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一、农村信用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 1、139年前全世界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建立。德国是农村信用社的发祥地。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农业长期处于半封建特征,而德国采取加重农业税的办法来加速工业的发展,使小农经济状况更加恶化。1818年,全世界农村信用社创始人雷发巽出生在德国一个农民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小学毕业后辍学务农,17岁参军,25岁退伍后在地方行政机关任职,27岁担任卫斯特瓦尔德市市长。1847年到1848年,当地发生大饥荒。农民家庭出身的雷发巽,十分同情贫苦农民的处境,就组织了一个面粉供给机构和面包作坊。面粉和面包分别以两种价格出售,一种对富人,一种面对穷人。这两种价格影响很大,竟使全区的面包的价格普遍下降,深受贫苦农民欢迎和拥护。这给他启发很大。他调往佛拉梅斯弗尔德市任市长后,就选了60个家庭较富裕的户,创办了“佛拉梅斯弗尔德清寒农人救助社”。主要是帮助社员反抗牲畜贩卖商人的高利贷剥削。由救助社购置牲畜,以分年摊还畜价的方式贷给社员,最长期限5年。1854年,他又创立了“赫德斯多夫储蓄金库协会”之后,为了解决单个储蓄金库业务范围的局限性,于1872年又组织了莱茵区第一个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这就是全世界第一个信用合作社。1876年他把各个地方的信用社联合起来,成立了信用合作社的中央机构“德国农业中央储蓄金库”,雷发巽逝世后改称“德国雷发巽银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的合作经济思想理论,传播到全世界,为世界各国发展信用合作提供了借鉴。2、88年前中国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建立。我国早期信用合作思想传导者薛仙舟,1900年因从事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活动被捕,获释后赴美留学。后来在德国专门研究合作经济思想。1918年任上海工商银行董事长期间,根据当时我国政局不稳、自然灾害严重、农业生产方式原始、贫苦农民深受压迫和剥削、农村资金匮缺、高利贷盛行等国情,提出了实行全国合作共和的见解。其特征是:带有自救互助的慈善组织性质。1920年是我国连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国际国内人士在各地组织华洋义赈团救济灾民。救灾过后,给人民留下深刻教训,也唤醒了农民本能的合作意识。救灾是消极被动的。如何预防灾害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才是积极的方法。所以将剩余的救灾余款用于发展信用合作事业。在中国华洋义赈团的组织下,1923年6月河北省香河县城内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到1928年2月,在河北、江苏等地的56个县成立信用社422个,社员13711人,自筹资金2.58万元,发放贷款2.32万元。有力地解决了当地贫困农民生产生活资金困难。为全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开创了先河。3、68年前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建立。北伐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亲自考察农民运动发展情况。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讲到:“合作社,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确实是农民所需要的。他们买进货物要受商人的剥削,卖出农产品要受商人的勒索。钱米借贷要受重利盘剥者的剥削。他们很迫切要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一针见血的揭露了高利贷剥削行为和建立农村信用社的必要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943年,陕甘宁边区在延安南区沟门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同年11月《解放日报》专门介绍了沟门信用社办社经验。1946年山西省壶关县百尺乡建立农村信用社,信用社主任王松牢发动手工业铁业工人自发的把自己工资集中入股,解决了手工业因无资本而未能生产的困难。王松牢又利用自己会打铁的专长,一有空就打铁,以此收入弥补信用社开支,使信用社越办越好,成为全国信用社一面旗帜。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普设农村信用社积累了经验。
4、建国初期,农村信用社主要作用与高利贷作斗争,解决社员生产生活资金困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有些农民不得已求借高利贷。由此高利贷死灰复燃,所以建国之初信用社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与高利贷作斗争。这里介绍一下什么是高利贷。它是一种贷放货币为主要形式,以榨取高额利息为目的的封建性质剥削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瓦解时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获得广泛发展。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信用形式。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取代了高利贷的垄断地位。但高利贷并未消灭。旧中国高利贷还比较猖獗。当时绝大部分地主富农乃至家境殷实的富裕中农他们开设的当铺、钱庄、银号都放高利贷。高利贷主要形式有信用借贷、担保借贷和抵押借贷。借款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其中六个月至一年较多。高利贷种类有支青、倒灌利、双日利、大加
三、折实利、劳役利、借钱押房利、出门利等等。它使广大贫苦农民深受其害而又无可奈何。电影《白毛女》,黄世仁逼债逼死杨白劳,霸占其女“喜儿”顶债的悲惨事例在旧中国并不少见,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些贫苦农民深受高利贷剥削,卖房卖地,倾家荡产。解于县赤社村贫农吕太平全家五口人,病倒了三口。第一次贷款看病钱不够,他准备廉价出售房屋看病。赤社信用社及时上门再贷款。治好了家人病,吕太平感激地说:“信用社真是及时雨,救了我全家人性命。”1952年夏收时买一把镰刀只需5角钱,而没钱赊账的农民麦收后就得归还4公斤小麦。赤社信用社清醒的认识到,这就是高利贷剥削,及时给农民发放贷款,使高利贷失去市场和阵地,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底,全国乡一级信用社基本普及,有力的占领了农村金融阵地。
5,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作用是: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要求把农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作为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形式同步进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全国普及以后,主要任务是“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当时,农村信用社就按这一方针政策支持农业生产的。解于县赤社村信用社主任吕开化同志,他认识到随着农村形势发展单靠信用社扶持农业生产发展是不够的。他把自己的想法向乡党委汇报后,乡党委及时召开了农业社、供销社、信用社联席会议,根据农业社全年生产投资计划,结合自有物资和资金,提出了供销社负责供应物质,信用社提供资金,信用社和供销社结合起来为农业生产服务,并制定了“三结合”合同。如金井庙农业社计划打砖井240眼,小型井196眼,需要配套,信用社资金不足,他想了一个办法,用一根麻绳,一端绑一个铁环,和农业社水利股长王华南同志深入到476眼井台,逐个测量水位深浅,绘制了一幅水利规划图,能用机器浇水的画个圈,能用水车浇水的点红点,又建议农业社水车和机器交换使用。这样,在减少投资的情况下,解决了农业社浇水问题,为此,1955年4月《人民画报》以两个版面刊登了赤社乡六幅图片,重点介绍了信用社送资金,供销社送物资。广大社员踊跃存款。中国农业银行乔培新行长亲自著文。这就是信用社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缩影。
6、拨乱反正及改革开放时期,农村信用社主要作用是:支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了题为“乘胜前进”的元旦社论。社论提出:“深入揭批„四人帮‟是我们全年的中心任务,把„四人帮‟揭深批透,把思想战线搞清楚,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我们的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搞好。”农村信用社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全力以赴投入到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而推动信用合作工作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么,农村信用社主要作用是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夏县为例,首先调整资金投向和服务对象,放宽贷款政策,扩大贷款范围,对包产组、包产户、包干户的贷款,视同对待社队集体企业一样,谁用谁贷谁还,贷款利率对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生产贷款,按社队农业贷款对待。在贷款方针政策上,坚持贯彻绝不放松支持粮食生产的同时,支持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支持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以及社员家庭副业。
