银市城郊东大沟流域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等在建工程建设情况和部分建成项目运行情况及白银区民乐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采访,走访群众了解实情,并专门听取了市上和景泰县、靖远县、白银区农村环保和农业污染治理情况的集中介绍,就相关工作与有关市直部门和县区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记者们普遍认为,白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和农业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精心到位,工作措施扎实有力,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处理、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等工作在全省都有示范带动意义,值得宣传推广。大家纷纷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对上述工作成效和经验性做法在各自新闻媒体进行深度报道。
作者:石柳 来源:白银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4日
“陇原世纪环保行”记者团来景泰采访
作者:张海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 更新时间:2011-9-13 上午 10:23:55
9月7日至8日,陇原世纪环保行“关注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记者团来到景泰县采访。
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陇原世纪环保行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乔续富带队,新华社甘肃分社、中国环境报甘肃记者站、甘肃日报、人民之声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广播新闻中心,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白银日报、白银电视台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记者采访团,在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仲孝及市环保局有关领导,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永杰,副县长何有华,县环保、农牧、水务、红水镇、中泉乡等部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先后来到位于景泰县红水镇清河村的白银市大福乳业有限公司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现场和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所在地的中泉乡龙湾村污水处理现场采访。
白银大福乳业公司规模化畜禽养殖沼气发电工程项目,从2009年开始建设,总投资496万多元,其中申请国家专项资金223万元,地方配套近25万元,企业自筹248万多元,建成了处理年存栏2200头奶牛的粪污治理工程,达到日处理牛粪尿及清洗用水约400吨,年沼气发电量近22万千瓦的小型发电站一座,年加工生产有机复合肥4100多吨,年产沼气约20万立方米。
“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来我县采访农村环保和环境污染治理 点击数: 10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9月7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陇原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乔绪富带领由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来我县,对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展开采访考察活动。
县人大副主任王爱农,副县长张彦凌及县环保、农牧局负责同志陪同采访活动。
采访团成员先后来到刘川慈济移民新村现场,东湾镇大坝高科技示范园区现场,通过听取汇报、深入田间院落、入户走访等形式,详细了解我县在农村环境保护及农业污染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此次“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活动以“关注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为主题,进行集中采访报道。记者团由新华社甘肃分社、中国环境报甘肃记者站、甘肃日报社、人民之声报社、甘肃经济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与广播新闻中心、西部商报社等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的12名记者组成。
牛粪催生的“循环经济”
http://www.xiexiebang.com 石柳萍 朱勇刚 稿源: 白银日报
2011-09-09 10:55
------------------
牛粪催生的“循环经济”