7、县信用联社建立时期,农村信用社主要作用是:支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198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讨论银行工作时指出:“把信用社下放到公社办不对,搞成官办的也不对,这都不是把信用社办成真正的集体经济金融组织,信用社应在银行领导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要办的更灵活些,不一定受银行一套规定的约束,要起民间借贷作用。”从1984年国务院下发105号文件算起,全国信用社县级联社逐步建立,这标志着信用社改革向前迈进一步,适应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夏县为例:夏县有山有川,有丘陵有盆地,适宜种植粮、棉、油、菜、瓜、果、林、草等作物,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这种状况决定了信贷资金的投向,必须以种植业为主,兼顾养殖业和加工业。所以,在资金投向上,主要在十个方面给予支持。支持粮棉生产基地,支持蔬菜生产基地,支持杂果基地,支持山楂板栗木耳基地,支持苹果葡萄基地,支持养殖业,支持加工业,支持乡镇企业,支持科技兴农,支持脱贫致富。
8、现在,农村信用社主要作用是:全方位支持“三农”。1996年,随着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特别是2003年6月,全国省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相继建立,使信用社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管理道路,加之各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后,撤并了设在农村的网点机构,这有从客观上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落在了农村信用社的肩上,这对农村信用社是挑战也是机遇。以夏县为例:夏县信用联社为了肩负支农重任,全方位支持“三农”。一是实施“信用工程”,对农户小额贷款、对象、用途、利率、资金评定、贷款期限、贷款发放与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准。在全县开展评定信用户,建设信用村工程。实行优质服务四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工作作风到位,支农资金到位,信贷服务到位。对农户核定的小额贷款额度定期上门服务,实行贷款计划、程序、额度、用途、利率“五公开”。信贷人员出柜台、进农户、拉家常、结对子,面对面为农民办理贷款手续。所以农民高兴的说:“手持小红本,贷款一个准。”进而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二是随着电子化步伐的加快,汇兑结算渠道畅通,信用卡的实施,解决了农民发展商品经济结算难的问题。三是拓宽服务领域。信用社开办中间代理业务,农民交电费、交水费、交电话费以及国家惠农补贴等款项,都由信用社承办。所以说农民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信用社。这就是今天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二 农村信用社在艰难曲折中前进
大家知道,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一直固定不下来。六十年来,信用社管理体制几经变革。人民银行管理、农业银行管理、乡镇政府和人民公社管理、生产大队(村委)管理、农金体改办管理、省政府管理、就是今天这种体制也还在商榷中。这样以来,信用社婆婆更换频繁,信用社的政治经济地位一直处于弱势,所以信用社的艰难曲折路程可想而知。
1、信合老前辈艰苦创建信用社。战斗在信合战线上的同志们,包括已谢世的前贤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使信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就是信合的企业精神。崔如玉,1948年8月在垣曲县蒲掌镇办起了山西省运城地区第一家信用合作组织——信用部。他动员胞弟崔如珠、农民王永祥、刘发堂等人,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在蒲掌镇盖起了简易办公室;他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天步行百十里路,一月磨破三双鞋,吃的是窝窝头,喝的是山泉水,不分白昼和刮风下雨,跑遍了蒲掌镇山庄窝铺,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向信用社入股;他把收回来的木炭、木柴、烂水桶、废铁等生产生活物资,又拿到供销社变卖成现金。就这样,动员了97户农民入股295元,初步搭起了信用部的架子。这就是信合老前辈艰苦创建信用社的一个缩影。
2、“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影响。1958年大跃进,刮起了“共产风”和“浮夸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个萝卜六亿三,全国人民吃一天等等。反映在信用社也不例外,那时存款投资双管齐下,现金实物同时并举,信用社为了完成高指标的存款任务,违背存款原则,把社员住的房屋和房前屋后生长的树木以及正在使用的家具,作价存入信用社,而信用社又将实物存款贷给生产大队。这种严重的虚假现象,搞乱了国民经济,破坏了存款政策,使广大群众对信用社的信誉失去了信心。
1960年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低标准,瓜菜带”,是那时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国家对吃的、穿的、用的都实行票证供应,粮票、布票、肉票、糖票等,凭票购物。那一段时间,信用社下放到生产大队管理,又是几个生产大队管理一个信用社。职工口粮由几个生产大队分摊,你推他,他推你,长期得不到解决。副食品供应更是没有着落。向公社要,公社说你不属于社办人员,向生产大队要,生产大队说你不是我大队社员。那个时候信用社职工真成了“无娘儿”。
3、文化大革命,信用社更是雪上加霜。1967年上海一月风暴,全国上下掀起夺权斗争,不管是不是走资派,不论单位大小,统统夺权,就连小小信用社,连八品芝麻官都够不上,也未能幸免。夏县大吕信用社就是在这个时候夺得权,正副主任靠边站,红卫兵组织掌了权。1969年,《人民日报》报道了河南省嵩县阎庄贫下中农管理信用社的经验,这样一来,全国信用社由贫下中农管理,贫下中农代表进驻信用社,管人、管财、管资金使用。这下可乱了套,一个小小的信用社形成了多股势力,即:原正副主任是一股,红卫兵组织是一股,理监事委员是一股,贫下中农代表是一股,信用社职工是一股。一人一杆号,各吹各的调。搞乱了思想,搞乱了组织,业务萎缩,贷款沉淀,亏损加大,信用社面临崩溃的边缘。
4、建立县联社并不是一帆风顺。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信用社一直处于“有脚无头”状态,要不是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信用社恐怕还处在那种状态。建立县联社有理论问题,有认识问题,更有权力分配问题。尤其是在建立县联社同时,农业银行也实行企业化管理,这样,农业银行作为国有金融企业,领导信用社集体金融企业,一个企业领导另一个企业,农业银行有意无意出于本企业的利益考虑,伤害了信用社利益。可想而知,县联社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生存,多么不容易!县联社的建立,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最棘手的是联社工作人员的工资费用如何解决。因为县联社像刚出土的嫩芽一样,要想生存和发展,就不能靠基层社摊派费用过日子,况且有些基层社连维持自己生计还有困难,哪有力量负担联社费用呢!夏县信用联社首先从资金富裕社拆借资金,发放贷款,拾遗补缺,在银行和基层社顾及不到的角落开展联社自营业务。1984年,联社自营业务收入除了购置固定财产,人员工资费用外,实现盈利2.2万元。这一尝试给联社开拓了思路,为后来联社成立营业部、办经济实体打下了基础,而且使联社自身业务越办越大。到行、社“脱钩”前,联社没有向基层信用社摊派一分钱。
农行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后,处于本行业的利益,无形中扣押信用社结算手续,所以就出现了“结算难„的问题,有些客户感到信用社结算不方便,纷纷将账户转移到其他专业银行,直接影响着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现金紧缺时又出现了“提现难”的问题。当时县联社在人民银行没有户头,农业银行将仅有的现金支付给农行客户,信用社客户一时拿不到现金,又出现了客户不愿意在信用社开户的危机。为提取现金,营业所和信用社经常闹矛盾。为解决信用社“结算难”和“提现难”的问题,联社想尽办法。以夏县为例:1986年夏县联社开办县辖往来业务,信用社与县联社之间发生了账务往来,这样,联社营业部利用本身结算手段,为信用社结算和提现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方便,缓解了结算难和提现难的矛盾;1987年随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信用社县辖结算办法适应不了形势发展需要,农民肩挑、手提、自行车带,每天经蔬菜和其他农副产品拿到周围县市出售,这样,县辖汇兑就无法结算。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联社又研究制定了《对县联社办理跨县直接结算业务的构想和具体处理手续》的办法,争得农行同意,和周围市县联社协商,双方共同制定方案并遵守执行,从而又解决了农民到周围县市出售农副产品结算的要求;1989年10月由于农行停止信用社使用的《省内限额结算凭证》,这又给农民发展商品经济设了一道屏障,联社又提出一个设想:县联社营业部能否视同农行营业所那样,参加农行省辖汇兑结算,并制定了一套实施办法,经过多次申请,争得了山西省农行批准,夏县联社第一批参加省辖汇兑结算,这给农民发展商品经济插上金翅膀。
通货膨涨,农村信用社承受的压力。1988年,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制约着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党中央国务院指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大致方针,在金融方面,国家对存、贷款利率一提再提,最高达到月息1.8分,又对三年以上定期存款实行保值贴补,最高达到月息6厘。专业银行保值贴补国家财政补助70%,而农村信用社自行消化。这就是说,三年以上定期存款最高月息2.4分,而贷款浮动后才达到最高1.8分。这种存贷利率倒挂的现象,历史少见,中外少有。给农村信用社经营造成很大困难。到1996年底以前,全国信用社大面积亏损,而且亏损额度十分惊人。加上大环境影响,信贷资产低下,职工思想混乱,经济案件不断出现,农村信用社又面临生死考验。
6、按合作制原则规范信用社、县联社。1996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会议。颁布了《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此,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2003年6月,国务院印刷了《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通知》,从而拉开了逐步建立省市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序幕。2005年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宣告成立。这就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使农村信用社从低谷中看到了希望。全国信用社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以夏县联社为例:夏县信用联社在按合作制原则规范信用社、县联社期间,实施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宣传发动阶段、清股扩股阶段、民主选举阶段。
(一)准备阶段。联社由理事长李锋杰挂帅成立规范领导小组。组织职工学习有关文件,深入调查,分类排队,制定计划,确定重点。
(二)宣传发动阶段。拟定宣传提纲,利用大小会议、广播电视、散发传单、大幅标语、街头演讲等形式让农户和企业了解规范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清股扩股阶段。对原股金逐户核实,造册登记,张榜公布。对历年拖欠股金红利一次分配兑现。在此基础上发展个体社员股、职工股、企业股。全县股金总额比规范前增加18.6倍。
(四)民主选举阶段。加强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工作,制定清收和处置计划。一是认真请收。按不低于置换资金总额3%比例超额完成任务。二是有效取证。按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操作程序》的要求,完成了处置工作。三是人民银行按时拨付票据置换五千多万元,使农村信用社甩掉了多年沉重包袱。
在此基础上,由入股社员民主选举社员代表。从信用社到县联社,分别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投票选举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从而健全和完善信用社领导班子建设,即:理事会、监事会、管委会。这就从组织上提供了保证,农村信用社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信用社由“试办”到普及,上级就注重加强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此后,又在各个历史时期,按照党的方针政策,不断的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
1、首先介绍两位信合老前辈执行制度的典范。1952年刘道悟在担任山西省闻喜县东凹底信用互助小组会计期间,创造了“三年千日无差错”的先进事迹。主要做法是三要:一要定下心来,他从不为个人利益影响集体事业,他对家人说:“群众对自己信任,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耽误咱一点不要紧,影响到群众是大事。”二要勤学苦练。1953年9月,信用社改成新式账簿,对文化基础较低的他来说确实困难不小,但他不懂就问、边干边学,不到两个月时间基本上掌握了会计手续处理的全部业务。三要严格执行制度。当日事当日清,做到日清月结季公布。1956年光荣的出席了“全国金融先进工作代表会”。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1954年夏县鲁因乡信用社主任贾宏元,在筹备建立信用社期间,按照《山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制订了《鲁因乡信用社章程(草案)》,共六章三十二条,对信用社的性质、任务、社员的权利和义务、业务范围、会计核算等作了明确规定。按照社章规定,筹备组首先向农民宣传建立农村信用社的目的意义,动员农民向信用社入股,股金额度一至三元不等。在入股的基础上,由入股社员民主选举产生社员代表,一般一个村民小组产生一名代表,社员代表大会是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它有权通过或否定社章修订,有权决定信用社的业务发展,财务计划和盈亏处理等重大事项,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罢免信用社主任。同时,社员代表帮助信用社发展股金、动员存款、介绍贷款。社员要求贷款时,必须由所在的村民小组社员代表介绍。1954年7月召开了首届社员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社章,选举产生信用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由七人组成,监事会由五人组成。社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行使职权。理事会每季度研究一次业务计划执行情况,财务收支情况以及贷款投向等。监事会每半年检查财务收支情况,年终结算时,全面检查账簿单据,平时搜集社员对信用社的意见或建议。
2、县联社建立以后,加强对信用社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因为县联社是信用社改革的产物,它从娘胎里一出来,就带有管理信用社的职能,也只有把信用社管理好才能体现县联社存在的必要性。同时,过去由于信用社婆婆更换频繁,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有些制度参照银行制度去执行,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所以县联社首先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加强对信用社的管理。以夏县联社为例:1984年夏县联社建立后,立即着手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上级有关规章制度精神,结合本县实际,联社对社务、业务、财务、稽核、人事劳资、安全保卫、党风廉政建设以及信用站管理等制定出草案,发至有关股室和信用社,让大家充分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比如,在职工队伍管理方面,主要制定了职工自学制度和考核考评制度。在业务方面,制订了贷款投向、贷款审批、贷款程序、贷款三查以及清收不良贷款等项制度。在财务方面,制订了会计监督、主任审批、长款归公、短款自补以及费用管理等项制度。并且按照各个时期随时修订规章制度。并将制度和办法汇编成册,发至有关单位遵照执行。由于贯彻执行了各项规章制度,1996年以前,夏县联社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经济案件、无偷盗案件,会计出纳实现了“六相符”。3、1996年以后,随着各省市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的建立,上级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办法,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从目前来看,信用社各个职能部门制度和办法基本齐全。主要问题是如何认真学习和领会制度,如何认真贯彻执行制度,这是我今天要讲的要点。(一)农民是上帝。当你一进到商店随处可以看到“顾客是上帝”或者“顾客至上”的口号和标语。对信用社而言农民就是上帝。
竞争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突出的特点就是引进竞争机制。信合系统也不例外,要发展业务,提高市场占有比例,就必须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占领市场,以服务要效益。这里我着重讲一下文明优质服务用语。一是要求每个员工在接待顾客时做到:当顾客进门时,“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当顾客一时说不清楚时,“请您慢慢说,别着急。”当自己未听清楚时,“对不起,请您说详细点好么?”或者“请您再说一遍好么?”当你正忙着处理公务时,“对不起,请稍等。”或者说“让您久等了,这就给您办。”二是遇到客户咨询时做到:如果客户咨询不是你份内工作时,“对不起,这不是我负责的业务,请您到XX处询问。”当客户咨询需要领导解释时,“对不起,这不是我负责的业务,请我们领导给您解释好么?”当客户一时听不清楚时,“没关系,我再给您说一遍。”或者说“您听明白了么?还有什么不太清楚的?”三是受理到客户的错票或者票据不全时做到,“同志,您的票据有些不清楚,请您纠正一下好吗?”或者说“对不起,请将您的票据补全后再来。”并详细告诉需要补充的票据。当客户一时不理解时,“对不起,这件事有具体规定,我向您解释一下好么?”四是当客户态度不冷静是做到:“您别生气,坐下来慢慢说好么?”当客户还不理解时,“实在对不起,请你多原谅。”或者说“这件事确实不能办,请您配合我们共同执行国家规定。”五是客户办完事做到:“您慢走。”或者说“请走好。”“欢迎您下次再来。”(二)遵守职业道德。遵守职业道德,是信用社在群众中就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信用社的业务就红红火火门庭若市。反之,客户流失,信用社坐冷板凳,直至关门倒闭。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求每个员工遵守文明服务公约和临柜人员修养。文明服务公约是: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政策,自觉维护信用社信誉;忠于职守,不以权谋私、不索礼受贿;接待顾客要热情周到,不得推诿扯皮;注意仪容仪表,言谈举止要大方文明;做到处理业务准确,快捷,提高办事效率;上班不得喧哗、聊天、办私事;保持工作环境优美,严禁存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遇到重大事宜要及时上报,不得拖延或隐瞒不报;人人关心支持“三防一保”工作,防止各类刑事案件的发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不擅离职守,严格请销假制度。临柜人员修养是:大人小孩一个样;业务繁简一个样;对内对外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
(三)认真学习各项制度。培训班结束以后,同学们将要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你在学好本单位大的制度的同时,一定要学好本岗位各项工作制度。如果你是会计员,要学习《会计法》、《全国农村信用社会计出纳制度》、《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联行结算制度》等等。如果你是保卫员,要学习《内部管理制度》,即:单位安全保卫制度、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制度、金库管理制度、守库值班制度、押运制度、带班值班巡逻制度、枪支弹药管理制度、防火制度、门卫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还要学习《安全保卫工作处罚细则》共十三章一百零六条等等。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学习领会本岗位规章制度,只有这样,你才能逐步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