玉米秸秆养奶牛,奶牛粪污经无害化处理,生成有机肥、沼气、沼液,沼气炊用和发电,沼液还田肥地……白银市大福乳业有限公司通过奶牛养殖粪污治理及综合利用,尝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甜头,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清洁生产、资源化、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把玉米秸秆粉碎作为奶牛青储饲料,将奶牛养殖产生的粪尿污水经固液分离、厌氧消化,固体部分加工成有机肥料,对液体无害化处理后产生沼气、沼液,沼气用来做农民做饭的燃料和发电,沼液用来种玉米,提高农田肥力……9月7日下午,在白银市大福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首百兴致勃勃介绍的这样一条循环往复、近乎完美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让现场近20名“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的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记者眼前一亮,兴趣盎然,而该公司奶牛养殖场粪污治理综合利用工程更让他们大开眼界。
2007年3月,早年开矿赚足腰包的卢首百萌发了转型搞奶牛养殖的念头,投资1000万元在景泰县红水镇清河村成立了白银市大福乳业有限公司,2008年引进奶牛,办起了奶牛养殖场。没过多久,对每天大量牛粪的处理,成了一个让他头疼不已的问题。“我饲养了近1500头奶牛,这些牛一天至少要拉二三十吨的牛粪。当时养殖场到处堆的都是牛粪,太阳一晒,臭气熏天,周围农民几乎没人要,让人很闹心。”卢首百对记者说。
为此,卢首百跑了不少地方,到处打听处理奶牛养殖粪尿污水的好办法。经过亲自外出取经,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国家产业政策,新上一个项目,把牛粪滚动利用起来,变废为宝。
2009年,在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扶持帮助下,帮他争取到了一个国家循环经济产业扶持试点项目。卢首百自筹248.41万元,申请国家补助资金223.57万元,同时地方政府又给他配套资金24.84万元,一个日处理400吨奶牛粪尿污水、年沼气发电量21.9万千瓦时、年生产有机复合肥4150吨的粪污治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记者在现场看到,与传统奶牛养殖场不同的是,这里看不见满场的奶牛粪尿和蚊蝇飞舞,几乎闻不到一丝臭味,厂房整洁,沉淀池、无害化处理设备等粪污处理设施完备。场区一侧,三、四台玉米秸秆粉碎机飞快运转,紧张作业,十多名村里的妇女正在给机器“喂”刚从地里拉回的玉米秸秆,她们身旁的玉米秸秆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这粪污治理综合利用工程确实是一个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好项目,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让公司增加了效益,又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的目的。”卢首百告诉记者,他们从农民地里直接收购带玉米棒子的秸秆做奶牛的青储饲料,一年要收购1.2万吨,一吨300块钱,平均一亩地能产6吨,一亩玉米农民就能收入1800元,还省去了掰玉米、剥粒、晾晒、上市场交易等麻烦。此外,每年还要从农民手里收购2000吨苜蓿、麦草和豆草。
该公司养殖场粪污治理综合利用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后,每年可为企业增加有机肥收入200余万元、沼气发电收入近20万元,利润约30万元。
但随行的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项目发挥的效益远不只这些。因为它消化掉了大量令人头痛的养殖场粪污,很好地改善了农村环境,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养殖废弃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的水平,带动畜牧业由传统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而且,通过牛粪带出来的清洁生产链,解决了一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在大福乳业公司奶牛养殖场工作的附近农民就有约100名。这对于许多奶牛养殖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2011陇原环保世纪行:沙乡翻成芦苇荡
作者: 吕宝林 稿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2011-09-07 22:32
------------------
[专题]2011陇原环保世纪行“关注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每日甘肃网
9月6日下午,“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来到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滩,滩上冒出来的茂密的芦苇令采访团成员惊叹不已。(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娜摄)
区内地下水位平均埋深由2008年的4.2米回升到了目前的3.3米。清澈见底的水给沙漠带来了勃勃生机。(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娜摄)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武威讯(记者 吕宝林)高天白云之下,放眼望去是浩瀚的芦苇的海洋,只有远处背景中腾格里沙漠黄色的沙丘提醒我们,这不是江南水乡,而是极度缺水的民勤。
9月6日下午,“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来到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滩,滩上冒出来的茂密的芦苇令采访团成员惊叹不已。
“这些芦苇都是关井压田以后,随着地下水位回升,自然生长起来的。”夹河乡党委书记林艳军说。
及膝深的芦苇,根根直立,长得十分密实,但花、顶部的叶片及茎干却都是枯干的,只在根部附近才能看到暗绿的叶片,所以风吹过,大片的芦苇不是绿涛摇曳,而是沙沙鸣响的灰白的浪。芦苇底下,是泥土枯干的硬壳,踩碎后下面全是干燥的沙土。