(四)坚决贯彻执行制度。能否贯彻执行制度,是关系到信用社生死存亡的问题,也关系到你本人命运攸关问题。我说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打个比方,金库管理按规定库钥分管,如果你违反制度一人管理,而且金库失盗,对单位来说,是不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对个人来说,是不是命运攸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千万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根据目前信用社的业务范围和业务运作架构,主要涉及到柜台业务、法人信贷业务、个人信贷业务、资金交易业务和代理业务五个方面。现就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控制讲一些意见。
柜台业务是指通过柜面办理的业务,是各项业务操作的集中体现,也是最容易引发操作风险的业务环节。柜台业务范围包括:账户管理、存款取款、现金库箱、印押证管理、票据凭证审核、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等各项操作。所以,严格执行各项柜台业务规定,严格使用实名办理个人存款和信用卡开户。开立各类账户要认真核对开户申请书、身份证明及所需各类核准证明或批准文件,并预留印鉴。按规定办理查询、冻结、扣划业务。强化业务查询授权制约,严禁不经授权办理业务查询。加强大额现金支取管理,对大额本外币支付交易进行监控,并对存款人可疑资金及时关注和报告。加强柜员管理,柜员密码严格保密,并定期和不定期更换。主管授权密码严格保密,严禁主管自授权,严禁主管利用本人或他人的身份证和密码办理业务,将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统一拉入表外科目核算,有价单证视同现金管理,严格执行重要空白凭证的入库、出库、使用、销号、作废与销毁规定。有价单证按照“专人管理,柜员领用”的要求。业务印章遵循“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只能在办理业务时使用,不得预先加盖业务印章。印(汇票、本票专用章),押(编压机、压数机),证(重要空白凭证),相互分管分用,严禁混岗操作。库房管理要求“双人管库,同进同出”,库房钥匙坚持“库钥分管,平等交接”,严禁空库或白条抵库。柜员现金箱实行限额管理,柜员现金出入库须经会计主管审批。定期核对账务,确保账账、账据、账款、账实、账表和内外账六相符。坚持记帐与对账分离,按月检查往来对账,银企对账情况,对未对账项进行跟踪核对。对抹账、错账、冲账、挂账、挂失等业务,通过系统实行强制授权控制,防止单人操作或未授权操作。
第二篇:追忆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追忆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风雨六十载,今朝竞风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农村信用社走过了一条充满“坚持”与“执着”的发展道路。2006年以来,省联社招聘了众多的大学生员工,当我们跨入农信社的大门时,当我们为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奋斗时,我们有必要了解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
(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赢来了崭新的一页。在旧时代混乱的政治时局下艰难生存的信用合作社,在1949年赢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被提上议事日程,到被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列入国家战略;从1954年拥有了统一名称,到最终确立了发展章程,农村信用社在新的政治环境下获得了新生。在国家支持下,农村信用社在中国赢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发展,很快成为新中国打击高利贷、发展农村经历的有力武器。
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信用社在组织性质、功能定位以及业务范围等一系列困惑,为信用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对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任务从规章制度上进行了更加明确地规定。至此,在中国已经诞生多年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终于明确了自己的身份,一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热潮在中国大地上迅速蔓延开来。
(二)从1951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开始到1958年,农村信用社均由人民银行领导,从发展的现实效果来看,这段时间的管理是成功的。但是从这之后到1978年这20多年里,对农信社而言,称得上是一段噩梦般的经历。1958年1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适应人民公仆化的形势改进农村财政贸易管理体制的决定》,实行“两放、三统、一包”。此后,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将农信社与银行营业所合并,称为“信用部”,下放给人民公社管理。“所社合一”和“政社合一”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的发展。1959年5月,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全国分行行长会议,收回了下放给人民公社的银行营业所,下放给生产大队,变为“信用分部”,这样的安排使信用社完全丧失了自主权,开始沦为生产大队平调社员财物的工具,严重损害了信用分部在社员中的信誉。1962年,中央政府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农信社的领导权从生产大队收回,由人民银行进行全面、垂直的领导,恢复信用社的性质和任务,使农信社得到恢复和发展,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1966年,刚刚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农信社又被“文化大革命”卷入了动荡的漩涡。1968年8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教育革命的“最新指示”,在农村,应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这一理论被迅速应用到农信社的管理中。就这样信用社职工由脱产改为不脱产,走上了“亦工亦农”的道路。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对信用社的发展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1972年10月,人民银行召开全国工作会议,重新明确信用社职工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放弃“亦工亦农”的道路。这对当时的农信社来说实乃雪中送炭。然而好景不长,1977年由于“左”的思想,信用社完全交由银行管理,再一次把全民所有制的国家银行与集体所有制的信用社合二为一,混淆了两种所有制的界限,信用社再次被打上“官办”的烙印,成为银行的附庸。
经过管理体制的几次“折腾”,信用合作组织的原则被蚕食殆尽,丧失了合作组织和金融组织的特征,干部队伍、资金和业务收到了严重的损害。
(三)1979年2月,信用社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对信用社的归属、机构设置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该通知的精神,各地在抓紧恢复农行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信用社的领导。农信社在农行领导的管理体制下改革开始启动。随着我国农村生产、流通体制取得巨大成功,农信社作为农行的基层机构,其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从1983年开始,已恢复农信社“三性”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试点。农信社网点得以普及,业务经营的自主权逐步扩大,为下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1984年开始的改革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措施当属县级联社管理体制的建立。县联社的成立,对于加强基层社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恢复和加强农信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都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的建立,是信用社走向完全自主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1996年7月13日,全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明确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等各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服务体系。同年8月,国务院农村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纪协调小组发布《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宣告农信社与农行脱钩。这标志着经历了长期的迷惘与等待之后,农村信用社重新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驶向属于自己的明天。