林艳军说,黄案滩以前是农民垦荒地,靠打井灌溉种籽瓜等农作物。从2006年起,黄案滩被划为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区,开始实施关井压田措施,先后共关闭机井275眼,压减配水面积3.8万亩,年削减地下水开采量1400多万方。同时,在恢复区外实行严格的水资源配置,人均限种耕地2.5亩,亩均配水400方,严控地下水开采。通过努力,区内地下水位平均埋深由2008年的4.2米回升到了目前的3.3米。
车子在芦苇丛中蜿蜒穿行,停在了一个水泥石碑附近。碑的一面用红油漆写着一个大大的“关”字,另一面写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关闭机井No440号,民勤县人民政府”。距石碑不远处的草丛里有一截直立的水泥管露出地面,水正静静地从直径十几厘米的管口往外流,这就是2008年关闭的第440号机井。今年年初发现这口井井水自然涌流出来,并已经在附近形成了一小片湿地。湿地中的芦苇绿绿的,长得也更高更茂盛。
林艳军说,黄案滩目前已经发现了7眼自流井。随着地下水位的回升,滩上开始自然生长芦苇、盐爪爪、白刺、梭梭、红柳、沙枣等植物,核心区总面积已达10万亩,其中芦苇面积最大,有6万多亩。整个黄案滩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区植被覆盖率由2006年的28%提高了目前的36%。植被恢复后,陆续了发现兔子、狐狸、老鹰和野鸭等动物的踪迹,湿地浅水里还发现有青蛙。
“这些芦苇,让我们看到了环境改变的希望,我们治沙更有信心了。”林艳军说,为了保护这片芦苇,乡上在黄案滩建起了围栏,封育面积达16万亩,成立了专门的管护机构,严格落实“四禁”政策,在封育区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樵采,禁止放牧。下一步,乡上将充分利用自流井水资源,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栽植红柳、梭梭等沙生植物,为民勤东沿构筑绿色屏障。
“井关了,田退了,农民的收入会不会受影响?”对于记者的疑问,林艳军解释说,关井压田以后,农民人均耕地确实减少了,但是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高效节水大田作物,农民的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逐年增加。
车子继续向前,窗外黄案滩封育区边缘区域的草丛中偶尔还能看到黑黑的农作物秸秆,这是以前垦荒留下的遗迹。再往前,走出芦苇荡,是成片的食葵,丰收在望。
“井关了,田退了,农民的收入会不会受影响?”对于记者的疑问,林艳军解释说,关井压田以后,农民人均耕地确实减少了,但是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高效节水大田作物,农民的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逐年增加。(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娜摄)
记者在现场采访。(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娜摄)
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武威采访
------------------
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武采访
每日甘肃网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记者陈鹏)9月5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陇原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乔绪富带领的陇原环保世纪行“关注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记者采访团来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陇原环保世纪行武威组委会主任邸亮,副市长胡细如参加采访座谈会。
据了解,此次采访将围绕“关注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这一主题,通过对农业环境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全社会重视农村、农业环境保护,推动我市农村、农业环境保护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污染治理工作,同时对破坏农业和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切实改善农村及农业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来自《中国环境报》、《甘肃日报》、《人民之声报》、甘肃广电总台、《甘肃经济日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将在武威进行3天的采访活动。
邸亮在座谈会上要求,组委会各成员单位要在配合省上做好采访报道工作的同时,按照组委会的统一安排,大力宣传国家、省、市有关推进农村改革和保护农村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做好集中采访报道工作,反映农村环保工作实际,及时报道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同时,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提升农村环境综合管理水平,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稿源: 武威日报 编辑: 冯乐凯
第三篇:陇原乡村文化节工作总结
鸭暖乡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工作总结
按照团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活跃我乡农村青年文化生活,展示我乡农村青年精神风貌,营造文明健康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文化氛围,将我乡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引导我乡青年为全面建设和谐鸭暖做出贡献,鸭暖乡团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主题,组织广大农村青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和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省委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主题,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培养青年文化人才、建设青年文化队伍为主要目标,创新和发展“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普及推广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农村青年快乐过节创造良好条件,营造欢乐、祥和、喜庆、和谐的节日氛围,进一步开创农村青年文化工作新局面,为把甘肃建设成文化大省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领导,精心部署,为深入开展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提供保障
及时下发了《关于举办鸭暖乡2012年“陇原乡村青年
文化节”活动的通知》,召开各团支部团委负责人会议,对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团支部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突出特色,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本届文化节活动作为展示我乡团员青年才华的舞台,作为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成长发展的有效载体,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文化节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见实效。
三、突出特色、寓教于乐,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蓬勃开展
(一)针对农村青年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特点,开展各类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团乡委从农村青年的文化需求特点和乡村活动条件出发,既坚持传统,又因地制宜,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广泛动员青年参与到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来。活动期间,结合当地实际,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和城市青年文艺工作者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文艺汇演、作品展览、文体大赛、医疗义诊、挂主题年画、贴时代春联等活动。充分利用节庆和群众集会,组织农村青年开展戏曲表演、歌舞演出、书画展示、体育比赛等趣味性强、群众参与广泛的活动,展现广大农村青年热爱家乡、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发展家乡的情怀和风采。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参与活动农村青年达300人次以上。
(二)努力提高农村青年自身素质,扎实开展青年创业
技能培训
团乡委围绕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和增收的中心任务,以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科技协作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各类培训教育专项行动,提高农村青年科技致富、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依托乡村集市,举办青年科技大集,通过图片展览、播放录像、现场咨询、销售农用物资等方式,为农村青年提供科技、产品、市场信息等服务。
(三)“送金融知识下乡”,着力构建培养农村青年文化人才的工作机制
团乡委与乡信用社联动,通过广泛深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为主线,大力宣传普及存贷款、结算、银行卡、预防假币、抵制非法集资等农村金融知识,帮助农村青年群众提高金融风险意识、信用意识和使用现代金融服务的能力,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
(四)以建设农村青年中心为依托,打响“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的品牌。
团乡委把“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与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实现青年组织、活动、阵地有机结合,辐射带动乡村青年文化活动整体活跃。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聚集社会力量,承接党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有关青年文化活动项目,开发和培育一批既能操作在手,又能充分体现乡土特色、富有牵动性的特色文化项目,带动整个乡村