(四)从1996年开始的这一轮改革,其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由社员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从更深层意义上讲,这是一段农村信用社价值核心由“官办”银行向“民办”合作金融组织回归的历程。50年的风风雨雨,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按合作制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农信社,不仅是管理体制上的一场革命,也是一场在思想观念、经营方式上的重大变革。随着改革的推进,人民银行意思到农村信用社改革规模庞大、各地情况不一,单靠人民银行监管很难全面覆盖整个农村信用体系的改革,因此组建省级行业自律组织被提上了日程。1999年4月,中国信用合作协会筹备办公室宣告成立,标志着农村信用社在系统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工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五)2003年,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在浙、鲁、赣、贵、吉、渝、陕、苏八省市率先进行改革试点。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历程由此开始。2004年3月,首批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发行,使全国农信社同年历史性的首次实现了扎差盈利。同年8月新增21个省市作为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2005年,经省政府同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辽宁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于7月20日揭牌成立。2007年8月10日,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海口市举行挂牌仪式,它的诞生,标志着农村信用社新的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全面建立,从2003年开始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为农信社以省级管理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改革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省级联社的改革是农信社改革走向深入的一种表现,农信社的改革越来越市场化,而这也是改革欲达到的根本目的。事实表明,这一发展思路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在市场化的衡量尺度下,农信社系统已经开始产生分化,那些在市场化改革路径下走得早、走得远的农信社,已经赢得了良好地市场发展空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的脚步依然在延伸。诚然,农信社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深化改革的道路依然漫长,但只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向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不断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农信社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第三篇:发展历程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
1986年,审计署制定并颁布《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推动了离任审计的发展。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其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条例》,经济责任审计开始得到全面发展,审计范围从企业扩展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审计对象从县级以下领导干部逐步扩大到地厅级,并积极稳妥地开展了省级领导干部审计试点。2004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率新的《审计法》。
2006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条例》。
2007年财政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中央组织部以及中央纪委于2007年联合发布《关于2007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8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2008年审计署起草了《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以及于2008年编制的《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并以第48号主席予以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审计法》首次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为全国各级单位、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蔡】
蔡春,受托经济责任--现代会计、审计之魂,《会计之友》,2000年 第10期,
第四篇:发展历程
2014年
3月
“星艺装饰”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
2月
2月10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星艺艺术院的春节大型艺术设计特训活动(庐山特训营)进行了报道。
3月
3月在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成立25周年庆典大会上,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突出贡献单位”,余敏总裁荣获“突出贡献奖”、设计师郭晓华、袁霄、魏已成荣获“优秀设计师”称号。
7月
星艺文化理念重新提炼和颁布:
星艺价值观:客户赞许 员工依恋 社会尊重
星艺经营理念:设计经典 质量第一 顾客至上 学习创新 星艺精神:敢为人先 恪守勤俭 诚信正直 勇于奉献 质量锤宣言:让工地开口说话 沟通理念:做装修=做朋友
广告语:把装修交给我们 您放心上班去 口 号:我们一起努力„„
8月
8月,经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复审评定,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第六次荣获“AAA级”企业信用等级证书。
8月22日,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学会理事会换届大会在丽江召开。星艺创始人余工当选名誉会长,星艺设计研究院钱际宏当选会长,徐橘当选秘书长。
10月
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经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总工会批准,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正式成立。
10月22日,工会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从140名会员代表中采取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产生7名工会委员、3名经审委员、3名女职委委员。
10月29日,第八届“中国企业报刊(通讯)大会”在重庆举办。会上,经由国内新闻界、学术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呈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星艺装饰导报》在众多国内报刊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第八届“中国企业报刊金纽带奖”“中国优秀企业报刊奖”“中国企业报刊封面奖”“中国企业报刊摄影奖”“中国企业报刊杰出主编奖”五项大奖。
12月
12月7日9日,CIID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年会开幕。会上,2013年第十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学会奖”颁奖揭晓: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荣获2013中国室内设计学会奖“最佳设计企业奖”; 广州工程总公司知名设计师谭立予设计作品《2807号公寓》荣获住宅工程类金奖;集团总设计师、星艺设计研究院院长、星艺设计学会会长钱际宏和广州工程总公司知名设计师谭立予分别荣获“中国五十位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荣誉称号;南宁公司设计总监李明荣获“中国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提名奖”荣誉称号。
12月底,由星艺装饰文化传媒中心策划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运作的大型设计专著“一个城市的幸福”系列图书陆续出版发行。
2012年
2月
2月16日,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先生、副会长刘晓一先生和中国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秘书长张仁先生莅临大会。会上李秉仁会长发表重要致辞对星艺装饰在行业自律、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等方面充分肯定,并对星艺装饰的未来赋予了厚重期望。三位领导并为庆典大会题词,李秉仁先生的题词:“高举科学发展旗帜,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刘晓一先生的题词:“星级服务乃企业文化建设之本,艺术家装集全球风格总汇。”张仁先生的题词:“二十年行业领先,再续写辉煌篇章。”
星艺装饰创始人余静赣先生作了题为《做装修,就是做亲戚,做幸福》的重要讲话。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董事长周晓霖先生发表了题为《星艺的力量》的重要讲话。
庆典组委会邀请了全国客户、媒体、行业协会、合作伙伴和同行代表400余人参加了大会。
庆典大会上表彰了在企业发展20年来作出卓越贡献的10位功勋集体,20位功勋人物和60位杰出人物。
5月
《星艺的力量-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纪念》大型图书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图书为集团首次以品牌名义向社会发行的出版物。
8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前会长、88岁高龄的张恩树先生再访星艺装饰并题词:“忠于品质,致力幸福。”
10月29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内部报刊(通讯)大会上,经全国新闻界、学术界资深报刊主编、专家和官员组成的评审团评审,《星艺装饰导报》以其鲜明的舆论导向、丰富的版面容量、厚重的标题质量和标准的文字质量等总体优势,一举奇得“中国企业报刊金纽带奖”、“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传播奖”和“中国企业报刊杰出主编奖”。
11月
11月8日在中国建设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 2012第22届年会上,我集团荣获“最佳设计企业”称号。设计师谭立予的作品《Mayu汇景新城》荣获住宅、别墅、公寓工程类金奖。设计师谭立予、郭晓华的作品《xy财东十楼》荣获办公工程类银奖。
12月
成立23家子公司,初步完成“集团-子公司-分公司”的三级管理架构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届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出第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周晓霖任董事长,冷忠任监事会主席,余批生任副董事长。在第一届董事会
第一次会议上聘任了新一届经营班子。余敏任总裁。
2011年
1月
在由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主办的“2010先驱中国之夜”颁奖典礼上,星艺装饰荣获“2010绿色环保企业奖”。
江西美术专修学校落户星艺艺术学院。
3月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新网站正式上线。
4月
在央视一、二、三套进行品牌强势推广,掀起星艺二十周年庆典高潮。
8月
在井冈山全国经理人特训期间,提炼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乐观向上的创业精神;诚实守信的立企精神;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成就大我的大爱精神之”“星艺精神”。
9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证书。
10月
《星艺装饰导报》荣获“2011中国十佳企业传媒”。
2010年
3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
4月
确立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为“经营大爱”,品牌核心价值观为“奉献幸福”。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正式成立,母公司名称变更为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5月
4.14玉树地震后,全国爱心涌动,为灾区捐款。集团公司对玉树灾区的土旦才培、桑措等十五位大学新生进行完成学业的爱心助学捐助。
集团公司与阆品(LPL)软装设计机构强强联手,由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台湾和香港六大国际采购定制机构、14个国际定制工厂基地及30多位全球顶级设计师加盟,倾力打造“传承不可复制的永恒家居”,开创了中国国际家居定制模式的先河,星艺装饰由此迈上了家居全球化的道路。
8月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学会正式成立,余工任名誉会长,钱际宏任会长。
10月
在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博览会、亚太空间设计师筑巢奖作品展览会及第四届国际艺术和平展上,星艺装饰荣获“2010年亚太优秀设计企业”、“201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家居设计机构”两项大奖。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研究院成立,钱际宏任院长。
11月
星艺装饰与淘宝网签定战略合作协议,“星艺装饰旗舰店”登陆淘宝商城。
12月
《星艺装饰导报》荣获“2010广东省优秀企业报刊”。
星艺印象国际家居馆成立,相继推出“星艺”牌装修主材。
星艺设计师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八项大奖。
2009年
2月
“星艺有我四海尽飞扬 我因星艺人生畅豪情”——由郝峻作词、金旭庚作曲的企业歌《星艺人》录制并发行。
4月
《岁月留痕,星艺传说》——星艺最新企业宣传片问世。
9月
广东星艺装饰有限首届董事会、监事会由全体股东选举产生,周晓霖任董事长,冷忠任监事长,首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聘任了经营班子,余敏任总裁。
10月
由董事长周晓霖领队,星艺经理人、设计总监14人赴美国考察。
罗照球主任代表星艺装饰出席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四川行活动,受到国家领导、国家部委领导、四川省党政领导亲切会见。
12月
在中国民营企业系列成就颁奖典礼上,星艺装饰荣获“最具成长性民营企业奖”。
2008年
2月
星艺装饰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
4月
星艺装饰被广东省工商局评为“2007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5月
5.12汶川大地震后,星艺装饰分别在都江堰、德阳、安县、捐建三所爱心学校。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授予我司“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称号。
12月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总结表彰大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大会上,星艺装饰荣获“改革开放30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星艺创始人余静赣先生荣获“改革开放30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杰出贡献人物”称号;星艺设计作品“颐和山庄毓秀阁1702室”等一批施工工程荣获“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示范工程”大奖。
2007年
8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名誉会长张恩树视察星艺装饰并题词:“创新发展,行业领先。”
11月
星艺装饰获“广州市著名商标”。
12月
星艺装饰荣获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协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百强企业”称号。
2006年
9月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星艺装饰,这是星艺首度被中央级新闻媒体关注。
在“第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这一中国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室内设计展上,星艺设计师占据二十多幅获奖作品中的六席。
11月
《星艺装饰导报》创刊100期。
12月
2006年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会胜利召开,星艺装饰高票当选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为星艺装饰颁发“知名品牌企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AAAA级诚信企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企业创新奖”、“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特别贡献奖”等多项大奖。
2005年
1月
星艺装饰品牌事业部成立。
8月
组织百名经理、总监到欧洲考察。
发布“全国联保宣言”。
9月
星艺装饰当选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10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马挺贵亲临星艺装饰总部视察,高度评价星艺装饰
在行业的地位:“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排头兵。”
12月
星艺装饰与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联合发布《2006年中国室内设计流行发展趋势》。
星艺装饰被中国双百峰会组委会评为“2005年中国家居产业最具影响力装饰公司”。
星艺进驻全国2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直营公司达256家。
2004年
3月
星艺装饰商标名及标识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
8月
星艺装饰创始人余工奔赴法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日本等国家考察。
2003年
1月
100余名经理人在清华大学进行学习培训,拉开了星艺经理人每年半个月到国家重点大学脱产学习培训的序幕。
5月
余静赣先生在江西丰良创办“星艺艺术学院”,成为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加油站”。
2002年
4月
星艺装饰与国家建设部合作,分别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举办公装特训班,培训工程项目经理200名、工程监理120名。
8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广东省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
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9月
选派14人分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攻读MBA,成为业界首例。
2001年
10月
“绿色家装万里行”大型系列活动在广州、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福州、杭州、成都、石家庄、厦门、深圳、中山、珠海等二十个城市同时举行,成为业界首家倡导健康、生态家居理念的装修装饰企业。
2000年
7月
向社会发布企业质量标准QB01/T07—2000《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确立品牌目标:“为行业做榜样,打造中国人住的名牌”。
8月
购珠江花园物业——星艺大厦作为公司总部基地和内训中心。同年,星艺设计岛在珠江花园正式创立。
1998年