青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五)把握政治主线,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开展陇原农村青年文化节,是我乡共青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精神,围绕我县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路线和方针,开展内容健康、活泼的主题活动,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代表了广大农村青年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陇原青年文化节活动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共青团各项的深入开展。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精神,立足农村,服务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的长效机制,并将此项活动作为服务新农村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开展下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地方民间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实际,紧密结合农村青年需求和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努力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我们将通过以上活动,努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一批优秀项目、一批文化名人,全面掀起农村青年文化活动的新高潮,体现我乡农村青年的良好风貌,展示我乡共青团服务党
政中心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第四篇:2013十大感动[范文]
2013十大感动
救人无国界
2013年11月13日,普通的中国留日学生严俊得到了日本的至高荣誉“红绶褒章”,并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亲自接见,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勇敢和善良。9月16日,流经大阪的淀川河遭遇三十年一遇的大水,堤坝上一名9岁日本男孩不慎落水,正巧跑步经过的严俊立刻跃入水中救人。在急流中,第一次救援失败,岸上部分围观的日本民众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推崇“专业救援”,不提倡“舍生取义”,因此理智建议严俊放弃救人,面对孩童的呼救,严俊不甘,他努力寻找一切可能的生机,最终成功。
在中日关系微妙的当下,严俊的义举让他周围的日本人对周遭的中国人露出了笑意和赞许,人性的光辉在瞬间照亮了两国人民的情谊。严俊一再表示,这是本能的举动,他没有考虑过孩童的国籍和身份。“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如果这事再发生一次,我还是会这么选择。”
雅安最美志愿者
廖智的命运是在地震中改变的。她曾是绵竹市汉旺镇一名舞蹈老师,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女儿和双腿,几乎失去了一切希望。对舞蹈的热爱唤起了她重生的渴望。灾后她组建了残疾人舞蹈团,戴着假肢站立在舞台上。
时隔五年,又一场雅安地震。廖智在灾难当天加入重庆鑫源摩托越野救护队,奔赴灾区一线救援。她在偏远灾区发放救援物资、帮助灾民搭建临时帐篷,劳动强度之大几乎让人忘记她的“弱者”身份。有人拍摄下廖智在救灾间隙休息的美丽身影,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她被称为雅安最美的志愿者。廖智在博客上写道:“很多人用‘坚强’来形容我这个人。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只是在无法动弹的困境中,盯着自己唯一还拥有的——无论是机会,梦想或者爱。”2013年,廖智把机会、梦想和爱,带到了重生的雅安。
九旬医生让穷人看得起病
97岁的胡佩兰是中国最年长的出诊医生。她原来是郑州铁路中心医院最出名的妇产科专家,行医50年治愈了无数疑难杂症;她也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养育了包括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在内的4个儿子。70岁时,她辛苦了大半辈子退休了,而她依旧希望自己以后的每一分钟都活得有价值,希望自己每一分钟都在工作岗位上为病人服务。于是,从1993年到现在,她一直在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20年。
“便宜药治大病”是胡佩兰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行医70年她从未收过一个红包,开药很少超过百元,她希望每一个穷人都能看得起病,不让病人花一分冤枉钱。
陌路人的18年赡养情谊
李昌女与谢阿婆本是不相干的陌路人。18年前,李昌女给一位上门来乞讨的流浪老人递了碗饭,那个老人就是命运多舛的谢阿婆。谢阿婆遭遇了种种生活变故,家徒四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她在75岁时绝望地离家流浪。绝处逢生,在流浪路上遇到了李昌女,李昌女收留了老人。18年中,谢阿婆两次得病,走到生命的边缘,李昌女总是不离不弃,把谢阿婆从死亡线拉回,一时的缘分铸成了永恒的情谊。
李昌女是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普通农妇,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并不轻松。18年中,她为了有钱让谢阿婆看病,甚至只能克扣自家孩子的肉钱,如今,李昌女每天日夜照顾谢阿婆,她的最大心愿是能把谢阿婆的腿治好,可是十万元的治疗费对家境不宽裕的李昌女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让她整天发愁。
全国老龄办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在大都市有些人回家看望、照顾亲生父母已是奢侈行为,像李昌女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更显得弥足珍贵。
粗口中的正能量
2013年7月9日,都江堰市安龙镇突然涌入洪水,农家乐小老板高志强,顾不上自家1000多平方米的农家乐毁于洪水,出于本能跃入一米多深的激流救人,在齐腰深的洪水中往返数次,与几名消防官兵一起把至少30名受灾邻居送到安全地带。妻子担心,埋怨说:“关你球事!”他一时情急答:“你晓得个锤子!”这两句简短的对白,一经报道后让高志强和妻子走红网络,被网友封为“锤子哥”和“球嫂”。
“你晓得个锤子”是四川民间俚语中的粗话,在那样的特殊情况下,这句话的粗鄙中有久违的担当、果敢和仗义。在冷漠文明的都市中,大家都逐渐“各家自扫门前雪”,“锤子哥”的话语和行为,都让人感觉自然、热情、亲切。局长为农民工去卧底
陈家顺是云南省沾益县的父母官,他在离云南2000多公里的重商之城义乌是一个传奇。这位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本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5年时间在义乌5次刻意隐瞒公务员身份,做一名打工仔。他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和民办学校教师,每次卧底他都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体会过站12小时后走不动路的劳累;领教过在飘荡着汗臭和呼噜声的群体寝室里彻夜难眠的滋味;经历过为了领取工资,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的屈辱。
“农民工”这个群体在陈家顺眼中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一张张对生活充满热切希望的鲜活面孔。在深切了解“农民工”的每一点疾苦和每一点需求后,面对带着不同诉求的乡亲,陈家顺“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位置”,他提出的择岗建议句句说到老百姓心坎上。在义乌,他帮助农民工得到了离开家乡后的第一份尊重。
滴水之恩以“房”相报
广安华蓥打工仔唐果白手起家,在外打工30年后衣锦还乡,捐出3000万元巨资回报家乡,为同乡人修建69套别墅,让他们告别低矮简陋的土坯房,与自己一样住上小洋楼。同时,他又为乡亲规划、建设了葡萄、干果、草莓等产业片区,帮他们找到了致富的新道路。
无独有偶,重庆农民高强,初次创业失败,靠同乡人和朋友的精神、物质支持才再次创业,如今身家过亿的他,想到滴水之恩以“房”相报,他赠给同乡村民14栋别墅,在别墅群边建了酒店和特色观光农业,产权全部捐献给村民集体。授人以鱼又授之以渔,这些成长中的富豪,发达不忘同乡扶助之恩,利用自身经济实力来为家乡输血,带动了乡亲共同致富。
最美教学楼与最破乡政府
辽宁省锦州市板石沟乡是一个贫困乡,全乡最不堪的危房是乡政府办公室:一排有35年历史的红砖平房,外墙上到处是磨损的痕迹,屋内因为设备老化,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在这里厕所都是露天的旱厕。与“破屋”相距仅500米的建筑是全乡最豪华的高楼——乡办学校。这座花费380万元建立、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各式设备齐全,就连微机室和实验室都堪和大城市的比美,是全乡人的骄傲。
以前,学校和乡政府办公楼一样,都是危房。2007年,乡政府决定为孩子们建一座漂亮大楼。在这个几乎没有任何企业、没有税收来源的地方,要自筹款建教学楼,无比困难,但是他们做到了,一点一滴筹了100多万元。最终,由省教育厅立项,又争取到200万元专款,才让学校如期建成。而乡政府的房子却一直没钱维修。
板石沟乡的地势地貌决定了乡政府的破房子以后注定会被水淹没;而这排会被淹没的旧房子,却是当地百姓心中最永恒的美好记忆。
水灾小城善意多
10月,台风“菲特”重创浙江,连日的强降雨让浙江余姚在水灾中沦陷,一座鱼米之乡的安逸小城一夜之间到处被淹,到处有饥寒交迫的人群。俞熠华是余姚一家小饭店的老板,他的饭店幸运地在水灾中未受任何影响。为把不幸中自己的这点小幸运与街坊分享,连续数日,他从异地采购6000斤蔬菜、2000斤大米和十几头猪,安排四五十号员工,每天从早上七点忙碌到晚上七点,为门口的街坊免费提供热饭热菜上万份。当俞熠华和他的员工发现附近小区水位数日依然高得令人咋舌时,还涉水把盒饭送到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手中。有些独居老人在家里水深没过床、叫天天不应的情况下,接过素不相识的小老板送来的热菜饭就落泪了。
小城善意多。水灾数日,余姚街头不乏一些人自备“装置”来救群众送物资,据说还有几位余姚汉子受国外、省外同学所托,划着皮艇去那些同学家帮忙探望老人是否平安„„温馨的故事不胜枚举。在水灾中,余姚变成一座温情之城。全国多人公开向“文革”受害者道歉
2013年4月,61岁的山东老人刘伯勤,在网上询问一家杂志是否做“道歉”性质的广告业务,他的网名是“心病”。向“文革”中被自己批斗、抄过家的校长、老师、同学和邻居公开道歉是老刘这四五年的心病。最终,老刘在媒体刊登的道歉广告引起舆论沸腾,评论家朱大可说:“在一个没有忏悔传统的国度,这可视为人性觉醒的稀有证据。”
一周后,河北的宋继超、湖南的温庆福、山东的卢嘉善、福建的雷英郎等在报纸上分别向“文革”中伤害过的人道歉。这些毫不相识的老人,都曾在“文革”中有过非理性的选择,经历过漫长的岁月,现在他们又作出了同样的选择——道歉。正如宋继超在公开的道歉信中所说——“伤害过人的朋友,让我们道歉、忏悔吧,不只是为了自己心安,还为了能直面子孙、直面历史。”个人的忏悔既是一场自我救赎,同时也是对“文革”的集体救赎。媒体人詹万承评论:“这些‘道歉’在卸下自身沉重内疚的同时,也为公众打探过往提供了一个切口。” 2013十大痛快
文钟瑜婷
恒大冲出亚洲
2013年11月9日,广州恒大在总决赛中以1:1战平首尔FC,依靠客场进球多的优势夺得亚冠联赛冠军,这是中国24年来首次夺冠。当天晚上,全民微博刷屏为恒大老板许家印点赞。“只有房地产,才能拯救中国。”网友们调侃,“家印,中国音乐、电影、股市、教育靠你了!”