在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资500万,设立“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星艺”取“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之“星”和“艺”)继续承接原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所有业务,并以该公司的名义对外拓展,在全国开设分支机构。
确立品牌Log。
确立红色为企业标准色。
首创“家装现场咨询会”模式,该模式演化为星艺在全国独具一格的“家装文化节”。
首推“装修质量锤”宣言——“让工地开口说话!”自觉将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交给客户和社会监督。从而走上打造 “星艺装饰”品牌之路。
1997年
9月28日,第一家分支机构——深圳公司开业,开始实施“棋行天下的品牌扩张战略。
《星艺装饰导报》创刊发行,星艺装饰网站建立。
《星艺居》创刊。
确立团队口号:“我们一起努力!”
1996年
在广州主要媒体发布广告,成为全国业界首个在媒体发布广告的装饰装修企业。“把装修交给我们,您放心上班去!”成为品牌广告语。
“做装修=做朋友”的沟通理念形成。
1993年
注销三星服务部,并同时设立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继续承接原三星服务部所有业务,创始人余静赣先生担任总设计师。提出十年目标——进入中国家居装饰行业三强。
1991年
余静赣先生在广州创立星艺雏体——三星服务部,属全国最早在工商部门
注册的民营家装机构。
第五篇:发展历程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制度上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 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促进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尤其是原料性大宗农产品, 由于其生产和现货市场特性,使得农产品期货在中国与在其他期货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国家一样, 成为最早产生的期货品种, 并且到目前为止, 农产品期货仍是中国期货市场上最重要的品种。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 初创阶段(1990~1993 年)1990 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及1991年3月在该批发市场签订了第一份小麦远期交易合同等都在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育奠定基础, 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育的可能性;1992 年下半年起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要求的期货经纪公司开始成立;1993 年4 月中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期货市场方面的法规———《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截止到1993 年底, 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期货交易所达40 余家, 上市交易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也不断增加, 在国家工商局登记的期货经纪公司达144 家[1]。总的来看, 这一阶段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 不断产生的各种问题使得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趋势明显。
1.2 清理整顿阶段(1994~1996年)这段时间里,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快速增长,1995 年中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63612 万手, 总成交额达10 万亿元, 其中农产品期货成交额占到一半左右。但是, 由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和不规范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1993年11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 并开始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工作。即使这样, 由于在这段时间里农产品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品种上, 尤其是绿豆、咖啡、红小豆等不具备较好的期货市场发育所需要的现货市场条件的品种交易活跃, 使得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垄断和恶性炒作事件不断发生, 甚至威胁到中国期货市场的继续生存与发展[2]。
1.3 调整阶段(1997~2000年)经过前一阶段的整顿,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始进入相对平稳的试点发展时期。1997 和1998 年政府加大了对期货市场的调整, 进一步压缩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以及期货交易品种;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并相继实施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等, 从而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法制监管, 使之逐渐向规范化发展。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 中国期货市场的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基本构建, 从而使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在整个调整时期, 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持续下降, 农产品期货交易也在不断萎缩, 2000 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不到1995 年的1/ 5, 农产品期货仍占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的绝大多数, 尤其从2000 年起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已经开始趋于向原料性大宗农产品集中(图1和表2)。
1.4 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2001 年3 月,“十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为中国期货市场多年的规范整顿划上了句号;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不仅为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 也预示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新阶段的到来。从2001 年开始,期货市场逐步趋于活跃, 出现恢复性增长, 并于2003 年超过之前的最高水平, 全年成交金额达到10.84 万亿元, 其中农产品期货占77.1%;2004 年农产品期货成交额稍有下降, 但近几年一直稳步上升,尤其是期货市场发育或功能发挥所需具备的现货市场条件比较好的原料性大宗农产品期货的交易越来越活跃(图1 和表3)。2007 年3 月起, 国务院和证监会陆续颁布了有关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所以及期货公司等的相关条例和办法, 为中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中国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初衷——回避现货交易风险
农产品作为日常生活食品的来源和工业原料,其流通状况涉及到农民利益、国民生活和工业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不重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实行了以市场调节为主,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和流通。但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和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使得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失时机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期货市场机制,通过期货市场特有的价格发现和回避风险功能,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从而起到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稳定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作用。
一、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成为农民种地卖粮的好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价格波动也非常剧烈,生产者承担着巨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扶持和农业保险的逐步实施,对农民来说,他们面对的最大风险不再是自然风险,而是价格风险。
其次,成为企业改善经营和保值避险有效工具。对于很多现货企业来说,期货市场的主要作用是套期保值。还有的现货企业,将期货市场作为调整经营策略和方向的指示器,在长期参与期货市场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经营的有效策略。
同时,期货市场价格信息反映市场预期,可以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信号,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并且期货市场价格信息传导效率高,对现货市场影响大,国家宏观调控信息通过期货价格信息传递,能够减少信息传导的时滞,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增强调控效果。