恒大夺冠再次引出市场主导与政府主导模式的舆论对战。一位曾在恒大踢球的球员坦言:“恒大职业化体现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这恰恰是中国足球非常欠缺的。”王健林说:“足球就是烧钱的行业,谁的钱多,谁就玩得最好。”这次恒大烧大钱请的外援表现相当给力:穆里奇攻入13球3助攻,孔卡7球8助攻。但中国足球的未来不能靠外援,只有青少年真正起来了,中国足球才有希望。许家印也清楚这一点,花数亿建立恒大皇马足球学校。“上北大,不如上恒大。”希望未来有一天,这句话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单独二胎”终放开
传言多时的单独二胎政策终于明朗。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单独二胎这一大好消息撩动了许多父母的心弦。有学者在网上评论,放开二胎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的严重趋势。
放开归放开,考虑到日渐增高的生育成本和经济压力,一些夫妻也开始犹豫是否真的要生二胎。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又一次停止工作养育后代是否值得是个问题。而且,为孩子添一个伴的做法也许并不能带给独生子女更多的快乐,他们还要学习如何分享关爱和物质。在新浪微博一项共两万余名网友参与的调查中,只有大约58%的网友想生二胎。
军车号牌始严管
新一届政府打压腐败举措不断,反腐大刀终于砍向了备受诟病的军车特权问题。今年5月1日起,中国军方和武警部队统一使用新式军车号牌,重点落实“防造假、防滥发、防乱挂、防丢失、防盗用”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源头上对军车进行严格管理,维护军队形象声誉。
按此新规定,全球豪车品牌宝马和宾利等生产的豪车将无法使用军车号牌,除非其注册为军方财产。对公务车辆的控制也加强了,中国政府计划采取措施,要求官员在购买公务车时首选国产品牌车。
调研开罚广场舞
2013年最热门也最伤不起的舞蹈当属广场舞,中国城市中跳广场舞的老人有近一亿,其中大妈居多。从公园到小区空地再到购物中心广场,到处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由于开着高分贝音响载歌载舞,全国各地均发生过因广场舞噪声而引起的矛盾,跳舞大妈遭受的袭击包括鸣枪、放藏獒、泼粪、扔沙子„„可谓全民大战广场舞大妈。
11月,正处于调研立法阶段的《广州市公园条例》列出了针对广场舞噪音扰民
行为开罚的条款,其中罚款最高达1000元。消息一出,引发网友欢声连连。老年人固然需要活动筋骨,但也要考虑到邻里感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人的公共意识却仍然淡漠,广场舞新规定的出台,重申了一个常识:自娱自乐不应干扰他人。
小学生获“减负令”
针对中小学生近十年的“中国式减负”再次掀开新幕。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出了一把狠招,在其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新规定包括“零起点”教学,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全面取消百分制等,有媒体甚至用减负“国十条”来形容此次改革的力度。
加强监督问责是这次“减负令”的特色。每次“减负令”出台后,政策如何监督问责,都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此次的新规定称,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
减负难于房价调控,望子成龙的父母和学校必然要给孩子的教育加码,然而快乐童年才是通向未来生活道路的最重要一步。让孩子开心一点,而不是比别人早出发一点,胜负从来不是在起跑线就决定了的,就算在终点,成功学意义上的胜负也不是唯一标准。
抗战老兵入社保
2013年最让人感慨的一场回响莫过于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终于等到了民政部的关注,正式被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7月2日,@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发布的一条“民政部回复优抚抗战老兵建议”的微博在网上引起热议。该微博称:“民政部近日回复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社会福利保障范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优先照顾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这意味多年来民间关爱老兵的努力终于有了重大进展。很多一线志愿者看到消息后激动万分,第一时间将消息告知抗战老兵。杨锦麟评论称:“这是了不起的一次实事求是的进步。” 反腐倡廉打“四风”
2013年年初,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狠杀奢侈浪费风,严重影响了烟、酒、奢侈品以及餐饮行业的销售量。这场力度强大的反腐之风持续刮到了年底:为了收敛公款吃喝之风,在中秋节、国庆节到来的前夕,又传来总书记关于反对“四风”的禁令。这次的禁令从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公款送礼和公款吃喝、超标配备公车公房、“三公”预算超支等方面入手,切中要害。有人说,这个“防疫针”打得非常及时,显示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信心。打“四风”跟其他所有反腐举措一起,要猛要狠要长久,“不会只是一阵风”,这样才能真正地遏制贪污腐败。中纪委设网上举报
从周久耕、杨达才到雷政富,2012年网络反腐的力量为公众所瞩目。2013年,腐败官员在网络舆论的围攻下继续无所遁形。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的官网一上线就火了,登上各大网站头条位置。在网站的多个功能中,“网络举报”一项尤其受到公众关注。此后,北京、天津、河北等30个省(区、市)逐步开通了官方网站。
反腐需要公众的参与,但无序的网络反腐有可能存在“网络阴谋”、“网络暴力”,网络反腐需要一条规范化的有效途径。中纪委敢于“晒官网”的确是一招
好棋,在去神秘化的同时,也在把网络反腐的职能常态化,将自己置于反腐最前线与公众视野可及的范围内。
泰州官员吃喝被抓现行
2013年4月19日晚,泰州滨江工业园区在其招待中心豪华宴请,被附近居民捉了个现行。逼得园区管委会书记张爱华手持话筒跪在餐桌上,向老百姓磕了三个头,他说:“我今晚错了,请求原谅,做儿子,做孙子都行,请放我走。”这个戏剧性的细节让网友赞道:“如此反腐,大快人心。”
面对官场腐败现象,老百姓的愤怒已经满格,他们甚至用行动进行反抗。自从中央颁布《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后,各地公款吃喝风、铺张浪费现象得到一定遏制。泰州官员被曝光的事,让人不得不感慨,事后的究责惩罚毕竟不如制度的监管防范。制度条文再完善,也需要监管措施的“切实有为”与之相配套,才能出真成效。
刁难办证者停职追责
“北漂办护照往返老家6次”,“孕妇4个月跑近20趟未办下准生证”,“江西大学生办身份证花4年”„„2013年,办证难的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11月5日,公安部提出要求,办户口时刁难民众者一律停职追责;可不开的证明不开,可一趟解决的不让跑两趟,可不回原籍办的不用回原籍。此外,针对办假证的现象,规定“凡是发现利用职务之便办理虚假户口的,一律予以开除”。对饱经办证难折磨的民众而言,这样人性化的举措当然让人畅快不已。当日打开评论,满屏点赞。新规让民众相信,政府正在切实推进简政放权,并向现代化服务型政府转变。截至目前,新一届政府承诺将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削减1/3以上,共计500多项。
第五篇:“陇原环保世纪行”简介材料
“陇原环保世纪行”简介材料
尊敬的乔主任、薛主任及“陇原环保世纪行”的各位领导和记者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别藏镇党委、政府对乔主任一行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别藏镇位于积石山县东南,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距县城27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90个合作社,3195户,16406人,其中少数民族12461人(占总人口的78%)。镇内居住着回族、东乡族、撒拉族、汉族、保安族、藏族、土族等多种民族。
别藏镇是我县的南大门,是临大公路沿线的一个重点集镇,辐射小关、中咀岭、银川、铺川、郭干、徐扈家及临夏县营滩等8个乡(镇),人流物流比较集中,市场活跃。2010年,县委、县政府按照“集镇建设与市场建设相结合,与完善公共设施相结合,与突出民族特色相结合,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与优化人居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人民城镇人民建,建好城镇为人民”的方针,突出穆斯林建筑风格。实施总投资9783万元对癿藏集镇进行全面改造。截止目前已完成9503万元。
建设内容主要分四大块:一是投资6332万元,改造长1684米、宽24米的主街道和投资1170万元,拓建长1300米、宽24米滨河南路,新建两层以上楼房4.36万平方米;二是投资865万元,实施主街道路面硬化、给排水和美化、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实施了埋设排水管2560米,给水管1684米,人行道铺装硬化1.5万平方米,行道树栽植云杉245颗、国槐250株,安装单臂单挑路灯59套,道路硬化铺油4.04万平方米;三是投资1166万元,建成占地28亩的小商品市场和占地8亩的粮油蔬菜市场;四是投资250万元,新建占地18亩的文化广场,配套绿化、亮化、雕塑等附属设施,此项目正在实施中。
通过实施别藏集镇改造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改善了民生。大大优化了集镇的投资环境,带动了土地和商铺租金的大幅升值,使土地价值从每亩2-3万元迅速提高到8-9万元,商铺租金从改造前的每间50-100元增加到400-500元,改善了个居民及体户的生活和经营条件。二是完善了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一次性实施主街道路面、人行道、给排水、公厕和亮化、美化、绿化、净化等工程,使城镇整体功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三是繁荣了商贸流通,增强了城镇聚集带动作用。
为了使我镇的集镇和农村环境更加整洁卫生,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舒适。我们在集镇和农村环境整治中以“一抓二建三清四改五化”为主要措施。“一抓”是成立了镇、村、社三级干部、商户代表、宗教界人士等组成的一支管理队伍专门抓。与临街各商铺和农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治理垃圾、污水乱倒现象,进一步落实环卫人员职责,清理沟、河等污染死角,使镇内街道无杂物、无垃圾。集贸市场、临街小巷环境整洁卫生,机关单位、学校、居民家庭环境优美。“二建”即一是建设垃圾填埋处理场一座。镇内的生活垃圾和地膜等农业生产垃圾实行“定点收集,集中清运,统一处理”,保证生活和生产垃圾日产日清;二是新建一所水冲式公共厕所,并将一所传统式公共厕所改建成为水冲式厕所。“三清”即一是清理柴堆、土石堆、粪堆,及时清除路面土石堆等建筑垃圾、杂物和人畜粪便;二是清理漫流污水,整理宅前屋后的排水沟以及村内河渠;三是清理乱搭乱建,清除路边和街头巷尾草棚、禽畜圈舍,拆除残墙断壁。“四改”分别是通过实施村村通自来水保障群众用水安全,推广节水式化粪池实现农厕无害化,推广沼气和秸秆燃气发展农村清洁燃料,鼓励畜禽集中养殖。“五化”是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垃圾净化和环境美化。
针对我镇环境垃圾难治理、易反弹等问题,我们建立健全了环境整治及垃圾长效治理机制,将按照“日产日清,长效保洁”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垃圾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