中国从1988 年起开始研究期货市场。与美国等其它国家不同的是, 国外的期货市场是自然生成的, 是根据生产经营者的需要“自下而上”自发产生的, 中国的期货市场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自觉建立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价格体制、外贸体制及对商品交易的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 “三角债”、违约现象屡禁不止。期货市场可以有效回避或减少这些风险, 这成为中国当时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原因。
1990 年6 月, 中国第一家以期货交易为目标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建立。1993 年5 月该市场正式推出了小麦、大豆、绿豆等5 个期货交易品种。上海粮油交易所于1993 年6 月开始小麦、大豆、菜籽油等农产品的期货交易。除此之外, 海南中商交易所推出了天然橡胶、原糖期货交易。苏州商品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天津联合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等交易所也陆续推出了其它农产品品种的标准化合约。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品种、数量在全国逐步扩大
3.1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 3.1.1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
我国期货市场的产生起因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经济转轨要求国家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经济。80年代的改革是沿着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这两条主线展开的。价格改革最早从农产品开始,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国家实心价格双轨制,除计划订购外,可以议价购销,市场调节范围不断扩大。随之,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业生产大升大降,买卖问题此消彼长,政府用于农产品补贴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等一系列问题。这其中,现货价格失真并且市场本身缺乏保值机制,一旦价格波动,政府必须出面,甚至承担全部价格风险。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变动造成的危险呢? 80年代后期,一批学者提出了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设想。1988年初,国务院作出重要指示,决定研究期货交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等部门开始组织力量进行期货市场研究,并成立了期货研究小组,系统地研究了国外期货市场的现状和历史,组织人员到国外期货市场进行考察研究,积累了大量有关期货市场的知识。
3.1.2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准备后,我国的期货市场开始进入了具体运作阶段。1990年12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到1993年,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部门和地方利益驱动,在缺乏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纷纷创办各种各样的期货交易所。到1993年下半年,全国各类期货交易多达50余家,期货经纪机构近千家,中国期货市场建设一哄而起,盲目发展。期货市场一度陷入了一种无序状态,如交易所过多、分布不平衡、品种重复设置、设计不合理、地下非法交易泛滥、盲目开展境外交易、大户联手操作、欺诈投资者等,多次造成期货市场风险,直接影响其市场功能的发挥。
在经过了长达7年的清理整顿之后,期货业的规范程度大大提高了,期货业的规范形象已初步树立起来。无论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我国期货市场都已经具备了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基本条件。
①清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期市规范程度大大提高。从期货市场自身条件来看,经过清理整顿,期市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法规体系。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监会出台的四个管理办法已正式施行,为期货市场的长期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二是监管体系和市场结构逐步完整。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体制发生重大改变,初步建立了中国证监会垂直管理体系,监管思路符合市场规律,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期货交易所从14家撤并到3家,经纪公司从原来的300家压缩到17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充实了资本金,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经培训和考核获得了从业资格,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的自觉性显著提高。三是经过几次升级和改造,期货市场的交易和信息系统更加成熟,其容量、速度、安全等主要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四是投资者操作R趋理性。经过十年磨练,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功能特征、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操作手段日趋成熟和理性,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总之,经过几年实践,期货市场己建成一套严密的交易、结算与风险控制制度,特别是经过一系列风险事件的洗礼,期货市场风险监控技术与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己能有效遏制期货市场较大风险事件的发生。现有的市场基础和条件,非常有利于推出期货投资基金。
②实践造就了一批专业的期货管理与投资者队伍。目前,我国专业期货经纪公司有17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的最低注册资金由原来的一千万元提高到三千万元,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一些大型期货经纪公司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期货经纪公司不得从事自营业务的规定,使经纪公司的风险大大降低,自有资金显得比较充足,这就为发起成立期货投资基金创造了条件。同时,期货经纪公司不从事自营业务,也可以避免关联交易的发生,打消投资者的顾虑,这从制度上保障了期货投资基金的公正性。此外,通过培训和长期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造就了一支既懂期货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者队伍,为期货投资基金的试点成功奠定了人才基础。
③期货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在经过长期的低迷之后,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恢复性增长势头良好。2003年中国期货市场在国内外大环境趋好的背景下,大连、上海和郑州国内三大期货市场全面活跃,交易规模已创历史最好水平。据统计,2003年,全年交易额累计达10.84万亿元,一举刷新了1995年创下的10.12万亿元的历史新纪录。这说明,我国期货市场经过几年规范整顿,正逐渐迎来新一轮发展空间,已经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权威部门预测,我国期货市场未来发展的环境继续看好,理由如下:第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包括生产资料、农产品等一系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增加了生产、经营者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的需求;第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量,成为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的主要变数,在铜、铝、大豆等主要期货品种上,中国期货价格对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不断增大,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三,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决定》中明确指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确定了期货市场的重要地位,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国期货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交易规模将更加扩大。
2000年底,期货业协会成立,我国期货市场三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农产品期货的几个品种中,大豆、小麦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大豆、小麦期货为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服务粮改,衔接粮食生产、主销区的购销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大豆、小麦期货在价格预期指导和为粮食生产、经营、加工企业提供转移风险的手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显现出了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